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状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58H 页
有明朝鲜国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 世子辅养官寒冈郑先生言行录。
 先生讳逑。字道可。自号寒冈。 姓郑氏。本贯忠清道清州。
  曾祖胤曾。通政大夫。行铁山郡守义州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 知义禁府事清城君。
  妣全义李氏。淑夫人。 赠贞夫人。
  
继妣玄风郭氏。淑夫人。 赠贞夫人。
  祖应祥。通训大夫。行司宪府监察。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
  妣瑞兴金氏。淑人。 赠淑夫人。
  父思中。定略将军。行忠佐卫副司猛。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
  妣星州李氏。令人。 赠贞夫人。
郑氏本清州人。即牧隐所谓西原大姓是也。十二世祖。大将军讳顗。左丽朝立大功。赠上将军。十一世祖。御史讳儇。赠右仆射。十世祖。都佥议赞成事讳瑎。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58L 页
谥章敬公。九世祖。重大匡清河君讳帻。当忠肃世。誓心内向。终始一节。八世祖。左司议大夫讳誧。号雪谷先生。七世祖。政堂文学文简公讳枢。上疏论辛旽。忠孝俱著。号圆斋先生。六世祖讳总。入本 朝。开国策勋。封西原君。谥文悯公。仍居汉阳。五世祖折冲将军上护军讳孝忠。惇行孝悌。处事周详。高祖司宪府执义讳沃卿。言论正直。有谏官风。至承旨公。受业于文敬公寒暄金先生之门。先生嘉其志行。以女归之。承旨公尝浴温泉。卒于海州。判书公扶榇返葬于长湍既克襄事。仍奉母夫人来宁朴夫人于玄风。因居率。礼村。聘于星州李隐君讳焕之门。遂移居星州南山里柳村。先生以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七月九日子时。生柳村之第。幼有异质。自为儿嬉戏时。出语已惊人。及读书。即了其文意。判书公钟爱之。辛亥春。丁判书公忧。时年九岁。执丧如长者。乡党叹之。癸丑夏。服阕。长兄三宰公性严。教之以义方。十岁以后。已有成人仪度。颖悟超凡。耳目所接。无复遗忘。十六岁时。画先圣像设北壁下。每朝必参谒。人皆异之。德溪吴先生健任星州学。先生往受业焉。才气出等夷。为文肆笔滂沛。声望蔼郁。为诸辈推先。吴先生叹其才气。劝令从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59H 页
俗取科第。而先生慨然有求道之志。谢弃场屋。专意圣贤之学。岁癸亥春。始登退溪李先生之门。叩质心经。精思力践。丙寅春。拜南冥曹先生。又尝往候大谷成先生。自此从游先觉。难疑质问。笃志力行。与金东冈宇颙同里闬。丽泽之益。终始不渝。郭礼谷𧺝。先生妹婿也。托为心交。相信相敬。无间同气。李玉山起春,金松庵沔,朴大庵惺,郭存斋䞭。闻先生风。讲问质疑。多所警发。其他善人秀士贤相名卿。多与之相从。世业清贫。衣食不给。而旷然不以为意。至于事亲之际。就养服勤。温清尽其节。甘旨极其诚。告面游方。一如古人行。戊辰冬。丁内艰。水浆不入口者累日。既殡。不脱衰经。假寝倚庐。深冬盛寒。霜凝衣被。右偏受风。几危而苏。先生少孤。葬先大夫未克择地。常有遗憾。时三宰公已没。与次兄西川君。躬自占山。山在州南苍坪之原。尽斥家财。遂改窆先大夫。而祔先夫人。诚信无悔。易戚俱至。来会者莫不悦服。终丧泣血。一未见齿。既卒丧。常痛其禄不及养。每遇美味。辄增伤感。先生自幼时。奉其两兄。极其恭爱。如篪如埙。未几长兄逝。与次兄怡怡之乐。老而弥笃。坐必合席。卧必共被。其友爱为一时最。万历元年。 宣祖大王六年也。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59L 页
 命擢学行卓异之士。先生始被荐。铨曹请超叙六品。大臣有以为曾除职者叙六品。未除职者除参下职。于是拜礼宾寺参奉。三年乙亥夏。又拜健元陵参奉。皆不赴。六年戊寅夏。铨曹启叙六品。拜司圃署司圃。拜疏辞递。秋拜义兴县监。冬拜宗簿寺主簿。又拜三嘉县监。皆辞。七年己卯春。拜知礼县监。陈疏乞递。与诸生讲论朱子书节要。夏讲大学及或问。有诸生问答一篇。秋游伽倻山。有游山录。八年庚辰春。拜昌宁县监。先生以 圣眷至隆。累辞未安。始谢 恩。 上引见。问尔所着力者何书。对曰臣尝从事于大学矣。 问大学工夫何事最要。曰三纲领八条目。无非修己治人之方。而先儒曰。天德王道。其要只在慎独。臣恐慎独工夫最所紧要也。次言义理之分。向背悬殊。故循人欲则快于意。而为祸深。循天理则俭于用。而福自远。终言邦家休戚。系贤邪之进退。故人主见贤而必举之。犹虑举之不能先。见不善而必退之。犹虑退之不能远也。 上问尔为曹植之门人耶。对曰出入其门。而学则未受也。至于李愰之门。则尝受业矣。然则李滉,曹植学问渊源何如。对曰。新学浅见。固不敢轻议前贤。而以臣之见言之。则李滉为学平实。阶梯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0H 页
分明。如颜子有准的。学者苟有愿学之志。则可得其门而入也。曹植天资豪迈。造诣高远。有自得之功。后生若不能善学则恐难及也。 上问尔之县当先何事。对曰。臣学浅才劣恐。未能有为。而所愿则欲先学校焉。 上曰久闻尔名。今闻尔言。信乎名不虚得矣。闰四月。之昌宁。爱民如子。以视民如伤四个字。书诸厅壁上。常目在之。事之所当为者则不以姑息而废之。莅职勤敏。百废俱兴。每朔望。行望 阙礼。谒圣礼毕。退坐明伦堂。引进诸生。经传近思录,心经,小学。分次讲说。开陈义理。莫不竦听而敬受之。重新学校圣殿神厨明伦堂左右斋。一时俱成。整斋可观。簠簋等器。皆贸鍮依图改造。服弁及履。依式改备。至释奠前期三月。作脯沈醢。一如仪轨。宿齐戒亲行之。社稷城隍厉纛之祭。亦皆依典行之。择地改筑社稷坛。而立祠宇。邻近守宰亦有闻风慕效者。又与诸生。行乡饮酒乡射礼。读法如仪。且选邑中高年者。咸聚公庭。盛酒食亲自酬酢。送迎以礼。使知尊老序齿之道。且于邑之八坊。各有书塾。择定训长。教诸生及童蒙。日课所授。朔望来讲。责其勤慢。访人才可与语者。丁宁以诲之。唯恐其不成就也。昌山多亲戚故旧。而至病民循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0L 页
