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x 页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录解]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0H 页
薛文清读书录解
人心有一息之怠。便与天地之化不相似。
 愚谓天地之化不息。而效之者人。故不息则圣。息则狂。狂圣之分。只在息与不息之间。可不畏哉。
涵养深则怒已即休。而心不为之动矣。
 愚谓怒时心不动。怒已心亦不动。譬诸太空。雷霆风雨有时发作。而太空之体固自若也。
若胸中无物。殊觉宽平快乐。
 愚谓物非特物欲。如想念忧愁皆物也。既无所碍则心地浩然无涯。其宽平快乐可知。
德性之学。须要时时刻刻提撕警省。则天理常存而人欲消息。苟有一息之间。则人欲长而天理微。
 愚谓天理存则为君子为圣人。人欲长则为小人为禽兽。学者省察之功。诚不可时刻间断也。
才敬便查滓融化而不胜其大。不敬则鄙吝即萌而不胜其小矣。
 愚谓心体本大。为物蔽之则大者小矣。主敬则蔽自去。蔽去则小者大矣。
大丈夫心事。当如青天白日。使人得而见之可也。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0L 页
愚谓青天白日。言其清明也。君子有清明之德。则人皆仰而见之。亦如青天白日矣。
才收敛身心便是居敬才寻思道理便是穷理。
 愚谓居敬者。居而不迁之谓。穷理者。穷而到底之谓。非造次可能。盖收敛身心。乃居敬之方。寻思道理。乃穷理之事。才字便字。似不免容易。
一于居敬而不穷理则有孤寂之病。一于穷理而不居敬则有纷扰之患。
 愚谓居敬穷理二者。不可阙一。然居敬而有孤寂之病则非真居敬者也。穷理而有纷扰之患则非真穷理者也。
无义理以养心。何所不至。
 愚谓义理与利欲相对。无义理则便是利欲。苟志于利欲。必无所不至。
省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愚谓省欲则心自静事自简。
乍存乍亡。是间断之时多也。
 愚谓乍存乍亡。即间断也。非因间断而后有存有亡。
君子法乾之健。只无私便不息。有私便息矣。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1H 页
愚谓无私则不息。不息则为仁。有私则息。息则非仁。
惟无欲最高。有欲则低矣。
 愚谓无欲则超于事外。故曰高。有欲则为物所役。故曰低。
思天理则心广而明。思人欲则心狭而暗。
 愚谓循理者。广益广明益明。从欲者。狭益狭暗益暗。
心如镜。敬如磨镜。镜才磨则尘垢去而光彩发。心才敬则人欲消而天理明。
 
愚谓心镜本明。尘垢去则光彩发。人欲消则天理明。
圣人之心。应物即休。元不少动。
 愚谓圣人之心。动亦静静亦静。物来而顺应。曷尝有动。初既不动。又岂有休。
人心宽平则光明。狭险则幽暗。光明者君子。幽暗者小人。
 愚谓君子阳也。阳故光明。小人阴也。阴故幽暗。以此观之则可易辨矣。
有我之私最难克。贵乎刚与明而已。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1L 页
愚谓非明则昏塞。逐物而不自觉。非刚则懦弱。牵私而不能克。刚与明鲜有兼备。故曰贵。
所处之地虽静。而心飞飏于外。亦不得静也。惟身在是而心亦在是。则不择地而静矣。
 愚谓所谓静者。动亦定静亦定。不起一念之谓。非以地而言也。虽在稠扰之中。心苟存焉则犹处静也。虽端居终日。心不存焉。则乃坐驰也。
绝谋利计功之念。其心超然无系。
 愚谓超然无系者。非悠悠荡荡无所归着之谓。君子以道义为重。故能如此。
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雨。
 愚谓人心之神。即天之神也。所谓善恶上与天通。故善念之发。祥于景星庆云。恶念之萌。惨于烈风疾雨。吉凶祸福。各以类应。今人不求诸在心之天。而欲责诸在天之天。左矣。
心静。能处事。
 愚谓非有静定之力。无以处事。非有学问之功。未可言静。
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则恬然安寝。或有不合。即展转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2H 页
愚谓此可为学者之法。然亦不得留着心胸。恐反为心害。
心无妄思。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安得有差。故有差者。皆妄也。无妄之义大矣。
 愚谓主敬则无妄。无妄则诚矣。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
 愚谓刻薄之甚。未免为小人。忠厚之过。不失为君子。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愚谓宽以容人。法乎天也。厚以载物。法于地也。
不可乘怒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愚谓怒而多言。快而易事者。为血气所乘故也。主宰定则无此失矣。
须有包含则有馀意。发露太尽。难继。
 愚谓包含不露则有馀意。发露太尽则无馀味。
矫轻警惰。只当于心志言动上用力。
 愚谓惰以心志而言。轻以言动而言。心志内也。言动外也。谨乎内。所以制乎外也。
读书。不体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虽尽读天下古今之书。犹无益也。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2L 页
愚谓学以为己。若不为己。虽多奚为。先儒言才学便有着力处。既学便有得力处。不是说了便休。今学者读圣贤书。惟资口谈。不能实践。则于自家身心上。了无干涉。与记诵词章者。何以异哉。
自家一个身心。尚不能整理。更论甚政治。
 愚谓为学而不能有得乎身心。则措诸事业者。卤莽而已。乌足与论于政治乎。
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怒则心定矣。得失而喜怒生焉。是犹累于外物而心未定也。
 愚谓心未定则为外物所动。故得失而喜怒生焉。若心定之人。得亦定失亦定。举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中。何喜怒之有哉。
挺特自守者必君子。攀援附和者必小人。
 愚谓君子小人之分。于此决矣。其操行之善恶。心术之邪正。不待他求。而如白黑冰炭之易辨。欲掩而不可得也。
看来学者。不止应事处有差。只小小言动之间。差者多矣。
 愚谓小事差则大事可知。君子于言动。虽小必谨。为是故也。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3H 页
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生之大。
 愚谓语言不慎则招祸。饮食不节则生病。故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象山谓人读书为义外工夫。必欲人静坐先得此心。若如其说。未有不流于禅者。
 愚谓象山此论。纯是禅味。非特流于禅者。学者所当明辨也。
凝重之人。德在此福在此。
 愚谓凝重者有德。有德斯有福。
愈收敛愈充拓。愈细密愈广大。愈深妙愈高明。
 
