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x 页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朝天录(下)
朝天录(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79H 页
[癸亥]
[十月]
十月初一日戊午。在馆。见大理寺少卿巨大伦一本。其略曰。臣闻天子所居者。天位也。所代者。天工也。故道莫大于举天职。学莫大于法天行。昔者孔子赞易。首发此义于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盖天道也。天行健。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无日不周。而岁功成。君德之强如天。故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时或息。而治功起。是以。人君不可不知天道。天道者。体乾刚而不息之谓也。臣每诵诗书。而见百王之所先务者。皆是道也。钦若昊天者。尧也。敕天之命惟几者。舜也。顾諟天之明命者。成汤也。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者。文王也。然而又言缉熙敬止者。言事天之学。当继续而光明。即无不习之义也。 皇上隆尧舜之德。建中兴之业。惟是以刚德。法天之健而天下治矣。臣恭闻 皇上御朝讲至勤也。顷者日讲。自五月十一日。以暑热题免。至八月初七日复日讲。十二日复经筵。辍讲者八十日矣。至于隆寒盛冬。亦应如是。即一岁计之。辍讲一百六十日矣。讲筵之日少。辍讲之日多。臣
[十月]
十月初一日戊午。在馆。见大理寺少卿巨大伦一本。其略曰。臣闻天子所居者。天位也。所代者。天工也。故道莫大于举天职。学莫大于法天行。昔者孔子赞易。首发此义于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盖天道也。天行健。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无日不周。而岁功成。君德之强如天。故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时或息。而治功起。是以。人君不可不知天道。天道者。体乾刚而不息之谓也。臣每诵诗书。而见百王之所先务者。皆是道也。钦若昊天者。尧也。敕天之命惟几者。舜也。顾諟天之明命者。成汤也。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者。文王也。然而又言缉熙敬止者。言事天之学。当继续而光明。即无不习之义也。 皇上隆尧舜之德。建中兴之业。惟是以刚德。法天之健而天下治矣。臣恭闻 皇上御朝讲至勤也。顷者日讲。自五月十一日。以暑热题免。至八月初七日复日讲。十二日复经筵。辍讲者八十日矣。至于隆寒盛冬。亦应如是。即一岁计之。辍讲一百六十日矣。讲筵之日少。辍讲之日多。臣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79L 页
惧 圣学之有所息矣。臣又恭睹 皇上御朝庄敬肃穆。式礼莫愆。闻讲筵亦复如是。可谓帝王恭己之度矣。不知入而深宫则何如。大率朝讲临百官之时少。深宫接嫔御之时多。不知 皇上所以治心修学者。又何如。臣又惧 圣学之有所息矣。息于嗜欲则卫生保和之当念。息于燕安则般乐逸游之当戒。至于临台榭幸苑囿。动息游畅。可暂而不可常。臣愿 皇上以法天之健惕之也。法天之健。在乎无教逸欲。从古圣人。无不远声色者。乃不留念于声色之谓也。臣又观今日国势人情。靡靡日入于偷薄。有蛊坏不振之忧。士大夫不念公家。怀私蔑义。无复廉耻。由不畏朝廷之法也。岂有圣天子刚德独运。凛凛兢业于上。而群臣庶官有不率志而束于教者哉。臣伏祈 皇上徵孔氏之明训。法天行之刚健。稽尧舜之兢业。遵成汤之顾諟。称文王之缉熙。扬 高帝之盛烈。绵国祚于万年。此缉熙 圣学之所致。微臣之至愿也云云。
初二日己未。在馆。 初三日庚申。在馆。 初四日辛酉。在馆。 初五日壬戌。在馆。 初六日癸亥。在馆。
初二日己未。在馆。 初三日庚申。在馆。 初四日辛酉。在馆。 初五日壬戌。在馆。 初六日癸亥。在馆。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0H 页
初七日甲子。在馆。见登抚袁报揭。九月二十四日准镇守总兵沈有容揭称。吴文岐等到金州城外各垛。薥堆行烧。奴骑冲营。火器齐发。打伤数多。俱被拉去。不及割首云。
初八日乙丑。在馆。 初九日丙寅。在馆。
初十日丁卯。在馆见。工科方有度题。乃今不遗一矢。坐歼奴兵马数万。实千古未有之奇。袁可立当有特疏。而何以于有容金州一事代为具报。于文龙满浦事。无一言也。将以满浦为伪也。则文龙此举。千古未有之谎。正宜明告。亟行显讨。以为边臣欺诳之戒。以为真也。则自宜驰告朝廷。遣使慰犒。以鼓孤军之气。可立可付之不见不闻乎。是谓庸劣之臣。可罢也。仍敕山东抚按据实查勘。以听庙堂处分。
十一日戊辰。在馆。
十二日己巳。在馆。未时。闻 中殿诞生皇子。即不举。见工科参本。毛帅提一旅之偏师。出没海岛。以牵制奴酋。此冷著也奇著也。内恃 天朝而粮糗不继。外恃朝鲜而凶悍日闻。不得已而取汪崇孝三策。上告 天子。心亦苦矣。其种盐引开事例。在
初八日乙丑。在馆。 初九日丙寅。在馆。
初十日丁卯。在馆见。工科方有度题。乃今不遗一矢。坐歼奴兵马数万。实千古未有之奇。袁可立当有特疏。而何以于有容金州一事代为具报。于文龙满浦事。无一言也。将以满浦为伪也。则文龙此举。千古未有之谎。正宜明告。亟行显讨。以为边臣欺诳之戒。以为真也。则自宜驰告朝廷。遣使慰犒。以鼓孤军之气。可立可付之不见不闻乎。是谓庸劣之臣。可罢也。仍敕山东抚按据实查勘。以听庙堂处分。
十一日戊辰。在馆。
十二日己巳。在馆。未时。闻 中殿诞生皇子。即不举。见工科参本。毛帅提一旅之偏师。出没海岛。以牵制奴酋。此冷著也奇著也。内恃 天朝而粮糗不继。外恃朝鲜而凶悍日闻。不得已而取汪崇孝三策。上告 天子。心亦苦矣。其种盐引开事例。在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0L 页
户部自有议见。若铸钱则工部职掌。而本科所得预闻者也。依铜于鲜国则价贱而利多。请制于中朝则法一而名尊。由岛而内行则可以便民。由岛而外行则可以变夷。无粟而有粟。士饱马腾。其于恢复之机。最切近而精实者也。政与屯田议并议举行。况便宜行事。朝廷不中制。而况又何疑于鼓铸哉。抄出速议之。
十三日庚午。在馆。
十四日辛未。在馆。闻礼科给事周朝瑞升太仆寺少卿。
十五日壬申。在馆。见辽抚张凤翼题。七月初十日。援兵结阵。两奔班军。夜喊北关。家丁窜入虏中问之。则关外两月无粮云。
十六日癸酉。在馆。 十七日甲戌。在馆。
十八日乙亥。在馆。见御史黄公辅题。论事之机局宜审者三。而一言黔事。三言辽事。其二则我国事也。其略曰。朝鲜弱国耳。即通奴而使之扬帆登岸。以助奴不能。不通奴而使之济师海上。以助我亦不能。然终不敢谓其不通奴之不愈于通奴也。彼事机括未动。不必张皇以激之。或密令登抚察其
十三日庚午。在馆。
十四日辛未。在馆。闻礼科给事周朝瑞升太仆寺少卿。
十五日壬申。在馆。见辽抚张凤翼题。七月初十日。援兵结阵。两奔班军。夜喊北关。家丁窜入虏中问之。则关外两月无粮云。
十六日癸酉。在馆。 十七日甲戌。在馆。
十八日乙亥。在馆。见御史黄公辅题。论事之机局宜审者三。而一言黔事。三言辽事。其二则我国事也。其略曰。朝鲜弱国耳。即通奴而使之扬帆登岸。以助奴不能。不通奴而使之济师海上。以助我亦不能。然终不敢谓其不通奴之不愈于通奴也。彼事机括未动。不必张皇以激之。或密令登抚察其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1H 页
去就。以为操纵。不必勤 天子诏。致令伸缩云云。而继以杨涟等事。末梢归重。在此一款。上面所论。都是虚套矣。近来台省奏疏。皆假黔,辽及我国事。以立论议。而其所牵联波及者。或排击或救解。以售己私。积成弊习。此其一也。事在八月通报中。故略其槩。
十九日丙子。在馆。 二十日丁丑。在馆。 二十一日戊寅。在馆。
二十二日己卯。在馆。闻宫人范氏诞生皇子云。司礼监传奉 圣旨。天启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午时。朕第二子生。礼部知道。新兵部尚书赵彦。自山东抚院入来。
二十三日庚辰。雪。在馆。见工部覆毛文龙提一旅而据绝岛。其众日益归附。仅仅取资于属国。据称铸钱一策。原属自然之利。在朝鲜又有产铜之所。一鼓铸而遐迩通行。倍收利息可以饷三军。可以给辽民。此诚足食之胜算而制敌之要机也。科臣抄出。亟为举行。移咨前去。听其鼓铸。
二十四日辛巳。雪。在馆。
二十五日壬午。在馆。军官柳敬地,牟天寿等来到。
十九日丙子。在馆。 二十日丁丑。在馆。 二十一日戊寅。在馆。
二十二日己卯。在馆。闻宫人范氏诞生皇子云。司礼监传奉 圣旨。天启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午时。朕第二子生。礼部知道。新兵部尚书赵彦。自山东抚院入来。
二十三日庚辰。雪。在馆。见工部覆毛文龙提一旅而据绝岛。其众日益归附。仅仅取资于属国。据称铸钱一策。原属自然之利。在朝鲜又有产铜之所。一鼓铸而遐迩通行。倍收利息可以饷三军。可以给辽民。此诚足食之胜算而制敌之要机也。科臣抄出。亟为举行。移咨前去。听其鼓铸。
二十四日辛巳。雪。在馆。
二十五日壬午。在馆。军官柳敬地,牟天寿等来到。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1L 页
始闻五月以后消息。
二十六日癸未。在馆。
二十七日甲申。晓雨晚风。骆惟信来见。密言曰。御史吴尚默渠所亲切者。见渠言。近有一种之议。熊廷弼得辽士心。当送山海关。王化贞得西虏心。当送喜峰口等处。使之立功自赎。朝鲜亦速准封。使之协图奴贼云。
二十八日乙酉。在馆。 二十九日丙戌。在馆。
[闰十月]
闰十月初一日丁亥。在馆。 初二日戊子。在馆。
初三日己丑。在馆。
初四日庚寅。在馆。闻叶阁老出仕。以恭遇大庆。速颁 诏谕。兼陈小邦冤诬。早完封典事。呈文于礼部。尚书答曰。当初即当准封。而怕兹多口。以需查勘覆请。悔之无及矣。遂退诣西长安门外。投于顾,魏两阁老。叶阁老病不进。不得呈之而退。夕。出提督厅。馆牌韩宗琦,陈鹏等率馆夫来供酒果。
初五日辛卯。呈文于叶阁老。阁老曰。朝见礼部官。凡遇庆贺。许令陪臣入参事已谕之矣。封典待查回准完。颁 诏使都未差出。亦待查回。一体为之。遂谢而退。
二十六日癸未。在馆。
二十七日甲申。晓雨晚风。骆惟信来见。密言曰。御史吴尚默渠所亲切者。见渠言。近有一种之议。熊廷弼得辽士心。当送山海关。王化贞得西虏心。当送喜峰口等处。使之立功自赎。朝鲜亦速准封。使之协图奴贼云。
二十八日乙酉。在馆。 二十九日丙戌。在馆。
[闰十月]
闰十月初一日丁亥。在馆。 初二日戊子。在馆。
初三日己丑。在馆。
初四日庚寅。在馆。闻叶阁老出仕。以恭遇大庆。速颁 诏谕。兼陈小邦冤诬。早完封典事。呈文于礼部。尚书答曰。当初即当准封。而怕兹多口。以需查勘覆请。悔之无及矣。遂退诣西长安门外。投于顾,魏两阁老。叶阁老病不进。不得呈之而退。夕。出提督厅。馆牌韩宗琦,陈鹏等率馆夫来供酒果。
初五日辛卯。呈文于叶阁老。阁老曰。朝见礼部官。凡遇庆贺。许令陪臣入参事已谕之矣。封典待查回准完。颁 诏使都未差出。亦待查回。一体为之。遂谢而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2H 页
初六日壬辰。在馆。
初七日癸巳。在馆。礼部堂吏持示尚书批下曰。勘差奉有明旨。回报在即。锡封大典。本部岂敢苟且从事。悠悠之谈。虽不可信。但你国废立之际。与世及者不同。勘定而封。光明正大。岂不美哉。庆 诏之颁。允封后并赍以行。亦省你国供亿之苦。非独后尔。惟是朝贡陪臣得预庆贺之列。俟颁 诏日。随班后行礼可也。
初八日甲午。在馆。闻汪崇孝被留于袁军门。守备李惟栋递持查文。十月初六日。发向皮岛。骆惟信之所报也。
初九日乙未。在馆。 初十日丙申在馆。 十一日丁酉。在馆。
十二日戊戌。呈文于礼部。为明示法服定制。以便趋造贺班事。
十三日己亥。在馆。
