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5H 页
上右巡察使鹤峰先生书(癸巳正月)
王正解寒。伏惟巡候起居万福。瞻仰无已。阳复有日。阴退无期。棋布之贼。尚肆凶锋。伏念忧 国之痛。其有纪极。此处德门皆善全。晛得保一身。率儿往投金谷。与金潜一家。俱免死亡。实荷馀庇。但一道孑遗人民。方在沸鼎中。过此数月。则不知死于何壑。饿殍载路。军卒四散。草窃横起。骨肉相食。东风既暖。虏复肆志。深山既穷。更归何地。左道则将卒解体。已无可为。窃念右道。纪律已成。慢卒激义。捐躯死长。必有其人。而尚未闻芟剪一邑之贼。岂雷南协忠。未得其人耶。何其倾耳已久。而若是其寥寥乎。自古同心济事者。岂徒受其节制。听其指挥而已。心悦诚服。如手足之卫心腹。疾痛苛痒。手足不待命而自至。何也。信之熟也。爱之素也。不知左右。相照肝胆。共济事机者。有几人乎。伏闻丧一晋牧。而圮我长城。冥冥者天意。竟如何。扶颠持危之望。只在乎一先生之身。先生之所以自任者。夫岂徒哉。弹压一邦。人所倚为山岳。使勇悍者。潜消其忿戾。怯懦者。激发其良心。以就成功。民心国势。赖以维持。岂待拔城陷阵。然后谓之扶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5L 页
颠之功耶。先生虽不自爱。而人为先生爱也。爱先生者。爱国家也。临敌。重慎戒轻出入。先生之所爱者。其在身乎。国乎。晛筋骨懦弱。不能自力于行伍。才短识浅。未遂请缨之志。日者。敢以十馀务。再叩于左巡察辕门。虽见面从。未底实用。是岂听者之不聪。顾乃辞不足感人也。不然则所言者。非其言也。既分无补于时。思欲致身于先生之侧。虽愧赞谋于幕中。实愿执鞭于下隶。以观大君子设施之如何。而梗以贼路。限以长江。蚁行终日。不能越阶。瞻望不及。秪自悼矣。然此身尚在。一念未弛。终当杖策渡江。庶不负平生之志愿矣。伏祝为国自重。动静俱吉。
与兵使朴晋请先讨丰山贼书(壬辰八月在义城。)
云雷搆屯。裸虫肆毒。睢阳无保障之守。巴蜀有蒙尘之患。虽曰国运之不幸。实惟锁钥之匪人。岭外臣民。皆欲脔李珏之骨而饲诸虎。尚幸閤下。首奋忠勇。多斩剧贼。人知岭南有一臣子。咸以为扫腥氛夷大艰。以雪国家之耻辱者。必此人也。义声果彻于 天聪。周钺忽寄于方召。超以三级之资。奖以忠勇之号。 纶教慇勤。倚望深重。凡在瞻聆。尚且挥泪。况于閤下之以身许 国。义同存亡者乎。统数万之众。而守要害之处。庶见克复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6H 页
期。非朝则夕。而因循数月。进退趑趄。未闻身先士卒。斩数级之贼。将閤下有待而为耶。抑强弱不敌而势有所难图也。虽然。复雠大义。姑置莫论。纵贼一日。贻害百端。此岂閤下之志。而今日之上策耶。议者谓贼势孔炽。触者皆碎。今率疲散之孤军。轻犯乘锐之凶锋。则如以肉投饿虎。徒为丧师而无益。生等以为师老河上。圣人罪之。玩寇受侮。汉史讥焉。自古未闻爱一士卒而纵雠不讨者也。与贼持久。横罹凶刃者。日以百计。则孰如刻期赴敌。弃一卒而全十人乎。议者谓军无见粮。甲兵殆尽。今率饥困荷杖之民。驱之铁丸长剑之下。则比如徒手抗兽。徒为丧师而无益。生等以为有田一成。足绍旧业。甲楯三千。竟雪前耻。自古应敌之机。在于节制而不在兵食之多少也。况今列邑仓储。已为雠人之有。奔窜馀民。救死不赡。而旷日聚众。调给无路。则我日益困。贼日益肆。孰如刻日力战。收其馀粟。以资我军乎。议者谓 邸驾亲征。天兵来援。姑且养锐以待大兵。前后掩击。则奔北之贼。一举可灭。生等以为力分则易灭。势合则难制。倭奴之精锐。尽之三京。留屯岭外者。虚示疑兵。释此不击。而退保一隅。设使弥满城中者。萃于道内。则彼势益张。锋不可当。今计莫若急击勿失。断其羽翼。渐去本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6L 页
道之倭。以待王师之至。则奔溃下来之贼。退失所据。彼虽智巧。不得为计矣。议者谓势有主客之异。地有区域之别。彼既悬军深入。而久留我土。亦非所乐。姑当全师坚壁。以待自退。而蹑其后。生等以为彼虏之伺便也久矣。今既雄据中外。出入屠掠。食我民之食。衣我民之衣。以为久驻之计。若养寇门庭。攘斥不亟。则彼将益逞割据之计。终无退遁之期。且吾民之冻馁流散者。无所于归。耻屈膝之辱者。胥将枯死于穷谷。其蚩蚩苟活之徒。相与趋附而结党。则彼反为主而我反为客。将何以收复疆宇而建廓清之功乎。今计莫如统合士卒。激以忠义。及彼零散之时。施我剿灭之策。凡此数条。是知閤下之所尝筹度。而迂儒出位之论。不必更渎。无已则有一说焉。岭南一道。实我国之根柢。而安东一府。亦岭南之咽喉也。若令此贼。先据此地。则荣川以上。不可以守。荣川不守。则义城以下。亦非我有矣。今敌人舍此巨府。退屯于丰山。此正我军进取之机。而彼虏垂亡之秋也。今当率一道之众。先去此贼。坚守安东。然后据要冲。复疆域之势。实在于此。而或以为彼贼先据便地。背山临水。我军无用武之地。是则大不然。古之为将者。不计地势之险夷。而唯在应变之如何。若以负山临水。为不可进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7H 页
战。则我土之负山临水。不独丰山。而黠虏之择据形便。所在皆然。是终无讨贼之日矣。今当隔水对阵。以示交战之形。直令一将。简选精兵。在后设伏。则彼但知有隔水之阵。而不料伏兵之在后。直前以应。空壁逐我。在后精兵。焚荡巢穴。隔水之军。夹击而前。则彼贼自不得不乱。此乃汉将。入赵壁立赤帜之策。丛尔穷寇。有何不歼哉。生等此说。有验焉。永川之贼。或以城险为难。权应铢率二千馀人。一举尽灭。不系地之险夷也。明矣。今当先去上道之贼。其馀次第以举。今日击一县之贼。明日灭一郡之贼。则贼势自至孤弱。恢复庶几可图矣。若势不能躬自尽讨。则分命义勇之士。各将七八邑之兵。声势相依。掎角并进。则我军有首尾之应。彼贼绝相援之路矣。噫君亲大雠。义不可一日忘。今自江以东。閤下主之。总兵数月。未闻先登之勇。使一道赤子。将尽于血刃之下。生等。知閤下枕戈尝胆之志。未尝食息忘于怀也。而逡巡若是。何哉。今日不讨。则今日之死者。不啻什百。明日不讨。则彼贼之蹂躏。日以益肆。今若一向郤步。虚施行军之仪。实无进讨之期。使士气日挫。兵食日乏。执讯获丑之功。日以愈邈。则不审閤下。将何以上报眷倚之诚。而下慰喁喁之望也。伏愿閤下。有进无退。师古将涅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7L 页
背之诚。迁延纵雠。戒河上逍遥之失。则非特一道之幸。实 国家重恢之庆。惟閤下深思焉。生等。不胜诚愤之激。狂冒以达。
与韩巡察使孝纯请设善山屯田书(甲午正月在上校。与金锡良同呈。)
伏惟恢复之道有三。将也兵也粮也。国无将。金汤之势。无所恃其险。将无兵。韩白之智。无所施其勇。兵无粮。熊虎之师。无所用其力。此三者。互相为势而不可以少忽也。三者阙一。犹患其不能为。况今日之俱乏乎。此书生之所以扼腕长吁而不得不急呼于辕门。而自不觉出位之罪也。择将练兵之策。固已略陈于前。请复以军粮一事言之。夫竖旗而成列。刻日而方战。白刃交于原野。胜败决于呼吸。则粮虽少乏。苟有良将劲卒。足以制敌。项籍救赵。持三日粮而渡河。檀道济还师。聚沙而却敌之类。是已。至于与敌相持。势不相解。彼有馀力而待我先弊。则将虽良兵虽众。粮苟不裕。亦难为计。郦生劝汉先据敖仓之粟。诸葛伐魏。首讲屯田之策。是已。今之事势。急之则无兵难与战。缓之则无粮难与守。战守皆无其策。而臣民狃然。不以为计者。果待何日耶。公私罄竭。贮乏半菽。而天兵供亿。糜费万计。募以职牒而不得。括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8H 页
