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x 页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题跋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5H 页
题石刻诸经后
衡山文先生(微明)。书法为国朝第一。与右军大令,赵吴兴相埒。王元美称古今四大家者。良不诬也。晚年雁阴符,黄庭,定观,心印,清静,胎息,洞古等诸经。小楷极其遒劲。或师方朔赞。或法洛神。或范右军,黄庭。或仿智永千文。细大均适。姿媚横生。真奇宝也。余得之于朱宫谕。爱玩不忍释手也。噫。诸经皆升仙之捷梯。人苟千周万遍。义自朗悟。况得衡山之笔。以增其重。则读者因奥旨而得其道。因心画而获书法。岂不两利也哉。敬藏巾衍。朝夕师承焉。
题诗删后
诗删者。非敢选也。乃删诸家选也。许子任删者。非主选者也。选者之功甚钜。而顾易删者则心甚劳焉。盖采取诸家。不问尺度之长短。悉掇其华者。选者之易也。合诸选而投其长短厚薄。不问其华色。必令粹然合乎度。然后乃登诸策者。删者之劳也。选东诗者六家。即前后风雅文选及诗赋选是已。诸公皆钜公或多士。其裒集初亦费心。以余之薄识浅见。会众说而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5L 页
去就之。宜删其之劳也。虽然。有不合而弃之。沧海或叹其遗珠也。至于不合度而进之者。则无有焉。庶免鱼目相昆之诮也。删之毋曰狭焉。为奏凡十。而篇凡千。足以尽之也。
书李懒翁画帖后
李懒翁画佛。吾已论其概。而兰嵎朱太史亦既系之。今则不谈其妙谛。只论其画也。人许桢之画者。或太扬之。或轻抑之。扬而方诸道玄,伯时。诚僭也。抑以为不逮其祖叔父者。亦妄也。而轾抑者。更不解事也。桢之山水。出安可度而秾。士女传其祖而彩飞动。此其长也。至于佛则尤神且奇。其设色渲染俱入妙。阿渚之点精。奕奕射人。如若欲语。未知去吴,李几步耶。后当有知者。姑宝藏之。
题丰干像帖后
香山旧有吴道子所画丰干像。僧家宝之。余求之百方不可得。西山老师(休静)临化。语其徒元俊曰。蛟山每欲此画。吾靳之。此至宝。不可令匪人守之。翁素晓禅机。可持以饷。不及百年。当返吾家。明年春。后令沙弥致之。则小幅画老僧跨虎。一山童杖包从之。虽色暗剥落。而笔执入神。真古物也。余思之。道玄。开元以上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6H 页
人。而丰干其一时也。名虽著于一时。画一时人似无理。若曰丰干则非道玄画也。若曰道玄画则非丰干像也。必居一于是。然此画之为唐人则甚明。其可宝也欤。李桢睹之。三昼夜不释手。李澄见之。乞以古画十馀品易之。二人俱当代能品。必能知之。聊帖以藏。待吾化去日。必归之山门也。
题古文参同契后
参同契古文。出于永乐年间。有耕者于瑞州山中。斸地得石函。有三卷。书绢而朱字。杨用修氏奇之。断以为是焉。其书合四言为伯阳所述经文。合五言为徐景休所注。又以三相类。为淳于叔通所著。井井甚明。其果是也耶。是书之行殆千载。注之者亦百馀家。莫有悟其舛者。岂道书微旨。且多隐语始辞。未易晓否。虽然。真一(彭晓)抱一(陈头微)上阳(陈观吾)三子者。世皆谓得道。而皆注此书。不悟其非。三子既得道。则必飞神上清。控揖诸真。而伯阳,景休。亦必先在帝傍。可与商㰌其义。诬其纰缪处。今既不能然。彭晓辈抑不得道耶。虽已得道。不飞升玉京。着此注于人间。然后上仙也欤。是未可知也。古文既分章不紊。不如旧书散乱无统。吾姑以是为正而读之也。叔通,景休。俱与伯阳同诬仙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6L 页
