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x 页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5H 页
讱斋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二年( 明宗大王十八年)癸亥六月初十日丙辰。(子时)先生生于善山府海平县之松山第。(在县南二里○先生之先。全州人也。高祖承旨公以比安县监。聘海平金氏。仍家焉。)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岁)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四岁)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五岁)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六岁)
三年己巳(先生七岁)
四年庚午(先生八岁)
受业于杜谷高先生(力学不倦。尝以雨夜明灯命题。先生应声对曰。灯前尧舜日。窗外战国风。杜谷先生大奇之。称以远到。)
五年辛未(先生九岁)
八月。丁内艰。(执丧如成人。参赞公尤加爱重曰。吾家其不替矣。)
六年壬申(先生十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十一岁)
二年甲戌(先生十二岁)
三年乙亥(先生十三岁)
肄业于金乌书院(方伯发策。问以性理。先生一挥而篇已就。及课次。先生居首。)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二年( 明宗大王十八年)癸亥六月初十日丙辰。(子时)先生生于善山府海平县之松山第。(在县南二里○先生之先。全州人也。高祖承旨公以比安县监。聘海平金氏。仍家焉。)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岁)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三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四岁)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五岁)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六岁)
三年己巳(先生七岁)
四年庚午(先生八岁)
受业于杜谷高先生(力学不倦。尝以雨夜明灯命题。先生应声对曰。灯前尧舜日。窗外战国风。杜谷先生大奇之。称以远到。)
五年辛未(先生九岁)
八月。丁内艰。(执丧如成人。参赞公尤加爱重曰。吾家其不替矣。)
六年壬申(先生十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十一岁)
二年甲戌(先生十二岁)
三年乙亥(先生十三岁)
肄业于金乌书院(方伯发策。问以性理。先生一挥而篇已就。及课次。先生居首。)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5L 页
四年丙子(先生十四岁)
五年丁丑(先生十五岁)
六年戊寅(先生十六岁)
七年己卯(先生十七岁)
八年庚辰(先生十八岁)
九年辛巳(先生十九岁)
春。拜鹤峰金先生于临河。仍请受业。(先生谓从侄真宝公山立曰。居是邦。事其贤大夫。礼也。鹤峰先生。今之贤大夫。同道而不得见。可愧也。白公见龙适在座曰。汝欲见金某乎。此我同门友也。目今居庐于花山之临河县。士子之负笈往从者。皆闭门而拒之。先生曰。奈何。白公曰。第蹑我后。先生共白公至临河。投拜于庐所。敷衽而前曰。蒙学小生。无所依归。获拜先生。愿承教诲。鹤峰先生曰。南州贤士。不为不多。子苟诚矣。何患无师。哀疚草土。非讲学讨论之时。先生曰。严不敢更请。愿在别斋随子弟学焉。鹤峰先生曰。痴劣辈不可为益友。斋舍隘陋。难留远人。奈何。伯氏药峰先生曰。此人虽少。以是心来。姑留以答其意可也。遂处斋舍。与子弟朝夕侍见数月。益闻所不闻。乃知先生之学践履克治。鞭辟近里。问人不问其才而问其行。劝人不先其文而先其实。尝谓先生曰。资质既美。前程又远。子勉哉。先生对曰。质钝才短。恐朽木之难雕也。鹤峰先生曰。人患立志不诚。何患才不足乎。有才不免为小人。无才不妨为君子。在所学之为己为人耳。又曰。善必积而后成。有一善自足。则是骄其善也。恶虽小而可惧。有一恶自恕。则是长其恶也。又曰。涵养克治之功不力。而欲一蹴以到者。学者之通患也。比如养苗者慇勤培植。成熟然后可以供粢盛。去草者朝暮锄治。剪除根条。然后不得害我嘉禾。忘其田而不耘。与助之长而揠苗者其心虽异。而为害则一也。又曰。毋自欺三字。须终身佩服为善。去恶一有不诚。则皆自欺也。曰。善恶何以实见得。曰。义利公私之分。不可不严。毫忽之微。远于千里。在学而明之耳。曰。学则何先。曰。
五年丁丑(先生十五岁)
六年戊寅(先生十六岁)
七年己卯(先生十七岁)
八年庚辰(先生十八岁)
九年辛巳(先生十九岁)
春。拜鹤峰金先生于临河。仍请受业。(先生谓从侄真宝公山立曰。居是邦。事其贤大夫。礼也。鹤峰先生。今之贤大夫。同道而不得见。可愧也。白公见龙适在座曰。汝欲见金某乎。此我同门友也。目今居庐于花山之临河县。士子之负笈往从者。皆闭门而拒之。先生曰。奈何。白公曰。第蹑我后。先生共白公至临河。投拜于庐所。敷衽而前曰。蒙学小生。无所依归。获拜先生。愿承教诲。鹤峰先生曰。南州贤士。不为不多。子苟诚矣。何患无师。哀疚草土。非讲学讨论之时。先生曰。严不敢更请。愿在别斋随子弟学焉。鹤峰先生曰。痴劣辈不可为益友。斋舍隘陋。难留远人。奈何。伯氏药峰先生曰。此人虽少。以是心来。姑留以答其意可也。遂处斋舍。与子弟朝夕侍见数月。益闻所不闻。乃知先生之学践履克治。鞭辟近里。问人不问其才而问其行。劝人不先其文而先其实。尝谓先生曰。资质既美。前程又远。子勉哉。先生对曰。质钝才短。恐朽木之难雕也。鹤峰先生曰。人患立志不诚。何患才不足乎。有才不免为小人。无才不妨为君子。在所学之为己为人耳。又曰。善必积而后成。有一善自足。则是骄其善也。恶虽小而可惧。有一恶自恕。则是长其恶也。又曰。涵养克治之功不力。而欲一蹴以到者。学者之通患也。比如养苗者慇勤培植。成熟然后可以供粢盛。去草者朝暮锄治。剪除根条。然后不得害我嘉禾。忘其田而不耘。与助之长而揠苗者其心虽异。而为害则一也。又曰。毋自欺三字。须终身佩服为善。去恶一有不诚。则皆自欺也。曰。善恶何以实见得。曰。义利公私之分。不可不严。毫忽之微。远于千里。在学而明之耳。曰。学则何先。曰。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6H 页
善哉问。学不在章句文词之间。只向日用事物上求之。所谓事上学也。其本在于主忠信先孝悌。而其要只在收放心。自洒扫应对。至修齐治平。其节目次第工夫先后。如示诸掌。在乎循序渐进。深玩实体而已。)七月。聘夫人义城金氏。(府使复一女。鹤峰先生侄女。时夫人从内舅草涧权公文海于公州任所。)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岁)
哭伯氏学生公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一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二岁)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三岁)
八月。子山辉生。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四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五岁)
二月。哭夫人金氏。○秋。赴荣川试发解。○十二月。读书于桐华寺。(寺在公山。时草涧权公莅大丘府。先生往拜。仍留栖。)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六岁)
三月。中生员一等第二人。(先生居第一。考官以为乡人。置第二。)聘昌宁曹氏。(年月无可据。而今按草涧权公日记。语及参赞公襄礼。以为初卜于己丑冬。以内室遘疠。不克葬云。内室。指曹夫人而言也。据此。聘礼在先生丁忧前。故第附于此。)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七岁)
六月。丁参赞公忧。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岁)
哭伯氏学生公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一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二岁)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三岁)
八月。子山辉生。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四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五岁)
二月。哭夫人金氏。○秋。赴荣川试发解。○十二月。读书于桐华寺。(寺在公山。时草涧权公莅大丘府。先生往拜。仍留栖。)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六岁)
三月。中生员一等第二人。(先生居第一。考官以为乡人。置第二。)聘昌宁曹氏。(年月无可据。而今按草涧权公日记。语及参赞公襄礼。以为初卜于己丑冬。以内室遘疠。不克葬云。内室。指曹夫人而言也。据此。聘礼在先生丁忧前。故第附于此。)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七岁)
六月。丁参赞公忧。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6L 页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八岁)
