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x 页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上)
[谥状]
[谥状]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18H 页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申公谥状[张维]
公讳钦。字敬叔。申氏出全罗之谷城。至太师壮节公崇谦。翊丽祖。合三韩。为元勋。竟以身殉节。赐籍平山。其后遂为平山人。公之在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翌日而公生。嘉靖丙寅正月二十八日庚申也。有异质。广颡大耳。目如明星。右颊有赤痣如弹丸。幼时嬉戏不凡。动止端重。七岁太夫人卒于松都任所。公随丧行数百里。悲哀号慕。累然有丧容。行路嗟咨。无何又失怙。外王父宋公提而鞠之。八岁始受书。宋公聚诸孙令作句语。以春字为题。公应口曰。天地万物。春为长者。宋公叹赏。期以远到。强记绝人。十岁读论语。数遍即背诵。不差一字。宋公惊异之。辍箧中新妆论语一帙与之。十三。遍观经史子集。能摛词属文。柳西厓成龙奇其文。为来访之。十四。悉取濂洛诸贤遗书。旁及老佛。无不推研。领会其旨。宋公家多藏书。公常人(一作入)其中。闭户观之。至忘寝食。象纬堪舆。律历算数。阴阳
公讳钦。字敬叔。申氏出全罗之谷城。至太师壮节公崇谦。翊丽祖。合三韩。为元勋。竟以身殉节。赐籍平山。其后遂为平山人。公之在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翌日而公生。嘉靖丙寅正月二十八日庚申也。有异质。广颡大耳。目如明星。右颊有赤痣如弹丸。幼时嬉戏不凡。动止端重。七岁太夫人卒于松都任所。公随丧行数百里。悲哀号慕。累然有丧容。行路嗟咨。无何又失怙。外王父宋公提而鞠之。八岁始受书。宋公聚诸孙令作句语。以春字为题。公应口曰。天地万物。春为长者。宋公叹赏。期以远到。强记绝人。十岁读论语。数遍即背诵。不差一字。宋公惊异之。辍箧中新妆论语一帙与之。十三。遍观经史子集。能摛词属文。柳西厓成龙奇其文。为来访之。十四。悉取濂洛诸贤遗书。旁及老佛。无不推研。领会其旨。宋公家多藏书。公常人(一作入)其中。闭户观之。至忘寝食。象纬堪舆。律历算数。阴阳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18L 页
黄岐之书。无不涉猎。庚辰。委禽于清江李公济臣之门。清江公号治易。公请益。清江公讲数传。遽逊师席曰。已见大义。复奚益焉。癸未。三司诬李文成公专擅骄蹇。大谏宋应溉。即公伯舅也。朝回出弹文示公曰。于尔意如何。公览竟。徐对曰。李某负当世重望。缁髡等语。似已甚耳。大谏默然。群从子弟已哗然以公党文成。谤议大行。公之见摈于群小始此。乙酉。中生员第八名。进士第三名。丙戌。捷文科。时朝议方植党。斥异己黜。隶成均馆权知。出为庆源训导。转广州。戊子。除司宰监参奉。以事罢。携书出栖于东湖。讲学以自适。庚寅。拜艺文馆检阅。序升奉教。辛卯夏。拜司宪府监察。荐授兵曹佐郎。坐事罢。壬辰。倭寇长驱薄都城。叙为良才察访柄臣欲挤之死地也即日辞朝赴驿兵马云兴。邮递皆空。巡边使申砬素威猛。所至人皆股栗。公入见砬。从容陈弊。砬亦敬惮。无所责。随砬赴鸟岭阵前。砬败。 大驾西巡。京师大乱。公欲赴 行在。路阻不能达。迤往峡中。秋由间道下江都。要得便趋 行朝也。郑相国澈以都体察使来。便宜行事。辟公为从事。公辞不赴。相国曰。岂以非 朝命耶。遂具闻。公乃应辟。从体察楼船下海。莅湖西。相国才公。三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19H 页
