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启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08H 页
请变通调度司启(七月)
无状小臣。处事乖宜。叨冒至今。坐积愆尤。臣之闷迫情事。已尽于劄中矣。加以贱疾方苦。不堪从仕。冒死呈告。恳祈递免。未蒙准许。特赐规外恩暇。臣诚惶恐。不知所处。臣伏承顷日 圣批。有曰分局之设。 先朝所未有。可合于本曹择人而任之。夫理财之任。自古所难。善干办者。有言利之病。守本分者。贻不职之讥。所谓损上而益下。量入而为出者。实为理财一大方法。而外此则皆苟而已。乱后。国家财用。不成模样往在乙巳年间。始得详定贡案。而田结数小。率多减省。故贡物之岁入者。不及平时十分之二三。近数年来。大小需用。渐复旧例。田赋不加而经费日广。一岁常贡。不足以供一岁之用。既无出处。则必须别样措备。不得已而有此调度之号。舍惟正之供。而贸办而继之。苟且甚矣。臣意以为调度一事。非唯有妨国体。亦非可继之道。只可救得目前而已。决难为永久通行之规。故欲待三数年间民力稍完。覈出实田。改定贡案。使国用支吾。然后徐议革去。固不可恃此而不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08L 页
思所以变通也。然比临时窘急白夺于市廛者。则此为善策耳。今则各司杂物。一样匮竭。该官但守空库。若非调度所措备。则公家所需。未知将取办于何所也。当初分户曹之设。创于熊刘两天使时。厥后。 圣教有分户曹似剩。可亟罢之语。故继因大臣所启已合于本曹。而加设正佐郎各一员。使之拘管。今则更无分曹之名矣。但调度之任。专管利柄。该司下人及富民防纳乘时射利之徒。皆与为仇敌。关节请嘱之弊。比他司为甚。少有不称。谤骂随之。为此任者。极难得人。与其不得其人而任之。无宁并与调度而革去之。可以止人言而存体面。然不为继用之路。而经罢调度。则临时渴闷。反有甚于前日。而必未免坐而待困。先须别求善策可以代此者。如正供常纳之为行之无弊。而使国用有裕。然后此法可废也。大槩调度之设。初出于大臣之所启。其或仍或罢及变通之策。更令大臣从长议处。
地部献言启(八月)
臣于顷日启辞。伏承 圣批。谕以久任责成之意。臣诚惶恐感激。不知死所。臣仍窃自念受任以来。已涉三年。而才拙局浅。处事生疏。不能有所措画。以为久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09H 页
远之规。前后所致力者。不过小小补缀。以救目前之急而已。到今国计渐竭。官无宿储。该官失职。但存虚名。既不量入而为出。又不量出而为入。譬如无根之水立待其涸。况已涸者乎。苟不及今变通。以立国家大规模。则不出数年。公私俱竭。而虽有智者。亦不能善其后矣。臣窃不胜私忧过虑。敢以区区愚见。条列别纸以启。恳乞 圣明。特令庙堂覆议。倘以为可。则勿挠浮议。着实施行。臣虽槁死官守。少无所恨。不然而使臣旅进旅退。循例塞责而已。则实非臣之素愿。而他日积弊益痼。大势难支。则尸居误事之罪。必有所归。臣窃闷焉。惶恐敢启。
  六条别单
一。改量田。以均赋役。夫收税差役。皆出于田结。如或紊乱而不正。则赋役何由而可均也。乱后。田制久无头绪。只据时起之数。审定年分。而奸吏豪民。恣行欺瞒。行之十年。已成难救之弊。及至癸卯年间。始行量田之法。而其时各官。专事姑息。不能痛革前弊。略出监官书员。有若年分踏验之为者。而等数之升降。结负之增减。皆付其手。故土豪武断。奸民行赂。或以平时一二等。降属五六等。或以平时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09L 页
一二结。减至数三负。亦或没数漏落。而至于穷民无势者。则初以四五等。升为一二等。初以数三十负。增为一二结。亦或添录他人结负。一邑之中。紧歇各异。一道之内。轻重悬殊。量田之不均。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且我国六等之分。各以其道。犹禹贡上下之分。各以其州。是以京畿黄海江原两界。则五六等多而二三等少。下三道。则一二等多而五六等少。此 祖宗朝已定之旧规也。癸卯量田则不然。下三道五六等之多。与上五道无异。田结之减缩。专由于此也。至于各道各邑流寓人所耕之地。则量田时。虽以时起悬录。旋即移徙抛荒者。亦多有之。而收税差役。每责于本土之人。本土之人。偏受其弊。此亦不可不亟为之变通者也。臣试以平时各道田结之数。较之于今日见在田结。则全罗道四十四万馀结。今为十一万馀结。庆尚道四十三万馀结。今为七万馀结。忠清道二十六万馀结。今为十一万馀结。黄海道十一万馀结。今为六万一千馀结。江原道二万八千馀结。今为一万一千馀结。京畿道十五万馀结。今为三万九千馀结。咸镜道十二万馀结。今为四万七千馀结。平安道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0H 页
十七万馀结。今为九万四千馀结。通八道见在田结。仅过平时全罗道田结之数而已。虽曰兵燹之后。人民鲜少。而抛荒之数。岂至于许多乎。今姑以下三道言之。则全罗忠清时起之田。当不下十分之七八。设令三分之陈荒。而全罗道时起。犹可得三十万结。忠清道十五六万结。庆尚一道则尤甚。被兵时起之田。必不及平时结负之半。然犹可得十六七万结。以今相准。其数过倍矣。伏愿 殿下。严明事目。改量田结。使奸民无逃赋之弊。穷氓免偏苦之患。则田制正而赋役均矣。
一。改贡案。以纾国用。夫任土作贡。古之制也。故盐絺海物。不责于兖冀。织皮狐狸。不责于荆杨。盖以农民。则只出税米而已。至于贡物。则皆以土产供之。若使农民。既纳其税。又使之以粟易之。以供其上。则民安得不困哉。我国贡案。不以土产。山郡有海物之贡。海郡有山物之贡。责南产于北土。责北产于南土。故不得已使田结之民。以粟贸纳。而驯至于海郡之贡海物。山郡之贡山物。亦不以其土之产。而尽归于田结。古今天下。安有是理。然则弊规已成。今难猝变。但贡物之数。当以田结多寡分定。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0L 页
则可无不均之弊。而今则不然。或田结多而贡物少。或贡物多而田结少。江原贡物。重于黄海。岭南贡物。轻于湖南。苦歇之不均如是。此尤愁叹之所由起也。且乙巳所详定贡物之数。不及平时十分之二三。一年之入。不足以支一年之用。故不得已有贸易换作之事。又不足则有加卜定别卜定之名。欲祛此弊而别样措备。则不免苟且琐屑。终归于虐民病国而止耳。大槩既失田结实数。则贡物磨鍊。不得不从略减定。而后来经费日广。渐复平时旧例。则国用之常患乏绝。势所然也。今若查出实田。如上所陈。则可以量加常贡。使每年之入。自足了其年之用。而凡别卜定换作贸易等苟且之事。皆不必为也。且须先以一年常贡之数。磨鍊其物。准以八道田结之数。而分定于各道之内。又以本道贡物之数。准以各邑田结多少而分定焉。使每结出米布之数多寡如一。然后民力不竭而国用可纾矣。
一。作米布。以祛防纳之弊。夫各邑贡物。既归于田结。而农民不能自纳。故不免倍筛(一作蓰)其价而付之防纳之人。于是。乘时射利者。从傍而起。夤缘官府。攀结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1H 页
上下。投间抵隙。美恶易置。才费一疋布。而滥捧于民者。多至二三十疋。只用数斗米。而督徵于民者。动至三四十斗。生民之膏血已尽。此辈之溪壑未充。哀我赤子。几何其不穷且盗也。夫掊克虐民之臣。如有一二。则足以亡人之国。今兹防纳之辈。则遍满中外。不知其几人。其所以毒害生灵者。甚于掊克。前古所无之变也。况士夫之无耻者。诸宫之有势者。与此辈连结。效其所为而又有甚焉。稍欲釐革此弊。则群嘲众骂。有若私雠。胥动浮言。以助其气势。诚可痛心。夫损下益上。已非立法之本意。况损下而不得益上者乎。自古财货。不在于国则在于民。不在于民则在于国。未闻不在国不在民。而使中间奸细之徒。擅货罔利。如今日者也。臣每闻民间之言。一年贡物防纳人情之价。多者每结米三四十斗。少者每结数十斗。而以今宣惠厅详定之价计之。则通八道贡物之价。不过米七八万石而已。目今八道田数。尚有五十五六万结。若今每结收米六斗。则为米二十二万馀石。以贸一年贡物。足以倍数措备而且有嬴馀。可以为不时别例之需。比之今日物少而费多。不啻十倍。利害较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1L 页
然。有不难知也。今之言者。多以为各司大小需应。专赖于私主人。若行此法。则私主人辈失手。而各司之事。不成模样矣。是则不然。各邑贡物。虽倍筛(一作蓰)其价。而半归防纳人中间所分占。而私主人所获者。不过参半耳。今若就详定价内。稍加其数。俾不至失利。则私主人辈。必为之乐赴。而所不得者。只是中间防纳之徒。国家于防纳之徒。有何一分顾惜而不为之变通乎。诚能断而行之。量定其道里费而以米上纳。山郡则作木上纳。以此米布。分给私主人。使之俾纳本色。如是则不必加赋。而国用自裕。行未数年。可以见其效。今日救急。无踰于此一事矣。
一。收鱼盐。以除私占之害。夫鱼盐者。因江海自然之利。可以补国用。昔太公之治齐也。以其东滨大海故。能兴鱼盐之利。以致富强。我国则三面滨海。是齐有其一。我有其三也。目今盐盆鱼箭。环海相望。而鱼盐之入于国者。厥数极少。甚至司宰醢物。每以乏绝代封。内资供上之酱。以无盐不得沈造论报。日用些少之数。常患不继。国事之寒心。据此可知也。盖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岂可以有土之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2H 页