私者则制之以法。禁制奸吏。劝课农桑。轻徭均赋。廉于自奉。勤于率下。厉以礼让。治化远闻。述一县人才风俗物产山川形胜。以为昌山志。辛巳。拜持平。邑人立生祠堂。春秋行参谒礼。秋赴 召谢 恩。则疏辞。不 允。以昌宁时有推考。引嫌得递。十月。拜宗亲府典簿。十一月。拜仪宾府都事。皆以疾辞。十二月。拜社稷令。谢 恩入直。未几呈辞。李栗谷珥建白。虽未解由。请罢格给禄。先生以开倖门为嫌。再疏力辞。壬午春。拜军资监判官。呈旬经退。夏四月。南还。癸未。移居桧渊。构草堂。阶下种梅百株。号百梅园。约诸友率门徒。为月朔讲会。会日夙兴。约正,副正,直月。皆深衣来会。以长少拜于东序。设先圣先师之像于北壁下。皆再拜。约正升堂上香。降自阼阶。与在位者皆再拜。藏先圣先师之像。拜揖就坐。直月读约章一过。副正推说其意。许其质问。约中规目。一从吕氏之旧。读法讫。参讲朱子白鹿洞规童蒙须知等篇。且考一朔所习之业。详在月朔会仪。其叙略曰。入约之人。各自敦饰。读书修行。虽学有浅深。才有高下。要其志趣必学古人。必正其谊而不谋其利。必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勿汲汲于富贵。勿戚戚于贫贱。庶几有儒者气味。又曰须激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1H 页
仰于子路义勇气像。超然脱洒于势利。不以贫富动其心。然后可以消人欲而进天理矣。周子曰。铢视轩冕。泥视富贵。学者须知此意。方不碌碌矣。又曰夫读书而为儒。孰不欲求如古人。自后人观之。其果能终始无愧而得为完人者实鲜。究厥所以。未有不由失步于利害之初岐。而竟至于颠沛而无可收拾处。虽情有轻重。败有大小。其失其本心。而为吾儒之羞惑则一也。须常加戒。毋见羊皮忘我琬琰。常存此心于道义之中。直养无害。令本心浩然。发皆洒落则庶可以自保矣。又曰。圣人之圣。贤人之贤。盖非高远异常如升天梯空之为。实人理当然。如男耕女织。职分常事。只缘人自不察。不能自守。知者既鲜。行者尤鲜。是故。古人必言立志有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常人之所以为常人。莫不由有志与无志。伊尹初不任天下之志。则不过为莘野之一耕夫。颜渊初不慕仲尼之志。则何由三月仁于陋巷中乎。须各自奋立志。自力不已焉则安知于吾党之中。而亦有见嚣嚣之乐。不改之操乎。惟刻心自励。百倍其功。脱落旧习。变化气质则今人何患不及古人乎。高可为圣贤。下可为吉人善士。唯吾用力如何耳。是年。拜江原都事。旋递。拜忠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1L 页
清都事。不赴。拜工曹户曹正郎。皆不赴。甲申夏。拜同福县监。六月谢 恩。七月升辞引见。赴任为政。大概一如昌山。恳恻爱民。隐若己忧。兴利祛害。唯恐不及。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听讼以法。参以义理。摘发奸伪。毋少容贷。以此理曲者自不就庭。湖南虽号难治。而无敢指为瑕疵也。治才六阅月。被选小学,四书释解校正厅郎厅。乙酉春。以工曹正郎承 召。赴朝疏辞。不 允。二月。拜牚乐佥正。五月。拜工曹正郎。七月。再疏请递职归家校正上送。遂蒙 允。将就途。被银台启留。八月。受由下乡。十月。拜军资监佥正。十二月。拜古阜郡守。疏辞得递。丙戌春。拜庆尚道都事不赴。拜咸安郡守。谢 恩之后。以前任同福时国马瘦瘠。将降资。拜疏请递。以除本郡迎送之弊。议下吏曹。吏曹请加资而勿递。又拜疏以辞。不听。乃受 命之郡。以兴学校尚教化为先。又留意于恤民隐。抑豪习制奸吏。改修迂拙斋朴公汉柱之墓。又立祠以享之。孝子烈妇之闾。悉皆旌显。昌宁县有金沃者。府使彭命之嫡子也。悯其无嗣。知孽弟妻有娠。相与密谋。诈令其妻为怀孕状。及其生子。潜取其儿若己出。使乳母养之。声言孽弟之儿。生而即夭。儿稍长。名曰庆缵。挟其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2H 页
富豪。恣行不忌。至于其父。亦待之以孽。彝伦倒置。一乡齐愤。而毋敢直斥远近传播。莫不指目。沃死。庆缵诉监司。起讼于密阳府。多行贿赂。推官偏庇庆缵。诸族及事證人。畏其被刑。皆不直招。庆缵又请治罪当初出言之人。监司移讼于咸安郡。先生尽招内外族及参證人。反覆穷诘。本生父畏其严明。一一自伏。庆缵又诉先生偏听。移讼于宜宁县。推官一依先生所决。庆缵竟为庶孽而父其父。人皆服先生之明决。尝迎接郡之上舍李称,秀才朴斋仁,李净等。咨访民弊。多所革罢。常与之共赏泉石。徜徉而归。又谓民无衣食则无以固邦本。每于春初。令民开渠储水。种植桑麻。巡省农功以课勤慢初或有厌烦者及值不雨引水灌溉。苗不至槁。农夫相与喜于郊曰。此则吾大夫之赐也。若遇水旱则祈晴祷雨。必斋沐躬行。以格山川之灵。故时虽遇灾。不至失稔。述郡内人才风俗物产形胜。以为咸州志。戊子夏四月。升通善郎。五月。升朝奉大夫。八月。谢病还山。郡人立碑以颂德。己丑。家食。率门徒通读心经。优游泉石。不以外物累心。与门徒讲论近思录。辛卯冬。拜通川郡守。壬辰春初。之郡抚摩百姓。上下相孚。或于暇日。穷览金刚之胜。四月。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2L 页
岛夷构乱。列郡瓦解。都城失守。 大驾播越。远近风靡。莫保朝夕。于是守封彊。遏贼路。血诚开谕。召集精兵。锐气讨贼。传檄邻邑。时河陵君避乱于碧山。闻贼搜山。义不见辱。缢死于林谷间。先生闻之。搜得遗尸。具衣衾棺椁。假窆山麓。 上闻之。为之感叹。官舍仓库。尽为灰烬。生灵失所。人心危惧。自关东至关北。 王子宰臣以至守令。多所被掳。先生出入贼薮。几危者数。吏民服其恩信。终始尽力。士大夫及衣冠家属。窜伏山谷。累月饥饿。日日告急。虽于兵马抢攘之中。莫不尽心济恤。人皆德之。愈久不忘。癸巳八月。 特旨加通政。上疏力辞而不 允。十一月。拜江陵府使。十二月。赴任。乱离之中。重以饥馑。公家板荡。夙兴夜寐。料理军务。广贸鍮铁。精备军器。选人添军。至公无私。训鍊以时。调发及期。搜募富家。计给职帖。储为粮饷。运转东西。以此上司调令。朝夕沓至。而未有乏绝之患。又择乡吏之勤干有能者。开广屯田。所收亦多。公须用度。赖以支遣。流离亲旧。自远来集。岭西之人。闻风辐辏。凡有所控。无不赈施。鬼面蓬头。逐日盈庭。对案不食。或推食而饷之。米粟鱼盐。随贮分惠。多所赖活。甲午十一月。拜同副承旨。乙未正月。升右副。三月。升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3H 页
