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仙源遗稿 第 x 页
仙源遗稿
[序]
[序]
仙源遗稿 第 111H 页
仙源遗稿序[申翊圣]
比诸名公卿家撰次先德。或以铭章 或以叙述。往往见属。而惧非其任。又非知言者。逡巡不敢当。而顾惟诸公皆 先朝耆哲。即吾先子之所从游者。则辄责以世谊。谊有所不可拒。每当操管。惄焉隐中。盖殄瘁之痛。非独吾私也。尚州金使君光焕与其季清州牧光炫。千里命仆。致 仙源先生遗稿。固徼一言弁诸卷首。翊圣诚亡肖。既迫于二君之责。效不腆之词。状 先生之行。又何敢定 先生之文哉。辞而弗获。遂发其籍。伏以读之。不觉涕簌簌下也。吾先子与 先生。结发论交五十年来。出处伸屈。终始一辙。壬辰之讧。患难与共。再被辟召。同入幕府。际昏放废。同栖峡邑。其间抒怀舒郁。一以诗发之。唱酬投赠。遐迩勿隔。尝见先子得 先生诗札珍之。悉藏去箧笥。记在
比诸名公卿家撰次先德。或以铭章 或以叙述。往往见属。而惧非其任。又非知言者。逡巡不敢当。而顾惟诸公皆 先朝耆哲。即吾先子之所从游者。则辄责以世谊。谊有所不可拒。每当操管。惄焉隐中。盖殄瘁之痛。非独吾私也。尚州金使君光焕与其季清州牧光炫。千里命仆。致 仙源先生遗稿。固徼一言弁诸卷首。翊圣诚亡肖。既迫于二君之责。效不腆之词。状 先生之行。又何敢定 先生之文哉。辞而弗获。遂发其籍。伏以读之。不觉涕簌簌下也。吾先子与 先生。结发论交五十年来。出处伸屈。终始一辙。壬辰之讧。患难与共。再被辟召。同入幕府。际昏放废。同栖峡邑。其间抒怀舒郁。一以诗发之。唱酬投赠。遐迩勿隔。尝见先子得 先生诗札珍之。悉藏去箧笥。记在
仙源遗稿 第 111L 页
金陵日。行路难一篇。贴诸壁上而曰。此非今人语也。编入家集中以传之。亦先志也。噫。世之人能名 先生之德。而不能名 先生之文。非世之人之不能。乃 先生不欲以是为名也。然吾先子以 先生诗为非今人语。则不可谓世赏音。钟期得一伯牙。奚多乎哉。 先生遗稿中更变故。放轶颇多。其文存者尤鲜。亦足以见其典要。自志简洁有法。前后封事。意在格王。实关世道。古今诗。清腴合度。词傅于理。其出于性情之正。而归于温柔敦厚者耶。是集行乎世。世之人不能名 先生之文者。益知 先生不欲以是为名也。噫 先生立朝本末。殉义大节。书诸简策。昭揭宇宙。玆不敢赘云。
崇祯庚辰阳月。东阳申翊圣。谨叙。
仙源遗稿
[神道碑铭]
崇祯庚辰阳月。东阳申翊圣。谨叙。
仙源遗稿
[神道碑铭]
仙源遗稿 第 112H 页
有明朝鲜国忠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仙源先生金公神道碑铭。(并序)[金尚宪]
