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x 页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惺翁识小录(下)
  
[先王天藻焕发而独赏亡兄之诗]
先王天藻焕发。高出 列圣。有非臣僚所可企及者。独赏亡兄之诗。奉使北方回也。朔 启有居山驿诗下联千年折戟沈沙短。十里平芜过雨腥。 上手自批点而出。壬寅顾崔之来月沙引对。请递余海运判官。 上问曰。与其兄某。才孰上下。盖晚年亦未尝忘也。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4H 页
[黄芝川不由湖堂而得主文柄]
先王又喜黄芝川文。而稣斋相极力推毂之。遂自提学进兼大提学。自设湖堂 赐暇之后。主文柄者。必用其人。故沈渔村彦光参大提学圈点。以不曾 赐暇。再章以辞。而芝川独以非湖堂得之。世皆谓荣。亦莫非圣奖而然也。
[先王酷喜庄子而禁勿用老庄于科场论策]
先王酷喜庄子。传 教之辞。或用其语。或文法恰似。故恐学者读而溺之。申 命该曹。科场论策。禁勿用老庄。庚子岁殿试。举人李涵冒头用庄子语。 命削去之。其后己酉。涵又登第云。
[韩濩以善书受知于先王]
韩景洪以善书受知于 先王。宠渥隆重。屡除官以奖之。在京师。 命给酒米馔物笔札甚优。春秋衣带及鞍马靴履等物。赐赉不绝。 特除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4L 页
加平郡守。数年。宪司劾之。只 命推考。其为工部郎。因例献不式应罢。 上勿令治。及疾亟。 命赍药救之。逮卒。 上嗟悼久之。厚貤 赙物。君臣相遇。此君为最。
[韩濩名振于中国]
石峰从林塘相。迎韩敬堂于江上。韩甚赏之。滕季达从来。得其手迹。示王元美。则称可与松雪比肩。屠长卿以为怒猊抉石。其名得振于中国。亦近代人所无也。
[韩濩书东西堂集古帖]
石峰尝以唐笺。写太白诗为五卷。真行大小各体皆备。极其精力。又以大纸。书东书堂集古帖。一一临拓。无不酷似。诚皆至宝也。 先王闻之。亟命中使往换之。尽数入内。翌日。 赐细布盐米纸笔墨香 御砚衣靴等物甚厚。因以置舍居之。
[韩濩以金字书易中庸参同黄庭于莲花金字经后为至宝]
亡兄得莲花金字经四卷于四耐。乃 世祖朝自 内书。施于花庄寺者。徐刚中成重卿,郑东莱,姜仁斋四公承 命缮写。末端俱书职名。亡兄即请石峰以金字书易,中庸,参同黄庭于后。小楷极妙。遂成至宝。兄亡。余传得之。有妆帖人金大乾出入余家甚密。一日启于 上。命入之。
[御画梅兰]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5H 页
即以资治通鉴一部 赐给焉。宗室石阳正霆善墨竹。又能梅兰。 先王甚赏之。每画一簇。恩赉便蕃。余因贵家得 御画竹兰。以示石阳。石阳叹服。以为遒逸飒爽。不为法度所缚。真仙品也。
[辛卯年先王作绝句]
辛卯岁。 先王作一绝句。题于壁曰。抚釰中宵气吐虹。壮心会欲奠吾东。如今事业邯郸步。回首西风恨不穷。辞气洪畅激昂。真 帝王语也。呜呼。抑预知明年事乎。
[杨镐之功]
丁酉岁。杨沧屿以经理本国军务。来屯京城。 先王一日亲书手帖。欲逊位 储宫。付都承旨李好闵往呈之。辞累千言甚恳恻。经理复之。只书二句于尺牍还之曰。干戈抢攘之日。固非倦勤之时。 上甚韪之。沧屿以文官大臣。亲被甲上阵。蹙清正于岛山。几擒之功莫大焉。卒以谗言罢去。东国上下人民。皆流涕惜其去。刻石画像以思之。
