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锦溪集卷之五 第 x 页
锦溪集卷之五
附录
[姜睡隐(沆)启]
万里封侯。已投班定远笔。九重献策。又乘宗太尉风。非小丈夫所为。乃奇男子之事。庶见上雪申包之耻。重酬于胥之雠。南越王头。必悬汉北阙下。西平公业。再出吾东方人。狼星恒拱斗魁。鲸波永清鲽海。即今阳鸟熇熇。飞鸢跕跕。楼船将军下濑无恙。豫州刺使击楫如何。(公在瓮津任时。以雪复之策。遗姜。姜以启答之。)
万历丁未孟秋上浣。前佐郎姜沆(睡隐)。谨启。
附录
[姜睡隐(沆)启]
万里封侯。已投班定远笔。九重献策。又乘宗太尉风。非小丈夫所为。乃奇男子之事。庶见上雪申包之耻。重酬于胥之雠。南越王头。必悬汉北阙下。西平公业。再出吾东方人。狼星恒拱斗魁。鲸波永清鲽海。即今阳鸟熇熇。飞鸢跕跕。楼船将军下濑无恙。豫州刺使击楫如何。(公在瓮津任时。以雪复之策。遗姜。姜以启答之。)
万历丁未孟秋上浣。前佐郎姜沆(睡隐)。谨启。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4H.gif)
鲁君公识困而在下。无所知名。岁丁酉。被俘倭窟。脱身而浮于海。泊于浙江。作字道姓名。县人闻于布政司。传食诣京师。时徐斯文光岳见登。倡明道学于浙于闽于广之间。从而师者。咸萃于武夷朱晦庵书院。讲习其业。徐见公识所为文。哀其言而壮其志。遂廪养之。乃齿诸学者徒。公识与其徒论辨小学家礼。无不详晓其义意。既又说尽吾东方自檀君以来历代事迹,政教,风俗甚博。学者叹曰。先生海东夫子。暨其东也。相与赆以言。序其事而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4L.gif)
万历丙午仲春。礼曹参判 赵希逸(竹阴)。辞。
[柳西厓(成龙)记]
壬辰之乱。鲁公认被虏入日本。久不得返。遇中原逝江人林公震虩。因与相熟。其人悯公心事。壮公忠节。谋脱还百计。遂自日本。逃至福建省。鲁公颇能文善笔。处处闻朝鲜士子从日本逃来。待之甚勤。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5H.gif)
万历庚子仲春。丰山 柳成龙(西厓)。记。
[郑判书(存中)撰]
湖南鲁生。袖一帖。游京师。遍示士友间。盖其先祖锦溪公。尝陷于倭寇。从间道走中华。华士大夫作诗文以送先生妆成一帖者也。夫天之生民。岂有间于华夷之分。而朱夫子齿夷狄于人与禽兽间者。以风气习教移其性也。我国虽九夷之种。自殷太师东来。文物彬彬。为小中华。而逮 圣朝。名儒辈出。吾道东矣。至我 宣庙朝。教化之深。普洽洋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5L.gif)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6H.gif)
崇祯纪元后三辛丑季秋上浣。东莱 郑存中 。撰。
[李提学(晚秀)述]
吾先祖月沙文忠公戊戌辨诬奏。文章之盛。闻于华夷。锦溪鲁公认漂海到杭,浙。浙中人士。皆诵其文曰。此朝鲜李某之文。可以知家传而户习也。晚秀自学语时。闻其事。景慕鲁公。若孔,李之世好。公之后孙守国。以公周还录二册, 皇明遗韵一帖。踵门请识其后。晚秀窃念士生升平之世。安坐饮啄。未尝见疆域金革之虞者。固幸耳。若其蛰居一隅井蛙而垤蚁。至老死。足不离阶庭。名不出乡党。则于为人乎何有。公于龙蛇之难。以藐然一书生。杖剑从权元帅。奋厉忠义。参赞筹画。躬冒白刃。左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6L.gif)
