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序(上)
序(上)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38H 页
淮阳诗板重悬序
癸卯秋。和陵有修改之役。余时忝长礼部。承命奉审。道次淮阳。府伯韩公寿民。邻丈也。夜设筵叙款。鲙溪鱼酌柏酒。不似官厨之供。余既喜其邑居清绝。又喜其杯盘佳洁。戏谓主伯曰。闻公瓜满。吾愿为代。主伯极言本府残薄之状。余于席上。题示短律曰。山拥重关险。江蟠二岭长。风云护仙窟。日月近扶桑。秋鲙银鳞细。春醪柏叶香。瓜时倘许代。吾不薄淮阳。遂相与一笑而罢。回时不见主伯。余又悤悤入山。不复记诗之在壁。岁乙巳。余按畿节。其年七月。关岭大水。一带十馀郡。官廨民庐。漂没殆尽。传者多云淮阳被灾太酷。太守仅以身免。余谓此府在岭脊。官舍去江岸几百丈。水虽大。必不能淹。固置之疑信间。九月晦。巡到江华。太仆判官李君希干。以点马到煤音岛。驰书并送一板子。视之。乃淮阳壁上诗也。惊而问其故。曰偶于岛边乱槎中得之云。夫自淮阳至江都。山水环回屈曲。不知其几百里。而煤岛之去江都。水路又百里。则此物之能不破折于狂涛悍湍之间者。幸矣。幸不破折而能不漂失于沧海淼茫之域者。又幸
癸卯秋。和陵有修改之役。余时忝长礼部。承命奉审。道次淮阳。府伯韩公寿民。邻丈也。夜设筵叙款。鲙溪鱼酌柏酒。不似官厨之供。余既喜其邑居清绝。又喜其杯盘佳洁。戏谓主伯曰。闻公瓜满。吾愿为代。主伯极言本府残薄之状。余于席上。题示短律曰。山拥重关险。江蟠二岭长。风云护仙窟。日月近扶桑。秋鲙银鳞细。春醪柏叶香。瓜时倘许代。吾不薄淮阳。遂相与一笑而罢。回时不见主伯。余又悤悤入山。不复记诗之在壁。岁乙巳。余按畿节。其年七月。关岭大水。一带十馀郡。官廨民庐。漂没殆尽。传者多云淮阳被灾太酷。太守仅以身免。余谓此府在岭脊。官舍去江岸几百丈。水虽大。必不能淹。固置之疑信间。九月晦。巡到江华。太仆判官李君希干。以点马到煤音岛。驰书并送一板子。视之。乃淮阳壁上诗也。惊而问其故。曰偶于岛边乱槎中得之云。夫自淮阳至江都。山水环回屈曲。不知其几百里。而煤岛之去江都。水路又百里。则此物之能不破折于狂涛悍湍之间者。幸矣。幸不破折而能不漂失于沧海淼茫之域者。又幸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38L 页
矣。不破折不漂失。而能不为樵人牧竖之所薪者。是则幸中之幸也。又适为李判官所得。能与作者相遇于意虑所不料之地。何其奇也。岂物之成毁废兴。亦有数于其间耶。无乃造物者亦好事。偶然作一戏剧于人间耶。抑乙巳之水。千古之大灾。天之留此物。将使邑人记斯迹传斯事。久而不能忘耶。噫。当此板之巍然高挂壁间也。孰知漂落于千里海岛之外也。当其漂落也。又孰知今日之复挂于壁上也。物之不足恃。亦犹是。又况于人事之得丧浮沈。忽往而忽来者乎。今府伯张君将行。求记颠末。遂书此并与诗板而归之。愿诸公或次原韵。或别为和章。以为淮阳不朽之盛事。幸甚。
送沈德显赴扶安感旧游诗序
世之言东国名山者。必曰金刚曰智异曰香山。而边山则不能甲乙于其间。未尝有绝特之名。余尝于梅月堂集中见之。盛称兹山之胜。以为海中三山。此即瀛洲。居此山最多。余念梅月沈冥物外。遍踏名区。盖眼高于山水者。而其言乃如此。是必有以见赏者。常愿一见而不得。丁亥春。家君作宰于长城。去兹山仅百里。遂决意往游。士人金鋐。吾老友也。闻在山下。先抵其居宿焉。问无恙外。首访山之胜处。金君曰。是山雄蟠海窟。周回累百
送沈德显赴扶安感旧游诗序
世之言东国名山者。必曰金刚曰智异曰香山。而边山则不能甲乙于其间。未尝有绝特之名。余尝于梅月堂集中见之。盛称兹山之胜。以为海中三山。此即瀛洲。居此山最多。余念梅月沈冥物外。遍踏名区。盖眼高于山水者。而其言乃如此。是必有以见赏者。常愿一见而不得。丁亥春。家君作宰于长城。去兹山仅百里。遂决意往游。士人金鋐。吾老友也。闻在山下。先抵其居宿焉。问无恙外。首访山之胜处。金君曰。是山雄蟠海窟。周回累百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39H 页
里。峰峦重叠而阻险。洞壑深邃而拥护。入之使人径迷而洞疑。魂爽而神眩。苟失其路。则仅能窥门户而止者多焉。我生长山底。惯踏山之诸胜。迨不可数计。而尚有闻名而未及见者。亦有见之而不记名者。遂聚村中父老之熟于山者。博访而详记之。曰持此入山足矣。余时年二十四。身轻脚健。登陟如飞。山人印悟。一见倾心。结为方外交。导我而行。惟意所到。凡高深幽险。极探穷搜。或乘兴忘饥。自炊于溪畔。或遇胜忘疲。露宿于岩底。留山中十五日。稍得领略而归。然后始知兹山之见赏于梅月。而宜与蓬莱,方丈。并擅于东海也。厥后余之观山多矣。未尝不以兹山为冠。至癸卯秋。奉使关北。观所谓金刚者。其明秀环奇。果有胜者。而雄深幽远之趣。则兹山亦不多让。虽不能并肩。亦可以为其次矣。特世之游是山者。不能穷其奇险而谩言以轻之耳。如所谓海仙台。虽在金刚。宜为第一。殆与佛顶台相类而远过之。地僻路险。人罕睹者。自登云右枝。经大壑越重峰。穷一日乃到佛住庵。庵后斗高一脊。走入波中几数里。皆全石以为峰。削立如褰鹏噣者是也。左右前后溟波。舂撞吼怒。蛟龙鲸鳄。出没于其间。苍桧翠柏。奇花异卉。杂生于岩隙。真异境也。余信宿佛住庵。居僧海日。神骨秀朗。谈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39L 页
