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x 页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奏本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6H 页
请亟降封典事奏本(依尚书林尧俞所谕。撰呈礼部。请转奏 阙下。)
朝鲜国 奏闻陪臣议政府左议政臣李庆全,礼曹判书臣尹暄,司宪府掌令臣李民宬等。谨奏。为属国事情。万分紧急。恳乞 圣明。亟降封典。以固藩邦。伏以陪臣等。本年四月分。赍奉本国王大妃奏本。节该独夫自绝于天。恳乞 圣明。特降嗣孙册号。以安宗社。以固藩邦事等因。已经钦奉 圣旨。下该部覆请。移咨登抚袁可立。劄付平辽总镇毛文龙。遣官行查。钦奉 圣旨依议行。仍著勒限。作速回奏钦此。本年九月初。该部遵依 圣旨内事意。行文去后。经今四个月。迄无回 奏。而总臣毛文龙通查本国宗戚文武百官,八道观察使暨成均进士耆老军民人等保结十二封备报。抚臣袁可立转咨该部。续有总镇再将保结。申揭于该部。本国事情。前后备查无蕴矣。窃闻登抚差遣查官。在海遭风。不知抵落。为此陪臣等。窃照小邦事情。具在原奏中。无庸更渎 天聪。而朝廷明见万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6L 页
里。已尽洞察。犹虑事体重大。详查举国臣民公本。使锡命之典。务出于光明正大。而目今海路极恶。水道不通。钦限已过。查报无期。本国保结。抚镇咨揭。节续到部。不待查官之回。而已得行查之实矣。小邦与贼对垒。朝暮受兵。虽切同仇。刻意协剿。而尚稽受 命。权署弥年。发号施令。苟焉而已。危急存亡。势已棘矣。救焚拯溺。乌可缓乎。伏愿天地父母。曲谅本国陈 奏情节。并察抚镇咨揭事意。亟降 明旨。俾完封典。保全东藩。以副举国臣民之望。陪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恳祈之至。缘系属国事情。万分紧急。恳乞 圣明亟降封典。以固藩邦事理为此。谨具 奏闻。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启辞
  
请增损奏文草 启(癸亥四月十四日。以领相意 启。)
以 奏闻草。伏见 内下传教。一字一语。皆出于至冤极痛。臣等奉读再三。不觉感惕哽咽之至。但外藩 奏告 天朝。其文语自有事体。 祖宗朝亦有亲为请封。而旋即请废之时。废君嗣位以后。反道背德。自绝于天。 慈殿初岂知至于此极乎。其请废。皆是为 宗社为生民。大公至正也。有何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7H 页
待罪事乎。刑戮父母兄弟。虐杀孺子等事。已具于奏文中。而幽闭别宫。未及开录年数。今当少忍十馀年添入矣。其馀各件。当就 传教之意。略加增损。至于果加刑章之 教。臣等聚首惊惶。不知所达。自古见废之君。其罪虽重。国家待之。若或终不能保全。则万世之下。难免人议。其为盛德之累。岂但归于 慈殿而已。况此语极重极大。岂可枚及奏文之中乎。播诸 天朝。传之天下。见闻所及。必皆惊骇。而请 封大事。亦恐因此而有误也。此则决不可为。琉球一款。其为世子与否。自此难知。且无轻重于此 奏。必不当枚举。 奏闻使发行日迫。 奏文撰出。一刻为急。故今日 国忌斋戒。而臣与礼曹判书臣李廷龟,大提学臣申钦。一时来诣。将此意达于 主上殿下。仍敢来 启。不胜惶恐俟命。
在玉河馆秘密状 启(八月二十八日)
去六月二十一日。臣等在登州。军官柳敬地等赍持状 启。已为发送为白有在果。自登州时。往往逢人。多说我国之事。可骇可愕。随问随辨为白如乎。二十四日离发登州。七月初七日到济南府。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7L 页
门衙门进呈申文。军门姓名则赵彦是如为白齐。十二日到德州。雨水甚多。旱路未易得达乙仍于。雇得船只。由水路而行。十九日到天津卫。本处亦有军门。沿路多言我国之事。天津军门亦一宪臣。似当见知我国事情。故空衔申文填书呈纳。军门姓名则李邦华是如为白齐。自天津舍舟。由陆而行。二十七日始达北京。三六九日出纳公事。规例是如。二十八日鸿胪寺不坐。二十九日得呈报单。一时呈奏本。三十日大雨中诣阙见朝。依例光禄寺酒饭后。复为谢 恩而还馆为白有齐。奴贼消息。别无打听之事。阁老孙承宗专管军务。方驻关上是如为白齐。八月初一日礼部见堂。尚书林尧俞,右侍郎钱象坤坐堂。臣等行礼讫。跪呈申文。退见主客司主事周锵。则多有钩问我国之事。臣等令译官李膺等极陈其颠末。自礼部还馆。提督主事毕自肃已为下馆。臣等进见行礼而退。自锁馆中之后。提督别为票文。申饬门禁。倍加严密。大异前日。臣等已知气色殊常。厚给牌子。讨见系关我国之事。则 天朝论议。极其纷扰。姑以得见者言之。江西御史田惟嘉,浙江御史曹守勋,登州巡抚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8H 页
