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x 页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杂著
杂著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0H 页
庚申燕行录
己未十月初三日。备忘记。今见千秋使先来。赍来徐光启自荐出来上疏。不觉骨痛气塞。直欲蹈海钻地而末由也。我国与此贼。其果有如光启疏中所构之辞乎。此人诬陷之惨。甚于丁应泰之变矣。 先王遭应泰之变。尚不视事。忧闷痛迫。况此千古所无之大变乎。光启出来云云之说。自有东方以来。曾所未闻。若不急急处置。则光启虽曰不来。又安知复有如光启者乎。以事理言之。则依 先朝李恒福入往例。大臣所当疾驰赴诉于帝庭。但今之大臣皆老病。势难往矣。他使臣十分择差。急急入送。快辨厚诬事。当日内速为议处。备边司回启曰。臣等得见徐光启疏辞。其以我国与奴贼结好为言者。满纸张皇。而一则曰逊辞复之。一则曰遂入牢笼。一则曰执币交酬。一则曰弃以资敌。至以监护二字。显作出使之名号。乃曰情形变动。便当责以大义。密切奏闻。以便措置防范云。此由前日胡书之往复。致有辽广之流言。而熊经略问及于金致,李覮等之行者。无非流言之所中。则光启之谋亦必因此而发。而许多辞说。极其
己未十月初三日。备忘记。今见千秋使先来。赍来徐光启自荐出来上疏。不觉骨痛气塞。直欲蹈海钻地而末由也。我国与此贼。其果有如光启疏中所构之辞乎。此人诬陷之惨。甚于丁应泰之变矣。 先王遭应泰之变。尚不视事。忧闷痛迫。况此千古所无之大变乎。光启出来云云之说。自有东方以来。曾所未闻。若不急急处置。则光启虽曰不来。又安知复有如光启者乎。以事理言之。则依 先朝李恒福入往例。大臣所当疾驰赴诉于帝庭。但今之大臣皆老病。势难往矣。他使臣十分择差。急急入送。快辨厚诬事。当日内速为议处。备边司回启曰。臣等得见徐光启疏辞。其以我国与奴贼结好为言者。满纸张皇。而一则曰逊辞复之。一则曰遂入牢笼。一则曰执币交酬。一则曰弃以资敌。至以监护二字。显作出使之名号。乃曰情形变动。便当责以大义。密切奏闻。以便措置防范云。此由前日胡书之往复。致有辽广之流言。而熊经略问及于金致,李覮等之行者。无非流言之所中。则光启之谋亦必因此而发。而许多辞说。极其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0L 页
阴惨。无形之言。罔测之计。形诸文字。略无顾忌。其心已无我朝鲜矣。臣等不忍正视。极切痛惋之至。一自丧师之后。两帅降在贼中。尚保凶喘。致令伊贼执以致书于我国。行间于 中朝。转辗流播。疑以传疑。以至于此耳。近观通报及前后使臣状启。 中朝之疑我。不独一光启而已。九卿会议覆题之辞。其意亦同。岂不大可惧哉。不于此时专差具 奏吁呼而痛辨之。则市虎投杼之患。难保其必无。而他日无穷之祸。将不可胜言矣。陈奏使臣。令该曹急速择差。奏文。令承文院急急磨鍊。答曰。依启。凡事皆有事机。一失其机。则万事皆不得顺成矣。况此辨诬之举乎。文书磨鍊非难。而使臣差出不易。此时何可拘常规乎。庭请不参。虽曰有罪。二年减禄。亦足惩矣。壬辰乱初。 先王命放郑澈,郑彦智等被谪人。至授体察之任。况只论启之人乎。今此辨诬。必须择用华国手段。李廷龟在先朝。亦尝善为辨诬。今差陈奏使。今月晦来月初生。勿退发送。○备忘记。陈奏使李某差送事下教后。尚不处置。辨诬之事。日渐迟缓。是何故也。问于备边司。回启曰。伏睹备忘记。有辨诬使李某差送之教。臣等窃念李某虽在待罪之中。自上荡涤特差。圣虑所在。极为允当。意谓该曹自当遵依举行。不复回启矣。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1H 页
今承下教。不胜惶恐。备忘记。李某 非但累度赴 京。本来有病人也。陈奏使医员。各别择送。○十五日。陈疏辞免。疏已见他编。答曰。我国被诬之痛。穷天极地。卿可竭诚。洞卞此诬。则其功勋足以昭华简策。辉映宇宙。宜勿控辞。更加尽职。○十二月二十九日。命招引见。上曰。今此辨诬。至冤极痛。卿等竭力周旋。期于快辨。李曰。臣待罪郊外。与死为邻。不意圣上拔擢废弃。湔涤罪戾。臣感激洪恩。不知死所。第臣衰病昏忘。恐不能称塞圣意也。上曰。卿屡度赴 京。深用未安。而自 先朝善为辨诬。如此事屡为得请。卿可竭诚为之。李曰。我国二百年来。礼义忠顺之称。著闻天下。 皇上之于圣上。恩眷又迥出寻常。今虽有意外之诬。 皇上岂不垂察。今此被诬之由。非但降将自图生还。贼亦以和为离间 上国之计。差胡持书出来。朝廷非不知斩使焚书。在我无可恃之事。羁縻之策。亦帝王待夷之道。未免遣人来往。以致讹言传播。至于此极。然只令边臣答之。所送梁谏。又称边臣小校。此则皆已告达于 天朝。执此而为辨。则亦不必疑讶。虽内不深信而外必容许矣。第臣区区之虑。臣等入去之后。若因贼恐胁。朝廷处置。与今日不同。则必与 奏文中辞意大相矛盾。臣等之被诘问于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1L 页
天朝。固不足言。窃恐圣主终不得有辞于天下也。上曰。备局以此贼不足忧。此可闷也。李曰。备局岂以为不足忧。此贼悉众而来。则我国固无抵当之势。第观此贼必先计而后战。未尝妄动。即今 天朝大兵方压窟穴。渠岂敢舍之而悉众侵我乎。备局之意。不过如此。贼之求和于我者。亦缓我使不得助兵之计。又欲使天朝疑我而离间之计也。渠既以计哄我。我何必不用计乎。责以撕杀将士缓辞答之。以图自强防守。亦兵家之一道。虽遣小译。侦探贼情。亦无不可。而凡事无论大小。皆禀经略。大则奏 闻。小则咨报。胡差出来。则即报经略曰。贼书如此。何以答之乎。遣人侦探则曰。欲探贼情。未知如何。许之则为之。不许则不为。商议可否。与经略诚意交孚。彼此一心。则经略必善指挥我国。待此贼有所凭据。非但折其贼谋。我国之事。必当利益矣。上曰。此贼之出来。西北俱可忧。而备局。北方则忘之。尤可虑也。李曰。备局岂忘北方乎。但西方之守。亦以无兵无食为虑。北方则力有所不赡耳。贼之舍 天兵而往侵北方。今则似难矣。义州之路最可忧。而 天朝镇江,宽,长奠。声援甚多。闻 天朝方置万八千馀兵于宽奠等处云。臣等入去后。此贼若或犯宽长近处及我国地境。则 天朝必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2H 页
