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墓志铭(九首)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1H 页
崔君可迩墓志铭(并序)
湖之西报恩县。有处士崔君。与成大谷同时。大谷不妄交。在一乡。与处士交最善。仍交之于曹南冥,成东洲,赵龙门诸贤。皆与为友。至今闻四先生之风者。亦能知处士之为人也。处士讳兴霖。有子曰明远。字可迩。生四岁丧母。稍长哀慕不已。遇忌日。外寝不食食。不与人言笑。终其日如在庐垩室之中。祭具必躬莅。而手执之。以致其诚焉。事处士君。备志物之养。晨诣寝所起居。无故不辄去左右。至昏定然后乃退。日以为恒。积二十年未尝或怠。及处士君殁。毁瘠几不全。犹竭力尽礼。衰经以居。哭冢不避雨雪。服阕。自以支子不敢祭。藏遗衣冠于其家。朝夕参出入告如平生。事兄如事父。视兄之子如己子。吉凶所不给。以其家助之。一得美味。必分而共之。乡党咸称之无二口。君本无求于世。世亦无知君者。故终于埋没不闻。君生于某年某月。卒于某年某月。寿四十。葬于县西国祀峰先茔侧卯向之原。按崔氏望和顺。始出全州。其后不知所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1L 页
以徙。十二世至阿。为高丽右相谥文成。又九传至永濡。恭悯朝守海州。死贼不屈。海州之后连五代擢文科贵显。曾祖讳重清。广兴仓守。祖讳垓。不仕。君娶新平李光启女。生一男一女。男大允。义州判官。著廉声。女适士人洪士哲。侧室二男一女。曰大宽,大峻。女适申泊。判官一男寿海。判官以家状属余曰。先人生既不遇于时。死又不传于后。不肖之所深痛也。请子之图不朽者。余屡辞不获曰。嗟乎惜哉。一家父子两世。贤孝有如是。而壅于上闻。以亏朝家彰善之美。谁任其责者。虽余之辞不足以贲诸幽。顾安忍使之泯泯不章。以负其孤之望。而重受责于君子也。是为之铭。铭曰。
伊士何观。观乎行成。行维何先。孝亲顺兄。苟行不备。虽显孰荣。行尊身卑。君子之贞。猗欤崔门。世隆隐德。举世莫知。惟贤者识。教岂无素。厥祖忠臣。勿云报轻。将启后人。峨峨新阡。山秀水清。嘉耦同茔。死谷偕臧。茕茕嗣子。丐铭志墓。铭之者谁。惟金叔度。
尚瑞直长任君墓志铭(并序)
赠左承旨丰川任公。讳铎。字士振。原州牧使梦臣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2H 页
之子也。性劲直。操履甚确。闻有好学笃行者。必往交之。游栗谷,牛溪之门。读程,朱性理书。心悦而好之。以亲老屈意功令。不能专精讲学。年三十三。中司马。居贤关。为士友所推重。癸未。栗谷被三司论劾。群小肆为诬捏。牛溪上疏力辨。并被诋斥。公时掌议太学。倡诸生抗章伸救。由是异论者多忌之。按状。七世祖山宝。高丽检校汉城尹。生判抚山中善。抚山娶柳巷韩脩女。生报恩县监孝敦。报恩生遂安郡守汉。遂安生司宪府监察由逊。 赠承政院左承旨。承旨生内赡寺正桢。 赠礼曹参判。参判生原州。 赠议政府左赞成。配宋氏。贞敬夫人。赞成治家莅官。俱有法度。宋夫人孝行闻乡里。嘉靖甲辰十一月庚戌生公。少育于大父参判家。参判爱其驯行。必称孝童。居父忧庐冢旁。食粥不食食。哀毁踰制。后服大母丧。亦无不尽。母夫人年老丧眼。因病笃久在床第。公日夜涕泣。求医访药。亲自尝粪。疾竟良已。铨曹荐授童蒙教官三岁。遇有不悦者掌春官。假考绩修𠫷以困之。遂退不仕。久之。拜瓦署别提。壬辰。倭锋薄都。 宣庙西幸。公以召募官。往京圻,江原,黄海三道。募聚兵粮。复 命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2L 页
行在。升尚瑞院直长。 皇朝经略宋应昌之来。傧使尹公根寿。荐为制述官。癸巳。 扈从还都。又为都监郎。接待 天将。积伤劳瘁。明年三月。以疾卒。享年五十一。家大窘。亲朋扶服乃克葬。公平生敦素。绝无世俗纷华之习。简伉自重。就静室俨然危坐。人不敢以非理干。性好施。其人亲也。必济其急。贤也。虽疏。其赴急如亲者焉。尝会试对策。名在选中。主司一人持骫辞。用他制而黜公卷。闻者谓宜升而屈。公独不形色辞。公前以劳 命升叙。秉铨者故迟之。竟限七品。至殁后用公扈 圣从勋。始举 赠典。识公者咸悼惜焉。自遂安至公五世。葬杨州陶穴里笥谷村。后三十三年天启丙寅。改葬公墓午向之原。去旧圹十许步。夫人申氏祔。夫人高灵大姓。忠义卫孟瀛之女。牧使永澈之曾孙。生三男二女。献之进士。次勉之蚤殁。赉之文科典籍。以善丧称。女长适进士权佶。次府使韩讱。献之一男二女。大器。女适郑诩,尹埈。勉之无后。赉之三男三女。大材,大维,大治。女适李云植。馀未行。曾孙男女若干人。铭曰。
嗟惟若懿厥资。若有以予之。奚卒以尼之。官居人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3H 页
后。行出人先。而乖于时。乃全其天。惟孝为政。何必公卿。有来千龄。有徵斯铭。
吏曹判书 赠谥文简芝峰李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睟光。字润卿。自号芝峰。系出 璿源。兵曹判书 赠领议政讳希俭之子。河东君𥙿之孙。仙槎君承孙之曾孙。仙槎之父曰牟阳君稙。牟阳之父曰敬宁君谥齐简公𰨅。即我 恭定大王之子也。母贞敬夫人文化柳氏。议政受知 明 宣两朝。忠荩笃厚。号为名臣。夫人明懿配德。外内俱宜。嘉靖癸亥二月生公。在妊有异梦。既生。朗异绝伦。五岁知读书。聪敏强记。若素习者然。尝命赋雪诗。语意精工。见者惊异。年十三四。已如成人。出游国庠。士友以倾。戊寅。中解举。明年遭议政公丧。毁削成疾。服阕。惟不克嗣家声是惧。益励为学。艺业日进。时李文成公珥柄文。慎许可。见公诗文。称为冠首。壬午成进士。乙酉。擢大科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荐入史馆。为检阅待教奉教。适时多事。馆寮累缺。公独能办职。转成均馆典籍。迁司宪府监察。历司谏院正言,户兵二曹佐郎。带知制教。充书状官如京贺节还。为黄海都事。公于论议。不轻示左右。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3L 页