道者。其文其义。本无轩轾。读者遍读详味。则当自得之也。
题千古最盛后
朱太史倩吴辋川画小景二十幅。皆取古名人诗文可入于画者以载之。又自书文与赋若诗于其下。诚好事也。其本自内。今在义昌家。舍兄倩李澄榻之。其嫡兄潚书之。书虽不及朱公。而画则优焉。如桃花源柴桑。如山阳山阴。如鹤林庄。如免园邺园。如竹楼子陵台。如滕阁岳阳楼。如夔府城蜀道。如丰乐醉翁亭。如赤壁喜雨亭庐山等处。皆在其中。凡余之所欲游者。一举目而具得之。岂非人间一大快事耶。余甚乐之。玩不已焉。余畸于世。思欲拂衣赋归去来者已久。若得身以去。则卷中胜事。吾可践于物外。吾何羡于古人哉。其胜地绝境。在所遇之如何耳。我之鉴湖。岂遽下于钓台兰亭耶。但恐其人不逮前数子也。闻之者。必鼓掌捧腹焉。
李澄画帖后
李澄。鹤林之庶子。其父与叔俱解画。故澄世其学而遂自名家。山水士女之外。凡翎毛竹树草虫花卉。皆得其法。人以为难也。自懒翁没。渠即为本国第一手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7H 页
也。余令澄画各样于小帖。终之洗儿二女。人曰不及桢(▒画者)。而细看则丰肌媚笑。逞其妖娇态。咄咄咄逼真。亦妙品也。不欲久展。久则恐败蒲团上工夫也。
批点唐音跋
元襄城杨伯谦氏选唐诗。分始正遗三品。命曰唐音。谈艺者为之右祖。吴郡顾东桥璘氏又为之评点。海内士无不尊尚之。为嗃矢矣。二公之功。亦勤乎哉。然伯谦之分正音遗响。已甚无稽。华玉又弃掷不批。是正音数编。足以尽唐人诗耶。如沈云卿,王少伯,高达夫之作。互见于遗响。是数公之什。其不及于张,王,许,李乎。不然。顾则尤聩聩矣。余壬午藏得此本。时年幼不辨得失。手而咒者殆十年馀。失于兵燹。每思之而不可得。客岁有人购自燕市遗余。展玩则如见少日亲交面。意甚欢不忍释去。特以未及遗响为恨耳。其批语或透窾处。或㘈不通处。或明概或晦。而去就颇不失体。其用功之不怠。概可见矣。以故人面孔。故挟而不舍云。
四家宫词跋
四家宫词者。乃唐王建,孟蜀费氏,宋道君皇帝及王圭所作宫体绝句也。其词俱详载宫掖之事。而文又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7L 页
富艳。读之如亲入曲台椒风。睹大家文物焉。此余所以喜诵之也。虽然。建交中贵而备知宫中事。诗虽好。其人本不足言。花蕊则知作诗。而不知失身之可羞。是徒有文焉。宣和帝卒以是覆其国。禹玉附会奸人以取容。此四人俱无可取。而足为后世戒者。读者无以其词之妙而忘其为人。则足以惩创逸志矣。
明尺牍跋
杨用修作赤牍清裁。王元美广之。越张汝霖氏合二书。而最其秀者为古尺牍。所取简而尽。犁然当天下之目。固已家传户诵之矣。我明诸家尺牍最好。而汇之者如凌氏黄氏屠氏徐氏。皆博访而搜极之。裒为大编。览之如入武库。矛戟铠甲。森然而环列。如宝肆陈大贝木难。如巨浸稽天然。信伟观矣。独恨其单词只言。直破理窾。而折伏人意在于言外者。比古尺牍稍阻一尘。余暇日尽发诸所汇。取其单词只言足配于古人者。别为一书。分四卷。名曰明尺牍。以附张氏后。庶不失杨王之旨云。
欧苏文略跋
欧阳子,苏长公之文。宋为大家。欧之风神道丽情思感慨婉切者。前无古人。长公之弄出机抑。变化无穷。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8H 页
人不测其妙者。亦千年以来绝调。而近世宗先秦西京者。乃薄不为之。此甚无谓也。文章各有其味。人有尝内厨禁脔豹胎熊踏。自以为尽天下之味。遂癈黍稷脍炙而不之食。如此则不饿死者几希矣。此奚异宗先秦盛汉而薄欧苏之人耶。元美晚年喜读长公文。茅鹿门(坤)平生推永叔为过昌黎。此二子非欺人者也。唯其专门悉读。则恐涉于饱满腐粗。故余取永叔文六十八篇。子瞻文七十二篇。采其简切者。命之曰文略。凡八卷。时读之以取法焉。
