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跋
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5H 页
两先生书帖跋
退溪,稣斋两先生。生并一时。义理之微。礼制之疑。无不讲其异而归之一。今考诸文集。可以见矣。而其书尺手泽。亦得保于兵火。呜呼。先哲已矣。典刑日远。学者于故家所藏。琴瑟杖屦之微。犹有所奉玩而起敬者。况于书札著作之出自亲笔。而精神心术之所寓乎。累十年蠹食之馀。墨色如新。一字一画。率皆森严妍劲。即此而犹足以窥大贤德业之盛。而于他艺无一不通也。余于稚昧之日。尝幸而登稣斋之门。得蒙一言之教矣。滞迹岭外。不得再窥墙仞。而忽遭梁摧之恸。寡闻謏见。将何据而为进德之地哉。今者先生之孙别提君峻命。搜得两先生往复书迹及稣斋诗稿并八分书于故箧破楮中。妆成一帖。自洛托其弟景命。抵余求一言题其后。以补家传之阙。怆然于怀。略志其末。以寓羹墙之慕。且勉以谨藏之。无坠笃孝之风于永世耳。景命云。韵书手迹。其数不止此。而兄弟分藏。以为青箱之宝云。崇祯癸酉夏。书于酉川之宾山轩。
西厓先生文集跋
出于天而寓于人者道也。载是道而传诸后者文也。文而不本于道。雕镂而已。固不足与于文也。我东僻在海
退溪,稣斋两先生。生并一时。义理之微。礼制之疑。无不讲其异而归之一。今考诸文集。可以见矣。而其书尺手泽。亦得保于兵火。呜呼。先哲已矣。典刑日远。学者于故家所藏。琴瑟杖屦之微。犹有所奉玩而起敬者。况于书札著作之出自亲笔。而精神心术之所寓乎。累十年蠹食之馀。墨色如新。一字一画。率皆森严妍劲。即此而犹足以窥大贤德业之盛。而于他艺无一不通也。余于稚昧之日。尝幸而登稣斋之门。得蒙一言之教矣。滞迹岭外。不得再窥墙仞。而忽遭梁摧之恸。寡闻謏见。将何据而为进德之地哉。今者先生之孙别提君峻命。搜得两先生往复书迹及稣斋诗稿并八分书于故箧破楮中。妆成一帖。自洛托其弟景命。抵余求一言题其后。以补家传之阙。怆然于怀。略志其末。以寓羹墙之慕。且勉以谨藏之。无坠笃孝之风于永世耳。景命云。韵书手迹。其数不止此。而兄弟分藏。以为青箱之宝云。崇祯癸酉夏。书于酉川之宾山轩。
西厓先生文集跋
出于天而寓于人者道也。载是道而传诸后者文也。文而不本于道。雕镂而已。固不足与于文也。我东僻在海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5L 页
隅。自罗而丽。寥寥无先觉之人讲明斯道以传于世。而其所谓儒者。不滞于辞章。则狃于功利。其过于高远者。又溺于空虚。适足以祸斯道而已。其又何取乎。皓天不忘。文运将启。圃翁倡道。群贤迭出。无不以绍往传后为己任。于是而古昔圣人所以开天常而立人纪者。灿然大明于世。使后之学者不为外名教谈空妙之归者。其功伟矣。惟我文忠公柳先生。以英粹之资而出文献之家。其于趋庭闻礼之际。既有发端造始之功。而又早游退溪之门。被时雨之化。本之以语孟。證之以诸子。致知而为穷理之渐。居敬而为治心之要。其存之而谨于隐微。则恐一毫之愧于屋漏。行之而著于日用。则恐一事之违于天则。先生之于道。可谓妙契力践而实有得于洛建相传之旨矣。逮夫云雷搆屯。河海横溃。以一身而任国家恢拓之寄。以一心而应事机轇轕之来。凡所弥缝乎万变者。莫非根本乎一诚。其忠义奋发。既有以合乎天。其辞气慷慨。亦有以动乎人。卒能汛扫兵尘。奠安方极。先生之于才。可谓体用纯备。为经济之通儒也。然自其抱负之大而言。其所需诸用者才一二耳。天既生陆敬舆于唐。以任其扶颠之责。而又出裴窦之奸以扼之。此实天意之未可知者也。然道德者。君子成身之本也。其命途之亨舛。所性有不存焉。于先生何与。观其告君则辞意恳恻。皆本仁由义。论事则识见深远。如灵蓍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6H 页
大。蔡其他阅史穷经。无不钩深阐微。推见至隐。发前人之所未发。至其律身之正。玉雪自将。晚更多难。身都将相。其所猷为而规画者。惟尽其为义之公而已。未尝有一毫计利之私。故其所处乎穷约者。虽以陋巷寒士而有不可堪者。晚节家益落。餔𩝳或不给。而先生处之晏如。盖其经纶之蕴。虽本于天资。而亦见德业之隆。自固穷中生出来。然其性成然也。非有事于勉强也。自夫充养之著于外者而言。则神定而气清。色温而言简。符采精明。动静有法。平居恂恂。无甚可否。及其处大事决大议。不动声色而断以义理。有毅然不可犯者。其积之于学而发为文章。则地负海涵而有足以贯穿千古。日光玉洁而有足以羽翊六经。有金石相宣之味。无葩藻靡语之饰。人徒见其英华发外之盛。而不知其本之有自。至于声律之工。虽所不屑。而间或感物兴怀。形诸吟咏。则寄趣玄远。灵味天成。未尝为一草一木而文貌之。使人仿偟追赏。起感于千古不磨之精采者。何待异世之子云然后。知其为大音也。先生之殁。今二十六年矣。其嗣子陜守袗。将以文集绣于梓。属余釐正其讹谬。且要书一语于下。埈之愚陋。固不足以胜此寄矣。而亦有终不可得以辞者。遂摭其平日纯德懿行之所濡染于耳目者僭识之。夫君子之于世。恒患于事业文章之不能兼者。岂不以全才之出常罕。而世之用儒为相亦不多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6L 页
也。先生以王者之佐而学圣人之道。夙世振耀。锵佩文墀。际会之盛。实千载一遇也。虽布德之未究。著书之无多。而然其相业与述作之传。实与宋之范,马数君子方驾于后先。此岂非光岳之气上下蟠际。蜿蜿蜒蜒。萃为瑰粹。以钜业宏休而为国之弼。以天章云锦而掞国之华耶。吁亦盛矣。先生少时所著。初不止此。而其得璧完于兵乱者。只是蠡测若干篇。若其对越诸稿。多壬癸之作。而亦或有遗失。为可恨也。崇祯壬申九月辛未。门人通政大夫,礼曹参议,知制 教李埈。敬题。
汉阴集跋
昏朝癸丑岁。文翼公以谗而去位。卒于圻邑之私第。弼云李公以书抵余曰。汉老尽职而死。死亦何恨。所谓尽职。指新政直谏诸劄而言也。余时佩符岭中。恨不请尚方剑以诛佞臣。后二十年。公之嗣子今吾地主公。以公之遗稿示余。且要识其末。呜呼。光海初政。已有斁灭伦纪之渐。公于是时。独先事尽言。欲以防微于未然。凛尔冰霜之节。礭如山岳之镇。惜其言路既锢。谗波滔天。夜光明月。终为按剑之归。自是而朝政日厖。大臣之以言而逐者踵相接。一时称梧里与弼云并公为昏朝三李。以其尽忠同而被谗亦同也。特立无道之邦。欲扶既灭之伦。玆非禹门之一柱。岐阳之孤雊耶。公风骨玉屹。举止凝重。天性学力。夹成全才。为文浑厚。不事藻缋。初若
汉阴集跋
昏朝癸丑岁。文翼公以谗而去位。卒于圻邑之私第。弼云李公以书抵余曰。汉老尽职而死。死亦何恨。所谓尽职。指新政直谏诸劄而言也。余时佩符岭中。恨不请尚方剑以诛佞臣。后二十年。公之嗣子今吾地主公。以公之遗稿示余。且要识其末。呜呼。光海初政。已有斁灭伦纪之渐。公于是时。独先事尽言。欲以防微于未然。凛尔冰霜之节。礭如山岳之镇。惜其言路既锢。谗波滔天。夜光明月。终为按剑之归。自是而朝政日厖。大臣之以言而逐者踵相接。一时称梧里与弼云并公为昏朝三李。以其尽忠同而被谗亦同也。特立无道之邦。欲扶既灭之伦。玆非禹门之一柱。岐阳之孤雊耶。公风骨玉屹。举止凝重。天性学力。夹成全才。为文浑厚。不事藻缋。初若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7H 页
简淡。而其味隽永。无非有德之言。自得之深也。自古事业与文章。鲜克兼美。公早以瑞世之文。为搢绅所推重。中罹多难。宣力内外。晚又空臆而言。不避批鳞之祸。其事业之传。当不待文章。而况于兼有之耶。昔余以一律投郑景任。时公在玉堂和之。自是而折节与交。追从之际。沾溉馀馥者雅矣。念及往事。仅若信宿。而岁月飙驰。忽已五十年。时阅往复文字于破楮中。不觉泫然。今见此稿。益切悲感。呜呼。小人之害君子。欲以专宠荣而保富贵也。而当时謟佞之徒。卒不免祸盈而身殛。遗臭无穷。惟此三贤风烈。百世之下。想像如神人然。是果孰为得失耶。公之忠烈。有不待赞咏而明。而独其群孽交搆之迹。有足以为后之鉴戒。玆敢不辞而为之说。地主讳如圭。其清慎之操。为政不烦。且其诸郎琬琰之姿。皆有以世其家者。诗之永锡尔类。于是而验矣。崇祯甲戌正月既望。兴阳后人姓某。跋。
汉阴书后跋
余于己酉岁。在玉堂投十箴。或望其有补于新政也。光海赐豹皮以奖之。其时政院有以俚语而为戏者。余恨其无识之甚。偶有所言。公引方正学语以勉之。公之识量之大既如是。故其平生行事。无不根本此意。有足以任一国之平而砭世人悁忿之病也。今于遗文蒐辑之日。得此本于故楮中而归之。抚玩之馀。不但有怆古之
汉阴书后跋
余于己酉岁。在玉堂投十箴。或望其有补于新政也。光海赐豹皮以奖之。其时政院有以俚语而为戏者。余恨其无识之甚。偶有所言。公引方正学语以勉之。公之识量之大既如是。故其平生行事。无不根本此意。有足以任一国之平而砭世人悁忿之病也。今于遗文蒐辑之日。得此本于故楮中而归之。抚玩之馀。不但有怆古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7L 页
怀而已也。
听松笔迹跋
成处士听松清节懿行。表里惟一。故其形于心画。亦端妙可法。一时造其庭而求其点画者。可破铁门限矣。安尚书玮所撰竹溪谱序文。其笔迹亦出于处士公。盖公坡州人也。岂尚书守坡之日。倩写于公。以为一家宝也。遗墨之传几七十年。而不知其为何人所书。今年春。相国奇公适过丰基。有以是本来示者。公曰此成处士手迹也。恐稀世之宝。终归湮泯。命某识其端。某于安氏。外孙也。先世一器之微。犹捧玩起敬。况谱序若笔迹。皆系揄扬先烈。敢不述其显晦之由。勉其后以善藏之也。处士名守琛云。万历甲寅春日。书。
芝峰集跋
万历壬午。余与芝老而同莲榜。相遇于璧水。目其容。粹而丰。叩其中所有。其出未已。与物接。未见其苟异。而神采洒然。有不可狎者。余之憃愚。虽不能为役于公。而顾其相契之深。非道路然诺之比。未几而仕于朝。得尾英游。方见事业之伟。声光赫著。而时运中否。群贤奔迸。光霁一违。寒暑已屡阅矣。大阳朝升。阴霾划开。弓旌四出。善类朋来。如余亡庸。亦幸而望九霞飞佩于星象之表。卯申之暇。得公所著。焚琼蕤而读之。其诗古雅。其文渊深。献规则词意恳恻。不违告君之体。论理则旨趣精微。
听松笔迹跋
成处士听松清节懿行。表里惟一。故其形于心画。亦端妙可法。一时造其庭而求其点画者。可破铁门限矣。安尚书玮所撰竹溪谱序文。其笔迹亦出于处士公。盖公坡州人也。岂尚书守坡之日。倩写于公。以为一家宝也。遗墨之传几七十年。而不知其为何人所书。今年春。相国奇公适过丰基。有以是本来示者。公曰此成处士手迹也。恐稀世之宝。终归湮泯。命某识其端。某于安氏。外孙也。先世一器之微。犹捧玩起敬。况谱序若笔迹。皆系揄扬先烈。敢不述其显晦之由。勉其后以善藏之也。处士名守琛云。万历甲寅春日。书。
芝峰集跋
