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61-00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管城硕记卷二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易二
系辞上传本义曰系辞本谓文王周公所作之辞系于
卦爻之下者即今经文此篇乃孔子所述系辞之传也
 按南齐书陆澄传澄与王俭书曰弼于注经中已举
 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顾欢
 传欢又注王弼二系学者传之又沈驎士传著周易
卷二 第 1b 页 WYG0861-0022b.png
 两系训注其书并亡今所传者惟韩注已耳宋天禧
 中毗陵范谔昌撰易證坠简二卷上卷类郭京举正
 如震卦彖辞内云脱不丧七鬯四字程正叔取之渐
 卦上六疑陆字误胡翼之取之自谓其学出于湓浦
 李处约庐山许坚下卷辨系辞非孔子命名止可谓
 之赞系今爻辞乃可谓之系辞又重定其次序又有
 注补一篇辨周孔述作与诸儒异据此则文王所作
 卦辞不当与周公爻辞同在系辞之列后云系辞以
卷二 第 2a 页 WYG0861-0023a.png
 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则亦止言爻也本义以为文
 王系彖辞周公系爻辞故同为系辞又古本作系辞
 上或作系辞传惟王肃本作系辞上传今从之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本义曰此言易卦之变化也
六十四卦之初刚柔两画而已
 按易中蓍策老少阴变为阳阳化为阴阳刚而阴柔
 共相切摩刚摩柔为震坎艮之变化柔摩刚为巽离
 兑之变化刚柔两体为阴阳二爻相杂而成卦递相
卷二 第 2b 页 WYG0861-0023b.png
 推荡若十一月一阳生而推去一阴五月一阴生而
 推去一阳虽诸卦递相推移本从八卦而来故曰八
 卦相荡也其变化之成象者鼓之以雷霆震起而艮
 止也润之以风雨兑见而巽伏也日月运行一寒一
 暑离上而坎下也合而言之皆乾刚而坤柔也其变
 化之成形者乾阳也坤阴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
 合德而刚柔有体乾阳道也统坤而成男震坎艮皆
 男而皆成矣坤阴道也承乾而成女巽离兑皆女而
卷二 第 3a 页 WYG0861-0023c.png
 皆成矣夫孰非阳变阴化之所为耶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本义曰此言圣人作
易观卦爻之象而系以辞也
 按易或曰史称汉宣帝时河内女子伐老屋得易本
 旧称说卦傅三卷后亡其二灵川全赐以系辞上下
 傅即是而不知说卦之为设卦系辞又本于设卦也
 传云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云设卦以尽情
 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明明设卦系辞原是二事设卦
卷二 第 3b 页 WYG0861-0023d.png
 者犹云更置卦画也系辞本于设卦故说卦传继之
 何得改系辞为说卦乎又案设卦者如天地设位之
 设盖陈设卦爻非必更置之谓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本义曰极至也三极天地人之
至理三才各一太极也
 按康伯注三极三才也孔氏曰言六爻递相推动而
 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本义因之以六爻
 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陆德明以初四为下
卷二 第 4a 页 WYG0861-0024a.png
 极则地与人合一二五为中极则天与地合一三上
 为上极则人与天合一所谓人为天地心者以此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本义曰各随所向
 按蓍法卦有之卦各指所之盖谓之卦也之卦见于
 左国者凡十有八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
 陈侯者使筮之遇观之否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
 晋遇屯之比成季之将生也筮之遇大有之乾僖公
 二十五年晋侯将勤王筮之遇大有之暌宣公六年
卷二 第 4b 页 WYG0861-0024b.png
 王子伯廖曰其在周易丰之离宣公十二年知庄子
 曰周易有之在师之临襄公九年穆姜初往于东宫
 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襄公二十五年崔
 武子将娶东郭偃之妹筮之遇困之大过襄公二十
 八年游吉如楚归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周易有之
 在复之颐叔孙穆子之生也庄叔筮之遇明夷之谦
 卫襄公嬖人婤姶生元孔成子筮之遇屯之比昭公
 十二年南蒯之将叛也枚筮之遇坤之比昭公二十
卷二 第 5a 页 WYG0861-0024c.png
 九年秋龙见于绛郊蔡墨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哀
 公九年晋赵鞅卜救郑未决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
 之需周语简王十三年单襄公谓其子曰周将得晋
 国昔成公之归也晋人筮之遇乾之否晋语董因为
 公子重耳筮之得泰之八是皆所谓之卦也之卦者
 由本卦变而之他卦也故其辞亦各指所之而系焉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本义曰至神之妙无有方所易之
变化无有形体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861-0024d.png
 按康伯注曰方体者皆系于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