财。尽归于私门。而莫之收拾乎。昔高丽太祖。以一国之田。尽为公田。而分田有差。我 太祖。开国之初。首革私田。夫王者为政。苟立纪纲。则虽至田土。犹不可使人私有。而况江海之利乎。今日。各营各官及诸宫家诸上司。各有所占。至于内需司馆学所属。其数最多。而尽为下人中间花消之资。其入于官者。不过十之一二。尤可痛心。诚能严禁私占。使之专属有司。设法措置。大兴鱼盐之利。如 天朝会典所载。则理财之策。无过于此矣。如曰诸宫家诸上司赐牌处及内需司馆学所属。不可尽收云。则亦宜明立定规。如大君诸王子公主翁主及忠勋府耆老所等处。盐盆,鱼箭,鱼船。各给一坐。勿许叠受。且勿许传之永世。内需司馆学。亦计见今岁入之数。自该司输送。而勿许其司下人。私自收捧。则利柄不分。而自无侵官之弊矣。且如平安道之咸从。黄海道之康翎,瓮津。忠清道之泰安。全罗道之兴阳,灵光若干邑。尽蠲其徭贡杂物。而专委煮盐。且置盐仓盐官。以管转贩。则其为军国之用。必不少矣。
一。裁省浮费。以蓄财力。夫足国之策。在于储财。是以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2L 页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国无六年之蓄。曰急。国无三年之蓄。则国非其国。虽士庶之家。必稍存嬴馀。以备不虞。况国无其蓄。则何以为国乎。我 祖宗朝。积粟京城。红腐相因。该司之物。充牣藏库。而犹且务崇恭俭。撙节财用。况今仓库皆空。国无一月之蓄。其为危急甚矣。 殿下。安得盈成自处而为丰亨豫大之事乎。臣窃计上年以来。国家经费之数。日增月加。通较一岁用度。几倍于往时。今日之大可忧者。实在于此。必须扫除冗费。爱惜财力。如祖宗开创之初。然后可以为国矣。昔我 太祖开国元年。大司宪闵开等。上疏。以崇节俭为第一。其略曰。卑宫室而恶衣服。夏禹之盛德。惜百金而衣弋绨。汉文之美事。彼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节俭如此。况东韩之地。介在山海。生齿之数。财赋之额。无几。岂可以不量其出入。有所妄费哉。前朝。小有灾变。则不知恐惧修省。唯务事佛事神。糜费不可胜记。此 殿下之所明知也。愿自今法夏禹汉文之俭德。凡服饰器用。一从俭约。佛神不急之费。并皆革去。 圣祖嘉纳其言。其后。缮工监请搆亭于世子邸。下教曰。近年工役稍繁。然皆不得已也。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3H 页
世子虽无亭榭可也。 世宗大王即位之初。首汰冗官。尝于庆会楼边。以散材搆别室。不用础砌。覆以茅草。我 祖宗崇俭节用之德。为后来美谈。岂非今日之所当法者乎。近年以来。不急之营缮。相继而作。不紧之冗官。渐复设置。至于非时内入之物。不系于经费之数。其他大小之需。尽依升平旧例。此 圣明之所宜致察也。 祖宗全盛之时。犹以节俭为务。况今日乎。孔子曰。节用而爱人。夫爱人与节用。似不相关。而不能节用。则终至于聚敛以虐民。故爱人。以节用为先。伏愿 殿下。停不急之营缮。汰不紧之冗官。减非时之需用。以蓄财力。幸甚。
一。久任该官。以责成效。夫大小之官。必久于其职。然后可以责其成效。譬犹树木之根。必久着于土。然后生意流通。枝叶张旺。虽有天下易生之物。若朝徙而暮移。则必至于枯悴。何能望其开花而结实乎。我国官制。循资递迁。故参下之官。唯以计日升迁为念。至于参上。则递易尤数。希望好官。图拟守令。漫不知所职之为何事。以是该司之官。有同旅邸之阅容。本曹郎官。亦不免旋差旋递。旧席不煖。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3L 页
新手又生。如是而可望其详知颠末。照管职务乎。伏惟 殿下。申明久任之法。自今以后。本曹郎官及各司之官。勿许迁动。皆令久于其任。如古者仓氏库氏。而严明殿最。考绩黜陟。如有成效之可称。(以下缺)
请减尚方内局贸易价启(八月)
近缘国家多事。诸都监工役。相继而起。本曹经费。日渐浩大。拮据支撑。苟度时日。闷渴之状。有难尽达。今此冬至使行次。尚方唐物贸易价磨鍊之数。比上年。加出木绵十二同。内局药材贸易价加出。又至二同。此数虽似零星。今以国储言之。则措备亦甚不易。请尚衣院内医院。就上年数内。参酌减定。
请杜使臣私求请启(八月)
赴京使臣路费分定上纳事。既为启下矣。但使臣私自求请。流来已久。求之者。不以为嫌。与之者。不以为私。故虽以清谨自持者。亦不免循例求请。已成故事。今虽分定纳官。若不严加禁约。则必有仍踵旧习。私自求请之弊。如是则既为纳官。又应私求请。终至于叠费民力。亦为可虑。今后本曹卜定外。如有私求者。令宪府觉察。计赃论罪事。捧 承传。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4H 页
请仍正郎许涵启(壬子六月)
本曹职事繁剧。甲于他司。然而堂上。则统理庶务而已。至于亲执簿书。综覈名目。则当在于郎官。不可不择人久任。而近来。本曹郎官。最不能久于其任。乍除乍迁。人无固志。文官渐著名望者。翘足而待升。荫官之稍有势力者。攘臂而图迁。奚暇留意职事。详知颠末。而得收其成效耶。臣之忝冒本任以来。郎官之前后递易者。多至五十四人。有同旅邸之阅客。唯正郎许涵,尹璶两人。在任最久。熟谙本曹之事。且能终始恪勤。尽心奉公。前后郎僚中。无出此两人之右者。而今者。许涵又除陜川郡守。若失此人。则本曹之事。尤无以收拾。极为闷虑。陜川郡守。则他人犹可为之。请许涵改差。勿拘个满仍任。勿为迁动。以重度支之务。
请速遣均田使启闰(闰十一月)
量田不为则已。为之则必须严立科条。断而行之。不为中沮。然后事可成矣。自量田 命下之后。已过三朔。而迁延至今。尚未下手。农耕之前。决难竣事。台谏之论启。果合事宜。但量田之事。非旬月可完。若冬以雪废。夏以农停。春则当耕。秋则当穫。然则量田之举。无时可行矣。当此纪纲解弛之时。只以一纸文书。行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4L 页
会各道。欲待其详查申报。必不着实奉行。癸卯量田之事。可以鉴矣。姑依该曹公事。各道均田使。并令趁速发行。躬往检饬。以待各邑查报后。从头覆审。勿拘期限。唯以均田得实为务。若踏验未遍。而农节已迫。则方可卷归。待秋成再行无妨。均田使一番往来。别无大段劳费。而量田重事。不可草草经过。有同灾伤敬差官之行。故如是敢启。
通信回还后书启(丙申十一月)
一。平调信言。关白使清正,长政,吉盛,行长等四将先去。此四人。当为先锋。清正则今冬当先渡。长政,吉盛则冬末春和。当出去。清正等。虽先去。只屯据旧垒而已。大军则二月间出去云。臣等。到浪古耶之日。长政已自丰前州起身来到。探听其渡海迟速。则其手下军兵器械。未及整理。时未定日子云。
一。臣等在大浦时。平行长谓译官朴大根曰。清正虽欲快来。必须缮兵聚粮后渡海。其势当至正二月间。大军则当于三四月间。齐到釜山云。
一。平行长又谓朴大根曰。今此关白之怒。实是意思所不到。此后朝鲜必不肯遣王子。然倘有天朝指挥。则亦不得终拒。万一许遣。则我辈当先往关白处。讨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5H 页
得手书誓文以来。一边撤兵。一边奉王子过海。必不使无头绪如今日也。
一。平行长又谓朴大根曰。我知朝鲜。每事必禀天朝指挥。计往返天朝。当费数月。须以明年二月为期。以待回话。过此则必至动兵。若朝鲜丁宁许遣王子。且差大臣来在营中。则可以据此而驰报关白矣。
一。游府标下王千总者。谓臣慎曰。前日在沙盖时。行长,正成,调信,小西飞等四人。到沈老爷所寓。行长谓老爷曰。朝鲜肯许王子来否。老爷答曰。我则在这里死不辞。到京里死亦不辞。朝鲜王子。岂有许遣之理乎。此则决不可成。我不敢谎说也。小西飞曰。王子必不肯来。行长曰。我亦是思量。调信笑曰。王子或有来理。我若以兵势胁之。则彼不得不从云。
一。王千总复谓臣慎曰。前日。关白使身边张文倭僧。来谓老爷曰。朝鲜沮遏日本。俾不得通中国。今又不肯遣王子来谢。是慢我甚矣。当自日本征伐耶。自天朝可征讨耶。老爷权辞答之曰。你不须动兵。我当替你归禀天朝。请罪朝鲜。必将有以处之云。
一。臣等在浪古耶时。平调信谓朴大根曰。行长言。闻清正今在肥后。广募战士。每云我到朝鲜。屯耕五年。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5L 页
可以大得粮谷。更不须日本颁禄。自能无乏。尔等在日本。既无尺寸之地。到彼有功。则当有分土云。故无赖之徒。或多从之者。渠欲以十月内起身。然岂能如是之速耶。
一。平景直谓朴大根曰。关白手下。有监物者。自请同清正往朝鲜。愿受五年禄俸。修缮军器。往朝鲜耕作五年。当尽偿其米云云。日本诸将。皆恶其妄言。或问你何以知朝鲜之可取耶。答曰。我曾与清正。熟讲此事。朝鲜人战死者太半。馀在者三分之一。此一可取也。朝鲜之民。困于赋役。怨苦者甚众。此二可取也。朝鲜之人。不习战。到辄奔溃。此三可取也云云。
一。要时罗言。明春。若再动兵。则平秀家。当复为大将云。或言。小早川隆景之养子金吾者。当为大将。是关白侄子云。
一。调信谓朴大根曰。我辈今若再举。则当先犯全罗。且朝鲜。今无储谷。大军之食可虞。必须先运米粮。当先破舟师。然后可以水陆并进。故诸将。已为议定此计云。
一。调信又谓译官李彦瑞曰。朝鲜舟师。稍习水战。船且坚厚。若彼此排列相待。进退而战。则必难取胜。若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6H 页
昏夜潜行。出其不意。每朝鲜一大船。例以日本小船或五六或七八当之。冒矢石突进。一时搏战。则舟师亦可破也。前日巨济之战。我时在森浦。使人驰语巨济阵将。使之慎勿登船出战。只宜坚壁。待彼下陆。方与之交锋云。其时用此术。故舟师。不能伺便而退去矣。
