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x 页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附录
附录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5H 页
年谱[一]
先生讳经世。字景任。少号荷渠。又号乘成子。晚筑别业于于北山中。改于北以愚伏。仍以为号。或称石潨道人。
癸亥 大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四十二年( 明宗恭宪大王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己丑壬申时。先生生于尚州栗里村第。
先生先世籍晋州。九代祖牧事公判尚州。留一子于尚。后世仍居。至高祖修义公。始卜居于栗里。先生晚岁。移卜于洛江上梅湖村。
甲子嘉靖四十三年。( 明宗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二岁。
乙丑嘉靖四十四年。( 明宗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三岁。
丙寅嘉靖四十五年。( 明宗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四岁。
丁卯 穆宗庄皇帝隆庆元年。(明宗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五岁。
戊辰隆庆二年。( 宣祖昭敬大王元年)先生年六岁。
己巳隆庆三年。( 宣祖大王二年)先生年七岁。○读十九史略七卷。能强记了了不忘。
庚午隆庆四年。( 宣祖大王三年)先生年八岁。○读小学。
按先生跋养正篇云。余年八岁。先君子课以文公小学书。日用之间。提耳以逊悌之方甚勤旦切云。○苍石李公埈撰先生墓志云。自能言读小学。一卷才讫。其馀迎刃而解。书过目辄成诵。微词奥义。一阅领其趣。落笔娓
先生讳经世。字景任。少号荷渠。又号乘成子。晚筑别业于于北山中。改于北以愚伏。仍以为号。或称石潨道人。
癸亥 大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四十二年( 明宗恭宪大王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己丑壬申时。先生生于尚州栗里村第。
先生先世籍晋州。九代祖牧事公判尚州。留一子于尚。后世仍居。至高祖修义公。始卜居于栗里。先生晚岁。移卜于洛江上梅湖村。
甲子嘉靖四十三年。( 明宗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二岁。
乙丑嘉靖四十四年。( 明宗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三岁。
丙寅嘉靖四十五年。( 明宗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四岁。
丁卯 穆宗庄皇帝隆庆元年。(明宗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五岁。
戊辰隆庆二年。( 宣祖昭敬大王元年)先生年六岁。
己巳隆庆三年。( 宣祖大王二年)先生年七岁。○读十九史略七卷。能强记了了不忘。
庚午隆庆四年。( 宣祖大王三年)先生年八岁。○读小学。
按先生跋养正篇云。余年八岁。先君子课以文公小学书。日用之间。提耳以逊悌之方甚勤旦切云。○苍石李公埈撰先生墓志云。自能言读小学。一卷才讫。其馀迎刃而解。书过目辄成诵。微词奥义。一阅领其趣。落笔娓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5L 页
娓皆惊人语云。不惟文才夙达。承学渊源。槩可见矣。○少从从祖参奉公学。公每见先生所赋。叹曰。句句如花开。大吾门者必此儿也。
辛未隆庆五年。( 宣祖大王四年)先生年九岁。
壬申隆庆六年。( 宣祖大王五年)先生年十岁。
癸酉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宣祖大王六年)先生年十一岁。
甲戌万历二年。( 宣祖大王七年)先生年十二岁。
乙亥万历三年。( 宣祖大王八年)先生年十三岁。
丙子万历四年。( 宣祖大王九年)先生年十四岁。
丁丑万历五年。(宣祖大王十年)先生年十五岁。
戊寅万历六年。(宣祖大王十一年)先生年十六岁。○赴庆尚道乡解。中生员,进士初试。
墓志云。凡在较艺之场。每居前列。然其趋向之正。乃于举业之外知有吾人用力之地。刻意为学。赋从善如登诗以自勉云。
己卯万历七年。( 宣祖大王十二年)先生年十七岁。
庚辰万历八年。( 宣祖大王十三年)先生年十八岁。○补谒西厓柳先生。受为学之序。
墓志云。西厓柳文忠公知州事。劝课多士。公宾宾然执礼请益。自是涵而饫之。月有所益云。
辛巳万历九年。( 宣祖大王十四年)先生年十九岁。○赴乡解。又中生员,进士初试。
壬午万历十年。( 宣祖大王十五年)先生年二十岁。○中进士会试
辛未隆庆五年。( 宣祖大王四年)先生年九岁。
壬申隆庆六年。( 宣祖大王五年)先生年十岁。
癸酉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宣祖大王六年)先生年十一岁。
甲戌万历二年。( 宣祖大王七年)先生年十二岁。
乙亥万历三年。( 宣祖大王八年)先生年十三岁。
丙子万历四年。( 宣祖大王九年)先生年十四岁。
丁丑万历五年。(宣祖大王十年)先生年十五岁。
戊寅万历六年。(宣祖大王十一年)先生年十六岁。○赴庆尚道乡解。中生员,进士初试。
墓志云。凡在较艺之场。每居前列。然其趋向之正。乃于举业之外知有吾人用力之地。刻意为学。赋从善如登诗以自勉云。
己卯万历七年。( 宣祖大王十二年)先生年十七岁。
庚辰万历八年。( 宣祖大王十三年)先生年十八岁。○补谒西厓柳先生。受为学之序。
墓志云。西厓柳文忠公知州事。劝课多士。公宾宾然执礼请益。自是涵而饫之。月有所益云。
辛巳万历九年。( 宣祖大王十四年)先生年十九岁。○赴乡解。又中生员,进士初试。
壬午万历十年。( 宣祖大王十五年)先生年二十岁。○中进士会试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6H 页
第二名。
先生所试赋传于世。
癸未万历十一年。( 宣祖大王十六年)先生年二十一岁。○赴乡解。中别试初试。
先生所试策传于世。
冬。聘全义李氏。
部将海之女。
甲申万历十二年。( 宣祖大王十七年)先生年二十二岁。○夏。夫人李氏卒。
乙酉万历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先生年二十三岁。○春。王母夫人郭氏卒。○以都会居魁。有 恩赐。
先生所试赋传于世。
丙戌万历十四年。( 宣祖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二十四岁。○春。以 庭试入格。有 恩赐。○九月。登 谒圣乙科第二名。
先生所试表传于世。
十月。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阶将仕郎。
丁亥万历十五年。( 宣祖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二十五岁。○春。聘真宝李氏。
秉节校尉洁之女。
冬。被史荐。
戊子万历十六年。( 宣祖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二十六岁。○夏。拜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阶从仕郎。○冬。升通仕郎
先生所试赋传于世。
癸未万历十一年。( 宣祖大王十六年)先生年二十一岁。○赴乡解。中别试初试。
先生所试策传于世。
冬。聘全义李氏。
部将海之女。
甲申万历十二年。( 宣祖大王十七年)先生年二十二岁。○夏。夫人李氏卒。
乙酉万历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先生年二十三岁。○春。王母夫人郭氏卒。○以都会居魁。有 恩赐。
先生所试赋传于世。
丙戌万历十四年。( 宣祖大王十九年)先生年二十四岁。○春。以 庭试入格。有 恩赐。○九月。登 谒圣乙科第二名。
先生所试表传于世。
十月。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阶将仕郎。
丁亥万历十五年。( 宣祖大王二十年)先生年二十五岁。○春。聘真宝李氏。
秉节校尉洁之女。
冬。被史荐。
