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序(二十五首)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3H 页
送金校理(尚宪)以按抚御史赴济州序(前稿)
今子之使耽罗。益于子之身有三。凌阳侯之波。驾无底之船。足以壮吾观。一也。膺 圣明简擢之寄。武制文绥。足以展吾才。二也。处顺境易。处逆境难。行乎患难而无失其守。足以验吾学。三也。或曰。叔度弱不胜衣。又善病。瘴疠中人则病且死。飓风鲸浪之不期。舟失势。漂泊闽粤暨诸夷邦者往往有之。子不是之忧。而乃欲张大其行以侈之。何欤。曰。恶。岂谓是欤。穷达有命。祸福有数。死生在天。命不可慆。数不可踰。天不可逭。夫人者。囿于气机之中。任其流转。唯顺理处善。信乎己而已。古人有内热而死者。有外蚀而死者。分定故也。耽罗。绝域也。仕于朝者。非累囚莫得而至。而子以学士大夫。乃有兹行。讵非出于命与数而在天者不可逭者耶。然子非兹。行亦无以遂其奇游。其可谓幸焉矣。宫袍绣衣。御香犹馥。紫泥凤诏。龙光洋溢。海外苍生。自兹知有圣人在上矣。按事之暇。天游自在。手劈黄柑。芬雾噀人。东望蓬莱。缥缈一发。间飘飘有遗世意。吾闻汉拿之山。出紫芝白鹿。跻其颠者见老人星出没云表。其能咽吸精液。凝乎内景者。意其在子乎。于子之还。吾将望子之眉睫。遂书以为赆。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3L 页
送郑佥枢(晔)朝京师序
余少读史。见古之人当屯难之日。多盘桓不能去。其脂韦汩没者。固无论。即名贤隽哲。亦往往有不免。间有厌世之洿浊。浮游蝉蜕。自放于物表者。虽其涂辙之或殊。乃若所遭之不幸则同也。其心与迹。诚有足悲者焉。窃尝于二者之间而私为之说曰。君子知微知彰。履信思顺。动必求合于义。而不合则已之。往而眚。非达人之事也。与其为浪出之深源。不若为晦迹之孙登。与其为范俗之文举。不若为浮海之幼安。缊袍华于佩玉。饮水甘于列鼎。抑何外慕之有。余与雪村公。筮仕登朝。俱近二十年。出处行藏。略相同符。而咸与时偃蹇。百虑而无一得。到今头颅将种种矣。其所操持。纵愧于所谓名贤隽哲。而且羞与脂韦汩没者比。则使之窖系营役。终于老洫者。亦岂吾与子之所堪也。安得与子卜一小丘。对庐耦耕。扫轨寰区。冥心坟素。相与游乎天倪。而或几于昔之浮游蝉蜕。自放物表者流耶。雪村公由银台衔 命朝 天。盖固需于时也。公又学成行尊。望实方隆。宜勉以当世之务。而顾云然者。将欲同吾之所好而不迷于夷庚也。毋诮以赠言之非伦。
送海西郑观察(赐湖)
去年春。公衔命朝京师。出宿于白门之外。钦追而觞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4H 页
之。临别公语钦曰。余有小筑于湖右。竣事归老。吾计也。其意亹亹。似有不可遏者。钦既唯唯。退自念曰。若公。岂不欲难进易退者哉。方公之落拓小官。人已知公才。及公之荐登台省。人益见公才朝夕发扬蹈厉。且公且卿。而公乃遽将敛精藏明于牢骚阒寂之乡。噫。若公。岂不欲自处于难进易退之地。而不果得哉。顾公才为世望则卒其志斯难矣。公东还未几。果有海西之除。公之志不克卒。而钦之所私念者雠矣。仍以解之曰。以公言之则公之不克卒其志为歉。而以世道言之则亦幸矣。不见夫天驷之骥乎。衔辔而鸣。跃蹄而越。日中微汗。腹鳞烂如。未暮而千里者。其良也。朝燕夕越。不得安于平坰丰草之间者。以其才也。国将乱。有才者恒逸。国将治。有才者恒劳。使才逸于野而不藉其用。则国安所赖以理。于是乎公之过都历块。始有异于凡驷下乘。而为十二闲之冠。有以占国家能审于操舍之权也。讵非世道之幸欤。意者政成而归。任愈重力愈劳。公必不得自由如白门之告我者。抑又思之则进而有所为。退而有所处。其致一也。亦何必专于退而乃可哉。如钦者。所谓桔槔也。进而无所为。无所为而不知退。公固奚取于钦而徵余言乎哉。姑以自念而自解者。叙以为别。
送 奏请副使闲同知(仁伯)如京师序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4L 页
万历甲辰春。骊阳闵公。受 册封世子 奏请副使之命。辞以不称。至露章丏免。 上不许。将行。人或有议其行者曰。闵公未尝台阁矣。未尝与闻朝政矣。 册封。大事也。而以闵公。失任也。解之者曰。非也。官乎台者。岂尽为台官乎。阁者。岂尽为阁。与闻朝政者。岂皆足以与闻朝政。唯其人尔。不在于台与不台。阁与不阁。与闻朝政与不与闻朝政也。闵公少落拓。不谐畤俗。则有奇行矣。中岁擢魁科。人诵其文。则有奇才矣。未尝台未尝阁。未尝与闻朝政。而不逐逐相时冷热。以求售衒。颓然甘于摈弃。则亦不可谓无所守也。乃复形登麟阁。位列亚卿。则位遇且已隆矣。夫有奇行奇才。又有所守。而重之以位遇之隆。则其于当大任也何有。议者遂止。余闻其说而书以为闵公赠曰。议者之言。泥于俗也。解者之说。达乎理也。泥于俗者懘。达乎理者契。吾知兹行之有契于兹说也。迨如指诸掌乎。况事有机会。天助信顺。东方舆人。固已延颈而徯之矣。闵公勉乎哉。