以私贮而不足。责出童羖。公私扫地赤立。死亡殆尽。远近谁可应募。古人云。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方今国之所恃者何天。民之所赖者何天。于此二者。俱失其所天。愚未见失天而有国者也。设使天意助顺。暂支春夏而秋成不遂。二计俱乏。则束手待尽。坐可策也。呜呼。生民之本。在于足食。而足食之道。不过屯田而已。生等。既以屯田一事。仰达于閤下。閤下有意于此。不终日而行之。既蒙不鄙之许。旋责有司之任。又从而教之曰。此事若成。上可以补国用。下可以活馀氓。千里荒原。由是而播种。四方流散。因玆以生聚。指挥在我。奉行在尔。各展心力。以济大事。诚意恳恳。辞旨谆谆。承命以来。犹恐不堪。昼与诸友讲求。夜则辗转不寐。对人辄告。无不乐闻。欲留本邑。募集农军。而流亡于南北之境。难聚于旬日之内。兹用还向宁海。与前日同志士金锡良。约与共事。岁后三日。即踰泣岭。道遇大雪。冻足难进。艰关颠蹶。尽日一息。登途涉旬。始达善山。又闻使行自若木至。径趋县路。留待数日。再值风雪。使行中沮。晨到孔津。澌合难舟。生等无以飞渡。使行竟又旋旆。若有造物。戏于其间。临河终日。叹息徘徊。私自相语曰。吾等所以跋涉风雪。辛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8L 页
艰到此者。岂要升合之米。以延朝夕之命也。庶见未死馀氓。得耕故土。国有丝毫之补。民受一分之惠。则吾等之志。庶可少伸。而胼胝之苦。不足为憾。事多阻滞。竟失其机。吾等之不济命也。吾乡孑遗之民。永无复苏之期乎。握手歔欷。将欲旋踵。适值日暮冰解舟通。脱屣奔走。足指生茧。距营十里。止宿假幕。今闻善山屯田。已移定于龙宫。虽获庭谒。事已后时。既闻不可之令。唯当退去而已。然而不自知止。踧踖而不忍去者。抑有所大不忍于心。更欲一陈而退。本府为贼巢窟。一年有半。惨烈之祸。比他倍甚。及今所存。不满百一。今闻屯田之举。莫不引领以待。若过数月。又失耕种。则所存百一。并无生理。善山之民。无非閤下之赤子。赤子之呼父母。父母之怜赤子。焉用自己哉。今方荷荷开口而望哺。又焉忍夺此而与彼乎。然閤下志在补国而已。活民而已。岂真有厚薄哉。此皆生等稽缓失期之罪也。善山遗民。将由閤下而生。又将由生等而死。生等至此。罪无所逃。然閤下既以生等为稽缓失期。则罪之可也。又以生等为不可堪任。则改之可也。今若以生等之罪。而并罢本府屯田。则是閤下威罚。不行于生等。而反及于本府之民。孑遗之民。何罪何辜。而并蒙生等之罪而不蒙閤下之泽乎。噫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9H 页
今日之事。乃 国家存亡之本。遗民生死之机。前日失期之责。生等固不得辞。今日而又失其机。则秪恐閤下亦分生等之责也。或者谓善山地虽广美。不旱则水。未合屯田。此则不详其实者也。海平之野。八溪之原。择其沃田之不沈者可种数千石。择其良畓之不旱者可种数百石。所谓或水或旱。在平日言其大概耳。以今日荒废之馀。何患不足于屯田乎。大抵本府。为南关之心腹。捍御之要冲。归输之道。漕运之会。则积峙之策。不可不急。况金乌山城。有百丈天作之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者也。今若建营屯耕于山下。与尚州,开宁,仁同,星州。共为一体。数年之内。积谷既多。民复其业。则下道有急。数邑之粟。方船而下。脱或不支。相与完聚。固守于山城。则虽百万之兵。犹可折箠而当之。语其山河之固。则无异剑阁。论其屯田之利。则不下渭滨。至于八莒,玄风以下。地虽沃饶。乃贼路充斥之初头。可谓用武之地。而非今日耕种之所急。愚谓大军聚于八莒。以固关防。屯田建于善山。以贮军粮。则内外可以相援。缓急可以相应。伏愿閤下。揽辔巡行。相视土宜。以八莒所定粮牛。移送于善山。则非特一府遗民之幸。抑亦当今恢复之长策也。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99L 页
又与韩巡察使书(壬辰十二月)
伏以军冗未鍊。兵家之所患。效死先登。勇夫之所独。良以卒皆殊死。则怯者亦能以自奋。望敌瓦解。则勇者未免于退走。自古论兵。务在精鍊。以今观之。尤验其然。蠢兹狂虏。讫可殄灭。而已过半载。尚肆凶锋。我军恇怯。遇贼辄北。其间岂无负兼人之勇。怀死绥之志者哉。实由汎处冗卒。器使无别。困于逐队。才力未展。群居无独当之志。临敌有旅退之心。或有力战斩级者。则论功之际。为将者。取为己功。褒赏不及。前有莸薰杂糅之羞。后有功罪倒置之愤。此壮士所以沮心丧气而未效死力者也。况今主客换形。强弱异势。官军虚称其数而无死长之意。义兵徒怀慷慨而无折冲之才。贼若冲突。则军皆星散。孰能挺身奋臂。冒白刃而前者。愚意以为鸷鸟累百。不如养一鸮。今当广募列邑敢死之士。勿限多少。务在精择。轸其饥寒。资以弓剑。待之优奖之厚。而若有突入无退。能建首功者。特加褒奖。耸动众心。则益自淬厉。皆怀死心。重义而轻其生。知进而不知退。攻以之破。守以之坚。势成堂堂。无往不利矣。愚于飘转之馀。往来列邑。试以此意。敦谕广众之中。则稍有勇力胆气者。莫不乐闻其说。山万死以洒 君父之羞。而所不能者。其患。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0H 页
正如前所陈者。欲将此意。仰达于閤下。而未果者有日矣。今闻帖令诸邑。勿论官义兵。分抄上中下三等。此举正是愚计。而第念其中。有事同而势异者。今也各邑守令。尽抄壮锐。随以自卫。讨贼之兵。尽是残怯。自卫之军。皆为精勇。公私势分。歼贼无期。可胜痛哉。今若汎令各官分抄壮弱。则都训导兵吏之辈。率皆承守令风旨。苟充其数。姑为塞责。而真所谓壮士者。压于官威。势难自应。则虽有练卒之名。恐无倡勇之实。莫若以士子之为公忘私者。别定自募将士。流行列邑。博询军情。晓以敌忾之意。谕以奖遇之方。听其自应。兼采公议。则广募之下。必有愿忠之辈。自荐之中。岂无颖脱之徒。若此之类。虽不多得。苟能精择。特加调养。将卒相习。临敌无贰。则摧陷廓清之功。未必不由于此。昔诸葛武侯。得羌卒数千。号为突将无前。则临敌制胜之方。在精而不在多。勇敢之士。岂必古有而今无也。呜呼。数万甲兵。已藏范老胸中。则寒儒出位之论。未知果合于盛弄 (弄从竹下)否。而区区忠愤。有血气同然。当此枕戈之日。不可以卑论为嫌。而不尽于虚受之怀。伏惟裁察焉。
上都体察使完平李相公书(丙申正月)
某惶恐再拜献书于都体察使台府大爷执事。愚闻有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0L 页
非常之才。然后可以靖非常之乱。有不世之略。然后可以建不世之勋。诵斯言也。以为古人之常谈。生斯世也。益验才难之可叹。噫非常之变。莫极于此时矣。不世之才。汔可降矣。岂天未欲悔祸耶。何其宜闻而久不闻耶。自古应时识务之俊杰。未必攻坚陷锐之勇夫。扶颠持危之大臣。皆是纯诚贞实之君子。则今之所求。无乃与此相反耶。执事书生也。诗书是诵。礼义是修。素非从事军旅之事而习其驰射之艺也。一朝。去其所修而就其素不习。经理一隅之南关。支拄半壁之乾坤。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苟非诚意之服人而举措之得宜者。其能若是乎。向所谓非常之材。岂其人焉。而不世之勋。他又何望焉。旌旗才下于细柳。勇气自倍于江上。封疆诸将。方始洗心涤虑。戢其怠纵之气而待命于辕门。忠志之士。争自淬励濯磨。想望有为之期而愿承乎下风。旬月之间。人心一新。承此变移之机。伫见明执事之所举措。出于寻常万万。倾耳侧听。已数月矣。近者。窃见诸将之旧习复肆。志士之义气复沮。纪纲未有所振。兵防未有所整。而道路之所见闻。不过支待册使。修筑山城。沿江设站数事而已。呜呼。数事亦今日之急务而不可少缓者也。然此特勤谨有司之能事耳。岂足以劳执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1H 页
之虑也。执事之所当虑。惟在 国家之安危。而安危之机。在于天命之去就。去就之际。在于人心之离合。而离合之分。在于今日之一转移耳。一时之所期于执事者。如何。而执事之所以自期者。亦如何耶。方今内焉 朝廷之所讲求。不过曰恢复一事。外焉执事之所筹度。亦不过恢复一事。而区区补缀。不能自振。草草军容。艰虞溢目。幸今贼气少衰。天意少回。此正上下臣民。振发刻励。竭心殚力。猛士奋剑之秋。谋臣献策之日。而中外狃然。不以为计。姑且仰首于人。以听和与不和之命。侥倖万一之偷安。而不知正堕雠人之奸计。此石晋,赵宋之陷于一字。终始自误。而岂料堂堂我 国家。不幸而近之乎。是知恢复之策。非不讲求。而恢复之实。未之或思焉耳。无其实而有其效者。愚未之见也。愚生。非敢苟为新奇惊异之言。以要炫耀于人目。亦不过寻常浅近之说。里巷儿童之所诵也。苟能力行其实。则言虽寻常而可采。如或不尽其实。则说虽新奇而何裨。呜呼。华岳不以拳石而增高。沧海不以勺水而添广。十万甲兵。已藏于范老胸中。修攘大计。固已弄 (弄从竹下)无遗策。而布衣迂谈。皆是已试之刍狗。自知不足以动执事之衷。而不过为簿牒之一休纸耳。然非知之难而行之难。非行之难而诚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1L 页
