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x 页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书牍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5H 页
与沙溪书(癸卯在钟城)
冬前。伏承远札自细柳亚幕来。披阅若接颜面。迨以慰病怀也。此后岁换。消息渺然无闻。远惟闲居善养。道况清胜。所寓虽旧庄。无宿储可资。何以卒岁。闻新构精庐。想闭门温业。所造益深。恨不得致此身于其间。获承謦咳也。仆罪大恩宽。来守塞垣。身计随处粗稳。而回念老母。心绪不宁。虽欲自遣。而亦不能加。而摄理失慎。自春间。左边手足腰胁相拘牵。运用不如意。绝塞无医药可治。到今日复沈绵。残骸馀魄。待尽朝暮。而家人冒法入来。至溷天听。惶恐踧踖。不知所为。用是费却思虑。虚热发作无常。殊觉添一病也。此来万念俱灰。而驰情左右独不浅。不知近读何书。解悟实践。比旧何如。亦有一二学子相从问业者否。胤子姿性近道。日受趋庭之训。起予之乐。想不待于他人也。仆去冬。幸得公家无馀事可关念。读尽启蒙及六十卦。精微虽非浅学所能探得。视向来昧昧。稍有见也。但心意上工夫。全然懈放。虽读五车书。亦何益。徒自慨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5L 页
然也。常念自老师云亡。此事泯泯垂绝。朋辈间亦无可望者。尊丈益加振砺。唱起后学。使如仆伥伥者。有所依归。不胜幸甚。仆亦齿发向衰。前路促迫。不可如少年时。把玩时月。倘得旧痾消歇。当刻苦自饬。不负平生师友之望也。从前非无此志。年来窘速殊甚。亲年且高。不得快脱樊笼。盖为此也。昏醉奔趋。居然为四十岁人。悼前念后。中夜不寐。不知天公将玉汝于穷荒困厄之中耶。虽呻痛在身。不敢与书册相疏。近复看过春秋。微辞晦旨。极难寻究。所叹与疆辅相远。不能质此疑耳。垂死穷塞。魑魅与邻。临纸惘然。不知所言。只祈为道益重。
与沙溪书(辛酉)
积阻闻问。驰情日切。忽此承书。仍审近来静养万福。慰荷良深。但闻叠遭门亲之丧。惊虑不已。上年冬初。大病垂死。为便医药。移寓广陵旧庐。至今未健。仍复淹留耳。昔承录示所疑。深荷问不知之盛意。而适自骊江。新下楮岛。书册在远。不能报答。迨以为恨。此后寄札。想浮沈未传也。子方丈近住益山云。去仁里不甚远。时或相见否。馀生无几。而知旧散落。团会之乐。杳然无期。生亦衰病日甚。鬓发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6H 页
皤然。未死之前。安得从容承诲。慰此朝闻之愿耶。读易前后四五年。其于爻象。粗有所得。而无可与论此者。尤以索居为叹也。顷把尊丈所撰集览考校家礼。亦复熟读悬吐。而聪明已损。乍得旋失。益愿取正于左右。而千里相望。徒增慨然。闻秋间有意过洛。或可谋会于寂寞之滨。获闻绪论耶。小纸所示谨悉。不知此等疑谤。犹及于荒野屏伏之人耶。尽可笑也。馀非远牍所可尽。只祈倍加珍护。
与沙溪书(癸亥)
续奉惠书。仍认起居。慰仰。生近以家间病患。忧挠度日。拟于初间。奉老舟下为计。闻尊丈将有归意。圣眷隆深。则决去无乃未安乎。当面论去就为企。昨睹邸报。江都变生。延及恐多。而继读 圣教。不觉泪下也。如吾无状。亦欲竭其一得。以报涓埃也。
答韩鸣吉书 名伯(一作百)
秋间。秪承令札。慰荷迨深。而况先辈往复之书。辑为一册。老兄启键之作。不自珍秘。远惠愚蒙。诲谕勤恳。玩绎数日。感幸极矣。此后有西湖之行。继有儿辈疫患。尚未仰报。愧惧不已。来说云非七情之外别有四端。此的确之见。不易之论也。而又以四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6L 页