送李员外(命俊)朝京师序
余生十五。婿于清江公之门。清江有魁伟杰特之资。有严毅峻正之度。负气槩砺操节。辨乎荣辱之境。而于世未数数然也。顾庭训甚饬。余及见其长子正字公。廉而不刿。终以孝殁。其次太仆公方以行义著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5H 页
闻。为时所需。即清江公遗馥馀泽。未食乎已而取必于后者大彰明矣。信乎天之有定也。若昌期者。乃最少也。记其手梨栗。跳踯戏笑啼哭于清江公之侧如昨日。而果且出头角。自力为文辞。卒进立于庭对之首。抑公之祚其未艾欤。昌期今以夏官郎。赞价朝京师。临行。求余言为赆。余固不暇远摭旁引。特举君家庭所自有而当剋者告之曰。子知夫孝之道乎。立身扬名。孝之节也。牲牢苾芬。孝之具也。而惟节与。具外也非内。乃若其本则述志为贵。而君子以之。子其知所本哉。奉公则思其忠恪而不以貌也。莅事则思其果确而不挠私也。见义则象其勇往而不回也。当难则象其履贞而不挫也。处心则法其一而不贰也。处交则法其恒而不易也。克绍克继。庶几无斁。而又能恢然而靓也。恂然而密也。容以畜众。宽以御下。譬之音焉。攫之深而醳之愉。均谐而不相害。则斯可谓述志而知孝之本矣。本既立矣。然后节与具。始称情而无愧矣。进乎此则施诸政而优矣。于专对乎何有。清江公谓余粗有觚墨技。许与盖不浅。余既幸其知遇。而俛仰之间。倏焉有人代之感。九原不可作矣。犹喜诸君之有造。于子之行。肆发余之所蕴。噫。生而不逮夫养。卒而或沕其懿。孝子悲之。而余与有怆也。昌期乎其必寅念于余之言也夫。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5L 页
送朴庶尹(烨)赴平壤序
受委如有负。行义不程功。惠及而莫识其所自。俗革而胥就于兴行者。吏之儒也。履之以勤恪。守之以退让。抚慰喣喻。损上益下者。吏之循也。补敝起滞。趋事为贤。声施名扬。惧人不知者。吏之能也。束下如束湿薪。制民如制乳虎。令出惟行。畏而不爱者。吏之酷也。坐糜俸钱。仅句簿书。媕娿时日。救过不给者。吏之俗也。匿情干誉。务外虚内。粉饰绘采。使人不觉者。吏之奸也。竭公入以事左右。敛蔀屋以肥妻孥。祸不旋踵。名败身辱者。吏之蠹也。国家设方岳以严考课。置台省以司纠察。其慎视守令有如此者。今之吏于土者。其举有儒吏循吏之实。而不孤共理之寄也耶。抑酷者奸者蠹者。厕乎其列。而疵我 圣上之至化也耶。抑能者俗者。似而难辨。泛而难摘。苟且姑息。而居乎民上而已耶。 朝廷岁遣绣衣。廉访八路。而以政最举闻者殆十之七八焉。则守宰之能于其任可知也。然而观于国则财赋日缩。民生日瘵。军伍日疏。习俗日薄。噫。兹何故也。吾于此。不能无疑。而歉然于望实之际也。宜乎世之治。不复于古也欤。朴侯之尹箕京也。固文翁之蜀。次公之颖。少卿之渤也。其犹庖丁之刃。以无厚入有间。恢乎馀地矣。德惠渐渍。教条旁达。能者闻之则易之以悃愊。酷者闻之则矫之以宽平。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6H 页
俗者闻之则效之以奋砺。以之而奸者褫气。蠹者解绶。蒙侯之泽者。奚直箕京云乎哉。或曰。箕。古大国也。西控 中华。北绾䍪羯。地踔远民。雕捍少虑。故丈夫则迷啬而不通于事。女子则设形容跕屣。冶游以相尚也。号难治。加以兵火荐仍。府库殚亡。而虏酋之月伺衅却者。耽耽未弭也。侯之当乎孔道。无亦可虞者乎。是不然。君子信乎己。所操者大则被诸物者溥博而不穷矣。窃因或者之言而有祝焉。昔者子张问政于孔子。孔子答之以尊五美屏四恶。所谓五美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择其可劳而劳之也。欲仁而得仁也。无众寡小大而无敢慢也。正衣冠尊瞻视。而俨然人望而畏之也。所谓四恶者。不教而杀也。不戒视成也。慢令致期也。犹之与人而出纳之吝也。说者曰。夫子之告之以政者。未有如是之备。钦敢述此以为朴侯别。他日 玺书降而以良吏徵也。其必望实交雠而人争先睹之矣。吾其翘首而徯之。
送金判官(尚宪)赴镜城序
我国中外去官者。必问其解由之出不出。(解由。我国法典文语。)然后方许新除。自 祖宗朝遵而莫易。我 圣上益重其法。执政者亦斤斤守之。毋敢以己意先除。间或误除而旋觉之。则辄具章待罪而改之。盖所以敬国典。尊 朝廷也。今于叔度之行。有不然者。(时执政者忌之。解由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6L 页