问曰。遣将持大兵。镇守汝国如何云。则臣等何以对之。上曰。并与备边司详议而去。上曰。虽非 奏事。随事呈辨。善为周旋。李曰。非 奏中之事。则使臣似不敢擅为。而若或有意外诬枉之事。则敢不随事陈辨乎。上曰。辽广路绝。则某路出来之事。当思量而去。李曰。岂至于此。不幸如此。则自天津有乘船之路。自天津至旅顺口。则经过水宗大海。水路极远。自旅顺至我国。则不远云。我国龙铁之间。若有经行水手。则除不紧员役。而启请带去。观势为之伏计。上曰。并与备局相议而去。卿等赴 京频数。岂无独贤之劳哉。但今此事国家莫重之被诬。卿等宜更竭心力。吁呼部阁。期于动听。快雪至痛极冤。而必奉 敕出来。然后海内之观听亦新。另加详察善图。○三月初六日。越江。○十二日。抵辽阳。○十三日。诣都司衙门。呈咨文大大人宋文鉴,二大人王绍勋。引接厅内。问此行为何事情。使译官表廷老等告曰。两起谢恩及辨诬陈 奏也。 中朝科阁疏揭之中。至有不忍闻之说。寡君不胜冤枉。沥血封章。都司曰。 中朝虽有此等说话。贵国忠顺。天下所知。岂有信听之理。陈 奏则自当快释矣。初到辽东。衙门下人等盛言盐布遗贼之说。令表廷老等告于都司曰。非但向来流言。职等来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2L 页
时。路遇通官金克己。回自辽东。说称降胡供辞。有朝鲜以盐百石,牛三百头及船百只,绵布无算。送遗奴寨之说。此言尤甚无形。小邦力弱兵单。虽未能歼灭此贼。惟愿不与俱生。古今天下。宁有媚贼资粮之理。况鸭绿一水。横截彼此。踰大山越重岭。历险五六日程。始达奴寨。其能陆地行舡乎。此不足多卞。而其降胡明是细作奴贼。欲使小邦得罪于 天朝。图所以离间者前后百端。向来流言。据此可以推知云。则王绍勋等初不欲明言。相顾不答。笑谓宋文鉴曰。陪臣之言是矣。顷日果有此说。而上司皆不信也。仍曰。贵国亦为防守乎。近日虏情如何。令表廷老等答曰。小邦岂敢小懈防备。沿江各邑及三路设险处。分兵把截。恒如敌至。贼情则虚实之间。有闻辄 奏。并咨上司矣。近日凶贼声言直犯宽,奠。或言移兵先击小邦。前后报咨。大人亦必见之。都司曰。知道。茶罢辞出。○十四日。早诣经略衙门。伺候于供给厅。供给官王宗圣设酒馔馈之。标下将官五六人争来见。问贵国以盐酱牛只。多遗奴贼。贼中饥荒。赖以生活云。然耶。令表廷老等极言陈辨。如都司前所言。则或云传言何可信。是必细作之奸计也。或有微笑而不答者。或问贵国江水与胡地相通否。答以鸭绿,豆满江水与胡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3H 页
中黑龙江,混同江派别隔远之状。明白陈卞。则诸人颇以为然。而但虑经略或有此等诘问。则不可以译舌传告。故预书小录数纸。纳诸袖中。以备问对。俄而。经略坐堂。使表廷老呈咨文。则经略开见从容。览毕行见礼。则经略即出立楹外。答揖甚恭。跪进呈文。则经略招镇抚指问使臣等职名某某。即引之近前而立。经略披览呈文。再三点头。举呈文而言曰。这中事情。俺已晓得明白。贵国礼义之邦。忠顺朝廷。二百有几十年矣。顷间虽有流言。俺及部院。都不信他。所谓宣 谕监护等事。京里果有此议。其意不过贵国于上年。折了万馀兵马。故欲遣使宣 谕。钦赐银两。仍留义州。团练兵马。脱有缓急。使之救护。本非察其情形之谓也。令表廷老等对曰。小邦冤痛之情。具在原咨及呈文。老爷既已洞烛。寡君自闻此说。坐不安席。仰天搥心。沥血封章。冀雪厚诬。老爷按临近地。小邦事情及凶贼奸状。惟老爷知之。此贼行间彼此。图欲得罪于 天朝。以为专意南侵之计。若不察此情而反疑小邦。则是落其计中也。经略曰。 天朝与贵国。有唇齿之势。岂有因往来流言而致疑之理。科阁此说。果有之。而上年冬末。俺始得闻。贵国此咨。发于腊月十一日。何以听得如此之速也。令表廷老告曰。此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3L 页
乃徐赞善,张御史疏揭中语。而上年冬初千秋陪臣在北京驰启者也。虽未知此议今则如何。而大义至严。恶名难雪。既闻之后。则不可一日掩置而容息于覆载之间。故岁前。寡君即为拜 奏。而陪臣在途得病。今始入来矣。且途中逢着通官金克己。说称降胡供辞。有朝鲜以盐布牛只。载于船只。送遗奴寨之说云。言之不近。乃至于此。以此而推之。则向来流言之诬。不足辨矣。经略笑曰。虽有此说。俺岂信乎。贵国但当尽意防备。共歼此贼。则流言自息矣。义州分兵事。要令经略先发言后。欲陈本国事情。先以小纸。书一录而禀曰。贼情及小邦事情欲禀者多。而传译之际。辞不达意。且军机贵密。不敢烦说。愿以小纸呈览。经略颇有喜色曰。俺亦欲有问而不好说了。此言是矣。文字通情。甚好甚好云。即以小录呈纳。其录曰。职等在本国。续据北道及边上走回所供。皆云奴贼将先抢宽,长等镇。使本国阻绝于 天朝。虽未知虚的。而此计若成。辽左路绝。则小邦更无支撑之望。顷日寡君告急于 天朝。请置重兵于宽奠。职等途中见告急陪臣洪命元驰启。则兵部覆题。已许置兵宽奠。各守疆界云。即今布置方略。专在于老爷。未知老爷作何处置。事系军机。寡君切欲知之。故敢此仰禀。经略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4H 页
详细览过。微笑曰。此事在我处置。俺自当料理。军机重事。不好烦说。未知贵国防守形止如何。即以预草小纸。又为呈纳。其录曰。小邦防守形止。昌城最近贼路。与宽奠接境。贼由牛毛,东葛等岭而来。则行几百里。然后宽奠,昌城之路始分。而宽,昌两镇。仅一日程。缓急应援。此为最紧。宽奠不守。则昌城无复倚援。镇江亦何能独存而义州危矣。昌城一带。所恃者江水。今则冰解。不似向来之危急。而沿江郡邑。人民本小。又无据险之处。故以江界之狄踰岭。碧潼之九阶岭。理山之牛岭,车踰岭,板幕岭为上路。设一员大将以守之。以昌城之延平岭,缓项岭为中路。设一员大将以守之。以义州为下路。设一员大将以守之。沿江诸城。若或不守。则清野而叠入。欲退守此三路。兵数则通共仅万馀人。非但派送之数。处处不敷。上年深河之役。边上健卒。阵亡殆尽。今则抄发内地农民。替为赴戌。零丁浮寄。皆是不教之兵。各处将官添兵之报日至。而不但无兵可添。见调一万之兵。亦不得继粮。方有自溃之变。小邦君臣。日夜忧闷者此也。盖小邦本地瘠民贫。壬辰兵乱之后。田野不辟。生齿未繁。一年之蓄。未支一年之用。而上年自春不雨。至于七月。种不入土。野无青草。及秋又有水溢早霜之灾。凶歉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4L 页