袁可立,天津督饷都御史毕自严,湖广御史潘云翼,留都御史王允成,山西御史樊尚燝。至于礼科都给事成明枢等题本。则览之未终。不觉心痛。大槩臣等未入来之前。已奉 圣旨。朝鲜事著即议奏。而观叶阁老辞本。并及我国废立事。据此可知其论议甚峻。臣等乃于初五日冒雨往西长安门外。呈文于阁老。适其日阁老叶向高,韩爌,何宗彦,朱国祯,顾秉谦,魏广微相继诣阙。臣等已书呈文各件。进呈诸位。叶阁老,韩阁老则雨中张伞驻立。臣等跪前。令译官李膺等极陈我国之事。则阁老答曰。该国废立。事体关重。当初事不明白。不即禀命朝廷。焚烧宫室。坏了旧君。引用倭兵三千。种种可疑。又无文武百官具呈凭信。决不可容易准封。臣等令译官且陈废君在位时。虽极无道。何得径先赴愬于 天朝。虽王大妃方在幽闭中。无路上告其事状。及其反正之日。即驰报于督府毛前。以便转 奏。而陪臣等赍奉奏申。继发前来。事势自至如此。岂有不为禀命。宫女误落灯烬。暂为延爇。旋即扑灭。别无焚烧之事。废君出置别处。时方无恙。万无坏了之理。引用倭兵之说。大不近理。倭奴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8L 页
之于我国。百世之雠也。引入国内。自取危亡之祸。岂有是理。废立之举。出于宗社大计。明白顺正。毫无可疑。王大妃 奏本。议政府申文。此乃一国上下公共之言。此外有何别为凭信者乎。惟愿老爷。速议封典。早得归报国中云。则阁老曰。已为晓得。仍举袖揖臣等起。而入于阙中。臣等退俟阙门外。日已向晚。六阁老一时出来。臣等跪于路左。令译官李膺等更为辨诬陈诉。诸阁老环立倾听。叶阁老曰。你等前后所言。已悉晓得。然你国非他外国之比。 天朝视同内服。今此举措。不可容易也。须略查然后可议封典。其在你国。亦为顺便。此则有查之名而无害于事。仍揖臣等起。臣等退来馆里。讨见礼部覆题。多费辞说。而结末则有准封之意。且有俟勘议既明。入告我后。当再议之。以请 圣断之语。以此观之。准封之事。结局于查后。朝议已定。但有早晚是白在果。槩观阁部辞色。则虽欲许封典。而畏其横议。名为行查。要示慎重。而但查官往来。迟延时月。又扰害国中者甚多。臣等不胜忧闷。更构呈文。呈诉于叶阁老。则阁老语以你等说得有理。当讲于部里。只送于毛总兵。定日查问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9H 页
来是如为白齐。数日前。臣等诣阙门外。呈文于礼科给事中。则都给事成明枢,给事中郭兴言两人一时出来。驻立受呈文。译官等欲为发言分疏。则科官曰。此非讲话之处。仍为举袖而出。盖科官体面。不欲私相讲话故也。以当初礼科上本见之。则今此本国奏本下于该科也。不为小参大参。而抄送于该部。俾得覆题者。科官亦似察见事情。已非前日峻论。槩可想也。臣等诣礼部。再度呈文。而初十日。尚书林尧俞,右侍郎钱象坤坐堂。臣等行礼后跪进呈文。令译官李膺,张世宏,李恂,申应瀜,坚后曾等进前跪禀曰。陪臣等将小邦事情呈叶阁老。则你国封事。略查然后便可即议事。在该部议覆施行云。专恃老爷。速赐处分。而不意朝廷。未即准封。必欲行查。今日形势。与常时有异。奴贼本来善于细作。隔江对垒。事无不知。我新君反正之初。差出元帅张晚。禀议兵机于督府军前。彼贼必已闻知。今又诇知小邦尚未准封。查官往来之奇。不无乘衅犯抢之患。小邦存亡。在此一掷。毛督府已为上本请封。袁抚院亦为上本陈说。此外更遣别人行查。有何加知之事。查议已定。不得中止。则伏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09L 页
乞大堂。曲谅事势。只于马上。移文于督府使。得往还不至迟误。是 天朝有行查之名。而小邦蒙曲全之恩。尚书答曰。你国之事。我已知悉。但行查之事。 天朝事体不得不然。而于你国。亦为好矣。然我当与兵部相讲善处云云为白齐。是日自礼部转往兵部。则尚书董汉儒在丧。左侍郎李瑾,高第,右侍郎余懋衡坐堂。臣等入见行礼讫。呈文则左侍郎李瑾览过呈文。以次取览。仍问曰。你国废立。关系甚重。废君有何罪恶。虽有罪恶。必先奏于 天朝后。方可名正言顺。你国何敢擅行废立乎。令译官李膺等答曰。废君无道之状。详具 奏文及申文中。 天朝一往一来。必有国王印信文书然后可得进京。废君在位。政权在他。谁敢进京。预先奏禀。事势自然如此。仍及废君多行无道。积失人心。一如 奏文中事意。侍郎答曰。你等言皆是矣。又禀曰。前日阙门外。将请封一事。禀告阁老诸位前。则阁老答曰。事可准封。而必须略查后方可施行云。礼部覆题。今明日必下。会同议遣时。伏乞俯察小邦事势。不必别遣差官。只拨上移文于毛督府。则是 天朝不废行查之事。小邦得蒙一分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0H 页
惠矣。侍郎答曰。事体关重。不得不遣差官。通官等又禀曰。虽送差官。岂重于毛督府。督府时驻小邦。本国事情。无不洞烛。自当从实查报。岂有容护小邦之理乎。行查一事。该部已为题请。不得已行查。只行文于毛督府。使之明查回报。则于 天朝亦不为免查矣。若遣差官过海。则小邦当此调兵运粮之时。西路萧然。小邦接待规例。不可草草。一国骚动。事势闷迫矣。侍郎答曰。已为知道。陪臣等姑退去馆里。俺等当讲议处之云云。我国辨诬之事。随问随答。许多说话。不得尽为烦达。右侍郎余懋衡性颇躁急。多发诘问诋毁之言为白齐。十一日又往西长安门外。叶阁老适诣阙。臣等跪前呈文。使译官李恂等禀告曰。老爷于本国事情。已为洞烛。而必欲略查。以存 天朝体面。然后方准封典。老爷轸念小邦之恩。至矣尽矣。目今小邦。调兵运粮。军务方殷。此时查官直往国中。则大小臣民。必为惊惶。其供亿之费。不暇计也。伏乞老爷。只移文于毛督府。使之明查题覆。若曰不可不送差官。则只差一介小官。到于督府。定以日限。使之查访而来。则往返似为快速。事体恐为便当。阁老答曰。你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0L 页