一。调信又曰。日本人。每闻耽罗有好马。久欲往犯而不果。今则先犯全罗。耽罗必次之矣。
一。调信谓李彦瑞曰。我闻朝鲜人。于前日义智等来时。论议不一。或以为当斩玄苏,义智等枭示。或以为不可如是。当遣使通信云云。厥后变生之初。人人皆言惜也。当初不能杀此二人。其时枭示之议。真明见云。此说是否。若然则朝鲜之人。真拙谋也。当初若杀此两人。则日本其将怕朝鲜而不来乎。将愈激日本。而必欲求其当于朝鲜矣。自古岂有杀信使之国哉。虽两敌交兵。使在其间。今朝鲜。虽有不快之事。日本肯杀通信使乎。此则小家之见也。
一。臣等在沙盖时。有一倭僧。示一故纸曰。此是往年徐谢两天使来时。所定约条誊书者云。臣等取见。则中有七件约条。厥纸赍来矣。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6L 页
一。臣等在沙盖时。有我国被掳人廉士谨者。书示日本事情。且来见臣等。臣等与之谈话。见其为人。颇似浮薄。所言亦极诪张。似不足信。其书示别纸。则亦为赍来耳。
一。臣等在大浦时。要时罗谓朴大根曰。昨行长,正成,义智等。同坐招我问曰。我等今到釜山。以俟朝鲜回报。朝鲜亦必禀天朝处置。往返当至春半。此时。朝鲜或乘我势孤。掩袭釜山。则奈何。汝知朝鲜事情。试言之。我答曰。朝鲜。每事不敢自专。必禀天朝指挥。似无轻举之理。然我亦未敢必云矣。
一。要时罗又密谓朴大根曰。关白积失人心。为恶不悛。不出三五年。势必难保。今朝鲜。虽不得遣王子。亦可以计羁縻。延拖日月。则终必无患矣。朴大根曰。何谓羁縻之计也。要时罗曰。清正,长政。其来虽快。必至岁暮或岁后二月以后。当先运军粮。大军则当至三四月后。齐到釜山。朝鲜顺趁正二月内。差人来报曰。王子则非惟年幼多病。顷在北方。处事乖宜。被土民缚送军前。故国王怒其罪。废置边远。人皆丑之。今不可奉使外国。欲令秩高宰相。亲往关白面前。讲定和好。每事通书币。定为恒式云。则行长当通此意于关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7H 页
白。关白亦必喜其辞。或可见许。如是往复。撑过日子。则彼亦有变生之理矣。又曰。关白非生长深宫不知民间疾苦者。渠亦曾自下贱崛起。知徒步之苦。知负薪负米之苦。知吃人打骂之为可愠。知受人奖赉之为可喜。而今渠遇下如此。不恤劳苦。日本大小之人。皆怨入骨髓。决无善终之理。渠亦自知之。常曰。我以亲侄为子。富之贵之。而反欲害我。我固知举国大小之人。皆欲杀我。我与其坐而受祸。宁肆其逞威而死也云云。其意盖以日本之人。稍安佚则必生凶谋。欲使连岁劳苦。必无戢兵之理。将至自取颠覆而后已也。
一。要时罗又曰。昨关白。怒朝鲜事。行长辈。俱不敢发一言。独正成。奋然请于关白曰。愿有一言。关白曰。何言也。正成曰。今此事。与行长辈。终始力主。毕竟乖违若此。天朝及朝鲜。必以我辈为饰诈相欺。我辈何面目见之乎。男儿生世间。受此丑名。宁欲死于此也。关白别无怒色。但曰。汝言与行长无异同。当初何不详禀于我。而今为此说也。
一。平行长谓臣等曰。朝鲜必以为王子到日本。则当被拘留。此则万无是理。王子一往。则更无他事。王子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7L 页
之外。虽百官齐往。亦无益也。又曰。王子来与否。须为回话。我当三四月相待。须趁大军未出来之前通示。幸甚。若至动兵之后。欲为观势进退。则无及矣。
一。平行长谓臣等曰。长政是清正之党。此两人出来。则当先据蔚山机张等旧垒。关白既有待朝鲜回话之令。渠亦不敢先动。但恐渠或有时窃发。欲败和事。亦不无其患。如庆州等地。须加防备。且储粮于此处可也。又曰。关白以我自初干朝鲜事者。故上年。使我为先锋。今后。亦当复为先锋而去。设或不得已交兵之时。如欲有所通示。则须通示于我可也。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议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8H 页
倭奴讲和议(辛丑七月)
我国于倭奴。有万世必报之雠。固不可与之通好。况今此倭书。只是正成,调信辈近岛二三小酋所为而已。别无其国书契信使之来。则尤不可因渠中间恐喝之辞而经议和事。但对马之贼。最近我境。从前仰哺于我者久矣。非如日本他倭之比。今日。欲修故事。似是实情。在我羁縻之策。亦难一切斥拒。今若只以事系天朝为答。则彼必以为延拖之辞。前头继此而至者。必不但已。恐不足以此结局。臣伏见调信书中。有欲密议之旨。先择能解语者一两辈。遣丰崎云云。今姑因渠此言。择遣可信之人。先送于调信处。权辞通谕。一以为调探彼间事情。一以为羁縻对马之计。似合机宜。至于陈奏天朝。以俟处分。所不容已。伏惟上裁。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书牍
  
答禹牧使伏龙书
伏承令札。备谙秋炎。令起居清胜。感慰交切。某叨此远行。期限急迫。凡百不成模样。此最可虑。国事至此。忧辱方深。此正臣子效命之日。汤火亦所不避。但朝廷处置。尚有不妥帖者。前头种种狼狈。只任之而已。就蒙令厚赆。足讱雅爱。谨已对使拜嘉外。无任感戢之至。惟祝若序自重千万千万。面辞无便。益增怅黯。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8L 页
答宋仁叟(英耇)
一别十年。音信亦稀。瞻思一念。与日俱积。兹承下札。就认静况佳胜。稍慰苦怀。某老入脩门。百无好况。身縻剧务。不能脱去。可叹。前月之政。兄拜司成。意相聚有日。而今因贤宗弟。闻兄时无北上计。为之抚然。禫日不远。何不为一番往来计耶。汝益令公。在任无恙云矣。吾侪已入衰境。此岂别离时。而尚不得团圆一处。祗此最不能堪耳。惟祝珍毖。
 似闻时议欲拟兄清望云。未知出于何意见耳。
答崔参议书
伏承令喻。足见见爱之深。感荷感荷。调度一事。生既力主。而今者。无端发论。重驳色郎。又为刑讯色吏。生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9H 页
何敢晏然而已乎。数日内。必欲陈劄乞免。仍为呈告耳。初七之会。既有兄命。且是为亡友老亲设酌。敢不扫故恭赴。但未知席间。更无生客耶。幸望预示之。勿令狼狈可矣。某草恐。
与姨弟安正郎明远(旭)
僻居海隅。消息久绝。兹审姑主起居欠安。今始差复。初惊而继之以喜也。且闻君亦失宁。岂偶尔感冒耶。极虑极虑。生自二月晦。重患咽痛。逐日针破。几死仅存。过五十日后。始得向歇。想吾两家同此厄会也。示喻云云。足见缕缕之意。如君情事。何须言而后知之耶。但想世道日艰。而君性甚迂。每恐不知不觉。自坠于千丈之渊。有时思之。泫然而悲叹者屡矣。惟其爱之切。故忧之深。想君亦不以为怪也。如何如何。年来。衰病垂死。恐不得复相见而一朝溘然。故及之。勿挂旁眼。以增罪戾。
与安兴德明远书
前月。再修平书。想已照否。即惟霾热。侍奉调摄益健。生大病之馀。重为暑湿所恼。甚无好况尔。顷见安都事泓。闻贵恙向歇。而奴辈奔忙于继饷。今始修候为恨。知君每入台望。而未受天点。一叹一慰。世路渐艰。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19L 页
机关百出。如君迂疏不闲世情者。此时岂合此事。忧念不能弛。与君不啻同胞。不敢畏祸而不言。幸谅区区至情。如何。看讫火之。勿挂旁眼。以增罪戾。
与安明远书
冬寒渐紧。未委侍况何似。驰溯极悠悠。生所患脐腹之痛。一向沈痼。穷乡无药物。虽远求于京医。而往返之际。前症已变。以此治病。不亦难乎。观今證势。少吉多凶。亦复任之而已。念我与君。不啻同胞。常愿白首不相离。而衰暮有此分携。恐一朝溘然。不得复握手。而遂成长诀也。惟祝珍重。
 
晦翁垂死。有书寄项安世。欲为君诵之而惫甚。姑此。
答金子范(友淹)
生之还洛。君已下乡。巧违不相见。方以为恨。兹承伻札。仍悉静况如宜。为慰不浅。生万里归来。幸免疾恙。即蒙恩典。出于分外。兢惶踧踖。不知所出耳。白江旧栖。长入梦想。而国祥已迫。册使将临。势难决去。奈何奈何。清香一封呈上。莞入为幸。馀祝新年进学受祉。
答金子范书
岁暮相忆正苦。兹豚儿来。获承手札之赐。仍审学履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0H 页
静佳。侍欢清福。远地报喜。何以过此。蜜果之饷。知出情贶。敢不拜领。但想贤者甘旨之奉。亦患难继。何暇施及于人。仰认至意。愧谢无已。生家祸未殄。惟一甥侄。奄忽长逝。寡妹单孑。远莫省视。悲痛奈何。馀祝进学自爱。
与姨弟安兴德(旭)
昨船人回。附呈一札。想已入照未。生久废之馀。得荷恩叙。深以稽谢为未安。且不为一番谢恩。则日后势难一向退处。故不得已欲趁今月晦前。上去一谢之后。便拟呈递下来。回期当在七月念后也。前卜新居于虎岩畔。而以江水稍远为嫌。今又改卜公州之境仓头地。则昵迩沧浪。俯可唾矣。可以晨夕渔钓。兹游天幸不阻。得令老子优游卒岁。聊以自慰耳。厥邻。有家基求卖者。价亦甚廉。欲令君买之。筑室其上。俟瓜满此来。则可以共此清游。其幸可言。君若有意。则当细问以通为计。统惟照谅。
答安明远书
前惠书。责以所不及。词恳意至。令人愧感。继之以长叹也。贱迹之不敢厕于朝端。非以此时为不可有为。只以从前负罪之馀。公议之所不容。况亡师尚在罪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0L 页
籍。则尤不敢强颜而冒进也。以此一向退避。要使无愧于吾心而已。 因山未卜。梓宫在殡。此岂臣子退安之日。而势有所不得不尔者。奈何奈何。此间情事。未易以笔舌可尽。幸君可默会也。山陵时。当不免一行。未知复有何等狼狈耳。一皓省姊于扶安。兹令进候侍次起居。
上牛溪先生书
