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861-01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管城硕记卷十二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礼一
陈氏读书考曰按艺文志周官经六篇颜师古曰即今
之周礼也先儒固有疑于是书者若林孝存以为武帝
知周官为渎乱不经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
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康成博览以为周公致太
平之迹愚按此书多古文奇字名物度数可考不诬其
管城硕记卷十二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礼一
陈氏读书考曰按艺文志周官经六篇颜师古曰即今
之周礼也先儒固有疑于是书者若林孝存以为武帝
知周官为渎乱不经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
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康成博览以为周公致太
平之迹愚按此书多古文奇字名物度数可考不诬其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861-0172b.png
为先秦古书似无可疑愚所疑者邦土邦事灼然不同
其他烦碎驳杂与夫刘歆王安石一再用之而乱天下
犹未论也
按北平黄老师昆圃周礼节训序曰闻之三代而下
礼为治天下之一端三代而上礼为治天下之统会
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而曰周礼尽在鲁是易春
秋亦礼也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而统名为周礼殷因
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礼之外更无他事矣周礼其大
其他烦碎驳杂与夫刘歆王安石一再用之而乱天下
犹未论也
按北平黄老师昆圃周礼节训序曰闻之三代而下
礼为治天下之一端三代而上礼为治天下之统会
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而曰周礼尽在鲁是易春
秋亦礼也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而统名为周礼殷因
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礼之外更无他事矣周礼其大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861-0173a.png
纲仪礼其节目礼记为义疏义疏设科而大纲与节
目不与圣经之兴废其亦有时乎窃惟前人于周礼
之书良多异论朱子则以为周家法度广大精密又
云周公从广大心中流出是周礼固无可议也尚书
中立政周官二篇与周礼盖相为表里以愚度之立
政篇恐是周公未定周礼时作故常伯常任准人等
名与周礼多参差不合周官篇是已定周礼时作故
六卿率属一一相符周礼序官立政直揭命官之精
目不与圣经之兴废其亦有时乎窃惟前人于周礼
之书良多异论朱子则以为周家法度广大精密又
云周公从广大心中流出是周礼固无可议也尚书
中立政周官二篇与周礼盖相为表里以愚度之立
政篇恐是周公未定周礼时作故常伯常任准人等
名与周礼多参差不合周官篇是已定周礼时作故
六卿率属一一相符周礼序官立政直揭命官之精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861-0173b.png
意而曰吁俊尊上帝曰克知宅心灼见俊心曰罔攸
兼于庶狱庶慎又曰罔敢知于兹此周礼未言之旨
而读者宜于言外得之者也周礼分职周官兼明尽
职之要而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曰功崇惟志业广
惟勤曰居宠思危曰推贤让能此亦周礼未言之旨
读者当于言外得之者也周礼如方罫立政周官如
奕者之举棋方罫三百六十常定者也举棋有巧拙
得失无定者也是故官虽当必得其人以居之职虽
兼于庶狱庶慎又曰罔敢知于兹此周礼未言之旨
而读者宜于言外得之者也周礼分职周官兼明尽
职之要而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曰功崇惟志业广
惟勤曰居宠思危曰推贤让能此亦周礼未言之旨
读者当于言外得之者也周礼如方罫立政周官如
奕者之举棋方罫三百六十常定者也举棋有巧拙
得失无定者也是故官虽当必得其人以居之职虽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861-0173c.png
备必得其人以理之新莽荆舒非不藉口周礼而反
误天下此犹奕者举棋不善而可以咎方罫乎
朱子语录曰周礼制度菁华云主客行人之官合属春
官宗伯而乃掌于司寇宗伯典礼司寇典刑土地疆域
之事合掌于司空乃掌于司马盖周家设六官互相检
制之意此大不然何圣人不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其臣
既任之而复疑之耶或问如何先生曰宾客属秋官者
盖诸侯朝觐会同之礼既毕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主
误天下此犹奕者举棋不善而可以咎方罫乎
朱子语录曰周礼制度菁华云主客行人之官合属春
官宗伯而乃掌于司寇宗伯典礼司寇典刑土地疆域
之事合掌于司空乃掌于司马盖周家设六官互相检
制之意此大不然何圣人不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其臣
既任之而复疑之耶或问如何先生曰宾客属秋官者
盖诸侯朝觐会同之礼既毕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主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861-0173d.png
刑所以属之有威怀诸侯之意夏官掌诸侯土地封疆
如职方氏皆属夏官盖诸侯有变则六师移之所以属
司马也又问冬官司空掌何事曰次第是管土田之事
盖司马职方氏存其疆域之定制至于申画井田创置
纤悉必属于司空而今亡矣
按袁俨注备考曰朝宗觐遇乃诸侯四时之礼而皆
属之春官者以宗伯为礼官也蒐苗狝狩乃天子四
时之田而皆属之夏官者以大司马为兵官也司寇
如职方氏皆属夏官盖诸侯有变则六师移之所以属
司马也又问冬官司空掌何事曰次第是管土田之事
盖司马职方氏存其疆域之定制至于申画井田创置
纤悉必属于司空而今亡矣
按袁俨注备考曰朝宗觐遇乃诸侯四时之礼而皆
属之春官者以宗伯为礼官也蒐苗狝狩乃天子四
时之田而皆属之夏官者以大司马为兵官也司寇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861-0174a.png
掌邦刑而复掌宾客者盖诸侯朝觐会同之礼既毕
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掌之所以威怀诸侯也冬官
掌邦土而土训乃属之司徒土方又属之司马者盖
土训掌地图王巡狩则夹王车以诏地事土方致日
景王巡狩则辨土宜以树王舍各司其事也世妇在
天官者二十七在春官者八十四其数不同其爵亦
不能以不异也环人之在夏官者掌致师在秋官者
掌守卫宾客其职不同其名亦不嫌其同也保章氏
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掌之所以威怀诸侯也冬官
掌邦土而土训乃属之司徒土方又属之司马者盖
土训掌地图王巡狩则夹王车以诏地事土方致日
景王巡狩则辨土宜以树王舍各司其事也世妇在
天官者二十七在春官者八十四其数不同其爵亦
不能以不异也环人之在夏官者掌致师在秋官者
掌守卫宾客其职不同其名亦不嫌其同也保章氏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861-0174b.png
掌天星察五物以诏救政乃事天之礼故不属天官
而属礼官也职方氏之掌地图因巡狩以巡戒令乃
清道之职故不属地官而属司马也司仪司刑所以
同为司寇之属者盖明刑固所以弼教而折民亦系
于降典职不同而事有相因者焉舞师乐师之不得
为一官者盖一以为民祷祀一以掌教国子事不同
而用亦有不同者焉五官分其目以赞冢宰冢宰总
其事以赞于王则体统正而政繇于一矣大事必诏
而属礼官也职方氏之掌地图因巡狩以巡戒令乃
清道之职故不属地官而属司马也司仪司刑所以
同为司寇之属者盖明刑固所以弼教而折民亦系
于降典职不同而事有相因者焉舞师乐师之不得
为一官者盖一以为民祷祀一以掌教国子事不同
而用亦有不同者焉五官分其目以赞冢宰冢宰总
其事以赞于王则体统正而政繇于一矣大事必诏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861-0174c.png
于王小事自裁以行则上下安而信任亦专矣官虽
多而事必摄岂得为冗员乎税关民以警其惰岂得