静默自守。不知者妄忖斥出。士论惜之。明年。亲病解归。为礼曹佐郎弘文馆修撰司宪府持平,吏曹佐郎。因事坐罢。未几复叙。壬辰夏。倭警甚急。庆尚道防御使赵儆慕公。请为从事。已而悯公母老无兄弟。私谓可以从军法自免。公以为 国家有难。敢顾私乎。随至岭南。常在矢石之地。亦不怖。久乃闻 大驾西幸。又防御使合湖南兵。战龙仁军溃。朝廷先以公为修撰。遂西奔 行在。间关得达。升拜副校理。九月。陈疏乞往北道寻母。 上命差宣谕御史。仍察本路事情。至明川拜大夫人。时咸关以北。被奸民诖误。昧于逆顺。两 王子及宰臣皆陷虏。不复知有 朝廷号令。公蜚檄谕以大义。闻者感厉。人心遂定。还拜持平。荐改校理献纳,兵曹正郎。升侍讲院弼善司宪府掌令兼史职。又升执义。上劄条陈中兴要务。 上嘉纳。扈从还都。庶事抢攘。辞令日繁。仓卒副急。多籍(一作藉)公手。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左承旨。改兵曹参知。丁内艰。丁酉外除。复拜承旨。递授大司成。以分度支。馈 天将杨元军于南原。朝辞。 上悯其病 命改之。 皇极殿灾。如京进慰。己亥冬。拜吏曹参议。时朝论益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4H 页
携。既逐西厓柳相。并及完平李公。二公皆一时重望。公见时事大乱。请急以避之。时辈大恚。亟欲中伤之。然终不能害公。庚子。为大司谏。同寮有乐祸者百计敲撼。公不为动。辞递。拜弘文馆副提学。校进周易古经。 赐厩马。朱,梁诏使之来。差都司迎慰使。中道病归。两拜铨曹皆辞递。拜副提学。易经谚解成。 赐厩马。 宣祖册立继妃。公上劄请用古礼庙见。报闻。群臣请上尊号。 宣庙久不许。大臣中权倖者主其议。百寮和附。公独示异。先是公在铨席。用士流不附势者数人。拟诸清选。而倖相有侄子素无赖。骤欲通显路。为公所持。衔未发。至是机锋大露。公遂丐外。得安边府使。其年春旱甚。公操文躬祷。即日大雨。府地旧无莲。杨蓬莱士彦为守。凿池始种。堙废数十年。公至忽复生。父老咸异之。政成 赐帛褒美。公劳勚致疾。明年自免去。宿憾脩郤。复出为洪州牧使。湖俗悍讼。公清静为理。聚邑诸生于校中。劝课有法。四旁学子闻风竞集。居三年。方伯以治迹闻。而公已病归。庚戌。 宣祖祔庙。以都承旨陪祀。礼成升嘉善大夫。拜礼曹参判兼承文院提调。改大司谏。又改大司宪。辞递。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4L 页
差 奏请使如京师得 准。明年还。进嘉义大夫。公三聘 上国。橐装如洗。丝毫无所浼。与安南,琉球,暹罗诸国使相遇。丐公诗文。一皆藏去。后我国人为海寇掠。卖至安南回者言。彼中重公文章。人诵家咏。称李芝峰而不名。于是乃知公之华问。达于四海之外矣。术人李懿信上言汉京王气已衰。宜徙都交河。光海遽命宰臣集议。人情遑惑。公率玉堂诸寮。极陈荒诞无稽。不当庭议。反覆累数百言。后事竟寝。光海追尊所生母。遣使请命于 中朝。公又劄论礼无二嫡。仲子声(一作成)风之事。见非春秋。争之甚力。时言事者。累遭谴斥。朝家遇有大议论。台阁观望。莫敢先发。公必倡言不顾。士林倚以为重。癸丑。再授大司宪皆不拜。李尔瞻嗾死囚起大狱。导光海杀永昌大君及国舅金悌男。尽逐 先朝大臣。锢 母后于西宫。将谋贬号。公杜门屏居者四年。丙辰。斥守顺天府使。正身率物。民悦而从令。自学校田井。纫至米盐薪刍。措昼有方。著为定式。公私赖之。秩满去官。民刻石纪德。既归。退居乡曲。冬夏一室。虽家人罕得见。面奸党内忌。凡有名行者。必欲污染。指摘物色。人莫能脱。累除公京官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5H 页
使职。俱不就。光海举名公及郑公晔等数人。责以不仕。令有司即讯。人皆危之。会赦得免。公上疏自陈病惫不任职。光海督责益严。不获已暂至京即归。癸亥。 今上反正。以都承旨召还。兼弘文馆提学。改大司谏吏曹参判。甲子春。李适叛。扈 驾南幸还。加资宪大夫拜议政府右参赞。十月。进册子王大妃。用撰册加正宪大夫左参赞兼同知 经筵。屡改知敦宁工曹判书大司宪,适灾异求言。公上万言劄。略曰。天下之事务至广。而所以操之者诚也。诚即实也。愿 殿下尽诚于上。责实于下。以实心而行实政。以实功而致实效。使念念皆实。事事皆实。因历举十二条。一曰勤学之实。二曰正心之实。三曰敬天之实。四曰恤民之实。五曰纳谏之实。六曰振纪纲之实。七曰任大臣之实。八曰养贤才之实。(저본에는 이 구절이 빠져 있는데, 한국문집총간 66집에 수록된 《芝峰集》 권22〈条陈懋实劄子〉를 참조하여 보충하였다.)九曰消朋党之实。十曰饬戎备之实。十一曰厚风俗之实。十二曰明法制之实。 上手札优奖。时上下崇尚虚文。事无诚实。公指陈病源。言甚切至。而亦不能用。丁卯春。西虏深入。 上移跸江都。 命世子分驻湖南。朝臣老病者任便所往。或劝公江都迫隘。公之二子皆在南。不如姑往分朝。公毅然曰。君为仁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5L 页
