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x 页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附录]
[附录]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1H 页
墓志[李恒福]
万历癸丑冬十月。明甫卒于龙津江上。讣闻。上为之震悼。命复其爵。于是大夫之贤者。士之良者。皆曰。国其如何。甚至于吏胥,军民,商旅,老幼。踽踽茫茫。无所恃。各出货财。奉裞于门者踵相接。时余与明甫。同获罪。屏居芦原。驰及大敛。主人绝踊而拜之。既事还。客有言者曰。近世栗谷之卒。三学生徒,禁旅。会哭于第。西厓之卒。市人亦哭于第。今公名在司败。三司交章。死之日又如是。亦何施而得斯于上下也。余曰。圣人云。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其是谓矣。且其立朝三十有四年。其所立与所施。所被于远近者。如日月之丽于天。无愚智贤不肖。举知其为清明。则一朝亡焉失之。不可复见已。则咨嗟痛悼。人情之常也。尝傧日本之聘。日本服其德。尝从 天朝之军。 天朝高其才。我使朝 京。必问其起居。以其出处。占国之污隆。此其人闻之。其伤而惜之。必万倍矣。然则何独于一邦。将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无所往而不然。德之所被。如是之远。而一邦之人。则并世而生。同朝而立。不唯不悦。从而忌之。忌之不足。必欲杀之。至于圣明
万历癸丑冬十月。明甫卒于龙津江上。讣闻。上为之震悼。命复其爵。于是大夫之贤者。士之良者。皆曰。国其如何。甚至于吏胥,军民,商旅,老幼。踽踽茫茫。无所恃。各出货财。奉裞于门者踵相接。时余与明甫。同获罪。屏居芦原。驰及大敛。主人绝踊而拜之。既事还。客有言者曰。近世栗谷之卒。三学生徒,禁旅。会哭于第。西厓之卒。市人亦哭于第。今公名在司败。三司交章。死之日又如是。亦何施而得斯于上下也。余曰。圣人云。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其是谓矣。且其立朝三十有四年。其所立与所施。所被于远近者。如日月之丽于天。无愚智贤不肖。举知其为清明。则一朝亡焉失之。不可复见已。则咨嗟痛悼。人情之常也。尝傧日本之聘。日本服其德。尝从 天朝之军。 天朝高其才。我使朝 京。必问其起居。以其出处。占国之污隆。此其人闻之。其伤而惜之。必万倍矣。然则何独于一邦。将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无所往而不然。德之所被。如是之远。而一邦之人。则并世而生。同朝而立。不唯不悦。从而忌之。忌之不足。必欲杀之。至于圣明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1L 页
上临。日月傍照。鬼神昭布。愚智俱瞻。而乃敢反天蔽明。肆言可诛。是其心以为真可诛耶否耶。客嘿而哂之。居数日。其孤如璧。累然服斩。越绋而来。哭舍杖拜献状曰。吾父尝有言于子曰。老夫心事。有友李某知之。今父不幸死。凡与父游而有文者。唯大夫在。敢以幽堂之辞为托。余曰。吾闻昔司马侯死。叔向抚其子曰。自此其父死。吾蔑与比而事君矣。此其父始之。我终之。我始之。此其父终之。晋国赖之。吾于今。不亦悲哉。且余于若父。计年则差先一饭。语德则常后三级。平世文昌。雁序而进。当国板荡。迭居中兵。衰年伴食。埙篪莫逆。终与相竟平生。宦迹略相先后。知我者君。慕君者我。少得倚麻之益。今有附骥之望。敢不乐为之志。因泣而叙之曰。明甫讳德馨。汉阴其号也。李出广州。为望族。至丽季当恭悯朝。有以抗直闻。辛旽将杀之。负父逃隐。有大名于世者曰集。号遁村。二世三世至讳仁孙及克均。仍父子为相。李氏遂大。又二世而至守忠。守忠生振庆。振庆生讳民圣。娶县令柳礼善女。以嘉靖辛酉生明甫。生有异质。沈毅淳谨。不妄游戏。十一。吐辞惊人。十二。大成。十四。杨蓬莱士彦过访屏所。挟为唱酬数十篇曰。君我师也。二十。登第。选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2H 页
入槐院。 宣宗将讲训义纲目。命选才臣。特赐内藏御帙。使之讲读。以备顾问。栗谷荐进五人。余与明甫。同登荐书。一时荣之。壬午。黄,王诏使游汉江曰。闻朝鲜有李某者。愿一见之。明甫辞以礼无私觌。王公书赠一绝。有小序。略云。闻君风度气像。远超凡类。余未获相接。书此以赠。为神交焉。故事。以玉堂参下。书堂赐暇。为一时第一清选。至比登瀛。时 宣宗既命赐纲目。继催玉堂书堂之选。栗谷方典文衡。实主是事。当癸未之后。朝论携贰。可否不济。明甫以后辈。声名藉甚。余亦謏闻。俱有应选之望。有一宰相。夜访栗谷。屏人曰。两李果有人望。未知意向。不可轻荐致坏时事。栗谷曰。二人声誉方盛。何可蔽贤。且荐人贵得才。何论意向。其人至夜分争之不能得。明年春。 上幸瑞葱台。明甫应制居首。自是战辄冠军。无敢争锋。尝命庭试入彀有日。同选争道者。先问政院。明日李某必当就试。又占高第耶。明甫闻之。称疾不试。论者谓战必胜攻必取。固难也。敌弱而韬锋退舍。尤难也。升副修撰。历司谏院正言,副校理,吏曹佐郎。戊子。日本使玄苏,平义智来聘。使明甫迎傧。特升吏曹正郎。二使望其仪表。已洒然起敬。及步爵。力请报聘。明甫数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2L 页
以日本顷岁入寇。虏我边民。何无信耶。日本闻之。即还我人百馀名。 宣宗嘉之。超拜直提学。仍赐银带。庚寅。升同副承旨。历右承旨,大司谏,副提学,大司成,吏曹参议。辛卯。超拜礼曹参判兼大提学。时年三十一。本国官职。以文衡为重。虽鸿才硕儒。非履历既久。品秩崇重。鲜能居之。明甫望实俱隆。朝中老师。皆袖手让登。牛耳之执。无敢援其手者。 上之特升嘉善。亦所以先为之地耳。及朝廷会荐。佥举无他。明甫独少一圈。满座愕然曰。此何耶。东园金相公贵荣笑曰。老夫所为。人皆失色。金徐曰。年少位卑。行先诸老。稍待才老德熟如何。人或讶其不然。而明甫闻之。欣然深服。一时士论。两美而并称焉。壬辰。日本大举入寇。宣言请见李某讲和。 宣宗会群臣议。朝廷不知所为。时余以都承旨在宾厅。明甫立门外。请与相见。余出见则引余手曰。今贼求见我。我欲请往寇深矣。若之何辞难。及入对请往。单骑驰至龙仁。则贼已散漫不可入。还到汉江。则 大驾已西幸矣。追及于平壤。贼进逼浿江。又请见。明甫又请往。单舸会于江中。是日。群臣诸将见其会者。无不悚然变色易容者。明甫见贼。责以大义。辞气犹烈。后玄苏亟称于人曰。仓卒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3H 页
辞语。无异平日。信不可及也。初。明甫追及 行在。夜渡浿江。直抵余所。同宿数日。时余忝中兵。连衾夜话。谓之曰。我欲乞援 天朝。廷议掉臂。悯塞到今。明甫即拊髀曰。吾意也。明日吾两人力争。事可成矣。因与定计。迟明入朝。明甫言其便。大臣初难之。明甫抗言固争。庙议乃定。贼势日逼。 宣宗又发平壤。行到定州。引群臣问计。余与明甫。争请入 天朝。上书求救。至夜分。 上犹沈吟不决。副提学沈忠谦进曰。臣闻天下势而已。今势若可救。微二臣往。兵自当出。势不可救。虽二臣并往。无益也。二臣在国。人固信服。在中朝则不过一介陪臣。中朝何知其贤否。而肯为此二臣者。回已定之议也。况李某方在本兵。尤不可远离。无已则德馨可遣。 上曰。吾意政如此。于是遂遣明甫。翌日将发。余送之南门。明甫曰。恨无快马兼程疾驰。余即解所乘马与之曰。兵不出。君当索我于重获。无相见也。明甫曰。兵不出。吾当弃骨于卢龙。再不渡鸭水也。二人洒涕而别。及至。六上书泣愬。郝巡按杰。见明甫辞语慷慨。悯然为之改容。未及上奏。便宜遣祖承训等三将。先尝贼锋。皆败退。遂大发兵五万。众号十万。明年春。到义州。明甫以都宪傧接大兵。时三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3L 页
京丘墟。八路溃散。明甫在军。日应对诸将。督办粮饷。常参幕筹。提督累黜已见。遂克平壤。复松京。收汉阳。宣宗嘉之。增秩为刑曹判书。四月。天兵入汉阳。时旧都新刳于兵。遗骸满路。饿殍填壑。明甫赈活士民。仍使处业。收聚书籍。以备讲帷。师旋。乞归觐其父。冬。 天子命世子。督率兵,户曹官。驻全,庆间。策应军事。余以兵判分曹从行。明甫代判本兵。先是。 上在肃川。令募兵教鍊。扈卫帐殿。至是。明甫与柳西厓成龙。协心规画。张大其事。置陈制器。皆仿中朝。仍设屯田。以助军需。公私有赖焉。甲午丁内忧。其年冬。 宣宗以为国事方艰。非李某不能为。未没丧而夺情。明甫九上章辞。不起。 上曰。予不以贼不退为虑。以卿不出为忧。辞旨切峻。促令赴召。黾勉入朝。由吏曹。移判兵曹。湖西贼梦鹤煽乱败斩。逮捕馀党。贼以明甫勋名盛大。置对之际。藉以为言。明甫席藁待命至四十日。宣宗执不许。不得已起视事。又十上章。始得许递。丙申。还判兵曹。俄迁吏曹。余又代之。丁酉。贼再动。 天子遣四大将。发兵十万。御史杨镐监军。杨公年少气锐。轻视天下士。动以气势压倒。人皆汹骇。 宣宗以明甫前在李提督军中。能得上下心。命往傧之。杨公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4H 页
一见倾倒。明甫仍言曰。今贼已逼畿甸。若一渡汉。则江以西。无复著手处。及今驰往。犹可及救。杨公遂单骑入京。责战益急。嘬锋稷山。京都再按。明甫之力也。及杨公南征。围清正于蔚山。明甫亦随大军在幕府。会天大雨雪。人马冻饥。天兵左次。时杨公见明甫在军暨暨。气益厉肃。深加器异曰。李某虽在中朝。当端委庙堂。尚屈百僚。不亦异哉。 宣宗闻即登庸。时年三十八。俄升左议政。余蹑其后。及刘提督綎分道而南。 宣宗祖送。刘缕缕言须得才能臣文武备具为本国第一人。事乃可成。 宣宗顾余曰。意有在耶。余对曰。必李某也。因命从征。刘喜曰。得李公吾事济矣。至顺天。贼酋行长势益窘蹙。刘行间密谕。纵使遁逃。明甫钩得其状。先令统制使李舜臣。转告水军提督陈璘。同伏要港。挟击大破。辛丑。以都体察使居南岁馀。壬寅。入为领议政。癸卯。白虹贯日。 宣宗命二品以上言得失。明甫言事忤旨。递领西枢。时命策扈 圣宣武等勋。余因事。指陈明甫乱初请兵事。 上曰。李某当倭奴充斥之日。以扁舟往见贼酋。非忘身殉国者。不能也。命使并录。明甫闻命。劄辞甚力。勘定之日。大臣有忌之者。指其辞劄曰。此皆实录。汉老辞勋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4L 页
宜矣。持之甚力。左右争之。不能得。戊申。 宣庙礼陟。今上改玉。遭临庶人狱。上问处珒之宜。余议以为宜全私恩。俾不至死。朝臣见者错愕相顾。明甫曰。我亦同辞。郎官来告。余惊曰。恐上相未察末段语。试往更禀。明甫笑曰。第联我名。怡然不动。未几。郑寒冈逑以都宪。亦疏陈是议。李完平因劄略及之。于是一时论者纷然力攻。谓之护逆。事将不测。上两可而并止之。朝议遂分。有执法全恩之异。至于今逾甚。其年夏。中朝遣严,万两差官。查问本国事。又告讣使臣在京驰启。中朝不即许封。上下闷急。上又遣明甫陈奏。明甫以为严,万将发。万一不幸先诬本国。则使臣继至。虽工言不入。不如先至 京师。备陈实状。遂星夜兼程。二十七日。至京师。留五月。干事而回。上大悦。命其父某超升堂上。除判决事。又官其子六品。仍赐土田臧获倍数。己酉秋。复拜领议政。壬子春。海西逆狱起。至癸丑。应犀之狱继起。事连宫禁。比壬子尤危。上连年逐日亲鞫。丝毫以上。未尝委有司淑问。又谗说惎挠。事有至难不忍言者。明甫为首相。余以左僚日侍鞫庭。明甫守正平反。棘棘不阿。时三司交章。请诛永昌。且欲三公宜率百僚庭争。一日。上入更衣。两司长官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5H 页
