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梦溪笔谈卷第五
         沈 括 存中
    乐律一
周礼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
  为羽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若乐八变即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黄钟
  为宫大吕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若乐
  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凡声之高下列
  为五等以宫商角徵羽名之为之主者曰
  宫次二曰商次三曰角次四曰徵次五曰
  羽此谓之序名可易序不可易圜钟为宫
卷五 第 1b 页
  则黄钟乃第五羽声也今则谓之角虽谓
  之角名则易矣其实第五之声安能变哉
  强谓之角而已先王为乐之意盖不如是
  也世之乐异乎郊庙之乐者如圜钟为宫
  则林钟角声也乐有用林钟者则变而用
  黄钟此祀天神之音云耳非谓能易羽以
  为角也函钟为宫则太蔟徵声也乐有用
  太蔟者则变而用姑洗此求地祇之音云
  耳非谓能易羽以为徵也黄钟为宫则南
  吕羽声也乐有用南吕者则变而用应钟
  此求人鬼之音云耳非谓能变均外间声
  以为羽也(应钟黄钟宫之变徵文武之/世不用二变声所以在均外)
卷五 第 2a 页
  神之情当以类求之朱弦越席太羹明酒
  所以交于冥莫者异乎养道此所以变其
  律也声之不用商先儒以谓恶杀声也黄
  钟之太蔟函钟之南吕皆商也是杀声未
  尝不用也所以不用商者商中声也(宫生/徵徵)
(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为中声)降兴上下之神虚其中
  声人声也遗乎人声所以致一于鬼神也
  宗庙之乐宫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
  羽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
  求人鬼(世乐之叙宫啇角徵羽此但无啇/耳其馀悉用此人乐之叙也何以)
(知宫为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以律吕/次叙知之也黄钟最长大吕次长太蔟又)
(次应钟最短/此其叙也)圆丘方泽之乐皆以角为先
卷五 第 2b 页
  其次徵又次宫又次羽始于角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水(越金不/用啇也)木火土水相次者
  天地之叙故以之礼天地(五行之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此但不用金耳其馀悉用此叙/天地之叙也何以知其角为先其次徵又)
(次宫又次羽以律吕次叙知之也黄钟最/长太蔟次长圜钟又次姑洗又次函钟又)
(次南吕最短/此其叙也)此四音之叙也天之气始于
  子故先以黄钟天之功毕于三月故终之
  以姑洗地之功见于正月故先之以太蔟
  毕于八月故终之以南吕幽阴之气钟于
  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故先之以
  黄钟终之以应钟此三乐之始终也角者
  物生之始也徵者物之成羽者物之终天
卷五 第 3a 页
  之气始于十一月至于正月万物萌动地
  功见处则天功之成也故地以太蔟为角
  天以太蔟为徵三月万物悉达天功毕处
  则地功之成也故天以姑洗为羽地以姑
  洗为徵八月生物尽成地之功终焉故南
  吕以为羽(圆丘乐虽以圜钟为宫而曰乃/奏黄钟以祀天神方泽乐虽以)
(函钟为宫而曰乃奏太蔟以祭地祇盖圆/丘之乐始于黄钟方泽之乐始于太蔟也)
(天地之乐止是世乐黄钟一均耳以此黄/钟一均分为天地二乐黄钟之均黄钟为)
(宫太蔟为啇姑洗为角林钟为方泽乐而/巳唯圜钟一律不在均内天功毕于三月)
(则宫声自合在徵之后羽之前正当用夹/钟也二乐何以专用黄钟一均盖黄钟正)
(均也乐之全体非十一均之类也故汉志/自黄钟为宫则皆以正声应无有忽徵他)
(律虽当其月为宫则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徵不得其正其均起十一月终于八月统)
卷五 第 3b 页
(一岁之事也他均则各主一月而巳古乐/有下徵调沈休文宋书曰下徵调法黄钟)
(为宫南吕为啇林钟本正声黄钟之徵变/谓之下徵调马融长笛赋曰反啇下徵每)
(各异善谓南吕本黄钟之羽变为/下徵之啇皆以黄钟为主而巳)此天地
  相与之叙也人鬼始于正北成于东北终
  于西北萃于幽阴之地也始于十一月而
  成于正月者幽阴之魄稍出于东方也全
  处幽阴则不与人接稍出于东方故人鬼
  可得而礼也终则复归于幽阴复其常也
  唯羽声独远于他均者世乐始于十一月
  终于八月者天地岁事之一终也鬼道无
  穷非若岁事之有卒故尽十二律然后终
  事先追远之道厚之至也此庙乐之始终
卷五 第 4a 页
  也人鬼尽十二律为义则始于黄钟终于
  应钟以宫商角徵羽为叙则始于宫声自
  当以黄钟为宫也天神始于黄钟终于姑
  洗以木火土金水为叙则宫声当在太蔟
  徵之后姑洗羽之前则自当以圜钟为宫
  也地祇始于太蔟终于南吕以木火土金
  水为叙则宫声当在姑洗徵之后南吕羽
  之前中间唯函钟当均自当以函钟为宫
  也(天神用园钟之后姑洗之前唯有一律/自然合用也不曰夹钟而日圜钟者以)
(天体言之也不曰林钟曰函钟者以/地道言之也黄钟无异名人道也)此三
  律为宫次叙定理非可以意凿也圜钟六
  变函钟八变黄钟九变同会于卯卯者昏
卷五 第 4b 页
  明之交所以交上下通幽明合人神故天
  神地祇人鬼可得而礼也(自辰以往常在/昼自寅以来常)
(在夜故卯为昏明之交当其中间昼夜夹/之故谓之夹钟黄钟一变为林钟再变为)
(太蔟三变南吕四变姑洗五变应钟六变/蕤宾七变大吕八变夷则九变夹钟函钟)
(一变为太蔟再变为南吕三变姑洗四变/应钟五变蕤宾六变大吕七变夷则八变)
(夹钟也圜钟一变为无射再变为中吕三/变为黄钟清宫四变合至林钟林钟无清)
(宫至太蔟清宫为四变五变合至南吕南/吕无清宫直至大吕清宫为五变六变合)
(至夷则夷则无清宫直至夹钟清宫为七/变也十二律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四律有)
(清宫惣谓之十六律自姓洗至应/钟八律皆无清宫但处位而巳)此皆天
  理不可易者古人以为难知盖不深索之
  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无毫发可移此所
  谓天理也一者人鬼以宫商角徵羽为序
卷五 第 5a 页
  者二者天神三者地祇皆以木火土金水
  为序者四者以黄钟一均分为天地二乐
  者五者六变八变九变皆会于夹钟者
六吕三曰钟三曰吕(夹钟林钟应钟/大吕中吕南吕)钟与吕常
  相间常相对六吕之间复自有阴阳也纳
  音之法申子辰已酉丑为阳纪寅午戌亥
  卯未为阴纪亥卯未曰夹钟林钟应钟阳
  中之阴也黄钟者阳之所钟也夹钟林钟
  应钟阴之所钟也故皆谓之钟已酉丑大
  吕中吕南吕阴中之阳也吕助也能时出
  而助阳也故皆谓之吕
汉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八
卷五 第 5b 页
  八为伍者谓一上生与一下生相间如此
  则自大吕以后律数皆差须自蕤宾再上
  生方得本数此入入为伍之误也或曰律
  无上生吕之理但当下生而用独倍二说
  皆通然至蕤宾清宫生大吕清宫又当再
  上生如此时上时下即非自然之数不免
  牵合矣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
  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
  吕皆上生故巳方之律谓之中吕言阴阳
  至此而中也(中吕当读如本/字作仲非也)至午则谓之
  蕤宾阳常为主阴常为宾蕤宾者阳至此
  而为宾也纳音之法自黄钟相生至于中
卷五 第 6a 页
  吕而中谓之阳纪自蕤宾相生至于应钟
  而终谓之阴纪盖中吕为阴阳之中子午
  为阴阳之分也
汉志言数曰大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
  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
  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
  历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