之难。知而不行。与不知同。行而不诚。与不行同。惟执事。勿以所已知。以忽其思。而必期于行。勿以所已行。以怠其志。而必期于诚。推其末而原其本。慎其始而要其终。本末兼举。终始惟一。则安知浅近之说。为今日补天之石也。所陈九条。并图列于左而略叙其下。
삽화 새창열기
  
振纪纲
国家之事。至于今日。无一不弊。而不可以胜陈。然不思其先务之当急。而欲正于事为之末者。如抱薪而救火。扬汤而止沸也。所谓先务者。曰振纪纲而已。韩子曰。天下者身也。纪纲者脉也。四肢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诚以纪纲不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2H 页
则庶事颠倒。风俗坏乱。宜其分崩离析而乱亡随之也。夫州郡者。乡里之纲也。监司者。州郡之纲也。朝廷者。监司之纲也。元帅之于镇将。镇将之于士卒。亦然。今也 朝廷之号令。不行于监司。监司之号令。不行于州郡。州郡之号令。不行于乡里。至于列镇而不奉元帅之号令。士卒而不奉镇将之号令。内外异体。上下离心。发一号施一令。而人莫不悱然非矣。见其若此。从而沮之。未有终日之令终岁之法也。在于平日。尚难维持。当此缓急。岂能纠率。噫人徒见心腹有患。手足不救。而归咎于手足。殊不知脉一受病。而手足自是不仁也。然则内而根本之戕铄。外而法令之解弛。皆由于纪纲之不振。振纪纲之实。固在于正朝廷以正四方。而今不敢躐言。在执事则亦先明其赏罚而已。
  振纪纲之实有三
其一曰。明赏罚。以激怠惰。呜呼。赏罚之无章。久矣。劝戒之不行。固也。愚尝诵陆宣公之说。正中今日之膏肓也。赏罚之于驭众也。如权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驭众而不用赏罚。则善恶相混而能否莫别。用之而不当功罪。则奸邪宠荣而忠实摈抑矣。今也 国之典常。既不能施之于将。将之号令。又不能行之于军。欲赏一有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2L 页
功。而翻虑无功者并进。欲罚一有罪。而复虑同恶者怀忧。罪以隐忍而不彰。功以嫌疑而不赏。姑息之政。乃至于斯。故使忘身效节者。怀愤于等夷。偾军蹙国者。不怀于愧畏。褒贬既阙而不行。毁誉复纷然相乱。又公忠者。直己而不求于人。故反罹困厄。巧伪者。行私而苟媚于众。故例获优崇。此义士所以痛心。勇夫所以解体也。夫赏罚者。先王之所以励世磨钝也。窃观今之人心。以无功为荣而受赏为辱。以田亩为乐而职任为惧。人情若此。谁与有为。赏罚之权既失而纪纲倒置。劝惩之道不明而好恶易常。若不亟正其弊。则恐不止于痛心解体而已也。愚意以为诸将之不修军政。行其欺诈者。守令之剥割残民。专务肥己者。举其甚者。膏诸斧而示诸众。然后褒其才能。劝其忠实。春生秋杀。阳开阴阖。使贪残者屏缩。怠惰者激励。怯懦者奋发。贤者益尽其诚。才者益展其能。则纪纲可振而事功可立矣。不然而使逐利贪暴之徒。偃然保其位。饰虚冒赏之人。公然受其职。则彼怀忠愤有志气者。孰肯俛首下心于庸夫走卒之下而自轻其去就。竭筋力展勤效者。亦安肯旅进混处于欺罔之功而自取其讥谤也。若然则所赏不必功而功者不必赏。所罪不必恶而恶者不必罪。虱处蚁附者。尽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3H 页
是奸佞之辈。掉头远举者。皆是贤智之士。赏罚一失其柄。而其弊至于此极。可胜痛哉。或者以为荡覆之馀。人物凋零。可以爵赏而诱。不可以刑罚而制。噫是徒知爱苗而养莠。不知去莠而苗盛也。况不顾耻辱而惟爵利是趋者养之。无益于时而秪以蠹其根本耳。昔诸葛武侯之治蜀也。颇尚严峻。至于军法。益无假贷。或引秦皇汉高事谏之。武侯曰。秦自商君变法。专尚酷刑。钳制天下。民无措足。怨声方极。高祖代之以宽。以得民心。亦其宜也。刘璋闇弱。威柄下移。刑政不举。纪纲陵夷。竟失其国。吾不得不更张耳。夫武侯岂专任刑法。以残民命乎。亦宜明其赏罚。核其名实。使 国势有所振励。军政有所修举而已。愚生。亦以宣公武侯之心事。望于执事。故于此颇费辞说焉。
 顷者。窃闻诸将守令之所谓军功者。率皆非实。至有身逃林谷而金玉其顶。目不见贼而赏帖盈箱。自上犯法。无以令下。欺罔之风。已成规例。犯者不忌。听者不怪。虽不可人人而诛之。必有任其咎者矣。至于空头职帖,倭头红牌。秪为官员市恩之奇货。其所谓斩级受牌云者。列将为其所亲。徵取军卒。军卒不胜其求。例以流民之头。以应其求。彼无功者。坐以受牌。无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3L 页
辜者。率多冤死。噫选将而养寇。杀民而爵人。古亦有是乎。其所谓运粮受职者。守令既已催督残民。输纳站所。而亦为所亲者受职。犹且腼然谓人曰。虽以民户输纳。不可以民户受职。他人受职。无害于已输之民力。其巧辞逞奸。类皆如是。非特此也。所谓纳粟纳马免贱免役者。受人田宅财货。彼此同心饰虚为实者。不可胜计。噫国计穷竭。既无以应办于军需。又不忍穷民之困于挽粟。冀于民力之外。或有自愿者。故乃为卖官鬻爵不得已之举。而彼乃不以忘身效力为志。而窃弄 国家之大柄。藉为一身之威福。张其声势。广其羽翼。断之以法。则固宜斩徇军中。而 国家犹且恃为屏翰。望其敌忾之诚。不亦疏乎。愚愿择其刚方嫉恶。不挠权势者。按行列镇。发其奸状。明示典章。以厉其馀。则为恶者或有所忌惮。而人心庶可少快矣。
其二曰。崇节义。以扶元气。愚闻节义天下之大闲。善人国家之元气也。是故。善为治者。乃能崇尚节义。以存大闲。培养贤士。以扶元气。先有纪纲以驱之于上。后有风俗以振之于下。使人皆知善之可慕而必为。恶之可羞而必去。平居则知事亲敬长之当为。临乱则知亲上死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4H 页
长之可尚。伏节死义而有所甘心。杀身湛族而有所不悔。是知圣人尊崇培植之意。岂徒然哉。固不暇远引前昔。且以目前之事言之。往者鲸鲵隳突。列城瓦解。高官重禄者。屈膝而偷生。佩剑弯弓者。抱首而鼠窜。无一人荷戈挽弓。为士卒先者。何图倡义复雠之举。出自山林摈斥之士。折木为竿。裂纸为旗。飞檄列郡。感发人心。然后穷山窜伏之人。争自奋起而响应。弃城远遁之辈。亦或闻风而知耻。革前日谋生顾望之心。而始为设伏讨贼之计。义声一振。人各为兵。张皇既折之我气。沮遏方强之贼势。使贼不得并力西向。则南州倡义之士。不为无助。是皆 列圣培养之报。先师振作之功。而桐江一丝。扶汉九鼎者。其必有所自矣。窃以为后史秉笔。则首膺恢复第一功者。在此而不在彼也。呜呼。向微郭再祐,金沔,郭䞭诸公。倡之于初。则人心之所向。未可知也。又非招谕使金诚一镇之于中。则义兵之成败。亦未可知也。夫招合同志。率先武夫。收拾涣散之民心。以基恢复之根柢者。数君子之道同也。而谕以职分。鼓其义勇。使君臣之义。昭揭一时。而闻之者。莫不洒泪而赴死。则金诚一之功居最。玆数君子。存大防于颠圮之馀。扶元气于泯灭之后。虽志与势睽。大功未竟。而各亦勉其所当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4L 页
为而已。岂有希望于当世耶。然以 国家崇德报功之典言之。则其所褒异者。反不夷于行诈献级之列将。岂所以服人心而劝方来哉。噫不幸而已殁。如两金则固无及于酬尽瘁之劳。而增志士之悽惋。而犹可以慰忠魂于九原者。不过曰增秩 赐祭一虚文耳。幸而尚在。如郭公则岂可使逍遥于林下。自全其所乐。而沮忠臣义士之心哉。是乃其人之所幸。而 国家之不幸。窃为为 国谋猷者。惜之也。至于永川之捷。在壬辰七月。其时一道雄据之贼。自庆州抵安东。列如长蛇。莫敢谁何。而永贼既灭。军威,义城屯贼。从风而遁矣。三邑既平。中路已断。则安东,庆州之贼。首尾难应。势不得不退矣。五郡既复。然后一路之馀民获苏。我军之气势稍振。而设伏讨贼者。比比不绝。是皆永川为之先倡也。况永邑起事之时。首谋倡义者。皆是一境之士子。则环一郡。无非五百义士也。然而褒异之典。只加乎二三将士。而课绩不循乎公论。邑号不升于州府。以此公论颇郁。深惜其时巡察转闻之失实也。伏愿执事。转启于 上。以礼为罗。罗致郭公。授以大将之任。永川升号。依中和之例。更询公议。褒录义士。则人心可激而公论一快。所谓赏一人而天下劝者。其始于此乎。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5H 页