之惨。古今未有。而八路同然。民无就食之处。职等来时目见途殣相望易子而食。寡君罄内藏之财。以补军需。停百官之禄。仅支经费。公私赤立。上下遑遑。顷日寡君之请贸谷于中江者。计出于不得已也。今日事势。至于如此。若重兵屯于宽奠。使辽路不阻。则小邦得以倚援于父母之国。而冰合之前。则贼警稍缓。沿江防守之兵。犹足自卫。老爷区画小邦之事。无间内外。若蒙深察小邦今日实情。则必善为处置。使小邦得免窘急狼狈之患。敢此备陈。经略以手指逐行点抹。如防守形止及冰解警缓等语。则点头不止。字字句圈。甚有会意之色曰。诚是诚是。如上年饥荒。请贸谷中江事。则蹙頞而伤叹曰。实情实情。贵国事情。今始明白晓得。此去镇江四百里馀。缓急何能及援。置兵镇江。相为掎角。似合机宜。兵部是我。我是兵部。阃外之事。我当专之。俺当善处。贵国放心可也。又以小纸书呈曰。鸭绿之水。出自白头山。西流为鸭绿。东流为豆满。横截两界。而近因走回人。闻有自闾延(二字缺)至回波者曰混同江。自回波过忽温城外。入北海者。名曰黑龙江。或云乌龙江。此两江则在胡地深处。与鸭绿,豆满相距绝远。其间不知几千里。重山叠岭。绝无通船之路。降胡百只船之言。无据甚矣。经略点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5H 页
头曰。顷有乌龙江造船之说。俺本不信。设若浮水而下沈阳,辽东。其可以水战乎。渠造船我不管。不造船我不管。俺只管整理在我之道而已。俺以十三省兵马。分守要害。渠何敢轻犯贵国乎。且曰。俺昔为巡按时。巡宽奠等处。在长奠东望。数十里许有城子。此是昌城乎。廷老等答曰。是矣。经略曰。沿江而下。又有一城。此义州乎。答曰。是也。经略以足画地曰。此是宽奠。其次长奠,永奠,大奠。形势如此。今皆瞭然。鸭绿江水。在于昌城那边。通船之说。不须辨也云。观其辞色。吐露倾倒。言言皆实。我国事情。甚有洞快释然之状。问答如响。小无厌色。而所陈之语。皆已听许。久立风檐。至于日昃。似为未安。告辞而退。则经略止之曰。今不须辞。明当领我一宴。要更相见。仍令作揖而退。经略仍立楹外。俟使臣等出大门后始还坐。○十六日。以谢宴事。诣经略衙门请拜谢。则经略出立楹外。举手止之。只令作揖。○十七日。闻边报入来。城头立旗放炮。遑遑有防守之形。使译官等探问于衙门。则昨日贺总兵在虎皮驿驰报。奴贼约有四万馀骑。进屯铁岭。迤北十里许。𤢜獭万馀骑。下营于抚顺所教场。以步卒为先驱。以车多载攻城器械。故李总兵怀信。昨日领兵驰赴。柴总兵国柱。今日继往四门外。布列火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5L 页
车碗口等具。四营兵马。一时整阵。而经略率诸将官。早出巡城。十七日未时。更有炮声。震动天地。火云撑塞半空。令译官韩后信走马入城探问。则城西门内李成梁庙堂。有大梗空家。经略定委官制造火药于其处。今已半载。积蓄火药。约有六七万斤。造药军丁。研药火出。庙堂及空家。随焰腾空。四邻房屋延爇打坏者。百数十家。西门亦坏半边。屋梁柱椽瓦砖。飞冲四五里。委官王崇角。造药军丁四十馀名。行路人民家男妇。城内外掘筑城军人触伤打死者。不知其数。或云几至千馀云。经略,监军以下诸将官。俱到其处。至于涕泣慰抚。而哭声满城。惨不忍闻。此是数百年来所未有之灾。经略经年积蓄火药。一时烧尽。多云细作所为。而未知其详云。大槩贼报数日之内。十分紧急。皆云宰赛之兵。欲先犯三叉河。衙门将官。亦颇惊讶。恐是凶贼分路进抢。以为腹背横截之计。一行进退极狼狈。欲急速冒往。而经略都司遑忙。长在城上回咨未易受出。夫马亦不打发。一行所寓之家。四川守备周一桂。亦为同寓。频数相见。辽阳消息。多般探问。而未有大段异闻。衙门将官皆问黄德等死与不死。对以降贼逃还。王法难赦。老爷移咨国王。请以贷罪。故姑令免死。发边充军。责以立功云。则皆曰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6H 页
法虽当死。此处置亦好矣云。贺总兵世贤领标下军兵。驻劄虎皮驿。本驿去辽阳,沈阳。俱六十里。而经略以凿壕事。送令箭于贺世贤。使抽送五百军丁。来赴役所。则世贤不送曰。我对贼垒而阵。今以马军弃马赴役。则脱有缓急。何以为用。后若再有此令。则断我头去。军不可送。经略颇喜而止之云。经略锐意城守。亲督军兵。计日董役。大凿壕池。方引入太子河。燔砖筑墙。修堞增埤。军情则颇苦。而辽左一路。恃而无恐。筑室耕田。民有固志矣。将发辽阳。令译官等更讨回咨于经略。兼探贼报。则奴贼尽率男女。进屯抚顺。将为大举决战之计。贺总兵自虎皮驿进劄沈阳。即刻送旗牌官报。称贼骑数百。诱引挑战。而总兵坚守不战。诸军方今陆续赴援。西边则时无紧急声息云。而但三叉河分抢之说。人皆盛言。此则所经前路。尤欲速为过去。而都司宋文鉴新莅之后。初见我国使臣之行。需索礼物。倍于前日。不肯打发。艰得停当矣。○十九日。辽东离发。行到三叉河。大军塞途。虽以浮桥。不能容涉。列立江边。兵马及火车粮车。连亘数里。一行亦宿于江边。问之则经略以边上贼报。调发广宁。住劄将官。且催在途军马。故如是陆续赴辽云。翌日。遇广宁总兵李光荣。领三千兵马以来。令通官叩头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6L 页
于轿前。告以奉谢 恩表入去之由。且以西边有警。请于一路调发护送军马。则总兵即差夜不收。给令箭随行。使之调发护送至关云。总兵去处。问于标下将官。则经略以东边贼报甚紧急。令领兵进劄于东昌堡。以防三叉河船路之贼云。所谓东昌堡。即牛家庄。在三叉河二十里。盖以 中朝哨报及我国所报。皆有奴贼与宰赛合谋。分抢三叉河之说。故如是防守云。俄遇陜西兵二千,甘州兵三千八百,河南兵一千五百。连续载路。次第援辽云。○二十三日。到广宁。令通官往都御史衙门。依例见官后。问东边贼报。则曰贼方驻抚顺。将为屯田久留之计云。辽东以后。日日大风掀天。日气阴寒。行中员役。伤痛者甚多。○四月初一日。晚门入山海关。行到玉田。流闻 王皇后崩逝。而言多不实。○十二日。到通州始见人皆戴白。往衙门讨得礼部印颁通报一纸。留一日变服。欲为专人驰启之际。适遇告急使洪命元。北京离发。先来之去。挽驻路上。顺付以送。○四月十四日。入北 京。○十六日。呈奏本于鸿胪寺。○十七日。见 朝。○十八日。往礼部见堂。仍呈咨文十二角。次诣主客司。见郎中秦士文。○十九日。往兵部呈咨文三道。仍进呈文。则尚书黄嘉善坐堂。举手答揖。再三披读点头。良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7H 页
