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启辞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3H 页
谏院避嫌启
书曰。天秩五礼。自我五礼。五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此言天之品秩。各有尊卑等级之不可易者。而必待君臣上下同其寅畏。协其恭敬。而后民彝物则。各得其正。典礼之出于天者无过不及。而罔有乖戾焉耳。由此而言。国家大礼。岂人主独见所可得以自断者乎。必须君臣熟讲。情理无违。然后方可为一定之礼。而通行于后世矣。今日之礼。有异于此。 圣上曰可行。群臣曰不可行。下之论执者非一二事。而上之坚拒者阅六七日。毕竟任情踰礼。无一不如意者。此岂君臣上下同寅协恭之义乎。孔子论一言而丧邦曰。惟予言而莫予违也。 殿下此举。其不近于是乎。人主自用之渐。一开于始。则国家难防之患。将作于后。况此慎终大礼。又关于宗统。事体其不可以一己之私见而有所主张也尤截然矣。历观自古此等之礼。虽有论议不齐。而赖一时正人君子必痛排异论。终归于正。今日之事。初无论议之贰。其间虽有如朴知诫者或为不经之说。而 圣鉴孔昭。必不以逊志为悦也。然则今之论议。可谓佥同。 殿下宜付之公议。不当以私意而有所参错也。礼官于议礼之初。请立支子主祀。 殿下既允其请。而顾乃以承祧之身。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3L 页
今欲自主其丧。昔俞今改。此轻彼重。岂祗奉 宗庙。专于承统之意乎。葬从死者。古今常礼。仪章度数。本非薄物细故。必欲徇私情而踰大制。已非死葬以礼之意。况夫自主私丧以杖即位尤是失礼之甚者乎经礼一失僭乱随之。自此而庶人之僭士礼者。何以禁之。士之僭大夫礼者。何以御之。水防惟土。国防惟礼。大防一坏。百弊随之。朱子曰。古礼之坏。自定陶王坏了。安知后之论今日事者。亦犹先儒之论古事也。上下之情。贵乎流通。古今之礼。贵乎参酌。情通而后言入。言入而后经制可行。此实同寅协恭之意。亦守法循理之道。臣曾参论思之地。累日论此事。既无诚意以动 天听。又于成服之日。不能叩额玉墀以死争之。国家养士之效。人臣报君之道。至此俱蔑如矣。有顺旨之罪。无弼违之实。持禄苟容。将焉用此谏官哉。请 命递斥臣职。
谏院[第二启](避嫌)
古者设诽谤之木。以求谤言。既许之谤则言不择美恶。有口者皆得以尽言矣。况身在论思之地。职有当言之责。宁不思尽言以救君父之过乎。臣顷忝玉堂。论成服及主丧踰制等事。其言曰。宗统之重。天地之经也。隆杀之分。大义截然。苟或过其常分而为所不当为。则是谓非礼之礼。得罪 宗庙。取讥后世。非细戚也。言不激则不足以动天。臣之愚昧。但欲尽忠于君耳。初不知其他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4H 页
也。麦丘老人祝齐桓公曰。愿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可见古人亦有以此言为君上言之。非臣创言于今日也。况详其文义。是措语间泛论。而非直指今日事者乎。今闻兵曹判书李贵。拈出此语。大骂于朝曰。此人等皆可斩。且闻其又上劄斥之。人臣之职。必以规谏为急。故益戒舜曰。无若丹朱傲。周公戒成王曰。无若商王受。其言之进于此者。则若茅焦之谏于秦皇。刘毅之谏于晋武。言之迫切。盖有人主所不容者。而当时无贬辞。史氏为美谈。岂谓世道逾下。谀佞成风。谏臣无赏而妖言有禁。逢君罔上之习。至昏朝末年而益甚。稍有言语之逼于朝廷者。辄以诽谤目之。人心惴惴。莫保朝夕。即今值不讳之朝。言路洞开。前后疏章。虽狂妄不切。而 圣度包荒。终恕其无他。岂谓 圣主能容之。而勋臣却不能容。有此丑诋之加也。推原厥由。此非怒于臣等片言也。岂非以今日所争有以咈其意。而欲托此为言。以激怒于圣衷也。人言虽惨。天鉴孔昭。事之是非。有不可较。而但念朝廷事体至严。虽以孔子之圣。而便便言。惟谨。传曰。朝有动色之争。则攻斗之害流于下。此岂勋旧重臣不恤体貌。乱骂朝绅之地也。此习一启。三司体面渐轻。将不可开口出一语以争是非于殿陛之下。末流之弊。必至于有颂德而无救过者。其为盛世之累。可胜言哉。传曰。诽谤之罪不诛。然后良言进。此岂非清朝之所轸念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4L 页
乎。臣既被人诋斥。不可偃然在职。请 命罢斥臣职。
合司[第二启]
殿下于私亲。其恩虽罔极。其情虽无穷。而尊有所压。私不可获伸。隆杀之义大煞分明。不可以众说之魁横而有所疑惑也明矣。今见副提学崔鸣吉进劄。其言虽多。而其槩有三。曰。祭不以诸侯。则不及而非礼也。就无所压者而言。则其言固是。若文王为西伯而祭古公以诸侯。武王为天子而祭文王以天子之类。是也。今日之礼。与此不同。必欲牵强而附会之者。有何意见也。其曰。功同光武而属非远族。继同汉宣而亲则长孙者。取比尤无据。殿下既以支孙入承大统。则前所谓压于大宗者。其义犹自若也。何可以属之亲疏。功之有无。而有异同也。其曰。圣庶夺嫡云者。如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武王。是也。未知今日之事。果与此相同耶。事不同而强同之于礼经隆杀之分。则谓之不合。于自己偏见则强自主张。傅会杂说。以眩是非于群目。至称 殿下为长孙。欲与嫡孙之继体者都无区别。 圣学高明。衡鉴至公。何可以似是之说而敢为荧惑也哉。致隆所生。私恩也。尊祖敬宗。大义也。义之所在。恩有所屈。非薄于私亲而然也。天地之经。有不可夺也。圣人之礼。灿然明白。必欲剟去当然之说。欲别求亲孙为祖后者降其本服之语。为今日断案。而求其说而不得。则强取祭以诸侯之礼。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5H 页
