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行状(上)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1H 页
昭敬大王行状
国王姓李氏。名▣。恭僖王之孙。德兴君岧之第三子也。母郑氏。赠领议政世虎之女。以嘉靖壬子十一月十一日。生 王于汉城之仁达坊。 王生而质美。动好率礼。幼时。 恭宪王尝并与二兄召入。脱所御冠。令以次着观所为。次及于 王。王跪而辞曰。君上之御。臣子何敢挂头。 恭宪王惊叹曰。然。当以此冠。遂给汝也。因问君与父孰重。令书字以对则曰。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 恭宪王大奇之。既长。封河城君。嘉靖乙丑。 恭宪王有疾。世子暊既卒。储嗣未定。首相李浚庆等建议请豫选于诸侄中。 恭宪王遂令 王入侍医药。仍命别择儒士。为师傅辅导之。眷爱特厚国内人心咸属焉。隆庆元年丁卯。 恭宪王薨。大臣以 王妃奉遗命。教迎 王以入。 王方服母丧居私第。涕泣固让。群臣拥戴。迫而后乃行。时翰林院检讨许国,兵科给事中魏时亮来颁 穆宗皇帝登极诏。方入境。闻国君新丧。未有储嗣。甚以为忧。及颁 诏之日。见 王仪表端庄。礼度闲雅。相与旋目赏叹曰。东方真主出矣。时 王年才十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1L 页
六矣。遣陪臣告讣于 朝。且请承袭。翌年正月。 皇帝遣太监姚臣李庆赍 诏。封为朝鲜国王。 钦赐诰命冕服䌽币。 王即遣右议政丁应斗等奉表谢 恩。王嗣位之初。锐意图治。专精学问。日御书筵。讨论经史。夜分不寝。时名儒李滉解官归乡。聚徒讲学。自 前王时屡召未至也。 王致诚尽礼。敦谕起之。擢为贰公。滉感激知遇。疏陈治道六条。又撰圣学十图,西铭考證。手写程子四勿箴以进。 王虚心嘉纳。命皆缮写为屏。置诸左右。朝夕观省。不时召对。从容讲道。礼遇隆重。期臻至治。及滉亡。伤悼不已。教曰。滉之只字片言。皆可传后。其令有司裒集刊行。本国旧称文献之邦。而其于格致诚正之学。则罕有传焉。自高丽郑梦周始倡绝学。至本朝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等。相继而起。讲明道义。发挥经传。 王以此人等大有功于斯道。首命赐祭守冢。赠官与谥。录其子孙。命儒臣柳希春等撰次其言行。名曰儒先录。仍命刊行近思录,心经。且以何氏小学。名物度数。最为详密。便于初学。本朝所撰三纲行实。可以扶植伦纪。并命刊行。教该曹曰。近来师儒之选。皆尚文词。至于德修学明之士。则未见其人。以此黉舍游学之士。则皆以习文艺决科第为业。未闻为切问近思之学。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2H 页