为苛政乎膳夫不敢会王后世子之膳外府不敢会
王之服所以然者盖有司不敢计王后之用度而至
尊不可受有司之约束矧太宰以九式内节财用固
有不会之会矣岁终则考百官三岁则计群吏所以
然者盖官府之事约故岁终必致其事群吏之日烦
故三岁乃致其治矧小宰而下有日成月要岁会之
多而事必摄岂得为冗员乎税关民以警其惰岂得
为苛政乎膳夫不敢会王后世子之膳外府不敢会
王之服所以然者盖有司不敢计王后之用度而至
尊不可受有司之约束矧太宰以九式内节财用固
有不会之会矣岁终则考百官三岁则计群吏所以
然者盖官府之事约故岁终必致其事群吏之日烦
故三岁乃致其治矧小宰而下有日成月要岁会之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861-0174d.png
典固已考而不必考矣遂人匠人不同于沟洫者一
以长言之一以方言之因地以顺其势故其纵横有
不同均之以便民尔贾田所以属于载师者田为县
官所鬻而非商贾所受四民不相易业若以为商贾
之田则工亦当有田矣
隋经籍志曰汉时有李氏得周官上于河间献王独阙
冬官一篇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王莽
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
以长言之一以方言之因地以顺其势故其纵横有
不同均之以便民尔贾田所以属于载师者田为县
官所鬻而非商贾所受四民不相易业若以为商贾
之田则工亦当有田矣
隋经籍志曰汉时有李氏得周官上于河间献王独阙
冬官一篇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王莽
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861-0175a.png
授
按周官及考工记今本所定者大抵皆杜子春及郑
司农所读也而李氏所上者汉时皆谓之故书其故
书与今本不同者见于郑注凡数百焉如太宰之职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二曰嫔贡故书嫔作宾小宰之
职七事者故书七为小内宰度量淳制淳为敦缝人
衣翣柳之材翣柳作接柳大司徒之职以仪辨等故
书仪或为义小司徒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故书辇作
按周官及考工记今本所定者大抵皆杜子春及郑
司农所读也而李氏所上者汉时皆谓之故书其故
书与今本不同者见于郑注凡数百焉如太宰之职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二曰嫔贡故书嫔作宾小宰之
职七事者故书七为小内宰度量淳制淳为敦缝人
衣翣柳之材翣柳作接柳大司徒之职以仪辨等故
书仪或为义小司徒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故书辇作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861-0175b.png
连牧人毁事用尨毁为甈草人坟壤用麋坟作鼢大
宗伯之职以副辜祭四方故书副为罢小宗伯及其
祈珥故书祈为小史奠世系奠为帝大司乐播之
以八音播为藩巾车岁时更续共其弊车更续为受
读大司马之属司爟故书爟为燋弁师会五采玉璂
故书会作䯤司弓矢甲革椹质椹作鞎职方氏金锡
竹箭箭为晋大司寇之职以邦成弊之故书弊为憋
朝士虑刑贬故书贬为宪薙氏始生而萌之萌作甍
宗伯之职以副辜祭四方故书副为罢小宗伯及其
祈珥故书祈为小史奠世系奠为帝大司乐播之
以八音播为藩巾车岁时更续共其弊车更续为受
读大司马之属司爟故书爟为燋弁师会五采玉璂
故书会作䯤司弓矢甲革椹质椹作鞎职方氏金锡
竹箭箭为晋大司寇之职以邦成弊之故书弊为憋
朝士虑刑贬故书贬为宪薙氏始生而萌之萌作甍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861-0175c.png
赤叐氏以蜃灰攻之蜃为晨考工记作舟以行水故
书舟作周辀人必鞧其牛后故书鞧作凫氏两栾
栾作乐鲍人脂之则需需作之类是也故书之字
义有尔雅所不及载说文所不及详者其为秦前之
古书无疑而或者疑于是书谓刘歆所附益以佐新
莽者谬矣
或问周礼祀天神地示人鬼之乐何以无商音朱子曰
五音无一则不成乐非是无商音只是无商调先儒谓
书舟作周辀人必鞧其牛后故书鞧作凫氏两栾
栾作乐鲍人脂之则需需作之类是也故书之字
义有尔雅所不及载说文所不及详者其为秦前之
古书无疑而或者疑于是书谓刘歆所附益以佐新
莽者谬矣
或问周礼祀天神地示人鬼之乐何以无商音朱子曰
五音无一则不成乐非是无商音只是无商调先儒谓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861-0175d.png
商调是杀声鬼神畏商调故不用而只用四声迭相为
宫未审其五声不备又何以为乐
按乡射礼获者坐而获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是周时
私乐不废商也周礼太师执同律以听八声注谓商
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宫则军和徵则将急
羽则兵弱太公六韬曰角管声应当以白虎徵管声
应当以元武商管声应当以勾陈五管尽不应无有
商声当以青龙是商声乃行军之所尚周未尝废商
宫未审其五声不备又何以为乐
按乡射礼获者坐而获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是周时
私乐不废商也周礼太师执同律以听八声注谓商
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宫则军和徵则将急
羽则兵弱太公六韬曰角管声应当以白虎徵管声
应当以元武商管声应当以勾陈五管尽不应无有
商声当以青龙是商声乃行军之所尚周未尝废商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861-0176a.png
而不用也周七律记曰揆厥琴制旧惟五弦少宫少
商加二为七琴书所载起于文武实自周始是周时
不独正声用商而子声有少商也唐书杨休传上古
祭天地宗庙皆不用商周人祭天地讫不用商及二
少盖商声高而二少声下所以取其正裁其繁也汉
祭天地则用商而宗庙不用谓鬼神畏商之刚也朱
子之说盖原于此明郑世子载堉律吕精义外篇曰
周礼大司乐言祭天地宗庙之乐某律为宫某律为
商加二为七琴书所载起于文武实自周始是周时
不独正声用商而子声有少商也唐书杨休传上古
祭天地宗庙皆不用商周人祭天地讫不用商及二
少盖商声高而二少声下所以取其正裁其繁也汉
祭天地则用商而宗庙不用谓鬼神畏商之刚也朱
子之说盖原于此明郑世子载堉律吕精义外篇曰
周礼大司乐言祭天地宗庙之乐某律为宫某律为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861-0176b.png
角某律为徵某律为羽独不言商荀子曰太师审诗
商谓审察诗中若有商音则避之先儒以为祭尚柔
鬼神畏商之刚故不用然则君子佩玉右徵角左宫
羽亦忌商而不忌徵羽何也或谓周人以木德王商
金克木故不用然则太师掌六律六同而文之以五
声宫商角徵羽是又何也夫商金克木之说其义浅
陋恐非圣人制作之旨惟刘续六乐图说以为周不
用商起调者避殷所尚也犹亡国之社屋之之义窃
商谓审察诗中若有商音则避之先儒以为祭尚柔
鬼神畏商之刚故不用然则君子佩玉右徵角左宫
羽亦忌商而不忌徵羽何也或谓周人以木德王商
金克木故不用然则太师掌六律六同而文之以五
声宫商角徵羽是又何也夫商金克木之说其义浅
陋恐非圣人制作之旨惟刘续六乐图说以为周不
用商起调者避殷所尚也犹亡国之社屋之之义窃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861-0176c.png
谓宫商之商与夫殷商之商同名或是商人制作之
时爱其名与已同凡郊庙朝廷之乐独用商调耳周
人反之者亦犹改统易朔文质相反之意是故太师
审而避之然亦有不当避者若豳诗之属是也七月
楚茨诸篇言辞纯正而为变风变雅以其有商音是
以为变耳至于封微子于宋修商之礼乐以祀其先
王则又全与周制异矣故师乙对子贡曰商者五帝
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此曰商人谓宋人也
时爱其名与已同凡郊庙朝廷之乐独用商调耳周
人反之者亦犹改统易朔文质相反之意是故太师
审而避之然亦有不当避者若豳诗之属是也七月
楚茨诸篇言辞纯正而为变风变雅以其有商音是
以为变耳至于封微子于宋修商之礼乐以祀其先
王则又全与周制异矣故师乙对子贡曰商者五帝
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此曰商人谓宋人也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861-0176d.png
观师乙所敢传子贡所敢受则是周人未尝避商音
其当避者惟朝廷官乐耳民间私乐则不必避故宋
玉曰客有歌于郢中者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
流徵庄子曰曾子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
石是也
