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x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先天窥管
先天窥管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5H 页

天以一变四。四时之类也。地以一变四。四行之类也。体者八变。八卦也。用者六变。六爻也。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离也。反易者二。巽兑震艮也。此四卦反以画之。则兑可以为巽。震可以为艮。总之则二卦也。其实与乾坤坎离为六卦也。此亦用者六也。重卦之不易反易类此。以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合数则乃三十六也。六六三十六则此亦用者六也。故爻止于六者。用者六变也。卦尽于八者。体者八变也。八八六十四。故八之极而为六十四卦。六六三十六。故六之极而为三十六变。就六十四卦。以六六数之。则六十四卦之爻。为三百八十四爻。是谓重于三百八十四也。无非以六为用也。
日有八位者。日之日。日之月。日之星。日之辰。日之石。日之土。日之火。日之水。此为八位也。他仿此。用止于七者。去乾而言之也者。乾一不用。则其馀七位为用也。月位则兑居二。兑以上则馀六位为用。星位则离居三。去离以上则馀五位为用。他亦仿此。盖日之位。乾一为元之主而不动。故馀位为用。兑二为会之主。星三为运之主。其用亦如乾。可以类推也。
止者为大数。盈者为小数。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5L 页

昼之馀分。犹时刻之分于夜者也。剋者在地。乃潜乎北之类也。
去泰而言之者。以先天方图言也。
二变。指兑巽等卦。二十八变。除乾坤离坎兑震巽艮而言也。
乾七兑六以下数之则为六十四卦。言其生之理也。七变六变。以八位言也。
去四去八去十二。体用之数也。
常馀十二日者。积而至闰也。
一生二。以方图推而上之也。
天一则一为天之数也。有二而后方成数。物不两。不成用也。
天运而地生。故一生六而为运行之数。四生十二而为生物之数也。
蓍之策。当卦之爻。
阳能知而阴不能知。阳能见而阴不能见。人与鬼之分也。
阳虚者火之类。阴实者水之类。
天数五地数五。皆起于中。乾为阳中。坤为阴中。皆起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6H 页

言天则地见。言君则臣见。言父则子见。言夫则妇见。顺则天地位。君臣纪。父子伦。夫妇治。逆则反是。盖由天失天道。君失君道。父失父道。夫失夫道而然。可不戒欤。
日月一类。阴阳之互藏其宅也。知阴阳之互藏其宅。则知物类之错综万变也。知物类之错综万变。则可以知数之进退消长交易赢缩矣。此所谓推此以往物曷逃者也。
天地虽大。以道言之则亦一物也。惟其物也。故有开闭。其开者道也。其闭者道也。故曰天归道也。
天四变。年月日时也。阳统阴也。天四变。含地四变。日之变含月与星辰之变。是以一卦含四卦也。日月星辰俱有四位四。十有六。此一变。而日月星辰之数见矣。
贲既济家人丰离同人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泰大畜需小畜大壮大有夬乾。为天之用数。艮蹇渐小过旅咸遁师蒙坎涣解未济困讼升蛊井巽恒鼎大过姤。为地之用数。
先天。意在言前。后天。言以导意。其皇王之别也乎。
三百六十中分之者。以策言也。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恰得其中也。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6L 页

壬甲乾。乙癸坤。丙艮丁兑。庚震辛巽。戊坎己离。纳甲法也。卜筮家窃之以为天禄。
天地定位。乾南坤北也。雷风相薄。震巽相对也。山泽通气。兑艮相对也。水火不相射。坎离相对也。雷在东北。风在西南。山在西北。泽在东南。水在西火在东。此乃庖牺先天方位也。岂非不可易之正位也。至于后天而乾坤让正位。帝出乎震。而长子用事。则岂非家天下之时义耶。
先天圆图。只因八卦方位。衍之而已。就圆图。考八卦方位。则次序反对。井然不紊。由于自然。非假安排。方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7H 页