万历壬午。余与芝老而同莲榜。相遇于璧水。目其容。粹而丰。叩其中所有。其出未已。与物接。未见其苟异。而神采洒然。有不可狎者。余之憃愚。虽不能为役于公。而顾其相契之深。非道路然诺之比。未几而仕于朝。得尾英游。方见事业之伟。声光赫著。而时运中否。群贤奔迸。光霁一违。寒暑已屡阅矣。大阳朝升。阴霾划开。弓旌四出。善类朋来。如余亡庸。亦幸而望九霞飞佩于星象之表。卯申之暇。得公所著。焚琼蕤而读之。其诗古雅。其文渊深。献规则词意恳恻。不违告君之体。论理则旨趣精微。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8H 页
多先儒所未发。不觉喟然而叹。肃然而敬。宾宾然有执礼门下之愿。呜呼。芝峰已矣。斯文丧矣。安得文章学问之复有如斯人者哉。既而又自慰曰。芝峰虽殁。而其文之在世者。如日星乎天。其所不亡者固自若也。文者。德之华。行之表也。玉蕴于山。土木晶润。世岂有外德行而能文章者哉。芝峰尝曰。士之所贵者德。而文者乃其末也。因其言而读其文。可知公学力之至自得者深。而其发而为文者。亦无非仁义之言也。若其用之未究则有命焉。况其二子之贤。承家学而负世道之责。向之所未究于用者。其有待而发耶。二君绣其先稿于梓。谓余尝遇知于公。请书一言。念余不谨于语默之节。屡以言而忤于时。公尝忧之而微讽之。凡所剪拂而成就之者。一出忱意。感旧数行之泪。酬恩一寸之心。有不可以文拙而辞者。辄诵所闻于公者。下一转语。异时有良史者。想未必无取于斯言也。若公之出处大节。已悉于诸公之品题。此不著。
梧里李相公花草障后跋
古之名公硕德。有不以诗名。而其偶发于吟咏者。多脍炙人口。岂非道德之形于外者自有不可掩者乎。梧里相国李公盛德清风。为两朝第一名相。其章奏之播于世者。初非有意于攻文章。而人已知其蔼然仁义之言也。 天朝都督毛文龙。尝以刺绣花草六幅为贽而礼
梧里李相公花草障后跋
古之名公硕德。有不以诗名。而其偶发于吟咏者。多脍炙人口。岂非道德之形于外者自有不可掩者乎。梧里相国李公盛德清风。为两朝第一名相。其章奏之播于世者。初非有意于攻文章。而人已知其蔼然仁义之言也。 天朝都督毛文龙。尝以刺绣花草六幅为贽而礼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8L 页
于公。公逐幅有咏。令余和之。观其韵格高古如玄酒大羹。寓至味于无味之中。与韩,马二公咏雪花庵等作。并驾于数百年之前。吁盛矣哉。此岂世之工藻缋者所可到哉。极知续貂之为不称。而犹以附名大雅之后自幸焉。敬书其后而还之。
赵忠靖公碑序跋
赵忠靖公讳仁沃。际风云之会。参带砺之盟。其丰功伟烈。勒洪钟而书信史。自有传之后世而不朽者矣。今何敢赘。述但其神道所树之石。岁久而圮。其子孙之过其下者。相与心怵而颡泚。谋所以改立。而碑文则仍旧。郑学士之撰也。赵君又新。乃忠靖之几代孙。请余志其改立年月于后。呜呼。世之名卿。功业震耀于世者固有之。而一再传之后。未免为风声鸟音之过耳。独忠靖之功之德之盛。炳炳磊磊。譬诸江河之水出于昆崙。巨派支流汪洋浩渺。愈远而不息者。以其源之深且大也。不然何其子孙绵历之远若是之盛也。然则不惟赵氏之孙知其源之有自。而皆力于积善。思有以不忝其先世之德。观此碑者亦必有奋然而自立者矣。
坡平尹氏族谱跋(代权使相作)
古者小史之职。所以奠世系甄士类。以此治国而国有伦。以此系民而民不散。吾东谱学不讲。世之名门鼎族震耀当代者非不多矣。而一再传之后。湮灭无闻。虽欲
赵忠靖公碑序跋
赵忠靖公讳仁沃。际风云之会。参带砺之盟。其丰功伟烈。勒洪钟而书信史。自有传之后世而不朽者矣。今何敢赘。述但其神道所树之石。岁久而圮。其子孙之过其下者。相与心怵而颡泚。谋所以改立。而碑文则仍旧。郑学士之撰也。赵君又新。乃忠靖之几代孙。请余志其改立年月于后。呜呼。世之名卿。功业震耀于世者固有之。而一再传之后。未免为风声鸟音之过耳。独忠靖之功之德之盛。炳炳磊磊。譬诸江河之水出于昆崙。巨派支流汪洋浩渺。愈远而不息者。以其源之深且大也。不然何其子孙绵历之远若是之盛也。然则不惟赵氏之孙知其源之有自。而皆力于积善。思有以不忝其先世之德。观此碑者亦必有奋然而自立者矣。
坡平尹氏族谱跋(代权使相作)
古者小史之职。所以奠世系甄士类。以此治国而国有伦。以此系民而民不散。吾东谱学不讲。世之名门鼎族震耀当代者非不多矣。而一再传之后。湮灭无闻。虽欲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9H 页
收宗族厚风俗。可得乎。独我外家坡平尹氏有谱。世世谨藏之。不失为青箱旧业。使数十代昭穆之序。秩然而不紊。与风俗通氏族志。同传于世。尹氏之门。其可谓笃孝也已。先儒云。世族久长。在处心行事。郗氏之兴。本于敬。袁氏之盛。本于德。今尹氏之衣冠而朝。阅千载而靡替者。其必有所繇乎。吾妇翁判书公讳某。于尹氏几代孙也。尝就旧谱釐正之。今岭南右兵使尹公先正兼牧晋阳。念旧本不广。谋▦远布。不烦官力而板刻已重新。玆不可谓之述事之善乎。工讫。印寄一本。且要跋其尾。玆敢仿朱先生撰外谱之意。略叙其事。且下一转语。推本其兴族之大。归之于积善之馀庆。庶后人之有以自勖而敬守之也。(收宗族。厚风俗。程子语。)
伯氏示子侄语跋
韩忠宪曰。孝悌忠信为本。正直刚毅为末。其本既立。枝叶将待时而发。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云云。刚毅近于仁。其视闇然媚于世者。固善矣。而或其所发之过于刻核。则与天地生物之意。相去远甚。岂若敛锋收芒。进其德于中和之地也。汝等资质均善。于物无鸷害之事。而但论议之际。棘棘不阿。或与物而多忤。太刚不耦俗。古人所戒。庄重沈密。使其方正之气。发之于大而不滞于小。此伯氏所示之意也。苟能深味此言。向来多少病痛。自当日消于见晛。金刚弦急之喻。非所忧也。嗟叹之
伯氏示子侄语跋
韩忠宪曰。孝悌忠信为本。正直刚毅为末。其本既立。枝叶将待时而发。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云云。刚毅近于仁。其视闇然媚于世者。固善矣。而或其所发之过于刻核。则与天地生物之意。相去远甚。岂若敛锋收芒。进其德于中和之地也。汝等资质均善。于物无鸷害之事。而但论议之际。棘棘不阿。或与物而多忤。太刚不耦俗。古人所戒。庄重沈密。使其方正之气。发之于大而不滞于小。此伯氏所示之意也。苟能深味此言。向来多少病痛。自当日消于见晛。金刚弦急之喻。非所忧也。嗟叹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9L 页
至。乃下一转语。以推衍其馀意。宜汝等之服膺而勿失使雨露之滋多于霜雪之惨也。
中流一壶跋
尹和靖论读书法。必欲其耳顺心得。如诵己言。我大兄月涧公之于读书。可谓深得此法矣。公之春秋今七十六矣。案上无杂书。日读朱子书。循环反覆。自首至尾。心与书相涵。无一记不起处。沈潜以养其源。践履以充其实。惟知义理之悦我心。而不以穷困而易其操。非惟老而嗜学之为可敬。静养之久。精力不衰。上界之所以畀清福于公者亦厚矣。壬申之岁。余在洛中。尘埃汨没。几枉过暮境。伯氏乃就所诵格言最切于心身者。手抄以寄之。其目凡八而圣学之源流。日用之要紧。无间巨细。无不在其中。欲令融会于心。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焉。岂非以义理难寻。岁月易失。君子之学。须俛焉孜孜。毙而后已者也。字画谨严。不作行狎体。诚以其中庄重。故形于心画者亦如此。仕务稍暇。时一展玩中流一壶。为益非细。虑其纸薄易毁。用别楮糊之。为一帖子。欲传之永久。愿子侄相与佩服以无负此意。常令此心不死。此无非学工夫处矣。
圣学要诀后跋
伯氏读朱书。抄录其紧要言语。分为门类。名之曰圣学要诀。置诸案上。游泳其间。凡人少而好读书。逮夫年纪
中流一壶跋
尹和靖论读书法。必欲其耳顺心得。如诵己言。我大兄月涧公之于读书。可谓深得此法矣。公之春秋今七十六矣。案上无杂书。日读朱子书。循环反覆。自首至尾。心与书相涵。无一记不起处。沈潜以养其源。践履以充其实。惟知义理之悦我心。而不以穷困而易其操。非惟老而嗜学之为可敬。静养之久。精力不衰。上界之所以畀清福于公者亦厚矣。壬申之岁。余在洛中。尘埃汨没。几枉过暮境。伯氏乃就所诵格言最切于心身者。手抄以寄之。其目凡八而圣学之源流。日用之要紧。无间巨细。无不在其中。欲令融会于心。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焉。岂非以义理难寻。岁月易失。君子之学。须俛焉孜孜。毙而后已者也。字画谨严。不作行狎体。诚以其中庄重。故形于心画者亦如此。仕务稍暇。时一展玩中流一壶。为益非细。虑其纸薄易毁。用别楮糊之。为一帖子。欲传之永久。愿子侄相与佩服以无负此意。常令此心不死。此无非学工夫处矣。
圣学要诀后跋
伯氏读朱书。抄录其紧要言语。分为门类。名之曰圣学要诀。置诸案上。游泳其间。凡人少而好读书。逮夫年纪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0H 页
既衰。目力既短之后。莫不视书册为筌蹄。不肯挂眼。间有披阅。或是剧谈杂说。但止于解颐而已。至其探讨义理。为收拾身心之助者。则绝无而仅有之。岂非以彼浮靡而此冷淡。有好恶之偏也。伯氏独于洛建诸书。嗜之如刍豢。熟读而沈思。尚虑其卷帙浩汗。易于忽忘。则识其亲切文字。以替盘盂之玩。涵养之久。体验之际。尽自有得力处。非俗学口耳之比也。世有云白发妨人学者。非自欺之甚乎。天启甲子腊月下浣。小弟苍石姓某。谨识。
分痛杂诀后跋
右分痛杂诀一部。吾在三陟日。伯氏月涧公虑吾为海山岚瘴所伤。考出医药之有合于吾宿疢者。手自抄寄。以备不时之用者也。其所遗失虽多。而所得以收拾者尚累百馀条。数月间所示尚如此。况从前所寄之多。又何限耶。伯氏以洛建之学。通岐黄之术。读书之暇。傍涉医书。其智之专。固不及农马。而其术之精。如伛偻承蜩。其济物之仁。既能兼人己为一体矣。而况于同气乎。其急难之义。既能相救于兵刃之丛矣。相守于热病之火矣。而况于平居之日乎。此其至性之出于天者然也。若待勉强而为之。其事有时而辍矣。宁望于自少而至老。愈往而愈烈乎。呜呼。兄之至性纯德。有足以起疮痍而救夭阏。而其所施于民者。才局于一县而止。此奚但我
分痛杂诀后跋
右分痛杂诀一部。吾在三陟日。伯氏月涧公虑吾为海山岚瘴所伤。考出医药之有合于吾宿疢者。手自抄寄。以备不时之用者也。其所遗失虽多。而所得以收拾者尚累百馀条。数月间所示尚如此。况从前所寄之多。又何限耶。伯氏以洛建之学。通岐黄之术。读书之暇。傍涉医书。其智之专。固不及农马。而其术之精。如伛偻承蜩。其济物之仁。既能兼人己为一体矣。而况于同气乎。其急难之义。既能相救于兵刃之丛矣。相守于热病之火矣。而况于平居之日乎。此其至性之出于天者然也。若待勉强而为之。其事有时而辍矣。宁望于自少而至老。愈往而愈烈乎。呜呼。兄之至性纯德。有足以起疮痍而救夭阏。而其所施于民者。才局于一县而止。此奚但我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0L 页
