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x 页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杂著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0H 页
宗禊序
自宗子法坏。而士大夫渐忘尊祖重本之义。自宗会法废。而骨肉日疏。情义不相接。韦家之花树会。苏氏之族谱亭。岁聚宗族。以尽其欢忻亲睦之乐者。在今诚可尚矣。吾广州李氏。遁村以外。远不暇论。遁村而至忠僖公。于吾为六代祖。而于吾大父行则乃高祖也。高祖服犹未尽。视后孙几至如涂人。夫以一人之身。分而为涂人。不亦可悲也哉。曩在癸未,甲申年间。吾宗之在京城者。约为脩稧。未几罢坠。乱后十年。旧仪渐复。乃于甲辰秋。再举是会。燕具则壶榼自持。略仿温公真率会。丧葬俱有助。各出赙布。担夫有差。选宗族四人为有司。期以春秋为会而相递。不有疾病事故而不来会与凡违约者。并有罚。每时至咸集。序行而坐。随量而寿。怡怡愉愉。谐笑款洽。恍知同在祖先之堂下。而油然兴起其亲爱之心焉。则吾宗敦睦之义。庶乎终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0L 页
不替矣。抑吾有所感者。自遁村以来。高标毅节。清名卓行。代能涉祸不渝。处险愈亨。超然高蹈于危亡之世。致忠全仁于难处之机。以至忠僖先夫人。毓德媲美。忠僖之为宰相也。亦责以礼待本州吏焉。则积善以贻后者固已茂矣。五桂之阀阅。冠称一时。岂无所自而然哉。吾宗之相与会也。必思先世所以垂庆于后孙者为何事也。临死生利害。则必惕然曰。丧义而不知命。得无为吾先祖之罪人耶。当官爵货财。则必瞿然曰。妄取而苟得。得无为吾先祖之罪人耶。接人而敬不足也。则必尽其诚曰。得无为吾先祖之罪人耶。诸父诸兄。以是胥勉。而子孙奉而不失。则此会之当劝戒者。无大于是。不但为燕游之好而已。吾深有望于诸父兄。愿父兄之终教之。佥曰。诺。遂书以识之。
族谱序
昔余幼时。从曾大父所见广陵世谱。印以活字。只录子婿。不及外孙。私恨其甚略。及长。究古人之宗法。乃知此谱有深意。盖出东皋相公之指云。壬辰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1H 页
兵祸。国籍尽灰。而况于家谱乎。宗老李士温氏。习知吾东诸阀世系。重纂内外谱甚备。以要余校印而未果。一日。闻韶李使君士修氏。寄示姓谱一本。全述东皋相公之旧书。且仿苏氏谱之详略。向之未及校者一见惬意。信乎知要而能世业矣。间有一二差漏处。辄以所闻釐正。仍序其颠末而还之。噫。吾遁村先祖斥忤逆旽。逮祸远避。参议先祖叩马谏 献庙于昭悼之变。直声伟节。古固无比。为后孙者苟忝其家声。则能无愧于此谱乎。而遁村以后。虽远而一枝也。本是同根。不与之相睦者。独何心哉。念祖先之情。观谱而油然而发。则其亦有所感于此夫。
晦斋先生论大极书跋
考亭先生谓濂溪之说精密。伊川之论的确。余观晦斋李先生论大极书四篇。周,程两先生之微旨。可谓兼尽矣。昔。周子手授太极图于程子。及程门设教。只举西铭。而曾不及于此图之意。盖虑学者于日用亲切处。知行未至。而径驰心于空妙之域。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1L 页
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考亭先生继而立说辨论。无复馀蕴。士子宜若无他岐之惑矣。世之若忘机子之言者。炽起而不绝。抑又何欤。退溪李先生称先生精诣独得之妙。最在于此书。退溪乃近时东方考亭也。谁敢有异议于此。而且已无真积之功。则孰知菽粟之为正味哉。先生之孙浚。倩写此书为屏。请余跋其后。余非知言者。安用赘论。唯幸周,程正脉之有传于后。而又悯异说之易溺人也。乐成其愿。以告诸同志焉耳。
正气录跋
