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x 页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启辞
启辞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6H 页
[山陵审定启(六)]
启曰。臣等昨日与该官术官等。往审 健元陵新卜三原。反覆泛铁。商议形势坐向。与初审时所定。皆无异同。大槩为山不甚高大。而支分派别。各成堂局。原原平正。面面深邃。朝对环拥。龙虎拱揖。坐而顾眄。如在重掩联叠之中。四无空缺虚豁之地。真天作寿山。 国初建都之始。旁搜名山。以为累代玄宫之所意。盖有在俗传。 太祖三年。率神僧无学。亲审陵寝。得一山可用累世云云。此说出于 太宗朝重臣金敬叔所撰周官六翼之书云。而臣等未及考见。虽未敢定以为信说。而参以所见。似非浪传。今所新卜三原。特其无拘忌。今明年可用之地耳。若传之后世而无拘忌之相值。则可用之原。不止于此。如欲依 天朝天寿山例。传之累代。而次第为用。则非此难得。臣等所见。不得不并 启。第其中第五岗。朴尚义以为三岗之中。形势当为第一。而酉金之山水。破于乙地。以胡舜申之说观之。则乙为火也。金汝坚所论。似或有邪说云者。盖虑有如前日子羽之说也。术官等皆以为以天地正位论之。则乙元属木。而胡舜申独以从
启曰。臣等昨日与该官术官等。往审 健元陵新卜三原。反覆泛铁。商议形势坐向。与初审时所定。皆无异同。大槩为山不甚高大。而支分派别。各成堂局。原原平正。面面深邃。朝对环拥。龙虎拱揖。坐而顾眄。如在重掩联叠之中。四无空缺虚豁之地。真天作寿山。 国初建都之始。旁搜名山。以为累代玄宫之所意。盖有在俗传。 太祖三年。率神僧无学。亲审陵寝。得一山可用累世云云。此说出于 太宗朝重臣金敬叔所撰周官六翼之书云。而臣等未及考见。虽未敢定以为信说。而参以所见。似非浪传。今所新卜三原。特其无拘忌。今明年可用之地耳。若传之后世而无拘忌之相值。则可用之原。不止于此。如欲依 天朝天寿山例。传之累代。而次第为用。则非此难得。臣等所见。不得不并 启。第其中第五岗。朴尚义以为三岗之中。形势当为第一。而酉金之山水。破于乙地。以胡舜申之说观之。则乙为火也。金汝坚所论。似或有邪说云者。盖虑有如前日子羽之说也。术官等皆以为以天地正位论之。则乙元属木。而胡舜申独以从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6L 页
子为火。其势不旺。与酉金自不相妨。而况舜申亦不言酉金乙火之忌。子羽所论。创为类推之说耳。前已攻破。决不可为拘忌云。故臣等与术官等商议。泛铁立标。点成单穴之制而来。且李懿信则独以第二岗为最吉之地。极其称赞。故亦为泛铁立标矣。第一第二两冈。则皆成一穴。而两岗相距。仅四五十步。名虽二岗。实曰一原。亦是奇异之地。或以为二岗双穴。势甚顺便。而路从 健元陵红门内丁字阁。迤东欹侧而入。下人出入之际。与陵所太近。似为未安。定以第五岗为用。为当。或以为虽以闾阎私家之制论之。祖子孙同原入葬。则葬时役人出入。势所必然。而既祭告其由。则其于安神妥灵之道。似无所妨。况从第二岗青龙后面。从山腰而开路。其于木石输运。亦为便益云。此说亦甚有理。臣等则既以第五岗定用矣。第一第二两岗。深邃则优于第五岗。而人之所论。如上所云。故并附于此。以俟 睿裁。
答曰。胡舜申之法。 天朝已为革罢云。前日予已令勿为举论。更勿举论。但闻第五岗无树木。则野中往来。人皆见之云。其言若然。则似为未尽。第一第二岗。丁字阁前出入。事有何害。但
答曰。胡舜申之法。 天朝已为革罢云。前日予已令勿为举论。更勿举论。但闻第五岗无树木。则野中往来。人皆见之云。其言若然。则似为未尽。第一第二岗。丁字阁前出入。事有何害。但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7H 页
太祖陵逼近云。其当不当。更为议 启。丁字阁前出入。于义理似无害矣。
再 启。伏承 下教。前日李之芳墓山看审时。望见大路之说。自 上明有传教。故臣等每于定山之时。常存此念。今此第五岗。若去其树木。则与前面远野一角。隐隐遥望。而无突露浅狭之气。故欲为定用矣。至于第一第二两岗。虽近于 太祖陵。以山势论之。则 太祖陵当为主。而第一第二两岗。支分而成穴。势顺而形便。此则决无所妨。臣等所谓丁字阁前出入未安之言。非指常时因祭祀出入之谓也。赴役之时。输运木石。经由陵下及丁字阁东边至近处。呼耶声震。是甚未安。故欲开路新岗东北边山腰。以为输入木石之路。毕役之后。则旋复防塞。以全山势。自下已为议定矣。敢 启。
答曰。大臣某处中议定。后日之计。亦量而为之。役军出入事。予前已知见。
三 启曰。第一第二两冈。最在幽深重叠之中。且天然左右之穴。其于后日之计。亦为并美难得之地。 上教既已如此。以此两岗。顺方位而定用宜当。敢 启。
答曰。顺方位而定用之言。何谓耶。回启。
再 启。伏承 下教。前日李之芳墓山看审时。望见大路之说。自 上明有传教。故臣等每于定山之时。常存此念。今此第五岗。若去其树木。则与前面远野一角。隐隐遥望。而无突露浅狭之气。故欲为定用矣。至于第一第二两岗。虽近于 太祖陵。以山势论之。则 太祖陵当为主。而第一第二两岗。支分而成穴。势顺而形便。此则决无所妨。臣等所谓丁字阁前出入未安之言。非指常时因祭祀出入之谓也。赴役之时。输运木石。经由陵下及丁字阁东边至近处。呼耶声震。是甚未安。故欲开路新岗东北边山腰。以为输入木石之路。毕役之后。则旋复防塞。以全山势。自下已为议定矣。敢 启。
答曰。大臣某处中议定。后日之计。亦量而为之。役军出入事。予前已知见。
三 启曰。第一第二两冈。最在幽深重叠之中。且天然左右之穴。其于后日之计。亦为并美难得之地。 上教既已如此。以此两岗。顺方位而定用宜当。敢 启。
答曰。顺方位而定用之言。何谓耶。回启。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7L 页
启曰。穴成左右。男位在右。女位在左。若顺方位。则左穴为今番用矣。
答曰。或云第一冈。不及于第二冈云。此说是乎。神道则尚右矣。必须如是葬乎。察而回启。
启曰。两冈长短坐向。相等而同在一局之内。于彼于此。人之所见。无大差异。于其间强欲优劣则。论议亦相不同。或云以 天朝行用之法论之。则第一冈亥来而成壬坐。 天朝尤贵于亥龙。第一冈为优。或云第二冈。形势比一冈。尤为明丽。第二冈为优云。而其中李懿信尤称之。若点一原。则左右方位。不可移易。今成两冈。各成一局形。左右之位。似非大关。而第以万世长远之虑论之。则虽成两冈。丁字阁。则当设于一处。既成一阁。左右之位。与本冈方位交换。则亦似平(一作未)安。故初以顺方位为便之意。敢为 启达矣。若有一时之命。则虽与常规有异。亦不至于大段妨害。惟在 圣断。
答曰。若无大段优劣。则何必换其方位。予则不知。大臣议定。
启曰。两冈优劣。互相异同。诸人所论参错相等。依前 启辞。今用第二冈。兼顺方位。允合情势。敢 启。
答曰。或云第一冈。不及于第二冈云。此说是乎。神道则尚右矣。必须如是葬乎。察而回启。
启曰。两冈长短坐向。相等而同在一局之内。于彼于此。人之所见。无大差异。于其间强欲优劣则。论议亦相不同。或云以 天朝行用之法论之。则第一冈亥来而成壬坐。 天朝尤贵于亥龙。第一冈为优。或云第二冈。形势比一冈。尤为明丽。第二冈为优云。而其中李懿信尤称之。若点一原。则左右方位。不可移易。今成两冈。各成一局形。左右之位。似非大关。而第以万世长远之虑论之。则虽成两冈。丁字阁。则当设于一处。既成一阁。左右之位。与本冈方位交换。则亦似平(一作未)安。故初以顺方位为便之意。敢为 启达矣。若有一时之命。则虽与常规有异。亦不至于大段妨害。惟在 圣断。
答曰。若无大段优劣。则何必换其方位。予则不知。大臣议定。
启曰。两冈优劣。互相异同。诸人所论参错相等。依前 启辞。今用第二冈。兼顺方位。允合情势。敢 启。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8H 页
答曰。依启。
[论体察使李元翼病启]
启曰。臣等曾闻都体察使李元翼年衰(一作羸)弱。劳瘁已甚。不无因素致伤之理。今见金信元状 启。證势似重。虽用药饵。若不开素。必难差复。任事大臣。脱致难救。事极未安。既有所闻。敢 启。
[山陵审定启]
启曰。因山覆审时。第二冈之左。又有第三第四两冈。而小东则又有一冈。李懿信与臣等。移上第三冈。即为泛铁。又欲立标。臣等以为既得第一第二两冈。其第三第四冈。不必又为立标。只泛铁而来矣。今既定用第二冈。则朴尚义,李懿信等相议。以为第一冈。分于 健元陵之胁。而又支丰广。不及二冈。左右两胁。形不均平。未见朝山。比于第二冈。不无优劣之差。大抵择地之法。当以右位为重。今用第二冈。则其第一冈。犹未若二冈之完备尽美。今番若择第三第四两冈之中。则山形坐向水破皆同。而择日所忌。且无变更。只有补土之功而已。空此第二冈。以为后日之计。则昨日 启禀。方位亦顺。而方为尽善而尽备。以此来告于臣等。此言果为有理。而臣等更思。亦为有理。更为看审移用宜当。一局之内。穴原甚多。非如他山单穴独垄之比。推移择用。地有馀裕。反覆选择。务要极尽。敢此烦启。
[论体察使李元翼病启]
启曰。臣等曾闻都体察使李元翼年衰(一作羸)弱。劳瘁已甚。不无因素致伤之理。今见金信元状 启。證势似重。虽用药饵。若不开素。必难差复。任事大臣。脱致难救。事极未安。既有所闻。敢 启。
[山陵审定启]
启曰。因山覆审时。第二冈之左。又有第三第四两冈。而小东则又有一冈。李懿信与臣等。移上第三冈。即为泛铁。又欲立标。臣等以为既得第一第二两冈。其第三第四冈。不必又为立标。只泛铁而来矣。今既定用第二冈。则朴尚义,李懿信等相议。以为第一冈。分于 健元陵之胁。而又支丰广。不及二冈。左右两胁。形不均平。未见朝山。比于第二冈。不无优劣之差。大抵择地之法。当以右位为重。今用第二冈。则其第一冈。犹未若二冈之完备尽美。今番若择第三第四两冈之中。则山形坐向水破皆同。而择日所忌。且无变更。只有补土之功而已。空此第二冈。以为后日之计。则昨日 启禀。方位亦顺。而方为尽善而尽备。以此来告于臣等。此言果为有理。而臣等更思。亦为有理。更为看审移用宜当。一局之内。穴原甚多。非如他山单穴独垄之比。推移择用。地有馀裕。反覆选择。务要极尽。敢此烦启。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8L 页