端为道心。以七情为人心。是何上下语意之互相牴牾耶。四端谓之道心则可也。七情只可谓之人心乎。若全以七情为人心。则四端别为四端而不在七情中耶。来说云一情之中皆具四端。此与程子所谓仁包四德。朱子之以面发赤为恻隐相似。而实有所不然者。盖心之德有四。而仁无所不包。故虽羞恶之心。仁亦贯乎其中云尔。非一情之中各具四端也。恻隐自恻隐。羞恶自羞恶。辞让自辞让。是非自是非。各有条理。面貌不同。恐不可混而言之也。来说云人是物道是则。此则固当。古人以耳目口鼻为物。以君臣父子为物。谓之人是物。有何不可。但看其语脉。以人心为物。道心为则。援引比类。恐失其当。凡有形有气者。皆谓之物。而其所当然之理则谓之则也。若所谓人心道心者。就心之知觉上。拈出义理形气之公私而分言之耳。人心虽是形气之私。而实原于理道。心虽是义理之公。而发之者气也。分物与则。以人心谓之物。以道心谓之则。则大不衬着。从古圣贤千言万语。都不出理气二字。有合而言之者。有分而言之者。殊条异贯。各有意趣。于其合而言之者。必欲分而言之。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7H 页
于其分而言之者。必欲合而言之。先将己意。向前搀断。则乍看外面。虽或近似。而终不免牵合之失矣。分道心人心为未发已发者。此苏斋之说也。大失先贤相传旨诀。而验之于心。又有所不安者。若以已发为人心。则四端亦可谓之人心乎。此不足多辨。栗谷所谓发道心者气也。原人心者理也。下发字原字于道心人心上。俱似不稳。而原人心之原字尤不稳。其所制进人心道心说。辞语之间。颇有所可疑者。以栗谷博通之学。超迈之见。笔之于书。犹不能无疵。信乎立言之不易也。至于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之说。果似有老兄所虑脉络不通之病。此老兄之见。细密不可及者。然凡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而所以发之理。未尝不贯通流行于已发之中。此栗谷之意也。非以理气分前后。而已发之后则理不相管云云也。兄无乃易其语而不深究其意乎。古人论理气处。必曰动者气也。所以动者理也。此皆以理为动前之一物。而既动之后则理不在其上云耶。盖一性浑然。随感而动。方其动也。气始用事。故七情之发。或有形气之私。或有义理之直遂者。然非此二者并立相对。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7L 页
各有所发也。退溪理发气发之说。虽原于晦庵之论。而转展添语。语意未莹。至于理发气随之语。则尤致后学之疑。以栗谷尊信退溪之笃。而至于义理之辨。则毫分缕析。惟理是视。以高峰所见。为明白直截。前辈此等识见。虽非如鄙生浅学所敢轻议。然不可不熟讲痛辨。以求至当之归。以祛胸中之惑也。老兄亦于退溪之说。既疑其剖判太深。四端自为一情。七情自为一情。此老兄实见得处。而立语作说。则与所见大相矛盾。而以气发二字。推而极之。至谓肝之发为喜为爱。肺之发为怒为恶。则鄙之惑滋甚。古人所谓七情中形气之私者。指耳目口鼻而言也。耳目口鼻。所感虽殊。而感之者心也。若以七情为五脏所发。则恐不成说话也。天下之物。无非五行之气。故以五脏分属五行可也。以耳目口鼻分属五脏可也。肝属木肺属金。则以喜怒属之肝肺。亦或可也。若谓之喜肝之发。恶肺之发。五脏各发一二情云。则与朱子所谓心之知觉一也之意。何辽越之甚也。以四端为仁义礼智之发。以七情为五脏之发。若如兄说。则是七情离四端而所发有五处也。子思所谓喜怒哀乐。总七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8H 页