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贾氏疏引春秋文耀钩曰
布度定记分州系象华岐以西龙门积石至三危之野
雍州属魁星太行以东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属枢星
其当避者惟朝廷官乐耳民间私乐则不必避故宋
玉曰客有歌于郢中者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
流徵庄子曰曾子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
石是也
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贾氏疏引春秋文耀钩曰
布度定记分州系象华岐以西龙门积石至三危之野
雍州属魁星太行以东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属枢星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861-0177a.png
三河雷泽东至海岱以北兖青之州属机星蒙山以东
至南江会稽雷泽徐扬之州属权星大别以东至雷泽
九江荆州属衡星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州属杓
摇
按瞿昙悉达开元占经亦引春秋文耀钩布度定记
作定纪至三危之山作西至枢星作璇星青兖之州
作兖州青州机星作玑星蒙山以东至南江作蒙山
以东至羽山南至江大别以东至雷泽作云泽九江
至南江会稽雷泽徐扬之州属权星大别以东至雷泽
九江荆州属衡星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州属杓
摇
按瞿昙悉达开元占经亦引春秋文耀钩布度定记
作定纪至三危之山作西至枢星作璇星青兖之州
作兖州青州机星作玑星蒙山以东至南江作蒙山
以东至羽山南至江大别以东至雷泽作云泽九江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861-0177b.png
荆州作九江衡山荆州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作
外方熊耳以东杓摇作杓星今图书编及绎史并于
贾疏中抄出尚仍其误宜依占经订正之
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正岁则教民读
法如初柯氏叶氏曰正月乃夏之正月正岁指周建子
之月也
按天官冢宰掌邦治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
鄙所谓正月者周正建子之月也春官乡师之职正
外方熊耳以东杓摇作杓星今图书编及绎史并于
贾疏中抄出尚仍其误宜依占经订正之
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正岁则教民读
法如初柯氏叶氏曰正月乃夏之正月正岁指周建子
之月也
按天官冢宰掌邦治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
鄙所谓正月者周正建子之月也春官乡师之职正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861-0177c.png
岁则稽其乡器所谓正岁者夏正建寅之月也凌人
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所谓
十二月者夏之季冬故先言十二月而后言春也州
长正月之吉正月者建子之月正岁则教民读法如
初正岁者建寅之月如初者子月之读法在前寅月
如之故先言正月而后言正岁也盖周人称是正为
岁则称周正为月而称夏时为月则称周时为日如
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于夏时言月一之日觱发
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所谓
十二月者夏之季冬故先言十二月而后言春也州
长正月之吉正月者建子之月正岁则教民读法如
初正岁者建寅之月如初者子月之读法在前寅月
如之故先言正月而后言正岁也盖周人称是正为
岁则称周正为月而称夏时为月则称周时为日如
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于夏时言月一之日觱发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861-0177d.png
二之日栗烈则以一之日代十一月二之日代十二
月于周月言日也汲冢周书曰周以建子之月为正
至于敬授民时犹用夏焉北史李业兴对梁武曰周
礼仲春二月会男女之无夫家者虽自周书月亦夏
时是周礼以夏正周正错举也正月者周正正岁者
夏正而柯氏叶氏乃以正月为夏正正岁为周正误
矣
龟人祭祀先卜郑注世本曰巫咸作筮卜未闻其人也
月于周月言日也汲冢周书曰周以建子之月为正
至于敬授民时犹用夏焉北史李业兴对梁武曰周
礼仲春二月会男女之无夫家者虽自周书月亦夏
时是周礼以夏正周正错举也正月者周正正岁者
夏正而柯氏叶氏乃以正月为夏正正岁为周正误
矣
龟人祭祀先卜郑注世本曰巫咸作筮卜未闻其人也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861-0178a.png
贾疏曰世本不言其人故云未闻其人也
按竹书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凰至帝祭于洛
水大雾三日三夜昼昏召史卜之龟燋史曰臣不能
占也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是卜
盖始于黄帝也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兑禬之以嘉草攻之郑注嘉草药
物其状未闻
按于宝搜神记曰蒋士先中蛊其家密以蘘荷置席
按竹书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凰至帝祭于洛
水大雾三日三夜昼昏召史卜之龟燋史曰臣不能
占也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是卜
盖始于黄帝也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兑禬之以嘉草攻之郑注嘉草药
物其状未闻
按于宝搜神记曰蒋士先中蛊其家密以蘘荷置席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861-0178b.png
下忽大笑曰蛊我者某也自此解蛊药多用之宗懔
曰周礼庶氏以嘉草除蛊毒即蘘荷是也蘘荷似芭
蕉白色即今所谓甘露者又南方草木状曰吉利草
形如金钗股根类芍药交广人多蓄蛊惟此草解之
庶氏嘉草亦此类也
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
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
徵南吕为羽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黄钟为宫大吕为
曰周礼庶氏以嘉草除蛊毒即蘘荷是也蘘荷似芭
蕉白色即今所谓甘露者又南方草木状曰吉利草
形如金钗股根类芍药交广人多蓄蛊惟此草解之
庶氏嘉草亦此类也
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
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之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
徵南吕为羽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黄钟为宫大吕为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861-0178c.png
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于宗庙之中奏之郑注曰此三
者皆禘大祭也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而祼焉
大传曰王者必禘其祖之所自出祭法曰周人禘喾而
郊稷谓此祭天圜丘以喾配之
按王平仲周礼注疏翼删引杨氏曰愚按大司乐冬
至圜丘一章与禘祭绝不相关而注妄称圜丘为禘
祭法禘祖宗三条分明说宗庙之祭惟郊一条谓郊
祀以祖配天尔而注皆指为祀天大传礼不王不禘
者皆禘大祭也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而祼焉
大传曰王者必禘其祖之所自出祭法曰周人禘喾而
郊稷谓此祭天圜丘以喾配之
按王平仲周礼注疏翼删引杨氏曰愚按大司乐冬
至圜丘一章与禘祭绝不相关而注妄称圜丘为禘
祭法禘祖宗三条分明说宗庙之祭惟郊一条谓郊