三曰。严赃贿。以杜私门。春秋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记曰。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诚以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先王之制法也。监临受贿。盈尺有刑。大辟之属。虽蒙濯除。而至于赃法。往往不赦。胥吏末流。苞苴微贶。尚且抵罪。况乎朝廷之上。方岳之间。四方之所具瞻。而不耻奸赃。公行贿赂者乎。 国家竭生灵之膏血。以奉军旅之费。供顿之需。本非得已。而为军卒者。未尝得一温饱。颠仆道路。而其为镇将守令者。巧为名色。头会箕敛。上所以奉权贵而求升擢。下所以饰妻子而耀耳目者。无非东南数十州孑遗残民之脂膏骨髓。名为供军而辇载于权门。托于支待而阴输于私室。犹以为不足也。放送入防之士卒。而窃取其粮。交通不共之雠贼。而贸迁为市。彼贼亦有知觉。岂不窃笑其无人乎。身为臣子而敢肆穿窬之行。位极富贵而兼行商贾之事。以此等贪利无耻之辈。授节制之柄而委字牧之任。有识之士。宁不寒心。然是皆赏罚不明。黜陟不公之致也。夫州郡之不愿行贿于镇将。镇将之不愿行贿于朝廷。犹乡民之不愿行贿于州吏也。但以行之则有利。不行则有虞。各为安身保位之谋。释怨沽宠之计。而不得不行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5L 页
耳。夫岂乐而为之哉。使赏罚苟明。黜陟尽公。则孰敢犯不义之罪而必为无益之贿赂乎。愚愿执事。操赏罚之柄。公黜陟之典。输诚报国者。虽雠必举。饰伪行私者。虽亲必罪。弘清净无欲之风。守慈俭不贪之宝。则上之所好。人争趋慕。公道渐开而干谒屏息矣。又使刚方廉谨守正不阿者。暗行列镇。以发犯赃行贿之人。置诸极典以惩其他。是所谓罚一人而天下惧者也。
  励贤能之实有三
其一曰。访才俊。以广谋猷。夫构大厦者。必裒乎群材。建大事者。必取于众贤。今内而廊庙之中。外而元帅之幕。赞助机谋者。有几人哉。或曰。子言则然矣。其奈世无此人。何哉。彼游谈之士。论议纷纭。眩乱是非。无益于胜败之数。体察贰于一人。位兼将相。乌可自屈于草野贱士。失其大臣之体貌乎。曰不然。体察之贤。孰如周公之圣。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而且不辞吐哺握发之劳。以下白屋之寒士。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见者三十人。彼所见之士。岂尽等夷于周公之德乎。求贤之诚方急。而犹恐一士之或隐一言之未达。故自不觉己尊而彼贱也。降而至于战国之时。孟尝平原信陵之君。卑辞屈己。招致豪杰以千数。鸡鸣狗吠者。亦在其中。若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6H 页
鸡鸣狗吠之不足用。而闭门而郤之。则毛遂,冯驩,侯嬴之徒。亦必纳履而去矣。夫诚有所未孚。故求之而未至。以今日教育之馀。岂无应时之俊杰乎。抑执事之所求者。止于奔走唯诺。奉行文书之人。则不必卑己尊人以降大臣之体。若好人之所受教而补己之所不逮。则彼怀宝自重者。难动于区区之小礼。而不可以虚拘。则无怪乎不得一世之贤士而用之矣。善乎陆贽之言曰。人皆含灵。唯所诱致。如玉之在璞。追琢则圭璋。抵掷则瓦砾。如水之发源。壅阏则污流。疏浚则川沼。当在衰季之时。咸谓无人可用。及其雄才应期。贤能森若云从。然则兴王之良佐。皆是衰季之弃才。今草野高谈之士。固若无补于世用。然其立名义重然诺者。必有一长之可取。三千之中。必有颖脱而出者。市骨之馀。宁无骥骏之自至乎。伏愿执事。法元圣吐握之诚。师古人虚左之礼。追琢抵掷之良璞。疏浚壅阏之川沼。集众思而广忠益。审权衡而任器能。使输诚效烈者。争诣乎辕门。蕴奇怀宝者。布列于左右。录长而补短。广聚而精用。智者骋谋。勇者奋力。则二人同心。尚且断金。三千一心。何功不遂乎。其二曰。专任使。以责成效。夫工人之制器也。熟而后精。久而后成。至于士农。莫不皆然。故业不专不精。治不久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6L 页
不成。自古未有委任不专而望其成功者也。况天之生物。为用罕全。性有所长。必有所短。材有所合。必有所睽。曲成则品物不遗。求备则触类皆弃。是以巧匠顺轮桷之用。故枉直无废材。良御适险易之宜。故驽骥无失性。自非全体兼德之圣人。孰能应万事而不差乎。若夫一至之能。偏禀之性。中人以上。迭有所长。若区别得宜。付授当器。各专其任。各宣其能。及其合而成功。与全才无异矣。人材之盛。莫盛唐虞。而拔其尤者。二十二人。各有典司。不务兼备。各守所职。不闻迁改。盖由举得其人。故事得其理。任得其专。故人尽其才也。今也使人。不择其器能。取人。不核其名实。一言之善。则付授踰涯而求责于力分之外。一事之失。则责望过当而不恕其所不能。是以职无成效之人。人无定分之职。迁改靡常。取舍靡定。今日除县令而明日入为郎官。朝闻拜户曹而夕已迁吏部。前者既往。后者亦然。各寺为传舍。官员为过客。其所盘根而作主者。弄文之吏胥也。以过客之官员。驭作主之吏胥。而望其庶绩其凝。不亦难乎。夫以孔子之圣。尚且三年而有成。七年而即戎。以禹之神圣。尚待八年。绩用乃成。是何圣人之为治。若是其迟。而后世之望治。若是其速欤。议者曰。委任久而得其人。则固善矣。不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7H 页
然而必俟九年七年之久。则岂无偾事病国之患乎。朝廷数递之法。盖亦出于不得已也。曰古之命官。各有所守。贤者老死其职。后世称之曰。皋陶之士师。后稷之播植。契则司徒。夔则典乐。卒以其官显。而不闻其他长。今之在官者。不才者固已递去。而贤能者不居一职。立朝半世。履历百司。是才与不才。皆不得专且久也。呜呼。欲治病而不得良医。虽日易十医。无益也。幸得之。亦不得试其方。则吾恐今之疾。无可治之日也。伏愿执事。将欲责成于下。宜先转启于 上。既专于自任。而又专于任人。使当官者。一于职分而以匪躬为务。受任者。久于所守而以忘身为效。则因循苟且之弊自革。而庶明励翼之化可臻矣。
三曰。选良吏。以厚根本。既行专任之法。而守令之选。不可不慎。古人有言曰。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而根株蹶拔矣。又曰。民者国之天也。食者民之天也。呜呼。孰不知邦本之可固而不知固本之要道。孰不知民天之可贵而不知贵天之要务。然则爱民足食之要。不过曰择其守令而已。大盗横猾。屠灭生人。屯天下之兵于弹丸之地。百万之师。坐受衣食。农夫辍耕。蚕妇休织。括尽往日之馀储。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7L 页
以供十倍之费。殚力忍死。望睹升平之日。已踰半纪。而膏肓之疾。有加无瘳。剜剔之苦。尽于骨髓。瓶罄罍耻。贫富一辙。唇亡齿寒。完败同归。心伤而本伤。有不足言者。为守令者。不思所以留心民事。百计安集。而顾于急征横赋之外。更刮龟背之毛。上所以输贿赂而要权贵。下所以广田宅而侈服御。皆出于疲人之膏血。饿殍盈于沟壑。而仆隶厌膏粱。糠糜绝于村黎。而狗马饫菽粟。彼为农夫为士卒者。劳手足竭筋力。以奉 国家之用。而不能自给。夫安得不怨乎。况变兴以后。选置守令。率用武人。嗜利贪残者。什常八九。各邑荡竭。同于焚荡者。良以此也。若以近边列邑。偏用文官。不可捍御强寇。则李珏,曹大坤之不战而逃走者。独非武人耶。今仇贼未至。而民心已散。锋刃未交。而财力已竭。则此辈果能亲率疾视之民。以死守城乎。择慈俭廉明之人。以任字牧。驱弓马骁健之人。致力疆埸。有何不可。而必至于用舍易置耶。是无异于耕以马而驾以牛也。岂理也哉。今欲稍加安抚而渐向苏息。则宜急去贪残之吏。专委廉谨之人。勿拘以文法。勿责其近效。兴其利而除其害。厚其施而薄其入。家家自宁。人人自给。则庶乎人心复合而根本不摇矣。然吏固不可不择。而 朝廷之差除。每患不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8H 页