  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
  知此乃求律吕长短体算立成法耳别有
  何义为史者但见其数浩博莫测所用乃
  曰此阴阳合德化生万物者也尝有人于
  土中得一朽弊捣帛杵不识持归以示邻
卷五 第 6b 页
  里大小聚观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
  书生过见之曰此灵物也吾闻防风氏身
  长三丈骨节专车此防风氏胫骨也乡人
  皆喜筑庙祭之谓之胫庙班固此论亦近
  乎胫庙也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云透空碎远极异众
  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
  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
  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有旨
  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
  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
  透空碎远了无馀迹唐明帝与李龟年论
卷五 第 7a 页
  羯鼓云杖之弊者四匮用力如此其为艺
  可知也
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
  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
  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其曲多独奏如鼓
  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
  专门独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
  南征得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杖鼓曲也
(炎或/作盐)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诗云
  㒹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盖当
  时语也今杖鼓谱中有炎杖声元稹建昌
  宫词有逡巡大遍凉州彻所谓大遍者有
卷五 第 7b 页
  序引歌㽂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
  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
  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
  也
鼓吹部有拱辰管即古之叉手管也 太宗皇
  帝赐今名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
  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语予在鄜
  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
  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
  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
  二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
卷五 第 8a 页
  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
  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
  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四旗队浑
  如锦绣堆银装背㟴打回回先教净扫安
  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
  用围蕃家揔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
  犹有当时轧吃(根勿/反)
柘枝旧曲遍数极多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
  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
  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今凤
  翔有一老尼犹是莱公时柘枝妓云当时
  柘枝尚有数十遍今日所舞柘枝比当时
卷五 第 8b 页
  十不得二三老尼尚能歌其曲好事者往
  性传之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
  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
  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
  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
  无磊磈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
  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
 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
 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
  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五音宫商角为从声徵羽为变声从谓律从律
  吕从吕变谓以律从吕以吕从律故从声
卷五 第 9a 页
  以配君臣民尊卑有定不可相踰声以为
  事物则或遇于君声无嫌(六律为君声则/啇角皆以律应)
(徵羽以吕应六吕为君声则/啇角皆以吕应徵羽以律应)加变徵则从
  变之声已渎矣隋柱国郑译始条具之均
  展转相生为八十四调清浊混淆纷乱无
  统竞为新声自后又有犯声侧声正杀寄
  杀偏字傍字双字半字之法从变之声无
  复条理矣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
  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
  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古诗
  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卷五 第 9b 页
  其志安和则以安和之声咏之其志怨思
  则以怨思之声咏之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安且乐乱世之音
  怨以怒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怨且怒此
  所以审音而知政也诗之外又有和声则
  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
  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
  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
  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
  然正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
  之前者又小曲有咸阳沽酒宝钗空之句
  云是李白所制然李白集中有清平乐词
卷五 第 10a 页
  四首独只是诗而花间集所载咸阳沽酒
  宝钗空乃云是张泌所为莫知孰是也今
 声词相从唯里巷间歌谣及阳关捣练之
