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谥状(下)
谥状(下)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6H 页
牛溪先生谥状
先生讳浑。字浩原。昌宁成氏。号默庵。以居坡山之牛溪。学者称为牛溪先生。高丽中尹讳仁辅之后。六代祖讳石䂩。礼曹判书。五代祖讳抑。左赞成。高祖讳得识。左尹。曾祖讳忠达。金浦县令赠吏曹判书。祖讳世纯。文科知中枢府事。谥思肃。考讳守琛。世称听松先生。少受业赵静庵之门。隐居守志。讲明道学。 明庙礼遇隆重。累以官徵不就。卒赠司宪府执义。妣坡平尹氏。判官士元之女。以嘉靖乙未六月二十五日。生先生于汉京顺和坊。十岁。随听松先生来坡山别业。稍长。文思日进。临书不待讲说。而晓达靡遗。十七。俱中生员进士初试。以病不赴覆试。自此绝意科业。专精学问。白献纳仁杰以言获罪居坡庄。先生请业焉。弱冠。博通经史。学识行义。大为一时侪流之冠。癸亥。听松先生患风疾危剧。先生刲股和药。为灰以进。病良已。半岁复作。又割股肉以进。昼夜不解带。顷刻不离侧。至甲子正月。竟不救。庐墓三年。 宣庙初年。京畿监司尹铉。以沈潜学问。孝行卓异。闻于朝。除典牲署, 穆清殿参奉。吏曹以学行举。升拜掌苑。
先生讳浑。字浩原。昌宁成氏。号默庵。以居坡山之牛溪。学者称为牛溪先生。高丽中尹讳仁辅之后。六代祖讳石䂩。礼曹判书。五代祖讳抑。左赞成。高祖讳得识。左尹。曾祖讳忠达。金浦县令赠吏曹判书。祖讳世纯。文科知中枢府事。谥思肃。考讳守琛。世称听松先生。少受业赵静庵之门。隐居守志。讲明道学。 明庙礼遇隆重。累以官徵不就。卒赠司宪府执义。妣坡平尹氏。判官士元之女。以嘉靖乙未六月二十五日。生先生于汉京顺和坊。十岁。随听松先生来坡山别业。稍长。文思日进。临书不待讲说。而晓达靡遗。十七。俱中生员进士初试。以病不赴覆试。自此绝意科业。专精学问。白献纳仁杰以言获罪居坡庄。先生请业焉。弱冠。博通经史。学识行义。大为一时侪流之冠。癸亥。听松先生患风疾危剧。先生刲股和药。为灰以进。病良已。半岁复作。又割股肉以进。昼夜不解带。顷刻不离侧。至甲子正月。竟不救。庐墓三年。 宣庙初年。京畿监司尹铉。以沈潜学问。孝行卓异。闻于朝。除典牲署, 穆清殿参奉。吏曹以学行举。升拜掌苑。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6L 页
皆不赴。庚午。除积城县监。谢 恩即还坡山。远近学徒坌集填门。先生谆谆训诲。作书室仪。立斋规。手抄朱子语录为学之方。写成一册。以训学者。与栗谷先生论难四端七情理气之说。长书往复。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者。癸酉。除工曹佐郎,掌苑持平。甲戌。自工曹正郎。复除持平。皆以病递。以典牲主簿。有 旨待天气暄和上来。自甲戌至己卯。拜持平者十二。工曹正郎者四。司纸,宗庙令,礼宾判官,广兴,长兴主簿者或一或二。皆不赴。或谢恩而递。庚辰。再除掌令。皆以病陈疏。 上再旨使之乘马轿上来。栗谷启言。自 上加恩礼于成浑。近古所罕。未知 上意欲用其人乎。抑欲一见而止乎。 上曰。成浑之贤。予已闻知矣。第未知其才如何。栗谷曰。