左副。出入唯允。断断无它。一日。侍 经筵。进讲易传。语及占筮。 宣祖问曰。朱子当韩𠆩胄擅权。赵汝愚被谪。宋之宗庙。危如一发。故不敢自默。遂草万言。极言奸邪蔽主之祸。因明汝愚之冤。此封事若入。则南宋庶几恢复。而遇遁之同人。取藁焚之。自今视之则占筮之道。不可谓天下之至神。而朱子必以筮决之者何也。左右未及对。先生对曰。若使宋宁宗。果能如 圣教虚受忠言。即黜𠆩胄则其筮必不遇遁。此占筮之所以至神也。又于经筵。 上问周易程傅,本义先后。金时献对曰。本义当先。先生曰。易之道。唯明乎消息盈虚之理。进退语默之几。以不失乎时中也。占候前知。易之末也。臣意当先程傅而后本义也。四月辞递。五月。付义兴卫护军。六月。拜掌隶院判决事。七月。拜右承旨。疏辞得递。八月。拜虎贲卫护军。九月。又拜右承旨。以两 天使问安使南来。因 启请回路省扫先茔。十月。移拜左副承旨。复 命递。拜佥知中枢府事。拜左副承旨。丙申春。拜江原道观察使。承 命按节。志在澄清。一心徇国。公耳无私。时贼屯海上。 天兵留住。粮道乏绝。宵旰贻忧。于是广开贸粟之路。以备饷军之资。师有见粮。且严敕列邑。营膳器械。务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3L 页
令精利。选丁添兵。以实不奸。自 上又命修筑鸰原山城。以为保障之地。乃择将募僧。筑城鉴水。备兵甲储粮粟。讲习城守节度。以为缓急大计。城中又立元冲甲祠。冲甲高丽人。忠烈时。哈丹逾铁岭入原州。冲甲以乡贡进土。据城讨贼。临乱忘身。且战且守。贼锋挫锐。诸城亦坚守。皆冲甲之力也。忠宣时。拜鹰扬上护军。又赐功臣号。崇奖元冲甲。使将士知所效之也。州郡牧守徇私蔑公者。虽官高而不饶。彊伉自专者。虽名重而不贷。以至行关传令之际。临之甚严。不少宽假。以此浮论交扇。五月。呈告乞递。 上不许。十月。再辞而归。付龙骧卫副护军。拜右承旨。呈病递职。付龙骧卫大护军。十二月。拜刑曹参议。又拜右副承旨。丁酉正月。呈辞递职。二月。付义兴卫护军兼五卫将。三月。拜掌隶院判决事。六月。拜成川府使。七月赴任。时国事艰虞。 大驾初旋。诸宫王子。多住客舍。陪行宰臣。遍满城下。周旋支供。物皆预办。然正供之外。无一物加进。莅政勤敏。纤悉备具。尝于月朔散粮之日。宫殿苍头有作毙者。即告于宰臣治其罪。自此宫仆畏惴。不敢出气。州有武学祠。以祀上将军郑顗,副使崔椿命。上将军于先生。为十二世祖。副使于先生。为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4H 页
外先祖。于是亲行享事。作序与诗。以表其双勋两节。州有燕坐之室。曰乐只堂。自号乐只翁。公退之暇。徜徉于冰江雪月之间。以适其观物寓兴之趣。仍作序以志之。其收敛减损之意。溢于序中矣。戊戌十月。升嘉善大夫。疏辞不 允。庚子正月。瓜满递。付忠佐卫副护军。以眼疾不能行。假寓阳德县村舍。上疏请罢职名而不 允。是岁。古今忠谟,中和集说,古文会粹,圣贤风范等书成。始草心经发挥。七月。闻 懿仁王后升遐。赴朝哭临。九月。赴忠武卫司直。十月。拜五卫都总府副总官。上疏论山陵。仍拜观象监提调刑曹参判。辛丑三月。付义兴卫司直。九月。拜宁越郡守未赴。心经发挥成。十月。付龙骧卫护军。以讲證经解设局被 召。病不能行。上疏请递蒙 允。壬寅正月。付龙骧卫护军。拜忠州牧使。赴任设施。一如前莅。为文躬祭壬辰战亡将士于弹琴台上。三月。以周易谚解校正厅堂上承 召赴朝。付龙骧卫护军。俄付司直。七月。付副护军。八月。付副司直。十月。付司直。十二月。付副护军。癸卯春。有海州,洪州之 命。皆不赴。五先生礼说成。冬还乡。甲辰。构武屹山斋。洙泗言仁录成。是年夏。拜工曹参判未赴。乙巳。卧龙岩志成。丙午。拜光州牧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4L 页
使不赴。十二月。拜安东府使。明年丁未三月。谢 恩赴任。下车之初。先致力于学宫。适庐江书院遇水患。重创作祭文。以奉安退陶先生。远近士子日盈黉堂。或讲学质疑。或写册校书。随其才器。谆谆不倦。时柳相永庆奴在府境者。恃其主势。肆恶无比。一乡数罪请治。先生杖讯。奴服罪死。柳不能直请。因人图宥而不能得。柳甚憾之。号令严明。均役无私。人或有厌惮之者。而不敢犯。九月。呈告还山。闻 上不豫。黾勉之任所。十二月。谢病辞归。在府时刋启蒙图书节要。作跋以志之。戊申。 宣庙升遐。赴朝哭临。即拜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呈辞乞递。傅曰。郑逑乃林下善士。 先王所尝礼遇。宜先擢用。一以备寡昧之咨访。一以辅养元子。三月。特拜司宪府大司宪兼世子辅养官。即上疏辞。六日。又上疏辞。自是连日呈辞。二十六日。又上辞劄。略曰。殿下方茕茕在疚。而又值此前古罕有之变。虽出于事系 宗社。有不得已焉者。而臣伏想殿下之私则 先王眷眷之末命。常耿耿在耳。悯悯遑遑。夙夜靡宁也。臣连日得参推鞠之末。窃观狱情。连累多滥。时日迟延。何由审克制中。以彰圣朝明允之理乎。且其建系。亦多宗戚之臣。未毕按诘。径殒杖下者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5H 页
相继。如果有与谋之实而罪合显戮。则其不得取服。固已为失刑矣。或不及知情而间有衔冤就死者。则彼虽有亲疏之间。而实分 祖宗血气之一脉。或因风闻。未出贼口。缔结诡秘之迹。亦未尽发。此亦岂不深可伤哉。殿下毓德春宫。至仁之闻。敷畅四达。登御之初。远近延颈。莫不欣欣然如将饥而待饱。寒而待温。今日累然群囚。亦皆其类。而其或至泽未蒙。冤郁先结。则新化之下。亦一不幸也。臣窃闻闾巷传说。以为临海不轨之图。已尽败露。而徙处之后。自内时遣存问。赐衣赐食。所以施友爱之至仁者迥出千万。夫临海既已自绝于天矣。而圣上之所以待之者乃如是。传闻所及。兴起激励。以为彝伦之大补者。何其量哉。往在 中庙朝。因王子之变。狱起不测。 仁宗大王时在储宫。忧惧悯迫。陈疏乞解。其疏曰。天显之亲。一气而分。喘息呼吸。相为流通。友爱之情。自不容已。虽有非常之变出于虑外。而古之人犹有以恩掩之者。又引孟子之说。以为兄弟之间。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兄为天子。弟为匹夫可乎。民间至今传诵。今日圣上之处之者。暗与同符。岂非前圣后圣同一揆也。汉文时淮南王长。谋反事觉。赦徒蜀。袁盎谏曰。卒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5L 页