 测易则惟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徐在汉曰往
 来不穷谓之通通乎幽明之故而知通乎死生之说
 而知通乎鬼神之情状而知皆是通乎昼夜之道而
 知皆是通乎天地之道而知神以天地为方故立不
 易方而无方易以天地为体故体物不遗而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本义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
谓道
卷二 第 6a 页 WYG0861-0025a.png
 按一者数之始也天数始于一圣人画一奇以象阳
 地数始于一圣人画一耦以象阴阳之轻清者为天
 阴之重浊者为地一阴一阳而天地生人生物之道
 不外乎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即弥纶天地之道也
 阴阳互藏其宅动静互为其根阳之中有阴阴之中
 有阳合而言之道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张彦陵
 曰朱子以理气分为两截夫理言虚气言实气之条
 理谓之理恶可与气对天地间岂别有理可以运是
卷二 第 6b 页 WYG0861-0025b.png
 气乎阴阳原是浑合不相离的一字不是说分正是
 说合若云迭运则阴阳仍是二物矣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本义曰继言其发也善谓化
育之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阴之事

 按一阴一阳之道盈满于天地之间天地以是道生
 人生物当其由天而之人则谓之继其纯然最初者
 善也天地之性人为贵得乾道之一阴一阳以成男
卷二 第 7a 页 WYG0861-0025c.png
 则其性健得坤道之一阴一阳以成女则其性顺降
 衷各正者性也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天命之谓性率
 性之谓道也孟子之所谓性善其原盖出于此本义
 以上句属阳下句属阴无由见阴阳之合德矣
阴阳不测之谓神本义曰张子曰两在故不测
 按赵氏曰两在不可谓道在阴又在阳只是阳中含
 阴不可测其为阳阴中含阳不可测其为阴其实张
 子所谓两在即前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
卷二 第 7b 页 WYG0861-0025d.png
 矣者也在天与在地不同而所在则只此阴变为阳
 阳化为阴者成象谓乾在天成象也效法谓坤在地
 成形也知来谓占通变谓事而变化见也神也者妙
 万物而为言者也无在而无乎不在而乌乎测之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本义曰成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谓
存而又存不已之意也
 按易或曰老子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故曰成性此
 言盖非也夫成性即成之者性也性本善庶民去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0861-0026a.png
 君子存之存即孟子所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者圣
 人知崇而智存礼卑而礼存崇效天则圣人一乾也
 卑法地则圣人一坤也乾坤为易之门圣人效乾法
 坤为道义之门易之门为诸卦所从出道义之门为
 德业所从出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本
义曰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耦即所谓河图者也
 按伏羲画卦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数奇
卷二 第 8b 页 WYG0861-0026b.png
 一三五皆天地数耦二四六皆地数起于一中于五
 五者参天两地六七八九十倚之而起夏小正言节
 气无过五日又五日是也易虽言河图洛书圣人则
 之未尝明言则以作易也即因以作易龙马不过一
 兽耳不过观鸟兽之文以远取诸物耳易明言天尊
 地卑乾坤定矣观变于阴阳以画卦矣明言太极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矣若以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阳奇阴耦即河图之数河图出而始知天一
卷二 第 9a 页 WYG0861-0026c.png
 地二乎孔氏曰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耦之数也斯
 言得之矣
天数五地数五本义曰此简本在大衍之后今按宜在

 按古易大衍之数节在前天数五节在后盖天地之
 数始于一而成于十左传庄叔曰日之数十故有十
 时亦当十位天五地五合而言之为十位分而言之
 为五位盖十者天之成数而要以五而两故圣人作
卷二 第 9b 页 WYG0861-0026d.png
 易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参两者五
 也自一而衍之成五又衍之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
 于五十之中虚其一而不用子夏易传曰一不用者
 太极也邵子曰五者蓍之小衍故五十为大衍蓍德
 圆以况天数故七七四十九圣人画卦至四十九而
 为革彖曰天地革而四时成象曰君子以治历明时
 大衍之四十九策适与之合此一行所以有取于大
 衍也五位者分二为两仪之位挂一为三才之位揲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61-0027a.png
 四为四时之位归奇再扐为闰月成岁归馀于终之
 位五位成而先后多寡之相得阴阳老少之有合于
 是而著盖四十九策一三五七九皆天而五则天之
 中数积五而衍之无过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皆地