情而言之也。孟子所谓四端。就七情中指其善一边而言之也。离四端而语七情。则非子思孟子之本意也。细看来说。初头说话。明白简切。而随语生解。转展支蔓。其于前辈之论。或疑之而语不痛快。或易之而求疵太深。反失圣贤本来宗旨。而溺于扁俞分属之说。切望更思之如何。年来不闻义理之说久矣。只有老兄与希元。时寄警诲。以发昏蒙。故平生信慕左右。不敢不倾倒所闻见。以求振德之教。今此所论。实是吾学大头脑处。而不能无疑于高明之见。故罄尽肝膈。愿卒承教。恕其僭率。幸甚。生为避街头喧嚣。结小庐于南岳下极僻处。以作时月计。然自古城市间。安有宁静地。此亦拙计之甚者。可笑。罪馀不可不谢恩。力疾拜命已有日。然病躯触寒。转不可堪。近复呈告耳。今月晦。将婚女。过此便向湖西海上。欲寻击磬翁旧迹。但未知斯计得成否也。幸而或成。蜗屋菜盘。非奉老所安。念此身计来之坎坎者正道此。奈何。所欲道者千万。非远牍可究。西行亦将由右路。承晤未易为期。临纸益复惘然。只祈为道倍重。慰此驰情。
答申子方书(名应矩)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8L 页
向得鸣吉所寄四端七情说。固有疑于心。将欲极论以求至当之归。今承惠书。辨析痛快。论议精当。尤以见深自得于体认之中。而渊源所自。亦不可诬也。鸣吉既曰七情之外非别有四端。只就七情中不杂形气者而拈出四端云。则此鸣吉实见得处。而必祖理发气随气发理乘之说。转展生解。自成藤葛。一则以四端为道心。以七情为人心。二则以人心为物。道心为则。三则以七情为五脏之发。不但大失子思孟子立言之本意。亦不自觉其说之上下矛盾。若出二人之手。鸣吉笃志博学。到老穷索。而笔之于书。病败百出如此。其他即又何说。老兄因其说而明其不然者。语意简切。独恨夫老兄与鸣吉相去远。不得与之合席痛辨。而仆亦闻绪论于其侧也。鸣吉以人心道心为物则。固勿衬着。但人是物道是则之说。则有所据矣。古人以耳目口鼻君臣父子为物。谓之人是物。恐无不可。老兄并此而非之。恐鸣吉之未有以默其口而厌其心也。况鸣吉非以手持足履为人心。兄无乃草草看过。不省其本意耶。鸣吉以栗谷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之说。谓之分器前后。脉络不通。是不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9H 页
究其旨而平地起疑也。但栗谷下发字原字于道心人心上。俱似不稳。而其所制进之书。以愚见言之。则亦有所可疑者。老兄尊信之笃而不复致疑于可疑者。恐非古人所谓或乖理致。虽出古书。不可尽信之公意也。鸣吉之以七情为五脏所发。固不足多辨。兄攻其说。以为惟乐发于心。则其馀皆心之所不知。此语甚好。但鸣吉所谓心。五脏之心。兄之所谓心。神明不测之心。此亦看鸣吉意不细密也。年来师友道缺绝久。虽吾辈中有意趣者相对。只是闲说话耳。鸣吉白首穷经。虽簿书倥倊中。小不衰。至于书牍问讯之际不他及。惟义理论辨不已。虽以鄙生之昏蔽。亦有所启发。而况复老兄以传受之学。自得之见。随语辨解。使栗谷老先生之旨。复明于吾辈讲辨之中。不惟鄙生之得于两兄者为不浅。后生之苟有志于此。愤悱求正者。庶免摘埴之患。他日觉后知之责。老兄终不得以辞也。仆居常以老兄不甚着力于书册上。妄意兄见识似欠精到。今看来说。却胜六七年读书。自叹受厚之久而尚不知吾兄所造之浅深也。更愿乘此闲暇。懋温旧业。以忻然有得于心者惠及。如仆之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49L 页
伥伥者。纵或不相见。时以一纸书相往复。则在兄虽无益。而于仆则其幸当如何。
答申子方书