戊子万历十六年。( 宣祖大王二十一年)先生年二十六岁。○夏。拜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阶从仕郎。○冬。升通仕郎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6L 页
待教。
一日。 上讲诗传。问委巷之义。诸讲官不能对。先生乃进曰。委。曲也。曲巷犹言陋巷。语出檀弓。 上悦。及退。问左右郑某谁人子也。
己丑万历十七年。( 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二十七岁。○春。升务功郎奉教。○夏。被选弘文录。○秋。 赐暇书堂。○拜弘文馆正字兼 经筵典经,春秋馆记事官。
一日。 上教吏曹。催玉堂参下之除。时参下被录者李公尚弘。已经博士。只有先生及郑公协。吏曹以望不备为 启。于是 特命以李公为弘文馆博士。先生及郑公为正字。实旷世 异数。人皆荣之。
文臣庭试居魁。有 恩数。○十一月。授宣教郎。○坐翰苑误荐。罢下狱。寻蒙 恩宥。旋 下叙命。宪府启收。
时郑汝立谋叛事觉。狱事甚急。宪府以先生曾在翰苑。荐贼甥李震吉。论罢官系禁府。襟川县监韩公浚谦,兵曹佐郎朴承宗同被逮。祸将不测。人皆危惧。先生不少动。静俟之而已。凡二十日而蒙 宥。旋 下叙命。宪府启请还收。○有狱中舒怀诸作。
十二月。南归。
庚寅万历十八年。( 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年二十八岁。○六月。丁赞成公忧。
墓志云。守制于庐。柴毁几不胜丧。
一日。 上讲诗传。问委巷之义。诸讲官不能对。先生乃进曰。委。曲也。曲巷犹言陋巷。语出檀弓。 上悦。及退。问左右郑某谁人子也。
己丑万历十七年。( 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先生年二十七岁。○春。升务功郎奉教。○夏。被选弘文录。○秋。 赐暇书堂。○拜弘文馆正字兼 经筵典经,春秋馆记事官。
一日。 上教吏曹。催玉堂参下之除。时参下被录者李公尚弘。已经博士。只有先生及郑公协。吏曹以望不备为 启。于是 特命以李公为弘文馆博士。先生及郑公为正字。实旷世 异数。人皆荣之。
文臣庭试居魁。有 恩数。○十一月。授宣教郎。○坐翰苑误荐。罢下狱。寻蒙 恩宥。旋 下叙命。宪府启收。
时郑汝立谋叛事觉。狱事甚急。宪府以先生曾在翰苑。荐贼甥李震吉。论罢官系禁府。襟川县监韩公浚谦,兵曹佐郎朴承宗同被逮。祸将不测。人皆危惧。先生不少动。静俟之而已。凡二十日而蒙 宥。旋 下叙命。宪府启请还收。○有狱中舒怀诸作。
十二月。南归。
庚寅万历十八年。( 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年二十八岁。○六月。丁赞成公忧。
墓志云。守制于庐。柴毁几不胜丧。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7H 页
七月。女卢硕命妻生。
辛卯万历十九年。(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先生年二十九岁。
壬辰万历二十年。( 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先生年三十岁。○夏叙用。○六月。母夫人李氏不淑于兵中。○八月。拜礼曹佐郎。上疏陈情辞。 不许。
时倭寇猝至。列镇瓦解。先生与若干同志召集村兵。以州人金光辐,金嗣宗为领将。设伏斩捕。六月十日。合阵于鞍岭山。猝遇大贼。大夫人及主簿公皆遭祸。先生亦中矢。堕落悬崖。绝而复苏。 朝廷谓先生倡义讨贼可嘉。 特拜礼曹佐郎。先生上疏陈情。极言难受之义。其略曰。草间残喘。急于自卫。召集村兵。分伏里街。略为自防之具而已。实未有仗义讨捕之计。而猝遇大贼。强弱相悬。再合而败。避乱人在阵后者多罹锋刃焉。当时所为不过如此。而其间零碎击获之劳。金光辐辈数人当之。臣实无秋毫与焉。抑臣于此又有所不忍者焉。当初鞍岭之败。臣母死焉。臣弟死焉。缘臣罪戾通天。有此酷罚。而又不能身殉母傍。中失于肩。堕落悬崖。孑遗馀生。独存视息于天壤之间。自怜无面目可以对人。而今日自 天之恩。乃因其时之事。臣若受而不辞。则是卖化者以自利也。臣亦何心可忍于此乎云云。
递授成均馆典籍。○为倡义将李逢参谋官。驰檄远迩。召募兵粮。以复雠为意。○冬。往湖西乞军饷。行到公山。遘
辛卯万历十九年。(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先生年二十九岁。
壬辰万历二十年。( 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先生年三十岁。○夏叙用。○六月。母夫人李氏不淑于兵中。○八月。拜礼曹佐郎。上疏陈情辞。 不许。
时倭寇猝至。列镇瓦解。先生与若干同志召集村兵。以州人金光辐,金嗣宗为领将。设伏斩捕。六月十日。合阵于鞍岭山。猝遇大贼。大夫人及主簿公皆遭祸。先生亦中矢。堕落悬崖。绝而复苏。 朝廷谓先生倡义讨贼可嘉。 特拜礼曹佐郎。先生上疏陈情。极言难受之义。其略曰。草间残喘。急于自卫。召集村兵。分伏里街。略为自防之具而已。实未有仗义讨捕之计。而猝遇大贼。强弱相悬。再合而败。避乱人在阵后者多罹锋刃焉。当时所为不过如此。而其间零碎击获之劳。金光辐辈数人当之。臣实无秋毫与焉。抑臣于此又有所不忍者焉。当初鞍岭之败。臣母死焉。臣弟死焉。缘臣罪戾通天。有此酷罚。而又不能身殉母傍。中失于肩。堕落悬崖。孑遗馀生。独存视息于天壤之间。自怜无面目可以对人。而今日自 天之恩。乃因其时之事。臣若受而不辞。则是卖化者以自利也。臣亦何心可忍于此乎云云。
递授成均馆典籍。○为倡义将李逢参谋官。驰檄远迩。召募兵粮。以复雠为意。○冬。往湖西乞军饷。行到公山。遘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7L 页
痘疾。几危而苏。
癸巳万历二十一年。( 宣祖大王二十六年)先生年三十一岁。○冬。有 旨于本道监司。使之敦谕起送。与赞辞命。上疏陈情不赴。
时大贼弥满。 天兵致讨。责应酬酢。皆用文书。遂有是 命。先生上疏谢不赴。其略曰。家者国之刑也。忠者孝之推也。不厚于亲。能厚于君乎。故夺情之事。前代重之。必行于甚不得已之际。而又必其人出处关国家轻重。然后从而起之。臣才识薄劣。最后恒人。加以丧乱之馀。散失魂魄。心虑壹郁。未尝到文字上。草创讨论之事。其何能一辞有所赞耶。处之以义理而甚不可。度之以才力而决不堪云云。
甲午万历二十二年。( 宣祖大王二十七年)先生年三十二岁。○八月服阕。拜礼曹佐郎。俄迁兵曹佐郎。旋授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被 召入都谢恩。○十月。拜司谏院正言。○十一月。还拜修撰。兼如故。
时当大乱之馀。国忧方殷。先生入对言。古者大有为之君所以根本治道者。不过曰学而已。所谓学非但袭先王绪言。通遗经训释而已。须有思辨之实。积累之渐。然后学由是而进。心由是而明。既知此心之由学而明。则当知此心之非学而闇。明则光煇旁烛于事物。闇则是非懵然而不辨。然讲明此学。而不以敬持守。则将无以
癸巳万历二十一年。( 宣祖大王二十六年)先生年三十一岁。○冬。有 旨于本道监司。使之敦谕起送。与赞辞命。上疏陈情不赴。
时大贼弥满。 天兵致讨。责应酬酢。皆用文书。遂有是 命。先生上疏谢不赴。其略曰。家者国之刑也。忠者孝之推也。不厚于亲。能厚于君乎。故夺情之事。前代重之。必行于甚不得已之际。而又必其人出处关国家轻重。然后从而起之。臣才识薄劣。最后恒人。加以丧乱之馀。散失魂魄。心虑壹郁。未尝到文字上。草创讨论之事。其何能一辞有所赞耶。处之以义理而甚不可。度之以才力而决不堪云云。
甲午万历二十二年。( 宣祖大王二十七年)先生年三十二岁。○八月服阕。拜礼曹佐郎。俄迁兵曹佐郎。旋授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被 召入都谢恩。○十月。拜司谏院正言。○十一月。还拜修撰。兼如故。
时当大乱之馀。国忧方殷。先生入对言。古者大有为之君所以根本治道者。不过曰学而已。所谓学非但袭先王绪言。通遗经训释而已。须有思辨之实。积累之渐。然后学由是而进。心由是而明。既知此心之由学而明。则当知此心之非学而闇。明则光煇旁烛于事物。闇则是非懵然而不辨。然讲明此学。而不以敬持守。则将无以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8H 页
