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x 页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汇言(六)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2H 页
[汇言]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而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某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不可稽已。乃若三代遗制。崖略在传纪中。顾古今异宜不能行。亦不可行尔。古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王圻之内复有公侯采邑。子孙世守焉。盖帝王以天下为天下之天下。不以天下自私自利。使居爵位者莫不有土焉。莫不有民焉。与天下共之也。故壤土衍瘠。民户登耗。如其家籍家丁。不烦考核。而奸伪无所容。于是而天下之田。悉仰属于官。而不得相买卖也。天下之民。悉仰给于上。而不得相迁徙也。食其力而有恒业。有恒业而输其税。无甚富之民。亦无甚贫之民。故无争夺之患。无兼并之暴。至秦而圣人之法一扫尽之。始以守内为己私利。独运于上。而封建废矣。封建既废则釐民者在于守宰。守宰之任。岁更月易。去来如传舍。民之情伪。政之瑕颣。有未周究。而授田之制既革。则田遂为编氓之私有。田遂为编氓之私有而役财广占之风兴。民有偏富偏贫者矣。民有偏富偏贫而后怨咨起矣。秦能以天下奉一人。而至于田制则举天下之所有。弃而与民。而王者养民之具。不在上而在下矣。民为之主而国家不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2L 页
得操其柄。任其典斥而不敢止。沿袭之久。不唯猝革之为难。如欲革之则反归于夺民。国与民俱病。王莽之事是已。董仲舒之欲限田。师丹,何武之欲名田。魏文之均田。唐宗之口分。皆出于救时之规。而或未及行。或行之仅百年而还隳。苏老泉所谓今欲行井田则非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不可为也。叶水心所谓文武周公复生而治天下。亦不必为井田者。皆以久废之不可复。或害于民情也。甚矣。秦之为戾也。使先王大法。不得更见于世也。大抵井田之创。必自黄帝之画野分州昉焉。历几百年神圣累世经营筹度。逮周而大明矣。非一日之设也。行之于叔季。诚难矣。若我东方。海外一僻壤。比之中国。不过一都会。固无制作之可论。而然亦有君子焉。有小人焉。三韩之际。不过山峒之君长尔。三国鼎峙而肇有衣冠。然治民之法不可考也。三国之末。民匮于重赋。丽祖出而首定田制。略仿李唐。括垦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身没并纳之于公。唯府兵年满二十始受。六十而还。有子孙亲戚则递田丁无者籍。监门卫七十后给口分田。又有功荫田柴。亦随科以给。传子孙。又有公廨田柴。给庄宅宫院。百司州县馆驿皆有差。详在丽史中。光宗定州县贡赋。暨乎成宗,显宗继世而明著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3H 页
之。至文宗而躬节俭勤字保。跻世于太平者近数百年。替于毅宗以后而渐不复振。凌夷灭裂。迨及恭悯,祦昌。良民入于巨室。田柴废为私田而国随以亡矣。圣朝开基。神摹硕画。高出百王。有籍田有衙田。有各司柴场。而科受之制则废矣。岂惩羹于丽末而然欤。收税之法。槩效什一。而踏验灾伤。诚出于恤民之意。百年之后。羊礼都亡。无问灾否。一切取之。有司犹患乏绝。诸庾皆抱空簿。噫。非反其本。虽良法。何为哉。
管子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人之无𥼷。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人之无𥼷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以救人之困。夫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墅。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为其途远而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信斯言也。黄金珠玉。古之币也。上古之人。俗朴而用简。无侈靡之饰。故得以为币也。至于末俗。铜钱犹以盗铸获辜。况金玉之宝乎。