言有理。然则可行文毛帅处。使之题本。你等放心。我已晓得了。入于阙内。仍招译官。则李恂,太德立跟随而入。阁老顾语曰。 圣旨亦已稳下。说与陪臣放心回去馆中云。近十馀日来。窃闻查官差送事。如侯伯大官。亦多争之云。其于我国。扰害不赀。极为闷虑。多般费力。极图于兵部。以毛都督差官因公在京者。顺付文书。略查于督府军前。而已兵部将此移咨于礼部。语极顺好。事甚便当为白如乎。不幸礼部覆题。多费说话。与兵部论议相左。归重袁军门。使之差送的当官员。奉 圣旨依议行是如为白卧乎所。未知查官差送何许人。而不久似当出去我国是白齐。宗戚百官呈本。预先整齐。待差官到日。即为交付发还事。自 朝廷急速讲处为白乎矣。当初臣等于 榻前。愿得宗戚百官呈本一并赍去者。实非偶然。而意外有此执言行查之事。极为可怪为白齐。近日兵科给事中周之纲,礼科给事中周朝瑞。节续上本。皆言我国之事。措语甚紧。不敢正视。周朝瑞则至言慎选名人。遣使查勘。所谓名人者。似指翰林科道等官。而 圣旨令该部一并议覆。未知该部覆议之如何。方此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1H 页
忧闷探听为白在果。如此横议层见叠出。阁部诸公。亦为媕婀。不欲触其谈锋。叶阁老以首揆。担当天下事。已悉我国事情。惓惓酬答。不无弥缝之力。且有丁宁之语。只以查回之日。便为准完之期。断无可疑。臣等所恃。专在于此是白在果。但虑事变无穷。论议多岐。叶阁老辞本累上。在朝久近难必。查官必须速还。然后臣等所干之事。亦当结局。惟在 朝廷火急完给文书。使不至迟滞为白乎旀。该部覆题。 圣旨已下。仍著勒限作速回奏云。则查官亦不敢过限濡滞是白齐。前日进见礼部时。主客司主事周锵讨见方物状。说与通官曰。方物何其草略太甚。似有未满之意叱分不喻。该部只呈方物状。而方物则至今不得验纳。主事语以你国封事完了。便即收捧。 朝议未定。不要烦说云。此似出于毕自严题本内不受方物之意。而臣等到馆今已一朔。尚未呈纳。虽十分藏护。越海经霾。虑有蠹损渝色之患。昼夜忧闷。二十六日臣等诣礼部呈文。则尚书林尧俞,侍郎钱象坤坐堂。行礼讫。前进跪禀行查无益。方物不纳。遑闷之意。措辞译达。则大堂曰。行查覆议。今明日 圣旨当下。即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1L 页
为定限发送。方物则商量处置云。臣等辞退馆里。向晚出票招译官二三人。使李膺,张世宏,李恂三人前去。则问以自京里到登州几日。自登州渡海几日。下陆到 王京几日。必是查官往来定限之事。李膺等对以拨上往登州则七日。许顺风渡海。亦不过六七日。下陆到 王京。昼夜兼程则四日可至是如为白有齐。大槩当初 反正之始。南以恭赍咨未及到之前。毛督府自海上拨报于登州。极为失实浪传。而袁军门径报于 朝政。继以孟推官自我国入来。构诬我国之事。张皇辞说。以天津察院毕自严题本见之。则枚举孟养志呈禀。至有不忍见之语。仍致中外多官。交章上本。论议朋兴。及其臣等入来之后。在登州呈辨于袁军门。军门幡然觉悟。差伴送指挥许选。偕臣等护送进京。许选赍来军门上本。称道本国忠顺之状。大反前见。有若发明者然。毛督府题本。亦为一时偕到。本国奏申及臣等各衙门前后累次呈辨。阁部诸公已为果然。孟推官谗诬情状。亦似昭著。而闻叶阁老所言。行查之事。出于不得已。及臣等反覆呈诉之后。乃发略查之语。且言略查之事。在你国亦为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2H 页
顺好。必欲略查者。以重事体。以示天下。而封典之降。不要忙了。谆谆说话。似出诚恳是白齐。查官段自京里差送。则事体加重。接待甚难。自袁军门都府差送。亦是商量之意。又勒限守催。皆有意于封事地是白齐。查官到本国查问之际。各别参详。与臣等呈文事意。不相径庭。可无执言生梗之患为白乎旀。许多题本中。不近不测。可骇可愕可痛。说话不可胜纪。为臣子者不敢正视。所当痛心疾首。亟陈辨诬。而门禁方峻。朝报极秘。大事未完之前。径与科臣有若立只聚讼。深恐惹起闹端。防禁益严。益绝打听之路为白去乎。不得已随其阁部所闻。而或呈文辨白。或面柝曲折。自然昭雪冤诬为白乎旀。一边观势。更加直举。逐一呈辨。期于洞快昭雪为在果。今番事关甚重乙仍于。上通事申应瀜奔走周旋。详知首末。军官前宣传官姜潗一时发送为白去乎。海路万里。往来甚难。而申应瀜乙良。即令还为入送教是乎矣。缙绅便览合部一卷,戎政便览二卷,通报十三卷,袁军门前后题本三道,成明枢题本一道,樊尚璟题本一道,游士任题本一道,田惟嘉题本一道,王允成题本一道,毕自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2L 页
严题本一道,周之纲题本一道,周朝瑞题本一道,叶向高题本一道,礼部覆题誊书二道,呈文题书七道等。监封上送为白卧乎良旀诠次。
在玉河馆秘密状 启[九月二十九日]
去八月二十八日。译官申应瀜,军官姜潗赍持状 启去后。九月初五日。毛都督差官陈都司自京里发还椵岛为白去乙。厚给人情。付送状 启一道,辨诬呈文誊书一道。约以中路递付申应瀜。如不得递付。则到都督营下。即传接伴使李尚吉处。以便拨上驰 启为白有如乎。未知中间。得免浮沈为白乎喻。日夜忧虑为白在果。本月初八日。臣等诣西长安门外。辨诬呈文。则阁老韩爌受而览过。驻立良久。仍问我国事情。令译官李膺等措辞以对。则阁老曰。已为晓得。封典则等待查回。朝廷必为准完。准完则自然辨诬。只在早晚是如为白齐。继而礼科给事中彭汝楠诣阙。臣等已书呈文一道进前呈之。且陈我国被诬之状。彭给事立而倾听。受其呈文而入阙。当从容见之云云。当初行查文书。兵部题请顺付毛都督差官假衔参将汪崇孝。而(缺)累日之后。缓缓起身。臣等极为闷郁。十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3H 页