为合于今日之事。人情其可拂乎。天理其可违乎。百世之公论。其不足恤耶。臣等此语。非臣等意见也。悉一国之公论。若非圣人制礼之意如许明白。臣等何敢自误以不忠。而误 殿下以非孝也。崔鸣吉身为经幄之长。不思陈善而闭邪。倡此异论。以混一时是非。私见与正论。不容并立。请 命递差。
合司启(丙寅五月十六日)
行大司宪朴东善,大司谏李敏求,执义尹衡彦, 司谏李埈,掌令郑世矩,闵应亨,持平闵应恢,洪命耇,献纳金堉,正言李景曾,金地粹启曰。 殿下于今日之礼。讲之既有素矣。而于大臣之启。亦答以该曹之见有据矣。何故于将祭之夕。遽变已定之礼。初虞之期已过。而尚靳一俞之降。岂当初勉抑至情。快从公论之义乎。李贵之言。浮杂甚矣。事 殿下则导之以非礼。轻朝廷则斥公论为私见。违天理悖人情。初不足以动摇 天听。而今乃依违于取舍之间。坚拒至此。 圣意所在。良所未喻也。此而不争。后日违礼之举。将自此而始。率情害事虽有大于此者。又谁得以防之也。祭不趁限。极知未安。而失礼之害。又有甚焉者。故苦口以争。不能自止。亟赐一俞。以副舆望。
谏院启
大司谏张维引嫌而退。风水之说。非儒者所急。欲识其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5L 页
指归。略涉粗粕者则间有之矣。至于某山某水向背吉凶之说。非经师专业者则固有所不暇及。而若以偶一流览方书之故。而谓之通解则诚不近也。况台谏之职。以献可替否为责。使之姑舍其责。而与术士谈山水。则是何异于责尸祝而治庖。招大夫以皮冠乎。当初沈命世之混举于疏中。误矣。张维之不敢强所不知与论重事者。事体当然。本无坠落体貌之失。大司谏张维。请 命出仕。
谏院启
园所假家及支供等事旧例有无。问之大臣。则曰无。问之耆老。则曰无。臣等同僚中亦有曾会穆陵之葬。灼见其无是事者。 圣批犹以明有旧例为 教。未知何所据而知有旧例也。万目之所视众口之所言。付之公论。一依前例。此乃古之帝王兼听并观之意。而犹且坚持不可。久靳一俞。此臣等之所以闷郁于近日之事也。圻甸之民。膏血竭矣。比如人之宿疢未瘳。元气薾然。药饵以扶护之。犹恐其难救于死。况可木石以担之。鞭箠以驱之耶。古例所有。犹在裁减。创起新规。以益民弊。此非圣世之所宜有也。弊起于下。怨归于上。岂所以宽民力而慰人心者。请 王子及大臣外其馀人员假家支供。一切停罢。
谏院避嫌启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6H 页
国家说耳目之官。以承弼厥辟者。岂徒然哉。君有所失则匡之。政有不宣则导之。以致事无过举。民不失所。治道赖而和平。君臣同享美名。岂不伟哉。人主之心。苟或自圣。无虚己之美。有自用之偏。则其流之弊。必至于言路不通。古所谓拒谏之祸。终至于丧邦者。其以此也。 殿下睿智出天。离明旁烛。其于当世之弊。固已周知而尽察矣。然九重之深。聪明有限。万机之烦。倥偬难遍。或不兼听而并观。何得每事而当理也。伏睹 圣明尝于听言之道。或少如流之美。凡台谏所言。未有一启而即俞者。况近日所争鱼盐等事。尤病民蠹国之甚者。而累月论列。 天听愈邈。 殿下谓今日为何如时也。财力糜于戍役。脂膏竭于转输。华使供亿之殷。礼葬经费之烦。庶事云委。四方波荡。如破坏之舟漂泊风浪。阽溺之势目前方急。不可以寻常举措而望其有济也。须更革宿弊以大慰人心。然后可以承藉奋发。以期恢复之业。分寸跻攀事急一日。而顾乃徼绕于谬例。牵制于常规。至以法外横占。诿之 先朝恩赐。任其吞吐。无所变通。观于此而可以知国势之不竞矣。至于列邑之有奴婢。如一身之有手足。手足备然后。身之运动得以自由。而免于块然无用之归。奴婢存然后。各邑之号令得以流通。而免于枵然虚器之拥。各邑而去奴婢。如人之自戕手足。其可乎哉。更化之初。深创是弊。各官公贱。勿许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6L 页
赐牌。当时庙堂之为国家虑。实非偶然。而岂意勋旧之家。不以终始报国为急。 教墨未乾。成宪已紊。纪纲陵替之渐。已始于此矣。 殿下于此不思为一国守三尺。勒还公贱。而乃下查覈之令。以为曲徇私情之地。未知守令之中。能不畏强御。划即详覈者。有几人哉。臣恐自此而公室寝弱。政令流于姑息。而无复振肃之望矣。人君之所以维持国家者。以有八柄在己也。八柄一失。四维不张。攘取之习。谁得以御之哉。昔萧瑀劾李靖。唐大宗赏瑀而罪靖。靖之保全富贵。终有赖于此。勋臣之失。人所难言。而宪府能言之。若从此自省。幡然改图。则谦恭之美。可比于汉臣之不伐。或仇视言者。因循无改则恣睢之习。终至于鲁卿之无餍矣。今之勋臣。识事理安本分。必以盛满而自戒。岂有晏然于恩宠者乎。然而 殿下之所以待下者。则须以太宗之待萧李者为法。不宜坚拒直言而无激劝之举。敝于私情而有屈法之失也。况台谏非其人则初不当授以言责。既置之言地则固宜虚己听纳。有谏无咈。不当随事枘凿。以言为讳也。伶州仇以一贱工。而犹能谏于周景王。今以两司之言。而不能动天。此臣之所未解也。臣之昏懦。最后恒人。非惟谏诤之任。屡试无能。至于冒占公贱一事。宪府已停启。臣欲提起更启。则涉于渎扰。遂未免于含糊不吐。有乖言事之体。且臣素有风痰之疾。眩證挟发。累日废伏。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7H 页
今始出谢。其逋慢之罪亦大矣。请 命递斥臣职。
合司[第二启]
天下之利源。不可专也。人主专之。犹不可。况私室而吞其利。以为妨公病民之本。则非先王与民共之之意矣。管仲榷盐筴之利。汉家纵诸藩牟利。此前代之所讥。后世之当戒也。况免税一事。有害于经制尤大。当此国计方诎。民力方竭之日。独许诸宫免赋。益私门之富。致公室之弱。甚非圣王均赋同仁之义。至于柴场之广占。寺田之蠲赋。此皆衰世之事。非 圣代之所宜有也。区区臣等之忠。欲尧舜其君。而 圣明之自处。反出于汉唐之下。已为可惜。况违咈台谏之言。至于半年之久。岂臣等之所望于 圣明者乎。公私义利之分。其卞甚明。 殿下之见未必独是。而臣等之言未必皆非。虚怀以察则是非所在。自当洞然。请勿留难。亟 赐一俞。
合司[第四启]