士习如此。他日成就。将何所观。京中如此。外方可知。有学行堪为师表之人。擢授方面之任。以付风化之权。巡行列邑。劝课教诲。厚伦成俗。端在于此。且为学之方。莫先于小学。入学时必令讲试小学。则幼学之士。自知向方。以此申饬学行。又教以荐进遗逸。为新政第一。遂驲召徵士曹植,成运等。不次超叙。或不能赴。则奖谕勤恳。其他以经明行修著称者。前后擢用甚多。至有以白衣升卿宰者。尝于筵中论贤邪进退之机曰。奸党碑立而汴京墟。伪学籍成而南宋亡。虽悔于终。亦无及矣。可不戒哉。时台谏追论先朝奸臣南衮等戕害士林之罪。请削官爵。人或以事在既往为言。 王曰。欲罪南衮者。所以追慕赵光祖之道学。且以定一时之趋向也。遂罪之。且命录用故儒臣金宗直子孙。追赠忠臣宗室朱溪君深源官爵。其彰善瘅恶类此。是年。 穆宗皇帝册封 皇太子。遣翰林院检讨成宪,礼科给事中王玺。颁降 诏敕。遣陪臣奉表陈贺。尝有讲官进言曰。今者。朝无权奸。国无边警。此正为治之日也。 王曰。此说不然。孟子当战国之时。劝诸侯以王道。国家虽战争多事。岂有不能为治之时哉。己巳秋。 恭宪王三年丧毕。纳潘城府院君朴应顺女。朴氏为妃。六年壬申。翰林院编修韩世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2L 页
能,吏科给事中陈三谟。颁今 皇帝登极诏。翌年。 王遣右议政朴淳等。奉表陈贺。时旱灾切迫。 王避殿减膳。祷雨禁中。执圭立庭。终日不懈。遂致甘霖。又因天变。大臣乞免。 王曰。推咎台衡。以应灾变。吾谁欺欺天乎。汉之人君。以罢相塞天谴。君子讥之。仍以手笔下求言之教。首尾百馀言。无非引咎求助之意。太学儒生上疏辟佛。 王手札答之曰。在首善之地。讲论者道义也。期待者程朱也。宜益动心忍性。切磋琢磨。敬义夹持。表里交养。为他日真儒。立于朝端。上辅寡君。下泽斯民。使治隆而俗美。则吾道之衰。异端之盛。不足虑也。何必如太武诛沙门毁佛寺之为哉。又上疏请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李滉等从祀文庙。答曰。难慎而不敢轻许者。只缘其事重也。自有议定之日。且尊五臣莫如尊其学也。诸生无非英才好学之彦。宜懋时敏相与讲磨孜孜。共成大儒勉辅不辟。是予所望。尝教儒臣曰。予尝读文山指南录。悲凉慷慨。不忍终篇。夫文山。夷齐后一人而已。为万世人臣之表准。我国郑梦周节义文章。可与文山俪美。其文集并速印出颁布。仍命相臣卢守慎作序以进。儒臣李珥撰进圣学辑要。 王深加嘉奖。即命刊行。时 王有疾。久而乃瘳。礼曹累请陈贺。 王曰。人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3H 页
之疾。殆未必不由于失摄之致。顷者不意得病。危而复苏。贻忧大臣。惊动群下。方且祗惧悔罪之不暇。岂可偃然受贺乎。三年乙亥。 恭宪王妃沈氏薨。礼官据五礼仪。卒哭后当用玄冠乌角带。持平闵纯上疏。以为三年通丧。无贵贱一也。宜从朱子之议。用白帽布裹角带。廷议不一。 王乃断然行之。居丧一遵礼制。终三年未尝启齿。五年丁丑十一月。 荣靖王妃朴氏薨。礼曹以为当从叔侄之服。服齐衰期年。相臣朴淳等以为 王于荣靖王妃。有祖孙之义。以继体之重。当服三年。 王从其议。遂定为三年丧。治葬奉祭。式礼莫愆。先是。奸臣李芑,尹元衡等。于乙巳年间。谋杀尹任,柳灌等。至于录勋。群情久愈冤愤。 王以事在先朝。不欲轻改。及是并命复官削勋。中外咸快。十年壬午八月。 皇太子诞生。 皇帝遣翰林院编修黄洪宪,工科给事中王敬民来颁诏书。即遣陪臣。奉表陈贺。十四年丙戌十月。 圣节陪臣尹自新。在会同馆失火。 王惊骇不已。使臣以下并拿鞫定罪。即遣陪臣。奉表陈谢。 皇帝以王忠慎可嘉。降敕奖谕。仍 赐蟒衣䌽段。十五年丁亥。日本差使臣来款。时平秀吉篡君自立。 王教曰。日本废放其主。乃篡弑之国。不可接待其使。当以大义开谕却之。命廷臣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3L 页