 而六则地之中数积六而衍之无过三十盖五六者
 天地之中合四时十二月中气所由定也此天地变
 化圣人效之以作易也而变化之神妙莫测者则曰
 鬼神故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古本天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61-0027b.png
 数五节在大衍节后非错简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日当期之日本义曰凡此策数生于四象少阴退而
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此独以老阳老阴计
乾坤六爻之策数馀可推而知也期周一岁也凡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而概言之耳
 按易象震衡交图说曰衡图者乾坤平衡为南北陆
 卯酉之中日道四十八以蓍法揲之或赢或乏乾阳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61-0027c.png
 得九四九三十六以六乘之乾六爻得二百一十六
 坤阴得六四六二十四以六乘之坤六爻得一百四
 十四天日平行十二次每次平行三十度夏至之日
 出寅入戌首尾赢各三度中更七次二百一十六度
 冬至之日出辰入申首尾缩各三度近五次为百四
 十四此冬夏昼日长短之大率也其与乾坤之策数
 合而当期之日者深有契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本义曰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61-0027d.png
二篇谓上下经
 按唐孔氏正义序曰第八论谁加经字但子夏傅云
 虽分为上下二篇未有经字经字是后人所加晋束
 晰傅曰太康二年盗发魏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
 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纬谓文王所分是
 矣又按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其经卦皆八则经字
 自古有之非后人所加也韩康伯注曰阳爻六一爻
 三十六策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二篇三百八十四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61-0028a.png
 爻合万一千五百二十策张衡灵宪曰微星之数盖
 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动咸得系命其意盖本于
 此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本义曰四营谓分
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易也谓一变也三变成爻十
八变则成六爻也
 按胡方平曰毕中和揲法其言三揲皆挂正合四营
 之义朱子亦谓毕氏揲法视疏义为详刘禹锡辨易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61-0028b.png
 九六论曰毕中和之学其传原于一行禅师苏子瞻
 曰唐一行之学以为三变皆少则乾之象也乾所以
 为老阳而四数其揲得九故以九名之三变皆多则
 坤之象也坤所以为老阴而四数其揲得六故以六
 名之三变而少者一则震坎艮之象也震坎艮所以
 为少阳而四数其揲得七故以七名之三变而多者
 一则巽离兑之象也巽离兑所以为少阴而四数其
 揲得八故以八名之故七八九六者因揲数以名阴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61-0028c.png
 阳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乎是而在乎三变
 之间八卦之象也
是故易有太极本义曰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
 按北史李业兴传梁武帝问易有太极极是有无对
 曰所傅太极是有盖据易有太极而言也朱子曰至
 宋受命五星聚奎开文明之运而周子出焉不由师
 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要领又曰先生之学其
 妙具于太极一图无极而太极此五字添减一字不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61-0028d.png
 得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
 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据尔雅曰哉始也诗载
 见辟王毛传曰载始也孔疏曰哉载义同此上天之
 载盖谓上天之始声臭俱无所谓无极也朱子诗傅
 曰载事也礼记郑注曰载读曰栽谓生物也若以为
 上天之事即是造化何以为造化之枢纽乎若以为
 生物即是品汇又何以为品汇之根柢乎盖极者中
 也○即太极也○虚其中而更无一点居中即无极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61-0029a.png
 也无中而中在即无极而太极也在天为极人受天
 地之中以生天命之谓性故曰性犹太极也易乾凿
 度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而生故有太
 易太易者未见气也韩康伯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
 极生两仪也先儒何氏曰系辞分为上下二篇者上
 篇明无故曰易有太极太极即无也又云圣人以此
 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无也下篇明几从无入有故云