于殿上扬言曰。廷议以大臣不即伏閤为咎。不敢不告。余出外。明甫亦随以退。问曰。廷议如是。祸将先及于大臣。子将如何。余曰。吾之意。在戊申之议矣。明甫曰。然则死乎。余曰。礼云。内乱不与焉。我何必为永昌死也。明甫曰。然则何居。余曰。子以首相。当断此论。若令出置阙外。则我当屈首从之。若如三司之议。必磬于甸人。则不得不立异。死生命也。明甫笑曰。吾意也。明日。白官伏閤。明甫以出置为辞。居数日。有柄臣言曰。朝议欲置辟。而大臣启辞。只请出置。非白僚所以为 宗社意也。辞极侵轶。明甫笑曰。已领佥意。及草启。持前议不变。翌日。其人称疾不来曰。不可与大臣苟同。明甫闻之。笑曰。不来耶。人各有见。任自为之。狱事日急。外间或传将废 母后。郑造,尹讱以台官避嫌。首发是论。余谓明甫曰。吾得死所矣。今时人所持以罔上。亦所以胁下者。有三说焉。一曰。义理不明。吾亦曰。义理不明。二曰。讨逆不严。吾亦曰。讨逆不严。三曰。庇护逆党。吾亦曰。庇护逆党。但所由言者异耳。其所谓逆者。未见其为逆状。故不敢严讨。至于谳议。辞亦依违。苟逆焉而有司如是。则义理果不明矣。今臣而废君之 母。真逆臣也。真知逆状。则凡在官者。讨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5L 页
何敢不严。党何敢有护也。前日为永昌死则伤勇。今日为 母后不死则伤义。憖使吾君。为造与讱之蔽也。而负累于天下耶。明甫曰。吾二人同进。先以克尽诚孝慰安 慈殿之意。反覆陈启磨砺。以待上悟。因言台谏不道之状。悉力击破之无遗。其可也。余曰。不可。吾等启辞未半。天威震怒。或台谏狙击。势难毕说。台官既诬引春秋。眩惑上聪。此事必询大臣。我粗习春秋。当引经据义。段段攻破。今已具腹藁。或因献议。或进一劄。因及永昌不可加诛之意可也。明甫曰。试具草示。我翌日诣阙。明甫附耳谓余曰。此事何能忍待数日。我心如焚。今日入启如何。余曰。不可。因以具草示之。明甫喜曰。甚善。越二日。两司先劾余。余俟罪东江。自余去国。明甫益伥伥无所聊。眷顾国事。忧累圣德。每归私第。仰屋饮泣。辄却食不进。唯索冷酒。熙然而已。金悌男以国舅赐死。方议告讣当否。明甫引春秋子无雠母绝母等语为议。时议大愕。未几。上又允庭请出置永昌。论者又欲置法。不知吾侪始议本只此而止。又不知明甫岳立难挠。谓可以祸福动。至促先倡。明甫又进一劄以示之意。于是物议汹汹。前所侵轶者。欲因此去之。一二新进。承望旨意攘臂。玉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6H 页
堂倡为按律之议。三司同辞庭争之强。逾月不已。上只命削职。八月。退归龙津。时年五十三。得疾日恶。遂不起。今所大恨者。废 后之议起。明甫欲急攻。余欲待时。卒从余议。余先败退。明甫孤立。未尽所言。泯泯而没。使后志士殒泪千古。余之误明甫多矣。其配曰故领议政李山海女。生三男一女。长如圭。荫补郡守。次如璧。县监。次如璜。文科侍讲院说书。女生员郑基崇。侧室生四男三女。如圭有二男象乾,象坤。一女李基祚。馀二人幼。如璜有二女幼。明年甲寅正月三日。合葬于杨根山夫人之墓。明甫天分甚高。精神秀朗。谦谨自持。不色于艺。平居粥粥若无能。万不施其二三。而犹为天下之闻人。若使遭遇。叩其囊底而尽出之。则其功德之及人而人之慕尚宜如何也。至于奉先之诚。事亲之孝。睦族恤邻之仁。非明甫所以轻重者。不具载。余尝谓明甫。推贤让能。似子皮。应对宾客。似叔向。知无不为。似宋璟。尊儒乐善。似留正。不立私党。似司马光。率是以行。上以出于晋,郑之间。不失为名大夫。下以出于唐,宋之际。不愧为贤宰相。又谓李某心大。能临事不动。果以是获戾于时。亦以是扬名于后。事虽可讳。言不可没。辍哭记事。哀不能文。忘其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6L 页
质俚。窃言而隐书以埋之。
行状[李 埈]
公讳德馨。字明甫。汉阴即号也。其先出广州。广州之李。为海东望族。丽季。有讳集。号遁村。忠穆王丁亥岁。登科。文章志节。有名当世。恭悯戊申岁。以抗直。触忤贼僧辛旽。旽将捕杀之。窃负老父。投于庆尚道永川地。及恭悯辛亥岁。贼旽伏诛。始还家乡。以得免惨祸。自是。无行世之意。为奉顺大夫判典校寺事。遁村生讳之直。官至直提学。直提学生讳仁孙。官至右议政。谥忠僖公。沈毅有大略。不喜声色。忠僖公生讳克均。官至左议政。燕山甲子被祸。于公五代祖。左议政生讳世俊。官至南阳府使。以燕山朝被祸之故。追赠兵曹参判。府使生讳守忠。为进勇校尉龙骧卫副司果。赠吏曹判书。司果生讳振庆。贤而有行。不幸早世。赠议政府左赞成。振庆生讳民圣。娶金城县令柳礼善之女。辛酉二月十二日巳时。生公于汉阳之南部诚明坊。公生有异质。沈毅醇谨。不事游戏。人之见者。无不奇之。八岁。公父始教小学书。至元亨利贞。公请释其意。公父曰。此理微妙。虽释之。非幼儿所能晓得。公曰。读书。必先详其文义。乃知意味。强为论说。十一岁。
行状[李 埈]
公讳德馨。字明甫。汉阴即号也。其先出广州。广州之李。为海东望族。丽季。有讳集。号遁村。忠穆王丁亥岁。登科。文章志节。有名当世。恭悯戊申岁。以抗直。触忤贼僧辛旽。旽将捕杀之。窃负老父。投于庆尚道永川地。及恭悯辛亥岁。贼旽伏诛。始还家乡。以得免惨祸。自是。无行世之意。为奉顺大夫判典校寺事。遁村生讳之直。官至直提学。直提学生讳仁孙。官至右议政。谥忠僖公。沈毅有大略。不喜声色。忠僖公生讳克均。官至左议政。燕山甲子被祸。于公五代祖。左议政生讳世俊。官至南阳府使。以燕山朝被祸之故。追赠兵曹参判。府使生讳守忠。为进勇校尉龙骧卫副司果。赠吏曹判书。司果生讳振庆。贤而有行。不幸早世。赠议政府左赞成。振庆生讳民圣。娶金城县令柳礼善之女。辛酉二月十二日巳时。生公于汉阳之南部诚明坊。公生有异质。沈毅醇谨。不事游戏。人之见者。无不奇之。八岁。公父始教小学书。至元亨利贞。公请释其意。公父曰。此理微妙。虽释之。非幼儿所能晓得。公曰。读书。必先详其文义。乃知意味。强为论说。十一岁。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7H 页
受学于邻丈家。有盆竹枯死。邻丈呼韵。使占一绝。即对曰。春夏秋冬长作春。岁寒然后独青新。如今憔悴群芳尽。恰似离骚泽畔人。座客皆阁笔难和。十二。能作表,策,序,记等文。意圆辞畅。文章夙成盖如此。十四。公从外舅柳相。读书于抱川地。一日。杨安边士彦兄弟来过。与公论文。甚奇之。仍携往永平牛头渊。安边先占一律。公即和曰。野阔暮光薄。水明山影多。绿阴白烟起。芳草两三家。仍唱和数十首。安边深叹曰。公我师也。公之文章。非我敌也。遂刻诗岩石而还。十八。捷司马初试魁。终屈于覆试。人皆怪讶。考官亦叹其失才。二十。登别试乙科第一人。分差承文院。首被翰荐。以公妇翁及外舅相避。不得应讲。迁升本院著作。公外舅柳相于筵中启曰。臣侄李某。才望俱出臣右。以臣之故。久废史官之路。妨贤不可。请递臣职。 上曰。予素知李某之才。终可大用。而大臣不可轻递。时大提学李珥选将来典文衡之人。而公与其选焉。时有一宰相夜访栗谷。屏人曰。李虽有人望。未知意向。不可轻荐致坏时事。栗谷曰。李声誉方盛。何可蔽贤。且荐人。贵得人才。何论意向。其人至夜分争之。不能得。 上命除汉语试射等事。各赐纲目一帙。使专意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7L 页
读书。以备顾问。时诏使王公敬民游观于汉江。公以制述官随去。有相工李时芳者。即诏使之友也。见公语深服焉。言于诏使。诏使曰。朝鲜有李某。愿一见之。公辞以礼无私觌。诏使即书赠一绝曰。吾友钟峰李公。偶遇李吉士于舟中。风度气象。远超凡群云。余未获相接。书此以赠。为神交焉。其诗曰。风流李白元供奉。年少终军更弃繻。百代声华君不忝。通衢千里见神驹。癸未北虏之变。公为事变假注书。从仕累月。政院以病重启递。 上曰。此时非此人之才不可。特 命调理行公。公历撰其时事迹以进。则 上称叹不已。其后特令公书进 御览题目。筮仕之初。人皆以公辅期之。二十四。拜弘文馆正字。被选书堂。公上章力辞。 上优答以奖之。玉堂参下书堂赐暇。为第一清选。至比登瀛。俄升本馆博士。 上亲幸瑞葱台。设文臣庭试。出三箭定天山二十韵排律。公应制居首。自是战辄冠军。无敢争锋。一日。判下文臣庭试。则同选争道者先问政院。明日。李某就试。又占高第耶。公闻之。称疾不试。论者谓战必胜攻必取。固难也。敌弱而韬锋退舍。为尤难也。二十五。升副修撰。历司谏院正言,弘文副校理,吏曹佐郎。又迁弘文校理。公欲为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8H 页
读书。上疏辞职。 上嘉其意。命换閒官。公以成均直讲。赐暇湖堂。唯以读书为事。戊子。归省安峡县。时倭使玄苏,平义智等将出来。宣慰使该曹循例拟启。则自 上还下其望。仍 传曰。倭使接待。机关甚重。且闻倭使能文云。自古宣慰之任。必如金安国,苏世让等人差遣。今书堂官员中。有文才可合人。极择以送。该曹以公为拟。 上命公乘驲上来。特除吏曹正郎。差宣慰使以遣。公前往东莱。留四日。倭使出来。设宴接见。从容谈话。以书相答。制诗酬酢。凡干施措。咸得其宜。倭使望其仪表。洒然起敬。虽以蛮貊之无知。亦甚叹服。己丑。倭使入京。请遣通信使。言辞不逊。朝廷深以为难。公与礼判柳西厓商议。以图善处。率倭使还下东莱。仍谓倭使曰。两国修好有年。顷者。叛贼沙火同逃入日本。诱率贼倭寇掠边民。此等贼若捉送。则尔国所望可谐云云。玄苏等留釜山。先遣卒倭。未满一月。沙火同及被虏男女百馀名即出来。翌年。 上嘉其功。超拜直提学。且赐银带。同年秋。迁升同副承旨。公以早升堂上为未安。上疏力辞。 上不允。转升右承旨。历大司谏佥知中枢府事,副提学,大司成,吏曹参议。辛卯。又以归觐峡县乞由。 上特赐豹皮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8L 页
阿多介。使之归遗老亲。眷渥之隆。前古罕闻。同年。超拜礼曹参判兼弘文馆大提学。公以嘉善。兼是任。曾所未有。且年少遽升。又极未安。累上辞章。 优奖不允。前是。特升嘉善者。盖欲兼提学故也。壬辰春。拜司宪府大司宪。递拜同知中枢府事。四月。倭奴动兵。直指京城。译官景应舜持倭书出来。书契中。欲见李某讲定和事云。自 上命会朝以议。朝廷莫知所处。公于榻前。请往见贼酋。探问事情。少缓其势。 上甚危之。不忍明言。然事势急迫。终乃遣公而去。及到龙仁县。先送一译于倭中。谕以欲见之意。译官被贼锋所害。无可见之势。计没奈何。还到京城。则 大驾已西狩矣。公苍黄狼狈。从间路。追及 行在于平壤。贼锋已逼浿江。 上挥泪语群臣曰。卿等愿为 祖宗。勉图恢复之计。公又自请往。以单舸见贼曰。我国与尔国。数百年通好。一朝有何嫌怨。而乃为此举耶。贼盛张兵戈。故示威势。颜色不变。言语自若。贼即解兵威。仍语公曰。吾欲假道。而朝鲜不许。如欲入人之家。先撤藩篱。势所然矣。公严辞峻斥曰。尔欲犯我父母之邦。而以假路为言。非但难从尔请。自此两国。将为雠敌。据理明言。终始大责。诸贼酋不敢复有所言。其后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9H 页