三月四日。行参赞公襄礼。(以疠退行故也○旅轩张先生铭其墓。)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九岁)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岁)
春。被金吾郎荐。(西厓柳先生时在相位。抵书于吏曹参议曰。金吾郎有阙云。崔生晛。政合荐拟。可一言于判相云云。而书中无年月可考。未知荐在何时。然先生筮仕在癸巳。恐是荐在乱前。未及举行。而始拟于翌年尔。)夏。岛夷入寇。连陷三都。 大驾播迁龙湾。先生与一乡同志倡起义旅。推卢公景任为义兵将。朴公遂一为副将。先生为掌书。(有乡兵约束文及通开宁义兵文)八月。避乱寓义城申姨兄仡家。○与兵使朴晋书。请先讨丰山贼。○九月。上右巡察鹤峰先生书。论御敌。○十月。为善山乡兵。呈左巡察韩孝纯书。乞军器。○十二月。与韩巡察书。论军机。○哭曹夫人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一岁)
正月。在金谷。上鹤峰先生书。论军机。○聘夫人载宁李氏。(设纸榜告由)三月。 除军资监参奉。不就。○四月。哭鹤峰先生。(有祭文)自义城转寓宁海。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二岁)
正月。呈韩巡察书。请设善山屯田。(是时先生在上枝。与金锡良同呈。)
二月。还海平故里。祭先考妣墓。○琴生异闻录成(此乃
三月四日。行参赞公襄礼。(以疠退行故也○旅轩张先生铭其墓。)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九岁)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岁)
春。被金吾郎荐。(西厓柳先生时在相位。抵书于吏曹参议曰。金吾郎有阙云。崔生晛。政合荐拟。可一言于判相云云。而书中无年月可考。未知荐在何时。然先生筮仕在癸巳。恐是荐在乱前。未及举行。而始拟于翌年尔。)夏。岛夷入寇。连陷三都。 大驾播迁龙湾。先生与一乡同志倡起义旅。推卢公景任为义兵将。朴公遂一为副将。先生为掌书。(有乡兵约束文及通开宁义兵文)八月。避乱寓义城申姨兄仡家。○与兵使朴晋书。请先讨丰山贼。○九月。上右巡察鹤峰先生书。论御敌。○十月。为善山乡兵。呈左巡察韩孝纯书。乞军器。○十二月。与韩巡察书。论军机。○哭曹夫人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一岁)
正月。在金谷。上鹤峰先生书。论军机。○聘夫人载宁李氏。(设纸榜告由)三月。 除军资监参奉。不就。○四月。哭鹤峰先生。(有祭文)自义城转寓宁海。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二岁)
正月。呈韩巡察书。请设善山屯田。(是时先生在上枝。与金锡良同呈。)
二月。还海平故里。祭先考妣墓。○琴生异闻录成(此乃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7H 页
先生寓言。而发挥乡贤事迹者也。作于辛卯。失于乱中。甲午。因健斋朴公得本草。乃更辑成。苍石李公跋。)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三岁)
著友爱箴(时在宁海。有人兄弟争讼大阋。病中书此示之。其人戚然心动。归而相责。遂止其讼。)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上都体察使完平李相公九目书。(书见本集。李公答书有曰。处野忧国。陈书屡百言。极可奖叹。)二月。著论山城形势郡县合并之宜。○四月。浴平海温泉。(调理于白岩寺。时久旱。太守尹悦求文于先生以祭。翌日大雨。)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五岁)
正月。与体府从事官金云川涌书。论山城设栅便民之策。○自宁海还海平见诸族。访朴健斋遂一及张旅轩。因论避乱之策。○二月。奠梧洞先妣墓。因向青松。○访朴大庵惺于大穴。因登周王山。历览形胜。○来寓宁海东面内甲谷。(从事农亩。日以为常。)十月。哭朴健斋。(有祭文)改葬先妣李氏于上林。○移寓真宝论谷。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六岁)
二月。除 健元陵参奉。肃 命。(西厓先生送人劳问)拜东冈金先生于旅邸。○拟入 王子师傅望。(按日记。金参议昌远言政事时。 上问有学识否。人物何如。对曰。李德馨为判书时所荐。故拟望矣。)八月。南还。上九条疏。○九月。 除典牲署参奉。不就。○十一月。观望洋亭。访忘忧堂郭公寓居。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三岁)
著友爱箴(时在宁海。有人兄弟争讼大阋。病中书此示之。其人戚然心动。归而相责。遂止其讼。)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上都体察使完平李相公九目书。(书见本集。李公答书有曰。处野忧国。陈书屡百言。极可奖叹。)二月。著论山城形势郡县合并之宜。○四月。浴平海温泉。(调理于白岩寺。时久旱。太守尹悦求文于先生以祭。翌日大雨。)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五岁)
正月。与体府从事官金云川涌书。论山城设栅便民之策。○自宁海还海平见诸族。访朴健斋遂一及张旅轩。因论避乱之策。○二月。奠梧洞先妣墓。因向青松。○访朴大庵惺于大穴。因登周王山。历览形胜。○来寓宁海东面内甲谷。(从事农亩。日以为常。)十月。哭朴健斋。(有祭文)改葬先妣李氏于上林。○移寓真宝论谷。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六岁)
二月。除 健元陵参奉。肃 命。(西厓先生送人劳问)拜东冈金先生于旅邸。○拟入 王子师傅望。(按日记。金参议昌远言政事时。 上问有学识否。人物何如。对曰。李德馨为判书时所荐。故拟望矣。)八月。南还。上九条疏。○九月。 除典牲署参奉。不就。○十一月。观望洋亭。访忘忧堂郭公寓居。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7L 页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七岁)
正月。送别忘忧堂。(闻郭公挈家还乡。要路相叙。)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八岁)
正月。与郭兵使再祐书。论御敌。○四月。改题庙主。(兵乱中遗失庙主。至是还故里。改题有祝文。)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九岁)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岁)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一岁)
四月。以 朝命撰辑乱中杂录。(时完平李公以乱后事迹撰辑事。陈于榻前。道伯因 朝令差出左右道都厅及列邑有司。先生为右道都厅。宋进士远器为左道都厅。)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二岁)
四月。哭东冈金先生。(先生与旅轩张先生约游伽倻山。入哭东冈先生。转拜寒冈郑先生。)五月。以撰辑事。通告道内。○六月。哭从侄山立。○上伸辨晦斋李先生疏。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三岁)
酬诗讽郑仁弘。(先生始与仁弘相从。见其名誉日盛。作此以讽之。诗曰。世事升沈古到今。春荣秋索理相寻。青山独立云来往。莫把浮名搅此心。○按先生答仁弘丁未书。有曰。三四年来。贱迹绝不近门屏。盖自甲辰乙巳年间。断绝寻问。而此诗有规讽戒切之意。则已于是时。见其心术之微。而仍与之渐相疏绝也。此诗之作。不出两年。兹附于此。)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四岁)
正月。送别忘忧堂。(闻郭公挈家还乡。要路相叙。)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八岁)
正月。与郭兵使再祐书。论御敌。○四月。改题庙主。(兵乱中遗失庙主。至是还故里。改题有祝文。)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九岁)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岁)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一岁)
四月。以 朝命撰辑乱中杂录。(时完平李公以乱后事迹撰辑事。陈于榻前。道伯因 朝令差出左右道都厅及列邑有司。先生为右道都厅。宋进士远器为左道都厅。)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二岁)
四月。哭东冈金先生。(先生与旅轩张先生约游伽倻山。入哭东冈先生。转拜寒冈郑先生。)五月。以撰辑事。通告道内。○六月。哭从侄山立。○上伸辨晦斋李先生疏。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三岁)
酬诗讽郑仁弘。(先生始与仁弘相从。见其名誉日盛。作此以讽之。诗曰。世事升沈古到今。春荣秋索理相寻。青山独立云来往。莫把浮名搅此心。○按先生答仁弘丁未书。有曰。三四年来。贱迹绝不近门屏。盖自甲辰乙巳年间。断绝寻问。而此诗有规讽戒切之意。则已于是时。见其心术之微。而仍与之渐相疏绝也。此诗之作。不出两年。兹附于此。)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四岁)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8H 页