屑风生。为诗颇可观。自言居此庵十馀年。未尝一出庵外。亦未尝见外人来也。沙弥每岁秋一出山下。乞米而来。和松叶以资一年云。印悟居月明寺。静室焚香。经卷满架。能诗善楷书。香炉殿有八万大藏经。金字题卷面。多其所写云。不知此二僧存没如何也。于今二十年。未尝不往来于怀也。沈君德显一麾宰扶安。将行求别语。余常以兹山之不得擅名为歉。遂书旧游梗槩以示之曰。人之蕴奇而不显者多矣。世之不阐其蕴而貌视而慢之者亦犹是也。君年富才优。簿领之暇。必逍遥于此山。未知以余言为是也否。却恐官人不能专意穷探。而又使兹山有不遇之叹也。诗曰。
瀛岛雄蟠方丈西。忆曾藤杖费攀跻。仙台入海波涛壮。绝顶摩天日月低。才子有诗留古壁。高人无迹但遗栖。苏来寺废犹堪宿。佛住庵高未易梯。八万大藏经亦秘。三千真界路长迷。旧游踪迹参差梦。今为君行取次题。
实录印出厅题名录序
粤自书契以来。有国则必有史。史不可一日亡也。我圣朝尧传舜承二百馀年。礼乐文物。焕焉可述。国初首建春秋馆于景福宫西。以掌时政记注。而累朝信史。俱藏于此。又重印三本。分置于全,星,忠三州。审曝以时。守直
瀛岛雄蟠方丈西。忆曾藤杖费攀跻。仙台入海波涛壮。绝顶摩天日月低。才子有诗留古壁。高人无迹但遗栖。苏来寺废犹堪宿。佛住庵高未易梯。八万大藏经亦秘。三千真界路长迷。旧游踪迹参差梦。今为君行取次题。
实录印出厅题名录序
粤自书契以来。有国则必有史。史不可一日亡也。我圣朝尧传舜承二百馀年。礼乐文物。焕焉可述。国初首建春秋馆于景福宫西。以掌时政记注。而累朝信史。俱藏于此。又重印三本。分置于全,星,忠三州。审曝以时。守直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0H 页
有制。是实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之遗意。其为国史长远计。岂不周且谨乎。不幸壬辰之变。三都图籍。百年文献。尽入腥膻蹂躏之场。顾此实录。编帙极夥。既不暇搬移于仓卒之际。忠,星二局及内馆所藏。皆付于贼燹。呜呼痛矣。犹幸兴王旧府。被兵最后。国史一本。得免其灾。乃于兵戈播越之中。亟命浮海西输。奉安于行在。金樻秘籍。宛然无缺。殆天所以将启中兴。默护阴相。以寿一代不刊之典也欤。惟其一帙独在。有非祖宗朝分藏各处之意而已。事之创亦可虑也。銮驾还都之后。首议补印。廷论同辞。圣念益恳。而时诎未遑者盖累年矣。遂扫断诸冗。决意开局。活字特出于内藏。材料取给于度支。量役集匠。计日程功。饩廪称事。群工殚力。又于馆员元额之外。增置堂上十员。编修以下。则苟经华显。不限员数。或轮日互直。或分厅并举。率皆亲自纂写。对相考校。以其事殷故官多。官多故事易完。役始于癸卯七月。功讫于丙午四月。新印正本三件。草本一件。分藏于本馆及宁边之香山。江陵之五台山。安东之太白山。旧本则藏于江华。盖至此而无复遗憾矣。于以见祖功宗德圣典神谟规模制作之盛。礼乐刑政山川风俗人物出处之详。无不灿然备具于金箱玉牒之中。以为亿万年永久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0L 页
之传。是知曩时之获全。实我东方再造之根基。而今日之补印。亦我 圣上光复之盛烈。一替一兴。庸非天意而谁也。吁其可庆也。噫。古人以不得脩国史为平生之恨。吾辈俱以丧乱馀生。忝备史局。得觑东观秘书于兵火十年之后。斯固一大幸也。况同事四年。累经寒暑。联翩簪盍于笔札书籍之间。仕不限卯酉。勤如家事。官不拘上下。昵如学伴。或时宫醪之降。御膳之颁。相与列坐拜稽。欢醉竟日。以颂遭逢之盛者亦数矣。则于其事完而将散也。乌得无眷眷之怀也。遂录其姓名如左。以为后日面目。而略叙事之颠末。弁诸卷首云。
皇华集序
惟我东方。国于海表。壤地褊小。而文献之徵。粤自殷师。历汉迄宋。使盖相望。 大明中天。八荒同轨。谓敝封秉礼教恪侯度。克有遗风。庆吊宣劳。视于亲藩。将 命之臣。必妙选一时之英。采掇风谣。布昭 恩德。咳唾之屑。积成篇帙。上自倪马。下逮朱梁。珠玑璨烂。辉映前后。间以东人攀和之什。有似商鲁颂之续周雅。此皇华集之所以作也。今 皇帝三十六年。我 昭敬王。奄弃臣民。帝为震悼。别选廷臣。 赐赙祭若谥。越明年夏。行人司行人熊公化。实膺是 命而来。公风仪端整。器度温粹。
皇华集序
惟我东方。国于海表。壤地褊小。而文献之徵。粤自殷师。历汉迄宋。使盖相望。 大明中天。八荒同轨。谓敝封秉礼教恪侯度。克有遗风。庆吊宣劳。视于亲藩。将 命之臣。必妙选一时之英。采掇风谣。布昭 恩德。咳唾之屑。积成篇帙。上自倪马。下逮朱梁。珠玑璨烂。辉映前后。间以东人攀和之什。有似商鲁颂之续周雅。此皇华集之所以作也。今 皇帝三十六年。我 昭敬王。奄弃臣民。帝为震悼。别选廷臣。 赐赙祭若谥。越明年夏。行人司行人熊公化。实膺是 命而来。公风仪端整。器度温粹。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1H 页
