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x 页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朝天录(上)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2H 页
[癸亥]
  [四月]
天启三年癸亥三月二十五日政。差 奏闻使书状官。四月初四日。祗受有 旨。
初七日丙寅。发行过申顺夫令公别墅。夜抵霞斋。景节兄来候矣。
初八日丁卯。朝谒先垄。夕宿钵儿谷。丘景浚父子来见。与士昂同枕。
初九日戊辰。到幽谷。驲丞李蒧遁归。遂宿空馆。
初十日己巳。朝到闻庆。值大风雨不得发。闻郑副学愚伏是早踰岭。留语以相会于前站。
十一日庚午。到忠州。祗受急急上来事有 旨。闻愚伏乘船于可兴。驰到船步则朝已发行矣。
十二日辛未。到阴竹。
十三日壬申。过利川。见府使沈彦明令公。夕宿庆安驿。
十四日癸酉。过广州。见牧使元景鸣令公。夕入京。
十五日甲戌。肃拜。闻 奏闻使月沙相公以废朝册封奏请使乞递蒙 允。将壬寅年书状官事具由陈疏。呈政院而出。历拜南雪蓑。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2L 页
十六日乙亥。留京。
十七日丙子。留京。 批答下。发程日期已迫。决难改差。勿以小嫌为辞。即拜正使李四宰(庆全)于草前洞。奉话而退。过圻伯洪乐夫令公。将往见副使尹同知。(暄)遇诸涂。叙于马上。即过丁安边士优令公家。李水使仲蕃令公亦来话。仍历拜延原相公。
十八日丁丑。留京。 十九日戊寅。留京。
二十日己卯。兼持平 下批。金廷叟令公来见。
二十一日庚辰。谢 恩。入玉堂见郑副学愚伏,尹应教知敬,赵修撰诚立。夕往拜延陵相公于南郭外。
二十二日辛巳。除宗簿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知制 教兼同宪府掌令。李同知必荣,闵知事馨男并来见。夕舍弟入京。任博士叔英来见。共酌取醉而去。
二十三日壬午。诣议政府参谒后。监 方物封裹。 御前看品。黄细苧布品粗。水獭皮毛恶。俱被点退。该曹以改备入 启未下。罢后李舍人圣求设饯。领相行杯慰语。问及舍弟。
二十四日癸未。兼掌令谢 恩。见都元帅张洛西,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3H 页
岭伯李士薰令公于阙内。肃拜后过南雪蓑。回谢李而实令公。告辞于领相。领相赐坐慰语。谕以历见毛都督为合事机云。辞出历拜礼判月沙相公,都宪吴公允谦。回谢于闵知事,尹应教,赵修撰。
二十五日甲申。诣议政府。改备方物看品后封裹。礼议洪景望,户议金得之令公来参。极话而罢。历拜李都谏芝峰,权参判仲明,金清牧廷叟。是日沈参知子顺,睦太仆汤卿,尹应教知敬并枉留刺而去。
二十六日乙酉。拜辞。黎明与正副使洎一行译官俱诣 阙。郑副学,崔校理季升,任内翰茂叔来见。肃拜后 引见于文化堂。承旨闵汝任,史官辛启荣,注书李昭汉入侍。 下教于使臣曰。陆路之行。犹为关念。万里沧海。只凭叶舟而往。殊可虑也。使臣 启达使事。 玉音琅然。莫不竦听。临出。 面赐弓箭鹿豹皮。既出。雨笼贴扇油芚腊药各 赐送。仍 赐酒于宾厅。罢出。谒右台尹相公于松岘。正使已过。副使在坐。右相慰语良久曰。昔年余以兵议赴 京贺至。曹郎李命俊为书状矣。蒙赠别章有曰。远朝南至日。仍带一郎星。至今未忘也。仍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3L 页
命酒引数酌而退。历拜太学士申象村。出赴京营。吏判户判圻伯户议饯行。正使被酒而退。左台郑相公,晋原柳相公并送人致问。南罗牧诸公出沙岘外。送人邀之。朴同知鼎贤,李同知廷臣,郑员外百昌,奇汝仁,李镇之南士豪并来饯。正使醉不省矣。闻礼曹 启请来日查对。故还于京营近处。与而壮,士高联枕。
二十七日丙戌。查对只礼判吏判户议来参。罢后礼判饯之。南安岳敌万令公李校理敏求来见而去。午发行宿碧蹄。
二十八日丁亥。到开城府。朝见都元帅韩西平于长湍。副使以省先茔落后。夕到松京。留守安应亨令公来见设酌。
二十九日戊子。留松京。副使赶到。尹接伴使调元来见而去。夕往正使所馆。副使留守亦会。小酌而罢。
三十日己丑。到平山。昨夕闻李赞画时发,李参判子敏令公自朴渊约会使臣于中路。适病暑早发不得见。白川守南汝昂来候于金郊相见。病不饮。海牧李如璜以都差员来见于平山。
  [五月]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4H 页
五月初一日庚寅。到瑞兴。午憩葱秀山。郑接伴使明海来见而去。坐玉溜泉。与李海牧如璜,柳都事昌文暂话而行。
初二日辛卯。到凤山才入馆。大雷电雨雹。两使一行俱被沾湿。艰得到馆。正使与余饮。副使,海牧继至。设酌以慰。副使,海牧俱醉。唱歌以和之。一刻之内。惊愕欢乐之不齐有如是夫。
初三日壬辰。到黄州诣帅府。帅相适遭同气之丧。不得稳叙监司李自然令公遣军官致问。且赆路资。
初四日癸巳。到平壤。朝过中和。丁府使士推设筵。两使发行后。品官崔鹏瑞,金德隆,蔡聃寿,崔昌庭,朴应仁等设饯。士推亦参。夕抵平壤。整理官尹典籍顺之自宣沙浦来。副使之长胤也。
初五日甲午。留平壤。朝见监司金达川于衙轩。崔都事贞元,尹庶尹衡彦来见。两使与监司邀饮于东轩。冬至使先来。通事过去。译官申应瀜赍奉漂流解送 奏咨追及于此。
初六日乙未。到顺安。夜大雨。
初七日丙申。雨。到肃川。路逢卞接伴官三近。叙别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4L 页
于马上。慈山郡守安梦尹,咸从县令申光立显卿来候于肃宁馆。两使邀余饮。辞以病。不获往参。
初八日丁酉。留肃川。