七月。中增广,东堂,乡解(三场。居首)九月。中文科丙科第四人。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五岁)
二月。以翰苑指挥。取才于议政府(讲左传)。三月。荐授艺文馆检阅。○四月。署经入直。○ 内赐生姜一封。感 恩作诗。(诗曰。黄金芽嫩犀角长。去秽通神孔所尝。谩嚼 天香薰入骨。顾何才德荷 龙光。)答书郑仁弘辨斥诬贤事。(先生尝与人语及南冥先生。而仁弘闻之。以为诋毁南冥。先自抵书。张皇辞说。侵逼退溪先生。故先生据理辨斥。而极言各尊所闻之意以答之。)七月。上疏南还。(时首相柳永庆当国用事。先生入史院。直书时事。有一台官言于首相。欲击去之。首相曰。虽欲攻之。史草宣泄之罪。谁使当之。言者遂止。又有一名官言于吏判崔天健。亦如之。崔曰。此人与我有同年相识之分。自吾入东铨。同在药房。而未尝私相求见。与人言。直举过失。其心之公正可知。新进之人见闻未广。褒贬之际。未尽其实则或有之。至于党南而攻北。必无是理。铨郎成俊耇亦语其侪类曰。吾辈之荐此人。乃公论。非有私于彼也。彼之直书不讳。是亦公道也。且公等误矣。若以直书而去史官。则何处尽得曲笔之史官乎。自是一队纷纭者少止。然其猜嫌未释也。先生不欲苟容。即呈辞弃归。)八月既望。会张旅轩泛舟于鲤埋渊。○往崇岩修史○有 旨催促还仕。(还家祗受)九月。修葺松冈书亭。○又上桃李寺修史○十月。又有 旨促还。(还家祗受)撰修杜谷先生遗集。○十二月。 内赐椒丹木新历三物。(在家祗受)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递检阅。(以不趁还 朝论递)二月初一日。 宣祖大王升遐。赴哭 阙下。○光海即位。除艺文馆待教。○三月。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五岁)
二月。以翰苑指挥。取才于议政府(讲左传)。三月。荐授艺文馆检阅。○四月。署经入直。○ 内赐生姜一封。感 恩作诗。(诗曰。黄金芽嫩犀角长。去秽通神孔所尝。谩嚼 天香薰入骨。顾何才德荷 龙光。)答书郑仁弘辨斥诬贤事。(先生尝与人语及南冥先生。而仁弘闻之。以为诋毁南冥。先自抵书。张皇辞说。侵逼退溪先生。故先生据理辨斥。而极言各尊所闻之意以答之。)七月。上疏南还。(时首相柳永庆当国用事。先生入史院。直书时事。有一台官言于首相。欲击去之。首相曰。虽欲攻之。史草宣泄之罪。谁使当之。言者遂止。又有一名官言于吏判崔天健。亦如之。崔曰。此人与我有同年相识之分。自吾入东铨。同在药房。而未尝私相求见。与人言。直举过失。其心之公正可知。新进之人见闻未广。褒贬之际。未尽其实则或有之。至于党南而攻北。必无是理。铨郎成俊耇亦语其侪类曰。吾辈之荐此人。乃公论。非有私于彼也。彼之直书不讳。是亦公道也。且公等误矣。若以直书而去史官。则何处尽得曲笔之史官乎。自是一队纷纭者少止。然其猜嫌未释也。先生不欲苟容。即呈辞弃归。)八月既望。会张旅轩泛舟于鲤埋渊。○往崇岩修史○有 旨催促还仕。(还家祗受)九月。修葺松冈书亭。○又上桃李寺修史○十月。又有 旨促还。(还家祗受)撰修杜谷先生遗集。○十二月。 内赐椒丹木新历三物。(在家祗受)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递检阅。(以不趁还 朝论递)二月初一日。 宣祖大王升遐。赴哭 阙下。○光海即位。除艺文馆待教。○三月。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8L 页
拜侍讲院说书。(自四月初五日至五月二十五日。连入书筵。有讲义。)五月。除司谏院正言。○作九知铭○八月。以冬至使书状官赴 京。○九月初八日壬辰。到义州。以银禁变通事封启。○癸巳。渡鸭江。○十月十六日庚午。到山海关。(有诗二律)甲戌。过首阳山。谒夷齐庙。(有感咏二律曰。孤竹千年庙。荒城古渡滨。天长名不朽。地老像犹新。大曜辉黄道。清霜映碧旻。谁能绘日月。镌刻莫频频。一律载原集。)癸未。入玉河馆。○十一月初四日丁亥。诣 阙行朝见礼。○己亥。诣 阙。随参冬至贺礼。○十二月十九日壬申。诣 阙祗受冬至颁赏。(衣一表里。青绢二段。红绢二段。黄纱二段。纁纱二段。)戊寅。受 敕旨辞 朝。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十八日辛丑。留玉河馆。谒文庙。○癸卯。 皇帝特赐银子,大学衍义,昭代典则。是日发行向通川。○二月初一日癸丑。到永平。望哭 大行大王初期。○戊辰。登十三山。(有诗一律)辛巳。到三流河。(有诗一律)三月二十日辛丑。复命。旋被拿推。即蒙宥。(以 敕书中权署国事未及改正事有台论。与上副使同被拿推原情后蒙放。)四月。还乡。○五月。往拜张旅轩于院堂。讲周易太极图说。○又会旅轩于崇岩讲易○九月。游金乌山。○十月。拜司谏院正言。在道呈递。○十二月。自不知岩转往泗水。拜寒冈先生。论书院入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十八日辛丑。留玉河馆。谒文庙。○癸卯。 皇帝特赐银子,大学衍义,昭代典则。是日发行向通川。○二月初一日癸丑。到永平。望哭 大行大王初期。○戊辰。登十三山。(有诗一律)辛巳。到三流河。(有诗一律)三月二十日辛丑。复命。旋被拿推。即蒙宥。(以 敕书中权署国事未及改正事有台论。与上副使同被拿推原情后蒙放。)四月。还乡。○五月。往拜张旅轩于院堂。讲周易太极图说。○又会旅轩于崇岩讲易○九月。游金乌山。○十月。拜司谏院正言。在道呈递。○十二月。自不知岩转往泗水。拜寒冈先生。论书院入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9H 页
享事及丧礼诸条。(日记略曰。陪话至夜。见朝报数三条。因问曰。移御新宫。台谏必至于启请。何如。先生微哂曰。台论如是。草野何敢议朝廷事乎。余因禀吾乡书院事曰。初建冶隐书院于金乌山下。今以地势不便。移卜洛江之滨。请额之际。瞢然启达。以金乌 赐额。书院。为冶隐刱建。而以佔毕斋,新堂,松堂并祀。或言冶隐自称金乌山人。院号金乌无妨。此议如何。先生曰。今既移设洛滨。号以金乌。未稳。且并祀三贤。而独称冶隐之号。亦未安。闻善山有十贤之号。可得闻耶。对曰。前者四先生外。以忠节称者有金判书澍,李正言孟专,河参判纬地。以学问称者有金司艺淑滋,金真乐堂就成,朴龙岩云耳。先生曰。多乎哉。善山之忠贤也。余曰。或以为乡贤宜并入书院。或以为四先生既入书院。其他乡贤。宜别立庙。何说为是。先生曰。既无闻见之详。又乏可考之事。吾岂敢议为。必有行状碑碣等可记者。愿见其书。余曰。从当书进。夜深退宿。翌朝入谒。问丧礼数条。日晚辞出。)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赴 宣祖大王再期哭班。○二月。拜司宪府持平。○三月。拜 实录厅兼春秋。○制京畿监司尹昉教书○四月。制中宫殿贺文。○参试增广,东堂会试。(取金搢等三十三人)入弘文录。○五月。以持平参世子冠礼。因上疏极陈辅养讲学之方。○十八日。以平安道暗行御史下封书。受命西征。(有关西录)八月。复命。○九月。又拜 实录厅兼春秋。○十月。为体府从事官。(都体察使李公恒福,副体察使黄慎启请差下。)十二月。递兼春秋。○差舟师句管司从事官。(备边司启曰。舟师句管司堂上张晚从事官一员。称以司郎厅。为先下送事。入启蒙允。即今春节已迫。召集浦边流民。设屯耕农。且审防汛形止。一日为急。今方事目磨鍊。刻日下送矣。第念此事非谙委南边事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赴 宣祖大王再期哭班。○二月。拜司宪府持平。○三月。拜 实录厅兼春秋。○制京畿监司尹昉教书○四月。制中宫殿贺文。○参试增广,东堂会试。(取金搢等三十三人)入弘文录。○五月。以持平参世子冠礼。因上疏极陈辅养讲学之方。○十八日。以平安道暗行御史下封书。受命西征。(有关西录)八月。复命。○九月。又拜 实录厅兼春秋。○十月。为体府从事官。(都体察使李公恒福,副体察使黄慎启请差下。)十二月。递兼春秋。○差舟师句管司从事官。(备边司启曰。舟师句管司堂上张晚从事官一员。称以司郎厅。为先下送事。入启蒙允。即今春节已迫。召集浦边流民。设屯耕农。且审防汛形止。一日为急。今方事目磨鍊。刻日下送矣。第念此事非谙委南边事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499L 页
情。诚于任事者。盖难责以成功。而措置号令之际。或不无生弊于列邑。司果崔晛前在岭南。熟察本道人情物态。且多诚恳。允合是任。方以都体察使从事官。难于迁动。以此意议于都体察使。则答以本局时无紧急公干。彼此同是国事。先为下送。似无所妨云。闻崔晛今在善山本家。以此人差下。行文该道。给马上送。指授应行事宜。不多日内急急发送为当。敢启。传曰。允。)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九岁)
正月。入都拜完平相公。禀议舟师事。○二月。疏陈舟师利害。请停不急之役。以省浮费。专力防备事。因辞朝南下。○在洗兵馆。与统制使李庆浚论兵事。因出洋中观水操。至闲山岛打围。○四月。到泗川三歧里。祭先祖开宁公墓。(崔堈诸族人来参)到晋州。与兵使林得义周览山川形势。(鹤峰先生殁于此地。倡义诸人。陷于此城。不胜感慨。吟一绝示兵使。)六月。到玉山谒晦斋先生庙。遍寻诸名胜。○八月。重到兵营。议分防事。转往湖南。入防踏点阅战船军器什物。○到玉川书院。谒文敬公庙。○九月。在长兴游月出山。(有诗一律)十一月。历寻威凤山城。(山在全州。先生旁先祖护军公龙角曾游赏。有旧迹故竣事将还历寻。有感怀一律。)除镜城判官。旋递仍任本职。(以从事官仍留。专管事备局。初启不允。再启曰。去九月。朴东亮所启南方舟师虚疏。宜别遣人。使之巡历。整敕边务事。传曰。南方舟师边备遣官巡饬事。言于备边司事传教矣。自数年以来。南警稍息。海防诸务。颇似弛废。议者之忧此久矣。上年秋冬间。本司别为建请。料理措置。而只缘朝家事势。不得专意于边事。军兵半归于上番。贡物遽设于沿海。虽欲大段着力于舟师。依旧复设。而其势末由。然而备边之重。不可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九岁)