十四日庚子。在馆。见礼部告示。礼部为礼仪事。照得朝鲜陪臣。查无朝服随班之例。今据呈恳。准各备吉服。于本月十六日。在承天门外百官班行后。行颁 诏礼。止许陪臣三员通官四员进朝。其馀
初七日癸巳。在馆。礼部堂吏持示尚书批下曰。勘差奉有明旨。回报在即。锡封大典。本部岂敢苟且从事。悠悠之谈。虽不可信。但你国废立之际。与世及者不同。勘定而封。光明正大。岂不美哉。庆 诏之颁。允封后并赍以行。亦省你国供亿之苦。非独后尔。惟是朝贡陪臣得预庆贺之列。俟颁 诏日。随班后行礼可也。
初八日甲午。在馆。闻汪崇孝被留于袁军门。守备李惟栋递持查文。十月初六日。发向皮岛。骆惟信之所报也。
初九日乙未。在馆。 初十日丙申在馆。 十一日丁酉。在馆。
十二日戊戌。呈文于礼部。为明示法服定制。以便趋造贺班事。
十三日己亥。在馆。
十四日庚子。在馆。见礼部告示。礼部为礼仪事。照得朝鲜陪臣。查无朝服随班之例。今据呈恳。准各备吉服。于本月十六日。在承天门外百官班行后。行颁 诏礼。止许陪臣三员通官四员进朝。其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2L 页
不得滥入。该馆通事官员宣谕他。违者参究不宥。特示。
十五日辛丑。在馆。
十六日壬寅。未时。入参 皇子诞生颁 诏仪于承天门外。 皇上具衮服。御皇极门内殿。文武百官入班行四拜。礼毕。 上还宫。百官趋出承天门。伺候礼部官捧 诏至承天门。百官就位四拜兴。平身跪宣。 诏官跪宣讫。百官俯伏兴四拜。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万岁者再。出笏俯伏兴再拜。兴平身而出。 诏曰。朕惟古帝王。缵图绵历。率隆祚胤。以重宗祧。朕以眇躬。绍承洪绪。夙夜祗念 皇祖皇考储祉垂庥。诒孙翼子。所望早昌嗣续。以慰在天之灵。盖三年于兹。乃荷皇穹眷佑。九庙居歆。以今年十月二十二日皇子诞生。系皇贵妃范氏出。嘉庆集于邦家。欢悰洽乎亿兆。肆须渥泽覃被多方。所有恩条。开列于后。于戏。震得男而应索。遹开长发之祥。巽申命以疏恩。用佐维新之政。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十七日癸卯。在馆。 十八日甲辰。在馆。
十九日乙巳。在馆。闻毛总镇据本国宗戚文武百
十五日辛丑。在馆。
十六日壬寅。未时。入参 皇子诞生颁 诏仪于承天门外。 皇上具衮服。御皇极门内殿。文武百官入班行四拜。礼毕。 上还宫。百官趋出承天门。伺候礼部官捧 诏至承天门。百官就位四拜兴。平身跪宣。 诏官跪宣讫。百官俯伏兴四拜。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万岁者再。出笏俯伏兴再拜。兴平身而出。 诏曰。朕惟古帝王。缵图绵历。率隆祚胤。以重宗祧。朕以眇躬。绍承洪绪。夙夜祗念 皇祖皇考储祉垂庥。诒孙翼子。所望早昌嗣续。以慰在天之灵。盖三年于兹。乃荷皇穹眷佑。九庙居歆。以今年十月二十二日皇子诞生。系皇贵妃范氏出。嘉庆集于邦家。欢悰洽乎亿兆。肆须渥泽覃被多方。所有恩条。开列于后。于戏。震得男而应索。遹开长发之祥。巽申命以疏恩。用佐维新之政。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十七日癸卯。在馆。 十八日甲辰。在馆。
十九日乙巳。在馆。闻毛总镇据本国宗戚文武百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3H 页
官保结十二道。具揭礼堂。袁军门礼部咨亦到云。
二十日丙午。在馆。夕。冬至使赵参判濈,书状官任监察赉之入来。过馆问。 上体平安。朝野无虞。一行相庆。
二十一日丁未。在馆。食后往西照。冬至使书状亦随到东照。稳话而去。午后。呈文于部里。为属国臣民公本已来。抚镇咨报具到。恳乞速完封典。以慰举国颙望事。礼堂批云。昨揭帖十二封。是你各道投毛总兵者。非公本也。公本到。自有登抚具题。本部因得覆请遣封。只少待耳。
二十二日戊申。往朝天宫。参冬至贺礼初度演仪。
二十三日己酉。参再度演仪。
二十四日庚戌。在馆。 二十五日辛亥。在馆。
二十六日壬子。在馆。赵花川来饮五大白而去。
二十七日癸丑。呈文于部里。冬至使书状亦参。尚书侍郎进天坛省牲所。只有主客司署郎中周锵坐司。投呈文。答曰。过初二日。当议题。又诉方物验捧。则亦云差少多领收。仪制司郎中周尔发答以等查后当准云。
二十八日甲寅。在馆。夕。花川来饮大白。至夜而罢。
二十日丙午。在馆。夕。冬至使赵参判濈,书状官任监察赉之入来。过馆问。 上体平安。朝野无虞。一行相庆。
二十一日丁未。在馆。食后往西照。冬至使书状亦随到东照。稳话而去。午后。呈文于部里。为属国臣民公本已来。抚镇咨报具到。恳乞速完封典。以慰举国颙望事。礼堂批云。昨揭帖十二封。是你各道投毛总兵者。非公本也。公本到。自有登抚具题。本部因得覆请遣封。只少待耳。
二十二日戊申。往朝天宫。参冬至贺礼初度演仪。
二十三日己酉。参再度演仪。
二十四日庚戌。在馆。 二十五日辛亥。在馆。
二十六日壬子。在馆。赵花川来饮五大白而去。
二十七日癸丑。呈文于部里。冬至使书状亦参。尚书侍郎进天坛省牲所。只有主客司署郎中周锵坐司。投呈文。答曰。过初二日。当议题。又诉方物验捧。则亦云差少多领收。仪制司郎中周尔发答以等查后当准云。
二十八日甲寅。在馆。夕。花川来饮大白。至夜而罢。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3L 页
二十九日乙卯。在馆。
三十日丙辰。在馆。见礼部题礼仪事。照得十一月初一日冬至节。大祀天于圜丘。一应礼仪。先期详定。以重大典。谨题请旨。
前期六日早。 上常服以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庙。 上就拜位。赞官导 上至 列祖香案前上香。复位跪。读告祠讫四拜。礼毕。
前期五日质明。 上常服御皇极门内殿。太常寺请视牲。百官吉服朝参。候鸣鞭讫。先趋出午门外东西序立。驾出恭送。 上从大明门,正阳门,西天门至牺牲所降辇。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少卿导 上至幄次。礼部官跪请视牲。仍同太常官导 上至各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视大祀牲。逐一视毕。仍导至幄次少憩出。礼常官导升辇还。百官俱于承天门外候迎。 上仍诣太庙。参谒如前仪。
前期四日。 上御皇极门内殿。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
前期三日质明。 上常服诣太庙门西降辇。至庙门幄次。具祭服诣庙。告请 太祖配神行一
三十日丙辰。在馆。见礼部题礼仪事。照得十一月初一日冬至节。大祀天于圜丘。一应礼仪。先期详定。以重大典。谨题请旨。
前期六日早。 上常服以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庙。 上就拜位。赞官导 上至 列祖香案前上香。复位跪。读告祠讫四拜。礼毕。
前期五日质明。 上常服御皇极门内殿。太常寺请视牲。百官吉服朝参。候鸣鞭讫。先趋出午门外东西序立。驾出恭送。 上从大明门,正阳门,西天门至牺牲所降辇。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卿少卿导 上至幄次。礼部官跪请视牲。仍同太常官导 上至各牲房前。太常卿跪奏视大祀牲。逐一视毕。仍导至幄次少憩出。礼常官导升辇还。百官俱于承天门外候迎。 上仍诣太庙。参谒如前仪。
前期四日。 上御皇极门内殿。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
前期三日质明。 上常服诣太庙门西降辇。至庙门幄次。具祭服诣庙。告请 太祖配神行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4H 页
献。礼毕。 上出至幄次。易皮弁服。回御皇极门内殿。太常光禄寺官奏省牲。传制百官。朝服听受誓戒。
前期二日早。 上常服以亲诣南郊大祀。预告于太庙。 上就拜位。赞官导至 列祖香案前上香。复位跪读告祠讫。行四拜。礼毕。午后太常官捧花玉帛匣香盒。同神舆亭进于皇极门内。司礼监捧帛。同安于御床之北。
前期一日质明。 上从文华殿出。从会极门内殿御案前。太常卿捧祝版。从中门进于御案上。填 御名讫。太常卿捧安舆中。司礼监进帛于 上。上藏于匣内。并花玉安讫。太常卿捧安舆中。随捧香盒于香亭右。跪上。三上香。一拜三叩头。礼毕。转西向立。锦衣卫官旂人抬舆从中门出。太常卿随诣天坛神库奉安。该卫备法驾。内侍官跪请升舆。 上从中门出。乘舆诣南郊。至昭享之西。尚书侍郎太常卿面驾序立行叩头。礼毕。分留傍候。 上降舆。尚书等官导 上从昭享左门入。至内壝左门。太常卿跪迎。同导 上至西陛。尚书等官俱止。太常卿导 上至圜
前期二日早。 上常服以亲诣南郊大祀。预告于太庙。 上就拜位。赞官导至 列祖香案前上香。复位跪读告祠讫。行四拜。礼毕。午后太常官捧花玉帛匣香盒。同神舆亭进于皇极门内。司礼监捧帛。同安于御床之北。
前期一日质明。 上从文华殿出。从会极门内殿御案前。太常卿捧祝版。从中门进于御案上。填 御名讫。太常卿捧安舆中。司礼监进帛于 上。上藏于匣内。并花玉安讫。太常卿捧安舆中。随捧香盒于香亭右。跪上。三上香。一拜三叩头。礼毕。转西向立。锦衣卫官旂人抬舆从中门出。太常卿随诣天坛神库奉安。该卫备法驾。内侍官跪请升舆。 上从中门出。乘舆诣南郊。至昭享之西。尚书侍郎太常卿面驾序立行叩头。礼毕。分留傍候。 上降舆。尚书等官导 上从昭享左门入。至内壝左门。太常卿跪迎。同导 上至西陛。尚书等官俱止。太常卿导 上至圜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4L 页
丘视坛位。尚书等官先诣东陛前伺候。 上视毕。太常卿导 上从东陛下。尚书等官同导 上。至神库视笾豆。至神厨视牲具毕。太常官导 上。仍从昭享左门出。至门西升舆。至斋宫。分献陪祀官朝参传 旨。赐早饭。至午赐午饭。各官俱叩谢。午后太常寺陈设如常仪。至一更时分尚书等官诣皇穹宇。尚书上香请神。侍郎二员导引太常官。以次捧 正位神板,从位神牌。诣坛奉安讫。报时。 上常服乘舆。从西坛门出。至外壝门外神路之西降舆。导驾官导 上至神路东大次。上香官同导引官及神板神牌官复命毕。 上兴祭服出。导驾官导 上从内壝左棂星门入。行大祀礼如常仪。祭毕。 上至大次易常服。至斋宫少憩还。仍诣太庙参谒毕。 上具衮冕服御皇极门内殿。行庆成礼。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日丁巳。日南至。 皇帝祀天于南郊。礼毕还宫。御皇极门。受庆成礼。
初二日戊午。参冬至贺礼于午门外。仪仗象辂俱在午门外。三虹门洞开。瞻望皇极门殿坐。礼罢。出诣光禄寺。领 钦赐酒而退。外国贺至陪臣。只本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日丁巳。日南至。 皇帝祀天于南郊。礼毕还宫。御皇极门。受庆成礼。
初二日戊午。参冬至贺礼于午门外。仪仗象辂俱在午门外。三虹门洞开。瞻望皇极门殿坐。礼罢。出诣光禄寺。领 钦赐酒而退。外国贺至陪臣。只本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5H 页
国外他无来者矣。
初三日己未。在馆。曾子六十二代孙博士曾承业见朝。见户科陆文献题。有曰。毛文龙提孤军。草创于之罘之外。据近日传报。历历有可记。乌知其不为介子之斩楼兰。仲升之俘鄯善。将来之立功异域者乎。文龙驻札之地。乃皮岛耳。其他鼍矶,皇城诸岛。令才武一二将分屯于此。与文龙互为三师。肄楚之法。果能制奴之命。夷其巢穴者。 皇上即悬诏示。锡以元侯铁券。裂三韩之土。而世食其毛。是亦激发海上之一大机括也。此臣所以为保蓟之完著也。然同一文龙之奏捷。同一登抚之塘报。始而毙奴卒二万不报。继而截奴首一百三十颗则不报。文龙之功。真则俱真。假则俱假。信则俱信。疑则俱疑。如其真也。沈有容为忌功害成。如其伪也。文龙为罔上冒功。此何等关切事体。而以若用若不用处有容。以可信若不信。处文龙哉。令枢臣急简枢属官。即时差往。逐一查勘。又据塘报。辽民据集之数十馀万。勘其作何安插。拣选民兵三万六千。勘其作何训练。一动一静。悉以归报。则海上之虚实。具在目中矣。