 知几其神乎然则无极而太极盖古注疏中义也周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61-0029b.png
 书曰道天莫如无极老子曰知黑守白复归于无极
 列子引夏革曰无则无极又云含天地也故无极无
 极之说自古有之无极而太极即易有太极易无体
 故为无极周子图说极有根柢自宋儒讳言古注以
 为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致疑是图者或谓其得之陈
 抟穆脩或谓其得之鹤林寺僧殊可叹也
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徐进斋曰日月之明旁烛幽遐
非易之示人本隐之显何以开物成务是言其有所合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61-0029c.png

 按虞翻曰县象著明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
 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
 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
 十日坤象月灭乙癸晦夕朔旦则坎象水流戊日中
 则离象火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此以纳甲分八卦之方与魏伯阳参同契略同
 参同契不列壬癸视此为较疏矣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61-0029d.png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本义曰河图洛书详见启蒙
 按蔡季通曰关子明邵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
 书惟刘牧臆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
 夷据子华子曰河图之二与四抱九而上跻六与八
 蹈一而下沉戴九而履一据三而持七五居中宫数
 之所由生一纵一横数之所由成则以九为河图者
 其说盖肇于此然洪范自初一至次九与洛书合孔
 子国刘歆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是也易学启蒙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61-0030a.png
 曰洛书而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
 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合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
 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
 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河图之一六为
 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则固洪
 范之五行而五十有五者又九畴之子目也是则洛
 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范矣河图洛书相
 为经纬不信然哉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61-0030b.png
阳卦奇阴卦耦本义曰凡阳卦皆五画凡阴卦皆四画
 按圣人画卦画一奇以象阳画一耦以象阴三奇乾
 也为老阳三耦坤也为老阴其馀两耦一奇则一奇
 为之君故震坎艮为少阳之卦奇在初为震中为坎
 末为艮两奇一耦则一耦为之主故巽离兑为少阴
 之卦耦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此所谓阳卦奇阴
 卦耦季彭山曰奇耦之名始见于此
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本义曰此释豫六二爻义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61-0030c.png
 按晋书桓温傅温上疏曰砎如石焉所以成务豫二
 介于石古文作砎郑康成曰磨砎也温疏砎如石宗
 郑学也
乾坤其易之门邪胡氏曰阖辟言户此言门户一也以
流形言门二也以对待言
 按乾坤指奇耦二画易指诸卦盖乾坤为诸卦所从
 出故谓之门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分而言之则
 曰户一阖一辟往来不穷合而言之则曰门其实则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61-0030d.png
 一而已矣
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本义曰卦爻之义虽杂出而
不差谬然非上古淳质之时思虑所及也故以为衰世
之意
 按伏羲画卦既本阴阳以尽意文周岂外是以尽言
 哉盖易之兴也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明其
 所行之得者报之以吉所行之失者报之以凶伏羲
 淳古时岂应有此故以为衰世之意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61-0031a.png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本义曰此
章三陈九卦以明处忧患之道
 按履柔履刚也刚中正所以为德之始基也谦亨君
 子有终人道恶盈而好谦人之所当执持也所以为
 德之柄也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出入无疾朋来无
 咎皆本于此所以为德之本也恒亨无咎利贞贞正
 而固也固则恒久而不已所以为德之固也损刚益