才亦非一般。有可独任经济之责者。有好善而能用群才者。成某之才。谓之独任经纶则过矣。其为人好善。好善优于天下。岂非可用之才乎。但痼疾在身。必不能任剧。置之闲局。而时使入侍 经席。则必有启沃之益矣。辛巳。拜宗庙令。 召旨屡下。力疾入京。未能出谢。 上遣内医看病。优给药饵。引见便殿。首问大道之要。对曰。人君必收拾身心。保养精神。专一凝定。使志气常清。则本源澄澈而义理昭著矣。 上问古今治乱。对曰。治乱无常形。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7H 页
只系人主一心。必得一世贤人君子为辅相。广收人才。列于庶位。然后治化可成矣。 上问即位以来。所用有小人乎。对曰。朝著之间。温恭畏慎。阿谀苟容之辈多。刚毅正直。引君当道之臣少。岂非可忧乎。 上问生民困瘁。何以则可。对曰。量出为入。损上益下。则赋役必轻。恩结民心。为祈天永命之本矣。时先生不受禄。侍臣言于上。以周急之义。输送米斛。不得已受之。分与亲戚邻里。进万言封事。申前登对之意而极言之。政院请宣示大臣。 上答曰。疏中如学问时弊。则予当察行。但讥议朝廷太过。又欲尽取国制而纷更之。其亦难行也。盖先生之意。 祖宗良法。至燕山而尽废。尚有未尽刬革者。如进上贡物之类是也。而非谓旧章可变。只欲祛此病民之政。遵 先王成宪而已。玉堂劄请宣示。乃许三公启请嘉纳采用。且请例兼经筵。以备顾问。 上曰。兼经筵。不可创规。当更见之。递付工曹正郎。连上疏乞寝周急之命。不许。遣医剂药赐之。除丰储仓守。始出谢恩。 上引见便殿。先生进曰。天行健无一息间断。故能发育万物。成造化之功。人君代天理物。如有一息之间断。则便与天地之化。不相似矣。 经席之上。寻行数墨。解释文义。非帝王之学。必深培厚养。使义理之心常胜。而志气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7L 页
清明。则耳目口鼻之欲。自不能用事于其间矣。中庸九经。大学平治章。必以修身为本。尊贤次之。大学絜矩。为应事之要。用人理财。为治道之先。我国田税至轻而贡物至重。须裁省贡法。使民力舒缓而税入增加。于民于国。俱得其便。 上嘉纳而贡案不能改。 上下教令出入经筵。先生连疏乞免。 上命议大臣。欲令还家过冬调病。大臣请升秩兼参赞官。 上命以闲职入侍。先生申辞乞解。出次西郊。 上闻出城。以备忘记召还。引见便殿。再三勉留。先生恳乞退死。 上始许姑归。开春上来。再除执义,司饔,司宰,内赡正。皆不起。癸未三月。特授兵曹参知。三疏递授吏曹参议。仍赐品带一围。三疏乞免。 答曰。予不敢以职事强烦。当递本职。但勿为退归之计。宜遵前旨。入侍经筵。以辅寡昧。时栗谷在朝。以消党论革弊政为己任。 宣庙眷注方隆。异趣者忌之。捃摭公事间微细事。三司以专擅骄蹇劾之。朝野奋激。先生适被 徵至京。上章论救。三司又并劾之。先生即日出城还坡山。太学生四百七十人。湖南海西儒四百馀人。相继抗疏。 上曰。今见儒疏。忠肝义胆。凛凛有不可犯者。士气如此。予何忧国事。又 教曰。苟君子也。不患其有党。予愿入珥,浑之党也。无何。又拜吏曹参议。 召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8H 页