祀以祖配天尔而注皆指为祀天大传礼不王不禘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861-0178d.png
一章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诸侯只及其太祖大
夫惟有功始祫其高祖所论宗庙之祭降杀远近尔
于祀天乎何与而注妄指为祀感生帝窃尝疑康成
博洽大儒解释他经最为有功及注此三章则同归
于误其病果安在乎盖读祭法不熟而失之也夫祭
法历叙四代禘郊祖宗之礼禘文皆在郊上盖谓郊
止于稷而禘上及乎喾禘之所及者最远故先言之
耳郑氏不察谓禘又郊之大者于是以祭法之禘为
夫惟有功始祫其高祖所论宗庙之祭降杀远近尔
于祀天乎何与而注妄指为祀感生帝窃尝疑康成
博洽大儒解释他经最为有功及注此三章则同归
于误其病果安在乎盖读祭法不熟而失之也夫祭
法历叙四代禘郊祖宗之礼禘文皆在郊上盖谓郊
止于稷而禘上及乎喾禘之所及者最远故先言之
耳郑氏不察谓禘又郊之大者于是以祭法之禘为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861-0179a.png
祀天圜丘以喾配之以大传之禘为正月祀感生帝
于南郊以稷配之且祭法之禘与大传之禘其义则
一皆禘其祖之所自出也郑氏强析之而为祀天两
义遂分圜丘与郊为两处昊天上帝与感生帝为两
祀喾配天与稷配天为两事随意穿凿展转支蔓何
其谬耶又以祀五帝五神于明堂而以文王武王配
之谓之祖宗夫孝经所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此严父之义也抗五神于五帝之列而以文王并
于南郊以稷配之且祭法之禘与大传之禘其义则
一皆禘其祖之所自出也郑氏强析之而为祀天两
义遂分圜丘与郊为两处昊天上帝与感生帝为两
祀喾配天与稷配天为两事随意穿凿展转支蔓何
其谬耶又以祀五帝五神于明堂而以文王武王配
之谓之祖宗夫孝经所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此严父之义也抗五神于五帝之列而以文王并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861-0179b.png
配于理自不通矣况祖宗乃二庙不毁之名于配食
明堂何关焉夫因读祭法一章之误而三章皆误不
惟三章之误而已又推此说以释他经者不一而止
疏家从而和之凡燔柴升禋乐舞酒齐之类皆分昊
天与感生帝为两等驯至隋唐之际昊天上帝与感
生帝二祀常并行而不废唐世大儒杜佑作通典惑
于郑注大传之说亦以感生帝与昊天上帝并列而
为二是又读大传本文不熟而失之也明堂袭郑氏
明堂何关焉夫因读祭法一章之误而三章皆误不
惟三章之误而已又推此说以释他经者不一而止
疏家从而和之凡燔柴升禋乐舞酒齐之类皆分昊
天与感生帝为两等驯至隋唐之际昊天上帝与感
生帝二祀常并行而不废唐世大儒杜佑作通典惑
于郑注大传之说亦以感生帝与昊天上帝并列而
为二是又读大传本文不熟而失之也明堂袭郑氏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861-0179c.png
祖宗之义而以二帝配侑或三帝并配者盖有之矣
幸而王肃诸儒力争之于前赵伯循与近世大儒辨
正之于后大义明白炳如日星而周公制作精微之
义可以复见不然则终于晦蚀而不明矣可胜叹哉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秋觐
夏宗冬遇时会殷同郑氏曰六服以其朝岁四时分来
更迭如此而遍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殷同即殷见也
王十二岁一巡狩若不巡狩则殷同四方四时分来岁
幸而王肃诸儒力争之于前赵伯循与近世大儒辨
正之于后大义明白炳如日星而周公制作精微之
义可以复见不然则终于晦蚀而不明矣可胜叹哉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秋觐
夏宗冬遇时会殷同郑氏曰六服以其朝岁四时分来
更迭如此而遍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殷同即殷见也
王十二岁一巡狩若不巡狩则殷同四方四时分来岁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861-0179d.png
终则遍矣
按毛西河曰前儒误解秋官大行人职以侯服岁一
见为每岁一朝甸服二岁一见为每二岁一朝男服
三岁一见为每三岁一朝则六年之间侯服六朝甸
服三朝男服亦两朝非五服一朝矣不知侯服岁一
见此岁字即六年之第一年其二岁三岁即六年之
第二年第三年也故一年侯朝二年甸朝三年男朝
四年采朝五年卫朝此之谓五服一朝五服止五年
按毛西河曰前儒误解秋官大行人职以侯服岁一
见为每岁一朝甸服二岁一见为每二岁一朝男服
三岁一见为每三岁一朝则六年之间侯服六朝甸
服三朝男服亦两朝非五服一朝矣不知侯服岁一
见此岁字即六年之第一年其二岁三岁即六年之
第二年第三年也故一年侯朝二年甸朝三年男朝
四年采朝五年卫朝此之谓五服一朝五服止五年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861-0180a.png
而此曰六年者以五服之外又有要荒镇蕃四服在
朝数之外荒镇无定期惟蕃国诸侯有一世一朝之
文而要服则第六年一朝接卫服之后但不必果至
且终以夷服之略不列数内其实称六年者所以定
其时而虚称五服者又所以杀其等也且岁朝有时
而每岁来朝则又分每岁之四时如一年侯朝而此
一年中其侯服之在东方者则以春来朝谓之朝郑
注明堂位云鲁在东方朝必以春是也在南方者则
朝数之外荒镇无定期惟蕃国诸侯有一世一朝之
文而要服则第六年一朝接卫服之后但不必果至
且终以夷服之略不列数内其实称六年者所以定
其时而虚称五服者又所以杀其等也且岁朝有时
而每岁来朝则又分每岁之四时如一年侯朝而此
一年中其侯服之在东方者则以春来朝谓之朝郑
注明堂位云鲁在东方朝必以春是也在南方者则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861-0180b.png
以夏来朝谓之宗禹贡江汉南楚之水谓之宗于海
是也在西方者以秋来朝谓之觐韩在周西诗称韩
侯入觐是也在北方者以冬来朝谓之遇庄三年公
及齐侯遇于鲁济以济在鲁城北是也又有不期而
会如王国有大事诸侯齐至为坛于国外而朝之谓
之时见王如十二年不巡狩则六服并朝京师曰殷
同此又在常时之外者于是两共五朝合十二年至
十三年而时巡方岳诸侯又各以其地之近者朝方
是也在西方者以秋来朝谓之觐韩在周西诗称韩
侯入觐是也在北方者以冬来朝谓之遇庄三年公
及齐侯遇于鲁济以济在鲁城北是也又有不期而
会如王国有大事诸侯齐至为坛于国外而朝之谓
之时见王如十二年不巡狩则六服并朝京师曰殷
同此又在常时之外者于是两共五朝合十二年至
十三年而时巡方岳诸侯又各以其地之近者朝方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861-0180c.png
岳之下则岁是第一年三岁五岁是第三年第五年
并非每岁每三岁五岁也
春官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贾氏疏
云以奄人为之
按周公制礼以奄人名为世妇则是男也而女之以
世妇之职而命为卿大夫士则是女也而男之名实
舛矣盖周时卿大夫士大都以宗室为之如宰周公
王子虎王叔陈生毛伯召伯荣叔蔡叔成子詹父之
并非每岁每三岁五岁也
春官世妇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贾氏疏
云以奄人为之
按周公制礼以奄人名为世妇则是男也而女之以
世妇之职而命为卿大夫士则是女也而男之名实
舛矣盖周时卿大夫士大都以宗室为之如宰周公
王子虎王叔陈生毛伯召伯荣叔蔡叔成子詹父之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861-0180d.png
类皆是又如司士云王族故士以王之族故士也当
时世妇之职有卿有大夫有士当是卿之妻二人大
夫之妻四人士之妻八人皆同姓伯叔兄弟之妻入
为世妇而又为开置官府有女府胥有女奚虽名为
宫官而实别居一府盖所以别嫌而明微也其与内
宗外宗并列者王同姓女为内宗嫁于卿大夫士者
则从夫爵王诸姑姊妹之女为外宗其从夫爵也亦
然曲礼曰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夫世妇冠以卿老则
时世妇之职有卿有大夫有士当是卿之妻二人大
夫之妻四人士之妻八人皆同姓伯叔兄弟之妻入
为世妇而又为开置官府有女府胥有女奚虽名为
宫官而实别居一府盖所以别嫌而明微也其与内
宗外宗并列者王同姓女为内宗嫁于卿大夫士者
则从夫爵王诸姑姊妹之女为外宗其从夫爵也亦
然曲礼曰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夫世妇冠以卿老则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861-0181a.png
世妇之曰卿曰大夫亦以夫爵命之可知矣但此皆
以佐王后祭祀之礼故属之春官有事则效其职不
常在宫中也不常在宫中又兼以宗室所以无宣淫
之患制礼之意微矣哉
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