一日诣兵部呈文。则兵部即为拨上行文于袁抚院。催促汪崇孝前赴为白齐。观其行文。且加闻见。则查官只听毛总镇差送。而袁抚院则但管文书覆奏云。当初叶阁老所言。只到毛文龙行查云者。果为不虚是白乎旀。只会到毛督府查来。非但为除弊实。为存查之名。以重其事。而督府将我国事情。已为上本。更无所查。必不稽缓是白去等。查官文书。可便急图。于都督前十月内罔昼夜入送。庶及期会。得完大事。万一迟缓回来。守冻海中。今年内不得回报。则事机渐迟。一日为急。极为可虑叱分不喻。叶阁老颇主我国之事。向日累次呈文。时亲听丁宁之语。不幸近日牢定退去之意。累上辞本。杜门不出。 皇上不准其辞。敦谕勉留。查事若回此时。则此正机会是白乎旀。所谓查勘者。别无他事。只受文武百官等领状以来是如为白去等。惟在 朝廷火急完给。快快入送北京事。自 朝廷各别速速通恳于毛都督前。期于无失其会。毛都督差官都司骆惟信。自初都督另差护送臣等。一时到北京。至今留滞。其为我国勤苦至矣。渠请臣等作禀帖于督府前。谢其前后恩典。兼及当身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3L 页
勤劳之事。事体当然云。故臣等依其言作禀帖以送为白乎旀。
册封准完事先来状 启(甲子正月二十八日)
去闰十月初八日成贴状 启。授诸骆都司。转付可信唐人出去皮岛者。使之传致于接伴使李尚吉处。以便拨上驰达为白如乎。到登州。海路守冻。中间阻滞。船路通行。即时出去是如为白在果。中朝事奇。大槩语在通报。 皇上每为视朝。阁臣逐日入阁理事为白齐。奴贼消息。则 天朝属夷头目阿木报称。奴贼将往高丽报仇后。西犯 天朝是如。语在通报为白齐。闰十月十二日。臣等诣礼部呈文。请于颁 诏参班时。并许朝服云。则尚书林尧俞坐堂。与主客仪制司郎。商确甚详。始许以吉服。语在呈文及批下为白齐。我国使臣入来 皇朝。凡有随参举动。例著黑服。不得著吉服为白如乎。自今始许吉服入参班行。实为多幸为白齐。十六日进参 皇子诞生颁 诏礼于阙中为白齐。自行查出去之后。查官之回来杳然。朝廷之论议未已。臣等昼夜思度。食息不遑为白有如乎。二十日始得讨见登莱抚院移咨于礼部。将毛总兵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4H 页
所送本国臣民保结十二封者。臣等欲乘此机会。请完封典。具呈文诣礼部呈诉。则林尚书批下内。是你国投呈毛总兵者。非公本也。待登抚具题。本部因得覆请遣封云。语在呈文及批下为白齐。槩见尚书之意。言辞落落。臣等计无所出。闷默退来。此后只待查官之回而已。二十二日诣朝天宫。参冬至贺礼初度演仪。翌日又诣朝天宫。参再度演仪。十一月初一日。 皇上出祀于南郊。翌日臣等诣阙内。参冬至贺礼。 皇上出御皇极门。百官行礼。臣等亦为随后。亲望穆穆之光为白齐。初八日诣朝天宫。参 圣节初度演仪。翌日又诣朝天宫。参再度演仪。十四日 圣节。诣于阙内。适值大雪。 皇上免贺。文武百官暨臣等。行五拜三叩头礼于午门外为白齐。冬节已为向深。查官望绝回奏。而窃加打听。横议百出。至于礼科给事中魏大中新自户科移拜。持论甚峻。大攻行查之议。峻绝请封之事。臣等自得闻此。尤为罔极。靡所不思。择定上通事李恂及太德立两人。制给呈文。驰往登州。恳乞于袁抚院。以本国保结已来。查官钦限又过。将此辞缘。具由题本。冀得请封阶梯。语在呈文为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4L 页
白齐。李恂等发送之后。事机无穷。论议日盛。臣等尤极渴闷。百计相议。且闻阁部解事人等之言则皆曰。今此贵国请封之事。非如世及常规。科里论议甚多。决无容易成事之理。臣等相顾错愕。不知所出。其间闷虑之状。难以毛举是白齐。二十四日。臣等构呈文。诣西长安门外。则阁老叶向高,韩爌,朱国祯,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一时出来。臣等跪进呈文。则叶阁老览而语曰。本国保结已到。则当议部里处置。令译官李膺,张世宏,坚后曾等再三陈恳。则阁老答曰。已为晓得。乃揖臣等起。而出去为白齐。转往礼部。则林尚书坐堂。臣等入见行礼跪进呈文。尚书受而谛观。比前日之落落。令译官李膺,张世宏,坚后曾,禹启贤等更为陈恳。本国保结已到。查官回报无期。速赐题请行封之意。则尚书仍语曰。无端题请。事体不便。必有他本。可据上请。少待登抚回奏。方可施行云。臣等叩谢申请。以眇然下国陪臣。未谙事体。情理切迫。直欲上本。而惶恐不敢云。则尚书曰。你们具本来呈。则我当据此转奏云。臣等叩谢而退。语在呈文为白齐。二十五日。诣东安门外。礼科给事中熊奋渭出来。臣等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5H 页