[自古东征将士虽得成功皆获罪去]
自古东征将士。虽得成功。皆获罪去。汉武定四郡。荀彘,杨仆。俱以罪囚。唐平高句丽。英公以奏功不实削阶禄。平百济。苏定方,薛仁贵以争功停封贬官。辽擒康兆,萧逊宁不追丽王流外。元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5L 页
以撒礼塔死罪。副将牙禄,帖木儿以下俱诛。壬辰以来。宋经略应昌被参回。籍李提督如松以报功太滥。见参听勘。赞画刘黄裳,袁黄。俱革职。丁酉则杨经理参回。邢军门玠,麻提督贵,刘提督綎。俱为丁主事应泰所劾。丁亦以是降职去。万经理亦以按臣言住俸。殊可怪也。
[朝士服色沿革]
自乱后。朝士不能具冠袍束带。上下皆戎裤褶佩剑以行。庚子岁。始复其朝服。在平时。堂以上则服淡红绢表单。堂下则用淡红绵布表单。识者以 上服亦红。君臣同服色为不当。至是始服黑衣。时 上禁堂下被东绢甚严。人争告之。思复红衣。辛丑。 懿仁后服除。当议服色。西坰为大宗伯。主绯衣。而余方在仪制司亦赞之。收大臣议。皆是曹。而独鳌城非之。招余诘曰。一郎欲服绯。乃敢摇 庙议耶。其后庚戌禫日。欲以黑色定服。而迄未果焉。盖本国多种红花。易以为染。故人情乐之。 祖宗以红灰白载禁制条。而亦不能止之云。
[我国衣帽器用之物多古制]
我国衣帽器用之物。多古制。故华人皆能称之。男女所履足巾。即古所谓袜也。男子所着笠儿。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6H 页
乃古所称曲柄笠。谢临川所喜戴者。士族妇人所戴遮首。即古所谓帷帽也。新妇牢宴所戴捲首。即毛诗所言副笄六珈也。戎服帖里。即裤褶也。 宗庙所用簠簋尊羃。悉周制也。卤簿所用熊豹骨朵子哥舒捧皆隋制也。兵曹都总府朱笠持殳金圈皮裤褶者。亦唐制也。此外俗习世用者。甚多古法。不能悉载。而中国则俱无之。
[我国所用乐器俱是古制]
我国所用乐器。俱是古制。玄琴。象古五弦而加一。伽倻琴。象古瑟而减十三弦。方飨,腰鼓,大笒及 庙庭所用编钟,编磬暨祝敔,埙篪等器。皆唐制。而 庙乐登歌乐章。亦仿唐人所作。其用于俗乐者。如风入松,瑞鹧鸪,水龙吟,五云捧瑞图等章。亦宋道君时所赐大晟乐也。犹可谓古乐存也。而中国则自南北曲盛行之后。唐宋以上古乐。悉荡然无馀。所谓礼失求诸野者也。
[高丽与国初乐章]
高丽初。乐官仿唐时夹陛正乐之音。作皇风乐。而乐章颂王氏始兴之功德。凡国王大朝会行幸。必奏之。及 国初。 命词臣制龙飞御天歌五卷。取上七章下三章为与民乐。乐因皇风乐腔节而胁歌之。 上迎 诏敕于西郊。则乐自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6L 页
殿陛奏之。至崇礼门内方阕。又更奏至慕华馆下辇乃讫。 先王初年乐渐数。初阕例在于广通桥。乐官深忧其噍杀。未几有壬辰之变。今则哀促靡嫚。殆不可收拾矣。
[历代乐工]
余少日及见大平文物。其乐工有许亿凤工笛。晚年移玄琴亦好。而朴召老工琴善古调。洪长根则工俗调。俱称一手。李龙寿之伽倻琴。李汉之琵琶。朴莫同之牙筝。俱称一手。歌则妓瀛洲仙及宋砺城婢石介。皆称第一。其后李汉之侄全汉守。龙寿之弟子林桓。俱传其师技。此外宗室竹长监工筝琶。而金云兰善牙筝如人语。闻其界调则人皆涕下。又有庶子金铤工伽倻琴。及令诸人俱死。而龙寿已耄。只有林桓一人。歌则无一人可继者。玆亦世降才乏使然。亦可慨已。