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郑氏曰宅不种桑麻者罚之使出
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民无常业者罚之使出一夫百亩
之税一家力役之征也
以佐王后祭祀之礼故属之春官有事则效其职不
常在宫中也不常在宫中又兼以宗室所以无宣淫
之患制礼之意微矣哉
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
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郑氏曰宅不种桑麻者罚之使出
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民无常业者罚之使出一夫百亩
之税一家力役之征也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861-0181b.png
按载师任地有公邑之田则六遂之馀地也有家邑
之田即大夫之采地也有小都之田则卿之采地也
有大都之田则三公之采地与王子弟所食之邑也
其第宅之广不止五亩之宅而已故其宅有不种桑
麻者则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非谓五亩之
宅其有不毛者为是罚也观闾师凡庶民不树者无
椁而已不蚕者不帛而已未闻有里布也田有不耕
者罚之使出三夫之屋粟田即所谓近郊之宅田士
之田即大夫之采地也有小都之田则卿之采地也
有大都之田则三公之采地与王子弟所食之邑也
其第宅之广不止五亩之宅而已故其宅有不种桑
麻者则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非谓五亩之
宅其有不毛者为是罚也观闾师凡庶民不树者无
椁而已不蚕者不帛而已未闻有里布也田有不耕
者罚之使出三夫之屋粟田即所谓近郊之宅田士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861-0181c.png
田贾田远郊之官田牛田赏田牧田其有不耕者乃
为是罚非谓受田百亩而有不耕者为是罚也盖民
之受田仰事俯畜胥在于是惰或有之断未有有田
而不耕者既不耕矣而又使出三夫之屋粟则将何
所出乎观闾师凡庶民不耕者祭无盛而已此非受
田之庶民故但曰民不耕者以别于田有不耕者也
然则田不耕者出屋粟非农夫百亩之田民无职业
者出夫家之征非受田不耕之庶民也朱子语类曰
为是罚非谓受田百亩而有不耕者为是罚也盖民
之受田仰事俯畜胥在于是惰或有之断未有有田
而不耕者既不耕矣而又使出三夫之屋粟则将何
所出乎观闾师凡庶民不耕者祭无盛而已此非受
田之庶民故但曰民不耕者以别于田有不耕者也
然则田不耕者出屋粟非农夫百亩之田民无职业
者出夫家之征非受田不耕之庶民也朱子语类曰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861-0181d.png
凡民无职事者此是大夫家所养浮汎之人也闾师
凡民无职出夫布方是待庶民
司寇条狼氏杜子春读条为涤郑注涤除也
按狼性贪暴狼顾道上劫夺道上之行人是法所当
涤除者因属之于条狼氏故其职曰誓仆右曰杀誓
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贾氏疏曰不蠲
之物狼藉道上者何乃以不急之务而设此厉禁以
惩之失其旨矣
凡民无职出夫布方是待庶民
司寇条狼氏杜子春读条为涤郑注涤除也
按狼性贪暴狼顾道上劫夺道上之行人是法所当
涤除者因属之于条狼氏故其职曰誓仆右曰杀誓
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贾氏疏曰不蠲
之物狼藉道上者何乃以不急之务而设此厉禁以
惩之失其旨矣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861-0182a.png
媒氏职云仲春之月会男女之无夫家者郑注仲春阴
阳交以成昏顺天时也
按周之仲春即今十二月诗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毛
传曰男女失时不逮秋冬也圣證论曰嫁娶古人皆
以秋冬是也北史李业兴对梁武以周礼仲春会男
女为夏时谬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司农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
阳交以成昏顺天时也
按周之仲春即今十二月诗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毛
传曰男女失时不逮秋冬也圣證论曰嫁娶古人皆
以秋冬是也北史李业兴对梁武以周礼仲春会男
女为夏时谬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司农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861-0182b.png
按国语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注曰均者均钟木长
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又按乐
叶图徵曰圣人承天以立均宋均注均长八尺施弦
以调五声六律则所以调乐者必于均是赖成均之
均盖因此以立名也朱子语录曰京房始有律准国
语谓之均梁武谓之通据后魏书乐志云陈仲儒以
调和乐器文饰五声非准不妙但声音精微史传简
略旧志唯云准形如瑟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
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又按乐
叶图徵曰圣人承天以立均宋均注均长八尺施弦
以调五声六律则所以调乐者必于均是赖成均之
均盖因此以立名也朱子语录曰京房始有律准国
语谓之均梁武谓之通据后魏书乐志云陈仲儒以
调和乐器文饰五声非准不妙但声音精微史传简
略旧志唯云准形如瑟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861-0182c.png
九寸调中一弦令与黄钟相得其准面平直须如停
水其中弦一柱高下须与二头临岳一等中弦须施
轸如琴以准调声令与黄钟一管相合中弦下依数
尽出六十律清浊之节其馀十二弦须施柱如筝又
凡弦皆须豫张使临时不动即于中弦案尽一周之
声度著十二弦上然后依相生之法以次运行此调
准之方略见于魏志也又隋书音乐志云梁武帝既
素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又立四器名之
水其中弦一柱高下须与二头临岳一等中弦须施
轸如琴以准调声令与黄钟一管相合中弦下依数
尽出六十律清浊之节其馀十二弦须施柱如筝又
凡弦皆须豫张使临时不动即于中弦案尽一周之
声度著十二弦上然后依相生之法以次运行此调
准之方略见于魏志也又隋书音乐志云梁武帝既
素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又立四器名之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861-0182d.png
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
每通皆施三弦一曰玄英通二曰青阳通三曰朱明
通四曰白藏通因以通声转推月气悉无差违而还
相得中此立通之法略见于隋志也大抵皆依放乐
均之遗制也
大司徒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郑司农云司中三能三阶
也康成谓司中司命文昌第五星四星王明斋曰虚宿
下有司命星主人寿夭名义甚正司中无考岂天枢北
每通皆施三弦一曰玄英通二曰青阳通三曰朱明
通四曰白藏通因以通声转推月气悉无差违而还
相得中此立通之法略见于隋志也大抵皆依放乐
均之遗制也
大司徒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郑司农云司中三能三阶
也康成谓司中司命文昌第五星四星王明斋曰虚宿
下有司命星主人寿夭名义甚正司中无考岂天枢北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861-0183a.png
极主天之中气故祀之与
按黄帝占曰三台近文昌宫者曰太尉司命为孟次
星曰司徒司中为仲次星曰司空司禄为季春秋元
命包曰魁下六星两两而比曰三能主开德宣符也
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
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郑司农
以司中为三能是也康成乃以司中司命为文昌第
五第四星者陈卓曰文昌一星曰上将大将军也二
按黄帝占曰三台近文昌宫者曰太尉司命为孟次
星曰司徒司中为仲次星曰司空司禄为季春秋元
命包曰魁下六星两两而比曰三能主开德宣符也