答曰。予亦闻第二冈胜于第一冈。故前日左右方位与优劣。予固问之矣。不小之事。更为磨琢为之。不亦是乎。今番用第三第四冈何妨。
[因冬雷乞斥启]
启曰。冬雷之灾。一月叠现。上天告警。丁宁若是。灾异策免。厥有古典。今当更化之日。想望维新之政。不宜使匪人久此忝窃。以速灾谴。何惜 懿断。以重违天心。伏乞 早斥臣等。以开贤路。
答曰。天变叠见。罔非冒居之致。上畏下恤。不任兢惕。宜勿辞。
[请命汉城府治夺占民家者罪启]
备边司郎厅。以大臣意 启曰。往在癸巳年冬。大驾自海州。择日还都。兵曹虑士大夫及侍卫将士冬月入城。栖依无所。预先知委于城中民庶。使之一一许接事 启请。则自 上恐有因夺比(比衍字)占之弊。丁宁 下教。故一行侍卫之人。不敢公然据占。私相借贷而已。日久法弛。弊渐横生。始自三江士大夫。间或占入居民私舍。久而成弊。至于依法据夺。家主不意播迁。在在皆然。其流之弊。渐至于城内闾阎无不同然。小民因此不得安居。而据占之习。甚至如公家依幕之为。其中或以人情自相借贷者。则已不必论矣。如依势抑勒。公然夺占。使本主失所者。不得不绳之以法。以为安全之计也。请令汉城府及五
[因冬雷乞斥启]
启曰。冬雷之灾。一月叠现。上天告警。丁宁若是。灾异策免。厥有古典。今当更化之日。想望维新之政。不宜使匪人久此忝窃。以速灾谴。何惜 懿断。以重违天心。伏乞 早斥臣等。以开贤路。
答曰。天变叠见。罔非冒居之致。上畏下恤。不任兢惕。宜勿辞。
[请命汉城府治夺占民家者罪启]
备边司郎厅。以大臣意 启曰。往在癸巳年冬。大驾自海州。择日还都。兵曹虑士大夫及侍卫将士冬月入城。栖依无所。预先知委于城中民庶。使之一一许接事 启请。则自 上恐有因夺比(比衍字)占之弊。丁宁 下教。故一行侍卫之人。不敢公然据占。私相借贷而已。日久法弛。弊渐横生。始自三江士大夫。间或占入居民私舍。久而成弊。至于依法据夺。家主不意播迁。在在皆然。其流之弊。渐至于城内闾阎无不同然。小民因此不得安居。而据占之习。甚至如公家依幕之为。其中或以人情自相借贷者。则已不必论矣。如依势抑勒。公然夺占。使本主失所者。不得不绳之以法。以为安全之计也。请令汉城府及五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9H 页
部。随现绳纠。俾不得如前。横恣甚者。亦令法官随所闻举行事。捧承 传施行何如。
[请凤山等四路店民蠲免赋役启]
备边司 启曰。西方一路。困于天兵。凤山以西。则犹有民居。自凤山至京城。一带直路。荡无人烟。往来公差及商贾行旅。亦无过宿之地。若至明春。盗贼间发。则将有路绝之患。不可不预为之虑。募民辏集之策。有难以空言招谕。必须劳来优恤。先为安乐之地。使民争趍。然后乃可为也。自京城西至凤山。南至稷山。又南至竹山。东南至利川一路。俱是通行大路。此等四路。行店新居之民。量限里数。凡田税徭役。限年一切蠲免。使得来接之意。令该曹磨鍊举行。且即下 谕于两道监司。使之着实举行何如。
答曰。允。
[请荡涤八路逋欠量减圻甸供给且给取办诸价于市民启]
启曰。前日本司 启辞内。节该丁酉以前各色逋欠。令该曹荡涤。久役之民。不忍长使劳苦。姑限数年。与民休息之意。别为 下书事。已为 启下举行矣。八道之中。京畿为都城之辅。凡所供给。倍于他道。而 天兵虽撤。京师所需。一无倚办之处。不得不偏责于畿甸者甚多。若不别㨾完恤。以示优异之恩。则恐无以慰其愁苦之心。令该司参酌畿甸所徵之中有可以推移蠲
[请凤山等四路店民蠲免赋役启]
备边司 启曰。西方一路。困于天兵。凤山以西。则犹有民居。自凤山至京城。一带直路。荡无人烟。往来公差及商贾行旅。亦无过宿之地。若至明春。盗贼间发。则将有路绝之患。不可不预为之虑。募民辏集之策。有难以空言招谕。必须劳来优恤。先为安乐之地。使民争趍。然后乃可为也。自京城西至凤山。南至稷山。又南至竹山。东南至利川一路。俱是通行大路。此等四路。行店新居之民。量限里数。凡田税徭役。限年一切蠲免。使得来接之意。令该曹磨鍊举行。且即下 谕于两道监司。使之着实举行何如。
答曰。允。
[请荡涤八路逋欠量减圻甸供给且给取办诸价于市民启]
启曰。前日本司 启辞内。节该丁酉以前各色逋欠。令该曹荡涤。久役之民。不忍长使劳苦。姑限数年。与民休息之意。别为 下书事。已为 启下举行矣。八道之中。京畿为都城之辅。凡所供给。倍于他道。而 天兵虽撤。京师所需。一无倚办之处。不得不偏责于畿甸者甚多。若不别㨾完恤。以示优异之恩。则恐无以慰其愁苦之心。令该司参酌畿甸所徵之中有可以推移蠲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9L 页
减者。抄出 启下。一切蠲除。似为宜当。且 国家流来之规。异于古制。凡有时急取办之物。一一分徵于市肆。名曰贸易。而实不给价。有司者必曰姑待后日。从轻减价而给之。名虽交易。其实敛之。已非古制。事甚未安。 天将在城。犹踵此弊。各衙门徵责名目。日如牛毛。而都监之官。皆责于市民。数年侵扰。有难悉记。今之恒言。皆曰八道俱被天兵之扰。而其中尤甚者。无逾于市民。今天兵已撤。 国葬垂毕。正宜另恤市民。特异于外方。俾民知 国家怜其无告之情可也。此辈俱是不耕不税之徒。别无给复之规。令户曹自今非不得已时需难以取办于外方者外。一切勿行公贸。虽有所贸。勿得待后给价。划即准给其价。且令平市署凡所出役之事。务令宽平。勿得如前督责。以示 朝廷别加优恤之意。何如。
[论北路事宜启]
启曰。北虏搆衅。忧虞万端。 国家目前之急。尤有大于此者。故今之议者。意不暇及此。而视若寻常小患者然。若在平时。则此为方今第一要务。而疏阔至此。不可不及时讲究。以为桑土之计。若屡兴大兵。覆其巢穴。则虽快于目前。而在我元气。先已薾然。若媕婀姑息。苟度目前。则日
[论北路事宜启]
启曰。北虏搆衅。忧虞万端。 国家目前之急。尤有大于此者。故今之议者。意不暇及此。而视若寻常小患者然。若在平时。则此为方今第一要务。而疏阔至此。不可不及时讲究。以为桑土之计。若屡兴大兵。覆其巢穴。则虽快于目前。而在我元气。先已薾然。若媕婀姑息。苟度目前。则日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0H 页
后之忧。有不可胜言。近日自北道来者及熟谙边情者。多言虏情无厌。惟利是趋。可以利饵。难以义结。前日胡人之所以奔走听命。愿为藩蔽者。非必慕义向化而来也。盖利上京。受赐买卖。以利其生。变后上京之规一罢。胡人归顺者。一无所利。而惟出没寇抄间。有分外之利。今之作耗者。虽因结怨之致。未必不由于利绝而然也。上京之路一开。则虏之归顺者。将必闻风而乐趍。因此开谕。悬重赏而购募。则数三叛胡之头。或可坐而致之。而我无一卒之费。边事或得以少安云。议者之言。虽未必尽合机宜。而深知北边之情者。皆主此论。往在丙申年间。李镒为北兵使时驰 启。以为各镇胡人。未得上京。多有缺望。抚谕似难云云。本司以为有功胡人抄出。许令封进豹皮。给价慰悦。为当云云。上年巡察使尹承勋驰 启。以为各㨾赏物。誇示藩酋。以激其贪得之心。图之甚易云云。本司以青蓝布各五十疋,大布五十疋,木绵二同。即为输送。以资行计之需。今过一年。未知此计果行与否。若不可行。则所送布物。计匹贸谷。以资军饷之意。承勋前已驰 启。若已贸谷。开数查报。如未及行计。而事有可紧之机。军资不足。自此亦可量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0L 页
宜加送。此等事宜。密谕于巡察使。使之商量驰启。其上京一事。最为紧要。虽不得一依平时许至都城。兵曹价布。户曹奴婢身贡。参量输送。令本道监司。参酌道内便近饶裕之官。收储待时。抄出藩胡中表表有功者。许令如前进上。量给价物。以慰其心。且谕徐待一路苏复。渐次上京之意。似为便当。令各该司。着实举行。且本道。接邻野人。凡所施为。务令侈大。以耸观瞻。经变以后。人民物力。倍减于前。而施为举动。犹踵前习。物力之日就凋弊者。良由于此。亦令监司凡军官及驺从使命供亿。务令省约。或有分外滥觞者。随所闻见。启 闻纠劾。为当。本道出身武士。皆是正军。保率之类。一登科第。尽失保率。长年防戍。又无协助之力。因此失业。流离败家者前后相续。本道父老。戒其子弟。皆以业武为害身之累。人心如此。极为寒心。亦令监司抄出出身赴防之类。量宜复户。以存家业。其中才器卓异表表可称者。特授边将。以为耸动劝励之方。为当北鄙之人。专以弓马为事。故土俗相传。以马为贵。其有才品者。本道一一推捉。以为三名日封进之用。既已封进。只给马帖。远道之人。持帖受马者。百无一二。而其实终归于无用。极为未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1H 页
安。凡咸镜道进上马价。即令本道许给本道场马。使不失本事。并令该曹参酌定夺施行为当。且在平时。六镇各官。有远马之规。所谓远马者。守令赴任之初。官属等。备立好马若干匹。有若衙养马骑卜之例。别养于官中。守令遆来时。以为骑载之(一作具)。终不见还。虽多少不等。多则十馀匹。小不下五六匹。此等之弊。实是无穷之害。经席之上。累次陈 启。下令禁止。而犹未尽革。到今荡败之极。旧习间或有之。残弊官属土兵。不胜其苦。流亡相继。未必不由于此。以有限之马。应无穷之费。此弊不禁。数年之内。六镇战马。将至绝种。边将亦依凭此事。遆来时责立于土兵。此则虽无常行之规。亦颇有之云。若不严禁。必将成例。平时则驿马数多。边方守令边将。时以驿马。依法遆把。犹有远马责立之弊。今则驿马不多。且有全阙之处。守令边将。势不可徒行。各站驿马。虽不得依数责立。而务令随便备立。遆来守令及边将渐次许骑从马。责出之弊。一切严禁。使六镇残氓得以保存。且两界土兵马割耳之规。其法甚善。依平时例。申明举行。如有被捉于他道者。一一没官。犯者治罪。则庶有禁断之路。令兵曹别成公事。知会两界。以此意 下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1L 页
谕于两界监兵使处。何如。
[请徵庆尚道骑步兵番价募立橹军启]