玄苏亟称公度量曰。苍黄之际。言语辞色。少无异于昔日宣慰之时。人所难及。公料此贼非本国所敌。与宰相李鳌城。首出乞援 上国之计。 上可其议。仍遣公入辽东。告急于 中朝。中朝初疑本国与倭相通而有此请。不肯出兵救之。公呈文泣诉。竭力周旋。中朝始信本国危迫之状。先遣总兵祖承训。率三千兵来援。及至本国。贼势甚盛。孤军莫能敌。 中朝继遣提督李如松。大发兵东征。公以大司宪。为提督接伴使。力赞谋议。亲冒矢石。竟复三京。时倭奴遍满浿江以南。郡县空虚。许多刍粮。无计办供。公周旋转输。俾免绝饷。终乃进战以收伟功。癸巳。拜刑曹判书。四月。入都城。兵火之馀。腥尸载路。饥民填壑。公搜聚馀饷。分给赈恤。所活不知其几。又收诸处书籍及货财。分送该司。以补国用。提督听宋应昌之言。才到忠州。旋欲班师。公曲劝南下。尽逐馀贼。提督令家丁出示应昌密通长帖曰。事势如此。不得不撤归。即拔帖以去。公瞥眼之间。能诵传启。不错一字。同僚见之者以谓若神明焉。公随提督将送别于义州。适值 大驾于黄州。公谒 上。上曰。闻卿驱驰战阵。备尝艰苦。患疾深重。良用忧虑。 亲赐御药。使之调治以行。提督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39L 页
渡江。公即旋归。仍觐于通津县。是年冬。拜兵曹判书。时天兵撤回。 大驾还都。朝廷草创。万事无形。加以南徼一带尽入贼窟。国势汲汲。朝不虑夕。公与西厓柳相公。协力规画。新设训鍊都监。募聚良民。作队教艺。逐日劝课。且给粮饷。以济其饥。公私两便。军额渐多。扈卫防戍。始得成形。且造各样兵器。皆法纪效之制。广设屯田。以继军国之需。抚恤军卒。如爱己子。著念官务。有甚家事。昼夜思量。寝食具忘。忧国之诚。出于天性。甲午夏。丁忧。居庐于通津地。执礼过毁。几不能起。及其襄葬也。都监诸卒。裹粮自来。至诚赴役。犹恐或后。其德泽之入人深者盖如此。同年冬。自 上以为国家危急。当此之时。非李某不能为矣。今闻已过襄事。促令起复。以纾国难。且曰。予不以贼不退为忧。以卿不出为忧。 严旨累降。必欲出仕而后已。公九上辞章。泣血陈恳。自 上特下严旨曰云云。终不得命。黾勉赴召。复拜兵曹判书。公官务虽剧。执丧愈严。居丧饮食。一从礼文。咸谓三年之内。必不能支保矣。乙未。逆贼李梦鹤出于湖西。时公声名表著。为贼口所浼。公席藁待命。至于四十日之久。自 上累下温谕曰。予喜卿姓名出于贼口。若因此罪卿。适足以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0H 页
堕凶贼之计中。公惶悚感激。出谢 恩命。仍上辞章。多至十馀度。始乃得递。丙申。还拜兵曹判书。迁吏曹判书。注拟之际。至公无私。每当一窠。必求其人。得之则喜。不得则忧。劄记姓名。临政以拟。王子宰执。不敢有所私嘱。亲戚朋僚。亦不敢有所希冀。而草野之名一善者。无不诚咨力举。必置于百执事之列。丁酉。倭奴再动。 天朝大发水陆兵。以御史杨镐为经理朝鲜。杨公性峻气侠。待之极难。及闻先声。人无不大为疑虑。朝廷以公为傧接。往迎于镇江城。经理与公论说军国诸事。一见便即推许。公之所言无不从焉。留住箕京。闻倭寇已犯湖西。公投呈禀揭。日累十度。请进住汉阳。以遏贼势。杨公果有其计。即单骑驰到。督战益急。大败贼锋于稷山地。贼之不再犯京城。皆公力也。公以为倭奴虽退。尚屯两南。一番扫荡。势不可已。曲劝经理。遂下岭南。先拔蔚山贼窟外城。进围贼将清正于内城。多至一旬之久。贼将势迫几降。天不助顺。雨雪交作。人马冻馁。三军少退。时公暴露忘飧。效死不懈。经理深叹。顾谓诸将曰。李陪臣风度雅量。虽出 天朝。亦做阁老。俄而经理被言西归。公亦随还。戊戌。右相有窠。西厓柳相公荐公为右议政。俄升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0L 页
左议政。提督刘綎南下时。言于 主上曰。愿与本国文武第一人同行。料理诸事。 上曰。意有在耶。相臣李恒福在傍曰。必李某也。 上许之。公又作南行。前到顺天倭桥。指告提督急攻贼城。公亦不避死生。随入战场。交锋大捷。贼遂退缩。城中贼酋行长在围日久。粮尽势窘。频请出降。将不日捕获。刘綎为人。性本骄诈。欲得伪功。密谕行长。使之遁逃。有若败走者然。公先知其意。即达夜急通于统制使李舜臣与舟师提督陈璘。要水路挟击。大败之。自征倭以来。前后献捷。未有若此之大者。公深愤刘綎所为。密启于朝廷。群小据朝。故欲陷公。反示其状启于邢军门。刘綎探悉其状。大怒曰。三十年功名。因李某都坠了。怨公欲害之。人皆为公惧。公往见刘綎。稳叙夙昔。不露声色。綎虽内怀不平。外实尊敬。临别至赠赆物。留诗以美之。己亥。公被数三奸臣密劾。上章辞职。 上曰。卿之心事。如青天白日。狂风怪雨。虽或发作。其体固自若也。今卿所为。内不愧心。外不愧人。刘氏之子。焉能害于国匈于人哉。 天宠虽隆。势不能安位。累辞得递。移拜判中枢府事。辛丑春。自 上轸念南事。以公为四道都体察使。公承命南下。修举军政。务除民瘼。规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1H 页
画百为。一出至诚。黜陟臧否。一任公道。毫无容贷。方伯守令或有望风解印者。时倭使橘持正辈持书契出来。公以为此是马岛所遣。日本必不能尽知。不许下陆。乃设馆于岛中。使之留处。说称 天朝方愤尔国所为。善后兵马尚屯国中。修好一事。安敢于此际开口。然尔国若革面输诚。尽变前日之事。则终必有善处之端。其后揭报军门。累出谕倭告示。张挂釜营。以折哄胁之言。边事到今无事者。无非公周旋之力也。公素谙贼情。凡有度如合符节。少无差失。壬寅春。还拜领议政。是年夏。逆变起于湖西。公以首相平反理狱。所活甚多。参鞫诸官。以缓治逆狱。必激 上怒。皆为忧惧。 上又下教曰。春秋。缓治逆狱。则是亦逆也。诸官相顾失色。公怡然不动。以婉辞直言。备细覆启。 上怒即解。横罹逮狱者得放释。癸卯春。白虹贯日。 上命二品以上。各书启所怀。时临海有杀害宰臣之变。其子柳𦨙欲为复雠。反被临海所陷。并与捕盗大将边良杰系狱受刑。几至死域。国人举切嗟痛。天怒甚峻。大小之官。缄口莫言。公甲辰春。不避私嫌。冒进长劄。极陈其冤状。 上怒益激。乃下 严教。公即引疾呈告。三度得递。移拜领中枢府事。其后临海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1L 页
常怨公欲陷之。时勘定请兵扈 圣宣武等诸功。 上因元勋启辞。传曰。李某当倭奴充斥之日。以扁舟见贼。非忘劳循国者。不能也。 命收录。公八劄辞勋。上犹不允。公递相之后。权臣专政。不录公名。人皆愤郁。而公自谓快于心矣。丙午。权臣当局。伪致犯陵贼讲和而误边事也。公献议累百言。痛斥其非。权臣甚疾之。终不能害公。戊申春。 先王宾天。临海之变。出于殡侧。三司俱请以按律。公首发全恩之说。乃被时辈极斥。呈病在家。未几。郑寒冈以都宪。亦疏陈是议。李完平,李鳌城相继劄及之。时辈谓之护逆。祸将不测。夏。 天朝欲查临海狂病与否。出送严,万两差官。举国遑遑不知所为。一日。差官于御前。请质临海之事。入侍诸臣莫能发一辞以答。特命召公入。公即入对曰。以弟證兄。于义不可。一言明释。差官深服公言。即罢出。时 天朝流言横播。有不忍闻。差官查质之外。又有多官会议之论。告讣之行。累月留京。趁不准请。朝廷惊惶闷虑。又特命公为陈奏使。公乃自辟黄慎为副。星夜奔驰。发行廿七日。乃抵北京。逐日呈文。血诚号愬。每见阁老及该部诸官。泣陈本国闷迫事情。辞意恳恻。阁老及该部诸官。亦皆动念。屡上催本。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2H 页
留馆五个月。竟得准事。而其往返一路也。 天朝诸镇之官。或盛设酒馔。出迎路左。或贻书赠赆。无不款遇护行。此二百年来。前所未有。而公之见重于 上国之人如此矣。还朝之日。即命公父超升堂上。拜判决事。且叙子弟为六品职。给与田结奴婢以劳之。己酉秋。还拜领议政。壬子春。金直哉之狱起于海西。连及朝士名人。至癸丑年。朴应犀之狱继起。事连宫禁。时事日渐危惧。逐日亲鞫。丝毫以上。未尝委有司淑问。又有奸臣作孽事。有至难不忍言者。公以首相日侍庭鞫。守正平反。棘棘不阿。若涉于无辜之人。则忘身趋出。至诚陈恳。多所生活。时三司交章。请诛永昌。且言三公宜率百僚庭争。一日。两司长官扬言于殿上曰。廷议以大臣不即伏閤为咎。公闻此言。退而叹曰。天若助国。必无此事。凝然不动。翌日。奸臣称疾不来曰。不可与大臣苟同。公闻之。笑曰。其人不来耶。人各有见。任自为之。同僚大臣。为公危之。公曰。死生命也。持前议不变。狱事日急。外间或传言将废 母后。翌日诣阙。公语僚相曰。我心如焚。今日吾二人同进。先以克尽诚孝。慰安 慈殿之意。反覆陈启。因言时辈不道之状。僚相曰。徐观事势为之。已而。金悌男以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2L 页
国舅赐死。方议告讣当否。公引春秋子无绝母雠母等语为献。时议大愕。未几。廷议请诛永昌。公进一劄。示其不可诛之意。时辈承望奸臣旨意。竟为按律之议。三司同辞。逐日陈启。逾月不已。竟至削职。八月。退归于杨根村舍。乃于十月初九日。病暴重不救。享年五十三。闻公之讣。尺童走卒。莫不垂泪。深山穷谷。亦皆伤痛。公天禀极高。神通夙成。谦谨自持。若无能焉。立朝三十四年。未尝以才智先人。而至其临乱不爽。当变尽常。确乎其操守。有贲育不能夺者。居家奉先以诚。事亲以孝。虽官高之后。涤器之事。洒扫之礼。必躬亲之。公所著封事诗章甚多。而尽丧于兵火。只有若干稿行于世。少负时望。早致宰列。雅以国事为忧。不知家人产业。一亩田一口奴无买占者。入阁几廿年。家无担石之储。闻人之善。虽在微贼。必取焉。见人之过。虽在疏远。亦未尝出于口。有一边倅。适公所举人。以苞苴潜焉。公大怒。即令还给。使子弟贻书大责之。自是其人遂绝迹于公之门矣。平生少交游。大小之官。绝无非公事到公门者。亦不见公因私出入也。敦睦九族。顾护邻里。凡有婚丧。尽力救济。每当受禄。必周其急。公配赠贞敬夫人李氏。即议政府领议政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3H 页
讳山海之女。文孝公讳穑之后。事舅姑。奉祭祀。一从礼制。壬辰之乱。先公早世。旌门。享年二十八。有三男一女。长如圭。前杨根郡守。次如璧。前殷山县监。次如璜。中壬子增广。前侍讲院说书。女适成均生员郑基崇。侧室有四男三女。皆幼。如圭生二男三女。长象乾。次象坤。女适士人李基祚。二女皆幼。如璜有二女。皆幼。郑基崇有三男一女。皆幼。甲寅正月初三日。合葬于杨根夫人之墓。
谥状[郑经世]
公姓李氏。讳德馨。字明甫。自号汉阴。系出广州。望族也。其先世有闻人。在丽季曰集。以文章气节。有大名于世。辛旽恶其抗直。欲杀之。负父而逃匿于永川地。旽诛始还。判典校寺事。与圃隐甚相善。今圃隐集中。有哭遁村诗。即其号也。入我朝。有曰仁孙。官至右议政。谥忠僖。曰克均。官至左议政。燕山甲子被祸。寔于公为五代祖。高祖讳世俊。南阳府使。 中庙朝赠兵曹参判。以与父同被祸故也。曾祖讳守忠。赠吏曹判书。祖讳振庆。贤而有行。不幸早世。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民圣。知中枢府事。赠议政府领议政。妣柳氏。县令礼善之女。公以嘉靖辛酉生。有异质。沈毅醇谨。不