逢雾露病死。升下有杀弟之名。帝曰。吾特苦之尔。未几长果死。帝哭甚悲。臣常恨其不早听盎语也。圣上同气之中。与之同胎。只有临海。 先嫔早世。兄弟二人。零丁同长寝食不相离。臣知殿下至怀尤有所不忍焉。而自构大孽。罪极天坏。仰贻圣上忧爱迫切之痛。此臣所以心益腐而肠欲裂者也。伏念今日参酌恩义。变通善处。岂无其道乎。惟在殿下深思不以公尽法之义。公听达聪。益昭中正之德。命推鞠大臣勉加明慎。狱不必尽究。人不必尽问。罪不必尽覈。法不必尽施。宁有不经之失者存乎其间。而临海亦蒙不死之贷。涵濡大恩。以毕其生。则光武之反侧自安。而文帝之尺布斗粟。无复谣于今日矣。举国臣民。咸仰大圣人处变之无憾。以为圣上之友爱如此。圣上之至仁如此。圣上之处难如此。圣上好生之德出乎寻常如此。人心翕然。四方咸悦。史笔书之。后世则之。岂惟为初服收拾人心之至要乎。抑可以上慰 先王在天之灵。亦惟以仰答近日天心仁爱之警。岂不幸甚矣乎。昔者汉明帝治楚王英之狱。因侍御史寒朗之疏。恻然意解。以致天旱之雨。愚臣感激不世之恩。恐无一言而去。敢于乞退之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6H 页
章。披肝沥血。妄达无讳。伏藁危慄。仰俟鈇銊之降。答曰。省劄。良用嘉焉。予甚不幸。遭此天伦之变。日夜疚怀。罔知所为。从当议处。卿虽有疾病。可调理以行。毋用固辞。勉尽职事。备忘记。有今之论议似为倒乱之语。先生又上避嫌之劄曰。臣本疏愚。不识事体。惟有爱君一心出乎本性。伏蒙殊遇。感激忘身。深思纳君于无过之地。敢将悃愊。尽陈无讳。伏见备忘记传教之辞。臣不可仍冒执法之地。请命罢斥臣职。答曰偶然言及予所见也。卿可安心勿辞。先生仍又三度呈辞。请差本职。批曰。卿之固辞。必以予不足与有为而然。予甚惭腼。先生扶病肃拜。上辞职劄子。又上避嫌。劄子。连辞职又上劄 子。至于四度而见递。促驾行。四月二十四日到木川。政院启曰。前大司宪郑逑递命下。即发向木川地云。此等人宜使入参经筵及书筵。以卑启沃辅导之任。自上向用方隆。而遽尔下去。不比庶官进退。故不得不达。敢启。传曰。自政院善为措辞敦论。使之从速还朝。六月。拜刑曹参判。九月。上疏乞递。蒙 允。付忠佐卫大护军。以疾辞。遂还故山。优游家食。己酉八月。有夫人李氏之丧。庚戌。增演洙泗言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6L 页
仁录。辛亥。往来于慕庵,武屹等斋。正书礼说。壬子。渡江移卜藘谷。盖出避地之计也。癸丑七月。闻有逆变。行到永同。病未能进。十月。上二劄。上特赐温谕曰。见卿两劄。多卿非尧舜不陈之意。天下之事处常易。处变难。薄劣不幸。遭此无前之变。其何以善处。日夜忧恼。无以为心。甲寅正月。草堂火。先生所纂集百馀卷及书册数千馀轴俱烬。惟心经发挥得出。是年春。移卜泗滨。复收辑礼说。是年冬。有嗣子都事之丧。乙卯春。述金鹤峰行状。夏五月。遘风痹。日试针药。丙辰秋。浴荣川椒井。留浮石寺。寺在小白山下。远近士子。来候不绝。丁巳秋。浴东莱温泉。是年。五服沿革图成。戊午。先生病日痼。犹不停披。分类礼记凶礼。己未秋。又试椒温之浴。士徒分次侍病。仍到观海亭。试海浴而返。十二月。始有感冒之候。犹不废应接。庚申正月。疾日渐。尚点检家礼会通之證。五日甲申酉时。易箦于持敬斋。年七十八。二月戊寅。门人等奉柩行。翌日到寒冈。权殡于慕庵。夏四月戊申朔二日。奉窆于先茔之东艮坐坤向之原。送者四百馀人。是年八月。上遣臣礼曹佐郎李惟一谕祭。别命致赙。先生行止出处。惟思义比。一官之拜。必抗疏力辞。一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7H 页
事违意。必奉身而退。立朝无贬道求售之志。使民无徇俗苟安之意。故其与世动辄相梗。自筮仕以至易箦。三十六年间历仕 两朝。而在朝之日无多。先儒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德也。唯先生庶几乎斯语矣。先生平生。清白谦慎。未尝干人举荐。故门徒亦皆以此相敕励。不敢干以私。其从宦者亦皆以公清自饬。先生自少出游。人皆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尊奉。时过人家则子弟家属。争具酒馔。犹恐或后。不复呼姓氏而但曰。吾先生至也。人比之康节邵先生之游洛阳。伊川程夫子之在颖昌时也。及其卒也。远近识与不识。莫不咨嗟痛伤。而妇人小子亦皆行素曰。噫吾先生没也。其德望之感人心如此。初居州南柳村。榜读书之室曰沙月书堂。又筑斋于先垄之旁。曰寒冈精舍。以柳村近于城府。移卜于倻川之冈。桧渊草堂其名也。壬辰之乱。精舍草堂俱燬。有馀址。遂入修道山下占一区。筑其室曰武屹山斋。为终老藏书之所。前川有盘石。逶迤数里许。水流其中。如卧龙状。号卧龙岩。暮年构草堂于芦谷。又作精舍于泗阳。而堂曰景晦。自号曰泗阳病叟。每晨未明兴。毕盥栉正衣冠。拜于家庙。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7L 页
退处书室。整几案启书册。对越圣贤。疑神静坐。研精覃思。玩辞求义。至于夜深。坐必端而直。行必徐而重。言要忠信。动遵礼义。容貌辞气。和粹雍容。自少至老。造次颠沛。未尝或惰。夜分而寝。寤则拥衾而坐。心有妙契。明烛即书。深省之功。不废于宴息之间。战兢自持。涵养吾一。随时随处。提㯕整顿。视听言动。非礼思勿。加意于直内方外之工。致力于不欺不愧之地。日积月累。纯熟光明。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诣者益深。从容于朝夕俯仰之间。自得于学问思辨之际。持敬之方。成始成终。致知之功。博大深密。大而天地阴阳之运。小而鸟兽草木之名。精而性命道德之源。粗而度数仪文之末。帝王相承之道。圣贤相传之统。既有以参考其奥。以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常。与夫手足耳目口鼻之用。亦皆体验其要。尝病吾东方丧祭之礼未免苟简。至于冠昏之礼则寥寥古今。鲜能行之。尝发愤以身先之。自遭亲丧。小大制度。一依仪礼,书仪而为之。冠礼。必卜岁之正月之令。择宾戒宿。备三加冠服靴履。皆依礼而行之。其娶妇嫁女。必行亲迎之礼。纳采,纳徵,请期。皆遣知礼者为之。使其馀节目。并依仪礼而为之。有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8H 页