崇祯四丁丑阳月之望。辅国崇禄大夫,原任兼吏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 经筵成均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7H.gif)
[李巡相(肇源)书]
往者倭难。执拘我民人以行。鲁公认。亦为俘居倭久。礭然不少挠。潜持舟。道中国而卒生还。夫去父母之邦。累臣犬羊。人情之所大恫也。死而已。不死则亦不得不屈也。能以义自率。不失其守。临事而断。冒万死。涉重溟而自脱于危。公其勇士也哉。其生也非苟。其还也非倖也。故 天子嘉之。中原士大夫敬之。于其归。皆为诗以致意。此可见其义勇之气必有能动人者矣。且慨然以雪复为志。归而上沼吴之策。不竟用而死。使其策行者。其充遂文,范之功也欤。惜乎。其言不传。无所见其志也。今其孙守国。概其始末。并明人送行诗。以为帖。庶几其 迹之不终泯也云。
崇祯纪元后三丙寅嘉平。湖南按察使李肇源。书。
[李提学(相璜)识]
右锦溪鲁公周还录二册。其俘拘漂泊。万死一生。殆书传所未有。犹能熟服经礼。潡昂忠义。全节于寇雠之域。著名于 天子之庭。何其韪也。然其事行本末。屐园太史。记识甚详。余不复赘。录中奉载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7L.gif)
天子闻之。大兴师以救。谋臣猛将。相望于道。八年之间。至天下骚然。如薙草尽根后已。天下始见雷霆之奋发。而又莫知其倪也。其沈几大虑。固非浅中之士所敢窥度。然由后之建虏。先移兵击我。始敢专意犯顺。窃据天下者观之。我 神皇所以眷眷于我 朝。以及于如公之为难民羁臣者。盖亦有以也。夫录旧有三册。其一载公东还后事。公性疾恶见忤于仁弘。官竟不大振。且公 皇城陛辞曰。有 特诏赐马事而佚不传。今惟有二册。全先祖赞成公。为己卯贤良房公弥甥。而房公又鲁氏之自出也。余故习公之后孙守国。得闻公逸事。并牵连书之。补其阙文云尔。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8H.gif)
[申参判(纬)书]
以余观夫鲁锦溪始末。殆天下之一人耳。 万历壬辰。倭奴犯寇。倾覆我 邦家。公于是时。书生杖剑。折冲尊俎。郤縠之诗书也。累然俘囚。靡改素操钟仪之南冠也。鲸涛冒险。志在雪复。陆秀夫之崖海也。流离琐尾。讲学于考亭之乡。季札之观乐也。葆我衣冠。拜手于 天子之庭。苏武之生还也。自日本而闽越。自闽越而江浙。自江浙而上都。以至东还。水陆万里。历览无际。又似子长之壮游也。以藐然身而集千古人之众美。岂非所谓天下之一人耶。且夫忠文山而节北海。邀惠于 大邦之君。如彼其盛。 许以古社稷臣。亦粤有 圣祖褒训。宜其东还之日。论功上赏。待以不次。而竟扼于仁弘。胸中石画。郁郁无所于施。此为忠志之士所慨。此为后世子孙所悲也。呜呼悲夫。其后孙守国。惧先迹之就泯。恐文献之无徵。爰辑其旧藏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8L.gif)
东阳申纬。书。
[李参赞(始源)书]
今天下为虏二百年。衣冠文物。扫地尽矣。独闽越之士。往往讲明孔,朱之术。服习礼教。盖犹有古先贤之风云。况 皇明盛际。崇儒重道。表章培植之馀哉。 万历间。鲁公认。没于倭。潜浮海入闽中。与其学士大夫。周旋乎庠塾之间。辨难乎经礼之文。以明我 国家治教作成之美。使其敬而进之。不敢鄙夷之于其归也。为诗序以赞叹。推诩为豪杰士。余于是帖。知鲁公之贤。而又未尝不慨然有西归之悲也。遂书此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9H.gif)
正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同知成均馆事,延安李始源。书。
[金潭阳(履銈)跋]