壬辰六月。不佞扈 驾西路。见霁峰高公檄诸道文。不觉投匕箸而起。旋闻本道义声大振。一入江都。收人心于既溃。 一向锦山。遏寇势于方张。皆公之先倡也。不幸公之父子相继死于贼。一家三人。俱以节表立。而建功洒耻。则无复望矣。于是垂涕嗟惜。归诸时数。而终不能自释者久之。贼退。 朝廷悯其忠。既许立祠赐祭。呜呼。公其无憾矣。乃今有族兄吴景毅氏曾从事义阵。以公之季子用厚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2H 页
氏之命。致正气录一编曰。盍为一言。仍得以谛观之。公之一家义气。俱萃于此。岂联芳世稿。徒以文藻显者比哉。其实迹伟节。诸公之序跋尽之。不佞无容赘为。抑有所深感焉。睢阳城陷三日而张镐至。使镐迟至而巡,远留大名于唐室者。实天意也。公之父子死历六七年。 天兵再动。以却此贼。倘公不死义于前。而提兵协随征役。则视今所成就孰优哉。然则天之饷公完名。以激劝后世者。意或在玆。而谁谓之不幸也。吁其可叹也夫。吁其可敬也夫。
题文章正宗卷首
万历癸巳夏。入京城。裒集文章正宗善本。而得备秩焉。丁酉秋。为摈杨中丞在箕城。召匠改妆。置监营。翌年。观察韩清平公递还而与俱来。书之以识年月云。
书伯夷传
曾见马史伯夷传。文势若断若续。恍然不可测。九月十六夜。秋月甚朗。独坐东窗下。神观清爽。仍疑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2L 页
心读此十馀遍。始知太史所谓爽然自失。真名言矣。奇哉奇哉。庚子秋。抱瓮散人。识。
题春秋卷首
万历癸巳夏。入城有人掘得埋窖书籍见卖。典行橐斗米而取来。庚子夏。改妆以遗圭璧。谓胜于籯金。勉诵而勿失可也。玄默摄提格。题。
训诸子帖
濂溪周茂叔。自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奉已甚约。俸禄悉以周宗族及分司而归。妻子餰粥或不给。而亦旷然不以为意。襟怀飘洒。雅有高趣。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或倘佯终日。黄山谷曰。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朱子曰。所谓洒落者。只是形容所行清明高远之意。若有一毫私吝心。何处更有此等气象耶。
明道程先生。姿禀既异。充养有道。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视其色接物也。如阳春之温。听其言入人也。如时雨之润。其行已。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教人而人易从。怒人而人不怨。贤愚善恶咸得其心。终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3H 页
日怡悦。未尝见忿厉之容。
伊川程先生。学本于至诚。其见于言动事为之间者疏通简易。不为矫异。不为狷介。宽猛合宜。庄重有体。先大夫太中年老。左右致养无违。以家事自任。悉力营办。虽细事必亲。赡给内外亲族八十馀人。其教人以居敬穷理为主。盖居敬有力。则所穷者愈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益有地。二者互相发也。
横渠张先生。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瞬有养。息有存。(横渠自号六有堂)常曰。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义理未精耳。义理有疑。即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读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矣。教人以礼为先。大要欲得正容谨节。有所据守也。
康节邵先生。始学于百源。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其学纯一而不杂。平夷浑大。不见圭角。程明道曰。尧夫。如空中楼阁。