南机务一委之。公召机警吏习文法者十数辈。分授簿牒。齐声白之。且令军民陈不便状。案牍繁冗。控诉纷嚣。公目览耳受。口询手判。纵横胶轕。莫不中窾。幕府戎事。皆立办焉。为文宣布 朝廷德意。辞旨恳至。父老感激至泣下。义兵与官军有郤。将至纷争。公又为文喻之。将士咸瞿然改图。冬以司宪府持平入朝冰柔 行宫。时大贼据王京。馀寇弥满八路。 天兵出援。羽檄旁午。辞令酬酢。李公好闵实掌之。以忧去。朝廷悉以畀公。咨奏揭启。昼夜丛萃。特设承文院校检以授之。又知制 教。自此或以校理参校常带之。癸巳五月。拜吏曹佐郎。冬。扈 驾还都。行人司宪擎诏至境。远接使李公恒福以公为从事。甲午正月。升正郎。宋儒真谋叛事觉。 上亲鞫。以公为问事郎。按问详尽。应对精敏。 上数目属之。狱完。 命升叙司仆寺佥正。以天官郎为列寺。左迁也。而公久厌政本。故求得之。旋拜司宪府执义。 朝廷迫于 天朝本兵之意。遣使请羁縻之计。公上劄斥其非。郑松江澈见螫于时。既殁犹为当路者所齮龁。欲追夺官爵。而忌郑公晔居玉堂。欲先击去。其辞不直。实挤逐一代士流也。公摭实自劾。竟递宪职。授成均馆司成。俄以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19L 页
书状官赴 京。乙未二月复 命。历掌乐院佥正,军器寺正成均馆司成。以巡按 御史赴咸镜道。操履简严。黜陟明当。悍将墨吏。多解印绶去。监司洪汝谆素桀骜不下人。见公辄屈己待之。公不惮险阻。躬历村闾。民所疾苦。条陈蠲免。北氓至今称之。丙申。拜议政府舍人。迁掌乐院正。为都元帅权慄从事官。西叙为副护军。转司成。逆贼李梦鹤举兵叛。连陷数邑。元帅闻变进兵。贼已就擒。 朝廷逮治巨魁。党与数千。令元帅鞫之。元帅欲并诛之。公白元帅曰。经称胁从罔治。贼徒皆锄耰之民。今若尽诛。非王者之政也。元帅遣公具 闻于朝。 上允其请。仍 命公协同元帅验治。公受 命按狱。只诛首恶七人。馀皆分轻重疏决。物情翕然。湖中按堵。丁酉。为司赡,礼宾寺正。 天朝军门兵部尚书邢玠来督师。接伴使申点以公为从事官。逆军门于辽东凤凰城。十一月还朝。除平山府使,扬州牧使。大臣以公专管文书。辄 启留之。戊戌。以掌乐院正兼侍讲院弼善。荐入弘文馆为校理。升应教兼校书馆校理。杨经理镐以军饷不集。令差近臣督之。 宣庙命公行。公自直庐陛辞。驰往关西。冒暑雨出入海港。凡连饷十七万斛。冬以撰文书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0H 页
驿 召。未几病递。为典籍。迁司饔院正。己亥。再为弘文馆校理。改宗簿寺正。复入中书舍人。升弘文馆典翰。加阶通政大夫同副承旨兼承文院副提调。故事承旨不得兼承文提调。而大臣特 启仍带。自是屡拜承旨。皆不解。冬递为忠佐卫上护军。拜刑曹参议。转兵曹。庚子。由护军入政院右副承旨。序转至右。递为司直。夏。迁礼曹参议司谏院大司谏。递为护军。秋。以兵曹参知移吏曹参议。病递。辛丑正月。又为兵曹参知。二月。拜弘文馆副提学。 上命玉堂誊写古经周易。公进劄。略曰。 殿下于宵旰之馀。典学有加。超然独契于牺文之神理。其范围天地。开物成务之意。可谓至矣。是诚贞元之会。否泰之交。亦 殿下祈天永命之一大机也。推是心也。何患乎治之不弘而化之不成也哉。夫易之为书。经四圣而大义阐。历三贤而微旨著。卦爻之刚柔。象数之变易。幽明之故。鬼神之情。三极之道。昭晰呈露。搜抉无隐。吉凶悔吝之途。如指诸掌。嫌疑者决。犹豫者定。而人始不迷矣。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其辞奥。其指远。其变化无穷。苟非有见于圣人之心而得夫义理之正者。鲜不流入于他岐。故窃其数者专门于占筮。盗其秘者立帜于炉鼎。若京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0L 页