昨因韩生来。伏审夏后。道体万福。仰慰无任。某前月。将母上洛。初欲望间。往拜函丈。取途丰德。仍返海庄。而迁就私故。未及发行。遂值变故。留滞至今尔。贼势滔天。中外骚然。京师根本之地。尚不自保。况乡村乎。传闻沿海巨镇。已陷数处。逆雏长驱以入。边将被杀者甚多。而不闻有摧锋陷阵以雪国耻者。庙堂之上。亦未有长虑却顾缓急可恃者。痛心奈何。且念国家养士二百年。兴拨之责。每寄武夫之手。此甚可愧。如慎弃物。终当浪填沟壑。甘与草木同腐。哀哉。简斋诗云。忧世力不逮。有泪盈衣襟。真可以泣鬼神也。彼处大路最近。贼若浮海西侵。则旬日可到。恐非避兵之地也。不审何以为计。奉虑良深。自馀只祝为道自重。
付儿及诸孙书(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十二月十二日)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1H 页
吾持身无状。蒙被恶名。幸赖 天地洪私。曲加保全。身非木石。岂不知感。第念少从师友。得闻事君之义。常欲捐躯徇国。以报 知遇。而毕竟陷于罪辟。为世大戮。戮名为重。戮身次之。今虽得保首领。何颜更立于世上。亦何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乎。我死之后。殓以布衣。有棺无椁。即埋于死处。切不可归葬于先垄也。且念自古人臣。不能见信于君父。而横罹刑戮者。何限。吾之受知于 圣上。粤自播越之初。日日陪侍于一房之中。无异家人父子。区区犬马之诚。实倍于他人。而竟不得披露赤心。横陷不测。以是益自惭惧。宁欲溘死而无知也。曩者被罪之日。圣旨前后丁宁。优奖再三。遂从轻典。是则我负圣朝。而圣朝不曾负吾也。汝辈亦宜体我此意。益笃报国之诚。不敢有一毫怨怼时人之意可也。我之平日尽心奉公。汝曹所知。地部五载。不曾于私帖上。一下押字。而乃以数百两银子数十同绵布。私贷三贼而不偿。为罪案。此则诚为冤枉。接银之谤。虽极无理。而此则私家闇昧之事。难以立證。且 圣上。亦知我其时在外矣。地部之事。则既有三件文簿。且有其时他堂上郎厅及算员书吏辈。可以立辨。我死之后。汝辈须以此一款诉冤。可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1L 页
矣。我之此言。非欲追复官爵除去罪籍也。只恐 圣上天日之明。或有所不察。而意谓信然。则我目不得瞑于地下矣。一蒙暴白。则更有何憾。仍念吾先世自高祖以下。皆不得寿。或不满四十而逝。吾今年过五十。位经一品。无功滥叨勋籍。分已过矣。今而入地。于我足矣。汝辈须知此意可也。来此海曲。一身单孑。汝辈又远在数百里外。自觉衰病渐痼。诚恐一朝溘然。不及告语。故略书衷曲。付汝辈知之。至如家中琐务。幼稚拯恤。汝皓儿必能自处。兹不暇及之。并知悉。
与櫶孙
汝大母之死。不得见汝面。想地下之目不瞑矣。汝母远在数千里外。遂成永诀。人理所不能堪。奈何奈何。死者已矣。生者何心可忍。念汝稚弱。罹此惨痛。若过悲哀。必至伤生。须念我至情。千万宽抑。且勿出迎于中路。只往哭于西山可也。至嘱至嘱。今遣人马。迎子妇来干家事。汝须往西湖。一见以送为佳。不悉。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教书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2H 页
王世子在成川亲临犒军慰谕书
王世子若曰。皇天不吊我家。岛夷逞蜂虿之毒。列郡有此义士。王师奋貔虎之威。兹播一言。诞告有众。言念小丑之匪茹。粤自孟夏而来侵。旧都之鸡犬无遗。忍见万姓涂炭。故国之钟簴不守。奈此七庙丘墟。銮舆远狩于一隅。贼锋遍及于八路。龙湾何所。垂阅三蓂。浿水空流。谁抗一苇。顾余不髅。获叨权句。违离奔窜之馀。隔龙颜于千里。收拾散亡之后。保汉仪于一城。虽国步之如斯。意时机之有待。吁诚请援。荷皇恩之自天。举义勤王。见臣节于此日。余未堪于多乱。天未释乎本朝。自关右徂伊川。屡经变故。由谷山达松壤。备尝险艰。非敢避危而偷安。惟思为宗社大计。常怀复雠而雪耻。誓不与贼虏俱生。虽往来之徒劳。亦颠沛而不惮。念此一天之共戴。闵余无地而可容。卧薪枕戈。岂敢暂懈。痛心疾首。不如无生。赖尔军士之肯从。幸兹终始而不弃。斯实列圣遗泽之所及。抑亦尔辈诚节之攸彰。唯是丧乱之弘多。致此征伐之益苦。遑恤我后。民生未奠厥居。不已于行。士卒久劳于外。甲冑生虮虱。几抱独贤之悲。日夕下牛羊。应切曷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2L 页
至之叹。况今秋气之渐冽。奈兹西土之早寒。靡所底居。谁救冻馁之患。何以卒岁。未办安吉之资。汝虽黾勉而从余。余独何心而勤汝。每念至此。若瘝在躬。见尔无褐无衣。被重绵而是愧。哀此载饥载渴。食夫稻而何安。兹命有司。暂设薄馔。击牛飨士。敢忘左史之言。投醪饮流。窃慕古人之事。余既推心而置腹。尔须为国而捐躯。在昔信陵君之行师也。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言犹在简。余岂不知。第缘事势之艰危。以致调发之搔扰。谁无父母。难慰倚闾之望。亦有室家。久结离乡之恨。事非得已。心岂乐为。呜呼。功必赏罪必惩。非敢渝于他日。亲其上死其长。是所望于尔曹。苟不快扫妖氛。何以勉副素志。愿与赴汤而蹈火。共图旋乾而转坤。清宫禁谒陵寝。庶致王室之再造。复三京迎大驾。同享太平于无穷。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大驾还都后教书
王若曰。天之未丧也。既值悔祸于我家。予尚何归乎。幸获旋轸于故国。肆飏言于一札。用诞告于多方。自予西迁。于今几月。三都溃裂。始诚出仓猝之虞。疋马飘零。初岂有朝夕之计。风霜寒暑之屡阅。险阻艰难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3H 页
之备尝。滞龙湾之孤城。作龟兹于一隅。五庙钟簴。久废月出之衣冠。十代园陵。未洒寒食之麦饭。遗民陷于涂炭。旧阙沦于腥膻。追思乱离之初。忍说当时之事。眇予不辟。适兹多艰。天命人心。大可畏焉。昧所戒矣。高城深池。非不固也。委而弃之。疐后跋前。咎实在我。痛心疾首。悔将曷追。惴惴不敢宁。蹙蹙靡所骋。幸民情之思汉。抑天意之兴唐。妖氛远收。赖王师而迅扫。邦畿再造。荷皇恩而言旋。郁郁久居乎。几切欲东之思。迟迟吾行也。始回自西之辕。惟王业不安于偏隅。乃今日获返于旧服。寻庙貌于灰烬。问孑遗于疮痍。城郭犹存。向山河而惨目。威仪复睹。对父老而伤心。念神京之甫平。恐丕基之或坠。天将启泰而先否。盍图济乎艰难。事必涉危而后安。冀勉副于终始。不遇思治之极。曷成拨乱之勋。爵赏在予。藏裤何待于后日。政令或弊。易弦宜急于此时。兹命有司云云。俾耸一代之心。少纾四方之力。嘉与臣民而更始。革旧鼎新。庶致国家之中兴。咸亨恒久。于戏。蜀中之驾虽返。会稽之胆犹尝。干戈二载之尚淹。古所未尝之祸乱。仇雠一天之共戴。我乃有负于祖宗。尚赖尔曹之协心。冀成他日之雪耻。惟尔臣庶。谅予至情。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檄文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3L 页
代号召使黄廷彧檄三道文
盖闻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死。勉谕具服。共遵格言。今当国破家亡之时。讵忘主辱臣死之义。丛尔小丑。雠我大邦。始因邻好之修。窥觇我虚实。继要信使之遣。欺侮我朝廷。敢逞射天之谋。阴试假道之术。天经地纬。岂可移易。大分正名。亦甚森严。我则拒之有辞。贼乃越兹而蠢。蜂虿益肆其毒。犬羊长驱其群。遽陷釜山东莱。只有一臣之战死。忽踰洛江鸟岭。连致大兵之溃奔。阃师藩臣。盖有坐而视者。镇将邑宰。太半委而去之。死中求生。谁肯援桴先士卒之伍。草间图活。率多全躯保妻子之徒。诸阵望风而土崩。三军不战而瓦解。金汤失险。侵镐之辱弥深。车驾蒙尘。去邠之举斯亟。忍见万姓之鱼肉。奈此七庙之丘墟。庙堂力主和金。秦桧之肉足食。奸凶首唱幸蜀。国忠之头可悬。斯乃公卿大夫所共羞。抑亦忠臣烈士所深痛。祖宗传叶十一世。既有遗泽之犹存。国家养士二百年。宁无义兵之先唱。今则检察使视师涟邑。都元帅驻兵临津。江原咸镜之军。黄海平安之卒。皆以勤王而方集。可待歼贼之有期。独尔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4H 页
三道雄藩。寂无一人义士。偷生可愧。若王室何。见义不为。非丈夫也。公等。或处方面。或据专城。或世受国恩。或身居宰列。逮邦家多乱之日。正臣子效命之秋。胡为河上乎翱翔。罔念泥中之陷溺。不为奋发直前之计。自速逗遛不进之诛。临危视路人。是可忍也。以贼遗君父。于汝安乎。纵无意竹帛之芳名。独不畏斧钺于他日。祖士雅过江击楫。何不速渡乎汉流。庾元规洒泣登舟。早宜进泊于城下。军事有前而无退。益励死绥之心。忠臣先国而后身。宜殚殒首之报。某等。元勋老物。厚禄馀生。受命于播迁之中。募兵于溃散之后。方期廓清赤县。得见民物之再安。必欲恢复旧都。更致庙貌之如故。苟能同心而协力。何有拨乱而兴衰。但少绝裾投袂之人。益切尝胆泣血之愤。愿即赴汤而蹈火。共图旋乾而转坤。义山恨不救故君。讨贼当急于一日。伯玉耻独为君子。举义勿后于诸公。檄到如章。书不尽意。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上梁文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4L 页
秋风亭上梁文