久。招表廷老等进前而言曰。贵国忠顺 天朝二百馀年。虽有行言。岂有致疑之理。顷者这边果有一种之议。而 圣旨时未批发。你国若有疑虑之意。则亦当议而寝之。今见咨文及陪臣呈文。向来流言。果是凶贼离间之计。 天朝虽不信之。而大义所在。不得不辨云。对曰。知小邦情事。莫如老爷。察奴贼奸状。亦莫如老爷。今承丁宁之谕。不胜感激。第阴顺折入等语。是果何等罪名耶。科官既笔之于书。传播天下。老爷虽面谕谆切。或移咨开释。其何能家喻而户说乎。若无明 敕。则中外耳目。恐不能快释。而小邦边上将卒。亦必解体矣。尚书点头曰。原本未下。俟科抄发送。再作议处。○二十二日。 奏文自内阁下于兵部。此事虽系兵部。而礼部是清论所在。我国凡事。虽他部。必通礼部后。方为举行云。○二十三日。诣礼部呈文恳请。则右侍郎孙如游答以晓得。因序班叶世贤及礼,兵部老吏等。闻兵科给事中薛凤翔为人多气。与徐光启,张至发等。一队名官。主张东事。向来之齮龁本国。参劾兵部及阁老。皆此人等所为。又与熊经略相为表里。凡干东议。必攘臂当之。顷又因他事上本。语侵本国之事。洪命元出去时暂言之。到此首先求见其稿。而事系军机。秘不出示。多给银钱于科吏。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7L 页
始为得见。则其曰朝鲜畏惧之深。隐为输献称报之音译。乍阴乍阳侦探之伏请。倏此倏彼。及初议朝鲜之役。宣慰为名。监护为实。彼中情形叵测。万一察知而问与不问。报与不报之间。更有难之难者等语。极为阴惨。序班等皆言此人若不回心。则贵国之诬。兵部及阁老。虽欲许辨。此人必为沮挠。况望降 敕快释乎。此人以署印给事。独在兵科。专掌兵务。风力甚峻。 朝廷皆受其口气云。提督陈玄藻亦畏其威。至以频数呈文为非。不许出门之票。仍以小纸书送曰。是非既明屡辨不已。便近于赘。静听为妥。恐议论中。又生议论也。○二十七日。预构呈文于阁老及薛给事。前往西长安门外。候方阁老入阙。呈于路左。则阁老再三举手。令起立曰。那里有这等事。断无此理。如是者再。令表廷老等更告曰。小邦情事。具在原 奏及呈文。老爷自前于小邦之事。特加济恤。今此穷天极地之痛。专望老爷。转行该部。速请明敕云。则阁老曰。候部题旨下。另议处置。呈文则当从容看了。俄顷。兵科薛给事自阙出来。又为呈文。则给事举手请立。接受呈文曰。俺当留览。更无所言。揖之而去。是则似以风宪体面。不肯开说也。未知意向如何。周旋于科吏。使之闻见。则部科吏等曰。原 奏初下。给事全不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8H 页
可否。及见呈文之后。始令抄送于该部。似有开释之意。虽不至开释。此爷性(缺)。今既无事发抄。不为参论。此是你国之幸也。但虽已抄送。而兵部黄尚书屡被参论于此人。必畏而不即题覆。虽或题覆。不至于请 敕矣。詹事徐,御史张。方在言论重地。岂肯以自家所论为非。而循贵国之请乎。前日陪臣等虽或呈辨。不过泛然以不信不疑之语。随例答之而已。今亦必如是善答。至于攻破科臣之说。痛辨流言之诬。降 敕快释。则元只在傍。岂不难哉。○初六日。又构呈文。往兵部投呈。则黄尚书从容览讫。招表廷老等进前。谓之曰。凶贼行间之言。贵国忠顺之情。 天朝不信不疑。顷日已丁宁说与陪臣。而今必欲请 敕者。欲使中外耳目。昭布快雪。而奴酋再不得肆其行间之谋也耶。一行叩头以谢曰。奴贼凶谋。 天朝不信。故职等敢来陈辨。万一见疑。则小邦何暇于辨。职等何敢仰诉乎。虽知其不信不疑。而寡君血诚封奏者。欲得 皇上之一言。昭揭天下之观瞻。尚书曰。此意亦是。而论议琐琐。俺亦不得自由。当会阁议处。又呈文于职方司。则仙郎中曰。顷日一种之论。今尚有之。而贵国之意。若以此疑虑。则今当寝而不行。至于请敕。则才于洪命元之行。已为降 敕。皇言不可烦亵。本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8L 页
部亦何敢又为烦请乎。备咨回复。未为不可。至于硝角。则辽东火药烧尽。自此倾储输送年例之外。决不可又为许贸云。廷老等再三恳告。如尚书前所陈则曰。你言亦是。当闻外议而处之云。尚书既有会阁之语。故夜构呈文。翌朝又往西长安门外。如前候呈。则方阁老曰。 皇敕烦数。虽似未妥。陪臣之必欲请 敕。其意亦是。前者呈文。亦已转谕兵部。而时不来问。问则当更谕之。虽不来问。覆题若下。则当于旨意票发云。翌日。科吏五六人驰来。持示薛给事小稿。题曰。奖朝鲜君臣稿。非但措语极其慰奖。至于催兵部使之速覆。前后议论。似出二人。未知其由。问诸科吏则曰。薛爷前者持陪臣呈文。往见阁老。回家数日。草出此稿。是必顿然回心也。原 奏既已抄送之后。别送一稿。此则前所未有之事也云。兵部见此。即搆覆题草。送示于行中。观其措辞。诚悃备悉。定非皮毛之语。薛给事之如是翻然回意。诚所未料。极为多幸。兵部覆本。已为上进。 皇上一向未宁。近来公事尤多寝阁。礼部题本。则请撰 敕书。就令陪臣赍回。而兵部则云撰给 敕书。赍赴经略。转差官一员颁示云。问于该吏则曰。黄尚书以为此事于该国。极为重大。诏使出去。则尤有光彩。而虑本国烦费。只令经略一差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9H 页
官同谕。在本国别无烦弊。而奴贼闻之。永绝离间之谋。彼此观瞻。甚为明快。其与陪臣之自赍以去。一倍加荣云。而窃计经略差官。虽草草往来。不无供亿之费。则诚不如使臣赍回之为便。而或云。此事流言。本出辽路。差官同去。共颁明 敕。则边上耳目。快知昭辨。果如黄尚书所言。事体尤重。此亦然矣。但 敕书以使臣名。受出于文华殿。而到辽阳。不可替付差官。势当仍为赍去。辽阳边报。出于通报者。或紧或缓。顷者西獭来抢西宁堡。此乃三叉河之境。援辽兵马。连续出去。四川女将宣抚使司掌印女官秦氏。上本自募领手下兵三千。赴辽讨贼。兵部奖谕其弟秦明屏。其子马祥麟。并格外加衔。激劝忠勇云。闻秦氏能使五百斤大刀。其子祥麟。年今十六岁。而乃马伏波三十八代之孙。亦有勇力云云。两部衙门下人及序班等。皆言今番之事。徐赞善,张御史方在京。主论攻破。其说甚为难便。礼兵部互相推调。不肯发言。而薛科道议于阁老。有此快释。至于催该部。使之覆请降 敕。陪臣不可不即为往谢云云。○五月十七日。往西长安门外。候阁老入来。叩谢于路左则阁老曰。两部覆本。皆为一样乎。令译官等对曰。皆请降 敕。而礼部则请令陪臣顺赍。兵部则转经略差官颁示矣。阁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9L 页