房,伯阳之伦。盖滔滔已。向非程朱传义。则洁净精微之蕴。几乎晦矣。先儒有言曰。先天之学。以心为本。又曰。先天图乃心学也。至于周氏之太极图则断之以中正仁义。戒之以修吉悖凶。而系辞之传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治易而不先诸心。愈治而愈不治矣。噫。善发者复也。恶萌者姤也。一姤一复。而或至于坚冰有厉。或至于配德乾刚。相距远矣。人亦孰不欲去彼就此。惟其天理难养而易失。人欲易流而难遏。于是而不知所以制之。则蔽者益蔽。昧者益昧。穷阴剥尽而天地闲塞矣。易言寂然不动。即子思子所谓未发之中也。易言感而遂通。即子思子所谓发而中节也。一以贯之。初无二致。能使吾之心。体寂然之中。天机不昧。感应之际。本源常静。物交于前而不与俱往。鉴空水止。纤尘莫染。则神明在躬。阖辟由我。观象𤤌占。特馀事尔。况天道以元而生万物。人主体元而理万民。君人之道。乃一天也。天道健而无息。故寒暑迭运而其序不紊。昏明递代而其行不错。一有所息。则生物之功废矣。今 殿下所当取则于易者。非乾之健乎。伏愿 殿下。勿泥于句读文义。勿拘于旁门小说。唯以中正仁义为之定向。以求夫曲成万物之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1H 页
妙焉。当否之极则思所以倾否者何道。当睽之极则思所以萃合者何道。当损之时则思所以益下之谟。当剥之时则思所以得舆之术。以之而一卦一爻。罔不究其时义而各当其用。则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可久可大之业。亦何难于驯致乎。呜呼。阳数一而阴数二。故从古以来。治日常少。乱日常多。此圣人之所忧。而于消长之节。未尝不致谨者也。其转移变通。会其有极。俾斯世跻之大有之盛。而免于未济之难者。此区区有望于 圣明者也。伏见近者。天灾地异。沓臻层见。民艰政瘼。日滋月甚。坏裂之世道。凌夷之纪纲。若涉大川。浩无津涯。而臣等之所恃。惟在 殿下天德有临而举以措之尔。 宣庙优答之。又 命裒春秋左氏胡氏程氏三传成一书。书成又进劄。申以春秋重复雠之义。其略曰。春秋一书。圣人之大用。而五经之断案也。尊王黜伯。正名定分。分别是非。明辨善恶。以二百年既往之事迹。为千万世方来之谟训。其旨微矣。其义大矣。然而圣人之于此。亦有所不得已也。向使周室不东。文武之化未丧。而宣尼之道得行于时。则春秋一部。即当年施措之具尔。宁止于教诏来世而已哉。圣人之心。于是而可见。圣人之政。于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1L 页
是而可徵。勿以圣言为高大而难遵。勿以古道为迂远而难行。存诸中者必本于天理之正而不杂以人欲之私。发于事者必究夫王道之极而不泥于偏伯之数。大而经国制治。小而酬酢百为。隐而屋漏暗室。莫不秉执天德。则百王不易之大法。岂不可行于今日乎。况春秋所记。莫严于乱臣贼子。莫谨于华夷之辨。尤大于复雠之义。故胡氏之传。未尝不惓惓于斯。而为后世戒。惜夫言不见用。而南渡偷安。日就凌夷。卒之夷狄入主中夏。未必非此义不明。有以致之也。噫。精神一到。金石可透。君臣上下。一力齐心。以复雠之义。横在肚里。振砺一世耳目。哙然改观。则 殿下之崇信是书。愈见其实效矣。 宣庙下教奖之。特加嘉善大夫。乃以劄子弁诸两书首。壬寅二月。拜礼曹参判。递授护军。四月。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冬。同知中枢府事。受 命撰东征将士纪实若干卷以进。又撰 王妃金氏册文。 命赐厩马。癸卯正月。历礼兵两曹参判兼艺文馆提学。是年。三为副提学兼 世子右副宾客。 宣庙命以秘书玉堂所藏东国诗文千馀卷。属公使删定。公既撰次。请与文衡词翰诸臣證定投进。 赐厩马以劳之。冬。迁礼曹参判。甲辰夏。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2H 页
以副提学兼 世子左副宾客。递为上护军。拜成均馆大司成同知春秋馆事。 宣庙方讲易。设局校正。妙选明经者。公与焉。秋。兵曹参判。冬。弘文馆副提学。乙巳正月。承政院都承旨。夏递为护军。即拜兵曹参判。十月。授都承旨。十一月。擢授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丙午春。兼艺文馆提学。 天朝学士朱之蕃,给事中梁有年。赍 诏来颁。公为义州迎慰使。复 命。 特命撰皇华集序。夏。拜兵曹判书。武选公平。舆诵翕然。时 天兵多逋漏者。当刷还。相聚为群。谋作乱。公选壮士。方便卫送。得以无变。递上护军。秋。拜礼曹判书。有金稽者上疏请追崇 德兴大院君。疏下宗伯。时首相柳永庆当国。使副提学李惟弘餂公意。公正色曰。