旨四下。不得已拜 命。引对勉谕。冬。升拜吏曹参判。五疏不许。甲申正月。栗谷先生卒。先生叹曰。栗谷于道体。洞见大原。其所谓天地之化无异本。人心之发无二原。理气不可互发等语。皆实见得。真是吾师。诚山河间气。三代上人物。不能有为于斯世。赍志而殁。痛矣夫。先生又呈辞四度。不许。 上教曰。新丧贤宰。言念国事。寝不贴席。今与予共理国家。非卿而谁。此岂退去之时乎。秋。以焚黄受由归坡山。 上下书于京畿监司曰。成某安贫守道。隐居求志。因予屡召。幡然而来。惜其多病。暂许归山。今岁律云暮。宜使长吏存问。量给食物。乙酉。以纂集厅堂上 召。三拜同知。皆疏辞。先是。沈义谦,金孝元。俱以名流。因微事相訾谤。先后辈遂相乖隔。栗谷启请两出于外。而未能镇静。沈公义谦。即 仁顺大妃之弟。年少辈指为外戚共斥之。视为一阱。先辈以为沈于权奸浊乱之时。有扶护士林之力。及 宣庙嗣位。建请徵召耆哲。虽云椒亲。常在散秩。未尝把握朝权。不宜过加排击。先生以此为公论。后辈遂并劾先生诬以交结外戚。浊乱误国。先生连上疏自劾。作遗书分付后事于子文浚。丁亥。作自志文,感怀诗及序。示门人吴允谦,黄慎。至己丑冬。郑汝立逆狱起。拜吏曹参判。疏辞不许。 教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8L 页
曰。国有大变。卿不可退在。先生入城谢 恩。上疏辞职。又以曾识汝立待罪。 上皆优批。时右相郑彦信以通书逆贼。不以实对。台谏论以欺罔。先生抵书于当路曰。大臣以一言失实。遽被重辟。有损王政。宋朝未尝杀一大臣。仁厚可法。其论遂寝。时逆狱起于搢绅。蔓及颇多。天威震怒。人不敢救解。先生力主和平之论。庚寅春。上封事。专以缓狱恤刑为重。 圣批例下。峻议者颇不平。当此之时。有党论媒孽之几。先生呈告递职。遂还坡山。太学生上疏请留。不报。自是不复入京。 上亦不复徵召。顷之。闻崔公永庆以湖南方伯洪汝谆状启中飞语。亦在缧绁中。作书于松江郑相澈曰。崔孝元孝悌清修。岂有与闻逆谋之理。林下善士。老入牢狱。万一廋死。则其何以有辞。郑相之意亦然。方欲上劄陈白。及见此书。乃于榻前。极陈崔永庆孝友气节。必无与知之理。 上意稍解。壬辰之变。先生欲赴难于朝。而时党议甚峻。搢绅相继窜逐。先生以郑相之亲友。将朝夕及祸。不敢径诣阙下。闻 大驾将西幸。谓子文浚曰。待罪之臣。难于自进。乘舆若果西幸。则惟当哭迎于道左。如蒙顾问。则随驾而去。不然则罪斥之臣。不敢自厕于班列。遂使之入京。探报的奇。实不料西迁如是之急也。俄闻 大驾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9H 页
已渡临津。撤去舟楫。津渡不通。一路方为乱兵。哭迎道左之计。亦已无及。与亲客相对痛哭。闻贼已入京。避兵安峡兔山之间。病势转剧。几绝者数矣。光海以世子出驻伊川。有教召之。病不能即行。上劄论帝王之学及军务十六条。光海令视师于义兵将金清军中。仍除检察使。令与开城留守李廷馨协力进取。秋。光海送马召之。先生入成川留数日。即往义州。道闻参赞之命。初以不及随扈。伏藁待罪。继辞新除 恩命。拜大司宪辞递。还拜参赞。上疏论选将鍊兵聚粮三策。仍极论君德。以为敌国外患。不可专归于天数。在昔帝王遇如此之变。莫不痛自警责。下诏罪己。或去尊号。或罪误国之臣。力反前失。使民心晓然知吾君改过迁善之实。