南原士人鲁君再麟甫。有贤祖锦溪公。而为人敦谨可尚。余有世谊。而相好久矣。今春。余适守潭阳则鲁君见访。道其祖锦溪公书院。在罗州家乡。而未刊之文集。在院中。一为取览。则锦溪公遗事。可按而详也。余于鲁君固相好。而其祖之所以为贤。则果未得其详。乐闻而遂取来。盖锦溪公。以前别提。倡义于 万历壬辰之岁。而其被俘生还之际。始终大节。灿然于 天朝本朝之间者。已不可诬耳。 神宗皇帝有 诏曰。尔忠如祥。尔节如武。苦渡鲸波。欲叫 天阍。我 宣祖大王下 教曰。别提鲁认。自日本至中华。皎然本心。 天监所烛。每欲复雠。抗陈奇策。古有社臣。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29L.gif)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0H.gif)
崇祯三戊午季夏。安东金履銈。谨跋。
[李参判(亨达)撰]
公讳认。字公识。初号锦里。又号锦溪。咸丰人 弘治 赠资宪大夫,礼曹判书讳希周五世孙。成均生员讳升玄孙。进士讳自贞曾孙。王考讳行权。宣教郎 顺陵参奉行机张县监。考讳师曾。 赠吏曹参议。妣淑夫人全州李氏。公生于 嘉靖丙寅。天性刚果。气宇倜傥。少学于罗参奉恒。先问程朱之学。罗公大奇之。又从金南塘光运游焉。斯文日进。文章德业。为世所推。中 万历壬午进士。与同时名贤李月沙廷龟,赵竹阴希逸。柳西崖成龙,李汉阴德馨,南雪蓑以恭,林石村㥠,姜睡隐沆,罗锦岩德峻,丁孤舟运熙。相为道义之交焉。二十。 召入为别座。当壬辰乱。与权光州慄。倡义讨贼。屡致奇功。救南原阵。一朝事误。俘入日本。抗节执礼。追 皇明间谍使林公震虩。入闽中。与武夷书院诸生。讲论大学止修之道。己亥秋。承 天诏。而自吴楚历周秦。由齐入鲁。拜阙里 孔圣庙。庚子春。达北京。乘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0L.gif)
崇祯纪元后三乙巳季秋。参判全州李亨达。谨撰。
附○五言律诗
全节仍天下。湮名竟海东。 帝褒一言重。公议百年空。蛮徼凌云藻。鲸涛照日衷。从来苏属国。忠义后诸功。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1H.gif)
附○七言律诗
七年兵甲一身轻。万死艰关迹似萍。海上看羊馀故节。辽东归鹤共残生。蛮天风雨迷孤岛。 帝里烟花阅百城。到日尺疏论洒耻。堂堂忠义尚留声。
(右锦城朴宗正)
天意分明玉汝成。层溟绝徼死中生。已看豺虎惊高节。更遣鱼龙识大名。左海咸推君子国。右文同是圣人氓。纵然未试沼吴策。归路恩褒动 帝京。
(右全城李翊会)
涉险蹈危慷慨多。几年南北咏悲歌。孝符曾子蛮援剑。忠似苏卿海不波。槎使殊恩铭骨髓。 皇明盛德重山河。复雠未遂身先死。毅魄千秋痛若何。
后生前乐安郡守田光尹。谨稿。
[金县监(时佑)记]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1L.gif)
通训大夫,前县监金时佑。记。
[赵淳昌(基复)跋]
往在龙蛇。人事呜呼。黑齿猖獗。苍生鱼肉。三精晦霿。谁知大明于中天。四维震荡。孰能劲草于疾风。二百年冠带之俗。得免禽兽而左衽者。寔赖诸君子扶纲阐义之力。而锦溪鲁公。即其一也。其肇举义旗。召募乡邻。武穆之泹背。狼覃之陷坚也。脱身虏庭。扁舟越海。荀罂之谋褚。云长之出关也。讲学武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2H.gif)
通训大夫行淳昌郡守赵基复。谨跋。
被俘同苦录
锦溪集卷之五 第 2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85A/ITKC_MO_0285A_A071_232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