我伯氏议政公讳尚容。字景择。自号仙源。亦号枫溪。 先君聘于左议政林塘郑府君之门。生五丈夫子。长即公。当丙子之难。殉节于江都。贼既退。国人通谓公之节。宜首先褒录。于是大臣礼官。以国人言上请。遂旌其门曰忠臣之门。国人又通谓 先君有子矣。外氏有宅相矣。亡不以哀为荣者。不肖弟尚宪。闻而哭之曰。呜呼。 伯氏胡不生在宥之世乎。胡不享百岁之寿乎。胡不命启手之事乎。而反以身之不幸而为国之光乎。既而曰。圣贤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又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若是则于 伯氏之死。吾又何憾焉。 先君姓金氏。讳克孝。位至敦宁府都正 赠领议政。胄于高丽太师讳宣平。考信川郡守 赠左赞成府君讳生海。王考平壤庶尹 赠吏曹判书大提学府君讳璠。曾王考司宪府掌令府君讳永铢。判书已下之 赠。皆由公贵也。 先妣 赠封贞敬夫人。即林塘府君第三女。府君讳惟吉。德业文章重一世。世尊之。不以名而以号也。公生于嘉靖辛酉五月九日。自幼聪明和顺。不好游戏。年十三。
我伯氏议政公讳尚容。字景择。自号仙源。亦号枫溪。 先君聘于左议政林塘郑府君之门。生五丈夫子。长即公。当丙子之难。殉节于江都。贼既退。国人通谓公之节。宜首先褒录。于是大臣礼官。以国人言上请。遂旌其门曰忠臣之门。国人又通谓 先君有子矣。外氏有宅相矣。亡不以哀为荣者。不肖弟尚宪。闻而哭之曰。呜呼。 伯氏胡不生在宥之世乎。胡不享百岁之寿乎。胡不命启手之事乎。而反以身之不幸而为国之光乎。既而曰。圣贤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又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若是则于 伯氏之死。吾又何憾焉。 先君姓金氏。讳克孝。位至敦宁府都正 赠领议政。胄于高丽太师讳宣平。考信川郡守 赠左赞成府君讳生海。王考平壤庶尹 赠吏曹判书大提学府君讳璠。曾王考司宪府掌令府君讳永铢。判书已下之 赠。皆由公贵也。 先妣 赠封贞敬夫人。即林塘府君第三女。府君讳惟吉。德业文章重一世。世尊之。不以名而以号也。公生于嘉靖辛酉五月九日。自幼聪明和顺。不好游戏。年十三。
仙源遗稿 第 112L 页
从 先君在邑廨。非有命。不辄出衙门。晨昏之暇。坐一室。读书竟晷。绝无子弟过。人称其老成典刑。壬午。中司马高等。居贤关。为士友所重。遇诸生抗疏论 国家大事。推公为首。铨曹举授 宣陵参奉。以亲老强屈。非其所乐也。庚寅。擢别试文科。未及分馆。即荐入史局为检阅。寻以相避西叙。壬辰。体察使郑公澈,检察使金公瓒连辟为从事。久留幕府。多所咨议。除兵刑二曹佐郎,司谏院正言,成均馆典籍兼史馆记注。皆以在外见改。寻为吏曹佐郎知制 教兼 世子司书。妇戚病免。升正郎。坐事罢。屡迁弘文馆修撰,成均馆直讲。再为副应教兼 世子弼善。又以都元帅权慄,接伴使金晬张云翼从事官。往来湖岭军中。 皇朝监军陈效来。问礼于龙湾。道路戎马之间。劳勚备至。未尝辞避。戊戌。拜同副承旨。越阶超擢。盖异数也。姻家有先在僚右者。控辞 许递。已复为承旨。是冬。如京师贺 圣节还。论踰限。坐罢。亡何。经叙刑曹参议。两岁中十四迁。不出喉司禁省。宠待殊渥。辛丑春。以大司谏入 对。极论言路不广。宫闱不严。 上问尔谓不严何事。毋隐。于是群小辈交通邪径之事毕露。 上不答。玉色甚厉。大臣已下无不悚然缩颈。适故相沈公喜寿,宗伯李公廷龟 启言。此事臣
仙源遗稿 第 113H 页