志之士亦颇有效而行之者。其祭祀也。前期斋戒。谢绝外宾。事无纤钜。必致诚敬。预备品羞。行列定位。日一如仪。其有不如仪者则竟夕不悦。以此子弟门徒之来与执事者。亦皆前期而会。莫不奔走而致诚焉。至如出入之参。时物之荐。四时之祭。祢忌墓祭之类。皆遵文公家礼而行之。其待人也。客至辄迎。率致其款。未尝厌倦。于亲戚则虽疏远。而必尽其爱。于乡党则虽微贱。而必皆抚恤。处朝廷则和悦刚直。不矫激以为高。不徇俗以自卑。庆吊无阙。赒问必诚。贤愚少长。皆得其欢心。从游之士日益信之。处家居官。未尝有求于人。凡所以奉身者。无一物要好。衣无兼副。虽敝缊而不耻。食无重肉。虽蔬食而不厌。车马取足以备骑乘。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乐道安分。贫困不足以累心焉。及至送终之时。只有祭衣,朝服一袭外。更无馀舛。门徒预备衣衾服御之资。且用襚衣。远近致赙。附身附棺。至于葬具。仅得以无憾也。律己端详。御下宽恕。忿厉未形于词气。骂詈不及于婢仆。常以为礼始于夫妇。出入必敬。相对如宾。闺庭之间。内外斩斩。而恩义之笃。怡怡如也。有丘嫂无子而只有两女。奉养于家。常得其欢心。视孤女无异己出。抚育长成。具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8L 页
备资妆。择婿以嫁。常谓学者曰。男女居室。人事之至近而道行于其间。幽暗之中。衽席之间。毋或亵慢可也。先生规模宏伟。言论明正。历典州郡。观风一方。所至皆有设施。出入银台,柏府。謇謇匪躬。诚忠恳恻。抗章直论。扶植纲常。至于忧道学之不传。则殚精劳力。研究圣贤相传之道。于心经则病附注之未尽精。为著发挥三十七章之下。各附先儒最切之言。以證其心学之正。于礼学则编辑五先生之礼。续之以李先生之说。使后学得以考阅而依仿。若五服沿革图则末年最后所纂者也。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大夫士与师弟之服。图列明白。昭然可行。其他圣贤风范,洙泗言仁录,古今忠谟,卧龙岩志,增演武夷志,春秋义例,古文会粹,历代沿革要览。尽燬于甲寅之火。礼记分类。只了其凶礼而他礼未及修正。又于李先生文集。欲删其烦而正之。天夺之速。而皆未及焉。有志之士莫不惜之。先生娶光州李氏。封贞夫人。训鍊奉事树之女也。贞淑有礼。事姑遇姒。以孝友称。且善睦其族。先十一年卒。有一子曰樟。以门荫再除县监。登第至全罗道都事。先六年殁。女三人。长适掌令姜遴。次适奉事卢胜。坎适府使洪澯。都事娶平安道都事曹光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9H 页
益之女。生三男。长曰惟熙。性至孝。代丧过。哀七阅月而殁。次曰惟熟惟焘。姜卢两女皆先殁。姜有一男。曰有徵。生员。卢有一男。曰亨遇。洪有一女。尚幼。内外诸孙只四人。呜呼。惟我东方。自箕子殁。千有馀年。世道贸贸。口耳失真。幸玆斯文。极天罔坠。圃隐倡之于前。五贤继之于后。圣贤相传之学。赖以复明。三纲五常之道。赖以复叙。数百载之间。见知闻知者亦不乏人。而士祸之馀。屡被禁锢。利欲之习。又从而陷溺。斯道之传。若存若亡则孔孟程朱之道。孰能倡明于当世。而以为后学之准则也哉。其知之早而虑之远。择之精而执之固。嗣五贤之绪而溯闽洛。接洙泗。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者。唯吾先生而已。局量大而执德弘。立志彊而信道笃。非其量之大。则所以应事接物者。何能宽广而不迫。非其志之彊。则所以历变履阴者。何能坚确而不移哉。圣贤之蕴。性情之妙。以一心而穷之。天地之运。事物之理。以一身而体之。弘足以任其重。毅足以致其远。其守之也中立而不倚。其发之也至死而不变。进退语默。不见其或悖。表里始终。不见其或异。至其养深积厚。而矜持者渐至纯熟。庄厉者自抵和平。子谅乐易之中。有截然不可犯之容。整齐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69L 页
严肃之中。有怡然可亲近之意。视其表则薰然若春风之和。测其蕴则浩浩若沧溟之阔。德愈盛而礼愈恭。道益尊而心益下。学际三才而不自为得。行贯神明而不自为异。才既周矣而不自为足。识既高矣而不自为是。常以为义理无穷而岁月有限。日新又新。孜孜不已。专精致诚。剖微穷深。夜而继晷。至忘寝食。英气过人而用功尤密。资禀通敏而索理益精。主敬以立本而动静不违。格物以致知而毫釐不差。莹万理于心上。炳千古于目前。意有所安则虽先觉之所未言。而断然行之。心有所不安者则虽先觉之所已言。而不敢辄徇。严于治己。如峻药打病而不复萌。果于徙义。如巨浪赴海而不可遏。超然身与道立。凝然心与理契。体师弟问答于语孟。会规模微妙于学庸。涵泳于近思录。以羽翼四子。尤着力于朱文公诸书。以为终身服膺之地。由是而六经之旨。百家之说。无不研穷而搜决。好学之诚。老而弥笃。平居抱病。如不自支。而夙夜乾惕。观书不懈。乐育人才。扶坐讲论。质之者辞未终。而答之如影响。不待思索而精义入神。使后生涣然悦豫而不能止也。且如著述之际。片言只字。皆即其心所契者而发之。援笔成章。典重的确。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0H 页
自然不可及也。戊申以来。 启辞劄子。皆出于爱君忧国之至。而忠诚贯于金石。危言凛于鈇钺。读之不觉感激而泪下。然一字未安。一辞未备则沈潜反覆。求必至当而后已。故章奏语义。无非理明而词顺。以此不悦者虽众而不敢指为题目也。先生德空充润平易多恕。和厚之气盎于面背。厚庆从先生四十有一年。未尝见其一有忿厉之容。终日訚訚。人乐亲附。贤愚善恶。皆获其益。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凡与人言。忠厚温逊。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见之者起敬。事之者尽心。以至狡伪暴慢者。亦皆献诚而致恭。虽以趋向之殊。利害之故。时见排斥。而退而相语。莫不以先生为君子也。为政为教。慈详恻怛。皆仿古昔成法。而无非成己之馀也。处繁而绰然。临乱而沛然。故其治州郡。方伯,元帅竞为严急。而其待先生。率皆宽厚。其有赖于设施者多矣。至如立朝之际。不徇俗而苟安。不贬道而求合。故动辄见忤。虽不得大施其道于一时。而其扶世教立大节。则足以传百代而愈久愈光也。尝谓圣贤之学不明。则世无真儒而天理晦塞矣。能卓然自立于流俗之中而不惑于他岐。为一世儒宗。以斯道为己任。为诸人倡。其间见而知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0L 页