跪前呈文。则驻立览过。仍问我国事情。译官李膺等随问随答。痛辨曲折。熊科曰。已为晓得云。而出去为白齐。二十九日。礼部坐堂。臣等制奏本。缮写以进。主客司郎周锵先见其本。手自持进于尚书前。旁请提督毕自肃,仪制司郎周尔发一时上堂。反覆相议。诸郎合词赞助。退下各司后。有姓黄堂吏。以尚书命引臣等入后堂。盖是日极寒。尚书不坐正堂。在于火房。招见臣等于内。以示款厚之意。臣等跪前。令译官李膺,张世宏,坚后曾等明白陈恳。则尚书始许曰。陪臣上本。欲为进御。而事无规例。我当据此转奏。臣等叩谢而退。退俟仪制司门前。尚书已趣令仪制司请封案呈出草为白齐。臣等坐待良久之际。堂吏持誊书一纸。自大堂送于仪制司。臣等幸得讨见。则乃兵部题本战守方略。而其中一款。系是我国之事。至以篡夺为语。已奉 圣旨权署国事著。该部议妥具奏。故其公事始到于礼部。俄顷之间。事机立变。林尚书便为依违前却。不为结末。罢出为白齐。十二月初一日。臣等诣西长安门外。礼科魏大中,熊奋渭一时出来。臣等跪前呈文。则魏大中再三读过。仍问废立之由。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5L 页
多发未安之语。不敢一一形诸文字。令译官膺等极陈其不然。历辨首尾。分析甚悉。且告毛总兵已送本国保结。 无可查之事。速行封典之意。魏科曰。毛帅不大紧。不要再说。熊科立傍语魏科曰。许令权署。以观后效云。移时相语。语多鹘突。李膺,张世宏,坚后曾等更为分疏。极其明白。则两科官答称知道了。当观势议处云。仍揖臣等起而出去。观魏科举止。则性度刚愎。辞色峭厉。听其论议。果如前所闻为白齐。初四日。臣等诣部。申请速行上本。则尚书免见。主客司郎周锵在本司火房。招见臣等。仍语自家赞成于大堂。往辨于礼科。请封之事。出力主张。而贺至贺节。方物题请。先受之意。无非为前起陪臣之行。将为请封之地。且言 天朝多官。论议甚众。你国封事。未易结局云云。臣等叩谢而出。数日前得闻周锵与魏科有同籍之分。故尚书令周锵往见魏科。听其论议。观其意思是如。周锵连日往来其家。力言不可不封之意。魏科少回其意云。近日周锵或语诸通官。或言于牌子。或说于序班曰。说与陪臣。誇张已功者非一非再。其功则果多。而所欲则无穷。臣等前后厚送礼物以谢。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6H 页
而需索无厌。罔有纪极为白齐。十二日。臣等诣礼部。则尚书坐堂。臣等入见行礼。跪进呈文。尚书取览讫。语曰。自该部欲据陪臣上本题请封典。而朝议尚有未妥。陪臣等将此呈文。不可不往诉于阁老。又不可不呈辨于兵部。我当俟议妥。即为题请。辞语丁宁。臣等叩谢而退。翌日自礼部转往西长安门外。阁老叶向高,韩爌,朱国祯,顾秉谦,朱延禧一时出来。受见呈文。驻立良久。令译官李膺,张世宏,坚后曾,黄汝中,丁仁信等措辞陈告。当初老爷许以本国臣民公本准到则即完封典矣。本国保结已到该部。只恃诸爷速赐议请云。则叶阁老答曰。已与该部相议停当。而只科里不肯。此为可虑。仍揖臣等起。诸阁老以次乘轿而出。语在呈文为白齐。十四日。构辨诬呈文诣兵部。则尚书赵彦,左侍郎李瑾来仕。而日候极寒。不为出坐正堂。令司务厅领收公文。臣等呈文。依他投呈于司务厅。翌日又诣兵部。则尚书赵彦,侍郎高第坐堂。译官李膺等禀曰。昨日陪臣呈文之后。未知下落。谨此再来仰禀。尚书曰。本部果为上本。你国已准权署。而昨见陪臣呈文内事意。说得有理。意思尽好。尚书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6L 页
侍郎起于椅子。出立前楹。仍招前进。反覆言之曰。你国素称礼义。与 天朝事同一家。壬辰之变。 神宗皇帝发十万兵马。费百万钱粮。驱退倭奴。再造藩邦。而近闻你国不为助兵。又为遏籴。是甚事理。毛帅所讨助兵八万。而纵不得如数。减半调发。与毛帅合势。则可以抵当奴贼矣。你国八个兵。亦不助。是甚意思。奴兵势似衰弱。你国何怕何疑。而待 天朝如是薄也。陪臣须将此意。回报 国王。著实施行。不要放过。你国封事。于朝堂与阁部诸老爷。面议停妥云。李膺等告以陪臣等四月时分离了本国。未知其后曲节。而小邦沿边各处防戍之军。总计数万。不可谓不助兵。小邦本来多山小野。土瘠民贫。米谷不敷。物力残薄。未得专委供给。而 天兵驻在本地。自不无助饷之事。此必毛督府请饷之时。借为此言。催发于管饷衙门者也。尚书横说竖说。极欲令臣等转 启为白齐。大槩毛总兵乃于督饷察院毕自严调送粮饷之后。揭报于毕。有曰。新署国君。遏籴之报云。毕之题本中。并及毛帅揭报。而以致上 闻。兵部之径请权署。 圣旨之即为准下。实由于此。语在通报为白齐。且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7H 页
不为助兵之说。亦出于毛镇之言。而未得讨见。极为忧虑。兵部既经奉 旨权署之后。封典一节难于一节。林尚书初则许以据臣等上本。题请行封。趣令案呈出草。而及见兵部公事。遽为中辍。封置前草。更为持难。幸于十三日大朝之日。阁老六部九卿科道许多诸官。商议定夺。致得朝议归一。是日林尚书陪行长班。窃听议妥之事。直自阙下来传其详。仍讨喜钱。十六日。臣等诣礼部。尚书坐堂。臣等入见行礼。恳请速行题请。则尚书答曰。廷议始妥。当即上本。仍令催写正本。而删削前草。更据兵部公事而覆题。又及臣等上本中语意。臣等叩谢而退。十七日。礼部请封上本。十八日。 圣旨即为准下请封题本内末端。使恢复渐有次第。始遣勋戚重臣。赍奉节册。完此封典云者。盖以存兵部已经奉 旨之体面。又顾科臣前后持难之论议。而册使规例。本遣内官。今则欲遣勋戚重臣者。其意亦为有在。该部题本 圣旨票红内。有恢复事宁等语。故为此言。以镇一种峻论。而前头 诏使。自然观势差出是如为白齐。二十五日。李恂,太德立回自登州。多般费力。始得袁抚院请封题本。与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7L 页