此事有先儒定论。岂容异议。惟弘色沮去。议遂寝。丁未。递上护军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戊申正月。知中枢府事兼京畿观察使。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初丧之需。皆倚辨京畿。公能揣知应用物。手录一卷子。付属吏豫备以待。事无窘跲。以撰 玉册文。徵为艺文馆提学。制 哀册文。加正宪大夫。拜汉城府判尹兼知义禁府事。以顿递使护丧。事竣赐厩马。时三司告 王子临海君不轨状。起大狱。捕治党与。锢临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2L 页
海于海岛。一旬中再为大司宪。俱不拜。光海始不悦。己酉春。拜礼曹判书同知成均馆事。 天朝行人熊化以 吊谥。太监刘用以册封。俱奉 诏来。公为义州迎慰使。秋拜礼曹判书同知成均馆事。冬十一月。以知中枢府事。差世子册封奏请上使赴 京。庚戌四月复命。拜礼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以册封得准。赐奴婢四口田三十顷。加阶崇政大夫。光海新御法宫。欲以童男童女诵经前导。公以为人君御法宫。如日中天。岂可作不经事乎。此无以示后。凡三启乃允。辛亥夏。兼同知 经筵。冬。知中枢。壬子夏。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癸丑四月。死囚朴应犀受李尔瞻李昌后嗾。从狱中上书。告国舅金悌男挟永昌大君谋逆。辞连搢绅。光海下悌男狱赐死。锻鍊成狱。先是 宣庙遗教于宰臣七人。皆素所敬重者。公实与焉。有曰。不谷忝位。负罪臣民。若陨渊谷。今忽得重病。脩短有数。死生有命。昼夜之不能违。圣贤之所不免。夫复何言。但大君幼稚。未及见成长。以此耿耿耳。我不幸后。人心难测。万有邪说。愿诸公爱护扶持。敢以此托之盖 圣衷知日后有此变也。大司谏李志完,正言柳活等承权奸风指。论七臣不即辨明。削去仕版。若以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3H 页
先王遗教为矫作也。俄而郑浃者受阴嗾乱引名。公卿次第就狱。公亦下理。即放归田里。时议极峻。欲加罪。不敢远去。淹江上数月。至仲秋始归金浦墓下。一间茅茨。湫隘不堪居。公处之怡然。扁曰何陋庵以见志。甲寅。筑舍于山麓。穿沼种树。命其居曰坎止窝。深居不出。超然物表。左右图书。专意探颐。一日取性理大全邵子经世数观之。忽若开悟。遂穷象数。著先天窥管。后购邵子大全于燕市。参合之。无不契者。丙辰秋。光海欲废 大妃。追刑金悌男肆诸市。大司宪瑾。大司谏造,副提学潚等构捏公。窜配春川。公至。作茇舍数椽。名之曰旅庵。在谪五年。不履户庭。唯以坟典自娱。忘其为羁累也。辛酉春。获宥。复归田里。癸亥春。今上举义反正。湔涤戊申以后罪籍。公入 朝。是日拜吏曹判书。寻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鼎革之初。内外官寮。易置殆尽。公博采物议。铨注公明。 上亦倚公为重。悉用首拟者。人称允协。七月。进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大拜之日。有上变者。逮捕甚繁。 上特召起之。一日凡三 命。公不得已拜 命。 上即引见。询以狱事。公力陈 新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3L 页