老曰。晓得。举手连揖。颇示慇勤之色。俄而。薛给事入来。又致谢意。则薛给事喜动颜色。作揖而言曰。国王 奏稿及陪臣呈揭。讲的明白。贵国情实。今始洞悉矣。此是公事。何必私谢。俺之另草奖稿得见否。对曰。得睹其稿。小邦冤枉之情。似已快释无蕴。尤感老爷恩典云。则给事连揖。各各致礼而去。翌日。科吏来言薛科甚喜。陪臣委往致谢。谓其同僚曰。朝鲜忠顺礼义之邦。顷以流言。污蔑其君。臣冤愤欲死。竭诚呼吁。此亦礼义之风。诚可嘉也云云。○二十一日。又往礼兵部。行谢如前。是日。礼部题本先下奉 圣旨。是 敕着陪臣赍去。未及回馆。阁部诸衙门下人来讨喜钱者。盈满馆中。连日不止。皆满欲而去。欲闻贼报。往探兵部。秘不详言。而闻西贼连抢广宁一路。近又奴贼四出。抢掠叆阳,宽奠,草河口等处庄家人畜。撕杀无馀。且挂招降榜文。凶贼称金称朕曰。军民若不速降。则虽入山海关。我当随往。且举徽钦五国城之说。恐吓 天朝。闻来不胜痛惋。
经略前呈文
谨呈。为仰陈情事。冀蒙 照察事。职等赍奉寡君谢 恩表文及辨诬。陈情 奏闻。前赴 京师。小邦冤痛之情。具在寡君原咨。老爷想已留览。职等窃详前后流言。
经略前呈文
谨呈。为仰陈情事。冀蒙 照察事。职等赍奉寡君谢 恩表文及辨诬。陈情 奏闻。前赴 京师。小邦冤痛之情。具在寡君原咨。老爷想已留览。职等窃详前后流言。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0H 页
皆出于哨役之谎传。或出于降虏之诈供。奴贼行间之谋。老爷想必洞烛无馀矣。第因陪臣回自 京师。续得科阁疏揭。或谓小邦折入于奴。至请以监护朝鲜。察其情形。或谓小邦阳衡阴顺。至疑以舲舸南至。入窥登莱。岂因向来哨报之说传讹袭谬而有此疑耶。夫为人臣子。见疑于君父。则子不得为子。臣不得为臣。诚不可一日掩置而容息于覆载之间。况此折入阴顺等语。闻之胆裂。言亦污口。此果何等罪名。而当蒙何等刑章耶。大义至严。恶名难雪。人臣苟被此诬。则惟有死与辨耳。不死则当辨。未辨则当死。其乌可苟焉而已。寡君自闻此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西望踧踖。仰天搥心。沥血封章。日夜望其昭雪。而辨覈流言。明 奏天廷。惟老爷是望焉。不审老爷其肯动念否乎。仍念此贼凶狂桀逆。既已称兵射天。何有于小邦。而至今未肆侵轶者。非但力有不遑。惟以小邦于渠。为切近之敌。在 天朝为父子之国。其所以飞谋行谍。图欲离间者。无所不用其极。再送差胡。偃然通书。肆其悖说。尝试浅深。其凶谋狡计。无非引惹事端。构衅彼此。何尝有求款之实情哉。小邦非不知焚书声罪。斩使驰 奏。而挑怨速祸。非御戎之长策。将计就计。亦兵家之胜算。只令边臣严辞报答。以示斥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0L 页
绝之意。而仍差牙下小役。同往贼寨。要探彼中情形。此等情节。已经节续具 奏。并咨老爷台前。有问辄达。无事不报。何尝有一毫隐情。亦何尝有一毫他意。未知可监者何事。可察者何情。贼乃执此之迹。或指谓差官讲和。或称以迎接宰相。广布飞语。以惑人听。欲使慈母投杼于三至。唉。此凶贼虽有此百端挑激。曾谓 天朝落其奸计。而遽疑二百年忠勤之属藩乎。且职等出疆之后。路遇通官金克己。回自辽东说。称降胡供辞。有朝鲜船百只,盐百石,牛三百头送遗奴寨之语云。职等闻来不觉竖发。况寡君闻此。则何以为心。小邦常恨力绵兵单。不能歼灭此贼。以雪上年之耻。惟思协助 王师。以毕 天讨。誓不与此贼俱生。忘雠养寇。以资盗粮。天下宁有是理。况天限一水。东为豆满江。西为鸭绿江。源虽发于胡地。而自贼寨踰太山越重岭。历险五六百里始到。此江冰解之后。小邦之恃而无恐者此也。此水若能通船于贼寨。则小邦久已不支矣。今所谓百只之船。未知陆地可运乎。言之不近。乃至于此。诚不欲挂之齿牙。有所陈辨。而老爷若严问细作。则奸情必露。向来诸说之诬。因此亦可以推知矣。伏惟老爷受命危急之日。按节丧败之馀。风猷远播。精彩立变。轻裘缓带。不动声色。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1H 页
而老羯囚首。不敢喘息。边民高枕。按堵如故。小邦君臣。加额想望。鼓舞风声于数千里之外者。今二年矣。知小邦情事。无知老爷。察凶贼奸状。亦无如老爷。小邦安危成败。都在老爷度内。伏愿老爷明鉴快释。一并转奏。以全属藩。以折凶谋。不胜幸甚。
礼部呈文(兵部同)
谨呈。为仰陈情事。冀蒙照察。恳乞大部转 奏天聪。快降 明敕。以释疑阻事。窃以 君臣。天地之定位。贰则乱也。父子。天性之至亲。疑则变也。人苟得罪于此。则臣不得为臣。子不得为子。以身则生不如死。以国则存不如亡。惟当竭忠尽孝。开陈情素。以冀君父之照察耳。寡君以肃谢 皇恩。赍奉表文。遣职等来也。适因陪臣回自 京师。续得科阁疏揭。或谓小邦折入于奴。至请以监护朝鲜。察其情形。或谓小邦阴顺奴酋。至疑以舲舸南至。入窥登莱。呜呼。此即臣而贰也。子而疑也。此果为人臣子所忍言。所忍闻者乎。寡君自闻此说。忧惶震悸。无地自容。直欲自列于轩陛之下而不可得。则沥血披肝。以封此 奏。盖乏使以命职等。又惧渎扰。不敢专 奏。职等窃计科阁之疏揭。皆因东事论说。而初非自为捏造。多出于哨役之谎传与降虏之诈供。此贼行间之
礼部呈文(兵部同)
谨呈。为仰陈情事。冀蒙照察。恳乞大部转 奏天聪。快降 明敕。以释疑阻事。窃以 君臣。天地之定位。贰则乱也。父子。天性之至亲。疑则变也。人苟得罪于此。则臣不得为臣。子不得为子。以身则生不如死。以国则存不如亡。惟当竭忠尽孝。开陈情素。以冀君父之照察耳。寡君以肃谢 皇恩。赍奉表文。遣职等来也。适因陪臣回自 京师。续得科阁疏揭。或谓小邦折入于奴。至请以监护朝鲜。察其情形。或谓小邦阴顺奴酋。至疑以舲舸南至。入窥登莱。呜呼。此即臣而贰也。子而疑也。此果为人臣子所忍言。所忍闻者乎。寡君自闻此说。忧惶震悸。无地自容。直欲自列于轩陛之下而不可得。则沥血披肝。以封此 奏。盖乏使以命职等。又惧渎扰。不敢专 奏。职等窃计科阁之疏揭。皆因东事论说。而初非自为捏造。多出于哨役之谎传与降虏之诈供。此贼行间之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1L 页
