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跋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2H 页
晦斋先生五箴忘机堂书后跋
晦斋先生之孙浚。一日袖示先生所撰元朝五箴及论太极书五篇。余固于集中见之矣。今又受而卒业焉。其于儒释之辨。存养之要。说破关键。开示蕴奥。盖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若其文澜之雄浑。特馀事耳。退溪先生尝论此书曰。阐吾道之本源。辟异端之邪说。贯精微彻上下。粹然一出于正。诚至论也。余尝读大学。至格物致知传之阙。朱夫子虽尝补之。而犹以未见圣人全书为恨。及睹先生章句补遗。而后涣然如梦得觉。未尝不激昂三叹。其所考定證正者。实深得朱夫子之遗意。而条理贯通。互相发明。盖朱夫子序大学曰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云。是必默契道妙。有待于先生者。苟非真知实践。百岁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乌能至是。吁其盛矣。岁癸巳。 天朝经略兵部侍郎宋应昌。来按东征。兵事之暇。要见我 国学士讲解大学。余实随其幕中。话间。尝以先生补遗。言其梗槩。则经略大惊叹曰。 中朝大儒方正学,董文靖诸公。亦尝删定次序。著为成书。错简归正。儒论大定。岂料东方乃复有斯见耶。求见其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2L 页
书甚恳。适时抢攘不果得。噫。以先生高才邃学。上既不得与濂洛群贤。薰炙师友。下又不得与 皇朝诸儒讲明发挥。而乃局促偏荒。终于厄穷。未能展布其所学。今其所传者。特忘机堂论辨书而止耳。岂非斯文之一大痛也。惟幸退溪先生继先生之后。撰先生之行状。论先生之著述。皆极其推崇景慕。退溪。东方之考亭也。遂为儒林定论。于是先生之学。复大明于世。呜呼。是亦天意也欤。
正气录跋
士之读书尚志者。孰不以文章自期。而能大鸣一时者寡矣。亦孰不以操行自砺。而能临乱徇节。不负其志者又寡矣。况敦乎行者。或病于少文。烨乎文者。或欠于实行。岂天之赋与于人。有不能周欤。若其文章节义。两臻其美。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千百年乃有一人。而能萃于一家之三人。则是又今古之所罕睹。斯岂非英华正直之气。亭毓钟聚。而为一世之全人欤。壬辰之乱。霁峰高公。首举义师。以赴 国难。与其子因厚。同日死于贼手。临陂公又起兵誓讨贼复雠。晋阳之陷。赴水死。其兴兵之檄。结义之文及夫与人尺牍传播人耳目者。汇为一编。皆公父子所手草也。只字片言。咸出于忠肝义胆。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3H 页
文章节义。斯可谓俪美而双全矣。噫。公以文章发身。声名振一世。既与时不谐。沈沦数十年。以诗酒自豪。日与群弟子吟哦文字。放浪山水。视世事无一屑意。颓然自适。若不可绳以法度。及其闻乱奋起。洒血登坛。慷慨忘家。以死自誓。徒以义气激励。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提孤兵与死寇格斗。竟与父子横尸战场。虽古之烈士。何以加此。观公檄诸道一书。不独文章妙天下。其辞义烈烈恳恳。读之使人发竖。虽百世之下。足以耸动顽夫。为文顾不当如是耶。吁其韪矣。此由天资忠孝。郁于中而大作于外。其平生所树立。盖可想已。夫岂操觚弄墨者所可拟议哉。呜呼。世末矣。伦纪几乎熄矣。奇节伟行。世不慕效。而全躯保妻子者。又从而訾议之。夫孰知是编之有关于激励乎。月汀尹相公名之曰正气录。为文以弁其卷。公之子用厚甫。以余辱有世厚而慕公最深。袖此编泣而示之曰。乌可无一言。于斯乎遂书为识。