天立君为民主。畀以子民之责。盖使之掌天下之利。通融有无。以均惠于民也。苟或区别其亲疏。有彼此通滞之异。则共惟土民。而宁不兴怨于偏私乎。至于山林。非诸宫私物。而任其广占遍近。甸无闲地。一有樵儿荛竖之投迹于其间者。则便被呵禁。担载之具。无不被夺。岂知与民共利之地。终为阱于国中也。夫渔盐与柴木。切于民之日用。不可阙焉者也。而到处皆被私禁。使一国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7L 页
之人无所蒙其利。今之民害。无大于此。况有地则有税。乃古今常制。独诸宫与诸寺。食土而无税。昔在物阜财裕之时。虽有赐予之恩。而即当弊极当变之日。犹胶守谬例曰。 先王恩典。不可遽改云。则其以小仁而害大仁甚矣。均调休息。王政当先。而言固合理。葑菲可采。两司之言。非刍荛之比。而叫閤之久。 天听愈邈。岂上下相孚。言听计用之美乎。乞 加三思。 亟赐一俞。
谏院启(避嫌)
应教金时让有新除。无谢 恩之失。大司谏郑蕴发言于台席。臣谓仓卒之际。无心失理。此未可深非。盖欲渠之自引而请递也。时让因此自明。实不料郑蕴激于物议。有后日之论启也。则其径先自列。固未为不可。而但其疏辞过于支烦。而无服过之意。至引不当引之语。混举郑蕴于逆臣之列。默寓侵侮之意。至于末段。又称乡生不知变例云。凡论事者。但当以义理而停当之耳。前例有无。不可拘。况当初不谢而出。无甚害理。而蕴之不快于时让者。谓其成服之后。有可言之会。而终不言。致坏朝章。此事得失分明。何可曰乡生不知也。大概当初未谢。此实微眚也。时让于台论。不与深较。而止于引咎解职而己。则于事妥当。亦不害于虚受之道。至乃动色而辨。盛气而争。未免有乘忿𢜀轻台论之失。而臣于昨日请递之启。未及并论。既为物议所非。且大司谏郑蕴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8H 页
发庆尚监司元铎杖李有道致毙事。论以罢职。臣以非有意故杀。略言其由矣。即闻物议皆谓有道所言虽或过当。而以士人陨于非命。则以一罢而偿一命。本不为过深。以臣之不即论列为非。其言诚亦有据。臣之前后疲软之罪著矣。不可仍冒言地。请 命递斥臣职。
谏院启
为国之道。至诚而已。存乎内者非诚。则发于外者皆伪如人饮酒。先见于面。以此待四夷。犹不可。况于待 上国之道乎。今此华使之来。必欲访问边上实情。而乃作揄扬之语。以颂罔功之人。设令无害于事。有益于国。堂堂盛朝。犹不可忍为。况其人所为。无非瞒 上国搆雁蕃之事。肝肺尽露。视听齐愤。既自我为辨诬之奏。而又为颂功之语。非徒于理无据。于事无益。或恐以不直。见疑于 诏使。则其为羞辱。不可胜言。若谓惹怒于此人。必当被谗于 上国。制变之道。须得欢心云。则壬辰以后本国之被谗于 上国者非一再。而诚信所动。终不见疑。今何可逆料其未然。而先为欺蔽之言。自陷诡故之罪也。侧闻耆老军民等呈文。自承文院已撰送西路云。请急速追还。勿为进呈。
谏院[第三启]
立国之体。守正而已。不但为一时之虑。而必欲垂训于后世。不但为因循苟且之谋。而必欲广大其规模。为一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8L 页
定不可易之制。况接待王人。诚意以将之。礼义以交际之而已。其分外需索。固不必应副如流也。上年胡珰之行。当事之臣。唯以遭其嗔恚为惧。而不念国体之亏。惟以目前无事为幸。而不念贻弊之多。至于白金。非本国所产。要索之心。彼虽无厌。而拒绝之色。示以有截。逼于迫䝱。虽可勉副。而觞滥之多。何至十万也。收尽一国之铁。恐不足以铸此一错也。干事之人。苟且为心。乃谓失其欢心则生事国家。所损非细。不知为国之体守正而已。他不暇顾。若先有心于弥缝。则事事卑鄙。以致国家规模褊浅。自以为处事恰好。而终启后日不好之端。况守正不挠。事理为顺。未必因此生事。而设令生事。其有大于姑息苟且之归者耶。曾闻胡珰坐贫鄙以黜。而今此华使之来。冰雪自将。清修著闻云。凡干策应。须务简约。虽有些些礼单之用。尚可从市肆办出。请海营贷银事。申 命该曹。毋至再误。毋蹈苟且之习。
谏院避嫌启
臣等论户曹妄费杂物之际。固有论事不察之失矣。然自兵曹所费六千匹之多而言。则臣等之言。亦未太过。 殿下既令该曹考启其数。而知其妄费之多。则于臣等之言。宜有以恕之。而今乃不然。于该曹妄费则谓为当然。于臣等之言则前后峻斥。至曰搆出一张虚说。使远近之人有憾于朝廷。臣等恐愚民之致憾于朝廷者。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9H 页
已在于当初厚敛之际。而初无待于臣等今日之言也。若从直截道理而言。则胡珰之分外需索。不必应副如流也。西岛之银。不必贷也。山郡之布。不必收也。驿马刷马修理等军价布之收。不宜至于一万二千匹之多。而该曹惟以弥缝目前为急。不念国体之亏。至于白金。非本国所产。而既不能以理绝之。借令逼于迫䝱。虽可勉副。而觞滥之多。何至于十万也。虽尽一国之铁。不可以铸此一错也。干事之人。惟事苟且。乃谓失其欢心则生事国家。殊不知为国之体守正而已。守正不挠。事理为顺。未必因此生事也。今以沈悦缄答而见之。用馀杂物之多。尚此如山。则当初派定之滥。又何可言。 殿下于此。不以为过。而顾乃移其怒于言者。民生之有憾与无憾。只在朝廷推惠之有实与无实。 殿下若欲民之无憾于朝廷。则其本在于追究该曹多敛与妄费而已。今不思止憾之本。而惟以臣等之言惹得所无之憾为惧。 殿下于此。何示人以不广也。朝廷本意。非不欲节用爱民。而事过之后。常失于枉费而劳人者。盖以虑事之初。不得其要。而或失于裁度不审也。惩其已然。而思所以善处于今者。实臣等进言之意也。朝廷之于民。务推实惠。王者之言。务存大体。固不可以臣等一言而遽疑下民之有怨于朝廷也。朝廷苟无实惠之推。则虽家置一喙。喻以节损之意。而扬汤止沸。何有益于事也。臣等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59L 页
既以言事失实之罪。屡被 严旨。虽甚庸懦。亦知有人间羞耻事。不可仍冒言地。且臣本乏才能。不堪任用。加以刚褊之性短于通方。谓古义之可行于今。而昧今时之与古不同。不度事宜。轻触时讳。立朝三纪。多忤少谐者。以此也。遭遇明时。奖用踰涯。思欲随事尽言为报 恩之地。况上年该部多敛妄费之失。朝野之有憾久矣。玆于避嫌之际。至此违众独启。臣之所失尤大。请 命递斥臣职。