杂议。皆以为化外之国。不可责礼义。王虽黾勉许之。而其守义之严如此。十六年戊子。谢 恩使俞泓回自 京师。宗系改正并恶名昭雪。会典一册。礼部题准给送。皇帝降敕褒谕。先是。 国祖康献王被本国叛贼尹彝,李初诬告于 中朝。以 康献王称为弑逆臣李仁任之后。 皇明祖训及 大明会典俱录有诬语。自 王七代祖 恭定王。以至 前王。累世陈 奏。以辨其诬。每 奏辄蒙 许改。而所改之辞。尚未昭示。及 王嗣服。慨然发叹曰。国系受诬二百馀年。何可一日偃然食息于覆载之间乎。宜极择使价。血诚 奏吁。以期昭辨。乃于万历元年癸酉。遣陪臣李后白等。三年乙亥。遣陪臣洪圣民等。六年戊寅。遣陪臣金继辉等。十二年甲申。遣陪臣黄廷彧等。节续赍 奏陈请。每当封 奏。王必戒使臣曰。不得准请则母(一作毋)还也。其危辞恳语。可以感动天地。至是始得快睹昭雪。 王教群臣曰。赖诸卿之力。今日得有此事。 皇恩罔极。古之人君。莫大于中兴祖业。匡复旧物。然此不过外物耳。岂如今日得雪数百年至痛。使彝伦攸叙。东韩再造。予可以有辞于 祖先矣。遂亲行告祭于 宗庙社稷毕。教曰。今日亲奉宝典。祗告 太庙。志愿毕矣。可大赦。与臣民同其庆。且新受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4H 页
景命。已告 庙社。夫子乃彝伦之主。予当亲祭以告彝伦复叙之意。遂祭文庙。且命俞泓等一行及承文院提调等赐宴于大平馆以劳之。又教曰。礼曰君赐车马。服以拜赐。古人于君赐之物。必服之者。所以荣君恩也。上年。 帝赐蟒衣。置之卧榻之上。夙夜拱 北窃祝。而惶恐不敢服。今将祗见 先王。予欲服此以谒 祖先。十九年辛卯。平秀吉又遣玄苏等致书本国。声言欲犯 上国。胁以假途。言辞悖慢。非臣子所忍闻。 王据以大义斥绝其使。即差陪臣金应南。将日本凶谋情节。移咨礼部。先是。倭贼以犯 上国之言。流布于琉球国。且诬称朝鲜亦已屈服。琉球以其言闻于 天朝。兵部使辽东移咨本国。问其是否。金应南之行。适及于此时。 天朝见本国咨文。始知倭奴诬慢凶悖之状。 皇帝降敕褒谕。仍赐白金䌽币特优。 王奉 敕感激。大赦臣民。即差陪臣韩应寅等。备将日本书契及事情。另行陈 奏。方与一国臣民。修缮城池。整饬边备。以为守御之计。二十年壬辰。贼乃空国而来。长驱蹂躏。势如破竹。是其射天之计。固非一日蓄谋藏凶。乘时以发。本国累世升平。民不知兵。一朝猝遇狂寇。剪焉不支。南中州郡。相继摧陷。 王分遣将士扼守要冲。严谕都民。禁无出城。下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4L 页