赍本差官鳞次到京。以袁抚院题本奉 圣旨。姓讳已有旨准封。该部知道。语在题本为白齐。李恂,太德立等在登州。讨得毛都督请封题本誊书草。而赍本差官徐鸣泰验功于关上孙阁老处。至今不为到京。极为可怪。近日阁部该科各衙门下人日日来集。填门满庭。需索喜钱。不可胜计。臣等所赍已尽。无以酬应。聚首罔极为白齐。十九日二十日。臣等连诣朝天宫。参正朝贺礼初再演仪。正月初一日。臣等诣阙内。 皇上出御皇极门。臣等随百官后行礼。又得瞻望穆穆之光。是日仪物班行。盛于贺至之礼为白齐。正朝节各衙门例为封印不坐。初八日。礼部始为坐堂。臣等将并封 王妃差遣 诏使两件事。各具呈文。诣礼部。臣等入见行礼。跪进呈文。尚书览讫。仍招臣等进前。谓曰。 王妃封事。 诏使差遣之日。一时册封云。令译官李膺等禀曰。封王则封妃。 列圣朝规例也。望老爷查照旧例。一并封妃云。则尚书答曰。我岂不知旧例而然也。今此你国封王之事。与常时不同。朝议不一。故只得先请封王。已为准封。岂有封王而不封王妃乎。已经题准。似难更为烦请。而当与阁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8H 页
老相议处之。令李恂等又禀曰。前日诞生 皇子。传奉 圣旨中。有曰。允封之后。差遣 诏使。续据陪臣等呈请。大堂批下有曰。 庆诏之颁。必待允封后。并赍册典以行云矣。今者幸蒙老爷恩典。封事已得准降。而 诏使未见差出。乞老爷速赐处分云。则尚书答曰。 诞生庆诏与你国册典。一时兼颁。朝议已定。势当稍候。事宁差遣。今难更为提起。每见陪臣。恼我多矣。今后勿为件件太烦。臣等退诣主客司。呈文请纳方物。则周锵反为盛气而语曰。你国虽已准封。方物验纳。在我掌中。行当禀议大堂。而若不许纳。则自当还为载去云。通官等又禀曰。老爷前日分付内。准封后即为验进。即今封典已准。不小方物。留置馆中。近日进贡獭子充满馆外。不无偷窃之患。望老爷速许验进。使陪臣等趁即事完回国。终始老爷恩典云。周锵答曰当说堂置之云。大槩周锵自矜前后周旋之功。求索万端。无以应副。不得已收合员役所赍。节续送礼。不为不多。而尚有不足之言。又使序班等送言曰。你国 奏闻使臣来时。八道布政使各送累万银子。假曰少送一万两。合而计之则八万两。当此大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8L 页
事。而何处用下乎。臣等自闻此语。极为无理。而无可奈何为白齐。初九日。诣西长安门外。是日 皇上御讲筵。诸阁老入侍。讲书罢后。诣阁治事。日晚而出。叶向高,韩爌,朱国祯,顾秉谦一时出来。臣等跪前呈文。则诸阁老各为览过。叶阁老曰。准封国王则王妃之封自然为之。当于 诏使之行。一并册封之。令译官李膺,张世宏,李恂,坚后曾,太德立等禀告曰。封王封妃。本是一件事。一并行封。乃是旧例。前日该部请封题本中。落此一款。陪臣等以此缺望。昨日呈诉于礼部。则林老爷语以当与内阁老爷禀议定夺云。望老爷查照旧例。并封 王妃。不胜祈恳之至。叶阁老答曰。该部果欲相议。则当为好处。令李膺等又禀曰。前日 皇子诞生传奉 圣旨内。有允封后差遣 诏使之语。见今封典已准。而 诏使尚未差出。望老爷速赐议差云。则阁老答曰。候事宁后差遣。已奉 圣旨。何敢遽为更请。陪臣等暂且回国。安心以待。李膺等又禀曰。国王虽已准封。 诏使不为差遣。小邦大小臣民。皆怀缺望。阁老答曰。已经 圣旨。似难烦请。而颁庆册封。一时并赍。朝议已定。事体重大。翰林科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9H 页
官例当差遣。而以浮海之故。皆不要去。不得已差遣武职人。而又妨于事体如何。以此朝议未决。行当观势处之。仍揖臣等而出去。上项礼部阁老前两件呈请事语在呈文为白齐。初十日。臣等诣兵部呈文。请讨火牌唬船。以便先送员役。将前老爷分付事意。 启知国王云。则尚书赵彦即准成给。语在呈文为白齐。主客司郎周锵既得厚馈之后。始为出票。验纳方物。十二日。早押(缺)通事丁仁信,李得实。偕李膺,张世宏,李恂,坚后曾等押领方物。诣于礼部。多用人情。无事呈验为白齐。十三日。小甲韩宗琦持示礼部移翰林院手本二道。乃制 敕书事也。其一据臣等呈文。封 妃一款。添入 敕书中。恭呈 御览事也。语在手本誊书为白齐。已经 圣旨准封之后。又不无邪说蘖芽其间。近日福建道御史李应升题本中。并及我国之事。坏了封事。措语甚惨。幸而 圣旨严峻。自此异议似难复生。语在通报为白齐。今此封典之事。以当初论议观之。极为罔极。叶阁老以首揆主张。林尚书以该部担当。臣等所诉。无言不采。有告辄施。幸得干事而回。无非我 圣上之德有以格天。而臣民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19L 页
宗社之福是白齐。江西道御史刘璞题本中。又及我国之事。而观其语意。择遣 诏使。以勘本国封典。兼管天兵接济。而未知 圣旨之如何。方在打听。语在通报为白齐。二十五日。进方物题本准下。二十八日。方物始得进御为白齐。前头有领宴领赏领 敕节次。臣等某条欲为刻期辞朝。出去登州。而海路候风。难可以日月预料为白在果。堂上译官太德立,臣等军官前守门将尹衍之,出身金天吉,出身金健邦等。先为出送。 皇子诞生颁诏誊黄一道,通报一百七十九卷,礼部请封题本誊书一道,兵部权署国事题本誊书一道,礼部进方物题本誊书一道,登莱巡抚奏揭誊书一道,毛都督揭报礼部送本国公本事誊书一道,礼部移翰林院制 敕事手本誊书二道。臣等呈文誊书十道臣等题本誊书一道,周郎中受礼单送书誊书一道,通报中事系我国付标六卷,别封并为监封上送为白卧乎事是良旀。诠次善 启。
别状 启(甲子正月二十八日)
今此封王 敕书。该部题本内。登莱抚臣差官。司陪臣至彼云。而 圣旨中亦著登莱巡抚官差官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0H 页