臣为忠可也。遂赴 行在。寇退拜大司宪。大乱之后。人多负犯。惧罪者夥。公务持平恕。人情乃安。戊辰七月。拜吏曹判书。公力辞。章八上 不允。乃出。奔竞屏迹。门庭如水。一日公病未赴政。同寮注拟公医局提调。 批下。公引嫌乞免。谈者谓即此一事。亦衰世罕见。冬。暴风疾不能言。 上遣医诊视。仍 赐御药。公长子圣求任全罗监司。发骑谕令毋代疾还。皆异数也。递授西枢。至十二月二十六日。终于正寝。春秋六十有六。讣闻。 上震悼辍朝。吊赙 赐祭并有加。用二子从勋。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太常。谥曰文简。按谥法。勤学好问曰文。一德不懈曰简。明年二月丁酉。葬杨州西山长兴里先议政兆次。贞敬夫人金氏祔。夫人先公十三岁殁。公尝志其藏。公为人端重详雅。蚤孤不事游学。考颐经旨。修敬自持。不苟言笑。不大声色。身若不胜衣。而见之者无敢媟狎。弱冠通籍。遍历华贯。其操身恒若处子。以吕大防,范祖禹自期。世方分党。排击为事。而独不为已甚之论。一时翕然推许。自议政公素著廉声。至公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6H 页
愈自谨饬。俸禄之外。不长尺寸。妻子内困不恤也。一切世味纷华。泊然无所好。好观书。汎滥百家。以至异端老佛之说。领略归趣。晚悉屏去。只留性理诸书。语人曰。简以制烦。静以制动八字。终身服膺而未得焉。著学戒。喻其志意。而以进德修业。须在早年。勤勤勉人。戊辰元日。作自新箴。有曰。人苟得新。虽老犹新。改过则新。迁善则新。舍旧就新。是谓一新。圣贤道新。亘古长新。君子以是知公平日克治之功。立朝四十馀年。凡遇除拜。非三四蕲免不出。出亦不肯久。辄以时月免。盖其雅性恬退。不乐荣进如此。与寡姊同居。教训孤甥而婚娶之。待诸穷族。恩意备至。下逮仆隶之贱。莫不以其道焉。所居凝尘满室。翛然若忘情于世事者。而一心忧国。常言经乱之民。如经大病。惟当静以镇抚。而时好纷更。此其弊也。对 上论国家利病甚多。退而不泄。人鲜知者。公卒后。 上对群臣。语及公铨序有秩。追思不已。平生不薰香。不然烛。不设宴会。不听声乐。衣服无采色锦绮。器用无丹漆雕镂。寒素之节。与布衣时无变。尝据经自制深衣。及殁。亲宾用以为殓曰。不可以文绮溷我公。文章驯雅。诗甚清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6L 页
丽。简易崔岦以为斯文之托在是。所著芝峰集二十三卷,类说二十卷,采薪杂录二卷,读书录解一卷,秉烛杂记二卷,警语杂编一卷,剩说馀编二卷,升平志二卷,又有纂录群书五部。并藏于家。公有二男一女。圣求吏曹参判。敏求大司成。女适承文院副正字权儆。参判娶舍人权昕女。生四男二女。尚揆,同揆。女说书李一相。馀幼。大司成娶牧使尹晖女。生二男一女。元揆,重揆。女申昪。正字三男四女。跻,迹,趾。女尹元举,金挺坤,韩后琦,李明徵。曾孙男女若干人。文贞申公钦与公莫逆。尝有记曰。芝峰雅操出尘。历尽世变。未尝少挫。见几而作。免于机阱。真金玉君子也。呜呼。此诚知公也哉。参判昆弟。谓尚宪素习于公而不喜谀也。畀状属铭。义不可辞。谨就其状。略加叙次而系以铭。铭曰。
温如良玉而备栗然之义。顺若妇女而秉强哉之志。进脩笃实兮文章馀事。谦虚退让兮誉望不已。继前徽兮开后嗣。昭昭光兮耿耿祉。明模惁范。可传百祀。国有史兮竁有志。凡百君子。曷不敬视。世思公兮公在此。
贞夫人开城高氏墓志铭(并序)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7H 页
同知中枢府事李公惟侃之夫人开城高氏。御侮将军忠佐卫大謢军讳汉良之女。其先有为高丽平章事者曰兆基。能文章。有大名。入我朝有讳守谦。信川郡守。录靖国勋。卒 赠工曹判书开城君。有讳庆珍。桃源道察访。于夫人为大父也。夫人蚤孤。与母金氏鞠于曾大母家。天性孝慈和厚。年十六字。曾大母及母殁。丧祭无不自尽。外王母孀居贫穷。奉迎于家。事之如母。王母䆮疫。家人劝避不从。昼夜不去侧。亲自救药。遂至良已。同知公家产素狭。夫人能劬躬谨度。施守调适。虽内困乏。不使公知。奉先敬而尽礼。教子爱而不佚。待宾客亲戚。一顺夫子之意。翼孤弟业其家。公有孽女滨死。祷之占用人代。所代方执事夫人者。夫人闻即许之无难色。人以为难。生三男三女。景稷历户兵曹参判,开城府留守,京圻观察使。致养郅隆。景奭由侍从给谏。久居银台。擢长谏垣。荐蒙 珍锡。俾遗老亲。人以为荣。中子景卨卒官金沟县令。长女婿朴知诫司宪府执义。次尹瀍新昌县监。次崔徽之。自如道察访。观察男三女三。长英缮工监役。起英,正英。女与金沟四女皆士人妻。大谏男一哲英。女一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7L 页
幼。内外曾孙若干人。夫人视公爵再膺封 命。公年八十一。夫妇俱在。二子并腰金珥貂。 恩庆燀赫。诸孙环侍膝下。备享含饴之乐。人以为福。年七十四崇祯壬申六月九日卒。殡于果川县社堂里冠岳山之南。明年二月某甲。窆于其里某向之原。去舅姑墓五里而近。尚宪与同知公。同为分司官。又与观察昆弟同省。习闻夫人贤德。将葬。请铭甚勤。谊不可辞。遂叙而铭之。铭曰。
夫及妇兮。偕荣而偕寿。子显以扬名兮。难弟难兄。人孰不愿兮。而全者罕。嗟惟夫人。曷由斯臻。匪天伊私。维德之禔。
同知中枢府事李公墓志铭(并序)
