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咨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2H 页
移咨杨经理(丁酉)
朝鲜国王为再准军门分付。不敢擅便南发事。本年十二月十二日。当职亲进军门告辞。仍准面谕节该说称。都城。根本重地。不宜暂离。如是国王南发。倭贼狡诈。不无乘虚掩袭之事。且国王护卫。兵马必多。供亿不赀。国王南发。有害无益。当职回说 天朝大兵。俱已南发。当职切要随行。催兵督饷。已于经理提督根前。禀了日期。势难中止。军门说称经理提督临去时分。俱无这等说话。我与经理上本时分。亦无这等说话。我于本月初八日。将与国王镇守都城缘由。已经上本奏 闻。尤不容舍而之他。且国王南去。只是策应南边一面。西北之事。不得催督。尤系虚疏。不如留守根本之地。料理四方之务。除国王供亿之费。以补军饷。除国王护卫之兵。以用战阵。甚为便好说罢。十四日。当职再将前因及切迫等情。揭禀军门。随据伺候陪臣李元翼启称。蒙军门面谕节该。说称我留国王。非要跟我。亦非为本处孤危。后来兵马亦多。足以镇守都城。但以国王南发。必多护卫兵马。徒费粮饷。州县奔命。不专讨贼。且国王在此号令策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2L 页
应。谁有谓偷安者。臣回说 天朝将士。为小邦远来。触冒霜雪。进临死地。因此国王烦恼。寝食俱废。将要前往忠州等处。催督兵饷。策应诸事。仍叩头再三陈恳。竟不允准等因。据此。查照先准经理及贵部分付事理。已经申饬各该部。臣装束行李。拟于本月十二日。起身前去。发程前夕。告行于军门。不期军门大人谕以题请镇守。不许南发。累陈恳迫。终未获请。既压严命。不得自由。徊徨闷缩。罔知所以。窃念小邦剪焉倾覆之馀。无复有自为之势。而幸赖 圣天子异恩。迥出千古。再发大兵。不以为扰。犒银赐粮。不以为费。直捣釜山。不以为远。雷霆南下。声势震叠。贵府以督府之尊。总戎之重。亲握军麾。远涉荒墟。 天威所及。凶酋胆破。保存属国。在此一举。其在当职。惟当董率臣民。效劳戎行。筋力所到。发肤不惜。其安敢晏然退在。独以贼虏遗之乎。不惟是也。南边地方。残破最甚。 天朝将士。为小邦驱驰跋涉。备尝饥渴。峤外风霜。艰苦万状。接待供应。必皆不成形样。至于调兵转饷等事。虽使当职在后亲督。犹惧不济。况在此号令。岂能有所措画乎。是则当职此行。在贵府。虽不足为有无。而在小邦。所系非细。六年对贼。始办此举。区区之计。讲之已熟。既已祭告祖先神灵。祈请土地山川。教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3H 页
谕中外臣民。不惟面禀贵府非止一再。大小将士。无不知之。而一朝停泥。有同儿戏。将谓当职何如人耶。欲去则军门有命。欲止则贵府有期。事体两难。不敢擅便。乘马班如。夙志未遂。身留心往。寝息不宁。上以欺诸大人。中以欺神明。下以欺臣民。皆缘当职无状。致此狼狈。瞻望行尘。只切驰溯。惶赧闷郁。不知所言。拟合备由咨禀。为此合行移咨。
移咨杨经理(丁酉)
为照。南原之围。日急一日。凶贼声焰。已到任实地方。四出抢掠。弥漫村野。杨总兵。以数千之军。血战孤城。今已七日。声援莫通。信息无凭。当职南望痛哭。恨不能即死于围城之下。叩心顿足。不知所以。况洛江溯流之阵。右路分派之贼。声生势张。其锋甚锐。二道郡邑。次第瓦解。南服仅完之山川。再入豺虎之窟穴。小邦兵单力绵。莫能抵敌。土崩波溃。祸迫呼吸。今日所恃。只是 天兵。孑遗生灵之命。俱系于此。而第念都督之军。既甚单少。师期尚远。形势未定。凶狡之贼。倘或觇知。乘此大军未集之前。以逞轻兵猝袭之计。各处分劄之军。俱系孤弱。缓急莫得为策。首尾不能相救。不但南原之围无力可救。目前之祸。有不可言。窃闻游击彭领若干精锐。时在贵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3L 页
院标下。烦乞贵院俯烛小邦事势急迫。即调本官。急率所领之军。驰赴京城。与麻都(一作提)督协议进剿。以成掎角之势。不胜幸甚。
回咨麻提督(丁酉)