宪府避嫌启
号牌之法。本有扰民之患。而朝廷为军国事重。不得不行。行之一年。头绪稍成。今但依 启下变通事目。颁布各道。使亲民之官。各率当初有司。开谕小民。从容举行。如有难行之事。则只须申禀监司。熟讲而审行之。使民心不扰而军政就绪可也。别遣京官。民所惊畏。而 御史之称。威棱尤重。必且远近惶惑。以诛斩为惧。不无骇散之患。诛之则邦本先蹶。不诛则法不可行。事到此地。岂不大段难处也。朝廷方以外寇为虑。而不思民心之摇惨。于敌国之变。计无失于此者矣。设令民不骚扰。而一道之内。有监司, 御史两衙门。施置异宜。紧慢不同。彼此相碍。事多掣肘。求其专令而反以贰之。求其速成而适以迟之。此亦非得计也。当此赋役烦重。民生困苦之馀。又值旱蝗相仍。艰虞溢目。安静以镇之。优容以养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0H 页
之。不可使八路波荡。齐民鱼骇也。请姑专责监司,守令。待其事缓之后。始遣 御史。兼行汰讲之举。臣将此事。意与同僚完议之后。搆出 启辞。昨通于同僚则同僚以更议熟讲为报。致令时急之事不即入 启。此实臣之论议。见轻同僚之致也。刑罚贵乎得中。过与不及。皆非天讨有罪之意也。按狱之法。情与迹而已。迹可疑而情可矜。则圣王惧疑似之枉罹而不之责焉。情可诘而迹可恕。则圣王惧逆诈之失实而不之问焉。必须情见迹具。词服理穷。然后刑罚加焉。故曰。罪疑惟轻。又曰。赦从重。今此澳洛之罪。臣未知所犯轻重何如。而果令情迹昭著。则宜于其时俱伏常刑。而既为末减。置之流窜之典。则其情其迹。似在可恕。今于数年之后。因其丧母。自 上矜其情事。特 命宥之。亲亲之仁。恤刑之德。诚有所将顺者。故顷于出谢之日。同僚以停启为问。臣以停之似当为答。今见大司谏李显英及同僚避嫌之辞。臣之所失。与同僚无异。以此以彼。决难苟冒。请 命罢斥臣职。
政院启
亢阳为虐。岁事方愆。 圣心忧惧。至于劳动 玉趾。露祷于南郊。天地神祇。岂不有以谅其至诚也。第念我国郊祭非古。五礼仪有风云雷雨之祀。今此 亲祭。似当以此意 启下。而且念 大驾一动。调发甚殷。古之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0L 页
君。有祷雨于禁中而得雨者。下至州守之贤。有梼于邑庭而得雨者。有望灊而拜而得雨者。要以忱意彻天为主。而初不论其所在之地。古所谓剪瓜须及肤者。是也。然则今之 亲祭。似不当躬诣郊坛。而但既己致戒于 圣心。不可中止。则当此侧身修省避殿减膳之日。凡系服御仪卫。似当务从俭约。庶有契于古之遇灾衣布搢本之心。且于齐所疑严之地。人马喧阗。非但有违于事神以静以洁之义也。其处多有民田。其踏损禾稼之害亦似非细。百官陪隶。一切减之之意。令该曹申敕。至于周家荒政。其目有十二。亦令有司一一举行。期以消弭大灾之意。惶恐敢启
政院启
谨按古之行刑。必于肃杀之时。而不以长养之节者。所以顺天时而行令也。此事载在月令。历代用刑。必以秋冬。而大明之律。亦必以立秋而后立春以前者。无不本于此意也。况今旱灾甚酷。乖气伤和。尤当依周官荒政缓刑之目。凡干刑戮。须待肃杀之时。庶不违于修省之道。今此逃兵林布达允守所犯。虽未知轻重如何。要是杂犯死罪。有异于逆贼登时必讨之罪。姑为牢囚。以待用刑之月。一以法古者因旱缓刑之义。一以寓当今遇灾恤刑之意。且今后有罪当死者。非谋逆及临战。并一依此例。待时行刑事。捧承传如何。臣待罪近密。偶有所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1H 页
见。不得不达。惶恐敢启。
政院启
盐之为利。大矣。管仲之治齐而取用于盐筴者以此。而其在民生。切于日用。有不可阙者也。况今旱灾。自初夏涉秋。历五月而不雨。此盖振古之所无。而公私盖藏一空。无计赈济。中外流离之人。鬼面蓬头。颠仆沟壑。见之可闷而闻之可伤。未知朝廷将何谷物以救之耶。惟有一事或可以少裨于资活者。若于沿海各邑。多数煮盐搬运于内地。或给富民贸谷。或给饥民。和草食为命。其为功用。大矣。而但无句管之人。事归泛常。必委诸有干局者专管此事。然后可为凶年资用之地。惶恐敢启。
政院启
今回答使之往胡中也。朝廷所送之物。其数浩穰。臣请略言其过当者。当今民力既瘁矣。 圣明之所以屈志就和。而不耻于事小者。全为休养民力。且缓其兵祸也。今若岁馈此数。搬辇相继则只此一事。足以自弊。其大患一也。夷性贫惏。自古而然。利心一启。需索无穷。既误于始。不可追改。今岁添若干物。明年添若干物。蹊壑之欲。将何以塞之。其大患二也。彼虽无识。狡诈有馀。见我馈遗之物过于分量。必谓我为弱为怯。发难从之请。无以应副。则执此为言。必至动兵。其大患三也。凡我之所以厚遗于彼者。本欲怀其心也。而其流之弊适足以致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1L 页
三患。然则礼数厚薄。赐与丰约。宁可不慎重于初。而为经远之虑哉。彼若有无厌之心而怒其太薄。则答以我国本无土产。且于前后兵变之馀。物力未苏。今当两国相好。虽欲尽心修币。无计办出。将此意善为措辞。何必自亏国体。逞彼骄心也。况非土产而自中国韨来之物。则尤须示以艰难之意。似不当应副如流。此于挫敌之道。不能无补。似当裁减其数也。臣职在近密。区区所怀。理合必达。惶恐敢启。
政院启
臣窃见昨日备边司启辞。欲依汗言。刷遣逃还之人。臣试言其不可者。朝廷之欲曲徇其请于虏者。实欲固结和议也。当初和议之讲。本为民也。今欲和议之固。而先失吾民之心。不惟今之被驱而去者含痛次骨。至于前后被掳留在胡中者。亦将无望于南归而事贼之心。从此益坚。有韩润一贼。而我之西顾之患犹未已。况添却若个之多乎。此贼之欺我无谋久矣。今又试之以此事。欲觇我应敌如何。我若失此一着。贼之吞吐益纵横矣。设令此后难从之请有甚于此。亦将俯首听命。而无所撕挨乎。与其不得已而靳固于后。岂若参酌事势而力争于始也。唐因固和而缚送悉怛谋。宋欲固信而拒山遇之来。当时失计。无愚智皆言之。况夺怀中赤子而投之虎口。使之快其忿乎。举朝公议。皆言其不祥。违公议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2H 页