之者亦颇有之。自五贤以后。读书者亦众。而未有能发挥心学。使后人得知治心之要。證正礼说。使冠昏丧祭礼皆得中。可以复行于世。而使斯道之传。如日中天。有目者皆可睹。如先生者也。前贤之礼。得先生而有所徵。前贤之道。得先生而有所明。起斯文于东方。觉来裔于将坠。庶可与天壤俱弊而后已也。此非阿好之私言。实士林之所同辞也。厚庆学无所得。识浅辞拙。其于先生之德业言行。安得模仿其万一也。而顾念请行状。索墓表之日。必考其言行事迹。故僭不自揣。敢记平日见而知之者。冀折衷于知言之君子。追思函丈。寤寐羹墙。感怆呜咽。不忍为书也。
天启纪元壬戌春三月庚申。门人新安李厚庆谨书。
寒冈郑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肃皇帝嘉靖二十二年(我 中宗恭僖大王三十八年)癸卯七月九日壬子庚子时。先生生于星州牧南山里柳村之第。
二十三年(我 中宗三十九年)甲辰(先生二岁)
二十四年(我 仁宗荣靖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三岁)
二十五年(我 明宗恭宪大王元年)丙午(先生四岁)
二十六年(我 明宗二年)丁未(先生五岁)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1H 页
二十七年(我 明宗三年)戊申(先生六岁○先生有异质。六岁儿嬉戏。出语惊人。)
二十八年(我 明宗四年)己酉(先生七岁)
二十九年(我 明宗五年)庚戌(先生八岁)
三十年(我 明宗六年)辛亥。(先生九岁)是岁三月。遭判书公忧。(执丧如成人。乡党叹之。)
三十一年(我 明宗七年)壬子(先生十岁)
三十二年(我 明宗八年)癸丑。(先生十一岁)是岁五月。服阕。
三十三年(我 明宗九年)甲寅(先生十二岁)
三十四年(我 明宗十年)乙卯(先生十三岁)
三十五年(我 明宗十一年)丙辰(先生十四岁)
三十六年(我 明宗十二年)丁巳(先生十五岁)
三十七年(我 明宗十三年)戊午(先生十六岁○是时。画先圣像设北壁下。每朝必参谒。人皆异之。)○受业于吴德溪先生。(时吴先生掌教星州学。先生从而受业焉。)
三十八年(我 明宗十四年)己未(先生十七岁)
三十九年(我 明宗十五年)庚申(先生十八岁)
四十年(我 明宗十六年)辛酉(先生十九岁)
四十一年(我 明宗十七年)壬戌。(先岁二十岁)是岁四月。遭祖妣淑夫人瑞兴金氏丧。
四十二年(我 明宗十八年)癸亥(先生二十一岁)春。始登退溪李先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1L 页
生之门。受心经。○冬。聘光州李氏奉事讳树之女。
四十三年(我 明宗十九年)甲子(先生二十二岁)夏。遭伯氏竹坡公丧。
四十四年(我 明宗二十年)乙丑(先生二十三岁)
四十五年(我 明宗二十一年)丙寅。(先生二十四岁)是春。拜南冥曹先生。
穆宗纯皇帝隆庆元年(我 明宗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二十五岁)
二年(我 宣祖昭敬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六岁)是岁。创建川谷书院。奉安伊川,云谷两先生。(先生以卧龙祠故事。禀定于退溪先生。遂定奉享程朱之义。号以川谷。仍请手额揭之。州人推先生为院长。先生取白鹿洞规。严立课条。日与远近儒生。讲读切磋。)◑十一月。丁母夫人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既殡。不脱衰绖。假寝倚庐。未尝背殡。深冬盛寒。霜疑衣被。右遍受风。几危而苏。南冥先生致书慰问。至有语及流涕之语。)
三年(我 宣祖二年)己巳(先生二十七岁)
四年(我 宣祖三年)庚午(先生二十八岁)
五年(我 宣祖四年)辛未。(先生二十九岁)是岁正月。服阕。
六年(我 宣祖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岁)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我 宣祖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一岁)十二月。除礼宾寺参奉。不赴。( 宣庙命擢学行之士。东冈金先生字颙以修撰入侍。仍 启曰。幼学郑逑年最少。故大臣不知矣。学问通明。曾从李滉学。又尝往来曹植之门。既有才局。又有异行。当以布衣入对。访问治道。观其人品。然后 命之以爵可也。○先生始被荐。铨曹请超叙六品。大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2H 页
臣有以为曾除职者叙六品。未经职者除参下职。于是拜礼宾寺参奉。)
二年(我 宣祖七年)甲戌(先生三十二岁)
三年(我 宣祖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三岁)六月。拜 健元陵参奉不赴。
四年(我 宣祖九年)丙子(先生三十四岁)
五年(我 宣祖十年)丁丑(先生三十五岁)
六年(我 宣祖十一年)钺寅(先生三十六岁)六月。吏曹 启叙六品。拜司圃署司圃。拜疏辞递。○秋拜义兴县监未赴。○十一月。拟佥正望。○十二月。拜宗簿寺主簿。又拜三嘉县监。皆不赴。
七年(我 宣祖十二年)己卯(先生三十七岁)三月。拜知礼县监。陈疏乞递。○夏。大学问答成。○秋。伽倻游山录成。
八年(我 宣祖十三年)庚辰(先生三十八岁)二月。拜昌宁县监。三月。谢 恩疏辞。不 允。四月。阶辞。( 上引见。 天颜温粹。酬酢如响。敷奏者百有馀言。)闰四月。赴任。○昌山志成。