宣祖丁未岁。余于司松都。得益僚曰李公刚仲。公盖长余二十年。而余先与公胤子今参判景稷游。余仲氏又尝与公为僚甚驩。遂为父子兄弟交。时留后恃奥援。处公事常出法度外。公及余俱有不遇之叹。而益相勉励。期不失所以待己待民者。终不衰焉。甲戌。余田居。闻公讣。走书以吊。葬已。参判兄弟致状请志墓。辞不获。谨按公讳惟侃。刚仲其字。考曰 赠吏曹参判秀光。我 恭靖大王五世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8H 页
孙也。德泉君某,新宗君孝伯,莞城君贵丁,咸丰都正继寿。寔为四亲。妣贞夫人安东金氏。忠义卫彦祯女。高丽上洛君方庆之后。生公于嘉靖庚戌。蚤孤。就依母党幸村先生闵纯学。十九。母殁庐墓。服阕。累举不遂。四十。始名司马。公之知己白沙李相恒福判西铨。举以授职。由四山监役。转通礼院引仪兼汉城府参军。出为堤川县监。历刑曹佐郎,平壤府判官山阴县监,掌隶院司评开城府都事,军器寺佥正,天安郡守社稷署令敦宁府佥正,中枢府经历广兴仓守司赡寺副正司导寺正佥知中枢府事,敦宁府都正同知中枢府事。年八十五。病卒于家。公天性慈良。而遇事刚果。于所当为而人所难者。决意不顾。其为官。不矫情不求名。精思力行。所至郡邑。先立约条。犯者必罪。事简而易治。尝为赈恤郎厅。所活甚多。人谓必有阴报。壬辰兵后。堤川为孔道。 天朝将士辐辏。徵督严急。山氓不习宾客。皆鸟兽散。几不为邑。公至殚诚保聚。大小接应。先尽己而不责人。过者无不悦喜。由是堤民遂安。亡何。贼入近境。主画者失机。驾罪一二守宰以自脱。公身屈名伸。堤人久而不忘。纪其绩于碑。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8L 页
山阴俗。素鲠且有挟。肉视官吏。公以计柔制。虽不敢显伤公。然竟坐罢。在天安。首罢无名之籴为吏隶害者。众忧其无继。公节缩他冗。卒以告裕。始到官。无馀储。迨季年。粟溢廒。不能受。贮之别库。或劝公申报。不听。盖时人多以此觊倖赏故也。于是公年六十四。公谓国制有年格。何必法加然后乃去。径自决归。家素贫无营。妻子内困。不以为意。仲兄年老。子前死无所养。公奉归旁舍。朝夕视供。不令其为衣食忧。都正公孽女嫠老穷居。亦赡养于家。殁又殓葬无憾。公之同里李公好闵,徐公渻,姜公絪。相与忘形为莫逆交。作真率会。公年最高身最强。嚼又最大。诸公皆推公居前。调谑谐笑。备极欢适。乐而无倦。公之二子大科列卿。夫人善家。内外雍睦。世以至行厚福归公。己巳。寿爵升秩。庚午又升一阶。季子景奭为承旨。 内出黄柑。 下教曰。闻有老亲故特赐。公上笺陈谢。又 教曰。卿年高。二子皆可用。予用念之。荐绅传说咏歌。以为旷世异数。公自伤养不逮亲。平生不御鲜衣异味。忌日哀慕如丧。祭极诚敬。又著祭式。以率亲族之不如礼者。贫不能祭者。辄替行之。二兄年皆八十。友爱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9H 页
逾笃。仲兄尝温病。殆举家相染。人不敢过其门。公日夜扶救不去。俱得全活。后友人家亦病疠。为之医治往来。终不染。人异之。幸村殁。子姓贫弱。及夫人丧。费多出诸门人。而公实倡之。时节祭祀。每推赢馀助给。遇其忌日。必丧食。白沙公久秉铨衡。里中人无不造请。公独不言。以此益亲重。与人交。一定不易。直友之冤。不避污迹。寇乱急。一马与所识纳官。身自徒步。其疏财重义又如此。闻人善行。至于感涕。而其有负犯不义者。拒之甚严。居家训子女有法。常诫二子曰。吾父子蒙 国家厚恩。无以报德。若等勉之。临殁。神气不乱。屏去女使。所御器用一整齐有序。理须正卧。翛然而逝。遗命用缚裤曰。服此见先人于地下。讣闻。 上命有司吊赙如礼。以是年十月甲午。合葬于果川县冠岳山下丙坐之原高夫人墓右。夫人别有志。公有三男三女。长景稷。兵曹参判。次景卨。金沟县令。先夭。次景奭。副提学。女适承旨朴知诫,次县监尹瀍,次察访崔徽之。参判三男三女。长英,起英,正英,女李时中,姜弘益,尹世昌。县令四女。沈櫶,权克敩,申憕,尹潚。副学一男一女。哲英。女幼。朴知诫四男三女。尹瀍一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499L 页
男。崔徽之四男三女。内外曾玄总若干人。铭曰。
先王隐德。畜而为泽。永世不斩。公惟别支。监于成规。孝友自范。神之降福。谦以受益。盈而不滥。猗嗟后嗣。曷不是似。源流湛湛。载铭幽石。厥行孔晰。玄窞匪黯。有来千秋。有睪斯丘。有谁敢犯。
同知中枢府事权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恂。字彦忱。自号双泉。安东人。本姓金氏。新罗王族。远祖幸。当罗季。讨甄萱迎丽祖。丽祖以其炳几达权。赐姓权氏。籍于安东。安东之有权氏自此始。奕世载德。继踵公卿。 国初有讳近。号阳村先生。生踶。仍父子致位三孤。生。县监。生侨。郡守。生绩。府使。三世官不达。至公皇考讳辙。历事 四朝。位议政府领议政。追 赠县监吏曹判书。郡守左赞成。父府使如其宫。为人严重持大体。数近代名相。必在其间。配曰贞敬夫人曹氏。昌宁贵族。以嘉靖丙申三月十三日生公。幼有器度。及长从诸生受经。循循谨饬。不以公卿子有所挟。既屡举不遂。年四十二。仕为四山监役官。戊寅。议政公卒。服阕。除归厚署别提。壬午。丁母忧。前后以善丧闻。丧除。除造纸署别提。选为义禁府都事。坐事罢。已还造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0H 页