窃照。蠢玆小丑。当灭亡之期。违天逆理。再逞凶计。罪盈恶极。自速天诛。不惟毒害小邦。殆无噍类。乃至戕贼 天兵。不复顾忌。长驱之势。薄于汉南。幸赖稷山一捷。 天威震畅。凶锋顿挫。捲甲潜遁。而其蛇豕之毒。遍于三路。滔天之计。固不但已。堂堂 天朝。贷死许贡。 恩典既极。出师问罪。威声方赫。而乃敢干威背恩。下手唐突。至于若此。是其目中无复有者。其视残灭仅延之小邦。为如何哉。玆者伏闻 圣天子赫然震怒。大发兵粮。台宪总戎。重臣督运。组甲蔽海。直捣巢窟。飞挽络野。连亘辽燕。水陆夹进。并力齐举。不但歼此送死之残孽。必使片帆不还。又将枭彼逆天之老酋。无俾毒种或遗。先声所及。远迩增气。风雷鼓动。山海震荡。凡有血气者。虽在疮痍沟壑。皆愿忍死须臾。以睹盛举。当职与一国臣民。衔恩感泣。奋义策励。即将咨内事意。传谕各道。使之振作鼓气。协助声势。上雪 天朝之羞。下报先祖之雠。不胜感惕欣悚之至。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4H 页
回咨徐给事(戊戌)
窃照当职才劣祚薄。守藩无状。丧失基业。几坠 明命。请兵请饷。奏吁烦复。贻 皇上东顾之忧。削弱日甚。衰微不振。尚与此贼共戴一天。此皆当职前后失职之罪。以此受罪。则虽万被诛死。固所甘心。至于赞画丁参奏中所论。则有非人臣所忍言所忍闻者。当职始接此报。心肠震悸。精魄飞越。跼天蹐地。无所自容。惟欲早服刑章。以谢人言。窃念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五伦也。苟或得罪于此。则人不能为人。而终于禽兽而已。以身则生不如死。以国则存不如亡。其何以容喘息于覆载之间哉。当职虽极无状。亦有秉彝之性。得之于天。而自祖先以来。遭遇 休明。世效职分。区区愿忠之志。自谓不后恒人。而亦可以有辞于天下。今者无故。蒙此恶名。使祖先二百年血诚事 上之心。终归于无处暴白。而举一国臣民。俱陷于无父无君之域。是当职不惟获戾于圣明。而又得罪于伦纪。为万世之罪人。得罪于祖先。为一国之罪人。其捏饰之辞。多出于千万无形。自当一一陈辨。或有不辨自破。而恶名丑诋。狼藉难形。言之污口。听之魂丧。白日在上。难烛覆盆。 天门万里。吁呼无闻。诚欲披肝沥血。一陈情悃于贵科之前。而既负此罪名。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4L 页
不敢举颜于天日之下。且 圣旨既命查勘。此身方在此罪之中。今方席藁待 命。玆未得奔诣号诉。只自叩心搥胸。玆者贵科恻然动念。特行咨谕。辞旨慇勤。慰勉丁宁。且许以主张昭雪。仍勉以奋威灭贼。此实当职再生之秋。小邦再造之期。深冤极痛。庶几得雪于今日。感激流涕。不知所言。敢不遵奉警饬。以副盛意。不胜哽塞感戢之至。
回咨万经理(己亥)
等因准此。即遵照兵部题覆内事理。会集文武陪臣再议得。小邦积败之馀。喘息未定。兵单力绵。不足以自守。善后之图。唯在于留兵。兵多则贼必畏戢。兵少则贼必生心。其为利害。不待智者而可料。以小邦自为之计。岂不知所择哉。第以师行粮从。兵不可一日无食。必须先论饷之赢诎。可议兵之多寡。因此。日前当职与各该陪臣。酌量小邦事势。有此八千之请。今者兵部更虑留兵单少。不能捍御后患。复有加留之议。其为小邦计至矣。小邦固当感激。遵奉之不暇。然事当量力。谋必审势。不量在我之力。徒欲多留以自卫。日后粮绝。大军枵腹。则脱巾之变。其谁任之。深恐误事辜恩。重贻 皇上之忧。诚切忧悯。不知所以。小邦以兵火板荡之馀力。接应大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5H 页
军。于今七年。民生之膏血。罄尽于奔走转输之间。不但军饷屡缺。至于支顿供役之具。亦不成形样。赖诸部院矜怜。将就得以支撑。加以今年旱风为灾。水田失稔。收穫不敷。大米踊贵。秋场才敛。民已呼饥。虽严敕管粮陪臣。多方收集。内而百官坊民。外而穷阎单户。计口收米。头会箕敛。至于卖官鬻狱。募民税商。凡干得粟之策。纤细毕讲。而地之所生既鲜。民之所储已罄。所得零星。随到随放。该收之税。该括之米。仅足句目前之用。八千之粮。犹恐未及支继。今若加留。决难接济。贵院按临小邦既久。小邦事情。想已洞烛。竭急之状。若不矜察。悯迫之情。终无所控告。烦乞贵院速行裁减。俾小邦得以济饷。不胜幸甚。仍照龙山仓见贮粮豆。万分缺少。畿甸州县。则公私之储。收括殆尽。唯仰外方各路。调度上送。而节届严寒。运路已绝。京城之饷。百计无策。烦将贵院及督府标下官兵。分送黄州平壤,义州等有粮地方。以纾 天兵庚癸之急。亦甚便益。
回咨邢军门杨经理
朝鲜国王为紧急倭情事。为照当职本以谫薄。受 天子明命。承祖先遗绪。职守东藩。乃不能思患预防。猝被狂寇猖獗。一败而不能自振。至于再劳 天兵。暴露数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5L 页