  类稍类旧俗然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
  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
  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
  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
  故也
古乐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王建诗云
  侧商调里唱伊州是也今乐部中有三调
  乐品皆短小其声噍杀唯道调小石法曲
  用之虽谓之三调乐皆不复辨清平侧声
卷五 第 10b 页
  但比他乐特为烦数耳唐独异志云唐承
  隋乱乐簴散亡独无徵音李嗣真密求得
  之闻弩营中砧声求得丧车一铎入振之
  于东南隅果有应者掘之得石一段裁为
  四具以补乐簴之阙此妄也声在短长厚
 薄之间故考工记磬氏为磬巳上则磨其
  旁已下则磨其端磨其毫末则声随而变
 岂有帛砧裁琢为磬而尚存故声哉兼古
 乐宫商无定声随律命之迭为宫徵嗣真
  必尝为新磬好事者遂附益为之说既云
 裁为四具则是不独补徵声也
国史纂异云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
卷五 第 11a 页
  叩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声
  者法月数当有十三宜于黄钟东九尺掘
  必得焉从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月律为
  磬当依节气闰月自在其间闰月无中气
 岂当月律此懵然者为之也扣其一安知
  其是晋某年所造既沦陷在地中岂暇复
  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诞之甚也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
  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
  霓裳白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
  使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
  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
卷五 第 11b 页
  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
  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
  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
  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
  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
  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
  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
  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虞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
  球非可以戛击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
  于戛且击琴瑟非可以搏拊和之至咏之
  不足有时而至于搏且拊所谓手之舞之
卷五 第 12a 页
  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至则宜祖
  考之来格也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
  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师之志主于
  中节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
  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宜于声则
  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
  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新五代史书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
  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曰野烟
  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
  内中今此辞墨本犹在陜州一佛寺中纸
  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陜曾一见之后人题
卷五 第 12b 页
  跋多盈巨轴矣
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
  乃因宋玉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遂谓郢人善歌殊不
  考其义其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者非
  郢人也其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
  千人阳阿薤露和者数百人阳春白雪和
 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和
  者不过数人而已以楚之故都人物猥盛
  而和者止于数人则为不知歌甚矣故玉
  以此自况阳春白雪皆郢人所不能也以
卷五 第 13a 页
  其所不能者明其俗岂非大误也襄阳耆
  旧传虽云楚有善歌者歌阳菱白露朝日
  鱼丽和之者不过数人复无阳春白雪之
  名又今郢州本谓之北郢亦非古之楚都
  或曰楚都在今宜城界中有故墟尚在亦
  不然也此鄢也非郢也据左传楚成王使
  斗宜申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
  宫下见之沿汉至于夏口然后溯江则郢
  当在江上不在汉上也又在渚宫下见之
  则渚宫盖在郢也楚始都丹阳在今枝江
  文王迁郢昭王迁鄀皆在今江陵境中杜
  预注左传云楚国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
卷五 第 13b 页
  城也谢灵运邺中集诗云南登宛郢城今
  江陵北十二里有纪南城即古之郢都也
  又谓之南郢
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
  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
  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
  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
  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
  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
  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
  水水传于土(纳音举易纳甲同法乾纳甲/而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
(纳音始于金金乾/也终于土土坤也)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
卷五 第 14a 页
  八生子(此汉志/语也)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