闲踪不可近于京洛。久致离违。事势即然。怅恋奈何。玆奉惠札。辞意勤恳。恍承面诲。感慰无量。坡山祠宇坐次。恐不可以栗谷处于听松白参赞之下。此则鄙意至今如此。别建书院。果出于不得已也。白参赞学术之精粗。非后生所敢轻议。少从静庵。其得于闻见者。已非俗儒之所可及。而独立危朝。奋不顾身。忠言谠论。凛然于鈇钺鼎镬之间。一时同朝者虽以晦斋,退溪之贤。犹不能无愧于此。而到今近百岁。其遗风馀韵。尚且立懦夫激颓波。如仆疲劣者。亦知慨然追想。恨不及供洒扫于其门。则其树风声于后世者为如何。配享书院。岂有他议。但仲深之不谋侪辈。先受役资。甚可笑也。此友疏脱每如此。令兄痛责之可也。仲深所示五行之论。其满纸纵横。不过以妙合以前为气。以后为质也。仲深之意。盖以为五行亦物也。万物未生之前。不可谓有其质也。故有此云云也。然以图说论之。则先言太极。次言阴阳。又次言五行。以及人物之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0H 页
生。则太极理也。阴阳气也。五行已有质也。故气行于天。质具于地。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焉。气化形化。万物生生。其序之不可紊也如此。岂可谓万物未生之前。则虽五行之生。亦无形象之可名也哉。况以邵子一元之说观之。天开地开人开子丑寅之间。各有年数。故临川曰。当丑会之中。重浊之气始坚。润湿之气为水。流而不凝。燥烈之气为火。显而不隐。水火土石共为地。当寅会之中。人物始生。此果谓人物未生之前。无五行之形质者耶。黄勉斋亦曰。阳变阴合。初生水火。流动闪烁。其体尚虚。次生木金。确然有定形。此亦果谓水火初无形质者乎。至于朱先生因夫子天一地二之语。为之说曰。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其所谓成之者。谓之成其气乎。成其质乎。若如仲深之言。则临川勉斋朱子之说。皆为妄论之语。而不足信阴阳变合。以气生气。所谓五行者。离质单行于妙合之前也。濂溪亦强立名目于无形之物。曰水曰火曰金曰木曰土。而不觉其辞之支也。仲深受之于家庭者。不为不久。讲之于朋友者。不为不熟。而积年温古之馀。发此无据之论。援證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0L 页
虽勤。比拟失当。蔓辞复语。节节生病。至谓不以天地为父母。以金木水火土为父母者。尤骇人听。甚可叹也。明通公溥之配。则不为无见。朱子亦曰。偶然将合。不是正恁地说。以公溥配春夏。明通配秋冬亦可也。但朱子曰。明通者静而动。公溥者动而静。恐亦非后学所可轻改也。鄙见如此。未知高明之意如何。如或印可。却望转示仲深。
上鳌城书
伏惟近日台起居神相。 病不得出门庭已数月。颇觉郁郁。思欲一棹孤舟。溯流而上。稳承清晤于寂寞之滨。而此亦未易谐计。令人慨叹。不审新庐已构。得可以趁未寒移泊否。不堪驰虑。敢此伏候。只祈倍加慎护。慰此瞻仰。
上鳌城书
即睹分发李懿信。复上前疏。令人作苦。昨日上章。未蒙 许递。明则不得不仕进。未知将何以处得也。妄意比事毕竟不止于此。作一 启辞。攻破邪说。以俟 庙堂处置何如。伏望下示。且讳帖事。亦欲引古以明左台议无据之状。亦望指诲。幸甚。
上鳌城书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1H 页
窃闻移寓。而一奴远出未还。尚未祗候。徒切驰虑。伏惟此时台起居清胜。半年闲蛰。只以书册为伴。但虽读五车书。临利害祸福。不能自力。真所谓八角磨盘果安在哉者也。每切愧叹。奈何奈何。不久当驰出。稳承台诲。姑不尽所怀。
上鳌城书(论栗谷先生碑文)
伏承台示碑文草。展读再三。尽噩噩也。状德不越实。字字谨严。后之论先生者。将取斯为定论。第以浅见言之。作文字喜简。而于先生居家至行。立朝言论。有所阙略。至于癸未三司挟私憾肆邪论之状。此乃大段是非。而下语不明快。末段论学处如蜃阁御风等语。似非儒家说话。不审于台意如何。谨具别录仰禀。此外未妥处。亦非一二。俟暑炎少衰歇。拜承面诲也。