维持此心而为涵养之本矣。 殿下有求治之心。而大有为之效未著。岂非学问之功不纯。而怠忽之私有以间之也。天降大割。百事溃裂。勤于学问。以明治道。则旧邦之维新在此。此学不继。治道多杂。则国势之不振愈甚。反复辨论。辞气恺切。 上怡然倾听。○时 上始讲周易。先生进言。易为圣学之正宗。虽不可不讲。而然其义精微难晓。春秋明讨贼之义。当此拨乱之日。最是急务。○一日。 上问程传与本义异同。先生进曰。划前之易。奇耦之未形者也。伏羲之易。奇耦之已形者也。读易者。但就六十四卦。知文王之彖。周公之爻辞。孔子之十翼而已。伏羲先天之学。莫之闻焉。至卲子承穆李之传。大为之发挥。然后始知三圣之辞皆出于先天之划。由是而易之本原明。而朱子本义亦明乎此耳。若程传则虽不释先天之划。而义理精深。实所以衍周经之义也。此其同异之别。在学者而言。程传为尤切矣。○一日。 上问阴阳升降善恶吉凶之应。先生进曰。阳尊阴卑者。分之常也。阴升阳降者。气之交也。然常者为否为未济。交者为泰为既济。君德之居上而亲下。须如是。方可上下相交。而成世道之泰矣。不惟治道为然。修养家之水火交济亦犹是也。又曰。积阳多。其渐可至于君子。积阴多则去人而之鬼矣。君子小人之分。皆由于是。盖阳生物。阴杀物。虽其造化待对之体不能相无。而其类有淑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8L 页
慝之分焉。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顺仁义之属明之。而至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则未尝不致其贵阳而贱阴。扶阳而抑阴之意也。 上倾心酬酢。亟加奖赏。至以国士称之。白沙李相公每自讲筵退。语人曰。郑某真侍讲才也。○一日经席。语及时俗。先生进 启兵乱以后人失其常性。 上曰。此言良是。曾见一工人服役于掖庭。一日伏于前。问其由则徐应曰。小的闻母死。敢请归。略无悲伤之色。此亦失其性者。
乙未万历二十三年。( 宣祖大王二十八年)先生年三十三岁。○正月。授承议郎。兼 世子侍讲院司书。○三月。制进 皇朝谢 恩表。○四月。与同僚上劄。请收摄政 成命。
时 宣祖厌经丧乱。不乐在位。 命光海摄政。先生与同僚上劄力争。略曰。天未绝宋。民犹思汉。净雪深羞。光复旧物。皆 殿下之责也。诚宜益励尝胆之志。不废沫血之诚。思有以慰答神人再造邦家。而奈何过自菲薄。径思退逊。上负 祖宗之托。下孤臣民之望。未知于 圣上之心安乎否乎云云。前后数十劄。竟得蒙 允。
知制 教。
自是通政以下内职例带。
五月。以病辞。递授典籍。○六月。升直讲。俄还修撰兼侍讲院文学。○八月。升校理。○九月。与同僚上劄。请立自强之本。
乙未万历二十三年。( 宣祖大王二十八年)先生年三十三岁。○正月。授承议郎。兼 世子侍讲院司书。○三月。制进 皇朝谢 恩表。○四月。与同僚上劄。请收摄政 成命。
时 宣祖厌经丧乱。不乐在位。 命光海摄政。先生与同僚上劄力争。略曰。天未绝宋。民犹思汉。净雪深羞。光复旧物。皆 殿下之责也。诚宜益励尝胆之志。不废沫血之诚。思有以慰答神人再造邦家。而奈何过自菲薄。径思退逊。上负 祖宗之托。下孤臣民之望。未知于 圣上之心安乎否乎云云。前后数十劄。竟得蒙 允。
知制 教。
自是通政以下内职例带。
五月。以病辞。递授典籍。○六月。升直讲。俄还修撰兼侍讲院文学。○八月。升校理。○九月。与同僚上劄。请立自强之本。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9H 页
略曰。古之英雄豪杰之主。虽丧亡涂地。而其气益厉。未尝以摧败挫衄之故而少辍其有为之志。故一旅之众。十乘之车。二城之地。终能出死得生。以亡为存。况今所赖以为力者。不翅倍蓰于彼焉。诚能以 殿下之英武。将之以必为之志。不以摧败而沮丧。则今日之势。岂至于终不可为哉。但患无其志耳。传曰。志立而事半。又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志既立而行之以至诚。则天下无难济之事矣。伏惟 殿下深察焉。 批曰。所论至矣。深用兢惕。敢不自励。
命赐内厩马及马妆。有 恩旨。上笺谢。
以侍讲周易故。
十月。上疏陈情归乡省墓。
疏略曰。凄凉数尺之封。托在无人之境。流光荃茬苒。寒暑换贸。雨露春濡。未定怵惕之心。繁霜夜降。旋缠悽怆之怀。中宵不寐。百念来集。眷言乡山。不能奋飞云云。 批曰。给由勿辞。仍 传曰。此疏一通写入。辞 朝日。 东殿赐药裹。○是行。取道公州。见少妹朴氏妇。
十一月还 朝。与同僚上劄请频 御经筵。
劄本逸
丙申万历二十四年。( 宣祖大王二十九年)先生年三十四岁。○二月。拜吏曹佐郎兼侍讲院文学。
墓志云。公为吏郎。升黜流品。一以贤耶。持心如秤。未尝
命赐内厩马及马妆。有 恩旨。上笺谢。
以侍讲周易故。
十月。上疏陈情归乡省墓。
疏略曰。凄凉数尺之封。托在无人之境。流光荃茬苒。寒暑换贸。雨露春濡。未定怵惕之心。繁霜夜降。旋缠悽怆之怀。中宵不寐。百念来集。眷言乡山。不能奋飞云云。 批曰。给由勿辞。仍 传曰。此疏一通写入。辞 朝日。 东殿赐药裹。○是行。取道公州。见少妹朴氏妇。
十一月还 朝。与同僚上劄请频 御经筵。
劄本逸
丙申万历二十四年。( 宣祖大王二十九年)先生年三十四岁。○二月。拜吏曹佐郎兼侍讲院文学。
墓志云。公为吏郎。升黜流品。一以贤耶。持心如秤。未尝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69L 页
为人作轻重。
以 御史下岭南。巡案防戌诸处。○三月。与体察使李相国元翼会于金乌山城。○拜弘文馆校理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
上教以郑某不可离讲筵。故有是命。
五月。拜吏曹正郎。兼侍讲院文学。○六月。到礼安。与门族会于松斋故宅。○参拜陶山书院。○访月川赵公。○七月。授奉训郎。兼校书馆校理。○八月。复 命。
丁酉万历二十五年。( 宣祖大王三十年)先生年三十五岁。○正月。上疏乞解职从戎。专力于奋义讨贼之事。
疏略曰。臣行负神明。罪通天地。丧乱之际。受殃偏酷。母死于贼。弟死于贼。师死于贼。一门骨肉之死于贼者又殆十馀人。当初兵镝之祸虽靡不到。而死亡之惨。未有甚于臣家。如使臣稍有复雠之诚赴敌之勇。则久已作沙场之骨。岂忍与贼俱生以至今乎。抆血之泣。或饮于独处之地者。惟鬼神知之。惟思碎首捐躬。少雪穷天之痛。一心耿耿。横在肚里。臣既在此。秋毫无裨。而所带诸职。又非閒漫之局。伏望 圣慈曲赐怜察。诈递职名。使臣得以专意于枕戈之事。则臣虽迂腐。即当仗剑执殳。身编行伍。效死于矢石之间。上帝监临。臣言不饰云云。疏入 不准。
授奉直郎。○体察使西厓柳相国。辟为从事。○三月。差
以 御史下岭南。巡案防戌诸处。○三月。与体察使李相国元翼会于金乌山城。○拜弘文馆校理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
上教以郑某不可离讲筵。故有是命。
五月。拜吏曹正郎。兼侍讲院文学。○六月。到礼安。与门族会于松斋故宅。○参拜陶山书院。○访月川赵公。○七月。授奉训郎。兼校书馆校理。○八月。复 命。
丁酉万历二十五年。( 宣祖大王三十年)先生年三十五岁。○正月。上疏乞解职从戎。专力于奋义讨贼之事。
疏略曰。臣行负神明。罪通天地。丧乱之际。受殃偏酷。母死于贼。弟死于贼。师死于贼。一门骨肉之死于贼者又殆十馀人。当初兵镝之祸虽靡不到。而死亡之惨。未有甚于臣家。如使臣稍有复雠之诚赴敌之勇。则久已作沙场之骨。岂忍与贼俱生以至今乎。抆血之泣。或饮于独处之地者。惟鬼神知之。惟思碎首捐躬。少雪穷天之痛。一心耿耿。横在肚里。臣既在此。秋毫无裨。而所带诸职。又非閒漫之局。伏望 圣慈曲赐怜察。诈递职名。使臣得以专意于枕戈之事。则臣虽迂腐。即当仗剑执殳。身编行伍。效死于矢石之间。上帝监临。臣言不饰云云。疏入 不准。
授奉直郎。○体察使西厓柳相国。辟为从事。○三月。差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0H 页
殿试试官。○四月。以重试入 殿庭。告病而出。○差庭试试官。○差谒 圣试官。○授通德郎。兼承文院校理。○六月己卯廿日。子杺生。○七月。拜议政府检详。即升舍人。兼春秋馆编修官,承文院校勘, 世子侍讲院文学,校书馆校理。○八月。拜弘文馆校理兼侍讲院弼善。
他兼如故。
与同僚上劄请守都城。
时倭贼再寇。中外震恐。先生与同僚上劄请守都城。其略曰。往在壬辰。国脉未甚斲丧。王纲未甚陵夷。民心未甚离散。而 大驾一动。未出都门。而民不知有 君上。至有臣子所不忍闻者。其得免于覆亡而保有今日。盖天幸耳。天幸其可再徼乎。今日之事。又与壬辰相悬。离都城一步则民皆仇矣。无可往矣。 宗庙亡矣。伏愿 殿下毅然发奋。 亲御六辔。厉气巡城。督率诸将。视师江上。因巡上流之形。严敕防守之事。使旌旗鼓甲精彩顿变。京师形势自尔壮固。则先声所及。士气百倍。孰不愿为 殿下致死力乎。 批曰。天下事。言与事异。然当留念。
随体察使巡畿甸。有次厓翁两律。○拜议政府舍人。兼如故。○拜司宪府掌令。兼如故。○九月。以 御史巡检岭西。
有宿酒泉县楼七绝。宿锦江亭一律。
差奋义军将。
他兼如故。
与同僚上劄请守都城。
时倭贼再寇。中外震恐。先生与同僚上劄请守都城。其略曰。往在壬辰。国脉未甚斲丧。王纲未甚陵夷。民心未甚离散。而 大驾一动。未出都门。而民不知有 君上。至有臣子所不忍闻者。其得免于覆亡而保有今日。盖天幸耳。天幸其可再徼乎。今日之事。又与壬辰相悬。离都城一步则民皆仇矣。无可往矣。 宗庙亡矣。伏愿 殿下毅然发奋。 亲御六辔。厉气巡城。督率诸将。视师江上。因巡上流之形。严敕防守之事。使旌旗鼓甲精彩顿变。京师形势自尔壮固。则先声所及。士气百倍。孰不愿为 殿下致死力乎。 批曰。天下事。言与事异。然当留念。