谥状[郑经世]
公姓李氏。讳德馨。字明甫。自号汉阴。系出广州。望族也。其先世有闻人。在丽季曰集。以文章气节。有大名于世。辛旽恶其抗直。欲杀之。负父而逃匿于永川地。旽诛始还。判典校寺事。与圃隐甚相善。今圃隐集中。有哭遁村诗。即其号也。入我朝。有曰仁孙。官至右议政。谥忠僖。曰克均。官至左议政。燕山甲子被祸。寔于公为五代祖。高祖讳世俊。南阳府使。 中庙朝赠兵曹参判。以与父同被祸故也。曾祖讳守忠。赠吏曹判书。祖讳振庆。贤而有行。不幸早世。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民圣。知中枢府事。赠议政府领议政。妣柳氏。县令礼善之女。公以嘉靖辛酉生。有异质。沈毅醇谨。不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3L 页
好弄。八岁。读小学。请问元亨利贞之义。议政公曰。非幼子所能晓。对曰。读书。必先详其文义。乃知意味。议政公大奇之。十一岁。吐词惊人。十二而大成。长篇大作。信手滔滔。十四。杨蓬莱士彦来过。相携游水石间。占一律。公和曰。野阔暮光薄。水明山影多。杨叹曰。君我师也。万历庚辰。捷大科。选入槐院。旋被翰荐。以外舅李公山海及舅柳公腆亲嫌。不得应讲。时 宣祖将讲训义纲目。命选才臣。特赐内藏御帙。使之温习。备顾问。一时荣之。凡得五人。公与焉。壬午。诏使王公敬民游观汉江。公以制述官随。王公闻其名。请与相见。公以礼无私觌辞。王公不敢强。遗一绝以结神交。有通衢千里见神驹之句。寻拜弘文馆正字。赐暇书堂。故事。以玉堂参下得 赐暇。为第一清望。至比登瀛。公与白沙李公恒福。同登是选。时论翕然。称为得人。时栗谷李公珥典文衡。实主是选。有一宰夜访李公。屏人谓曰。两李果人望。然未知意向。不可轻易引进。或坏时事。李公曰。荐人贵于得才。何论意向。其人争之至夜分。不得而去。乙酉。 上幸瑞葱台。公应制居首。自是声名藉甚。无敢争锋。一日。命文臣试大庭。同列争道者问政院曰。明日。李某又占高第耶。公闻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4H 页
之。称疾不就试。识者器之。升副修撰。历正言,副校理,吏曹佐郎。迁校理。以仕宦妨学。上疏辞。 上嘉其志。命递授直讲。戊子。日本使玄苏,平义智来聘。 上以机关甚重。且玄苏有文才。命极择宣慰使。铨曹以公应旨。 上特迁公吏曹正郎以遣之。公至。玄苏辈望其仪表。洒然起敬。及入京。请报聘甚力。朝议难之。一日。公于宴席。从容语曰。两国修好。本以信义为重。顷者。我国贼沙火同逃入日本。诱率贼倭寇。掠边民。而尔国不之禁。信义安在。未可遽议报聘也。玄苏等急遣卒倭。不踰月。以沙火同及被掳男女百馀人来献。上嘉之。庚寅。超拜直提学。赐银带。秋。升同副承旨。公上章辞以骤。不许。序迁至右承旨。历大司谏,副提学,大司成,吏曹参议。辛卯。以觐受暇。 上赐豹皮褥。令归遗。异数也。寻进阶特授礼曹参判兼大提学。公以年少躐升未安。又以嘉善典文衡。前所未有。累疏恳辞。优奖不许。壬辰春。拜大司宪。寻递授西枢。四月。日本大举入寇。宣言欲见李宣慰议和。 上会群臣议。莫能决。公曰。寇深矣。何可辞难。入对请行。单骑驰至龙仁。则贼已散漫。不可入。还到汉江。 大驾已西幸矣。从间路。追及平壤。贼进逼浿江。又请见公。公片舸。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4L 页
会于江中。是日。群臣诸将在江岸望见者。无不悚然失色。公见贼。辞气自若。数之曰。若等无故兴兵。坏却数百年通好。是何意耶。玄苏等曰。吾欲假道入大明。朝鲜不许。譬如将入人家。不得不先撤藩篱也。公曰。尔欲犯我父母之邦。而胁我假道。国可亡。道不可假。自此两国之好绝矣。何和可议。声气俱厉。贼不敢复言。后玄苏亟称于人曰。苍皇之际。言语气色。与昔日尊俎时无异。人所难及也。公料此贼非本国所办。请乞援 天朝。大臣持难。公固争之。 上可其议遣公。行至辽东。郝巡按杰见公辞语慷慨。为之悯然改容。即便宜遣祖承训等三将。先尝贼锋。皆败还。 天朝遂大发兵。遣提督李如松。督诸将东征。明年春。大军到义州。公以大司宪为接伴使。时三京丘墟。八路溃裂。百度荡然。无著手处。公周旋其间。竭力焦心。日应待诸将。办给刍粮。不致乏绝。提督大悦。遂克平壤。复松京。 上懋其功。增秩为刑判。四月。天兵入汉阳。兵火之馀。饿殍满路。公搜聚馀饷。赈给士民。所全活不可胜数。先是。 上在肃川。令募兵教鍊。扈卫帐殿。至是。公与西厓柳相国协心规画。张大其事。置陈制器。皆仿中朝制。广设屯田。以助军需。公私赖焉。甲午夏。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5H 页
丁内忧。 上以国事艰危。非公不能济。冬。命起复治事。公九上章不起。 上曰。予不以贼不退为忧。以卿不出为忧。辞旨切峻。促令赴召。遂黾勉入朝。由吏判移判兵曹。乙未。逆贼李梦鹤起兵湖西。未几。伏诛。逮馀党鞫之。贼以公勋名盛大。藉口焉。公席藁待命四十日。 上温谕不许。不得已起视事。十上章乞递。始得命。丙申。还判兵曹。俄迁吏曹。丁酉。贼再动。 天子遣四大将。发兵十万。以御史杨镐监军经理朝鲜事。杨公年少有侠气。轻视天下士。动以气势凌轹人。先声至。人皆汹惧。 上以公前在李提督军中。能得上下心。命往傧之。杨公一见倾倒如旧。公因言曰。今贼已逼畿甸。若失汉江。则事危矣。今能疾驰进。以镇都城人心。贼势可及遏截也。杨公从之。即单骑驰到。督战益急。遣偏师大破贼锋于稷山。贼将清正等悉败走。杨公南下追围岛山。拔外城。贼退入土窟。朝夕且降。会天大雨雪。人马冻饥。天兵左次。时公在军中。气益厉不少挫。杨公甚奇之。谓诸将曰。李陪臣。虽在中朝。亦当端委庙堂。而尚屈百僚。不亦异乎。未几。杨公被谗去。公还朝。戊戌。拜右议政。提督刘綎将南下。言于 上曰。愿得本国第一人文武备具者同行。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5L 页
上顾右议政李恒福曰。意有在耶。恒福对曰。必李某也。 上遂命从征。綎喜曰。吾济矣。兵至顺天。贼酋行长势益窘蹙。坚壁不出。綎性狡。惮战而贪功。令间密谕行长使遁去。欲因为己功。公独钩得其状。即夜急通于统制使李舜臣。令与舟师提督陈璘。邀击于洋中。大破之。公恶綎所为。密启于朝。有惎公者宣之。故令綎闻之。綎大怒曰。俺三十年功名。因李某坠落尽耶。己亥。洪汝谆以此事密劾公。公上疏乞解职。 上答曰。卿之心事。如青天白日。狂风骤雨。虽或发作。其体固自若也。卿既内不愧心。外不愧人。刘氏之子。焉能害于国匈于人哉。公不能自安。累辞得递。授判中枢府事。辛丑。以都体察使居南方。岁馀。振肃军政。蠲除民瘼。南土晏然。尤长于料敌。算无遗策。一日。倭使橘智正持书契出来。有恐喝求和意。公以为此是马岛诈称。非日本所知。不许下陆。遣人语之曰。 天朝以日本反覆难信。屯兵本国。以为善后之计。不可于此时轻易发此口也。乃收聚天兵之落留我境者。作为一屯以示之。揭报邢军门。出谕倭告示帖。张挂釜营。折其哄胁之谋。边陲之至今无事。公之力也。壬寅。入为领议政。癸卯。白虹贯日。 上命二品以上言得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6H 页
失。公言事忤旨。有 严教。即引疾乞解。移拜领中枢府事。时命策宣武扈 圣诸勋。下 教曰。李某当倭寇冲斥之日。以扁舟往见贼酋。非忘身殉国者。不能也。 命录勋。公八上劄力辞。 上执不许。勘定日。柳永庆为首相。指公辞劄曰。此实录也。汉老辞勋宜矣。竟不录。物议称屈。戊申。 宣祖上宾。梓宫在殡。临海狱事起。三司交章请按律。光海下大臣议。公与左相李恒福同辞以为。宜全私恩。俾不至死。未几。郑寒冈逑以都宪疏陈是议。李相国元翼。亦于劄中及之。一时论者。哗然力攻。目为护逆。自是朝议遂分。久而愈激。先是。光海在东宫。 天朝以舍长立少。不许册封。至是。告讣使李好闵至。则 天朝遣严万两差官。查问临海病狂状。一日。差官于御前。面质其虚实。入待诸臣错愕。莫能措语。光海命召公入。公趋入曰。以弟證兄。义不可。差官不敢更问而退。时 天朝论议纷然。不即许封。李好闵留玉河累月。不得请。举国遑遑。光海命公为陈奏使。公以为今差官将发还。不幸诬言先入。则使臣继至。虽力辨无益。不如先至 京师。备陈实状。遂星夜兼程。二十七日。至 京师。留五月。呈辞。竟得竣事而还。光海大悦。命父某超升通政。除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6L 页
判决事。官其子六品职。赐土田臧获倍数。己酉秋。复拜领议政。壬子春。海西逆狱起。逮及缙绅名人。癸丑。朴应犀等狱继起。则狱事狼藉。诬引宫禁。比壬子尤惨。光海素蓄疑忌前后狱事。必逐日亲鞫。未尝委有司淑问。奸人乐祸者。又入左腹。怂恿之事。有不忍言者。公以首相日入侍。守正平反。棘棘不阿。横罹者多得释。时永昌大君㼁齿才龀。李尔瞻等指为祸本。嗾三司交章请诛。且言三公宜率百僚庭争。一日。光海入更衣。大司宪宋谆,大司谏李冲。于殿上扬言曰。廷议皆以大臣不即伏閤为非。不敢不告。公起。与恒福谋曰。事将若何。恒福曰。子以首相。当断此论。若令出置阙外。则我当屈首从之。若如三司之论。必欲罄于甸人。则不得不立异。死生命也。公曰。吾意也。明日。百官伏閤。以出置请。光海不听。居数日。尔瞻抗言于大臣曰。朝议皆欲置辟。而大臣只请出置。非百僚所以为 宗社意也。语极侵轶。公笑曰。已领矣。及草启。持前议不变。翌日。尔瞻称疾不来曰。不可苟同。公闻之。笑曰。不来耶。人各有见。可任之也。狱事日急。外间或传言将废 母后。台官尹讱,郑造于避嫌中。发其议。公谓恒福曰。此事何可一刻容忍。我心如焚。今日请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7H 页
与君同进。先以克尽诚孝。慰安 慈殿之意。反复开陈。以待上悟。因极言此辈不道之状。悉力击破之无遗。可也。恒福曰。不可。吾启辞未半。天威震怒。或台谏狙击。势难毕说。彼既诬引春秋。眩惑上聪。此事必询于大臣。当于献议中。引经据义。段段攻破。因及永昌不可诛之义。可也。公诺之。事未及而恒福被劾去。已而。 大妃父金悌男。以谋逆受诬死。方议告讣当否。公引春秋子无绝母雠母等语。时议大愕。未几。光海允庭请。取永昌于 大妃侧。出置江华。论者必欲置之法。促公先倡。公进一劄以示意。尔瞻辈大怒。以为党逆。于是李惺,朴鼎吉等希意攘臂请按律。三司争之踰月。而光海不许。只命削职。公退去龙津别墅。眷顾国事。仰屋饮泣。却食不进。因得疾日剧。遂不起。十月初九日也。年五十三。远近闻之。莫不嗟伤出涕曰。自此国无纪矣。讣闻。光海亦震悼。即命复爵。以明年正月三日。合葬于杨根某山夫人之墓。公精神明秀。风度凝远。未弱冠。人已以公辅期之。天分甚高。绝出流辈。而谦谨自持。未尝有一毫矜高色。平居粥粥若无能。而遇事英气旧发。恢恢有游刃地。立朝三十四年。匪躬尽瘁。不择夷险。卒能赞襄中兴之业。而方且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7L 页