张东海书簇跋
张东海书传于我东者。皆印本而无真笔。刻画讹舛。未能尽奇变飞动之态。识者叹之。岁甲辰。余再赴燕京。入关遇大水。陵谷变迁。不能遵大路行。从山径投一村庄。乃抚宁县地。而距县颇远。我国人不曾经过处也。村人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3L 页
聚睹。待之颇款。不似傍路之惯而狎侮也。主家甚殷富。云是王御史家。而御史殁既久。不记名。今有一孙二孀妇。馆我于外厅。傍有别堂三间。锁闭而破窗无纸。余歇定散步。从窗隙见之。满壁张挂书画。不可记数。而埋尘蚀苔。或有因风坠地者。或有半挂而裂者。余甚喜之。求开户遍观。则主童曰。少郎方在娼家。不还久矣。钥在其手。奈何。余给童刀扇。使之呼来。向夕。童报少郎来。揖余设茶。年甫弱冠。眉目妍秀可爱。话间。求见堂中书画。则欣然开示。古画最多。其中有书簇四幅。而末称汝弼。或称弼。或称海翁。四幅俱有印章。纸皆破碎漫漶。几不属字。而笔画奇古。似以竹头葛根。渍墨而写者。余问少郎曰。君知张汝弼乎。曰。不知。因问诸簇中人名。皆不解见。始知其不识字。盖贵家骄儿失身花酒者也。诸画簇。意价贵不敢求。指此书簇。愿以货易之。少郎既不知东海之为何人。安知书法。但以其纸簇故轻之。便许而不惜。遂以行中若干物售焉。到 北京。倩工改妆。问其直。皆云此书于 中朝亦罕传。王公贵家。虽百金不论价也云。归以示诸人。则或云东海之笔迹。天下之宝也。而如是易售。无乃好事者假名而瞒人耶。然余之所以不疑者。以余得之偶然。初非路傍市肆买卖诳骗之地也。又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4H 页
其笔法遒逸。非他人所可彷佛。余不知书。示之韩石峰,金南窗。皆以为真东海翁书。遂以为定。万历丙午春日。识。
湖南宋氏孝烈诗卷跋
湖南人罗茂松,茂春兄弟。以余辱有葭莩之义。尝游门下。一日。袖一纸来示余。泣且言曰。亡母有至行。州里上其事。太史彰其烈。既 命旌闾。又列行实于籍。绘画而歌咏之。固尽之矣。愿得公一言。以贲幽明。于戏。古固有父病尝粪者矣。刺血和药者矣。夫病断指者矣。终身服素者矣。有一于此。皆可谓孝女烈妇。况兼有之乎。余自乱后。尝六忝宗伯。凡京外烈女孝子忠臣之报闻者积成卷。盖充栋矣。前后抄 启褒赏者。殆不可数计。然如宋氏之孝烈双全。实罕俦矣。可敬可敬。罗君兄弟联璧桂籍。策名于朝。积善之报。于是焉徵。夫人即故正郎宋庭笋之女。正郎亦以孝著称。家庭之训。有所受云。时万历丙辰孟夏。识。
八忆诗跋
记壬寅春。顾侍讲颁 诏东韩也。有以词华墨妙。延誉于行中者曰麻城丘公。楚之良也。诗出而铿然有声。酒间挥洒。龙蛇满座。东韩之人。争奔走焉纸为贵。不佞于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4L 页
时一承颜逆旅中。私心艳慕之。托精神梦寐间十五年所矣。逮丙辰之冬。不佞奉奏朝 京师。公以游击将军。建旗鼓镇江上。置酒延劳。驩然道故。仍出示八忆诗一编。盖度辽后作。皆楚吟也。夫楚大国。山有衡。水有洞庭。其扶舆清淑之气。或钟于人。或钟于物。物而有南金,大贝,和璧,隋珠,水银,丹砂,杞梓,齿革之宝。人而有屈平,宋玉,唐勒,景差之属。赤帜骚坛。大鸣千古。至如仲山甫尹吉甫,斗谷。孙叔之贤。能左右王室。树功名恢将相之业。此皆斑斑较著者也。楚材之名于天下。自古然矣。观公诗。泱泱乎骚雅之馀。读公文。沨沨乎秦汉之遗。睹公笔。亹亹逼钟,王。其所谓扶舆清淑之气钟而为魁奇挺特之才者。舍我公其谁。噫。以公之才。振藻摛辞。策名文苑。则玉堂金马。何所不可。而今乃妙年投笔。居然为嚄唶宿将。提孤兵守徼乘塞。坐镇夷夏之交。使三边刀斗之士。解甲高枕。其视湿束章甫间弄影无实用者。为如何哉。犹且触物兴怀。横槊赋诗。飞腾慷慨之志。溢于言表。能使人鼓舞。湖山千里外。想见英雄气槩。屈原,宋玉之词翰。山甫,斗谷之事业。公实两兼之矣。
二王帖墨刻跋