兄之无禄而已也。即今兄弟俱老矣。馀日几何。湖海相望。岁行又暮。灯下抚卷。不胜怆然。遂揽涕而书其下。以示子侄。庚午腊月望夕。苍石老弟。书于真珠之东轩。
苞山规约条跋
右苞山守金道源学规乡约若干条。苍石子阅之再四。起拜而叹曰。呜呼。此足以观我友抱负之大。规模之正也。学者读圣贤书。孰不以循良自期也。一朝畀民社之寄。率多任苟简之政。鸷击以为威。苛察以为明。强民之所不堪者。而督之以必行。民不胜其扰而或有怨意。则曰。俗之甚悍也。民之难治也。甚至于施之以箠楚。视之如仇敌。终未免于两败而均伤。何望于四封之理哉。上年秋。道源言事左迁是县。自以辅导之未尽而歉于心。但夷然于所遇。而思尽其当为之分。分既定矣。其学益笃。其才益老。其始至。令于民曰。吾以师帅之任而待罪于此。导率之方。是皆守宰之责也。吏民之义如父子。而仁义之禀无彼此。吏以恶俗而视民。民安得为善。吾以善俗而待民。汝其忍为恶耶。乃于租赋之输。簿书之暇。必以宣教条广德化为急。民心既悦。旷然无事。乃就古圣贤所以教百姓者。以为令式。矩度整整。观戒皆备。可见其胸次之伟。间架不草草也。苟非修之于己者尽其道。则布之于人者其有本耶。君既以行义而积于躬。故其以诚信而推于物者。又如此之详且悉。然则凡为一
苞山规约条跋
右苞山守金道源学规乡约若干条。苍石子阅之再四。起拜而叹曰。呜呼。此足以观我友抱负之大。规模之正也。学者读圣贤书。孰不以循良自期也。一朝畀民社之寄。率多任苟简之政。鸷击以为威。苛察以为明。强民之所不堪者。而督之以必行。民不胜其扰而或有怨意。则曰。俗之甚悍也。民之难治也。甚至于施之以箠楚。视之如仇敌。终未免于两败而均伤。何望于四封之理哉。上年秋。道源言事左迁是县。自以辅导之未尽而歉于心。但夷然于所遇。而思尽其当为之分。分既定矣。其学益笃。其才益老。其始至。令于民曰。吾以师帅之任而待罪于此。导率之方。是皆守宰之责也。吏民之义如父子。而仁义之禀无彼此。吏以恶俗而视民。民安得为善。吾以善俗而待民。汝其忍为恶耶。乃于租赋之输。簿书之暇。必以宣教条广德化为急。民心既悦。旷然无事。乃就古圣贤所以教百姓者。以为令式。矩度整整。观戒皆备。可见其胸次之伟。间架不草草也。苟非修之于己者尽其道。则布之于人者其有本耶。君既以行义而积于躬。故其以诚信而推于物者。又如此之详且悉。然则凡为一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1H 页
县之民者。宁不体太守之心。而思所以兴起于风草之化哉。将见礼让之化。从此蔚兴。为士则力于学而资国家之用。为民则服其教而为孝悌之俗。其所以无负教导之意者非他。要欲体念规约中恭敬孝悌之语。念念不忘。常使此心不至于怠惰。则其馀多少节目。自当随所在而沛然矣。窃愿乡父老以此意而谕子弟。相勉于善而无陷于罪。使乡风厚而俗习善。岂不休哉。噫。君之所以为政。岂无所本而然乎。君之王父省庵公尝知三陟府。凡化民成俗之方。一本于程朱已行之成法。余公后五十年。出守是邑。遗芬馀泽。至今不泯。邑中父老谋为公立祠。余亦助其费矣。今君之政。无非省庵之所贻厥。而其问学之有渊源。亦因此而可推也。若夫规约布置之备。能盛水不漏。观者自当详之。斯道若幸则想此一本之必遍行于国中。而不但为苞山一县之幸也。君名世濂。以玉堂应教而暂栖于苞。其他日事业之盛。将黼黻皇猷。不止于移易一境之风俗也。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表
贺册封 皇后表
重华协德。咸仰离日之升。太姒嗣音。肇喜坤元之正。欢腾宫壸。和塞堪舆。钦惟历数在躬。敬仁成性。正人伦之始。以御家邦。崇母仪之尊。载基王化。玆当缛典之举。益庆鼎祚之长。臣逖守东藩。阻簉北阙二南风教。适际周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表
贺册封 皇后表
重华协德。咸仰离日之升。太姒嗣音。肇喜坤元之正。欢腾宫壸。和塞堪舆。钦惟历数在躬。敬仁成性。正人伦之始。以御家邦。崇母仪之尊。载基王化。玆当缛典之举。益庆鼎祚之长。臣逖守东藩。阻簉北阙二南风教。适际周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1L 页
命之新。百世本支。愿赓诗雅之咏。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笺
谢 皇太子赐赙赐谥赐祭笺
尊临储极。咸仰一人之元良。奉扬皇灵。肆纡三锡之宠命。感惶靡定。涕泪交零。伏念臣获戾于神。贻祸所怙。未堪多难。敢期无坠乎遗基。不可他求。惟思自尽乎事大。礼虽变于服练痛益深于号天。何图斩焉缞绖之中。忽睹焕然纶綍之下。归赗降苾。既哀荣之备仪。节惠易名。寔幽明之均视。伏遇资禀纯粹。性成温文。誉洽颙卬。久系望于率土。泽霈涣汗。旋推仁于属藩。凡玆普被之恩。莫非导宣之赐。臣敢不恪谨述职。忠顺承家。嘉与臣民。载颂辉润。叨逢际会。倍祝炽昌。
贺 大殿宝册告成笺
圣神继作。既恢万世之基。宝册告成。适际百年之盛。庆关 宗社。欢动臣工。恭惟祗遹燕谋。增光鸿业。功烈无竞。聿承十四代之休。讴歌有归。已慰亿兆人之望。爰涓选于吉日。遂光膺于徽称。伏念滥守藩符。逖在岭徼。仰瞻 北阙。阻参鹓鹭之行。嘉与南民。窃祝冈陵之算。
贺 中宫宝册告成笺
位正宫闱。既赞中兴之运。庭扬册号。方贺钜典之成。庆绵 宗祊。喜溢臣庶。恭惟躬行美化。志绍徽音。未天明而进规箴。有姜后兴周之德。当世乱而辅治道。懋涂山祀夏之功。宜享显称。增重坤极。伏念远縻外服。阻参内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笺
谢 皇太子赐赙赐谥赐祭笺
尊临储极。咸仰一人之元良。奉扬皇灵。肆纡三锡之宠命。感惶靡定。涕泪交零。伏念臣获戾于神。贻祸所怙。未堪多难。敢期无坠乎遗基。不可他求。惟思自尽乎事大。礼虽变于服练痛益深于号天。何图斩焉缞绖之中。忽睹焕然纶綍之下。归赗降苾。既哀荣之备仪。节惠易名。寔幽明之均视。伏遇资禀纯粹。性成温文。誉洽颙卬。久系望于率土。泽霈涣汗。旋推仁于属藩。凡玆普被之恩。莫非导宣之赐。臣敢不恪谨述职。忠顺承家。嘉与臣民。载颂辉润。叨逢际会。倍祝炽昌。
贺 大殿宝册告成笺
圣神继作。既恢万世之基。宝册告成。适际百年之盛。庆关 宗社。欢动臣工。恭惟祗遹燕谋。增光鸿业。功烈无竞。聿承十四代之休。讴歌有归。已慰亿兆人之望。爰涓选于吉日。遂光膺于徽称。伏念滥守藩符。逖在岭徼。仰瞻 北阙。阻参鹓鹭之行。嘉与南民。窃祝冈陵之算。
贺 中宫宝册告成笺
位正宫闱。既赞中兴之运。庭扬册号。方贺钜典之成。庆绵 宗祊。喜溢臣庶。恭惟躬行美化。志绍徽音。未天明而进规箴。有姜后兴周之德。当世乱而辅治道。懋涂山祀夏之功。宜享显称。增重坤极。伏念远縻外服。阻参内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2H 页
班。宝翟珍袆。虽未睹汉殿之礼。关睢麟趾。窃庶赓周人之诗。
贺上寿笺
大德必寿。履宝位垂四十春。国祚俾昌。贺圣人生千一运喜溢遐迩。庆辑家邦。恭惟如日之升。继天而王。比嘉靖临御之久。以莫不增。过成周历年之期。自今其始。方开太平之理。喜授长生之符。伏念幸际昌辰。承流外徼。欢呼万岁。班虽阻于百官。瞻望九天。祝益勤于五福。
颁敕后 大妃殿陈贺笺
天命维新。喜皇册之诞降。人伦既正。贺母后之始尊。 宗社再安。宫闱齐颂。恭惟练衣昭俭。宝袆增华。佐 宣祖之大猷。忧勤夙著。享 文孙之至孝。福禄方来。永受长乐之朝。益播思齐之美。伏念俱以庸品。幸际昌辰。一千年而生。光启后嗣。九五福曰寿。敬祝重宸。
大妃殿贺笺
国运暂衰。忍言经纪之紊。徽号肇上。喜睹福禄之来。母道始尊。彝伦攸叙。恭惟德配 圣祖。功祐 神孙。西内凄凉。泣鼎湖之龙去。重闱愉悦。值丰水之燕贻。当宝册之告成。贺 慈宸之溢庆。伏念曾荷坤元之降。复瞻离日之升。丕哉烈丕哉谟。方举缛礼。得其名得其寿。齐颂纯禧。
弘文馆进陆宣公奏议笺
贺上寿笺
大德必寿。履宝位垂四十春。国祚俾昌。贺圣人生千一运喜溢遐迩。庆辑家邦。恭惟如日之升。继天而王。比嘉靖临御之久。以莫不增。过成周历年之期。自今其始。方开太平之理。喜授长生之符。伏念幸际昌辰。承流外徼。欢呼万岁。班虽阻于百官。瞻望九天。祝益勤于五福。
颁敕后 大妃殿陈贺笺
天命维新。喜皇册之诞降。人伦既正。贺母后之始尊。 宗社再安。宫闱齐颂。恭惟练衣昭俭。宝袆增华。佐 宣祖之大猷。忧勤夙著。享 文孙之至孝。福禄方来。永受长乐之朝。益播思齐之美。伏念俱以庸品。幸际昌辰。一千年而生。光启后嗣。九五福曰寿。敬祝重宸。
大妃殿贺笺
国运暂衰。忍言经纪之紊。徽号肇上。喜睹福禄之来。母道始尊。彝伦攸叙。恭惟德配 圣祖。功祐 神孙。西内凄凉。泣鼎湖之龙去。重闱愉悦。值丰水之燕贻。当宝册之告成。贺 慈宸之溢庆。伏念曾荷坤元之降。复瞻离日之升。丕哉烈丕哉谟。方举缛礼。得其名得其寿。齐颂纯禧。
弘文馆进陆宣公奏议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2L 页
道已积躬。犹不遗于片善。事必师古。宜多识于前言。玆当旷纳之辰。敢陈补治之术。窃惟从上哲辟。必欲翕受嘉谟。裒古今之名言。宋帝贻则。条蕫晁之善对。汉臣进忠。眷惟陆贽之贤。实是百世之士。当流离颠沛之际。独以仁义陈王。遇猜防苛刻之朝。必务诚信御物。罪己责躬之诏。骄暴革心。排邪守正之论。奸谀落胆。爱惜名器。谏僣赏于献菰。优恤贫穷。请施仁于减税。事业安社稷为任。精忠与日月争光。军民利害之毕陈。国家治乱之并举。著为十五卷。无非切于事情。用其一二言。犹可消乎祸乱。才不尽展。虽枘凿于建中,贞元之间。言可底绩。乃表章于元祐,淳熙之际。顷于 经席之对。请为治道之资。猥蒙 玉音之温温。特谅芹心之恳恳。求善本而缮写。既竭苏轼之微衷。置座右而讲论。宜备迩英之故事。凡用人致治之要。与应天弭灾之方。开卷瞭然。实为治之龟镜。潜心对越。若相契乎君臣。足为求多闻之裨。宁有不同时之恨。伏遇学典终始。道合弥纶。讨论圣经。究百王传心之法。咨询治务。选一时宿德之儒。不以睿智而自居。尚虑嘉言之或伏。臣等俱以铅椠小技。仰承 帷幄清光。学由圣知。何待臣僚之补。职在侍讲。自谓农马之专。倘加反覆于此书。必能开发乎成性。如医用药。方虽传于古人。若宝元龟。功可验于今日。
颁敕后百官陈贺笺
颁敕后百官陈贺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3H 页