初九日戊戌。到嘉山。早朝汎舟于清川。以等使轺。两使时未发矣。遂先行。午前到嘉兴。久之使行至。夕。郡守崔衎与永柔县令洪熹设饯。
初十日己亥到定州牧使李寅卿出待于纳清亭晏朝先到新安馆冬至使寓西轩留已数日矣。
十一日庚子。留定州。癸卯。赴 京回还也。卧病于迎春堂十馀日。救病者皆作故。只老妓谨生,兰生医生吴青龙生存矣。见冬至使李重卿令公及其胤典籍基祚。闻四月念八离登州。乘船避风于岛中者五日。行六日回泊于宣沙。海路甚善。一行安稳云。
十二日辛丑。雨。留定州。以 进献匦子裹漆事留。夕饯冬至使。尹乐天,李子善两典籍参。崔都事贞元,崔评事衢亦参。评事以冬至使行次搜检来。
十三日壬寅。留定州。 十四日癸卯。留定州。
十五日甲辰。见沈都司世魁。沈乃毛总镇标下也。问安官闵君汝俭来见而去。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5H 页
十六日乙巳。留定州。
十七日丙午。到郭山。朝郑虞候忠信自龙湾来见于定州。乃燕山旧伴也。毛都督接伴使李尚吉令公来见。酒半。牧使李寅卿请剑舞。挥霍豪宕。丝管俱定。观者动魄。副使以外舅之服不参。接伴使追到郭山。来话于所馆。正使设酌以别。副使以病留调新安。都元帅遣军官致书问。且赆十金。
十八日丁未到宣沙浦朝副使到郭山两使俱留余以船格整饬事。先向宣沙浦。本道都事以 经筵官所 启递差。观察使以搜银已有 旨。使之急急驰往察行。故来见于郭山。都元帅以总镇相会事。行到定州。遣军官劳问。午后抵宣沙浦。距郡三十里。所寓之舍矮陋不堪居。但岛屿乱点于海面。身弥岛为案。最宜于眺望。镇厅在西偏。正使名之曰解缆亭。前有孤松冠壁。命之以返槎台。诗而识之。
十九日戊申。在宣沙浦。朝。两使到浦。具乘船。状 启发送。
二十日己酉。在宣沙浦。祭大海神。丑时沐浴具服。先诣坛所。雨下如注。正使继至。逮事毕雨止。黎明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5L 页
快晴。祭文曰。维 天启三年岁次癸亥五月庚寅朔二十日己酉。朝鲜国奏闻使议政府左议政李庆全,礼曹判书尹暄,司宪府掌令李民宬等。谨以牲酒之奠。敬告于大海之神。惟我东国。服事大邦。玉帛筐篚。无岁不将。医闾路断。浮于渤海。匪仗神骘。何以获济。职等恭衔纶命。将达 天陛。窃祈灵贶。惠我利涉。玆将洁圭。敬荐菲薄。神其降监。佑我慈航。屏翳驱除。飞廉遁藏。阳侯海若。俱受约束。百灵秘怪。莫不率职。乾端洞豁。万里一碧。清飙送帆。如卧斋阁。俾完使事。式遄其归。虔忱昭格。庶歆于兹。副使病不参。食后往正使所馆。犒格军。闻都事将行搜银。依旧例同参。则都事避于山顶。挐一行卜驮。私自查秤。不识事体甚矣。译官尹大铣失赍来事目。杖之。午。两使乘船。余亦登使船。各致慰而下。正使坐船上。持杯劝余。余于幕次。奉杯遥酬。各数酌而罢。午后正副船开洋而回。慈山郡守安梦尹,龟城府使吕䄄吉,博川郡守安彻,泰川县监尹焰以支应官来。本浦佥使李泽句管船格等事。夕。雨。
二十一日庚戌。阴雨。在宣沙浦候风。闻义州人冒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6H 页
属格军。盖要射利于登州地方。故分给腰牌。团束队伍。分属于左右团练。使以防奸骗生事之弊。夕龟城设饯。都事挟娼乘轿而出。观者愤骇。
二十二日辛亥。晴。乘船。朝查点一行员役。第一船。正使驾。坐堂上。译官张世宏,译官崔泳。军官黄珀,姜潗,崔得男,金起南,李宽。写字官张应善。北京奴三名,厨子二名,梢工金禾里等五名,格军吴龙等四十七名,炮手四名坐焉。合六十九人。第二船。副使驾。坐堂上。译官李膺,学官李长培,译官丁仁信,军官柳敬地,尹衍之,郑礼男,咸得瑞,李德龙,具䎘,朴黔同。医员李坡。北京奴三名,梢工朴石乙屎等五名,格军刘页福等四十六名,炮手金义杰等九名坐焉。合七十四人。第三船。余所驾。坐堂上译官李恂,译官张后巡,崔俊男。军官金健邦,郑昌云。别破阵洪春荣司宪府书吏林春茂北京奴一名李恂奴一名,梢工康禾里,奴之叱非,康汝奉,(俱安州人)宋成实,(旌义人)姜同福(凤山人)等五名。格军龙山,(嘉山人)厨子爱守(安州奴)等三十八名坐焉。合四十七人。第四船。团练使金凤辉。堂上译官坚后曾,黄汝中,译官禹启贤,全有后,李得实。军官申彦福,金天擎,金承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6L 页
祖,坚后曾奴一名。梢工韩莫金等二名。格军金京日等三十名。炮手禹鹤卿等九名坐焉。合五十人。第五船。团练使金希京。堂上译官申应瀜。军官尹应士,金天吉,崔兴南,牟天寿。医员金彦信。堂上译官奴三名。格军应男等三十七名。炮射手白男等七名坐焉。合五十四人。第六船。堂上译官太德立,译官尹大铣,李富润。堂上军官奴三名。梢工金福等二名。格军权论金等三十六名。炮射手韩武进等五名坐焉。合四十九人。各船员役格军共通三百四十五人。厥后以老病。格军查除者居多。其实数具田监军报单中。船只则一船大。二船五船最大。三船六船小。馀差大。未时乘船出港而回。夕。郭山守宋时范设饯。副使病不参。都宪吴公赴 京时多作俚歌。其一阕颇有词致。正使翻曰。客舍垂垂柳。折得最长枝。赠君去。此意知不知。秋风此叶未尽枯。是归期。语亦警迈。都事又挟娼乘轿而过。命捉囚之。正使请恕醉者。遂放之。
二十三日壬子。在宣沙浦候风。朝。都事来谢。余曰。贼君之性情者。曲蘖也。窃君五脏中之最紧物者。爱镜春也。昨日之失。非君也。何谢之有。答曰。谓我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7H 页
见失灵通耶。余曰。既知见失。何不还收耶。闻者绝倒。爱镜春。新安妓也。其实西飞燕而东伯劳矣。