右凡四卷。一卷目录评释。上中二卷右军。下一卷大令。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5H 页
评释。出米元章,黄伯思。而多引陈寿,黄鲁直语以證之。上卷前面著右军。大令自写真。扶侍者。于右军三大令二。盖二王帖。天下罕真本。此即清江时博士裒聚诸名迹。手自临刻者。曾见王弇州集中。只得右军一卷。有志喜题诗后。得中下二卷。至于踊跃不寐。敬识而藏之之语。多见其贵也。丁巳夏。余在燕馆。求墨刻善本。朱外郎从商给事所。持此示余。即商之所送也。给事名周祚。书法冠 中朝。余因朱求题亭额。仍与之书札赠遗。卷中以朱批注者。皆商笔云。纸墨完好。诸法俱备。不啻弇翁所宝也。顾余拙于书。谩好古耳。况今衰病眼昏。无能为已。遂以遗儿明汉。俾毋失坠。
鳌城相公所书李白诗抄跋
戊戌冬。余与子常相公。奉使燕京。事竣闲居馆中。话及李白诗。相公曰。绝句及古诗短篇。尤奇绝。愿君选若干首。我当为君写之。余遂选数百馀首。并送素册。公欣然援笔。阅两日投赠。余为诗谢之。十袭以归。藏为家宝。余常谓与子常谈说。如对王谢坐。得子常书尺。如见青李帖。今以晋人笔。笔谪仙诗。其快又当如何也。每一展卷。清芬袭体。不独笔法遒逸。其风流豪爽之气。亦足想见。今公墓草宿矣。独其书在耳。俛仰之间。已成陈迹。悲夫。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5L 页
己未秋。余废逐郊居。与南窗金丈。阅家中墨迹。得此卷而读之。不觉草堂人日之叹。遂倩南窗笔。识于卷尾云。
郑君维诚画竹帖跋
余素不知画。妍丑工拙。漫视而未尝心会。以故家不蓄画。独喜画竹。盖余于植物之中最爱竹。以其性直似正人。心虚似君子。本固似树德。节坚似立志也。常欲植之万竿。老于其间。而家苦湫隘。不能治园圃。性又懒拙。栽培护养。未能适其宜。无宁移来纸面。朝夕对玩。此余所以独喜画竹也。石阳公子以竹名于世。世之好画者。争奔走焉。观其下笔飒然。天机妙运。东坡之神与可之似。盖兼之矣。公子与余善。居闲辄邀。致得一缣。必求挥洒。屏障卷帖。积至满架。览之便觉神清气爽。常以为残年养性之具。无过于此。郑君韵士。嗜好不俗。尝薄游京师。一日过余话。问世之名画。余以石阳竹为对。遂持一卷子。倩余书为先容。得画数十馀纸。竹之各状。无不备焉。君家南土。必富于竹。然观于雨者。不能见舞风之姿。观于春者。不能看压雪之趣。岂若兹画之一开卷而尽有之乎。虽渭川千亩。不足多也。郑君既得此。欣然来示余。求余题其面。余喜郑君之与余同其好。遂书为赆。
樗轩集跋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6H 页
我先祖樗轩集。 成庙末年。始命校局。印以铸字。而家本散逸殆尽。收拾于流传者。只是太山毫芒。人咸惜之。印本既寡。久益无传。丁亥年间。我先君作宰义兴。捐俸鸠工。谋所以剞劂之。得旧本正讹误。添以新得诗文若干篇为后集。又添以行状年谱为别集。分为上下卷。刻藏于县。谓不肖孤曰。我祖德烈靡不闻。三魁大名。独鸣千古。斯集虽少。亦足以想见遗风。抑何必多也。唯是墓道阙显刻。子孙之耻也。吾今老矣。汝其图之。不肖孤时未释褐。敬受教而藏之心上矣。越五年。遭壬辰之乱。又一年。先君下世。家中书籍。荡然无存。义县板本。亦被兵燹。每一念之。怆然兴感。仍念不肖孤既奉承先训。立名文苑。屡秉太史之笔。多铭卿士大夫。即揄扬先祖事业。亦职也。乃不揆芜拙。撰公神道碑铭。遂于天启甲子。与诸孙谋树石于龙仁墓下。又得先集一卷。重梓于完山府。并刊碑文于卷末。我先君追远之志。庶几无憾。不肖孤可以归报于地下矣。遂记斯集之废兴如右云。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上梁文
  
明伦堂上梁文
圣人百世师也。既贺圣庙之一新。学则三代共之。载见学舍之重焕。于斯为盛。于古有光。眷兹泮宫。寔惟胜境。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6L 页