初三日己未。在馆。曾子六十二代孙博士曾承业见朝。见户科陆文献题。有曰。毛文龙提孤军。草创于之罘之外。据近日传报。历历有可记。乌知其不为介子之斩楼兰。仲升之俘鄯善。将来之立功异域者乎。文龙驻札之地。乃皮岛耳。其他鼍矶,皇城诸岛。令才武一二将分屯于此。与文龙互为三师。肄楚之法。果能制奴之命。夷其巢穴者。 皇上即悬诏示。锡以元侯铁券。裂三韩之土。而世食其毛。是亦激发海上之一大机括也。此臣所以为保蓟之完著也。然同一文龙之奏捷。同一登抚之塘报。始而毙奴卒二万不报。继而截奴首一百三十颗则不报。文龙之功。真则俱真。假则俱假。信则俱信。疑则俱疑。如其真也。沈有容为忌功害成。如其伪也。文龙为罔上冒功。此何等关切事体。而以若用若不用处有容。以可信若不信。处文龙哉。令枢臣急简枢属官。即时差往。逐一查勘。又据塘报。辽民据集之数十馀万。勘其作何安插。拣选民兵三万六千。勘其作何训练。一动一静。悉以归报。则海上之虚实。具在目中矣。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5L 页
初四日庚申。在馆。
初五日辛酉。在馆。本国奏本。备陈帅臣忠贞事。奉 圣旨。毛文龙已有敕谕。该部知道。
初六日壬戌。在馆。见山海关塘报。闰十月三十日中。右所参将王盈。领兵赴仙灵寺。采打修城窑柴。未时西獭打捉柴兵。参将救护。埋伏四起战死。朗素诸酋方在扶赏。若复兴师问罪。恐多树敌。其轻重缓急之宜。则在枢辅与抚臣商确云云。朗素穴直喜峰外。而堵东奴款于 天朝者也。
初七日癸亥。在馆。
初八日甲子参 圣节贺礼初度演仪。正使病不参。夕。两使以余生辰邀花川。至夜而罢。
初九日乙丑。参再度演仪。馆夫陈鹏设酒饭。历访白塔寺。一名妙应禅林。有七佛宝殿。殿北有浮图。磅礴突兀。俯临皇城。适值烈风。未得上。与冬至使书状俱入禅房饮。微醺而归。
初十日丙寅。在馆。泰宁卫进贡獭五十名来寓西馆。
十一日丁卯。在馆。
十二日戊辰。在馆。毕主事还所受参五斤。帖付牌
初五日辛酉。在馆。本国奏本。备陈帅臣忠贞事。奉 圣旨。毛文龙已有敕谕。该部知道。
初六日壬戌。在馆。见山海关塘报。闰十月三十日中。右所参将王盈。领兵赴仙灵寺。采打修城窑柴。未时西獭打捉柴兵。参将救护。埋伏四起战死。朗素诸酋方在扶赏。若复兴师问罪。恐多树敌。其轻重缓急之宜。则在枢辅与抚臣商确云云。朗素穴直喜峰外。而堵东奴款于 天朝者也。
初七日癸亥。在馆。
初八日甲子参 圣节贺礼初度演仪。正使病不参。夕。两使以余生辰邀花川。至夜而罢。
初九日乙丑。参再度演仪。馆夫陈鹏设酒饭。历访白塔寺。一名妙应禅林。有七佛宝殿。殿北有浮图。磅礴突兀。俯临皇城。适值烈风。未得上。与冬至使书状俱入禅房饮。微醺而归。
初十日丙寅。在馆。泰宁卫进贡獭五十名来寓西馆。
十一日丁卯。在馆。
十二日戊辰。在馆。毕主事还所受参五斤。帖付牌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6H 页
子韩宗琦曰。该国常礼。原自不薄。受之已非所安。况于常礼外复加厚。抑有何名。即将前参五斤还付通官。善谕吾意。通官坚后曾以在船水手冻馁。贺至陪臣之来具牒。情极矜恻。陪臣等委遣通官。略赍贸粮。前往登州。乞发引文事。呈于提督主事。十三日己巳。在馆。见袁军门题。海上之报。虽有异同。镇将之功。均当纪录。不交一锋。致死卒二万。马三万。虽其数终有不可考。然其分兵举火。使奴东奔西驰。挠乱之功。孰非文龙之妙用哉。况自此而后。东镇又有凉马佃之功。牛毛寨之捷。而登镇亦有复州之烧粮斩获。前后捷音。相继狎至。二载之间。奴不敢左足西向者。固畏枢辅。而海上牵制之力。亦不可少也。乞 敕下兵部。详核优叙。庶海上之劳臣感奋。而进剿之功。可渐图矣。
十四日庚午。大雪。参 圣节贺礼。晓诣东长安门外。闻免朝。随文武百官。行礼于午门外。只五拜三叩头而出。入长安门外角头饮。陈鹏等盛备酒馔。冬至使领光禄寺酒饭后追到。共酌数巡而归。
十五日辛未。在馆。译官李恂,太德立等发向登州。毛总镇所送我国保结到部。而军门不为题本。故
十四日庚午。大雪。参 圣节贺礼。晓诣东长安门外。闻免朝。随文武百官。行礼于午门外。只五拜三叩头而出。入长安门外角头饮。陈鹏等盛备酒馔。冬至使领光禄寺酒饭后追到。共酌数巡而归。
十五日辛未。在馆。译官李恂,太德立等发向登州。毛总镇所送我国保结到部。而军门不为题本。故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6L 页
阁部执以为辞。使之呈䜣(一作诉)于军门。乞速上本。俾完封典。而制呈文授去。
十六日壬申。在馆。礼部为庆贺事。该本部题仪制清吏司案呈云云。到部该臣看得。朝鲜必待允封而后修贺者礼之正也。其不敢即安而循举旧职者。亦一念恭敬之诚也。兹呼嵩伊迩。而陪臣已至。梯山航海之劳。固为可念。瞻望就日之忱。亦为可嘉。所未敢预定者。(姓讳)之未立也。今鉴其诚。使需允封而后行。则 皇上之法。或囿以覆载。使得与拜舞之列。 皇上之恩。伏候 圣裁。谨题请旨。礼部为庆贺事。该本部题朝鲜庆贺缘系等因。天启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子少傅本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林等具题。十四日。奉 圣旨准庆贺。钦此钦遵。拟合就行。本部拟于十月日。进收为此。所据进到表文。合具手本。差当该吏龚惟忠。赍赴内府司礼监。钦遵知会施行。又礼部题为进贺事主客清吏司案呈云云。到部该臣看得。朝鲜属国。素称秉礼之邦。兹逢万寿 圣节并冬至令节。恪申进贺之悃。虽封典尚未承恩。而肃将益尔无怠。意念恭谨。深可嘉尚。所据进到方物。既经该司酌议。前
十六日壬申。在馆。礼部为庆贺事。该本部题仪制清吏司案呈云云。到部该臣看得。朝鲜必待允封而后修贺者礼之正也。其不敢即安而循举旧职者。亦一念恭敬之诚也。兹呼嵩伊迩。而陪臣已至。梯山航海之劳。固为可念。瞻望就日之忱。亦为可嘉。所未敢预定者。(姓讳)之未立也。今鉴其诚。使需允封而后行。则 皇上之法。或囿以覆载。使得与拜舞之列。 皇上之恩。伏候 圣裁。谨题请旨。礼部为庆贺事。该本部题朝鲜庆贺缘系等因。天启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太子少傅本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林等具题。十四日。奉 圣旨准庆贺。钦此钦遵。拟合就行。本部拟于十月日。进收为此。所据进到表文。合具手本。差当该吏龚惟忠。赍赴内府司礼监。钦遵知会施行。又礼部题为进贺事主客清吏司案呈云云。到部该臣看得。朝鲜属国。素称秉礼之邦。兹逢万寿 圣节并冬至令节。恪申进贺之悃。虽封典尚未承恩。而肃将益尔无怠。意念恭谨。深可嘉尚。所据进到方物。既经该司酌议。前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7H 页
来题请进收。其嗣袭情节。既不失朝廷之大体。且可慰藩臣共球之丹忱也。缘系云云。谨题请旨。
十七日癸酉。在馆。
十八日甲戌。在馆。同两使与冬至使。游观于提督厅。厅新修。华敞可赏。
十九日乙亥。在馆。 二十日丙子。在馆。 二十一日丁丑。在馆。 二十二日戊寅。在馆。 二十三日己卯。晓。洒雪。在馆。
二十四日庚辰。在馆。闻诸骆惟信。军门差官指挥赵延龄逢风渰死。不胜惊愕。但前闻李惟栋差去。而今云赵延龄。未晓其故。骆言惟栋遭风退还。军门差赵指挥。闰十月初九日发送云。
二十五日辛巳。呈文于阁部。以查官逢风。回奏无期。本国保结已到。亟行请封之意。先投于主客司。毕主事与周锵相语曰。查奏无期。陪臣苦留。情理可悯。况本国保结已到。虽无抚院之本。似当有变通之举。本部事体。反不重于登抚耶。俱诣大堂。极陈其意。时侍郎钱象坤以郊祀恩礼。特升加衔尚书而去。只尚书林尧俞坐堂。与冬至使各投呈文。尚书曰。你国保结虽到。无本难于上请。若上本则
十七日癸酉。在馆。
十八日甲戌。在馆。同两使与冬至使。游观于提督厅。厅新修。华敞可赏。
十九日乙亥。在馆。 二十日丙子。在馆。 二十一日丁丑。在馆。 二十二日戊寅。在馆。 二十三日己卯。晓。洒雪。在馆。
二十四日庚辰。在馆。闻诸骆惟信。军门差官指挥赵延龄逢风渰死。不胜惊愕。但前闻李惟栋差去。而今云赵延龄。未晓其故。骆言惟栋遭风退还。军门差赵指挥。闰十月初九日发送云。
二十五日辛巳。呈文于阁部。以查官逢风。回奏无期。本国保结已到。亟行请封之意。先投于主客司。毕主事与周锵相语曰。查奏无期。陪臣苦留。情理可悯。况本国保结已到。虽无抚院之本。似当有变通之举。本部事体。反不重于登抚耶。俱诣大堂。极陈其意。时侍郎钱象坤以郊祀恩礼。特升加衔尚书而去。只尚书林尧俞坐堂。与冬至使各投呈文。尚书曰。你国保结虽到。无本难于上请。若上本则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7L 页
可矣。通官未晓其语意。堂吏语膺曰。陪臣上本则尚书亦一体上本。须于再明上之。不干鸿胪寺。呈本部可矣。闻诸堂吏尚书语毕,周二郎曰。若奴势既迫而准封。则鲜国不以为荣矣。仍令仪制司郎周尔发。同毕,周二郎。往议于该科置处云。遂转诣西长安门外。适叶,韩,朱,魏四阁老俱出。叶阁老披览呈文。倾听所诉曰。有公本乎。曰有之。阁老曰。然则可以准封矣。当问于礼官而处之。仍诣科里。适给事熊奋渭出东长安门。令李膺跪进呈文。给事立语良久曰。呈文详看议处。遂退。
二十六日壬午。洒雪。冬至使来话。至昏而去。
二十七日癸未。洒雪。诣西长安门外。将投呈于掌印科官魏大中。魏是日适不坐。遂退。
二十八日甲申。阴。在馆。
二十九日乙酉。洒雪。呈奏本于礼部。依尚书之谕撰出奏本。朝鲜国 奏闻陪臣李庆全,尹暄,李民宬等。谨奏为。属国事情。万分紧急。恳乞 圣明。亟降封典。以固藩邦事。赍到部里。先呈主客司。禀以上本之意。周锵亲自捧持。转禀于大堂。尚书请见陪臣于后堂。行礼讫。跪禀以查官遭风。回报无期。
二十六日壬午。洒雪。冬至使来话。至昏而去。
二十七日癸未。洒雪。诣西长安门外。将投呈于掌印科官魏大中。魏是日适不坐。遂退。
二十八日甲申。阴。在馆。
二十九日乙酉。洒雪。呈奏本于礼部。依尚书之谕撰出奏本。朝鲜国 奏闻陪臣李庆全,尹暄,李民宬等。谨奏为。属国事情。万分紧急。恳乞 圣明。亟降封典。以固藩邦事。赍到部里。先呈主客司。禀以上本之意。周锵亲自捧持。转禀于大堂。尚书请见陪臣于后堂。行礼讫。跪禀以查官遭风。回报无期。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8H 页
小邦臣民保结已到。伏乞老爷将陪臣等奏。转奏皇上。俾完封典。专仰大老爷终始恩德。尚书答曰。柰登抚题本未到。本部难于上请何。再禀曰。陪臣奏本。进呈于大堂前。望老爷转奏。据此题请幸甚。尚书曰。陪臣奏本。无前例。当以你本中事理。具举于本部题内。请裁可矣。但科道两衙门。时未议妥。然不管科议。自本部上本矣。遂叩谢而退。到仪制司。禀以陪臣请谢之意。则郎中方草请封案呈。姑令暂候云。适见堂吏持文书。自堂赴司。讨看则乃兵部条陈战守方略。其一款则我国事也。奉 圣旨权署国事。著该部议妥。且奏原本。自兵部移送礼部云。日暮郎中坐司请见。行礼讫。郎中曰。大堂使俺起草题本。陪臣可安心等待。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日丙戌。在馆。 初二日丁亥。在馆。
初三日戊子。在馆。
初四日己丑。诣礼部。申请速行上本。尚书免见。主客司主事周锵在本司火房。招见立语曰。生以封典一事。屡禀大堂。往辨礼科。极力主张。而贺至方物题请先收者。无非为请封地。且言中朝多官。论议甚盛。封事未易结局云。遂谢而出。前闻周锵与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日丙戌。在馆。 初二日丁亥。在馆。
初三日戊子。在馆。
初四日己丑。诣礼部。申请速行上本。尚书免见。主客司主事周锵在本司火房。招见立语曰。生以封典一事。屡禀大堂。往辨礼科。极力主张。而贺至方物题请先收者。无非为请封地。且言中朝多官。论议甚盛。封事未易结局云。遂谢而出。前闻周锵与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8L 页
魏科俱是杭人。而且有年分。尚书令往见魏科。察其论议意向。周连日往于其家。力言不可不封之意。以事关天下大机为主。魏科回谢其家。少回前日意见云。周令所亲序班。使之传说于陪臣。颇有矜誇之意。