正月。入都拜完平相公。禀议舟师事。○二月。疏陈舟师利害。请停不急之役。以省浮费。专力防备事。因辞朝南下。○在洗兵馆。与统制使李庆浚论兵事。因出洋中观水操。至闲山岛打围。○四月。到泗川三歧里。祭先祖开宁公墓。(崔堈诸族人来参)到晋州。与兵使林得义周览山川形势。(鹤峰先生殁于此地。倡义诸人。陷于此城。不胜感慨。吟一绝示兵使。)六月。到玉山谒晦斋先生庙。遍寻诸名胜。○八月。重到兵营。议分防事。转往湖南。入防踏点阅战船军器什物。○到玉川书院。谒文敬公庙。○九月。在长兴游月出山。(有诗一律)十一月。历寻威凤山城。(山在全州。先生旁先祖护军公龙角曾游赏。有旧迹故竣事将还历寻。有感怀一律。)除镜城判官。旋递仍任本职。(以从事官仍留。专管事备局。初启不允。再启曰。去九月。朴东亮所启南方舟师虚疏。宜别遣人。使之巡历。整敕边务事。传曰。南方舟师边备遣官巡饬事。言于备边司事传教矣。自数年以来。南警稍息。海防诸务。颇似弛废。议者之忧此久矣。上年秋冬间。本司别为建请。料理措置。而只缘朝家事势。不得专意于边事。军兵半归于上番。贡物遽设于沿海。虽欲大段着力于舟师。依旧复设。而其势末由。然而备边之重。不可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0H 页
不另加检饬。故自本司郎厅崔晛下送。两南使之往来巡检。悉心料理矣。崔晛终年在彼。采访边情。其所规画。稍有头绪。若其实效之成就。当在于明年。故本司之意。欲令崔晛仍为竣事。而移授镜城判官之后。其代尚未差出。今欲别遣使命。而若不遵仿崔晛所规画。则前后号令。或至相背。边情眩于奉行。有害无益。此甚可虑。文官中极择有计虑尽心国事之人。急速差出。以为崔晛之代。下送巡检。使崔晛未及措置之事。有所完结。似为宜当。传曰。崔晛镜城判官递差。使之仍察前管之任。)复命。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岁)
二月。又除 实录厅兼春秋。○制进大司谏具义刚致祭文。○三月。以舟师从事官。兼两南巡抚御史。○禀议舟师事于三公。仍辞朝南征。○五月。到统营。与统制使会操于前洋。(同乘上船。分坐东西。较阅殿最。犒赏而罢。)自固城到三歧里。祭先祖墓。○登顺天梨花亭试射。○到灵岩。寻存养楼。(傍亲直提学烟村先生德之之遗宅)九月。在扶安。调理察任事有旨。(辞状回下)浴井亍沈源。○十月。登南原广寒楼试射。○除弘文馆修撰○还到茂朱赤裳山城。审视形势。○诣阙书启。仍谢恩复命。(因登对请建 实录阁于赤裳山。 仁祖朝。复申前说以建白。其后遂置藏史库。)闰十月。上劄请寝交河迁都事。(五劄始寝)十一月。以鸟岭主屹山城巡审御史。承命拜辞。○到闻庆。与县监赵稷同审山城形势。○看审加恩,凤笙,会溪,舟津等处。(有伤时一绝曰。马上忧时默念行。无端老泪自纵横。蚩蚩邮卒焉知我。却讶梨园恋别情。)复命。○除弘文馆副校理。兼差备边司鸟铳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岁)
二月。又除 实录厅兼春秋。○制进大司谏具义刚致祭文。○三月。以舟师从事官。兼两南巡抚御史。○禀议舟师事于三公。仍辞朝南征。○五月。到统营。与统制使会操于前洋。(同乘上船。分坐东西。较阅殿最。犒赏而罢。)自固城到三歧里。祭先祖墓。○登顺天梨花亭试射。○到灵岩。寻存养楼。(傍亲直提学烟村先生德之之遗宅)九月。在扶安。调理察任事有旨。(辞状回下)浴井亍沈源。○十月。登南原广寒楼试射。○除弘文馆修撰○还到茂朱赤裳山城。审视形势。○诣阙书启。仍谢恩复命。(因登对请建 实录阁于赤裳山。 仁祖朝。复申前说以建白。其后遂置藏史库。)闰十月。上劄请寝交河迁都事。(五劄始寝)十一月。以鸟岭主屹山城巡审御史。承命拜辞。○到闻庆。与县监赵稷同审山城形势。○看审加恩,凤笙,会溪,舟津等处。(有伤时一绝曰。马上忧时默念行。无端老泪自纵横。蚩蚩邮卒焉知我。却讶梨园恋别情。)复命。○除弘文馆副校理。兼差备边司鸟铳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0L 页
厅都厅。○十二月。上劄请勿追录伪勋。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一岁)
二月。上劄请寝奉慈殿奏请诰命事。(答曰。明有旧例。勿为烦论。)三度呈辞递○三月。拜侍讲院文学。(陈疏请博选山林贤士。辅导东宫。)入书筵。讲史略五代汉隐帝纪。○三度呈辞递○四月。拜司谏院正言。○五月。诣阙避嫌。(时李尔瞻怂恿废主。罗织成狱。以 大妃父金悌男为首逆。以八岁 王子永昌大君为祸本。按律之启垂发。朝野汹汹。先生以白衣出吊故承旨金时献发引。因饯乡友金允安于门外。路逢崇阳府院君金信元。马上相见。以此引嫌。柳活,朴弘道启递。废主下备忘记曰。当此主辱臣死之日。三司之官。尤当忘身殉国。以扶讨逆之义。而前正言崔晛敢生规避之计。故举微琐之事。渎扰于推鞫之日。其情可恶。姑先罢职。以警他人。郑造,尹讱启曰。当此鞫逆之日。知有大论。故着白衣往吊出饯。期得避递之资。掇拾细琐之事。至渎天听。自称乡闇。欲掩其迹。临事规避之罪。不可不惩。请削夺官职。废主从之。)即日出寓富平。○七月。南还。○十二月。历入安东寿洞。拜西厓先生墓。○在金溪撰辑鹤峰先生言行录。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二岁)
正月。留在金溪。校雠鹤峰先生遗集。○二月。移栽冶隐竹。○三月。与金洗马潗共往泗水。拜寒冈先生。请撰鹤峰先生行状。○四月。筑堤于松山南坡之下。○十月。约会旅轩于桃李寺论史记。○十一月。校雠冶隐先生行录及杜谷先生遗集。○八月。览马史。釐正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一岁)
二月。上劄请寝奉慈殿奏请诰命事。(答曰。明有旧例。勿为烦论。)三度呈辞递○三月。拜侍讲院文学。(陈疏请博选山林贤士。辅导东宫。)入书筵。讲史略五代汉隐帝纪。○三度呈辞递○四月。拜司谏院正言。○五月。诣阙避嫌。(时李尔瞻怂恿废主。罗织成狱。以 大妃父金悌男为首逆。以八岁 王子永昌大君为祸本。按律之启垂发。朝野汹汹。先生以白衣出吊故承旨金时献发引。因饯乡友金允安于门外。路逢崇阳府院君金信元。马上相见。以此引嫌。柳活,朴弘道启递。废主下备忘记曰。当此主辱臣死之日。三司之官。尤当忘身殉国。以扶讨逆之义。而前正言崔晛敢生规避之计。故举微琐之事。渎扰于推鞫之日。其情可恶。姑先罢职。以警他人。郑造,尹讱启曰。当此鞫逆之日。知有大论。故着白衣往吊出饯。期得避递之资。掇拾细琐之事。至渎天听。自称乡闇。欲掩其迹。临事规避之罪。不可不惩。请削夺官职。废主从之。)即日出寓富平。○七月。南还。○十二月。历入安东寿洞。拜西厓先生墓。○在金溪撰辑鹤峰先生言行录。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二岁)
正月。留在金溪。校雠鹤峰先生遗集。○二月。移栽冶隐竹。○三月。与金洗马潗共往泗水。拜寒冈先生。请撰鹤峰先生行状。○四月。筑堤于松山南坡之下。○十月。约会旅轩于桃李寺论史记。○十一月。校雠冶隐先生行录及杜谷先生遗集。○八月。览马史。釐正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1H 页
中国地志山川经纬误处。○寄诗郑桐溪辉远(蕴)大静谪所。(先生自为小序曰。永昌狱起。辉远见尔瞻。极言大君幼稚。不与其谋。今若请罪。恐伤 慈殿之心。李怫然曰。讨逆是何等事。君奈何出此言。辉远正色争辨面斥李。李大怒曰。吾知邪论之所自出。时吾与吴翼承日相见。翼承又与辉远相从。论议皆同。有人言岭南三人力主全恩。李闻此语。因怒辉远。将欲移祸于我二人。及辉远为弼善。抗疏极言永昌之冤。遂系狱逾年。栫棘海外。余寄书付一短律云云。第二联曰。拟将所学扶人纪。岂为虚名触世罾。)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往留金陵。转往茂长寻源。○九月。哭夫人李氏。(在寻源闻讣还乡)十二月。改葬先考妣。(合堋于上林)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往留寻源。○九月。还乡。○与张敬堂兴孝,金东篱允安论理气。(张敬堂请改鹤峰先生行状草来到。东篱金公亦适来会。仍与先生同宿。论理气之说。东篱曰。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各有所主。有主理而言者。有主气而言者。不可混同说也。譬诸水焉。天地之性。川流之水也。气质之性。贮器之水也。先生曰。天地气质之性。不可太分别。天地之性性字。与气质之性性字。初无分别。但有理气之别尔。敬堂问东篱曰。高明之见是矣。而取譬之言。颇有可疑。古人云。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川流之譬。无乃认命为性乎。又问先生曰。若子之说。则夫所谓天地之性。就气质中拈出不杂乎气质者而为言否。曰。然。)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五岁)
四月。往拜寒冈先生。与李石潭润雨诸友参订五先生礼说。○九月。与县人筑石界池。(是池大关一县生理。故松亭先生盖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往留金陵。转往茂长寻源。○九月。哭夫人李氏。(在寻源闻讣还乡)十二月。改葬先考妣。(合堋于上林)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往留寻源。○九月。还乡。○与张敬堂兴孝,金东篱允安论理气。(张敬堂请改鹤峰先生行状草来到。东篱金公亦适来会。仍与先生同宿。论理气之说。东篱曰。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各有所主。有主理而言者。有主气而言者。不可混同说也。譬诸水焉。天地之性。川流之水也。气质之性。贮器之水也。先生曰。天地气质之性。不可太分别。天地之性性字。与气质之性性字。初无分别。但有理气之别尔。敬堂问东篱曰。高明之见是矣。而取譬之言。颇有可疑。古人云。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川流之譬。无乃认命为性乎。又问先生曰。若子之说。则夫所谓天地之性。就气质中拈出不杂乎气质者而为言否。曰。然。)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五岁)