备边司 启曰。 传曰忠清道舟师所属及两南中道以上步兵。若舟师所属则似难矣。令备边司察而回 启事 传教矣。忠清道舟师所属沿海各官。其数稍优。而战舰之数。比两南似少。调格之事。不至如两南之艰。虽除步兵。犹可成形。该曹之 启请。意必为此。全罗道则不独中道以上为然。虽在下道。不系于舟师所属。沿海官步兵。则别无调格之事。一皆作米。以为 天兵之粮。今天兵已撤。全罗内地步兵。则自当有所处置。至于庆尚道。则道内应上番骑步兵。勿论沿海内地。无遗徵价。募立橹军。若一朝并令上番。则调格之事。必多艰窘。敢 启。
传曰。知道。
[论处置叶靖国启]
秘密 启曰。以户曹判书柳根秘密 启辞。令备边司更议处之事。 传曰依启事 传教矣。臣等因此参详。且考都监 启辞辞缘。则当初叶靖国请留本意。则专为山家之术。而难于措辞。转为鍊兵之说。及来施为。不过前日训鍊都监所尝布陈操鍊之法而差粗浅尔。此则别无可学之事。而其所缕缕为言。最称奇术者。祈祝降神。现附人身。变弱为强之术耳。闻之荒诞。使
[请徵庆尚道骑步兵番价募立橹军启]
备边司 启曰。 传曰忠清道舟师所属及两南中道以上步兵。若舟师所属则似难矣。令备边司察而回 启事 传教矣。忠清道舟师所属沿海各官。其数稍优。而战舰之数。比两南似少。调格之事。不至如两南之艰。虽除步兵。犹可成形。该曹之 启请。意必为此。全罗道则不独中道以上为然。虽在下道。不系于舟师所属。沿海官步兵。则别无调格之事。一皆作米。以为 天兵之粮。今天兵已撤。全罗内地步兵。则自当有所处置。至于庆尚道。则道内应上番骑步兵。勿论沿海内地。无遗徵价。募立橹军。若一朝并令上番。则调格之事。必多艰窘。敢 启。
传曰。知道。
[论处置叶靖国启]
秘密 启曰。以户曹判书柳根秘密 启辞。令备边司更议处之事。 传曰依启事 传教矣。臣等因此参详。且考都监 启辞辞缘。则当初叶靖国请留本意。则专为山家之术。而难于措辞。转为鍊兵之说。及来施为。不过前日训鍊都监所尝布陈操鍊之法而差粗浅尔。此则别无可学之事。而其所缕缕为言。最称奇术者。祈祝降神。现附人身。变弱为强之术耳。闻之荒诞。使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2H 页
人茫然如闻巫觋之说。其大略。不过设为天地人三坛。上设日月星辰之位。中设名山大川神之位。下设历代名将神之位。糊纸为幡。树立旗枪。列兵四隅。乘夜虔祷。久乃得效。则以为古之名将之灵。降临于各兵之身。使弱者变为雄壮。力举数百斤。行及奔马云云。信如此言。则古今武经。其说甚多。而一不及此。 天朝名将。何无一言信用此术而得实效者欤。以此言之。则言之无实。不足深辨。而第缘靖国攘臂力言。故施之无效。然后辞而不用。亦非为晚。故姑从其请矣。今则其术已施之矣。其效已无验矣。今已技穷而情见。更难饰伪而藏拙。在今若无更问地理之事。则惟当辞而遣之。不宜坐费日月。虚耗饩廪。且使逃兵相率而来聚。以为逋逃之薮。重贻他日之忧也。但既以礼请之。又以礼待之。事一不效。便即罢遣。殊非待客之道。彼自辞归。则于礼为宜。一向以更待日暖为期。似无回去之意。惟当使伺候之人。常随事措辞曰。教场排营操演之事。小邦亦尝承教于 天朝诸将官处。粗知首末。今所欲知者。只是祭鍊之事。而此又无效。远待天暖。杳然难期。小邦之望。缺矣。此外更无所为云云。以此措辞。随事陈说。常使闻知。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2L 页
以俟自处。然犹不还。然后更议施行为当。经理咨内所录员役。多是无籍之徒。分明逃兵。前日陶通判咨内。亦以为言。在我固当依分付施行。而第恐他日因此。惹得隐匿逃兵之名。重获罪于 天朝之意。善为措辞。令承文院略及于回咨。似为宜当。敢 启。
传曰。依启。
[请久任军器寺诸官启]
军器寺 启曰。 天兵住城。凡所兴作。皆责于本寺。下人及工匠。奔走不暇。鞭箠狼藉。虽欲有所兴作。势有不暇。故近数年来。本寺实务。置之度外。不复提撕。惟奔走供应是事。而各㨾军器。因边将等节续 启请。四散于边上。故武库之物。有出而无入。其势自至于尽无。到今板荡。良由于此。此则已往事势之必然而无可为者矣。今之事势。与前顿异。百司之中。本寺之事。尤为紧急。 天兵尽撤。事务稍闲。而京城根本之地。武库军器。一切荡然。不可不及时措置。而时势又有可措之暇。故一自天兵撤去。本寺上下人员。相与讲究。刻意措置。而所纳元贡。自来不敷。以此程课。通一年计之。必不能优数措置。方欲启请别㨾处置。而未及为之矣。以目下急务言之。各项材料荡然。势不能趁期起役。必须相与
传曰。依启。
[请久任军器寺诸官启]
军器寺 启曰。 天兵住城。凡所兴作。皆责于本寺。下人及工匠。奔走不暇。鞭箠狼藉。虽欲有所兴作。势有不暇。故近数年来。本寺实务。置之度外。不复提撕。惟奔走供应是事。而各㨾军器。因边将等节续 启请。四散于边上。故武库之物。有出而无入。其势自至于尽无。到今板荡。良由于此。此则已往事势之必然而无可为者矣。今之事势。与前顿异。百司之中。本寺之事。尤为紧急。 天兵尽撤。事务稍闲。而京城根本之地。武库军器。一切荡然。不可不及时措置。而时势又有可措之暇。故一自天兵撤去。本寺上下人员。相与讲究。刻意措置。而所纳元贡。自来不敷。以此程课。通一年计之。必不能优数措置。方欲启请别㨾处置。而未及为之矣。以目下急务言之。各项材料荡然。势不能趁期起役。必须相与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3H 页
熟讲可措之策。整顿材料。改纪废政。然后乃可以着手。故近日臣每见铨官。必以精择寺官。久久责成。十分陈说。而该曹狃于寻常。似无动念倾信之色。差除之际。或有循例苟充之时。与其不得能官而察任。宁阙其窠以俟。顷日。佥正金汝嵂颇能察职。而在任未一朔。便即补外。其代又得孙景祉。亦能干于其职。庶有修举之望。又未一月。旋补三水郡守。边任亦重。而武库之事。在今日异于常时。能官之员。不得已持久责成。乃可以见效。请孙景祉还授本职。今后并与正吕裕吉,判官韩峤。勿为迁动。使得完事何如。
传曰。允。
[请择差军器寺参下官启]
军器寺官员。以都提调意 启曰。旧制。本寺参下官。例以训鍊院武官随仕多少。荐状分差。变后因事浩繁。而官多匪人。本寺提调。广选武弁参下中可用者。自辟而除之。行之渐久。颇有侵官之议。自上年又复旧规。官不得人。犹如旧日。盖变后出身。庸杂不精。仕于本院。不论愚知。名为出身。皆得来仕。循斯窠臼而欲官之。得人难矣。故唯参上官。或有称职之人。而参下则只随行而已。时平无事。则此犹苟度。今方多事。决不可循蹈旧规。以为尸素之地。请自今都目政。除
传曰。允。
[请择差军器寺参下官启]
军器寺官员。以都提调意 启曰。旧制。本寺参下官。例以训鍊院武官随仕多少。荐状分差。变后因事浩繁。而官多匪人。本寺提调。广选武弁参下中可用者。自辟而除之。行之渐久。颇有侵官之议。自上年又复旧规。官不得人。犹如旧日。盖变后出身。庸杂不精。仕于本院。不论愚知。名为出身。皆得来仕。循斯窠臼而欲官之。得人难矣。故唯参上官。或有称职之人。而参下则只随行而已。时平无事。则此犹苟度。今方多事。决不可循蹈旧规。以为尸素之地。请自今都目政。除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3L 页
已除拜者外。其馀窠阙。自吏曹极择一时能干之人差下。稍待数年之后。事得粗完。无紧急之务。然后还复旧规。令本院荐状何如。
[请军器寺火药军器勿许分送诸道启]
军器寺官员。以都提调意 启曰。变后诸阵所用火药。纷纭 启请。故兵曹定军起役。使本寺句管剂造。未尝乏绝。近年亦常定军士三十馀。逐日造药于旧东平馆。自前月。兵曹因 传教。不得定给役军。今月初一日为始。已为停役。若不定军。则唯有计给价布。募人为役。如平日之为。而兵曹价布。荡然无存。势难定给。此外绝无造药之路。绝其根本而责其用之不穷。难矣。都城亦不可无一斤火药。今虽有数千馀斤。此则决不可尽散于外方。诸将勿为 启请。虽或续续 启请。一切勿许输送。示为恒式。如曰事系军器。非他闲漫赴役之比。以军士造军物。于事为宜云尔。则令兵曹只定剂药军。以存 传教之意。亦为宜当。且壬辰以后。各阵将官。 启请军器。 朝廷一皆许送。盖缘诸阵与贼对垒。朝夕苦战。费用甚繁。而无暇剂造。故虽知武库之虚。不得不如是为之矣。今则寇退三年。营门事简。缮完器械。此政其时。而京师根本之地。武库所储。一皆荡然。其势决不可虚内而务外。以贻
[请军器寺火药军器勿许分送诸道启]
军器寺官员。以都提调意 启曰。变后诸阵所用火药。纷纭 启请。故兵曹定军起役。使本寺句管剂造。未尝乏绝。近年亦常定军士三十馀。逐日造药于旧东平馆。自前月。兵曹因 传教。不得定给役军。今月初一日为始。已为停役。若不定军。则唯有计给价布。募人为役。如平日之为。而兵曹价布。荡然无存。势难定给。此外绝无造药之路。绝其根本而责其用之不穷。难矣。都城亦不可无一斤火药。今虽有数千馀斤。此则决不可尽散于外方。诸将勿为 启请。虽或续续 启请。一切勿许输送。示为恒式。如曰事系军器。非他闲漫赴役之比。以军士造军物。于事为宜云尔。则令兵曹只定剂药军。以存 传教之意。亦为宜当。且壬辰以后。各阵将官。 启请军器。 朝廷一皆许送。盖缘诸阵与贼对垒。朝夕苦战。费用甚繁。而无暇剂造。故虽知武库之虚。不得不如是为之矣。今则寇退三年。营门事简。缮完器械。此政其时。而京师根本之地。武库所储。一皆荡然。其势决不可虚内而务外。以贻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4H 页
他日不时之虞。各阵诸将。亦当绸缪于未阴之前。以待燃眉之日。岂宜谓今日姑幸无事而徒事燕乐。不利其器也。请申饬各营。迨我闲时。急修器械。不可如前临渴仰给。以为常式。其诸将所在。非警急。勿为 启请。虽或滥自 启请者。自 朝廷一切勿许之意。另为知委施行何如。
[王后祭时禫主祭启]
启曰。凡丧。父在为主。乃是礼经通行之文。子既不得主祭。则承立主奠。遣议政之文。似当云。谨遣 世子云云。而非惟语未妥。当帝王之礼。自与士丧有别。朱子家礼。大祥之祭。夫亦须素服如吊服云云。则虽在士丧。未尝有无服而主祭者。今自 上既已服除。则此一节。已与士丧不同。而因欲主祭。则必须有素服节次。亦非礼之变者而处置为难。仪礼有云妇之丧。其父若子主之云云。以此观之。父在可为主祭。亦有可据之文。 世子直称哀子某云云。未为不可。而其于祭奠祝式。事事顺便。然此是臣等一时之见。未可以为定论。此系大礼。更令儒臣博取古礼。详尽讲定。何如。