天与神孙。诞启中兴之运。 帝锡懿号。式慰东土之心。庆关 宗祊。喜溢朝野。恭惟聪明时乂。仁孝生知。奉文母之徽音。用戡大难。践宁人之旧祚。益恢宏谟。肆当龙飞之初。聿承凤诏之降。伏念俱以庸品。共际昌辰。应五百岁之期。幸亲见圣。享亿万年之福。不替惟王。
贺平逆贼笺
国运暂否。贼臣逞射日之谋。天诛忽加。寇乱不踰时而定。八方同庆。百世弥昌。恭惟德著慈仁。才兼文武。践宁王之祚。大历维新。剪逆竖之凶。惟烈无竞。臣民胥悦。 宗社重休。伏念厉摩州符。阻缀班笋。枭獍就殄。想舞干于两阶。蝼蚁倾忱。但祝嵩于万寿。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启
贺韩牧伯启(十九代连中文科云)
岁更凤琯。二千石之政化旁流。寿曼龟龄。十九代之家声益振。既多受祉。敢贺履端。伏惟城主閤下。耆耇周行。诗书世泽。摛锦艺苑。焕仙葩灵韶之文。涤籀雄藩。增龟水凤岭之丽。兹顺临于华籥。宜懋膺于蕃禧。五马班春。行课西畴之艺。一杯遗兴。几吟东阁之梅。念我亡庸。受知最久。琴歌代杵。坐阅年光。米豆盈稛。来馈岁馔。仰荷眷记。曷胜感铭。瞻芝宇之无繇。托楮生以抒悃。趍父老之后。莫颂椒花。卧寂寞之滨。欲参柏子。惟冀崇照。罔既卑悰。(摛锦艺苑。一作再第黄甲。涤籀雄藩。一作一麾南州。)
贺沈方伯启
贺平逆贼笺
国运暂否。贼臣逞射日之谋。天诛忽加。寇乱不踰时而定。八方同庆。百世弥昌。恭惟德著慈仁。才兼文武。践宁王之祚。大历维新。剪逆竖之凶。惟烈无竞。臣民胥悦。 宗社重休。伏念厉摩州符。阻缀班笋。枭獍就殄。想舞干于两阶。蝼蚁倾忱。但祝嵩于万寿。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启
贺韩牧伯启(十九代连中文科云)
岁更凤琯。二千石之政化旁流。寿曼龟龄。十九代之家声益振。既多受祉。敢贺履端。伏惟城主閤下。耆耇周行。诗书世泽。摛锦艺苑。焕仙葩灵韶之文。涤籀雄藩。增龟水凤岭之丽。兹顺临于华籥。宜懋膺于蕃禧。五马班春。行课西畴之艺。一杯遗兴。几吟东阁之梅。念我亡庸。受知最久。琴歌代杵。坐阅年光。米豆盈稛。来馈岁馔。仰荷眷记。曷胜感铭。瞻芝宇之无繇。托楮生以抒悃。趍父老之后。莫颂椒花。卧寂寞之滨。欲参柏子。惟冀崇照。罔既卑悰。(摛锦艺苑。一作再第黄甲。涤籀雄藩。一作一麾南州。)
贺沈方伯启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3L 页
踵后尘于朝端。蔼五色景云之瑞。驰先声于岭表。望一路福星之辉。旌旆所临。稚耋相贺。伏惟青凫盛系。丹凤奇文。佩铜章于海西。汗简书绩。按玉节于汉上。口碑颂功。皇华已试于观风。人心先喜于宣化。伏念以空疏无所用之质。理凋弊不可为之邦。罹乾旱之灾。流亡未救于鸿雁。奉宽大之教。刍牧庶求于牛羊。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箴
宴居备览十箴(并疏)
伏以凡为国家。有大规模。规模既定。持以岁月。守之不杂。由之既久。然后纪纲法度施行有地。万机虽烦。不劳而理。窃念 盛朝当豫大之极。值丧乱之酷。百度俱废。庶事未张。虽云守成。实如创业。规模之定。正在此时。若架漏目前。止乎近效而已。则迁延度日。可无事于宏模也。如欲革因循之弊。成长治之计。以新一代治体。非大有布置。恐其不可也。恭惟 主上殿下养德春宫。十有七年。 圣质天成。如玉未瑕。一朝受命。祗承天序。恭俭慈仁。有能述 祖宗之德。聪明睿智。有能任负荷之材。励精图理。广问兼听。慨然欲俪美前世。垂裕后昆。天之生圣人之资甚靳。而人之值圣人之时甚难。天既以圣人之资付 殿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箴
宴居备览十箴(并疏)
伏以凡为国家。有大规模。规模既定。持以岁月。守之不杂。由之既久。然后纪纲法度施行有地。万机虽烦。不劳而理。窃念 盛朝当豫大之极。值丧乱之酷。百度俱废。庶事未张。虽云守成。实如创业。规模之定。正在此时。若架漏目前。止乎近效而已。则迁延度日。可无事于宏模也。如欲革因循之弊。成长治之计。以新一代治体。非大有布置。恐其不可也。恭惟 主上殿下养德春宫。十有七年。 圣质天成。如玉未瑕。一朝受命。祗承天序。恭俭慈仁。有能述 祖宗之德。聪明睿智。有能任负荷之材。励精图理。广问兼听。慨然欲俪美前世。垂裕后昆。天之生圣人之资甚靳。而人之值圣人之时甚难。天既以圣人之资付 殿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4H 页
人亦以圣人之泽望 殿下。况今所遭之时如许。所荷之责甚大。此岂非 殿下自爱以成德。自强以建事之日乎。虽然。德非可以卒然一加意而成。事非可以偶然一用力而建。必须扩高世之智。去卑近之习。追先王荒绝之迹。新一代法度之修。确然不动。为之有渐。使一国之人莫不改观。群下遵职。以后为羞。然后规模循序而行。治体由兹而立。德业可以充大。国家日以兴隆。天人之心愈孚。中外之望弥惬。循是以往。虽优入尧舜之域。可也。 殿下其可不深思而勉行之乎。然即今之至大至急之务。惟在 殿下超然勇迈。不拘常见。思有以大变革于前日。大警动于其心。而其所以使 殿下能维持此心。不为姑息之归者。亦在于臣下之辅导焉。则广延英髦。懋乃后德。又 殿下之所当留念者也。臣本憃愚。发自常调。叨蒙 误恩。躐置清列。黾勉供职。有日于兹。随事纳忠。寸心诚切。而学术荒疏。涓埃蔑效。循省初心。不觉懔懔。因念人臣纳忠。不一其方。或朝夕左右。忠君以道。如常侍莞之纳规于楚共王者。或究极治道。缀而成章。如徐凤之献十箴于宋宁宗者。臣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4L 页
庸陋。虽不比古人。然遭际 圣明。志在陈善。其义一也。顾以疾病转痼。控免论思。朝夕左右。厥路无繇。则刳肝沥血。撰进一说。以效徐凤之为者。臣亦有不可以已者矣。且臣于此又有所惓惓不能自已者。臣闻自昔人臣之爱君。莫大乎愿其君之寿。然其曼寿之道固不在他。而本于崇敬畏而抑逸欲。则其为臣子者。徒知祝其君以寿。而不以祈天永命之道陈戒于前。此岂古者事君尽礼之义乎。兹者适值 殿下诞弥之节近在朝夕。夫颂功德贺节日。是固臣子之所以尊君父者。而臣不以违众自嫌。敢以辑福致寿之道。缀成十箴。谨斋宿以进。名之曰宴居备览。庶几自附于爱君以德之义。而免蹈细人之讥。区分条别。目虽有十。融会参看。意则贯一。而其中若存诚务学。实能管辖八者。虑其笔力不逮。义意未备。则又杂引先儒之说。稍加裁节。逐段注脚。箴虽臣作。意述先贤。譬诸药石。实同参朮。苟蒙 采择。无非益人。此所谓立国之宏规。长治之大计。而要其归趣。则何莫非崇敬畏抑逸欲之本焉。完养之深。力行之久。可以迓天休而绵世业。其效不止于享年之永而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5H 页
已也。伏愿 殿下宽其僣妄之罪。察其勤恳之忱。置之座隅。时 赐省览。则区区之愚。或有所补云耳。臣不胜芹曝献御之诚。谨昧死以 闻。箴曰。
天位乎上。照临万方。轮转不息。其德曰刚。惟刚故公。惟公故大。所以荡荡。包括无外。人君体乾。必刚厥德。廓然大公。私意不杂。尧之广运。舜之浚哲。与天同体。行之不息。光被四表。物无不烛。大哉刚乎。本乎无私。私之不克。刚不可为。私之于心。害稼之螟。偏我爱憎。汨我聪明。眩我是非。疑阻易乘。作好作恶。王道不弘。去心之贼。复天之理。其道如何。体乾而已。体乾非他。徇理之谓。求天于天。天道高远。求天于人。在吾方寸。(右体天)
管子曰。天不为一物枉其时。君不为一人枉其法。○关尹子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杨氏(万里)曰。君德体天。天德主刚。风霆烈日。天之刚也。刚明果断。君之刚也。君惟刚则勇于进德。力于行道。明于见善。决于改过。主善必坚。去邪必果。建天下之大公。以破天下之众私。声色不能惑。小人不能移。阴柔不能奸矣。然拒谏饰非刚明自任。岂刚也哉。○宋孝宗问天。张栻对曰。不可以苍苍者便为天。当求诸视听言动之间。一念才是。便是上帝监观。一念才不是。便是上帝震怒。○真德秀曰。先圣赞易于乾曰。君子
天位乎上。照临万方。轮转不息。其德曰刚。惟刚故公。惟公故大。所以荡荡。包括无外。人君体乾。必刚厥德。廓然大公。私意不杂。尧之广运。舜之浚哲。与天同体。行之不息。光被四表。物无不烛。大哉刚乎。本乎无私。私之不克。刚不可为。私之于心。害稼之螟。偏我爱憎。汨我聪明。眩我是非。疑阻易乘。作好作恶。王道不弘。去心之贼。复天之理。其道如何。体乾而已。体乾非他。徇理之谓。求天于天。天道高远。求天于人。在吾方寸。(右体天)
管子曰。天不为一物枉其时。君不为一人枉其法。○关尹子曰。天无不覆。有生有杀。而天无爱恶。○杨氏(万里)曰。君德体天。天德主刚。风霆烈日。天之刚也。刚明果断。君之刚也。君惟刚则勇于进德。力于行道。明于见善。决于改过。主善必坚。去邪必果。建天下之大公。以破天下之众私。声色不能惑。小人不能移。阴柔不能奸矣。然拒谏饰非刚明自任。岂刚也哉。○宋孝宗问天。张栻对曰。不可以苍苍者便为天。当求诸视听言动之间。一念才是。便是上帝监观。一念才不是。便是上帝震怒。○真德秀曰。先圣赞易于乾曰。君子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5L 页
以。自强不息。谓其体天之刚健也。于坤曰。君子以。厚德载物。谓其法地之博厚也。不体乎乾。无以宰万物。不体乎坤。无以容万物。○张养浩曰。人君与天体虽殊。而其心则一。
圣祖肇基。纲理万事。虽在创始。弥纶已备。敕其后人。帝命是钦。列圣相承。惟一其心。其法伊何。提纲挈纪。意谕色授。从欲以治。其政伊何。信赏必罚。言传号涣。罔或违越。至德化民。至仁如天。下有相让。上无自专。基厚势崇。源浚流长。奕奕繁衍。久而弥昌。制作之弊。虽有损益。成宪之遵。百世不易。帝王之德。莫先祗栗。谨守规矩。日慎一日。苟不畏慎。自至安肆。居乎至难。处之以易。事有快心。行之无忌。打坏家法。恒由此始。(右法祖)
司马光对神宗曰。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欲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丰稷曰。明足以烛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于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式刑文王。成王所以贤。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此古今之大患。天下之深戒也。以洪范为元龟。以祖训为宝鉴。一动于深宫之中。思以为则于四海之内。一言于细毡之上。思以为法于千载之下。○孙溥尝奏乞复祖法。钦宗问之。