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
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郑司农
以司中为三能是也康成乃以司中司命为文昌第
五第四星者陈卓曰文昌一星曰上将大将军也二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861-0183b.png
曰次将尚书也三曰贵相太常也四曰司中司𨽻也
五曰司命太史也非无考也
职方氏辨九州之国荆州其浸颍湛郑注曰颍出阳城
宜属豫州在此非也湛未闻豫州其浸波溠郑注曰波
读为播禹贡曰荥波既潴春秋传曰楚子除道梁溠营
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兖州其浸卢维郑注
曰卢维当为雷雍字之误也冀州其泽薮曰杨纡郑注
曰杨纡所在未闻
五曰司命太史也非无考也
职方氏辨九州之国荆州其浸颍湛郑注曰颍出阳城
宜属豫州在此非也湛未闻豫州其浸波溠郑注曰波
读为播禹贡曰荥波既潴春秋传曰楚子除道梁溠营
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兖州其浸卢维郑注
曰卢维当为雷雍字之误也冀州其泽薮曰杨纡郑注
曰杨纡所在未闻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861-0183c.png
按左传昭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杜注颍
水之尾在下蔡西此颍之属荆者也襄十六年楚公
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杜注昆阳县北有湛水
东入汝此湛之属荆者也注云颍宜属豫又云湛未
闻何也水经滍水注云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
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
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径
蛮城下盖蛮别邑也波水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
水之尾在下蔡西此颍之属荆者也襄十六年楚公
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杜注昆阳县北有湛水
东入汝此湛之属荆者也注云颍宜属豫又云湛未
闻何也水经滍水注云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
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
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径
蛮城下盖蛮别邑也波水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861-0183d.png
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之通称也又水经涢
水注云溠水出隋县西北黄山南径㵐西县西又东
南㵐水入焉溠水又东南径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
公四年楚武王伐随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
军临于随谓此水也即职方豫州其浸波溠者也左
传汉东之国随为大是隋县在汉水之东矣尔雅河
南曰豫州郭注自南河至汉吕氏春秋曰河汉之间
曰豫州是溠水在汉之东北为豫之南界故波溠并
水注云溠水出隋县西北黄山南径㵐西县西又东
南㵐水入焉溠水又东南径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
公四年楚武王伐随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
军临于随谓此水也即职方豫州其浸波溠者也左
传汉东之国随为大是隋县在汉水之东矣尔雅河
南曰豫州郭注自南河至汉吕氏春秋曰河汉之间
曰豫州是溠水在汉之东北为豫之南界故波溠并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861-0184a.png
为豫州之浸注云宜在荆州在此非何也兖浸卢维
郑注云当作雷雍杜佑通典曰卢水在济阳郡卢县
潍水在高密郡莒县据隐三年传齐郑盟于石门寻
卢之盟也杜注卢济北卢县故城今卢城在长清县
西南二十五里地有大清河自平阴县流入境盖济
水也水北曰阳故杜氏谓济阳卢水也襄十八年传
冬十月会于鲁济同伐齐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
从齐师乙酉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甲
郑注云当作雷雍杜佑通典曰卢水在济阳郡卢县
潍水在高密郡莒县据隐三年传齐郑盟于石门寻
卢之盟也杜注卢济北卢县故城今卢城在长清县
西南二十五里地有大清河自平阴县流入境盖济
水也水北曰阳故杜氏谓济阳卢水也襄十八年传
冬十月会于鲁济同伐齐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
从齐师乙酉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甲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861-0184b.png
辰东侵及潍是职方兖浸卢维谓此水也注云卢维
字之误何也尔雅十薮秦有杨陓郭注今在扶风汧
县西邢炳疏周礼冀州其泽薮曰杨陓是陓与纡为
一矣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
伯无夷之所都居又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阳纡
之山三千有四百里即此杨纡矣
矇瞍掌世奠系郑注云奠或为帝世奠系谓帝系诸侯
卿大夫世本之属
字之误何也尔雅十薮秦有杨陓郭注今在扶风汧
县西邢炳疏周礼冀州其泽薮曰杨陓是陓与纡为
一矣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
伯无夷之所都居又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阳纡
之山三千有四百里即此杨纡矣
矇瞍掌世奠系郑注云奠或为帝世奠系谓帝系诸侯
卿大夫世本之属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861-0184c.png
按唐史柳冲传柳芳曰昔周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古
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
统是也楚语庄王使士亹傅太子臧申叔时曰教之
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注曰先王之系世本
使知有德者长无德者短贾公彦曰王谓之帝系诸
侯卿大夫谓之世本汉太史公司马迁父子约世本
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洪容斋谓史记世次之说皆
本于世本故荒唐特甚非知世本者也
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
统是也楚语庄王使士亹傅太子臧申叔时曰教之
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注曰先王之系世本
使知有德者长无德者短贾公彦曰王谓之帝系诸
侯卿大夫谓之世本汉太史公司马迁父子约世本
修史记因周谱明世家洪容斋谓史记世次之说皆
本于世本故荒唐特甚非知世本者也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861-0184d.png
程氏回曰考工记须是齐人为之又详于车制而不及
舟其为西北人之书无疑也筑氏为削削书刀也不记
纸而记削其非晚周书可知
按记夏后氏上匠殷上梓周人上舆又曰夏后氏世
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则称周人者必非周公时所
记书也又非子牧马汧渭孝王邑之于秦始有秦宣
王封其弟于咸林始有郑记曰秦无庐又曰郑之刀
自非周初时书矣南史王僧虔传文惠太子镇雍州
舟其为西北人之书无疑也筑氏为削削书刀也不记
纸而记削其非晚周书可知
按记夏后氏上匠殷上梓周人上舆又曰夏后氏世
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则称周人者必非周公时所
记书也又非子牧马汧渭孝王邑之于秦始有秦宣