未出而径除之。物议哗然而犹不改。)岂执政者。独于叔度乎。轻坏国家金石之令而不之顾耶。抑深知叔度贤且才。足以坐镇北幕。而故为此骫法耶。是未可知也。张子房貌类妇人。杜元凯射不穿札。功名事业之成就。非必出于身长九尺。平胁曼肤之流。则叔度虽癯然其形。侃然其仪。亦安知不以一尺之组。系中行说而苔之耶。叔度夙以文章行义。表著于世。而又将用武略显。则叔度之器。诚见其全矣。叔度曾使耽罗。蹈溟海如平地。及为邮吏。度关岭如在家。乃其归也。精华璀璨。文义溢发。有加于平昔。则穷荒绝漠。不足以困叔度也。霜露风雪。不足以病叔度也。何往而不自得哉。若叔度能于天而不能于人者耶。行于人者近。待于天者远。无惑乎叔度之身踬而道亨也。苟信乎天而不违于义命。则卷之在我也。舒之在我也。倘来者恶玷于灵台耶。叔度非尽其在我者耶。叔度于北岳下开小室。为藏修之所。囊余就访则潺流没径。白云封壑。幽夐辽迥。地与人称。而逮与之语。则恬素澹泊。若无意于人间世者。余退而窃幸吾辈中有人。而且幸其能自蝉蜕于浊秽之外也。孰谓其复屈之于阴山青海数千里之表耶。叔度之长公仙源公。余石交也。叔度为余言仙源近当到京师。期余一会。而叔度既北。则此会已不可得矣。宁不慨然也乎。然盈虚理也。聚散数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7H 页
也。理无不复。数有必周。使之离之则亦不能不合。吾与叔度之相聚相合。庶其不遐乎。
送李佥知(寿俊)以贺 节朝京师序
人之聚散。昔人譬之萍蓬。夫萍之在水。蓬之遇风。忽然而聚。忽然而散。无定踪。无常形。之二草。物之微者也。于其相薄而为之摇荡者。盖其势也。至于人者。得气之全。能统物而不统于物者也。而乃顾然乎哉。岂复有所薄而为之。而不得不然者乎。若之何其取类于微物耶。余与台徵相识近十年。未尝不聚矣。而又未尝不散。聚则欢欣。散则怆悢。事随境迁。情辄变焉。孰使之然耶。今子自北塞还。未踰时而有此行。是固散之极也。散极则聚。聚极则散。呜呼无穷期矣。人之相刃相靡。心与形化。行尽而莫止者。不亦悲乎。吾二人俱已懔懔向暮矣。其何有于方可方不可。而不能游乎无倪。照之以天乎。虽然。吾闻 中国多异人。往往羽化于清都紫府间。即列仙环佩之会也。其亦有聚散乎哉。果且无聚散乎哉。信乎其可乐也。子之来。如通其道。则吾与子将在羊角九万里外。当俯视萍蓬之聚散于下风矣。子母以余为谐。
赠李画师桢诗序
李生桢。世业画。生亦以画名于世。其赴燕也。求余言。余告之以画之说曰。画有绝品有妙品有神品。人工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7L 页
极则绝与妙。可能也。唯神也者。非人工可及。离乎色。脱乎境。然后乃可以语于神矣。其神全。故其天全。其天全。故能不离于物而为物之主。盍亦观夫造化乎。彼以三寸之管五丈之素。寻畦占径。而求至乎三昧之域者。不其远乎。吾知李生有得于斯行也多矣。辽山燕野之旷邈。虏堠燧碛之荒凉。人物居聚之繁华。都邑城市之壮丽。礼乐文物之炳焕。法度品节之森严。莫不为生之造化矣。公孙之剑。尚使人增技。况大观于天下而发其神乎。殆犹丁之牛庆之鐻。天动神解。成一正觉。而两仪不能成其功矣。吾将肃阶戺戒笔研。候生之旋也。崩厓古树。积水孤舟。生其磐礴而扫之。吾当称之曰神品神品。
  诗
 宝马香车绮陌尘。烟花千叠接城闉。通州西畔多娼肆。莫画伤春楼上人。
送李庶尹(命俊)赴平壤序
刚或如昌期而无欲为难。直或如昌期而不挠者鲜。清或如昌期而间以娴饰。信或如昌期而病于终渝。唯昌期免于是疵。四德者俱而制之以义。持之以贞身。踬而道亨。履蹇而行泰。猗夫人也。古之人欤。岂特为天下士哉。材者需也。器者用也。畀材洎器则若将为需为用。而一出而德山。再出而西原。三出而平壤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8H 页
矣。匪衮之阙。唯民是为。亦可谓能用昌期矣。平壤。古丽之西京也。即关右之大都会也。地巨而雄。人众而阜。商贾之所出也。物产之所辏也。佳冶美丽之所萃也。湖山形胜之所擅也。上有按廉而镇之。下有通判而佐之。介于其间而实司制锦之责者少尹也。奉上莅下。听民视牒。旁通宾旅。各适其宜者。厥惟艰哉。故促束严切。饬刑名比详之业而已者。不可以语兹任也。委蛇舒肆。偷酒食管弦之娱而已者。不可以语兹任也。必也事上谨而无谄。御下宽而克庄。听民慈而能断。视牒决而无阂。宾旅来往而无秕于公府者然后其庶几焉矣。兹乃昌期之允蹈而不忒者也。吾于昌期何虞焉昌期少余七岁。余弟视之。而叩其中所有则不啻多余十数年。余未尝不懔懔欲兄其贤也。而顾余先昌期叨齿诸命德之列。昌期方首下尻高。仆仆米盐间。斯曷故也。余不觉喟然于昌期之行。
都总府契会图序