自视欿然。不以功自居。与人相接。色笑雍容。和气袭人。前后傧接 天将。莫不欢然相得。有如醇醪醉心。戊申陈奏之行。名动中原。其往返。一路诸镇将官。或酒馔出迎。或赠赆者护行者相属于道。每本国贡使至 京。必问公安否。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殆公之谓也。白沙李相国志公墓而断之曰。推贤让能。似子皮。应待宾客。似叔向。知无不为。似宋璟。尊儒乐善。似留正。不立私党。似司马光。率是以行。上而出于晋,郑之间。不害为名大夫。下而出于唐,宋之际。不愧为贤宰相。君子以为知言云。公所为诗文甚多。而兵火中散失殆尽。只有若干卷。藏于家。夫人姓李氏。领议政山海之女。牧隐先生文孝公穑之后。事舅姑以礼。事君子无违德。壬辰之乱。年二十八。以节死旌其门。赠贞敬夫人。有三男一女。长如圭。前府使通政。次如璧。县监。季如璜。今为黄海监司。女适县监郑基崇。侧室有三男。如璞,如𤧭,如璇。三女。前万户李憕,医官许楘。一早寡。府使有四男。象乾,象坤,象谦,象鼎。四女。承旨李基祚,士人崔有石,士人洪汇。一幼。县监无后。监司有一男。幼。六女。进士吴挺奎,进士睦行善。馀幼。郑基崇有四男。珍,鏻,鈱。一幼。二女。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8H 页
士人李明徵。一幼。内外孙,曾。又有十四人。始公殁。正在群小揶揄之日。诸孤等不敢为请谥计。后十一年天启癸亥。天日清明。群匈悉诛磔。一日。二孤以家状及白沙志来曰。愿得公文字。请于朝。图所以易其名者。余惟此事非芜拙所及。而独念平生出入公门墙之下。辱知奖甚厚。今于此役。义有不可辞者。遂略叙其在人耳目者如右。以备太史氏之采摭焉。
神道碑铭(并序 赵絅)
故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汉阴李公。葬在杨根之龙津江上。汉阳赵絅刻其墓碑曰。昔我 宣祖大王平夷乱还旧都。以恢中兴之业。听舆人之诵。咸曰。姓李三相。辅之翼之。左之右之。以有今日云。三相即李完平,李鳌城,汉阴公也。公于三相中年最少。才最隽。协心同德。与俱上下。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公实为最。公讳德馨。字明甫。居在汉山之阴。故自号汉阴。其先广州人。有讳集。以文行致大名。当恭悯世。贼僧旽恶而欲害之。负其父唐。逃隐永川。旽诛。仕为判典校寺事。事载丽史。与郑圃隐相善。及卒。圃隐以诗哭遁村是也。入我 朝。曰仁孙。曰克均。公子
神道碑铭(并序 赵絅)
故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汉阴李公。葬在杨根之龙津江上。汉阳赵絅刻其墓碑曰。昔我 宣祖大王平夷乱还旧都。以恢中兴之业。听舆人之诵。咸曰。姓李三相。辅之翼之。左之右之。以有今日云。三相即李完平,李鳌城,汉阴公也。公于三相中年最少。才最隽。协心同德。与俱上下。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公实为最。公讳德馨。字明甫。居在汉山之阴。故自号汉阴。其先广州人。有讳集。以文行致大名。当恭悯世。贼僧旽恶而欲害之。负其父唐。逃隐永川。旽诛。仕为判典校寺事。事载丽史。与郑圃隐相善。及卒。圃隐以诗哭遁村是也。入我 朝。曰仁孙。曰克均。公子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8L 页
为相。李氏遂大显。克均被燕山甲子祸。于公五代祖也。讳世俊。府使。为公高祖。讳守忠。赠吏部尚书。为公曾祖。讳振庆。贤而早世。赠贰相。为公祖考。考讳民圣。知中枢。赠领议政。室文化柳氏。县令礼善之女。公生于嘉靖辛酉。生有异质。沈毅醇谨。不喜嬉戏。八岁。入学。刺口难疑。非孺子为者。未舞象。卓然早成。杨蓬莱士彦携游山水间。有唱斯和。愈出愈佳。蓬莱嗟赏曰。子我师也。公所唫绿阴白烟等四句。刻之锦水溪石。至今宛然。二十。对策登上第。由槐院。荐史苑。时外舅鹅溪公方主中秘书。公嫌不应讲。 宣庙将讲纲目。命选备顾问才臣五人。出御府册畀之。公与焉。一时荣之。壬午。诏使王敬民来。游汉江曰。闻东国李某好人。得见否。公以外臣无私交辞。王公书赠一绝。叙曰。闻君风度出乎类。余虽未获交贽。赠此以为神交云。俄拜弘文正字。且赐暇。与白沙同升清选之极。栗谷公方握文衡。主是选。有一宰夜抵栗谷所曰。两李果人望。公如未谙意向荐之。恐坏了时事。栗谷曰。荐人在得人。胡论意向。其人争之不得。夜深乃去。明年。 上幸瑞葱台。公应制居第一。自是战艺常冠军。然不欲多上人。公志也。尝于庭试。同进者出噎媢语。公遂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9H 页
称疾让登。闻者伟之。升副修撰。历正言,副校理。为选曹员外。戊子。日本玄苏,平义智来聘。公以吏曹正郎。任宣慰。二倭望公仪观。不觉起敬。及入京享燕。苏等请报聘甚力。公正色曰。交邻修好。舍信义无适。日者。尔国封疆臣。挟我亡虏沙火同。凭陵我边陲。系虏我人民。尔国莫之禁。信义恶在。语未卒。苏,智遣卒倭。不踰月。执沙火同及被虏髦倪百馀。指以献。 上嘉之。特拜直提学。赐银带。庚寅。升同副承旨。历右副,副提学,谏长,国子铨议。辛卯。超拜礼曹参判兼大提学。时年三十一。自春亭以后。典文衡者。皆用宿德峻秩。未有如公妙龄得之者。当时老于文学及畜锐超乘者不止若而人。至登坛执牛耳。咸曰。莫先李某。壬辰。岛夷为封豕长蛇。荐食我国。宣言要见李某议媾。 宣庙历问于朝。嗫嚅不能对。公进曰。急病臣职也。请单骑驰至驹城。翟氛散漫。无隙可投。还渡汉江。则 大驾已西狩矣。从间道及平壤。贼逼浿水。又请见公。公又请往。单舸会江中。群臣诸将望见者。无不变色易容。公见贼气自若。责之曰。尔等无故兴兵。坏百年好何。苏等曰。吾欲入大明。朝鲜不假军涂之故。公乃竦颜折之曰。尔欲寇我父母国。我国有亡而已。何以和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49L 页
为。其后苏等啧啧称公曰。对垒辞语。无异昔日樽俎间。信难及也。公夜渡大同。上谒 帐殿。与大戎鳌城。合力陈乞救 天朝事。大臣难之。公抗言不已。议遂定。 驾次定州。乃遣公行。与鳌城班荆而别。其赠处之言。壹似申胥我能兴楚者。人皆知公必能办也。及至辽。雀立不转。沫血饮泣。上巡按书者六。巡按郝杰叹公竭蹶露衷。不暇以闻。便宜发祖承训等三将。先尝倭少衄。 天子于是赫怒大发兵。李如松为大都督。诸将贾勇竞劝。一鼓而熸丸都贼屯。于是东人凛凛。始有恢复之望矣。明年。公以都宪出傧都督。左参幕筹。右主军饷。虽以都督之严。遇事肯綮。则必问公断。当是时。血流原野。都鄙赤立。公徒以忠义。激疮痍心。飞挽未尝乏绝。兵马赖以饱腾。卒使天兵长第。复三京如指掌焉。论其功懋。孰与高下。 上嘉悦。增秩大司寇。夏四月。公导天兵入汉阳。汛扫 庙社灰烬。大临故老馀存者。无不涕泣。见公如见父母。京城新刳于兵。饥疫交炽。父子咬骨之民。嗷嗷荆棘中。僵殍纵横道路。公拮据卒食之踦。赈活翳桑。殆不可数。又鸠书籍散逸者。以备讲帷。顷公代鳌城。授本兵。与西厓柳相抚绥都民。甲午。丁内艰。 上以为虞危未弭。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0H 页
李某国之桢干。一日不可无。命起复。公九上章辞。不报。下 峻批。至曰。予不以贼不退为忧。以卿不出为忧。公不得已饮泣赴朝。拜吏判。陈时务八条。凿凿中端。若俞扁之用药。皆可以起死回生也。其中谷饥民丁壮。充禁旅。号曰训鍊都监。凡戈楯炮铍。皆仿戚继光书也。广设屯田于中外。以赡国用。以足军饷。赵营平之策。无以过也。识者谓中兴之本。实在此举云。乙未。移兵判。丙申。湖西贼梦鹤称兵陷二邑。洪州牧洪可臣讨诛之。馀党被逮。诬引公名。若己酉之变。李相浚庆名出贼口者。公席藁待命。 上数下温谕。且使参鞫。公十上章坚恳不已。始释本兵。丁酉。倭再踏我郊。 天子遣四大将。率兵十万。御史杨镐为监军。杨公年少作气势。奴视天下士。东人闻声汹汹。 上察群臣。惟公曾入李提督幕府。得上下心。命公往傧。杨公一见倾倒。公乃言曰。今贼氛甚恶。渡汉不朝伊夕。一失天堑。虽天兵之威。难以为力。杨公闻言。即投袂入城。责战益急。麻贵铁骑纵鏖贼稷山素沙郊。京都再安。公力居多云。杨公乘胜而南。围清正于蔚山。铲其外垒。贼众多死。清正郤入土窟。雌声乞降。会天大雨雪。军马馁而股弁。天兵遂左次。公虽在危急中。意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0L 页
气自如。杨公独视伟之曰。李某虽在中朝。端委廊庙。尚屈百僚。异哉。 上闻即爰立作相。时年三十八。无何。升左台。刘提督綎。引兵南下。 宣庙祖送。刘斤斤言本国文武备具者第一人。吾与之俱足矣。 上顾右相李恒福曰。意有在耶。对曰。必是李某。 上遂令从行。刘喜曰。吾济矣。至顺天。贼酋行长穷蹙死咋。歼可指日。刘性狡狯。恐人分功。阴谕行长遁。公钩得其状。令统制使李舜臣。约水军提督陈璘。隘诸要港。大破之。行长仅以身免。綎闻之。大恚曰。李某堕我三十年勋名耶。己亥。洪汝谆摘此媒孽公。公十上章乞解。上批曰。卿之心事。如青天白日。狂风骤雨。虽或间发。其体自若。卿既内省不疚。刘氏之子。焉能害之哉。公犹不自安。累控解相印。授判中枢。辛丑。以都体察使镇南徼。肃军政。爬民瘼。湖岭以宁。公长于料敌。敌之情伪。效于指诎。倭使橘智正把书契来。虚喝求和。公以为此马岛谖。非日本事也。郤而不内。且语橘倭曰。天朝以女倭倾侧反覆。留兵本国。以备非常。女敢于此时。以躗言慢我。仍集天兵之落南不归者娖队。驰告邢军门博谕帖。张诸釜营。贼关口而退。壬寅。入为领议政。癸卯。白虹贯日。 上命二品以上言事。公进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1H 页
言忤旨。递拜领中枢。时策宣武扈 圣等勋开局。 宣庙下教曰。李某当倭寇充斥日。单骑见贼酋。非忘身殉国者。不能。趣命录勋。公八上劄辞。 上不许。及勘勋。时相柳永庆反指公劄曰。此实录也。汉老辞勋宜矣。遂不录。物议哗然。戊申。 宣庙上宾。梓宫在殡。人告临海叛。三司直请按律。光海下大臣议。公与左相李恒福。同言恩当掩义。郑寒冈逑以都宪陈疏主全恩。李相元翼劄辞。亦主全恩。时论鹊起呶呶。目全恩为护逆。殊不知尺布之谣。文帝终身病之也。先时。天朝以舍长立庶。不许光海封典。至是。告讣使李好闵至京。则辄遣严,万差。查临海病狂状。举朝错愕留噤而已。不敢措一辞。公趋而进曰。以弟證兄。虽下国。不敢闻命。差官闻是语。不复更问。盖万历末。建储久未定。虽藩国请封。 皇朝例以靳许。故光海命公为陈奏使。公兼程疾行。二十七日。入 京。五阅月干事而回。光海大悦。升公父通政判决事。官其子六品。赐土田臧获倍敦。己酉秋。复拜领议政。辛亥。仁弘诬诋晦,退两先生。公三上劄。痛斥仁弘之妄。壬子春。海西狱起。癸丑。应犀之狱麇起。考一连十。诬引狼藉。至焄宫禁。比壬子尤惨。谗谄态臣。先中君心。光海亲鞫。虑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1L 页