纸。转军资监主簿。壬辰之难。徒步 扈从不得达。亡何。公之弟都元帅慄。时为全罗巡察使。提师入援。驻秃城。公即赴之。已移军幸州。贼悉锐攻围。自朝至暮。士力乏矢竭。贼拔栅争入。公亲督一队。手石迎击。势如飞炮。中贼矢不动益力。贼不敢进。遂退。捷闻。 宣祖识之曰。权慄有兄亦如是也。特升通政。已拜杨州牧使。数月。弃官归。坐逮。即出拜五卫将。甲午。 王妃如海州。差分承旨扈卫。明年。拜青松府使。以在外见递。复拜卫将。又拜平山府使,凤山郡守。言路泥之。皆不赴。丁酉再难。以沈游击接伴使。往来西路者三。又随彭中军,李总兵。再往岭南。岛山之役。同在军中。总兵战死。送丧至义州还。拜佥知中枢府事。已拜丹阳郡守,骊州坡州牧使。病不赴。赴长湍府使。坐事罢。亡何。 朝廷录伴臣劳。公用久勚升秩嘉善。叙复散职。庚子。拜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请告归乡。至乙巳秋。省扫杨州。遇疾舁还家。明年三月二日。卒于江华之某里。春秋七十有一。公用幸州功。参宣武从勋。 赠议政府左参赞兼知义禁府事。是年五月十七日。从葬洪福山鸭谷巽向之原。先议政公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0L 页
墓侧。公容貌嶷嶷有立。其中宽然长者。议政公家法甚严。闺门肃若朝廷。公周旋承奉。未尝有过。议政公爱之。尝曰。汝纵不能以科第进。当不后士类中人。性喜施。人有所求。辄举以与之。家无长物。居官廉惠并著。及归行李如往时。家人未免称贷。夷然不以为意。雅好山水。小筑在西山。徜徉其间。悦而忘归。晚居江华。扁其堂曰寄傲。高畬下畦。随取而足。适情肆体。捐慕去羡。命酌酣畅。优游岁月。盖户以外不问也。卒以此终焉。夫人坡平尹氏。奉常副正先哲之女。开城留守倬之孙。甚有妇德。宗族咸称之。年六十壬辰十二月十八日。病殁于江华。葬于其地。至甲寅。移就公墓而合窆。有三男一女。曰晋庆。武科壮元。黄海节度使。曰履庆。金城县令。曰益庆。司宪府监察。女适府使李寿俊。侧室二男三女。升庆亦武科壮元。白翎镇佥使。次复庆。女为同知朴振英,司议李德言妾。季蚤寡。内外曾玄孙四十馀人。尚宪丘嫂。于公为兄子。我伯氏亟称其好气槩。殿中君绍介丐铭。许而未有复也。伯氏既遘难舍生。而殿中君同时不幸。今当属辞之际。为之重感以悲也。呜呼。铭曰。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1H 页
有崇其封。有幽其窞。有来千年。不震不撼。
赠领议政行 世子侍讲院辅德罗公墓志铭(并序)
盖当我 昭敬王之世。有 世子辅德罗公。其为人。孝子于家。廉吏于官。长者于乡。一时谈者无二口。余父兄俱善公。而公又逊行视余友。因以知公之久。而益信谈口之为笃论也。公殁之三十三年。胤子参议君抱状来请曰。先君之圹也。不肖孤未有知。及有知而先友之在世者几尽。及今而补前阙者。唯吾子在。幸以先人之故。惠以一言。庶不恨其不蚤也。遂不敢辞。叙而铭之。谨按公讳级。字子升。自号后谷。罗氏出罗州。远祖天瑞。仕高丽。有功封安川君。徙籍安定。安定后改比安。公即比安县人。曾大父世杰。 昌陵参奉。 赠司宪府持平。大父瀷。太史。当权奸擅国。直书不隐。危得大祸。有良史称。后 赠弘文馆校理。父讳允忱。仍世文科。终成均学谕。有德而无年。娶别坐李元纪女。以嘉靖壬子二月二十六日生公。少即以艺文著公车声。试辄举首。二十五。中司马。拜社稷署参奉。三十四擢文科甲科。例授尚衣院直长。改军资监。转通礼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1L 页
院引仪。兼汉城府参军。选拜兵曹佐郎升正郎。历成均馆典籍司艺。军器,宗簿,内资,奉常,司仆诸寺正。司宪府持平掌令, 世子侍讲院文学弼善,辅德。外则茂朱县监韩山郡守,公广二州牧使,平山府使。所居官无不称治。年五十一万历壬寅病卒。是年六月二十四日。从葬广州北坊里学谕公兆次酉向之原。先以公宣武原从。 赠都承旨。复用参议从勋。累 赠至领议政。公内行纯备。学谕公病𠫷。截指进血。获延数日。事母夫人若婴儿慕。终身无违色。兄绩狂易。学谕公以宗祀之重。欲先婚公。公执不从。兄殁始娶焉。姊妹六人贫窭。衣食婚姻。亡不于公室乎取。族党故旧。亦多赖以润者。天性坦夷。恬于势利。既第视其志。犹未第时。既显视其色。犹未显时。既更州郡。视其家。犹未更州郡时。人以此多之。始公入朝。客有问牛溪,栗谷者。时论力攻二先生。盖欲尝试为登斥。公矢口答曰。贤人也。其人方柄用。遂以此沮公。困踬十年。寂寂无一尉荐。而未尝少见几微辨人于眸子。后果逆灭。人服其先见。壬辰。守韩山。主将遇贼先溃。公奋手剑欲斩之。贼逼不为动。闻者壮之。亡何。擢拜公州牧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2H 页
使。属兵荒闭籴。流殍满野。公至大发仓廪以赈之。远近闻风坌集。公夙宵勤劬。凡乳哺而衽席之者无馀力。所全活累千百人。时饥者争以珍宝易粟。公戒家人不得市一物。斥私俸以济亲故之急。世子久驻本州。 中国兵马绎骚。事如猬兴。公整暇不扰。酬应有裕。 朝廷大才公。引置迩列。及居台持法抗势。贵戚侧目。坐此枳仕涂。终不悔。陈游击云鸿使留倭营。虏情叵测。伴臣惧而跳。遣公代之。或谓母老鲜兄弟。自露可免。公毅然曰。吾已许身矣。即日就途。贼闻公至。欲慑之。白刃左右接袍者六十里。令由偏门入。公神气不变。徐以理折之。贼知不可屈。待之如礼。卒与游击俱还。公又阴得其要领。条列军务密奏之。其言凿凿中窾。皆见报可。公素以宽恕得吏民心。在平山。民有负辜受榜。以它病殒。适憸臣之嗛公者长李官。颠倒三尺。遂其忮心。竟夺职。众皆称冤。与人交。有终始以德报怨。至有感泣鬼神。其处事宁缓而无急隘。其称人有臧而无否其行德。人负我而毋负人。以故无贵贱少长。亲向之无间。及其殁也。哀之惜之若一。夫人金氏光山大姓。汉城府参军好善之女。后公三十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2L 页