[恭宪王时士人李彦邦者善讴]
恭宪王朝。有士人李彦邦者善讴。发调清越。人莫敢较其艺。尝倡崔得霏女子歌。满座皆感涕。游西京。坊妓几二百人。方伯列坐之。勿拣能否。自都上至童妓一人每唱。彦邦辄和之。发声皆恰同无穷已。松京娼真娘闻其善唱。来访其家。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7H 页
彦邦佯作其弟以绐之曰。家兄不在。然吾亦能歌也。遂讴一腔。真握手曰。毋斯我为。举世何有此声。君真其人也。未知绵驹,秦青去此奚远哉。
[真娘工琴善歌]
真娘。开城盲女之子。性倜傥类男子。工琴善歌。尝遨游山水间。其自枫岳历太白,智异至锦城。州官方宴节使。声妓满座。真娘以弊衣腻面。直坐其上。扪虱自若。讴弹无小怍。诸妓气慑。平生慕花潭为人。必携琴酾酒诣潭墅。尽驩而去。每言知足老禅。三十年面壁。亦为我所坏。唯花潭先生昵处累年。终不及乱。是真圣人。将死。命家人曰。慎勿哭。出葬以鼓乐导之。至今歌者能讴其所作。亦异人也。
[松都三绝]
真娘常白于花潭曰。松都有三绝。先生曰。云何。曰。朴渊瀑布及先生暨小的也。先生笑之。此虽善谑。亦有是理。盖松都山水。郁然盘纡。人才辈出。花潭之理学。为 国朝最。而石峰笔法。振耀海内外。近日车氏父子兄弟。亦有文名。真娘亦女中翘楚。即此可知其言不妄。
[异人安庆昌]
松都有安庆昌者。自号四耐。以耐寒暑饥饱故云然。自少弃家。游山水间。七十貌不衰。苏斋相,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7L 页
黄芝川及亡兄俱善之。甲申岁。访亡兄于甲山雪中。浴于赤生院井。肌不粟。人皆怪之。以为有术。年八十四。无疾而化。斯亦异人也哉。
[史略古文真宝虽不读可也]
曾先之史略初卷。我国成文戴公得而酷好。时蕃仲相已登第。公令诵一遍曰。如是。亦足以为主文也。 国初。诸公皆读古文真宝前后集。以为文章。故至今人士初学。必以此为重。然以余观之。史略是通得全史者。核览之不忘记。而真宝则一人偶然稡会者。其去就殊不可晓。虽不读可也。蒙学文理之明。论,孟,通鉴亦可。何必作法于凉乎。
[史略古文真宝与我国文章]
赵斯文纬韩尝言。中国人忌我东人文轶于中华。故撰史略,真宝二书。送之于东。此书来后文章狭阨。不及于古。可恨也。此乃献谑之言。不足信也。然余有所徵。余十二。始学耻读史略。先学通鉴及论语。未一年。文理该通。邻有李生。自七岁诵史略。从头至尾。无一字漏者。凡十年。而不能读通鉴一行。而权汝章李子敏俱不读真宝。其诗自好。持世之言。亦自有理。
[金睟好史略]
金判府睟自少好史略。功夫最深。及为校理。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8H 页
先王命校史略。令制跋于后。公侪辈嘲之曰。知臣莫如君。
[文理不足而能制文者]
世有文理不足而能制文者。余姊婿金诚立氏。令读经史。则不能措舌。而科文极中肯綮。论策屡入高等。其制策。自篇终逆制之。次救设弊。次逐条。次中头临。写为冒头。并井井不紊。斯亦不可诰者。
[式年讲经者不通其义]
式年讲经书者。初意欲明其义理也。近世士子只习句读。都不通晓其义。经章多头难记。则为谜以志。淫辞媟辞。列书于圣贤训辞之上。此辱先圣也。深可叹恨。尝观虞初春明退朝录及王弇州盛事述。则备载早达者。自十一至五十。悉搜无遗。我国无文籍可考。始以见闻记之。我国地狭。人才甚鲜。故侥占科第。倖登宰列者亦多。