千里外。封疆日蹙。国事愈急。重贻 天朝东顾之忧。即当职辜恩失职之罪。已不可胜赎。钦蒙 圣恩宽大。涵容如天地。爱育如父母。前后 敕谕责励之切。丁宁恳恻。不啻如耳提而面命。当职虽极无状。其欲扬厉惩毖。以期报效于涓埃。以求生全于忧患。乃日夜誓心刻骨而不敢不勉者也。惟是当职才既劣下。势又艰难。跛躄望行。不能及远。凡给舍所论。当职实固有之。不敢自解。独其甘心。为倭之说。当职之心。诚切痛伤。当职为此贼所迫。宗庙墟矣。社稷亡矣。人民尽矣。环顾事势。无一可为。而区区之意。只欲凭仗 皇灵。剪灭仇雠。耿耿此心。天日照临。今准来咨。惭惧陨越。无所容措。将拟具本。专差陪臣。驰 奏俟罪外。仍念小邦人民。酷被寇祸。父母妻子。悉见伤夷。悲哀痛毒。其身虽在。其魂已夺。虽万加振励。未易变强。一闻贼声。恇怯畏怖。皆怀惊散。以致守令奔窜。军校空虚。当职虽私切愤痛。何补于事。其不能整饬之失。实在当职。其又何辞。顾念小邦臣民。虽积怯选耎。而粗知义理。宁窜伏偷生。而前后未有一陪臣顺贼投降者。其中愚下之民。或有为贼所胁。不能自脱者有之。至于全州之溃。则专由守臣处置乖当。方行拿究。得情处断。当初屯贼。显有直捣京城之势。而星州,高灵。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6H 页
为庆尚中路最系要冲。陪臣李元翼,权慄分屯两处。原非搏战之将。只分兵指授节制东西两路。使之共图遮遏而已。不期中路之贼。从陜川,草溪等处。并移南原。李元翼,权慄为贼所阻。中间道路隔绝。其不得赴援南原。则其势有不得相及。厥后闻贼众已犯忠清。纠率兵众。来趋公州直路。颇有斩获。其情初非出于逃窜。金应瑞则久与贼对垒。熟知屯贼畏惮 天兵。一闻师期。妄欲假借声威。轻行恐胁。其心虽非出于卖国。而漏泄军机则诚有可痛。已令革职为兵。戴罪自效。小邦虽甚委靡。亦尝略有法纪。苟有逃窜卖国如咨内所云者。则何敢容贷。自弃其社稷。大抵小邦与此贼。誓不俱生。所患力不足耳。今贵部院,贵院及经理都院,总督军门,镇守总兵。俱以 天朝大臣之重。仰体 皇上至意。规画处置。指授方略。必欲拯济小邦。算无遗策。大兵既集。人心齐奋。当职计此贼穷凶极恶。授首有日。当职敢不沫血饮泣。淬励奋发。董率臣民。凡所计画。悉遵贵部院贵院分付。奔走奉承。以死为期。烦乞贵部院贵院谅小邦之势。哀当职之心。备将前因。转奏 天聪。贳当职之前愆。责当职之后效。使天讨毕行于凶顽。妖氛廓清于海隅。则庶小邦得以再延坠绪。而于天下之计。亦为幸甚。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6L 页
移咨邢军门
朝鲜国王为乞明辨流言。镇定军情。以毕征讨事。当职查照经理都察院自渡江以来。规画事务。昼夜焦劳。修补器械。督办粮饷。必要剿灭倭奴。以完东事。上年七月。贼酋行长。袭破闲山舟师。八月。攻破南原。杀 天兵三千。清正又领兵继至。蹂躏全忠二道。势逼京城。城中汹惧将溃。本院自平壤驰来。抚定遗民。申饬将士。挫贼之先锋而贼遂以遁。京城之得免再陷。则本院之力也。本院冰檗自饬。供奉大约。虽一菜一粒。皆捐俸钱。取给朝夕。兼又法禁严明。将卒畏戢。侵扰之弊。比前顿革。此则小邦三尺童子。亦知感戴。上年十二月时分。本院亲督大军一同。提督南征。冲冒矢石。烧破贼砦。围困凶酋。捷报踵至。遗民鼓舞。其时当职。念本院及提督暴露辛苦。日差陪臣探望。各据回称。本院擐甲上阵。不避冻馁。与诸将分劳。日久愈励。续据陪臣权慄等跟在阵后节次驰启。与各起陪臣所称相符。及其退兵时分。经理与提督。见我兵既走。贼援盛集。相机班师。传令步兵先出。仍将遗下粮饷。尽行焚烧。挑选马军。身自为殿。贼不敢追蹑。师赖以全。是役也。清正虽网漏。而至今丧胆。不敢再动。小邦军兵。扮作 天兵貌样。则樵采之倭。亦皆走避。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7H 页