二十四日癸丑。发船到于里寨。丑初各邑守宰并辞去。黎明。解缆于浦口。张帆出洋。佥使李泽摆船送别而去。朝正使坐篷上。劝余饮。余亦于篷上遥酬。各数酌而罢。六船在前。二船一船次之。三船又次之。四五船在后。晌午。一二三船俱泊于芝岛。风逆潮上。不得运船故也。西南有岛如覆釜。而近者曰三五里。横斜而离立者曰馀三五里。望之如白沙汀。窿然而稍远者曰申岛。又其西有山。近而妍秀者曰于里寨。前小岛曰真寨。舟人不识字。依俚语录之。申时潮退。举碇。二船最前。诸船鳞次而逝。俄而三船忽前。夕下碇于于里寨。唯五六船落后。泊于芝岛。入夜稳寝。船内房床幄帟取用之具粗足赖以稍安。
二十五日甲寅。到椵岛。平明棹出灰岛。(属宣川地唐人农幕在焉与椵岛相对)有雨徵。泊于避风处。卯时载旸。风势亦顺。挂席而行。直指椵岛。与一船相值于前洋。劳问之际。舟行渐远。语不相闻。遥望脉脉而已。申时棹入椵岛前港。下岸坐岩石上。与两使共话。望铁山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7L 页
之大串。诸山连亘东南。苍翠近远。罗拱于前。皆连陆之山也。中火后各坐肩舆。诣总镇衙门。越一峻岭而下。复登峻坂。迤而东折。而西石路崎岖。几十馀里。山势回抱北向土。窝草厂。各占高下。前有孤峰陡起。镇衙背之。盖瓦者仅数楹。而馀皆苫覆。所设铺店。亦甚草草。海港在孤峰之北岸下。樯乌簇立于两涯。闻都元帅昨抵此见都督。都督回谢于船所。是晚请宴云。令申应瀜预呈拜帖。都督传语曰。明当往拜船次云。更遣黄汝中探听。则都督传语曰。闻使臣在船所。故请俟明日矣。即审在途。要与相见云。遂进于衙门。都督出厅堂外拱立。进前再拜。答再揖。行礼讫。使臣各呈礼单。都督辞焉。再请乃领。都督入厅堂。就北壁椅坐。揖使臣分就东西坐。行茶后。使臣令通官李膺等措辞告曰。老爷自驻敝邦。约束严明。军声渐振。而无一毫扰害。至于我国事情。无不洞察。许以明白上本。一国臣民。莫不倾踊。都督答曰。俺驻此地方。岂无扰害之理。 新王贤哲。变局协剿之意。俺已知之。封典一事为具题奏。如该部各衙门合行报知文书浩繁。自底迟延。初一日当为发送。然其行必在使臣之前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8H 页
矣。使臣回程未易。期其前 温旨若下则何幸。今日适忙扰。俟来日再见。遂称谢而退。都督即平辽总兵官浙之钱塘人。而籍在山西太平云。
二十六日乙卯。大风雨。都督送拜帖。且言雨势如此。不得回谢。别致请帖曰。即日治芹。奉迓麾从。伏祈光临。可胜忻幸。知生毛文龙再拜。晏朝。稍晴。出坐岩上。元帅送军官。约与相见。元帅乘船在港。摆小舠登帅船以叙。闻督府待帅相极厚。辟左右密约军机云。帅相语余曰。都督之请宴于使臣。以示厚意者。要布自家不为扰害之说于各衙门。幸知此意。答以依教。望见两使自船所赴镇衙。遂辞退。帅相握手以别。又与南别将以兴,郑虞候忠信叙别。摆舠抵港口。肩舆以行。与使臣进见衙门。如前行礼讫。都督即请便服行宴。辞以亵慢。都督曰。天气甚热。便服两便。不敢强辞。都督引就坐。预排卓儿。飨具丰侈。又呈耍戏。进膳频繁。使臣要见奏稿。都督即令掾房出示之。并给一路护送牌文。都督又言拨送水夫。乡导海路。遂致谢。都督各给送行银两。并及员役奴子有差。且馈酒饭于别处。使臣屡辞。都督勉留行。十馀勺。遂辞退。还著冠带。都督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8L 页
亦改服。行礼而退。上通事禹启贤以罪除。申应瀜代之。
二十七日丙辰。到车牛岛。朝。李恂,申应瀜依督府分付。进于衙门。留第六船。使之驾来。巳时发船。风浪涌起。数数扯篷。而行未及牛岛前洋。二船船尾柁木破折。几至倾覆。望之莫不𢥠然。赖即卸帆。风浪稍定。易之而行。棹入前港停泊。岛属龙川地。前有石屿方而正者曰册岛。断续自南而东最为奇绝。可以登览。而阁浅不得上岸。义州之狮子岛在于东北。汤站之凤凰城。指顾于阴暗中。馀不可识矣。
二十八日丁巳。阴小雨。留牛岛。朝。使船相去稍远。令军官金健邦大书纸幅曰。风伯为从者忧。遥拜问安。张于船上。正副船皆报之。午。李恂等偕唐水手夏忠等三人来现。恂说称昨日督府点阅军兵艰得通名。都督付私书四封。乃传达袁,谭,田,鲁四爷者也。又差假衔都司骆惟信伴送一行曰。你用心护送。一路切勿生事。仍语李恂曰。辽人性不温克。择送南人。汝须知之。适见六船吊送赛神猪头。有游截港而往者。挐二海豚。生致篷上。乃安岳格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9H 页
军罗男也。缓急可用。故以格军金二京换之。午。使臣具状。 启发送。并付家信。夜卧舟中。闻鸡声于各船。如在水村。心神顿醒。
二十九日戊午。阴。留牛岛。巳时。挂篷。棹出岛口。西北望见薪岛。六船在前。二船次之。三船最后。二船腰围阔大。不任风涛。是夕。军官黄珀等力主发船。诸船才出洋。无风不可行。还入牛岛。即命梢工棹过册岩。以便取汲。昨日望见之岛。或断或续。断处逐成海门。唯第四五之间。相去约五十步。白沙横作门限。内外水势荡射不能越。岛之尽处石壁回曲如窝房。可容十几。其内白沙半露半沈。俄而潮退。乾净可坐。其南素屿圆秀类香垆然。前有绝壁削立如浮图。高可数十丈。有鸟类鹘而巢其绝顶。其背地势椭长窿平。俯临海汀。白沙弥望。横斜敧侧。可以摹取。竟日啸赏。顿忘风涛之苦。岂造物者为我回棹。以偿奇绝之债耶。为赋短句识之而去。未时。望二船泊于牛岛。胶著石屿。舟忽倾侧未已。用摊绳缚栀竿。縻住厓石。舟人危之。有蟒自五岛越海向六岛。曾往耽罗时。见巨蟒浮海。截向巨腰梁。往来利涉。心窃喜焉。船中且有鼠子。舟人相贺。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49L 页
夕。宋成实,金松直采络蹄石花进之。闵检同挐海鸥。罗男又得海豚而来。馈之酒。独不及挐鸥者。夕。回泊于牛渚。