有似景星祥凤。令人快睹争先。而其冲澹之想。简洁之操。皆可为远人矜式。我 殿下感 皇恩之隆。歆使华之贤。庶几絷驹空谷。以永今夕。而使事甫竣。星轺遽返。国人瞻望莫及。怅然如失。伴送使柳根。旋自江上。将公诗若文一帙以进。 殿下即命锓梓以寿其传。仍命臣序其卷首。臣谬忝馆任。获陪下风。薰挹德宇于觞咏之间。评诗说赋。累承绪论。剩馥残膏。沾丐已多。西郊祖席。话及斯集。公实属臣为序。而今适承命。臣虽不文。乌得无言。臣窃惟文章之盛衰。关于气化之醇漓。而诗之美恶。本于性情之邪正。盖自三百篇变而为骚选。降而为晋魏。其间号为作者。孰不欲左袒斯文。高视词场。而其能禀气化之醇。得性情之正者有几人哉。逶迤历代。气象日卑。浮靡之习。至于秽元而极矣。钦惟 皇明鼎新华风。奎开文运。三光五岳之气。钟为人物之秀。道德才艺之士。彬彬辈出。文章之体。焕然一变。直可规姚姒而轶秦汉。观于使乎诸贤。亦可验矣。今公之诗。清婉有趣。韵格超凡。不烦绳削。自出机杼。属思寓兴。未尝沿袭陈言。真千载希声也。独恨公靡盬心忙。不遑燕息。入国境仅匝月。留王都未浃旬。倏尔而返。兼程而驰。仙軿莫淹。暇日无多。其收拾于锦囊者。不能千百之一焉。有似昆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1L 页
山片玉。愈寡而愈珍。吁亦盛矣。然此特公之馀事耳。观公之礼容閒雅。符彩映人。周旋酬应。动中规节。燕饩辞受。悉裁义理。莅祀事则致其精白。接宾筵则尽其恪敬。樽俎雍容。情义交孚。不啻同朝之好。至于念民瘼而省烦弊。轸邦忧而戒戎备。周详勤款。曲尽人情。甚得原隰咨询之体。公归之后。中外人民。感公之惠泽。挹公之清芬。老羸扶杖。至有涕泣者。何令人见慕一至于此。诗云。无以我公归。无使我心悲。其斯之谓也。惟其蕴诸中者既如是。故发于外者无不正。片言只字。皆足为东韩所敬重。思其人而读其诗。使人咏叹淫泆而不知止。兰馨玉洁之襟韵。宛然于文墨之间。此实有道者之言也。夫岂嘲风弄月。组织为工者所可拟哉。将见歌赓载焕 皇猷。以鸣大雅之盛。则是编也非但脍炙于偏邦。其必被之八音。传诸万方。使 圣朝一视同仁之化。吾 王畏天享 上之忠。赫然并耀于无穷。岂非大幸也欤。
习斋集序
文章一技也。而必专而后工。盖非纷华富贵驰逐声利者所能专也。故自古工于诗者。大率穷愁羁困。不遇于时。非工之能使穷。穷自能专而专自能工也。余观习斋公之诗。冲澹而有味。典雅而无华。是固臻于妙而得其
习斋集序
文章一技也。而必专而后工。盖非纷华富贵驰逐声利者所能专也。故自古工于诗者。大率穷愁羁困。不遇于时。非工之能使穷。穷自能专而专自能工也。余观习斋公之诗。冲澹而有味。典雅而无华。是固臻于妙而得其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2H 页
精者也。苟非穷于时者。何能若是专哉。然公以妙年大科。声华籍甚。立朝五十年。官至礼部侍郎。不可谓穷也。而于诗若是专何也。余少也。寓居公第之傍。又与公之诸子游。常见公官闲罕出。出则朴马残僮。委蛇以行。虽身縻簪笏。而意在推敲。入则闭户静坐。讽咏自娱。于物无所嗜好。唯喜古书。手不释卷。上自坟典。以至诸子百家。奇辞奥义。极探穷搜。孜孜兀兀。乐之终身而不知倦。此公之所以专于诗也。然则公果无意于世。而直为操觚弄墨者流哉。尝闻公少与安公名世,尹公洁相友善。乙巳之祸。二公俱陷不测。自是摆落世事。不复与人交游。人有来访者。问无恙外。不接一语。凝然如泥塑人。人莫敢窥其际。家贫屡空。妻子不免饥寒。怡然不以为意。凡喜怒忧乐无聊不平。必于诗而发之。不以外慕荣辱动其专。盖寓智于诗而隐迹于吏者也。呜呼。以公之文章德量。倘能俯仰而谐俗。则其成就事业。岂可量也。而乃韬光铲彩。绝意荣进。与世相忘。一混于诗。此岂公之本心也。向使公有可以致位钟鼎。笙镛治道。则岂必勤苦攻诗。专于一技而止哉。惟其不遇于一时。故乃能大肆于诗。而传之于后世。岂天以文章属柄于公而使之专耶。然则公之不遇。亦天意也。其视暂时荣耀。泯没无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2L 页
传者。为如何哉。观公之诗。可以想见公之遗风。吁可尚也。余惧世之人徒以文章视公。而不知其全德达识之为可师法。遂书此弁之卷首云。
重刊乐学轨范序
天地有自然之气。气以成声。声以成律。盖自轩皇采竹于昆崙。乐之器于是乎权舆。而一代之兴。各有一代之乐。惟我东方之乐。初未免夷靺啁啾之陋。 圣朝受命。钦蒙 皇上御府之锡。乐器始焉粗备。逮我 庄宪大王。以上圣之资。当五百之期。取黍定律。采石作磬。因方语以制腔。因乐腔以作谱。八音乃谐。雅颂得所。庙祀之章。朝飨之曲。代各增益。礼乐之盛。郁郁乎沨沨乎可谓尽美矣。 康靖大王。乃命掌乐典礼之臣。撰定此编。以载仪物制度之具。书成而乐之道益大章明。崇极而圮。荡然于壬辰之燹。古器与古制无复存者。惟幸此书不随灰烬。收拾于断烂之馀。 圣上嗣位。修举废典。佾舞庙乐。渐复其旧。太平文物。庶几重睹。遂命掌乐院。重校此书。刊行颁布。设局于本院。材料饩廪。不烦度支。始手于是年正月。阅六月而工告讫。噫。向也兵戈愁惨之中。安知复有今日。而倘微此书。则虽公孙娘不死。李龟年犹存。其于进退舞蹈之节。形体制作之详。安能开卷瞭