[早年达官者]
今自二十以前科第。三十以前高官。四十以前公卿。载之左方。
十四。郭居完为进士。后登第。官校理。早卒。
十五。具寿永为敦宁都正。李希舜,李承楗权倜金珏为进士。沈彦光魁乡三场。
十六。权弘,沈檼,张继金为进士。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8L 页
十七。南智为庆尚都事。李荇登文科。
十八。龟城君浚为兵曹判书。李坡登文科。金寿宁,朴篪为文科壮元。许篈,尹暄,李久为司马壮元。
十九。李大海,李㙫,李厚为文科。吴楠为武科壮元。禹弘绩为进士壮元。
二十。朴訚朴洪鳞为文科。李久为文科榜眼。
二十一。龟城君浚为都元帅。李坡为吏曹佐郎。尹继善为文科壮元。
二十二。成㟳录靖国功臣。
二十三。严昕为吏曹佐郎。
二十四。许篈金荩国为吏曹佐郎。南怡为承旨。
二十五。尹继谦为承旨。朴东亮堂上。
二十六。南怡为兵曹判书。李坡为都承旨。朴元宗为兵曹参议。金荩国为舍人。郑士龙重试壮元。
二十七。许篈为艺文应教。成㟳堂上佥知。金寿宁为吏曹参议。申㴐为承旨。
二十八。龟城君浚为领相。李荇为承旨。
二十九。尹士昕监司。朴訔承旨。韩叔昌户曹参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9H 页
议。李季仝大司宪。
三十。权健,申从濩俱承旨。柳云忠清监司。
三十一。李德馨兼大提学。
三十二。朴元宗判尹。尹继谦工曹判书。
三十三。金勘礼曹判书。金净刑曹判书。
三十四。朴訔兵曹判书。韩确吏曹判书。许琮行咸镜监司。
三十五。金勘兼大提学。尹士昀参赞。柳聃年判尹。
三十六。成俊,李克堪俱刑曹判书。朴东亮为户曹判书。
三十七。尹士昕赞成。李廷龟户曹判书。李耔参赞。
三十八。李德馨右相。韩确赞成。李廷龟大提学。张云翼刑曹判书。
三十九。尹士昕右相。李坡赞成。黄致身参赞。成㟳以荫封君。
四十。金礩为府院君。南智为右相。崔天健为吏判。
[宰臣长寿者]
此外有七十五。而入相者二人。沈听天及李完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49L 页
城。余外四寸兄金自汉。六十二。以讲经十四分入格登科。亦晚达。奇事也。
[李蘧之母寿百三岁而恩赉便蕃]
近世宰臣享九十者二人。元判府事混,宋三宰赞。刑曹参判李蘧母夫人。百三岁卒。参判以七十七居忧。长女八十五。次女八十二。俱无恙。其年满百之时。 上欲封夫人。难于无例。特授其子右尹。令从子职。 赐夫人诰。厚赐米币酒肉。思赉便蕃。参判子五人。俱出仕途。儿孙近百馀人。亦一时盛事也。
[甲士任世绩寿百七岁]
江陵府大和县。有甲士任世绩。百十七岁而终。近古所无。
[五子登科者]
近世五子登文科者尹氏新之子㫬,皓,曙,𣊟,晫也。俱于数三年内联擢。而下三人先卒。其次尹海原子昉,旸,晖,暄俱文科。官皆堂上。最后庶子旰登第。以资禄俱准升堂上。五子登科而俱堂上。亦罕有也。此外武科则原州之李应獬。扶安之闵庭鸾兄弟也。
[登第未几而显达者]
登第未几显擢者郑右相芝衍。十三年而登庸。以甘盘之劳也。
[自卑官骤升者]
奇左相自献十五年而宅揆。以姻 宠也。李延原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0H 页