随体察使巡畿甸。有次厓翁两律。○拜议政府舍人。兼如故。○拜司宪府掌令。兼如故。○九月。以 御史巡检岭西。
有宿酒泉县楼七绝。宿锦江亭一律。
差奋义军将。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0L 页
时 朝廷设奋义厅。以激劝复雠人。先生周旋其间。竭心尽力。募军兵缮器械。建旗整旅。受 命为将。未久递辞本职。递授成均馆司艺。兼如故。○拜弘文馆副校理。兼如故。○十月。承督府分付。催运粮饷于岭西。○随体使南下。俄还 朝。○升司谏院司谏兼承文院参校。馀兼如故。阶朝散大夫。○十二月。升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承 命下岭南。问安于杨经理及麻提督。
时杨公督诸将。直到蔚山。围倭将清正于岛山。朝夕且受降。报至。 上喜甚。 命先生赍贺帖问安。驰到安东则王师不利。已退次矣。有题伴鸥亭五七各一律。
戊戌万历二十六年。( 宣祖大王三十一年)先生年三十六岁。○正月。升右副承旨。○二月。升左副承旨。俄升右承旨。○三月。升左承旨。○陈御史效西归。承 命别问安于碧蹄。○四月。拜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墓志云。时岭南方伯缺。 上于榻前指公谓曰。此人有才局。可差遣。时有相臣赞其决。时当兵革之际。戎务丛沓。外则滨海之地。贼垒相连。内则湖岭之中。天师弥留。公能日夕究心。施置有方。催粮于凋弊之民。括兵于流徙之日。不专以调发为急。而亦能以宽裕为政。威爱著洽。兵民胥悦。蔼然有古揽辔之风。○有呈杨经理文。见文集。
时杨公督诸将。直到蔚山。围倭将清正于岛山。朝夕且受降。报至。 上喜甚。 命先生赍贺帖问安。驰到安东则王师不利。已退次矣。有题伴鸥亭五七各一律。
戊戌万历二十六年。( 宣祖大王三十一年)先生年三十六岁。○正月。升右副承旨。○二月。升左副承旨。俄升右承旨。○三月。升左承旨。○陈御史效西归。承 命别问安于碧蹄。○四月。拜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墓志云。时岭南方伯缺。 上于榻前指公谓曰。此人有才局。可差遣。时有相臣赞其决。时当兵革之际。戎务丛沓。外则滨海之地。贼垒相连。内则湖岭之中。天师弥留。公能日夕究心。施置有方。催粮于凋弊之民。括兵于流徙之日。不专以调发为急。而亦能以宽裕为政。威爱著洽。兵民胥悦。蔼然有古揽辔之风。○有呈杨经理文。见文集。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1H 页
五月。到尚州。祭先茔告追 赠。○六月。到醴泉。行慰安祭于乡校。
麻提督使夜不收移置五圣位板故也。
九月。随麻提督到晋州。闻望晋贼退遁。致辞于提督。○操文祭卢游击继忠。
提督攻捷泗川贼。卢中丸死。
十月。拜慰提督。
提督领大兵进围安洋不利故也。
到三嘉。檄召诸将。收集散兵。○十一月。上状辞。又上疏辞。
时议方攻厓相。并侵先生。先生不自安。遂乞免。
十二月。递授护军。
寓醴泉花庄里。
除青松府使不赴。
己亥万历二十七年。( 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先生年三十七岁。○正月。递授副护军。○归栗里。
庚子万历二十八年。( 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先生年三十八岁。○始卜愚伏山庄。
溪山清邃。上下十馀里间。悬崖曲溆。绝壑深林皆奇胜地。中岁多居于此。
二月。除宁海府使。○四月到任。
墓志云。其为政精明峻洁。一以省事不扰为本。○土俗善斗狠相告讦。书所恶者过恶。暗投于庭相继。先生初
麻提督使夜不收移置五圣位板故也。
九月。随麻提督到晋州。闻望晋贼退遁。致辞于提督。○操文祭卢游击继忠。
提督攻捷泗川贼。卢中丸死。
十月。拜慰提督。
提督领大兵进围安洋不利故也。
到三嘉。檄召诸将。收集散兵。○十一月。上状辞。又上疏辞。
时议方攻厓相。并侵先生。先生不自安。遂乞免。
十二月。递授护军。
寓醴泉花庄里。
除青松府使不赴。
己亥万历二十七年。( 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先生年三十七岁。○正月。递授副护军。○归栗里。
庚子万历二十八年。( 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先生年三十八岁。○始卜愚伏山庄。
溪山清邃。上下十馀里间。悬崖曲溆。绝壑深林皆奇胜地。中岁多居于此。
二月。除宁海府使。○四月到任。
墓志云。其为政精明峻洁。一以省事不扰为本。○土俗善斗狠相告讦。书所恶者过恶。暗投于庭相继。先生初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1L 页
甚忧之。乃曰。此必有以致之。遂严饬仆隶。得辄付火。若无见者。不数月。其事遂绝。士民相谓吾邑匿名书之弊其来已久。而莫或矫正。我侯之来。不复有闻。君子之泽如是云。
五月。谒 圣。与诸生讲读。○六月壬申朔。行望 阙礼。谒 圣试士。○戊戌。 懿仁王后升遐。七月戊午。(十七日)公文始到。举哀成服。○八月丁丑。(初七日)行释奠于乡校。
有次坡翁韵寄山中诸友等作。
九月。到海上看日出。○十一月。访月松亭。○十二月庚午朔。呈病经归坐罢。辛卯。以 后丧下玄宫上玉成。书堂行望哭礼。
辛丑万历二十九年。( 宣祖大王三十四年)先生年三十九岁。○正月甲辰。(初五日)以 后丧卒哭上玉成。易白袍笠。行望哭礼。○戊午。子㰒生。○四月。携诸益游赏愚伏泉石。
有次归去来辞。
六月。患背肿几危。
在床席数月。
十月。特 命别叙。以校正厅堂上 召。○十一月。赴 召到堤川。上疏告病归。
有宿岛潭堤川馆。次退溪先生韵诸作。
壬寅万历三十年。( 宣祖大王三十五年)先生年四十岁。
墓志云。时公家食将二稔矣。乃与同志相议曰。维摩诘
五月。谒 圣。与诸生讲读。○六月壬申朔。行望 阙礼。谒 圣试士。○戊戌。 懿仁王后升遐。七月戊午。(十七日)公文始到。举哀成服。○八月丁丑。(初七日)行释奠于乡校。
有次坡翁韵寄山中诸友等作。
九月。到海上看日出。○十一月。访月松亭。○十二月庚午朔。呈病经归坐罢。辛卯。以 后丧下玄宫上玉成。书堂行望哭礼。
辛丑万历二十九年。( 宣祖大王三十四年)先生年三十九岁。○正月甲辰。(初五日)以 后丧卒哭上玉成。易白袍笠。行望哭礼。○戊午。子㰒生。○四月。携诸益游赏愚伏泉石。
有次归去来辞。
六月。患背肿几危。
在床席数月。
十月。特 命别叙。以校正厅堂上 召。○十一月。赴 召到堤川。上疏告病归。
有宿岛潭堤川馆。次退溪先生韵诸作。
壬寅万历三十年。( 宣祖大王三十五年)先生年四十岁。
墓志云。时公家食将二稔矣。乃与同志相议曰。维摩诘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2H 页
非有位者也。而能视人之病犹己之病。吾徒皆有志泽物。独不念康济同胞耶。遂各出钱设医局。取其息贸村料。随病投药。取先儒存心爱物语。名其局曰存爱院。其阴德之及物者广矣。
二月。拜承政院左承旨。被 召。上状辞以疾。○三月。拜礼曹参议不赴。○游俗离山。○承召 命。
以校正事。
宪府 启请罢职不叙。
先是。郑仁弘起乡兵。名以义旅。贼退。 朝廷命罢兵。而仁弘犹不罢。拥以自卫。侵扰闾里。威行州县。人莫敢谁何。先生为岭伯时。执其麾下以诘之。其后李公贵以召募官往来岭左。归路访先生。言仁弘不道状甚悉。先生以曾所见者语之。李公遂陈疏极论。将先生语證之。仁弘大衔。至是为都宪。捏出不近之谤。论以罢职不叙。 上持不从。第五 启始 允。李公乃上章辨之。
尽室入愚伏山庄。
先生自是无意世事。杜门静居。益取圣贤书沈潜讲究。至忘寝食。间或游泳泉石。若将终身。日诵大学,离骚,朱子答陈同甫诸书。至老不辍。
筑怀远,五老诸台。
有愚岩说,问山山答,弃牛诸作。
十二月。与诸生会存爱院。讲中庸。
二月。拜承政院左承旨。被 召。上状辞以疾。○三月。拜礼曹参议不赴。○游俗离山。○承召 命。
以校正事。
宪府 启请罢职不叙。
先是。郑仁弘起乡兵。名以义旅。贼退。 朝廷命罢兵。而仁弘犹不罢。拥以自卫。侵扰闾里。威行州县。人莫敢谁何。先生为岭伯时。执其麾下以诘之。其后李公贵以召募官往来岭左。归路访先生。言仁弘不道状甚悉。先生以曾所见者语之。李公遂陈疏极论。将先生语證之。仁弘大衔。至是为都宪。捏出不近之谤。论以罢职不叙。 上持不从。第五 启始 允。李公乃上章辨之。
尽室入愚伏山庄。
先生自是无意世事。杜门静居。益取圣贤书沈潜讲究。至忘寝食。间或游泳泉石。若将终身。日诵大学,离骚,朱子答陈同甫诸书。至老不辍。
筑怀远,五老诸台。
有愚岩说,问山山答,弃牛诸作。