化之下。不可使人抱枉。先德意而后刑政。言甚凯切。上为之改容。狱事果无实状。悉宥之。 命下。都民莫不欢庆。翌日。被宥者群聚公门下叩谢。公拒之曰。吾为国耳。岂私若辈耶。冬。因灾异求言。公上劄陈时务。略曰。治道有大本大经。为政有大要。大本立然后盛德大业彰矣。大经修然后家型邦则建矣。大要得然后施措布置立矣。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心之本体。虚明纯一。初无有不善也。顾其感之者不一而善恶分矣。先立乎大则小者不能胜。此臣之所谓大本也。臣愿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可乎。随事体验而不为挠夺可乎。求之文字而研几极深可乎。索之讲论而择善固执可乎。仁爱为体而至诚持之可乎。惩忿窒欲而不迁不贰可乎谨于屋漏而戒于未萌可乎廓然大公而物来顺应可乎。至危者天位也。至艰者天位也。命哲命吉凶。在初服矣。非至大。无以合人。非至正。无以式人。一举足而群下瞯焉。一出令而四方传焉。喜则有藉以市恩者矣。怒则有藉而驾势者矣。爱则有籍以济私者矣。恶则有籍以修怨者矣。义理不定则多听而易惑。植志不固则守善而或移。兹非立本之所当谨者欤。人君为国。当自家始。家之不治。国于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4H 页
何有。成周之际。嫔御侍卫。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天官。亵御仆从。罔非正人。君立于上。恭己无为而治化旁通矣。曩在废朝。家政先乱。谗谮由是而入。贿赂由是而入。私献由是而入。生人杀人爵人之权。皆由于此。初则姻戚为之。中则武弁荫官为之。终则士夫中有名称者皆为之。至于丧国而后已。噫。当其始也。亦岂知其终之至于此耶。彼士夫者。亦岂皆颠冥饕餮者耶。特以发身之路在此。而举一世为之也。涓涓之窦。极于滔天。毫釐不伐。竟用斧柯。前事之鉴也。圣明临御。如日中天。寸云尺雾。非复可虞。而一念之差。圣狂攸分。慎而戒之。其不在此欤。若稽尧典。日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礼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所且先者五。一曰治亲。岂不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自有先后之序耶。曩在废朝。奸臣执权。导以猜疑。宗戚之中夷灭者多。八怀疑惧。内外离心。莫不以是而致之。幸际 昌期。伦纪复明。人人得所。枯喘获苏。绥怀敦睦。家法之所当务。此臣之所谓大经也。为治有渐。固难以片言单辞驰骤而成之也。大乱之后。民情易以动摇。裁省之制。本以釐弊。而顽民则怨。大同之法。本以均役。而豪民则怨。荡涤非不广矣。犹不知足。抄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4L 页
兵所不可已。反以为苦。非法之不美。民习之难化也。然而苟曰民怨。则无论顽与豪而皆国家之忧也。都民之休戚。系于度支。外方之休戚。系于守宰。欲息民怨则察民之所好恶而已。轻为沿革则成宪坏矣。过为刻核则愁叹兴矣。今若欲如光武之中兴。则当尽扫旧章。而新一代之制矣。若欲如西汉之昭宣。而继述 祖宗之轨度。则去太去甚。而补其罅漏已矣。缓急得中。而祛其苛功已矣。凡有更张。必先审下情。以为注措之地。凡有变通。必谋始虑终。以为永久之图。则下令于流水之原而无有不顺矣。用人先行义。励俗敦本实。崇礼让而熄争竞。长廉耻而抑浮躁。宁质之胜于文。宁名之逊于实。则世道或可挽回。行之数年。而民志定国体立。则相时度宜。庶几有为。此臣所谓大要也。至于治兵一事。今日之所最急者。不及时振励。则无以应仓卒。臣愿下询帅臣及诸宿将知兵事者。早为计焉。守宰之多。难于邑邑得人。黜幽陟明。专在监司。媕婀软熟者。窒于办事。盛年锋锐者。足持风裁。人虽有才。不叩则不鸣。臣愿虽从臣郎署。苟其才也。察而擢之。委之以方面之重焉。官僚数易。吏执其权。百司丛脞。皆以此也。臣愿六曹郎僚。各司庶官。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5H 页