光庭,朴锦溪东亮。四年而顶玉。以 扈从功也。安宗禄。八年而腰金。以吏干也。宋参议骏,成参议以文。俱五年而衣绯。以清班除拟而骤进也。自卑官骤升者。李月沙。丁酉。以兵部郎。升弼善。未几准职为执义。升堂上。戊戌。擢兵曹参判。庚子。进户曹判书。辛丑。为大提学。以文学结知于上也。其次韩柳川。丁酉。自司谏为承旨。俄除京畿监司。崔汾阴。丁酉。自献纳连升司谏,承旨。己亥。加资为知申事。俱以才局也。
[鳌城戏黄致诚]
郑右相彦信。以大臣兼军器提调。其壮元李忠元。才为寺正。其后李鳌城亦大臣军器提调。而其壮元黄致诚亦为寺正。两事正合。寔亦奇也。鳌城献黄正曰。使君为完原则甚可。不可使吾为郑相也。盖完原后至一品府院。而郑公未几窜逐而卒故也。
[鳌城谑云马豆继用亦议大臣耶]
  鳌城相善谑。近世 国多故。该曹例以议大臣入 启。故滥而至于小事。亦收议大臣。多苦之。一日礼曹郎官持收议在前。公方构思以对。小婢自内告曰。马豆已竭。何以继之。公叱曰。马豆继用。亦议大臣耶。闻者捧腹。
[乾川洞国朝以来多出名人]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0L 页
余亲家在乾川洞。自青宁公主邸后。至本房桥才三四十家。国朝以来。多出名人。金宗瑞,郑麟趾。李季同为一时。梁诚之,金守温,李秉正为一时。柳顺汀,权敏手,柳聃年为一时。其后卢相及先大夫暨边知事协为一时。近世柳西厓及家兄暨李德丰舜臣,元原城均为一时。而西厓有功于中兴之后。元李二将。有再造之功。到此尤盛。余尝举话于鳌相。相曰。其洞有武将否。余对曰。成估吉官最高也。相公曰。不妨与君为对乎。余笑曰。成亦立功于北门。后之视今。安知不如今之视昔也。相大笑。
[郑湖阴沈连源之官爵升沈]
沈相连源。与郑湖阴同辛亥生。湖阴。丙子春。魁重试为应教。往金赞成珰家。相即其婿也。金公招公出拜湖阴。坐定。问其年即同庚。而郑已 登第。相公尚幼学。当时殊有叹羡之色。逮相 登科。扬历入政府。则郑滞于知敦宁。相公始吹嘘授宗伯。世间官爵之翻覆升沈。类如是夫。
[朴楣之三子官路通塞]
朴参议楣之子三人。召荣,增荣。俱早登第。俱郎吏曹。一时振耀。而其长光荣。蹭蹬不第。四十犹困于博士弟子。人皆诮之。公亦自困也。其后二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1H 页
君相继而卒。公晚登第。亦历清要。官至参判。封君。年七十六而卒。子孙绳绳为科第。宰相不绝。人之命固不可以早晚通塞为恨也。
[外王父出外免祸]
外王父参判公。癸卯岁。自岭南伯。再参户曹。柳公仁淑判天官。公与之相厚。引公为知申事。累与宋麟寿,具寿聃,李任,李瀣等。并入三司之望。凡十六度。而终不蒙 点。人皆以为怪。最晚为全州府尹以出。柳公甚惜其去。乙巳。柳公 赐死。以其荐为言路者。皆罹奇祸。以公之亢直当其时。必触凶人之怒。幸而出外。遂免焉。祸福之不可料也如是。
[沈彦光悔收用金安老]
外王父为掌令时。朝议欲引安老。公之乡人沈彦庆,彦光兄弟。方在要津。安老潜结之。许以收用己卯人。盖二沈方欲追叙士类。以抗贞,沆。顾无助者。闻而信之。极力推挽。晦斋先生方为司谏。力排其论。彦光曰。李某在朝。安老不入。欲劾去之。外王父止之曰。复古正人。安老不端。今只信其引用士类之言而遽击善士。不可也。彦光不听。后安老作事不善。己卯人亦不收叙。彦光始恚。及其将杀张玉父子。彦光力救之。忤其意。自吏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1L 页