得其人。新未必胜于旧。而秪贻数易之弊。恶在其择吏之意乎。为执事者。姑宜举其所知。而所知者。亦令举选。度某人堪任某州。某士堪授某职。然后荐之 朝廷。即以除授。是亦选吏之一策也。
修军政之实有三
其一曰。专号令。以重军威。夫为将之道。必严军法。欲严军法。必重军威。欲重军威。必专号令。不专则不严。不重则不威。古之命将也。分之于阃。誓莫干也。授之以钺。俾专断也。故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将在于外。君命有所不受。诚以军机遥制则失变。戎帅禀命则不威。周亚夫之屯细柳也。可谓得大将之体矣。况今与贼相持。两阵相错。事机之来。间不容发。狤虏驰突。迅如风飙。而置邮传启。旬月方还。差除之间。用舍相碍。进退之际。事多掣肘。欲其号令之齐一而机宜之无失。盖亦难矣。伏愿执事。毋以避嫌远罪为忠。而以一心徇国为忠。毋以依阿听命为敬。而以扶危靖乱为敬。疾徐由意。号令出一。进忠报国者。不待命而辟之。犯法怠慢者。不待命而诛之。矫前日姑息偷靡之失。振今日刚断奋发之义。恢弘志士之气。策励骄惰之将。然后总仗顺之师。驱乐奋之卒。进可以攘除奸凶。退可以控制南徼。若然则其所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8L 页
专之者。为私乎。为公乎。苟或不然。蹈袭故常。牵补过时。一则听命。二则听命。爽于军情。亦听命。违于事宜。亦听命。谓之承顺无违。则可矣。若自任以雪耻除凶之责。则不可也。大概因循避嫌。今世之通患。因循则纪纲不立。避嫌则己志不伸。在庶官尚不可。而况于将相乎。昔忠武侯之告其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事。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是讨贼兴复之事。武侯自专也。先儒曰。赵忠简。亦王茂弘规模。惜其少刚勇自为之意而有委靡苟容之失也。呜呼。此岂所望于今日者也。伏惟执事。师武侯尽瘁之忠。惩茂弘委靡之失。以毋贻志士之惜。是乃忠于国也敬于君也。非执事。吾谁望乎。
其二曰。择将帅。以壮气势。愚闻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御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也。操失其柄者。将虽材。不为用也。今之论兵者。皆以为众寡之不敌。勇怯之相悬。而委之于无可奈何。贼至而不敢抗。贼退而不敢追。殊不知兵以气势为主而主此气势者将也。气壮则胜。气衰则败。势一则强。势携则弱。故善用兵者。以弱为强。以寡敌众。在乎养士马以蓄其气。明约束以一其势耳。谢玄以区区之江左。挫符坚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9H 页
投鞭断流之众。此非以弱胜强者乎。周瑜以一隅之舟师。败曹操百万乘胜之兵。此非以寡敌众者乎。故曰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耳。彼清正,行长。虽号知兵。必不及符坚,曹操。器械虽号精强。必不如燕秦士马。我国虽曰无人。岂无谢玄周瑜之匹。而望风瓦解。莫敢交兵者。何哉。皆曰。久安之馀。士卒恇怯。不知死长之义。惟怀退走之计。虽韩白之智。亦无所施。殊不知三军之勇怯系乎一将之合变耳。为将而不能驭卒。既败而归罪于士卒。何异于心不能运其手足。而一身有患。则归咎于手足之不救乎。夫将之驭卒。抚之若赤子。制之若六马。感之以恩。结之以信。震之以威。激之以义。使之生有所不趋。死有所不避。迟速进退。惟吾所令而不失。然后攻之则有百战百胜之气。守之则有撼山不拔之势。今也将视卒若草芥。卒视将如仇雠。居无折甘分少之恩。动无约束严明之威。未交之前。卒已揣将之必败。将已度卒之必走。听炮鼓之声。股慄而色变。睹旌旗之色。心死而气夺。未及成阵。而波坼鸟散。不知主将之所向。为士卒者则曰。主将先退。不走何为。为将者则曰。士卒皆散。我独奈何。将以苟免为幸。卒以善走为勇。已成弊习。不可卒变。为元帅者。视为寻常。恬不为怪。既无纪律以统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09L 页
于前。又无军法以断之于后。孰能为仇雠之长而捐草芥之命。舍退安之地而蹈进死之锋乎。故曰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也。或曰。固知择将之为善。请问御将之要术。曰自古建奇功之将。未必皆是廉隅细谨之人。顾其才如何耳。驱驾驯扰。惟在所驭。必得有全材无瑕疵之人而用之。则天下之乱。无时而可平也。故有忠义之将。或有勇猛之将。忠义之将。当感之以信义。托之以腹心。进退屈伸。惟其所欲。使得展布其四体。以要其成功。勇猛之将。当诱之以爵禄。怀之以厚恩。颠倒运用于方寸之间。使得奔走于智术之中而不自知也。故老泉云。御贤将易。御才将难。御贤将。比如养骐骥。御才将。比如养鹰。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粒。洁其羁络。居之新闲。浴之清泉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在千里也。夫岂以一饱而废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以一雀。搏一兔。饲以一鼠。彼知不尽力于搏击。则其势无所得食。故常为我用。贤将骐骥也。不先赏之。是养骐骥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可得也。才将鹰也。先赏之。则是养鹰者。饱之而求其搏击。不可得也。故曰御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耳。今也御贤将。不以信而常有危惧迫蹙之患。御才将。不以智而增其骄满怠惰之气。危惧迫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0H 页
蹙。则常患志气之不伸。安能竭股肱之力而效忠贞之节乎。骄满怠惰。则每怀自重之意。讵敢轻千金而冒白刃乎。故曰操失其柄者。将虽才。不为用也。窃见今之总兵者。物望素轻。兵谋师律。视为何事。不肯循法度。颉顽作气势。日以掊克是先。酒色是荒。苞苴结托。务极巧秘。大失士卒之心。而久扼志士之腕。朝廷视此南关。为何等地。而举千里之封疆。付之阘茸之辈。以蟊蠹生灵之命脉。而沮丧远近之人心乎。若欲酬其汗马之劳。而惜其弓剑之才。则固宜置诸偏帅。不当授以兵柄。以如是之将。充列镇之仪。不过曰持弓之一偶人耳。徒以示敌可侮之形也。愚愿执事。亟示威断。付授得宜。择其忠义之将。处之三军之帅。以养其气。又择勇猛之将。分屯要害之地。以张其势。兵有主将。将有主兵。将卒相信。上下合心。无骄惰忌克之情。有同舟遇风之势。则军容自振。气势自壮。彼贼虽强。尚何难制之有。况贼既狃胜。将骄卒惰。我既尝贼。稍知方略。苟能得将而任之。此正必胜之机也。呜呼。人才不借于异代。英雄或失于眼前。以数千里之地。而岂无所谓忠义勇猛者乎。惟在执事操之有要耳。
三曰。审形势。以制要冲。或有言于愚者曰。地利之不如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0L 页
人和尚矣。我国之城郭。非不完也。委而去之。使贼长驱。若涉无人之境。我土之山川。非不险也。使贼越险。如履坦途。今劳已困之民力。筑无益之山城。是乃踵前车之覆辙也。子何不极陈其不可乎。曰御敌之在和而不在险。诚如子言矣。然用兵之道。有正有奇。有常有变。夫平川广隰。车骑如云。堂堂之阵。整整之旗。驱风云于分合。决胜负于进退者。正道也。项籍钜鹿之战。光武昆阳之捷。以此也。太山长谷。弓弩潜伏。邀其归路。断其饷道。以寡而服众。以弱而胜强者。奇道也。孙子之擒庞涓。亚夫之困吴楚。以此也。彼以强暴。我以仁义。彼以骄兵。我以应兵。以父子之兵。复不共之雠者。常道也。古之人有行之者。郭子仪,李晟。是也。我虽名正言顺。而势有所不敌。力有所不赡。不得已而以智计取胜者。变道也。古之人有行之者。诸葛孔明。是已。今以疮瘢之饿卒。当变诈之勍贼。以言其兵力。则此不振而彼有馀也。以言其财粮。则此朝夕而彼岁月也。以言其勇怯。则此首鼠而彼翼虎也。成败利钝。坐可逆料。不得已而出于奇与变。图存于万一。此山城之所以设也。曰今之山城。果是合兵家奇变之道而为 国家长远之策乎。曰非也。山城固不可不筑。而亦不可多筑也。盖力分则势弱。城大则难固。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1H 页