囚无虚日。入侍诸臣尽慑。公守正不阿。务在平反。被诬者颇释。群宵甘心永昌大君。指为祸本。大君才八岁矣。嗾三司请甸磬。又欲驱大臣庭请。大司宪宋谆,大司谏李冲。扬言殿上曰。廷议皆以大臣不率白官伏閤为非。居无何。尔瞻直怵大臣曰。朝议欲致辟于永昌。大臣只请出置。非吾等为 宗社意也。公笑而不动。草启犹持前议。不少变。瞻等愠而无奈何。始公与鳌城议断此事。鳌城曰。若出永昌于外而止。吾等无以死争理。故公诎意从之。然请出永昌。亦非公之素志。永昌既诎。猰狗舐糠。必欲及米。台官郑造,尹讱,丁好宽等讼。共发废 母后论。公谓鳌相曰。生乃见此事。何可一刻容忍。我心如焚。今日。请与君进一劄。首以尽诚孝安 慈殿。反覆开陈。仍切劾言群小无天不道。叩头流血。期以回天。庶几哉。吾责塞矣。鳌相曰。不可。吾启辞未半。上或震电冯怒。或台谏狙击。吾何从毕吾说。然玆事体大。终必询大臣。吾等少安无躁。沥尽肝血于献议中。何摩厉如之。公亦然之。俄鳌相先被参去。公独奈何哉。国舅金悌男被诬矺死。耽耽 慈殿。迫无日也。廷臣方议告延兴讣于 慈殿。公引春秋子无雠母绝母等语。为立议头脑。群小大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2H 页
愕。尔瞻,缵男,拉惺,鼎吉为助。操戈弩眼。以为党逆无过李某。三司并请按律者浃月。光海不许。秖命削职。公退归龙津。眷顾王国。仰屋咄咄。继之以泣。却食不食。夜不能寐。遂得疾日恶。竟不起。即十月九日也。春秋五十三。讣闻。光海震悼。命复原官。于是上自大夫士之贤者。下至吏胥军旅阛阓小民。闻公之卒。无不咨嗟涕洟曰。吾其如何。或罢市巷哭。或相率出货财。裞其门趾。相啮不止。此在宋时。京师之民。哭司马温公如是云。抑不知公何以得此于人。公之纯忠一德。自壬辰浃人心腹。刃莫毕屠斯民者。三代之直道而行者也。其欲为公死无所辞。奚收司之律足顾。公事宣庙二十九年。始也左诗右书。贲饰文治。人莫敢望焉。然功用既兴则未也。及至龙蛇大难。洪水滔天。二百年 宗社生灵。吞吐于鲸鳄之喙。公以孤身。重趼奔命。凡上之所急。下之所戴。眼颙望者。出只手。掉寸舌。无不得宜。此之为功。虽古谁亢。公犹执谦。避之不居。君子以是尤多公云。公事光海。自戊申始也。当是时。新遭天崩之恸。虞危万端。公竭忠尽智。追 先后之际遇。欲报新君者。诸葛武侯之心也。观于戊申新政劄。公可谓社稷臣也。累累数千言。上言全临海。次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2L 页
言畏天命。中言尽孝 母后。下及辅导储位。开言路。纳忠直。严宫禁戚畹事。出入诗书易春秋。指前代以为鉴戒。光海如用其中什一二。安有厉怜王事者。悲夫。惟公一人之身。遇 宣庙则谋行功从。夷乱安邦。如板上走丸。遇光海则其所匡君者。人以为诽。其所尽忠者。人以为讦。逢君怂恿之徒。举文罔而闪铄之。公安得脱乎。千秋之士。必有读公文。于邑流涕者矣。公殁未几。鳌相谪北青。梧相配洪川。舆人所诵姓李三相。不死则迁。邦国安得不殄瘁而卒之亡也。公精神秀朗。风度凝远。未弱冠。人见者咸以公辅归之。所与游。未尝见公有喜愠色。处群从间。常持卑。克伐嫭诞。一不出诸口。儿时见乡族之贫无者。必思济之。及贵。内外亲戚无疏远如归。至于事亲。每怀孺慕之心。天植然也。白沙李相。与公肝胆相照。死生靡间。公捐馆时。含沙待影者何限。白沙作公志。不遗一事。戒公胤子勿泄。断公平生曰。推贤让能。似子皮。应对宾客。似叔向。知无不言。似宋璟。尊儒乐善。似留正。不立私党。似司马光。世以为知言。公文章出于六经。佐以洛建诸老书。断事则主鲁史圣经。稽古之力。藉涑水资治。泛滥外家。为深博无涯涘。凡所述作。立就数千言。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3H 页
故丙丁年间。天将文移书牍旁午。左酬右酢。公笔居多。有韵之文。风流雅致如其人云。夫人姓李氏。领议政山海之女。牧隐先生穑之后。婉嫕有操。事舅姑。佐君子。皆尽礼敬。壬辰乱节死。年二十八。旌其门。赠贞敬夫人。生三男一女。长如圭。通政判决事。次如璧。县监。早世。次如璜。嘉善监司。女适府使郑基崇。侧室男三。如璞,如𤧭,如璇。女三。郡守李憕,医官许楘。一早寡。判决事生四男。象乾。禁府都事。象坤,象谦,象鼎。判书李基祚,士人崔有石,洪汇,李龟徵。婿也。县监无子。以判决第四子象鼎为后。监司一子。象震。六女。进士吴挺奎,参议睦行善,县监郑儋,士人赵德润,李玄年,进士徐来益。郑基崇四男。珍,鏻,鈱,鈗,鏻。文科府尹。士人李明徵,正字韩五相。其婿也。内外孙,曾凡几人。公没后十一年。 仁祖大王正宗祊。公嗣子如圭始请谥状于太学士郑公经世。上太常入奏。谥以文翼。又四十年。公孙都事象鼎。奉鳌相所为竁铭及愚伏堂所为谥状。扣不佞于青城山下。涕泗而言曰。祖父之墓木。不啻拱矣。于今式宜有显刻。而顾诸父诸兄。不克永世。今不肖独存。且念今之世与大父并世者。不憖遗一人。闻大父风烈跂而慕之者亦少。窃闻执事乐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3L 页
道人之善。多铭贤大夫功德。敢藉先灵。以乐石显刻。累执事。不佞于是蹴然辞曰。先相国伟忠大业。不独人口皆碑。太史氏既以大书特书之不足也。奚待老伧之剪剪冷言。况不佞。委巷晚出也。虽尝承乏。幸忝文任。蓬心蒿目。隔重膜作者蹊径。何敢形容大君子事迹。此事之属。恶可轻。愿子更思之。都事公揖而退而复进者三。观其色。不得拙文。不休不去。意者缪谓不佞稍能耳剽壬辰戊申事。性且不喜谀。如是强之欤。义实有不得竟辞者。遂剟李,郑二公所撰。檃括焉。又续以謏闻之万一。序以铭之。铭曰。
维广李先。遁翁其倡。孝节并峙。于后趾美。忠僖乔梓。左相是继。出将入相。克文克武。天全魄毁。淮水不绝。维岳降神。维公继起。公之器宇。仡自髫龀。觏者啧啧。天人之对。拉晁驾董。一发破的。翔于郎署。盛之玉堂。天宠日渥。峻之文柄。才踰而立。国朝畴敌。逮于壬辰。鲸浪掀天。 天步跼蹐。公于是时。南北惟命。誓天歼贼。口伐虺毒。诚动帝庭。帅渡鸭绿。长毂雷野。大炮震堞。蚁屯褫魄。三京尽复。山河湔羞。公不有力。出入矢石。雍容无怖。经理攸伏。上籍其实。锡秩三事。群黎加额。哭庙灰烬。糜粥饿隶。若乳于席。签丁较技。庸备禁
维广李先。遁翁其倡。孝节并峙。于后趾美。忠僖乔梓。左相是继。出将入相。克文克武。天全魄毁。淮水不绝。维岳降神。维公继起。公之器宇。仡自髫龀。觏者啧啧。天人之对。拉晁驾董。一发破的。翔于郎署。盛之玉堂。天宠日渥。峻之文柄。才踰而立。国朝畴敌。逮于壬辰。鲸浪掀天。 天步跼蹐。公于是时。南北惟命。誓天歼贼。口伐虺毒。诚动帝庭。帅渡鸭绿。长毂雷野。大炮震堞。蚁屯褫魄。三京尽复。山河湔羞。公不有力。出入矢石。雍容无怖。经理攸伏。上籍其实。锡秩三事。群黎加额。哭庙灰烬。糜粥饿隶。若乳于席。签丁较技。庸备禁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4H 页
旅。厓相与画。火鸡之讧。孰警长沙。危妥担释。统制偕璘。几馘吞舟。惟公之策。鱼水 穆陵。退让南宫。大树是则。于黄猿春。灵坛夜矣。大节尤卓。三进及霤。知死不回。目无鼎镬。凿齿麻牙。祥麟屏迹。呕血仰屋。一昔讣闻。当宁亦恫。奈何乎国。癸亥改玉。天日重明。公名始易。好丘龙津。梓木已拱。公事如昨。刻诗牲系。如复见公。庶过者式。
本传(申 钦)
李德馨字明甫。号汉阴。万历庚辰及第。符彩濯濯。如祥鸾瑞凤。观者属目。才释褐。已有公辅之望。壬午。诏使黄洪宪,王敬民出来。有李春芳者。见李某相异之。期以国器。 宣庙日加宠用。日本使者到海上。李某以吏曹正郎差宣慰使往接之。日本使礼敬殊特。还朝。特授直提学。待以不次。未几为承旨。时文衡缺。升李某嘉善大提学。时年堇三十一。人不以为躐也。壬辰倭寇到岭南。送人请见李某。某即自请单骑赴贼中。因贼遽迫。不得见而返。 大驾已西矣。追诣行在平壤。贼玄苏又请与李相会。承 命会玄苏于浿江舟中。略无几微色。视虎穴如夷庚。为李提督如松接伴使。亲随矢石之所。戊戌。杨镐之攻岛山也。亦以伴
本传(申 钦)
李德馨字明甫。号汉阴。万历庚辰及第。符彩濯濯。如祥鸾瑞凤。观者属目。才释褐。已有公辅之望。壬午。诏使黄洪宪,王敬民出来。有李春芳者。见李某相异之。期以国器。 宣庙日加宠用。日本使者到海上。李某以吏曹正郎差宣慰使往接之。日本使礼敬殊特。还朝。特授直提学。待以不次。未几为承旨。时文衡缺。升李某嘉善大提学。时年堇三十一。人不以为躐也。壬辰倭寇到岭南。送人请见李某。某即自请单骑赴贼中。因贼遽迫。不得见而返。 大驾已西矣。追诣行在平壤。贼玄苏又请与李相会。承 命会玄苏于浿江舟中。略无几微色。视虎穴如夷庚。为李提督如松接伴使。亲随矢石之所。戊戌。杨镐之攻岛山也。亦以伴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4L 页
接使随之。皆有事迹可记。杨镐谓舌官曰。人才如李赞成。则虽在上国。犹优于阁老。何以小国而尚滞贰公耶。未几。为右议政。既入相当朝纲溃破。士夫携异之后。无建白献替之事。风度自令人不可及。或递或相。十馀年。戊申。废王即位。复入相。戊申之乱。请全恩。癸丑之变。又有大臣之言。三司请置极典。废王只命削职。俄而病卒。年五十三。既卒复官礼葬。与白沙李相同志。晚年愈相信。李某卒。白沙为志文。极道其事行。文章亦浑厚平铺。盖槩其标致。近代无其俪云。有三子。
遗事(李 贵)
自髫龀时。文艺夙成。与邻儿戏嬉。喜怒不形。口不出妄语。同游诸儿不敢以戏语嫚之。年才十馀。行步语言。已如成人。端坐终日。庄重自持。深沈有量。德器早成。积美而英气不露。韬光而符彩日章。人皆呼以总角政丞。盖不待学力而天性然也。
尝有同学者。以情外言毁公。人欲为公究问其为谁。公不肯。人问其故。公曰。此不过相切人所为。苟闻其名。于心有所不忘。甚不好矣。且彼若知我之知其所为。必有不安于心。不如不问之为愈也。况我无实。毁
遗事(李 贵)
自髫龀时。文艺夙成。与邻儿戏嬉。喜怒不形。口不出妄语。同游诸儿不敢以戏语嫚之。年才十馀。行步语言。已如成人。端坐终日。庄重自持。深沈有量。德器早成。积美而英气不露。韬光而符彩日章。人皆呼以总角政丞。盖不待学力而天性然也。
尝有同学者。以情外言毁公。人欲为公究问其为谁。公不肯。人问其故。公曰。此不过相切人所为。苟闻其名。于心有所不忘。甚不好矣。且彼若知我之知其所为。必有不安于心。不如不问之为愈也。况我无实。毁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5H 页
将何伤。其量之大可知矣。他日之树立为如何哉。
及长。为婿于鹅溪相国。不以富贵荣华有一毫侈悦于心。弱冠登龙。名声益盛。出入清显。人慕其荣。而公不以此自多。惟谦谦志学。
己丑。黄思叔为台谏。劾公舅。时论非之。黜黄补外。其后。又将如律窜谪。公乃为黄直之。伸救力至。处心之公也。辛卯。洪汝谆为都宪。追据梁千顷狱事。将以极罪论松江,梧阴。公为谏长力止其事。只为窜出而止焉。所守之确也。
壬辰年。倭贼长驱。人莫能御。公尝接待倭奴。威声素著。贼欲致公。要送公讲和。 上重公难其请。公曰。苟利于社稷。臣死何惜。乃自请往。 上从之。乃拜辞两亲。将渡汉而南。诸亲旧知识出祖江上。咸为公危之。公独怡然。不以为意。中道闻贼兵已踰鸟岭。进陷忠州。而 大驾西巡。公乃还时。讹言腾播。远近汹汹。至或闻于经席。而 上独不之疑。一日。公来谒于平壤。上大加嗟赏。既而。贼进薄箕城。又请公为和。公单船见贼。贼骑充斥江边。剑戟耀日。从者皆有惧色。中流贼又请公上。公上贼船不疑。谈说自若。贼终不敢害。于是贼卒之列立江岸者。皆望见罗拜。公之大节。无
及长。为婿于鹅溪相国。不以富贵荣华有一毫侈悦于心。弱冠登龙。名声益盛。出入清显。人慕其荣。而公不以此自多。惟谦谦志学。
己丑。黄思叔为台谏。劾公舅。时论非之。黜黄补外。其后。又将如律窜谪。公乃为黄直之。伸救力至。处心之公也。辛卯。洪汝谆为都宪。追据梁千顷狱事。将以极罪论松江,梧阴。公为谏长力止其事。只为窜出而止焉。所守之确也。