 柔有时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所以为德之脩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61-0031b.png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进则日见其充裕所以为德之
 裕也困而不失其所亨其为君子乎匪君子而安能
 不失也人品于是而辨所以为德之辨也坤为地万
 物皆致养焉井养而不穷一安贞之应地也所以为
 德之地也刚巽乎中正柔皆顺乎刚一若有所制而
 伏于下兑见而巽伏也所以为德之制也初陈者言
 九卦可以脩德再陈者言九卦之德所以当用三陈
 者言所以用之之方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61-0031c.png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本义曰此句未详疑有脱误
 按康伯注出入犹行藏外内犹隐显孔氏曰言行藏
 各有其度不可违失于时若不应隐而隐不应显而
 显者必有凶咎使知畏惧而不为也徐在汉曰变之
 所适有出有入而变易之中无非天则故曰其出入
 以度有出有入则有内有外而出入之度无非惧以
 终始故曰外内使知惧今按出入犹出处外谓外卦
 内谓内卦晋语司空季子曰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61-0031d.png
 内顺以训之韦昭谓屯内豫外知外内即外卦内卦
 也其出入进退各有度限如节之制数度议德行也
 出入之所占或外或内或当或不当各有度限以制
 之否则必至于凶咎凡所以使人知所惧也
四多惧近也本义曰四近君故多惧
 按洪容斋随笔曰郭京易举正三卷云曾得王辅嗣
 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贞本比挍今世流行本举正
 其讹凡一百三十五处今略取其明白者二十处载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61-0032a.png
 于此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阴始凝也今本
 象文霜字下误增坚冰二字屯六三象曰即鹿无虞
 何以从禽也今本脱何字师六五田有禽利执之元
 本之字误作言观注义亦全不作言字释也比九五
 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顺也今本误倒其句贲亨不利
 有攸往今本不字误作小字刚柔交错天文也注云
 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脱刚柔交错一
 句坎卦习坎上脱坎字姤九四包失渔注二有其渔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61-0032b.png
 故失之也今本误作无鱼蹇九三往蹇来正今本作
 来反困初六象曰入于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多
 幽字圣人亨以享上帝以养圣贤今本正文多而大
 亨三字故注文亦误增大亨二字震彖曰不丧七鬯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今本脱不丧七鬯
 一句渐象曰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今正文脱风字
 丰九四象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文脱志字中孚彖
 豚鱼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鱼二字小过彖柔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61-0032c.png
 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脱可字而事字下误增吉
 字六五象曰密云不雨已止也注阳已止下故也今
 本正文作已上故注亦误作阳已上故止也系辞下
 二多誉四多惧注惧近也今本正文误作四多惧近
 也
说卦传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本义曰幽赞神明犹言赞
化育
 按朱子尝曰易只为卜筮而作故周礼分明言太卜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61-0032d.png
 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秦去古未远故周易亦以卜
 筮得不焚今人才说易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
 易见夫子说许多道理便以为易只说道理以愚臆
 之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郑氏注曰易者揲蓍变易
 之数可占者也贾公彦曰易系辞云分而为二以象
 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
 闰此是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非谓全易之书只
 为卜筮而作故掌之以太卜也子曰易与天地准故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61-0033a.png
 能弥纶天地之道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又曰夫
 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将以
 顺性命之理易只卜筮云乎哉荀子曰善为易者不
 占见易之不专为卜筮也秦人以为卜筮者时明易
 者屏迹而不出而秦人亦视为卜筮而不废易之幸
 也岂可以秦人之视易言易哉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所谓先