王封其弟于咸林始有郑记曰秦无庐又曰郑之刀
自非周初时书矣南史王僧虔传文惠太子镇雍州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861-0185a.png
有盗发古冢者相传为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玉屏
风竹简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得
十馀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
也其谓周官所阙者指所阙冬官一篇非谓考工记
也叶氏过庭录以为世既无此书僧虔何从證之乎
此亦好奇以欺众尔是又不达其旨矣据韦续字源
高阳氏制科斗书周宣王时史籀始改科斗为大篆
此犹是科斗则当是史籀以前书矣韩昌黎科斗书
风竹简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得
十馀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
也其谓周官所阙者指所阙冬官一篇非谓考工记
也叶氏过庭录以为世既无此书僧虔何从證之乎
此亦好奇以欺众尔是又不达其旨矣据韦续字源
高阳氏制科斗书周宣王时史籀始改科斗为大篆
此犹是科斗则当是史籀以前书矣韩昌黎科斗书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861-0185b.png
后记曰李阳冰之子服之授予以其家科斗书孝经
僧虔所见之书或不全而韩公于科斗书不能广之
以传于世可惜也
考工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郑氏曰此三
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
按隋书牛弘传弘请依古制修立明堂上议曰窃谓
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
僧虔所见之书或不全而韩公于科斗书不能广之
以传于世可惜也
考工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郑氏曰此三
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
按隋书牛弘传弘请依古制修立明堂上议曰窃谓
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孝经曰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861-0185c.png
侯孝也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脩一
郑注云脩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脩之一则堂广十
七步半也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四阿重屋郑云其脩
七寻广九寻也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五
室凡室二筵郑云此三者互言之明其同制也汉司
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于堂故命以室殷人
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
命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
郑注云脩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脩之一则堂广十
七步半也殷人重屋堂脩七寻四阿重屋郑云其脩
七寻广九寻也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五
室凡室二筵郑云此三者互言之明其同制也汉司
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于堂故命以室殷人
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
命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861-0185d.png
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二尺若据郑氏之说则
夏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宫之言则周堂大于夏室后
王转文周大为是但宫之所言未详其义此皆去圣
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异人殊郑注玉藻亦云
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王制曰寝不踰庙明大小是
同今依郑注每室及堂止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
尺有馀若以宗庙论之祫享之时周人旅酬六尸并
后稷为七先公昭穆二尸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
夏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宫之言则周堂大于夏室后
王转文周大为是但宫之所言未详其义此皆去圣
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异人殊郑注玉藻亦云
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王制曰寝不踰庙明大小是
同今依郑注每室及堂止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
尺有馀若以宗庙论之祫享之时周人旅酬六尸并
后稷为七先公昭穆二尸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861-0186a.png
三十六王及君北面行事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此若
以正寝论之便须朝宴据燕礼诸侯宴则宾及卿大
夫脱屦升坐是知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燕
义又云席小卿次上卿言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
得行礼若以明堂论之总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设
青帝之位须于太室之内少北西面太昊从食坐于
其西近南北面祖宗配享者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
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笾豆牛羊之俎四
以正寝论之便须朝宴据燕礼诸侯宴则宾及卿大
夫脱屦升坐是知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燕
义又云席小卿次上卿言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
得行礼若以明堂论之总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设
青帝之位须于太室之内少北西面太昊从食坐于
其西近南北面祖宗配享者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
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笾豆牛羊之俎四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861-0186b.png
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工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
降亦以隘矣据兹而说近是不然案刘向别录及马
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
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
等并说古明堂之事其书皆亡莫得而正今明堂月
令蔡邕具为章句又论之曰明堂者所以宗祀其祖
以配上帝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