答曰。依启。
[请令诸史官追修壬辰以后阙史启(二)]
春秋馆郎厅。以领监事堂上意 启曰。得失只行于一时。是非乃定于万世。自古国家所以重
[王后祭时禫主祭启]
启曰。凡丧。父在为主。乃是礼经通行之文。子既不得主祭。则承立主奠。遣议政之文。似当云。谨遣 世子云云。而非惟语未妥。当帝王之礼。自与士丧有别。朱子家礼。大祥之祭。夫亦须素服如吊服云云。则虽在士丧。未尝有无服而主祭者。今自 上既已服除。则此一节。已与士丧不同。而因欲主祭。则必须有素服节次。亦非礼之变者而处置为难。仪礼有云妇之丧。其父若子主之云云。以此观之。父在可为主祭。亦有可据之文。 世子直称哀子某云云。未为不可。而其于祭奠祝式。事事顺便。然此是臣等一时之见。未可以为定论。此系大礼。更令儒臣博取古礼。详尽讲定。何如。
答曰。依启。
[请令诸史官追修壬辰以后阙史启(二)]
春秋馆郎厅。以领监事堂上意 启曰。得失只行于一时。是非乃定于万世。自古国家所以重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4L 页
史官。以记一时之得失。以待万世之是非。故国可亡。史不可阙。虽在抢攘颠沛之日。尤谨于载笔之事。近日就考馆上日记。则壬辰一年。全然不记。癸甲乙三年阙录者。多至十朔。而其时史官姓名。亦无载录之处。凭考追修。其道无由。至于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四年之史。一年之内。阙而不修者。多者八九朔。小不下四五朔。今若因循放过。则朝鲜终为无史之国。而后之论者于今日得失成败之迹。徵之无据。事之寒心。无大于此。而事系秘阁。非外人所得以知者。故悠悠九年。尚不为 朝廷一大举措。是亦怪事。今欲釐正。茫然散漫。未易就绪。若又悠久。则其势将至于湮没而无传。壬辰一年。左右史不备。或以参上兼春秋人员。权行史官之事。其时秉笔人员。一一查考。督令追修。癸甲乙三年间史官姓名职次日月先后。令吏曹查出。或凭他可考文书。本员虽在外任或闲散哀疚之中。并令追修。丙申以下四年间史官姓名。凭考有据。一一查出。刻期追修何如。
启曰。 传曰若无可据而自意追述。则非但失实。必有意外之弊。此事甚难事 传教矣。本馆日记。则无可据之处。而其时史官家藏日记。则
启曰。 传曰若无可据而自意追述。则非但失实。必有意外之弊。此事甚难事 传教矣。本馆日记。则无可据之处。而其时史官家藏日记。则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5H 页
必有凭据之文。及今督令各其史官。考其日记而追述。则虽未详备。犹可成史。若过数年。存亡聚散。一皆换易。然后则事如云鸿。一去无还。虽欲修撰。无凭可考。而终为无史之国。故欲令及今未尽散亡而催督追述矣。敢 启。
答曰。史者记实。必须凭可据之实。以传后世。俾不得自意追撰可也。若或失实。所关非轻。
[请造观象监仪物启]
启曰。变后本监诸具。无一存者。假造小漏。规模不精。时刻更点。每相参差。既无简仪。脱有天变。无以测候。至于浑象,浑仪,圭表,仰缶之类。皆是有国之不可无者。其他铸字之剜缺。方书之不秩可补者何限。而以今物力。决难一一修举。第其造作之具。则监属工匠以次相传其制。不失旧规。而至于外人。则虽有妙才。茫然不知。变前晓解匠人。次第死亡。今之存者。只有一二人。此人若死。则后虽有妙手良工。财且丰裕。已失其制。传习无人。 祖宗朝费神制造之具。将自此而不传。思之至此。不胜寒心。今因山 陵之役。外方流寓监属匠人。尽来京中。山 陵毕役后。虽未能大举修造。其中日用最切而材料易办者如漏刻小简仪等。为先造作。徐观物力。以此(一作次)修造何如。
答曰。史者记实。必须凭可据之实。以传后世。俾不得自意追撰可也。若或失实。所关非轻。
[请造观象监仪物启]
启曰。变后本监诸具。无一存者。假造小漏。规模不精。时刻更点。每相参差。既无简仪。脱有天变。无以测候。至于浑象,浑仪,圭表,仰缶之类。皆是有国之不可无者。其他铸字之剜缺。方书之不秩可补者何限。而以今物力。决难一一修举。第其造作之具。则监属工匠以次相传其制。不失旧规。而至于外人。则虽有妙才。茫然不知。变前晓解匠人。次第死亡。今之存者。只有一二人。此人若死。则后虽有妙手良工。财且丰裕。已失其制。传习无人。 祖宗朝费神制造之具。将自此而不传。思之至此。不胜寒心。今因山 陵之役。外方流寓监属匠人。尽来京中。山 陵毕役后。虽未能大举修造。其中日用最切而材料易办者如漏刻小简仪等。为先造作。徐观物力。以此(一作次)修造何如。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5L 页
请以体察使往涖启
启曰。臣与诸宰会议体察使。众议以事体。难以议拟(拟议)。臣欲 启贱见。而既与廷臣同议。则事体固难以己见排众议而独擅。屈从群议。循例以启。仍窃自念。无拟议者。为任莫重。决难自荐。第臣愚意。若曰才局不逮。试之无效。不可再遣云尔则然矣。或以臣为首相。不可出外。是则不然。名曰三公。任均体适。安有高下。前此首相 命往。亦有其例。今之见存大臣。多是老病。臣独年少而曾忝是任。亦可谓粗知首末矣。以年以势。臣宜当往。而第恐责重。人望不足。不敢攘臂唐突。既有愚见。义难终默。伏俟 圣旨。
答曰。予知为国之意。但无左相。来当议处。
[请以有罪人充军器寺捣药军额启]
启曰。本寺剂药。专以上番军起役。故生变以后。虽节续派送于诸阵。随竭随剂。源源不撤。未尝乏绝。今因 上教。兵曹不得定军为役。剂药之事。因以停废。今已月馀。而所储仅满数千斤。脱有警急。如前责办。虽临竭顿足。该官唯有一死。更难措备。且其功程甚艰。亦难一朝优备。必须日剂月积。积渐成多。然后临用。可免缺乏之虞。趁此暇日。政宜措置。而兵罢数月。遂废此事。极为闷虑。百尔思之。仅得一计。平时凡有罪者。该曹定配于造纸署。为捣砧军。今依此规。凡有罪
启曰。臣与诸宰会议体察使。众议以事体。难以议拟(拟议)。臣欲 启贱见。而既与廷臣同议。则事体固难以己见排众议而独擅。屈从群议。循例以启。仍窃自念。无拟议者。为任莫重。决难自荐。第臣愚意。若曰才局不逮。试之无效。不可再遣云尔则然矣。或以臣为首相。不可出外。是则不然。名曰三公。任均体适。安有高下。前此首相 命往。亦有其例。今之见存大臣。多是老病。臣独年少而曾忝是任。亦可谓粗知首末矣。以年以势。臣宜当往。而第恐责重。人望不足。不敢攘臂唐突。既有愚见。义难终默。伏俟 圣旨。
答曰。予知为国之意。但无左相。来当议处。
[请以有罪人充军器寺捣药军额启]
启曰。本寺剂药。专以上番军起役。故生变以后。虽节续派送于诸阵。随竭随剂。源源不撤。未尝乏绝。今因 上教。兵曹不得定军为役。剂药之事。因以停废。今已月馀。而所储仅满数千斤。脱有警急。如前责办。虽临竭顿足。该官唯有一死。更难措备。且其功程甚艰。亦难一朝优备。必须日剂月积。积渐成多。然后临用。可免缺乏之虞。趁此暇日。政宜措置。而兵罢数月。遂废此事。极为闷虑。百尔思之。仅得一计。平时凡有罪者。该曹定配于造纸署。为捣砧军。今依此规。凡有罪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6H 页
之人。一一定配于本寺。而略变旧规。限三年定配者。雇立二人。则满一年半许放。配二年者。雇立二人。则满一年许放。若三年之罪。雇立三人。则一年乃放。四人亦如之。计人多少。减其年限。则定配之人。不过十馀。得人可满数十。以此赴役。则剂药之事。庶不废绝。而其于阴雨之备。不无少补。兵曹给价之日。杳然难期。不胜闷虑。如是敢 启。
[论辽蓟逃兵事情启(六)]
启曰。政院 启辞内。詹千总被打云。救疗事。处处作挐云。令备边司议处入 启。 传曰依启。此事不小之事。若有意外之事。令备边司速为处置事 传教矣。臣等仓卒来会。未详首末。派送各人。踪迹验问。则大槩辽蓟逃兵。相聚为群。必言(一作欲)伤害李承宠。绑缚而去。初到东大门关王庙监造委官韩守备寓所。即刻又闻仍缚承宠而去。姑不知置在何地。当其作挐之时。元数仅满二十馀人。今见叶都司文书。则数至百馀人云。数之多寡。虽不详知。大槩打破狱门。绑缚差官。公然白日作挐于都中。近日外间。常有此虑。而今果验矣。臣等之意。亦有异同。或云登时剿捕。或云姑令解散待其散漫。知委列郡。使各措捕云。承宠既已就缚。而叶都司至于移咨。今若
[论辽蓟逃兵事情启(六)]
启曰。政院 启辞内。詹千总被打云。救疗事。处处作挐云。令备边司议处入 启。 传曰依启。此事不小之事。若有意外之事。令备边司速为处置事 传教矣。臣等仓卒来会。未详首末。派送各人。踪迹验问。则大槩辽蓟逃兵。相聚为群。必言(一作欲)伤害李承宠。绑缚而去。初到东大门关王庙监造委官韩守备寓所。即刻又闻仍缚承宠而去。姑不知置在何地。当其作挐之时。元数仅满二十馀人。今见叶都司文书。则数至百馀人云。数之多寡。虽不详知。大槩打破狱门。绑缚差官。公然白日作挐于都中。近日外间。常有此虑。而今果验矣。臣等之意。亦有异同。或云登时剿捕。或云姑令解散待其散漫。知委列郡。使各措捕云。承宠既已就缚。而叶都司至于移咨。今若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6L 页
我国全无所为。则不无因此惹起言端。以乱 天朝之耳。此亦不可不虑。令兵曹精抄武士定将约束。又令训鍊都监别抄精勇。出城待变。使有计虑译官数人。带同有智计武将。先往前路。乘机观变。且见叶都司或李承宠等。商议问计。如有可捕之势。剿捕。如已解散。寻问踪迹。乘时扑灭。此在主将临时处置。其间进退。有难一一指授矣。第其逃兵等。皆乘健马。兼带弓箭。作为一队。剿捕之际。脱致疏虞。折损官兵。亦为可虑。此等曲折。预为指授而送何如。
传曰。允。
启曰。遣掷奸。见东大门外我 国结阵之军。则兵力至为孤弱云。如此而何事为之。此意亦言于备边司事 传教矣。逃兵时方屯住关王庙监造委官韩守备寓所。欲与和解。若以大兵临之。事势急迫。则彼必加害于承宠。故派送精勇之军。设伏于路傍。踪迹去处。观势进兵。以备逃躲之患而已。今闻通事传报之言。则逃兵元数。骑兵四名。步兵二十五名云云。若欲剿捕。则虽以此兵。亦非不足。第今所忧者。夜暗不虞之间。潜隐逃脱之弊而已。敢 启。
答曰。知道。
传曰。允。