儒冠误身久矣。半世尘迹。间居容膝乐哉。一亩新宫。平生湖海襟期。今日林塘卜筑。松山主人。早甘鸠拙。晚结鸥盟。辛勤三十年。尚乏昌黎之屋。文字五千卷。谩撑玉川之肠。以贫也非病之身。抱卷而可怀之志。才疏谋国。帝乡之簪绂无心。计晚归田。故园之桑梓入目。且可岩栖而瓢饮。宁待女嫁而男昏。世事难堪。叔夜之懒转剧。山林有约。摩诘之癖徒深。既吮痈舐痔之不能。纵窜海囚山之何恨。将谋龟缩。欲卜菟裘。虽孔兄之绝交。幸故山之招隐。尘寰尺五地。曾教老子婆娑。明月海上山。任他扁舟归去。爰相我宅。乃命我龟。固知三径之乏资。何可一枝之无托。眷仙岛之缥缈。俯碧海之汪洋。太清浦明月沙。仅有一牛鸣之隔。青雀舫黄龙舰。几成两蜗角之争。山围归马之墟。石卧幻羊之岛。江村八九屋。梦里华胥旧途。尼岳两三峰。海外蓬莱仙阙。似非稻粱食者可到。真是云烟中人所居。庶消千劫之缘。冀赏三生之债。天其或者若有待焉。人谓斯何非偶然尔。荒基一拓。海月三弦。暂劳心上经纶。忽见眼前突兀。前园后圃。不碍种竹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5H 页
裁花。西户东窗。总为迎风邀月。粗事乎斧彼钜彼。敢誇其轮焉奂焉。专半壑之烟霞。侣一江之鱼鸟。乐天之三间潇洒。相如之四壁萧条。有屋盖头。何妨枕流而漱石。无田负郭。只合钓水而采山。去来文举之筇。生死伯伦之锸。洛阳之园独乐。盘谷之所谁争。青蒻笠绿蓑衣。兹游太晚。莼菜羹菊花酒。此外何求。最爱新潮初生。且喜布帆无恙。何必金堂石室。方是仙居。不须台岳桃源。亦云胜地。正恐儿辈觉此。那求世上知音。顾风月之无边。信单瓢之有味。处庙堂佐明主。盖有命焉。使乡曲称善人。斯亦足矣。不知老将至。聊复乐此生。达慕龟蒙。愿借江湖散人之号。才惭居易。敢詑香山居士之名。双栋虹飞。六纬雷动。抛梁东。柱笏青山入眼中。六曲栏干微雨过。天香一阵野棠风。抛梁西。岩畔孤松翠欲低。午夜石坛风露重。满庭山月鹤惊栖。抛梁南。海门千里接湖潭。昨夜潮头风力紧。满江商舶尽张帆。抛梁北。台上分明望华岳。江湖恋阙此时多。夜夜清魂绕紫极。抛梁上。明月一天孤雁响。平生廓落壮夫心。化作虹光冲万丈。抛梁下。碧海湛湛俯可唾。矶头罢钓坐忘归。好是风清月白夜。伏愿上梁之后。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季鹰莼鲈。早命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5L 页
吴中之驾。渊明松菊。不忘栗里之游。羊肠之险易厌。鸡肋之味休恋。得子美万间厦。犹记曩时之壮怀。卧元龙百尺楼。不负少年之豪气。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祭文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6H 页
祭临津阵亡将士文
王若曰。男儿死耳。闷凶锋之横罹。山河宛然。拊遗墟而增悼。使汝至此。非痛而谁。咨尔阵亡将士。赳赳干城。桓桓貔虎。平明背水。不避井陉之危。白日挥戈。几奋鲁阳之气。始摩垒而贾勇。俄结缨而捐生。猿鹤沙虫。痛冤魂之靡托。蝼蚁鱼鳖。哀战骨之谁收。属余旋归。值此经过。山川伊阻。奈岁时之已迁。幽显虽殊。谅诚意之无间。兹陈薄具。以写余情。缅怀不朽之忠。岂曰无从之涕。死者可作。想英爽之犹存。魂兮倘来。冀纺绋而或享。
祭阵亡将士及被害人文
王若曰。物必有终。全而归者盖寡。人孰无死。得其所之为难。嗟汝生之不辰。非夫人而谁恸。咨尔陈亡将士等。才名杨叶。意气吴钓。桓桓貔虎熊罴。共负兼人之勇。赳赳干城心腹。争怀报主之忠。始同麦铁之先登。终类杞梁之轻进。时之不淑。命也如何。与蝼蚁与乌鸢。哀战骨之谁托。为沙虫为猿鹤。痛旅魂之靡依。咨尔被害诸人等。或鼠窜于山林。或鸟骇于途路。干戈满目。竟脱身而安归。豺虎咬人。乃逃生之无术。既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6L 页
赴火而投水。亦陷镝而罹锋。使汝至斯。实予之咎。死王事死沟壑。尔虽异于公私。哀赤子哀爪牙。予何间于彼此。终当掩尔之龀。且将恤尔之孥。士固杀身而成仁。人有无辜而就死。宜无憾于尔辈。诚不忍于予心。兹命有司。用陈薄具。死而不朽。想英爽之犹存。魂其有知。倘纺绋而来享。文以告汝。尔其飨之。
王世子致祭赠判书高敬命文
惟灵。东南间气。山岳储精。为凤为麟为龟为龙。蔚然瑞世之德。如奎如璧如金如锡。温乎拔俗之姿。夙蜚英于王家。旋就闲于南服。高吟大醉三千首。几处纱笼之旧题。便宜方略十二条。两度桐乡之遗爱。逮邦家之多难。倡忠义而勤王。投袂而行。武夫关口而夺气。登坛而誓。三军奋臂而忘生。众推元规之主盟。人慕天祥之举义。朝廷鍊兵三十载。讨贼反出于书生。国家养士二百年。输忠幸见于今日。何长城之遽坏。竟一木之难支。血战当之。陷千金于虎穴。男儿死耳。轻七尺于鸿毛。弃前功于半涂。赍壮志而没地。事之成败也命。夫复何言。天之报施于人。果孰能测。一门之内。死事者三。旬月之间。受祸最酷。缅遗迹而长痛。流余涕之无从。兹命有司。用陈薄奠。死而不朽。想英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7H 页
爽之犹存。魂其有知。倘纺绋而来享。呜呼哀哉。
誓海文
维万历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庚申。朝鲜国通信使黄某。敢告于东海之神。伏以豺虎丛中。既持二年之节。蛟龙窟上。更乘八月之槎。捐躯是甘。稽首自誓。伏念某遭时板荡。许国驱驰。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然州里蛮貊。可行乎哉。赖有衷赤之不渝。可质上苍而无愧。四千里行役。何敢一毫惮劳。三十年工夫。正宜今日得力。固王事之靡盐。抑臣职之当然。直挂风帆。遥指日域。苟可安社利国。死且不辞。如使辱命失身。生亦何补。伏愿灵圣。鉴此忱诚。幸斯言之不诬。天有知也。倘一念之或怠。神其殛之。
祭夫人文
维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十月戊戌朔初六日癸卯。家翁昌原黄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告于亡室全州李氏夫人之灵。我哀夫人。早归我家。艰难契阔。乐少苦多。我素居贫。赖君主馈。承家奉祀。得以无坠。自君结发。倏垂四纪。中间人事。何所不有。昔在壬辰。同避倭寇。徒步忍饥。奉母及姊。随我行在。奔播千里。私亲偕没。未及面诀。我入虎穴。君在乡屋。甘旨之养。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7L 页
繄君是托。四载贼垒。生死堪疑。三年草土。残喘如丝。缘我屯厄。致君愁思。沈忧损性。未老先衰。我哀夫人。半生多疾。形销血耗。四体骨立。医云此疾。实缘心恙。药不能治。唯在善养。庶几馀生。安心自全。旋罹家祸。奈何乎天。我哀夫人。垂老命薄。良人远谪。一女生别。西忆心驰。南望目极。悲忧憔悴。此岂可堪。花山滨海。下湿上岚。风气不侔。水土未谙。扶病远来。此岂所宜。沈痾渐痼。竟不能支。由我积衅。遂至于斯。我哀夫人。沦没异地。膝下无儿。眼前唯婢。病遽气促。不及有言。谁无一死。孰如君冤。家山迢递。归绋将动。孤囚匏系。未获远送。君去我住。那有后期。百年之好。一朝分离。抚柩长辞。君岂有知。惟杨西麓。是我先茔。舅姑在上。妇孙在傍。君归有托。庶可自慰。我亦衰病。在世能几。生虽见累。死岂复絷。终当一逝。与君同穴。幽明虽隔。魂梦可通。川路虽遥。水在地中。逝矣夫人。奚憾奚悲。灵輀夙驾。此行何之。念我独留。心肝如割。一杯相诀。愿垂歆察。呜呼哀哉。尚飨。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登对说话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8H 页
丙申登对第一(二月朔戊戌乙丑日)
昼讲。 上谓参赞官申湜曰。黄某来自釜营。必谙贼情。使之入来。黄某趋而进。(沈游击渡海后。公以省觐事来京。)上曰。尔为国事。久在虎穴。良苦。黄某启曰。国事至此。一身艰苦。有不足恤。伊贼狡诈百出。游府到海之后。则贼情虚实。尤难探得矣。 上曰。沈游击何以渡海云耶。黄某启曰。惟敬言于臣曰。关白请我。我当渡海调停云。臣问曰。老爷渡海后。无乃有别样事情乎。惟敬曰。万无是理。厥后。搪报于兵部曰。海外野俗。不闲礼义。若于接待册使之时。或有亵慢之事。则受辱多矣。俺当先渡。与关白讲定仪礼后。陪天使过海云。臣问于行长管下。则非关白请游击也。日本谗间大兴。行长欲亲入调停。而恐其力不足。要游击一时渡海云云矣。上曰。贼有再动之形乎。黄某启曰。别无朝夕发动之机矣。通信之言。未知实否。而调信出来之后。以必得为期。玄苏等。逐日聚议矣。 上曰。如有再举之计。则阴谋秘计。虽未可知。而必有调兵运粮之事矣。黄某启曰。清正则能放铁丸。行长智虑过人。故所向无前矣。秀吉养子秀次。谋杀秀吉。事觉被诛。卒倭等。谓臣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8L 页
等曰。朝鲜人。通古书知义理。故无父子相贼之变。而日本人。无所知识。故秀次得日本之半。而犹以为不足焉。图杀其父。事甚悖戾云矣。 上曰。今日送陪臣。则丑虏无遗撤还乎。黄某启曰。通信与否。在庙堂之处置如何。臣之妄料。见其害不见其利。今虽通信。必有后尾。十言而九从。其一必是难从之请矣。德馨启曰。与贼相持。于今四年。尚未探得实情。今宜拚作被掳人貌样。入往彼中。诇探以来可矣。黄某启曰。佯为附贼。则入去虽易。出来甚难。虽送侦探人。安知实情。德馨启曰。武士中。择其有计虑者。跟同唐人。渡海侦探。则可审虏情矣
丙申登对第二(十一月癸未日)