等亦闻之。恐惧不敢言。某独尽言。可谓朝阳之鸣矣。 上始赐慰谕。乃罢。后闻 上怒责问诸嫔御。后庭。多窃咎言者。又与同僚具劄。请驭宫奴节贡献。以抒民弊。 报可。然自是忤 旨。自谏长移承旨,天司成。又移兵曹。皆未久辞递。及孽臣永庆籍奥援。得政柄。欲求媚以祛旧衔。首除定州牧使。长子死未葬。迫逐赴官。会 诏使顾,崔至。意欲甚大。州人力屈思溃。公委曲处之。卒以无事。三年政成。上下晏安。公私丰羡。狱讼毋滞。儒风丕变。馆传修整。宾旅如归。通沟洫。广储峙。以备水旱。民无告病。事闻。屡蒙 褒赏。秩满将还。髫白拥车。既去。退思建嵑。除尚州牧使。三年。罢归。又除安边府使。时孽臣尚在事。脩谻无已。未更时月辄出之。必置关塞岭海之远。二亲相吊。宾客交慰。不见几微。 命下即路。其治如定州。而所遇民风吏俗。各有难平者。一以宽明廉惠剂之。强柔胥化。讫为大治。其民与后来继政者。久益称颂。 宣庙大行。 召篆铭旌。授佥枢刑议。 山陵毕。进阶历汉城右尹,户曹参判,副总管。拜都承旨。明年。熊,刘二 皇使来。周旋中度。用超二阶。拜汉城判尹兼带禁府春秋总管。再为大司宪。论宫中左道寝盛。亟示严斥。以端本源。递授知枢。监视成陵。进一阶。屡迁刑曹判书,知枢京
仙源遗稿 第 113L 页
尹。朴应犀之狱被诬引。取问即释。奸党必欲害之。公在朝廷。素信为诚实长者。卒不得售其计。亡何。有事 太庙。叙劳升秩。丁巳。奸臣尔瞻等请废 母后。举朝靡然。公不与。奸党嗾言路论窜。不报。游于羿彀者至于七年之久。戊午。 先君即远。辛酉。 大夫人不幸。公重遭荼毒。衔哀待谴。癸亥。 国家反正。明年甲子。始外除拜判敦宁。李适叛。 上幸公州。公以检察使先行。供顿无乏。慕兵输粟。以佐军兴。贼平。扈 驾还都。原兼并如故。加带同知成均。受使毛营。议处辽民。道拜兵曹判书。坐误行文书。谴罢。寻还敦宁。王,胡二中贵来。为远接使。便宜酬应。以存国体。所益良多。迁礼曹判书。复进一阶。加带 经筵,宾客,总管。 上遭私戚。群臣争不欲三年丧。 上责礼官迫进丧服。言路咎之。自免西叙。再迁知枢参赞。既葬。班 恩加辅国崇禄。比列三公。于公府叙坐不便。辞参赞。还敦宁。又改判枢兼礼判。它兼如故。丁卯。西虏深入。 上幸江都。畀公留寄。号令明白。城中肃然。虏退。 回銮。赞行 庙祼。迁吏曹判书,判义禁。明年秋。病辞。还礼曹。至庚午。入耆老社。引年致仕。 温旨勉留。累章 不许。亡何。 章陵不脩。坐慢谴罢。时 上特有激尔。实无慢也。寻叙礼判兼判义禁。复请致仕。又 不许。
仙源遗稿 第 114H 页
公以素志不遂。郁郁不自得。力辞解职。已复长东铨。先是。言官有以论事获罪者。 上意欲久痼之。公辄拟显望。忤 旨。坐罢。壬申。拜右议政。母舅故相郑公,婿张维暨不肖一家四人。同时枚卜。公愈惧逡巡辞避。会有上变事。促 召大臣。不得已乃出。公深以盛满为戒。不欲久居衡轴。前后请急。 亟遣近臣敦勉。章二十九上。乃 许判敦宁。甲戌。再入右揆。辞 不许。明年六月。复辞得 允。领敦宁时。俞伯曾,罗万甲等上疏。言多触讳。伯曾尤诋大臣。 上大怒严谴。公请加宽贷。 不纳。或讽言不知时变者。公慨然曰。吾备位三公。朝有阙失。岂可循默以负 国恩乎。终以是去位。亡何。有赵絅事。 上欲廷尉问。问诸大臣。