曹除咸镜方伯以出。安老败。以都宪召还。时议以为非彦光则安老何自而入乎。纵后角立。不可秉宪。劾罢之。时王父方为江原方伯。出道。 上慰之。彦光握手曰。君子不慎其所荐。必败于事。自古戒之。吾不能践。追念公言。虽悔可追。卒以是赍恨。归家未几卒。
[崔演笃志于学]
外王父弟光轸亦官参判。少时。与崔判尹演上寺隶业。读易未半届岁。时二公俱归觐。路中各课所业。崔公有所遗落。即还上寺。悉诵而返。前辈之笃志于学如是。
[崔演能文章姿容都雅]
崔演之能文章。姿容都雅。有岳湛之美。二十三。登第。诸公见而爱之。其为书堂弘文。悉以貌也。靖陵亦以半仪为赏。尝夜对连日。内官 禀其数数。 上曰。吾欲见崔演之容也。盖公方为修撰云。
[外王父兄弟官两南而参父祭人以为荣]
嘉靖辛丑。外王父为湖南方伯。弟参判公方以庆尚右兵使。会于双溪。过父忌。甲辰岁。王父以岭南伯。而公又按湖南。亦于双溪行祭。南两人皆以为荣。
[江原道唯江陵原州多人士]
江原道地阨。唯江陵,原州多人士。在 国初江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2H 页
多名相。自 恭宪王朝。绝无显官。原州则郑八溪宗荣,李判书塈最达。近日巍科踵出。但未几而死者亦多。江陵则崔太史大中登第。后三十年。始有李璈云。
[原州人高敬吾南省之奇事]
原州人高敬吾。乙巳。增广乡试。以红袖拂壁赋中解。南省以书名壁上赋中式。其明年。以馆官连于壁书之狱。杖毙牢中。寔可怪焉。
[江陵校生咸承述以郑逑为郑述而郑逑以承述为承逑]
郑寒冈逑初为江陵。邸报至。校生咸承述入府。误认其名与渠名述字相同。归家。其伴问孰为府使。答曰。郑述为之。人皆笑之。及寒冈下车阅校案。见承述之名。亦误认己名。即问曰。咸承逑之字云何。闻者皆齿冷。
[权纶科场之命运]
权监司纶。外王父之外曾祖也。 成庙朝。长胄监者二十年。中庙时。文学之士。悉其所诱掖者。其孙琏。己卯司马春闱。作大乐赋鱼龙舞洞庭诗。俱好。拆其名。乃公之孙。止亭为主考。亟擢为元。再赴式讲。家有孟子落二丈。意其不必出此。不读而就。则两试孟子皆出此章。以为命也。不复赴举。 朝廷以洗马 王子师傅再召之。俱不至。园池钟鼓之奉。甲于一乡。享清福四十馀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2L 页
年而卒。
[申命和之妻权氏以诚孝救姑病]
权状元之婿。即进士申命和。和之妻。其姑苦病几殆。权氏焚香露祷于天。凡七昼夜。权氏有少女。一日见自天堕下一丸如雀卵色赤者。少女取而进之。磨服则香臭满室。姑病即愈。此诚孝所感也。乡老至今称之。朝廷闻而旌闾。
[栗谷母申氏]
栗谷先生之母。即权氏少女。故先生生于北坪状元家。生时瑞光烛天。状元奇爱之。夫人性贞静刚方。能文且解丹青。闺范甚严动以女则律身。先生之学。得于胎教者为多。
[江陵自古多孝节之人]
江陵俗淳。自古多孝节之人。旌表骈望于闾里间。松江关东曲所称比屋可封者。殆非虚语也。寒冈为倅。宴孝子顺孙。参者五十有二人。此盛事。古今所希。
[金澹至诚孝亲]
佥金知(知金)澹。江陵人。性至孝。事二亲极其诚。躬营甘旨。朝夕侍侧。四十馀年不少懈。二亲连逝。哭不绝音。杖而能起。以杯醑奠而伏帷前。哀恸竟日。杯辄乾。人甚奇之。常上山浮石。欲作墓表。天方冻不能施劂。公扶石而恸。石忽拆裂。声如雷。孝感之致。人皆嗟赏。 朝廷三命官。皆不至。旌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3H 页