一依法典个满之制。无径迁焉。其有当官不治者。则所隶六部。常加纠摘以报政府。则六部庶司有所统属矣。总治纲领。纵在元戎。承奉节制。守令尤重。蕴度不如目见。预算不如临机。臣愿 下谕都元帅及两西观察使。将其道守令贤否。一审覈之。条列上 闻使比邑皆畀实寸而责其成效焉。元子年已一纪。国本之建。诚宜及时。导迪之方。亦不可不备。臣愿 下礼官禀行封典。俾得早亲师傅宾僚。以为毓德之资。且献元春四箴。曰临朝曰燕居曰进学曰体乾。 上嘉纳之。 宣酝赐豹皮。甲子春。副元帅李适,巡边使韩明琏举兵叛。 上将南狩。 命公扈卫 慈殿。分入江都。将发。公请 对启曰。 主上不可与 慈殿分朝。 上然之。 两宫遂作一行次公州。未几适为其下所杀。献馘于 庙。礼官请贺。公议曰。反臣陷京。銮舆蒙尘。此足为羞。岂可为贺。 上回銮。而公受试士放榜之 命。留公山数日。复命。 上欲以扈从诸臣策勋。公又极言其不可。乃止。宪府因事囚 慈殿下人。 上震怒。尽递宪府官。公上劄请优容。 上从之。仁城君珙累出贼招。时议欲迸窜以绝祸本。 上久不许。公谓僚相曰。廷议执法。非不可。而容贷至亲。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5L 页
亦 上盛德事也。右赞成李贵闻其言。廷辱之。公上劄以为。下官辱大臣。亏伤国体。仍呈告请退。 上召玉城府院君张晚,延原府院君李光庭。 问贵廷辱状。张,李不以实 对。 上大怒。下教切责。并罢三人职。屡遣使慰留公。公上劄请宽三臣之谴。大司宪崔鸣吉论绫原君辅不法事。 上震怒。辞旨极峻。公上劄言礼遇台阁。振励士气。以为祈天求命之图。 上优答之。玉堂劾大司宪南以恭。 上以朴炡等偏党。命补外。公又上劄救之。李贵于 筵中论炡等事。语颇失中。 上怒命窜朴炡,罢万甲等。公即上劄切谏。上优教从之。因天灾辞职。极陈言路不可不开。有曰。圣人能通天下之志。故能成天下之务。一有不通则如人之病痹。关膈阻碍。成难疗之疾。乙丑正月。 连珠府夫人卒。礼官议丧礼。 主上为服期。 上欲行三年丧。公与僚相。日夜守 阙力争之。上竟服期。上欲自主丧。政府率百官 启曰。丧必有主。故礼文初终。有立丧主之文。今 启运之丧。以绫原君请为丧主者。以 圣明既为 宗庙主。不可为私亲丧主也。请依礼官所 启。累 启始 允。兴庆园之建号也。 下大臣议。公献议曰。园者。乃陵之异名。古人文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6H 页
字。有园陵园寝之语。通天子诸侯言之。非陵之下墓之上。别着一园字。为隆降之节。而谓之陵谓之园也。礼官请改孔圣号。升黜从祀先儒。公议略曰。太祖高皇帝洪武十五年作文庙。是时凡天下岳镇海渎城隍。前代忠臣烈士封号。罔不釐正。而独文宣王之庙号及从享封爵如旧。今不可轻议。事遂寝。毛都督文龙设镇于铁山之椵岛。上欺 天朝。剋饷自封。贻弊本国。为一大患。姜,王两使颁 诏本国兼阅毛兵。流言毛将将不利于 诏使。廷议汹汹。大臣以下就 阙下待变。或请举兵讨之。公独曰。毛将狡狯难测。然不敢害 诏使也。西报至。毛将待 诏使无愆仪。人乃服公先见。丙寅秋。公以读卷官。掌别试殿试。及拆号。子翊全孙冕俱与焉。宪府先论试官徇私之罪。并罢职。仍罢其榜。谏院继之。公出郊待罪。请下吏就辨。上慰之。再陈试院曲折。仍乞骸骨。 上乃遣史官。以御批答曰。省劄具悉始末。追捧一事。出于赵璞之所作俑。非卿之过也。前日谏院之启。不无失实之言。岂不非哉。卿体予意。安心勿辞。即为入来。慰予缺然之心。会 上将拜园。 命召公留都。公黾勉就 命。 上以考官赵璞追捧试卷。其子参榜。诏狱鞫问。公三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6L 页
上劄辞职。陈追捧五轴。出于诸试官公同会议。赵全素之文。诸试官公同考取。而璞被讯。臣安得晏然立朝乎。仍呈告。 上遣承旨谕以手批曰。卿立朝四十馀年。无一点些疵。卿之名声。予亦闻之矣。不图今者。无妄之言。出于虑外。非但卿之不幸。抑亦国家之不幸。设或不公。许筠之奸状。曩时相臣未及觉悟。而况卿之不言可否者乎。昔日相臣。不以此引退。则今日之前规。亦有所据矣。升黜高下。卿不预焉。试官之革职。赵璞之被鞫。于卿有何不安之事乎。卿体予意。须勿固辞。从速出仕。以副舆望。再遣承旨 批曰。见卿之言。则以三不敢为辞。噫。卿未之深思耶。彼考官罢职。以取舍不公。不为可否之相臣。于彼何嫌。顷日台谏。未免生疏。不知殿试无命官之规云。其时所论。实非侵及卿身也。论启本意。既已如彼。则国法之半伸半屈。其亦何嫌哉。今若允副卿意。则人谓予疑卿。卿若终始求退。则人谓卿于予有憾。予之自前倚仗。卿之终始愿忠。不几于尽归虚地耶。卿之去就。非但系国安危。今日事势。亦既如此。不得不深思也。卿须亟体予意。速出行公。适正言金光赫论罢榜当否。公请去愈力。 上又遣史官谕之曰。顷者殿试。卿不与焉。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7H 页