初五日庚寅。在馆。 初六日辛卯。在馆。 初七日壬辰。在馆。 初八日癸巳。在馆。
初九日甲午。在馆。闻 皇上驰马落伤免朝云。
初十日乙未。在馆。 十一日丙申。在馆。
十二日丁酉。呈文于礼,兵部。先诣礼部。尚书坐堂。览所进呈文。仍语曰。自部里。据陪臣奏本。题请封典。而朝议未妥。陪臣将此呈文。往诉阁下。又禀于兵部。当俟议妥。即为题请云。遂谢而退。
十三日戊戌。地震。再诣礼部。尚书长班等来言。尚书于今日早朝会。言及毛帅首级之功。提起封典事。六阁老皆言当准。兵部尚书亦肯。林尚书曰。然则当为题请云。诣西长安门外。以候阁老之出。叶,韩,顾,两朱阁老一时罢出。命捧呈文。共围立详览。令李膺等措辞以禀曰。当初老爷许以本国公本准到则即完封典云。兹者本国保结已到。恳乞老
初五日庚寅。在馆。 初六日辛卯。在馆。 初七日壬辰。在馆。 初八日癸巳。在馆。
初九日甲午。在馆。闻 皇上驰马落伤免朝云。
初十日乙未。在馆。 十一日丙申。在馆。
十二日丁酉。呈文于礼,兵部。先诣礼部。尚书坐堂。览所进呈文。仍语曰。自部里。据陪臣奏本。题请封典。而朝议未妥。陪臣将此呈文。往诉阁下。又禀于兵部。当俟议妥。即为题请云。遂谢而退。
十三日戊戌。地震。再诣礼部。尚书长班等来言。尚书于今日早朝会。言及毛帅首级之功。提起封典事。六阁老皆言当准。兵部尚书亦肯。林尚书曰。然则当为题请云。诣西长安门外。以候阁老之出。叶,韩,顾,两朱阁老一时罢出。命捧呈文。共围立详览。令李膺等措辞以禀曰。当初老爷许以本国公本准到则即完封典云。兹者本国保结已到。恳乞老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9H 页
爷依前分付。速赐议处。叶阁老答曰。已与该部相议停当。而只科里不肯可虑。仍揖起而出。见暹罗人到司验方物。来见叩头而去。闻其国王子来贡。寓在会同馆。暹罗在占城之极南。本暹与罗斛二国地。暹乃汉赤眉遗种。降于罗斛而合为一。卯时地自乾而南而连动二次。灵台占曰。燕国兵起。应在来年五月。又荧惑入南斗。太白昼见云。
十四日己亥。呈文于兵部。朝先诣礼部。尚书不坐。招译膺等语之曰。数日内。当上本请封云。退诣兵部。尚书赵彦,左侍郎李瑾来仕。以日寒不坐。令司务厅收捧文状。遂投呈而退。夕。译官申应瀜来到。详闻乡国近耗。
十五日庚子。译官世宏,膺及后曾等。进于兵部。禀曰。昨日陪臣。呈文于司务厅。未知下落。谨此来禀。尚书曰。本部果为上本。已准权署。而昨见陪臣呈文内事理说得有理。尚书侍郎即起椅坐出立前楹。反覆谕之曰。你国素称礼义。与 天朝为一家。壬辰之变。 天朝发十万兵马。费百万钱粮。驱逐倭奴。再造藩邦矣。近闻你国不助兵。又遏籴。何意也。助兵八万。纵不得如数。减半调发。与毛帅合势
十四日己亥。呈文于兵部。朝先诣礼部。尚书不坐。招译膺等语之曰。数日内。当上本请封云。退诣兵部。尚书赵彦,左侍郎李瑾来仕。以日寒不坐。令司务厅收捧文状。遂投呈而退。夕。译官申应瀜来到。详闻乡国近耗。
十五日庚子。译官世宏,膺及后曾等。进于兵部。禀曰。昨日陪臣。呈文于司务厅。未知下落。谨此来禀。尚书曰。本部果为上本。已准权署。而昨见陪臣呈文内事理说得有理。尚书侍郎即起椅坐出立前楹。反覆谕之曰。你国素称礼义。与 天朝为一家。壬辰之变。 天朝发十万兵马。费百万钱粮。驱逐倭奴。再造藩邦矣。近闻你国不助兵。又遏籴。何意也。助兵八万。纵不得如数。减半调发。与毛帅合势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89L 页
可矣。而八个兵亦不助。待 天朝何其薄也。陪臣将此意。回报国王。著实施行。你国封事。于朝堂与阁部诸爷。面议停妥云。前见督理辽饷户部侍郎毕自严题。据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职以数百孱弱之卒。困守丽疆。今得精兵四万有奇。战马六千馀匹。六五月间。饥卒饿民。死填山谷者十二。职见惨悼。计无所出。那借客货。往贸丽米。新署国君遏籴。坐以待毙。不意本部院发运前来。济此枵腹之兵。进剿可期云云。赵尚书举以诘责者。盖出于此。
十六日辛丑。诣礼部。尚书坐堂。入见行礼。恳乞速行题请。尚书答曰。廷议始妥当。即上本。令趣写公本。再三叩谢而出。
十七日壬寅。在馆。闻礼部上本。
十八日癸卯。诣礼部。尚书罢坐入火房。堂吏令俟票红之下。见礼部题。为酌议属国封典。仰祈 宸断。以明大义。以固边疆事。奉 圣旨。(姓讳)既系该国臣民公同保结。伦叙相应。又翼戴恭顺。输助兵饷。准封朝鲜国王。先与敕谕。著登莱巡抚差官。同陪臣赍赐其册使。俟事宁。查照旧例行。本部据兵部权署题请而具奏。故末段措语。不违枢部之意。
十六日辛丑。诣礼部。尚书坐堂。入见行礼。恳乞速行题请。尚书答曰。廷议始妥当。即上本。令趣写公本。再三叩谢而出。
十七日壬寅。在馆。闻礼部上本。
十八日癸卯。诣礼部。尚书罢坐入火房。堂吏令俟票红之下。见礼部题。为酌议属国封典。仰祈 宸断。以明大义。以固边疆事。奉 圣旨。(姓讳)既系该国臣民公同保结。伦叙相应。又翼戴恭顺。输助兵饷。准封朝鲜国王。先与敕谕。著登莱巡抚差官。同陪臣赍赐其册使。俟事宁。查照旧例行。本部据兵部权署题请而具奏。故末段措语。不违枢部之意。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0H 页
闻林尚书袖稿。往来叶阁老第。相与讲定云。各衙门下人来索喜钱者。纷遝填拥。不胜其扰。
十九日甲辰。参正朝贺礼初度演仪。
二十日乙巳。参再度演仪。谒历代帝王庙。庙在景德街。神农,伏羲,少皞,高阳,黄帝,尧舜,汤武。位于正殿。汉高帝,光武。配于东。唐太宗,宋太祖。配于西。名臣则东庑自风后而终于岳飞。西庑自力牧而终于张浚。其间取舍。有不可晓者。多矣。夕。伴送许选辞归。
二十一日丙午。在馆。译官申应瀜暴死。
二十二日丁未。在馆。提督下馆语通事坚后曾曰。圣旨已下。你知之乎。曰。闻知矣。主事曰。既已准封。回语陪臣安心。且各衙门下人滥索喜钱。你们勿妄使钱。
二十三日戊申。在馆。 二十四日己酉。在馆。
二十五日庚戌。在馆。李恂,太德立等回自登州。恂等诉于军门。军门遂上请封题本。与赍本差官相次到京。其奏本奉 圣旨。(姓讳)已有旨准封。该部知道。恂等又讨得毛总兵请封题本草而来。其赍本差官徐鸣泰。验功于关上孙阁老处。闻登州落
十九日甲辰。参正朝贺礼初度演仪。
二十日乙巳。参再度演仪。谒历代帝王庙。庙在景德街。神农,伏羲,少皞,高阳,黄帝,尧舜,汤武。位于正殿。汉高帝,光武。配于东。唐太宗,宋太祖。配于西。名臣则东庑自风后而终于岳飞。西庑自力牧而终于张浚。其间取舍。有不可晓者。多矣。夕。伴送许选辞归。
二十一日丙午。在馆。译官申应瀜暴死。
二十二日丁未。在馆。提督下馆语通事坚后曾曰。圣旨已下。你知之乎。曰。闻知矣。主事曰。既已准封。回语陪臣安心。且各衙门下人滥索喜钱。你们勿妄使钱。
二十三日戊申。在馆。 二十四日己酉。在馆。
二十五日庚戌。在馆。李恂,太德立等回自登州。恂等诉于军门。军门遂上请封题本。与赍本差官相次到京。其奏本奉 圣旨。(姓讳)已有旨准封。该部知道。恂等又讨得毛总兵请封题本草而来。其赍本差官徐鸣泰。验功于关上孙阁老处。闻登州落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0L 页
后军官金天庆,团练使金希京等。图嘱于汪崇孝。将一行船只。载买卖物货而去。次于庙岛。恂诉诸军门。军门差夜不收。追还其船只。
二十六日辛亥。在馆。 二十七日壬子。在馆。 二十八日癸丑。在馆。 二十九日甲寅。在馆。 三十日乙卯。在馆。
[甲子]
[正月]
甲子年正月初一日丙辰。参正朝贺礼。是日。 皇上出御皇极门。随百官后行礼。是日。班行仪仗。盛于冬至。
初二日丁巳。在馆。 初三日戊午。在馆。 初四日己未。在馆。 初五日庚申。在馆。 初六日辛酉。在馆。
初七日壬戌。阴。喜峰口獭子九十名。来寓西馆。
初八日癸亥。呈文于礼部。岁时各衙门封印。不坐。是日。本部始开坐。将封 王妃差遣诏使两项事。各具呈。且禀曰。封王则封妃。 列圣朝规例也。望查旧施行。尚书答曰。我岂不知耶。今此你国之事。与常规不同。朝议不一。故只请封王已准。安有封王而不封王妃乎。题请则似难。当与阁老议处。又禀曰。诞生皇子。传奉 圣旨中有曰。允封之后。差
二十六日辛亥。在馆。 二十七日壬子。在馆。 二十八日癸丑。在馆。 二十九日甲寅。在馆。 三十日乙卯。在馆。
[甲子]
[正月]
甲子年正月初一日丙辰。参正朝贺礼。是日。 皇上出御皇极门。随百官后行礼。是日。班行仪仗。盛于冬至。
初二日丁巳。在馆。 初三日戊午。在馆。 初四日己未。在馆。 初五日庚申。在馆。 初六日辛酉。在馆。
初七日壬戌。阴。喜峰口獭子九十名。来寓西馆。
初八日癸亥。呈文于礼部。岁时各衙门封印。不坐。是日。本部始开坐。将封 王妃差遣诏使两项事。各具呈。且禀曰。封王则封妃。 列圣朝规例也。望查旧施行。尚书答曰。我岂不知耶。今此你国之事。与常规不同。朝议不一。故只请封王已准。安有封王而不封王妃乎。题请则似难。当与阁老议处。又禀曰。诞生皇子。传奉 圣旨中有曰。允封之后。差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1H 页
遣诏使。续承大堂批下。有曰。庆诏之颁。必待允封后并赍册封以行云。今蒙老爷恩典。封事已获准降。而诏使不为差出。小邦缺望。乞老爷速赐处分。尚书答曰。庆诏与册典。兼行颁布。朝议已定。当俟事定差遣。今难提起。陪臣勿为恼我可矣。退诣主客司。请纳方物。则周锵作色而言曰。你国虽已准封。方物验纳则在我。你说堂处之。不可则还为载去云。语甚无伦。其意可知矣。
初九日甲子。呈文于内阁。朝诣西长安门外。是日乃朝讲也。诸阁老入侍。只何宗彦在告。罢后仍参礼,兵部会推云。遂候于朝房。午后。叶,韩,朱,顾四阁老一时出来。跪前呈禀曰。封王封妃。乃一件事。该部题本中。落此一款。陪臣以此缺望。呈诉于林老爷。谕以当禀内阁定夺云。伏乞查照旧例施行。不胜恳祈之至。叶阁老曰。该部果要相议则当为好处。又禀颁庆诏使差出事。阁老曰。事宁后差遣。已奉 圣旨。何敢更为题请。陪臣可回国。安心以待再禀不已则答曰颁庆册封一时并赍事体重大翰林科官。例当差遣。而惮于涉海。皆不要去。不得已差遣武官。而又妨事体。以此朝议未定。当观势
初九日甲子。呈文于内阁。朝诣西长安门外。是日乃朝讲也。诸阁老入侍。只何宗彦在告。罢后仍参礼,兵部会推云。遂候于朝房。午后。叶,韩,朱,顾四阁老一时出来。跪前呈禀曰。封王封妃。乃一件事。该部题本中。落此一款。陪臣以此缺望。呈诉于林老爷。谕以当禀内阁定夺云。伏乞查照旧例施行。不胜恳祈之至。叶阁老曰。该部果要相议则当为好处。又禀颁庆诏使差出事。阁老曰。事宁后差遣。已奉 圣旨。何敢更为题请。陪臣可回国。安心以待再禀不已则答曰颁庆册封一时并赍事体重大翰林科官。例当差遣。而惮于涉海。皆不要去。不得已差遣武官。而又妨事体。以此朝议未定。当观势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1L 页
处之。仍揖而去。讲官钱象坤,郑以伟,赵秉忠,姜逢元,成基命,王祚远等。至翰林朝房下轿。亲授名帖于馆人。使之达于阁老诸位。
初十日乙丑。呈文于兵部。朝诣兵部。请讨火牌,唬船。先送员役。将前老爷分付事意。启知 国王云。则尚书赵彦即准。是日外弁禀帖呈状者坌集。尚书览过。不可于意者。辄裂破而投之。性急如此。
十一日丙寅。洒雪。在馆。赴花川寿辰筵。
十二日丁卯。晴。周锵出票。验收方物。昨日送礼于周锵。锵札于单尾曰。封事不完。难于结局。岂惟众陪臣归国不便。即该国能自称名号。帖然无事乎。职典属国。奉以周旋。柔远职掌。岂其他为。事有次第。谅收一二。鉴远人盛意耳。不尽。
十三日戊辰。在馆。见礼部移翰林院制 敕事手本御史李应升题本。陈天下三患。一。夷狄吭背之患。一。盗贼肘腋之患。三。小人腹心之患。而波及我国之事。奉 圣旨。这所奏。词多浮慢。且朝鲜议封事宜。成命已颁。不得复生异议。该衙门知道。
十四日己巳。在馆。令李膺禀于提督。以灯夕出观为请。主事曰。诸獭在馆。若援朝鲜为请。何说之辞。
初十日乙丑。呈文于兵部。朝诣兵部。请讨火牌,唬船。先送员役。将前老爷分付事意。启知 国王云。则尚书赵彦即准。是日外弁禀帖呈状者坌集。尚书览过。不可于意者。辄裂破而投之。性急如此。
十一日丙寅。洒雪。在馆。赴花川寿辰筵。
十二日丁卯。晴。周锵出票。验收方物。昨日送礼于周锵。锵札于单尾曰。封事不完。难于结局。岂惟众陪臣归国不便。即该国能自称名号。帖然无事乎。职典属国。奉以周旋。柔远职掌。岂其他为。事有次第。谅收一二。鉴远人盛意耳。不尽。