三十日己未。到鹿岛。丑初。捩船出洋。月晦潮减。遇草而不得进。洋中暗滩。舟人谓之草。舟楫致败。皆由于此。篙师运舟前却。视此为就避。昨日副船之折柁亦遇此也。辰时。斜帆受风。兼用橹役。遂出大洋。北转薪岛。(镇江地)巳时。快晴。风便稍好。举帆直指鹿岛。日没后不见使船。望船上点灯。逐火光而进。初更。过大小獐子岛。抵鹿岛前港。使船已泊矣。迤西越边为连陆地。乃镇江等处也。岛中有军兵。朱尤吉领之。
  [六月]
六月初一日庚申。夜值飓风于石城岛。早朝发船。水浅舟胶。遂用篙转。因水势而行。辰时。举帆出洋。风浪渐盛。舟行不安。望见唐官乘唬船布帆而来者。李恂呼曰。骆爷么。答曰是。适正使船相值。火发厨房。举船苍皇。俄而沃灭。巳时。风浪极盛。舟甚掀荡。敧而复正。才正复敧。副船为甚。午时。泊于石城岛。岛西五百里许有黑岛,黄骨岛。为假獭所据。东有大小青,五家,五亭,西獐子,白沙,大小长山等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0H 页
岛中有石城遗址。故名焉。周回二十里。宽平可居。居人盛集。以观我行。骆船过前。令李恂呼语曰。大人为我们辛苦沧海。不胜感愧。敢问安。都司出船窗。唱喏致谢。夜二更。船人皆入篷底困睡。独军官郑昌云执烛而语曰。船渐移于停泊处。叫篙工视之则果移于初泊矣。督卸栀竿皆执不可。俄而风雨大作。咫尺不辨。震荡击裂之声。不绝于耳。船底冲撞不定。破碎沦溺之变立至。且漏入之水四道喷涌。疑船板挠破。梢工等皆以为无可为。但挼手祝天而已。宋成实乃余奉使耽罗时船主也。泣而来告曰。事已至此。愿预处。其意盖欲改服以待命至。叱退令尽力所事。即教郑昌云,崔俊男等督令戽水。舟不至沈。又督卸栀竿。栀竿为縻索所缠。仓卒不可解。割如锛子柄椎等具。黑夜寻之不得。即拔所佩刀授成实。割切绳索。艰得卸倒舟不至覆。夜已三更矣。梢工同福等。饬善游者维舟于厓石。皆不从。独松直,龙山,罗男等相语曰。吾等性命不足道。要活官行。遂牵索入水。维于厓石。汐退船忽胶住。更生更生。遂脱所著衣以赏龙山。火照船底则袽塞数处。摇动浮出。水如潨射。亟令填塞。候天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0L 页
明。更加修葺。船本牢致。故得免败没。乃全罗兵营羽字船也。
初二日辛酉。留石城岛。朝见船撞处。有石廉利。而幸不相值。心骨愯然。冒雨下岸。借寓唐幕。以调神气。闻两使亦下岸而相去隔远。无从奉面。郁悒而已。去夜副船亦拔猫。而去幸絓于一船缆索而止。亦颇惊动云。参将送拜帖并礼单。遣申应瀜谢之。食后拜使臣于船步。一行始闻去夜之变。为之色沮。骆都司自船所来见。辞以阙服奉迓为未安。都司便服而至。握手劳苦。守备池奉恙等送拜帖请见。即还帖差人叩谢。辞以阙服。守备往都司船所。都司辞退。两使各归寓所。独宿于近岸张杰家。石城岛属金州卫。居人七十馀家。辽人之逃难者。倍焉。总镇差刘可绅为参将以镇之。自鹿岛至三山岛。俱辖于金州卫。刘参将所管也。金复,海盖则为虏巢。唯海路若干岛属于总镇而已。
初三日壬戌。雾雨。留石城岛。骆都司遗茶一封并帖曰。上国仙茶。消痰生津。谨奉献。具右烹法。用泉水火烧大瀼。将茶叶放在磁碗。将瀼火浇过半时。取卤均白瀼水而成茶。甚美。十分为率。以卤二分。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1H 页
瀼水八分云。即具谢帖曰。伏蒙特惠仙茶一封。珍感不已。侍生素患肺热。舟行闷甚。思汎花乳以沃烦渴而不可得。即领盛贶。一旂一枪。宛然真面。不问其名。可知为建溪佳品耳。且蒙示煎法。深得陆蔡之妙。恨不得惠山泉。发扬真味尔。幸依此烹饮。不损佳趣。生津润枯。大扶真气。但觉消壅之益。不晓瘠气之害。渴中得此。为幸。就将海松子一㪷。聊表微悰。伏惟勿却。奉谢不宣。骆浙之义乌人。寓于登州。宾王之远裔云。前者除下格军所受银子。收付通官。以备不时之需。即分于罗男等。以酬其劳。初更各船棹出港口。停泊于岛之西隅。以便发船。初四日癸亥。到长山岛。平明。发船。骆船亦偕发。余船最快。馀皆落后。自朝至午。四方沈雾。要泊于长山岛而不辨近远。忽于阴暗中觉有岛屿状。舟人失喜。俄而雾开。见绝壁巉岩前。有五石峰刻削离立如五丈夫。岩西有蟠松一粒冠其巅。古怪绝妙。画所不及。遂缓棹容与而行。回望后船。仅露蓬尖。两两而进。瞥眼间忽被雾罩。不知所在。申时。泊于长山岛之东隅。居人指示可泊处。果三面依山。水势宽缓。真藏船处也。岛中人家仅百馀。有军兵守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1L 页
备领之。夕。六四船继至。闻一船就泊于西隅。薄暮。二船亦向西而逝。四船尾之而去。五船夜深后始至而不知泊处。唯六船随余船而同泊一处。不知使船所在。终夜恋嫪。溯洄从之。不可得耳。
初五日甲子。夕。雨。到广鹿岛。朝发船。望西边一二五船。与骆船同泊于港口。闻炮声即报。相继打发。一船在前。三船次之。二船在后。四六船又后。唯五船不知所向。午后。望广鹿岛不十里而雾暗。迷所指向。自东而南而西而转指东南间。遇暗滩。水势悍急。不得运船。柁木触抵磨戛者三。几至倾危。宋成实等执柁。悉力高揭。遂获踰险。二船忽前。馀船次次。一船为滩势所遏。遂退数息程外。申时。抵于广鹿岛。五船二船已到泊矣。一船最末乃至。骆都司坐四船。见余遥揖。闻所坐船撞破于长山岛。留人修葺。率十家丁寓四船而来。都司语李恂。传语于余曰。如此风日。决不可使船。无恙幸矣。且言到此地方。竖旗放炮为不可。幸知之。今夜必有风雨。须避于善处。此非小事。故奉闻尔。遂移棹近岸。唐人列立结阵。若待变者。令李恂持拜帖告于参将曰。陪臣为风涛所驱。来泊于贵地方。如入父母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2H 页
乡。不意致烦惊讶。惶恐敢布。参将曰。与贵国事同一家。安有疑阻。与贼相对。关防事体。不得不尔。仍馈酒肉。款接以送。且差人送拜帖。馈以菜肉。以纸束扇把遗谢之。广鹿岛亦属金州卫。地势周遭回拱二十馀里。哈仙岛在其南。色立岛葛藤瓦皮等岛俱在西。居人近三百馀户。战船六只。炮杀手若干人。皆浙兵。乃毛总镇听候船也。参将张继善。颇有纪律。与所经石城岛等处将领不同。意可人也。暮风雨督埋猫岸上。遂获安寝。