愿 殿下忧深思远。奋发大有为之志。不但见诸空言。唯当施之实事。绝近习交通之渐。杜宫闱与政之端。一以正直之士。为耳目之寄。则庶几人心悦服。天道重新。本源深培而纲纪张。将士效命而仇敌灭矣。 天朝主事袁黄以赞画来。贻书论学。其言主陆氏而绌程朱。 行朝诸宰难其答。请先生草报。略曰。小邦之人。皆诵习 皇朝所颁经书传注及性理诸书。以为此说之外。无他道理。袁见之嘉叹。不复言。癸巳夏。又除大司宪辞递。为西枢。时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39L 页
宣靖陵祸及玄宫。先生承 命与诸宰奉审。莅事详慎。思虑出人意表。诸公叹服。还途病剧。九月。始复 命于海州行朝。未几。 大驾还都。留扈 中殿。甲午春。湖西土贼大起。京城震駴。先生力疾舆赴京师。上疏待罪。 批旨略曰。变初。过卿庐舍之前。而卿不来问。今卿来诣。感激流涕云云。盖壬辰西幸之时。 上至临津渡。问成浑居在何处。李弘老以兵曹佐郎在前。指近岸小村曰。此乃成浑所居。 上曰。然则何不出见我乎。弘老曰。当此之时。渠岂肯来见。弘老曾往来先生所居。知距临津几三十馀里。而乘时诬陷乃如此。逮 大驾至义州。弘老闻先生赴东宫之召。追入成川。言于 上曰。成某负一国重望。而已归于世子。事无可为者。及闻先生到义州 行朝。则曰成某之来。为世子图禅位也。 宣庙既屡闻其谗。至是有此教。先生惶恐上疏。愿伏重谴。批旨慰谕。夏。拜左参赞。兼备局堂上。上时务十四条。第一请罢贡献。贸用物膳。疏下寝不行。时 天朝顾侍郎遣胡参将移咨曰。 中国兵疲力竭。势当姑听倭和。与贵国共养兵力。以为后图。贵国备陈此形势而上奏云。是时倭贼屯据庆尚沿边十三郡。日肆抢掠。全罗一道。独免凶锋。而兵单粮匮。贼至则无可为。庙堂计无所出。危急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40H 页
之机。已到十分地头。欲依 天将之咨。奏请许和。则外间论议攻和甚峻。西厓柳相成龙欲入对禀定。请先生同入。 上问奏闻当否。先生以为国势危如一发。须少缓兵锋。可图自强。而顾侍郎手握大兵。高下在心。方主退守鸭绿之议。我国既不能战。又不能守。而只禁 中朝之和。似是失策。 上不答。适于其时全罗监司李廷馣状启。请姑许和以为缓兵之计。左右争陈廷馣可斩。先生素知廷馣有忠信大节。且嘉其言出肝膈。恐以此重得罪。启曰。此人非不知言发罪随。而至诚忧国。敢言不讳。未可深罪。 上盛怒。柳相之意。亦与先生同。而不敢发言而退。自是 上屡降斥和之教。先生连上疏自劾。三司又交章攻和。虽不举名先生上章乞骸归坡山门人见先生戚戚不语问何为其然也。先生揽涕而言曰。吾得罪君父久矣。迄未定罪。固不可措身于天地之间。而偃息在家。岂得安心。自是忧伤成疾。遂至危剧。遗书于子文浚曰。吾罪名极重。方俟 严谴。时事日就于危急。素心未暴于 君父。吾死目不瞑矣。衣以布衣。敛以纸衾。编芧盖棺。牛车归葬。墓前。书昌宁成某墓五字。使子孙知其处足矣。遂易箦于坡山书室。戊戌六月初六日也。春秋六十四。先生既殁。而群小仇嫉犹不已。郑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40L 页