  先仲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
  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啇)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啇同位)
(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
(夷则之啇隔八谓八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
(南吕/之啇)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啇此/金三元终若)
(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逆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顺传孟仲季也)庚辰
  同位娶辛巳(中吕/之啇)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
(黄钟之徵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方火也)戊子娶已丑(大吕/之徵)
  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徵)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徵)生甲
  辰火之季(姑洗/之徵)甲辰娶乙巳(中吕/之徵)生壬子
  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
卷五 第 14b 页
  于丁巳中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
  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
  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蔟之类)至于已为阳故
  自黄钟至于中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
  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予于乐论
  叙之甚详此不复纪(甲子乙丑金与甲午/乙未金虽同然甲子)
(乙丑为阳律阳律皆下生甲午乙未为阳/吕阳吕皆上生六十律相反所以分为一)
(纪/也)
今太常钟镈皆于甬本为纽谓之旋虫侧垂之
  皇祐中杭州西湖侧发地得一古钟匾而
  短其枚长几半寸大略制度如凫氏所载
  唯甬乃中空甬半以上差小所谓衡者予
卷五 第 15a 页
  细考其制亦似有义甬所以中空者疑钟
  縻自其中垂下当衡甬之间以横括挂之
  横括疑所谓旋虫也今考其名竹筒之筒
  文从竹从甬则甬仅乎空甬半以上微小
  者所以碍横括以其横括所在也则有衡
  之义也其横括之形以虫而可旋疑所谓
  旋虫以今之钟鏄校之此衡甬中空则犹
  小于甬者乃欲碍横括似有所因彼衡甬
  俱实则衡小于甬似无所因又以其括之
  横于其中也则宜有衡义实甬直上植之
  而谓之衡者何义又横括以其可旋而有
  虫形或可谓之旋虫今钟则实其纽不动
卷五 第 15b 页
  何缘得旋名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
  旋转则钟常不定击者安能常当其燧此
  皆可疑未知孰是其钟今尚在钱塘予群
  从家藏之
海州士人李慎言尝梦至一处水殿中观宫女
  戏毬山阳蔡绳为之传叙其事甚详有抛
  毬曲十馀阕词皆清丽今独记两阕侍燕
  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朝来自觉
  承恩醉笑倩傍人认绣毬堪恨隋家几帝
  王舞䄄揉尽绣鸳鸯如今重到抛毬处不
  是金炉旧日香
卢氏杂说韩皋谓嵇康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
卷五 第 16a 页
  陵母丘俭辈皆自广陵败散言魏散亡自
  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以予考之散
  自是曲名如操弄掺淡序引之类故潘岳
  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又应
  璩与刘孔才书云听广陵之清散知散为
  曲名明矣或者康借此名以谏讽时事散
  取曲名广陵乃其所命相附为义耳
马融笛赋云裁以当簻便易持李善注谓簻马
  策也裁笛以当马簻故便易持此谬说也
  笛安可为马策簻管也古人谓乐之管为
  簻故潘岳笙赋云脩簻内辟馀萧外逶裁
  以当簻者馀器多裁众簻以成音此笛但
卷五 第 16b 页
  裁一簻五音皆具当簻之工不假繁猥所
  以便而易持也
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旧说皆不同周
  礼笙师掌教篪篴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
  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汉马融所赋长笛
  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
  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
  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
  之横吹非融之所赋者融赋云易京君明
  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
  出是谓商声五音毕沈约宋书亦云京房
 备其五音周礼笙师注杜子春云篴乃今
卷五 第 17a 页
  时所吹五空竹篴以融约所记论之则古
  篴不应有五孔则子春之说亦未为然今
  三礼图画篴亦横设而有五孔又不知出
  何典据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
  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圬殆不胜指而其
  声愈清又常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
  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吴僧
  智和有一琴瑟瑟微碧纹石为𨋎制度音
  韵皆臻妙腹有李阳冰篆数十字其略云
  南溟岛上得一木名伽陀罗纹如银屑其
  坚如石命工斲为此琴篆文甚古劲琴材
卷五 第 17b 页
  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木坚如石可以制
  琴亦所未谕也投荒录云琼管多乌 呿
  陀皆奇木疑伽陀罗即呿陀也
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
  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
  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
  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
  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
  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
  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似者而草辄
  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其
  知者臻妙如此景舒进士及第终于州县
卷五 第 18a 页
  官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吴间人亦莫知
  其如何者为吴音
梦溪笔谈卷第五
卷五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