则是违天也。失和于虏。犹可为国。得谴于天。何以保民。我之于贼。强弱之执固自不侔。而独其可恃者。惟师直而义胜耳。今乃无故自损其可恃者。而示人以可侮之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者。非此之谓乎。设令刷送而兵祸自弭。堂堂大朝。犹不可为此卑弱可羞之事。况虏之来否。初不系于此乎。从之则增彼之骄。拒之则国势稍振。此事得失。初不难知。而 圣心虚伫。不欲独断。谋国之臣。过有忧虑。至为此弥缝苟且之说。臣恐虽尽西路数十州之铁。终不足以铸此一错也。为国之要。以道自守而已。若乃参之以术数。自谓今日处置恰好者。未必不为他日不好之端。惟愿 圣明但尽其修攘之策。为自强之本。无狃于机智之末以促不振之势。臣无任嫠妇忧国之忱。惶恐敢启。
政院启
法典内大比生员试之数。通京外凡六百有十。而汉城取二百人。岭南取一百人。两湖各取九十人。进士初试分定之数亦如是。盖三南士子颇盛于他道。故比京中才减其半。 祖宗朝设科之制。公而均如此。故在平时。文科六百馆试派定各道数。岭南九十人。三南士大夫孰不知之哉。庚子乙丑别试时文案。散失无可据。该曹不曾取裁。大比之数。又不询访于士大夫。莫重解额。率意酌定。汉城试取三百人。岭南取六十人。两湖各取五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2L 页
十人。比平时为三分减一。比汉城为五分取一。三南士子颇以为不平。臣即见今年 启下别试额数。则又以乙丑为据。承讹袭谬。将至永为恒式。甚为不当。令该曹依平时分定额数施行。至于江原道,咸镜道两西初试之数。并一体依旧额改之何如。惶恐敢启。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呈文
  
岭南屯田措置节目。呈杨经理文。
窃以御敌以兵而强兵以食。是故。虽以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则不能守。古之兴师。仓积于豳。粮峙于申。十里有食。三十里有委。然后方能动有成功而前无强敌焉。况属魏戍方殷。孙灶未减。支费枵然。邦计既屈。则虽孔明之耕渭。应詹之治淮。料发军需。势所不已。恭惟老爷经制小邦。虞调度之未继。思急务之在此。将募集流人。屯田聚粟。为久住之计。境土以恢。军储以牣。寇冲以遏。一举而获三利。凡我东人得保其父母妻子。衣食于此土者。皆老爷恩造是赖。则孰不欲竭其箸膂。奉体至意。图济军实于万一乎。第于施置之际。事之便否。民之利病。有不可不察者。何者。设耕取利。其制不一。部兵以耕。谓之屯田。募民以耕。谓之营田。汉之屯田以兵。唐之营田以民。临羌,许下,陈蔡之屯。以兵也。江西,振武,灵武之屯。以民也。今之设局募耕。乃古营田遗意。而以岭南事势言之。则自大贼践蹂以来。人民死故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3H 页
殆尽。中道以下。莽为盗区。其或不亡而甫存者。力疲于役繁。财尽于赋急。人无固心。生不定业。如腐草浮苴。无有根蒂。今欲招徕聚于一处。则事同掬水。放手还散。欲以追呼来趋公事。则各处散住之民。往来赴役之际。动经时日。专废私农。由斯二者。势皆有碍。不甚扰民。而行之有要。随其所居之地。而就其荒顿之田。计其户口多寡。分给子种。据亩定课。耕敛以时。视其登耗。第其勤慢。则役因其地而令不烦民。兵得其食而民不告病矣。此非但无拂于今日之民情。其亦古者八家同养公田之义也。凡此条项。实该道尹承勋所已讲究而区处者也。未及具由再报。而遽以病递。卑职于三月中。始得分理耕务于岭表。依承勋勘定而有所加减。提起村民。谕之以佚道使民之意。犹幸锄治以时。不至污莱耳。但念老爷设耕之意。初欲每邑而占一区。募民以治。而今此措置节目。则遍至穷村深谷。升播斗艺。惟人民所在。则无不耕之处。虽出于省民弊。而实非设屯本意。故将此曲折。并以陈达矣。且念老爷勤劳我邦。一道民情舒惨。必欲无不周知。则当此言及之日。其敢有隐情乎。盖二百四十步为一亩。而一亩可播一斗谷。以是计之。则岭中屯田所播之数。并水旱田五百硕。而大约馀万亩矣。以一道之力。而治万亩之田。则一人所治几至一亩。不几于力屈而举羸乎。荒畴败屋。在处皆然。指点遗民。其数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3L 页
有几。多般横赋。膏血既浚。兼程运粮。肩背尽折。驱不食之民。而应不堪之役。譬如鞭羸马而引千斤之载。涉泥涂而登峻坂。力量已所难知。颠沛方且立至。加以一路之内。列营如星。营各有帮子。有使唤军。有向导军。一营一日之役。不下三四十名。则通一年而撮其数。当复几许。古者六官掌力役之政。岁役不过二十日。而其馀日则治私事。然而起役之后。犹有失业之民。今则一岁之中。在家者仅二十日矣。二十日之内。但治公田一亩。犹惧力不赡也。既难募人以耕。而强令散住之民。朝朝而聚役。暮暮而决挞。则虎视吏而坎视田。不无流离他境之患。欲以辟土而反蹙其本。岂生聚之本意也。人之丁壮者。不过治田二十亩。而兵疫而后头畜耗少。以人替耕。功又倍之。则今之一夫所耕。计不过十馀亩矣。况又不得专业如此。何望于简稼器趋耕耨。以不愆农事。以无失私业乎。虽然。凡此如干赋役。皆今日不可已者。而固无轻重缓急之分。则何可以此而忽军备乎。只谓本道事势大较如是。欲老爷知民力艰难之状。而惟此设耕一事。则尤不可不循民情。即上所陈尹承勋措置节目。是也。呜呼。费千金。然后可以兴十万之师。耕十人。然后可以供一兵之食。而今者运万里之粮。给三军之馈。搬移停滞。势迫呼庚。见疲馁之溢目。甚疾痛之在身。昔赵充国云。吾谓耿中丞籴百万斛。羌人不敢动。此则非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4H 页
卑职所敢逮。而但思心力俱劳。胼胝不惮。或图一分成效。无负分付盛意。庶有以资我军之食。而挫彼贼之气矣。伏愿老爷谅察焉。
呈查官文