以坤复子半而起者。古未有也。起于邵子。伊川未必商量及此。
八卦图阳仪在左。阴仪在右。即圆图之小者也。虽只据八卦。可以推圆图之次序也。
经世天地始终之图次序。与方图符合。若纵横数之。可见。
图之左右阴阳各相等。周谟之疑于月卦之疏密者。特未见乎此也。(周乃朱子门人。见朱子书中。)
离当卯而言当寅。坎当酉而言当申。卜筮家窃之。以为长生。
五行生成之数。出于河图。一七八九皆以五而得。五为中数。
一二三四便见六七八九。一含九为老阳。二含八为少阴。三含七为少阳。四含六为老阴。
一含六为水之生成。二含七为火之生成。三含八为木之生成。四含九为金之生成。五与五为十。土德全也。
五十有五。天地之积数也。天数二十五者。一三五七九之积也。地数三十者。二四六八十之积也。
真数三。天地人也。参天者九。三三也。两地者六。倍三也。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7L 页

土石。形质之大成故不易。水火。变动而不居故互易。太阳之数十。少阳之数十。太刚之数十。少刚之数十。凡四十。太阴之数十二。少阴之数十二。太柔之数十二。少柔之数十二。凡四十有八。以四因四十。得一百六十。以四因四十八。得一百九十二。以一百六十。因一百九十二。得三万七百二十。是为动植之全数。
天之用声一百六十。体数四十八去之。则得一百一十二阳数也。故取阴数去之。
地之用音一百九十二。体数四十去之。则得一百五十二。是为动植之用数。阴数也。故取阳数去之。
以一百十二。唱一百五十二。得一万七千二十四。以一万七千二十四。唱一万七千二十四。得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是为动植之通数。日日声。即元之元。日之日也。日月声。即元之会。日之月也。日星声。即元之运。日之星也。日辰声。即元之世。日之辰也。他仿此。○。有声无字者也。▣。有音无字者也。●。即所去之四十八也。■。即所去之四十也。
日月星辰四象为声。遇奇清而辟。遇偶浊而翕。水火土石四象为音。声。律也。音。即吕也。
平上去入一百一十二。以开发收闭和之。开发收闭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8H 页

阳生日火。阴生月水。刚生星金。柔生辰土。
日生目。月生耳。星生鼻。辰生口。金生气。土生味。火生色。水生声。目之体数十。鼻之体数十。气之体数十。色之体数十。律之数也。耳之体数十二。口之体数十二。味之体数十二。声之体数十二。吕之数也。正律之用数一百十二。正吕之用数一百五十二。如上阴阳刚柔之数除之。正音正声之用数俱万有七千二十四。至此而天地人事之数毕备矣。
一爻变凡六。如从乾而数之。则自姤至夬。二爻变凡十五。如从乾而数之。则自遁至大壮。三爻变凡二十。如从乾而数之。则自否至泰。四爻变凡十五。如从乾而数之。则自观至临。五爻变凡六。如从乾而数之。则自剥至复。六爻变凡一。乾之坤也。三十二图皆然。卦变。乃启蒙之最易见者。世人临书多不解。故并书其义。
天自临以上。地自师以上。运数也。天自同人以下。地自遁以下。年数也。运数则在天。年数则在地。
天自贲以上。地自艮以上。用数也。天自明夷以下。地自否以下。交数也。天自震以上。地自晋以上。有数也。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8L 页

(天自既济以上至乾。地自蹇以上至姤。凡四十四卦。生物之卦。馀卦不能生物。)
花潭徐氏。推出经世大数。三百六十乘三百六十。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年(时日月年)。○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乘十二万九千六百则为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年。○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年自乘则为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分之十二限。每限一十三亿九千九百六十八万之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年。以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为一而数之。每限为一十三亿九千九百【八十六】(更详)万也。○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分而十之。每一分十六亿七千九百六十一万六千年。○每年进六日则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者六。故曰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进六日。以十二万九千六百为一日计之。乃六日也。○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每年进六日则为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者六也。分而十之则每一分为十六亿七千九百六十一万六千日者六。合十则六十日也。○凡十二限。每限一十三亿九千九百六十八之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年进六日。得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9H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09L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0H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0L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1H 页