圣祖肇基。纲理万事。虽在创始。弥纶已备。敕其后人。帝命是钦。列圣相承。惟一其心。其法伊何。提纲挈纪。意谕色授。从欲以治。其政伊何。信赏必罚。言传号涣。罔或违越。至德化民。至仁如天。下有相让。上无自专。基厚势崇。源浚流长。奕奕繁衍。久而弥昌。制作之弊。虽有损益。成宪之遵。百世不易。帝王之德。莫先祗栗。谨守规矩。日慎一日。苟不畏慎。自至安肆。居乎至难。处之以易。事有快心。行之无忌。打坏家法。恒由此始。(右法祖)
司马光对神宗曰。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欲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丰稷曰。明足以烛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于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式刑文王。成王所以贤。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此古今之大患。天下之深戒也。以洪范为元龟。以祖训为宝鉴。一动于深宫之中。思以为则于四海之内。一言于细毡之上。思以为法于千载之下。○孙溥尝奏乞复祖法。钦宗问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6H 页
曰。祖宗法惠民。熙宁法惠国。崇观以来法惠奸。○赵鼎奏高宗曰。恭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圣圣传授。以至陛下。适丁艰难之秋。愿深考祖宗之法。一一推行之。进君子退小人。益固邦本以图中兴。
人主之职。择相为先。宰相之职。莫重用贤。攻玉非工。器不能成。筑室非匠。室不能营。况于神器。可以独运。人虽上智。聪明有限。十室之间。耳有不听。一堵之外。目有不明。是以哲王。求贤如渴。相既得人。众贤茅拔。如斗承天。如臂使指。铨序流品。黜陟臧否。一人高拱。庶绩咸熙。用贤之道。专而勿疑。既用贤矣。参以忌克。冰炭同器。其势难合。人主用心。本非丑正。然其所用。每多谀佞。衰乱之朝。自贤其臣。用贤有道。取人以身。(右尊贤)
齐桓公问管仲曰。何者害霸。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郑湜曰。今夫人主所为。置宰辅捐爵禄而崇宠之者。非以夫万机不可以自治。故择人而委之耶。然则议论政事。进退人才。乃其职也。若夫政事不出于中书。而指撝悉自于旨意。人才不繇于庙堂。而骤迁骤罢于冥冥无据之中。吾既疑大臣而不敢属之以权。则夫所与议论进退此者。果谁耶。必左右曲躬附耳者。得以售其奸矣。然则吾之执权而自用。乃奸人之幸也。惟见威福之出于己。而不知
人主之职。择相为先。宰相之职。莫重用贤。攻玉非工。器不能成。筑室非匠。室不能营。况于神器。可以独运。人虽上智。聪明有限。十室之间。耳有不听。一堵之外。目有不明。是以哲王。求贤如渴。相既得人。众贤茅拔。如斗承天。如臂使指。铨序流品。黜陟臧否。一人高拱。庶绩咸熙。用贤之道。专而勿疑。既用贤矣。参以忌克。冰炭同器。其势难合。人主用心。本非丑正。然其所用。每多谀佞。衰乱之朝。自贤其臣。用贤有道。取人以身。(右尊贤)
齐桓公问管仲曰。何者害霸。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郑湜曰。今夫人主所为。置宰辅捐爵禄而崇宠之者。非以夫万机不可以自治。故择人而委之耶。然则议论政事。进退人才。乃其职也。若夫政事不出于中书。而指撝悉自于旨意。人才不繇于庙堂。而骤迁骤罢于冥冥无据之中。吾既疑大臣而不敢属之以权。则夫所与议论进退此者。果谁耶。必左右曲躬附耳者。得以售其奸矣。然则吾之执权而自用。乃奸人之幸也。惟见威福之出于己。而不知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6L 页
彼实借吾权以行其说。则权实在彼也。此人主所以喜夺大臣之权。而忘其机柄之旁落也。是以自古明主执权而自用者。其遗患于国。或甚于庸主。汉宣帝惩霍氏之弊。躬总核之政。虽甚尊宠丙魏。然所与纳枢机裁可政事者。皆不出于中书。故其功虽足以中兴。然所以滋恭显亦不薄也。光武号总揽权纲。然薄三公之任。不付以事。方其无事时。权虽在人主。继之幼少。而大柄委于内而无所属。故外戚阉宦。乘间而窃之。虽三公愤激。而不能救之者。权素夺也。夫二君揽天下之权而执之。所以求为无失也。然其末流。权归于嬖戚。乃有甚于大臣之专。何也。患生于所偏。而势失于所不料。此操权者所深戒。○胡瀚曰。天下。大器也。举天下之大器。重任也。而三代王者。或以不明而克绥先禄。或以幼冲而弘济多难。或负过人之才。强力辨捷。而遂亡国丧家。不保其身。岂天下之大器重任。材力者有所不堪。而幼冲不明者能胜之哉。太甲,成王。以有伊尹,周公为之辅佐。故天下不劳而治。夏癸商辛。有终古,龙逄而不听。有胶鬲,商容而不能用。故天下不治而底于灭亡。人主之心其精神念虑。与天地相酬唱。苟积至诚。廓至公。求天下之贤。以寅亮天工。孰不风动而应之于下。天下至广。人才至众。其要莫先于论相。相之贤否。官之得失所系也。官之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7H 页
得失。政之隆替所系也。治天下有本。君之谓也。治天下有要。贤之谓也。其本正者。天下不劳而治。其要得者。天下之本。不劳而正。
古之王者。授版则拜。屈体贬抑。诚若可怪。国家之隆。宗社之永。繄民是赖。其敢不敬。有国之大。犹人形尔。君者其神。民者其气。神气相资。形乃始生。气之畔涣。难察其情。政苛敛暴。相与蹙頞。怨极而怒。蓄而不发。木蠹鱼溃。一朝难支。是以圣王。劳之来之。惟天惟祖。以民付我。保民之责。惟我所荷。我若不恤。自斲国脉。字牧之本。务与休息。如岁方春。和气融液。闾丘有说。亦能识治。鹰帅圉夫。不欲慢畀。矧伊一郡。休戚之寄。 (右爱民)
文王问太公曰。何以为国。太公曰。爱民而已。○权邦彦建中兴十议曰。爱民先爱其功。宽民先爱其力。○摄密曰。政事之大要。本于爱民。今朝廷欲理兵政以强国。而官吏不知恤民以养兵。是欲稼之长而涸其本。欲木之茂而去其根也。○许衡曰。人君即位之始。多发言诏告天下。天下悦之。冀其有实。既而实不能副。故怨心生焉。一类同等。无大相远。人君特以己之私。独厚一人。则其不厚者。已有疾之之意。况厚其有罪而薄其有功。岂得不怨于心耶。失望之怨。不平之怒。郁而不解。虽曰爱之。恶在其为爱之也。必如古者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言也一动也。举可以为
古之王者。授版则拜。屈体贬抑。诚若可怪。国家之隆。宗社之永。繄民是赖。其敢不敬。有国之大。犹人形尔。君者其神。民者其气。神气相资。形乃始生。气之畔涣。难察其情。政苛敛暴。相与蹙頞。怨极而怒。蓄而不发。木蠹鱼溃。一朝难支。是以圣王。劳之来之。惟天惟祖。以民付我。保民之责。惟我所荷。我若不恤。自斲国脉。字牧之本。务与休息。如岁方春。和气融液。闾丘有说。亦能识治。鹰帅圉夫。不欲慢畀。矧伊一郡。休戚之寄。 (右爱民)
文王问太公曰。何以为国。太公曰。爱民而已。○权邦彦建中兴十议曰。爱民先爱其功。宽民先爱其力。○摄密曰。政事之大要。本于爱民。今朝廷欲理兵政以强国。而官吏不知恤民以养兵。是欲稼之长而涸其本。欲木之茂而去其根也。○许衡曰。人君即位之始。多发言诏告天下。天下悦之。冀其有实。既而实不能副。故怨心生焉。一类同等。无大相远。人君特以己之私。独厚一人。则其不厚者。已有疾之之意。况厚其有罪而薄其有功。岂得不怨于心耶。失望之怨。不平之怒。郁而不解。虽曰爱之。恶在其为爱之也。必如古者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言也一动也。举可以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7L 页
天下法。一赏也一罚也。举可以合天下公。则亿兆之心。将不求而自得。又岂有失望不平之累哉。
国家治乱。系于风俗。风俗美恶。由于所习。圣王之治。由礼蹈义。薰蒸渐渍。染目濡耳。众心安定。行之无疑。虽有重赏。坚不可移。后世之治。倍德趋利。利之所在。无厌无耻。举世委靡。以为当然。严刑重罚。威之不迁。习之既熟。难变如此。欲善其习。宜慎其始。习之不善。孰非致乱。士习之坏。莫大其患。况开倖门。使之争巧。巧者愈多。拙者愈少。人不安分。位不安卑。浇风已成。何弊不滋。不美之习。求变而美。必待朝廷先唱清议。(右慎习)
游酢曰。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他。如入韨而攫金。不复见有人也。始则众笑之。少则人惑之。久则天下相率而效之。莫知以为非也。士风之坏一至于此。则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虽杀人而谋其身。可为也。迷国而成其私。可为也。草窃奸宄。夺攘矫虔。何所不至。而人君尚何所赖乎。古人有言。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四维不张。国非其有也。今欲使士大夫人人自好。而相高以名节。则莫若朝廷之上唱清议于天下。士有顽钝无耻。一不容于清议者。将不得齿于搢绅。亲戚以为羞。乡党以为辱。夫然故。士之有志于义者。宁饥饿不能出门户。而不敢以丧节。宁阨穷终身不得闻达。而不
国家治乱。系于风俗。风俗美恶。由于所习。圣王之治。由礼蹈义。薰蒸渐渍。染目濡耳。众心安定。行之无疑。虽有重赏。坚不可移。后世之治。倍德趋利。利之所在。无厌无耻。举世委靡。以为当然。严刑重罚。威之不迁。习之既熟。难变如此。欲善其习。宜慎其始。习之不善。孰非致乱。士习之坏。莫大其患。况开倖门。使之争巧。巧者愈多。拙者愈少。人不安分。位不安卑。浇风已成。何弊不滋。不美之习。求变而美。必待朝廷先唱清议。(右慎习)