重刊乐学轨范序
天地有自然之气。气以成声。声以成律。盖自轩皇采竹于昆崙。乐之器于是乎权舆。而一代之兴。各有一代之乐。惟我东方之乐。初未免夷靺啁啾之陋。 圣朝受命。钦蒙 皇上御府之锡。乐器始焉粗备。逮我 庄宪大王。以上圣之资。当五百之期。取黍定律。采石作磬。因方语以制腔。因乐腔以作谱。八音乃谐。雅颂得所。庙祀之章。朝飨之曲。代各增益。礼乐之盛。郁郁乎沨沨乎可谓尽美矣。 康靖大王。乃命掌乐典礼之臣。撰定此编。以载仪物制度之具。书成而乐之道益大章明。崇极而圮。荡然于壬辰之燹。古器与古制无复存者。惟幸此书不随灰烬。收拾于断烂之馀。 圣上嗣位。修举废典。佾舞庙乐。渐复其旧。太平文物。庶几重睹。遂命掌乐院。重校此书。刊行颁布。设局于本院。材料饩廪。不烦度支。始手于是年正月。阅六月而工告讫。噫。向也兵戈愁惨之中。安知复有今日。而倘微此书。则虽公孙娘不死。李龟年犹存。其于进退舞蹈之节。形体制作之详。安能开卷瞭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3H 页
然。凿凿不紊乎。然则是书之有关于乐道。岂不大哉。书中虽杂以俚语俗谚。而感善心惩逸志。俱可以为劝戒。苟能因是而究同律量衡之旨。推依永和声之妙。使中和正大之气。与政流通。邪秽淫哇之声。不汨于心。则郊焉庙焉。神格鬼飨。合天人赞位育之功。未必不在于斯书也。
玉峰集序
人声之精者为言。而言之精者为诗。诗必正其趋向。不杂烦声。方可得声之精而能入作者之域矣。盖自诗道之屡变。郊寒岛瘦。各有其体。而尚奇者伤于僻。务赡者流于杂。门路一差。格力日卑。诗之正声。几乎熄矣。国朝盛文章。大家名集。彬彬辈出。近世有白玉峰者。以诗名于湖中。湖中人士。莫敢望焉。早抛举子业。好游名山大川。既与时不谐。凡无聊不平。必于诗而发之。尝以布衣被选制述官驲召。随傧华使。延誉诸公间。名卿大夫折官位。辈行愿为交。造门求其面识者。殆日无虚也。尤工于绝句。深得盛唐风格。诗未脱稿。人皆口相传以熟。又以墨妙擅盛名。咸谓长吉复出。逸少再生。未几公死。盖公之死而其诗益加贵重。片言只字。皆脍炙人口。余常拾闻于流传。未尝不一唱三叹。恨未得见全稿也。顷岁
玉峰集序
人声之精者为言。而言之精者为诗。诗必正其趋向。不杂烦声。方可得声之精而能入作者之域矣。盖自诗道之屡变。郊寒岛瘦。各有其体。而尚奇者伤于僻。务赡者流于杂。门路一差。格力日卑。诗之正声。几乎熄矣。国朝盛文章。大家名集。彬彬辈出。近世有白玉峰者。以诗名于湖中。湖中人士。莫敢望焉。早抛举子业。好游名山大川。既与时不谐。凡无聊不平。必于诗而发之。尝以布衣被选制述官驲召。随傧华使。延誉诸公间。名卿大夫折官位。辈行愿为交。造门求其面识者。殆日无虚也。尤工于绝句。深得盛唐风格。诗未脱稿。人皆口相传以熟。又以墨妙擅盛名。咸谓长吉复出。逸少再生。未几公死。盖公之死而其诗益加贵重。片言只字。皆脍炙人口。余常拾闻于流传。未尝不一唱三叹。恨未得见全稿也。顷岁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3L 页
先王命词臣裒选东国诗文。余于撰集厅。始见所谓玉峰集。句法精鍊。音调响亮。中律度。读之锵然有金石声。真所谓正其趋向而得声之精者也。独恨其天不假年。不得大鸣于时。而琼霏玉屑散落于兵火之馀者。仅能十之二三。又恐从此浸远而无传也。逮戊申春。尹丈季初出按湖节。过辞余曰。欲刊书籍。当先何集。余首以斯集为请。居无何。季初丈驰书告功讫。徵余文弁其首。公之胤上舍振南氏又踵门勤以为请。余既慕公之风。而又嘉上舍能以词华笔法世其家业。遂书此叙其颠末云。
东医宝鉴序
医者雅言轩,岐。轩,岐上穷天纪。下极人理。宜不屑乎记述。而犹且说问著难。垂法后世。则医之有书。厥惟远哉。上自仓,越。下逮刘,张,朱,李。百家继起。论说纷然。剽窃绪馀。争立门户。书益多而术益晦。其与灵枢本旨。不相径庭者鲜矣。世之庸医。不解穷理。或倍经训而好自用。或泥故常而不知变。眩于裁择。失其关键。求以活人而杀人者多矣。我 昭敬大王以理身之法。推济众之仁。留心医学。轸念民瘼。尝于丙申年间。召太医臣许浚。 教曰。近见中朝方书。皆是抄集。庸琐不足观。尔宜裒聚诸
东医宝鉴序
医者雅言轩,岐。轩,岐上穷天纪。下极人理。宜不屑乎记述。而犹且说问著难。垂法后世。则医之有书。厥惟远哉。上自仓,越。下逮刘,张,朱,李。百家继起。论说纷然。剽窃绪馀。争立门户。书益多而术益晦。其与灵枢本旨。不相径庭者鲜矣。世之庸医。不解穷理。或倍经训而好自用。或泥故常而不知变。眩于裁择。失其关键。求以活人而杀人者多矣。我 昭敬大王以理身之法。推济众之仁。留心医学。轸念民瘼。尝于丙申年间。召太医臣许浚。 教曰。近见中朝方书。皆是抄集。庸琐不足观。尔宜裒聚诸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4H 页