近日国事。日渐可虞。故予意以为考官虽被拿囚。相臣其时不为担当。则为国事勉出。于义不妨。鼎席俱空。大臣不安其心。劝勉出仕。于予待大臣之道。亦似无害。故屡遣近臣。谕予至意。昨有意外之论。谓予待之不以实。斥卿将焉用彼相。沮抑予心。狼狈卿身。实未晓其意也。且人臣称誉大臣。时王之律甚严。今卿既被人言。极其抑扬。必不安于出仕。予亦不自甘于终尚文具。今姑勉副卿请。以安卿意。解相授判中枢府事。公遂无当世意。将致事归田。为终身计。丁卯正月。奴贼入寇。连陷义州,安州。复拜公左议政 世子傅。 上命陪 分朝南下。次公州。上劄请讨贼。次全州。闻贼约和后四出放劫。又上劄请诘贼败约。 上报闻公在 分朝。推诚保护。随事进规。弼翼弘多。与体察李公元翼协心经略。调兵运粮。助给 大朝。无匮乏。条上南中民瘼。悉蠲免之。三月。陪 东宫入江都。 命宣酝。赐虎皮厩马。谏官有疏斥相臣者。公与僚相。露章乞解。以谢人言。 上优答不许。四月。 大驾还都。首相辞递。以左揆当轴。时馀贼留屯。耕种清川之西。外为约和。而出殳卤掠。公建言贼在我境。将士逗留。请策厉副元帅郑忠信。率诸将进驻安定。且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7L 页
发间使。责以负约。贼遂捲还。贼退后。遗民多饥死。公移粟赈救。分给谷种耕牛。使之业处。设营将于八路。以专教练。增修安州城池。刱黄州城廊。积粟缮甲。为必守计。议者颇异同。公意不挠。其役乃完。七月。进领议政兼 世子师。上劄辞。 上优奖不允。冬。以都提调掌 世子嘉礼。上劄请首繁文浮费。 上从之。又请自公卿大夫。各出布。多寡随意。以助军费。士庶多闻风愿纳者。分给大将申景禛,李曙。造兵甲。推其赢。赈西民。又令在官者各出衣裤。分赐西民。多赖以活。戊辰春。柳孝立等谋叛将作乱。许䙗知其谋。移书于洪瑞凤。瑞凤未及发。而都下汹汹。公微知其状。坐庙堂。急招大将内景禛,李曙。发兵捕得贼之载兵器者。且促洪瑞凤发其事。悉捕贼徒。前后伏诛五十人。被引者有丝毫不实。辄傅生议。白 上悉宥之。日夜按问。或连旬不出。而公阅案牍。辨虚实。如烛照而数计。
狱数月。无一人称枉死者。狱毕录勋。并录推官。公与僚相力辞不居。只拜鞍马之 赐。丁卯夏。有星孛于太阴。其占曰。太仆主马之官亡。今年春太史奏土星入台星。上相厄。公以上相提调太仆。久管马政。人甚忧之。六月十一日。疽发于背。时大旱。公上劄引咎。
狱数月。无一人称枉死者。狱毕录勋。并录推官。公与僚相力辞不居。只拜鞍马之 赐。丁卯夏。有星孛于太阴。其占曰。太仆主马之官亡。今年春太史奏土星入台星。上相厄。公以上相提调太仆。久管马政。人甚忧之。六月十一日。疽发于背。时大旱。公上劄引咎。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8H 页
上亲祷南郊。公又病不能从。上劄乞解职。 御批曰。省劄。予甚忧闷。伫待卿勿药之喜。卿宜勿辞。安心调理。遣御医赍御药。不离看病。辍御厨。遣掖庭人问疾至再。 王世子累遣宫官问疾。二十九日戊午。遂不起。 上教曰。领议政申钦。以 先朝旧臣。竭诚辅国。邦运不幸。失此良弼。予甚痛悼。丧葬之需。其令该曹一依前例。输送丧家。俾无不足之患。 上遣中使礼官吊祭 内赐别赙。 特遣都承旨金尚宪吊孤。 慈殿遣中使吊孤。 内赐别赙。 王世子率宫僚。举哀于外堂。 亲临丧哭吊如礼。又致别赙。实旷世异数 也。公早孤。无所师承。而甫成童。自知为学。专于为己。耻于近名。平居俨然。自治克庄。以孝悌为行身之本。于书无所不览。于学无所不窥。尤喜程伯子,邵尧夫。常曰。伯子有圣人之质。尧夫有圣人之才。既归田间。刊落世故。玩心高明。而未尝以语人。晨起冠带谒家庙。退焚香危坐。终曰穆如。粗俗之辞。不出于口。惰慢之容。不形于色。与寡姊同居三十年。事之如母。侄女之无归者数人。置之家而衣食之。门绝私谒。内外斩斩。家故贫乏甔石储。往往假贷不给。居第寝庑倾塌。家人请修之。曰 国事未定。何以家为。处一室。床榻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8L 页