三山鼎峙。秀出文笔之峰。二水环流。自成泮璧之制。杏坛幽敞。想阙里之遗风。槐市葱笼。接上林之佳气。殆天作而地设。应鬼护而神悭。恭惟我 朝奎开文治。日昌熙运。谨庠序之教。劳来辅翼。又从而振德之。重贤士之关。直温宽栗。皆所以明伦也。逮我 圣上。治本儒术。学传道宗。作之君作之师。是谓人伦之至。教以诗教以礼。式阐风化之源。司成馆祭酒堂。弦诵之声洋洋在耳。胄子监上舍选。俊髦之士蔼蔼登朝。云何兵燹之惨经。幸值文运之光复。庙宇才备。咸喜瞻依之有归。黉舍犹墟。其奈讲劘之无所。衿袍尚依于墙壁。函丈久设于蓬蒿。必待百年而兴。正属 亨嘉之会。不可一日无教。宁缓修举之方。惟其人心所同然。若有神物之相者。苟合矣苟完矣。意实在于无华。美轮焉美奂焉。功已成于不日。从此大庇寒士。不翅广厦千万间。于焉乐育英才。嗟哉吾党二三子。作新风采。耸动观瞻。匠氏告成。儿郎赞伟。
抛梁东。洙泗千秋宗派通。道体流行元一气。汪洋璧水振文风。
抛梁西。斯文一柱与天齐。高坚气像重瞻仰。直到真源路不迷。
抛梁南。明庭松桧俨相参。冠童暇日整春服。风浴归来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7H 页
见二三。
抛梁北。巍然华扁可矜式。归而求则有馀师。会见吾心一太极。
抛梁上。奎璧光涵太平象。玉烛吾东看泰来。文猷粲然明天壤。
抛梁下。惟忠惟孝大伦也。明之惟在复其初。看取虚灵不昧者。伏愿上梁之后。真儒辈出。道学大明。抠衣叩箧而升者。尽是台辅之才。执经倚席而讲者。皆负山斗之望。东序西胶。夏弦秋诵。明吾心固有之天。学颜志尹。家程户朱。续斯文不传之绪。
大成殿上梁文
天未丧斯文。蔚启邦家之再造。道不坠于地。聿见圣庙之重新。美哉宏规。猗欤盛事。恭惟我朝。当 圣祖定鼎之日。首建学宫。及 太宗纂祚之初。增新庙宇。坊名崇教里号兴德。占城东之别区。右连华岳左拱骆山。钟汉阳之秀气。祀典大备于列圣。祠制丕阐于累朝。逮我 圣上。躬精一之传。任君师之责。横经问道。屡降汾水之銮。释菜临雍。频屈峒山之驾。春秋之享朔望之奠。式礼罔愆。俎豆之仪金石之音。有秩斯格。流诵声于璧水。煽文风于环林。不幸邦运之迍邅。遽见岛夷之猖獗。百年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7L 页
宗社之惨。尚忍言哉。三韩文物之休。吁其尽矣。嗟我圣庙之有侐。亦被兵火之俱焚。黉舍荒芜。寂寞茂草之域。庙貌颠倒。凄凉灰烬之墟。行途悲嗟。士林沾洒。道未尝一日亡也。岂容斩伐消铄而使之无。学所以三代共之。宜其修举振作之不可缓。于是公私协力。远近齐声。或倒家财而效诚。或捐官廪而补役。爰因旧而谋始。乃鸠材而僝功。新甫之柏徂徕之松。若鬼输而神运。公输之巧鲁般之艺。咸督墨而挥斤。粉袍青襟。争操版锸。黄童白叟。竞助呼耶。探汉制于前基。计周规于旧典。檐楹爰敞。仰之弥高。栋宇斯隆。取诸大壮。今不烦于程督。功已办于咄嗟。惟其不华而不奢。所以可长而可久。三都俊士。望门墙而弹冠。八路遗黎。瞻礿祀而挥涕。兹涓吉日。将举脩梁。因万古之欢讴。奏六方之嘉祝。
抛梁东。突兀长虹跨半空。天为吾东调玉烛。太平佳气郁葱葱。
抛梁西。数仞宫墙望转迷。夫子文章如可见。碧梧应有凤来栖。
抛梁南。虚庭松桧挹晴岚。琴坛万古瞻如在。群弟长环七十三。
抛梁北。千载斯文赖扶植。从此泮林看聚奎。英才蔼蔼
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一 第 168H 页
生王国。
抛梁上。日月昭昭揭天壤。俎豆如今道在斯。斐然狂简嗟吾党。
抛梁下。迅扫荒屯开大雅。否极还须见泰来。道之将行亦天也。伏愿上梁之后。文猷益焕。景命维新。秋礼冬诗。不坠庠序之教。家弦户诵。一变邹鲁之风。槐市增辉。杏坛生色。山河酝酿。育英才于清朝。天地氤氲。降休祥于泰运。采芹采藻。非但造士于周雍。献馘献功。将见腾颂于鲁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