武夷胡先生。凡辞受取舍。一介之微。必度于义。恬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3L 页
静简默。寡于言动。每晨昏。子弟定省。必问其所业曰。士当志于圣人。见怠慢不敬。必嚬蹙曰。流光可惜。无为小人之归。其教人以立志为先。忠信为本。以致知为穷理之渐。以敬为持养之要。
晦庵朱先生。闲居。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退坐书室。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奉亲极其孝。抚下极其慈。闺庭之间。恩义之笃。怡怡如也。祭祀事无钜细。必诚必敬。小不如仪。终日不乐。祭无违礼则油然而喜。于亲故。虽疏远。必致其爱。于乡闾。虽微贱。必致其恭。自奉则衣取蔽体。食取充腹。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人不能堪而处之裕如也。南轩张先生。为人坦荡明白。表里洞然。诣理既精。而信道又笃。其乐于闻过。而勇于徙义。则又旧厉明决。无毫发滞吝意。以至疾病垂死。而口不绝吟于天理人欲之间。则平日所养可知也。答郑自明书曰。天理难穷。资质难恃。工于论人者。察已常疏阔。狃于讦直者。所发多弊病。
苏子容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4H 页
腐。此其理也。
孙莘老教子孙。先行实后文艺。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附识]
 偶阅宋时诸老先生言行录。拈出其中切要者。书送。愿儿辈。常目在之。以感发其良心。噫。父母之情。尔其知矣。戊戌秋九月初四。
戒子(如璧)
昔汉明帝时。帝姊馆陶公主为子求郎。帝曰。郎官出宰百里。上应列宿。苟非其人。民受其害。百里之任。即古诸侯之任也。孔子以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为戒于一宰。圣人之所慎重。可想已。汉之宣帝。唐之宣宗。犹不轻守令。或亲择之。盖君相之所重者。莫急于民事耳。往昔 先王朝。举遗逸为守令。继而令该曹选才行过人者。超叙六品职。朝家之慎名器又如此矣。汝以不解学之童子。蒙 上恩。遽为主簿。才数年而除关西县宰。是汝无有该曹之荐而与 先王朝遗逸等也。我既负 国窃廪。尚叨匪据。而汝又以我荫为民宰。非有施为政令之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4L 页
动于人者。人皆指为何哉。辱亲负 国。唯在汝处之以勤诚与否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乃圣人勉以为仁之功者。汝自启程以后。临事每思此言。则心不放而思过半矣。至于上司号令。恪谨趁施。使宾来往。节适得宜。愬状虽夜速决。民瘼虽微必察。凡事顺民之情。一毫无累于官。民心既得。然后以之措粮饷。备官器。乃其处置中一事耳。古人云。日计不足则月计有馀。尔能居官而存尽职之念。昼夜儆戒不怠。虽即为递还。所报效者多矣。若威仪之间。饮食之节。俱系居官大节。小学不云乎。无威仪则无以为人上。医书亦谓饮食能促寿。临下以庄。节食顺时。尤不可忽也。听政之暇。勤读经书。本源自有培养之地。竦然惕然。必无待于酒次数行书矣。汝其念之。我违老亲日久。又送汝远行。此情有难向人道。汝过浿江。回望东道。则想必瞿然于今日席中之言矣。不能尽。
祭金庚信文(遣惟政入日本时制)
天地有英烈之气。终古不亡。父老传神异之谈。在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5H 页