明诗删补跋
李于鳞删明诗若干首。附古诗删后。其去就有不可测者。元美所谓英雄欺人。不可尽信者耶。明人号为开天者。不必皆开天也。若以伯谦氏例去就之。吾恐其不入壳者多矣。余取于鳞所删。删其十三四。又取王氏(廷相)风雅,顾氏(起淹)国雅及诸家集。拣其合于音者补之。凡六百二十四篇。以唐三百年累百家而伯谦氏以千馀篇尽之。则今余之所铨明诗者。适得其半。亦足以尽明人之诗矣。毋罪余以僭可乎。
四友丛说跋
余少日读何氏语林。即知中国有何元郎氏。欲睹其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8L 页
全集而不可得。尝于顾氏诗馀。见元郎之序文。详缛古雅。信是名家。又于诸尺牍中。略睹其一二小文。心窃艳之不置。顷因朝译。求所谓东海集则不能购。购其四友丛说者八卷而来。余窃观之。则古六经子史暨国朝掌故及裨官小乘所劄。旁通于释道词曲家。靡不博综而该录之。其所见所论骘。具出人意表。可喜可惊可奇。真异书也。虽未睹全集。而即此可尽元郎氏所造诣。快如抉云而睹天也。昔蔡中郎入吴见王充论衡。而谈议顿爽。人曰。不见异人。当见异书。吾读是书也。亦自云焉。
使东方录跋
梁黄门有年。丙午春。奉诞生 皇孙诏。来颁我国。为人温雅端详。与上价朱太史之蕃。并文雅风流。其咳唾成珠玉。真一双联璧也。其待弊邑人。如视一家。开心见诚。礼遇恭恪者。二公皆同。而律己以法。侃侃守正。则黄门有之矣。东人仰二公如祥麟瑞凤仪于九霄。既去而思之。如别佳人也。况不佞之累月陪从。昵承奖爱者。具悬悬当倍蓰矣。黄门还朝。编其奉使所作。附以东人和章。题曰使东方录。因节使回致于弊邑。不佞亦得其一焉。以鄙俚之言。托此而传耀于天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9H 页
下。使海内操觚谈艺者。知海外有许筠端甫者。岂非至幸欤。其曰东方。而不称朝鲜者。盖亲之至也。并载和章倪文僖(谦)龚祭酒(用卿)黄蔡阳(洪宪辽海遍。龚▣。有朝鲜绿。黄有輶轩录。)而此独创为之。爱之深也。黄门其得采诗之旨而详知我恭顺之意。其亲爱之。岂偶然哉。是岂特为不佞荣也耶。
题温李艳体后
右温李艳体一卷。乃唐温飞卿,南唐后主李煜之著词也。词源于太白。而至飞卿篇什始盛。其辞促而丽。后主变而稍畅。其辞巧婉。俱为词家三味。逮宋欧,晏,秦,黄。流艳昌大者胜之。而峥峭则当少让焉。余在辽山。夏月民事简。辄采二家词。合三十九首为一帙。倩石峰书之。藏巾衍中。异日归田。携酒徒凭高按歌。要亦不可无此。
应制诗跋
文忠公以外国行人。入觐 天廷。蒙 帝奖。至赐诗歌命和进。其宠荣至矣。寔千古罕觏之事。宜子孙之裒为别集注释而行于世也。其殊 恩异数出于伦类者。奉使诸公。盖已尽其榆杨矣。独恨公之此行。在于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则愈为光耀矣。而不幸在于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49L 页
二十五年之后。君子以是惜之。悲夫。
西游录跋
余得戏家说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两汉龉。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北宋略。水许则奸骗机巧。皆不足训。而著于一人手。宜罗氏之三世恶也。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其事盖略见于释谱及神僧。传在疑信之间。而今其书特假修炼之旨。如猴王坐禅。即炼己也。老祖宫偷丹。即吞黍珠也。大闹주-D001宫。即炼念也。侍师西行。即搬运何车也。火炎山红孩。即火候也。黑水通天河。即退符候也。至西而东还。即西虎交东龙也。一日而回西天十万路。即攒簇周天数于一时也。虽离支漫衍。其辞不为庄语。种种皆假丹诀而立言也。固不可废哉。余时存之。修真之暇。倦则以攻睡魔焉。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读
  