启曰。遣掷奸。见东大门外我 国结阵之军。则兵力至为孤弱云。如此而何事为之。此意亦言于备边司事 传教矣。逃兵时方屯住关王庙监造委官韩守备寓所。欲与和解。若以大兵临之。事势急迫。则彼必加害于承宠。故派送精勇之军。设伏于路傍。踪迹去处。观势进兵。以备逃躲之患而已。今闻通事传报之言。则逃兵元数。骑兵四名。步兵二十五名云云。若欲剿捕。则虽以此兵。亦非不足。第今所忧者。夜暗不虞之间。潜隐逃脱之弊而已。敢 启。
答曰。知道。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7H 页
启曰。即者。叶都司来到本司。要见臣等。与之讲议。则逃兵发愤于李承宠受赂操纵之事。欲问罪泄愤。若不设策急救。徒以兵临之。则彼必伤害李承宠,韩守备等官。吾亦难保。为今日之计。不若与之和解。成给票文。初以许给口粮帮■子。使之容接云。则彼欲舍去兵器。解送承宠。入城听命云。臣等以为逃兵。虽无作挐之事。我国理难容接。况今绑缚上司差官。明是强贼。我国决难与之和解。若不解释承宠。释兵来服。则我国但有厮杀而已。 天朝法度至严。小邦不敢擅自容贷。自干宪度云。则又曰。若然则今当开谕于逃兵曰。汝若解释承宠等。则当令汝等为承宠管下。依例供给。承宠西还。带同入归云。则彼必乐从。此可以解出人命。兼息祸患云。此两策。皆出于叶都司欲救承宠之意。故臣等更以为若然。则大人可以此意移咨以送。当议处云。则云吾则不敢为。使韩李为之则如何云。此事机关甚重。所言如是。故不敢不 达。而臣等之意。决不可轻许和解。以致 天朝容隐之疑。今者更令事知通事。招逃兵谕之曰。你等若解送李委官。则我国当饶你死。善为处置。若执迷不悛。则当遵奉 天朝法度。以兵厮杀。具由 奏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7L 页
闻 天朝。李委官之生死。亦不顾念云云。以此善为开谕。以观所答。一边令兵曹严兵结阵。以截归路。俾无脱逃之患为当。但若听言成约。送承宠而散去。则既已成约之后。不可遽行厮杀。姑待散去。更为设策措捕为当。此意敢此并启。
传曰。不可。须及此时。围住尽捕。
启曰。逃兵中陈天阴者。自言亲至城中。备陈曲折。已为 启禀。开门率来矣。即刻。天阴来到本司。具陈自中所言。并为书 启矣。昨日事出仓卒。未详曲折。故臣等极其惊骇。且未详徒众多寡布置如何矣。今日陆续差送伶俐军兵与译官等。往来探审。且见天阴。具问其情。则非惟徒众数少。殊甚龃龉。原其本意。全为承宠多行贪暴。以激其变耳。此事若不出于逃兵。而出于管下 天兵之中。则斯乃自中寻常之变。在我毫不相干。但当傍观而已。今则以 天朝逃命之人。反缚 天朝之差官。在我之道。不可不有所与知。 上教所及须及此时围住尽捕之策。所当划即传令于将官等。登时举行矣。承宠既被拘留。未及脱出。而经(一作径)行厮杀。则鬨扰之际。玉石难分。承宠及管下 天兵。并被杀死。则事将不测。故迟疑至此。若与渠辈。丁宁成约。脱出承宠。
传曰。不可。须及此时。围住尽捕。
启曰。逃兵中陈天阴者。自言亲至城中。备陈曲折。已为 启禀。开门率来矣。即刻。天阴来到本司。具陈自中所言。并为书 启矣。昨日事出仓卒。未详曲折。故臣等极其惊骇。且未详徒众多寡布置如何矣。今日陆续差送伶俐军兵与译官等。往来探审。且见天阴。具问其情。则非惟徒众数少。殊甚龃龉。原其本意。全为承宠多行贪暴。以激其变耳。此事若不出于逃兵。而出于管下 天兵之中。则斯乃自中寻常之变。在我毫不相干。但当傍观而已。今则以 天朝逃命之人。反缚 天朝之差官。在我之道。不可不有所与知。 上教所及须及此时围住尽捕之策。所当划即传令于将官等。登时举行矣。承宠既被拘留。未及脱出。而经(一作径)行厮杀。则鬨扰之际。玉石难分。承宠及管下 天兵。并被杀死。则事将不测。故迟疑至此。若与渠辈。丁宁成约。脱出承宠。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8H 页
便即违约。则非惟失信狗鼠。所系未安。事干 天朝。将官虽得善捕。必有许多后言。今观天阴气色。则渠等亦有骑虎之势。恳乞全归。冀得过江。而叶靖国与承宠。俱恳于我 国。使之成约解放云。成约之事。专在逃兵与承宠。而在我国。只因承宠之言。不可厮杀而已。严敕渠等。使之出境。因差伶俐员役。随后观变。如或不即过江。到处散漫。如前挠害。则预敕外方将官。使皆剿捕。似为宜当。敢此再 禀。
传曰。不可。
启曰。数十光棍。白昼奋臂。城中大惊。以此气象。亦甚可虞。此等逃兵。既知我 国门禁不严。出入自如。打破狱门。缚取天将。若蹈无人之地。既往之变。姑置不论。而万一此辈。又入城中。再肆猖獗。以平时守门之规。决无呵禁之理。令兵曹申严门禁。别为规画。姑限近日措捕间。常如军门。以备不虞。且城外散漫之兵。既已如此矣。近日逃兵之散漫于城中者。不为不多。皆见闻而所不敢一一捕告者。专由承宠假委官之名。每一捕告。受赠辄放。我 国之人。徒劳措捕。而旋捕旋放。终无除尽之理。不惟此也。所捕逃兵。若曰就捕之时。所佩银子。尽为鲜人所夺云。则
传曰。不可。
启曰。数十光棍。白昼奋臂。城中大惊。以此气象。亦甚可虞。此等逃兵。既知我 国门禁不严。出入自如。打破狱门。缚取天将。若蹈无人之地。既往之变。姑置不论。而万一此辈。又入城中。再肆猖獗。以平时守门之规。决无呵禁之理。令兵曹申严门禁。别为规画。姑限近日措捕间。常如军门。以备不虞。且城外散漫之兵。既已如此矣。近日逃兵之散漫于城中者。不为不多。皆见闻而所不敢一一捕告者。专由承宠假委官之名。每一捕告。受赠辄放。我 国之人。徒劳措捕。而旋捕旋放。终无除尽之理。不惟此也。所捕逃兵。若曰就捕之时。所佩银子。尽为鲜人所夺云。则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8L 页
并徵其银于所捕之官。事势如此。故捕盗军官。各官守令。虽有 国法。知而不捕。任其散漫。若守此规。则疆域之内。终无乾净之日。而或相啸聚。徒众繁滋。则其所贻害者。未必不有大于此者。今承宠就缚。假令乞命而脱来。其势必难以号令于逃兵。其为可忧。甚于前日。趁此机会。申饬左右。捕盗大将。先严四大门禁。使无籍唐兵。不得任意出入。多发军官。踪迹闾巷。密寻 天兵住接处所。其无票文。不系官籍。行止可疑者。一一捕捉。急先解送假游击处。使城中先为宁静。以镇人心。且详具今日逃兵作挐之由。密移诸道。凡道内守令。例视逃兵行过走作。不即登时剿捕者。一一闻见重治。甚者。依军令决罚。或拿鞫定罪。
答曰。允。
启曰。监捕逃兵者。反为逃兵所缚。此在 天朝。亦非小故。万一李承宠等。匿其实状。姑举他事。瞒报 天朝。以咎我 国。则意外之虞。亦不可不虑。而 天朝之人。情态莫测。在我之道。似当先事具陈。急急移咨于经理。使之预知实情。似为宜当。敢 启。
答曰。允。
答曰。允。
启曰。监捕逃兵者。反为逃兵所缚。此在 天朝。亦非小故。万一李承宠等。匿其实状。姑举他事。瞒报 天朝。以咎我 国。则意外之虞。亦不可不虑。而 天朝之人。情态莫测。在我之道。似当先事具陈。急急移咨于经理。使之预知实情。似为宜当。敢 启。
答曰。允。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9H 页
甲辰正月遇灾求言启
本月初六日。准本府遆到承文院奉 圣旨内。称东西班二品以上。各各书启所怀者。臣病伏私室。闻 命感激。不识 圣上所问者何事也。或者元日 遇白虹之变。 惧诸臣有怀抑塞。寂无谏者。故诱之使言耶。为人臣而至使人主叩之而后乃言。呜呼。是诚群臣之罪也。唯天高高在上。不以言语谆谆戒告人也。臣且不习祯异家数。平居未尝引物指情。推占事应。以验偶合之妙。今岂敢知上天之灾为下土某事也。唯见人家父母嗔怒。虽因他事。为子若妇。恐惧修省。则或宽其怒。若一向安肆。随事触渎。始虽怒甲。终移于乙而逾益甚焉。又如凡人。伤在脏腑。病形于颜。故天文示警。虽尺童。举皆知人事之失也。比之于物。人事形也。天灾影也。察之于形。昭明而易见。徵之于影。窅远而难知。然恒人之性。不戒于昭明而常惧于窅远者。何。良由人事在日用之间。故习狃为常。因恬而不知怪。天灾或有时而现。故闻见所罕。警动而知戒。臣愚不敏。不详其影。粗见其形矣。前年计海飓扬浪。渰人覆舟。南藩岁恶。父子不保者何限。近至于国门之外。或盗杀大夫而吏不能得。或御人抢掠
本月初六日。准本府遆到承文院奉 圣旨内。称东西班二品以上。各各书启所怀者。臣病伏私室。闻 命感激。不识 圣上所问者何事也。或者元日 遇白虹之变。 惧诸臣有怀抑塞。寂无谏者。故诱之使言耶。为人臣而至使人主叩之而后乃言。呜呼。是诚群臣之罪也。唯天高高在上。不以言语谆谆戒告人也。臣且不习祯异家数。平居未尝引物指情。推占事应。以验偶合之妙。今岂敢知上天之灾为下土某事也。唯见人家父母嗔怒。虽因他事。为子若妇。恐惧修省。则或宽其怒。若一向安肆。随事触渎。始虽怒甲。终移于乙而逾益甚焉。又如凡人。伤在脏腑。病形于颜。故天文示警。虽尺童。举皆知人事之失也。比之于物。人事形也。天灾影也。察之于形。昭明而易见。徵之于影。窅远而难知。然恒人之性。不戒于昭明而常惧于窅远者。何。良由人事在日用之间。故习狃为常。因恬而不知怪。天灾或有时而现。故闻见所罕。警动而知戒。臣愚不敏。不详其影。粗见其形矣。前年计海飓扬浪。渰人覆舟。南藩岁恶。父子不保者何限。近至于国门之外。或盗杀大夫而吏不能得。或御人抢掠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9L 页
而人不得通。都城之内。或相憎怨。粘榜骂詈。或相煽讹。无故自警者何限。此犹未已。而 阙门之内。掷砾警夜。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庶民喣濡于野。小官恬嬉于下。大官因循于上。终至于贵近之家。残民掠财。诛杀相望。甚至于凌尊而犯分也。匿盗而拒捕也。官司不敢谁何。执法不敢劾正。特以人事之常于日用。故人不以为变。不以为变者。固是变也。知而无有言者。尤大变也。虽然。此犹未也。今之最大变者。民离也。纲解也。纲解则国弱。民离则君孤。国弱君孤而能久安长治者。臣未之闻也。故 圣上以天灾问。愚臣请以人事对。人事易知也。天灾易见也。唯民离纲解。难知而难见。是谓国脉。谁将具眼。真见此脉。尝考往牒。已可寒心。岂谓今日真践斯境。天怒至矣。人事极矣。此外加一分。则唯有所不忍言者耳。而唯幸大势未尽去耳。及今惕然思所以振作之责。其不在 圣上乎。昔司马光论君德六事于英宗曰。臣获事三朝。皆以此六事献。愚臣所怀。亦尝以六事献之矣。其上二事。责之君德。中二事。责之群臣。下二事。为时务之先。臣之平日所学。止此而已。不识 圣上其或省记耶。今欲申之。语须更仆。又恐辞蔓则 听倦。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0H 页