盈虚之不一也。聚散之无常也。斯其势。能必其不分乎。于其分而忼慨随之。则其不有缱绻周章而不能已者乎。夫以不能已之情。处乎必分之势。而终亦不能使之不分。则其惝恍髣佛所可传者。迹而已矣。此诸公之所以为此图也欤。可谓无不用其情矣。叔世寡安枕。危途鲜甘食。干戈丧乱。非不膴矣。而唯赖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8L 页
庙谟无愆。邦域再造。使诸公合同于禁籞宿卫之列。而得遂此乐者。岂非幸欤。惟我诸公。值兹幸会。又皆秩视卿孤。肩荷重任。其于戎政之当务。不啻其能事也。勉辅中兴。铿鍧炳䊮。垂于无穷。则此图之传。盖非特姓名之陈迹而已也。以仆之无似。叨齿于诸公之后。于图之成。实有同情之感。而思有以不泯其迹者矣。今承诸公之命。敢为之说而弁其首。继以诗之。在诸公。
白玉峰诗集序
我东以诗闻者其家非一。而唯崔,白二子以正音鸣。异时诸学士大夫苟用文章自命者。则必显重而称说之。而虽以钦之面墙。犹得习诵其遗韵。暨白子之胤子振南氏裒厥稿而梓之。属钦序其首。钦既受而卒业矣。其气完。其声清。其色淡而古。其旨雅而则。噫。其得于天者耶。诗非天得。不可谓之诗。业嘉祐以下者不必论。至于号追踵古风者。若无得于天者。则虽刿心鉥目。终身觚墨。而所就不过咸通诸子之优孟尔。譬如剪䌽为花。非不烨然。而不可语生色也。诗道之难固如此。则白子之诗。信乎其为正音也。试击节而歌之。则沨沨者宫。铿铿者商。读之者心澈而肠洁。古所云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者。白子其近之欤。昔人有言宁玉而瑕。毋石而璠。如其玉也。瑕亦可也。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9H 页
玉而无瑕。其有不为世之瑰宝也乎。有志于诗而欲得其门者。于斯焉徵则几矣。崔,白方驾主盟。而白诗独先传。抑非干蛊之能世其业欤。尤可尚已。玉峰姓白。名光勋。字彰卿。玉峰其号云。
李西原联派谱序
凡人之于其宗。有本系焉。有外氏焉。有联派焉。而世之治谱牒者多详于本系。不暇详外氏联派。是不可谓明其系也。然其不暇详者。非故略而然也。吾东方文献不足。闻见謏小。即欲详而不得也。西原守李侯昌期与其仲昆稽天。溯厥先系之联派。摭拾诸谱牒可据者五十馀家。汇为一秩。称曰先世联派谱。而属余弁其首。观其自上世迄云仍。源委序次。靡不详尽。官爵名字乡贯行迹。亦罗列备载。如木之有本根而千枝万业。条鬯荟蔚也。如水之有脉络而千派万脚浚导岐别也。嗣后子姓之欲审其自出者。舍是无徵。噫。西原公可谓尊祖重本者矣。率亲率祖。上下等衰。仁义俱焉。推是道也。优于天下乎。侯乃赠领议政清江李公之季子也。清江公笃于孝悌。达于家邦。侯其得于庭训欤。稽天名耇俊。昌期名命俊。稽天有儒行。昌期擢魁科。历郎署。清修姱节。冠冕伦辈。而尤以吏能著。袭闻承宗。其在斯欤。
同知中枢府事申公(拨)九十庆寿宴序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9L 页
万历纪元之四十年。而中枢申公年九十矣。其胤子扬州牧使灵川君应矩氏。设庆寿宴。诸荐绅先生。上自公孤。下逮郎署。凡素客习于中枢公者咸与焉。宴已。灵川公间过不佞。用故事徵寿言。不佞非娴于辞者。曷足以铺大揄扬。称谈者之口乎。然窃尝闻之矣。箕叙九畴而以寿为五福之首。礼述王制而养老为胶序之先。深燕缟玄。三代殊衣。则古昔圣王。致谨于达尊者于是乎见矣。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其礼宏矣。夫人生于世。孰不欲得其寿哉。而其跻于六七十者寡矣。况八十乎。又况九十乎。假得其年而视听能不衰。筋骸能不愆。菁华能不枯。神用能不爽者。盖十不得六七矣。四者或幸而能全。而能有爵有禄。有子有孙。享贵于己。种福于后者。盖十不得四五矣。爵禄子孙。或幸而能备。而能澡身浴德。范义型善。使人人称之曰之人也。德人也善人也。宜有是福禄者。盖十不得二三矣。四者不备则废人也。何有于寿。爵禄子孙不备则穷人也。何有于寿。行义不著则洫人也。何有于寿。顾其能使之然者。或系于天。或系于人。系于人者。虽可以勉至。而系于天者。有不容人力。若中枢公。其脩于人而得天之报者非耶。不佞之辱中枢公知久矣。每趋而拜床下也。公必冠带磬折以迎。若视以辈行也者。而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0H 页