公请核之。言路以为不可。 上反咎前议是非无主。齿舌纷然。公愈不乐。复请致仕。三章 不许。特下 温旨。以示悔意。寻 闻苦眩。 御医内药。 恩赐络绎。及虏势日急。 命故相尹昉。奉 庙社。检察使金庆徵,李敏求等。护后宫,元孙,王子。又令群臣老病者先赴江都。公亦随行。是夕。 车驾继发。至崇礼门。虏骑已迫西郊。仓猝 幸南汉山城。江都路遂绝不通。贼围山城。分兵窥江都。明年丁丑。虏主自领大众。号二十万。城中益急。湖西军先至。遇贼而溃。诸道勤王之
仙源遗稿 第 114L 页
师畏懦莫肯前。检察使及留守张绅等。恃有天堑。不治军事。放纵自便。公奋谓 行在受围日久。危在朝夕。或言郑世规败死。湖西无主事者。江都检察一人。足了副使。宜往湖西。收散卒。纠义旅。督湖南兵在后者。以赴 君父之急。机不可缓。敏求涕泣不行。公又谓山城消息不通。重赏慕士。起居 官守。十往必有一达。臣子之义。岂可束手坐观乎。庆徵等相与诋之。竟无所施。一夕。羽报狎至。庆徵等始惧。夜半授孑。恇扰失措。望见贼船。一时遁去。所受付托并其老母。委之虎口如遗也。贼至城下。公知事不济。解所御戎衣。付傔人。登南城谯门中。积硝磺。据其上。放火自烧。一孙一奴。皆从死。若疾雷霹雳。声裂天地。屋瓦榱栋。俱无处所。实正月二十二日也。时公之二子。或扈从山城。或守官东道。贼去。奔觅遗体。不得。乃以所留衣嗥复。越四月某甲。墓于先兆杨州东面陶穴里负乾之原。得寿七十有七。夫人永嘉权氏。户曹佐郎恺之女。领议政澈之孙。纯德淑行。协于上下。内外亲悦而归之。年三十三。病卒。葬江华镇江里。辛巳二月。以公遗命移祔焉。公生时自为志。并志夫人墓。至是用之。有三男三女。男长光炯。有驯行。蚤世。 赠左承旨。娶县令李献谌女。生一男曰寿昌。县监。次光焕。尚州牧使。
仙源遗稿 第 115H 页
娶承旨李铁女。生一男曰寿弘。进士。次光炫。户曹参判。娶进士沈慄女。生三男五女。男曰寿仁。县令。寿民寿宾。俱向学。侍直赵锡馨,监役尹云举,进士李廷夔,洗马姜文明,士人李恢。其婿也。女长适司御南好学。生一男三女。男曰老星。佐郎。参奉朴承健,士人申命圭。其婿也。季未行。次适右议政张维。生一男一女。男曰善澄。女为 凤林大君夫人。次适郡守李以省。生四女。士人尹弼殷,金鉽。其婿也。馀未行。侧室有一男四女。男曰光熽。县监。振武功臣。生二男四女。男曰寿全。即从死者。次寿坚。女宗室彦兴令纯善张经。其婿也。馀未行。女二人。为判书韩仁及郡守李硕望妾。二人。为县监李应寅,成后龙妻。内外曾孙男女总三十馀人。公为人惇厚谦慎。容貌和粹。表里如一。望之知其长德君子。事亲未尝见忤色。友爱诸弟。至老逾笃。御家众恩而有制。门庭之内。雍雍如也。养疾于王母。三月不解衣。不去侧。以身代亲。忘其劬至良己巳。二季先殁。其所以慰亲心而处丧事。多人所难及者。教饬子女。一循轨则。深戒浮华奢靡之习。作五伦歌。常令讽诵而喻于心。以读二经,四子。通大义。学古文诗于外王父。学易于朴公受。学春秋左氏于尹公箕。往来成牛溪先生之门。慕栗谷李文成公。推为师道所
仙源遗稿 第 115L 页