十二月。与诸生会存爱院。讲中庸。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2L 页
癸卯万历三十一年。( 宣祖大王三十六年)先生年四十一岁。
有和汉阴李相公寄历日二律。
二月。构溪亭。
名曰听涧。
十一月。与诸族会祭黄翼成(喜)影堂。
影堂在尚州中牟县。先生。翼成之外裔也。
甲辰万历三十二年。( 宣祖大王三十七年)先生年四十二岁。
有记梦并小序。谢郑生来访诸作。
三月。甃五峰塘。开万松洲。○四月。汎月检湖。○六月。编养正篇。
有跋文。
八月。女宋浚吉妻生。○九月。方伯李公(时发)来访。觞咏于万松洲。
有唱酬诸作。
十二月。 命叙授副护军。
乙巳万历三十三年。( 宣祖大王三十八年)先生年四十三岁。○三月。立家庙。○五月。倡诸生建书院于洛江之滨。
先生以吾东方道学之传倡始于郑圃隐。集成于李退陶。中间有若金寒暄,郑一蠹,李晦斋诸先生相继而作。讲明正学。而皆蔚兴于数百里之内。本州又在岭之上游。遂议建一大书院。合祀五贤。使后之学者知吾道正传之在此。号其院曰道南。
有和汉阴李相公寄历日二律。
二月。构溪亭。
名曰听涧。
十一月。与诸族会祭黄翼成(喜)影堂。
影堂在尚州中牟县。先生。翼成之外裔也。
甲辰万历三十二年。( 宣祖大王三十七年)先生年四十二岁。
有记梦并小序。谢郑生来访诸作。
三月。甃五峰塘。开万松洲。○四月。汎月检湖。○六月。编养正篇。
有跋文。
八月。女宋浚吉妻生。○九月。方伯李公(时发)来访。觞咏于万松洲。
有唱酬诸作。
十二月。 命叙授副护军。
乙巳万历三十三年。( 宣祖大王三十八年)先生年四十三岁。○三月。立家庙。○五月。倡诸生建书院于洛江之滨。
先生以吾东方道学之传倡始于郑圃隐。集成于李退陶。中间有若金寒暄,郑一蠹,李晦斋诸先生相继而作。讲明正学。而皆蔚兴于数百里之内。本州又在岭之上游。遂议建一大书院。合祀五贤。使后之学者知吾道正传之在此。号其院曰道南。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3H 页
八月。哭从叔父参奉公丧。
有祭文挽辞。
十月。与牧伯金公(尚容)榜会于存爱院。
有月夜次苍石一绝。把还烦扰放还流。觉得亡时便是收。从古此心无别法。莫将光影费寻求。
丙午万历三十四年。( 宣祖大王三十九年)先生年四十四岁。○有愚谷杂咏二十绝。
并序其怀远台一绝云。岩台千尺抱瑶琴。咏叹黄虞坐暮阴。山远水长人不到。只应鱼鸟是知音。
冬。制道南书院上梁文。
丁未万历三十五年。( 宣祖大王四十年)先生年四十五岁。○正月。自道南泛舟访凤阳。○二月。问西厓疾。留半月。
有次晦庵水调歌。赠金士悦二诗。
除大丘府使。○三月。入都肃 谢。
有道中遇大风一绝。
四月。辞 朝。○五月丁卯。(初五日)展扫先茔。兼行焚黄。○戊辰。哭西厓丧。○补与及门诸公为位而哭。如五服相吊仪。
有祭文挽辞。
乙亥上任。
墓志云。其为治。先教而后罚。令行而民信。郑寒冈语人曰。大丘之治。悃愊无华。可谓吏治之师。
六月。访研经书院。与山长徐公思远会拜先师像。与诸生
有祭文挽辞。
十月。与牧伯金公(尚容)榜会于存爱院。
有月夜次苍石一绝。把还烦扰放还流。觉得亡时便是收。从古此心无别法。莫将光影费寻求。
丙午万历三十四年。( 宣祖大王三十九年)先生年四十四岁。○有愚谷杂咏二十绝。
并序其怀远台一绝云。岩台千尺抱瑶琴。咏叹黄虞坐暮阴。山远水长人不到。只应鱼鸟是知音。
冬。制道南书院上梁文。
丁未万历三十五年。( 宣祖大王四十年)先生年四十五岁。○正月。自道南泛舟访凤阳。○二月。问西厓疾。留半月。
有次晦庵水调歌。赠金士悦二诗。
除大丘府使。○三月。入都肃 谢。
有道中遇大风一绝。
四月。辞 朝。○五月丁卯。(初五日)展扫先茔。兼行焚黄。○戊辰。哭西厓丧。○补与及门诸公为位而哭。如五服相吊仪。
有祭文挽辞。
乙亥上任。
墓志云。其为治。先教而后罚。令行而民信。郑寒冈语人曰。大丘之治。悃愊无华。可谓吏治之师。
六月。访研经书院。与山长徐公思远会拜先师像。与诸生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3L 页
通读。
有次徐行甫盆梅折寄韵。郡斋书怀诸作。
八月丁卯。(初七日)行 释奠于乡校。与诸生通读。
逐月往乡校或书院课读。未尝少辍。
戊申万历三十六年。( 宣祖大王四十一年)先生年四十六岁。○二月戊午朔。 宣祖大王升遐。○乙丑。报至举哀。○庚午成服。○光海嗣位。下教求言。四月。上万言疏。
其略曰。恤民之实。在于宽其力厚其生。而二者之本。又在于节俭。记有之。国无九年之储。曰不足。无六年之储。曰乏。无三年之储。则曰国非其国也。窃闻近岁国家经费之数。一年之入。不足以供一年之用。所谓国非其国。盖不足以言之。而婚姻丧葬宾客之礼。愈务华盛。虽以称贷市廛之藏。引用来岁之贡。而犹不知反求节俭之道。岂有千乘之君作此寒乞儿计活。而可以为国者乎。伏愿 殿下誓告大臣。严敕有司。内自宫闱服御之用。外而至于朝廷之礼。下而至于闾巷之俗。无不节之以俭约之制。守之以坚苦之心。持之以积久之功。如此十年。而民财不阜。民力不舒。国用不稍裕。邦本不稍固。则臣请伏鈇銊之诛。以谢面瞒之罪。又曰。 殿下即祚之初。铨相除拜之政。似不出于大公至正之道。铨相之选。乃是大臣所拟。而其人不与焉。则命之加拟。又不与则又命加拟。必得其人之姓名。然后始肯落笔。 殿下之
有次徐行甫盆梅折寄韵。郡斋书怀诸作。
八月丁卯。(初七日)行 释奠于乡校。与诸生通读。
逐月往乡校或书院课读。未尝少辍。
戊申万历三十六年。( 宣祖大王四十一年)先生年四十六岁。○二月戊午朔。 宣祖大王升遐。○乙丑。报至举哀。○庚午成服。○光海嗣位。下教求言。四月。上万言疏。
其略曰。恤民之实。在于宽其力厚其生。而二者之本。又在于节俭。记有之。国无九年之储。曰不足。无六年之储。曰乏。无三年之储。则曰国非其国也。窃闻近岁国家经费之数。一年之入。不足以供一年之用。所谓国非其国。盖不足以言之。而婚姻丧葬宾客之礼。愈务华盛。虽以称贷市廛之藏。引用来岁之贡。而犹不知反求节俭之道。岂有千乘之君作此寒乞儿计活。而可以为国者乎。伏愿 殿下誓告大臣。严敕有司。内自宫闱服御之用。外而至于朝廷之礼。下而至于闾巷之俗。无不节之以俭约之制。守之以坚苦之心。持之以积久之功。如此十年。而民财不阜。民力不舒。国用不稍裕。邦本不稍固。则臣请伏鈇銊之诛。以谢面瞒之罪。又曰。 殿下即祚之初。铨相除拜之政。似不出于大公至正之道。铨相之选。乃是大臣所拟。而其人不与焉。则命之加拟。又不与则又命加拟。必得其人之姓名。然后始肯落笔。 殿下之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4H 页
参入己意。任情低昂。至此而甚矣。其人贤否。臣素未知。设使前后注拟四五人清名实德尽出其下。初政清明。不当及于私昵。况未必然。则其为累顾不大乎。 殿下延登元老。置之相位。自以为贤于梦卜。而乃于为朝廷择铨衡。一大除拜。不用其言。直任己意。若然则独运万机足矣。亦安用贤相为哉。 殿下于慎始之日。已用如此滑手段。日后之忧。何可胜言。得非新登大位。遽遭危疑之变。不免有忧惧之心。遂欲广置亲信。以拟急乱之用乎。 殿下之虑或出于此。则又大误矣。天地之所以广大无外。人主之所以尊而无对。以无私也。目今朝廷百官。孰非 殿下之四体。三军万姓。孰非 殿下之赤子乎。一视同仁。以得其心。则不幸遇难。孰不为 殿下捐躯乎。不此之图。而顾欲托于数三亲信之人。则亲信者无几。而馀皆为疏外之人矣。 殿下之有。不亦狭乎。 殿下之势。不亦孤乎。又曰。顷在二十年前。士大夫家有穿穴蹊径。交通宫禁者。清论唾鄙。视若浼已。十许年来。朝无清论。倖门大开。搢绅之家能以此事为耻者。仅有若干。于是宫闱成市。各立门户。各招货赂。边将守令。皆有定价。爵赏刑罚。不由公道。终至于君臣上下去仁义。怀利以相接。不惟下之人不能言君上之过。上之人亦无以正臣下之罪恶。依阿淟涊。谄渎成风。朝著之秽浊极矣。今于正始之日。若不杜绝此路。使宫闱肃然。则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4L 页
士大夫耳目所惯。恬不知耻。遗风馀习。易至滋蔓。蔓难图矣。深可惧也。又曰。天下万化。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书所谓皇建其有极。孟子所谓一正君而国定者此也。古之圣王兢兢业业。持守此心。虽在纷华波动之中。幽独得肆之地。而未尝少放于躯壳之外。以为物引。是以寂然未发。则鉴空水止而万理皆备。感而遂通。则随事顺应而品节不差。非穷理以择之。主敬以守之。则不能以与此也。虞书所谓精一执中。孔子所谓格致诚正。克己复礼。子思孟子之所谓明善诚身。其示人用力之方。不啻丁宁。而独恐非知之难。行之惟艰。深宫燕閒之中。万机纷沓之际。尊所闻行所知之功或有未至。则生处难熟。熟处难忘。惟圣作狂。或在于一念之间耳。伏愿 殿下裁决庶务之暇。不废讲学之功。常以义理浇灌心胸。游心昭旷之原。不为私欲之累。使清明本然之体常在常觉。以为处事应物之本。而惰慢邪僻不设于身。视听言动一由乎礼。使吾之所以治心捡身者。无所愧于屋漏。则刑家御国之效。自然薰蒸透彻。无所不至。岂不盛哉。 殿下之嗣守基业。正所谓无彊惟恤。祈天永命在今日。坠失厥命亦在今日。而其几之决。特在于敬德不敬德之间。 殿下其可自逸乎。其可自满乎。其可不敬德乎。疏入。光海大怒。览未毕。命焚之。诿以谤讪 先朝。将欲鞫问。大臣李恒福等以为其言虽过。非内怀至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5H 页