四月。往拜寒冈先生。与李石潭润雨诸友参订五先生礼说。○九月。与县人筑石界池。(是池大关一县生理。故松亭先生盖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1L 页
尝有志而未就。至是。先生呈书巡营。遂筑之。后人至今赖之。)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六岁)
正月。往留金陵。○四月。还乡。○往拜寒冈先生○十一月。与卢敬庵景任诸友会金乌书院。议定奉安诸规。○一善志成○往拜寒冈先生。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七岁)
二月。与金乌山长卢景任宿书院。议定院规。○三月。与主倅金云川涌,张旅轩会书院。奉安四贤。(书院旧在金乌山下。兵火之后。不免荡析。地且偏远。不便于学子往来。故移建于蓝山。)四月。拜寒冈先生。考订鹤峰先生行状。○往拜张旅轩。请参赞公墓碣。○七月。自青松椒井还无语坪。○与乡士友共赏月岩书堂。仍议三仁庙刱建事。(三仁即笼岩金先生澍,丹溪河先生纬地,耕隐李先生孟专也。先生终始主张是役。宜有记事。而时大司谏李伟卿诋先生以作史谤讪朝廷。将欲拿鞫。遂绝笔不书。故无日记可考。)
光宗皇帝泰昌一年庚申(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哭寒冈先生。(有祭文○许眉叟撰寒冈墓志。引先生祭文百馀言。以为结语。)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五十九岁)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岁)
拟上攻李尔瞻疏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一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六岁)
正月。往留金陵。○四月。还乡。○往拜寒冈先生○十一月。与卢敬庵景任诸友会金乌书院。议定奉安诸规。○一善志成○往拜寒冈先生。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七岁)
二月。与金乌山长卢景任宿书院。议定院规。○三月。与主倅金云川涌,张旅轩会书院。奉安四贤。(书院旧在金乌山下。兵火之后。不免荡析。地且偏远。不便于学子往来。故移建于蓝山。)四月。拜寒冈先生。考订鹤峰先生行状。○往拜张旅轩。请参赞公墓碣。○七月。自青松椒井还无语坪。○与乡士友共赏月岩书堂。仍议三仁庙刱建事。(三仁即笼岩金先生澍,丹溪河先生纬地,耕隐李先生孟专也。先生终始主张是役。宜有记事。而时大司谏李伟卿诋先生以作史谤讪朝廷。将欲拿鞫。遂绝笔不书。故无日记可考。)
光宗皇帝泰昌一年庚申(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哭寒冈先生。(有祭文○许眉叟撰寒冈墓志。引先生祭文百馀言。以为结语。)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五十九岁)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岁)
拟上攻李尔瞻疏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一岁)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2H 页
三月。 仁祖反正。除弘文馆修撰。○四月。入都谢 恩。陈疏乞递。 上优答。(疏略曰。壬子春。有推戴大君之说。飞语城中。播传宫禁。人心汹汹。朝夕待发。臣时拜正言。欲言不得。遂引身苟避。竟遭削黜之罪。臣责在言地。职当碎首。而坐见群凶诬杀幼稚大君。而噤无一言。终未免惜一死负 先王。为郑蕴之罪人。自是杜门绝迹。自分终身于穷谷。幸际 龙飞。得列汇征。顾省前罪。忸怩于中。臣何敢不有物议。冒耻腼面。重以负罪之身。玷辱 清朝之名器乎。)入直本馆。自九月至十月。连入 经筵。(讲大学衍义首章。先生进曰。德不明。则天理灭私欲胜。而身不能修矣。身不修。则好恶不正。家道日乱。安能亲睦九族。古今帝王孰不欲明德新民。而以尧舜不可几及。安于自画。所以日向昏蔽而不能明也。愿 殿下勿以尧之克明峻德为高远难行。而顾諟明命。加自明之功。如衣服饮食之不可一日废。则是亦尧而已矣。为学最难于终始如一。而人君尤难。 殿下监覆辙为戒。克终其德。无少间断。则亲九族和万邦不难致矣。因陈所怀曰。天下自有一定不易之法。非执法者所可低昂。如有罪犯纲常。谋废 国母。投疏之首唱儒生。论启之台官。必杀无赦。请杀大君者。当置次律。附托元凶。陷害忠良者次之。阴主其议。名漏疏劄。而久秉铨衡。广植徒党者次之。其或本心不然。而怵祸随波。参于庭请启事及儒生之被胁参疏者。宜从胁从罔治之律。以次科罪。断以公议。则何有纷扰淹滞之患乎。○讲论语诗三百章。先生进曰。思无邪者诚也。毋不敬者敬也。为学终始。不出立诚居敬而已。○讲周而不比章。先生进曰。君子小人所为不同。而亦相近似。小人之陷君子也。亦以朋党目之。汉之党锢。我 朝己卯之祸。可以见矣。若人君以至正之心。大公之道。行之以诚。悠久持循。则偏私之习。自然丕变矣。○讲子在川上章。先生进曰。大而天地造化之往来屈伸。小而吾人之死生呼吸。皆流行不息之妙。由人有私欲间之故息也。学者时时省察。不为私欲间断。而天理流行。则乃自强不息也。又曰。程子言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谨独。所谓天德。即纯亦不已。诚而无私也。纯天理而不杂以私。则王道可成也。然其要在于谨独。能谨于幽独之地。则诚而无私伪。所以做得王道。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2L 页
有一毫私伪杂乎其间。谨独工夫不至也。如何做得王道。圣人观川流之不息而悟道体之无穷。程子因夫子之言而论王道之至要。诚万古传心之要诀也。若非程子。谁知纯亦不已之德。荡荡平平之道。只系乎幽独隐微之能慎也。)拜弘文馆校理。○五月。 陪祭文庙后。以对读官。参试谒圣文科。(取洪宝等十人)制 进祈雨祭文。○参圈弘文录。(录全湜等二十人)联劄论 全恩事。○六月。以都元帅从事官拜辞。( 传曰。姑勿退去。因有 旨赐酒 赐弓一长箭片箭各一油芚一部。)七月。到黄州。查点列邑军兵。○八月。 除弘文馆应教。陈辞疏兼请 全恩。○十月。竣事。呈病帅府 启递。○十七日。还 朝肃拜。○ 除成均馆司艺○入将荐( 上令备边司荐儒士中有将才者。先生及尹守谦,李溟,李昌庭,李圣求,李敏求,金时让,沈光世,郑基广等九人被荐。)○闰十月。拜司䆃寺正。○十一月。拜议政府舍人。○十二月。拜司宪府执义。俄拜弘文馆应教。转拜成均馆司成,侍讲院辅德。
四年甲子(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拜体府从事官。(李相公元翼以都体察使 启请李时发,郑晔为副使。先生及金时让为从事官。)拜知制 教,春秋馆编修官。○拜议政府舍人○拜督战御史。(贼适举兵叛。 上特有是 命。授之以剑曰。副元帅以下不力战者。皆斩之。先生承 命驰赴。元帅张晚拥重兵不战。先生移文责之。晚怒。至猪滩始与交锋。官军见败。晚归咎先生。上达 天听。先生乃状 启曰。张晚以其见败。归咎臣身。而猪滩之战。我军虽败。物故仅六百人。贼兵逃散者。多至累千。前果累战。则贼兵自底散亡。而养寇贻患。以致鸱张。元帅乌免其罪。晚大憾
四年甲子(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拜体府从事官。(李相公元翼以都体察使 启请李时发,郑晔为副使。先生及金时让为从事官。)拜知制 教,春秋馆编修官。○拜议政府舍人○拜督战御史。(贼适举兵叛。 上特有是 命。授之以剑曰。副元帅以下不力战者。皆斩之。先生承 命驰赴。元帅张晚拥重兵不战。先生移文责之。晚怒。至猪滩始与交锋。官军见败。晚归咎先生。上达 天听。先生乃状 启曰。张晚以其见败。归咎臣身。而猪滩之战。我军虽败。物故仅六百人。贼兵逃散者。多至累千。前果累战。则贼兵自底散亡。而养寇贻患。以致鸱张。元帅乌免其罪。晚大憾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3H 页
之。及鞍岘大捷。 行朝论功。以副元帅李守一为首。夺张晚职。白衣从军。先生驰诣 行在。 上问曰。鞍岘之功。何人为首。先生对曰。李守一状 启虽先到。指授方略。皆出于张晚。晚当为首功也。 上从之。) 銮舆还宫。特升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六月。自乡入都谢 恩。疏辞升秩。○七月。拜兵曹参知。俄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启请还收勿治宫奴之 教。(时有宫隶冒称 慈殿图书以作挐者。宪府推治之。 上下教政院。以为非尊敬 慈殿之道。 命谕宪府。先生封还曰。宫奴犯科。而宪府治之。职也。臣不敢奉 旨。顷之。宪府又请治宫奴踵恶者。 上愈怒。下旨切责之。先生又封还曰。天子之父杀人。有司按之。况一宫奴乎。臣等前以此获罪而犹不知止者。宁臣之重得罪于 殿下。而不欲 殿下之得罪于丘民也。其随事尽节如此。)九月。递拜副护军。○十月。拜司谏院大司谏。(先生上劄极论时务。上下批优奖。而勋臣以劄中论宿卫一事。众怒朋兴。先生避嫌请递。 上意欲调剂。 特命递差。而勋臣犹怀不平。 上下教于筵臣曰。曾虽相善。后见其不是。当绝之。曾虽不知。后见其善处。则当许之。若虽有不善之过。而以为故旧而庇护之。岂不为偏党之毙乎。郑晔曰。此则 圣教至当矣。且崔晛劄辞似紧。故勋臣不安。其所言差过。自 上特命递差。臣观其为人。似是岭南人之醇厚者。其言亦不至为大段过举。而如此处置。而群臣不安。似有妨于国事。故敢达矣。出政院日记。)拜知制 教。○十一月。拜兵曹参知。○被诬贼招。陈疏自明。(时逆贼金愿伏辜。先生及一时名流。多入诬招。 传曰。并拿问。崔晛勿问可也。出政院日记。 先生虽蒙 天日之照临。而事有不能已者。遂陈疏自明。左赞成金瑬劄论先生甚峻。 上下批曰。崔晛不思反省。陈疏自明。猥滥甚矣。然其本心则质直而已。岂有知逆谋而不告之理乎。卿言亦过。勿以情外之说论人之罪可也。出政院日记。)十二月。呈辞还乡。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3L 页