九年(我 宣祖十四年)辛巳(先生三十九岁)九月。拜承议郎。司宪府持平。谢 恩后疏辞不 允。以县监时有推考。引嫌得递。○昌宁邑人。立生祠堂。○十月。拜宗亲府典簿。呈辞不 允。○十一月。拜仪宾府都事。呈辞不 允。○十二月。拜社稷令。谢 恩入直。未几呈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2L 页
辞。(李栗谷珥 榻前启请。虽未解由。罢格给楫。先生以开倖门为嫌。再疏请辞。蒙 允。)
十年(我 宣祖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岁)春。拜军资监判官。呈旬径退。○夏四月。南还。
十一年(我 宣祖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一岁)移居桧渊。构草堂。(阶下种梅百株。号百梅园。约诸友率门徒。为月朔讲会而立约会仪。)○拜江原道都事。旋递。◑拜忠清道都事。未赴。○拜工曹正郎。拜刑曹正郎。拜户曹正郎。皆不赴。
十二年(我 宣祖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二岁)五月。拜同福县监。六月谢 恩。七月阶辞。 引见。
十三年(我 宣祖十八祖年)乙酉(先生四十三岁)正月。被选小学,四书释解校正厅郎厅。以工曹正郎承 召赴朝。疏辞不 允。○二月。拜掌乐院佥正。◑五月。拜户曹正郎。○七月。再疏请递职。归家校正上送。蒙 允。将就途。旋被银台 启留。○八月。受留下乡。◑十月。拜军资监佥正。◑十二月。拜古阜郡守。疏辞得递。
十四年(我 宣祖十九年)丙戌(先生四十四岁)春。拜庆尚道都事。不赴。○秋。拜咸安郡守谢 恩。(以前任同福时国马瘦瘠。将降资。拜疏请递。以除本郡迎送之弊。议下吏曹吏。曹请加资而勿递。又拜疏以辞。 上眷犹重。乃拜 命之郡。)
十五年(我 宣祖二十年)丁亥。(先生四十五岁)咸州志成。○改修迂拙斋朴公汉柱之墓。又立祠。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3H 页
十六年(我 宣祖二十一年)戊子(先生四十六岁)四月。升通善郎。○五月。升朝奉大夫。◑八月。病辞径归。郡人立碑颂德。
十七年(我 宣祖二十二年)己丑。(先生四十七岁)是岁家食。率门徒通读心经。
十八年(我 宣祖二十三年)庚寅。(先生四十八岁)与门徒讲论近思录。(优游泉石。不以外累属心。)
十九年(我 宣祖二十四年)辛卯(先生四十九岁)十一月。拜通川郡守十二月谢 恩。
二十年(我 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先生五十岁)正月。赴任。◑游金刚山。○夏四月。岛夷构乱。都城失守。 大驾播越。(先生守封疆。遏贼路。召集精兵。锐意讨贼。)
二十一年(我 宣祖二十六年)癸巳(先生五十一岁)八月。特旨加通政。疏辞不 允。○十一月。拜江陵府事。闰十一月到任。
二十二年(我 宣祖二十七年)甲午(先生五十二岁)十一月。拜同副承旨。十二月。谢 恩疏辞。不 允。
二十三年(我 宣祖二十八年)乙未(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升右副承旨。三月。升左副承旨。四月辞递。◑五月。付义兴卫护军。◑六月。拜掌隶院判决事。○七月。拜右承旨。疏辞得递。◑八月。拜虎贲卫护军。◑九月。又拜右承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3L 页
旨。以两 天使问安使南来。 启请回路省扫先茔。◑十月。复 命。移拜左副承旨。◑十二月。递拜佥知中枢府事。◑拜右副承旨。
二十四年(我 宣祖二十九年)丙申(先生五十四岁)正月。拜江原道观察使。◑筑鸰原山城。( 上命筑山城备兵食。先生以鸰原形势为关东保障。乃择将募侩。筑城凿水。备兵峙粮。以为缓急大计。)◑立高丽忠臣元冲申祠。(立祠城中。使将士知所效之。)◑五月。呈告乞递。不 允。◑十月。呈告乞递。蒙 允。◑付龙骧卫副护军。◑拜右承旨。呈病递职。付龙骧卫大护军。◑十二月。拜形曹参议。◑又拜右副承旨。
二十五年(我 宣祖三十年)丁酉(先生五十五岁)正月。呈辞递职。◑二月。付义兴卫护军兼五卫将。◑三月。拜掌隶院判决事。◑六月。拜成川府使。◑七月。赴任。◑置武学祠。以祀上将军郑顗,副使崔椿命。(郑公于先生。为十二世祖。崔公即外先祖也。作序与诗。以表其双勋两节。 有燕坐之室曰乐只堂。自号乐只翁。公退之暇。徜徉于冰江雪月之间。以适其观物寓兴之趣。仍作序以志之。)
二十六年(我 宣祖三十一年)戊戌(先生五十六岁)十月。升嘉善大夫。疏辞不 允。
二十七年(我 宣祖三十二年)己亥(先生五十七岁)
二十八年(我 宣祖三十三年)庚子(先生五十八岁)正月。瓜满。递付忠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4H 页
佐卫副护军。病疏请罢职名。不 允。◑古今忠谟,中和集说,古文会粹,圣贤风范等书成。○始草心经发挥。○七月。闻 懿仁王后升遐。赴朝临哭。○九月。付忠武卫司直。○十月。拜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上疏论山陵。仍拜观众监提调。○拜刑曹参判。
二十九年(我 宣祖三十四年)辛丑(先生五十九岁)三月。拜义兴卫司直。○九月。拜宁越郡守。不赴。○心经发挥成。◑十月。付龙骧卫护军。以讲證经解设局被 召。病不能行。上疏请递。蒙 允。
三十年(我 宣祖三十五年)壬寅(先生六十岁)正月。拜龙骧卫护军。○拜忠州牧使。赴任。(作祭文亲祭于弹琴台。以慰战亡将士)○四月。以周易谚解校正厅堂上被 召。付龙骧卫护军。俄付司直。○七月。付虎贲卫护军。○八月。付龙骧卫副司直。○十月。付虎贲卫司直。○十一月。遭仲氏西川君柏谷公丧。○十二月。付龙骧卫副护军。俄付义兴卫护军。
三十一年(我 宣祖三十六年)癸卯(先生六十一岁)春。拜海州牧使洪州牧使。皆不赴。○五先生礼说成。○冬还乡。(呈告退还。就寒冈旧址之北。筑小斋。名曰夙夜斋。)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4L 页
三十二年(我 宣祖三十七年)甲辰(先生六十二岁)夏。拜工曹参判。不赴。◑构武屹山斋。(在修道山东畔。泉石明洁。迥隔人烟。先生乐其僻静。构小斋为藏书游息之所。)◑洙泗言仁录成。