申时。上御别殿。引见黄某。 上曰。尔以国事。往来异域。多苦劳。某曰。奉使无状。不能传命。臣罪当万死。上曰。此非奉使人之罪。勿为未安。且其处贼情何如。某曰。臣初到日本。事多归顺。行长,正成等。来迎曰。关白闻诏使及贵国使臣来。心独喜。敕令吾们即可郊迎以入。故吾等来耳。及其传命之日。关白言曰。日本欲通中国。而朝鲜不许借道。厥后沈游击讲好之时。朝鲜请兵败事。又其后天使入釜营。朝鲜不送一介使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9H 页
偕入日本。逮乎天使入日本之日。始遣使来。当初王子生杀苦乐。都由我手。我以礼而还。彼以不礼而待我。我是以怒。不敢相见来使。因令明日独接天使。翌日两天使行封。关白立于庭上。五拜三扣头。敬受赐衣。其臣四十馀人。皆受钦赐有差云。臣以关白禁不入参。故不得亲见。其间曲折。未能详知。而因人传闻。亦难尽信。 上曰。关白行礼。何以为之云乎。某曰。以倭服受敕。而拜礼则或云为之。或云不为矣。 上曰。关白在五沙浦受对乎。尔等及两册使。皆在沙浦乎。某曰。山城州(关白所都)距五沙浦六七里矣。时地震尤甚。都邑圮毁。故出五沙浦待之。关白听清正之谮。极有愤悱。至于天使。亦令驱迫出送。其臣三奉行。(长星,吉星,三星也。)苦谏止之。 上曰。奉行。何状官爵。亦是缁髡乎。某曰。奉行者。居中用事之官。为官不高不卑。而威权出乎其人者也。非僧人也。壬辰年中。随兵入我都中仓洞苧洞者。行长等。初讲和时。纳赂于三星而始议和云矣。 上曰。别无饯慰之事乎。某曰。无是礼。且不以奉敕使之礼待之。与待小臣(公自称之辞)之礼无异。 上曰。清正事。日本人何以言之。某曰。清正事。臣前在釜山。闻其被罪。其后入日本时。臣行到瓜子浦。(即浪古耶)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29L 页
逢一人问之。皆虚语也。臣使人问于调信。调信曰。罪则虚言也。今此关白。更肆朝鲜之计。盖清正激之也云。 上曰。天使与我国信使。关白有并杀之志云。然乎。某曰。臣之一行。有格杀之志者。未能详知。但译官朴大根。来言于臣曰。关白欲鏖杀一行。并与册使而驱逐。三奉行言曰。自古无杀使之国。且方责朝鲜以不遣王子。而先杀其使。是塞其归路也。长成亦止之云矣。 上曰。清正将为出来云。然乎。某曰。清正等之出来。当在二三月。虽来。必留阵蔚山,机张等邑。以待关白号令云。 上曰。要二王子来谢之言。有之耶。某曰。臣自日本来釜山时。行长遣其将官沙贵要间(姓名也)言曰。下处甚烦。不可会叙。请于空舍暂得相语。臣许之。是日初昏。行长如约而来言曰。使臣远来勤苦。不成和事。深有恧然。关白初心。虽不送王子。天朝特遣使臣。故喜悦无比。和好可成。而适李天使(宗诚)遁走。故事事违误。至于天使接见之馆。尽为地震所撼。所见极惨。故关白。由是愤恨朝鲜无限。度前头之事。莫如急遣王子来谢而已。如大臣百僚。虽一时齐到。用兵与否。未有轻重。况我日本。留朝鲜王子。以为平民乎。以为国君乎。只令来谢放还之意可也。因自誓天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0H 页
曰。归报国王。以终厥事。幸甚。臣答曰。王子岂有来谢之理。况吾归。安得发于口闻于上乎。此必无之事。幸勿望也。行长曰。然则奈何。关白必战无疑。朝鲜一战而蹶后。复请和。则虽缓颊百人。不得善其策矣。其无悔。且动兵之后。我亦不得自便于其间。幸仔细归启。臣复答曰。虽不好兵。敌至则应。战虽厌苦。亦出不得已。事有当理。不战自和。事不当和。岂畏一战。慎勿以动兵恐喝我也。乃作揖而出。翌日。臣早作起身。正成来在馆门外。见臣言曰。吾待朝鲜对答之还。归告关白。须速示及。行长曰。不然。朝鲜必取禀圣旨。然后乃有回话。往复之间。动延三四月。吾当阻遏起兵。不使即动。幸于未动前。速有攸处云矣。 上曰。行长议和。清正请战。两人所为。互相牴牾。有似枘凿。是何意耶。或云自作元只。斯言或近之耶。某曰。以言语辞气之间。诇探其趣。其所议论。判然不合矣。 上曰。行长,调信等。力主和事何也。清正独主战争何也。某曰。当初自中之事。臣实不知。大抵人情。上于人则好。下于人则恶。是故。调信到沙浦。言于长成曰。当初用力于和事者。竟归白地。吾惭于三国人。宁剚刃我颈而死云耳。行长亦言于臣曰。清正虽或再航。当住军蔚机之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0L 页
间。不为大举深入。而其意。盖主败和要战。若于庆州等地。力设器械。军粮远置他处。清正欲战则坚守。欲围则无糗。势必自沮。自云助我者也。 上曰。贼之必欲要致王子。何意耶。某曰。渠辈初擒王子。为功于日本。终放王子。求恩于我国。王子脱擒之后。一未遣使修谢。故固请王子再至。以逞狂图耳。要时罗。(行长幕下小酋。)微贱而伶俐者。一日。私见朴大根言曰。关白极恶不道。为狂为惑。不出三年。自底灭亡。须于清正未动之前。遣人言于诸酋曰。王子如是固索。即宜起送。而昔在壬辰失误。因致土民启衅。縳致清正军中。故国君大怒。屏逐边远。一国人民。莫不鄙夷。来与不来。何关尔国乎。可遣大臣。讲定和好。年年修好。无乃不可乎云云。则关白或悦而听之。干戈之祸。可延数年。而关白自灭。亦可待也。 上曰。要时罗,平调信。皆尔所同行者耶。某曰。调信奸猾甲于诸酋。今兹一行。极尽心力。出来之日。亦如是矣。而且恨其大事不成。心颇不悦。 上曰。地震之说。是乎。某曰。臣未及日本。八月地震。崩倾沙浦,五沙浦,山城州楼云。 上曰。尔所目见。亦有地震之迹耶。某曰。兵库(地名)间。原陵自陷。仍为沮泽。丰后(地名)地方。有人家四五千。皆没于地震。只馀高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1H 页
丘树梢。处处出没矣。 上曰。家居皆陷云者耶。某曰。其地全为大洋。人之全活者。仅八九人。盖攀缘树顶而上者。得免溺死云矣。 上曰。尔入日本之后。亦有地震乎。某曰。臣自八月至九月。留沙浦。其间二十日。地震无虚日而震之。掀人身体。撤人房舍者。或十日一有之。其他小小之震。一日之内。或有震再三者焉。沙浦近处。人家四壁。小无完土矣。 上曰。彼贼。以我国器械如船制大炮弓矢之类。皆已学得云耶。某曰。弓矢非不持去。而点火弛张。必难得宜。故不为用力于弓矢。至于舟揖(一作楫)。倭子之所尝操习。而只知轻捷之爱。不知完厚之为可恃。故我国船制。不知学得矣。大炮则无之。每以鸟铳放之。 上曰。尔出入。皆乘我国船乎。某曰。臣初意倭船必优我船。自釜山抵彼一岐。皆乘倭艇。行至赤关。(地名)乘我船而去。其回也。亦乘我船。 上曰。板屋船乎。某曰。李舜臣所监造者。效倭船制矣。臣自日本还。将渡釜山。诸倭曰。风势似逆。必不直泊釜山。问之我国沙工。皆曰。可以及渡。倭子固止之。不听半渡。倭不悦曰。可以渡矣。至夜半泊釜山。釜营倭子。见之惊骇。 上曰。乐守采欲篡秀吉。而事觉被诛云。或曰。诬告见杀。人多伤冤。何也。某曰。村巷。以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1L 页
守采之被害为冤。而调信。言其谋叛发觉云耳。 上曰。我民之掳于倭贼者。所着何物。某曰。衣倭服。语倭言。我国说话。全忘不知矣。 上曰。倭贼将欲更肆。益加组练耶。某曰。别无所闻见。而但关白。使行长等将兵。而各治兵治食以自给。不如我国或出兵力。或运糗粮矣。 上曰。关白。于我国有忿懥而如是。至于天朝。业已受封。何不遣人陈谢乎。某曰。在虏中。探侦其意。则关白云。必先通朝鲜后。次可遣使天朝云矣。吴亿龄曰。倭之谢恩表文。非倭文字。而强为倭文。似是唐文。谢恩之事。亦难取信。某曰。三长老赉来表文。还入。关白复令正成赍表来。无印信。天使不受。正成还入踏印而来。及于浪古也(地名)之间。某且曰。臣之前后状启。自备边司出传行。故陈游击。一日招臣诵之。因责臣曰。以尔之故。贵国贤王。请兵上国。两使将何以处之。虽不甚怒。多有不安之色。又置一纸文书。亦我国公事间簿书及请兵咨文中说话。我国都民骚扰之言。一一皆播于贼中。 上曰。兵家机事如此。奈何。某曰。七月。调信见臣言曰。今闻李册使遁走。王京汹汹。国君将迁。士夫皆避。由陆路而行者。遇土贼于杨州。由水路而去者。遇水贼于江华。我兵不犯前境。尚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2H 页
且忧惧。况若更动。则若何以支吾。其言诚可痛惋。 上曰。京中奸细之流。或有漏通者耶。某曰。不但都民作为奸细。南边士民。亦不知倭贼之为雠。私相来去。有似邻并。至于吏民。一朔之内。半月役于官家。半月役于倭贼。催科责役。无有彼此。以如此民。通如此事。何厌之有。 上曰。对马岛。我国之地。而曾被夺于倭者。形势何如耶。设或往征。则其易拔之乎。某曰。察见形势。对马岛。则虽我国今日之疮残。亦可击之。风漪郡。藏船处极多。处处有之。亦可易拔。且对马岛。海中别屿。而不遇顺风。则虽有急变。未得即通于日本国矣。况其地无峙糗积刍。其势决难婴城持久。 上曰。贼复如壬辰而大举入寇耶。某曰。臣未知其详。设或再起。则非暂时侵掠之比。必大举矣。调信常恨曰。我前入朝鲜。悬军深入。事无实而名不美。今则作农积粟。先击舟师。 上曰。舟师。渠何能攻。某曰。非攻舟师。不通粮道云。 上曰。我国力弱。似难支吾。天朝岂容凶秽于视同内服之我国乎。某曰。贼视天兵。虽不如我之孤弱。亦不至畏惧矣。 上曰。渠虽自强。安能当帝威。某曰。行长。破于平壤。故多有畏怖。清正。所向无衄。故不知所惮。 上曰。壬辰。贼来寇者。其额几何云耶。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2L 页