哀痛罪己之教。徵八路勤王之兵。以示效死勿去之义。及至李镒之师溃于尚州而鸟岭不守。申砬之兵。又败于忠州之獭川。大贼乘之。其锋不可当。 王知大势已去。乃谓群臣曰。此贼谋犯 天朝。实天下之贼也。我当为 天朝死守封疆。而惟其众寡之势。万不相敌。既不能力抗凶锋。遮截贼路。则无宁归近父母之邦。上诉于圣天子。乞 王师以讨此贼耳。遂定西迁之计。仍移咨辽东都司。申报各衙门。使之转 奏。于时 王妃朴氏无子。储位未定。四月二十七日。群臣皆以为宜建储嗣。以镇危疑。 王召大臣谓之曰。后事之托。固有所属。而特未遑耳。光海君聪明仁孝。好学不倦。年既长成。可从民望。定为储嗣。诸臣咸顿首称贺曰。 宗社臣民之福也。二十八日。以光海君为 王世子。时国事苍黄。未及专 奏。先令咨报辽东。转 奏朝廷。三十日。贼报益急。王乃出城西行。分遣诸子。号召四方。世子从 王以行。及平壤失守。 王进驻义州。乃令世子奉 庙社主。从以若干臣僚。前往东南。庶通湖甸声势。乃触冒危险。出平壤历黄海。东至于江原道伊川县。所过传檄召募。谕以大义。奔窜之民。闻声坌集。皆思奋义。争起而杀贼。八月。 王遣陪臣郑昆寿等。陈 奏贼情于 天朝。请师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5H 页
讨贼。九月。 皇帝遣行人薛藩。 降敕慰谕曰。尔国世守东藩。素效恭顺。衣冠文物。号称乐土。近闻倭奴猖獗。大肆侵凌。攻陷王城。掠占平壤。生民涂炭。远近骚然。国王西避海滨。奔越草莽。念兹沦荡。朕心恻然。昨传告急声息。已敕边臣发兵救援。今特差行人司行人薛藩赍敕。谕尔国王。当念尔祖宗世传基业。何忍一朝轻弃。亟宜雪耻除凶。力图匡复。更当转谕该国。文武臣民。各坚报主之心。大奋复雠之义。朕今专遣文武大臣二员。统率辽阳各镇精兵十万。往助讨贼。与该国兵马前后夹攻。务期剿灭凶残。俾无遗类。朕受天命。君主华夷。方今万国咸宁。四溟安静。蠢兹小丑。辄敢横行。复敕东南边海诸镇并宣谕琉球,暹罗等国。集兵数十万。同征日本。直捣巢穴。务令鲸鲵授首。海波晏然。爵赏茂典。朕何爱焉。夫恢复先世土宇。是为大孝。急救君父患难。是为至忠。该国君臣。素知礼义。必能仰体朕心。光复故物。俾国王奏凯还都。仍保宗庙社稷。长守藩屏。庶慰朕恤远字小之意。钦哉。 王在义州。率百官迎于江上。失声恸哭。哀动左右。群臣皆哭。 王谓 敕使曰。倭奴将犯 上国。小邦抗义斥绝。罹此丧败。朝廷若见倭奴书契。则可知此贼情状矣。十一月。 皇帝特赐白金二万两。 王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5L 页
拜受感泣。分赐扈从诸臣及阵上将士。 王谓近臣曰。避乱之人。槁死山谷。极为可哀。其令各道守臣救活。十二月。 皇帝遣提督李如松等。领辽广兵四万出来。 王尽诚迎劳。涕泣而言曰。蒙 皇上罔极之恩。得见大人。小邦一缕之命。惟托于大人。提督见 王忠恳。为之动色。二十一年癸巳正月。提督协率本国军兵。大败平壤之贼。 王谓群臣曰。 天兵今虽乘胜长驱。倭奴剽悍。秀吉凶狡。若悉聚诸道之贼。以为抗拒之计。则胜负未可知。今以一捷动色相庆。不亦可忧乎。是月。自义州进向平壤。将行。登门楼。晓谕州民。尽减徭役。且赐田租。西向 皇都。行望阙礼。而发到定州。世子奉 庙社主来迎。 王教曰。今日急务。只在 天兵粮饷。予欲以匹马策应于 天兵之后。而续来 天将。亦当留待。其令世子前进安州。一以策应。