游酢曰。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他。如入韨而攫金。不复见有人也。始则众笑之。少则人惑之。久则天下相率而效之。莫知以为非也。士风之坏一至于此。则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虽杀人而谋其身。可为也。迷国而成其私。可为也。草窃奸宄。夺攘矫虔。何所不至。而人君尚何所赖乎。古人有言。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四维不张。国非其有也。今欲使士大夫人人自好。而相高以名节。则莫若朝廷之上唱清议于天下。士有顽钝无耻。一不容于清议者。将不得齿于搢绅。亲戚以为羞。乡党以为辱。夫然故。士之有志于义者。宁饥饿不能出门户。而不敢以丧节。宁阨穷终身不得闻达。而不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8H 页
敢以败名。廉耻之俗成而忠义之风起矣。人主何求而不得哉。
事之已然。众人皆知。逆知将然。非智而谁。隆然之堤。容蚁之穴。若无所损。明者必窒。疾成求艾。舟溺韨壶。此时殚力。恐难易图。圣人为政。不以姑息。因微知著。防祸未作。衣食防侈。财力防竭。志气防骄。支体防佚。喜怒防易。取舍防闇。爵赏防僭。刑杀防滥。君子防疏。小人防昵。防之未豫。为患异日。历观古者。祸乱之至。皆谓微细。不虑于始。未萌而言。人所慢忽。俟其既萌。言之无及。自非深识。谁能灼见。欲预其防。于其未显。 (右远虑)
司马相如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王庶曰。虑之有素则事至而安静。虑之无素则事至而仓卒。
饰其威仪。峻其宫闱。世之人主。用以示威。国势之尊。初不在此。必也奖谏。以作其气。然后主威始可以立。衔鲠批鳞。喻谏有说。所以敢言。古今常罕。导之使言。缄默犹患。訑訑有色。谔谔讵闻。逊逆之际。祸福之分。趋利避害。物性同然。犹且犯颜。抑为谁焉。为民为国。非忠而何。忠而不报。佞者必多。虽有巨患。吾得而知。有言逆耳。以此自思。言虽不中。亦赐优容。借以重权。嘘起直风。言路一开。公论日伸。公论既伸。治道自臻。 (右听谏)
方氏(恬)曰。不有以起天下之懦。无以绝天下之偷。不
事之已然。众人皆知。逆知将然。非智而谁。隆然之堤。容蚁之穴。若无所损。明者必窒。疾成求艾。舟溺韨壶。此时殚力。恐难易图。圣人为政。不以姑息。因微知著。防祸未作。衣食防侈。财力防竭。志气防骄。支体防佚。喜怒防易。取舍防闇。爵赏防僭。刑杀防滥。君子防疏。小人防昵。防之未豫。为患异日。历观古者。祸乱之至。皆谓微细。不虑于始。未萌而言。人所慢忽。俟其既萌。言之无及。自非深识。谁能灼见。欲预其防。于其未显。 (右远虑)
司马相如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王庶曰。虑之有素则事至而安静。虑之无素则事至而仓卒。
饰其威仪。峻其宫闱。世之人主。用以示威。国势之尊。初不在此。必也奖谏。以作其气。然后主威始可以立。衔鲠批鳞。喻谏有说。所以敢言。古今常罕。导之使言。缄默犹患。訑訑有色。谔谔讵闻。逊逆之际。祸福之分。趋利避害。物性同然。犹且犯颜。抑为谁焉。为民为国。非忠而何。忠而不报。佞者必多。虽有巨患。吾得而知。有言逆耳。以此自思。言虽不中。亦赐优容。借以重权。嘘起直风。言路一开。公论日伸。公论既伸。治道自臻。 (右听谏)
方氏(恬)曰。不有以起天下之懦。无以绝天下之偷。不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8L 页
有以致天下之愧。无以杜天下之奸。是以明主因其独为者而优容之。以耸天下之观。以厉天下之锋。而不敢轻折天下之锐。何者。惧其一折而不振也。天下之人。其刚者不百一。而懦者常十九。是懦者常多也。有一人焉。立于群懦之中而卓然有以自奋。此群懦者之所耸观也。天下方耸观于斯人。而斯人者不旋踵而遂去。则天下之观沮矣。天下之观沮。则天下之气索矣。天下之气索。则不懦者将折而入于懦。而懦者愈懦矣。天下之士习于偷懦而不羞。则安于为奸而不耻。平居不敢一犯人主之怒。而有急则临大事而不敢争。此张禹,孔光之流所以误人之国而独全其身者也。○苏氏(轼)曰。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巡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匡。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真德秀奏劄曰。昔唐宪宗尝谓李绛曰。比谏官多朋党。论事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绛曰。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因极陈其说。以明人臣进谏之难。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宪宗。唐之英主也。憸人之言一入。几至于黜谏臣。盖朋党谤讪。皆人主之所深恶。因其所恶而激怒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9H 页
之。虽宪宗之明。不能无惑。非绛深知小人之情状而极辨之。则皇甫镈,李逢吉之徒。岂必末年而后用事。呜呼。人主为社稷计。其可不致察乎。
圣人作易。外阴内阳。小人居内。贻害善良。譬诸蛇虎。合置山薮。放之通衢。殃祸自取。小人情态。虽非一二。然其大略。贪利忍耻。遇流便转。初若易御。及其胶固。击之难去。非若君子洁身重义。知其不合。必先引避。见挤于人。期以必胜。兴讹造讪。百千蹊径。非若君子自守以正。但恃公心。得丧付命。胜负之形。是以不敌。导谀虽喜。其实卖国。蛊毒中人。初不自觉。触物而发。其死无日。去邪之道。辨之于始。辨之有术。致知为贵。(右去邪)
许衡曰。奸邪之人。其为心险。其用术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人君不察。以谄为恭。以讦为公。以欺为可信。以佞为可近。喜怒爱恶。人主固不能无。然有可者有不可者。而奸邪之人。一于迎合。窃其势以立己之威。济其欲以结主之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此前人所谓城狐也。所谓社鼠也。至是而求去之。不已难乎。虽然。此由人主不悟。误至于此。犹有说焉。如宇文士及之佞。太宗灼见其情。而竟不能斥。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卒不能退。邪之惑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
圣人作易。外阴内阳。小人居内。贻害善良。譬诸蛇虎。合置山薮。放之通衢。殃祸自取。小人情态。虽非一二。然其大略。贪利忍耻。遇流便转。初若易御。及其胶固。击之难去。非若君子洁身重义。知其不合。必先引避。见挤于人。期以必胜。兴讹造讪。百千蹊径。非若君子自守以正。但恃公心。得丧付命。胜负之形。是以不敌。导谀虽喜。其实卖国。蛊毒中人。初不自觉。触物而发。其死无日。去邪之道。辨之于始。辨之有术。致知为贵。(右去邪)
许衡曰。奸邪之人。其为心险。其用术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人君不察。以谄为恭。以讦为公。以欺为可信。以佞为可近。喜怒爱恶。人主固不能无。然有可者有不可者。而奸邪之人。一于迎合。窃其势以立己之威。济其欲以结主之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此前人所谓城狐也。所谓社鼠也。至是而求去之。不已难乎。虽然。此由人主不悟。误至于此。犹有说焉。如宇文士及之佞。太宗灼见其情。而竟不能斥。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卒不能退。邪之惑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9L 页
○胡氏(瀚)曰。知人之难。非独难于君子。而深难于小人。至于君子之小人则又难也。其言辨。其行坚。其见闻之博。足以出人之不能。其情貌之深。足以欺人之不测。其知术之巧。足以移人所好而不悟。其才艺之美。足以行人所难而不惮。其名君子。实则戾也。辨之不早。去之不果。植为朋党。恶知其非君子也。虽有君子。横罹口语。又恶知其非小人也。知人则哲。帝尧陶唐氏犹难之。共工,崇伯之属。众所共贤者也。而帝独以为非贤。其后果不贤也。于是去之。而帝之庭无恶人矣。
诚之为道。天地可参。用力之方。不过曰三。无妄不息。与夫不欺。从事于斯。不杂以私。至诚之功。然后庶几。恶闻直言。阳若转圜。所亲佞人。示以好贤。有一于此。皆谓之妄。居闲或肆。当宁可象。内多虚假。外施矫饰。如此之类。欺也非实。才主于敬。继之以慢。寒曝靡常。是曰间断。中既不慊。外著其善。如人饮酒。先见于面。诚之欲学。其道何由。惟几难察。惟欲易流。起脚不差。透得上头。坐朝入宫。庄肆无异。自家刑国。终始一致。(右存诚)
苏轼上疏曰。人君以至诚为道。至诚之外更行他道。皆为非道。何谓至诚。上自大臣。下至小民。内自亲戚。外至四夷。皆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如此则四海之内亲之如父子。信之如心腹。未有父子相
诚之为道。天地可参。用力之方。不过曰三。无妄不息。与夫不欺。从事于斯。不杂以私。至诚之功。然后庶几。恶闻直言。阳若转圜。所亲佞人。示以好贤。有一于此。皆谓之妄。居闲或肆。当宁可象。内多虚假。外施矫饰。如此之类。欺也非实。才主于敬。继之以慢。寒曝靡常。是曰间断。中既不慊。外著其善。如人饮酒。先见于面。诚之欲学。其道何由。惟几难察。惟欲易流。起脚不差。透得上头。坐朝入宫。庄肆无异。自家刑国。终始一致。(右存诚)
苏轼上疏曰。人君以至诚为道。至诚之外更行他道。皆为非道。何谓至诚。上自大臣。下至小民。内自亲戚。外至四夷。皆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如此则四海之内亲之如父子。信之如心腹。未有父子相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0H 页
图。心腹相欺者。如此而天下之不治。未之有也。○苏辙上疏曰。圣人之德。莫如至诚。至诚之功。存于不息。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久。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况于斯人。谁则不伏。○张栻对孝宗曰。先王之治所以建事立功。无不如志。以其胸中之诚足以感格天人之心而与之无间也。今规画虽劳。而事功不立。岂吾日用之间念虑云为之际亦有私意之发以害吾之诚者乎。诚能克而去之。使吾中扃洞然。无所间杂。见义必精。守义必固。天人之应。不旋踵矣。