十三日戊辰。在馆。见礼部移翰林院制 敕事手本御史李应升题本。陈天下三患。一。夷狄吭背之患。一。盗贼肘腋之患。三。小人腹心之患。而波及我国之事。奉 圣旨。这所奏。词多浮慢。且朝鲜议封事宜。成命已颁。不得复生异议。该衙门知道。
十四日己巳。在馆。令李膺禀于提督。以灯夕出观为请。主事曰。诸獭在馆。若援朝鲜为请。何说之辞。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2H 页
仍送名帖。馈以珠纱灯各一对。
十五日庚午。在馆。闻十四日强盗三十馀人。肩舆而喝道。劫工部员外马明瑞之家。
十六日辛未。在馆。 十七日壬申。在馆。 十八日癸酉。在馆。
十九日甲戌。在馆。见户部尚书李延宗题。毛文龙疏称招集辽民三十七万。请帑银赈济。而指辽东旧饷百万。彼未知辽饷实数也。毛帅自料明春决可平奴。臣部百万军饷。诚不足惜。或流连观望。迄无成功。即所议四十万。亦复难继云云。
二十日乙亥。在馆。是日白沙初度也。得和令公参宴。
二十一日丙子。在馆。御史崔奇观参韩宗功。以逃将。心蓄异谋。潜住京师。代奴探路云。李恂进兵部。禀乞火牌。则沿途口粮。站马五匹。过海唬船一只准给。
二十二日丁丑。在馆。见礼部题。 皇子命名曰慈煜。
二十三日戊寅。在馆。 圣旨南师中升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管部事。
十五日庚午。在馆。闻十四日强盗三十馀人。肩舆而喝道。劫工部员外马明瑞之家。
十六日辛未。在馆。 十七日壬申。在馆。 十八日癸酉。在馆。
十九日甲戌。在馆。见户部尚书李延宗题。毛文龙疏称招集辽民三十七万。请帑银赈济。而指辽东旧饷百万。彼未知辽饷实数也。毛帅自料明春决可平奴。臣部百万军饷。诚不足惜。或流连观望。迄无成功。即所议四十万。亦复难继云云。
二十日乙亥。在馆。是日白沙初度也。得和令公参宴。
二十一日丙子。在馆。御史崔奇观参韩宗功。以逃将。心蓄异谋。潜住京师。代奴探路云。李恂进兵部。禀乞火牌。则沿途口粮。站马五匹。过海唬船一只准给。
二十二日丁丑。在馆。见礼部题。 皇子命名曰慈煜。
二十三日戊寅。在馆。 圣旨南师中升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管部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2L 页
二十四日己卯。在馆。
二十五日庚辰。谒圣于国子监。朝。两使冬至使洎余出馆。由玉河桥过太市街。历成贤街抵国子监。下马于外大门行马外。诣彝伦堂。堂在庙殿之西墙外。斋舍序其左右。东曰绳愆厅,诚心堂,率性堂,崇志堂。西曰博士厅,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彝伦堂即其正堂。堂上揭金字 敕。敕曰。 皇帝谕国子监师生。朕惟人君化民成俗。学校为先。我 祖宗列圣致治之隆。率循斯轨。朕以冲昧。缵承洪业四载于兹。南北郊禋。殷礼咸秩。兹率旧典。祗谒先圣。肆举释奠之仪。进尔师生。讲论治理。厥礼告成。夫有为之道。贵在力行。立教之方。务求诸道。朕方责实考成率作之事。惟尔师生。均有修己治人之责。益加毖懋乃学。助宣风化之原。翊赞文明之治。钦哉故谕。万历四年八月初一日。敬一亭。在彝伦堂后。有碑载 御制敬一箴。其序曰。夫敬者。存心不忽之谓也。元后敬则不失天下。诸侯敬则不失其国。卿大夫敬则不失其家。士庶人敬则不失其身。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五子之歌曰。予临兆民。如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柰何不敬。其
二十五日庚辰。谒圣于国子监。朝。两使冬至使洎余出馆。由玉河桥过太市街。历成贤街抵国子监。下马于外大门行马外。诣彝伦堂。堂在庙殿之西墙外。斋舍序其左右。东曰绳愆厅,诚心堂,率性堂,崇志堂。西曰博士厅,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彝伦堂即其正堂。堂上揭金字 敕。敕曰。 皇帝谕国子监师生。朕惟人君化民成俗。学校为先。我 祖宗列圣致治之隆。率循斯轨。朕以冲昧。缵承洪业四载于兹。南北郊禋。殷礼咸秩。兹率旧典。祗谒先圣。肆举释奠之仪。进尔师生。讲论治理。厥礼告成。夫有为之道。贵在力行。立教之方。务求诸道。朕方责实考成率作之事。惟尔师生。均有修己治人之责。益加毖懋乃学。助宣风化之原。翊赞文明之治。钦哉故谕。万历四年八月初一日。敬一亭。在彝伦堂后。有碑载 御制敬一箴。其序曰。夫敬者。存心不忽之谓也。元后敬则不失天下。诸侯敬则不失其国。卿大夫敬则不失其家。士庶人敬则不失其身。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五子之歌曰。予临兆民。如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柰何不敬。其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3H 页
推广敬之一言。可谓明矣。一者。纯乎理而无杂之谓也。伊尹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其推广一之一言。可谓明矣。盖位为元后。受天付托。承天明命。作万邦之君。一言一动。一政一令。实理乱安危之所系。若此心一忽而不敬。则此德岂能纯而不杂哉。必兢怀畏慎于郊禋之时。俨神明之鉴享。发政临民。端庄戒谨。恐拂于人情。至于独处之时。思我之咎何如。改之不吝。思我之德何如。勉而不懈。凡诸事至物来。究夫至理。惟敬是持。惟一是协。所以尽为天之子职。庶不忝厥祖厥亲。九族亲之。黎民怀之。仁泽覃及于四海矣。朕冲人。缵承丕绪。自谅德惟寡昧。勉而行之。欲尽持敬之功。以驯致乎一德。其先务。又在虚心寡欲。驱除邪逸。任耆德为之匡辅。敷求善人。布列庶位。斯可以行纯王之道。以坐致太平雍熙之至治也。朕因读书而有得焉。乃述此以自勖云。箴曰。人有此心。万理咸具。体而行之。惟德是据。敬焉一焉。所当先务。匪一不纯。非敬不聚。元后奉天。长此万夫。发政施仁。期保鸿图。敬怠纯驳。应验顿殊。徵诸天人。如鼓若桴。朕荷天眷。为民之主。德或不类。以为大惧。惟敬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3L 页
惟一。执之甚固。畏天勤民。不遑宁处。曰敬维何。荒怠必除。郊则恭诚。庙严孝趋。肃于明庭。慎于閒居。省躬察咎。儆戒无虞。曰一惟何。纯乎天理。弗参以三。弗贰以二。行顾其言。终如其始。静虚无欲。日新不已。圣贤法言。备见诸经。我其究之。择善必精。左右辅弼。贵于忠贞。我其任之。鉴别必明。斯之谓一。斯之谓敬。君德既修。万邦则正。天亲民怀。永延厥庆。光前垂后。绵衍蕃盛。咨尔诸侯。卿与大夫。以至士庶。一遵斯谟。主敬协一。罔敢或渝。以保禄位。以完其躯。朕为斯箴。拳拳希圣。庶几汤孙。底于嘉靖。嘉靖五年六月日。堂之正东为圣殿。翼以两庑。前有戟门。外有棂星门。有新建大学碑文。立于殿前。庇之以亭。正统中所建也。祗谒于圣殿。次入东西庑。圣号与我国不同。按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谥曰文宣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加谥大成至圣文宣王。丘琼山以大成之云。乃假设之辞。施诸圣号为未安。嘉靖九年。去王号。称至圣先师。石鼓在戟门内左右。世传周宣王猎碣。凡十枚。词类风雅。字画籀文。初在陈仓。唐郑馀庆迁凤翔县孔子庙而亡其二。宋皇祐中。向传师得之。十鼓乃足。后徙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4H 页
封府辟雍。靖康末。金人取归燕。元移置今所。
二十六日辛巳。在馆。闻昨日进方物题本准下。朝呈文于礼部。为赍 敕事。尚书令考前例以进。遂录 列圣朝顺付陪臣前例以呈之。尚书即付仪制司。
二十七日壬午。在馆。柳敬地,黄珀以登州整理船只事。太德立,尹衍之,金健邦,金天吉等。以先来并出去。
二十八日癸未。在馆。 二十九日甲申。在馆。
[二月]
二月初一日乙酉。在馆。
初二日丙戌。在馆。见 敕书草。若曰。 皇帝敕谕朝鲜国王(姓讳)。朝廷封殖藩邦。用以屏卫疆域。近因建酋。未靖尔邦。谊切同仇。属当多事之时。宜定君国之主。名号以正。政令乃行。兹据该国昭敬王妃暨(缺)奏结。尔伦序相应。人心攸属。且翼戴恭顺。输助兵饷。(缺)力图功。允为褒锡。特用封尔朝鲜国王。统领国事。仍(缺)整兵索赋。同平辽总兵官。联络声势。策应军机。侦探情形。设奇制胜。因以壮我外徼。亦以奠尔提封。先此敕谕。便著该国陪臣赍赐。尔其承之。其尔正配韩氏。封为王妃。候东事稍平。
二十六日辛巳。在馆。闻昨日进方物题本准下。朝呈文于礼部。为赍 敕事。尚书令考前例以进。遂录 列圣朝顺付陪臣前例以呈之。尚书即付仪制司。
二十七日壬午。在馆。柳敬地,黄珀以登州整理船只事。太德立,尹衍之,金健邦,金天吉等。以先来并出去。
二十八日癸未。在馆。 二十九日甲申。在馆。
[二月]
二月初一日乙酉。在馆。
初二日丙戌。在馆。见 敕书草。若曰。 皇帝敕谕朝鲜国王(姓讳)。朝廷封殖藩邦。用以屏卫疆域。近因建酋。未靖尔邦。谊切同仇。属当多事之时。宜定君国之主。名号以正。政令乃行。兹据该国昭敬王妃暨(缺)奏结。尔伦序相应。人心攸属。且翼戴恭顺。输助兵饷。(缺)力图功。允为褒锡。特用封尔朝鲜国王。统领国事。仍(缺)整兵索赋。同平辽总兵官。联络声势。策应军机。侦探情形。设奇制胜。因以壮我外徼。亦以奠尔提封。先此敕谕。便著该国陪臣赍赐。尔其承之。其尔正配韩氏。封为王妃。候东事稍平。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4L 页
查照旧例。仍遣勋戚重臣。持捧节册。定此封典。尔宜缵祖忠劳。益坚臣节。务期殄逆保疆。克修藩职。以副朕意。钦哉故谕。谕德姜逢元之所制也。
初三日丁亥。主事出票。许令陪臣往观天坛。同两使冬至使并辔出正阳门。过正阳桥。坛在正阳门外之南左。缭以周垣十馀里。广庭无杂树。植柏成林。行列疏数如一。阍者启锁。遂连袂以入。内有殿。榜曰大享殿者。为北坛。上宇下坛。坛三层。每层匝以石栏。坛上圜杀。为三重屋。盖以绀瓦。用黄金冒子冠其颠。如伞盖然。殿内铺燔青石。以代瓴甋。櫩内遮以罘罳。爵鸽不敢近。有四十八窗。障用珠箔。北东各设位座。为祭天配祖之所。东西庑祠。日月星辰风云雷雨之神。北有皇乾宫。乃 皇帝具服之所。其南数百步许有斋寝。其外堀壕砖筑。深广丈馀。跨以石桥。扃锁甚严。牌子陈鹏恳于守坛把总开锁。内头有斋庖之所。有井清冽。浴室在其南。内斋室在其左傍。糊以黄绫。东左有正殿。设御榻。阶砌甃以文石。莹润如玉。阑陛雕镌。多云龙狻猊之属。其仗卫严更之所。庀列左右。观毕。还由外大门取骑。而西转入曲巷。角头寻道士家。吃饭于曲
初三日丁亥。主事出票。许令陪臣往观天坛。同两使冬至使并辔出正阳门。过正阳桥。坛在正阳门外之南左。缭以周垣十馀里。广庭无杂树。植柏成林。行列疏数如一。阍者启锁。遂连袂以入。内有殿。榜曰大享殿者。为北坛。上宇下坛。坛三层。每层匝以石栏。坛上圜杀。为三重屋。盖以绀瓦。用黄金冒子冠其颠。如伞盖然。殿内铺燔青石。以代瓴甋。櫩内遮以罘罳。爵鸽不敢近。有四十八窗。障用珠箔。北东各设位座。为祭天配祖之所。东西庑祠。日月星辰风云雷雨之神。北有皇乾宫。乃 皇帝具服之所。其南数百步许有斋寝。其外堀壕砖筑。深广丈馀。跨以石桥。扃锁甚严。牌子陈鹏恳于守坛把总开锁。内头有斋庖之所。有井清冽。浴室在其南。内斋室在其左傍。糊以黄绫。东左有正殿。设御榻。阶砌甃以文石。莹润如玉。阑陛雕镌。多云龙狻猊之属。其仗卫严更之所。庀列左右。观毕。还由外大门取骑。而西转入曲巷。角头寻道士家。吃饭于曲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5H 页