一以督运。仍教曰。平壤旧都之民。陷贼而死者。并皆收瘗立标。俾无暴露之骨。且命转谕粮械。扈卫之人。切宜减数。务令简约。供膳无过三四器。四月。闻官军收复京城。群臣请贺。 王曰。此可慰而不可贺也。但当率臣民。行望阙礼。以谢 皇恩而已。仍令耆老人民。一时行礼。与知感激 皇恩之义。六月。王发永柔向京城。居民等上疏请留。 王手札答之曰。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6H 页
今予之行。非欲弃尔等而去也。但闻京城之民。饥饿失所。日望予至。非予遄进不足以救之。都民之望予。何异于尔等之欲留乎。仍馈酒以送。时京外饥荒。 王下教曰。都民闻予近住。其望哺之心。为何如哉。其发近邑之粟。船运京江。若不足则即遣承旨。发京仓以赈之。 王见内人炙食牛肉。教曰。非牛不能耕田。人而杀牛。不仁甚矣。目今荡败之馀。虽严禁。犹惧不足以孳息。况屠杀无忌乎。内人则已为重究。本邑守令。不为禁断。其令勘罪。尝于行中。失落所御弓子。有人得之。本官囚系以闻。 王曰。既已失之。则有得之者。无怪。即命放之。闻者咸悦。提督李如松。闻 王笔法精妙。求之甚恳。 王辞以疾曰。予于提督。磨顶放踵。有所不辞。但形骸徒存。而神魂已脱。挥笔成字。诚所难能。竟不许。盖其微意。不欲以小技示于人也。九月。 王还京城。令近臣发仓实以赈饥民。且减内厨日供之米。特分给之。都民之死于贼者。设坛致祭收瘗。亦遍下书。通谕八道。量减贡赋。尽废贡献。忠臣孝子烈女。访问褒录。仍教礼曹曰。丧乱之后。都民之死者何限。意其遗民过半缟素。及入城之日。见都民填塞。而未有服丧者。此必乱后伦纪堕废而然。所关非轻。其令各部纠检。先于五月。 王遣陪臣。表献方物。以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6L 页
谢迄蒙 皇恩收复京城。十一月。 皇帝遣行人司行人司宪 降敕曰。昨者王以大兵。驱倭出境。还归旧国。上表进方物来谢。朕心深用嘉悦。念兹复国重事。不可照常报问。今特遣使降谕。兼赐大红蟒衣二袭,䌽段四表里。以示朕惓惓为王遥慰之意。 王即遣陪臣。上表陈谢。 王还都之后。首命收聚书籍。藏于艺阁。且欲亲祭文庙。礼官以为圣殿烧尽。亦无位板。行祭无所。 王教曰。予见则异于是。夫神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鬼神无常享。惟其致诚。则神在是矣。故古人或设坛而祭。岂必待木主哉。予意筑坛于学宫之侧。设位于其上。躬进以祀之。一以慰先圣之灵。一以重伦纪于干戈之中也。教大臣曰。为政在于得人。我国人才眇然。其所收用者。只在科举。科举。投牒之场。安能尽人之才而得豪杰之士哉。四方之广。岂无瑰才异行之士。空老林下。古人曰。大臣以人事君。昔晏婴荐其仆臣。谢安举其兄子。苟其人也。不以微贱而嫌。不以亲戚而避。可合擢用者。其各荐举。京畿之民。以催籴为苦。呈诉于驾前。 王教曰。有司独不见畿甸之田野耶。蓬蒿满目。何忍催租。时 王寓贞陵洞行宫。一日。教该官曰。不可长处闾阎。即旧宫城内。略构草家。欲为移寓。昔卫君茇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7H 页