初六日乙丑。雾雨。留广鹿岛。诸船就泊港中。相去稍远。夕。六船人游水登岸而来问其来。由则一船递报于余船。令退泊一处。明晓偕发云。适风势不顺。故不得退泊。夕。李千总持菜肉见遗船上。且谢昨日之事。颇失礼为未安。余曰贵地方与奴相对。巡逻警备之方。不可不严。将军之于远人。示之以威。接之以礼。并行而不相悖。何未安之有。千总曰。老爷命洒埽朱千总之家。以俟下馆。何以不下。答曰。两位老爹不下。故不敢。千总曰是。且云菜蔬薄物。聊表微忱。不胜愧甚。答曰。佳蔬船上所无。今蒙珍惠。始吃此物。脏神怪之矣。千总绝倒。遂馈之酒。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2L 页
累酌不辞。自称与张爷俱平阳府人物。余曰。张爷之纪律严明。固是真将军。大人又体张爷之意。军令甚肃。亦是将才。旧闻山西出将。岂不信然。往年诏使之还。不敢近此地。方今我贡船安泊于此。视至如归。毛爷之德及于远迩者。多矣。而张爷亦与有功焉。答曰。张爷有威望。毛爷常语曰。代吾任者。子也。然至今保此疆域者。天之赐也。 皇上之福也。一则贤国王与毛老爷之功也。余拱而答曰。大人之言及我 国王陪臣亦与有荣焉。千总备历江边镇堡。且谙我国事情。仍言禹总兵持两端。郑遵专意向奴。朴布政与遵罪不同而并被斫杀。何耶。令李恂罪状烨。千总唯唯而退。
初七日丙寅。到三山岛。朝。载阳载阴。有南风之候。两使送太德立。申应瀜邀余登六船发行。虑余船阁浅不得动也。梢工等进言今日晏晴。南风仍吹。可以斜帆行船。而午后风浪必盛。不可使船。商量如何。余虽知其不可。既有两使分付。不敢不从。遂乘汐势发船。出洋不十里。遇刮风蓦越岭腰。搏于洋中。诸船掀舞雪浪中。二船尤甚。人皆失色。余船稍稳且驶。诸船皆落后。薄暮风住。力橹以进。二更。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3H 页
初。望三山岛仅五里许。次于小岛之间。以候使船。船头举火以报。则使船亦应之。两岛之间。湍势所汇。船却摇荡。不能自由。四大撞触船壁者久之。三更。一六船到泊于西港。即举碇击汰。就泊于岛前。四船亦泊于近处。二船五船俱落后。不知所在。
初八日丁卯。留三山岛。天明。摇橹往使船泊处。闻副使经夜于洋中。晓头到此。李膺等来谒。遂下船与两使相慰于岸上。对吃朝饭。竟日打话。副使出示舟行诗稿。递相讽咏。共商略古今。各饮数杯。大千海中一浮沤之喻。不是孟浪。相对而笑。余次副使工字韵曰。浮沈同宦海。行止听篙工。正使笑曰。余亦于舟中押云。浮沈同水鸟。可谓意思一般。但水鸟宦海。未知谁为工拙耳。格军等摘樱桃进之。无异于陆种。午。五船始到。坚后曾,禹启贤来谒。亦云经夜于洋中。四船力橹要泊近岸。为风所逆。立于前洋。三山岛亦属金州卫。本閒旷之地。西有岩嶅崱峛。其趾委靡南走而西特起为峰。其西南又起一峰。通曰三山。其南支遏截内外湍势。砂砾浪淘如玉。昨望西南苍翠浮秀。云涛际天。即此岛也。两使问今日发向平岛。与留此候风。直向皇城岛。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3L 页
孰为便否。梢工俱以为平岛连陆不可往。不若留此待风。直向皇城岛为便。从之。日暮。四船始到。金凤辉,申应瀜等谒见。送崔俊男问安于骆都司。答曰多拜谢。初昏。使臣饬李膺等备牲酒祭海神。骆船修补赶到。与之偕发。出港泊羊头子岛。待风以行。天未亮矣。
初九日戊辰。到皇城岛。朝西望平岛。连亘西北。磅礴海岸。峰顶有烟墩瞭望处。岩厓截立。中有窟穴。呀然可见。谚传龙所窟处。船行不敢过。过辄汩入云。意其窟穴水所汇处。盘涡束湍。近辄不得出也。不可不戒。旅顺口在其西北。往年陈慰使之行。通事朴庆龙全船被掳。即其处也。凸山嘴又在旅顺口之外。即刘天使败船处也。俱在迤西数百里之外。指南正柁。直向皇城岛。一行无虞。旅顺口乃金州卫。东西舟楫往来之信地。而视之如鬼门关。是日风便极顺。波涛不起。五两微饱。其去如飞。二船次之。一船又次之。诸船俱在数息程外。但见帆尖出没于烟涛。不可了了。二船使人传语曰。顺风难遇。不须入皇城岛。直向鼍矶岛可矣。余以为今日稳行一千里海路。非天所佑。何以及此。若犹贪程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4H 页
冒进。恐有后悔。且后头诸船渺无形影。弃之而去。又非印须共济之义。戒舟人指向皇城岛。一船适近。令梢工叫禀则为可。二船不待报。而纵柁而逝。日已没矣。是夜。天宇澄清。星月晶明。如卧斋阁。少无所虞。与一船联进皇城岛。帆风忽住。月光又坠。海色阴雺。不知所向。二船必不达鼍矶矣。
初十日己巳。到庙岛。朝见皇城岛之形势。周回虽窄。四面皆石壁。唯一面通船路。掘港藏船。且有军兵。乃防守之所也。巳时。出港。风势渐顺。舟行无滞。望见鼍矶竹岛大小镜岛。而庙岛亦在其中。如黑岛长山诸岛点缀微茫。类工画者为之。昨日落后五船彻夜赶到。与诸船联次棹入真珠门。泊于庙岛之北隅。
十一日庚午。留庙岛。晓。移泊于庙前。汉林蕴之女殁为水神。敕封天妃。名以庙岛者以此也。副使买枣瓜杏分送船上。闻再昨经夜于洋中。备尝危苦。昨乃抵此云。与副船并舷相语。闻昨日本岛防守把总张昂来言。今日事体。与往时不同。军门按察分付云。朝鲜来者勿许入水城门。去夜俺即具报衙门矣。待回报方可进去云。骆都司登余船密语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4L 页