愚谓收敛者或难于充拓。细密者或阙于广大。深妙者或欠于高明故云。
傲则仰。惭则俯。邪则欹。正则平。
 愚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即此足以观人。
人有满于得意。而不觉形于色辞者。则其所养可知矣。
 愚谓人如此者。其无所养可知。
目之逐物。最能丧德。四勿。以视为先。
 愚谓目逐物而心从之。故曰其机在目。如目不视恶色。亦以视为先。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3L 页
轻言戏谑最害事。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不信之矣。
 愚谓轻言戏谑者。必非诚实之人。言出而人信之。信在言前故也。
人之自立。当断于心。若实见得是。当决意为之。不可因人言以前却而易其所守。
 愚谓因人前却而易其所守。是不能自立者也。然若无实见得而自断于心。则所行必不当理。其失亦大矣。
大者不察。掇拾小者以为之。不知类甚矣。
 
愚谓局于小而暗于大者。其见识小故也。
识量大则毁誉欣戚。不足以动其心。
 愚谓先儒言识进则量进。识固先于量矣。
无行可悔则德进矣。又曰。无行所悔。最为难事。
 愚谓无行可悔。行寡悔也。无行所悔。不贰过也。
持己得一敬字。接物得一谦字。
 愚谓敬在持己上。主于中者也。谦在接物上。见于外者也。持己以敬则接物能谦。非两件事也。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愚谓君子所尊者道。所贵者德。道德在身则人皆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4H 页
敬而尊之。则而象之。是自敬也。不自敬则是自慢也。
人当自信自守。虽称誉之承奉之。亦不为之加喜。虽毁谤之侮慢之。亦不为之加沮。
 愚谓不以称誉承奉喜者。自守者也。不以毁谤侮慢沮者。自信者也。然自信者。以己有可信之德也。自守者。以己有可守之道也。能有以自信然后有以自守矣。
和而敬。敬而和。处众之道。
 愚谓能和者或不能敬。能敬者或不能和。故曰和而敬。敬而和。
常充无欲害人之心。
 愚谓无欲害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也。能充之则仁矣。
处事尤宜心平气和。又曰。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愚谓心平则能熟思。气和则能缓处。熟思则斯能得其当。缓处则亦能得其情。
君子以庄敬自持。则小人自不能近。
 愚谓持己以敬。为远小人之道。所谓不恶而严者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4L 页
也。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
 愚谓以诚感人。人犹有不服者。况以诈乎。
欲事之合理诚难。但细微处一一能谨。或少过举矣。
 愚谓事有大小。理无大小。人于细微处一一能谨。则推之大事。自然合理而无过举矣。
处大事。识为先。断次之。
 愚谓非有学力。不足以言识。故识为贵断次之。
作官。一事不可苟。
 愚谓一事苟则其馀皆苟。不独作官如此。居家亦然。
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愚谓必有过人之力量。斯有过人之事功。故为人不能为则易。忍人不能忍则难。
存诸心者不杂。见于行者不杂。措诸事业者不杂。形诸文词者不杂。斯谓真儒矣。
 愚谓存诸心者既杂。则见于行措诸事业形诸文词者。无不杂矣。数者皆当以心为本。
无欲。非道。入道。自无欲始。
 愚谓无欲然后可以见道。见道然后可以入道。
芝峰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第 275H 页
文中子曰。同不害正。异不伤物。
 愚按此言。本晋谢混之言。盖同则易至于害正。异则易至于伤物故云。
[识]
  愚尝阅薛敬轩读书录一书。喜其所言简而切着。尤惓惓于主敬寡欲之方。因抄若干条。并附妄见。目曰读书录解。庶几阐明敬轩之馀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