先举二事。二事之中。又不敢备陈。撮要槩论。为修省应天之实。不过曰开诚心布公道二者而已。而诚则公无不存。面貌名目。虽有两段。交相发明而两造其极矣。尝闻天下之事务至广。人君之所操至约。故治有九经。行之者一也。一者何。亦不过曰不欺也。真实也。悠久也。三者举而诚之体备矣。若乃戒惧谨独之功。中和位育之效。一部中庸。先儒论之详矣。今不敢远引古昔。姑以耳目所睹记。私自抟量。浅近易知者言。则推诚当自纳谏始。秉公当自用人始。斯乃撮要挂一之论。乃为 圣上开诚心御庶物劈初头地。非曰诚之用尽于此而已也。古之人君。从谏则圣。拒谏则昏。然而常患于难从者。盖优容嫌于降屈。亢急喜于严崇。故骤谏疑犯。风谏疑讪。敢谏疑激。直谏疑狂。几谏泛而不莹。切谏疑而难察。违拂近乎不恭。顺从近乎爱敬。故上之人。不明乎此。则或饰非务胜于人。护短耻屈于下。骋辩博以折其气。眩聪明以穷其说。托真售伪。百种安排。过密于堤防。先情而察隐。则君子忧于见疑。小人幸于迎合。或因喜而逢之市恩。或因怒而激之张势。殊不知用其谏则德归于君。黜其说则名专于臣。屈其言而道益伸。诛其身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0L 页
而名益尊。上古圣王之御治世也。宪老不乞言。无事于谏。中世。求言而乐闻之。世降则厌闻而拒之。又降而拒之不足。则诛贬加之。又降而求掩罪谏之名。则阳用其说而阴黜其身。崇以虚礼而中以实祸。吁至是而谏诤道绝矣。自古谏者众。表君之贤也。谏者稀。彰君之昏也。君过日陈于内。德声远闻于外。君颂日谄于前。秽德长垂于后。若居安骄肆。尽斥其犯颜敢谏之臣。临乱苍黄。欲求其死义伏节之士。所求非所养。其何能济也。窃尝论言有顺逆。故喜怒随至。怒几才动。遽舍吾私。观理如何。先执是处。则自然人欲退听。天理乃见。逆耳者顺理。顺理者心悦。中心悦则求外色之이訑訑。不可得也。惟明主。设诚于内。来谏于外。则嘉言毕闻。贤邪毕露。事之利病毕陈。民之愁怨毕达。作事而事有着落。用贤而自尽。千条万绪。必待言路开而后方可下手。不然而乃欲以文具。把持大势。粉饰治体。则千段事务。都无顿处。万轴书史。皆为剩语。此古人所以不贵坐谈。唯欲力行。力行功程。自有实头平直关户。其唯诚乎。万事搅扰而诚乃明。万理错综而诚乃通。惟诚可以通天下之故。惟明可以得万事之情。故程颐曰。君道当以至诚为本。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1H 页
若论帝王用人之公。富弼一言尽之曰。勿以异同为喜怒。勿以喜怒为用舍。臣何敢更容他议。亦不过诚之推耳。至诚至公。而行之悠久。则心和气和。转灾为祥。盖不足致也。昔宋神宗诏旧臣陈边备。韩琦乃以刱团保甲筑城置将为非计。首以养民力任贤能远奸进忠为先务。至高宗朝。诏前宰执议攻战备御之方。李纲乃以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为言。时天下多事。可陈者非一。玆数臣者所言若此。况如臣者。所学非军旅。岂敢铺张边备。专务兴作。饰对求售。以新 听闻。时于闲中耿耿自奇者。只此而已。不揆僭妄。冒昧投进。若使愚臣。退无所忧。及今承 命。临纸搆思。如贡士应科之为。则是进言无诚。若 圣上遇灾泛视。遵例下询。及见臣言。瞥眼流览。如热官按簿之为。则是听言无诚。惟 圣明深察乎此而进退之则幸甚。
[白惟咸狱启(十一○己亥)]
备忘记曰。丁应泰。海东诸国记。得之于定州云。不无我国奸人故为投赠之理。大抵此事。 国家莫大之事。狱体非轻。不可寻常推鞫。当为阙庭推鞫或三省推鞫。令禁府议大臣以启。
启曰。臣奉使在外。其时曲折。未能详知。今只据
[白惟咸狱启(十一○己亥)]
备忘记曰。丁应泰。海东诸国记。得之于定州云。不无我国奸人故为投赠之理。大抵此事。 国家莫大之事。狱体非轻。不可寻常推鞫。当为阙庭推鞫或三省推鞫。令禁府议大臣以启。
启曰。臣奉使在外。其时曲折。未能详知。今只据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1L 页
禁府公事观之。白惟諴罪状。不能节节致察。万无不知之理。终不启 闻。欺罔 天听。奉使无状等语。尹禛罪状。则即言于惟諴。使之驰 启。又以何不即 启面诘与否。张礼忠,崔应麟,金汝恭罪状。则以上曲折。使之直招而已。其不无奸人故为投赠之理。则果或可疑。而其时此人等闻知之端。终无的据。且李应试来问海东略书有无。在应泰越江翌日。则其未知(一作到)定州先闻此册之名。此狱端绪。极难钩得。今以不无投赠之理。遽欲议狱。则恐有未尽之端。臣之愚意。密谕平安监司。多方闻见于所经各官。或得可明之端。然后处之为当。
启曰。惟諴,尹禛等罪状。若以前招内所问鞫之。则固为宜当。而今以不无奸人故为投赠之事鞫之。则一面分疏之后。更无看證可据之人。狱事极难究竟。今以各人招内所谓应试越江即时探问册名之状。到定州得册之言。他可疑之端。一一枚举。密谕本道。使之多方钩问得实驰启。恐有可得之端绪。敢 启。
答曰。本道行移问之。岂有知之之理乎。渠之一行。直可推鞫矣。今日夜深。明日为之。
备忘记曰。此时。应泰适得海东诸国记。以搆陷
启曰。惟諴,尹禛等罪状。若以前招内所问鞫之。则固为宜当。而今以不无奸人故为投赠之事鞫之。则一面分疏之后。更无看證可据之人。狱事极难究竟。今以各人招内所谓应试越江即时探问册名之状。到定州得册之言。他可疑之端。一一枚举。密谕本道。使之多方钩问得实驰启。恐有可得之端绪。敢 启。
答曰。本道行移问之。岂有知之之理乎。渠之一行。直可推鞫矣。今日夜深。明日为之。
备忘记曰。此时。应泰适得海东诸国记。以搆陷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2H 页
我国。安知非尹彝,李初之辈潜伏。阴逞其凶谋者乎。渠既云得之于定州。其所称李应试所问之辞。出于自中译官之口。此何足信乎。虽有奸人之所为。必藏踪秘迹。非他人所得而知。惟一行则凡事无不知之理。今欲行移问于本道。将问于土神乎。将问于行路人乎。恐难以此得其端绪也。白惟諴身为接伴使。闻尹禛之言。而隐讳不闻。其迹已为可疑。应泰乃举国臣子之雠。其凶恶之状。人无不痛心。而惟諴于呈文之际。谄辞媚悦。其前后情状。极为叵测。尹禛以上通事。万无不知之理。且中路落后。落后之迹。亦为可疑。此二人当先为刑推。穷诘大槩。此事乃一国莫大之事。群臣沐浴请讨。期得端绪议启。
回 启曰。应泰搆陷我 国之状。极其险巧。虽遐氓贱隶。举切腐心。不待衣冠士夫。而皆不欲戴天。惟諴等日日伺候于衙门。所干者何事。而如此莫重之事。不能节节致察。又不能即为驰启。乃至于呈文之际。谄辞媚悦。其奉使无状之罪。决难容贷。尹禛以上通事。似无不知之理。中路落后之迹。又为可疑。以此鞠之。则足以断斯狱而无容别议矣。海东记略。乃我 国罕有之书。应泰适得于定州云。而今所谓下人以尺布
回 启曰。应泰搆陷我 国之状。极其险巧。虽遐氓贱隶。举切腐心。不待衣冠士夫。而皆不欲戴天。惟諴等日日伺候于衙门。所干者何事。而如此莫重之事。不能节节致察。又不能即为驰启。乃至于呈文之际。谄辞媚悦。其奉使无状之罪。决难容贷。尹禛以上通事。似无不知之理。中路落后之迹。又为可疑。以此鞠之。则足以断斯狱而无容别议矣。海东记略。乃我 国罕有之书。应泰适得于定州云。而今所谓下人以尺布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2L 页
买于鲜民包裹物件云。应泰所言。则海东诸国记。上下各张文字。拈出举论。而上本所谓得之于下人包裹物件云者。似不过一二张偶然得见之者。此间端绪难究。凡干狱体。或因干證或得可据之端。然后据此推鞫。故易以究竟。今此狱事。以情臆料。则果不无此理。而以狱体论之。则姑未得的据。臣等愚意。以前 传旨推辞断之。则狱体得宜。而以后 传旨推辞鞫之。则恐于狱体。或有所未安。敢 启。
答曰。尹禛为先刑推。海东诸国记出处穷问。
启曰。白惟諴等狱事。只欲问海东记出处。而只有其时伺候应泰衙门接伴使译官等数人而已。无他见知干證可问之人。故当初直鞫惟諴,尹禛等。而今尹禛经毙于杖下。大槩应泰一行凡所动静。必差备通事。得以闻见。而传于接伴使。接伴使因此而有所闻知也。其他年少迷劣。奔走服役。通事则名虽通事。凡系机密之事。或多不知。今尹禛刑问三次。终始一向发明。竟毙于杖下。此狱端绪。益无可得之处。臣等反覆商议。前日议 启之外。不敢别有 启达之辞。敢禀圣断。
答曰。更以当鞫之人鞫之。
答曰。尹禛为先刑推。海东诸国记出处穷问。
启曰。白惟諴等狱事。只欲问海东记出处。而只有其时伺候应泰衙门接伴使译官等数人而已。无他见知干證可问之人。故当初直鞫惟諴,尹禛等。而今尹禛经毙于杖下。大槩应泰一行凡所动静。必差备通事。得以闻见。而传于接伴使。接伴使因此而有所闻知也。其他年少迷劣。奔走服役。通事则名虽通事。凡系机密之事。或多不知。今尹禛刑问三次。终始一向发明。竟毙于杖下。此狱端绪。益无可得之处。臣等反覆商议。前日议 启之外。不敢别有 启达之辞。敢禀圣断。
答曰。更以当鞫之人鞫之。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3H 页
回 启曰。前后 传教之意。皆以元情头辞。鞫问于各人等。而其后尹禛刑问时 传教内。毋但刑推而已。渠虽不纳。不有所闻乎。多般穷问事。已为 传教。今似当以此 传教之意。为先反覆穷问于白惟諴。敢 启。
答曰。依启。
启曰。更以 传教之意。反覆穷问于白惟諴。则其于海东记出处。亦无可凭之端。所当直请刑推。而大凡接伴使于 天朝大小官衙门凡所闻见之事。一以译官为之喉舌。译官尹禛。终始以未有所闻。至于严刑殒命。而一向发明。为接伴喉舌者。既称未有闻见。则接伴使舍译官而他无所闻之路。当初鞫问时。事系人神之共愤。急于钩问端绪。快得罪人而甘心焉。故姑不计干證凭据之有无。而直问于此人等。今尹禛已毙。唯惟諴独在。又未得端绪。直加刑推。则诚恐狱体终无端绪。而有乖钦恤之意。当初李应试既已发问。尹禛闻即传言。惟諴则不即驰 启。此则罪所难逃矣。至曰若有一人分明故为投赠。而此人等分明闻而知之。不为仰诉于 圣明之下云。则恐于狱体。未有明据。臣等愚见。不敢不达。惶恐敢 禀。