方。辑成一书。且人之疾病。皆生于不善调摄。修养为先。药石次之。诸方浩繁。务择其要。穷村僻巷。无医药而夭折者多。我国乡药多产。而人不能知。尔宜分类。并书乡名。使民易知。浚退与儒医郑碏,太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设局撰集。略成肯綮。值丁酉之乱。诸医星散。事遂寝。厥后 先王又教许浚独为撰成。仍出内藏方书五百馀卷。以资考据。撰未半而 龙驭宾天。至圣上位之三年庚戌。浚始卒业而投进。目之曰东医宝鉴。书凡二十五卷。 上览而嘉之。下教曰。阳平君许浚。曾在 先朝。特承撰集医方之命。积年覃思。至于窜谪流离之中。不废其功。今乃编帙以进。仍念 先王命撰之书。告成于寡昧嗣服之后。予不胜悲感。其赐浚太仆马一匹。以酬其劳。速令内医院设厅锓梓。广布中外。且 命提调臣廷龟撰序文。弁之卷首。臣窃念大和一散。六气不调。癃残扎瘥。迭为民灾。则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是实帝王仁政之先务。然术非书则不载。书非择则不精。采不博则理不明。传不广则惠不布。是书也该括古今。折衷群言。探本穷源。挈纲提要。详而不至于蔓。约而无所不包。始自内景外形。分为杂病诸方。以至脉诀症论。药性治法。摄生要义。针石诸规。靡不毕具。井井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4L 页
不紊。即病者虽千百其候。而补泻缓急。泛应曲当。盖不必远稽古籍。近搜旁门。惟当按类寻方。层见叠出。对證投剂。如符左契。信医家之宝鉴。济世之良法也。是皆 先王指授之妙算。我 圣上继述之盛意。则其仁民爱物之德。利用厚生之道。可谓前后一揆。而中和位育之治。亶在于是。语曰。仁人之用心。其利博哉。岂不信然矣乎。万历辛亥孟夏。
东槎集序
今皇帝纪元之二十九年辛丑。册封 皇太子。颁庆天下。先声到国中。即选傧接之臣迓于境。不佞适忝文衡。遂膺是命。幕中僚佐。咸听自举。南郭朴说之,东岳李子敏,鹤谷洪辉世。以从事偕行。南窗金馀庆,五山车复元,石洲权汝章。以制述官。先后随来。石峰韩景洪。以名笔启递加平郡守而行。遂于十一月十七日辞陛。疾驱而西。不佞素多病。途中积伤风雪。至壬寅闰二月病甚。以驿书控辞。不许。连上三章。乃获递。遂命以义州迎慰使五峰李公代之。盖自受 命比还。凡五阅月。乃于其间。得从诸君子。相与作为古律长短歌诗。或因思归遣怀。或因登眺寓兴。杂以群居酒席。谈嘲笑谑。皆率意信笔。只以宣其壹郁。而往往亦有佳致。学官朴希贤,杨万世。
东槎集序
今皇帝纪元之二十九年辛丑。册封 皇太子。颁庆天下。先声到国中。即选傧接之臣迓于境。不佞适忝文衡。遂膺是命。幕中僚佐。咸听自举。南郭朴说之,东岳李子敏,鹤谷洪辉世。以从事偕行。南窗金馀庆,五山车复元,石洲权汝章。以制述官。先后随来。石峰韩景洪。以名笔启递加平郡守而行。遂于十一月十七日辞陛。疾驱而西。不佞素多病。途中积伤风雪。至壬寅闰二月病甚。以驿书控辞。不许。连上三章。乃获递。遂命以义州迎慰使五峰李公代之。盖自受 命比还。凡五阅月。乃于其间。得从诸君子。相与作为古律长短歌诗。或因思归遣怀。或因登眺寓兴。杂以群居酒席。谈嘲笑谑。皆率意信笔。只以宣其壹郁。而往往亦有佳致。学官朴希贤,杨万世。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5H 页
写字官李海龙。俱在行中。类次而录之。得四百六十馀篇。于今十二年。亦一陈迹矣。子敏昔宰洪阳。写一通锓诸梓。未讫功而移镇东莱。今守锦山始断手。印一本寄示。求余题其首。噫。士夫平居。最乐与佳朋亲友会。然而人世苦多事。能得一场团圆者罕矣。纵或会合。亦暂时而止耳。今兹之役。实儒林荣选。不佞谬蒙 恩遇。得与七八诸贤。相从于翰墨之场。磨砻浸灌。婆娑戏游。埙篪迭唱。桴鼓同声。乃至于穷日夜而不知疲。阅寒暑而不知久。此实古今难得之会。而斯文之盛事也。子敏诗曰参佐交欢古亦稀。此实语也。至今开卷。恍然如在对床酣咏之中。居闲处独。乌得不眷眷于兹也。独恨年光荏苒。忧苦侵寻。韩景洪已作泉下人。汝章竟以诗死。思之使人短气。说之,子敏。远落南州。南窗老矣。辉世杜门洛下。相随能有几人。死者已矣。生者亦落落相望。回思旧游。如隔前生。信乎盈虚之不一而聚散之无常也。继此以往。未知能阅几番离合。而消得几番悲欢也。则是编也适为他日掩卷与慨之资耳。虽然。古人有托契于黄卷者。后之览此者。亦足以想见当时文会之盛。必有旷世而相感者。则乌可使泯没而无传也。遂书此为东槎集序。万历癸丑暮春晦日。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5L 页
杨浦崔彦沈遗稿序