周礼小司徒。掌建邦之教。以稽国中及四郊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卿大夫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3L 页
岁时入其书。三年大比。考其德行。兴贤者能者。养之有道也。如是。故为士则勤于学问。为农则力于穑事。为兵则敢于行阵。如樊须,冉有,宰我之徒。孔氏之门人而皆荷戈即戎。此可见已。是以。千里之邦。万家之聚。世守其国。及乎后世。人无全才。士拘于文墨。而授之介冑则惭。农安于镰铚。而问之刀笔则昧。
市者。起于神农。而周官掌于泉府。其来古矣。盖商贾之始也。昔之帝王任土所贡。未有国家而市物者也。而后世之均输韨易和买者。皆以泉府为藉。夫泉府者。非此之谓也。当时齐民田制一出于上。均之沟洫而使之耕。筑之室庐而使之居。衣服饮食之具在上者。无不毕与知也。则其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上不敛之则为不仁。此不得不为之制者也。粜籴亦仿于齐桓魏文。而后世因之。曰常平曰义仓。此虽非隆古王制。而苟善兼之。足以便民。差之而为征榷则归于厉民。
禹贡出于圣人。而犹有怪石蠙珠之贡。何也。周官六典。有大府又有玉府内府。后世因之。两汉财赋。大农掌之。其曰小府水衡。人主之。私藏也。唐有转运使度支。又有琼林大盈。宋有户部三司。又有封桩内藏。于是而天下之财归于上者。有公私之判矣。若我朝之内需司是也。内需之入。与国计相埒。而形势所在。良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4H 页
民私贱。率皆偷入。而太半为内竖私用之归。己卯名贤欲罢而不能得者此也。逮乎叔季。希意徼宠者争为私献。不啻延龄之羡馀。韦皋之日进。杜子美尝有诗曰。祸首燧人氏。予每诵此。亦不能无讶于怪石之供也。
上世选人。先论德行。其次才能。周典宾兴。管氏内政。载其详矣。两汉以来。辟召之目犹曰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明当世习先圣云。则上世选举之意。犹足以寓于其中也。其与选者董仲舒等。则亦可谓其人也。魏晋之际。九品中正。司人物之柄。其末也虽溷。而其始则所举多贤才。至隋而州郡僚属。皆命于铨曹。搢绅发轫。悉由于科目。而科目之法。自李唐来世守之。逮元明犹不替。爰及我国之在海外者。亦仿而为之。其制代各有殊。可考而知也。科目之设。固无愧于古昔抡士之举。而视诸比于私昵则悬矣。而世道污则科目随以淆矣。
西汉去古未远。事质而核。故人才亦淳朴少貌。间有不肖者杂之。而亦不如后世之难辨者。试揭其略则举贤良文学者曰。晁错,董仲舒,公孙弘,辕固,严助,王吉,贡禹,魏相,盖宽饶,黄霸,朱邑,杜钦,谷永,朱云,孔光,杜邺,何武,以孝廉进者曰。路温舒,龚胜,鲍宣,京房,赵广,汉张敞,尹翁归,王尊,刘辅,盖宽饶,萧望之,薛宣,冯
象村稿卷之四十七○外稿第六 第 324L 页
遂,朱博,杜邺,王嘉,师丹,孟喜,黄霸,尹赏,王吉,平当。以武举进者曰。公孙贺,李广,赵充国,傅介,子甘,延寿,冯奉世,张次公,常惠,郑吉,灌夫,苏建。以试吏进者曰。路温舒,卫青,公孙弘,张汤,杜周,王䜣,陈万年,于定国,龚胜,丙吉,赵广汉,尹翁归,张敞,王尊,孙宝,何并,薛宣,朱胜,朱邑,赵禹,王温舒,尹齐,咸宣,严延年,尹赏,楼护,王吉,鲍宣,焦延寿。以赀为郎者曰。张释之,司马相如。输财得官者曰。卜式,杨仆。其如文学及他途进用者具汉史中。东汉之以贤良文学进者曰。鲁丕,申屠刚,苏章,李法,爰延,崔骃,周奕,刘瑜,荀淑,皇甫规,张奂,刘淑,刘焉。以孝廉进者曰。马棱,魏霸,韦彪,冯豹,贾琮,郑弘,周章,张霸,桓典,桓鸾,刘平,江革,周磐,第五伦,钟离意,寒郎,朱穆,徐防,张敏,胡广,袁安,翟劭,霍谞,陈禅,庞参,陈龟,桥玄,黄宪,杨彪,张纲,王龚,种嵩,陈球,杜根,刘陶,李云,傅奕,盖勋,张衡,左雄,李固,杜乔,吴祐,延笃,段颖,陈蕃,李膺,刘祐,宗慈,巴肃,范滂,尹勋,蔡衍,羊陟,陈翔,檀敷,刘儒,贾彪,符融,郑太,荀彧,皇甫嵩,朱隽,刘虞,公孙瓒,袁术,许荆,第五访,刘矩,刘宠,阳球,刘琨,张兴,包咸,杨仁,董钧,服虔,颖容,许慎,高龚,刘梁,高彪,刘茂,张武,戴封,雷义,王烈,谢夷吾,李合,公沙穆,叶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