六年年八十。避兵卒于瑞山郡。葬其地。生一男一女。男曰万甲。即参议君。以气节鸣世。女适士人李文蘅。蚤夭。参议娶文肃公郑晔女。生四男二女。婚嫁搢绅大家。铭曰。
坦坦罗公。男子哉若人。行全百原。勇夺三军。德则在竟。善不近名。谁之不如。而不公卿。一踬而蹶。含用长没。而生之未究。而后之永裕。乐哉斯丘。于万春秋。
议政府左议政郑公墓志铭(并序)
我舅氏水竹郑公。继韦平之拜。再入政府。备享福禄荣名。年八十五。病卒于水原双阜里。实崇祯丙子十二月二十八日也。明年闰四月十一日。归葬果川县北冠岳山先议政公兆次卯向之原。贞敬夫人韩氏祔焉。郑氏出东莱。它郡之郑亦多显阀。至称家法之懿。世推东莱氏为冠。始祖文道传子左仆射穆。讫高丽五百年。累卿累公。奕世燀赫。入本朝有讳赐。直提学。生东莱君谥翼惠公讳兰宗。负文武才。号为名臣。词华翰墨。掩于事功。生领议政谥文翼公讳光弼。事 中宗。配享庙廷。论相业者。 国朝无两焉。生讳福谦。江华府使。有德而无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3H 页
年。生讳惟吉。于公为考。历仕 四朝。位左议政。文章德望重一世。世称林塘相公。妣曰贞敬夫人原州元氏。观察使讳继蔡之女。慈惠恭俭。有鸤鸠之仁。内外合美。钟德积庆。生公于嘉靖壬子十二月二十六日。讳昌衍。字景真。水竹其自号也。生而颖悟。其游戏异凡儿。议政公甚奇爱。亲自教之。学业日就。一时侪流皆倾向之。屡举不利。年二十八。中司马。连擢大科。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荐入史官为检阅。升待教奉教。转掌苑署掌苑。故事由侍从迁去者。例授清官。而议政公方主铨。故稍抑以避显焉。议政公去铨。即拜司谏院正言。历户礼刑工兵诸曹佐郎。 宣庙亲拣才臣五人。赐中秘书。特示奖进。备它日顾问。而公与焉。人以为荣。癸未拜吏曹佐郎。时栗谷李文成公典选。一意洗涤朋党。僚佐尽用后进无偏系者。登斥之间。齿舌滋繁。而公居职四年。不受疵玷。已赐暇书堂。古称蓬莱道山。儒臣极选。公素谦退。力辞自免。拜弘文馆副应教。改司宪府掌令。行法不避势家。里端悚息。升执义。又升同副承旨。公资序未及格。有教越阶注拟。盖 异数也。公上疏乞改 不许。亡何。丁议政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3L 页
公忧。过毁几不全。己丑。郑汝立狱起。公名出爰书。有金吾逮。 上谓推官曰。予知郑某为人。必不为恶。即释。服阕。拜江原道观察使。母病辞递。入为兵曹参议右副承旨。亡何。擢拜吏曹参判。移副提学。皆出 睿简。壬辰。倭寇傅都。公 扈从西幸。至东坡驿。 特授礼曹判书。公涕泣固辞不许。时贼势益急。请援 中朝。文书旁午。动关仪部。公能以精诚济其敏。事无㥈滞。在平壤。闻大夫人避兵危迫。陈情解职。 上即许。命本道给递。大夫人幸无恙。母子相见感泣。追赴龙湾 行在。 上喜悦。特升一级。明年。拜大司宪。 天兵复平壤。与李公德馨。同傧李提督如松。十月。丁内艰。 朝廷夺情敦勉。屡疏终不起。公善病羸毁已甚。徘徊田里。有终焉之志。 召命数下。丁酉夏。始还朝。一为司寇。再长中台。 中朝赞画主事丁应泰。搆诬杨经理镐。移怒我国。肆为齮龁。 上急欲陈辨。权相既受 命。而内惮不肯行。言路结舌无敢论者。公即举劾之。朝廷肃然。 宣祖下教褒予良至。己亥。拜吏曹判书。自是名入金瓯矣。已辞递拜右参赞又改知中枢府事。数年之中。优游散局。澹如也。光海初。复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4H 页
拜铨长。公以后戚。引嫌恳辞不许。时新遭大丧。人心危惧。朝论乖激。事机百变。公周旋其间。常以恬夷剂之。喜事者为之少戢。士大夫倚以为重。明年升赞成。又明年。为吏曹。又明年。为兵曹。又明年。还吏曹。皆未久辞递。癸丑以后。见国事日非。居常咄咄。杜门屏客。罕与人接。门外之迹可数也。甲寅。拜右议政。公不拜命。请急辄予告。自期必退。丐免愈力。未几竟递。郑蕴请还㼁爵。葬以大君礼。光海大怒。事将不测。公上劄力救。由是蕴得无死。前后横枉。赖公脱祸者颇多。众咸称之。及废 母议起。百僚伏閤。公不一造庭。奸臣欲因而剪异己者。逼诸大臣议可不可。公又不对。奸党瞯光海怒公。嗾台谏请窜之。待命于郊外者逾年。然竟不能以有加也。今 上反正。起公复拜左议政。公引咎蕲免。 御批慰谕曰。卿之宿德。仰慕久矣。速出副予饥渴之望。公感激出谢。尝入侍。筵臣有进启自士类失协。转辗分裂。独一队人无携贰者。意若誇诩然。公言处闲地与处要地异。自今观其后可知。 上曰。卿言是已。而朝著间或多矛楯。 上临筵谓群臣。郑相至论。予不能忘也。公屡病辞获 允。拜领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4L 页
中枢府事。深居一室。药饵自卫。并乞解枢衔。纳岁禄。 温旨不许。戊辰。逆徒有言欲借公为重。以资诳诱。而公实不知者。公伏藁 阙下。 上遣近臣谕遣。公仍露章请罪。复下 御批。卿以宿德元老。不染昏朝。予常嘉叹。凶徒之举卿姓名。计在病国。卿其安心。闻者莫不感服。乙亥。公病益笃。医问交道。 特赐内剂。至明年十二月。敌兵猝至。 上出幸仓卒。子弟奉公奔双阜。竟至不救。呜呼痛哉。 上还都。有司以讣闻。 命给布易槥。给粟募丁。板荡之际。哀荣之典。庶几有始终矣。公天性庄重。寡言笑。燕居危坐终日。不设惰容。自少恭俭有寒素风。及居大位。过自谦抑。逾于庶寮。时抚接士大夫。曲尽情礼。甥侄来候。待如宾客。饮食必让。未尝先己而后人。小心逊行至如此。每有 恩数。辄踧踖不安曰。何以称塞。二子并跻列卿。诸婿皆簪缨膴仕。两孙出入台省。人以比万石君家。而其谨守家法。终始不衰。殆过之云。临事果断。确然坚持。于其不可改者。虽亲爱之言亦不入。累秉铨衡。益加畏慎。闻人有言。先自内讼。不与相较。以是立朝五十年。无公私之谴。孝友纯笃。至诚无倦。八十遇忌日。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5H 页