三十三年(我 宣祖三十八年)乙巳。(先生六十三岁)卧龙岩志成。○重修桧渊草堂。(房堂窗户。一如旧制。名其房曰不愧。寝窗曰梅窗。轩曰静观。又有竹牖松棂之号。别构一庵于堂东。名曰望云。以先垄在瞻望之地。故寓永慕之思。)
三十四年(我 宣祖三十九年)丙午(先生六十四岁)秋。拜光州牧使。不赴。(与门下若干人。往谒香川书院。仍祭德溪墓。又往晋山谒德山院祠。仍祭南冥墓。向天岭谒蓝溪院祠。又祭一蠹墓而还。)○十二月。拜安东府使。
三十五年(我 宣祖四十年)丁未(先生六十五岁)三月。谢 恩赴入。(以累被除拜。连辞未安。赴任。径踰竹岭。谒陶山书院。)○重创创庐江书院。奉安退溪先生(有祭文)○九月。受由远家。为辞递计。闻 上不豫。还赴任所。○刊启蒙图书节要。作跋以志之。○十二月。呈辞递归。
三十六年(我 宣祖四十一年)戊申(先生六十六岁)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赴朝哭临。拜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呈辞乞递。(传曰郑逑乃林下善土为先擢用)○三月。拜司宪府大司宪兼 世子辅养官。累辞得递。(时有人伦之变。上全思劄子。仍乞免。至四得处。即发行到木川。住待 国葬之期。)○六月。拜刑曹参判。上疏请递。蒙允。○七月。付忠佐卫大护军。以疾辞。遂还。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5H 页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六十七岁)是岁家食。△八月。夫人李氏卒。
三十八年(光海二年)庚戌。(先生六十八岁)增演洙泗言仁录。
三十九年(光海三年)辛亥。(先生六十九岁)往来于慕庵武屹等斋。正书礼说。
四十年(光海四年)壬子。(先生七十岁)移卜于芦谷。(在州东江左)
四十一年(光海五年)癸丑(先生岁七十一岁)春。述西川君柏谷公行状。○七月。闻有逆变。行到永同。病不能进。上疏。十月。又上劄。(时有构诬逆狱。连及大君。先生封疏以进。时子樟在都下。目见时事。奉疏悯慄。竟不克上。先生闻之。遂复愤郁。即又裁劄。并封前劄以上。)
四十二年(光海六年)甲寅(先生七十二岁)正月。草堂火。(一生纂集百馀卷及书册数千馀轴。尽为回禄。唯心经发挥得出。)春。移卜泗滨。(堂名曰景晦。斋曰持敬,明义。自号泗阳病叟。)△复收辑礼说。△冬。嗣子樟卒。
四十三年(光海七年)乙卯(先生七十三岁)春。述金鹤峰行状。○五月。先生患风痹。
四十四年(光海八年)丙辰(先生七十四岁)秋。浴荣川椒井。留浮石寺。(寺在小白山下。远近士子。来候不绝。)
四十五年(光海九年)丁巳(先生七十五岁)秋。浴东莱温井。○五服沿革图成。
四十六年(光海十年)戊午。(先生七十六岁)先生病日痼。犹不停披。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5L 页
分类礼记凶礼。△是年间。朝廷有请废 大妃之事。先生草疏未上。(会。光海答柳潝等疏。有戊申郑逑倡全恩之说。掠取美名。使君上更无施恩。以乱国是之语。先生知不可复有言。草疏而止。)
四十七年(光海十一年)己未(先生七十七岁)秋。又试椒温之浴。仍到桧山海亭。浴海而返。△十二月。始有感昌之候。犹不废应接。
四十八年(光海十二年)庚申(先生七十八岁)正月一日。寝疾。五日甲申酉时。终于持敬斋。(春秋七十八。前岁伽倻山北角落。卒日之朝。有木稼之异。)△二月戊寅。门人等奉柩行。翌日到寒冈。权殡于慕庵。(先垄下斋室)△四月戊申朔二日。奉窆于先茔之东艮坐坤向之原。△八月辛酉。光海遣礼曹正郎李惟一谕祭。命别致赙。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表
  
先考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府君。先妣贞夫人。密阳朴氏合祔墓表。
呜呼。是我先父母合祔墓也。葬于此。先君二十四年。夫人六十四年矣。今始刻石为表。感怆鸣咽。不忍为书也。府君讳俨。字仲思。星州人。新罗碧珍大将军讳匆言之后。历累世有讳晟。保胜郎将。讳桓。精勇卫中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6H 页
郎将。讳希牧。通宪大夫判宗簿寺事。 赠通政大夫,工曹参议。讳存实。朝散大夫。军器少监。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讳德孙。承议郎南海县令。 赠资宪大夫,户曹判书。讳约东。资宪大夫。吏曹判书。知中枢府事。谥平靖公。封清白吏。于府君曾祖也。祖讳承元。通政大夫宣传官。考讳有温。通政大夫利川都护府使。妣文化柳氏。通政大夫沃川郡守寿长之女。府君以正德庚午十一月十九日生。以门荫拜典设司别坐。隆庆己巳。升龙骧卫副护军。万历丁酉四月十二日终。以倭乱权厝于玄风嘉泰。贞夫人密阳朴氏。承义副尉讳光美之女。以正德甲戌六月二十七日生。嘉靖辛卯。归府君。丙寅六月二十三日终。十月。葬于灵山治东德岩山坎坐之原。万历丙午。迁府君合葬于夫人墓西焉。子厚庆猥 奉朝命。推 恩九原。府君,夫人俱膺 宠赠。呜呼。我府君资禀温厚。行敦孝友。好施惠。周急人。故知旧倾心。乡党称道。夫人贞淑幽閒。德行咸备。子虽不肖。不敢饰辞以增不孝之罪也。子男三。长硕庆。以门荫为副司果。仲崇庆。业儒早夭。季厚庆。女长适忠顺卫李庆清。次适士人郭𧽣。皆无后。硕庆子三。曰道孜,道由,道一。俱业儒。女二。适士人
畏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76L 页
郭忠英,忠义尉郑之亨。崇庆子一。曰道纯。早夭。女二。适忠义尉李纯植,幼学崔德鹍。厚庆子三。曰道辅。生员。曰道亨,道熙。女四。适士人安盛汉,进士崔东彦。二尚幼。内外曾玄孙几百有馀人。呜呼。我诸孤奉行遗体。无忝所生。实赖先世遗风。而孤露馀生。夙遭艰险。既不能敬养。又不得显扬。曷不为终天之痛哉。噫。人谁无父母。人谁免一死。见此表于千百载之后者。毋或毁此宅兆。宁非人子之至幸也哉。
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十一月甲辰。季男通训大夫。行阴城县监厚庆。敬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