世俱耸。顷缘此邦之厄会。乃致岛寇之侵陵。愧未刷乎神羞。属方讲于边好。眇玆一个云衲。将涉万里沧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虽轻重疾徐之熟讲。伤烦则支。传美则溢。抑辞说操纵之或难。念机事之方殷。恐逆境之斯遘。愿蒙灵祐。冀济远行。蛟窟波恬。约海若而受戒。戍楼旗卷。见夷酋之献忠。过此以还。唯有此祝。
祭尹参议(敬立)
落地同庚。有同邂逅。未觉大梦。孰论夭寿。嗟我与公。云路先后。历数行世。梦屈伸肘。承宣凤池。按节湖右。坦怀无关。荣落何有。万石躬行。醇谨世守。挹薰伯仲。又连佳妇。庶期晚途。相从白首。翻然隔世。覆水何救。貌先年换。曾叹来觏。岂谓死别。驹隙孔骤。哀哀双老。泪如悬霤。大限有数。曲蘖何咎。世事翻覆。白衣苍狗。一寐无讹。宁辨妍陋。竟归同辙。热肠先疚。哭则自尽。奠凭儿手。天真素嗜。昔论饮酎。九原一酌。倘歆诚侑。呜呼哀哉。尚飨。
祭松云文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5L 页
维万历三十八年岁次庚戌十二月壬申朔二十一日壬辰。广陵姓某。使佥知全继信。告于故松云大师之灵。呜呼。两仪假四大之形。算脩短而同尽。一心阅万事之变。道儒释而何殊。唯保其真。乃名于世。惟松云大师。蝉联胤胄。鸾翥风神。烧木佛于霜天。不縳禅寂。戏墨卷于雪䆬。久嚼诗腴。谁知急病而让夷。有能出家而徇国。千峰独鸟界。掷孤锡而誓徒。八霜戎马场。仗尺剑而尝敌。每忆风餐露宿之夕。惯听悬河注海之谈。伟哉旧缁流之首而扬其名。至于关武夫之口而夺之气。重入贼窟则惊悍酋于片言。一涉海航则伏殊域于玄教。是验全禀之有养。每令厚禄而无颜。紫阳与磬山。精神会形骸之外。东坡答佛印。钝根落箭锋之机。嗟万缘之已虚。痛百身而难赎。浮云灭迹。任变化于太空。孤月留躔。堕光辉于清昼。想死生之本无。缅魂魄其如在。遥洒双泪。倩奠一杯。尚飨。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6H 页
输忠翼谟光国推忠奋义协策平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鹅城府院君李公墓志铭。(并序)
万历纪元之三十七年己酉八月辛未。轮忠翼谟光国推忠奋义协策平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鹅城府院君李公。卒于汉阳僦舍。寿七十一。前是。公病革。 上遣承旨致问。内医诊治。赐与频降。浃六个月而公不起。 上闻之震悼。辍视朝三日。 特下哀教。饬有司供丧事。按仪无阙隐卒之典。吁其至矣。既殡将卜葬。嗣子刑曹参议庆全泣语其姊夫广陵李德馨曰。愿以先人墓志为托。呜呼。余忍铭诸。且公自六七岁。词章笔翰名一国。事迹彰彻。奚待志而传哉。然幽堂所藏。终不可阙焉。知其行之详。莫如在门馆者。子之见属宜矣。呜呼。余忍铭诸。叙曰。公讳山海。字汝受。鹅溪即号也。其先出韩山之李。为海东望族。丽季有文孝公讳谷号稼亭。文靖公讳穑号牧隐。父子入元朝中制科。擢省郎翰林。东还为名大臣。声烈焜耀史乘。牧隐之季子讳种善谥良景。于公为六代祖。历文烈公讳季甸。大司成讳堣。世播华闻。大司成生讳长润。奉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6L 页
化县监。 赠吏曹判书。县监生讳稚水原判官。 赠议政府左赞成。判官生讳之蕃。内资寺正。号省庵。 赠议政府领议政。配宜宁南氏。 赠贞敬夫人。牛峰县令讳脩之女。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自公曾王父以下。啬身丰后重。以省庵公蕴德不试。积善蓄灵。窒而大发。数当于公。公以嘉靖己亥闰七月乙卯日午时。生于汉阳皇华坊。季父土亭公闻呱呱声。喜曰。兴吾门其是儿乎。生有异质。未解语。已知书。家有东海翁草书挂壁。引姆抱看。欣然指画。五岁始受学。土亭公教以太极图。一语便知天地阴阳之理。指图论说。尝读书忘食。土亭公念其伤也。令辍读待食。公作诗曰。腹饥犹闷况心饥。食迟犹闷况学迟。家贫尚有治心药。须待灵台月出时。土亭公益奇之。六岁。能作大字书。握笔蹒跚挥洒。字形壮伟若龙挐虎攫之状。一时名公钜人。无不招寻求笔迹。共指为神童。如乙巳被罪诸贤。皆公所与游者。己酉。出试场屋中第一。考官割试卷。将去为宝。戊午。中司马。庚申 明庙谒圣试士。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7H 页