忠不能也。只削职。
五月辛亥。(廿七日)归家。○六月丙寅。(十一日)以 大行王发引。上玉成会哭。○与诸生讲朱书。○还给职牒。○八月。命叙授护军。○九月。西行到报恩。访成大谷遗墟。到清州。以病归。
有一绝曰。满山风雪岁行阑。牢闭柴荆谢往还。堪笑四方心已倦。吾庐虽陋十分安。
与诸生讲心经。○除夕。与希庵尹公(瑱)及诸人守岁于玉成。
己酉万历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先生年四十七岁。○二月癸丑朔。以 先王初期。上玉成会哭。○三月。答裴明瑞书。
裴名龙吉。居安东。颇称读书。而其论议多舛。先生以书辨之。略曰。论启蒙一款。反复来示。然后始审其发于愤悱之诚。但所谓自以为已知已能。而不肯问人以匿其不知不能之迹者。仆虽无似。平生最恶如此用心。每读中庸末章。大学第六章及先儒摊饭门外。敝缊中閟等语。未尝不三复击节而深致意焉。见人微有此等心术。即必心贱而色恶之。故后生辈来问文义。其所不知者则直曰不知。而未尝强说杜撰以为知。实不敢妄自尊大。作为声势。以享前辈之名。如来教所云也。至其论寒暄,一蠹处则浅见实与高明之见不同。二先生造诣之浅深。有非末学所窥。然儒先,景贤二录。皆退溪先生所
五月辛亥。(廿七日)归家。○六月丙寅。(十一日)以 大行王发引。上玉成会哭。○与诸生讲朱书。○还给职牒。○八月。命叙授护军。○九月。西行到报恩。访成大谷遗墟。到清州。以病归。
有一绝曰。满山风雪岁行阑。牢闭柴荆谢往还。堪笑四方心已倦。吾庐虽陋十分安。
与诸生讲心经。○除夕。与希庵尹公(瑱)及诸人守岁于玉成。
己酉万历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先生年四十七岁。○二月癸丑朔。以 先王初期。上玉成会哭。○三月。答裴明瑞书。
裴名龙吉。居安东。颇称读书。而其论议多舛。先生以书辨之。略曰。论启蒙一款。反复来示。然后始审其发于愤悱之诚。但所谓自以为已知已能。而不肯问人以匿其不知不能之迹者。仆虽无似。平生最恶如此用心。每读中庸末章。大学第六章及先儒摊饭门外。敝缊中閟等语。未尝不三复击节而深致意焉。见人微有此等心术。即必心贱而色恶之。故后生辈来问文义。其所不知者则直曰不知。而未尝强说杜撰以为知。实不敢妄自尊大。作为声势。以享前辈之名。如来教所云也。至其论寒暄,一蠹处则浅见实与高明之见不同。二先生造诣之浅深。有非末学所窥。然儒先,景贤二录。皆退溪先生所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5L 页
證著。而二先生立志之大。讲学之笃。制行之高。大略具焉。设使众言殽乱。犹可以折衷于此矣。况今从祀之议。远近同辞。乃所谓百年定论者。于是而别生意见。有若为异论立赤帜者。窃恐高明或未之深思耳。延平之未与两庑之祀。前此未曾知。孤陋是愧。果尔则诚千古之阙典。百王之欠事。高明既切尊贤尚德之诚。则闻之吾 君。转奏 天朝。以修举旷典。乃为伟事。不当反据欠阙之典。以为二先生不可从祀之證也。胡文定之立祠陈俊卿。陈良翰执小节以疑之。魏元履之所扼腕。朱夫子之所慨然者。高明又不当引此自诿。以人之唇舌不可禁者为当然也。尝见朱先生之论有两段。和靖录中说伊川未尝言前辈之短而朱子善之曰。今人往往见二先生兄弟自许之高。便都有个下视前辈意思。此俗不可长。和靖之言。要当表而出之。又曰。今世有一段议论成就后生懒惰。如云不敢轻议前辈。不敢妄立论之类。皆中怠惰者之意。此二说虽若自相戾。病有刚果柔懦两种。故药亦有两种。今以吾两家气质偏处各求其药。则仆虽懵于医方。窃愿以后一药常自吃服。而以前一药备左右瞑眩之用。未知能肯受吃否耳。又曰。来谕谓今人以决科为事了。更莫肯屈首劬书。此固然矣。但何尝见三字伤于迫切。似非有德者之言。而其于待一世之士。为已薄矣。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6H 页
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以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圣人之言。宽洪恻怛。其所以期望于人者。一节恳似一节。未尝如此一笔句断也。故孔子顺世无其人一句话。先儒以为全不类圣人家法。以吾人高明之见。岂不念及于此耶。得无为磊磈不平之气所发。而不自觉其言之过于激耶云云。
差冬至使。
光海命择。命该曹以先生应选。
四月。入都 肃谢。○制进谢 皇恩表。○五月。诣 阙启行事。○六月。制进祈雨祭文。○上疏乞暇归省墓。
疏见文集。
七月还 朝。○八月乙卯。(初七日)奉表 辞朝。
副使吕公裕吉,书状李公芬偕行。
戊午。到松都。谒文忠祠。访满月台。○丙寅。到平壤。观井田。戊辰。拜箕子墓。○戊寅。到义州。馆聚胜亭。
有断指者说。
九月庚辰。(初二日)方物改封裹。文书更查对。○丁亥渡江。○癸巳。到辽东怀远馆。○丁酉。行见官礼于都司衙门。○庚子。访华表柱广祐寺白塔。○十月丁巳。(九日)到十三山。
有赠陈童子一律。
乙亥。入山海关。○丙子。登望海亭。○十一月己卯。(初二日)访万柳庄。○庚辰。访孤竹祠谒夷齐庙。○甲申。患痁。○庚寅。
差冬至使。
光海命择。命该曹以先生应选。
四月。入都 肃谢。○制进谢 皇恩表。○五月。诣 阙启行事。○六月。制进祈雨祭文。○上疏乞暇归省墓。
疏见文集。
七月还 朝。○八月乙卯。(初七日)奉表 辞朝。
副使吕公裕吉,书状李公芬偕行。
戊午。到松都。谒文忠祠。访满月台。○丙寅。到平壤。观井田。戊辰。拜箕子墓。○戊寅。到义州。馆聚胜亭。
有断指者说。
九月庚辰。(初二日)方物改封裹。文书更查对。○丁亥渡江。○癸巳。到辽东怀远馆。○丁酉。行见官礼于都司衙门。○庚子。访华表柱广祐寺白塔。○十月丁巳。(九日)到十三山。
有赠陈童子一律。
乙亥。入山海关。○丙子。登望海亭。○十一月己卯。(初二日)访万柳庄。○庚辰。访孤竹祠谒夷齐庙。○甲申。患痁。○庚寅。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6L 页
入玉河馆。○癸巳晓。诣 朝天宫。入参演仪。○乙未晓。诣午门。行见朝礼。朝进礼部。行见堂礼。○丁酉。患胃病。○己亥。提督主事坐馆。行见官礼。○庚子。送禀帖于礼部。
大明集礼。藩使朝见。依品服朝服。而前后使臣并以玄盘领从事。因循袭谬。先生以为盘领创于后代。本非法服。玄即齐服。非所用于 朝贺大礼。送帖于礼部。请以朝服易盘领。礼部从之。
甲辰晓。随贺班。
冬至在昨日。而以祀天故退贺。
十二月辛亥。(初四日)送呈文于兵部。
初。 皇朝以焰焇国之利器。不宜示人。禁不得买。倭变之后始许收买。俾为战守之备。而每岁一次收买。不过三千斤。我国以年例不敷。请倍数以买。则 皇朝反谓细民必偷卖于奴胡。并与年例而不许。至是。先生送帖备陈情状。请以死保之。兵部乃覆题。许年例三千斤外增买二倍之数。
壬子。早诣会同馆受 赐宴。
侍郎王图日暮始至。七爵而罢。
癸丑晓。诣午门谢 恩。○甲寅。拜受 钦赐下程。○丙辰。观国子监。○丁巳。观郊坛。○庚午。诣午门领赏。仍诣会同馆受上马宴。○辛未晓。诣午门谢 恩。兼辞 朝。以回咨未讨仍留。○乙亥。辞堂于礼部。○丙子。出宿城外。○丁丑。
大明集礼。藩使朝见。依品服朝服。而前后使臣并以玄盘领从事。因循袭谬。先生以为盘领创于后代。本非法服。玄即齐服。非所用于 朝贺大礼。送帖于礼部。请以朝服易盘领。礼部从之。
甲辰晓。随贺班。
冬至在昨日。而以祀天故退贺。
十二月辛亥。(初四日)送呈文于兵部。
初。 皇朝以焰焇国之利器。不宜示人。禁不得买。倭变之后始许收买。俾为战守之备。而每岁一次收买。不过三千斤。我国以年例不敷。请倍数以买。则 皇朝反谓细民必偷卖于奴胡。并与年例而不许。至是。先生送帖备陈情状。请以死保之。兵部乃覆题。许年例三千斤外增买二倍之数。
壬子。早诣会同馆受 赐宴。
侍郎王图日暮始至。七爵而罢。
癸丑晓。诣午门谢 恩。○甲寅。拜受 钦赐下程。○丙辰。观国子监。○丁巳。观郊坛。○庚午。诣午门领赏。仍诣会同馆受上马宴。○辛未晓。诣午门谢 恩。兼辞 朝。以回咨未讨仍留。○乙亥。辞堂于礼部。○丙子。出宿城外。○丁丑。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7H 页
到通州。留待回咨及勘合。
庚戌万历三十八年。(光海二年)先生年四十八岁。○正月辛卯。(十四日)伴送官蒋于常赍勘合至。○癸卯。到山海关。
有留别应北庵一律并小序。又有到高岭寄赠两绝。