曲察事情。转闻于朝。速降封典。以安属藩事。弊邦不幸。我先 昭敬王无嫡嗣。以庶子光海袭封为王。嗣位之后。荡覆礼义。无复人理。政府大臣。式遵 昭敬王妃金氏教旨。奉 嗣王权署国事。已具此事。 奏闻于朝。岂意一种风言。转播于朝。至有臣子所不忍闻者。职等请白其不然。窃以君臣母子之伦。首乎三纲。扶持宇宙者以此。奠安生民者以此。人而无此则为禽犊。国而无此则为夷狄。废主之为君也。臣焉而违弃 帝命。子焉而谋害国 母。奴贼大邦之雠。而释怨以事之。金氏 昭敬之妃。而信谗欲废之。皮币于虏庭。锢闭于别宫。其绝灭伦理如是。他尚何说。戕杀骨肉之无遗。贼虐忠良之殆尽。桎梏用贿赂而免。簪笏皆商贾之徒。怠荒无度而惟妇言是听。徵敛无艺而使民怨日兴。国步岌岌。人情懔懔。幸而以母废子。应天顺人。韨肆不易。 宗社再安。岂知往来行言转成哆侈。指回廊失火。谓之列矩焚宫。指百官会朝。谓之称兵犯阙。言之不近。事之无稽。不待辨明。而想老爷之疑已释然矣。 嗣王以 昭敬之孙。仁孝夙著。聪明绝伦。迫于推戴。权署国事。内修德政。外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4L 页
筹军旅。惠泽旁流。戎务毕举。扶人伦于既斁。锦国绪于将绝。神人胥悦。朝野相贺。惟是封典未降。人心甚郁。况今寇贼对垒。变故难测。岂可使群情无系。疑惧益深也。伏惟德星东临。白日洞烛。此政谗言见晛。冤枉得雪之会也。乞速 奏闻。早定位号。以慰青丘百万苍生之望。
呈上国文
朝鲜国平安道平壤府耆老军民等谨呈。为备述塞上事情。乞赐 天朝裁处事。蠢尔小丑。雠我 大邦。兵连祸结。己阅累稔。薪积而待燃。川壅而将溃。必然之势。愚智同虑。幸而督府毛老爷来镇一方。折冲千里。牵掣虏势。使不敢隳突。其练达兵谋。通晓夷情。实与李牧之守雁门。前后同符。非惟功在 天朝。抑亦德及小邦。小邦之思所以尽力于转输。给馈于 天兵者。何尝食息之暂忘。发肤之敢爱哉。第念青丘一域。实是弹丸小区。山川凌阻而生财之地甚迮。辰巳伤夷而刳兵之民未蕃。是致蒿莱满目。人烟萧瑟。孑遗之人。生理荒落。其土地所生不敷。而军兴之费甚钜。驱催八方之民。督运千里之粮。列灶云屯。供费日剧。小邦本无钱布之资用。唯以米粟而为生。督府虽散与银帛。量宜取直。而若其资钱而变谷。以无而为有。则非小邦之所尝惯。其用乂雠敛。不得不别作方便。于是而常赋之外有别收。别收之外有折估。折估不足而加以白夺。征敛之既无其艺。储蓄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5H 页
之又无其具。以至仕于内者因无禄而住俸。戍于边者皆纳米而免防。唯欲尽锱铢于穷民。而期以救庚癸于天兵者。盖以属藩之地。实籍辅车之势。或因食乏而师班。则恐致唇亡而齿寒。内外协力。缓急相济。同舟之急。奉藩之义。非出于勉强。而诚本于悃愊也。今则公私之盖藏已罄。水陆之漕挽无计。向之多方而相助。委曲而相通者。今到十分之地。更无一毫可力。况今辽在之民渡江而东者。逐日踵相接。西边一带。充塞殆遍。主客贸势强弱相制。饥寒切身。敚攘成习。督府禁令非不严峻。而耳目之外钤锤未及。以致闾井不安其居。军民相挈而逃。从此而沿塞风寒。无备可恃。所虑出穴之蛇或骋渡江之马。则凭陵之势。仓卒奈何。此小邦君民之所以肠焦口燥。昼思夜惟。不知国事之所税驾也。小邦将此事情。已闻于朝矣。遐藩实状。未蒙尽察。姑令赈救。不许刷还。今之事势。甚有不然者。小邦之物力有限。而辽民之捐瘠无尽。有同焚溺之救。宁容时月之缓。归正之人。欲得生路。才脱虎狼之口。旋作乌鸢之食。伤心惨目。宁有是耶。屏蔽 皇朝而有捍卫之势。慑伏骄虏而消吞噬之心者。毛爷之功。于是固大。而若无小邦为之相依。则毛爷于此。亦无驻劄之地矣。然则保固地方之民。以为策应之本者。岂非今日之所急。而其保固地方之策。莫急于刷还辽民。不为地方之害而已也。 天朝之于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5L 页
小邦。视之同内服。抚之如赤子。小邦之愿效职分之劳。图报涵育之恩者。区区此心。天日照临。况当大乱之日。益切同仇之忾。如非大段利害。固当益竭分寸。何敢以蚊虻之鸣。仰彻霄汉之听也。唯此一款事外。又有至痛之当白者。凡此境上屯聚。半是剃汉杂种。彼此相与之际。未尝情意交孚。或有求而不得。或因事而有咈。辄兴风言。以乱人听。虽以督府旷度。何望三至而无疑。至于越海移揭。请行查处。 圣朝于此。若不深虑而洞察之。则终恐小邦忠贞无以暴白。而其为至冤。庸有既哉。恭惟二位老爷。双凤衔 纶。降自日边。德星所临。无幽不烛。凡民生之舒惨。军务之得失。皆在咨询而有所区处。伏乞将此小邦闷迫之情与夫辽民失所之形。转闻于朝。明降指挥。或刷还老弱。或漕运兵粮。庶以保本国之边彊。为 天朝之屏翰。不胜祈恳之至。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上西厓先生(己亥)
伏承宠答。庄诵反覆。辞意泰然。曾不𠫤情于行止使泥之际。如丝匏之音易以感人。闻来自有以消其拂郁愤恨之心。虽浅浅如尹氏。终发诚小人之叹。益以见大贤所养之深。非常情所可度也。别纸所录。虽出于漆室忧懑之极。而旋为利害之私所挠。于是始知南昌县一尉真落落霄汉上人矣。近闻自 上德音明快。群状毕露。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6H 页
反子之命。必不待风雷之变。如埈蔑裂。务剧才庸。郡废而不能恢。民疲而不能恤。只合早让贤路。退卜田亩。而不敢弃任以犯邦宪。流光易失。归计晼晚。坐对秋山。益觉面赤。此地有佳山秀水。真不愧丹丘之称。退溪一逝。芳躅犹存。昔贤有遗赏眷焉此婆娑之句。每不觉高吟于徜徉之际也。待踯躅如锦。若许杖屦远临。一拂岩上云霞则。造物有待之意。不至虚负。岂不发泉石之光。而然岂可易得也。东贤行迹撰出之请。不以峻却。斯道之幸也。何缘进拜床下。得闻折衷之说耶。
上西厓先生(己亥)
穷冬冱寒。伏问动静如何。企慕之情。少选不弛。埈。官事颠委。非病拙所可堪。得释笼缚。退步田亩。方可两得于公私。而亦不能自由。悯默度日耳。即日因事之尚。路出云岩。冰溪雪壑。妆成卷外别界。真奇玩也。泉石如此。而无缘得陪杖屦于其间。以继雪中登南岳故事。徒有怅溯也。