公居首。 命直赴殿试。辛酉。中丙科。分差承文院。壬戌。拜弘文馆正字。翌日。 明庙引见。即 榻前 命题景福宫大额。次升副修撰。甲子。拜兵曹佐郎。还除修撰。乙丑。拜司谏院正言,吏曹佐郎。丁卯。选差远接使从事。 诏使翰林许公。嗟赏公诗笔。还朝。寄问致款。历吏曹正郎,议政府舍人,司宪府执义,尚衣院正,副校理。次升直提学。常兼知制 教,校书校理,艺文应教。 赐暇读书。庚午。升承政院同副承旨。辛未。往省考病于清风郡。奉来终南第。色养五年。乙亥。丁忧。归葬保宁。执礼极严。哀毁几不救。毕丧于庐。丁丑秋。还朝。前后历吏礼刑工曹参议,成均馆大司成。转升承政院都承旨。每长薇垣玉堂。己卯。 特拜司宪府大司宪。庚辰。拜兵曹参判。丧长子。病递。秋。 特除刑曹判书。辛巳。授吏曹。政极难慎。干谒顿绝。未几。丁外艰。归保宁。终制之日。 特拜议政府右赞成。历判吏,礼,兵三曹。兼提学,大提学,判义禁府,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尝谓守令。民之所托命者。不择守令。是残民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7L 页
也。其忍为哉。每当一窠。必求得其人。得之则喜若家事。不得则晨夜思度。或秉烛劄记。待明而入。宰执不敢为子弟乞官。亲旧不敢有私冀。而草野之名一善者。无不诚咨力举。毕置于百执事之列。仕路日清。台官有欲吹觅政疵者。于台席阅除目曰。政如是。何者可摘论。至今谈铨部之善择人。咸曰。某公某公。疏怨无异辞。 宣庙亟称。公言若不出口。体若不胜衣。一团真气充积于中。望之常起敬矣。 批公辞章曰。闻卿为吏判。门外雀罗可设。予将以报卿。有一轮对官进启。一人久秉铨柄。恐权势偏重。 上怒曰。汝不闻吏判为壮稷臣乎。后公临政。每拟其人。 上谓公曰。彼欲害卿而卿用之。卿量不可及矣。戊子冬。左右相俱旷。首揆苏斋卢公独荐公拜右议政。同列咸喜谓。其作相晓矣。 宣庙念公过逊。手教勉起。倚毗甚隆。是岁参录光国勋。常带鹅城府院君。己丑。陛左议政。转升领议政。 庭鞠郑汝立逆狱。时朝论携贰。而逆变出于搢绅。其辟于一边。而执偏议者欲因之。挤异巳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8H 页
而下石焉。章疏纷起。斥公为贼之亲党。台谏又以金沔,郑介清等。皆公在铨席所褒 启学行而收用者。既被连逮。公不可独免。至谓与右相郑彦信倡翻狱之说。论鞫彦信益急。公出郊外待 命。 宣庙痛析其状。而召公还鞫狱。历岁波滥。公为之悯痛。每归舍废食发叹。或掩户垂涕。至庚寅春。伤瘁病剧。犹谆谆语口曰。杀一不辜犹不可。今士多死非罪。元气斲矣。国其若之何。累以病辞。 宣庙慰谕不许。一日。与按狱之宰会中书曰。岭南右道有一种论。指狱事为虚。宜速 启知。公答谓我未闻矣。仍与之辨。其议遂寝。已而参录平难勋。非公志也。壬辰四月。倭寇逼京。群议欲移避关北。公料此贼非本国之敌。欲 上西狩告急。未敢明言。 宣庙召大臣议册 国本。委以监抚。时坤殿无嗣。 上问谁可。公对曰。此非人臣所敢与。但在 圣念。速降 宸断。 宣庙举今 上号曰何如。公起拜曰。 宗社臣民之福也。即命有司举册仪。诸官才拜贺。而报贼已踰岭矣。翌晓 大驾西迁。储宫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8L 页