不以后生晚出。弛其语笑之度也。不佞伏而仰其颜色。则肫肫然而恭也。斤斤然而愿也。不强为退让卑谦。而自底于浑庞恬穆也。退而质其平素。则在内无违行。在外无违言。少而筮仕。为良执事。壮而为吏。称贤墨绶。晚而即闲。馀数十年矣。步履虚舒。饮啖健旺。若五六十者。苍颜皓发。大耳耸峙。望之如神仙中人。噫。享大福禄者。果无自以致之哉。当公之八十也。灵川公闻于朝。 宣宗大王命赐以绯玉。及九十而灵川公申闻于朝。我 殿下隆之以二品。廪之以中枢。即三代优养之遗意也。继以灵川公中二千石。策翊社勋。受号封君。推恩于公。复如秩一等矣。灵川公早力于为己之学。达于家邦。今年亦六十有一。纡金盭紫。日侍旁夔夔。击鲜酿醴。以致其欢。而比岁寘大筵。备极志物之享。世之所愿欲而不得者。公皆有之。天之所畀公者诚盛矣。抑尝论之。人之寿夭。在得气之厚薄。公之生。适当 中宗大王临御之十八年矣。其时邦运彰明。治泽之显融沕穆。匝于八表。而民禀其醇。则如公者乃亦当时气化中一人也。其身历五朝。康宁不替者。讵非我 圣朝坏陶喣育之馀也哉。不佞少窥养生家言。有剽精服气而求寿者。销金鍊石而求寿者。出家入山而求寿者。其道非一。而上士笑之。唯清净澹泊。无为自化者。能使真气不费而常盈。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0L 页
往往后天地而凋三光矣。中枢公无所事于斯。而动静云为。靡不与此契。从今以往。不佞不知其年纪之所穷矣。或者凝为大年。以八千岁为春秋。奚直九十云乎哉。异日国家举袒割之典。而乞言于上庠也。不佞将拭目而观之。若夫宾主介僎六豆于房户之间。则不佞敢不盥洗扬觯而从。重续寿言而长歌之。遂缉之以南箕之诗。南箕寿星也。诗曰。
 维南有箕。灿其光只。猗欤硕人。黄耇无疆。维北有斗。枢于天只。猗欤硕人。宜永年只。何以荣之。玉佩金章。皇矣 君恩。俾也可忘。锡以祚胤。 孝思不匮。维志之则。匪养其体。华筵孔秩。樽俎有恪。介以丕祉。康以茀禄。既享其嘏。所好惟德。诒子及孙。维千万亿。
皇华集序
钦惟我 皇帝陛下即位之三十三年十一月甲申。皇孙诞生。加恩宇内。 特遣翰林院修撰朱公,刑科都给事中梁公。奉 诏敕。赍䌽币文锦来颁。实翌年四月戊申也。两先生竣事而回。远接使柳根送之境上。其还也。纂次两先生道途所制诗文。汇为若干编。以进于我 殿下。我 殿下即下书局寿诸梓。俾永厥传仍命臣序之。臣谨再拜稽首而言曰。我小邦。世被声教。恪修侯度惟二百年。罔敢失坠。繄我 皇朝。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1H 页
肆笃宠绥。待遇之隆。与内服均。凡有 缛仪。涣号先及融泽汪濊。锡赉便蕃。芝盖飙轮。前后相望。暨我 圣天子当宁。眷顾弥深。拯患恤难之典。殖礼诛暴之义。靡所不用其极。而迄使小邦得以再造。兹不惟我殿下事 大之诚。有以上格于天。亶由 圣天子遍覆之至仁。出寻常万万。外藩之荷知于中夏。有如我小邦者。自有载籍以来盖未之闻也。呜呼休哉。矧今神祗协祥。弓韣应祈。 一人有庆。四海共欢。我 殿下抃舞欣贺之忱宜如何焉。两先生俱以圭璋令望。山斗奇标。或辍论思之班。或自给谏之列。合志同方。德辉交炳。手擎 凤纶。覃布龙光。我 殿下之敬慕爱悦者又如何焉。而燕饩不足以尽礼。樽俎不足以称情。星轺遽返。霄汉悠邈。音容日远。型范莫接。其散落璀璨者。直咳霏唾屑之馀尔。此 殿下之咨嗟咏叹。而谋所以不朽也。窃观是编。则其响也浏浏而长。其节也绎绎而齐。岂非所谓情深而文明者乎。气盛而化神者乎。其所经过山川郡邑。土风民俗。酬酢接应。燕娱眺览。有可以昭阐性灵。畅叙幽悁者。则莫不以诗发之。舂容以大。寂寥以小。辞当于境。声协于耳。色调于目。而繁省廉肉。凿凿皆中于大雅之遗音。因两公之作而究其所自。则 皇朝政治之温柔敦厚。所以感之者。槩可见矣。以至纪述题序之文。楷书行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1L 页
草之法。咸能力追两京。踵武二王。而为我东人人传世之大宝。得于天者。信乎全且大矣。若其仪观之修饬。器宇之恢弘。将 命而不贰肃敬。周旋而动遵规绳。衎衎雍雍于风仪符彩之间者。则殆非言语文字所形容也。既与我 殿下从容于迓劳之日。复辱与诸陪臣赓唱于傧接之时。亹亹惓惓。终始若一日。非有得于古昔王人咨诹询度之意者。能如是乎。雅度懿则。赫赫在人耳目。愈往而愈不沫。是集之行。固若太山之毫芒。而角弓嘉树。 殿下之所无忘也。他日想像彷佛而少抒其景仰之素者。其不在于斯乎。两先生之归也。偕升廊庙。励翼清朝。笙镛黼黻。一出于性情之正。则是集也奚但铿鍧烺耀于海隅僻壤而已哉。必将被之管弦。登之 朝廷。媲美于周家之什。而我 殿下感戴 皇眷之精衷。祗敬 王人之至悃。以是而益白于 天廷矣。东人之遇两先生。诚大幸也。况臣猥蒙 殿下之命。迎候两先生于界头。且获叨陪于傧相之后。挹馨恋德。良不自已。而重承 严旨。得叙其轨躅。不亦微臣之尤大幸也乎。于其盛美。臣诚无以揄扬。而乃若周爰之中度。词藻之伏人。览是集者可得其厓略矣。万历三十四年丙午八月下浣。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艺文馆提学臣申钦。奉教谨序。
耕馀录序(后稿)