因此庆尚左道。全无侵掠之患。得安农作。其功岂曰小哉。当职即要备将本院及提督并诸将劳绩。具本 奏闻。以谢 皇恩。而被本院力止而止。此等曲折。贵部院所亲见而洞悉者。当职每以此歉然。今日之论。反致纷纭。窃未晓其故也。当职偶得于流闻。则其中尤不近似者。即小邦娼妇。亲昵于宪台是已。以此推之。其馀固不足辨矣。况岛山征剿实状及各营功罪并人马死亡之数。既有跟随陪臣。又有领兵陪臣。俱在阵上。目见备悉。天日照临。岂敢虚诳。昔 高皇帝初即位。赐小邦诏书。有曰国王与倭奴为邻。京都及沿海地方。宜设筑城子。教戒劝谕。如父诲子。小邦至今感诵。即目本院欲设备屯守。以防倭贼。此是经理职内要务。乃以是为本院之罪而错疑小邦。小邦之人。曷胜冤痛。其亦与 高皇帝诏谕旨意。大相远矣。当职仍照此贼屯据海上。七年为祸者。盖以羁縻之说。为奸计所中。屡致差了事机耳。到此地头。其讲好而不得了事。虽愚夫愚妇。皆所洞知。清正下倭。岂真以讲和来。而本院反不商量为此计耶。去二月时分。清正差倭奴一名与被掳人一名。假称奉书提督。仍探我虚实。行至竹山。本院挐治。南边防守将领。着令提督府差家丁。令小邦通事。将被掳人发还小邦。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7L 页
将倭子交付南兵吴副将。即其事状如此。又于本年四等月内。行长遣朱元礼,要时罗等。潜图缓兵。欲以探听消息。本院洞察伊贼情形。拘留其使。不发其书。唯欲以兵威。收胜万全。玆者本院被参。各营摇动。贼方且以计缓我。待时再逞。小邦之势。十分危迫。而本院离任。种种溃裂。人心乱骇。如失所依。若此传言。透入贼中。则伊贼必抵掌而起。宁不寒心。今查倭贼东自蔚山,岛山。西至顺天倭桥。连亘九百馀里。城栅罗络。除小寨不计外。列营屯据。通共有二十馀区。其贼兵多少。据此可知。乃云倭众本少而张皇驰报。要减兵粮。其定计何居。当职所深痛者。 天朝水陆大兵。朝夕齐集。发运钱粮。已过累十万。当职与一国人民奔走拮据。竭力供给。指日期灭此贼。而小邦不幸。流言遽布。众情俱解。一场事机。反被毁了。当职痛闷流涕。不知所为。仍照各该走回人告称。倭贼添调兵众。将以七月后渡海进抢。此正申饬将士。先事制人之秋。如催调后起水兵。及时遮截海口。使往来断路。则贼必疑惧。而势便于夹攻矣。本院被参而讹言方起。今日之所依仰者。唯在于贵部院。幸加矜济速完一着。本院钦奉 圣天子明命。经理小邦。小邦存亡。都在于此。倘本院举措。多有不韪。则小邦之事。已先毁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8H 页
矣。小邦何敢费辞厚辨。自促危亡之祸。以陷诬罔之诛乎。烦乞贵部院备将前项切迫缘由。作速题奉。明辨流言。镇定军情。亟行 天讨。俾绝后患。不胜幸甚。
回咨徐给事
朝鲜国王为奉敕覈勘东师。咨询战守机宜事。窃照当职才既谫劣。势又艰难。被兵七年。不能自振。烦奏乞师。再勤盛举。以贻 天朝东顾之忧。失职辜恩。罪无所逃。圣恩如天。曲加矜怜。增兵增饷。不啻救焚拯溺。绵绵扶植。以至于今。大兵已发。师期有日。当职与一国臣民。感戴 洪恩。晨夜雪涕。惟欲粉骨糜身。庶能仰酬其万一。查得本贼强梁海外。肆然自大。藏凶积悖。特一天地间毒种。无故兴兵。毒害小邦。封豕长蛇。为荐食启疆之计。屯据海上。留连不退。或阳为乞款。以试浅深。或羸师示弱。以缓军心。虽 天朝许其封典。而桀逆滋甚。使节才回。凶锋又至。南原之陷败。杀 天兵至于三千。是其凶谋奸计。固非但已。上年贼酋行长等。分道进抢。长驱之计。已迫汉南。都城汹惧。莫保朝夕。幸赖总督军门指授方略。经理都院单车赴难。冒入危城。镇定人心。遂约束诸将。却贼于谈笑之顷。俾小邦得免鱼肉。而其后岛山之捷。 天威益振。贼气大挫。虽未缚取清贼。亦一旷世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8L 页
之奇功。迄今全,庆两道得保馀烬者。皆此一战之功。大抵夷虏。禽兽也。乍叛乍服。固其常态。而奸狡变诈。此贼为最。若不芟夷蕴崇。绝去根萌。则区区约誓。不足以戢其凶谋。而适启其陵侮之心。语云。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伊贼虽曰凶犷难制。而七年客土。选锋既褫。生兵未添。声势亦杀。而兼又屯列各处。兵力自分。浮寄孤悬。不过为送死之寇。而其所以跳跃自强者。亦可谓末势耳。犹且蜂虿肆毒。敢抗 天威者。特以日前未尝有一番惩创故耳。天道好还。人心齐奋。自厚其恶。理岂终久。目今大兵已集。粮饷粗办。骑步协势。水陆并举。 皇灵远畅。声势堂堂。举而临之。不啻压卵。小邦存亡。只在此举。倘或迟疑等待。抚机不断。兵疲财匮。蹉过秋冬。使十万之师。徘徊消缩。渐至军心日怠。贼备日固。春汛添兵。大举冲突。则小邦之糜烂。已无复言。而窃恐天下大事。自此去矣。其在小邦。宁可不自力耶。第以军兴既久。匮竭已极。外以备御强寇。内以供奉大兵。一脉仅延。不绝如线。而然方竭死殚力。务期接济。庶几凭仗威灵。以讨此贼。何敢一毫自忽。以误大事。以言其地利险要。则小邦京城。以汉水为固。而忠州在汉江上流。当鸟岭,竹岭两岭之会。所谓鸟岭,竹岭者。乃庆尚,忠清连界之间。而颇有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9H 页