答成洗马仲深书(名文浚)
衰病屏伏。不能远动。以致积阻。驰情徒切。玆奉惠札。仍认所履甚适。慰荷不已。生自今年。惫败益甚。日向危境。奈何奈何。先生祠宇。多士齐力。未知末捎能收杀否也。然此可见人心之不可诬。而士气之终不得抑遏之也。甚是盛举。而顾仆废伏田间。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1L 页
无可自力者。惟勉月沙公终始拮据。但恐此老亦力绵不克济耳。所示阴阳互根之说。以老兄家传之学。博洽之见。其于此等文义。讲之熟矣。再三申复。深用叹服。第所谓根于地中者。反覆思之。不能无疑于心。凡阴阳之气。无不由于地中而升。故易以一阳之生于坤下为复。指此而谓之曰。根于地中则可也。今以太极图所说论之。阴阳互根者。谓阴根于阳。阳根于阴。互相为根也。若如老兄之言。则濂溪何不曰一动一静根于地。而直曰互为其根乎。老兄其不思互字之义。又不究图说之次第耶。图说。节节有序。井井不紊。先言太极。次言动静之互根。其所谓互根者。谓其动静之自相为根乎。果为其根于地乎。况此一节。才分阴阳。以此互根之根。为根于地。则是阴阳未分之前。已有一天地也。河图五行之生成。八卦离坎之互藏。大而天地之开辟。四时之循环。昼夜之往来。近而一身之语嘿动止呼吸屈伸。何莫非互为其根之妙也。老兄潜思嘿验。以观此理。则不待辨而自契于心。渐至于不觉蹈舞之域矣。书中既以阴阳为非二物。而继之曰一者即太极也。老兄之超诣。必非以气为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2H 页
理者。然其辞语之间。文不接续。意不明莹。愿兄更思之。且所谓阴不根于秋而根于夏。阳不根于春而根于冬者。可谓得矣。而又曰。不根于天。必根于地。然则阴阳有二根矣。圣贤千言万语。各有所指。朱子复卦之论。太极动静之说。所指而言者不同。兄欲比而同之。因此差谬。随语生病。此仆不敢承教者也。生闲居有年。而摄病成懒。不与书籍接。平昔所闻于师友者。亦皆昧昧。十不记一二。今以臆见。求正于左右。仍此往复。得闻其所不闻。则虽无补于高明。不有益于孤陋乎。因便示报。祛此疑惑。幸甚。
答月沙书(李公廷龟)
日奉台复。认得跋涉馀。体候犹健。甚慰。紫云祠宇。妥灵虔祀。斯文之幸。如何如何。碑石尚未讫功。致勤台念。图得役资不细。为先贤惓惓之意。令人感叹。第鄙意有所未安者。而成事不说。奈何奈何。听松书院。荒废久矣。当此法门衰败之馀。多士继起。齐力图营。此亦见人心之不可诬。而真元正脉。终不得销铄矣。但见台兄所出回文头辞。则不及牛溪。台意必以为既举所主者。则其馀不必并及而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2L 页
然也。然鄙意窃以为听松古人也。人无异辞。至于牛溪。则排而攻之者。至今呶呶不已。兄虽欲不区彼此。同济此事。事多阻碍。致悔必矣。栗谷没近四十年。群憾几释。听其言则吃吃称道。而逮夫收尺布斗粟也。或不悦于色。或不悦于言。至于肆然讥侮。笔之于书者。亦或有之。则况牛溪之见忤。不止于栗谷者乎。彼将曰为听松。吾当力焉。牛溪则非我所知。而回文之辞。藏头匿面。欲强其所不同。是何谩人如此耶云尔。则未知台兄将何辞以明其本意耶。况静庵碑院。皆出于伸雪罪名之后。则今日此举。尤不可尽责于同朝明矣。以重建听松书院。奉白参赞牛溪同配之意。明白措辞。使人人洞知其曲折。而搢绅之虽不诚慕。不至甚悖者。则悉书其名。使之助力。至于有司。不必烦多。当时亲炙受业者有之。见而知之者有之。闻而慕之者亦有之。屈指计之。则其丽不少。何用籍重于不悦者乎。与其博杂而取悔。不如稍约之为愈也。不审台意如何。退溪之后。栗谷牛溪同时而出。讲明道义。启发后学。其遗风馀韵。不泯于群咻众斥之中。至今吾辈之先义理后利害。上不负君父国家者。微玆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3H 页