圭璋虽美。必待磨砻。圣质虽美。学而后充。学者伊何。精一执中。帝王之治。本乎心尔。不得于心。无得于治。惟此一心。危微有二。察之不精。认私为理。毫釐有差。胡越其归。善与恶分。人与道歧。非精曷择。非一曷守。此心湛然。如镜去垢。四海之广。万机之烦。运之在心。了然不昏。三圣相传。三王一心。代有后先。心无古今。三代之治。出于心术。世历千载。治惟一日。圣非性生。由养而至。居敬穷理。相为终始。精一之功。于斯尽矣。(右务学)
礼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胡氏(安国)曰。心者身之本也。正心之道。先致其知而诚意。故人主不可不学也。盖戡定祸乱。虽急于戎武。必本于方寸。不学以致知则方寸乱矣。何以成帝王之业乎。○陈氏(公辅)曰。为天下之术有二。内焉正心。外焉治国。
圭璋虽美。必待磨砻。圣质虽美。学而后充。学者伊何。精一执中。帝王之治。本乎心尔。不得于心。无得于治。惟此一心。危微有二。察之不精。认私为理。毫釐有差。胡越其归。善与恶分。人与道歧。非精曷择。非一曷守。此心湛然。如镜去垢。四海之广。万机之烦。运之在心。了然不昏。三圣相传。三王一心。代有后先。心无古今。三代之治。出于心术。世历千载。治惟一日。圣非性生。由养而至。居敬穷理。相为终始。精一之功。于斯尽矣。(右务学)
礼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胡氏(安国)曰。心者身之本也。正心之道。先致其知而诚意。故人主不可不学也。盖戡定祸乱。虽急于戎武。必本于方寸。不学以致知则方寸乱矣。何以成帝王之业乎。○陈氏(公辅)曰。为天下之术有二。内焉正心。外焉治国。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0L 页
正心在乎务学。治国在乎用人。然知本末而后为善务学。辨忠邪而后为善用人。○张浚对高宗曰。人主以务学为先。人主之学。本于一心。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丑虏自服。○王氏(岩叟)曰。今日进圣学者。正欲理会邪正两字。正人在朝则朝廷安。人君无过举。天下治。邪人一进则朝廷便有不安之象。此际不可不察。○真德秀上理宗曰。以一心而受众攻。非卓然刚明不惑。未有不浸淫而蠹蚀者。然则将何道以处之。曰。惟学可以养此心。惟敬可以存此心。惟亲近君子。可以维持此心。盖理义之与物欲。相为消长者也。笃志于学。则自与圣贤为徒而有自得之乐。持身以敬。则凛如神明在上而无非僻之侵。亲贤人君子之时多。则规敬日闻。谄邪不得而惑。三者交致其力。则圣心湛然。如日之明。如水之清。理义常为之主。而物欲不能夺矣。(程朱论学。有本集可考。故今不證引。)
臣按自邹孟氏殁。道术不明。为人臣者莫知引其君以道。因陋就寡。溺于流俗。程子所谓知求治不知正君。知规过不知养德。真切中后世之弊。至有宋诸大儒出。然后蔼然仁义之言。有时闻于经席之上。而勤拳恳恻之说。
臣按自邹孟氏殁。道术不明。为人臣者莫知引其君以道。因陋就寡。溺于流俗。程子所谓知求治不知正君。知规过不知养德。真切中后世之弊。至有宋诸大儒出。然后蔼然仁义之言。有时闻于经席之上。而勤拳恳恻之说。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1H 页
终至于绌而不省。今之时去宋远矣。世之自任以正君之责者。又复有几。独在我 明庙朝。命玉堂儒臣撰心图以献。 宣庙初年。先正臣李滉亦进圣学十图。程子所谓养德之义庶几无愧。而 二圣人心得力行之效。可见于六十年升平之治。然后乃知周衰以来千有馀年之间谓之迂远而难行者。最要而非迂。最近而非远。可行而非难者也。臣之蒙学蔑识。其于程子之说。虽未敢有所容喙。然其志则以责难为恭。而不欲苟同于因循之见。故不揆鄙俚。效此献曝之愚。所陈之说。无非古人陈善闭邪之事。而至于务学一节。尤加意焉。若其务学之本则又在于心。而心之为物。神妙不测。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苟得其养。则鉴空水止而照事物于方寸之内。若不提省。则驷奔电游而徇情欲于躯壳之外。此为治之必本于心学。而二帝三王君天下之道。皆不外是。伏愿 殿下疏瀹其化源。清明其本体。视己心如严师。宝此心如灵龟。持之以战兢。行之以悠久。则可以应国家之务。可以明善恶之归。内成德化。外成法度。移风俗振纪纲。转危邦为治世。惟 殿下之所欲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1L 页
将何求而不得乎。若其为学之序。自洪范大学之所陈。伊傅周召之所述。下逮程朱奏劄与夫心学二图。莫不布在方策。开卷了然。惟在 殿下体之于心。行之以力耳。方今国事多虞。嫠妇亦忧。臣于庶务。尚不暇及。而独拳拳于此者。诚以先格王正厥事之义不得不如是也。伏愿 殿下宽其不佞。察其至怀。国事幸甚。
至日箴(并疏)
伏以今月初七日。是 圣躬诞弥之节。十二日。是一阳来复之日也。臣于是日。谨随百官之后。展贺于大庭。退而自思曰。臣子之献忠于君者。莫不欲圣算之永。君道之长。是以张九龄献金鉴录。崔骃献履福铭。臣虽固陋。亦帷幄法从之一。宁不以祝寿履长之义献于册扆也。顾以学术空疏。未得敷衍其意。只吟一律以寓祈祷之意。适于再昨之夕。入直玉堂。披阅大易闭关之义。礼经掩身之说。圣人之所以致谨于阴阳消长之际者。可谓至矣。而臣之所欲献忠者。终不敢默焉。敢述其意。以备 睿览。夫谓至日为至者何也。以积阴之极至也。以一阳之初至也。以日行之南至
至日箴(并疏)
伏以今月初七日。是 圣躬诞弥之节。十二日。是一阳来复之日也。臣于是日。谨随百官之后。展贺于大庭。退而自思曰。臣子之献忠于君者。莫不欲圣算之永。君道之长。是以张九龄献金鉴录。崔骃献履福铭。臣虽固陋。亦帷幄法从之一。宁不以祝寿履长之义献于册扆也。顾以学术空疏。未得敷衍其意。只吟一律以寓祈祷之意。适于再昨之夕。入直玉堂。披阅大易闭关之义。礼经掩身之说。圣人之所以致谨于阴阳消长之际者。可谓至矣。而臣之所欲献忠者。终不敢默焉。敢述其意。以备 睿览。夫谓至日为至者何也。以积阴之极至也。以一阳之初至也。以日行之南至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2H 页
也。以世道而言。顷当闭塞之日。诸阳消剥之馀。昏乱之极。自当思治。故君子得舆。以启昭代文明之治。可见天道之剥极而复。恶极而善之理也。一阳始生。固未可以便胜乎群阴。以近日之事而言。阴邪馀孽容或生乱。而然诸阳朋来。当自祗于无咎。则招徕贤俊以胜乎群阴者。宁可以少缓也。人之一身。阴阳皆备。先王于一阳始生之日。必安静以养之。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声色必去。嗜欲必禁者。无非所以助潜阳而遏壮阴。至于刑杀阴事也。行刑于阳动之日。则恐助阴而抑阳。故古有至日断狱而秉笔垂泣者。又有建议请勿行刑于冬至之节者。然则用刑于至日。非所以顺天道也。今此讨逆之举。虽有异于常刑。而暂稽一日。亦不害于治狱。臣于此时。未及稽古事以献。今则事在既往。而犹且覼缕者。欲 圣明之知其义也。天保之诗曰。俾尔单厚。何福不除。曰。受天百禄。降尔遐福。此乃祝君之词。陈戒之意。而其曰受遐福者。其必有所致之由。古之享国之长者。本于不敢荒宁。兢兢业业。以之而上敬天。下勤民。培养厚而无逸豫之习。持守严而有心志之定。此固曼寿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2L 页
辑福之道也。古之享年之远者。本于亲近贤臣。以引以翼。盖贤臣近则嬖幸疏。正言日闻于前而嗜欲不萌于中。其心恬淡而和平。其体优游而舒泰。此固保身长世之道也。以至于以孝奉先而祖考和悦。有福禄之报。以仁存心而纯乎天理。无私欲之扰。此无非克寿之道。膺福之基也。成王嗣位。周召二公。惧王之不知所以祈天永命之道。故终始以敬德畏天为言。后世人臣。不知遐寿之本在于寅畏。而惟歌颂丰亨。以悦君心。开元之侈玩好媚节日。诚非礼也。魏晋之贡履袜贺履长。果何义哉。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以德。小人之爱人以姑息。今臣不以世俗之爱其君者爱 殿下。而窃自附于古人献忠之意。 圣德天成。乐善好学。兹前数事。不勉而能。勉戒之言。臣不容更烦。但念嗣服之初。艰虞溢目。政令未孚。人心未镇。此政严恭寅畏。不敢荒宁之时。故兹当践长之后。勉以永命之道。言之不足。更缀小箴。附献如左。狂疏僭率之罪大矣。而若其芹曝之忱。诚有所不能自已者。伏愿 殿下勿以人废言。万机之暇。或垂睿览则庶几有补于君道之万一。臣不胜激切屏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3H 页
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箴曰。
硕果不食。长管吹灰。穷泉动阳。半夜鸣雷。是曰亚岁。迓祥纳庆。纳庆非他。务尽诚敬。是以先王。此日掩身。绝彼柔道。推此至仁。阖辟之妙。亦一天地。位育之功。造化一致。圜丘奏乐。朔朝推策。云物告祥。芸芳应馥。如何后世。忽于几微。一念不谨。众欲交驰。德性艰保。善端易汨。天命之性。人所同得。人之有心。天理蔼然。苟得其养。其德乃全。凡在学者。罔或不谨。况乎帝王。为世标准。一心之舒。万物戢戢。一念之惨。生道乃息。善恶之几。宁不致慎。毫芒非细。屋漏非隐。其敢或贰。上帝实临。俨然对越。无愧厥心。善心闯然。皆扩而充。恶念之发。如敌斯攻。淑慝既辨。消长乃分。所谓体元。夫是之云。阳复七日。运值千年。微臣献箴。愿法乎乾。
毖后箴(并疏)
伏以 圣智天纵。德业日升。躬定大乱。手振宏纲。上年冬。献寿 慈殿。今年夏。行会盟祭。翌日 锡宴勋臣。和气蔼然。颂声洋溢。至治之期。适当今日。臣之愚陋。忝居词掖。目睹盛事。不可无一语以揄扬。兹忘固陋。缀一箴以进。谨取诗之毖后患之意。名以毖后。盖以寓规箴之意于颂美之中也。 殿下有拨乱之才。而多难未平。有求治之诚。而庶绩未乂。有