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
降亦以隘矣据兹而说近是不然案刘向别录及马
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
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
等并说古明堂之事其书皆亡莫得而正今明堂月
令蔡邕具为章句又论之曰明堂者所以宗祀其祖
以配上帝也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
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861-0186c.png
室圣人南面而听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不正焉故
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制度之数各有所依堂方
一百四十四尺川之策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
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径牖以阴阳九
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寸之道也八闼以象卦九室
以象州十二宫以应日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牖以
四尺八牖乘九宫之数也户皆外室而不闭示天下
以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
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制度之数各有所依堂方
一百四十四尺川之策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
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径牖以阴阳九
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寸之道也八闼以象卦九室
以象州十二宫以应日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牖以
四尺八牖乘九宫之数也户皆外室而不闭示天下
以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861-0186d.png
十八柱布四方四方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
统四向五色各象其形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
于外以象四海王者之大礼也观其模范天地则行
阴阳必据古文义不虚出今若纪取考工不参月令
青阳总章之号不得而称九月享帝之礼不得而用
夫帝王作事必师古昔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形
制依于周法度数取于月令遗阙之处参以馀书庶
使该详沿革之理上以时事草创未遑制作竟寝不
统四向五色各象其形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
于外以象四海王者之大礼也观其模范天地则行
阴阳必据古文义不虚出今若纪取考工不参月令
青阳总章之号不得而称九月享帝之礼不得而用
夫帝王作事必师古昔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形
制依于周法度数取于月令遗阙之处参以馀书庶
使该详沿革之理上以时事草创未遑制作竟寝不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861-0187a.png
行
酒正辨四饮之物曰清曰医曰浆曰酏郑氏注云医之
字从殹从酉省也臆后致饮于宾客之醴医与臆亦相
似文字不同记之者各异耳
按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注曰六清水浆醴䣼
酏陆德明曰于美反徐于计反贾公彦曰六清
水浆醴䣼酏浆人文也据此周礼之故书医本作
故康成谓之字从殹从酉省也盖谓省殹为殹
酒正辨四饮之物曰清曰医曰浆曰酏郑氏注云医之
字从殹从酉省也臆后致饮于宾客之醴医与臆亦相
似文字不同记之者各异耳
按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注曰六清水浆醴䣼
酏陆德明曰于美反徐于计反贾公彦曰六清
水浆醴䣼酏浆人文也据此周礼之故书医本作
故康成谓之字从殹从酉省也盖谓省殹为殹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861-0187b.png
而仍从酉耳若医字上殹下酉又何省乎贾氏疏谓
从酉省者去水然醴䣼酏皆从酉又何不言省乎内
则记诸饮有醴酏浆水醷滥注曰醷梅浆以周礼六
饮挍之则滥凉也窃意臆同醷凉同䣼滥亦同膳
夫六清之医即与滥相似字书音滥即可
知而许氏说文引入医注曰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
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不知医盖为之讹也今
字书并不知有字何也
从酉省者去水然醴䣼酏皆从酉又何不言省乎内
则记诸饮有醴酏浆水醷滥注曰醷梅浆以周礼六
饮挍之则滥凉也窃意臆同醷凉同䣼滥亦同膳
夫六清之医即与滥相似字书音滥即可
知而许氏说文引入医注曰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
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不知医盖为之讹也今
字书并不知有字何也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861-0187c.png
考工记筑氏为削郑注曰今之书刀贾氏曰汉时蔡伦
造纸蒙恬造笔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
按崔豹古今注云牛亨问曰古有书契便应有笔世
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
为管羊毛为被非谓古无笔也前汉书外戚传云赵
婕妤诏封绿小匣中有药二枚赫啼书曰告傅能努
力饮药应劭曰赫啼薄小纸也蔡伦后汉和帝中常
侍是伦前已有纸也贾氏之说殊失考矣尔雅不律
造纸蒙恬造笔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
按崔豹古今注云牛亨问曰古有书契便应有笔世
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
为管羊毛为被非谓古无笔也前汉书外戚传云赵
婕妤诏封绿小匣中有药二枚赫啼书曰告傅能努
力饮药应劭曰赫啼薄小纸也蔡伦后汉和帝中常
侍是伦前已有纸也贾氏之说殊失考矣尔雅不律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861-0187d.png
谓之笔曲礼史载笔尚书中候曰元龟负图出周公
援笔以时文写之孝经援神契曰孔子簪缥笔韩诗
外传周舍对赵简子曰墨笔执牍从君之后杜预春
秋序曰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是皆为古有笔之證也
毛诗诒我彤管郑笺曰彤管赤笔管也礼内则右佩
玦捍管遰郑注管笔彄也应璩新诗彤管珥纳言杜
甫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尘生彤管笔皆用诗彤管笔
也欧阳公诗传曰古者针笔皆有管乐器亦有管不
援笔以时文写之孝经援神契曰孔子簪缥笔韩诗
外传周舍对赵简子曰墨笔执牍从君之后杜预春
秋序曰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是皆为古有笔之證也
毛诗诒我彤管郑笺曰彤管赤笔管也礼内则右佩
玦捍管遰郑注管笔彄也应璩新诗彤管珥纳言杜
甫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尘生彤管笔皆用诗彤管笔
也欧阳公诗传曰古者针笔皆有管乐器亦有管不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861-0188a.png
知此管是何物朱子集传曰彤管未详何物是又吾
所不解也
所不解也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861-0188b.png
管城硕记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