[序]
余在扶宁无事。适得诸子全书惯读之。因疏所得。题于各子之后。非敢自是鄙见也。聊以形吾秽耳。
老子
老子分童。未知出自何人。其意本不断。而有强断处。殊为纰缪。但当全读之。乃可通也。世谓老子可入六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0H 页
经。至其论大道处。玄妙渊微。有不可测度者。易,中庸所不道。而乃拈出言之。此老子自离而去之。不欲与六经齿。噫其神欤。后世其徒转神。其学流而为脩炼服食符箓赍醮等法。怪诞不经。而惑世诬人多矣。訾是辈者。并訾老子。玆岂清静本意乎。其文则经。而其义则传。至于论道。则直破天窍。吾不得而摸捉之。其犹龙乎。
列子
列子天瑞,黄帝两篇。其论道处理极玄微。尽言之而不隐。可与道德,南华相表里。文亦古奥矣。其后则文渐散始弛放。论道理亦多舛谬。似不出一人手。宜刘中垒之致疑也。今之所得八篇。似亦是典午氏东渡后杂出于诸家者。亦非中垒所校雠也。庄子屡引列御寇氏。则其人其意。固皆可贵。今不睹其全。可胜嘅哉。余谓首篇二。乃列子之旧。而其馀则汉人或魏晋时人所补也欤。
庄子
余少时读庄子书。不知其蒙。但寻文摘章。为掞藻法。中岁更读。则俶倘恍忽。若不可测度。固已喜其寓言。而一死生齐得丧为可贵也。今则看之。其恬淡寂寞。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0L 页
清静无为。默与佛子相合。特以其谬悠荒唐之辞。不与为庄语。故浅读之。莫可见端涯也。其中颜子坐忘一节。儒家力诋之。礼曰。坐如斋立如尸。而颜子终日如愚。此与坐忘奚殊。玆亦谩衍其辞。非妄也已。其曰诋周孔者亦非也。老聃其师而假秦失之吊以诋之。此老播弄淑诡之故态。非真诋也。于天下篇。首言儒家。其尊周,孔可知矣。
管子
管子书庞杂重复。似不出一人手。其心术,内业等篇。皆附会道家。而宙合诸篇。皆用隐语。俶谲诡怪。以仲责之术。安得有此谬悠语耶。使果出其手。不过故为权辞以饰之耳。仲之情见于其书者。独牧民,大匡,轻重等篇。而牧民尤为简明。其论兵阵之制。农桑诸利之原。凿凿中其綮。宜其施之事而辄有实效。终至于富国强兵。取威定霸。而尊其主为百五首也。噫。世已末矣。王道卒不可行。则安得如管子者为政而治其民耶。
晏子
晏子。古所谓法家。而以管,晏并称之。今其书只载其事齐之迹。而文特古雅。非如管子详言其立政治民之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1H 页
要也。晏子特不污其身。俯仰以取容于世者。其不死于崔庆亦幸矣。使当小白之日。其功烈必不及仲。而并称之。何哉。
商子
商鞅初说秦以王以霸。而孝公不省。以富国强兵。则席为前而听之不倦。鞅之学。本非王伯也。特优于富强也。初以王霸者。乃饰其言。而终发其所优。以中秦矣。其书文甚劲悍。亦先秦笔。而疑多附会者。其开塞篇所言赏施于告奸者。是平生受用地。而卒以此杀身。天道之好还宜矣。后世君子动辄称王道。鄙夷管商。而考其功效。则反不逮焉。噫。安得商子而用之。富国强兵以御暴耶。
韩非子
先秦诸子之文。除老庄外。或厖杂或晦涩或决裂。独韩非之文。典丽明核。善于连类比事。且切于事情。以文事论之。则诚大家也。其说难八奸篇。尤好试看。其开阖其抑扬其驰顿折旋处。默启后世为文者筦锁缴结之端。古文初质。至是而有机谋矣。其论术则概出商,申。严刻过之矣。