答曰。依启。
启曰。更以 传教之意。反覆穷问于白惟諴。则其于海东记出处。亦无可凭之端。所当直请刑推。而大凡接伴使于 天朝大小官衙门凡所闻见之事。一以译官为之喉舌。译官尹禛。终始以未有所闻。至于严刑殒命。而一向发明。为接伴喉舌者。既称未有闻见。则接伴使舍译官而他无所闻之路。当初鞫问时。事系人神之共愤。急于钩问端绪。快得罪人而甘心焉。故姑不计干證凭据之有无。而直问于此人等。今尹禛已毙。唯惟諴独在。又未得端绪。直加刑推。则诚恐狱体终无端绪。而有乖钦恤之意。当初李应试既已发问。尹禛闻即传言。惟諴则不即驰 启。此则罪所难逃矣。至曰若有一人分明故为投赠。而此人等分明闻而知之。不为仰诉于 圣明之下云。则恐于狱体。未有明据。臣等愚见。不敢不达。惶恐敢 禀。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3L 页
答曰。不小之事。止此而不可舍之。一行他通事。或问之。更商量为之。
启曰。前日 传教内。不小之事止此而不可舍之一行他通事或问之更商量为之事 传教。故其中通事张礼忠反覆究诘事。前已 启下矣。今日更以前 传教辞缘。反覆穷问于张礼忠。则今其所供如是。此外他无可得端绪之路。大槩凡鞫狱之体。不惟现出于各人供招及文书可据者。或于事干推问之际。察其供辞。参以气色。钩情摘伏。稍得可疑端绪。然后因此而严加鞫问。期得输情。不然则又必有或者见知。或者发告。或现于文书者。可据而鞫之。今则不然。在囚者只此数人。更无因此鞫彼多方盘问之路。亦无现出之端。臣等累日环坐。反覆商度。终不能得其端绪。以快 国家神人之愤。不胜痛闷。适承商量之 教。敢此并 启。
答曰。礼忠刑推。
启曰。张礼忠。刑问一次。不为直招。所当加刑。而此人原系随从。比尹禛差似有间。而久囚得病。满面显有浮气。一向加刑。必至经毙。惶恐敢启。
答曰。然则摘发之端。可议 启。
启曰。臣等累日齐坐。推辞及罪人所供之外。各
启曰。前日 传教内。不小之事止此而不可舍之一行他通事或问之更商量为之事 传教。故其中通事张礼忠反覆究诘事。前已 启下矣。今日更以前 传教辞缘。反覆穷问于张礼忠。则今其所供如是。此外他无可得端绪之路。大槩凡鞫狱之体。不惟现出于各人供招及文书可据者。或于事干推问之际。察其供辞。参以气色。钩情摘伏。稍得可疑端绪。然后因此而严加鞫问。期得输情。不然则又必有或者见知。或者发告。或现于文书者。可据而鞫之。今则不然。在囚者只此数人。更无因此鞫彼多方盘问之路。亦无现出之端。臣等累日环坐。反覆商度。终不能得其端绪。以快 国家神人之愤。不胜痛闷。适承商量之 教。敢此并 启。
答曰。礼忠刑推。
启曰。张礼忠。刑问一次。不为直招。所当加刑。而此人原系随从。比尹禛差似有间。而久囚得病。满面显有浮气。一向加刑。必至经毙。惶恐敢启。
答曰。然则摘发之端。可议 启。
启曰。臣等累日齐坐。推辞及罪人所供之外。各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4H 页
以所见。反覆商议。终不能得其可发之端。故欲循常规供招。即时直请刑推。刑推不服。又请加刑。则无干證无凭据。无可执而能摘其隐情者。欲得可发之端而有所 启禀。则反覆思量。终不能得其凭据。此臣等之所以益有所疑。缕缕陈渎。而 圣教之所以累勤下问者也。盖 天朝衙门伺候之事。名曰上通事者。专掌答应。凡所动静。无不可察。一一记知于接伴使。接伴使伺候于衙门近处依幕。只凭上通事所传。可启则启之。可行则行之。其馀各差备通事。则各有分掌色目。掌支应者。专捡支应之事。掌夫马者。专检夫马之事。东驰西奔。自察己事而已。其于衙门举动。茫然不知为何事。故衙门内有举动。上通事未及闻知。则他差备通事。未有得知之路。上通事不为传之。则接伴使又无可知之路。各衙门事体。大槩如此。今尹禛已死。次及礼忠。禛犹一向发明。至于身毙而不服。今虽百分严鞫礼忠。有死而已。似无取服之理。如曰若有一人分明投赠衙门。译官等或见之而知之。初虽容隐。终乃直告。则其身只蒙初不发觉之罪。而不至于死。不服则有毙于杖下而已。利害较然。一向知而不服。似不近情。如曰自中若有投赠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4L 页
者而相为容隐云尔。则虽一家之人。抵死而相护。亦不近情。或以为若有一人有意于投赠。则必乘暗密行。不令外人知之。惟恐神鬼之或窥其迹。伺候于衙门者。宜或有不知之理。至于如此大事。身在其地。全然不知。则何得无罪。或以为若有一人为唐人所要。初虽无心投赠之(一作而)事至于此。则畏祸不言。人情之常也。如此则必得干證之人。然后乃可以得罪人矣。或以为应泰越江翌日。李应试先问海东略书有无。则 天朝之官。初到我国地界。衙门凡事。扰扰纷纷。唐人与我国之人。颜面亦未稔熟。一日之内。何由得闻我国有是书乎。况西方一路。书籍素罕。义州之人。得闻是书之名者。亦未必有。其题本所谓买于鲜民包裹物件云者。尤不近理。以是推之。则凶狡不测之人。阴设陷人之阱。托言偶然得之路上而故为是说也。此等所论。皆出于莫测其端倪。求其归宿而终不能得。各以臆意斟酌之耳。亦难以是执以为的论。大槩此事。系国家莫重之举。而臣等终不得可据之端。只以意见上达。似不可以常规处之。将此狱事。询问于诸大臣。各陈所见。裁在 圣断。然后似无未尽之意。今因议 启之教。敢此并 启。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5H 页
答曰。依启。
启曰。臣等伏见平安监司状 启。则丁应泰海东诸国记得之之由。凡系伺候之人。悉皆寻究。百般访诘。端绪所在。无从得知云。当初下书于本道者。欲得其端绪。而今此状 启如是。何以为之。
答曰。白惟諴。前有台谏启辞。又有传教。以此斟酌照断。其馀通事放送。
启曰。白惟諴等狱事。既不得端绪。而不成狱体。故但以前者台谏启辞。又以 传教。斟酌照断事 下教。不必三省交坐而照断。令禁府照断施行。未为不可。伏惟 上裁。
答曰。依启。
[和愁狱启]
启曰。 备忘记。李汝让等及朱梦龙等事状。如何。穷刑当否。且如何。而可以得贼魁乎。凡有所怀。大臣以下。各各书启悉陈。臣愚不识重狱大体。唯以意见。妄自揣量。凡讯鞫之际。察其气色。诘其言端。则间有真情实态闯发于其中而自不可隐者。有难以文字尽详于供案。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臣参鞫既久。熟察贼情。则似是犷悍大党。积年逋诛。徒党渐炽放溢。为肆恣为乱言。自相煽动之事。则分明有之。而非有老凶宿慝
启曰。臣等伏见平安监司状 启。则丁应泰海东诸国记得之之由。凡系伺候之人。悉皆寻究。百般访诘。端绪所在。无从得知云。当初下书于本道者。欲得其端绪。而今此状 启如是。何以为之。
答曰。白惟諴。前有台谏启辞。又有传教。以此斟酌照断。其馀通事放送。
启曰。白惟諴等狱事。既不得端绪。而不成狱体。故但以前者台谏启辞。又以 传教。斟酌照断事 下教。不必三省交坐而照断。令禁府照断施行。未为不可。伏惟 上裁。
答曰。依启。
[和愁狱启]
启曰。 备忘记。李汝让等及朱梦龙等事状。如何。穷刑当否。且如何。而可以得贼魁乎。凡有所怀。大臣以下。各各书启悉陈。臣愚不识重狱大体。唯以意见。妄自揣量。凡讯鞫之际。察其气色。诘其言端。则间有真情实态闯发于其中而自不可隐者。有难以文字尽详于供案。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臣参鞫既久。熟察贼情。则似是犷悍大党。积年逋诛。徒党渐炽放溢。为肆恣为乱言。自相煽动之事。则分明有之。而非有老凶宿慝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5L 页
谋深机秘部分成队作如许布置也。以此言之。讯鞫之际。乱引嫌怨。实隐真党。乃是犷贼常态。支党脱漏者。必多有之。而至于巨猾真魁。则固不可谓必无。而亦难必其的有也。凡跟寻踪迹之事。必有名号形㨾之可据。然后乃可以行计。此贼终始所引真魁者。其数非一。而率因嫌怨。至于朱梦龙者。非惟结嫌已久。统制使禁府都事及一阵诸将公会之中。明示谋陷之意。而反至鞫庭。乃敢援引。则此非隐微难见之事。众目齐睹。预忧其然。而终乃如此。举此一人。他可类推。今惟和愁所亲韩每介等数人。而尚未就捕。若得此贼。寻其端绪。则或有真魁之可得。不然而求之于窅茫有无之间。臣亦不知所以为计也。
[因兵曹判书卢稷劾递待罪启(戊申)]
戊申二月。 启曰。臣职带训鍊都监都提调。初一日。从大臣之后。出自 内寝。行召下吏。令大将传令聚兵。添合宫墙四营。以待本兵处分。俄有 旨戒严大将赵儆来言欲结营 宫外数处。出游军巡宫儆备。臣意初欲如是。故闻言即可。翌日诣 阙。军士列立墙外。如上年十月之为。臣私讶曰。昨日约束不如是。兵曹亦知是意。今何如是耶。 先年 先后之丧。兵曹围抱宫城。
[因兵曹判书卢稷劾递待罪启(戊申)]
戊申二月。 启曰。臣职带训鍊都监都提调。初一日。从大臣之后。出自 内寝。行召下吏。令大将传令聚兵。添合宫墙四营。以待本兵处分。俄有 旨戒严大将赵儆来言欲结营 宫外数处。出游军巡宫儆备。臣意初欲如是。故闻言即可。翌日诣 阙。军士列立墙外。如上年十月之为。臣私讶曰。昨日约束不如是。兵曹亦知是意。今何如是耶。 先年 先后之丧。兵曹围抱宫城。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6H 页
其时多以为非宜。去冬之事。踵前排布人。亦以为 上教只言勒兵 阙下。不曰发卒围宫。今何又如是耶。臣即问兵曹。欲如初约束。兵曹迟佪不行。后数日又问之。又后数日。令把总官言于兵曹判书卢稷曰。兵少墙阔。段段列立。不成军容。西北东南。俱有隙地。各分兵数百。劄为大营。出馀军把守四门。巡警往来。彻夜循墙。军容略成。巡警亦严。且令劄营之军。分休眠息。乃为长久之道。今列立昼夜。雨不得庇。饥不得食。已过十日。号苦亦甚。恐非其宜。卢稷勉从臣言。即许入 启。今闻稷因此劾递。孽由臣作。横嫁于稷。料事昏谬。专是臣罪。稷独坐免。臣乃幸脱。臣不自劾。言官何由得实而罪之以正乎。臣极知非丧事不言。而恐弹辞终不得正。敢自待罪。