上西厓先生(己亥)
杜门燕居。日月已多。伏想忧世乐道之心。并行而不悖。未审容相丰羸。较旧如何。仰慕仰慕。埈坐此剧。路忧苦日积。每当天兵持杖大叫。辄厥气震怖。不能自止。然犹安时顺理。用遣岁月者。自度命数。亦其宜然。且念时事稍定则丹丘灵胜。未必为自家久有之物。见汰之后。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6L 页
处行止。尚得以自由。从此自放于清洛之涘。以尽馀齿也。商山旧居卜地。往者翳于奥草之中。顷乞暇还乡。偶然履及其处。疏除秽墟。奇态自出。然后人称有独得之鉴。有秀石临水。老苍可悦。结庐其侧。命之曰苍石亭。偃仰其间。弹琴咏史。往往得古人遗趣。亦觉自乐。踰年作吏。触事愈碍。用意虽勤。绩效未著。境土未尽辟。流亡未尽还。上以孤师门责望之意。下以违平生抱负之志。曩日读书。观古人设施。不道做事之难。至于如是也。因窃仰念先生尝屈吾州也。期月而化行。期年而政成。民兴礼让。俗耻诈伪。虽尚人无禄。大惠未究。而若其遗风馀泽。至今犹存。以此而推之。举而措之一国。则其行道泽民犹反手也。而然犹道未得大行。民未蒙至泽。何哉。然后始知从古圣贤有其才。无其位。不能行其道也。有其才有其位。无其时。亦不能行其道也。与之才与之位。而不与其时。天之意果何在也。一朝蹇剥。自此长往。空怀经世之具。啸歌一室之中。惟其得之于天而积之于身者。则不与向之适来适去者而俱损。蓄之而为道德。发之而为文章。虽不合于人。必有合于天。虽不得于今。必有得于古。虽不享于身。必有享于后矣。而况世道无终否之理。而阳德有必复之期。安知有为之时尚不在后日乎。念吏职拘绊。获侍无期。悒悒郁郁。情不自胜。玆因问候。语及所怀。无任兢惶之至。同封苍石八景。乃茅游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7H 页
击国器所书。而其诗则小子自作也。伏乞下眼。以一言宠之耳。
上西厓先生(庚子)
顷因金主簿大贤。伏闻先生已膺叙用之 命。告身还给。朝野欢抃。不啻如司马公复相之日。群情之郁望如是。不可不为苍生而一起。以弘济时艰也。然以孟氏答陈臻之说。而参之以今日之事。则先生之义。其在必就。而不可止者。非小子之所敢知也。但此外又有大段难处者。山陵会葬。以义则身不必苟就。以礼则势有所难止。权轻重于二者。而无一毫之差。惟在先生审处之如何耳。且因金主簿。闻退陶文集已刊。宜有以序而发挥之。故赵月川琴勉进诸丈。托之先生。而先生辞以慎重。先生之意固有在也。有谓先生方在废斥之中。集序重事。宜不敢以自任也。吁。此岂足以知先生之心哉。历见古之贤人君子。著书立言以发先圣之蕴者。无非出于一时遭谗被黜之馀。则先生之退托不居。未必以是也。尝因是而究之。李门弟子虽众。而若其智足以知盛德。文足以赞大业。宜无若我先生。则其搜辑遗稿。考订讹谬。以寿诸梓。以传诸后者。是固先生之责也。是以。往在癸未岁。先生尝与金鹤峰会于屏山。勘正文集。其自任以撰述之责者。概可见矣。况所谓序者。实一集之先驱也。阐发作者之旨。羽翼一集之书。其所系甚重。古之人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7L 页
有集而不可无序者。以此也。我先生于李子为门弟。其何辞于序述之作乎。然犹曰。比非吾事。姑且有待于后。诸丈之请愈勤而愈不许。岂无所以而然乎。窃以私意瞷之。退陶之诗出于退陶手录者。不过若干篇。而其馀则皆所删去者也。宣城之人。撰其所已删者而并入文集之中。曰外集。曰别集者共三卷。岂非爱慕退陶之不已。故其片言只字。皆不欲见遗而然耶。然退溪德业既已经纬宇宙。则文章乃其馀事。而诗又文章中一小技也。增之而不加显。削之而不能损。则不必追录其所已删者而并传之也。洛水之澄。有玷焉若秋毫。固不害其为至清。而离娄视之。岂如无一点查滓之为快也。平日及门之士。未能体先师生时之心。敢以己意附益之。玆事体大。固不可率尔为之。是宜證正于先生。听其取舍之为不暇。而始则率意自用。不以咨禀。而卒乃以集序见属。有难以遽承者欤。序述之作。既不颔肯。则此外别有不得以辞者焉。凡墓表,行状之作。必须薰炙于其门。一言一行。耳濡目染。不遗锱铢。然后方可撰成。则追录平日闻见。参以奠诔之文。别为行状。详略得宜。该而不失于细。实而不至于文。如黄勉斋之纂晦庵者。此非先生事耶。世属衰季。士无定论。是末师而非正人。党私学而妒道真。先贤之道不至坠地者。其危如一发引千钓。于斯时也而不为表著实德。扶微继弱。则异日之忧。当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8H 页
不止于是矣。伏乞先生惕然动念。为退陶立传。使先贤言行。昭揭中天。有目者皆得以见之。则其于绍遗绪继绝响。明天理淑人心。其功为如何耶。正学日微。士习日非。为之私忧过虑。不能自已。适当先生受牒之日。敢禀行止如何。而且贡狂瞽之说。冀先生之垂察焉。曩者伏承诲答及录示治病之方。又有琼章丽藻烂然溢目。恍若爰居之眩金奏。惊喜跪受。不知所谢。敢次元韵写在别纸。馀祝履长令序。益膺五福。
上西厓先生(癸卯)
埈于前月初。承差入洛。伏闻先生奔赴裕陵会葬之班。缘役事丛委。殆不得片刻自由。至阙伏谒路左。忡怅曷喻。即玆三始之辰。伏想五福毕至。谨东向再拜以贺。埈又添客舍一霜。自笑归计之晼晚也。 国有大恤。葬前呈病。时议谓不安。悯默失图。苦待春初解龟。近闻 朝廷又将重究弃任之人。此间去就。节节转艰。局促如辕下驹。驱使由人。穷途何事。可得随意自适。伏想春回河曲。梅意将阑。吏职有拘。无缘得陪杖屦。徘徊于疏影之畔。恨叹而巳。在洛时闻顷在十一月间。都下误传先生得膺叙 命。巷涂莫不相贺。及城东哭临之际。卫士加额。所在聚观。不啻如司马公赴阙之日。则可见君子德之入人深。而好是懿德之心之不泯于今日也。人心如此。岂不贤于梦卜。而不俟终日。浩然而归。反予之音。久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8L 页