楼。困甚各椅坐而睡。皆欲径还。为石楼所挽。往南坛。坛在大享殿之南。不屋而坛。砖级栏陛。皆用燔青。四隅有门。以石柱架之。亦不屋。其南有省牲燔牲所。坛北有殿曰皇穹宇。与大享殿同一规模而严肃过之。殿内设玉牌二。帱以黄绫。北有玉皇上帝神位。东乃 高皇帝配位。地坛在天坛之西。缭以垣墙。列二十坛。以祀岳镇海渎太岁风云雷雨历代帝王天下神祇。山川坛在天地坛之西。亦缭以垣。周回六里。中有殿宇。以祀山川城隍之神。左为旗纛庙。西南为先农坛。下皆耤田。神乐观在西南。处舞乐生之有事于郊庙者。总谓之天地坛。按书曰。钦若昊天。诗曰昊天其子之。故礼于天。祀皆曰昊天而已。不曰昊天。而曰玉皇者。此为建醮之所耳。古者祀天坛而不屋。器用陶匏。席用藁秸。尚质而不尚文。则此不特郊祀而已。○京师。禹贡冀州之域。舜分为幽州之地。秦为上谷,渔阳二郡。汉又分置涿郡。唐改幽州总管。后改范阳郡。辽为幽都府。又改析津府。宋宣和中改燕山府。金为大兴府。元为燕京路。后为大都路。洪武初。为北平府。永乐初。改为顺天府。左环沧海。右接太行。北据居庸。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5L 页
南襟河济。为形胜之地。自后魏以来。习成胡俗。在唐为安史所据叛乱。相为终始。辽为南京。金为中都。元曰大都。沦为左衽之区者四百馀年。我 大明一洗旧染之污。定鼎于此。与丰镐郏鄏。并名于天下。开辟以来未之有也。京城即元大都城。洪武初。置北平布政司。永乐七年。为北京。十九年。建宫殿。仍拓其城。周回四十里。城门有九。正南曰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西曰德胜。东之北曰东直。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南曰阜成。城中又有皇城。周二十里。内有乾清,坤宁二宫。又有奉天,皇极等殿。北有中极门。殿前东西门曰归极,会极。中有皇极门。门外有金水桥。五凤楼在其南。楼下辟正左右门。通曰午门。门外列左右朝廊。其南为端门。门外左太庙右社稷。又其南曰承天门。门内外石柱各一双。名曰擎天白玉柱。南有五龙桥。桥下有虹门。可通船。其南曰大明门。城内有太液池,琼华岛,广寒殿。苑东北有万岁山。皇城门曰长安门。左门之南。宗人府,吏户礼兵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以次而南。右门之南。五军都督府,行人司,通政司,锦衣卫亦以次而南。刑部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6H 页
都察院,大理寺俱在贯城坊。翰林院在玉河之西。詹事府在其东。国子监在安定之内。六科廊在午门外之左右。光禄寺在东安门之内。太仆寺在万宝坊。会同馆,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治。俱在都城中。文天祥庙在顺天府学之傍。天寿山在北一百里。为皇都镇山。山下有永安城。皇陵在焉。西山香山觉山仰山泉山金山五华诸山俱在城东北三十馀里。玉河源出玉泉山。经大内出都城东南。为大通河。与桑乾河俱入于白河。其景致曰。琼岛春云。太液秋波。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芦沟晓月。蓟门烟树。金台夕照。西山霁雪。为北京之八景。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大兴,宛平俱附郭。古蓟县地。良乡在府西南七十里。固安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永清在府南百五十里。东安在府南百五十里。俱古涿郡地。香河在府东南百二十里。本武清地。通州见上。三河在州东七十里。武清在州南五十里。汉雍奴县,漷县见上。宝坻在州东南百二十里。以产盐故名。俱属通州。昌平州在府北九十里。汉上谷地。顺义在州东北六十里。秦上谷地。密云在州东北百二十里。隋檀州地。怀柔在州东北一百里。唐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6L 页
涿郡地。涿州见下。房山在州西北四十里。羁州在府▣二百一十里。秦上谷地。文安在州南七十里。保定在州南四十里。蓟州在府东二百里。汉渔阳郡。玉田在州东八十里。春秋无终国。丰润在州东南百九十里。遵化在州东百二十里。亦无终国。平谷在州西北八十里。燕山在玉田县西二十五里。西山之一支。蜿蜒东驰。抵于海岸。居庸关在府北百二十里。两山夹峙。关跨南北四十里。峭壁最为要险。喜峰口在遵化北。凡七十口。古北口在密云东北百二十里。两崖壁立。中有路仅容一轨。此北京之关险也。
初四日戊子。在馆。 初五日己丑。在馆。
初六日庚寅。在馆。李恂,坚后曾以焰焇请贸事。进禀于兵部。则尚书责以你国不助兵。贸焇奚为。年例之外。决不可为。辞色俱厉。不敢再禀而退。
初七日辛卯。在馆。 初八日壬辰。在馆。
初九日癸巳。在馆。西獭二百一十名来寓西馆。凶狞无比。人皆畏避。
初十日甲午。在馆。见主客司给赏题本草。
十一日乙未。领下马宴。朝以吉服诣会同馆。尚书
初四日戊子。在馆。 初五日己丑。在馆。
初六日庚寅。在馆。李恂,坚后曾以焰焇请贸事。进禀于兵部。则尚书责以你国不助兵。贸焇奚为。年例之外。决不可为。辞色俱厉。不敢再禀而退。
初七日辛卯。在馆。 初八日壬辰。在馆。
初九日癸巳。在馆。西獭二百一十名来寓西馆。凶狞无比。人皆畏避。
初十日甲午。在馆。见主客司给赏题本草。
十一日乙未。领下马宴。朝以吉服诣会同馆。尚书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7H 页
林尧俞押宴。亦吉服入。就阙牌前。西向立。两使后余后译官等又后。俱五拜三叩头。尚书就堂中南向立。使臣就前。尚书命免拜。只一揖。各就坐。尚书北。两使东。余西。译官等东。阶上进膳进花。呈舞乐要戏。尚书命阅视馔品。极示优厚。七勺而罢。
十二日丙申。谢宴领 钦赐下程。羊十一口。鹅二十四翼。鸡卅八翼。米面各一斛。胡桃一斛。谢一拜三叩头。
十三日丁酉。在馆。 敕书准下。叶阁老上辞本。
十四日戊戌。在馆。
十五日己亥。子时。月有食之。琉球国使臣马胜连,林国用等来寓西馆。琉球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岛中。洪武初。始通中国。其国有中山,山北,山南。而中山至今朝贡。山南北为其所并云。
十六日庚子。阴。在馆。
十七日辛丑。领 敕。朝诣阙。从午门右掖门入。是日朝讲也。开筵于文华殿。故领 敕于会极门。过皇极门金水桥。登东极门月廊。北向跪四叩头。太监奉 敕授翰林。翰林授使臣。使臣以下又四叩头。奉 敕而出。翰林乃 诰敕撰文孟绍虞右赞
十二日丙申。谢宴领 钦赐下程。羊十一口。鹅二十四翼。鸡卅八翼。米面各一斛。胡桃一斛。谢一拜三叩头。
十三日丁酉。在馆。 敕书准下。叶阁老上辞本。
十四日戊戌。在馆。
十五日己亥。子时。月有食之。琉球国使臣马胜连,林国用等来寓西馆。琉球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岛中。洪武初。始通中国。其国有中山,山北,山南。而中山至今朝贡。山南北为其所并云。
十六日庚子。阴。在馆。
十七日辛丑。领 敕。朝诣阙。从午门右掖门入。是日朝讲也。开筵于文华殿。故领 敕于会极门。过皇极门金水桥。登东极门月廊。北向跪四叩头。太监奉 敕授翰林。翰林授使臣。使臣以下又四叩头。奉 敕而出。翰林乃 诰敕撰文孟绍虞右赞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7L 页
善日讲官。太监掌文书房贾姓者。一品中贵云。是日以吉服领 敕。翰林,太监亦变著吉服而将事。前此未有云。
十八日壬寅。在馆。自午至暮。大风刮地。飞尘涨天。日霾无光。
十九日癸卯。在馆。自昨至暮。阴霾大风。咫尺不辨。
二十日甲辰。在馆。
二十一日乙巳。在馆。闻叶阁老三疏辞退遣光禄寺卿慰留之。
二十二日丙午在馆南太常卿申用懋上本。毛文龙部署纪律。尚属草创。有胆略文臣一员为之提调赞助。必能鼓舞有众。结连朝鲜。协济共襄云云。兵部覆题。大槩兵饷之稽查。功罪之监纪。必有人主之而后取信于中朝。专遣文臣。事关吏部。臣部直据疏缕析如此。
二十三日丁未。在馆。琉球马,林两使臣来见而去。马乃国舅。林长史。以请封来。俱端雅可爱。但不文耳。
二十四日戊申。在馆。见御史刘璞疏。述祸乱之由。陈战守之略。而及我国事。择一人衔命而往。以勘
十八日壬寅。在馆。自午至暮。大风刮地。飞尘涨天。日霾无光。
十九日癸卯。在馆。自昨至暮。阴霾大风。咫尺不辨。
二十日甲辰。在馆。
二十一日乙巳。在馆。闻叶阁老三疏辞退遣光禄寺卿慰留之。
二十二日丙午在馆南太常卿申用懋上本。毛文龙部署纪律。尚属草创。有胆略文臣一员为之提调赞助。必能鼓舞有众。结连朝鲜。协济共襄云云。兵部覆题。大槩兵饷之稽查。功罪之监纪。必有人主之而后取信于中朝。专遣文臣。事关吏部。臣部直据疏缕析如此。
二十三日丁未。在馆。琉球马,林两使臣来见而去。马乃国舅。林长史。以请封来。俱端雅可爱。但不文耳。
二十四日戊申。在馆。见御史刘璞疏。述祸乱之由。陈战守之略。而及我国事。择一人衔命而往。以勘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8H 页
封事。既存 天朝之体。即以其人接济文龙。两便云云。兵部覆题。文龙从事独贤。岂听左画兵而右画粮。自报功而自勘功乎。专遣信臣。为之接济。而因以光启箕封。此台臣所以重国事。亦所以重文龙也。屡奉明旨。不专遣朝使者。正恐军机有所掣肘。即如朝鲜一案。臣部请以假王听其自效。而明旨特允其封。臣部亦未敢争执者。正以推亡固存者。出自特恩。而敌忾同仇者。益靖臣职。则 圣断诚难蠡测云云。
二十五日己酉。在馆。闻贵州巡抚王三善。征黔兵败被掳。先是贵州巡抚李枟贪暴。纵苗兵作挐。土酋安邦彦,奢社辉与土官何仲蔚等作乱。连陷郡县。遂僭号贵阳。被围经年。按臣史永安婴城固守。抚臣王三善提兵解围。请于朝。大举征剿。叶阁老主之。五路进兵水西大捷。安奢窜入洞箐。诸将皆欲班师。三善以痛刬根株为主。深入不戒。安奢诈降缓师。正月初五日。大军自大方回省。各洞贼兵齐出截杀。大军遂溃。军门坠马被执。总兵监军皆没。是役也。三善以怠兵当穷寇致败。滇,贵,川,黔震动。以郧阳抚臣蔡复一移授贵州军门。
二十五日己酉。在馆。闻贵州巡抚王三善。征黔兵败被掳。先是贵州巡抚李枟贪暴。纵苗兵作挐。土酋安邦彦,奢社辉与土官何仲蔚等作乱。连陷郡县。遂僭号贵阳。被围经年。按臣史永安婴城固守。抚臣王三善提兵解围。请于朝。大举征剿。叶阁老主之。五路进兵水西大捷。安奢窜入洞箐。诸将皆欲班师。三善以痛刬根株为主。深入不戒。安奢诈降缓师。正月初五日。大军自大方回省。各洞贼兵齐出截杀。大军遂溃。军门坠马被执。总兵监军皆没。是役也。三善以怠兵当穷寇致败。滇,贵,川,黔震动。以郧阳抚臣蔡复一移授贵州军门。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8L 页
二十六日庚戌。在馆。领 钦赐赏于礼部。以漂流解送事。 御前赏银二百两,䌽缯六十匹。见孙承宗题。今天下大议。专在于守关以内。且曰。国家失河套。大宁不失。为全盛云。夫辽东不复则天下不安。欲复辽东则关以外不可不守。而宁远觉华之议。不可轻罢。竭天下之物力。养十万坐食之人。师老财匮。事久变生。天下安危。宁独在奴之来不来哉。臣岂不知与世浮沈。可以解众人之近忧。脱此身之后患。而臣既冒天下之安危。避忌不言。谁为皇上言者。臣既不能曲随阿世。正当去臣。以定天下大计云云。按大宁本辽地。永乐初与朵颜诸卫割属于虏。河套本汉定襄地。赵元昊之所据。三面阻黄河。最为要险。正统间。虏入据其中。遂为边患。闻孙阁老料理关外。廷议相左。故其言如此。
二十七日辛亥。风。在馆。
二十八日壬子。领赏。西番国人亦来领赏。
二十九日癸丑。谢赏。午领上马宴于会同馆。尚书押宴。令外郎使之满酌。勺数如前。罢出。提督坐堂。禀以初二日打发之由。则许以来日验色。谢退。提督招谕译膺等曰。封事之久滞。你可勿恨。朝廷议
二十七日辛亥。风。在馆。
二十八日壬子。领赏。西番国人亦来领赏。
二十九日癸丑。谢赏。午领上马宴于会同馆。尚书押宴。令外郎使之满酌。勺数如前。罢出。提督坐堂。禀以初二日打发之由。则许以来日验色。谢退。提督招谕译膺等曰。封事之久滞。你可勿恨。朝廷议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9H 页
论多了。以助兵助饷协剿等项。镇他论议。然后始得准完耳。 天朝与你国。同是一家。剿灭此奴。然后两家俱安。你以此意。告知陪臣可矣。
三十日甲寅。巳时。京师地震。屋壁掀动。良久乃定。
[三月]
三月初一日乙卯。在馆。