斋素行祭。不废哀慕如初。感动左右。伯姊老寡穷居。割俸以赡。时节迎置于家。奉养一如事亲。平生衣无华采。案无珍玩。家无格筑。子孙耻为袨饰。奴仆循循法度。其导率之方然也。夫人清州大姓。别坐世健之女。正静孝顺。妇道甚修。先公三十九年万历戊戌卒。得年四十六。举二男五女。男曰广成。兵曹参判。曰广敬。行都承旨。女适士人李孝曾。次郡守闵汝缵。次观察使申得渊。次佐郎崔鲁瞻。次县监李浩源。侧室一男杲彩幼。参判娶观察使黄谨中女。生三男一女。男太和观察使。致和吏曹佐郎。万和生员。女适校理尹绛。承旨娶都正闵有庆女。生四男三女。男至和生员,采和,知和进士,以和。女适县监李起先。次生员洪柱世。次韩保,李浩源。三男。万坚,万石,万期。内外曾玄孙若干人。铭曰。
侃侃我舅。令质圭璋。佩服庭训。恭俭是将。高位身谦。危朝色庄。明夷正志。莫我敢黩。黄道重新。台庭再陟。 天语煌煌。衮华增荣。寿考康宁。庶几百龄。徂运难回。奄归佳城。子姓绳绳。载永厥声。万世在后。请考斯铭。
外王父左议政林塘郑府君墓志铭(并序)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5L 页
内弟郑广成,广敬兄弟。以书遗尚宪曰。我王父弃子孙。于今五十二年。幽堂之志不刻无文。惧无以绍先志而贻后裔。然前者既不可问。后者又不及知。惟兄尝问而知之矣。是以为属。呜呼。小子何敢当何敢当。既而曰。吾闻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自吾祖而不用吾辞。恶乎用吾辞。谨为之序曰。府君讳惟吉。字吉元。东莱人。历事 四朝。致理雍熙。德业文章。为世所仰。世不以名而以号曰林塘相公。郑之先。远有代序。其可谱者。自左仆射穆。显于高丽。遂为大家。厚焘光启。愈远弥昌。曾王考翼惠公。当 我朝文明之际。树绩内外。位右参赞封东莱君。是讳兰宗。王考文翼公。相 中宗扶翊士类。屡憎奸回。致大臣节。卒配 庙享。是讳光弼。考讳福谦。江华都护府使。 赠领议政。不赢其年。以裕嗣胤。大夫人完山李氏。宗室长丰令之孙。参奉讳寿永之女也。府君之生在正德乙亥十一月壬子。幼有异质。甫龀。文翼公教之膝下。常语夫人曰。此儿后必至吾位。稍长藻思溢发。日新富有。才兼数人。曹偶中莫或有先之者。十七。中司马第六名。诸考官争欲寘之首。金公克成素名知人。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6H 页
谓此子异日国器。勿令蚤泄。亡何。金安老盗秉。忌文翼公。搆诬远窜。并锢子孙。安老败。始解禁。而明年戊戌。府君及第。 中庙遣中使谕文翼公曰。予幸学取士。得卿孙为壮元。予喜得人。其所以锡赉光宠之者。近世未见。长老传以为荣。授成均馆典籍。改工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吏曹佐郎。时戚畹交隙。朝著危疑。不激不随。士论攸归。迁中枢府都事。以僚右有相避也。历工礼兵三曹正郎。 仁庙在东宫。妙简宫僚。移侍讲院文学。竭心辅翊。优被 殊渥。母病往省。 分赐内膳。丁宁恻怛之教。若家人焉。 赐暇读书于东湖。与李退溪滉,金河西麟厚同荐。一时推为冠冕。以宣慰使出东莱。谕驯倭使之悍骄者。还为吏曹正郎。甲辰。遭大夫人忧。服阕。拜内资寺佥正。入中书为检详舍人。改司宪府执义弘文馆校理应教直提学。升同副承旨。故事东湖读书。至堂上则辍。 上特许仍在。拟储文衡。盖旷代异数也。壬子。 赠议政公卒。服阕。拜副提学。 庭试居首。 命加一阶。进都承旨。请召李滉以资 圣学。 上嘉纳。累迁礼曹吏曹参判,大司宪。庚申。擢拜礼曹判书。亡何为弘文,艺文两馆大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6L 页
提学并兼义禁,成均, 经筵等事。 眷待优异。出则鸿模硕楷。羽仪朝端。入则从容密勿于咫尺深严之地。举笔规箴。警益尤多。拜吏曹判书。 靖陵改卜。监董方上。已西叙知枢者数年。即闲郊墅。列图史莳花竹。阖门养静。逍遥自适。或得于吟咏之间者。亦知其进退忧国之意出于自然。而旷度冲襟。不以兴废有小芥滞也。隆庆元年。以副价进贺京师。至辽野。车陷泥淖。舌役皆后。獭骑数十猋至若围住状。见府君端坐不动。两两相视曰。大人也。舁出大逵然后去。 明庙大行。 皇帝遣使赐祭谥。府君迎慰境上。及归伴送。亡何。出为庆尚道观察使。时有滥狱。府君察其枉。理出之。处士之有名者阴为主张。言路助之。反加诋訾。府君移病自免。后事果白。人始知之。明年。又出为京畿观察使。任满。迭拜工礼二曹判书。 神宗皇帝即位。翰林学士韩世能,给事中陈三谟来颁 诏。初命府君主馆待。卢公守慎主远迎。摈接皇华。故以文事相周旋。或顷刻连篇。或险韵斗富。当仁不让。谓之华国手。二使在 中朝文望甚高。卢公固辞不就。于是改 命交易。人谓卢公之腐翰沈顿。府君之击钵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7H 页