谋。閤下亦必洞烛。第其折入阴顺等语。此果何等罪名耶。言之者不可以疑似而遽加。听之者不可以疑似而姑置。其乌可苟焉而已也。仍念此贼以草间小丑。本不齿诸屯之种。而间乘沴气。跳梁自大。凶狂之极。乃敢称兵射天。是实天促秽运。自送其死。而惟其积谋稔恶。固非一日。蜂虿之毒。至使十万 王师。一朝衄辱。追思至今。胆涌如山。小邦师徒之败。诚不暇自恤。而惟愿举国奔敌效死于锋焰。以雪君父之此耻耳。此贼凶狡有馀。既知小邦于 天朝为父子之国。又惩深河之役。常恐小邦议其后。而渠不得专意南侵。其所以飞谋行谍。图欲离间者。靡所不用其极。乃敢再送差胡。偃然通书。肆其悖说。尝试浅深者。无非引惹事端。构衅彼此。何尝有求款之实情哉。设使真欲求款。伊既负嵎穷荒。专用暴力。威令非畏也。号名非慕也。叛服其态也。信义非性也。百年卵育之 天朝。犹且狺然反噬。其视小邦。特是一脔。小邦虽极愚暗。岂因其一价来往。轻信其片言媚悦。而遽与通和。自陷罔测之诛哉。非不知斩使焚书。而挑怨速祸。非御戎之长策。将计就计。亦兵家之胜算。只令边臣严辞报答。以示斥绝之意。而仍差牙下小役。同往贼寨。要探彼中形势。此等情节。已经节续具 奏。并咨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2H 页
大部及经略诸衙门。何尝有一毫隐情。亦何尝有一毫他意。未知可监者何事而可察者何情。贼乃执此之迹。或指谓差官讲和。或称以迎接宰相。广布飞语。以惑人听。必欲使慈母投杼于三至。贼虽逞间。有此百端挑激。曾谓 中朝落其奸计。而遽疑二百年忠勤之属藩乎。台阁名臣。一言鈇钺。白简霜飞。天下耸观。小邦之恶名。想已流布于中外。兹岂非穷天极地之冤乎。苟无 皇上一纸 明敕快赐昭雪。则不惟小邦臣民疑阻。举无乐生之心。抑恐边上将卒解体。或弛讨贼之志。奴贼闻之。亦必窃笑其奸谋之幸成也。呜呼。指犬豕谓之伦。则童子知耻。与雠贼谓之和。则匹夫犹怒。况千乘之国乎。小邦虽甚僻陋。亦知天之高地之下。人之所以为人。禽兽之所以为禽兽。其于君臣父子之道。逆顺祸福之理。讲之素矣。壬辰之乱。十年陷贼。八路鱼肉。而犹能守义抗贼。终始一节。矧今一见凶书。遽被哄胁。遂忘君父之雠。甘心犬豕之伦。求之情理。近乎否乎。伏惟閤下职典邦礼。望隆台鼎。义声仁闻。不但小邦钦感。盖天下诵之矣。小邦冤痛之情。不于閤下而将谁谒。伏愿閤下曲赐照察。亟蒙转 奏。俾小邦得免覆盆之冤。职等不胜祈恳之至。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2L 页
兵部再呈文(清吏司同)
谨呈。为再陈情悃事。日职等呈上寡君原咨。仍将贱悃。辄复具书。随译而跪进焉。伏惟閤下不宁赐之省观。与之酬应益不倦。奋然义乎色。恻然仁乎言。一则曰行间之流言不信。二则曰忠勤之属藩不疑。其所以释穷天之诬而垂千金之诺者。不啻郑重。大君子度量光辉。一何盛也。其曰不信。其曰不疑。既闻命矣。惟其恃吾父母之必不信必不疑。故乃敢竭诚尽孝。有所吁辨。向使万分有一信。万分有一疑。则小邦早已无国矣。见绝于父母而为逆乱之区。得罪于伦纪而为禽兽之归。奚暇于吁。奚暇于辨哉。夫所谓折入阴顺者。未知何事。所谓监护察情者。未知何意欤。岂凶贼之奸谋。閤下不信而信者或有之。小邦之实情。閤下不疑而疑者或有之耶。誓心讨贼。竭力征缮。抗义斥绝。具 奏毕陈。是果折入乎。是果阴顺乎。是果有可察之情乎。是果有可监之形乎。古昔变乱之国。始有监护之设。小邦则仰 天朝如父母。而今忽待之以变乱之国。二百年冠裳之域。无故而变为禽兽。虽岁荷宠绥之典。日受便蕃之锡。 恩荣是外物。亡国亦馀事。见疑于父母。何以自立乎。吁谟之地。群策毕举。词臣之献议。科道之抗言。无非为天下大计。
谨呈。为再陈情悃事。日职等呈上寡君原咨。仍将贱悃。辄复具书。随译而跪进焉。伏惟閤下不宁赐之省观。与之酬应益不倦。奋然义乎色。恻然仁乎言。一则曰行间之流言不信。二则曰忠勤之属藩不疑。其所以释穷天之诬而垂千金之诺者。不啻郑重。大君子度量光辉。一何盛也。其曰不信。其曰不疑。既闻命矣。惟其恃吾父母之必不信必不疑。故乃敢竭诚尽孝。有所吁辨。向使万分有一信。万分有一疑。则小邦早已无国矣。见绝于父母而为逆乱之区。得罪于伦纪而为禽兽之归。奚暇于吁。奚暇于辨哉。夫所谓折入阴顺者。未知何事。所谓监护察情者。未知何意欤。岂凶贼之奸谋。閤下不信而信者或有之。小邦之实情。閤下不疑而疑者或有之耶。誓心讨贼。竭力征缮。抗义斥绝。具 奏毕陈。是果折入乎。是果阴顺乎。是果有可察之情乎。是果有可监之形乎。古昔变乱之国。始有监护之设。小邦则仰 天朝如父母。而今忽待之以变乱之国。二百年冠裳之域。无故而变为禽兽。虽岁荷宠绥之典。日受便蕃之锡。 恩荣是外物。亡国亦馀事。见疑于父母。何以自立乎。吁谟之地。群策毕举。词臣之献议。科道之抗言。无非为天下大计。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3H 页
虑之周详。亦非必真谓小邦实有此事。而论说之际。竟使小邦蒙被恶名。至于此极。疏揭一播。嗃矢万国。咫尺辇毂。天日照临。而犹有信不信疑不疑者。况天下之大。八荒之远。其能家谕而户说乎。况小邦自闻此说。上下惊惶。相顾失色。至于边上将卒。亦皆疑惧自阻。莫省所由。苟无我 皇上一纸 明敕快赐昭雪。则中外流布之耳目。其何以辨之。小邦疑阻之群心。其何以释之。凶贼行间之狡计。其何以折之。职等既闻閤下不信不疑之命。而犹复渎扰者。惧于题覆之时。不及 明敕。使向者丁宁之谕。终为一堂之空谈也。衷情所发。言不知裁。伏惟閤下更垂察焉。
礼部免宴呈文
谨呈。为免宴事。从前小邦陪臣之进京也。其来其去。例有下马上马之宴。实是 圣朝亲邦国怀远人之盛礼。而下邦贱价。得沾 皇恩于尊俎之下。至渥又荣也。第今 圣母宾天。率土衔哀。乃以煢煢之疚。进参秩秩之筵。于情于礼。俱所不敢。伏乞大部俯谅下情。即令照例许免。不胜幸甚。
礼部质问呈文
谨呈。为质问医方事。小邦。海外荒僻。闻见寡陋。医书药
礼部免宴呈文
谨呈。为免宴事。从前小邦陪臣之进京也。其来其去。例有下马上马之宴。实是 圣朝亲邦国怀远人之盛礼。而下邦贱价。得沾 皇恩于尊俎之下。至渥又荣也。第今 圣母宾天。率土衔哀。乃以煢煢之疚。进参秩秩之筵。于情于礼。俱所不敢。伏乞大部俯谅下情。即令照例许免。不胜幸甚。
礼部质问呈文
谨呈。为质问医方事。小邦。海外荒僻。闻见寡陋。医书药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3L 页