某曰。或十万云。或二十万云。未知孰是。但结阵连营。相望于道者。自京城。迤于北道。自京城。又迤于平壤。自釜山。迤于汉水。兵非二十万。必不如是之盛也。 上曰。秀吉待天使甚恶。草不设仪云。然耶。某曰。倭国无礼义。故别无仪仗。而只以金牛运行。有时以简慢之礼待之。则一枝筇竹。徒步来见云。 上曰。尔之一行上下员役。皆无故出来耶。某曰。格军一人。闻我国事势不顺。日本将尽杀信使之行。故无缘逃脱。投入贼中。此外无死亡人。黄某将出。 上曰。姑坐。命黄门引烛前于史官。以明记事。俄而小黄门。持杯盘出。 上命赐黄某。饮讫罢对。漏下三鼓矣。
辛丑登对第二(八月癸巳日)
昼讲。黄某曰。乱后。学校之政不修。教训之道不明。此由于书册荡失。师表无人。且国家亦多事。未遑而然。今则稍安。而如此弃置。大可忧。储养人才。急先之务。必须择师儒。使之劝课。如小学等书。蒙士不可不知。古人。以洒扫应对。为第一科程。出以事公卿。入以事父兄。皆由于此。此书卷秩不多。或开刊京中。或开刊外方。使之优数印出。广布中外。如馆学等处。必以能通此书以上之人。许令赴试。各别申明行之为当。领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3H 页
事金命元曰。此最切急之言。外议亦皆以为忧。曾闻外方有开刊处。已令多数印出矣。黄某曰。近日守令除拜。自 上特命悬录荐举者之姓名。盖出于慎择之意。而窃闻铨曹守令荐。只有庚子辛丑两年置簿。而己亥以前。则皆无存者。近日守令有阙。例以此两年被荐者拟望。其他则曾经守令有声绩者。亦不得拟望。以此可拟者乏少。当初慎择之意。反为苟充之弊。不可不速为变通。且前日守令荐。皆是循例泛然荐举。今须申明荐举之法。使知并罪举主之意。更使各荐所知。着实举行。则荐举必操心而不敢妄为矣。命元曰。此言极是。所谓守令荐者。例是新出之人。若曾经有治绩者。虽前有荐而今则无有。故反不得参。此极可虑。
庚戌登对第二(十一月十八日)
经筵。参赞官宋英耇曰。臣少时受学于成浑。浑溪山间。安静自守。学问高明。践履笃实。为儒林所推重。不幸瞹昧被罪。尚未伸冤。臣常闷郁焉。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今日筵中。昧死仰达。王曰。事在 先朝。不得轻议。某曰。前日郭再祐疏中。诋斥伸救成浑之人。且指成浑为奸。臣乃前日救浑得罪之人。故有所未安于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3L 页
心。而陈疏自列。自上批谕严峻。故惶恐黾勉而出矣。臣受国厚恩。分义至重。岂以亡师未伸雪之故。而至欲不仕。为此猥滥之言也。只以臣当初深知浑之心事。且见其罪名之大不相近。臣意实以为至冤极痛。故以此启之。而竟被忘君护党之罪。及至 先王末年。虽蒙恩叙。而只因天灾疏放而已。非出于公论。则如是而岂可苟冒职名耶。臣于前日。屡陈此意。未蒙鉴察。适缘国家多事。不敢以私事烦渎。再佑非如草野微贱之人。职在宰列。自上待以待贤之礼。其言之是非虚实。虽不暇论。而臣以前日救浑得罪之人。何敢晏然而行公乎。士大夫所重者名节。臣虽庸劣。其职秩则重。而成浑方在罪籍。则臣之罪戾。尚在臣身。公论所不许。只因天灾疏放。而冒昧从仕。无耻甚矣。其为国家之羞辱。亦大矣。臣欲更为疏劄。则烦渎未安。且不敢一向呈告。今侍咫尺。又因英耇言及。而敢此仰达。成浑之伸与不伸。自有一时公论。臣不敢有所云云。而臣之自处。则不敢苟且。臣非有一毫与人言相较之意。只陈情事耳。在散职。犹有未安。正卿之位。决不可仍冒也。王曰。予意前已谕之。安心勿辞。黄某曰。臣待罪户曹。观国家用财。则经费日广。前日大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4H 页
礼稠叠。诏使支待时。则不可言。此外可已之事。亦不得减。故举其一事而观之。则虽似不至于伤财。而合其费出者计之。则其数不赀。此时物力。必须撙节。勿为靡文末节。可矣。古人云安不忘危。况今危急之时。而岂可居危思安乎。正宜上下相戒。爱惜民力。而颇有丰亨豫大之渐。甚可忧也。(时王好奢。服饰仪物。无不华丽。内人所服彩锦。贸出燕市。丰呈妓工衣服。皆以锦绣。自公备给。浮费日极。国储已竭。故黄公规谏。而王不之悟。)又曰。弊习之矫。在上之人为之如何耳。上之人。若行公道绝偏私。则在下者。自不敢行私矣。近日循私之弊。无处不在。故各司下人及防纳私主人辈。下而攀结宰相。上而夤缘宫禁。胁制该官。虽至细至微之事。亦为上言。以冀侥倖。而亦或有判付之时。自上严宫禁杜倖门。则可无一事。王曰。私主人防纳之事。有因上言判下事乎。某曰。臣待罪户曹。已过一年。有时或有此等事。常以为未安。故陈达矣。此虽自上轸念小民而如此。外间颇以为言。此等细琐之事。付之有司可矣。王厉声曰。防纳私主人事。有因上言判下事乎。某曰。如进献事。亦有判下者矣。(时宫禁不严。倖门大开。闾阎下贱。缔结宫妾。凡有所欲。不计细琐。外而上言。内以阴嘱。无不蒙恩。皆售其志。故黄某陈启以规之。上顾左右再问之。怒色见于外。)王曰。此则进献为重。若减价物。则进献之事。恐或不谨。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4L 页
故如是矣。此乃外人不知之言也。○今月十八日朝讲。黄某所启隶习还罢事。众子忠义不入番者。勿为给禄。其递儿高品减省。只存参下若干。递儿仕满一百日后。付禄事。传曰。前日朝讲。特进官黄某所启监察择差事。落书于无发落取禀中。色承旨详察添入。令该司举行。(右见政院同月二十日日记。)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科制四六附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5H 页
宋处士魏野谢遣使画所居
南山归弊庐。身世久寄于林壑。北阙下恩诏。蓬荜忽入于丹青。涧谷生辉。烟霞动色。念雾隐迹秘。云卧身闲。麋鹿之性爱山。敢言隐居而求道。鸟兽之群忘世。实昧达施而及人。盟已深于林泉。梦亦断于轩冕。栗里之居三径。自分容膝之安。玉川之屋数间。尚坚掩耳之志。栖衡门而自乐。处盘谷而谁争。红尘有绝交之书。白云非赠君之物。故山之风月无价。不用买山之钱。前湖之鱼鸟自亲。肯要锡湖之宠。甘为鹿门之隐。誓绝虎溪之踪。慕干木之踰垣。敢效山人索价。非庄用之捷径。不学处士盗名。何图虚誉之出山。遽为鸣驺之入谷。旌招谬加于贱士。已愧入林之不深。物色猥及于幽居。更觉逃身之无所。一幅缣素。貌得隐者之栖。数里田园。写出闲中之趣。物外之乾坤尽幻。毫端之风两乍惊。翠竹苍松。径东西之纺绋。青山绿水。屋上下之依俙。野服斜映于苍苔。摩挲恍疑此老。柴扉半掩于白日。指点知是吾家。几年豹隐生涯。今日龙眠手下。画里之溪山增彩。都忘草泽之微。天上之两露添恩。不觉君门之远。人轻礼重。奈端居之可羞。实浅名浮。当绘事而自愧。有何出尘之幽致。叨此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5L 页
旷世之殊荣。遇旁招礼隆。敷求志切。皎皎白驹之永夕。岂无空谷之诗。哕哕丹凤之鸣阳。可继高冈之雅。至令山野之贱迹。亦被天子之画看。不身在东皋。心悬北阙。三薰三沐。祝千载为春之龄。一壑一丘。矢百年终老之计。
太学生孔僖谢拜兰台令
狂言误涉于不敬。自分臣罪之当诛。严威特霁于有辜。猥荷皇恩之罔极。臣犹自愧。众其谓何。念东鲁鄙儒。阙里遗裔。圣人之后必大。恐坠累叶之家声。良弓之子善裘。谩传一经之世业。属作西笑于京国。拟追北学于胄庠。缄口不戒于金人。效蜩螗之竞响。饶舌有同于木铎。昧鹦鹉之招灾。既难绕指而为柔。终见转喉而触讳。出自我口。入乎子耳。危哉君房之言。言及乘舆。事关先朝。甚矣汲黯之谠。孔光偶答于温树。颜异遂陷于腹诽。哆侈成南箕。彼谗人者太甚。魑魅欺白日。虽明主而亦疑。左右莫为之先容。大夫皆言其可杀。噬脐惩往事。慨驷马之难追。囚舌辱壮心。闷尺喙之莫白。方俟鈇钺之必至。反沾两露之曲加。谓察鱼者不祥。赏刑特寝于罔赦。知传虎之难信。异恩更出于无前。既免尚口之穷。乃复强颜而仕。以臣子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6H 页
议君父。秦家之谬禁已除。由布衣登峻阶。西京之故事犹在。王者之嚬笑既决。诗人之萋斐不行。惟兹兰省之清班。实居枫宸之密地。身作玉皇吏。掌奎壁一府之珍。官闲中秘书。睡氍毹满堂之月。自惟罪难擢发。奈此荣罔措躬。遇量廓容人。诚笃爱士。是非有待于万世。谓臣虽犯不讳之科。好恶自明于四聪。知臣粗有敢言之气。遂寝投筒之告。特起覆盆之中。不吞刀割肠。饮灰洗胃。圣朝无阙事。虽未刺口于当时。天子有争臣。尚可犯颜于他日。
宋吕大防谢赐社饭
君有疾不遑处矣。伫闻周竖之曰安。子之餐旋予受兮。忽叨秦簋之于我。何心下箸。有泪盈襟。念生幸明时。端逢圣际。才惭庆历之参政。素乏托孤之名。智慕洛阳之相公。粗识改子之义。荷慈眷于半世。位具瞻于六年。赞新化于帘前。曾殚国士之报。陈嘉献于殿上。尚愧大臣之风。近缘玉体之失和。拟卜金縢之罔害。周家坛上。姬公之代某徒勤。汉帝宫中。樊哙之流涕曷已。悯珠襦之未御。忍玉几之斯凭。玉音俯慰于龙钟。九载之往事在耳。金风又属于燕社。一年之佳节伤心。何图尝药之馀。遽被推食之惠。宠锡忽颁于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6L 页
宸极。一一病里之至情。珍餐特兮于天厨。粒粒心中之嘉贶。殷勤一匙饭。温言更荷于母慈。珍重社时思。天语敢忘于孺慕。尝虽先于正席。食不忍于下咽。节物增悲。有心孰不知感。素餐是愧。无路可以报恩。奚啻浃肤而沦肌。只知铭心而刻骨。治聋有锡。还忆昔年黄封。啖饭何甘。虚对太平故事。自惟侍疾之无状。奈此蒙渥之不赀。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恩莫重也。人皆欲百其身。遇以女中尧。为天下母。垂帘崇政殿。知臣虽是百无能之人。委任中书堂。谓臣粗有一乃心之绩。兹当寝疾之日。尚笃待下之诚。不才如臣。亦蒙赐我。不倍效曝献。益殚葵倾。蒲柳之质惊秋。敢昧止足之兮。犬马之心恋主。无负豢养之私。