仁弘嗾其徒文景虎。上疏诬诋。谓崔永庆之死。由于先生。用事者乘时益肆齮龁。以党奸遗君。搆成罪案。为网打士林之计。 宣庙以御笔抹去搆杀等语。而竟至追夺官爵。噫。先生本起林下。视轩冕为倘来。身后得失。无与于先生。而谗言罔极。乃至于此。此儒林之所共冤愤者也。虽然。世衰道微。邪之胜正也久矣。以程,朱大贤。犹不免奸邪伪学之目。于先生何恨焉。天运循环。无往不复。 圣上临御之初。崇奖儒先。伸理冤郁。廷龟与今领府事吴公允谦。 榻前陈白先生前后被搆曲折。 上遂命复官爵。厥后。廷龟又于筵中。请施褒赠之典。 上即命追赠议政府左议政。诸生建书院于坡山旧里。配享于听松先生。国典昭揭。士心大定。先生之道。可谓复明于今日也。呜呼。先生天分甚高。德器早成。自童幼时服膺庭训。以孝悌忠信为立身之根基。至其为学。则玩索精密。践履敦礭。知行兼进。敬义夹持。其规模节度。一以考亭为准则。而于操存本源之地。尤致慥慥焉。充养之厚。造诣之深。有非人人所可窥测。而自其著于外者观之。仪貌庄重而有安和之色。志气静肃而无拘束之勤。言辞明剀。动止端详。平居晨起。必拜谒祠堂。夕亦如之。寒暑风雨。未尝废也。退处书室。终日俨然。惰慢之容。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41H 页
不见于体。接人遇物。一于谦和。而人自畏敬。不敢以亵慢进也。治家有法。以节俭慈恕为务。分职授事。各有条理。故不劳而事举。丧祭之节。一遵考亭家礼。器用馔品。必致精洁。每穑事毕。称量粢盛而别贮之。戒勿他用。家人谨守其训。虽箪瓢屡罄。不敢辄取资焉。遇先忌哀慕如初丧。以布冠终日。先生少多病。癯然瘦黑。如不胜衣。而神观凝定。眸子炯炯射人。每读书。到会意处。声韵琅然若出金石。少与栗谷先生定交。讲劘道义。有丽泽之益。栗谷尝称曰。若论见解所到。吾差有一日之长。操履笃实。吾所不及云。先生早弃科业。韬光林野。本无供世之志。及学成道尊。从游之士益众。声辉腾闻。屡登荐剡。宣庙恩注异常。待以不次之位。先生力辞不获。虽被徵赴都。恒无久意。历计立朝日月。不满一岁。此先生进退之大槩也。自士论分贰。世道日洿。先生秉心平正。绝无偏系。而惟以贤邪消长为忧乐。一为栗谷伸辨。遂被一队人所嫉。阴谮显诋。靡所不至。使 宣庙崇儒礼贤之盛德。不得全其始终。而先生抱负之重。亦未能展布于斯世。诚可痛也。先生文章。出于六经。根乎性理。明白正大。精紧恳到。深得濂洛之风。读之使人心融理透。亹亹不厌。真经世之文也。所著有牛溪集六卷行于世。夫人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四 第 341L 页
高灵申氏。郡守汝梁之女。贤有妇德。能持家法。生二男二女。男文泳。早卒。次文浚。乙酉。进士。荐仕为县监。女长适南宫蓂别坐。次适尹煌参知。县监娶主簿赵堪女。生三男三女。长栎,次杙,次㮨。女婿申敏一,安厚之,尹正得。别坐生二男三女。长杰,次楀。女婿申协,金汝钰,尹衡殷。参知生五男二女。长勋举,次舜举,商举,文举,宣举。女婿李正舆,权俊。内外诸孙。共六十馀人。廷龟于艰虞之日。屡获登拜。望见道德之光辉。辱蒙一言之推奖。慕用之诚。实倍恒人。今于易名之状。义有不敢辞者。谨就家状。铨次梗槩如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