癸丑夏。余遭无妄之灾。幸赖 天恩。放归田里。既摈弃矣。无所用于世。年又迫知非。读书著文。俱精力所不逮。耕犁之暇。辄录平日之所闻见者。时以己意补之。盖遣寂也。非传后之蕲也。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2H 页
卫道通纪序(续稿)
道原于天。率之者人。古昔上圣。人与天契。性焉安焉。所存者神。道寓于身。不待修辞。帝降而王。辞之攸始。自王而降。即虽辞之。犹患未曙。宣尼无位。铎教聿兴。闻知私淑。渊源遂远。且也六经之传。诂训各异。刬烦治芜。绍往开来之功。固归于有宋诸子。而西京以还。宿儒代有。嚅哜扬扢。口授弟子。古文由阐。功亦自大。肆 皇朝王氏圻。创为道统考。以纪其躅。而取之太烦。珉玉同载。就其所载。去珉存玉。使乡往知归。涂辙无岐。噫。书经硎火无完简矣。世趋声利无全人矣。谈讲虽悉践履者鲜名记儒苑者亦且耳食尚论之士所致嘅者。愚之为此。盖彰余北学之志云。
铁网馀枝序
杨升庵诠古人诗或记其全篇。皆集外遗什。选外馀律。人罕知者。而音响浏浏。譬如牛渚犀然。幽怪毕露。周厨珍设。贝柱靡漏。余窃嗜其新麇。辑为秩。命曰铁网馀枝。漓漇于溟底者讵不为金谷之上宝。而然非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2L 页
识宝之西贾。亦何以别其品耶。升庵名慎。字用脩。蜀人也。太师廷和胄子。生弘治戊申。正德丁卯状元。为翰林修撰。当嘉靖 帝追崇私亲。毁礼自用。张桂媒孽。霍方附丽。大师及升庵屹然砥柱其间。父子俱得罪去。而升庵言最直。祸尤最烈。编戍滇中。滇距京师万三千里。谪三十五年不得还。年七十三卒。一代伟人也。文章博赡。地负海涵。无可不可。欲秦汉则秦汉。欲唐宋则唐宋。间作建安六朝语。生色烨然。一代奇才也。以一代伟人。抱一代奇才。而竟为盛明之屈贾。噫。冤矣哉。王司寇世贞著艺苑卮言。其所考据。多祖升庵而模之。言升庵者什之五。而诋其短者又过半。余恒怪其祖而模而更诋之也。盖常胜之国。欲无敌。苟其敌也。必不相忘。不相忘则诋随之。昔秦国之图天下也。南忌楚东忌齐北忌燕中忌三晋已矣。未闻忌卫,鲁中山也。非敌则不忌。忌大则见其敌愈大也。若升庵者。其王司寇之不相忘者耶。为升庵者。固恐其或不诋也。其诋诗则曰。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着衣吃饭。其诋文则曰。缯䌽作花。无种种生色。其论议则曰。工于證经而疏于解经。博于稗史而忽于正史。详于诗事而不得诗旨。精于字学而拙于字法。求之宇宙之外而失之耳目之前。墨守有馀。输攻未尽云。既博既工既详既精。而求之远大矣。赞之已侈。则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3H 页
复奚疏乎忽乎不得乎拙乎失乎云尔哉。其有意于诋之者晰矣。然不得终掩其真。则曰。明兴博学饶著述。无如用脩。曰。杨用脩之南中稿秾丽婉。至曰。杨状元慎才情盖世。其不敢掩者且如此。其曰。不晓吃着。无种种生气者。不其相左耶。李沧溟攀龙守顺德时。有胡提学者过之。胡蜀士也。沧溟问升庵起居。胡云升庵锦心绣肠。不如陈白沙。鸢飞鱼跃。沧溟拂衣径去。口咄咄不绝。夫以王,李之逸韵奇气。张军振鼓。韅靷鞅靽。并驱中原。狎主齐盟。眼空千古。足躏当世。而犹不得不俎豆升庵。即升庵所造可见已。升庵平生著述甚富栋充牛汗。而余顾局于褊邦。莫能尽览其籍。而间窥流传于小简者。则其论经史若诗文。有与余常日所證评者。大略符契。余幸鄙见之不爽于前觉。并书之。以诒文苑扬扢者之一脔。
杨浦诗稿叙
呜呼。此杨浦崔子之诗。嗣胤户部员外郎有海氏将剞劂而行之世。其友东阳申钦叙述而弁其卷曰。崔子之坎。白沙李相国尝铭之矣。崔子之行与事。固日星揭也。然其馀光剩彩之在丽泽间者。钦尚能举之矣。盖万历乙酉岁。钦同崔子进士。齿胄庠云。崔子年十八。钦长崔子二岁。俱少也。同方矣。同术矣。目击而莫逆矣。穆穆然而度也。肫肫然而靖也。渊乎其愈出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3L 页
也。旷乎其不滓也。凤跄而鹤立也。珠明而玉润也。才溢于貌而德以葆之。声溢于世而冲以持之。求之于古。庶几哉黄叔度。卫叔宝其人也已。叩其所从学则才就传而游于栗谷李先生之门矣。微言独契。默识几融。而不自居也。欿乎若无有者。故世莫不知有崔子。而莫能知其为崔子焉。发以为诗篇者。昙花之自雨也。散以为行草者。醉颠之神趣也。戏以为丹青者。肖生之三昧也。演以为律吕者。师襄之遗指也。脩容者失其仪。企踪者迷其辙。轨文者丧其华。执艺者绌其巧。其禀也备而敛之于中。其统也宗而不流于岐脱屣遐举。蝉蜕浊秽。入枫岳洞天。遍探幽邃。结跏證觉之徒。掎袂以趋。咸谓渊明,脩静复生于世。而值境赋兴。流落人寰者。靡不爽朗。若自阆风玄圃间来也。闻者艳诵称以天仙。及其返也。益厌尘坌。每春暖秋凉。策一卫随一僮。放游近郊水石。弥日忘还。恒爱龙门水石之胜。以为栖息地。风雩浴沂之乐。直与昔贤同其归也。间辄访钦终南山下。清言终晷。名理毕该。意得形忘。千古一席。趣造所极。有非人人可窥。亦非人人可知。方是时也。钦惟崔子。崔子惟钦。各幸其当吾世而得之也。无何。钦暨崔子皆罹痼疾。不相见半岁崔子竟不起。即己丑岁也。钦既病。不克奔哭。惟操文诛之。粗记子生平。而文亡于兵火矣其忍言哉。崔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4H 页