栈道铁山之险。稍可据守。秋风岭亦在清州。金山之间。而地势比鸟岭平坦。大槩小邦。本是弹丸蕞尔之区。虽有溪山之险。其间形便可据者无几。惟是小邦。与日本隔以大海。风涛足恃。而今既失守。天堑之险。已为贼有。全,庆以南。无复形胜可以界限。贼若留屯海上。以为巢窟而乘时出没。则自庆尚至江原。自全罗至忠清,京畿。其间道路不远。遗民骇散。无所栖泊。必不能收拾自保。以为拒守之计。必须一举荡扫。驱出境外。使无一个倭贼。然后水陆之兵。次第临海。以言其兵马简鍊。则小邦再被贼祸。官兵死亡殆尽。招集杂色男丁。略加训鍊。见在东路协剿者。五千五百馀员名。见在中路协剿者。二千二百馀员名。见在西路协剿者。一万馀员名。见在海营协剿者。七千三百馀员名。虽各粗习武艺。而该数不多。衣甲未备。若使协助 天兵。则犹可张其羽翼。诚不可独为抵敌。以言其粮饷。则小邦根本。在于两南。而自再经贼燹。公私仓廒。尽为灰烬。而生谷之源。绝矣。百计拮据。收合零星。而生聚无因。数甚不敷。(此间各处见运米豆数)三路及海营。俱有调度陪臣。专管转运收放。又于傍近州县。尽括公私米豆。以图接济。今又秋禾已熟。收穫已尽。另于常额之外。多方设法。劝募民间。或买办收储。百般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09L 页
添助。庶冀不致亏缺。以言其城郭缮修。则小邦三面受敌。自有国以来。京都及沿海地方。俱设城壕。自被兵之后。贼锋经过之地。城栅俱被夷残。全罗,忠清,庆尚,京畿等处。已经审择。险要去处。设筑山城。以为保守捍御之地。而只恨民力残匮。不得如法修葺耳。若其沦陷果否收复。则小邦全,庆地方。再被沦没。旋蒙 天兵救剿。渐次收复。唯庆尚左道蔚山,梁山,东莱。右道金海,昌原,熊川,固城,巨济,晋州,泗川,昆阳,南海。全罗左道顺天等州府郡县。尚被沦陷。目今三路齐进。庶几得以恢复旧疆。至于贼数去留多寡。则本贼去来无常。朝夕异形。各处边臣驰报。多得于走回人等传说。前后不同。委难指的。姑据各处哨报。庆尚左道蔚山郡。约有一万馀名。釜山浦约有四五千名。梁山郡约有四五千名。即甲裴守所领。右道金海府约有一万馀名。即丰直茂所领。德只岛约有四五千名。固城县约有六七千名。镇海县约有四五百名。晋州约有四百馀名。巨济约有二千馀名。泗川县约有七八千名。或云一万馀名。昆阳郡约有三百馀名。南海县约有一千馀名。即平义智,平调信等所领。昌原府,熊川县两处留贼。未知的数。而熊川县。即大营丰茂守所领。全罗道顺天府约有一万五千馀名。即平行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0H 页
长,飞兰岛等所领。而老弱俱居三分之一。然而处处筑城积饷。联络形势。了无归巢之意。其情形向背。虽未可料测。凶悖之状。既如前所陈。其狺然蓄谋。以逞其滔天之恶者。固非一日。而方与 天兵互相厮杀。略不顾忌。则向背所在。固不待智者知也。仍照贼酋之中。清正虽甚暴桀。而特是好斗之一夫。狡诈包藏。行长为最。自前小邦及 天朝。被瞒于此贼者屡矣。阴怀异图。主张凶谋。而外示恭顺。每以讲和撤兵为言。势窘则摇尾觊款。以缓我师。候其兵退。乃复逞毒。前后背约。幻弄 天朝。再动兵戈者。皆此贼之所为。今者大军压垒。 天威震动。乃鼓其馀智。通使乞款。诚可痛愤。倘或落伊巧计。淹然不发。蹉了事机。则师老气衰。大事误矣。窃念 天朝为小邦。发天下之兵。动百万之资。大事垂成。十已八九。既已救之于始。宁有不继其终。既能遏诸方张。焉有释彼残寇。小邦惟当竭措粮械。悉力供给。协助声势。以收全胜而已。只恐大事好乖。群议易动。不能趁期剿灭。未免守以持久。使小邦馀力不能支撑而先自溃裂也。贵科钦承 严命。查勘东事。先声所及。风彩立变。当职手额以待。愿陈所怀。而不鄙夷之。先行咨问。仍勉以古昔贤王中兴之美。佩服感激。不知所言。小邦今日百万生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0L 页
灵之命。俱系于贵科。烦乞贵科上体 皇上拯济之仁。下念小邦危急之状。一面备将前情。作速题奏。一面严督各营。一举歼殄。使东征之事。得早结局。以活遗民。小邦幸甚。天下幸甚。
回咨杨经理