初二日丙辰。出宿馆外。朝领 钦赐解送漂流人丁 敕书于东极门。就阙牌前。行礼如前。左谕德姜逢元授 敕。而误授副使。副使推诸正使。遂叩头捧出。呈辞朝报单于鸿胪寺。以公主诞生陈贺。不得辞朝。明日则礼部不坐。不得辞。部禀于周锵则以先为辞部为可云。遂诣部里。尚书免见。多慰勉之语。夕。冬至使发行。令李恂禀于提督。乞出宿馆外。明早打发云。主事许之。出寓于玉河桥南三官庙。毛督府差官徐鸣泰,韩文翼等来见。问请封奏本。则答曰。到此闻封事已经准下。故不为投呈矣。是日毕主事终夕坐馆。严锁獭子。俾不得作挐。以送一行。
初三日丁巳。辞朝发行。出河大门。行二十里憩延寿寺。过芦沟桥。桥可数百步。石栏刻狮形。下有十虹门。芦沟即易水下流也。本桑乾河。源出大同府
三十日甲寅。巳时。京师地震。屋壁掀动。良久乃定。
[三月]
三月初一日乙卯。在馆。
初二日丙辰。出宿馆外。朝领 钦赐解送漂流人丁 敕书于东极门。就阙牌前。行礼如前。左谕德姜逢元授 敕。而误授副使。副使推诸正使。遂叩头捧出。呈辞朝报单于鸿胪寺。以公主诞生陈贺。不得辞朝。明日则礼部不坐。不得辞。部禀于周锵则以先为辞部为可云。遂诣部里。尚书免见。多慰勉之语。夕。冬至使发行。令李恂禀于提督。乞出宿馆外。明早打发云。主事许之。出寓于玉河桥南三官庙。毛督府差官徐鸣泰,韩文翼等来见。问请封奏本。则答曰。到此闻封事已经准下。故不为投呈矣。是日毕主事终夕坐馆。严锁獭子。俾不得作挐。以送一行。
初三日丁巳。辞朝发行。出河大门。行二十里憩延寿寺。过芦沟桥。桥可数百步。石栏刻狮形。下有十虹门。芦沟即易水下流也。本桑乾河。源出大同府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499L 页
桑乾山故名。此乃八景之一也。河之东南沿涯。筑长堰。以防冲决之患。北岸店舍甚盛。路上见练石。抛在地面。广数丈馀。长倍之。伐于涿州地。距京都二百馀里。一日输运之费。多至千馀两。因辽事停之。其先输者多在大明门内正阳门之外。将重营皇极殿。(殿灾于万历丁酉)此其砌础云。夕宿新店苗家。行四十里。
初四日戊午。到涿州。黎明发新店。过北里,长阳二石桥。砻琢俱精绝。朝火于良乡县之东城外。过琉璃桥。以河得名。用练石填铺街路数三里。到涿州十里地。亦有石桥。亚于琉璃桥。名曰扶桥。州城北三里许。方筑新石桥。役夫之聚集沙场者。数千馀人。魏太监主之。糜费不赀云。桥名拒马。亦用河名。与琉璃俱桑乾河之别派也。晋刘琨拒石勒于此。夕。抵州城外之北馆驲。与副使同寓。自初二日大风。沙尘涨天。不得开眼。
初五日己未。到白沟河店。早发涿州。入北城出南门。城中阛阓廛肆之盛。最雄于畿辅。州治距顺天府东北百四十里。本秦上谷地。汉置涿郡。魏改范阳。亦战国时中山国也。朝做火于三匣店。正使先
初四日戊午。到涿州。黎明发新店。过北里,长阳二石桥。砻琢俱精绝。朝火于良乡县之东城外。过琉璃桥。以河得名。用练石填铺街路数三里。到涿州十里地。亦有石桥。亚于琉璃桥。名曰扶桥。州城北三里许。方筑新石桥。役夫之聚集沙场者。数千馀人。魏太监主之。糜费不赀云。桥名拒马。亦用河名。与琉璃俱桑乾河之别派也。晋刘琨拒石勒于此。夕。抵州城外之北馆驲。与副使同寓。自初二日大风。沙尘涨天。不得开眼。
初五日己未。到白沟河店。早发涿州。入北城出南门。城中阛阓廛肆之盛。最雄于畿辅。州治距顺天府东北百四十里。本秦上谷地。汉置涿郡。魏改范阳。亦战国时中山国也。朝做火于三匣店。正使先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0H 页
发。遇刘谕德弘训之行于路次。相话而别。午。憩新城县。县属保定府。在府东北百五十里。唐以故督亢地置新城。城南有督亢陂。有亭曰督亢亭。绿柳绕陂。夹路不绝三十馀里。达于白沟河。夕。宿于白沟河店。与副使同寓。是日行九十里。
初六日庚申。到任丘县。早发白沟店。南五里许有一清河。东迤而南流。在新城南三十里。即拒马河下流。宋辽分界之处也。过雄县交界坊田家贾家等庄。朝火于雄县。县属保定府。距府西南百二十里。本汉易县。县南门外之东。有召公遗化牌门。过雄县南十里入河间府界。有枣丘铺在于陂岸。水通天津。㳽漫无际。中筑长堤。通路二十馀里。午。憩蓟州。州属保定府。而今废云。夕。住任丘县之西馆驲。行九十里。县属河间府。汉平帝时中郎将丘任城此。故得名。
初七日辛酉。早发任丘。过石门桥陶家墩。行三十里。抵新中镇。过蒲禾屯。见毛苌授诗处。其书院在尊福乡。值雨于道上。过东河桥。历城南门。寓北门外之北馆驲。行七十里。○河间府。郡名瀛海。在禹贡冀州之域。战国时为燕,赵,齐三国之境。秦为钜
初六日庚申。到任丘县。早发白沟店。南五里许有一清河。东迤而南流。在新城南三十里。即拒马河下流。宋辽分界之处也。过雄县交界坊田家贾家等庄。朝火于雄县。县属保定府。距府西南百二十里。本汉易县。县南门外之东。有召公遗化牌门。过雄县南十里入河间府界。有枣丘铺在于陂岸。水通天津。㳽漫无际。中筑长堤。通路二十馀里。午。憩蓟州。州属保定府。而今废云。夕。住任丘县之西馆驲。行九十里。县属河间府。汉平帝时中郎将丘任城此。故得名。
初七日辛酉。早发任丘。过石门桥陶家墩。行三十里。抵新中镇。过蒲禾屯。见毛苌授诗处。其书院在尊福乡。值雨于道上。过东河桥。历城南门。寓北门外之北馆驲。行七十里。○河间府。郡名瀛海。在禹贡冀州之域。战国时为燕,赵,齐三国之境。秦为钜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0L 页
鹿,上谷二郡地。隋置瀛州。石(一作后)晋初入辽周。复取之。宋升为河间府。元改为路。本朝改府。直隶京师。领州二县十六。其附郭曰河间县,(本唐叔封邑)献县,(在府东南六十里。汉献王旧封。)阜城,(在府南百四十里)任丘,(在府北九十里。本莫县地。颛顼城在焉。)交河,(在府南八十里。以滹沱高河交流故名。)青县,(在府东百五十里)兴济,(在府东百八十里)静海,(在府东百八十里)宁津,(在府东南二百九十里)景州,(在府南二百里。本汉景成侯国。)吴桥,(在州东五十里)东光,(在州北七十里)故城,(在州南九十里)沧州,(在府东百五十里。本汉渤海郡。)南皮,(在州南七十里)盐山,(在州东九十里。本春秋无棣邑。公孙弘封于平津。即此地。)庆云。(在州南百六十里。汉阳信地。)河间为府。东滨沧海。西麓太行。南枕滹沱。北背高河。地势广阔。水陆要冲。城郭之雄。人物之盛。号为畿南首镇。按九河故道。在河间府。徒骇在沧州。太史在南皮。马颊在东光。胡苏在庆云。简洁在南皮。钩盘在献县。鬲津在庆云。又在乐陵。其二黄河之经流也。与禹贡九河所在。多不合。郦道元谓九河碣石沦于海。碣石在古骊城县。即今昌黎县西北二十里。在河间云者。盖后世新河。而传以旧名。今亦湮塞。
初八日壬戌。雨。到富庄驲。平明发行。过府北八里地。有莲花亭。号瀛洲仙境。有河湾环作陂湖。洲中
初八日壬戌。雨。到富庄驲。平明发行。过府北八里地。有莲花亭。号瀛洲仙境。有河湾环作陂湖。洲中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1H 页
有亭阁。画桥横绝柳岸。为一郡胜槩。过三辅要津,八方通济二牌门。由堤而行。冒雨入林家村。行过三十里抵献县。入拱北门。穿过城中。出南门。过滹沱上游,河朔丽境两牌门。抵单家桥。中火后发行。过八省要津牌门。到富庄驲。一云腰站属交河地。是日行一百里。
初九日癸亥。到景州。早发富庄驲。过交河南界麟河古渡。因刘豫子麟为名。河今为平陆。犹存废桥耳。做朝火于阜城县北店。午。抵景州北二十里。周亚夫庙在州西五里。傍有墓高大。过漫河店。申时。抵景州城外之南馆驲。行八十里。
初十日甲子。到土桥铺。黎明。独入城东门。谒董子书院。院在东门内文庙之左。塑像在焉。按广川蓨县。在汉俱属信都。后广川废而置景州于东光。元徙景治蓨。吕思诚尹蓨。毁淫祠。惟存董祠。王思诚为河间总管。徙书台于广川镇。以故里在此故也。州东南十里地。有下帷处。览毕追到南流店。时未朝火矣。夕。抵土桥铺。距德川四十里。是日行一百里。
十一日乙丑。到王家坊。早发土桥铺。行二十里过
初九日癸亥。到景州。早发富庄驲。过交河南界麟河古渡。因刘豫子麟为名。河今为平陆。犹存废桥耳。做朝火于阜城县北店。午。抵景州北二十里。周亚夫庙在州西五里。傍有墓高大。过漫河店。申时。抵景州城外之南馆驲。行八十里。
初十日甲子。到土桥铺。黎明。独入城东门。谒董子书院。院在东门内文庙之左。塑像在焉。按广川蓨县。在汉俱属信都。后广川废而置景州于东光。元徙景治蓨。吕思诚尹蓨。毁淫祠。惟存董祠。王思诚为河间总管。徙书台于广川镇。以故里在此故也。州东南十里地。有下帷处。览毕追到南流店。时未朝火矣。夕。抵土桥铺。距德川四十里。是日行一百里。
十一日乙丑。到王家坊。早发土桥铺。行二十里过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1L 页
陵县。朝火于凤皇铺。夕抵王家坊。(商县地)行一百十五里。
十二日丙寅。到章家店。早朝发行。过杜家水口之拖石桥。行到济阳县北。始见群山攒拥于东南。摆船过杨河(一云东河。在县东五里。)抵章家店。约行一百里。
十三日丁卯。到邹平县。朝发章家店。做火于段家桥。(章丘地)自德州从间路行。济南平原章丘皆不得见矣。即出邹平西城外之小河边始达大路。午过伏生授书处。又过范文正公旧寓。过五川并注河。入西城门出东城门。寓东馆驲。约行九十里。于陵仲子之庙在西城内。
十四日戊辰。夕雨。到淄河店。朝发邹平。做火于淄川之长店。午憩金岭驲。过淄水历牛山抵淄河店。约行一百三十里。
十五日己巳。到昌乐县。早发淄河店。朝火于益都之北馆驲。率李堂,郑昌云,林春茂乘骡。借店主之子导行。过万年桥。入镇青门。(青州北城门)打西城而行过邢军门玠之第。又过诸王府。牌楼相望。金榜交辉。其曰大雅不群。皇朝世系者四五处。自王府正门外之左右。抵南街牌楼门。俱设石栏数百馀步。
十二日丙寅。到章家店。早朝发行。过杜家水口之拖石桥。行到济阳县北。始见群山攒拥于东南。摆船过杨河(一云东河。在县东五里。)抵章家店。约行一百里。
十三日丁卯。到邹平县。朝发章家店。做火于段家桥。(章丘地)自德州从间路行。济南平原章丘皆不得见矣。即出邹平西城外之小河边始达大路。午过伏生授书处。又过范文正公旧寓。过五川并注河。入西城门出东城门。寓东馆驲。约行九十里。于陵仲子之庙在西城内。
十四日戊辰。夕雨。到淄河店。朝发邹平。做火于淄川之长店。午憩金岭驲。过淄水历牛山抵淄河店。约行一百三十里。
十五日己巳。到昌乐县。早发淄河店。朝火于益都之北馆驲。率李堂,郑昌云,林春茂乘骡。借店主之子导行。过万年桥。入镇青门。(青州北城门)打西城而行过邢军门玠之第。又过诸王府。牌楼相望。金榜交辉。其曰大雅不群。皇朝世系者四五处。自王府正门外之左右。抵南街牌楼门。俱设石栏数百馀步。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2H 页
其城南门楼曰夜雨楼。常夜闻有风雨声。出视则星月皎然。故得名。出南门望见云门山。遂转东郭而行。正使在城东店。未发。入见共酌一鲍杯。先行到十里铺。轿夫等候于路傍。遂乘轿而行。午抵巨㳽河店少憩。抵昌乐十五里铺。(古营丘地)抵十里铺(古剧南城)抵县城外南馆驲。是日行六十馀里。查官李惟栋到县里。送拜帖。始闻贼适之变。授首不日云。
十六日庚午。到王老店。早发昌乐。过仙山古迹,(县东十里)伯夷故踪,逢萌故里,(县东十五里)王裒故闾,(在周流店)平津别业,(潍县西十里)渡潍水抵潍县之北馆驲。朝火后过东渡河。过孔文举旧治,(潍县东十里)晏平仲故里,(潍县东二十里)憩寒亭店。又过王彦方故里,(县东三十里)营丘旧封,(县东四十里)抵王老店。(昌邑地)约行一百一十里。
十七日辛未。到沙河店。晓发王老店。过昌邑县抵县东十五里。乘船渡淮河。一名淮涉水。源出即墨县石城山。经县治西一里许北流。复西南流入海云。中火于卜庄店。过新河入平度州西界至灰埠驲。(州西八十里地)乃宋龙图阁太学士蔡齐故里也。表曰壮元宰相里。夕宿于沙河店。行一百一十里。
十八日壬申。到朱桥驲。晓发沙河店。巳时到莱州
十六日庚午。到王老店。早发昌乐。过仙山古迹,(县东十里)伯夷故踪,逢萌故里,(县东十五里)王裒故闾,(在周流店)平津别业,(潍县西十里)渡潍水抵潍县之北馆驲。朝火后过东渡河。过孔文举旧治,(潍县东十里)晏平仲故里,(潍县东二十里)憩寒亭店。又过王彦方故里,(县东三十里)营丘旧封,(县东四十里)抵王老店。(昌邑地)约行一百一十里。