此兵家之最忌而理势之必至也。今悉一道之兵。才可二万。而精兵必不过三分之一。守一城。且不暇给。况分为六七。则一城之内。仅藏数千人。此非力分而势弱乎。悉一道之粮。才可三万石。聚之一城。尚不过万馀人半岁之粮。若分为六七。则一城之内。仅藏数千石。此非城大而难固乎。聚此百千万人之命于山城。则正如攀木而虎守其下。虎虽不敢遽害。彼不去则此不下。必待与贼相终始。安可以力分之兵。顿之难固之城。而终保其不危乎。曰然则何以云山城之不可不筑乎。曰今诸将。聚残兵于境上。徒以虚张声势。折柳樊圃耳。若贼一长驱。则孰能枝梧耶。与其一败而人民涂地。吾宁据险坚壁。彼有深入之忌。我有死守之固。所谓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之术也。贼若出于下策。而再由本道。则我得以全胜也。然必先审其形势。择其将士。然后可以行计也。夫鸟岭。南关之腹心。我国之咽喉也。贼先夺便。则我无可为之势。我先据便。则贼无可为之势。申砬不能料敌审势。而舍此天险。背水结阵。是倒持戈矛。以鐏授寇也。宁有不败之理乎。兔栈峻阻。素号畏途。缘侧径于颠崖。缀危栈于绝壁。匹夫单骑。尚难利往。行师过此。宁保无虞。由南而入者。舍此无往。由东而入。则又有草项。山益峻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1L 页
路益狭。次于兔栈矣。由西而入。则又有银岭。其险阻隘狭。亦次于草项矣。中有鹊城龙湫之险。可以藏军。或守或耕。无不由意。固宜设元帅大营。屯聚忠清道及本道上流之兵万馀名。蒐阅训习。而别以休军。大开屯田于咸昌沃土。以输积歭而以一大将管之。又设二路伏兵。大将择其险要。以为临敌行计之所。又聚左道中道军五千名于公山绝险之城。以休军二千名。屯耕于大丘义兴等地。以实其城。以一大将管之。又聚右道中道军五千名于伽倻山。以休军二千。屯耕于伽川等地。以实其城。以一大将管之。又别择猛将可堪冲突陷锐者。率精锐三千。为游击之兵。团结一队于晋州草溪等地。勿为屯耕。优养蓄锐。以待应变。又别择猛将。率精锐三千。团结庆州密阳等处。如右道之例。计弄 (弄从竹下)先定。约束又明。若有贼变之机。预徵江原道之兵。张皇声势于东海诸郡。又徵全罗道上道兵。屯于安阴咸阳等地。以为左右应援。或为疑兵。或为拦截。又整左右水路格军。令水使理船以待。而中道三城之兵。寂若无人。千里清野。闭关养锐。伺隙以动。彼贼狃我无备。若由兔栈及草项银岭之路。则要其阨险。设伏掩击。破之必矣。彼既不由鸟岭。则必由竹岭。江原之兵。扬旗鸣鼓。勿交前锋。间或尾击。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2H 页
则彼恐扼后。必不能过岭矣。若由秋风一路。则全罗之兵。亦多张旗帜。或设伏尾击。则彼亦不能轻进矣。又令左右游击勇将。率其精锐。要其阨险。迭相突击。或断其往来之粮道。或绝其后车之辎重。则彼既悬军深入。恐有后袭。又患继粮。逗遛之际。京城将士。想必来援。大兵四合。军容既振。然后塞竹岭之险。距秋风之路。而关东之兵。把截泣岭。使不得横蹂海东。湖南之兵。控扼云峰。使不得旁肆南郡。我势自张。彼气自挫。野无所掳掠。后无所继续。士马饥困。彷徨中路。进有腹背受敌之虞。退有首尾难救之患。折北之期。可以日月计也。于是大军。乘胜鼓行以进。三城将士。齐力夹击。游击猛将。又邀屯贼之归路。左右舟师。又绝渡海之馀孽。此所谓乘其弊而屈人之兵。转败为胜之道也。昔李左车献井陉之策。几擒韩信。陈馀不用而取败。诸葛亮多用此计。曹魏百万之师。未尝不挫于蜀汉数万之兵。虽古今异宜。强弱异势。而主客之形。劳逸之势。其机可见。顺之则成。逆之则败。可不慎欤。伏愿执事。主而勿客。以顺天时。静而勿动。以待其弊。临机应变。固难预虑。妙弄 (弄从竹下)先定。鬼神难逃。唯在明智君子。善于运用而已。至于练军卒,广储蓄,精器械,严斥堠等事。最急于军政者。固非一二。而执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2L 页
想已次第举行。固不待愚生之喋喋。况将帅既择。形势既得。则数三等事。不期而自举矣。
愚所谓九条三纲。既陈其梗概。而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诚也。诚之至也。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服人心。况因其秉彝所同之性。而行此讨贼复雠之举。民焉有不从。事焉有不济者乎。故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伏惟执事。以此一字。勉于 圣上。而亦以自勉。则恢复之道。已成七八分矣。纪纲安得不振。贤能安得不励。军政又何不修乎。苟或蹈前日姑息之辙。守近岁偷靡之习。备员塞责。不务克终。则寻常文具。徒费满纸之空言。纷纭法令。秪增闾巷之骚扰。欲以振之而纪纲益紊。欲以励之而贤能益远。欲以修之而军政益解。正所谓谈江河而欲以止渴。画骐骥而求至千里也。故曰不诚无物。愚前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非行之难而诚之难者。正谓此也。呜呼。拯溺不可以从容。救焚无待于揖让。方今与贼对阵。呼吸万变。固知干羽之舞。不可以解平城之围。而敢以老儒之迂言。进献于辕门。听者固宜厌烦。而闻之者。亦宜骇然而笑且怪矣。然今日之事。不患不知而患于不行。不患无始而患于无终。下陵上替。莫肯尸之。譬如泛破船于风波。失舟楫于中流。悠悠茫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3H 页
茫。听其所之。胥溺之患。只在目前。而舟中之人。反自睽睽。争斗纷然。若此不已。则虽借智于良平。假勇于关张。正无恢复之期矣。愚所以不避迂阔之讥。以诚之一字为大本。而以振纪纲为先务。执事而不为。则终亦不为而已矣。今日而不言。则终亦不言而已矣。言之取不取。事之为不为。执事责也。非愚之所敢知也。愚生有一柄锄。可以卒岁于山田。抑有数卷书。可以展怀于知己。将以观执事此日之所举措。而进退其足焉。干冒严威。伏地待罪。
再上都体察使书(丙申)
伏以生。穷乡一小儒也。身逢乱离。幸脱锋刃。智昧韬钤。既不能献奇于幕中。勇乏超距。又未得奋戈于行间。自知有无不足轻重于一世。而鲁女惜葵之忧。不能不挠于怀。窃自扼腕叹息而已。幸值閤下。当四道专制之寄。有补天浴日之诚。旋转乾坤。此其机会。而草野肝肺。披露有由。玆于前日。甚不自量。辄踰咨诹之外。冒进狂僭之说。以冀明鉴之取裁而已。非敢自以为是而欲计之必从。亦不敢以言为贽而愿承乎一顾也。岂料大度包容。不弃刍荛。庸示乐取之诚。以广招徕之路。特赐颔肯。猥降手字。自惟鄙劣小生。何以当此盛意也。感极怀惭。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3L 页
若无所措。所当闻命即日。慨然登道。虽未能别思良筹以补万一。庶得进伏辕门。恭听可否。而顷在客路。触冒风雪。夙患疝疾。不意猝发。艰难扶病。来寄妻家。而有加无减。不能运行。今承严教。虽欲奋袂一往。而势不可强。上负询访之诚。下乖毕怀之志。瞻望柳营。心魂飞越。久服大名。如雷震耳。风声所及。人乐自奋。孰不愿近光辉。展尽底蕴。况承辱招之盛礼。宜怀奔走之不暇。宁有中道徘徊。有若自爱者乎。谨俟身病差复。即进下庭。以受怠慢之罪焉。第念目今事势危急。呼吸万变。而前书所及金郭两公。见居不远。行营事宜。想与朝夕谋议。以不失缓急之机也。未尽之怀。今不敢更渎。
答曹汝益(友仁)
晛白。衰门不幸。从侄真宝。前月不意丧逝。悲恸之怀。无所陈诉。即玆秋凉。尊履若何。向往无已。乱离事迹之纂出。必待博闻高识。如我尊兄者。可以成之。而废学既久之人。见闻茫昧。徒怀慷慨之意。卒然承当。非妄者如是乎。诸处所录。既裒成三卷。而间或有漏有夸。未可传信。晛欲迟以岁月。更采公议。然后与数三同志。会合商确。檃括成编。庶使善恶之实得其平正。而不至于泯而无传也。适前方伯行期甚迫。颇有欲速之心。晛亦遭服。不暇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4H 页