舍于漕。古亦有为草屋而居之者。此诚何时。欲居大厦乎。 天将有以营建王宫为言。 王曰。深雠未复。何以家为。 天将叹服。二十三年乙未。 王遣陪臣。 奏请册封王世子。 皇帝降敕曰。敕谕朝鲜国光海君讳先该经理官题称倭众遁归。属国已复。光海君青年英发。臣民服从。宜令其选带忠义陪臣。驻劄全庆地方。经理防御。该部议覆。请给专敕。以便责成。今特命尔总督全庆军务。积储钱粮。号召壮勇。一应设险置器。鍊兵守要。俱许以便宜区处。仍督率陪臣权慄。尽心协理尔宜奋身苦志。干蛊图存。内起疮痍。外修战备。博举万全之策。永为善后之图。固我藩篱。宁尔宗社。俟有成功。另议优处。毋或违越明命。废失良时。致误事机。噬脐何及。尔其钦承之故谕。 王即遣陪臣。奉表陈谢。时台官劾帅臣。王手教曰。古者元帅之行也。凿门而出。推毂而遣。在军禀命则曰。此在军中。寡人不敢从中制之。今则不然。使庸人竖子。皆得以议其短。终乃慢骂而强存之。今之待元帅。其异乎古之元帅也。论者遂寝。二十五年丁酉。倭贼袭破闲山岛。张兵再抢。先锋已逼京都。时提督麻贵提孤兵在京城。军情危惧。 王厉气巡城。坚守不动。经理杨镐亦自平壤疾驰来援。 王涕泣迎见。誓不与贼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7L 页
俱生。仍偕经理视师江上。至以单骑渡江。相度据守形势。人心赖以镇定。遂协助 天兵。大剪贼锋于忠清之境以却之。及经理督三路大军。进劄于岛山也。 王欲以匹马从戎。亲冒矢石。手帖恳请。至于再三。经理终不见许而止。本国兵制。略仿唐之府兵。分休立防。兵农相依。虽便于守国。而常短于御敌。 王见戚继光所撰纪效新书。甚嘉其制。别设训鍊都监。命大臣一员以领之。择武弁重臣为大将。抄择丁壮勇锐。分属部伍。储养训鍊。颇有条理。时南边专倚舟师。 王以手札教帅臣曰。我方致力于舟师。集师于釜山。至于陆地之据险。他路之要。冲皆不暇及。此盖有见乎前日水战之捷也。兵无常势变出意外。岂可引前事而为例乎。当初凶贼入寇釜山。直捣北上。舟师横海而不惮。湖南议后而不顾。果何前例。我国形势。沿海千馀里。此真所谓散地而三面受敌之国也。贼之凶狡特甚。若谍知我师之屯聚于釜山。自五岛因风挂帆。一瞬千里。直向湖南。绕出我师之后。则是我师为贼所缀。自湖南湖西以至海西关西。一带沿海。无处不到。谁得以御之。徒聚舟师于釜山。不置重兵于湖南。不守陆地之险阨。恐非计也。尝语讲官曰。存心有要。日用之间。千绪万端。交接于前。廓然大公。顺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8H 页
而应之。不以外物之来动其中。然后欲静而静。欲动而动矣。不然而邪思妄虑。有如云兴。则欲为消遣而不可得。盖心如止水。难矣。时有物怪。 天将求见我国卜者以占吉凶。 王曰。天之赋物。不得其常。是谓之怪。怪者失其常也。常者理而已矣。人事之失其理者。皆足以应之而受其凶。象占昭昭。岂待占乎。彼一个瞽。安能知之。二十七年己亥。倭贼尽退。 王遣陪臣。奉表陈谢。 皇帝降敕慰谕。仍赐䌽币表里。是年。 中朝营造乾清坤宁宫。 王遣陪臣。进献助工方物。 皇帝降敕褒谕。仍赐白金蟒衣。庭试策士。教考官曰。暂见试制。有用庄老语者。