窃照庆州一府。迫近西生浦贼窟。正是敌路要冲之地。而兵火之后。城壕残圮。荡败之馀。未遑修筑。诚非细忧。今蒙贵院轸念小邦情事。洞烛边疆形势。特遣能干官员。往莅缮修之事。以为大军驻劄之地。其深机远算。迥出寻常。而为小邦料理筹度。惓惓若此。当职与一国臣民。不胜感叹。查得本州。系是新罗旧都。而城外素多高阜峻垄。临瞰腹里。贼若屯据城外。则城中静动虚实。不待侦探。足以觑知。此最兵家所忌。恐非御贼之地。屯军峙粮。贵择地利。设险控扼。须看形势。当于别处审择便好。刻日董役。修举废坠。庶使战守俱适。缓急足恃。以副大人绸缪之意。少纾 天朝宵旰之忧。不胜幸甚。即将咨内事宜。另行本道陪臣协同。差委中军。导观要害。踏审险易。其应用财料。巭役丁夫。预为竭力办备。急速施行外。理合咨复。
回咨万经理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1H 页
朝鲜国王为东事善后失画。中外难支。恳乞 圣明审釐重冗。以杜欺冒事。本年六月日。准都察院都御史万咨前事。准户部咨云云。烦为查照。从长计议。仍希过院以凭。具 奏施行等因。准此为照。小邦覆亡祸败之极。无复有自为之势。幸蒙 天朝再造之恩。得有今日。而贵道又惓惓于善后之图。多留重兵。分付要害。使贼有所畏慑。实是终始拯济之盛算。小邦只合凭藉 威灵。练兵积粟。修城设险。以图自强之不暇。不可再容别议。而但照师行粮从。兵家常事。必须先议粮饷赢诎。可酌留兵多少。小邦再被兵燹。八路为墟。加以七年馈饷。民生之膏血已尽。因此先议留兵时分。请留一万五千。盖因粮饷见数。而有此减兵之请也。日下龙山大米。止有数百石零。而沿海军饷。亦屡告缺。虽分遣陪臣。星火催督。公私赤立。再无搜查接济之路。当职方与经管陪臣。日夜忧虑。不知所以为计。又蒙 皇上俯念小邦凋残。著令贵道从长斟酌。减实停妥。此无非轸念小邦之至意。但尽行撤回。则小邦无所倚仗。而多留则难继于馈饷。少留则无益于御贼。必须简实酌留。庶可省费而示威。烦乞贵道将新旧官兵于内。精选五千员名。协同小邦军兵。屯守信地。以备贼路。仍照剿杀倭贼。犁沈火攻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1L 页
等水战为上。管筅鸟铳陆兵之技次之。此在贵道处置之何如。其馀马步官兵撤回。辽阳驻劄。俟有急报。星驰赴援。则缓急足以相济。而 天兵无久戍异域之苦。小邦有虎豹在山之势。其于留撤事宜。两得其便矣。拟合咨复。
回咨万经理
朝鲜国王为兵粮缺乏。万分难支。恳乞严催以济急用事等因。准此。当职不胜惊愕。查照小邦蒙 天朝拯济之力。得以收复疆土。奠安遗黎。保有今日。举国之人。常怀粉糜以报 洪造。况此善后之兵。为小邦防守海上。暴露辛苦。其于济饷一事。小邦岂敢少忽。只缘庆尚一道沿海去处。被贼占据。化为草地。腹里地方。两遭被创。州县荡败。加以七年对垒。民力竭尽。因此釜山等处防守军饷。势难专靠本道。责令各该经管陪臣。将 天朝小米及咸镜,江原,忠清,全罗四道。搜括米豆。搬运以济。而奈彼各道地方。亦皆一样残破。粮数不多。兼又船只夫畜。在在缺少。虽星火催督。而搬运不前毕致官兵之食。至于捞海掘草。所闻惨恻。当职忧惧交并。食不下咽。此虽经管陪臣不职之罪。而实缘小邦事势之使然。非敢秦越相视。远避傍观而不为之救济也。况贼情凶狡。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2H 页
小邦尝之已熟。当职虽甚愚昧。不恃 天兵为重。而更何所依。咨旨严切。益增惭惕。近据陪臣李德馨状启。将忠清,全罗大米三千三十石及海运小米三千石。运赴釜山等处。日前各道括运之数。不在此内。又将 天朝小米。散给军民。要换大米。该数亦多。即又严行韩浚谦及各该陪臣处作速。一面遍处搜括。火速转运。一面督令夫船。将各处积贮 天朝小米。先行速运军。前秋禾已熟者。亦令地方官司。作速碾米。以图接济外。拟合咨复。
回咨邢军门
朝鲜国王为节行防倭并急。谨酌陈中道。以备 庙议。以图万全事。本年八月日。准总督军门咨前事为照。小邦蒙 天朝拯援之力。得以恢复疆土。奠安遗黎。而见有军兵脆弱鲜少。不足以捍御后患。仍蒙贵部院及经理都院议。留善后之兵。数至累万。其为小邦计。至矣。盖留兵多则贼必畏慑。少则贼复生心。此系小邦存亡之机。而始议留兵之时。小邦只以一万五千为请者。以贼兵新退。 天朝米豆到全庆者。尚有数万石零。小邦粮米。亦有遗下零数。足以接济而无乏也。至于再议之时。又只以五千为请者。以 天朝米豆到全庆者与小邦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2L 页