五年乙丑(先生六十三岁)
春。拜刑曹参议。转拜礼曹参议,大司成,副提学。条陈八务劄。(一曰。明心学以为出治之本。二曰。谨辞令以顺群下之情。三曰。严宫掖以绝街巷之议。四曰。重相臣以责治平之效。五曰。器使人以尽一代之才。六曰。戒数迁以存敦朴之风。七曰。植公论以消朋党之弊。八曰。崇儒学以培风化之原。)因进 讲。陈修明弊政劄。(一官制。二田制。三兵制。)又拜大司成兼承文院副提调。(时 诏使将到。 上命极选本院提调。先生及李泽堂植,张溪谷维,李白洲明汉。同被是选。)
六年丙寅(先生六十四岁)
二月。拜承政院右副承旨。俄升左副。(时有白虹贯日之变。先生联 启陈勉。)○以延慰使。承 命向定州。(时以 皇子诞生诏使姜曰广,王梦,尹越海将到。先生膺是命。道中疾作。控辞蒙递。)六月。还 朝。○闰六月。递职下乡。○又拜承政院左副承旨。(陈疏乞递。 上允之。特赐药物。)八月。拜江原道观察使。(时虚位田结。国谷逋欠。为本道巨弊。先生为虚实两册。陈疏请蠲。自 上特命蠲减虚结。荡涤逃故。一道之民。均蒙实惠。)八月二十三日。追 赠考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妣东莱郑氏,德阳奇氏,星山李氏贞夫人。○二十七日。加 赠考参判府君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以先生前参振武原从功臣一等故)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五岁)
春。虏入平山。 大驾幸江都。承 命防守汉江。移檄道内。倡起义旅。(先生闻变。领兵勤 王。以 朝命防守汉江。又调发精锐。赴海西副元帅
春。拜刑曹参议。转拜礼曹参议,大司成,副提学。条陈八务劄。(一曰。明心学以为出治之本。二曰。谨辞令以顺群下之情。三曰。严宫掖以绝街巷之议。四曰。重相臣以责治平之效。五曰。器使人以尽一代之才。六曰。戒数迁以存敦朴之风。七曰。植公论以消朋党之弊。八曰。崇儒学以培风化之原。)因进 讲。陈修明弊政劄。(一官制。二田制。三兵制。)又拜大司成兼承文院副提调。(时 诏使将到。 上命极选本院提调。先生及李泽堂植,张溪谷维,李白洲明汉。同被是选。)
六年丙寅(先生六十四岁)
二月。拜承政院右副承旨。俄升左副。(时有白虹贯日之变。先生联 启陈勉。)○以延慰使。承 命向定州。(时以 皇子诞生诏使姜曰广,王梦,尹越海将到。先生膺是命。道中疾作。控辞蒙递。)六月。还 朝。○闰六月。递职下乡。○又拜承政院左副承旨。(陈疏乞递。 上允之。特赐药物。)八月。拜江原道观察使。(时虚位田结。国谷逋欠。为本道巨弊。先生为虚实两册。陈疏请蠲。自 上特命蠲减虚结。荡涤逃故。一道之民。均蒙实惠。)八月二十三日。追 赠考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妣东莱郑氏,德阳奇氏,星山李氏贞夫人。○二十七日。加 赠考参判府君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以先生前参振武原从功臣一等故)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五岁)
春。虏入平山。 大驾幸江都。承 命防守汉江。移檄道内。倡起义旅。(先生闻变。领兵勤 王。以 朝命防守汉江。又调发精锐。赴海西副元帅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4H 页
阵下。时都元帅及南兵使领军来驻淮阳,铁原间。先生殚心经纪。给馈饷不绝。又为檄文。晓谕一路。其略曰。义无定处。惟所在致忠之为义。勇无别人。惟张胆厉气之为勇。元冲甲以敢死数十人而能收奇功。郭再祐以同志五十人而屡摧劲寇。丈夫气节。前后炳朗。此人岂必有百夫之勇哉。不过一斗忠胆耳。诸君子生长礼义之邦。不习军旅。值此颠沛之日。救死不赡。而惟怀主辱臣死之义。共奋与国同仇之志。倡起义旅。鸠聚义粟。诚有古烈士之风。而于 国家有光云云。檄到。人莫不奋励焉。)四月。 大驾还都。疏陈御敌洒耻之策。(其略曰。堂堂我 朝受命于天。二百年于玆。惟我 殿下计存 宗社。念及元元。包羞忍耻。屈从犬羊之约誓。此政君臣上下唾手扼腕。惕然改虑。翻然易辙。同心戮力。共发愤慨。雪会稽千载之耻。洗城下百代之辱。尝胆瞋目。以图恢复之秋也。臣窃念夷狄。禽兽也。诈谲反覆。朝和夕叛。已然之情状。昭载往史。臣固知我 殿下以宣,光之明哲。思周,汉之再兴。益励尊周之志。计切攘夷之举者。未尝斯须忘也。虽然。凡有作为。先立大志。志者。万化之本源。万事之根柢地。偷安江左。无意兴复者。晋主之昏庸也。甘心和议。忍辱忘亲者。宋帝之懦弱也。此皆志不立而安于姑息。越王栖于山上。请为臣妾。当时似乎怯懦矣。然其沼吴之志。已定于臣妾之日。坚苦刻厉。至于二十年之久。若使越王少惰其志。则种蠡之辈。亦岂能尽其心膂。卒建霸功哉。句越,晋,宋讲和一也。而成败悬殊。其不在兵之强弱。而在立志之强弱可知也。伏愿 殿下先立大志。坚刚奋发。恢弘志士之气。振作三军之勇。则今日之耻。可以一洒矣。为治之道。先举大要。纪纲之谓也。我国纪纲之不立。专在于官员多而委任不久。官员多。则莫肯尽心。而惟事塞责。委任不久。则递易无常。而事无终始。今也一司之中。官员之数。多至七八。坐席不煖。转授他职。庶绩之凝。固无其暇。臣以为各司只存堂上一员郎厅二员。朝夕治事。勿为迁动。则权不下移。而纪纲自立矣。苟得其人。一夔足矣。何待乎十羊而九牧乎。至于两司之多员。所以绳君过纠官耶。意甚盛也。然古无其官。人无不谏。汉置御史。唐有司谏。亦不过一二员。君能从谏。何人非谏官。君苟愎谏。虽设百台谏而何益。臣愚以为宪府,谏院。亦存执义,司谏两员。数年一递。则亦可以绳愆弼违。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4L 页
而无避嫌骚扰之弊矣。当今之务。莫急于养兵。而不分兵农。则养之不专。我 国兵制。仿三代寓兵于农之意。而时世既异。制度亦变。结绳不可以治乱。文舞不可以解围。今玆之变。势若土崩。坚城巨镇。触处糜碎。两道山河。尽染腥血。此岂徒归罪于将卒哉。不教于平素。而用之于仓卒。百战百败。固无足怪。为今之计。先择武臣之可堪牧民。文臣之可堪领众者。为州郡之长。分为兵农。各专其业。年少勇健者。教之兵。老钝孱弱者。归之农。守令亲自简阅。择其精锐。日习超距。明其赏罚。以奖其勇敢之气。蠲其徭赋。以厚其资活之路。申之以约束。则见贼无惊溃之患。结之以恩信。则临急有捍卫之诚。夫然后使守令各领其军而赴战。则恩威素立。将卒相信。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坐作进退。可以如意矣。一片东区九种三韩之时。其兵食岂甚夥哉。而唐宗败于辽阳。隋炀退于孤城者。盖以养兵有素故也。今也统三为一。地非不广也。民非不众也。而见贼失魄。畏之如虎。临急献策。不过去邠。 庙堂筹画。只是讲和。反而思之。心寒肝裂。伏惟 殿下随时变通。亟布兵农之政。则 国步庶可以扶持也。养兵之道。必蓄财用。财用之蓄。亦多其方。本末俱举。方可足食。今之所谓校生闲良及托属诸处者甚众。其馀游食之徒。不可胜计。各出米布。以养军士。则此有身有庸之遗法也。虽然。生财之道。不但专恃末节。必先务本。惟在省浮文而崇节俭。罢都监而汰冗官也。浮文之弊。可以亡国。奢侈之害。甚于天灾。汉文之惜露台。卫侯之衣大布。岂徒然哉。诚以人君以身先之。以为民劝也。今之事势。无一可恃。而保障之地。尚未坚定。汉都虽曰龙盘虎踞。而决非可守之地。南汉形势。胜于汉都。而奴贼长技。乃其攻城。背城一战。是或危道。亦不可定为万全之地也。江都形势。自成天堑。地利之便。无出于此。然以臣愚意。虏必不远而渝盟。渝盟则必大举分路而长驱。如粘罕兀朮之谋。则一带通津。奚足恃乎。如不得已则无如茂朱之赤裳山城。臣曾于巡抚三南。目见其形势。兵不满万。足以必守。臣于其时。请建实录阁于此者。意有在也。目今自汉以北。皆为荡败之地。自汉以南。尚为完全之域。居空虚之地。而聚远方之兵粮则其势难。据完富之地。而为保障之计则其势易。况湖岭相连。闲山诸岛。统营舟师。前后相望。屹为声援。若以城守为危。则临机应变。恢恢乎有馀地矣。)措办军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5H 页
需。送助龙骨山城义兵将郑凤寿。(城在平安道。郑凤寿与张士俊唱义旅。守孤城。多有摧贼之功。先生虑其势孤无援。自办木绵弓矢桶儿火药铅丸等物及战马一匹。定军官送助。旋以无 朝令。越送他道为未安。状 启以闻。○平安监司 启曰。当此才经大乱物力荡竭之日。虽有 朝廷命令。其势或有所未及举行。而今此赵翼,崔晛入送银参军器。其数甚优。臣以为郑凤寿守龙骨易。赵翼,崔晛救龙骨难云云。时开城留守赵翼亦送助粮械故云。)九月二十六日。巡到横城县。(原州牧使洪宝亦随后同至)二十七日。以试阅事留横城。(先是。县居前翊赞李仁居因县道封疏。 上屡加嘉奖。又下 别谕。有优给食物之 教。由是先生有相见际接之事。是日朝。仁居使人来曰。方欲上疏而来。仍有求见之意。先生答以明日见之。已而洪宝入见曰。俄见李仁居。问其上疏之事。则答曰。将欲倡义讨贼。因具道其酬酢之语。时县监李擢男在座。相与骇笑之际。仁居入来。其所言一如洪宝所传。先生责喻其事理之不然。仍挥斥而罢。)二十八日。向洪川。(先生将发。与洪,李两人同见仁居。仁居出示疏草。语意与昨日所言。颇加删略。而有起兵讨贼等语。先生严辞挥斥之。仁居曰。然则当待上疏回下矣。先生先起。洪,李继出。临别密属两人以诇察事机相通之意。中途又送人申饬。及到洪川。又送书申饬。皆以仁居为虑。而观势急通之意也。)二十九日。在洪川。封 启上李仁居疏。夜又驰 启仁居起兵状。敕诸军进剿。复 启请严宿卫备不虞。(自横城报来仁居疏本。其疏曰。 国运不幸。属此艰虞。臣未知天心何所怒于 殿下。而有如此之变乎。 殿下自贼变以来。躬擐甲冑。不避风雨。与 祖宗休养之群臣。豆粥麦饭。卧薪尝胆。同心同德。而至诚祈天。则可以感鬼神格天地。而况于人乎。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成。 殿下中兴之本。专在于此也。此之不为。而内以胡差接待为事。外而讥察为谟。其故何欤。此所以天地神人之所共愤也。大概凶奴者自绝于天。故天下之大贼也。杀其父妻其母。所谓犬戎者此也。二百年礼义之封疆。反为犬戎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5L 页