自三坟八索以来。可法之文。不为不多。安用庄生诐淫之说。今宜禁断。二十八年庚子。 王妃朴氏薨。兵火之时。王之受封 诰命冕服。并皆沦失不保。 王遣陪臣。 奏请照例补赐。翌年正月。陪臣回自京师。 皇帝降敕补赐诰命冕服制曰。朕惟王者。持危举废。莫厚于仁。立国安仁(一作民)。莫大乎礼。礼者。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虽文章物采。无敢废也。尔朝鲜为国。素敦礼教。懋笃忠敬。称我优嘉。自顷以来。越在草莽。典章文物。几于荡然。朕为尔洗涤凶妖。恢还土宇。固我师武臣力。亦不可谓非尔秉礼之效。否则军旅安经。政令安行。顺物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8L 页
不守。事乃大逆。尚有今兹之捷乎。尔以诰命冕服。奔迸莫守。遣使来告。祈得赐如初。夫事上莅下。须此修容。复汉威仪。朕所矜许。是用敕尚方制给。仍锡之诰。尔尚敬之哉。朕不以礼假人。尔毋以菲废礼。蓝缕启楚。大布兴卫。薪胆霸越。皆 王今日事。懋哉毋忝命。 王即遣陪臣。奉表陈谢。该官以 王之钦。赐冕服。长短不适体。请改造。 王曰。吾 皇上之赐。当服之无斁。何敢改也。予于壬辰苍黄西迁之时。宫中之物悉弃之。惟 皇上所赐蟒龙衣。手索提出。拟于死时必着此衣而终也。其衣至今犹在。时或披见。不觉涕下也。三月。 皇帝册立皇太子。 钦差翰林院侍讲顾天峻,行人司行人崔廷健降敕。并赐 王及妃䌽币文锦。 王遣陪臣。进表陈贺。又遣陪臣。进表谢 恩。教礼曹曰。前代诸王坟墓及忠贤之墓。并令修治封植。以敦崇德象贤之义。是年。 王册领敦宁府事金悌男女金氏为 继妃。遣陪臣 奏请 继妃 诰命冕服。三十一年癸卯。陪臣回自京师。赍捧到 皇帝敕谕曰。得奏王已娶陪臣金悌男女为继室。乞赐诰命冠服。特允所请。兹封尔金氏为朝鲜国王继妃。并赐诰命冠服䌽币等件。就付差来陪臣赍回。至可收领。王宜祗承恩赐。永效忠贞。以副朕宠赉之意。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9H 页
钦哉。三十二年甲辰。遣陪臣押解漂海人民五十七名。具 奏上闻。 皇帝皆降敕奖励。并赐白金文锦。三十四年丙午二月。 皇孙诞生。 皇帝遣翰林院修撰朱之蕃,礼科左给事中梁有年。降敕若诏。并赐王及妃䌽币文锦。 王即遣陪臣。上表陈贺。又差陪臣。奉表称谢。三十五年丁未某月。遣陪臣押解漂海人民一十九名。具 奏上闻。 皇帝即降敕褒谕。仍赐白金文锦䌽段。王自祸难以来。忧劳成疾。贼退之后。亟欲传位颐养。十馀年间。恳教非一。虽以世子泣辞。诸臣不释之故。黾勉听政。而内禅之计。终不弛于怀。自丁未春。 王疾弥留。以至于冬。證益危苦。世子昼夜侍寝。衣不解带。沐浴焚香。虔诚祝天。或达夜露立。终日不食。 王嘉其诚孝。虑其生疾。累谕止之。常令留宿寝侧。每以付托得人为喜。乃于戊申二月初一日。薨于贞陵洞行宫之正寝。春秋五十七。在位四十二年。临终手书遗教。执世子手而授之。仍命权署国事。 王聪明刚毅。恭俭慈仁。诚孝出天。英智过人。崇儒重道。好学嗜义。事大之诚。出于至性。迎诏拜表之仪。正至圣节望阙之礼。率皆虔诚精白。肃敬将事。虽颠沛流离疾病困剧之际。未尝或废。而亦未尝少懈。每封进方物。必盥濯斋洁。手自点视。丁宁戒饬。极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299L 页