同陪臣赍赐是如为白去等。臣等受 敕于内阁。出到登州。始与差官一时过海。且有解送唐人 敕书钦赏。臣等与差官之行。不可岐而为二。势不得已迎 敕时。差官与臣等一时陪 敕行礼是白在果。当初差官之出。本由于兵部题本之语。而礼部请封上本时。犹存差官一节。 圣旨已为准下。而近数日黄堂吏语于译官等曰。本部堂议欲除差官。依旧例令陪臣赍 敕还国云。而未知果然此言不虚为白乎喻。臣等私窃以为。近日御史刘璞亦为题本。请遣册使。如此之议。或在于朝中该部欲除差官之弊。而有此传说为白如可。更加打听。方待结末为白齐。 敕书则翰林院未及撰出。未得誊书上送。当俟渡海先来之去为白齐。臣等自蒙 天朝许以吉服参班之后。凡颁 诏,冬至, 圣节,正朝前后大礼。皆著红袍。至如领宴受敕时。亦用此服为白去等。在前我国使臣不得著吉服。 天朝举动。例以黑团领随参。故或有赍 敕之行入。我国迎 敕时。百官则朝服。使臣则仍以黑团领奉 敕以人为白如乎。今则 天朝既许吉服。亦是异数。迎 敕时。礼当仍著吉服是白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0L 页
乎矣。事系服色一节。令该曹定夺回下为白只为。
禀毛都督帖
云云谨禀。职等奉使以来也。蒲伏而过建牙之下。伏蒙老爷曲赐款接。设宴而享之。厚仪而赆之。虽龙门之登。未足喻其荣幸。衔恩次骨。感德铭心而已。所干封典事。赖老爷题请阁部。硕辅钜公。秉公覆议。事已十八九成。而 朝廷犹难慎重典。等待略查。查回即准完。只有早晚耳。且幸得老爷主张是事。详悉小邦事情。无如我老爷。揣摩事务缓急。亦无如我老爷。老爷终始恩典。快速将文书。未冻前过海到京。使小邦大小臣民。日夜颙望者。得以刻完归报。则秋毫皆老爷赐也。当初都司骆拣选标下群公中。护送职等。一并至京。载罹寒暑。备虞勤苦。惟其清慎谨严。实得于牙下观感之馀。职等未尝不为老爷诵之。情溢辞蹙。惶恐跪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拾遗○教
  
教黄海道观察使权▣▣书
王若曰。尧咨四岳而帝德所以广运。周分二陕而王化所以远覃。斯稽古猷。用懋新简。眷兹海西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1H 页
路。实为京师近畿。治法征谋。专总于臬职。黜陟纲纪。咸统于省臣。在平时。犹难其人。于今日。必慎厥选。惟卿早服庭训。卓占世科。显登仕涂。皆知有用之器。素孚物议。咸推可试之才。政声藉甚。于群章忠劳懋著。于羁靮为地择任。惟予知卿。用居首之正推。畀方面之重寄。川中经乱。方思张咏之镇安。江西荐灾。将赖韦丹之劳抚。救焚拯溺。纾苍生之倒悬。栉垢爬痒。慰赤子之仰乳。军伍若何而实。赋役若何而平。吏治若何而醇。民生若何而厚。精神摩励。风彩立变于转移。机务举修。局面一新于造次。兹授卿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一乃忱诚。体予至意。正己所以率物。激浊所以扬清。须念上天难欺。盖高而近。勿谓鲜民易虐。至愚而神。学校风化之原。尤当留念。监司守令之本。正宜饬身。惟慈惠宽明。可以得众庶。非简清廉恕。无以除奸弊。察俗观风。有光于宪节。揽辔澄汰。无愧于古人。岂惟予一人有臣。抑亦先大夫有子。益加毖懋。勿替训辞。官通训而自裁。罪大辟则必禀。若系军律则防御使以下卿其自断。于戏。绥辑一路。克致风动之休。矜式四方。允副河润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1L 页
庆。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拾遗○启
  
请寝山郡收布 启
臣伏以上年 诏使之行。刬刮一国之财。以应其需。其收布之数。罔有纪极。三结四结。分秩督捧。急于星火。一疋之布。至直一石之米。民间苶然。如经重病之人。未就苏息。而今此颁 诏之行。又出于意外。远近惊遑。愁痛于痛定之后。吁亦戚矣。庙堂轸念及此。田结收布之令。初不举论。该曹未免当事之忧。 启请分定于山郡。窃念下三道木绵连岁绝贵。今岁甚于上年。况山郡原所不产之处乎。比年以来。流亡绝户。在在皆然。上下收布。虽云三结四结。而其实取办于数三结之内。民间剜心之痛。至今未已。以今流逋之民。虚结之数。而责收一疋于三结。则势未免一结而收一疋矣。民安得不困且病乎。窃闻该曹所储银蔘之数。未为不敷。况此 诏使所率至简。清白守法。已著先声。则必无如前难处之虞。宜寝收布之 命。以除民间一分之弊。且闻该曹贷银于毛镇。此出于计无所出而然。昨见登抚咨会。则毛督揭报内。多有可愕可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2H 页
之语。至以交际厚薄。得不偿失为辞。极为未安。今若借贷于镇下。则为一国之羞辱极矣。请令庙堂并议处。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拾遗○记
  
文庙重修记