闻关外有虏警。一路戒严。○二月丁未朔。以 先王大祥。上崇兴寺望哭脱衰。○三月戊寅。(初二日)越江。○丁酉。入城复 命。○闰三月。差讲经试官。
取崔敬一等二十二人。
升嘉善大夫。上疏辞不许。
光海以尽心周旋。特 命赏加。疏见文集。
四月丁丑。(初二日)入祭班除禫服。○甲申。差永宁殿告迁祭献官。受香诣 宗庙齐宿。○乙酉晓。行预告祭。朝行安神祭。○丙戌。以 先王祔 大庙参贺班。入侍饮福宴。○辛卯。除成均馆大司成。○五月乙巳朔。诣成均馆行焚香礼。○戊申。以扫坟受由辞 朝。上疏乞解职不许。
略曰。臣无父母无兄弟。只有一叔父相依为命。而叔父年今七十三矣。桑榆景迫。前路不长。关山远别之馀。至情之发。终不能自抑。虽在法无例。不得以归觐请暇。而皇皇汲汲之情。实在于此。今于归觐之后。情爱牵挛。相挽之裾。未忍遽绝。则瞥眼之间。休日已尽。且前头将有 大驾幸学东宫齿让之礼。臣以国子之长。尤不可带职在外云云。光海批云。国子长不可递也。勿辞速为往
庚戌万历三十八年。(光海二年)先生年四十八岁。○正月辛卯。(十四日)伴送官蒋于常赍勘合至。○癸卯。到山海关。
有留别应北庵一律并小序。又有到高岭寄赠两绝。
闻关外有虏警。一路戒严。○二月丁未朔。以 先王大祥。上崇兴寺望哭脱衰。○三月戊寅。(初二日)越江。○丁酉。入城复 命。○闰三月。差讲经试官。
取崔敬一等二十二人。
升嘉善大夫。上疏辞不许。
光海以尽心周旋。特 命赏加。疏见文集。
四月丁丑。(初二日)入祭班除禫服。○甲申。差永宁殿告迁祭献官。受香诣 宗庙齐宿。○乙酉晓。行预告祭。朝行安神祭。○丙戌。以 先王祔 大庙参贺班。入侍饮福宴。○辛卯。除成均馆大司成。○五月乙巳朔。诣成均馆行焚香礼。○戊申。以扫坟受由辞 朝。上疏乞解职不许。
略曰。臣无父母无兄弟。只有一叔父相依为命。而叔父年今七十三矣。桑榆景迫。前路不长。关山远别之馀。至情之发。终不能自抑。虽在法无例。不得以归觐请暇。而皇皇汲汲之情。实在于此。今于归觐之后。情爱牵挛。相挽之裾。未忍遽绝。则瞥眼之间。休日已尽。且前头将有 大驾幸学东宫齿让之礼。臣以国子之长。尤不可带职在外云云。光海批云。国子长不可递也。勿辞速为往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7L 页
还。
行到清州。上疏辞。递授副护军。○七月还 朝。移拜护军。
有别申顺夫南归。金晦仲赴关东幕诸作。
九月丙子。(初四日)以五贤从祀先告事由祭献官。诣文庙行祭。○辛亥。陪祭文庙。○乙卯。以冠宾赴韩公(百谦)戒。○十月。除罗州牧使。
先生不乐在 朝。求外补故也。
十一月。辞 朝归展墓。○十二月癸巳。(廿二日)上任。○是日。除全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辛亥万历三十九年。(光海三年)先生年四十九岁。○正月。访沧浪亭。○入都谢 恩。
有龙仁漾碧亭一绝。○既谢 命。拟上疏辞职。适光海违豫。不果。
二月辛巳。(十一日)辞 朝。○己丑到界。
有完山东阁次圃隐先生韵及梅子数千颗寄赠汉阴相公诸作。
三月辛丑朔。行望 阙礼。
每朔望。必行礼未尝阙。
癸丑。承 朝命。巡审形势于边山。宿释在庵。
有一绝。
五月。到顺天访玉川书院。
院享寒暄先生。
行到清州。上疏辞。递授副护军。○七月还 朝。移拜护军。
有别申顺夫南归。金晦仲赴关东幕诸作。
九月丙子。(初四日)以五贤从祀先告事由祭献官。诣文庙行祭。○辛亥。陪祭文庙。○乙卯。以冠宾赴韩公(百谦)戒。○十月。除罗州牧使。
先生不乐在 朝。求外补故也。
十一月。辞 朝归展墓。○十二月癸巳。(廿二日)上任。○是日。除全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辛亥万历三十九年。(光海三年)先生年四十九岁。○正月。访沧浪亭。○入都谢 恩。
有龙仁漾碧亭一绝。○既谢 命。拟上疏辞职。适光海违豫。不果。
二月辛巳。(十一日)辞 朝。○己丑到界。
有完山东阁次圃隐先生韵及梅子数千颗寄赠汉阴相公诸作。
三月辛丑朔。行望 阙礼。
每朔望。必行礼未尝阙。
癸丑。承 朝命。巡审形势于边山。宿释在庵。
有一绝。
五月。到顺天访玉川书院。
院享寒暄先生。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8H 页
到绫城。祭竹树祠。
即静庵先生妥灵之所。有祭文。
草道南书院五先生奉安告文及祝文。○作五贤从祀执礼契帖序。洪虚白(贵达)文集序。○六月。刊朱书节要。
先生常以此书为最切于学者。恨国中流布不广。至是开役于锦山。亲自检看。间或付别考于各编之末。以订其注解之讹。不踰月讫功。
七月。到砺山。犒戌北军兵。○上状辞。
状见文集。
八月。谏院启请削去仕版。
初。五先生既从祀 文庙。仁弘上疏斥晦斋,退溪两先生。语极丑。先生作从祀执礼契帖序。其末云。盛典才举而邪说便行。诬贤之语。略无顾忌。呜呼。彼岂无秉彝之天耶。惟其偏私之见蔽之于前。忿狠之气迫之于后。不觉其自陷于媢嫉之归。此其可哀之甚而不足怒也云云。又次淳昌壁上朴讷斋韵三绝云。若将鱼目齿宵光。凫鹤还应换短长。公是日非非日是。世间无用是雌黄。狼腹偏心说圣贤。谁能只手障奔川。归欤水石烟霞里。独抱遗经送暮年。怀山波浪几千寻。镐邑翻为匪茹侵。一乱极知缘运气。残生犹自涕沾襟。仁弘见之大怒。嗾其党柳㴒,姜翼文等捏诬以劾之。尚州儒生宋光国等陈疏辨其诬。○归到安心寺。有留赠柳参奉伯举一绝。
即静庵先生妥灵之所。有祭文。
草道南书院五先生奉安告文及祝文。○作五贤从祀执礼契帖序。洪虚白(贵达)文集序。○六月。刊朱书节要。
先生常以此书为最切于学者。恨国中流布不广。至是开役于锦山。亲自检看。间或付别考于各编之末。以订其注解之讹。不踰月讫功。
七月。到砺山。犒戌北军兵。○上状辞。
状见文集。
八月。谏院启请削去仕版。
初。五先生既从祀 文庙。仁弘上疏斥晦斋,退溪两先生。语极丑。先生作从祀执礼契帖序。其末云。盛典才举而邪说便行。诬贤之语。略无顾忌。呜呼。彼岂无秉彝之天耶。惟其偏私之见蔽之于前。忿狠之气迫之于后。不觉其自陷于媢嫉之归。此其可哀之甚而不足怒也云云。又次淳昌壁上朴讷斋韵三绝云。若将鱼目齿宵光。凫鹤还应换短长。公是日非非日是。世间无用是雌黄。狼腹偏心说圣贤。谁能只手障奔川。归欤水石烟霞里。独抱遗经送暮年。怀山波浪几千寻。镐邑翻为匪茹侵。一乱极知缘运气。残生犹自涕沾襟。仁弘见之大怒。嗾其党柳㴒,姜翼文等捏诬以劾之。尚州儒生宋光国等陈疏辨其诬。○归到安心寺。有留赠柳参奉伯举一绝。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8L 页
壬子万历四十年。(光海四年)先生年五十岁。○十月。始定墓祭礼告家庙。
其词云。逐节上墓。行之虽久。礼实无据。今人致隆于此。而四时正祭或废不行。尤失圣人制礼之意。今考朱子家礼东莱宗法。止于寒食及十月上丁。展扫封茔。其馀节日则并就祠堂。荐以时食。举废之际。不敢昧然行之。玆因朔参。用伸处告。
三月乙卯。(廿一日)拿命至。
时金直哉狱起。其党柳彭锡诈供。曾于江阴山寺隔壁听。有二僧密言。金贼将与陜川郑仁弘,东莱郑某连谋而后举事。光海问郑某非东莱人。汝何言如此。供云。但听僧言。我何知之。光海谓郑相宁有此理。勿问。独先生被命。三子五仆并逮。
己未。就狱。○辛酉。供招。
光海见所搜文书中家间寻常书札。语及君上处。必别行高书。虽谚书亦然。语其侍者曰。安有敬勤如是而党逆者乎。史(一作中)使亦启先生家业清寒之状甚悉。先生供讫。光海亲问杺曰。汝父教汝以何事。对曰。臣父平生。只教以忠孝二字而已。光海尤奇之。○时李参判(时发)以与先生书言时事被逮。一松沈相亦被谴云。
四月戊辰。(初三日)得释。
光海以文书中有与铨官求郡书。遂托此削职放送。
其词云。逐节上墓。行之虽久。礼实无据。今人致隆于此。而四时正祭或废不行。尤失圣人制礼之意。今考朱子家礼东莱宗法。止于寒食及十月上丁。展扫封茔。其馀节日则并就祠堂。荐以时食。举废之际。不敢昧然行之。玆因朔参。用伸处告。
三月乙卯。(廿一日)拿命至。
时金直哉狱起。其党柳彭锡诈供。曾于江阴山寺隔壁听。有二僧密言。金贼将与陜川郑仁弘,东莱郑某连谋而后举事。光海问郑某非东莱人。汝何言如此。供云。但听僧言。我何知之。光海谓郑相宁有此理。勿问。独先生被命。三子五仆并逮。
己未。就狱。○辛酉。供招。
光海见所搜文书中家间寻常书札。语及君上处。必别行高书。虽谚书亦然。语其侍者曰。安有敬勤如是而党逆者乎。史(一作中)使亦启先生家业清寒之状甚悉。先生供讫。光海亲问杺曰。汝父教汝以何事。对曰。臣父平生。只教以忠孝二字而已。光海尤奇之。○时李参判(时发)以与先生书言时事被逮。一松沈相亦被谴云。
四月戊辰。(初三日)得释。
光海以文书中有与铨官求郡书。遂托此削职放送。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9H 页
翌日。买船南归。
到渡迷。有题船板进退格一律。○曹汝善所记云。是行。余随先生往还。自尚至于京。自入狱至蒙放。凡十有馀日。而终始怡然。不以为意。寝食盥栉。无异平日。不见有此惊动忧怖底辞气。尔瞻以谏长参鞫。有伸理语。知旧皆劝一谢。先生终不肯。其坚着脊梁如此。在吾党所宜矜式者云。