数君子之泽耶。既为栗谷已表墓道。又为牛溪将建祠宇。则其于扶植斯文。庶几无憾。而顾生病废田间。更无筋力可以及此。惟兄在京。终始拮据。可谓势孤而责重。心勤而事艰。徒切奉虑。灵川玄翁所居。不至甚远。亦与之往复商论否。两老见识。诚不草草。凡事不可不询访。守初丈曾出入牛溪门下。情分甚切。有司之责。亦不可辞也。并惟台亮。
与延平书(李公贵)
朝拜卒卒未尽怀。迨叹迨叹。劄本必欲上耶。鄙言无力不能救。奈何奈何。生于台兄。四十年故旧也。台兄自度于心。如我之爱台兄者。有几人哉。此劄果能明义理扶正论肃朝廷利国家。则生何苦而言之复言。一烦再烦。至于三四烦。必欲止之也。景任劄辞。措语之间。虽或失当。此不过激于台兄。未免有不平之气耳。此何足相较。至于不论仁城。景任果是为身谋耶。为君德耶。此亦创往时之事。恐圣世复有此患也。此何足深治。此事以忧国者言之。则果有此忧。以 君德言之。则虑有疵玷。亦爱君之情也。此论不必相同。何攻异之至此耶。景任之前后以病为辞。似非臣子忠告之道。是亦气弱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3L 页
之人。深畏如台兄者攻之太急耳。又何必深攻。台兄常以国事为忧。请以国事喻。今日之事。百孔千疮。无一可恃。惟以圣明在上。名流满朝。论议之间。无大段乖睽。此五十年来所未有之盛事也。故虽巨贼迫近。 宗社播越。而搢绅之间则同心协力。国脉犹壮。自不颠覆。此亦台兄非所目睹者耶。景任为台兄所痛斥。不得安于朝廷。则一时之稍有士望者。皆怀遁野之意。不乐于立朝。国事将谁与共之。台兄终必为阘茸谄谀者之领袖。消长否泰之间。不知台兄置国事于何地。置一身于何地。将来之忧。有不可言。以台兄之高见远识。何不思之深也。况仁城之事。屡出逆招。未形之患。诚如兄虑。自作之罪。别无昭著之状。则处此岂不难乎。淮南之谋逆已著矣。袁盎犹虑其触雾露道死。则窜仁城于孤绝之地。决不可也。入处宫中。保全终始。似乎稍可。而或郁郁伤念。终至不救。则尺布之讥。恐累 圣德。故生昼思夜度。未得其善处之道。劄中只言询诸 庙堂。而不能明言其处之之道。况读圣批。令人感泪自零。有 君如此。敢不将顺。景任之意。亦不过如此。若执此而攻之太甚。则不但景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4H 页
任之不服于其心。抑恐一世人心。不可以言语服。不可以时势服也。鄙意今日之势。台兄为主。景任为客。为主者先自少屈。往见为客者。吐尽肝胆。少无碍滞。裂毁劄草。更不相较。为国家复作和平之福。君子心事。磊磊落落。为一世士类所悦服。则此与过虑未然。先失人心者。其相去之辽远。为如何。台兄更思之。幸甚。退食之暇。不忘台兄。敢此信笔烦告。(景任即郑愚伏字也。时愚伏立异仁城君事。延平将欲上劄论劾。故云云。)
与延平书
景任于台兄。故旧也。于朝廷。儒臣也。痛绝故旧。于兄心安乎。击去儒臣。于朝廷美事乎。于公于私。无一可者。台兄更思之。幸甚。鄙言不再。何不翻然。
答郑江陵书(名宗溟)
启旆之时。偷隙一就。适值出他。未得拜别。领兵来京。生又不离阙中。无暇谋候。至今怅叹。欲附书一道此怀。而亦未能也。忽此奉书。认得令莅神相。慰荷如何。生扶病供务。愦愦度日。每想逍遥镜浦台边。久作佩印仙。向风羡仰。慨不得致此身于山光水色中。得共佳赏。承悉百务交集。费却神观。还用驰虑。国家多事。何地得宁静乎。奈何。馀祈令履对
守梦先生集卷之八 第 554L 页
时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