国之以功德祀而遍天下者。惟社稷与孔子为然。稽诸祀典。孔子得享中祀。而社稷则上祀。岂以国之所重者以土谷为主。而句龙弃之功。得以尚之耶。然而句龙弃佐享而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不若孔子之用王者事。巍然当座。自天子而下北面跪拜。如亲弟子者。岂非以配天地亘古今。为万世之法。为百王之师表。为国家之精神命脉者。不在彼而在此耶。是固功德之次第。而天下之所同然者。有以制极其崇。仪极其备。不可一日废。而或苟焉者也。恭惟我 国家。受帝命尹东夏。文教之盛。无让于中华。而尊事孔子之礼。度越前古。文庙之建于国都。二百年于兹矣。不幸而焚于壬辰之变。及其旋都也。庶事草创。不遑庙制。凭神之版。假安草庐。春秋舍菜。仪度苟简。丝簧金石。散乱无。托入庙摄事者。莫不颡泚而心怵。恐圣灵之不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2L 页
飨于下国也。久矣。厥后缝掖之徒。各捐米布。谋所以新之。廷议以为苟礼官建请。适会 上衷。卜日始事。勿亟勿迟。梓陶工廪。一出于经费。而悉心纲纪。皆督之有司。仍其故址而攻之。崇庳广狭。一视其旧。而寻引规矩。俱不增损焉。越某年月日。庙殿成。涂雘既。始克奉安。东西配位如式。廉级峻整。栋宇窿壮。不侈于昔。不骞于今。凡造于庭者。咸仰神功。肃然改观。日月愈其光华。天地增其高厚。岳洞卉木。环拥恢奇。而云雷牺象。顿生精彩。继而有 亲幸展谒之仪。多士风耸。文物再睹。泽流丰芑。环听璧水。我东方再造之基。实肇于此。不亦伟哉。窃念斯道之原。出于天。而具于人。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之伦是已。而粲然明白。有未尝息者也。然而道不能自著。必有待而后行。此古昔圣人之所以继天立极。而学校庠序之教。皆所以明人伦也。世降衰周。上无君师。天生夫子。为万世礼乐之宗主。教化无穷。人类赖之。至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各得其伦。而以家以国者。伊谁之力欤。故治乱兴衰之迹。不判于强弱之势。而实系于斯道之向倍。夫所谓精神命脉者。不在此耶。呜呼。祠太牢于干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3H 页
戈者。能培四百年之业。而其季也有鞠为茂草。而终底乱亡者。可以监矣。我 殿下当小往大来之运。乃于宵旰之暇。念先后缓急之务。以为光复之图者。宜无所不用其极。而对垒十年。兵顿者未利。粮竭者未裕。城池未尽修。宫室未克建。不遑他及。而遂先于此。以为万物之权舆。其崇圣道之念。固可谓知所先务矣。永嘉东迁。戴邈请先立学。建炎初政。杨时以兴学为首。岂不以立国之体。风化为先。而外攘之规。必本于内脩耶。至于任君师之责。尽导率之方。则不在日用彝伦之外。而本之于躬行心得之馀。顾力行如何耳。黜浮华之习。奖敦实之行。申孝弟之道。励亲上之义。乃今日所当务者。而先学识而后文艺。遗声利而崇德业。此则居是学者之责也。诚能上行下效。表正影端。匡直辅翼。优游渐渍。自国都而推之于四方。无一人之不尽其伦。无一物之不循其性。则其规模之阔狭。政教之得失。视前代何如也。昔鲁僖公既作泮宫。而淮夷来服。其诗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又曰。顺彼长道。屈此群丑。吁。中兴之本。其在斯欤。其在斯欤。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拾遗○题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3L 页
题壬寅朝天录后
古人云。一乐生中国。岂以涵育于仁义之教。礼乐之化。为足乐欤。我辈生长于海东。徊翔于弹丸之地。真所谓坎井之蛙。不可语于海者也。由被仁贤之化。笃习诗书之教。见称以礼义之邦。殆庶几于生中国者。今又获备末价。预于观光之列。斯岂非幸欤。而燕于天下。亦一弹丸也。其形胜之佳丽。不敌于江南。风土之浑厚。不逮于关洛。兹所见者直泰山之毫芒耳。然燕今为天子之邑。四方之取极者于是。九夷八蛮之会同者于是。其宫室之壮。文物之盛。固非前代之可拟。斯亦伟矣。昔苏辙生于岷蜀。犹以见天子之都为幸。况生于禹迹之外者哉。顾念驽劣。不能导吾 君之诚。使莫大之典。不时准降。而徒事观览。罪无所辞。又未尝遇一大人先生。获闻渊奥闳大之论。以发吾覆。且不克博雅如延州来。好古如韩宣子。得观四代之乐与易象春秋。则与夫舌辈之见。何以别哉。然于河山城郭之旧。仁贤义烈之迹。徘徊感怆。吟咏情性。不可谓无所得也。至其风俗之原。学术之辨。政尚之大槩。博识者知之。今不敢妄为之说云。万历癸卯重五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四 第 524H 页
书。
题于氏重校杜草堂集后
偶检草堂集于氏校本也。刬削诸家注。附以镌误。比他本稍善。然亦有未尽善者。如房相公归葬东都曰。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批云岂玄龄后者。误矣。琯乃则天时宰相房融之子。世系表可考。琯扈幸成都。拜相奉册玺于灵武。仍相肃宗。以天下为己任。故有一德兴王之语。若云玄龄之裔。则只录其世阀而遗其出处大节。遽言客羁而死。语意浅促。窃恐其未然也。盖悼相业未究而终于摈斥。俯仰痛惜之意。略悉于此。须溪其未之思乎。又后出塞云。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者。讽刺之词也。去病传。车有粱肉而士有饥色。盖忧其不恤饥渴如去病者。为其大将也。合前后诸作而观之。其意显矣。注不及焉。记于此。候考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