曰。请率三位大人所带通官。见官于各衙门。待回报入来。可矣。俄有官人擎伞者到骆船。骆即辞去。与其官人入船房。附耳语良久。问诸家丁。则运粮官姓毛者。乃毛帅之姓亲云。所语疑探问我国事情而不得闻耳。都司偕世宏,膺,恂等同舟而去。闻张把总到副船。正使洎余送拜帖。张曰。无拜帖。当造拜。张移就正船。从容打话而去。岛之形势。最为宽阔。峰峦萦纡。围抱左右。其间沙汀横亘数十里。又有二岛浮出其外。若障空补缺者然。其他海峤之可望者无数。但晴而愈暗。不得瞭然耳。峰顶通望处。逐设烟墩。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岸者。不知其数。乃近登防汛信地也。天津卫运粮船三十馀艘待风于此。九月间。发向皮岛云。
十二日辛未晴。留庙岛。膺等去后无回报。正使令坚后曾乘六船往登州以探之。张昂执不可。出示刘游击票文。其略曰。 钦差山东登州水营游击将军刘。为军务事。本月初三日。准海防兵备道副使谭手本前事。本月初二日。蒙海防军门袁宪牌。照得朝鲜罪当声讨。而朝议未定。近据孟推官禀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5H 页
称目下已差陪臣入请。如彼船到。当令暂止庙岛。速报院道。以凭差官查检明白。方许进关等情。到道转会到付。仰本官照牌事理。毋得疏虞。致误军务云云。票文之语。不可正视。故会于副船。呈文辨释事议定。
十三日壬申。到登州应瀜还自登州。昨呈报单。军门出票著令前来云。诘朝。发船。先到水城门外。等使船同泊港口。世宏,膺等自衙门来谒。水城门乃外北城舟楫出入之门也。粉郭矗立。水漱城趾。飞阁据增厓。俯临沧海。实一胜槩也。与使臣下岸坐话。有官人来见。其姓名李惟栋也。揖而就坐。查访各船格军军器。要开数书给。军器则收贮船中。勿令带去。盖军门分付也。李乃假衔都司。跟梁监军曾到我国者。今属军门标下云。遂从南门入寓于开元寺。余尝作骤雨诗一绝云。隐几才闻万窍风。波涛声撼太虚空。谁将一片江南地。移就营丘水墨中。石楼曰。此乃你过海朝天之谶也。吾亦于寝壁上得一联云。身远却疑超汗漫。天晴何处是登莱。后检企斋集。得其全篇。事皆前定。岂可逃耶。生亦喜诵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之句。遂成言谶。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5L 页
且耽罗篙师宋成实者。乃遇于数十年之后。庸非前定而何。人或不达于理。而妄以几微见诸言面。不亦误哉。○渤海在辽城南七百馀里。海之傍出者为渤。辽东之南皆为渤海。据所经海路。则自宣沙浦至椵岛一百里。椵岛至车牛岛二百里。车牛至鹿岛五百里。鹿岛至石城岛亦五百里。石城至长山岛三百里。长山至广鹿岛二百五十里。广鹿至三山岛三百里。三山至皇城岛九百馀里。皇城至鼍矶岛一百六十里。鼍矶至庙岛一百五十里。庙岛至登州八十里。总三千四百五十里。然其淹速视风汛之顺逆。本无定准。此特举其槩耳。世传东海无潮汐。馆课尝出为论题。窃意尧典宾日之嵎夷。即今登州之地。此乃中国之东海。而据我国则西海也。又我国之东海。即日本之西海也。论潮汐者。不可言无于中国之东海。言有于日本之西海也。明矣。或疑其强辨。到此然后始审渤海之有潮汐。如登州水城门。潮上则棹舟而入。潮退则变为平陆。且观潮赋。潮之作。播咏今古。何尝有无潮汐之论哉。此其可疑者也。姑录于此。以备闻见。
十四日癸酉。留登州。朝。见官于军门。历骆惟信家。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6H 页
设茶酒。罢后进衙门。令李膺等投呈报单。抚院即令进谒。升自东阶再拜。抚院答揖。呈申文。抚院立语曰。你国旧王在否。答曰。在矣。曰。有子否。答曰。有一子。在那里。答曰。同在一处。曰。闻旧王三月十三日已死云。是乎。答曰。无此理。军门曰。十三日动兵云是耶。抑旧君自退耶。答曰。其失德。详在申文中。老爷见之则可以详悉矣。一国大小臣民。不谋而同。推戴 新君。 昭敬王妃令权署国事。天命人归。从容正位。岂有动兵之事乎。军门曰。然则烧宫室云者。何故耶。答曰。宫妾所居之处。点灯失火。而正殿则依旧矣。军门曰。你国定乎。答曰。反正之日。市不易肆。朝野晏然。有何不定之事乎。且总镇毛驻劄敝邦。如有可疑之端。则岂有掩护小邦。欺瞒朝廷之理哉。军门曰。晓得。仍命茶。谢拜而退。军门即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征东军务兼都察院右签都御史袁可立。河南睢阳人。
十五日甲戌。留登州。早牌诣军门。已撤投文牌。未获呈文而退。
十六日乙亥。留登州。早牌诣军门。将张昂信牌中事理。呈辨于军门。军门令李膺传语曰。呈内曲折。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6L 页
从容看过。陪臣姑退去。晚牌出。付批牌有曰。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封疆重寄。行文防慎。此自事理当然。而今睹来文。乃悉颠末。效顺之诚。既不异于畴昔。优待之礼。应不减于从前。一切款宴。犒赏夫马等项。已移檄促办矣。合行谕知云云。又诣海防道见堂。行礼讫投呈文。引入火房馈茶。而别无所问遂辞退。海防说与膺等曰。见此呈文。详悉你国事情。若致疑则安有照例接待之理乎。监军称病杜门。故不得见堂。又往知府衙门。行礼讫。亦引入火房啜茶。问及我国事。依前痛辨。则曰晓得。遂辞退军门则领所呈礼单。兵备道,知府并不受。午。军门饬蓬莱县设宴于教场。令中军梁汝霖押宴。使臣往参。适以病不克赴。中军命送酒馔。见监军票文。朝鲜船五只进斗门。不知有何公干。一船所载几人。本役前去。速查明白。具报单转报毋违云云。即揭报曰。朝鲜国奏闻陪臣三员。为因新国王册封事。前赴京师。跟随正官四十三员。打角夫三名。从人十五名。驾到船六只内。第一船梢工水天并五十三名。第二船五十七名。第三船四十名。第四船三十九名。第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7H 页