清新。两得其所云。二使一见府君。即加敬待。有诗辄视稿乃出。每享虽遽必成礼。语译士曰。吾悦使君风度。欲常常而见之故不辞也。临别。至于出涕。后见我国人。必询起居。使命之来。书问不绝。其终始慕用如此。还 特升一阶拜右赞成。又兼判义禁。言路泥之。改刑曹判书。已还赞成。复长吏曹。玉堂上劄有所指斥。得 旨予观郑某为人。其心纯实。固非轻薄竖儒之比。近来朝著不思协心辅国。惟其不附己者辄斥是事。将欲何为。时先后辈不相得。有分党之渐。府君深忧国事。以诗见志。已屡改礼曹,兵曹,判敦宁右赞成。辛巳。由吏曹判书进拜右议政。谏垣论列。章累上。 许递。 上谕之曰。右相以宏厚之器。和毅之度。凌云之才。每困于书生之说。岂非命也。圣人犹不容世。于右相何恨。世益信 君臣之际非谗毁所间。而反愈于结纳后进。容身保位者云。明年。复拜吏曹判书。 皇嗣诞生。翰林黄洪宪,给事中王敬民来颁 诏。又 命府君馆待 诏使。久闻府君名。待之有加礼。已还判敦宁兼判义禁都总管。由兵曹判书复拜右议政。先是府君梦至一亭舍。意甚惬。后买亭一如梦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7L 页
境焉。仍名梦赉。颜其堂曰退忧。以寓晚节休退之志。明年甲申。府君年七十。上章致仕 不许。赐之几杖。又入耆老社。府君自以世臣旧家。受 恩深厚。不忍决去。其谢笺有云。意绝立党。谁信大防之孤忠。计熟归田。欲全欧阳之晚节。士林传诵。以为于此可见公之心迹也。寻升左议政。戊子秋。适有纲常狱。三省会鞫。府君承 命主讯。连日夜不休。劳疾遽乘。数请急。 上遣医诊视。分赐内府珍剂。络绎道路。又遣承旨问所欲言。府君病𠫷不能对。至九月二十八日告终于城南第之正寝。春秋七十有四。讣 闻。辍朝三日。再遣近臣。吊祭如仪。自含及殓。自靷及窆。有司供具。二官人监护。自三事以下至于诸司小吏。无不奔走来哭。哭之以哀。下逮厮役里巷妇孺。相与咨嗟叹息。多有思慕涕泣者。明年二月某日。葬于果川县北冠岳山某向之原外氏李参奉兆内。从治命也。府君天资。宽而重和而毅。丰采峙玉。风度凝远。生长法家。目擩耳染。俨然夙成。自就矩度。人不能以声色窥测。而见者皆以公辅期之。自少佔毕。数行俱下。一见成诵。讽咏之声。若出金石。立心行事。以忠厚谨慎为本。既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8H 页
以忠厚谨慎致大位。而其为忠厚谨慎不衰。八践铨司。九典邦礼。信心持正。不以毁誉徇人。至于国有大礼。进退左右。威仪可观。廷中望之。烨如神人。遇灾虔祷。冥应屡臻。平生不事矫饰。居处膳服。华而不侈。俭而不陋。性不饮酒而喜声音。不立门户而好善人。接人和气盎然。人向之若春阳焉。然无敢以狎进者。度量涵蓄。不露圭角。虽遇横逆。夷然委顺。至于大事。以义裁之。尹元衡当国。倚 东朝横甚。威福已出。人莫敢忤。为其伪妻之子。求与为婚。峻却不纳。郑汝立阴鸷暴盛。众畏其口。于 筵中极诋大臣之异己者。为敲撼计。左右无能难。 上疑问。府君正言斥之。其说不得售。及设同宗会。宗人有欲邀汝立者。府君不许。后谋逆族诛。人服其明。思庵朴公淳,栗谷李公珥。皆府君后进郎属。而奖待无间。同升诸公。判书权徵,尹先觉。皆所尉荐。而后先至卿位。有名庶弟不能家。业之使足自赡。而迎庶母于家。待之尽礼。族人之孤穷无归者。教养而嫁娶之。恩意备至。文章富丽。尤长于诗。动笔如飞。靡不合度。宗匠一世。羽翼风雅。亡论骚人楮客释流方外之徒。亭楣馆壁。得之以为光。 九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8L 页
重之内。燕闲之所。图画屏障。必经府君题咏然后为重。所著述甚多。遭乱散逸。遗稿二卷刊行。亦可以尝脔知鼎也。书法遒劲姿媚。自成一家。世多慕效。谓之林塘体。君子谓人莫与衡。而不以文艺自高。官位日盛。而不以显贵加人。谋猷经画。赞襄弘多。而不示以贤智色。此庶可以名公云。小子幼侍分甘。亲承警咳。当时稚昧。观于大君子气象言行。未有以名言也。及今昏眊。国乘家牒。又无可据而摭者。五十年立朝事迹。若是卤莽。窃不自揆。敢效推测之知。府君厚德阴功。不独生人之类蒙被其泽。虽昆虫肖翘之微。未尝枉害。向之强宗大族。燀赫一时者。未及百年。衰替不振。而府君之后累公累卿。世故百变。兵燹数更。而乔木不剪。榱栋无易。庙享如新。呜呼。岂无所自而然欤。配曰原州元氏。封贞敬夫人。观察使讳继蔡之女。纯德懿范。克相内治。结发至老。相敬无替。每时节庆寿。簪绅环珥。左罗右列。愉愉婉婉。以承娱乐。福禄之盛。世无与两也。后府君七年癸巳十月十七日。避兵在海西。以疾卒于松禾县之村舍。寿八十。明年某月。祔葬府君墓右。有一男五女。男昌衍。左议政。长女适郡
清阴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509H 页
守尹善元。生一女。次判尹柳自新。生五男四女。次都正金克孝。生五男。即尚宪先君子。次都事韩浣。生三男四女。次士人李成麟。生一女。议政生二男五女。长广成。兵曹参判。次广敬。大司宪。参判三男一女。长太和。观察使。次致和。舍人。次万和。生员。女适司谏尹绛。大宪四男三女。长至和。生员。次采和。次知和。正言。次以和。女皆适士人。内外曾玄孙总若干人。铭曰。
文翼之孙。寔我外祖。祖亦有子。继踵绳武。三世三公。孰与之伍。曷由以致。惟忠与厚。积德为基。高而益固。若稽古史。汉有韦平。曰袁曰杨。并美东京。更千百载。廑若而家。外氏克配。大不为誇。冠岳屹屹。汉水滔滔。青乌是卜。睪(一作睾)如其皋。谁其铭之。外孙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