之地。则 宗社何依。 圣庙何托。被发左衽。其可忍乎。思之至此。不若早死之为安。故臣分虽贫贱。性则人也。参以义理。则固难不出。故臣首倡大义。奋然起兵。伏愿 殿下勿以臣之起兵为妄。而特 赐兵权。曲副讨贼之大义焉。请斩主和卖国之奸臣。以雪 殿下万世之耻。然后肃拜西下。臣无任慷慨忧恐之至云云。先生顾谓县监南净曰。疏中无显然悖逆之语。若还退则近于沮抑。第为状启。使 朝廷预知而善处。如何。南净曰。甚当。遂捧上。状 启曰。横城县监李擢男驰报内。县居前翊赞李仁居上疏上使事牒呈。疏中所陈起兵一事。似非其时。未知作何处置。不敢不达。驰 启上送云云。是夜疾甚不寐。与县监南净相议之际。横城县吏文报内。县监以事往原州。仁居之子乘其空官。溃出军器。择弓子三十馀柄。不能呵禁云云。先生始知仁居起兵状。即为驰 启曰。当日臣在洪川县。试阅百馀名束伍。罢遣后疾甚卧閤矣。戌时量。横城守官文状内。县监以军兵点阅事。原州驰去后。李仁居子弟一人。从后二三人。到军器库。溃门择弓矢三十馀张。使不得禁止云云。闻来不胜惊骇。驰送营门军官一人。侦探处置计料矣。臣来时。行到横城。仁居来邑内。送人于臣及原牧洪宝处曰。欲为一上疏。嫌于干谒公门。不敢入见云云。臣答言以送。而洪宝及李擢男先为往见。来言曰。李也上疏后欲为率兵二百馀名。乞兵粮于湖西南等处。守令之不从者斩。仍往京城 肃拜后。斩误国奸臣。因为讨贼。俺等明言起兵之无理。而自执己见。不为回意云。臣大骇曰。有是哉。处士之迂阔也。贼在境上时。不待 命令。倡起义兵。犹或可也。今贼兵已撤。无可相战。又不可以二百之军投贼巢穴。彼欲何为。自古请斩佞臣者则有之矣。不待 朝廷命令。而径先起兵。以诛奸为名者。其名为逆。贤者而亦为此言乎。相与骇笑。三人偕往见之。亦以此意反复喻之。仁居曰。然。上疏后当待回下而起兵云。臣以为彼为处士之大言。而必无实事。且仍日晚。便即起出。来到洪川。翌日其疏果至。观其疏。语亦甚不的。而彼以林下之人。以讨贼陈疏。不敢沮抑。即自捧上。而县吏驰报如是。近境骚动。彼自谓慷慨所激。不顾事体。而贼不在境。起兵非时。不待 朝廷之命。径先调发。乘其空官。溃出军器。处事颠倒。有若丧心之人。不可任其所为。故传令横城县监李擢男,原州牧使洪宝。 朝令未下之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6H 页
前。绝不可借以兵权。严守本官。观其所为而处之云云。彼乃迂僻之人。不听人言。不揆事理。实为起兵。以讨贼为名而上京。则何以处之。 朝廷从速处置云云。先生既已封 启。因念原,横两守既有屡度申敕。终无一番驰报者。已极怪骇。而事迫苍黄。未暇往复诘问。乃星火传令于原,横两守。使之整军进剿。又传令春川府使闵机。使之领兵驰来。洪川之兵则因试阅留待官门。故使县监更加整饬。且念仁居以讨贼为名而不顾事理。如是妄动。则可遗一言而罢其兵。遂募可信武士二人。付书以送。责以顺逆之理。速令罢兵待罪。才送人。洪,李两人驰通始到。盖洪宝已先直 启。而不以牒报为意故也。先生愤激于中。更为状 启曰。当初仁居上疏之时。已见其言语无伦。举措颠倒。莫知其由。状 启中已陈起兵一事。似非其时。作何处置。今此举措。尤极悖逆。追捕一事。不可少缓。一边整敕近官军兵。左右共进。期于擒灭。一边作书入送。责以顺逆。令速罢兵待罪。以试其所答。自 朝廷严敕宿卫。以备不虞云云。)三十日。留洪川。驰 启仁居就擒状。(先生方欲进兵合攻之际。所送侦探军官来言曰。仁居虽欲聚兵。四五将官。数三卒徒之外。人皆走避不出。仁居只与三十馀人在官奴永守家。不敢动。原州军。今日卯时驰入。尽为生擒。目见以来云云。以此具由驰 启。因分囚贼魁妻孥及支党于横,原两狱。○初。先生属原,横两守以诇机急通。非止一再。而仁居叛。先生因县吏文报而始知之。及仁居擒。又因侦伺军官而闻之。二守驰通。率皆后时。此不可晓。今附洪 启于下。以备参考。○洪宝状 启曰。臣本月二十六日。监司臣崔晛出巡北关。臣陪行行到横城。县居前翊赞李仁居以监司相见事。已来本县。二十七日朝。李仁居来到监司处。出言曰。吾欲有一陈疏事云。监司问曰。所欲陈疏者何事乎。曰。 朝廷与奴贼相和。吾欲起义兵。由忠清道得军器。直向京城。请斩主和奸臣一人头。挂于旗竿。因为西下讨贼云。监司答曰。然则西下后欲直捣巢穴乎。曰。巢穴则不可去。监司答曰。奴贼已尽撤还。欲击何贼。仁居不答。须臾辞出。监司以试才事因留。二十八日朝向洪川时。与臣及横城县监李擢男约以同往。察其辞色。则仁居出其疏草。其大概首言与虏不可相和之意。末端言起兵讨贼。请斩主和奸臣。又言 殿下勿以臣起兵为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6L 页
疑。赐臣兵权等语。多有悖慢之语。监司答曰。欲起兵则兵在何处。所得之兵几许。仁居曰。已募数百馀名云。监司大骇。色变而出。行到里许。送人于臣处曰。吾当留洪川。凡事须与横城县监细探驰报云。臣与李擢男密议。使之备细讥察。连续驰报事言说后。臣即为还官。传令将官。聚会军兵待变矣。当日巳时量。横城县监李擢男不意驰进。面言李仁居擅自传令于本县将官出身等。聚会军兵。县监事出苍黄。罔知所措。欲与臣面议军务。只率衙奴与吏房,给唱等。弃其妻子。驰到本州。追后驰到横城县户房金应瑞进告内。李仁居发遣同县出身高缵,高继立等。追捕横城县监而未及。仁居已为聚兵于本县云云。追后横城县户长草报内。李仁居子二人。溃军器厅。取弓矢云云。李仁居为逆之状。益加明白无疑。臣与横城县监臣李擢男聚会本州军兵。一边进剿。而监司既已出巡。臣不得已事出苍黄。从闻见驰 启。追后侦探贼势。详细驰启计料云云。)十月。因宾厅 启。就理原情。(宾厅 启曰。伏见原州牧使洪宝状 启。逆竖仁居已取横城军器。射天之志已著。臣等不胜愤愤。急遣宣传官。探其踪迹以来。观察使崔晛若见此等事状。则所当具由驰 启。设机措捕。而状 启之辞。但曰起兵似非其时云。尤为骇然。请崔晛拿来推问云云。○先生原情。矣身虑事素迟。而过于详审。每有缓不及事之患。至于讨贼。是何等事。而敢有一毫慢忽之心哉。逆魁仁居。素昧平生。而颇有高士之名。 圣明亦加优礼。频下题给食物之 教。矣身依送馔物。原州牧使洪 宝闻其贫穷。遗以粮膳。上年冬间。仁居适来原州。致谢于牧使及矣身。始得相见。与之接语。不过迂阔固滞之人也。然为其林下处士。年近大耋。待以长者之礼。自此仁居间或送人通书矣。九月间。仁居送书于牧使及矣身。书中有愤慨不平之语。洪宝谓矣身曰。仁居书中有前万古所未有等语。未知为何事也。矣身曰。我亦怪之。所答略及寒暄而已。此等怪语。不必答也。今年束伍改定后。因备局事目。将为试阅。而以国舅礼葬。未暇出巡。冬防已迫。军政可忧。今春变乱之时。以继粮为难。矣身欲为储粮于伊川近西六七官。一以除岭东远输之弊。一以继北路将士之供。艰难拮据。别备大小米千馀石。又收拾营储木匹。将换贸户曹唐粮及赎罚之徵米并千馀石。分置近西列邑。而未措其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7H 页
半。必身亲巡历。然后方可了事。去九月二十六日。强疾作行。与原州牧使洪宝同往横城。翌朝。仁居送人曰。欲为一上疏。昨日来此邑内。而嫌于干谒公门。不敢投拜。矣身答以今日有故。明日出行时就见。洪宝见臣谓曰。今朝见李仁居。问其上疏之事。将欲倡义讨贼。已得军二百馀人云。矣身曰。贼不在境。此非义兵之时。设使讨贼。其以二百军当之乎。相与一笑。洪宝又言曰。问其军器军粮出处。则仁居答以此处兵粮乏少。欲往湖西南。借得兵粮云。矣身曰。此言尤不近理。此时军器。处处修备。犹患不足。谁得以赢馀借乎。官家军器。万无见借之理矣。洪宝曰。彼言我乃为国讨贼。则守令孰敢不从。不从者。虽斩之可也云。矣身与横城县监李擢男相顾而言曰。此言尤可骇也。无 朝廷命令。而孰肯受制于彼乎。洪宝等相与拍手曰。大大迂阔也。须臾仁居入来。初头矣身曰。欲为上疏。未知何事。仁居曰。我耕耘山谷。老而无用。今春胡变之时。人或劝为义兵。自知无能。欲偷生计也。今闻 国家与虏讲和。胡差往来云。二百年礼义之邦。将为左衽之属。不胜慷慨。兹欲陈疏。倡义讨贼。死于战场。上京 肃拜后。请先斩主和奸臣。因往贼路也。矣身始思其书中云前万古所未有者此也。谓仁居曰。贼已撤归。战于何所。曰。欲斩胡差耳。矣身曰。斩胡差不难。惹出大寇。则其以二百义兵能敌乎。且请斩佞臣者。古亦有之。起兵而诛奸者。亦有之乎。此不过处士之大言。矣身心气不平。不肯酬酢。仁居出。矣身谓洪,李两人曰。若不待 朝廷命令。径先起兵。以讨贼诛奸为名。则是无异于清君侧之恶。即当剿捕。而彼有重名。情迹未露。只以言语问答之辞。捕治以 启。则非但 朝廷不信。举国亦当论之以诬杀处士。此事极难处。当观其所为。举其实状而治之。翌日。矣身将行。与洪宝,李擢男同往仁居所寓处。问曰。上疏已书乎。仁居自袖中出示疏草曰。无写疏者。未及书耳。其意盖欲请得下人之写疏者也。矣身听而不闻。三人同见其疏。与昨日所言颇加删略。矣身曰。疏中起兵诛奸等语。大不顺理。 朝廷万无许之之理。未许之前。绝不可起兵。反复戒止之。辞与昨日无异。仁居曰。然则当待上疏回下。今日未及写疏。明当封疏。付送横城下人矣。矣身行忙先起。洪宝,李擢男追别于篱外。矣身密嘱两人曰。若有可通之事。须即驰通。两人曰。已知之矣。半程。送人于两人。及到洪川。又送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7L 页