壬辰年。倭贼长驱。人莫能御。公尝接待倭奴。威声素著。贼欲致公。要送公讲和。 上重公难其请。公曰。苟利于社稷。臣死何惜。乃自请往。 上从之。乃拜辞两亲。将渡汉而南。诸亲旧知识出祖江上。咸为公危之。公独怡然。不以为意。中道闻贼兵已踰鸟岭。进陷忠州。而 大驾西巡。公乃还时。讹言腾播。远近汹汹。至或闻于经席。而 上独不之疑。一日。公来谒于平壤。上大加嗟赏。既而。贼进薄箕城。又请公为和。公单船见贼。贼骑充斥江边。剑戟耀日。从者皆有惧色。中流贼又请公上。公上贼船不疑。谈说自若。贼终不敢害。于是贼卒之列立江岸者。皆望见罗拜。公之大节。无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5L 页
愧于郭子仪之单骑见虏矣。
贼势大炽。三京尽没。龙湾一隅。 天步艰难。公雪涕奋臂。锐意恢复。其乞师 天朝也。与鳌老协谋画策。争请自往。 上卒令公往。公至辽左。竭心殚诚。激忠为咨。义动 帝心。卒得天兵。数十万众。廓清箕都。扫除 寝庙。而调粮接济。策应得宜。丁酉之岁。凶贼举兵再犯。直冲京城。公又驰往见经理使杨镐。为陈利害。进兵至蔚之岛山城。杨以公不閒驰突。使公住远。公辞曰。 天将与贼临战。吾何敢独辞死。乃与杨镐进迫城下。立于矢石之间。铁丸如雨。白刃交乱。而颜色不变。终令犬羊乞和宵遁。中兴功业。公不为第一而谁乎。而逮夫纪功之日。全躯保妻子。背君父负大罪之人。咸预策录。而公独辞而不居。乃以金千镒,赵宪,高敬命三忠臣。比之唐家张,许而让焉。公之不伐不矜。虚己让人之德。固不可胜言。而益见其为国尽瘁。至诚动人。使 天将服其忠义。听其言从其计。如臂之使指。三京赖而复。八路赖而安者。焯乎其功烈不可掩矣。痛乎权奸弄柄。卒使让功者不见录。而矜功者见录。谁不欲擢发而诛之。
逆珒欲夺柳熙绪幸妾。使盗杀之。俄而。盗见捉于捕
贼势大炽。三京尽没。龙湾一隅。 天步艰难。公雪涕奋臂。锐意恢复。其乞师 天朝也。与鳌老协谋画策。争请自往。 上卒令公往。公至辽左。竭心殚诚。激忠为咨。义动 帝心。卒得天兵。数十万众。廓清箕都。扫除 寝庙。而调粮接济。策应得宜。丁酉之岁。凶贼举兵再犯。直冲京城。公又驰往见经理使杨镐。为陈利害。进兵至蔚之岛山城。杨以公不閒驰突。使公住远。公辞曰。 天将与贼临战。吾何敢独辞死。乃与杨镐进迫城下。立于矢石之间。铁丸如雨。白刃交乱。而颜色不变。终令犬羊乞和宵遁。中兴功业。公不为第一而谁乎。而逮夫纪功之日。全躯保妻子。背君父负大罪之人。咸预策录。而公独辞而不居。乃以金千镒,赵宪,高敬命三忠臣。比之唐家张,许而让焉。公之不伐不矜。虚己让人之德。固不可胜言。而益见其为国尽瘁。至诚动人。使 天将服其忠义。听其言从其计。如臂之使指。三京赖而复。八路赖而安者。焯乎其功烈不可掩矣。痛乎权奸弄柄。卒使让功者不见录。而矜功者见录。谁不欲擢发而诛之。
逆珒欲夺柳熙绪幸妾。使盗杀之。俄而。盗见捉于捕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6H 页
盗大将边良杰。严讯取服。逆珒将不免谋杀宰臣之罪。 先王大怒。反囚良杰与熙绪之子𦨙。以谋杀王子之罪。屡次严鞫。将毙杖下。熙绪。公之内兄弟也。公不避一家之嫌。将上劄伸救。一时知旧惧祸及公。争来止之。公曰。吾受国厚恩。位至首相。今见国之大将因捕贼而陷祸。虑其利害而不一言乎。遂陈劄极言逆珒凶恣无忌。良杰执法不挠。 先王震怒。下教曰。是以临海为贼。时鳌老为左相。亦上劄自劾曰。臣之所见与李某无异。臣未言之某也。某已言之臣也。以故。遂并免相。其祸得已。士论多之。
湖西有诬告狱事。事将逮柳永询。公时为首相。适有故。不参廷鞫数日。闻廷臣永庆为永询。将罗织成狱。即入鞫厅。请先讯告者。不许。固请再三。其狱遂解。被诬人数十。一日见放。
今上初即位。三司之人。日以攻击异己为事。驳劾无虚日。公上劄曰。若此不已。日后必有以杀戮导殿下者矣。后果连起大狱。冤死者甚多。而人莫敢言。
逆珒之叵测也。人心疑惧。中外汹汹。发都监军。守卫宫阙。累日不解。而公卿以下。莫思所以处之。生适以咸兴判官来京。往见公言曰。身为大臣。坐视君父戒
湖西有诬告狱事。事将逮柳永询。公时为首相。适有故。不参廷鞫数日。闻廷臣永庆为永询。将罗织成狱。即入鞫厅。请先讯告者。不许。固请再三。其狱遂解。被诬人数十。一日见放。
今上初即位。三司之人。日以攻击异己为事。驳劾无虚日。公上劄曰。若此不已。日后必有以杀戮导殿下者矣。后果连起大狱。冤死者甚多。而人莫敢言。
逆珒之叵测也。人心疑惧。中外汹汹。发都监军。守卫宫阙。累日不解。而公卿以下。莫思所以处之。生适以咸兴判官来京。往见公言曰。身为大臣。坐视君父戒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6L 页
心。何为不善处。公曰。如此大事。时任大臣。自当处置。生曰。人臣分义。虽小官。不可恝视。况原任大臣乎。公曰。吾欲与完平,鳌城相议善处。而未得真的。故未敢耳。但今扈卫军士当此冬月。旷日持久。必生怨叛。恐有他变。似当速以为善处。若以 先王疾亟之时。无端出阙及恣行杀越等罪。罪之出入其门者。从轻重科罪。则反侧者自安。而国家处临海之义得矣。若形迹时未的知。而遽以逆名起狱。则厥后极难处置。而恐为圣德累也。生以公之意。即往言于鳌城。又言于柳希奋及司谏尹孝先。孝先以为然。将欲见公议处。闻崔有源言。果不往议于公。而与有源发言于完席。乃以包藏祸心。阴怀异志。交结名将。多聚武士椎剑等语密启。公与诸宰坐宾厅。将议善处之际。台谏密启遽下。公见其措语。与其前日善处之意相左。惊谓诸宰曰。台谏如此发论。何以结末乎。又出语人曰。自古未有三司告变。于是有源大怒。以公为前后异辞。于避嫌启辞中。以反侧等语斥公。时生在咸兴。上疏陈卞。以明其不然。而公则虽被情外重驳。终不以妄传疑生矣。
生与公同里闬。岁在甲戌。公年十四。生年十八。与朴
生与公同里闬。岁在甲戌。公年十四。生年十八。与朴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7H 页
仲吉兄弟。尹汝进诸君。同学于尹知事之门。惟朝夕笑语。出入未尝一日离。交契之密可知。而至于终始无间者。惟公与尹汝进而已。
丙子年。生从叔父于尚州。公饯我诗曰。愁挽征衫惜解携。路遥南国指商溪。酌阑尊酒魂潜断。歌阕骊驹日欲西。岁晏龙湫霜雁少。天低鸟岭冻云迷。因君返起松楸恋。离思乡心逐马蹄。自此公文章日进。夙蹑青云。名震一国。而生则失志蹉跎。久而益困。家贫亲老。不能为养。公常轸念。得一美味。辄用分馈。生贫病日甚。丁亥秋。妻子又病饥将死。公与鳌老常割俸。以助医药之资。日以继之。
是岁。生见亡师被诬。上疏累万言。极力伸雪。语及鹅相公。未尝以舅故而有贰于我。不特此也。自癸未以来。时论日乖。攻斥亡师。无所不至。生奋不顾前后。常抗章争辨。见嫉于时辈。百谤交兴。誉生者名挫。毁生者官显。以此知旧之间。视生如油。惟恐其或染。莫不引身远避。反唇相訾。而公与鳌老。则待之不小变。
生为长城县监时。以差使员到京。得染病。卧痛京邸。公率往其家。终始亲自救疗。月馀乃苏。
论㼁按律之时。公陈劄立异曲折。事在近日。此不详
丙子年。生从叔父于尚州。公饯我诗曰。愁挽征衫惜解携。路遥南国指商溪。酌阑尊酒魂潜断。歌阕骊驹日欲西。岁晏龙湫霜雁少。天低鸟岭冻云迷。因君返起松楸恋。离思乡心逐马蹄。自此公文章日进。夙蹑青云。名震一国。而生则失志蹉跎。久而益困。家贫亲老。不能为养。公常轸念。得一美味。辄用分馈。生贫病日甚。丁亥秋。妻子又病饥将死。公与鳌老常割俸。以助医药之资。日以继之。
是岁。生见亡师被诬。上疏累万言。极力伸雪。语及鹅相公。未尝以舅故而有贰于我。不特此也。自癸未以来。时论日乖。攻斥亡师。无所不至。生奋不顾前后。常抗章争辨。见嫉于时辈。百谤交兴。誉生者名挫。毁生者官显。以此知旧之间。视生如油。惟恐其或染。莫不引身远避。反唇相訾。而公与鳌老。则待之不小变。
生为长城县监时。以差使员到京。得染病。卧痛京邸。公率往其家。终始亲自救疗。月馀乃苏。
论㼁按律之时。公陈劄立异曲折。事在近日。此不详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7L 页
及。
若以其家行之表著者言之。其事亲也。极其爱敬。甘旨之供。使令之任。虽政丞。躬亲为之。如童稚之时。不敢以爵位之尊。年齿之多。少有怠慢。其待子弟也。常和柔颜色。以示恩爱。未尝加棰楚。而其子弟不教而自化。只观公之举止。效公之所为。而其才其学。自尔超出于人。
公于养亲之外。未尝留意生产。散诸亲旧以周贫穷。穷寒远族。微时故旧。待之如初。凡有所求。尽力扶救。尝罢官失禄。上下奴仆糜粥不给。至于其妾。卖剃以自活。
公衣不重锦。食不重肉。而人之劾公者。斥以贪污。至以不忠不孝目之。谗人罔极。谓之何哉。
尝因事。有东宫内旨。公对使者不开见。封还曰。有可问之事。则当于书筵下教。不宜私有密旨。故臣不敢开见。古人有封还墨敕者。有封还内批者。公之相业。可谓无愧于古人矣。
公病且死。谆谆如梦中语。无非狱事之平反。讣闻。主震悼嗟叹良久曰。因何病而至此。即令复其官爵。敛殡襄葬如礼。
若以其家行之表著者言之。其事亲也。极其爱敬。甘旨之供。使令之任。虽政丞。躬亲为之。如童稚之时。不敢以爵位之尊。年齿之多。少有怠慢。其待子弟也。常和柔颜色。以示恩爱。未尝加棰楚。而其子弟不教而自化。只观公之举止。效公之所为。而其才其学。自尔超出于人。
公于养亲之外。未尝留意生产。散诸亲旧以周贫穷。穷寒远族。微时故旧。待之如初。凡有所求。尽力扶救。尝罢官失禄。上下奴仆糜粥不给。至于其妾。卖剃以自活。
公衣不重锦。食不重肉。而人之劾公者。斥以贪污。至以不忠不孝目之。谗人罔极。谓之何哉。
尝因事。有东宫内旨。公对使者不开见。封还曰。有可问之事。则当于书筵下教。不宜私有密旨。故臣不敢开见。古人有封还墨敕者。有封还内批者。公之相业。可谓无愧于古人矣。
公病且死。谆谆如梦中语。无非狱事之平反。讣闻。主震悼嗟叹良久曰。因何病而至此。即令复其官爵。敛殡襄葬如礼。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8H 页
其后。生在长城。闻公起复。以长书极陈同寅协恭之义。公虚受。大以生言为是。
其后。生为金堤郡守。以贪虐纵恣。剥割肥己。头会箕敛。以邻邑为壑。一道之人。欲食其肉等语。为御史李廷馦所搆陷。罢来之后。公时为体察使在岭南。闻此状启。即移文于全罗监司曰。曾闻李某到任之后。尽心官事云云。而今见御史状启。极为骇愕。监司亲到本郡。终始实迹。查覈牒报。于是监司亲到本郡。以尽心军务。措置粮械。括田抄军等事。覈报于体府。公枚举监司所报启闻曰。李某到任之后。尽心官事。为舟师都厅之任。大为邻邑守令及土豪所深嫉。竟见斥罢。情事极为冤悯。贵自乱初。宣力国事。不遗馀力。今欲募兵筑城。非此人不可。请付军职。为召募官下送。生以被劾之人不可行公之意。为书于公。公不听。复移文备局。使之督送。生不得已赴体府。见公于尚州。令生往湖南。与监司许筬面议军务。事目中有问民弊瘼一款。生行过居昌。闻郑仁弘居乡豪右之状。枚举其事。移文本郡。使之覈实。其后仁弘为大宪。生又上疏攻斥豪右之状。以是大为时论所忤。祸将延及于公。公终不以此小动其心。