萧然。属纩之日。衣衾无副。瓶罂告匮。祭奠赖人而具。宣庙尝命选朝臣廉谨者以旌之。廷议皆归公。公力言于大臣止之。性不喜势利。在仕途。多丐闲处散。唯上所使。不避夷险。拜 命辄行。 宣庙季年。眷遇颇隆。在西掖久。每当 进讲。毫分缕析。精义造约。 宣庙为之耸听。累长银台。纲纪百司。献替惟允。有古纳言之风。遭遇 圣明。值时艰虞。秉节既确。特立无偏。箴规贞亮。吁谋密勿。凡有陈列注措。未尝宣言。虽子弟未之闻也。爱惜人村。舍短取长。奖诱后进。期于成就。恒谓前汉之所以兴隆者。在于风流笃厚。耻言人过也。见人有趋利逐名。经营俗务者。若将浼已。常以后辈多尚弛放。不自矜重为叹。论治道。不喜纷更曰。法 祖宗。亦足治耳。见 朝廷失举。弥日不宁。得一善策。必建请而行之。人有盛气谈论者。不与之校。而临事终不假借。遇郎吏。申申教敕。有不能者。必掩覆之。自丁卯夏。 国家多事。备局之会无虚日。早进晏罢。虽病惫亦强起曰。 国势岌岌。吾侪敢不尽瘁。今年夏。虏使入境。其所请皆难从。时公已患疽。力疾赴衙。洎疾革。犹深念不置。备局郎以 上教收议。公口呼数行。令侍者书之。气乏而止。热作将绝。声在喉间。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9H 页
而犹问虏使还否。且言旱灾如此。民何所聊。天灾之作。皆吾辈罪也。吾死而雨则无憾矣。公鉴识明悟。揣事悬合。 国家机宜。人物始终。筹之无不符者。凡朋游一定交。至白首无贰。黄秋浦,李白沙之丧。为位而哭。久而愈伤。平生不设防畛。胸次洞达。遇会心人。辄欣然倾倒。辞气和雅。蔼然若春温也。少号敬堂。又号百拙。或曰南皋。易之以玄轩。别业在黔浦之象头山下。一号象村居士。晚号玄翁。归田称放翁。在谪扁旅庵。在累。谩为玄翁自叙曰。玄翁者。何许人也。以文名于世而翁不以文为事。以宦显于朝而翁不以宦为心。以罪窜于外而翁不以罪为挠。无所嗜好。无所经营。视贫犹富。处丰如约。与人交。人不得以亲疏。接乎物。物不得以拘绊。少志于学。旁通九流。粗涉其源。未竟其归。晚好羲易。有会于邵氏天地万物之数。而亦通厓略而已。书无所不观。书籍之外。翛然终日。俗物不敢干也。交游尽一时胜流。知翁者多。而或知其文。或知其行事。有白沙翁者。与翁比邻。能知翁趣造。翁亦知白沙。白沙以直言得罪。贬卒于北荒。翁有绝弦之叹。无意于人世矣。公于文。少嗜昌黎。晚乃出入百氏。自辟堂奥。文取西京以前。诗取唐人。而颇爱明诸
象村先生集附录一 第 429L 页
家。书法翩翩遒媚。然皆非所数数也。所著有象村稿。前集十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别集六卷,内集一卷,外集一卷,馀集三卷,漫集六卷,先天窥管一卷,求正录一卷,和陶诗三卷。藏于家。维晚出。窃从前辈诸公。获闻绪论。其称公以为才极高学极博。文章华敏。为当世大手笔。立朝四十年。历扬华显。而疵吝未尝及。经涉危厉而名义不少玷。其为相也。事有可言者未尝不言也。不可不为者未尝不为也。忧勤 国事。慎终如始。斯文之所宗匠。士流之所依归。以公为称首云。谨据家状。略加檃括如右。敢请易名之典焉。
奋忠赞谟立纪,靖 社功臣,资宪大夫,行司宪府大司宪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春秋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新丰君张维 撰。
奋忠赞谟立纪,靖 社功臣,资宪大夫,行司宪府大司宪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春秋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新丰君张维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