呜呼。此吾亡友崔彦沈稿也。彦沈在世二十二年。其稿固自鲜。下世今二十五年。亡失亦应多。呜呼。宜其少矣。抑何必多也。其诗清逸有韵。恰得唐人风致。虽语或未鍊。而天分自高。有似丹穴凤雏声才出吭。已足惊人。读之。往往风籁爽然。殆非烟火食人语也。此所谓隋珠昆玉。愈寡而愈珍。亦何必多也。使其少假以年。则将役仆百家。睥睨骚雅。岂特张门户树旗帜而止哉。惜矣惜矣。呜呼。彦沈岂独诗乎。丰姿德器。岳秀渊停。峻节霜寒。和气春温。至今使人森然在眼中。盖赋质既粹美。而早从栗谷先生学。饬躬刻志。从事实践。未弱冠。凝凝已自大儒。若诗章笔迹。人诵而家揭。则彦沈固不屑也。岂非重可惜也。呜呼。才足驾一世。而屈于上舍。志不满万古。而促于短途。使后人未见其光辉充实之盛。而徒寓想于寂寥断编之中。岂造物者故有意于与夺。而不较脩短于其间否耶。彦沈有一子。曰有海。砥行力学。有父风。人谓彦沈不亡。一日。手遗稿示之曰。小子未免怀而失先子。先子遗稿。拾闻于流传者若干。恐其又失也。图所以剞劂之。已倩南窗。笔写一通。非公莫可序此卷。敢泣而请。庶死骨不朽。呜呼。古人云。思元宾不见。见所与如元
呜呼。此吾亡友崔彦沈稿也。彦沈在世二十二年。其稿固自鲜。下世今二十五年。亡失亦应多。呜呼。宜其少矣。抑何必多也。其诗清逸有韵。恰得唐人风致。虽语或未鍊。而天分自高。有似丹穴凤雏声才出吭。已足惊人。读之。往往风籁爽然。殆非烟火食人语也。此所谓隋珠昆玉。愈寡而愈珍。亦何必多也。使其少假以年。则将役仆百家。睥睨骚雅。岂特张门户树旗帜而止哉。惜矣惜矣。呜呼。彦沈岂独诗乎。丰姿德器。岳秀渊停。峻节霜寒。和气春温。至今使人森然在眼中。盖赋质既粹美。而早从栗谷先生学。饬躬刻志。从事实践。未弱冠。凝凝已自大儒。若诗章笔迹。人诵而家揭。则彦沈固不屑也。岂非重可惜也。呜呼。才足驾一世。而屈于上舍。志不满万古。而促于短途。使后人未见其光辉充实之盛。而徒寓想于寂寥断编之中。岂造物者故有意于与夺。而不较脩短于其间否耶。彦沈有一子。曰有海。砥行力学。有父风。人谓彦沈不亡。一日。手遗稿示之曰。小子未免怀而失先子。先子遗稿。拾闻于流传者若干。恐其又失也。图所以剞劂之。已倩南窗。笔写一通。非公莫可序此卷。敢泣而请。庶死骨不朽。呜呼。古人云。思元宾不见。见所与如元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6H 页
宾。况其遗稿乎。顾忍书哉而亦不忍不书。遂书为杨浦遗稿序。彦沈名淀。杨浦其号。万历癸丑腊月。
抗义新编序
盖重峰公之在世也。世之号为知公者。不过曰忼慨戆直人已。其不知者。或指为狂生。惟公雅自负。不求人知。人虽谓公狂。不屑也。人有不当于义。视若浼。以故知公者固少。而仇嫉者滋益多。当国家乂安。朝政无甚阙失。而公独守 关抗言。危亡之祸在朝夕。当郑逆盗名罔世。延誉倾朝。而公独疏斥其凶。比之羿浞。当秀吉遣使乞款。朝野动色相贺。而公独连上四章。固请绝之。当信使初回。和好已讲。而公独请函玄苏,义智首。上奏 天朝。旁檄琉球及日本义民。欲与共讨秀吉。仍条湖岭备倭之策。言不报而疏又上。 听愈邈而请益恳。持斧不已而至于叩头流血。叩头不已而至于痛哭。方是之时。知公者亦以为过。不知者群笑而众骂之。逮郑逆之诛。人始稍稍服公先见。而仇之者犹未已。及乎壬辰之变。公疏中前后语。若符左契。无毫发爽。于是世之谈公者毋论知不知。咸以为异人。而锦山之战。公与七百义士。同日死旗下。于是虽向来仇公者。亦不敢掩其美。无不啧啧叹曰。是故持斧伏阙者耶。是故羿浞郑逆者耶。请
抗义新编序
盖重峰公之在世也。世之号为知公者。不过曰忼慨戆直人已。其不知者。或指为狂生。惟公雅自负。不求人知。人虽谓公狂。不屑也。人有不当于义。视若浼。以故知公者固少。而仇嫉者滋益多。当国家乂安。朝政无甚阙失。而公独守 关抗言。危亡之祸在朝夕。当郑逆盗名罔世。延誉倾朝。而公独疏斥其凶。比之羿浞。当秀吉遣使乞款。朝野动色相贺。而公独连上四章。固请绝之。当信使初回。和好已讲。而公独请函玄苏,义智首。上奏 天朝。旁檄琉球及日本义民。欲与共讨秀吉。仍条湖岭备倭之策。言不报而疏又上。 听愈邈而请益恳。持斧不已而至于叩头流血。叩头不已而至于痛哭。方是之时。知公者亦以为过。不知者群笑而众骂之。逮郑逆之诛。人始稍稍服公先见。而仇之者犹未已。及乎壬辰之变。公疏中前后语。若符左契。无毫发爽。于是世之谈公者毋论知不知。咸以为异人。而锦山之战。公与七百义士。同日死旗下。于是虽向来仇公者。亦不敢掩其美。无不啧啧叹曰。是故持斧伏阙者耶。是故羿浞郑逆者耶。请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6L 页
斩倭使者耶。请奏变 天朝者耶。言何若是其几。而死何若是其烈耶。呜呼。古来临乱殉节者何限。如公之父子争死者几人。至于七百义士。非若田横之徒分义素定。徒以义气。仓卒乌合。而能使心悦诚服。视死如归。张空拳冒白刃。无一人旋踵。此尤千万古所未尝有也。然则向之不知公者。今果如何。而今之知公者。果是尽知公耶。吾友安君邦俊氏。嗜义人也。撮公封事暨平日言行。又绘其迹。名之曰抗义新编。读之未终。不觉发之竖而胆欲裂也。恨不令平秀吉见之。使知朝廷亦未尝无此议也。安君之于公。非有平生之雅。而特以风声相感。向慕若是其勤。若安君。可谓尽知公者。万历甲寅孟冬。
送谢恩兼千秋使李公伯胤序