敬极慎。或因物力未敷。有未尽情。则比使臣之回。一刻不能忘。宫中得一珍味。则必置之案上。西望拜祝曰。欲献吾皇。何可得也。瞻戴之诚。不啻如孝子之慕父母。平居及对群臣语。一则曰 皇恩罔极。二则曰 皇恩罔极。一念对越。如在左右。兴兵之后。 天朝文武将官之前后出来者。盖不知其几。上自元戎。下至军下。无不致敬尽诚。各尽其接待之礼。穷阎僻巷。出入不惮。风雨寒暑。罔或停废。一日接遇。或至三四处。侍从之臣。皆若不耐。而未见有一毫怠忽之色。今年正月。陪臣之赍 诏而回也。 王疾已亟。犹以不得郊迎为痛。 敕书至宫中。强起盥手。扶人拜跪。躬自奉安。西向涕泣。病遂加剧。盖出至情。非强为也。事 荣靖王妃朴氏及 恭宪王妃沈氏。如事亲母。承颜养志。曲尽诚意。朝夕问安之礼。十馀年如一日。若有疾病。则躬视药饵。尽诚祈祷。及其丧也。哀毁过常。一遵礼制。友爱天至。敬待二兄一姊。终身不少衰。抚恤诸孤如己出。性素简约。不喜纷华。声色游畋之娱。逸豫侈靡之乐。无一挂于心。食不重味。衣常浣濯。妃嫔宫人。亦不敢服侈靡。以见勤恤民隐。冬寒暑雨。每轸其咨之念。节用惜费。务本重农。宫中粒食。不令遗地曰。此皆农夫粒粒辛苦之物。安坐而食。亦已足矣。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300H 页
况敢暴殄乎。尚风化而重节义。砺廉耻而慎赏罚。爱惜民命。未尝妄杀一人。虽昆虫微物。亦戒其杀伤。若闻人之有病。则虽闾阎下贱。必欲全活。赐以药物。如恐不及。每当决狱。必哀矜恻怛。以求生道。谨守成宪。苟非大谬。则不喜纷更。礼遇台谏。虽有过激。而常示优容。即位以来。朝臣虽或有黜罚。辄许自新。严而克宽。明不至察。御难处疑。果断英发。则为旷世豪杰之主。燕居雍容。沈潜刻厉。则似治经笃实之儒。至于筹边料敌。决败算成。出人意表。效于屈指。雅尚儒术。孜孜不倦。日接筵臣。讲论经传。扬确古今。出入渊微。所论高出先儒笺注之外。群臣莫敢赞一辞。一室焚香。左右图书。虽于幽独得肆之地。不设惰慢之容。凝神端坐。手不释卷。以至诸子百家医药杂流之书。无不贯穿融洽。而斥绝异端。排摈诡论。严谕诸生。禁用庄老佛语。盖于异教之书。烛破其源头。知其弥近理而大乱真故也。晚而好易。虽在抢攘。不掇讲读。常语筵臣曰。读系辞传。不觉手舞足蹈也。发号施教。细书成文。初不经意。而辄成典训。观书十行俱下。一览皆记。虽一日万机。庶事丛冗。而裁决无留。刃迎缕解。至于刑狱法律之烦。钱谷文簿之琐。一言判剖。不爽毫忽。群下震慑。率职惟谨。呜呼。 王以不世出之资。抱大
月沙先生集卷之五十 第 300L 页
有为之志。高视千古。锐意至治。期欲挽回世道。以臻隆古之盛。不幸遇贼。守义罹祸。 王自以赍志莫伸。终身慷慨。惟其格天之至诚。可以质之于神明。有辞于天下。故用能蒙 皇上不世之恩。雪先系之积诬而垂光国之烈。却滔天之强寇而成再造之绩。功在宗祊。业焕中兴。呜呼韪哉。呜呼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