十七日辛未。到沙河店。晓发王老店。过昌邑县抵县东十五里。乘船渡淮河。一名淮涉水。源出即墨县石城山。经县治西一里许北流。复西南流入海云。中火于卜庄店。过新河入平度州西界至灰埠驲。(州西八十里地)乃宋龙图阁太学士蔡齐故里也。表曰壮元宰相里。夕宿于沙河店。行一百一十里。
十八日壬申。到朱桥驲。晓发沙河店。巳时到莱州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2L 页
府。入西城门。下马于文庙。守殿者开锁。至圣以下皆塑像冕服。遂谒庙而行。东莱书院在文庙之东。府衙之傍。其堂名曰深远。亦塑像。城中有大学士毛纪吏部尚书赵焕牌楼。夕宿夜县之朱桥驲。行一百一十里。
十九日癸酉。到黄县。晓头发朱桥。朝火于黄山驲。闻冬至使一行今日始达登州。午后抵黄县之东馆驲。行一百二十里。牟天寿及船人等。自船所来谒于道中。
二十日甲戌。到登州府。朝发黄县。巳时到东牟之水城门外。见冬至使书状。造假幕以处。
二十一日乙亥。留登州。闻军门被台参。以病上辞本。准回籍调理。大理少卿武之望代之。沈总兵亦回籍。杨国栋代之云。格军义男,重立等逃走。缉访事呈文于军门。批下海防道。军门讨见 敕书。草呈之。使臣请见查官赍去题本草。军门令掾房誊书给之。
二十二日丙子。留登州。朝与副使冬至使诣军门。军门坐堂行礼讫。军门立语曰。 敕书差官奉宣为当。而陪臣赍去未妥。欲为题请定夺。留待可矣。
十九日癸酉。到黄县。晓头发朱桥。朝火于黄山驲。闻冬至使一行今日始达登州。午后抵黄县之东馆驲。行一百二十里。牟天寿及船人等。自船所来谒于道中。
二十日甲戌。到登州府。朝发黄县。巳时到东牟之水城门外。见冬至使书状。造假幕以处。
二十一日乙亥。留登州。闻军门被台参。以病上辞本。准回籍调理。大理少卿武之望代之。沈总兵亦回籍。杨国栋代之云。格军义男,重立等逃走。缉访事呈文于军门。批下海防道。军门讨见 敕书。草呈之。使臣请见查官赍去题本草。军门令掾房誊书给之。
二十二日丙子。留登州。朝与副使冬至使诣军门。军门坐堂行礼讫。军门立语曰。 敕书差官奉宣为当。而陪臣赍去未妥。欲为题请定夺。留待可矣。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3H 页
措辞答之。军门曰晓得。仍命茶。谢后请辞。答曰领宴后发行。遂谢而出。中军许定国送帖请宴。中军方遭母丧。其请帖曰孤哀子许定国稽颡再拜。见之极骇。
二十三日丁丑。留登州。昨水浅。诸船不得动。晓始报出港矣。军门分给银子于一行员役。下票曰。俾报知 国王知本府优异之意。夕骆惟信请宴。同两使赴之。
二十四日戊寅。留登州。夕同副使冬至使赴宴于教场。 琼岛押宴。颇示优接。从人水手皆给馔膳。宴罢免拜。只揖而出。昏骆惟信与其子来别。以荔枝饼酱见遗。并解所佩刀赠其子。
二十五日己卯。发船。子正。与正副使祭海神。丑时一行各乘船开洋。冬至使一行船亦在后。巳时同副船泊于庙岛。两起船并十只。惟第一第四船俱阁岸不得发。馀船皆落后云。
二十六日庚辰。彻夜放船于洋中。平明与副使俱发。挂席之际。竿头受督绳轮子破落。修治以行。副船逝已远矣。午后过皇城岛。风势或顺或斜。乍紧乍歇。兼用橹役而行。闻诸六船人则今早一船不
二十三日丁丑。留登州。昨水浅。诸船不得动。晓始报出港矣。军门分给银子于一行员役。下票曰。俾报知 国王知本府优异之意。夕骆惟信请宴。同两使赴之。
二十四日戊寅。留登州。夕同副使冬至使赴宴于教场。 琼岛押宴。颇示优接。从人水手皆给馔膳。宴罢免拜。只揖而出。昏骆惟信与其子来别。以荔枝饼酱见遗。并解所佩刀赠其子。
二十五日己卯。发船。子正。与正副使祭海神。丑时一行各乘船开洋。冬至使一行船亦在后。巳时同副船泊于庙岛。两起船并十只。惟第一第四船俱阁岸不得发。馀船皆落后云。
二十六日庚辰。彻夜放船于洋中。平明与副使俱发。挂席之际。竿头受督绳轮子破落。修治以行。副船逝已远矣。午后过皇城岛。风势或顺或斜。乍紧乍歇。兼用橹役而行。闻诸六船人则今早一船不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3L 页
入庙岛。直向皇城矣。既失使船。与冬至使相先后。未及旅顺口前洋。日已没矣。仍彻夜以行。
二十七日辛巳。到平岛之前岛。是日终夕沈雾。咫尺不分。正副船在前而不得望。馀船在后而不得见。只凭定南针。向东北间指三山岛。日已曙矣。才过平岛。昏雾中忽入乱屿。遑闷不知所为。遂卸席下碇。晡时沈雾愈甚。遂棹移东边。下碇于平岛之前名不知小岛。唐船四只同泊。我国船一只亦赶到。疑冬至使船而声问不相及。但望见而已。
二十八日壬午。留泊平岛前洋。是日沈雾风逆。不得放船。遂经夜于洋中。第六船追到同泊。李坡,李富润等来谒。
二十九日癸未。到三山岛。是日晴。力橹到三山岛。冬至使书状第六船同泊港中。岛中唐人结幕。辽民盛集。下岸与冬至使相叙。即还船上。棹出港西。经夜于洋中。
[四月]
四月初一日甲申。到泊于三山岛之前港。平明棹出三山岛。申时望见广鹿岛。尚在一息程外。经夜于洋中。
初二日乙酉。到泊于三山岛之西港。平明发船。望
二十七日辛巳。到平岛之前岛。是日终夕沈雾。咫尺不分。正副船在前而不得望。馀船在后而不得见。只凭定南针。向东北间指三山岛。日已曙矣。才过平岛。昏雾中忽入乱屿。遑闷不知所为。遂卸席下碇。晡时沈雾愈甚。遂棹移东边。下碇于平岛之前名不知小岛。唐船四只同泊。我国船一只亦赶到。疑冬至使船而声问不相及。但望见而已。
二十八日壬午。留泊平岛前洋。是日沈雾风逆。不得放船。遂经夜于洋中。第六船追到同泊。李坡,李富润等来谒。
二十九日癸未。到三山岛。是日晴。力橹到三山岛。冬至使书状第六船同泊港中。岛中唐人结幕。辽民盛集。下岸与冬至使相叙。即还船上。棹出港西。经夜于洋中。
[四月]
四月初一日甲申。到泊于三山岛之前港。平明棹出三山岛。申时望见广鹿岛。尚在一息程外。经夜于洋中。
初二日乙酉。到泊于三山岛之西港。平明发船。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4H 页
广鹿岛仅二十里。天将下雨。东风甚盛。舟人犹斜席向东北行。余问将泊何所。船人曰。将泊广鹿岛。余诘之以风势如此。广鹿决不可泊。去将安之。舟人言穷。但云姑立洋中。以待风势之如何。余又诘责曰。若尔则必遭渰溺无疑。望西边有小岛。可以避风。回船就之如何。皆曰连陆。假獭所居。决不可往。郑昌云独曰。乘此雺雾。暂泊于岛前。候风橹转而出则可保无虞。若停泊于洋中。午后风浪极盛。将安所止泊乎。余从其言。乘风势而西。果一石岛回环。中有深港。可以藏船。西边去岸尚数百馀步。舟人皆喜。夕冬至使望见余船避入处。以半帆冒风涛追泊经夜。
初三日丙戌。到石城岛。平明发船。风顺水驶。过广鹿,长山岛。见奔鲸喷涌于洋中。未时风烈浪盛。泊于石城岛之前港。见一二五船。齐泊于港西。闻二船昨夕到此。为逆风所驱。还泊长山岛。今午再抵石城云。初昏。第六船与冬至使船并来泊。
初四日丁亥。留石城岛。朝与冬至使并船相语。禹启贤坚后曾等来谒。晏朝有风雨之渐。遂移泊于信地。正副船棹出港口。将发遇霹雳。遂棹入港中。
初三日丙戌。到石城岛。平明发船。风顺水驶。过广鹿,长山岛。见奔鲸喷涌于洋中。未时风烈浪盛。泊于石城岛之前港。见一二五船。齐泊于港西。闻二船昨夕到此。为逆风所驱。还泊长山岛。今午再抵石城云。初昏。第六船与冬至使船并来泊。
初四日丁亥。留石城岛。朝与冬至使并船相语。禹启贤坚后曾等来谒。晏朝有风雨之渐。遂移泊于信地。正副船棹出港口。将发遇霹雳。遂棹入港中。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4L 页
余借坐唐船小舠。力橹下岸。正使望见之。催送小舠。张后巡偕唐人往迎正使近岸。为风所逆。飘泊于一二船缆索。幸而获免。
初五日戊子。到泊于皮岛。副船晓头已发。正船与余船俱阁浅。巳时潮上。始得发船。午正过鹿岛。申初过车牛岛。戌时泊于皮岛。自石城到此。水路一千二百馀里。登船以后。风水之顺。无如此日。
初六日己丑。下泊于宣沙浦。朝同副使冬至使会于正使船。闻毛督府驻在蛇浦。遣李恂见官于衙门。遂发船。巳时到泊于浦口。佥使李泽来候于船所。
初七日庚寅。留宣沙浦。定牧丁士推来见而去。时两起船俱到泊。而四船不至。监司李尚吉令公致书慰问。
初八日辛卯。留宣沙浦。
初九日壬辰。发行到新安。毛揔兵标下尤吉王辅领兵到馆。正使陪 敕。故尤吉寓西轩。冬至使书状来。
初十日癸巳。留新安。见尹止中令公慰书。大同察访曹君挺立,铁山府使安君景深来见。
初五日戊子。到泊于皮岛。副船晓头已发。正船与余船俱阁浅。巳时潮上。始得发船。午正过鹿岛。申初过车牛岛。戌时泊于皮岛。自石城到此。水路一千二百馀里。登船以后。风水之顺。无如此日。
初六日己丑。下泊于宣沙浦。朝同副使冬至使会于正使船。闻毛督府驻在蛇浦。遣李恂见官于衙门。遂发船。巳时到泊于浦口。佥使李泽来候于船所。
初七日庚寅。留宣沙浦。定牧丁士推来见而去。时两起船俱到泊。而四船不至。监司李尚吉令公致书慰问。
初八日辛卯。留宣沙浦。
初九日壬辰。发行到新安。毛揔兵标下尤吉王辅领兵到馆。正使陪 敕。故尤吉寓西轩。冬至使书状来。
初十日癸巳。留新安。见尹止中令公慰书。大同察访曹君挺立,铁山府使安君景深来见。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5H 页
十一日甲午。留新安。见李正郎景宪。闻申顺夫令公之讣。
十二日乙未。留新安。朝见迎慰使元景鸣令公。巳时四船至。李长培,张应善等来现。闻船到三山岛。遭风栀竿再折。再修而来。以致迟滞云。夕尹正郎乐天甫来。
十三日丙申。留新安。牧使设慰宴。
十四日丁酉。发行到嘉兴。午祗受有 旨。迎 敕以二十日午时推择。卿其以其日入京。使臣以不待搜检。略率若干员役。奉 敕先行之由驰 启后即发。晡时到嘉山。卞守三近设酌于高山亭。困不能饮。草草而罢。
十五日戊戌。到顺安。
十六日己亥。雨。朝抵箕城。李正郎景宪,李翰林坰劝酒。遂先起。冒雨乘小船。径渡先到生阳。卢世彦,尹安仁等来现。吏人酒汤辈咸来谒慰贺。夕两使至。府使柳大华令公设酌。
十七日庚子。到龙泉。朝抵黄州。边兵使潝来见。军官郑昌云落别于草河边。昌云生阳人也。先人莅府时。以吏童陪我。不离左右者六年。未尝有纤毫
十二日乙未。留新安。朝见迎慰使元景鸣令公。巳时四船至。李长培,张应善等来现。闻船到三山岛。遭风栀竿再折。再修而来。以致迟滞云。夕尹正郎乐天甫来。
十三日丙申。留新安。牧使设慰宴。
十四日丁酉。发行到嘉兴。午祗受有 旨。迎 敕以二十日午时推择。卿其以其日入京。使臣以不待搜检。略率若干员役。奉 敕先行之由驰 启后即发。晡时到嘉山。卞守三近设酌于高山亭。困不能饮。草草而罢。
十五日戊戌。到顺安。
十六日己亥。雨。朝抵箕城。李正郎景宪,李翰林坰劝酒。遂先起。冒雨乘小船。径渡先到生阳。卢世彦,尹安仁等来现。吏人酒汤辈咸来谒慰贺。夕两使至。府使柳大华令公设酌。
十七日庚子。到龙泉。朝抵黄州。边兵使潝来见。军官郑昌云落别于草河边。昌云生阳人也。先人莅府时。以吏童陪我。不离左右者六年。未尝有纤毫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三 第 505L 页
过失。后登武举。己未征奴。以将官属右营。陷贼走回。以骁健善射著名。从余于燕山,渤海。备尝艰险。其谨愿终始如一。见称于一行。过凤山中火于剑水。见洪郡守恕。夕宿瑞兴。
十八日辛丑。到金郊。监司林子慎令公来见。小酌。白川支供不至。一行饥困。
十九日壬寅。到碧蹄。朝过松都。见帅相张洛西。夕宿碧蹄馆。
二十日癸卯。入京。巳时到慕华馆。闻除司成兼执义。陪 敕参礼后。与使臣同幕。获拜左相礼判,左尹。闻明日使书状 引见事有传 教。夕李校理茂伯来见。
二十一日甲辰。 引见于隆政殿。朝入内兵曹。见金参知净元令公。正副使亦至。仍参谢 皇恩礼。同使臣入参 引见。同副承旨金德諴,注书崔有渊,史官沈之源金卨入侍。 上曰。无事往还。且成事而来。予甚喜焉。因 问及中朝事。遂与使臣详细 启达而罢出。
十八日辛丑。到金郊。监司林子慎令公来见。小酌。白川支供不至。一行饥困。
十九日壬寅。到碧蹄。朝过松都。见帅相张洛西。夕宿碧蹄馆。
二十日癸卯。入京。巳时到慕华馆。闻除司成兼执义。陪 敕参礼后。与使臣同幕。获拜左相礼判,左尹。闻明日使书状 引见事有传 教。夕李校理茂伯来见。
二十一日甲辰。 引见于隆政殿。朝入内兵曹。见金参知净元令公。正副使亦至。仍参谢 皇恩礼。同使臣入参 引见。同副承旨金德諴,注书崔有渊,史官沈之源金卨入侍。 上曰。无事往还。且成事而来。予甚喜焉。因 问及中朝事。遂与使臣详细 启达而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