亦随发。公奉 庙社主扈行。当是时。寇势滔天。远近崩溃。而民心有所系者。以能定大讣于仓卒之力也。至开城。两司劾公首倡去邠罢职。到平壤。又请以重律。 命付处江原道平海郡。乙未。 宣庙谕侍臣曰。非某。予为怀悯徽钦久矣。其 命放还。拜领敦宁府事。俄兼大提学。辞递。己亥。还拜领议政。庚子。有一宰贪权横恣。望公同升。而公不与。遂被仇陷罢归。辛丑。还拜府院君。公配贞敬夫人赵氏。即议政府左参赞贞简公讳彦秀之女。领中枢院事文刚公讳末生之后。公世守清贫。不问有无。夫人能勤劳拮据。事育以周。甲辰夏。丧夫人。丙午春。丧子妇。戊申秋。孙翰林李久得危疾。公益忧懑。积败顿衰。■年三月病暴重。子妵亲戚至。悲喜指认。口不能出言。终至于斯。呜呼痛哉。公天禀极高。神通夙成。省庵公欲其崇深自持。保全美器。常戒以谦谨。公克受庭训。立朝四十九年。未尝以才智先人。言讷体迟。若无能者。土亭公每称公姿质之美曰。学以充之。便是上智亚矣。余及公门。公初除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9H 页
省庵公之服。见遗迹而泣。几杖而泣。感痛孺慕不懈。终始益笃孝如此。平居对人。恂恂谨厚耳。至其深猷远虑。临乱不爽而确乎其操守。有贲育不能夺者。乱后。每言己丑冤枉。宜先伸雪。慰悦人心。此是大机恢复之策。不外于得人心矣。自幼脱略世情。忧伤之激。横暴之加。只反诸吾心而无所怨尤。故其流落在外也。或匹马单童。往来山水。直与孤云独鸟。澹然于形骸之外。有时对景感时。寓兴遣怀。辄形诸吟咏。下笔凌厉飞动。多自得者。善作水墨图。不以示人。时遇古画。融神赏会。看书十行俱下。亦未见尝读书也。河西金先生谓公之诗文。譬如空中楼阁。无非出自天分。若着工读书。则便是尘土语矣。平居制述甚多。尽丧于兵火。收拾若干稿行于世。少负时望。早致宰列。未有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常僦屋以居。荒凉艰楚。客至或坐马鞯。天雨以席蔽漏。缊袍粗食。晏如也。参议闷公衰境不得节适。请搆一舍则曰。毋。以全吾素性。苟心安矣。居处之陋。庸何病乎。冬无一裘夏欠剩衣。捐馆之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69L 页
后。待赠赙而敛棺。呜呼。公真所谓神仙中人矣。夫人配公无违德。公之秉政。不一有私嘱为公瑕累。有侍婢受人苞苴而潜达焉。夫人怫然曰。吾其衰矣。此言何为至于我耶。即火其书。贫而好施与。每以公禄。周邻里亲戚之穷者。祭祀必躬执馔具。虽隆寒盛暑。至老不倦。子弟请付诸女妇而休息则曰。吾不执馔。犹不祭。我自尽诚。不为伤也。享年六十三而卒。有四男四女。男长庆伯。中庚辰 谒圣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早死。次庆全。次庆伸。成均进士。早死。次庆愈。殇夭。女长适弘文馆校理李尚弘。次适德馨。死壬辰乱。旌门。次适及第柳惺。先公死。次适韩山郡守安应亨。庆全生子多夭。有五男一女。男长厚。中癸卯文科。吏曹佐郎。次久魁。癸卯进士。中乙巳文科。艺文馆检阅。文词水涌山出。不幸早死。次阜。馀二男一女。皆幼。庆伸生一女。适士人李琢。尚弘有二男三女。男长志和。翊卫司司御。次志贱。女长适进士任叔英。次适牛峰县令崔行。次适进士郑时望。德馨有三男一女。男长如圭。牙
汉阴先生文稿卷之十二 第 470H 页
山县监。次如璧。前广兴仓主簿。次如璜。成均生员。女适士人郑基崇。柳惺有一男一女。男廷宪。女适士人裴时中。应亨有三男。皆幼。内外曾孙几数十。幼不能悉录。夫人之丧也。先兆地窄不得祔。乃窆于保宁归头里。至是改卜礼山多枝洞。迁夫人之葬以从焉。噫。物之至宝。人之异材。其见于世者有数焉。百岁之后。其必有感叹于此者矣。铭曰。
秀气在天。钟异于人。清而能厚。绝髅离伦。金华商仙。临淄神童。畴若孩提。神明已通。词非学到。笔自天得。振扬家声。光于稼牧。云衢发轫。顺风鸿翼。典选服人。毛玠简洁。作相镇俗。杨绾俭约。适丁危乱。孰效长策。众怒偏激。 主恩愈渥。载锡之环。呼我黄发。木讷之资。冰蘖之节。优游麟阁。国有老成。 嗣圣虚伫。拟还台衡。骑箕而逝。百身难赎。悲凉下世。散落遗墨。眷彼新阡。冈峦郁苍。虹光烛空。是公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