五船四十四名。第六船三十一名。监军田一井。登州监军按察副使也。直隶安州人。兵备道谭昌言。分巡登莱海防道副使也。浙之嘉兴人。知府鲁廷彦。山西垣曲人。蓬莱知县汪裕。梁中军汝霖。梁监军之弟也。
十七日丙子。留登州。朝。使臣谢宴于军门。所寓僧房壁虱甚。苦移寓于寺门外吕家。
十八日丁丑。留登州。朝。使臣进监军衙门。病不坐。传语曰。后日从容相见云。其告示有曰。本道性近愚戆。动执法纪。谬以视师海上。为延揽将士刻期平奴。而今见奉有不必出海之明旨。则援应平辽一举。灰心者多。本道亦不得强留诸公。任其归去。以待海宇澄清。以礼聘用。深悔曩日收罗。乃今日有负英雄依附之意云云。闻监军有巡审各岛。以防贼奴入犯之议。为军门所沮云。见此告文则其愠意可知矣。昨梁监军之垣。致拜帖于使臣。两使往见于其第。监军称病不见。只于中堂奉茶而送之。梁以贪挠外国。被参家居。其家人皆怨我国云。骆惟信请宴。两使赴。独以病不赴。军门送赏银。并及员役。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7L 页
十九日戊寅。留登州。骆惟信持酒馔。邀请于正使所馆。辞以病。且致谢意军门差送伴送官许选。选登之靖海卫人。
二十日己卯。朝。洒雨。留登州。梁监军招通官。令太德立进见。则给付批文一甬。使之传付于朴鼎吉。闻杨天使之行。镇江人吴仲库等三人跟随而来。天使因家丁之诉。收其所赍银二千六百馀两留储府库矣。及辽阳陷。天使不由义州。故不为取去。梁监军之来也。仲库请嘱推还。监军掠以私用。为仲库所诉。方被讼于衙门。今见批文。则其银子补用于接济辽民。馀付毛总镇。以充犒赏之费云。盖以此行会于鼎吉。而使之分疏者也。令崔俊男措辞。还纳其批文。闻给事中李春烨为陶军门挂欠军前钱粮查勘事即到登州。梁监军亦为惶恐云。科官到馆。副总兵以下具甲冑迎谒。镇守总兵沈有容方驻皇城岛。陶军门名朗先。原任登州知府。转海防道升为军门而罢去者也。
二十一日庚辰。留登州。使臣密 启成贴。付军官柳敬地,牟天寿等乘六船出去。骆惟信送陈图南福寿二字印本谢之。吴相公大斌送示诗稿。乃与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8H 页
登州兵宪及乡绅所相唱和者。请依韵见掷。列于诗卷。甚恳。遂次以遗之。吴来见札示曰。承惠四章。何感如之。后二诗。非胸藏琬琰。口吐珠玑不能也。通示此城搢绅士大夫。皆敛衽敬服。我中国能有几人哉。非敢面誉貌言也。因以蓬莱阁图见遗而去。吴公号晴川。越州山阴人。故游击宗道之族父也。宗道东征时。以都司来驻我国。 宣庙见其揭帖。亟加称赏。命承文院裒集前后之揭缮写以进。后终于镇江尤吉。晴川来从镇江。今寓登州之开元寺。与田一井,刘国缙,陈梦琛为吟禊。重厚温雅。且有诗声。见重于士大夫。国缙复州人。能诗文。有气节。曾任山东按察副使。以直言被参。避地于此。侨寓陈梦琛之庄。近方听勘待叙云。其诗清圆可喜。梦琛。尚书其学之孙也。原任知府。丁忧服阕。与其弟梦麟梦梅俱以文行见推于乡邦云。
二十二日辛巳。留登州。来时伤于海路。连日苦呻。是日始获差可。浙人王荣示王摩诘辋川图。其画并诗俱摩诘亲笔也。顾无知画者。不能辨其真赝。然即画有诗韵。即诗有画趣。意非摩诘不能办(一作辨)此。盖其画法李小将军。字画类王右军。作于开元庚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8L 页
午。而今偶得见于开元寺。寺亦刱于开元中。丹青琬琰同其悠久。而邂逅于千载之后万里之外。似非偶然。遂留玩数日而还之。食后闻一沙弥导台轩往访花园。白沙邀余尾之而去。抵城东三里许有屋矮。陋无可观。唯屋后有园仅数亩。海榴月季丛兰细柳之属。灼烁点缀于绿缛纷葩之间。其细琐不知名者亦多。园东北隅有圃甚广。井甃辘轳之机无不具。盖灌园以自给。虽名花园而实菜圃也。主人黄姓。长吾其名。
二十三日壬午。留登州。毛总镇奏本赍奉官陈希顺来到。同使臣往见所寓。观所谓蓬莱阁。倚栏四望。城如葫芦形。斗门内樯乌簇立如葱笋。阁中诗牌无数。唯苏东坡观海市题蓬莱阁诗,陈搏额福寿二字为古物。览毕。出城上小垣门。寻观音院。院在绝壁。俯瞰海壑。视之眩悸。还从垣门入。登水城门上小楼。观渔者罾鱼。兴尽而返。李恂言杏花村景致可赏。或云杏花已非时节。无可观。不如其已。禹启贤力赞之。正使遂命驾出南门外十里许。树木荟蔚。中有曲楼。登之小憩。主人陈君出接。名梦斗。奎垣其号。梦琛之族弟。举人云。白沙径还。余同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9H 页
石楼往寻溪南池阁。前有翠屏回磴。遂独往攀跻。满城阛阓。皆在目中。夕。与正使联辔而还。○登州郡名东牟。在禹贡青州之域。古为斟寻国。唐虞时为嵎夷之地。春秋时为牟子国。秦为齐郡。汉属东莱郡。洪武九年。升为府。属州一县七。东至海七百里。南界即墨四百里。西界夜县百五十里。北至海三里。自府治至北京一千六百里。南京一千九百里。蓬莱县,(为府附郭。汉武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命之。)黄县,(在府西南六十里)福山县,(在府东百四十里。汉腄县地。)栖霞县,(在府南百五十里。亦腄县地。)招远县,(在西南百五十里。本汉东莱郡之夜县。)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亦东莱郡之昌阳县。)宁海州,(在府东二百里。本汉东牟县。)文登县,(在州东南百二十里。本古不夜城。北齐置县。以山为名。属宁海州。)丹厓山在府城北三里。石壁巉岩。蓬莱阁构其上。北与长山岛相对。十馀里有三洞。曰半仙,狮子,南土。为一郡奇观。田横山在城西北三里。田横与其徒五百人所栖处。田横寨与蓬莱阁相对。遗址尚存。羽山在城东南三十里。乃殛鲧之处。或云在涂州。未知孰是。沙门岛在城西北六十里。与鼍矶,牵牛,(东坡记作车牛)大,小竹岛相联属。出没海涛中。东坡记海市现灭常在五岛之上。即此等岛是也。登州四面皆海。唯西南一隅连陆。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59L 页