子而年则日新富有。大业斯究。达而辅世。约而脩辞。谁之不如。而长算局于短造。高才限于世运。天道果安在哉。崔子之殁今三十有三祀。钦乃为几死之散人。而掊击于机辟。九原可作。其宁不忸怩于吾崔子乎。员外君生于崔子云亡之前岁。孤矣未有与立。而乃力殚渊学。标举颖拔。追扬先美。树之不朽。可谓曰子矣。火尽薪传。一气长存。华质虽潜。灵迹不泯。诗文也哉。其人也已。后乎钦者。傥亦有朝暮遇者乎。兹其可嘅。又不必嘅者。天启元年辛酉清明书。
玄翁自叙
玄翁者。何许人也。以文名于世。而翁不以文为事。以宦显于朝。而翁不以宦为心。以罪窜于外。而翁不以罪为挠。无所嗜好。无所经营。视贫犹富。处丰如约。与人交。人不得以亲疏。接乎物。物不得以拘绊。少志于学。旁通九流。粗涉其源。未竟其归。晚好羲易。有会于邵氏大地万物之数。而亦通厓略而已。书无所不观。书籍之外。翛然终日。俗物不敢干也。交游尽一时胜流。知翁者多。而或知其文。或知其行事。有白沙翁者与翁比邻。能知翁趣造。翁亦知白沙。白沙以直言得罪。贬卒于北荒。翁有绝弦之叹。无意于人世矣。在谪中尝自赞曰。以为玄翁也则齿缺发秃。面瘦体削。非昔之玄翁。以为非玄翁也。则泥而不滓。困而愈亨。是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4L 页
昔之玄翁。其非者是耶。其是者非耶。吾且忘吾。而不失其故。吾所谓非昔之玄翁。岂非是昔之玄翁。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四大虽合。孰真孰假。噫尔玄翁。能于天而不能于人者耶。天邪人邪。吾将归之大化。盖识其实也。所著有求正录。和陶诗及杂文杂诗若干编。乃翁馀食也。世未有知翁者。安望后世之有朝暮遇乎。翁别业在金村象头山下。一号象村居士云。世称玄翁。仍以玄翁行。
林塘诗集序(别稿)
诗者。天下之至声。而声人人殊。何也。绵千百载之久。历千百人之多。雪月风花。人情物状。前辈操觚者。道之已尽。而加又风气局之。世代移之。则无怪于唐不及汉。宋不及唐。声人人殊也。晚出而欲追古作者。即高驰远驾。上者建安盛李。下者亦不出钱刘韦柳间。彬彬者固夥。而失之则或堕于寿陵之匍匐。巧者肤立。拙者茅靡。曷若平其调。易其辞。无挂于摸拟。无失于性情。自名一家言也。臻此道者。故相国林塘郑公其人哉。清而丽也。华而赡也。长于情而不吝于格也。永于味而不乖于韵也。无刿心鉥贤之劳。无牛鬼蛇神之异。自然步骤于元和,长庆之际。噫。其治世之音欤。公之生。适当我国鸿厖亨泰之日。少擢魁科。舒翘扬英。朝夕于白虎,石渠。提衡文柄。傧接皇华。卒乃入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5H 页
升鼎轴。为世之清镛大敦。享用五福。终始令望。若公者其膺国家文运而昌者非邪。诗特公馀事尔。自昔以诗名者。多草野羁穷。而鲜得于黄扉三事之上。故房,杜无音。甫,白擅声。其俪至并称者仅燕,许二人。若公者。岂非其匹耶。然泗滨之磐。孤竹之管。空桑之琴。云和之瑟。音非不美。而苟无赏音者。则与折杨混然。则有公之诗而得公之时者。亦系于 祖宗朝用人之盛。猗欤伟哉。公之诗若文盖累秩。而亡于壬辰兵火。今之存者摭拾于闻见。才百之一。昆山片玉。愈少而愈宝。奚多乎哉。公之宅相知枢金公尚容氏及其弟承旨尚宪氏。缮写为卷。要不佞文弁其首。不佞非任也。顾念君实之诵于口久矣。且与金公有兄弟之义。不敢辞而序云。
江天别思帖序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羊舌肸用而晋重。公孙侨相而郑理。端木赐使而鲁安。申包胥起而楚存。是数君子者。标举足以动物。辞命足以伏人。解乱释纷。通微决阂。片言重国。名实纯粹。若白沙李公其若人之俦乎。方公之膺傧命也。上价遁。贼焰炽。中国之威损。下邦之祸急。崩离荡析。匪朝伊夕。微公左右先后。若防制水。则当时之忧曷可言哉。使是数君子当之。亦何加诸。噫。公而生于晋楚郑鲁之间。与游于角弓嘉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5L 页