门复其役。后以七十。方伯启 闻。特授堂上佥知。年九十而卒。
[南师古能算人命而不能算己命]
南师古。蔚珍人。力学邃于易。洞晓象纬堪舆占验家。言事皆奇中。屡捷乡解而竟不第。友辈曰。君能算人命。而不能算己命。年年为虚行。何也。南笑曰。私意动处。能令术闇。我若明知不捷。则不必赴省。欲念已惛。故常疑其中。如是憧憧往来也。暮年以天文教授在京。时太史星祲。观象监正李蕃臣方年老。自谓当之。南笑曰。自有当之者。数月。南果病卒。此与吴中隐士求死不得者何异。
[西川令善象戏对智严和尚而三局皆败]
宗室西川令善象戏。一日。游金刚山之白田庵。见智严和尚室空无物。壁上只挂象囊而已。令问曰。和尚熟此否。严曰。三十年前。尝戏之耳。令即取而对奕。一边无一包。怪而问之。曰。老僧平生只用一包。令曰。某是通国第一手。人不得对奕。公乃欲饶一子乎。严曰。试为之。对三局俱输。严大笑。收其棋不复赌。令嗟服而去。
[中国奉使我国者多不得入阁故翰林当使者辄避之而许国请行克竣使事以得入阁]
中国奉使于我者。自倪文僖陈缉熙董圭峰,唐紫阳。俱以一代名人。不得入阁。故翰林当使者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3L 页
辄避之。丁卯岁。 穆宗登极。当颁 诏我国。丁侍讲士美初为而病递。范屏麓应期代之。亦避。时许阁老国方为检讨。亟请行。克竣使事而返。后丁至侍郎而早没。范被劾。栖迟省署。晚仅为南祭酒。又忤当路者去。而许公以乙酉年入阁。官至小传,吏部尚书。年七十而卒。岂真宰嫌丁范二公之故避耶。
[王弇州评我国诗书]
王弇州跋韩太史世能朝鲜词翰后。比我国诗于宣成之间。比我国书于赵松雪。弇州集初来。有名公见之。谓其蔑视。甚耻之。及今详见王公之论。此乃奖也。非贬之也。元美尝以宣德间杨东里,成化间李西厓程篁墩诸公之作。比之唐景龙间。而以何李比之李,杜。我诗之比于景龙亦过矣。元美评书。自二王后只有赵松雪。欧,褚虞,颜,蔡,米。皆在其下。石峰之书。比于子昂。亦足矣。乍见而忿之。诚不满一笑。
[给事徐观澜评书]
徐给事观澜最能书。东征将官有得安平书簇。为其子昂亲书。献之给事。招余问此何人书。对曰。 庄宪王子安平君瑢之书。给事曰。吾固疑其非子昂也。然世间安有如此神翰乎。一日。求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4H 页
石峰书。石峰效古人体。作十幅以进给事。辨之曰。此张芝也。此右军大令也。此褚河南也。此欧率更智永也。此颜鲁公也。此米南宫,赵松雪也。末一幅乃仿金生者。给事曰。此非古法。亦遒美可爱也。石峰深服之。
[徐观澜寄珍奇之墨]
徐给事尝以墨一丸给余曰。此金章宗所造。用之一生不尽。余取磨之。色正墨而稍凝。香尚郁烈。自戊戌冬用之。至今十三年。只磨一字。真奇物也。
[我国黄毛笔天下一品]
弇州尝言宣城诸葛氏所造笔。极其精致。终日用之不败。朱太史以五枚赠余。兔则桀而易渴。羔则腻而易拉。俱不若我国黄毛笔也。朱太史用我笔。五日握而不败。是天下第一品也。多束数千枝而去。又喜纸多。择极薄者而曰。此可拓摹也。
[黄王二诏使之不贪]