遗下粮米。俱已告尽。且新谷未登。公私赤立。接济无策。而五千之兵。虽不能防闲大贼。犹足为小邦声势也。即目 天朝终始矜念。计出万全。要于二万数内。再行抽撤。量留精锐实数。是实洞烛小邦事情。有此酌议。而亦小邦之情愿也。当职与一国臣民。不胜感激。但照军饷如是。议减议免。则小邦之事。无复可为。不可不陈。小邦用兵七年。八道凋残。在在田土抛荒。榛莽蔽野。兼又今年夏秋。旱风为灾。禾稼枯槁。生谷之源已绝。所留官兵。较前虽十之一。而该供本色。恐有难继之患。况折色银子。原非小邦所产。虽自东征之后。 天朝运来之货。多行街市。而客商人等旋即收买。在小邦民间者。不过万分之一。零星之数。难以搜查抽取。以供军需。该部所谓贵部院欲举全饷倚赖中国者。盖以此耳。上年刘总兵镇守八莒时分。经略宋令小邦供给川兵月银。伊时小邦犹有遗下货物。先以 天朝钦赐银两及运来布货并小邦鱼肉盐酱等物。相兼支给。数月之内。所贮即乏。咨蒙经略宋。目击实情。即还用 天朝折色支给。此是已试之验也。况今货物之匮竭。甚于上年。所据折色。 天朝虽助三分之一。小邦决无措办之路。必须该部体皇上矜恤至意。照前全给。可以有济。仍照本贼短于水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3H 页
战而长于陆战。在海则易捍。上岸则难制。海路之防。尤系吃紧。如于二万数内。精选水兵八千。仍择将官统领。督同小邦军兵。防守海口。庶保朝夕无事。而本色则小邦竭力继办。折色各项银两。 天朝照旧支给。以事竣为限。似为便益。烦乞贵部院备将前因。转奏 天聪。撤兵处饷。作速定夺。以毕拯济。不胜幸甚。除具本径自奏闻外。拟合咨复。
咨礼部(庚戌八月)
朝鲜国王为乞遵皇朝仪制。以定进京陪臣章服事。据礼曹判书李廷龟等状启节该。臣等谨按大明集礼蕃使朝贡仪。蕃使于奉天殿朝见。依品服随班行礼位。在文官拜位之东云。洪惟 太祖高皇帝折衷百王之制。定著一代之礼。其一统四海。纳之轨物之意。荡荡乎蔑以加矣。而我国前后陪臣。随表进 京。每于朝天宫演仪时分。例以玄盘领随班。上年贺至陪臣吏曹参判郑经世等。呈文礼部。欲以朝服行礼。而本部以节日已迫。未可轻改为辞云。窃念我国凡典章文物。一遵 皇朝之制。其遇节日望 阙。拜表迎 诏等例。国王用 钦赐冕服。大小臣僚。悉以朝服行礼。此实二百年通行之礼。无非所以遵奉 皇朝所定之制也。而独此进京陪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3L 页
臣。舍国内行用之法服。以玄盘领从事。乃于玉帛会同环佩锵鸣之日。服色殊异。仪章斑驳。有若区别者然。非徒不经。甚涉羞耻。此必先前本国陪臣。偶于进京随班之时。用此常穿之服。 天朝只谓外国鄙陋。不知礼制。遂不责备。因循习谬。以至于今。耳目所习。不觉其误。岂知 高皇帝所定之制明白若此哉。既知其无据。则固当速改而归正。合无备将前项缘由。移咨礼部。本国进京陪臣。自今以后。遵照大明集礼之制。许令以朝服随班。以正仪章相应等因具启。据此。当职为照。小邦虽陋。世被东渐之化。礼义之称。见赏于中朝。宪章文物。悉遵华制。 天朝之视小邦。有同内服。洪惟我 太祖高皇帝定为一代之礼。陪臣冠服之制。钦蒙 列圣颁赐进贡陪臣。皆令以朝服行礼。其一视同仁之义。至矣尽矣。而集礼之书。刊行中外。正如大阳中天。万物咸睹。小邦遵奉此制。罔敢违越。故凡遇节日望 阙。拜表迎 诏等礼。君臣上下。皆用法服即事。独于进京朝 贺万国会同之时。不得具礼服而随班。则是乃 天朝颁布之礼制。行之于国中。而废之于大庭也。岂非紊舛之甚乎。此不过先前陪臣。偶然不察。习谬成例。以至于今耳。事系仪章。实关国体。既知其非。则安敢因循苟且。不为釐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4H 页
正。而自外于 圣朝同文之化哉。烦乞贵部曲察前项事情。自今以后。遵照大明集礼已定之制。使小邦陪臣许以朝服行礼。不胜幸甚。
回咨琉球国
朝鲜国王为申谢厚仪。继敦邻好事。先该万历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有弊邦贺至陪臣申渫等。回自京师。赍到贵国咨文一角前事节该。屡蒙厚贶。弊邦何修得此于下执事哉。缅想先年活我黎庶。匪惟弊邦戴荷洪恩。于玆未艾。则数黎民子孙。无不仰天遥谢贵国竹桥之恩。为不替也。今岁又当贡期。差遣陪臣郑子孝。诣阙献纳。因附赍上贵国使驰献。乞为鉴纳。敝邦迩年荷 天赐。颁赐冠服。袭封王爵。始能与贵国缔兄弟之雅。同藩 天朝。为股肱臣子。且贼酋丧胆。不敢复挺螳臂。睥睨中原。友邦和睦。福有自来矣。自今以往。请结永盟。贵国为兄。弊邦为弟。以弟兄而仰事 天朝。亲睦聘问。愿与天长地久之耳等因。准此。随将后开。五色绵绢二十匹,五色丝布二十匹,青蓝绿绢二十匹,练光蕉布二十匹,建扇二百把,粗扇二百把。照数收领外。为照敝邦与贵国。隔以重溟。地之相去万有馀里。实风马牛之不相及也。而同在乾坤覆载之中。共服 天朝一视之化。每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4L 页