存。交游。尽一时名人。而如李文忠恒福,申文贞钦,吴相国允谦,李文忠廷龟,黄文敏慎,郑文肃晔。最所深契。泛爱容物。绝无畦畛。而中实毅然。有不可夺之志。辞受之际。称心以行。性喜山水。见有名画古迹。罗列左右。名其庵曰卧游。以偿雅趣。晚筑枫溪水石。 先君心好之。肩舆日往来。公辄营具择味以进。佳辰寿节。广延宾客。下至伶工伎乐必致。亲意所向。务尽欢悦。 先君。善于德。大夫人。善于惠。家妇。善于饔。子弟。善于驯。又多科第簪缨。以荣以养。世皆归福于公。俸禄半入孤寡贫穷之家。家人内困。称贷以给。不恤也。患世俗奢俭。俱不中礼。著祭式。以为家训。座隅书古今格言。常寓鉴诫。自一家内书籍几案。以至庭除卉木。方列整齐。杖屦林壑。逍遥自适。休则静坐观书。焚香煮茗。凡声伎驳杂之戏弗用也。文取辞达。诗尚清腴。书法二王。篆该众体。然皆不屑为也。遗稿二卷。藏于家。识洪命耇,尹棨于郎署中。谓其必有立也。金庆徵终非保家子。皆如其言。在江都。或劝具舟以备缓急。公叹曰。 主上在围中。安危不可知。 宗社元孙。皆在此。万一不幸。有死而已。安所偷生。自是无敢复言。平生无崖异之行。骫骳之迹。不立异以自喜。不矫情以求誉。由通者视之以为介。由介者视之以为通。
仙源遗稿 第 116H 页
渊渊其量。断断其心。再入相而不喜。再去相而不悔。三黜官而不怨。三旌治而不伐。蹈不测之地而不失常度。遭非意之干而能以理遣。济人为德于隐而不示之以恩。谋事虽主于成而必行之以正。进而思退。贵而能贫。此公之素养于内。历试而人所共知者。非一家之私言也。不肖不能以馀年奉兄。而乃反以徵后之重见属。将使何心而为此哉。不知后之君子其以我为信耶。亦惟知我知之。不知我不知之耳。遂为之铭曰。丹青。可以设色。而不可以声也。音乐。可以象德。而不可以形也。孰若文字之述而金石之铭也哉。呜呼。公之忠与节兮。亘万古而日星。崇祯十二年庚辰十月日。弟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兼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右宾客尚宪。撰。
仙源遗稿
祭式遗训
仙源遗稿
祭式遗训
仙源遗稿 第 117H 页
[祭式遗训]
我 国士大夫家祭礼。遵仿文公家礼及五礼仪图式而为之。近年以来。 国俗奢靡。凡干宴会,婚姻等饮食诸具。务胜于人。罔有限量。至于祭祀。器数馔品。争尚丰侈。杂乱无节。间有识礼之家。或知其不可。而以其系干奉先之事。不敢一朝轻易裁减。因循弊习。传至子孙。贫残子孙。不得不遵用前例。或至尽卖财产而营办。犹且不能堪支。每当巡次。百般托故。仍致阙祭者比比有之。祭礼若从简约。不过平人一客所供之需。为子孙者岂有托故不行之理哉。吾家世守礼法。先世祭式。丰约得中。而近来颇循时俗之谬习。将有滋蔓之渐。吾属馀年无几。若不及今详定。则后世子孙衰微。必有难继阙祭之患。不可不虑也。大抵祭祀。贵于诚洁。不在于馔品之丰约。以 国家之力。 宗庙各陵祭享。各有恒式。 列圣相承。一从横看。极其薄略。岂其奉先之孝。有所不足而然也。此事每欲商量定式。以为子孙遵行之地。而迁延未果。今考家礼图式。且仿先世流传之规。参酌品节。排列于后。自今以后。一从定式。毋敢违越。传之永世者。两位共一卓。 时祭,忌祭式。
匙箸贴一。