仲兄尝言黄,王二 诏使持己极严。 上以纸笔墨馈之。俱不受。一日。以内藏倭楮纸。李白集杜诗各一部分赠之。葵阳展玩之。不忍释手。令人问副使受之否。曰。却之也。亦不敢受。呜呼。安得见斯人哉。
[傧诏使时李五峰劳力柳西坰劳心]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4L 页
近世 诏使。独称熊大行。而其于书册纸笔。亦受去云。
李五峰傧顾,崔。苦于需求。柳西坰接朱,梁。困于酬唱。汝章曰。五峰劳力。西坰劳心。人皆谓然。
[译官李和宗赴京时得螭背脊中有六大珠]
译官李和宗少尝从止亭,阴崖赴京时。 武宗南巡。和宗乘驿往 行在。至南京而还。至高邮水渚。马倦卸坐。沙中有露骨。摸出之。六节而屈曲。色白如雪。谩藏之马幨中。及到北京。牙侩陈货量价。和宗出白骨。誇而绐之。有一商见而拜曰。此螭背脊也。中有六大珠。真无价也。亟锯之。果有六珠大如桃核。即以段疋满千两价而易去。和宗曰。此天赐也。岂可自专乎。悉分其段。自上通事至奴仆。俱均给之。两公嘉叹。作诗以赞之。
[宁远伯李成梁]
宁远伯李成梁。其祖父居于本国理山地秃鲁江。因杀人。夫妻逃入铁岭卫。其父得边功为游击。梁荫指挥。少击虏多获。起为险上堡参将。许颖阳之来也。送之江上。因减军占马。许公将劾之。梁乞于译官郭之元。居间得免。不数年。得功为总兵。拓地千里。立五堡。勋封伯。子婿高官者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5H 页
十馀人。捍蔽东隅。殆四十年。富贵荣耀。近代无比。之元尝往来北京。梁待之甚厚。以是致富云。
[许氏之历代人物]
我家得姓。自驾洛王妃。殆七百年。入丽初。始祖采邑于阳川。遂著籍于是。终丽朝五百年。科第联翩。轩裳辉赫。作相者十一人。莞枢者六人。学士者九人。尚主五人。入仕于元者二人。封君者十四人。而代各有文章及名人。入我朝稍衰。相者三人。赞成者二人。六卿者四人。功臣三人。学士十二人。而忠贞兄弟及知事辑暨赞成磁,先人草堂先生最有称。近日许留守潜为清白吏。亦可不负前烈云。
[许游击国威来我国谓余曰君与我同姓]
许游击国威来我国。见余喜之。尝曰。许太岳之胤。君与我同姓也。人多迂之。然驾洛王妃自他国乘船出来。则安知非中国四岳之后而托称王国女。来谐其姻乎。游击之言。不无其理。
[家业至先大夫始彰]
我先祖自野堂先生之后。连二代无科第。至我高祖昆季擢第。季仅至司谏。而高祖未达早卒。司谏之子辑。官知事。有文名。我曾祖不第早卒。子渭持平。温承旨。而祖父亦能文。早卒。至先大夫始彰。不肖三兄弟俱文科。伯兄六卿。仲兄学
惺所覆瓿稿卷之二十四○说部三 第 355L 页
士。不肖亦参堂上官。而伯兄之子实。文科为正言。诸侄皆清卲有文。是皆祖先积累之效。盖愈久而愈著也。
[我家门之文章学问节行]
我家先大夫文章学问节行。推重于士林。而伯兄传经训。文章亦简重。仲兄博学。为文章甚高古。近代罕比。姊氏诗尤清壮峻丽。其高出于开元,大历。名播中州。荐绅士皆传赏之。再从兄𥛚氏攻古文。诗甚高悍。赋则尤杰出。 国朝以来。罕有其伦。虽不肖亦不坠家业。叨窃名于谈艺之士。中国人亦颇称之。父子四人。俱掌制诰。而先大夫及亡兄。又 赐假湖堂。三昆弟皆史笔。仲兄及不肖俱状元。不肖又三为远接使从事官。当时文献之家。必以余门为最云。昔刘孝绰一家父子姊妹俱能文。尝自詑以为许,史富贵。王,谢蝉冕。皆不及渠家文献也。不肖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