于贺节朝聘之时。两国使价。不期而至。冠盖相接于玉帛会同之班。情义相孚。问遗不绝。信义之笃。不啻邻封。玆蒙盛仪。实出心贶。谕以兄弟之盟。申之敦睦之亲。拜嘉之感。慕义之情。心肝相照。地不能隔也。敝邦无禄。先父王奄弃群臣。寡人受命于朝。嗣守箕封。煢煢在疚。已过三年。私交虽有所戒。旧好岂不可修。今蒙咨示。知贵国亦荷 皇恩。袭封王爵。欣慰之私。曷胜驰向。且闻岛酋褫魄。鲸波少妥。是实 皇灵之震远。抑亦友邦之福。凡有贼情。不拣细大。经报 天朝。转示敝邦。幸甚。不腆土宜。远表微忱。因修谢咨。着令贺至陪臣吏曹参判俞大祯等赍赴京师。转交贵使。庶几得达左右。拟合咨覆。为此合行移咨。
回咨王抚院
准此为照。蠢玆小丑。敢抗天纪。长蛇封豕。荐食中土。始焉负禺跳梁。终至吞据辽沈。罪恶已盈。神人共愤。凡在食土含血。皆思脔肉寝皮。小邦诚切敌忾。义不共戴。而自辽城失守之后。鸭江西岸。变为贼巢。道路阻隔。豺虎纵横。屡遣哨探。辄被拦扯。往来传说。疑信难凭。未知 天朝作何处置。凶贼作何动静。王师进驻何处。用兵当在何时。除专差陪臣权尽己等。泛海西往。奉表陈慰外。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5H 页
天朝消息。久未详闻。西望闷郁。但自搥胸。即接咨内事意。始知 天讨将加神威。远畅贵院受 命专征。奖率三军。号召北虏。小邦虽在僻远。闻之不觉胆耸。鼎鱼假息。穴蚁何逃。送死残孽。将见悬首于不日。区区欢抃。曷胜仰喻。第分路进讨。必须布置得宜。力敌兵均。期日并举。乃可济事。己未东路之轻进。可为前车之鉴。今者都司毛手下之兵。仅数百。登莱水兵。亦不满千。以此孤军。轻蹈虎穴。恐非长算。小邦兵力。本来脆弱。顷年深河之役。健儿殆尽。今岁 诏使之还。水卒渰死。此则 天朝诸大人所共明知者也。目下虽团聚羸弱。以防此贼。西北千馀里之境。皆是受敌之地。扫尽域内之民。仅派防戍之卒。处处孤弱。自守不暇。今欲掇备而渡江。空圉而趋利。则凶贼豕突之患。谁得以御之。剪焉不支。彼此莫救。则虽欲竭力掎角。共图辽事。得乎。今方以此等事情。通议于都司毛。相度机宜。务出万全。小邦原有防边将领。先依咨谕。驻劄界上。先声后实。多布疑兵。以听指挥。而即奉登莱巡抚陶咨。已发水兵十万。联络朝鲜。共图征进云。姑待此兵齐到江口。西师进压贼路。约日剋期。东西齐发。以收全胜之奇功。不胜幸甚。
回咨登州陶军门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5L 页
为照小邦自辽路阻绝之后。 父母之邦。消息邈然。未知大军方住何处。未知师期当在何时。进剿机宜。作何筹度。分兵形势。作何布置。哨探无凭。传说难真。如儿失乳。如瞽无相。西望雪涕。日夜搥胸。奔问 大朝。只有水路。为此专差陪臣权尽己等。泛海西往。奉表陈慰。而风涛险远。生死未卜。今因护送将官之还。始闻仰仗 皇灵。得践中土。仍蒙贵院咨谕事理。恭审 天朝大发水兵。天伐用张。贵院特承简委。专管东事。其设施方略。不啻耳提而面命。此非独天下之大计。实小邦存亡之判。闻来胆耸。倍激敌忾之心。蠢玆逆奴。罪恶已盈。天促秽运。自送其死。鼎鱼穴蚁。假息游魂。凡在食土含血。皆思食肉寝皮。况小邦于 天朝。义则君臣。恩犹父子。臣当雪耻除凶。图报万一。岂忍共戴一天。以贼虏遗 君父乎。联兵协讨。虽不命其承。况蒙咨诲。若是丁宁。奉以周旋。岂容少缓。第分路之举。事机极重。必须力敌势均。期日齐会。乃可动而无悔。小邦兵力。本来削弱。顷年富车之役。健儿殆尽。西北数千里之境。皆是受敌之地。扫尽域内之羸。仅派防守之卒。处处孤危。无以自保。小邦之事。亦可谓殆且急矣。然若河西诸路大众。进压辽窟。贵院千斛龙骧。扬帆直捣。水陆并集。东西齐举。则小邦之
月沙先生集卷之二十三 第 516H 页
兵。虽极单鲜。敢不鼓气贾勇。以助声援。除更饬沿边将吏。整搠兵马。申严堤备外。先蒙咨会。拟即回覆。而海路难便。无因转达。续准再催。拟合一并咨复。为此合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