花潭徐氏名敬德。字可久。开城府人。系出唐城。我国素无易学。虽儒先亦无能启发关键者。所论述。只文义之末尔。花潭独能远绍康节。直窥门户。可谓不世之人豪矣。此解。是我国诸儒所未发也。
读易说
读易者。先读启蒙观物等篇。略知图书卦画大衍之所由起。然后方可寻考姬孔彖象爻系。以参夫人事之得失。不先于图书卦画。而只用力于周易。则是截上半道理。遗之也。何以得其圣神幽赞之妙乎。
七八九六说
一三五积而为九。是生数积而为老阳也。二四积而为六。是生数积而为老阴也。七则九之自西而南者也。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也。七九为阳。阳主进。由少阳七而进。七之上有八。故踰八而进于九。阴主退。由少阴八而退。八之下为七。故踰七而退于六。
由图为卦说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1L 页

二始说
一二为二始。五六为二中。九十为二终。五声六律律阴阳各六。五乘十二。十二乘五。为六十。此律吕家之用六十也。十干十二支。支干相乘为六十。此阴阳卜筮家之用六十也。老阳策数三十六。老阴策数二十四。少阳策数二十八。少阴策数三十二。易之策之用六十也。五运六气相乘六十。医家之用六十也。去乾坤为炉鼎。去坎离为金刀。以六十卦为火候。修养家之用六十也。
已生未生说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卦之序也。易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自坤而震而离而兑而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2H 页

先天图说
河图八卦六十四卦三图。方位次序皆同。观河图。可以知八卦及六十四卦圆图矣。左三十二卦之初爻皆阳画。乃阳仪也。右三十二卦之初爻皆阴画。乃阴仪也。自乾至临十六卦下二爻。俱阳䗈。为太阳也。自同人至复十六卦。下二爻。一偶一奇𧈼。为少阴也。自姤至师十六卦。下二爻一奇一偶䗁。为少阳也。自遁至坤十六卦。下二爻俱阴𧉧。为太阴也。此为两仪四象。由于河图之一三七九二四六八也。自乾至泰下三爻乾也。自履至临下三爻兑也。自同人至明夷下三爻离也。自无妄至复下三爻震也。自姤至升下三爻巽也。自讼至师下三爻坎也。自遁至宴下三爻艮也。自否至坤下三爻坤也。此四象生八卦也。八卦之上。阴阳相错而成六十四。虽衍而为六十四。其实不过两仪四象。统于太极尔。
贞悔说
内卦为贞。外卦为悔。贞是正之义。悔是过之意。贞是见在当时者也。悔是事过踰时者也。故朱夫子解之曰。贞事之始。悔事之终。贞事之主。悔事之客。贞事在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2L 页

文王八卦方位说
伏羲之卦。以生出为第。文王之卦。以反对为第。伏羲以乾而正南面之位。文王以震而处长子之位。其官天下家天下之别乎。上世中古之时义所系也。夫圣人因革之旨微矣。
经世衍易图说
邵夫子以日月星辰为天四象。石土水火为地四象。方位次序。准先天八卦而推出。其数自一元以至万物。无不穷其极。但不拈以为图。故后世不知其与先天图准。兹列于后作图。以为后学入门之指南。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3H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3L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4H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4L 页

乾目太阳 巽色少刚 乾性太阳 巽木少刚
兑耳太阴 坎声少柔 兑情太阴 坎草少柔
离鼻少阳 艮气太刚 离形少阳 艮飞大刚
震口少阴 坤味太柔 震体少阴 坤走大柔
乾日太阳 巽石少刚 乾暑大阳 巽雷少刚
兑月太阴 坎土少柔 兑寒大阴 坎露少柔
离星少阳 艮火大刚 离昼少阳 艮风大刚
震辰少阴 坤水大柔 震夜少阴 坤雨大柔
乾元大阳 巽岁少刚 乾皇大阳 巽易少刚
兑会大阴 坎月少柔 兑帝大阴 坎书少柔
离运少阳 艮日大刚 离王少阳 艮诗大刚
震世少阴 坤辰大柔 震伯少阴 坤春秋大柔
声音之数
乾平
日日声平辟日月声平翕日星声平辟日辰声平翕
兑上
月日声上辟月月声上翕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5H 页