树之会。则又何渠止为若人之俦而已乎。后有能纪载如左氏者出。则又安知不彰公遗事彬彬如向如产也乎。公之在朝。以兹帖要我小序。而荏苒之际。俱遭癸丑之祸。放窜分飞。倏更十年。公已下世矣。去岁夏。余返自累所。公之孤井男氏持以来示。摩挲旧本。有若梦境。其雍容尊俎之仪。跋涉戎马之迹。犹恍然在眼中。人代河山。杳然怆怀。延陵之剑。尚可挂于树枝。为之一涕。书而归之。
松江诗集序
万历辛卯春。孽臣窃柄。蒙翳三光。煽俑飞语。簧鼓内外。大启祸阱。网打一世上。而松江郑公为之首。栫棘西荒。几不保性命。钦时在郎署。固未及与 朝家事。且未知郑公为何如人。而然自隐度于中曰。窾言逞矣。国其替乎。翌年壬辰。倭寇猝至。 乘舆西狩。政化鼎新。爰采国言。公遂起废。膺 命体察。视师南服。而钦亦承 上旨。从公幕府。始拜公于辕门矣。公于是时。年已踰艾。历尽齮龁。仅脱羿彀。而飘洒峻洁。不改其度。豪姿爽气。酋酋袭人。言及时艰。期以身殉。观于公。不惟知公之为人。亦因以知攻公者之为人也。公殁而祸益烈。当事者追论公爵。株连波及。酷于钩党。后进晚出。稍持公议。辄加指名。拟之重典。远迩承风。齰舌噤口。讳言公姓名者三十年矣。己未冬。公之季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6H 页
胤正字弘溟氏裒公诗什。授简于钦。钦受而卒业田。古人不曰诗之为道。出于性情乎。亶其然乎。斯诗乎清而秀矣。峭而拔矣。长言隽永。短语高迈。翩翩霞举。有玉宸蕊珠之遗。总而论之。价自连城。当公之世而秉觚墨者。其瞠乎后矣。苟究其诣而极之。则讵不为开天诸子之羽翼也耶。然兹乃技尔。盖尝闻公少束脩金河西之门。长质业高峰奇公。时则有若思庵朴公淳,参判金公继辉,栗谷李公珥,牛溪成公浑。洎诸朝野名胜。靡不显重公。相与力担清议。务为激浊。当时立名之士。延颈而望下。尘丏膏馥。兢兢自重者比踪也。俄而世道嬗变。标榜随立。而訾公者起矣。公既与时左。而进宅台阶。适当谳狱之日。不幸缙绅之祸发于简札。雷霆不霁。圜狴遂繁。三事之臣。孰非 上股肱。而事有得失。罪则归公。疾公者从以媒孽。公安得不颠顿败折也乎。忠孝清白之著于行。嗜义远俗之砺于操。好善疾恶之根于天。爱人下士之孚于物。怨敌亦不得容喙。顾其内无畛域。外绝娴饰。不苟合而好尽言。即公之不能自全也。使公生于今日。则必不以私利竞。必不以附丽荣。必不毁方而瓦合矣。必不见危而偷生矣。呜呼上世天下为公。中世有是非而无好恶。下世好恶作而是非亡。好恶作而是非亡则其何所不至。士之遇下世。可慨也已。然岂无待于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6L 页
百世之下。
体素集序(馀稿)
李生时材。行其先大夫体素公遗篇。属余曰。希音待赏。至宝须价。敢以累吾子。余受而卒业曰。吾能知公之生殁。恶不实其迹。记余舞象之年。侨居西郭外。有秀才羸僮。蹇卫挟策。蹑屩款余门者。起视之。非素际也。迎而坐。询其名。即公也。时公声誉藉甚章甫间。余固目击而莫逆矣。精华溢发。酋酋射人。语纚纚不竭。衮钺今昔薮百家而猎取之。未数年。已掉鞅荐绅先生间。为一世重。又数年。释褐登廷。为翰林。俄铩翮赋牢愁矣。又一年而叙。徘徊郎署。旋复捍文罔。再迁于裔。又数年而叙。才跻四品卒矣。其才若是乎高。而其遘若是乎奇。何哉。方公之少也。咀嚼左马庄列。下逮韩苏。驰骋数千载。必极其所如。往而后已。陆海之藏。富于蠡顿。而气之积也衍鬯弸敷。譬如逢春之木。生色自悦。而其荣则葩。有本之澜。一泻千里。而其汇则渊。达而为通衢长术。嵬而为馺娑灵光。其在岭海之陬。风呻雨喟。醉骂眠呓。无非可诵而可歌也。骎骎乎大家矣。惜不得登之明堂间。奏于钧天万舞中。以章大雅。岂与夫持尺而裁幅。窃似而假真者。同日道哉。俭者服其博。偏者惊其全。隘者望洋。拘者失操。升公之堂而哜公之胾者。其难矣哉。假公以年则其有不
象村稿卷之二十一 第 17H 页
神而化之也乎。公性易直疏亮。放逸不拘检。面斥人过。至颜骍心悸不饶也。挫椻敲撼。沦没不振。盖坐是也。公处田庐。时入城市。马首辄指余所。炊黍买苦。握手罄欢。扬扢一世。忼慨悲吟。豪辞错出。杂以调谐。谈天炙毂。公不多逊。谁之不如。而止于斯。人亦有云。丰玉荒谷。言其时也。如公之才而不能玉于丰。不能谷于荒。其天也哉。然没而言立。古称不朽。有时材而行公之文。则公亦不朽也已。顾余愧非子期,西贾。
玄谷集叙
玄谷赵子之诗若文。为卷者九而众体俱焉。朱弦自韵。天璞不制。可谓奇矣。异时采摭风谣。具不为登坛之一人耶。赵子恢疏倜傥。负气义。重然诺。于书无所不览。而尤好庄周氏。槩其趣造。在于八极之外。而顾局于埃壒中。知者少而不知者多。与余同罹癸丑之祸。坐废者十年。而起为台宪。又斥为外郡。其时命之不谐耶。然赵子之才岂止于此。余既赏其文。复为之一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