而犹靳。岂非大贤行止有关于世道之消旺。而不容人为于其间也。末由趋拜。临书恨恨。只祝寝膳万福。
答西厓先生(丙午)
屏伏穷庐。行又岁暮。恋德一心。愈觉日苦。乃蒙三郎寄示教帖。且致盛意。拜受踧踖。若无所容。埈。大病虽复。而形神凋丧。昏劣无庸。益甚于前。欲近书册开扩心胸。而看到数版。精力已损。或于文义未透处。略加思索。则心气跳动。辄欲生疾。瞑目调息。移时而定。读书省愆。以保将来。政属今日自己事。而所患如许。终无以自彊。流光如水。悔吝日积。却恐从此溘然。遂作无闻之鬼也。退陶文集雠校。玆事体大。决难承当。惟愚谷力量似可逮。然代斲有喻。亦恐不肯唐突也。大概立言垂后。本不在多且富。而昨年编辑之际。至取退陶所已删者。收入于外集之中。非所以体先师存时之心也。该而不约。观者疑之。而外间之言。且或失实。有谓是集之纂。出于先生之手。岂非怪事。然斯文不坠则釐正是集。世自有其人。后学之所望于宗工者。为如何哉。国事不幸。濮议复作。而贼使回答。亦已差人。伏想先生畎亩之忧。何间于廊庙乎。日睹山仰。愚谷子亦病其措语不妥。而未得其改下之语。今承下喻。真的对也。圃隐集将刊云。甚盛举。但此本。未广布而遭兵火。恐求得未易。无从面承镌诲。执笔长怀。只祝冬寒。为道加卫。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9H 页
上西厓先生
埈。顿首再拜言。时序向热。伏问孝履若何。顷者进慰之日。仰见苍颜白发。柴毁难保。悯然而退。自非神明扶护之。恐未可以支持也。圣人之礼。贵乎得中。礼曰。五十不成丧。岂不以五十以后则人之血气既耗。送终之情。虽未少衰。而服丧之际。筋力有所不至也。五十犹然。况六十有馀乎。以衰麻在身之年。而饮食居处。一以少壮无病者自处。一朝羸惫成疾。孝或未终。则岂大贤所以立经而范世者乎。伏乞俯从圣人制礼本意。抑情节哀。得全至孝何如。数日前。闻茅舍失火。得无惊动哀候耶。仰虑仰虑。前达家牒。疏误实多。伏乞逐处删改。垂批见还何如。先世事迹。笔力不逮。无以叙述。念惟传诸一家。以图不朽。只在先生一语以润色之耳。
与郑寒冈
拜违光霁。几阅寒暑。江湖之忧虽切。而道义之乐亦无穷。想颐养之中。襟灵冲适。仰喜仰喜。埈。病踪如蛰。闭缩度日。未立门外之雪。已叹鬓边之霜。南望倻山。但有倾企且悚。心经附注及家礼。多有未解。窃闻先生折衷群说。注释详备。倘蒙宠惠。以解饥渴耶。顷有相知寄送深衣材。制度亦未详。想必有定论。并赐寄示。受惠多矣。
与郑寒冈
久旷起居。每庄诵往岁辱复书。宛然拜玉立之标也。流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69L 页
光如駃。冰雪忽又惨烈。伏问燕居道体若何。尚此痴事未了。无由造谒于清洛之上野服逍遥之地。试吏罔功。向道乏诚。岂惟前贤有此叹也。抚岁华之摇落。挹空明而延伫。耿耿此心。惟有江流知之。未卜訚侍。唯愿金护玉持。以副遐望。
与李完平(元翼)
辞退以来。英躔九万。可望而不可亲。即日。伏问台候起居若何。埈。仅还旧林。如得甘寝。无复山外想。但念职名在身。笼缚未释。将无以为淑后计。未知如何出场也。相国致仕之请。想未断章耶。留正伤足。固不可趋朝。而温公乞骸。有难于准请。 圣批喻之以卧阁论道者。忱意惓惓。恐不可不体也。
答李完平
伏承手帖。台驾已出次于外。指故园为归宿之地。虽以千乘之力。挽不得勇退之志。此是世道安危之会。漆室之忧。不以草野而少间。况自此而英躔益迥然。无纳拜之便。瞻望汉西。只自嘘噫。继之以潸然也。埈。病攻其内。又有虎食之忧。好尽言于当默之日。祸败之来。有所自取。奈何。前因风便。附上一札。玆不覼缕。
与李完平
前于发行之日。意谓少住城南。薄晚候之。则台驾已远矣。从前行止之际。果决如此。其缥焉高逝之节。岂吾辈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70H 页
众人之所可企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怅望行尘。徒有脉脉。埈将以二十日即程。行色勿勿。不得就辞屏下。念风日渐寒。病人还朝之期杳然。此后候谒。似在来春。江西片云。尤不禁入望也。
答李完平
下示之意。礼岂远于人情哉。金固重于羽。而或有一舆羽反重于一钩金者。情之所重。礼有时而变焉。况堂上九耋之亲。愿为之有室。恐不可以平常期服之制。而可论于情事切迫之际也。
  别纸
 赵直学汝直之家。以直学行迹。求铭于埈。观其资禀之美。践履之笃。出处之正。行己本末。焯然可考。用不究才。年未克寿。至今为清议所惜。尚幸有子而肖。其名曰㠍。文学足以饬身承家。置之周行。罔试不可。而十年深闭。一命未阶。固守本分。渠心无恨。而困于穷乏。奉养有缺。或蒙奖拔。济其饥馁。则不惟褒名父之裔。亦以劝善士于世。但念相国方在呈告中。恐不便于荐士耳。
答李白沙(恒福)别纸
衰乱之朝。自贤其臣。本汉帝答京房语。旅次不以书册自随。暗记昔见。意谓专用其语。而今取本传證之。将一个朝字换君字。一个自字换各字。不无牴牾。然其本旨。
苍石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370L 页
盖谓自贤其所爱。以至于亡而不自觉悟也。
用力之方。无妄不息与夫不欺云者。本真西山语。今无本传可考。尚记其措语大概如是。常念无妄不欺似非两件事。而犹且云云。时或潜思默会。尚未得其归趣。今蒙指教。是迂愚之见透未得一重者。但就其中不欺而言之。其义与毋自欺近。朱子曰。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自欺。所谓用力禁止云者。非用功之谓欤。以此观之。所谓不欺者。恐非但形容诚之一字也。且先儒云。先圣赞易于乾曰。君子以。自强不息。谓其体天之刚健也。然则诚之体固不息。而君子之所以求至于诚之不息者。必用自强不息之功。然后可以至于诚也。然则不息之义有二。恐有以天体之刚健而言者。有以君子之用功而言者。出于妄见。非敢自是。惟缕缕是惧。伏乞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