方。虽购得于 中朝。而书未广传。术无所稽。岐黄秘奥之旨。药石温凉之理。尚未洞解。自前使价之来。例遣医官。就质于太医院衙门。故顷年 国王选委内医院正崔顺立,安国臣等。呈请质问。伏蒙大部移文该院。许令出入證正。指迷指昏。开益颇多。小邦之人。钦戴同仁之化。不胜感激。第所證质。未免疏漏。详略不齐。疑义滋多。兹又选差内医院正尹知微。随职前来。欲将舛误件款。更为禀问。烦乞大部查照旧例。转行太医院衙门。并发门票。以便往来讲质。俾小邦得蒙博施之泽。不胜幸甚。
提督前呈文
谨呈。为仰陈情悃事。小邦情事具在寡君咨奏及职等呈揭。既皆先禀。台览想已洞烛无馀。昨闻科抄已到兵部。仰讨门票有所申诉。伏蒙台批以是非既明。静听为妥为教。是固尽之矣。谨当遵命。第此恶名之辨与不辨。实系小邦人兽之判。两部及科阁。虽已许之。而若于题覆之时。泛然措语。不及 明敕则犹未也。此所以急于申诉。不能静俟者也。比如蒙不洁者望水于人。虽知其必濯。而亦乌可坐而耐久乎。伏闻台下欲将职等呈揭。转通职方司云。既谕以静俟其成。又许以曲为成就。大君子待人忠厚之道。至矣。不胜感叹。原 奏虽下本兵。
提督前呈文
谨呈。为仰陈情悃事。小邦情事具在寡君咨奏及职等呈揭。既皆先禀。台览想已洞烛无馀。昨闻科抄已到兵部。仰讨门票有所申诉。伏蒙台批以是非既明。静听为妥为教。是固尽之矣。谨当遵命。第此恶名之辨与不辨。实系小邦人兽之判。两部及科阁。虽已许之。而若于题覆之时。泛然措语。不及 明敕则犹未也。此所以急于申诉。不能静俟者也。比如蒙不洁者望水于人。虽知其必濯。而亦乌可坐而耐久乎。伏闻台下欲将职等呈揭。转通职方司云。既谕以静俟其成。又许以曲为成就。大君子待人忠厚之道。至矣。不胜感叹。原 奏虽下本兵。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4H 页
亲邦国以礼通远人之情。乃大部之事。而按临提衡。尤系于明执事。兹敢附上职方小揭。伏惟台下善为指教。终始其惠。并许门票。俾得趁期呈诉。不胜幸甚。
阁老前初呈文(礼部呈同)
谨呈。为仰陈情事。乞蒙照察。快降 明敕。以释疑阻事。窃以君臣。天地之定位。贰则乱也。父子。天性之至亲。疑则变也。人苟得罪于此。则臣不得为臣。子不得为子。以身则生不如死。以国则存不如亡。惟当竭忠尽孝。开陈情素。以冀君父之照察耳。寡君以肃谢 皇恩。赍奉表文。遣职等来也。适因陪臣回自 京师。听得 天朝疏揭之中。或谓小邦折入于奴。至请以监护朝鲜。察其情形。或谓小邦阴顺奴酋。至疑以舲舸南至。入窥登莱。呜呼。此即臣而贰也。子而疑也。此果为人臣子所忍言所忍闻者乎。寡君自闻此说。忧惶震悸。无地自容。直欲蹠穿西奔。自列于 轩陛之下而不可得。则沥血披肝。以封此 奏。职等窃计词臣之献议。道臣之抗言。无非为天下大计。为东事深虑。而亦非必真谓小邦实有此事。只因哨役之谎传。降虏之诈供。而有此论说。第其折入阴顺等语。此果何等罪名耶。言之者不可以疑似而遽加。听之者不可以疑似而姑置。惟有死与辨耳。乌可苟
阁老前初呈文(礼部呈同)
谨呈。为仰陈情事。乞蒙照察。快降 明敕。以释疑阻事。窃以君臣。天地之定位。贰则乱也。父子。天性之至亲。疑则变也。人苟得罪于此。则臣不得为臣。子不得为子。以身则生不如死。以国则存不如亡。惟当竭忠尽孝。开陈情素。以冀君父之照察耳。寡君以肃谢 皇恩。赍奉表文。遣职等来也。适因陪臣回自 京师。听得 天朝疏揭之中。或谓小邦折入于奴。至请以监护朝鲜。察其情形。或谓小邦阴顺奴酋。至疑以舲舸南至。入窥登莱。呜呼。此即臣而贰也。子而疑也。此果为人臣子所忍言所忍闻者乎。寡君自闻此说。忧惶震悸。无地自容。直欲蹠穿西奔。自列于 轩陛之下而不可得。则沥血披肝。以封此 奏。职等窃计词臣之献议。道臣之抗言。无非为天下大计。为东事深虑。而亦非必真谓小邦实有此事。只因哨役之谎传。降虏之诈供。而有此论说。第其折入阴顺等语。此果何等罪名耶。言之者不可以疑似而遽加。听之者不可以疑似而姑置。惟有死与辨耳。乌可苟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4L 页
焉而已。仍念此贼以草间小丑。本不齿诸屯之种。而间乘沴气。跳梁自大。乃敢称兵射天。是实天促秽运。自送其死。而蜂虿之毒。至使十万 王师。一朝衄辱。追思至今。胆涌如山。小邦师徒之败。诚不暇自恤。而惟愿举国奔敌。效死于锋焰。以雪君父之羞耻耳。此贼既以小邦于 天朝。为父子之国。常恐小邦议其后。而渠不得专意南侵。其所以飞谋行谍。图欲离间者。无所不用其极。乃敢再送差胡。偃然通书。肆其悖说。尝试浅深者。无非引惹事端。构衅彼此。何尝有求款之实情哉。设使真欲求款。伊既负嵎穷荒。专用暴力。威灵非畏也。号名非慕也。信义非性也。叛服其态也。世赐封赏之 天朝。犹且狺然反噬。其视小邦特是一脔。小邦存亡。只系辽左安危。小邦虽极愚暗。岂因其一价往来。遽与之通和。自速危亡之祸。自陷罔测之罪哉。非不知斩使焚书。而将计就计。兵家之胜算。只令边臣报答。以示斥绝之意。而仍差牙下小役。同往贼寨。要探彼中形势。此等情节。一一具 奏。并咨该部及经略诸衙门。具查在卷。老爷亦必洞烛。何尝有一毫隐情。亦何尝有一毫他意。未知可监者何事。可察者何情。所谓折入者何事。所谓阴顺者何情。古昔变乱之国。始有监护之设。小邦则仰 天朝如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5H 页
父母。而今忽待之以变乱之国。二百年冠裳之域。无故而变为禽兽。虽岁荷宠绥之典。日受便蕃之锡。恩荣是外物。亡国亦馀事。见疑于父母。何以自立乎。上年进 京陪臣等。初闻此说。亦尝呈吁于该部。大堂批下之辞。一则曰行间之流言不信。二则曰忠顺之属藩不疑。惟其恃吾父母之不信不疑。故乃敢有此吁辨。向使万分有一信。万分有一疑。则小邦早已无国矣。奚暇于吁。奚暇于辨。既知其必不信必不疑。而今复血诚封奏。大声呼吁者。只欲蒙 皇上之一言昭释耳。台阁名臣。片言鈇钺。白简霜飞。天下耸观。咫尺辇毂。天日照临。而恶名横被。至于此极。况天下之大。万国之远。岂能尽知其诬乎。苟无 皇上一纸 明敕快赐昭雪。则不惟小邦臣民疑阻。举无乐生之心。抑恐边上将卒解体。或弛讨贼之志。奴贼闻之。亦必窃笑其奸谋之幸成也。伏惟老爷以孤诚受上知。以一身担天下。匹夫不获其所。思欲以博施。则寡君之叩心衔冤。初非大君子度外之事。而小邦安危。亦系东事机关。伏愿老爷俯谅情悃。行令该部覆请 明敕。快赐昭雪。以安属藩。以折凶谋。小邦幸甚。天下幸甚。职等不胜祈恳兢惶之至。
阁老前再呈文
阁老前再呈文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5L 页