八月十一日。即我 皇太子千秋节也。本国必先期选使价。政府会六部。检视礼物。太仆进马。攸司各进土宜。主上亲拜笺。择日时以遣。礼至严也。又 天朝凡有宣布诏若敕。毋论事大小。必专使肃谢 皇命。其礼物又加隆焉。时 天子有徵兵敕书。遂以李公伯胤兼谢 恩千秋使。金公廷叟副焉。为两价者。重之也。不别遣者。惧烦驿路也。先是。建州小酋逆天纪抗大邦。连陷抚顺清河。还据巢狺然。 圣天子赫怒。发兵讨之。起前御史
送谢恩兼千秋使李公伯胤序
八月十一日。即我 皇太子千秋节也。本国必先期选使价。政府会六部。检视礼物。太仆进马。攸司各进土宜。主上亲拜笺。择日时以遣。礼至严也。又 天朝凡有宣布诏若敕。毋论事大小。必专使肃谢 皇命。其礼物又加隆焉。时 天子有徵兵敕书。遂以李公伯胤兼谢 恩千秋使。金公廷叟副焉。为两价者。重之也。不别遣者。惧烦驿路也。先是。建州小酋逆天纪抗大邦。连陷抚顺清河。还据巢狺然。 圣天子赫怒。发兵讨之。起前御史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7H 页
杨公镐为经略。分四路进捣虏穴。诸军易贼轻进。三路兵皆失利。死者过十万。声言贼进抢辽阳。关外戒严。国内震动。或为伯胤行忧之。余谓伯胤曰。君勿忧且行。贼今虽负固倖胜。 天朝未易犯。犯亦必败。何者。自有天下以来。夷狄之患。何代无之。然必权臣窃柄。政乱民愁。然后外寇得以乘之。今 天子雄略大度。高出百王。虽不视朝。总揽权纲。小事虽似壅滞。大事剖决如流。贤相在位。谠论盈庭。真治世也。上年余在燕馆。偶阅通报。见有一 皇亲为父求赠。法应予三品。而叙其劳求二品。疏下内阁。特 旨许准。阁老方从哲。封还内降之旨。 帝令太监温谕至三乃行。俄而。科官弹奏。乞寝成命。并劾阁老。阁老引咎自列。 帝亦优诏慰勉。夫赠死非实爵。叙劳有援例。惇亲盛德。事二与三。非泰也。犹且封还至再而 帝不嗔。台檄继峻而 帝不怒。相臣终至于辞位。此虽余偶见之一小事。其大可喻也。于以见君道也。相职也。诤臣风采也。其惜名器畏法纪恢言路重政体乃如是。如是而致外寇。自古未之有也。故刬刮奸猖。扫洒疆土。臣工效命。神祇受职。庶民乐业。国容赫然。至于城池之坚固。镇堡之控扼。士马之精强。器械之整利。又极备矣。虽百万胡骑。足以制梃而谁何。何小酋之足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7L 页
云。大势獭兵。围抢边城。何岁不有。而 天朝不曾动一发。但申戒边吏。赏罚功罪而已。 成祖文皇帝建都于天下之北。镇扼三边。宏谋雄算。盖为此也。今此建酋。至幺么也。王世贞悉志东北诸虏。而此贼不在数中。其地则殚(一作弹)丸一城。其众则率皆乌合。特以并吞小屯。暂自雄长耳。况未占中原一尺土。先已建国号。称帝纪元。有似乞儿之暴富。其势之不长日可俟也。夫何忧焉。伯胤勿忧也。或曰。然则三路王师。何以一时败没。余曰。是有由焉。入虎穴探虎子。自古为难。今以未集之师。遽为分兵。已有力寡之忧。纵使分路。当为声援。分良而轶隶。萃锐而趋重。则贼必彼此牵掣。自不得支。而今则不然。力分势孤。东西不相救。各赴师期。兵行无老营。贼乃羸师以诱我。我反趋利而冒进。是以败也。然贼之爱子名将。皆死于此役。兵死者亦三万。所馀者几何。胜败迭有。兵家常事。惩则惧惧则慎。易则骄骄则败。天之道也。失东隅收桑榆。政在今日。今 天子按剑。天下兵集矣。泰山压卵。红炉燎毛。蔑不济矣。虽不能一举荡灭。开屯田远斥候。或潜师以袭之。或耀兵以抄之。使贼不得耕猎。则假息残孽。自毙于穷穴。伯胤勿忧也。或曰。贼方饵两俘而贻书。胁之以同逆。许之则得罪于天。不许则召祸于贼。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8H 页
为之奈何。余曰。背君父从犬羊。古今天下。宁有是理。即无论大义。只以利害言之。今虽斩使焚书。方天兵压境之时。则贼必不敢来矣。今虽指天结盟。及 天朝罢兵之后。则贼必背而来矣。此所谓讲亦来。不讲亦来。来等耳。讲何益焉。无益而弃义。智者不为。壬辰之事。可无惩乎。始秀吉遣义智来求通信。仍胁以假道。我 昭敬王据义斥之。又即具由驰奏。故一线守义之声。终致 天朝十年拯济之恩。其利害之较然如此。而其时议者犹以不斩义智首为至今恨。今之奴贼比倭奴。强弱大小如何。我国何尝以邻国待之。亦何尝使价往来。只许献皮。边臣岁赐赏给而已。今既称兵射天。则凶逆又甚于倭奴之只拟假道也。向也只言假道而犹斥之。又犹以不斩使为恨。今岂有因一虚喝。遽结不曾交之好于已称兵之雠贼乎。况此贼之求好。谋也非诚也。特弘立等为之耳。弘立等不战请降。惟欲偷生。既降之后。又欲生还。奉贼酋书。诱以祸福。至于指挥回答之辞。俾勿更助天朝。呜呼。堂堂国家。朝廷有人。岂有受渠口气。以定庙算。又岂有听渠卖国之谋。遽背父母之邦。沦为禽兽之域。而终无以自立于覆载之间乎。渠既弃君父降贼虏。而又欲胁君上。使之同逆。援一国共为左衽。孔子曰。苟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8L 页