宋东京父老。请以宗泽子颖继父任。
天降割不遗我一老。圣念方轸于云亡。考有后无忝尔所生。旧服盍缵于厥嗣。兹陈佥曰之举。冀赐一俞之音。钦挺神武资。际艰难运。痛父兄远狩沙漠。常切卧薪之心。择将相委任老成。期洒易服之耻。助顺之天心有赖。讨雠之人谋斯臧。何图征讨之未行。反遭鞠凶之奄及。征虏既逝。云台之画像徒存。都督长终。甲令之元勋谁托。率土叹邦家之瘁。当宁悲股肱之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7H 页
亏。关中之父老重艰。无复按堵于昔日。河上之师徒一溃。空怀旧将于当年。将恐邦本之土崩。伊致民心之瓦解。翠华尚驻于异域。谁回去邠之行。版籍徒在于旧邦。难振渡江之策。苟或举授之失当。必致遵守之乖方。伏见宗颖之为人。实有乃父之馀烈。立行伍与同甘苦。深得士卒之心。作爪牙世笃忠贞。素称干城之将。乔木之清风不整。甘棠之遗泽犹存。非此父安得此儿。人谓臧孙之有后。有是心固有是政。咸称令尹之不孤。允合东土之保釐。何忧神邑之镇抚。方城玉垒。宛然旧业之箕裘。猛将劲兵。自是先人之任使。仗父威祗服厥事。岂同以羊而将狼。守成宪无坠前规。必能如臂之使指。是所谓从民望也。孰不曰见贤用之。矧兹世选之良规。亦有前史之可考。乘轮车披鹤氅。魏兵惊诸葛之更生。说礼乐敦诗书。晋人喜郤氏之不死。功已著于既往。事可法于将来。望思恢业之大机。体众好之必察。遂使居留之重寄。特令图任于世臣。则军容由是而重严。士气职此而再整。家庭之风不二。终知狐突之教儿。柱石之才无双。庶见苏灰之继绩。当与子偕作。为王前驱。同雠虏而戴天。纵多偷生之罪。守社稷而效死。庶倾徯后之懮。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7L 页
宋宰相贺得神童杨亿
国以人兴。允属千一之盛际。才为世出。奄得六五之童蒙。祥应聚奎。喜溢提壁。钦诚深如渴。志切旁招。追文王之作人。于斯为盛。迈汤后之吁俊。所宝推贤。咸仰多士之克生。庶见小子之有造。顾兹杨家之英物。实为圣代之神童。灵运文章。夙称谢庭之玉树。孔释抱送。共谓徐家之石麟。才气天下之无双。人物斗南之第一。家声远承于德祖。肯作弥衡之小儿。门望素著于关西。可继汉朝之夫子。神驹未展于千里。妙誉已达于九重。旧日庭坚。亲被玉皇之问。他时长吉。几入钜公之许。才过李白之十龄。尚未邯郸之两岁。词源倒三峡水。杨炯之酌不穷。笔阵扫千人军。柏直之口尚乳。诗能言志。既尽秉笔之词。誓以终身。自切立朝之恳。文成子建之短步。髭摘有邻之神科。难言既异于互卿。何但与其进也。夙成有同于师睪。夫岂少可侮乎。兹为世间之奇才。实乃应时之杰士。猗欤美质。是谁生此宁馨。蔚尔英姿。固非偶然而出。见孺子之可教。知文运之方亨。天将降任于斯。人亦无出其右。小如此大可知矣。宁独如此而止哉。幼所学壮而行之。不负所学之正耳。有臣若此。我王之休。念俱依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8H 页
日月之光。获际风云之会。后生可畏。纵惭先辈之名。得人者昌。庶歌无斁之雅。
宋洪皓进太后手札
孤臣径九死。久罹异域之风霜。一札柢万金。恭传慈圣之音问。雁使将发。鲛泪先挥。窃惟母后之蒙尘。曰自靖康之失御。二十载星霜荏苒。莫救置俎之危。五国城行色凄凉。谁解倚壁之苦。宋河有跂予之望。魏屺多陟岵之悲。徽音久阻于新丰。几废汉帝之寿。至养未遂于天下。尚阙周王之朝。北路之影响无因。南天之消息已绝。何意翟舆之未返。获睹鲤书之亲题。上加餐下相思。说尽心中之事。天无涯地不极。写出塞外之情。怀哉曷月归。殷勤播越之态。毋曰嗟予季。丁宁来救之望。怅尺素之初裁。想故国之何许。十行札数行泪。宛手泽之如新。千回悲万回辛。恍形容之相接。嗟几年起居之贻阻。幸今日书信之可凭。遥知只影之庚庚。远诉哀情之乙乙。道之云远。宁惮两地之难通。谁将西归。庶慰一人之深慕。钦拭泪南渡。痛怀北巡。动容张守之六思。几切望云之恋。开襟李纲之十议。恒抱卧薪之心。终身之舜慕弥深。返驾之唐绩可廓。第念慈仪之尚隔。而致远音之久疏。鹤发飘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8L 页
零。堪吁生别之几日。泥封珍重。始见手简于今朝。是虽慈念之所加。抑亦圣孝之攸感。情缄耿骨髓。喜存问之有时。温言出肺肠。欣寝膳之无𧏮。悠悠心脉脉意。纵难尽于胸中。琅琅音宛宛容。庶可想于纸上。惟兹宸翰之远达。何啻内坚之曰安。承天只之有言。可抒难膝之恨。念母心之莫慰。庶激尝胆之怀。念万里楚囚。十年汉节。才非专对。强膺使乎之名。忠是传家。徒切国耳之恳。既失出疆之义。宁逭辱命之辜。燕海霜寒。闷羝乳之无计。秦关日暮。叹马角之未生。适获廿载之好音。思致九重之远奏。身幽雪窖。奈断北还之凫。泪洒冰天。好寄南飞之雁。空传一书札。何处是长安。此去奉君王。倘得一达于金阙。归来谒天子。庶可更卜于他年。
宋杨亿谢母病遣使赐药
温清久愆于慈闱。方惧事亲之日短。存亡忽轸于圣念。猥荷馈药之恩深。口先尝而感添。首欲稽而泪下。念两朝为官。一艺成名。非据近天子光。几作烧尾学士。不才掌帝者诰。未免斲窗舍人。强仕宁出于学优。干禄秪缘于亲老。功名岂是吾辈事。愧辞尊居卑之不能。岁月偏伤游子情。悯定昏省晨之无暇。岂料小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9H 页
子之薄祐。而致老母之乘和。未笃爱亲之心。天不听代某之祷。徒切利病之愿。药难辨苦口之珍。二竖渐入于膏肓。一疾将至于沈痼。命已殆于东首。徒贻泣涕之涟涟。日将迫于西山。忍见气息之奄奄。天乎不我惠。儿兮奈母何。卧床委庸医。自叹为子不孝。斋心梦神药。恒羡古人至诚。何意九重之圣恩。忽赐万金之良剂。医已经于三世。妙用不昧于君臣。效可验于十全。殊锡特隆于子母。才奉手而神爽。欲近口而气苏。德既洽于生成。固宜勿药而有喜。疾可瘳于暝眩。宁曰未达而不尝。恩九死而难酬。泽再生而罔极。遇仁深锡类。德大好生。惟其疾之忧。奚啻保民若子。以及人之老。实惟立爱自亲。遂令无告之臣身。获济将死之亲命。不铭心无贰。粉骨不忘。未盖棺前。都是报恩之日月。庶活母后。尽为事君之岁年。
汉郑众谢拜军司马
戎庭持使节。幸逭辱命之诛。幕府忝军僚。滥荷踰兮之宠。臣心犹愧。物议谓何。念蹶张粗人。材官贱士。诵三百能专对。素乏使乎之才。得十万愿横行。窃效壮夫之志。曩值乏人于朝著。猥被衔命于匈奴。志有愧于子卿。偶拒卫律之拟剑。骄已深于老土。幸免郭吉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39L 页
之留胡。生还虽荷于皇灵。使事未竣于狡虏。念王事靡监。敢忘循国之心。谓夷情无厌。辄陈遣价之失。纶音既勤于汝往。褊性尚昧于时宜。忠臣不择事安。岂怀巧避。愚见非为身计。屡烦恳辞。对刻木以自伤。叹匪石之莫转。在缧绁谓非罪。孰明其冤。俟鈇钺之临身。自知不免。鸡诏一霈于恩典。驽质再生于明时。岂料家食之未淹。遽蒙天宠之不赀。魂招楚泽。不烦巫阳之辞。身入帝城。何借子公之力。曾是妄校尉之列。获添军司马之班。职分当为。安有可观之微续。虚誉过实。谬荷追奖之前劳。恩九死而难酬。抚七尺以罔措。不赏善何以劝善。纵欲义士之争先。皆曰贤然后用贤。恐乘国人之称可。鸿光非贱士可报。厚德岂愚臣所堪。昭帝奖苏武忠深。才为典属国。成皇赏陈汤功大。仅封关内侯。自念何人。敢比二子。遇报功泽厚。懋赏恩隆。谓朝廷曾有人乎。察臣虽非安社稷之器。使四方可谓士也。知臣粗有效忠节之诚。遂令被谴之身。特蒙起废之泽。不铭心无贰。粉骨难忘。倘效涓埃。都是报国之日。如蒙拂拭。固宜受命之秋。
唐颜师古进王会图
车书同四方。王化既覃于内外。玉帛朝万国。盛业可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40H 页
传于丹青。肆将一幅新图。敢献九重深阙。钦文敷舞羽。武成止戈。日表龙姿。共戴太平天子。星陬重译。咸称中国圣人。虞庭无猾夏之忧。汉塞绝防秋之患。故兹威声之所暨。而致远人之方来。鸱鸮怀好音。山梯海航之敢后。天骄化赤子。陆詟水慄之争先。无方不被王灵。有土皆为臣妾。呼韩稽颡于北阙。屠耆接踵于南庭。毳幕毡裘。咸解辫而请吏。冰天桂海。竞输琛而辇财。类百川之朝东。喜见中华之礼乐。同众星之拱北。思袭上国之衣冠。共慕窦融之先归。笞背无待于属国。孰效防风之后至。系颈不烦于长缨。臣三代不臣之邦。声教四海。雪累朝未雪之耻。胡越一家。自非覆载之能容。曷致远迩之咸服。越裳献白雉。见周道之方亨。涂山会诸侯。知夏德之已盛。隆功既轶于往古。胜事盍示于来今。兹写虎拜之仪。敢倩龙眠之手。殊风异俗。摹尽八蛮之形。诡服奇装。画出九夷之状。丰功伟烈之焕若。纵莫形于毫端。名王巨酋之勤于。庶永传于纸上。兹诚今古之罕觌。岂可山水而易观。猗欤治效之隆。实乃千载一时之大庆。美哉斯图之作。当与七德九功而并传。念业陋雕虫。才拙画虎。当国家征讨之日。愧乏汗马之劳。及华夷会同之辰。
秋浦先生集卷之二 第 640L 页
幸际飞龙之运。既睹非常之盛礼。宁无旷世之宏规。稽王会于周书。美宾服于汉史。考文德为歌颂。纵未能揄扬乎圣功。传王业示子孙。窃自效摹写于绘事。
本朝谢封王世子
干蛊无咎。冒陈择储之情。申命用休。曲垂责成之谕。何阶报答。祗积兢惶。念忝祖攸行。遭家乡难。失弗屈之官守。惧坠遗基。求无恤之简辞。思得良嗣。计诚切于付托。事或违于宪章。岂鄙纶綍之音。遽及颛蒙之。将降任于是。既许便宜之权。盖有待而然。特示优处之意。虽册礼之未举。实眷注之非常。遇量廓包荒。仁隆字小。曰奔走曰御侮。俾效攘夷之功。教军旅教临民。期收拔乱之绩。遂令孱息。获叨温言。不奉以周旋。一乃心力。如车遇险。冀前覆而后惩。若农服田。庶父菑而子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