谨呈。为恳乞匀慈转行该部。快降 明敕。以慰举国人心事。日者路左。仰瞻衮舄。敢将危恳唐突呼吁。渎冒威严。罪在不赦。伏蒙台老爷虚襟开纳。温语慰谕。职等退而感叹。相与涕泣。小邦不幸。为凶贼所构飞语行间。致此污蔑。寡君则西向叩心曰。岂我事上之诚。有未尽欤。既被此名。其何以立于天地。亦何以生对臣民。死见祖先臣。民及将卒则曰。吾王之竭诚抗义。反蒙此恶名。是皆诸臣之罪也。凶贼之奸谋。遂行于 天朝耶。 天朝其果信贼而疑我耶。我小邦既见疑于父母。何恃而图存乎。凶贼既遂计于 天朝。何惮而不躏跞我乎。举皆褫魄解体。无乐生之心。今虽蒙诸老爷快许昭释。诬则辨矣。若或一纸咨文。泛然行会。则只陪臣与寡君知之。其何能家谕而户说。至于 圣敕之降。则寡君躬率百僚。肃迎郊外。十行云章。天渥远畅。布告中外。快睹争先。臣民及将卒咸曰。吾王之忠悃。果能昭白矣。凶贼之奸谋。果被烛破矣。 天朝之不信贼而信我也果如此。我邦之礼义忠顺见称于 中朝果如此。举皆誓心鼓勇。奋讨贼之志。是则咨会之与降。 敕在 天朝均是 皇恩。于小邦轻重悬殊。而在今日。实系成败大机关。昨于兵部。将此意呈诉。则既已许之。而须禀匀旨云。伏乞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6H 页
台老爷转谕该部题覆之时。快请 明敕。以安属藩。以折凶谋。东事幸甚。天下幸甚。
皇上敕谕朝鲜国王(以下附)
朕有大恩不蓄小嫌。孚在形迹之外。至明恒见万里。智居听睹之先。惟尔朝鲜。僻处东隅。世遵箕范。惟我夙推心腹。肆尔世济忠贞。愤兹奴酋弃信速祸。索厥国赋。戮力从征。仁急父兄。势捍头目。师虽暂衄。志逾靡他。宁俟戒严辅车。遒奋同仇之忾。况肯观望蚌鹬。转怀两袒之私。是用再降玺书。荐锡金币。聊示优恤。爰助堤防。倘以道路传谍之言。辄为投杼。差胡往来之迹。不释馀弓。尔固何堪。我亦安忍。原无阴翳。讵待晛消。矧夫上兵伐谋。岂必焚书斩使。弭谤不辨。无庸泣血剖心。然犹介介靡宁。皇皇求雪。精能贯日。气欲吞胡。非啻明王之疏。义勃于志。抑且陪臣之恳。情见乎辞。兹益鉴尔悃诚。悯尔愤惋。弘为开布。嘉与昭宣。载申羽翼之盟。更订掎角之誓。我天克定。聿睹张皇。彼贯已盈。终就殄灭。互援协济。襄挞伐于一。朝湔耻除凶。垂勋名于千古。为此俯慰。尔其钦哉。故谕。
奖朝鲜国君臣稿(薛给事凤翔撰)
朝鲜国王姓讳一本为痛辨诬枉。备陈情悃。恳乞 圣
皇上敕谕朝鲜国王(以下附)
朕有大恩不蓄小嫌。孚在形迹之外。至明恒见万里。智居听睹之先。惟尔朝鲜。僻处东隅。世遵箕范。惟我夙推心腹。肆尔世济忠贞。愤兹奴酋弃信速祸。索厥国赋。戮力从征。仁急父兄。势捍头目。师虽暂衄。志逾靡他。宁俟戒严辅车。遒奋同仇之忾。况肯观望蚌鹬。转怀两袒之私。是用再降玺书。荐锡金币。聊示优恤。爰助堤防。倘以道路传谍之言。辄为投杼。差胡往来之迹。不释馀弓。尔固何堪。我亦安忍。原无阴翳。讵待晛消。矧夫上兵伐谋。岂必焚书斩使。弭谤不辨。无庸泣血剖心。然犹介介靡宁。皇皇求雪。精能贯日。气欲吞胡。非啻明王之疏。义勃于志。抑且陪臣之恳。情见乎辞。兹益鉴尔悃诚。悯尔愤惋。弘为开布。嘉与昭宣。载申羽翼之盟。更订掎角之誓。我天克定。聿睹张皇。彼贯已盈。终就殄灭。互援协济。襄挞伐于一。朝湔耻除凶。垂勋名于千古。为此俯慰。尔其钦哉。故谕。
奖朝鲜国君臣稿(薛给事凤翔撰)
朝鲜国王姓讳一本为痛辨诬枉。备陈情悃。恳乞 圣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6L 页
明特垂矜恤。曲赐洞察。事奉 圣旨。该部知道。兵科看得。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总之不离信义。两者近是。信者国之宝也。义者忠之属也。粤自逆奴匪茹。我师失利。三路大衄。延及丽卒。该国勤王之勇。将士效死之节。此举朝之所深嘉。亦举朝之所隐痛也。已而。酋势益肆。我备全疏。开铁继陷。北关随亡。风鹤皆兵。屋瓦俱震。而差胡往来于丽境。盐驴贡献于报牍。虽未必非行谍之游辞。亦不能无观蚌之疑虑。遒国王一封驰 奏。寸心欲剖。其不与彼俱生也。壮志直吞胡虏。其不甘此厚诬也。丹衷可对鬼神。此而不为一暴白之。毋宁谓我实忠 君。而反谓背 君以生乎。且其陪臣李廷龟等又有呈文。反覆于君臣天地之位。谆切于父子天性之亲。情见乎辞。气激于志。即其上下之义不受辱。愈见主臣之信无二心。向来宣慰之遣。既成筑舍。今日昭雪之议。应同迅雷。怀远人而慑逆酋。树声援而壮掎角。在此举矣。抄出速覆之。
礼部覆题
等因到部送司。又据陪臣李廷龟等具呈。前事等情。到部送司为照。该国 奏辨原疏。虽经奉 旨已下。兵科抄参。速应议覆。兵部自有酌议。但经该国咨会。本部又
礼部覆题
等因到部送司。又据陪臣李廷龟等具呈。前事等情。到部送司为照。该国 奏辨原疏。虽经奉 旨已下。兵科抄参。速应议覆。兵部自有酌议。但经该国咨会。本部又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7H 页
据陪臣备呈哀恳。则彼君臣跼蹐不安之状。深可垂悯。本部亦当原情题覆。以慰其心。案呈到部。看得朝鲜君臣累世忠顺向无间言。此固附庸北面之诚。而我国家无东顾之虑。前者奴酋肆逆。该国矢志勤王。以致丧师损将。尤可悯恤节。以虏情具 奏。业经兵部。两次覆请。温旨慰谕。锡银赏赉。此固我朝廷笃报功之仁。而彼君臣深覆载之感。后因贺至陪臣回国。续得科阁疏揭。谓彼折入于奴。欲监护彼国。察其情形。乃忧怀震悸。复具疏痛辨。又据陪臣呈乞。请 敕昭雪。情词恳切。固当转题。释彼疑畏。又见科参暴白速覆等语。夫人情险如山川。大义昭若日月。获夷吐词。传闻播鼓。安得免莫须有之疑。而国王昭雪一疏。陪臣陈辨一呈。情见于词。气激于志。终不得执莫须有之说。且二百年来。君臣恪守冠履。此固忠如薰心。而数十载前我 朝力培基命。岂作反噬。天日难昧。方寸难欺。积疑难据。深垢难容。是以彼君臣之急为暴白。而科参之速为昭雪也。但忠义固难磨灭。坚持实其夙心。况蕞尔朝鲜。兼之逆酋凶虐。吞虏固其壮志。而煽惑不无衰心。奉天谨谨。折词谆谆。固虽若可据亡夷之口。边臣之书。亦恐难凭。然洞开中门。遒乃皇仁之大度。而游辞不问。政 圣主之宏仁。伏乞命下
月沙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7L 页
本部。移文翰林院请撰 敕书一道。就令陪臣赍回本国。谕彼恪共厥职。无二乃心。怀远人而惧逆酋。树声援而壮掎角。在此举矣。缘系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