患失之。无所不至。患失一念。至微细也。而终至于弑父与君。始焉不忍片时之痛。甚至于为卫律为秦桧为刘豫而不自觉。诚可痛也。弘立等意以渠等投降。足以弭祸。今日庙算之难了。亦未必不由于此。此不然。四百炮手。战于西路。杀贼过当。左营之兵。合于乔刘。格斗连日。金应河射杀。亦过百馀。贼之骁将。多为所杀。则贼酋其果谓我不助 天朝乎。其将谓我同恨 天朝乎。明知其必不然。而犹且求好者。要之不过欲我更不助兵耳。贼酋则饵降虏以劫和。弘立等挟贼势以求还。探试愚弄。有若置我于度内者然。我之浅深虚实。贼虽凶狡。何能尽知。故曰今之求和。特弘立等为之也。请和之使才发。而四百降士一时厮杀。贼之求和。果其诚乎。我 圣上为国家长虑深谋。无所不讲。下备局教曰。益殚事大之诚。无敢少弛。尽祛杂事。一意征缮。大圣人规画。可谓尽矣。其必枚举贼书。从实具奏。悉听 天朝处分。亦必分付边臣。据义回说。严兵以待。折其凶谋。安知非转危为安之一大机也。伯胤行矣勿忧也。忠信笃敬。是伯胤素蓄积。蛮貊可行。况此行乎。将见 王师不日献凯。明光贺班。公必与焉。归来詑老夫。慰此郁结。老夫拱以俟之。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9H 页
朝天纪行录序
余久闻柱河汪太史先生娴于辞而工于笔。今来因叶署丞怀竹君。求写先人墓额。既诺诸而要见余诗文。余虽粗有撰述。行中未尝以束书自随。只抄前后朝天纪行诗百馀篇以进。仍请一语弁之卷。乃汪先生手书序文如右。余伏而读之。而叹曰。美而烨。汪太史掌出 诰文。望临一世。落笔而千古衮钺。片言而海内荣悴。今乃为下邦羁旅之臣。不惜齿牙馀芬。顾余不敢任也。余家世业功令。童习而至于白纷。鉥心刿目。覃思扬扢。作为诗文。亦尝满架。惟其习气自凡。淘洗未尽。斥鴳之飞。终不过于枪榆。夜郎王之自大。适为笑柄。若谓之随遇而办。各臻其变。则稍可勉焉。至谓之独造真境。则令人愧死。今有过实之褒。英雄欺人哉。第余自幸者。八尺之身。局束一方。老且死于牖下。天下谁知之者。瞻望中朝文物之盛。有似河伯之望洋。虽悉贼以从。犹不足以奉盟盘。而今以寂寥一编。获见太史氏之采。立名文苑。为菰蒲赤帜。其光重又当如何也。昔司马子长以为闾巷之人。非附青云之士。不能声施后世。乃欲藏其书于名山。以求知于千载后所不知何人。况余亲遇知于 上国之宗匠乎。则余诗虽可废。此序不可无传。遂谋诸梓。并
余久闻柱河汪太史先生娴于辞而工于笔。今来因叶署丞怀竹君。求写先人墓额。既诺诸而要见余诗文。余虽粗有撰述。行中未尝以束书自随。只抄前后朝天纪行诗百馀篇以进。仍请一语弁之卷。乃汪先生手书序文如右。余伏而读之。而叹曰。美而烨。汪太史掌出 诰文。望临一世。落笔而千古衮钺。片言而海内荣悴。今乃为下邦羁旅之臣。不惜齿牙馀芬。顾余不敢任也。余家世业功令。童习而至于白纷。鉥心刿目。覃思扬扢。作为诗文。亦尝满架。惟其习气自凡。淘洗未尽。斥鴳之飞。终不过于枪榆。夜郎王之自大。适为笑柄。若谓之随遇而办。各臻其变。则稍可勉焉。至谓之独造真境。则令人愧死。今有过实之褒。英雄欺人哉。第余自幸者。八尺之身。局束一方。老且死于牖下。天下谁知之者。瞻望中朝文物之盛。有似河伯之望洋。虽悉贼以从。犹不足以奉盟盘。而今以寂寥一编。获见太史氏之采。立名文苑。为菰蒲赤帜。其光重又当如何也。昔司马子长以为闾巷之人。非附青云之士。不能声施后世。乃欲藏其书于名山。以求知于千载后所不知何人。况余亲遇知于 上国之宗匠乎。则余诗虽可废。此序不可无传。遂谋诸梓。并
月沙先生集卷之三十九 第 149L 页
记其颠末云。万历庚申夏日。
丛桂录序
柳守而妙年。再擢高第。名声藉甚。一时艳称之。庚申春。与余朝 京师在燕馆。一日。持示两科捷录,论策,庭对策,表各一篇。求余言弁之卷。夫论以观识。表以观词。策以观蓄。此足以尽之矣。第自古文章之士讥薄博士家言者。盖以取足于一日之晷。取决于一夫之目。以故才者不能尽其趣。尽者不必中于格。文章不朽之盛事。乌用是格为。观守而之文。虽不雅驯。而切无沿袭陈言。盖所谓宁瑕而璧。宁蹶而千里者也。是乌可以尽守而哉。守而才优而年尚富。其进未已也。今既展步云衢。盛之玉堂。斧藻清猷。以鸣国家之盛。在于此。执弭櫜鞬。并驱中原。在于此。扬扢风雅。以为千古事业。在于此。斯其发轫也夫。是卷也奚足以尽守而。守而勉乎哉。老夫执笔以俟。
丛桂录序
柳守而妙年。再擢高第。名声藉甚。一时艳称之。庚申春。与余朝 京师在燕馆。一日。持示两科捷录,论策,庭对策,表各一篇。求余言弁之卷。夫论以观识。表以观词。策以观蓄。此足以尽之矣。第自古文章之士讥薄博士家言者。盖以取足于一日之晷。取决于一夫之目。以故才者不能尽其趣。尽者不必中于格。文章不朽之盛事。乌用是格为。观守而之文。虽不雅驯。而切无沿袭陈言。盖所谓宁瑕而璧。宁蹶而千里者也。是乌可以尽守而哉。守而才优而年尚富。其进未已也。今既展步云衢。盛之玉堂。斧藻清猷。以鸣国家之盛。在于此。执弭櫜鞬。并驱中原。在于此。扬扢风雅。以为千古事业。在于此。斯其发轫也夫。是卷也奚足以尽守而。守而勉乎哉。老夫执笔以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