天之学也帝出乎震齐乎巽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61-0033b.png
定所谓后天之学也
 按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于宝注曰天地定位山泽
 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小成之易也帝出乎
 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此连山之易也初初乾初艮初兑
 初荦初离初釐初巽此归藏之易也朱子本义直从
 邵子之说也
杂卦传注康伯曰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61-0033c.png
 按孔疏曰虞氏云杂卦者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于
 序卦之外别言也昔者圣人之兴因时而作随其时
 宜不必皆相因袭故归藏名卦之次亦多异于时今
 归藏易亡惟存六十四卦名又阙其四与周易不同
 如坤作需作溽小畜作畜谦作兼蛊作蜀剥作
 仆无妄作毋亡大畜作坎作荦咸作诚遁作
 人作散家人解作荔损作员升作称震作釐艮作狠
 涣作奂之类是也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61-0033d.png
经籍考云陈氏曰九家易者汉淮南王所聘明易者九
人荀爽尝为之集解
 按朱子说卦傅注所引荀九家易经典序录曰荀爽
 九家集注十卷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
 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𢆯宋衷虞翻陆续姚信
 翟子𢆯是九人者皆在淮南王安之后陈氏以汉淮
 南王所聘明易者九人为荀九家易失考甚矣荀爽
 别名谞见吴书虞翻傅注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61-0034a.png
王伯厚易经考异曰馆阁书目周易元包十卷唐卫元
嵩撰
 按元包卫元嵩撰其书以八纯卦为八篇之首先坤
 后乾兑艮离坎巽震苏允明注之谓易起于乾包起
 于坤李江序之谓周曰周易唐曰唐包据杨楫序元
 包云元嵩益州成都人明阴阳历数算献策后周赐
 爵持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周书褚该傅蜀
 郡卫元嵩亦好言将来事天和中预论周隋废兴及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61-0034b.png
 皇家受命并有徵验性尤不信释教尝上书极论之
 书目及李江之序皆云唐人殊失考矣
经籍考子夏易十卷晁氏曰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张弧伪作
 按隋唐志易有卜夏传二卷残阙孔氏易正义序引
 子夏传云虽分为上下二篇未有经字屯二乘马班
 如引子夏传云班如者谓相牵不进也泰上城复于
 隍引子夏传云隍是城下池也夬二引子夏传云苋
卷二 第 25a 页 WYG0861-0034c.png
 陆木根草茎刚下柔上也姤五引子夏传云作把匏
 瓜井二引子夏传云井中虾蟆呼为鲋鱼也益象引
 子夏传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万物皆益也洪容斋
 曰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
 诗则有序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于春秋所云不
 能赞一辞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后汉徐防上疏曰诗
 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证云今
 经解以子夏易传为首卷亦是意也
卷二 第 25b 页 WYG0861-0034d.png
崇文总目曰郑康成易注今唯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合
四篇馀皆逸指趣渊确本去圣之未远
 按南齐书陆澄傅澄与王俭书曰晋太兴四年太常
 荀菘请置周易郑氏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时政由王
 庾皆俊神清识能言玄远舍辅嗣而周康成岂其妄
 然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酒黜郑
 置王则后儒之废郑者自颜始也郑注向所存文言
 说卦序卦杂卦四篇今并亡之而经注所引如内则
卷二 第 26a 页 WYG0861-0035a.png
 不敢睇疏引明夷六二爻辞郑氏注坊记东邻杀牛
 疏引既济九五爻辞郑氏注士昏礼爵弁服纁裳纯
 衣缁𢃄韎韐疏引困卦九二朱韨方来郑氏注诗众
 维鱼矣疏引中孚豚鱼吉郑氏注诗贲然来思疏引
 贲象山下有火郑氏注尔雅盎谓之缶疏引坎六四
 樽酒簋贰用缶比初六有孚盈缶郑氏注而易疏屯
 二匪寇昏媾媾犹会也引郑氏注其馀盖不经见云
汉艺文志京氏段嘉十二篇师古曰嘉即京房所从受
卷二 第 26b 页 WYG0861-0035b.png
易者
 按儒林傅房授东海殷嘉则嘉乃京之门人非京所
 从受易者受当作授段当作殷字讹也后汉冯异传
 段建东汉记作殷建班彪傅殷肃固集作段肃皆以
 字近而讹
南史伏曼容云何晏疑易中九事以吾观之晏了不学

 按南齐书张绪傅绪长于周易见宗一时尝云何平
卷二 第 27a 页 WYG0861-0035c.png
 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当
 是谓六十四卦其云豫之时义随之时义旅之时义
 者三卦而已七事九事未知孰是据晏常自言易义
 精了所不解易者九事一日迎管公明共论易九事
 皆明则言九事者是也曼容以何晏了不学而讥之
 此南史谓其倜傥好大言也
朱子语录曰京房卦气用六日七分季通云康节亦用
六日七分但不见康节说处
卷二 第 27b 页 WYG0861-0035d.png