城北去海五里。春夏。遥见海面。有城郭市肆状。谓之海市。苏子尝祷于海神见之。有贝阙珠宫之句。万松堂在城内。苏诗云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髯映此邦是也。望仙门在城内。汉武遣方士望仙于此。今为谯楼。苏子元丰乙丑五月知登州。赴任五日。召为礼部郎中。士民薰化。恨其去之速。宗泽亦为通判。有惠于民。齐淳于髡,汉刘宠俱本州人。戚继光之宅亦在城中。文登山在文登县东二里。秦始皇召集文士。登此山颂功德故名。成山在县南百二十里。秦皇,汉武所幸处。海神庙在县南六十里。相传始皇造石桥。与海神相见处。之罘山在福山县东北三十里。秦皇,汉武皆登此山。石桥有铭尚存云。府城池壮固。闾阎栉比。市廛偪侧。物货堆积。餭茶酒之气。氤氲迸鼻。城中搢绅第宅牌楼相望。人物之殷盛。拟诸圻辅。则永平府可以甲乙矣。虽闾巷下贱之家。妇人绝不出户外。与辽西一路迥别。齐,鲁风俗之美可见矣。
二十四日癸未。到黄县。自昨译辈托以雇骡未完。殊无打发之意。朝。正使即整驾而行。副使洎余相继而发。过三十里许。做中火于庙堂。夕。抵黄县东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60H 页
馆驲。宿张姓人家。黄县距登州东北六十里。汉属东莱郡。后魏于县东中朗故城。置东牟郡。唐宋元俱属登州。本朝因之。南北商货。皆自此而达于登州。故最为殷富。知县张所惟。
二十五日甲申。到黄山驿。早发黄县。做中火于北马镇铺。过麻姑故里抵黄山驿。麻姑修道于牟县之姑馀山。即此地云。驿属黄县。距县治六十里。宿窦姓人家。夜。大雨。
二十六日乙酉。雨。留黄山驲。移寓驿馆。驲丞和万邦送拜帖。呈酒果馔盒谢之。丞之子为美九龄。诵孟子。端颖可爱。
二十七日丙戌。到莱州府。昨午始霁。将欲打发。骆,许两伴送赞之。骆出外还。言夫马已散。明早发行为当。遂停之。军官李德龙以骆受赂于驲人。即散夫马为言。骆躁怒不可解。副使笞德龙以谢之。逮朝。夫马犹不催到。日晏始发。打火于新城店。递马于朱桥驿。驿属夜县。又憩于蓬里铺。乘昏抵十里铺。夜县送人来候。遂把火以行。到县城外东馆驲。寓孙姓人家。二更矣。是日约行一百二十里。知县送拜帖。且致酒饭。夜深未即回帖。知县王应豫。山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60L 页
西赵城人。○莱州郡名东莱。亦青州之域。古莱夷地。春秋时为莱子国。齐侯迁莱子于郳。在国之东曰东莱。属州二县五。其附郭曰夜县,(汉属东莱郡)平度州,(在府南一百里。本汉胶东县。)潍县,(在州西百八十里。本汉下密县。属平度州。)昌邑,(在州西百二十里。本汉都昌县。亦属平度州)胶州,(在府南二百二十里。春秋介国地。)高密,(在州西五十里。本晏婴封邑。汉置县。取密水为名。胶西国即此地也。属胶州。)即墨。(在州东百二十里。本齐国地。以临墨水故名。亦属胶州。)莱州为府。东据罗山。西阻潍水。南距神山。北枕渤海。田横岛在即墨东北一百里。四面环海。去岸二十五里。其徒五百人死于此。石臼岛在胶州南一百里海中。宋将李宝祷神遇风。大破金兵处。夷齐庙在潍县西四十里。以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故也。四知庙在昌邑东北。汉杨震却金处也。宁戚墓在平度州西六十里。郑玄墓在高密县西北五十里。即墨故城在平度州东南六十里。田单破燕处。傍有乐毅城。即攻即墨时所筑云。东莱书院在府治西南。吕祖谦以先世莱州人。故祠之。齐宁戚,晏婴。汉盖公,郑玄。宋蔡齐。皆本府人。府亦山东巨郡。与登州并称。而地理之雄人材之盛倍之。
二十八日丁亥。到灰埠驿。朝回谢帖于知县。知府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61H 页
谢明龙亦折送程仪。通判郭显荣,同知鲍孟英等送拜帖并回帖谢之。即递夫马发行。入自东门。历城中出西门。门外有池绕郭。菡萏盛开。葭菼靃靡。过东箂书院。赡士田有碑树于道傍。田界自登州之东境。山势腾沓。撑突为峰。盘踞为岭。削立为岩嶅。西至于黄县之东。又南至于夜县之西二百馀里。绵亘回拥。气势雄远。村落铺店。相望于三四十里之间。禾谷被野。虽欠粳稻。而黍粟𥣋𥣋发穟向熟。荏菽木绵处处盈畴。一望无际。盖其土田沃饶而然也。午。抵高村做中火。过夜县西界。渡沙河过平度州北界。抵灰埠寓张家店。南去平度州尚七十里矣。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九日戊子。到昌邑县。朝。发灰埠渡浊河。名曰独埠。水不甚广而洼深。方物包子著筏而涉。轿夫高抬。水几没肩。仅免沾湿。又过名不知二浊河。盖一水而曲折屡渡者也。过昌邑县东界。做中火于新河店。迤南店舍栉比。人物甚夥。到新河岸。与副使同船摆渡。抵昌邑东三十里遭雨。又抵淮河东岸。有官人过去而驺从甚盛。问之则青州推官因干往登州回还云。又与副使摆船过河。正使已次
敬亭先生续集卷之一 第 461L 页
西岸矣。按淮河本不相通。 太宗文皇帝命凿通漕河。在今南圻之淮安府。淮清而河浊。故有清河浊河之别焉。今指此为淮河。恐讹传。抑或名偶同耳。过县东十里铺。雨止而雷。是晚极热。有乔柳夹路。时时洒雨。故赖免蒸灼。夕。到昌邑城外之东馆驲。约行八十里。夜。知县李凤送帖请见。辞以所寓窄陋。不敢奉辱麾从。知县答以多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