离去
星日声去辟星月声去翕星星声去辟星辰声去翕
震入
辰日声入辟辰月声入翕辰星声入辟辰辰声入翕
坤开
水水音开清水火音开浊水土音开清水石音开浊
艮发
火水音发清火火音发浊火土音发清火石音发浊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5L 页

土水音收清土火音收浊土土音收清土石音收浊
巽闭
石水音闭清石火音闭浊石土音闭清石石音闭浊日声水音。乾唱坤也。月声火音。兑对艮也。星声土音。离和坎也。辰声石音。震与巽也。
阴阳相成为声音
乾兑离震。天也。一二三四阳。巽坎艮坤。地也。五六七八阴。
动植声音。两数具在经书中。不著于此。秪录其入门路脉。以俟心灵眼明者。(经书。经世书也。)
声之数。止七。音之数至九。何也。天数之用盈于六而极于七。地数之用常止于九也。声之数七。如多良千刀妻宫心七也。音之数九。如右黑安夫卜东乃走思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6H 页

乾兑离震。日月星辰。天四象也。
巽坎艮坤。石土火水。地四象也。
自日而月而星而辰而之水。犹先天之自乾而夬而之坤。
自水而火而土而石而之日。犹先天之自坤而剥而之乾。
经世书之所谓天卦地卦。中分乾坤。自夬至复为天卦。自姤至复为地卦。
羲图。无言矣。无文矣。如天垂象。日月星辰。昭布森列。而人自察之。故就而观之。则其方位卦画。阴阳消长。自有不期然而然者。朱夫子所谓书不尽言。图不尽意者。真有得于先天之妙矣。姬易既彖矣爻矣又象矣。言而又言。文而又文。如法律然。如诏命焉。退乾坤而进六子。世之变。不可胜矣。文王之志戚矣。噫。由牺以下迄于舜禹则羲之不言不文。固也。由文王以上有羿浞之始乱。桀纣之暴虐。由文王以下。不足论也。则文之重累其说者。不得已也。孔子曰。作易者其有忧乎。盖指此也。
孔之系辞。兼乎羲文也。程子述之以为传。邵子述之以为经世。朱子述之以为本义,启蒙。邵之述有作者之功。微邵则图其晦乎。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6L 页

阳数一。衍而为十。阴数二。衍为十二。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之类也。
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又曰。王者之法。尽于是矣。此非程,朱之见所及也。
退乾于西北而进震而当位者。其统天下之微意也。虑后世交争之乱者乎。
坎离。天地之用。
咸恒。人道之始。
人而不知理则天命之性亡矣。人而不知数则有违天而自用者矣。理之说。往哲既尽之矣。数之说。圣贤之所罕言也。通乎数者。斯明乎理。汤文之圣而夏台羑里。则非数而何。三仁之仁而不免于囚死。孔子之圣而不免于陈蔡。非数而何。圣人先几而犹且不得避焉。则数之倘来。吾末如何。居易而俟命者。顺理而善处。数也。遇困而尚口者。逆理而不知命者也。此又学易者之所当勉也。
象村稿卷之六十
[跋]
[跋]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7H 页

象村稿卷之六十 第 417L 页

[识]
余既裒录邵语。略具序述之意于其后。有问者曰。易一也。而子有羲,文之别。又以程传为异于邵,朱何欤。余对曰。天下之理一而已。易岂有二乎。文王之世。象数之学炳然。人皆得以知之。故为其爻彖之未备而特著为文也。至周之衰。经传泯没。道术为天下裂。韩宣子。晋之名臣也。而犹至周而后始闻易。而亦不得于象数。则况后世乎。文王之后。注解者其家不一。而未有及于象数。则文义阐而象数隐矣。象数既隐。则安有所谓易者乎。特一部庸学比尔。故宣尼揭示大衍之说。而邵子衍之而已。亦犹文王之置象数而著爻彖也。夫何羲文程邵朱之异乎。求数于羲邵。求义于姬程。而集成于宣尼。则造化之妙。在诸掌矣。孔子之易。传于商瞿。孔子知商瞿之有五子。商瞿知孔子之无位。则易之不专乎文义。可知矣。问者唯唯。仍书其说以识之。万历庚申立冬。东阳申钦书。
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延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臣申钦等伏奉先年十月十三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