 按易纬稽览图曰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其
 一方其馀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
 六十日馀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
 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
 二十分六十四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
 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京氏之学盖原于此后汉郎
 顗传善六日七分崔瑗傅明京房易传六日七分今
 世术士所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魂纳甲之说皆出京
卷二 第 28a 页 WYG0861-0036a.png
 氏康节数学想亦用此故蔡氏及之
程迥周易古占曰襄九年穆姜始往东宫遇艮之八史
曰是谓艮之随盖五爻皆变惟二八不变也杜征南引
连山归藏以七八占其失远矣
 按晋语公子重耳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
 皆八注曰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八谓震两阴爻在
 贞在悔皆不动故曰皆八谓爻无为也又董因迎公
 于河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注曰乾下坤上泰遇泰无
卷二 第 28b 页 WYG0861-0036b.png
 动爻筮为侯泰三至五震为侯阴爻不动其数皆八
 故得泰之八沙随程氏之所谓古占盖即此也黄石
 斋易象震曰贞屯悔豫皆八是两筮也两筮之阳爻
 皆动阴爻皆不动不动者多阳变而从八八即坤也
 古人名坤曰八犹今之言坤八也其意亦本于晋语
 司空季子曰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
 注曰豫内为坤屯二与四亦为坤是皆坤也故因以
 八即坤也然穆姜之史明言为艮之随今改以为艮
卷二 第 29a 页 WYG0861-0036c.png
 之坤可乎则以爻之不变者为八为得解也
周子通书曰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朱
子注曰阴阳有自然之变卦画有自然之体此易之为
书所以为文字之祖义理之宗也
 按汉艺文志曰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
 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
 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
 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后魏书常爽传曰爽因
卷二 第 29b 页 WYG0861-0036d.png
 教授之暇述六经略注以广制作其序曰乐以和神
 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五者盖
 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源故曰易不可见则
 乾坤其几乎息矣周子曰易何止五经之源意盖本
 此而言耳
邵子观物诗曰乾遇巽时为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天
根月窟閒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注以乾一兑二为三
宫离三震四为七巽五坎六为十一艮七坤八为十五
卷二 第 30a 页 WYG0861-0037a.png
合之则三十六宫
 按先生小车初出吟曰物外洞天三十六俱疑散布
 洛阳中小车春暖秋凉日一日止能移一宫此即是
 诗之注脚必欲强求其数以合之则凿矣
伊川易傅十卷朱子曰易本是卜筮之书程先生只说
得一理又曰程易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
 按二程遗书张闳中以书问易之义本起于数程子
 答曰谓易起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
卷二 第 30b 页 WYG0861-0037b.png
 数易因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在其中矣必欲穷象
 之纤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所尚非儒者
 之务也管辂郭璞之学是已盖程子之意以为理数
 一源有理即有数初不必岐而二之而朱子语录曰
 圣人今明说昔者圣人之易观象设卦系辞焉以明
 吉凶几多分晓某所以说易只是卜筮书者此类可
 见然夫子又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
 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
卷二 第 31a 页 WYG0861-0037c.png
 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有理而数
 在其中故曰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矣观象系辞
 之说可据穷理尽性之说独不可据乎又按归藏曰
 昔黄神将战筮于巫咸世本曰巫咸作筮盖黄帝臣
 也而庖牺画卦佃渔取诸离神农氏作耒耜取诸益
 市取诸噬嗑斯时尚未有卜筮后世圣人乃以易为
 卜筮之用耳谓易只卜筮之书可乎
 
卷二 第 31b 页 WYG0861-0037d.png
 
 
 
 
 
 
 
 管城硕记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