哭希庵尹公丧。
先生常称为豪士。尝为作菊圃记。有祭文挽词。
秋。特升嘉义大夫。授护军。入都 谢恩。上疏乞改正。不许。
初。 宣祖朝。先生为司谏。 启请接待 天将时勿令临海随 驾。盖当初世子册奏中以临海有疾为辞故也。至是。光海杀临海。谓先生有炳几逆折之功。命升秩收叙。录原从功。先生不得已入都谢 恩。陈疏改正。疏略曰。方丁酉倭寇之再动也。杨经理与麻提督军于平沙上。请 先王相见。召珒入对。自是以后。道路传说经理称赏珒。当初请册奏中既以有病为辞。而彼方扬扬驰逐于华人所见之地。若或事闻 朝廷。则恐有以增礼部之疑。而藉执难之口。臣适忝言地。协同僚议。请于接见天将时勿令随 驾。其意不过忧其势位之嫌偪。事机之迟误而已。初岂能炳几逆折如 圣教所褒乎。大哉 先王之批若曰。所谓有病。非病不能行步之谓
到渡迷。有题船板进退格一律。○曹汝善所记云。是行。余随先生往还。自尚至于京。自入狱至蒙放。凡十有馀日。而终始怡然。不以为意。寝食盥栉。无异平日。不见有此惊动忧怖底辞气。尔瞻以谏长参鞫。有伸理语。知旧皆劝一谢。先生终不肯。其坚着脊梁如此。在吾党所宜矜式者云。
哭希庵尹公丧。
先生常称为豪士。尝为作菊圃记。有祭文挽词。
秋。特升嘉义大夫。授护军。入都 谢恩。上疏乞改正。不许。
初。 宣祖朝。先生为司谏。 启请接待 天将时勿令临海随 驾。盖当初世子册奏中以临海有疾为辞故也。至是。光海杀临海。谓先生有炳几逆折之功。命升秩收叙。录原从功。先生不得已入都谢 恩。陈疏改正。疏略曰。方丁酉倭寇之再动也。杨经理与麻提督军于平沙上。请 先王相见。召珒入对。自是以后。道路传说经理称赏珒。当初请册奏中既以有病为辞。而彼方扬扬驰逐于华人所见之地。若或事闻 朝廷。则恐有以增礼部之疑。而藉执难之口。臣适忝言地。协同僚议。请于接见天将时勿令随 驾。其意不过忧其势位之嫌偪。事机之迟误而已。初岂能炳几逆折如 圣教所褒乎。大哉 先王之批若曰。所谓有病。非病不能行步之谓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79L 页
也。盖明言彼人之病在心而不在貌。臣等之启。如无 圣批说破本状。则华人或认为修饰掩迹之计。呜呼其危矣。以此而论。则又不但为无功而止也。今若冒进而承当。则攘天之功。罪莫大焉。纵不能逃。其敢受乎。
闰十一月。除同知中枢府事。献交河徙都便否议。
时术士李懿信言京都气索。交河有形胜。宜徙都。光海入其言。召宰臣集议。先生略曰。盘庚之亳邑。以有圮河之患。成王之洛都。为朝贡道里之均。卫文之楚丘。又在于为狄所灭之日。玆皆出于千万不得已之大计。曷尝可已而不已哉。臣未知今日之议此有何不得已之故也。国之所以祈天永命。人之所以保享遐龄。在于修德养性而已。岂地理所能与哉。只一个长安。秦居而促。汉居而永。此是千古之明验。而今昔之恒言云云。事遂寝。
癸丑万历四十一年。(光海五年)先生年五十一岁。
时国事日非。先生忽忽不乐。又不得便归。每倘佯于三清北郊之间以写忧。有春日思归诸作。
三月。除江陵府使。○四月。上任。
先生爱其俗之质而愿也。为政。必先以教化。率乡子弟讲授礼书。其民乐趋之。本府士族家亦或有违礼败俗之事。循袭谬误。不自知改。先生即条列通谕。严行禁断。其文云。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其终至于涂人。而其初则一人之身也。是故。礼曰。不娶同姓。又曰。虽百世。婚姻不
闰十一月。除同知中枢府事。献交河徙都便否议。
时术士李懿信言京都气索。交河有形胜。宜徙都。光海入其言。召宰臣集议。先生略曰。盘庚之亳邑。以有圮河之患。成王之洛都。为朝贡道里之均。卫文之楚丘。又在于为狄所灭之日。玆皆出于千万不得已之大计。曷尝可已而不已哉。臣未知今日之议此有何不得已之故也。国之所以祈天永命。人之所以保享遐龄。在于修德养性而已。岂地理所能与哉。只一个长安。秦居而促。汉居而永。此是千古之明验。而今昔之恒言云云。事遂寝。
癸丑万历四十一年。(光海五年)先生年五十一岁。
时国事日非。先生忽忽不乐。又不得便归。每倘佯于三清北郊之间以写忧。有春日思归诸作。
三月。除江陵府使。○四月。上任。
先生爱其俗之质而愿也。为政。必先以教化。率乡子弟讲授礼书。其民乐趋之。本府士族家亦或有违礼败俗之事。循袭谬误。不自知改。先生即条列通谕。严行禁断。其文云。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其终至于涂人。而其初则一人之身也。是故。礼曰。不娶同姓。又曰。虽百世。婚姻不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80H 页
通。其严如此。国俗以异贯为异姓。李与李婚。金与金婚。法家名族。亦皆不免。此则虽非古礼。而今不可卒革。至于同贯相婚。乃通国所无之事。而闻此乡有犯之者云。伤风败俗。莫大于此。今后随现告官。绳之以法。摈不与士族之列为佳。父在为母期。礼有明文。圣人制礼之意。非簿于母也。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家无二尊。故压于父而不得伸情于母也。闻邑俗不知降服之礼。并行三年。其间或有一二士子欲行古礼。则哗然惊该。目为短丧云。其陋甚矣。夫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申心丧三年。圣人制礼。明如日月。此则非假后学一二谈也。且闻邑俗亲旧家丧练祥禫之日。各持赙米以进。丧家略设酒食以供之。致客多者。不免前期备办。有如置酒请客之为者。是日众宾列坐。以次酬酢。因为乡会于其座。甚者必待毕至。然后行祭。或晚至则祭从而晚。极为骇怪。夫丧主乎哀。祭主乎敬。彼为主者。固为风教之罪人。为客者恶得无罪。昔伊川先生葬母夫人。时客有畏寒者。周恭叔请馈酒。先生曰。毋陷人于不义。夫当寒而饮。犹以为不义。则无端饮酒于丧家。至为公会。其不义为如何也。至于赙米之馈。固为厚风。然初丧之有赙。为敛葬之用也。练祥之时。丧家贫甚。无以为祭。则亲旧分厚之人致送米谷。使供祭用。亦无不可。至于会葬观祭之日。亲赍以进。赠之者无恤丧之诚。受之者有幸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80L 页
丧之嫌。其为失亦大矣。自今以后致赙。必须前期输送。会葬者或及墓而辞。或反哭而散。观祭者祭毕而罢。一依礼文。毋得因循谬习。取人鄙夷。幸甚。其民至今遵承。不敢有违云。
游镜浦。
府地素多奇胜。如镜浦,寒松等处尤佳。先生于簿领之暇。游陟吟赏。萧然有出尘之趣。
课诸生。
逐月课试。
八月。重修乡校。丁亥。(初二日)行 释菜礼。戊子。行社稷祭。庚子。行 真殿祭。
大小祀事。必皆躬莅。非有大段病故。未尝摄行。
汉阴李相公讣至。哭之。
甲寅万历四十二年。(光海六年)先生年五十二岁。○春访唤仙亭。
有一绝云。松间画阁出云衢。蓬岛飞仙定可呼。酒醒夜深挥烛退。坐看晴月满平湖。
游金刚山。
有游山诸作。
冬与方伯尹。 书论荒政。
书见文集。
与庠中士子书。
游镜浦。
府地素多奇胜。如镜浦,寒松等处尤佳。先生于簿领之暇。游陟吟赏。萧然有出尘之趣。
课诸生。
逐月课试。
八月。重修乡校。丁亥。(初二日)行 释菜礼。戊子。行社稷祭。庚子。行 真殿祭。
大小祀事。必皆躬莅。非有大段病故。未尝摄行。
汉阴李相公讣至。哭之。
甲寅万历四十二年。(光海六年)先生年五十二岁。○春访唤仙亭。
有一绝云。松间画阁出云衢。蓬岛飞仙定可呼。酒醒夜深挥烛退。坐看晴月满平湖。
游金刚山。
有游山诸作。
冬与方伯尹。 书论荒政。
书见文集。
与庠中士子书。
愚伏先生别集卷之四 第 481H 页
略曰。晨起病少苏。为劈诗卷则诗以老死南阳未必非为题。未知此是何人诗句。薜能诗曰。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此是诗人轻薄。不顾义理是非。但喜语意新奇。自陷于妄论之罪。故先儒多评之。至以为得罪名教。夫孔明出处。略与伊尹相似。其不能兴隆汉室。天也。非孔明之所逆料。是以。其自言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此是先难后获。正谊不谋利之见。读之令人不觉击节。而继之以陨泪。愚常以为凡以此疵议孔明者。非忍人则媢嫉人也。昭烈三顾之勤。而孔明不出。则是亦一杨朱而已。何足为孔明耶。一出而明汉贼之大义。扶万古之纲常。其所树立为如何。而以成败论英雄者争起而论之。陋哉陋哉。近世有进言于 经席曰。老死隆中。使天下后世不知有诸葛孔明可也。是特处士夸大之言。老庄自私之见。非正论也。今见诸作。或曰轻出。或曰徒死。或曰恨不老死。诸君亦太忍矣。诗言志。不可诿之词华而如此立论也。
草文庵(文岩)书院上梁文。
院在春川府。享退溪先生。为府伯申公(湜)作。
与诸生讲家礼。
草文庵(文岩)书院上梁文。
院在春川府。享退溪先生。为府伯申公(湜)作。
与诸生讲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