硕果不食。长管吹灰。穷泉动阳。半夜鸣雷。是曰亚岁。迓祥纳庆。纳庆非他。务尽诚敬。是以先王。此日掩身。绝彼柔道。推此至仁。阖辟之妙。亦一天地。位育之功。造化一致。圜丘奏乐。朔朝推策。云物告祥。芸芳应馥。如何后世。忽于几微。一念不谨。众欲交驰。德性艰保。善端易汨。天命之性。人所同得。人之有心。天理蔼然。苟得其养。其德乃全。凡在学者。罔或不谨。况乎帝王。为世标准。一心之舒。万物戢戢。一念之惨。生道乃息。善恶之几。宁不致慎。毫芒非细。屋漏非隐。其敢或贰。上帝实临。俨然对越。无愧厥心。善心闯然。皆扩而充。恶念之发。如敌斯攻。淑慝既辨。消长乃分。所谓体元。夫是之云。阳复七日。运值千年。微臣献箴。愿法乎乾。
毖后箴(并疏)
伏以 圣智天纵。德业日升。躬定大乱。手振宏纲。上年冬。献寿 慈殿。今年夏。行会盟祭。翌日 锡宴勋臣。和气蔼然。颂声洋溢。至治之期。适当今日。臣之愚陋。忝居词掖。目睹盛事。不可无一语以揄扬。兹忘固陋。缀一箴以进。谨取诗之毖后患之意。名以毖后。盖以寓规箴之意于颂美之中也。 殿下有拨乱之才。而多难未平。有求治之诚。而庶绩未乂。有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3L 页
尧舜聪明之资。而于变之化未臻于百姓。或有些些之累害我蔼蔼之公耶。臣之愚昧。未测其故。但将刍狗之说。庸浼 黈纩之听。果能此八条之道。何患于数者之弊乎。乘昊穹悔祸之会。荷 列圣垂裕之休。立德建功之在兹。转乱为治之在兹。诚可以感于神。心可以一于天。岂惟收一时之效。成小康之治而已也。臣撰此箴将献。或曰。将押韵文字以进于 君。此世俗所罕见。其无违众之嫌乎。臣自闻此语。未决于投匦者久矣。更思之。进言之规。本非一例。上自诗书。下至唐宋诸贤。如此类者甚多。徒以后世气偏于局促。俗过于巽愞。优游养望。缄默成风。虽有忠恳之言。未免矫激之归。此等媕婀之态。何为见于喜闻好察之日乎。臣之出入禁闼。行又数年。考论献替之功。一毫无取。犬马之年。今且老矣。告归有期。拾遗无几。但欲投药而利病耳。宁知献芹之为痴乎。韩愈进元和圣德诗。而人有讥其侈于誇张者。顾此所进。勉戒多而颂美少。亦盛德词约之致也。其意则取天保,卷阿之诗。而其制则仿宋臣鉴成箴。伏愿 殿下勿以人废言。或于万机之睱。 特赐省览则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4H 页
其于保邦制治之道。庶有补于万一矣。臣不胜区区愿忠之志。谨昧死以 闻。箴曰。
有丽昏德。民怨神怒。有命自天。命我 太祖。惟我 太祖。永言配命。再造三韩。维烈无竞。化行遐裔。业垂后昆。 列圣绳绳。如萃绍勋。为政以仁。不尚乎力。用人之道。必本乎德。恩结乎人。富藏乎民。疑忌不作。上下相亲。星辰轨道。雨旸时若。含生之类。代受亭育。煦以和风。跻之寿域。源广流长。祚远庆积。我东立国。累千百祀。治体之纯。莫我朝比。天运如何。崇极而圮。维岁壬辰。寇有涅齿。煌煌赫业。剪焉覆败。民心未去。天祸俄悔。圣启殷忧。邦兴多难。才攘外寇。宜毖后患。钦斯承斯。犹惧罔终。奈何昏朝。罔念惟庸。馨德蔑闻。皇灵不享。彝伦既坏。 宗社将丧。 圣人首出。睿智足临。克顺天命。大慰人心。豪杰奋义。鬼神协策。载振乾纲。遂正坤轴。神化风行。号令雷动。凶徒狝禽。吉人来凤。万世之庆。四方攸同。何彼逆竖。戾气所钟。凌逼京阙。毒乱国经。两京波荡。七庙震惊。方其猝起。所向劘剥。凶谋既穷。祸不容息。枭獍飙除。韨肆堵按。此由神助。岂曰人算。 王不自居。愧惧若坠。曰予否德。自底弗类。获戾于天。遂致兴戎。 列祖默祐。诸将建功。岂敢自蔽。益予之累。乃以翌年四月癸巳。于坛用牲。昭告神祗。赐宴将相。名勋鼎彝。刬磢瑕垢。褒崇节义。万姓踊跃。百灵欢喜。惟兹大庆。何道而致。孝奉重闱。诚
有丽昏德。民怨神怒。有命自天。命我 太祖。惟我 太祖。永言配命。再造三韩。维烈无竞。化行遐裔。业垂后昆。 列圣绳绳。如萃绍勋。为政以仁。不尚乎力。用人之道。必本乎德。恩结乎人。富藏乎民。疑忌不作。上下相亲。星辰轨道。雨旸时若。含生之类。代受亭育。煦以和风。跻之寿域。源广流长。祚远庆积。我东立国。累千百祀。治体之纯。莫我朝比。天运如何。崇极而圮。维岁壬辰。寇有涅齿。煌煌赫业。剪焉覆败。民心未去。天祸俄悔。圣启殷忧。邦兴多难。才攘外寇。宜毖后患。钦斯承斯。犹惧罔终。奈何昏朝。罔念惟庸。馨德蔑闻。皇灵不享。彝伦既坏。 宗社将丧。 圣人首出。睿智足临。克顺天命。大慰人心。豪杰奋义。鬼神协策。载振乾纲。遂正坤轴。神化风行。号令雷动。凶徒狝禽。吉人来凤。万世之庆。四方攸同。何彼逆竖。戾气所钟。凌逼京阙。毒乱国经。两京波荡。七庙震惊。方其猝起。所向劘剥。凶谋既穷。祸不容息。枭獍飙除。韨肆堵按。此由神助。岂曰人算。 王不自居。愧惧若坠。曰予否德。自底弗类。获戾于天。遂致兴戎。 列祖默祐。诸将建功。岂敢自蔽。益予之累。乃以翌年四月癸巳。于坛用牲。昭告神祗。赐宴将相。名勋鼎彝。刬磢瑕垢。褒崇节义。万姓踊跃。百灵欢喜。惟兹大庆。何道而致。孝奉重闱。诚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4L 页
格上穹。延登贤德。恻隐民穷。无曰高高。陟降厥事。转乱为治。反掌间耳。(此以上。述圣德神功。)居安备危。哲王所急。矧今抢攘。矧在初服。疆域之内。干戈未戢。朝著之间。礼让未行。教化未敷。何以能明。纪纲未立。何以能肃。贪风方煽。若为洗涤。公道既塞。若为恢拓。朝乏谏诤。直气谁嘘。野有饿莩。民隐谁除。严科密网。民命横罹。军资国计。用度难支。大乱甫定。新沴复滋。重创宿疢。亟治棼丝。思虑难周。视听有限。惩往毖后。忧深虑远。暂时或懈。惕然动心。事不师古。乱何弭今。(此以上。言遭乱图治。)古之圣王。上体穹苍。天位乎上。其德曰刚。惟刚故公。惟公故大。灵德法乾。照临无外。廓然大公。必去其私。私之不克。刚不可为。(此一节。言体天。)洪惟 圣祖。纲理万事。虽在草创。弥纶已备。制作之弊。虽可损益。成宪之遵。百世不易。法之生弊。因时而致。但理其时。法非不美。(此一节。言守法。)古之明辟。贤才为重。朝不乏才。人无滞用。暗由偏信。明由兼听。揔人之智。助我聪明。君臣之间。义同一体。上下同志。何有不济。(此一节。言用贤。)受版而拜。虽若枉屈。民惟邦本。其敢少忽。时之治乱。本于人情。情有苦乐。否泰乃生。无以力胜。务以德绥。一夫失所。如己推之。(此一节。言爱民。)致理之道。必先闻谏。然而妤谏。古今常罕。导之使谏。犹惧不言。訑訑有色。谔谔讵闻。不匡有刑。敢谏有赏。群言毕陈。四聪益广。(此一节言听谏。)邪佞之人。百千心术。然其大略。贪利害物。遇流便转。初若易御。及其胶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5H 页
固。击之不去。蛊毒暗中。杀人后己。如欲辨之。致知为贵。(此一节。言去邪。)圣王御物。不以智术。用智弥精。去道愈邈。推诚待人。人亦思附。至诚之道。金石可透。何况吾人。感之孔易。无役乎智。况可容伪。(此一节。言推诚。)人命至重。死不复生。是以制刑。赦重附轻。后世之治。刑以立威。徒生疑惧。岂肃奸欺。万一怀枉。宁不甚冤。周长秦促。仁暴之分。(此一节。言谨刑。)国之大柄。惟爵赏耳。衰乱之世。爵赏仼意。好恶既形。纲纪随紊。倖门一开。人不安分。古之明君。嚬笑必爱。其敢不慎。安危所在。(此一节。言慎赏。)谋始非易。克终尤难。将升大猷。敢狃小安。入门而骄。卫车既覆。无忘在莒。齐臣有说。深居九重。必念四方。恒处安乐。犹戒危亡。愿法夏后。寸阴是惜。愿法周文。日昃忘食。愿效周诗。战战兢兢。愿效越王。冬日抱冰。大信未著。至泽未洽。为之有渐。守之不杂。勿任小数。勿求近功。勿贵太察。惟务含容。圣人之智。虽出庶物。刍荛之言。亦在所择。虚襟以伫。侧席以求。是用作箴。敢彻凝旒。
礼曰。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先儒曰。为天下之术。在乎正心。正心在乎务学。又曰。人主之学。本于一心。一心合天。何事不济。古之言学者必曰正心。心者身之本也。正心之道。在乎先致其知。盖天下之事必本于方寸。不学以致知则方寸乱矣。其何以应事物之来。
礼曰。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先儒曰。为天下之术。在乎正心。正心在乎务学。又曰。人主之学。本于一心。一心合天。何事不济。古之言学者必曰正心。心者身之本也。正心之道。在乎先致其知。盖天下之事必本于方寸。不学以致知则方寸乱矣。其何以应事物之来。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5L 页
致治平之道乎。此所以人主之学莫贵于正心。而精一执中之为万世心学之渊源也。自邹孟氏殁。道术不明。为人臣者。无有以格非之说进于君者。至有宋诸大儒出。然后正心诚意之说。始得闻于经席之上。而用之不卒。绌而不省。数千年间。人极不立。生民不被其泽者。大抵由于此。可胜惜哉。恭惟 圣质天成。圣敬日跻。逐日开筵。讲论治道。有足以继三王之传。新一代之治。臣于此时撰进补治之语。而八目之中无正心之说者。诚以论学自有先儒成说。臣之蒙学。何敢更有所容喙也。且念所谓正心。非有别法。诚能就此体天推诚之语而能尽其功。则天者天下之正理而已。必兢业自持。清明在躬。诚者无一毫私伪之杂也。必日用之间。念虑皆正。二者交致其力。则正心之功。实在其中矣。更愿 殿下以正心为致治之本。疏瀹其化源。虚明其本体。视己心如严师。宝此心如灵龟。持之以戒惧。行之以真实则可以立治体。可以成德化。惟 殿下之所欲为。将何求而不得也。且臣尝在玉堂。窃见 明庙朝儒臣所撰心图。圣贤论心之说。无不采摭。若于 燕闲之中。并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6H 页
赐讲究则不但有裨 圣学。亦可以知 祖宗为学之方矣。
主静箴(壬申秋日。示儿辈。)
君子之学。欲主乎静。静以澄心。如彼古井。此心才放。圣狂俄顷。是以君子。于此猛省。言动戒妄。思虑必整。孔不云乎。静而后定。主静伊何。涵养用敬。然后此心。常如明镜。
为学须静处一室。不为尘心浮气所动。然后精神完而德业静矣。闻汝于今日有闲出入。想其相聚而语。亦不过闲说而已。宁有一毫有益于身上工夫也。须打破此习。然后德器凝定。而术业有成就之望耳。兹书六十四言。略示规勉之意。程先生见人静坐。必叹其善学。今宜庄诵也。
主静箴(壬申秋日。示儿辈。)
君子之学。欲主乎静。静以澄心。如彼古井。此心才放。圣狂俄顷。是以君子。于此猛省。言动戒妄。思虑必整。孔不云乎。静而后定。主静伊何。涵养用敬。然后此心。常如明镜。
为学须静处一室。不为尘心浮气所动。然后精神完而德业静矣。闻汝于今日有闲出入。想其相聚而语。亦不过闲说而已。宁有一毫有益于身上工夫也。须打破此习。然后德器凝定。而术业有成就之望耳。兹书六十四言。略示规勉之意。程先生见人静坐。必叹其善学。今宜庄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