我 国士大夫家祭礼。遵仿文公家礼及五礼仪图式而为之。近年以来。 国俗奢靡。凡干宴会,婚姻等饮食诸具。务胜于人。罔有限量。至于祭祀。器数馔品。争尚丰侈。杂乱无节。间有识礼之家。或知其不可。而以其系干奉先之事。不敢一朝轻易裁减。因循弊习。传至子孙。贫残子孙。不得不遵用前例。或至尽卖财产而营办。犹且不能堪支。每当巡次。百般托故。仍致阙祭者比比有之。祭礼若从简约。不过平人一客所供之需。为子孙者岂有托故不行之理哉。吾家世守礼法。先世祭式。丰约得中。而近来颇循时俗之谬习。将有滋蔓之渐。吾属馀年无几。若不及今详定。则后世子孙衰微。必有难继阙祭之患。不可不虑也。大抵祭祀。贵于诚洁。不在于馔品之丰约。以 国家之力。 宗庙各陵祭享。各有恒式。 列圣相承。一从横看。极其薄略。岂其奉先之孝。有所不足而然也。此事每欲商量定式。以为子孙遵行之地。而迁延未果。今考家礼图式。且仿先世流传之规。参酌品节。排列于后。自今以后。一从定式。毋敢违越。传之永世者。两位共一卓。 时祭,忌祭式。
匙箸贴一。
仙源遗稿 第 117L 页
盏,盘具二。
蜜果。时祭只设一坐。高不过五寸。(忌祭。随力。墓祭则否。)
实果。无过五器。(生乾随节。)
脯一器。(无过三条。)
食醢一器。(无则代用菜。)
鱼一器。
肉一器。
酱一器。
醋一器。
水正果一器。 佐饭一器。无过三色。
面二器。 熟菜一器。
饼二器。(白米一斗。清蜜二器。) 生菜一器。
饭二器。 沈菜一器。
羹二器。 醢物一器。(忌祭。代以细菹。)
汤无过五器。忌祭。(素三。肉二。) 炙三色。各二串。(忌祭。用素。)
蜜果。时祭只设一坐。高不过五寸。(忌祭。随力。墓祭则否。)
实果。无过五器。(生乾随节。)
脯一器。(无过三条。)
食醢一器。(无则代用菜。)
鱼一器。
肉一器。
酱一器。
醋一器。
水正果一器。 佐饭一器。无过三色。
面二器。 熟菜一器。
饼二器。(白米一斗。清蜜二器。) 生菜一器。
饭二器。 沈菜一器。
羹二器。 醢物一器。(忌祭。代以细菹。)
汤无过五器。忌祭。(素三。肉二。) 炙三色。各二串。(忌祭。用素。)
仙源遗稿 第 118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家庙茶礼式例
每月朔日。 实果三色。脯醢鱼肉中两色。(随所得。各一器。无醢则代用菜。)望日。只参拜。
俗节
正月上元。 实果三色。
三月踏青。 脯醢各一器。
四月灯夕。 汤炙各一器。
六月流头。 酱一器。
七月七夕。 节物。各随时。如上元药饭。
九月重阳。 流头水丹。冬至豆粥之类。
十一月冬至。
生辰
四名日墓祭。一如忌祭式例。(鱼肉则否。)
家庙茶礼式例
每月朔日。 实果三色。脯醢鱼肉中两色。(随所得。各一器。无醢则代用菜。)望日。只参拜。
俗节
正月上元。 实果三色。
三月踏青。 脯醢各一器。
四月灯夕。 汤炙各一器。
六月流头。 酱一器。
七月七夕。 节物。各随时。如上元药饭。
九月重阳。 流头水丹。冬至豆粥之类。
十一月冬至。
生辰
四名日墓祭。一如忌祭式例。(鱼肉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