卒业。方伯只照前录。成帙持归。其一件则留营以俟證正。仍使晛更卒修整。而新方伯曾未识面。又未详此间曲折。作为营中一文簿。非书生所可干谒而就质。晛亦未及传写。家无本帙。柰何柰何。顷见安阴郑辉远书。则完乎相公。自南还朝。略记乱中事迹二卷。进于 榻前。则自 上教以更加详悉。故还送本道云。李相公。亦闻晛方集此录。劝使毋泛。期于至详至公。对辉远言之云。然则此录。吾 君吾相之所命。系他日史氏之取舍。其可易而为之哉。伏惟尊兄。以聪颖之资。加闻见之博。慷慨馀怀。必有所寓。幸不以无似不可与同事。而悉记耳目所及。录成一帙。待得面讨如何。若路阻事冗。会合不可易期。则或因豚儿往来。招教之而付送亦可。兄所制上韩方伯书。闻之已久。亦未得见。幸勿效俗士向人自韬而置碍乎肝膈相照之地。幸幸。
答卢弘仲书
高栖幽静。草树阴浓。左琴右书。起止安閒。谨因白足而得之。清藻佳咏。提起晚睡。不惟感之极。盖亦幸之至也。仆素尝有期于斯。亦知学之可为。非但颓惰难强。亦有走作之病。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经于心。千古之兴亡。未尝不感于怀。知操觚弄墨之琐琐。而妄有意于王霸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4L 页
图。况逢乱离。尤激慷慨之志。殊不知此虽男子分内事。而自非我才之所担当。不量而进。则中道而踣矣。今乃瞿然自省。半生经营。已成画饼矣。近来颇觉昨非。欲返初服。而犹且心驰于千里之外。欲遍观名山大川。自东海而极乎昆崙。横渡黄河淮汉。浮于洞庭。迨夫脚力之未乏。而荡我心胸。然后返于宽閒僻静之地。弹琴咏诗。以卒馀生。呜呼。此非狂且妄耶。爱惜如贤兄者。亦既笑且闷矣。如此之心。或一月而至。或一日而至。撼我灵台。诱我意马。虽挥却之而还起。正如狂风怒涛之后。虽或少息而馀波荡漾。未得其恬静也。每羡贤兄早得立脚之地。识路而疾驱。驱之不已。终必有所到处矣。古今豪杰。他无可畏。惟刚毅而读书者。为可畏。知贤兄不止于今日之贤兄也。自勉之馀。且以勉人。不以蒲柳之不可起。而语以圣道而引而进之。仆既幸见收于贤兄。又愧其不足副教诲之诚也。然时时提掇。自有警省。惟愿不废此意。终始辱教之则尤幸矣。策杖清溪。静听馀蕴。悬悬在心。而前与友人蔡静应有约来。则当共投耳。适对客。不尽。
答郑仁弘书(丁未在柱下时)
或人所传鄙生谓南冥所著文字。分明从庄老来。台监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5H 页
虽欲辨明掩盖。得乎云者。果有之矣。曾与吴翼承,郑辉远诸人。相质所见。遂及于此。而分明掩盖字。传之误也。鄙生少时。闻退溪,南冥两先生。为明道大贤。而如童子之观天。见其大而莫知其所以大。又未知两贤所造地位。若何而为退溪。若何而为南冥也。又闻寒暄,一蠹,静庵,晦斋与退溪。并称为五贤。士子等。每有从祀文庙之请。则随例进退。仰视人口而已。犹不知某贤有某德可师。某贤有某事可议。学孰为醇。行孰为高。思之不得。又无从而质疑。虽或质问。人之所见。亦不过如是。窃自慨然曰。既有耳目。又有此心。而尚不知吾东之先师。虽未能涯涘于前修阃域。独不可闻其德学其书。尚论其人乎。尝问金鹤峰曰。吾东道学之传。孰得其宗。而近世所谓五贤。皆无浅深醇疵之可言欤。鹤峰曰。未易言也。以先正所论言之。则圃隐得其传。五贤承其流。退溪先生学问。最为高明。而于吾道大有功焉。曰南冥不与五贤之中。何耶。曰国朝儒先录。已表出四贤之名。而近又并退溪为五。后人取舍。未可知也。南冥高风峻节。卓乎难及。而至于立言垂教。有些未尽处。先生曾有是说。然岂易言哉。曰晦斋如何。曰前贤优劣。先辈亦难于轻议。后学安敢妄论。先生已有序状。诵其书师其行。学识到处。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5L 页
自能见矣。鹤峰。尊师退溪者也。所论如是。而鄙生。尊师鹤峰。只守所闻。未能反覆确问。厥后没首尘臼。矇然无所识。间得两先生遗编绪论。有时披阅。始知欣然心慕。而尚想其气象。退溪气象。和平温粹。而践履笃实。故其发之于言辞者。雍容而的确。精密而有味。推源极本。发挥程朱之馀意。真所谓菽粟布帛。切于日用。而为后学之师表也。南冥气象。严毅豪迈。而勇猛奋发。故其发之为文章也。清新奇古。慷慨激烈。如风樯阵马。利剑长戟。真可以动天地而泣鬼神矣。譬之。退溪春和也。南冥秋杀也。如颜孟之分。然鄙生之臆度。不过瞽者之揣盘为日。安得彷佛其万一也。但号以南冥。似是寓怀天地之表。而如神明舍,座右铭等编。议论太高。指意太隐。后进蒙学。虽深思细玩。莫得其端倪。且其文字间。多有寓言嘲讽。若从庄骚愤世气味中出来。退溪无乃指此为带得老庄意味耶。昔者子夏之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先儒论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流为庄周傲物轻世之学。子夏岂非圣门高弟。而有命在天之语。又岂庄周之学也。先儒之为此说。亦岂轻斥子夏也。所以指其流弊之源而垂戒后学也。今退溪之于南冥。极其称许。而其所谓节拍气味所从来。有些子不可知处云者。非直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6H 页
南冥为老庄之学也。言其尽善之中。犹有查滓未尽浑化。发为言辞者。或有如子夏所云抑扬太过处。恐后学错认。徒慕高尚而鲜能著功于中庸之道。故揭示学者。以防末流之弊也。君子之言。岂不平正而真实乎。若使南冥先生。得闻此语于当日。则亦必虚襟乐闻。瞿然勇改。不日而化矣。今不须深排酷辨。较短量长。以滋后人之惑也。一自台监立帜之后。士论分携。门户各立。门人弟子。从而效之。互相訾謷。彼乘势而相攻者。不足道也。别无私意者。亦未免疑讶眩惑。无益于此而有害于彼。鄙生所谓不可以言语辨明者。此也。以言语辨明。则愈辨而愈惑。恐不如不辨之为愈也。然此亦生之有疑于心而取质于朋友者也。后生末学。何敢与议于其间哉。惟待后之君子平步圣贤地位者。可以辨之矣。至若李桢淫妇之辨。何必有忿懥不平语。指摘过失。如讼者之对只相诟骂也。此必台监。非但为此一事而发。必有所非于出处言行之际。而因此激发也。古人出处之迹。虽或似有可疑。而当时之事。有难尽悉。圣人行止。众人犹或疑之。安敢以史籍未著之事。有所疑议于先贤之行哉。此外些少流言。尤不可尽信。非惟不敢言。盖亦不必闻也。且人之气质。各有刚柔锐钝之不一。有始钝而进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6L 页
于锐者。有始柔而进于刚者。故古之贤人终始所为。有若两人焉。始虽蹉却于初进。终能勇退于末节。晚年造诣。及于高明。则君子之论人。当论其大德而已。何必强为求过于无过之地。以启后人侮贤之习耶。抑有一说焉。登崇岳而望者。不知泰华之为高。登泰华而望者。不知崇岳之为尊。崇泰高下之间。虽有寻丈之不同。盖亦所见之不一耳。游山者。各领其趣而已。不必较其尺寸之高下耳。退陶门人之尊退溪。正如台监之尊南冥。非阿其所好也。见之熟而信之笃也。后学。但当尊师两贤。敦实其鄙薄。起立其顽懦。学之力践之实。皆可以入道。岂可以曾子之守约而致疑于孟子之好辩。以伯夷之太隘而致疑于柳季之不恭乎。生之所见如是。而犹不敢必以自执者。以自家所见不到。而公论之定。自有其日也。台监所谓论先辈。不可容易优劣者。令人惕然惊汗也。浮世薄俗之患。正坐容易于先辈之论。诚可叹也。既叹世道之如是。而自不免身先犯之。呜呼。其亦不量其力。而宜乎台监之謷责也。世之年少后进。无所见识。而向台监大言妄诋。固可恶也。台监所见。傥或有间于两贤地位。则亦宜以此自省。如何。噫因此而又有所忧焉。子贡之方人。孔子犹且非之。况于后贤之门下。各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7H 页