书。皆观势急通之意也。矣身到洪川试阅时。仁居之疏至。矣身顾谓县监南净曰。此疏似不当捧。时无显然悖逆之语。今若不捧而还退。则近于沮抑。欲为状 启。使 朝廷预知而善处。如何。南净曰。甚当。矣身遂为捧上。状 启中所谓起兵似非其时。未知作何处置之语。盖欲 朝廷预知其所为也。是夜疾甚。心神昏闷。达夜不寐。与县监南净相议之际。横城县吏文报内。县监以事往原州。仁居之子乘其空官。溃出军器。择持弓矢三十馀柄。不能呵禁云。矣身始知仁居起兵之状。即为驰 启。而未见洪,李两人驰通。只据县吏之报。犹不敢断以仁居为谋逆。而谓或丧心妄作。不知自陷于悖逆之罪。盖仁居之素所自许。不至于如此之甚故也。且骇且怪。一边传令于原州牧使,横城县监。使之整顿军兵。相机进剿。春川之兵。因先文试阅。整待官门。故传令于府使闵机。使之领来。洪川之兵则昨因试阅。留待本县。矣身与县监南净更加整饬。矣身又思仁居实为讨贼。不顾事体。如是妄动。则可遗一书而罢散其兵。遂募可信武士二人。付书而送。责以顺逆之理。速令罢兵待罪。以观其所答。若迟疑一刻。则谋逆无疑。其时状 启中。亦陈遗书之意矣。其书终乃不传而回。杂在文书中。想已入 内矣。分付移时。洪,李两人驰通始到。矣身始悔见事不敏。愤激于中。更为状 启。又申饬左右军兵。约以是夜并进。方欲行兵之际。矣身所送侦探军官来言曰。仁居虽欲聚兵。四五将官。数十卒徒之外。人皆奔避不出。仁居只与三十馀人在官奴永守家。不敢动。原州军。今日卯时驰入。尽为生擒。目击以来。以此具由状 启。仍留洪川。以待诸贼之尽擒。移送原州。逆魁妻子奴属。囚于横城。无有遗漏。然后矣身前进春川。大概矣身知人不明。不能早知仁居谋逆之状而先为捕治。又不能及期领兵亲进。掩捕凶贼。而与洪,李两人密议约束。终始同事。一边状 启。一边整兵设策。传令左右。刻期进剿之事。非一非再。仁居之聚兵横城也。李擢男方在原州。矣身方在洪川。横城距原州四十里。距洪川七十里。贼之动静。县人先报原州。转报于矣身。事机之迟速。状 启之先后。是固不同。矣身情实。暴白无馀。惟在天日孔昭。幽枉毕烛云云。)禁府 启请照律。 上下教特命放释。(谨按 长陵志状曰。崔晛被逮于逆狱。鞫厅请刑。 王曰。顷年夜对。其时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8H 页
适有处置未尽之事。此人以入侍之官。力争不已。予颇苦之。厥后思量。真是爱予者也。今虽被罪。必不负初心。即命放释。盖崔晛不知李仁居之叛逆。妄称处士大言之事被罪也。其言忠则不惟取于一时。又能久而识之也如此云云。)两司 启请依律。不 允。( 上曰。崔晛之事。实为骇异。难免刑章。眚灾肆赦。亦是古人恤刑之道。尔等须体予意。亟停勿烦。)二十四日。合 启不 允。( 上曰。已为议定。更勿烦渎。)二十六日。合 启不 允。( 上曰。愚戆之人。昧于逆顺。以至于此。罪固重矣。其情则不无可恕之端。减死论罪。何伤。尔等须体予意。更勿烦渎。)十一月初二日。朝 讲。两司 榻前启。不 允。( 上曰。崔晛之罪。固重矣。故前已言之。但昏昧所致。非故犯之事也。其情可恕也。古人有言曰。眚灾肆赦。此亦肆赦之意也。○玉堂临文。因论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启曰。凡人皆受天地生物之心以生。故皆有爱人之心。此所谓仁也。至于人君则尤以爱人为职。故曰为人君止于仁。天子则天下之人。皆在吾仁之内。诸侯则一国之人。皆在吾仁之内。尽仁之言。自 上所当深体也。 上曰。古之人君。于人有犯罪而情在可贳者贳之。其后。其人或有益于国。此亦仁之事乎。答曰。此是圣人好生之德。正是仁也。刑者。圣人之所不得已。善善长而恶恶短。乃圣人之心也。 上曰。崔晛之事。真是眚灾也。其人颇有计虑。朝议皆以可用之材拟之。而何故如此处置乎。对曰。臣与晛居相近少相善。知其为人甚熟。 反正以后。与为同僚甚久。今番处事。直是迷惑。大不类渠平日事。此是死厄将至。天夺其魄。倘非 圣明视为眚灾。则渠之所为。死亦甘心矣。 上曰。必以仁居为隐士耳。对曰。渠性白直。见仁居除官不就。认为隐士。做错至此。安有如此可慨之事乎。 上曰。以所犯言之。罪果重矣。可以依法。而但其本情实非故犯。情与罪不同。如无可贳之事。何可强拂群情乎。书曰。宥过无大。今须停论可也。)
崇祯皇帝元年戊辰(先生六十六岁)
正月初八日。合启不 允。( 上曰。不允之意。前已尽喻。而如是坚执。至于阅岁
崇祯皇帝元年戊辰(先生六十六岁)
正月初八日。合启不 允。( 上曰。不允之意。前已尽喻。而如是坚执。至于阅岁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8L 页
经年。殊为过矣。凡事有当坚执者。亦有不必坚执者。予非有私意。但以其情不至于死。故不得允从。当此鞫狱多事之时。速为停止可也。)两司争执不已。 特命流配会宁。○九月。 特命放还。道经洛山寺。(有山水屏记)
二年己巳(先生六十七岁)
春。还乡。(先生感激 天恩。列录 备忘记。书遗戒于其后。传示子孙。勖以世世图报之意。)
三年庚午(先生六十八岁)
冬。被诬逮狱。即蒙 特放。(时无赖贼杨天植谋逆发觉。诬及先生被逮。 上曰。崔晛尝指陈宫闱得失。言甚切直。予甚苦之。厥后思之。真爱予之言。寻常不忘于怀。如此忠亮之人。岂有与贼相知之理乎。即令放释。)
四年辛未(先生六十九岁)
五年壬申(先生七十岁)
著东国通鉴(春秋以鲁国之年编次。而月则用周月。故先生以新罗年号为主。而其馀高丽,百济及中国年号则分行书之。)
六年癸酉(先生七十一岁)
十月。筑枫川亭。(亭在草谷东洛江西岸。今有遗址。○旅轩张先生丙子记行云。江之右畔。万叠层崖。上有亭翼然。亭是何名。晚间其揭也。亭之主谁。默坪崔斯文也。)
七年甲戌(先生七十二岁)
八年乙亥(先生七十三岁)
九年丙子(先生七十四岁)
十二月。清兵猝至。 大驾入南汉。与一乡士友倡义
二年己巳(先生六十七岁)
春。还乡。(先生感激 天恩。列录 备忘记。书遗戒于其后。传示子孙。勖以世世图报之意。)
三年庚午(先生六十八岁)
冬。被诬逮狱。即蒙 特放。(时无赖贼杨天植谋逆发觉。诬及先生被逮。 上曰。崔晛尝指陈宫闱得失。言甚切直。予甚苦之。厥后思之。真爱予之言。寻常不忘于怀。如此忠亮之人。岂有与贼相知之理乎。即令放释。)
四年辛未(先生六十九岁)
五年壬申(先生七十岁)
著东国通鉴(春秋以鲁国之年编次。而月则用周月。故先生以新罗年号为主。而其馀高丽,百济及中国年号则分行书之。)
六年癸酉(先生七十一岁)
十月。筑枫川亭。(亭在草谷东洛江西岸。今有遗址。○旅轩张先生丙子记行云。江之右畔。万叠层崖。上有亭翼然。亭是何名。晚间其揭也。亭之主谁。默坪崔斯文也。)
七年甲戌(先生七十二岁)
八年乙亥(先生七十三岁)
九年丙子(先生七十四岁)
十二月。清兵猝至。 大驾入南汉。与一乡士友倡义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9H 页
起兵。
十年丁丑(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三日。整顿军旅。(一乡推先生为大将。金彦阳宁为副将。李闻庆景节,金公羾,朴参奉晋庆,金参奉翧等三十馀人。皆在阵中。地主给军七十名,鸟铳数柄以助。)四日。发行。(先生有疾。使副将代领先行。追到舍方里。)五日。面喻誓众。行军宿梧里院。(先生命中军许申生列立行伍。躬至阵中。喻以一心进退。无敢违令。无敢惊动云云。)六日。雨雪留。(夜半。地主传令。来自闻庆。闻双岭战左右兵使败死之报。)七日。行军至论谷。子山辉追至。(风雪尤紧。先生强疾行军。转加添剧。至是气塞。良久乃苏。)十日。到闻庆杜谷留阵。○十六日。入闻庆县见地主。因留宿。(先生病势转剧。不能管摄军务。委任于朴参奉晋庆。使之替领。寻闻南汉解围。遂罢。)二月。还寓会溪。送子山辉。奔问于 朝。○三月。哭子山辉。(府使公归自奔 问。道遘痘患。没于枫川精舍。有哀辞祭文。)九月。哭旅轩张先生。(有挽诗祭文)
十一年戊寅(先生七十六岁)
十二年己卯(先生七十七岁)
十三年庚辰(先生七十八岁)
五月。寝疾转谻。遗书戒子孙。(二十五日。先生疾革不能操笔。呼门生曹俊南书。书曰。万历己丑六月二十五日。是我先君永讳之辰也。先君不知不肖子之不可以教。临没丁宁教戒。以为永世遗书。今我以先君之望于我者。再告于汝等。如是以后。庶不负先君九泉之意。每念及此。悲痛罔极。汝等稍知人子之情。则此非动心处乎。先君临终时。呼我戒之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此非吾言。乃孔圣之言。汝宜终身服膺也。)六月初四日。 考终于
十年丁丑(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三日。整顿军旅。(一乡推先生为大将。金彦阳宁为副将。李闻庆景节,金公羾,朴参奉晋庆,金参奉翧等三十馀人。皆在阵中。地主给军七十名,鸟铳数柄以助。)四日。发行。(先生有疾。使副将代领先行。追到舍方里。)五日。面喻誓众。行军宿梧里院。(先生命中军许申生列立行伍。躬至阵中。喻以一心进退。无敢违令。无敢惊动云云。)六日。雨雪留。(夜半。地主传令。来自闻庆。闻双岭战左右兵使败死之报。)七日。行军至论谷。子山辉追至。(风雪尤紧。先生强疾行军。转加添剧。至是气塞。良久乃苏。)十日。到闻庆杜谷留阵。○十六日。入闻庆县见地主。因留宿。(先生病势转剧。不能管摄军务。委任于朴参奉晋庆。使之替领。寻闻南汉解围。遂罢。)二月。还寓会溪。送子山辉。奔问于 朝。○三月。哭子山辉。(府使公归自奔 问。道遘痘患。没于枫川精舍。有哀辞祭文。)九月。哭旅轩张先生。(有挽诗祭文)
十一年戊寅(先生七十六岁)
十二年己卯(先生七十七岁)
十三年庚辰(先生七十八岁)
五月。寝疾转谻。遗书戒子孙。(二十五日。先生疾革不能操笔。呼门生曹俊南书。书曰。万历己丑六月二十五日。是我先君永讳之辰也。先君不知不肖子之不可以教。临没丁宁教戒。以为永世遗书。今我以先君之望于我者。再告于汝等。如是以后。庶不负先君九泉之意。每念及此。悲痛罔极。汝等稍知人子之情。则此非动心处乎。先君临终时。呼我戒之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此非吾言。乃孔圣之言。汝宜终身服膺也。)六月初四日。 考终于
讱斋先生文集年谱 第 509L 页
金山凤溪之别墅。(先生屡遭惨戚。不乐家居。移寓已屡年矣。)七月二十七日辛丑。 上遣礼曹佐郎张应一 赐祭。○八月二十七日。 赠纯忠补 祚功臣,资宪大夫礼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同知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完城君。(以子山辉参勋故也)九月。返葬于善山默语坪坤向之原。
(我 肃宗大王三十三年)丁亥
四月。乡人立社于松山。奉 安位版。(并享松亭先生我 英宗大王五十二年)丙申
九月。移建松山社于昌林洞。
(我 肃宗大王三十三年)丁亥
四月。乡人立社于松山。奉 安位版。(并享松亭先生我 英宗大王五十二年)丙申
九月。移建松山社于昌林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