墨子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1L 页
墨子之学。其道大觳。有类于禹。故亟称禹之道。犹许行治农而自称为神农之言者也。其始皆本于圣人。其末流之弊。遂至于此。孟子之所以力排也。其与儒并称者。特以本仁义。尊贤尚德。有相近者。此似是而非。易以惑人也。韩愈氏以为孔子必用墨子者。何哉。其父虽古。而间亦䮕杂不伦。抑有后人附会耶。
荀子
荀卿斥老聃为知诎伸。斥庄周为蔽于天而不知人。其说甚是。又能知尊王而贱伯。知尊孔氏而黜异端。孟子后一人也。特以天资亢而闇妄以知道自处。欲废曾,思,孟子而直续夫子之传。故立言垂训。务异于诸儒。孟子曰。人性善。而卿曰。人性恶也。欲以胜之。而卒不可胜。使卿循循然守思轲之传。不务为高论异辨。则小疵之斥。择不精语不详之诮。奚自而至耶。唯其亢而闇。自用而自私。故一传而为李斯。韩非也。惜哉。
扬子
荀卿自大其学。自私其智。而欲胜于诸子。扬雄自贱其学。自卑其智。而欲合于圣人。故二氏俱斥于知者。其为不知道也均矣。雄著法言准论语。著太玄准易。以为己之学不及圣人。己之智不逮诸子。不可别立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2H 页
言为经也。故著二书以合于圣。其志陋矣。其为艰深之词者。所以文浅易之说而愈艰愈夷。愈渊愈浅。愈达愈碍。不得掩其拙。使雄不为是。只以赋鸣世。则人不议出处矣。乃反竭心悉力。求合于儒术。而终不免莽大夫之斥。有以也夫。然雄之过在陋。而卿之失在不自量。宁陋而不闇也已。
子华子
世所称子。即夫子倾盖而语者。其人必知道也。今其书衡裂委瑱。悉鸠集荀,孟,国语,老,庄,素问,韩非,楚辞等书。殆似百家衣。其出于汉诸儒也无疑已。子华之知道。岂如是乎。其终篇所言。虽不明道源。而意自好。文亦腾踔。其曰人寿几何。而期有以待也。盖当世列国云扰。战争方作。悲士之不得其时者。此则子华之文。而秦火失传。后人籍此一篇而赝作以传之也欤。
孙子
春秋以来言兵事者。孙武一人而已。后世善用兵者。莫能出其度内。虽非王者师。而噫亦奇哉。其文有筦锁辟阖处。节节生情。先秦诸子文。韩非与孙武最是作家。至其简切明核。则非所及也。
吴子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2L 页
高氏言孙子一乎奇。吴子几乎正。然则武不及起乎。彼特见起之书。有尚礼义明教训。而杂用司马法。故疑之为止。此起之饰也。其用兵权略。皆本之武。而时别出机。抑自掩其迹。均之谓战必胜。而武之计深矣。其文简切。亦似武而少逊之矣。
吕子
吕氏春秋亦吕子。古之谈理谈事。皆称春秋。故晏子亦称春秋。以称吕子者。亦犹是也。不韦之为是书。非自述也。乃聚天下俊辨士。采其言而集录之。故其文不雅驯。或有极正处。或有极䮕处。要之。不韦不能去就之。俱存而传世者也。其八览文最古雅。后之为文事者。或称曰吕览也。
淮南子
刘安好宾客。虚馆以待。奇士如大小山八公之流。皆隽伟瑰诡。辨足以达天人。文足以德百家。故共为此书。盖杂出于儒道名法诸家。天时地理纬数服炼之说。博综该贯。广大弘衍。可谓备矣。而其言舛䮕不伦。亦以其成于众手如吕子也。汉史言安以叛诛。而仙传以为升仙。岂八公之流惑世之言耶。伯阳参同。亦言其仙去。则史家或讳其事耶。不可辨也。其文俊雄
惺所覆瓿稿卷之十三○文部十 第 253H 页
奇杰。而推测物理。探索阴阳处。亦有大过人者。西京子家其最雄者欤。
文仲子
王通书出于六朝之下。故其文委靡古。其续诗,元经中论,准诗,春秋,论语而作。所论皆出于王道。古人有比以六籍之奴隶。奴隶诚贱矣。苟得为圣人奴隶。则亦得以窥圣人门墙也。其与离经叛道而陷于不自量者。相去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