己见相方乎。今台监之论先辈。犹或有所见。门下之人。不自量已。妄诋先辈。少无忌惮。所谓其父杀人报仇。而其子效为行劫者。不幸类之矣。无乃起士林相攻之端而有累于台监耶。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故君子之取人。不可不审。以一时言论之快。而轻信其人。则人必以此议台监之浅深也。(仁弘门下河混,权瀁,文景虎诸人。评诋退溪,晦斋两贤。大言无忌。李冲,李溟,洪奉先,朴楗,朴梓,白大珩诸人。以攻击人物。见信于仁弘。故书末及之。)
答仁弘书
不意兹者。再辱手札。感惧交至。不知所喻。但鄙生之不敢遽承辱教。变易所见者。非敢以自执也。众人贤人之分。异耳。台监既有目见之详。而又有独得之深。则虽或评论之别于众议。而非人所敢知也。蒙学后生见识。无异众人。而又无目见之详。何敢尽弃前日所闻于师友。而独信后日之所闻。评议先贤。妄加是非。效瞎犬之狂吠耶。鲁男子所谓柳子则可。我则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子之可。生之不敢受教者。亦此义也。
与尹文学(贻永)论 庙制书
钦风愿见。殆十年于兹。春坊一揖之后。职守有局。虽未得从容披襟。私以惬所愿。为幸继今可以相奉。而第念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7L 页
清流污渠。无以资丽泽之益。未知高明。其不以下交为耻否。以此常怀惭惧。不敢辄先叩问也。 庙制一事。自 上欲因此重新。一正前谬。而群疑莫决。卒反其故人之所见。实未晓得。而谓有难处之事。竟未复古圣王之制。诚可恨也。所谓难处者。不过思之不审辨之不明也。义理无处不在。独于此大礼。岂无合宜之制。而乃曰古今异宜。事有难处。宁袭前非。不敢从礼。既误往日。再误方来。岂不为千载之羞恨耶。此等举措。古君子未尝不眷眷。而特患世主之不从耳。今 圣上。既有一从正礼之意。而当时在朝在野之士。亦岂无识礼之君子。可以稽古订今。反复商确。而务得其恰好道理耶。 备问何必止于玉堂。廷议何必限以二品耶。二三大臣。五六儒臣。不得于言而不求于心。不得于心而又不请问于草野知礼閒居老成之人。守之辈。固不得辞后日之责。而郑公既知其礼而不敢以告于 君。恐亦分受其责也。何以言之。君子之学而仕也。将以行其礼于邦国也。不知则已。如知之。必欲以告于君。不敢以不用其言。先必其君。如或见其非礼。逌然而笑曰。世多其人。我何必云尔。则其为非义。甚于不知者矣。生亦尝慨然于 庙制之非古。而顷者耸然于下玉堂之 教。释然于儒臣之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8H 页
进劄。以为千古谬举。一朝可变。至见廷议互有异同。怃然若失。及闻高明之论。恍然如寐者之得呼。抑且欣然自幸其管见之相符。窃以为郑公身在讲院。玉堂之未言者。可以言矣。伫乎有闻而久未闻也。呜呼。其终不言耶。其终无言之者耶。 宗庙礼之大者。于此而有失。则其于小礼。何足论焉。不讲三年之礼。而缌小功之察。其可乎。天子既立以九庙。自此以下。降杀以两。不可以毫发僭差。神不享。其不安于义者。十室踰制。岂安于义耶。 祖宗之有功德不当迁者。别立世室于昭穆之东西。乃成周之礼。而今以世室为未安。则先定昭穆于五庙。又建别庙于其东。以奉有功德不当迁之 祖宗。虽嫌世室之制。而不有世室之号。不过尊奉 祖宗。不忍遽迁而立别庙也。非十室踰制之比也。其于情礼。不亦两全乎。设使 天朝知之。不必谓之僭踰矣。郑公所谓海外藩邦。与畿内诸侯有异者。抑有说焉。以天子诸侯之礼言之。则固无畿内海外之异。若以大小国情势言之。则不得不异。古者邦内诸侯。地不过五百里。谥不过称公。比岁一朝天子之国。吾东地过数千里。而谥称祖宗。只通朝贡而不朝。若邦内诸侯。则能为是乎。以其别自为国。臣服大朝。故礼数名位。亦不无稍异焉。然非谓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8L 页
此所称之号。得其正而无害于义理也。大礼既正。则小节。不无因势而稍异者。五庙大礼也。别庙小节也。与其失之于大。无宁失之于小乎。郑公所谓兄弟各建其庙。则恐或不然。兄弟共为一世。朱子虽或非之。而不敢断然行之者。以世代未满。遽尔迁祧为未安。既不能不为一世。则又不当别立二庙。同堂异室。既有定制。恐不能改也。惟高明更加精思焉。勿以非我职思为嫌。而以事君尽礼为心。毕陈所见。以达 天听。虽不见施于今时。亦可取法于将来。毋使后之议者曰当世无一人焉。幸矣。交日虽浅。意已先孚。不避支离之嫌。敢陈鄙怀。惟高明亮之。
答张监司书
兼授器技。非出于臆见创智。乃是戚将之法。详见新书手足篇内。今所抄兵学指南第二卷第五条是也。其法曰。每一兵。必授以远器。御敌于百步之外。远器。即鸟铳弓矢也。必授以近器。为角于手足所接。近器。即牌筅鎗棒也。又曰。远多近少者。合刃则致败。近多远少者。未接而气夺。此言远近之不可偏授也。又曰。远近不兼授。虽众亦寡。今有兵百人焉。以五十人授远器。以五十人授近器。则是只得五十人。远御近接之力也。若兼授远近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9H 页
于百人。贼远则放近器于地上而用远器御之。贼近则收远器于腰间而用近器接之。如是则百人而得二百人之力也。此非变寡为众之道乎。此实南方步兵之法也。若以为北方车兵之制。则不亦左乎。大概教兵之法。只可教其正而不可教其奇。古人之教正不教奇。正以此也。若出奇野战。则或近或远。人各为战。亦无所不可。若其堂堂节制之阵。则一人不得后先。一步不得那移。铳者执铳。弓者执弓。正列而待之。此所谓势险如彍弩也。贼在百步之内。则用远器齐击。而贼近五十步。则执近器而鏖战。此所谓节短如发机也。古人有言曰。学得十分。能用得五分。天下无敌。临用之际。虽不得一如其彀。而教之之方。不得不如是也。我国阵法。亦有五兵五重之制。一曰彭排。即圆牌也。二曰铳筒。即鸟铳也。三射四创五剑而皆有兼艺。兹不亦远近兼授之法乎。但所病者。本国取人。偏于弓矢。而不用杀艺。故所习。亦偏于弓矢而不用短器。壬辰之败。非弓矢之不利也。彼以短接而吾无以应之。其势不北而何。今日之所以惩旧图新而必用戚法者。以其长短相救。远近兼授之利也。今之中外操阅。既用叠阵。更出交锋厮杀之法。则舍是何以哉。闽浙之兵。既皆有铳有矢。而往时东征之役。必以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19L 页
牌筅鎗棒等器。肩荷背负。而艰涉于数万里者。岂乐为担挑哉。兵法曰兵不杂则不利。所谓杂者。杂以远近长短而用之也。今若以射手为一哨。铳手为一哨。杀手为一哨。可谓杂而用之乎。今玆偏定每一队十一人内。四人为牌筅手。七人为鎗弓手。如不用兼授之法。则将去鎗乎。去弓乎。若去鎗而用弓。则交锋相迫之际。只杀手四人。飞跑向敌。而射手七人。则立在原地乎。虽无短器。亦将空手飞跑向敌乎。此不可不兼之一大段也。惟兄细入思量。岭南之事。在仆为筌蹄。兄亦已去位。区区之论。若将已者。而犹未敢止者。 国家恃兄如长城。兵政大段要法。兄不可不知。敢布腹心。幸恕之。
与北伯李养久(时发)
朔方早寒。伏惟为 国劳苦。不暇宁处。瞻溯无时可弛。令公镇南数岁。入典枢密。固知 国有缓急。倚公为用。今日。果符远人之议。入锁北门。可谓得其人矣。第以北虏方张之势。尤有可虞。而今日之势。如洪涛破船。无所止泊处。虽有智者。亦无如何。然既任其事。不可徒然委之于势而已。想必苦心殚虑。不计利钝。随毁补缀。相机动静。岂以不可必之天。先怠其所当尽之职耶。令公不暇自爱。而知己者爱之。爱令公之身。孰如爱令公之名
讱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20H 页
耶。全其身而毁其名。非所忧于令公。而呼吸之顷。利害之际。或有不能察者。惟令公审处焉。毋以近利害远略。毋以小计误大机。毋偏听以携众心。毋苟悦以弭人谤。慎喜怒审号令。务以固结士心为先。朔土冗处之民。令公父子焉。远方往戍之卒。令公兄弟焉。民饥与饥。士寒与寒。临利先人。当患不避。则赴汤蹈火。舍公焉归。如是而事有不可知者。则捐鸿毛立泰岳。亦男子素所欲也。足为邦家之光而亲厚之誉也。至于布置节目。自有法度。公之能事。又何更言。晛飘落一生。自分无益于时。幸为令公所知。而未得酬报之地。聊以悃愊之言。仰替白璧之报。幸勿以迂阔见弃也。今进朴俊武,朴瑛等。宁海驿吏也。告归请简。凭寄候状。南方武士等。追念前人。不忘于心。可见爱士之效也。伏愿视前加厚。以尽其力焉。缕缕不可披悉。秪祝慎节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