其后。生为金堤郡守。以贪虐纵恣。剥割肥己。头会箕敛。以邻邑为壑。一道之人。欲食其肉等语。为御史李廷馦所搆陷。罢来之后。公时为体察使在岭南。闻此状启。即移文于全罗监司曰。曾闻李某到任之后。尽心官事云云。而今见御史状启。极为骇愕。监司亲到本郡。终始实迹。查覈牒报。于是监司亲到本郡。以尽心军务。措置粮械。括田抄军等事。覈报于体府。公枚举监司所报启闻曰。李某到任之后。尽心官事。为舟师都厅之任。大为邻邑守令及土豪所深嫉。竟见斥罢。情事极为冤悯。贵自乱初。宣力国事。不遗馀力。今欲募兵筑城。非此人不可。请付军职。为召募官下送。生以被劾之人不可行公之意。为书于公。公不听。复移文备局。使之督送。生不得已赴体府。见公于尚州。令生往湖南。与监司许筬面议军务。事目中有问民弊瘼一款。生行过居昌。闻郑仁弘居乡豪右之状。枚举其事。移文本郡。使之覈实。其后仁弘为大宪。生又上疏攻斥豪右之状。以是大为时论所忤。祸将延及于公。公终不以此小动其心。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8L 页
癸卯春。生与李厚同登龙榜。厚。公妻弟庆全子也。同设庆宴。公不先之彼。而先来于生家。从容献觞于老母。极其慰悦。
丁未秋九月九日。生为白川郡守。奉老母将赴任。公邀老母于公之亲堂。与大令监共为寿觞。令子弟监膳。老母常感激谓生曰。汝之朋友虽多。无如李相国。生之记此。非徒以公为厚己也。盖公之大德。可以推此而知也。
壬子秋。生在肃川。遭母丧还。未至庐所。所经路担持军及庐所所用诸具。公已为周旋扶救。生平生长在积谤中。仕路蹭蹬。为世所斥。而公之待之终始如一。不特如此而已。每有大段议事。必与之相确。抑公何取于生而乃至此乎。老失知己。悲涕自零。
补遗
丙申正月初七日。 上御朝讲。论游击咨文回答等事。李德馨启曰。值此立春生物之时。请下宽大之教。以慰下民。民生困于力役。不能聊生。(如山城训鍊,天使支供,屯田等役云。○李德悦日记。)
宣庙西狩。到平山。新设黄海兵使。移监司赵仁得为兵使。而以柳永庆为监司。永庆不得随 驾而西。并
丁未秋九月九日。生为白川郡守。奉老母将赴任。公邀老母于公之亲堂。与大令监共为寿觞。令子弟监膳。老母常感激谓生曰。汝之朋友虽多。无如李相国。生之记此。非徒以公为厚己也。盖公之大德。可以推此而知也。
壬子秋。生在肃川。遭母丧还。未至庐所。所经路担持军及庐所所用诸具。公已为周旋扶救。生平生长在积谤中。仕路蹭蹬。为世所斥。而公之待之终始如一。不特如此而已。每有大段议事。必与之相确。抑公何取于生而乃至此乎。老失知己。悲涕自零。
补遗
丙申正月初七日。 上御朝讲。论游击咨文回答等事。李德馨启曰。值此立春生物之时。请下宽大之教。以慰下民。民生困于力役。不能聊生。(如山城训鍊,天使支供,屯田等役云。○李德悦日记。)
宣庙西狩。到平山。新设黄海兵使。移监司赵仁得为兵使。而以柳永庆为监司。永庆不得随 驾而西。并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9H 页
在录勋中。许筬为大谏。论大臣有不当录勋而录者。请改正。筬之议盖为永庆而发也。汉阴累上劄。竟辞其勋。 上从之。永庆时任相位。寂无一言矣。(金时让荷潭日记。)
丁酉之乱。大贼逼于京城。国家存亡。在于呼吸。若无经理单车上京。急遣猛将锐卒。迎击稷山。则都城失守。 宗社播越。而一日之间。杀退大贼。国步晏如。一则经理之功。二则经理之德也。若论宣武之功。则经理为首。接伴使次之。经理则缯像立祀。接伴使则未参末勋。岂不叹惜哉。(李福长军门记事。)
汉阴李相被论削废。在龙津家。至是卒。自上命复官爵。赐祭礼葬。两司欲请还收其命。简通到我。我答曰。自上追念 先朝旧臣。命复官爵。乃盛德事也。臣邻唯当奉承之不暇。何可论启云。则两司大怒。因欲论我。我即呈告。适朴楗新拜大宪。即停李相之论曰。金执义所见极是。楗乃内族也。两司不敢抗。遂止。(金止男龙溪日记。)
宣庙中年。邦域无虞。生民乐业。称少康矣。 上向用文学之士。新进之年少有才艺者。如汉阴,白沙诸人。皆能以文章致身。卒为国大用。可谓得其力矣。后来
丁酉之乱。大贼逼于京城。国家存亡。在于呼吸。若无经理单车上京。急遣猛将锐卒。迎击稷山。则都城失守。 宗社播越。而一日之间。杀退大贼。国步晏如。一则经理之功。二则经理之德也。若论宣武之功。则经理为首。接伴使次之。经理则缯像立祀。接伴使则未参末勋。岂不叹惜哉。(李福长军门记事。)
汉阴李相被论削废。在龙津家。至是卒。自上命复官爵。赐祭礼葬。两司欲请还收其命。简通到我。我答曰。自上追念 先朝旧臣。命复官爵。乃盛德事也。臣邻唯当奉承之不暇。何可论启云。则两司大怒。因欲论我。我即呈告。适朴楗新拜大宪。即停李相之论曰。金执义所见极是。楗乃内族也。两司不敢抗。遂止。(金止男龙溪日记。)
宣庙中年。邦域无虞。生民乐业。称少康矣。 上向用文学之士。新进之年少有才艺者。如汉阴,白沙诸人。皆能以文章致身。卒为国大用。可谓得其力矣。后来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59L 页
居岩廊者。率由曲径进。国随以坏。至于今日。无复可言矣。(申钦象村集。)
汉阴心大。小节。多龃龉。大节。必植立。又曰。汉阴。闻人之可用。不问彼此。即用之。完平则虽用之。必留难久之。历谒然后始用。又曰。汉阴。大而疏。完平。小而密。又曰。汉阴无党。只是宽和。故一边人易以挠之。然汉阴无党。(朴㳽白沙言行录。)
汉阴无偏无党。东西南北之人也。(金长生沙溪语录。)
汉阴。坦荡无私人。(金尚宪清阴语。)
汉阴。正而大。完平。正而密。(象村集。)
汉阴李明甫。天资忠厚。自是善人。弱冠膴仕。早负盛名。未强仕之年。已跻黄阁。虽阔于事情。措设似迂。而其为国之诚至矣。壬辰年奔走勤劳。足以参勋。而力辞再三。录而还削。其志亦可嘉尚。(李廷龟月沙。)
吏才。乃刀笔之业。不足贵。然为宰相而有吏才。亦难得。余少通籍朝端。以郎僚游巨公间。惟柳西厓,李汉阴,李白沙三相国。优于吏才。方壬辰癸巳倭寇充斥。天兵满城之日。羽书旁午。文移动如山积。西厓到省。则以余疾书。必命执笔。口呼成文。联篇累牍。迅如风雨。而笔不停写。文不加点。焕然成章。虽咨奏之文。亦
汉阴心大。小节。多龃龉。大节。必植立。又曰。汉阴。闻人之可用。不问彼此。即用之。完平则虽用之。必留难久之。历谒然后始用。又曰。汉阴。大而疏。完平。小而密。又曰。汉阴无党。只是宽和。故一边人易以挠之。然汉阴无党。(朴㳽白沙言行录。)
汉阴无偏无党。东西南北之人也。(金长生沙溪语录。)
汉阴。坦荡无私人。(金尚宪清阴语。)
汉阴。正而大。完平。正而密。(象村集。)
汉阴李明甫。天资忠厚。自是善人。弱冠膴仕。早负盛名。未强仕之年。已跻黄阁。虽阔于事情。措设似迂。而其为国之诚至矣。壬辰年奔走勤劳。足以参勋。而力辞再三。录而还削。其志亦可嘉尚。(李廷龟月沙。)
吏才。乃刀笔之业。不足贵。然为宰相而有吏才。亦难得。余少通籍朝端。以郎僚游巨公间。惟柳西厓,李汉阴,李白沙三相国。优于吏才。方壬辰癸巳倭寇充斥。天兵满城之日。羽书旁午。文移动如山积。西厓到省。则以余疾书。必命执笔。口呼成文。联篇累牍。迅如风雨。而笔不停写。文不加点。焕然成章。虽咨奏之文。亦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60H 页
然。词臣奉檄撰进者。不得有所加减于其间。真奇才也。汉阴,白沙。其亚也。(象村集。)
郑锦南从容问于白沙公曰。大监与汉阴大监。交道之盛。世所共称。未知常时情谊。与监役公(公仲兄。名松福。)何如。公良久。答曰。知己之感。似胜耳。(白沙家状。)
答白沙书曰。汉志果是禁语。即如台教璧完。风流尽矣。为之一涕。天人相互胜。善恶无易位。百世在下。焉可诬也。(象村集。)
见白沙书。悼汉阴相国亡。作诗曰。沙老归田汉老亡。人间俯仰易沧桑。终南病客愁无寐。风雪寒灯坐夜长。(上同。)
汉老尽职而死。死亦何恨。倾都若失龟玉。今而后。始知其所被者大也。(白沙与苍石书。)
余将还乡。往辞月沙李公私第。适会十数客。设馔酒至欲饮。汉阴李相国匈音忽至。座客相顾错愕曰。此何事。座上一客曰。贤相云亡。举国震伤。吾辈于此杯酒团栾。似为不可。主人曰。吾意正如此矣。使之掇床。以素馔行酒一杯而罢。座中皆咄咄不已。一客曰。此老万事。于今已矣。此老平生。亦有可议者乎。一客曰。辞勋近名。月沙摇手曰。大不然大不然。此老本心如
郑锦南从容问于白沙公曰。大监与汉阴大监。交道之盛。世所共称。未知常时情谊。与监役公(公仲兄。名松福。)何如。公良久。答曰。知己之感。似胜耳。(白沙家状。)
答白沙书曰。汉志果是禁语。即如台教璧完。风流尽矣。为之一涕。天人相互胜。善恶无易位。百世在下。焉可诬也。(象村集。)
见白沙书。悼汉阴相国亡。作诗曰。沙老归田汉老亡。人间俯仰易沧桑。终南病客愁无寐。风雪寒灯坐夜长。(上同。)
汉老尽职而死。死亦何恨。倾都若失龟玉。今而后。始知其所被者大也。(白沙与苍石书。)
余将还乡。往辞月沙李公私第。适会十数客。设馔酒至欲饮。汉阴李相国匈音忽至。座客相顾错愕曰。此何事。座上一客曰。贤相云亡。举国震伤。吾辈于此杯酒团栾。似为不可。主人曰。吾意正如此矣。使之掇床。以素馔行酒一杯而罢。座中皆咄咄不已。一客曰。此老万事。于今已矣。此老平生。亦有可议者乎。一客曰。辞勋近名。月沙摇手曰。大不然大不然。此老本心如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60L 页
此。人臣羁靮之劳。不必为功。辞勋实非外饰。余仍往吊汉阴本宅。自钟街向南门。吏胥,军卒,市民。填道号泣。余问曰。汝辈何往而若是之哀乎。齐声答曰。杨根李政丞大监讣音至矣。往哭本宅云云。余行到桃楮洞口。朝士,儒生,人民。骈阗簇立。投足无所。入至厅事。则设虚位。受诸客吊。亲信吏胥数人。操纸笔记客之姓名。回看墙下及前麓。不但军卒吏胥。间有女人顿足恸哭。噫。仁德之入人深也。乃至此乎。(李愿樗亭集。)
汉阴方其去阙。世间传奇之事甚多。一则曰。有大虎俯伏马前。导行至家而去。一则曰。有异人候于江头赠诗。至曰当其亡日。神人将轿迎候云。质其实则非尽实。然一时之人惜其亡。至有此等之语。但临没时。异云蔽空。奇眩人眼。(李星龄日月录。)
领相方出杨根时。江头有大虎俯伏马前。先导到家而去。又有异人候于江头赠诗。其首句及第三联忘之。家在广陵江水西。黄花艳艳节何晚。落叶萧萧风更凄。窗前杜宇催归去。似识幽人恋旧栖。(赵庆男山西杂录。)
赠领议政知事公。当癸丑冬汉阴之卒也。尚无恙。巴江金同知以永平县令。甲寅春。求为礼葬差使员。往于龙津。拜领议政公。公泣而言曰。昔在尚州化宁。汉
汉阴方其去阙。世间传奇之事甚多。一则曰。有大虎俯伏马前。导行至家而去。一则曰。有异人候于江头赠诗。至曰当其亡日。神人将轿迎候云。质其实则非尽实。然一时之人惜其亡。至有此等之语。但临没时。异云蔽空。奇眩人眼。(李星龄日月录。)
领相方出杨根时。江头有大虎俯伏马前。先导到家而去。又有异人候于江头赠诗。其首句及第三联忘之。家在广陵江水西。黄花艳艳节何晚。落叶萧萧风更凄。窗前杜宇催归去。似识幽人恋旧栖。(赵庆男山西杂录。)
赠领议政知事公。当癸丑冬汉阴之卒也。尚无恙。巴江金同知以永平县令。甲寅春。求为礼葬差使员。往于龙津。拜领议政公。公泣而言曰。昔在尚州化宁。汉
汉阴先生文稿附录卷三 第 561H 页
阴才六岁。时卜者咸忠宪适过。问命。答曰。须速率往京洛。教养成就。故上来京下。翱翔清显。为相十六年。以进永昌全恩劄。终至削黜而殁。亦无所憾于一死。虽不得年。而世岂有寿祐兼之者哉。余以命奇之人。生前遭此独子之丧云。而言泪俱下。盖闻其所言。可想能享名满天下之子也。(金命世茂松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