[山陵诸官往还事例启]
启曰。臣往观 山陵役事。功钜力绵。事多不逮。极为可虑。然他役自可及期。唯石役必致延缓。此甚可虑。其诸事中可以擅断者。与提调等相议措处矣。其中如不敢擅便者。别单以 启。伏俟 圣断。臣于 陵事。除礼文所载外。或多可往之日。而往返之间。烦渎肃拜。及畿邑供顿。弊亦不赀。尝观 文宗朝故事。诸宰臣等。或任自往 陵。看审役处。有不烦 启闻肃拜之时。且
[山陵诸官往还事例启]
启曰。臣往观 山陵役事。功钜力绵。事多不逮。极为可虑。然他役自可及期。唯石役必致延缓。此甚可虑。其诸事中可以擅断者。与提调等相议措处矣。其中如不敢擅便者。别单以 启。伏俟 圣断。臣于 陵事。除礼文所载外。或多可往之日。而往返之间。烦渎肃拜。及畿邑供顿。弊亦不赀。尝观 文宗朝故事。诸宰臣等。或任自往 陵。看审役处。有不烦 启闻肃拜之时。且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6L 页
都监事目内。亦云堂上郎厅频数出入之际。续续肃拜。似为烦扰。依前例除肃拜。往来云云。 陵所去京。朝往夕返之地。今后如遇数日留宿陵所之事。依例肃拜。若只看役而已。早往则暮当返。除肃拜。一日内往还。则可除各官供给之弊。甚为便当。敢 启。
[山陵事役便宜启]
启曰。都监诸事。计日准拟。几及期限。而唯石役。已无所及。非工役不及。大石则输致之际。用军千人。数日仅致一石。自至延缓矣。其 陵上所排如地台,博石,拦干,魂游,引满等石附于坟圹者。可及为之。其馀外面排列者如文武,羊马,望柱,童子等石。决不能及。古亦有如此。而追设于成坟之后者。自可依例督役矣。但役军赴役者。若到来十九日。则限日已尽。应放还之数。多至二千四百五十馀名。后无继到之军。其放还之数。虽不可准数责立。不得已须用八百名。然后可能补缺而运石无欠。农时八百名。调发亦是大役。必须数日内。急发近地之民。着令该官今明内商处为当。
○一。工役日久。怠缓已甚。不可纯用刑罚。旧来偿役。价布几尽。无以董役。如别得留卫军百名价布。可得劝督之意。诸提调等力言之。令该曹
[山陵事役便宜启]
启曰。都监诸事。计日准拟。几及期限。而唯石役。已无所及。非工役不及。大石则输致之际。用军千人。数日仅致一石。自至延缓矣。其 陵上所排如地台,博石,拦干,魂游,引满等石附于坟圹者。可及为之。其馀外面排列者如文武,羊马,望柱,童子等石。决不能及。古亦有如此。而追设于成坟之后者。自可依例督役矣。但役军赴役者。若到来十九日。则限日已尽。应放还之数。多至二千四百五十馀名。后无继到之军。其放还之数。虽不可准数责立。不得已须用八百名。然后可能补缺而运石无欠。农时八百名。调发亦是大役。必须数日内。急发近地之民。着令该官今明内商处为当。
○一。工役日久。怠缓已甚。不可纯用刑罚。旧来偿役。价布几尽。无以董役。如别得留卫军百名价布。可得劝督之意。诸提调等力言之。令该曹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7H 页
参酌下送为当。
○一。旧制。 灵幄殿内。用油芚以覆之。外用草芚以盖之。今番该司。油芚不足。故依平家例。内面专用仰土沙壁之意。已为状 启矣。今则油芚足用。内面当用油芚。至于仰土沙壁之役。理应停罢。但已状 启事。难于擅停。仍将为之。臣以为既得油芚。自当依旧例为之。不必别生规外之事。即使停罢。此则不必烦 启。而已状启事。故仰土沙壁停罢之意。敢 启。
○一。故事。 灵幄殿下 玄宫后。即撤以为斋室献官厅。今则臣见其材木宏大。十倍于前。惊问其故。则云 宫阙都监。以龙山所置材木移送。因而用之。故如此云。当初该官。不能参酌。至送有用大木之失。则遂事不说矣。今若以此大木。段段裁截。虚弃其半。而用之于小处。则极为可惜。臣意 康泰陵丁字阁。俱未完成。每当祀时。设幄行事。事甚苟简。臣适与诸工匠计之。一阁之建。该用木绵千馀匹。役夫百馀名。须销三四朔。乃得毕役。而以此移造。则不过十夫旬月之役云。其与后日别建者。功相万也。不然则或浮江顺下。就于新造 阙内。委建一衙门。可省他日一分之力。亦为便益。第虑今之论议。迂曲
○一。旧制。 灵幄殿内。用油芚以覆之。外用草芚以盖之。今番该司。油芚不足。故依平家例。内面专用仰土沙壁之意。已为状 启矣。今则油芚足用。内面当用油芚。至于仰土沙壁之役。理应停罢。但已状 启事。难于擅停。仍将为之。臣以为既得油芚。自当依旧例为之。不必别生规外之事。即使停罢。此则不必烦 启。而已状启事。故仰土沙壁停罢之意。敢 启。
○一。故事。 灵幄殿下 玄宫后。即撤以为斋室献官厅。今则臣见其材木宏大。十倍于前。惊问其故。则云 宫阙都监。以龙山所置材木移送。因而用之。故如此云。当初该官。不能参酌。至送有用大木之失。则遂事不说矣。今若以此大木。段段裁截。虚弃其半。而用之于小处。则极为可惜。臣意 康泰陵丁字阁。俱未完成。每当祀时。设幄行事。事甚苟简。臣适与诸工匠计之。一阁之建。该用木绵千馀匹。役夫百馀名。须销三四朔。乃得毕役。而以此移造。则不过十夫旬月之役云。其与后日别建者。功相万也。不然则或浮江顺下。就于新造 阙内。委建一衙门。可省他日一分之力。亦为便益。第虑今之论议。迂曲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7L 页
横生。如曰 灵幄殿用馀材木。移用于 陵所及 阙内未安云。则或许外各司。使自取用。因成一衙门厅事。亦为便当。百年长养。得之不易。虽得于深山远谷之中。一木之致。当费数百夫之力。故营建屋宇。自古以为难。今此一事。本不系 陵役。而物力可惜。敢此并 启。
○一。术官等皆言 陵下水口。当为筑堤之意。当初定山时。已为 启下矣。 陵上与 显陵典祀厅相望。且龙虎外面有断原。横亘于案山之下。政与 陵上相对。此等两处。俱植树木。使之遮蔽。然后其于术家。极为合宜。故敢 启。
[请于大行敛殡时大臣承旨入侍事例添载誊录启]
殡殿都监。以总护使意。 启曰。初丧将敛。玉堂上劄。以为 敛殡莫重之礼。只令内侍行事。揆诸情理。极为未安。况大臣,总护使,礼曹判书,都监堂上,承旨入侍。明有 祖宗朝已行之规。即蒙 允许。臣时在宾厅。意谓 圣旨既许涖敛。当有勾当之臣。执事之官。其于必诚必慎之礼。无有一毫未尽未便。及 内史(一作侍)召入。使大臣等伏在西庭。敛毕而将举尸入棺。乃始升殿。一度临哭而出。顾与儒臣劄论之意。名实相戾。诸臣相顾懑然而退。臣目见其事。继有总护之 命。今当勘撰誊录。此当为后世稽式之成宪。五礼
○一。术官等皆言 陵下水口。当为筑堤之意。当初定山时。已为 启下矣。 陵上与 显陵典祀厅相望。且龙虎外面有断原。横亘于案山之下。政与 陵上相对。此等两处。俱植树木。使之遮蔽。然后其于术家。极为合宜。故敢 启。
[请于大行敛殡时大臣承旨入侍事例添载誊录启]
殡殿都监。以总护使意。 启曰。初丧将敛。玉堂上劄。以为 敛殡莫重之礼。只令内侍行事。揆诸情理。极为未安。况大臣,总护使,礼曹判书,都监堂上,承旨入侍。明有 祖宗朝已行之规。即蒙 允许。臣时在宾厅。意谓 圣旨既许涖敛。当有勾当之臣。执事之官。其于必诚必慎之礼。无有一毫未尽未便。及 内史(一作侍)召入。使大臣等伏在西庭。敛毕而将举尸入棺。乃始升殿。一度临哭而出。顾与儒臣劄论之意。名实相戾。诸臣相顾懑然而退。臣目见其事。继有总护之 命。今当勘撰誊录。此当为后世稽式之成宪。五礼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8H 页
仪。虽不详载敛殡节次。 先朝已行之例。必有流传可为取式者。故大臣以下至于承旨入侍。明有前事可徵。而皆非礼文所载。则衣衾之序。绞结之谨。必当有亲涖之者。乱离以后。各司誊录。散失无馀。国有大事。无所考式。草率如此。臣敢略陈愚见。以俟裁择。臣按经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慎。勿之有悔焉。丧礼繁殷。而独以是为言者。岂不以附身附棺之节。尤为切近。而孝子之情。不容不谨者欤。又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卜射二师。俱系外庭之臣。则初终迁尸。外臣入而执事可知。礼又曰。小臣二人。抗衾而浴。又按周礼春官小宗伯。大肆以拒鬯渳。其下又曰。涖小敛大敛。帅异姓而佐。以此参看。则如今礼曹参判。专涖沐浴之事。而内侍执事。外庭之臣。亦得佐之也。礼又曰。太祝是敛。众胥佐。解之者曰。太祝爵为下大夫。非能亲执敛役者。又曰。君将大敛。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以此观之。至大敛时然后。卿大夫以下序立于外头。敛毕而哭。如家礼所谓主人以下哭尽哀之为者。诸侯丧礼。孟子犹未之学。今难遽议矣。犹此一节见于礼经者如是。参之前事。又复如是。五礼仪。独漏此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8L 页
一节。前代誊录。又无可考。今若承讹袭谬。行之万世。只令内侍数人。专管大礼。群臣不得与焉。使臣子攀号之情。不得少有所伸。则殊欠古意。乞 下臣言。令礼官讲议。如有可采。遂事则已矣。追附于初丧条下。使后人有所考据。不胜幸甚。凡誊录有夹注。以便后日凭阅。有旧例敢启。
[未受吊前天将相会启]
启曰。云云事 传教矣。臣等之意。相见本无所妨。只以未受吊前先 临客馆为未安。此一节。时方讲定。期于使客先吊矣。若终以先往行吊为不可。则继以昨日议臣之策。俟 大驾到客馆然后行吊。而相会之事周旋矣。至于月蚀之说。与古礼似不同。盖古者诸侯相见。入门而因月蚀罢云。古无内外篇法。故凡日月之蚀。皆不能前知。虽以老子之博。葬靷至于堩。始见月蚀。因孔子问而乃言处变之道。其不能前知。可见矣。故诸侯无心相会。忽有月蚀之变。则既以嘉服方行吉礼。而猝遇杀礼之变。不得已罢会之谓也。今则 天将既以凶服相会许之。则其会也。既非嘉礼。自无相妨。事势至此。不得不■见则便即见之。令彼释然可也。何可又为退托。至于见临海一款。臣等方为讲究矣。从当商确覆启。敢 启。
[未受吊前天将相会启]
启曰。云云事 传教矣。臣等之意。相见本无所妨。只以未受吊前先 临客馆为未安。此一节。时方讲定。期于使客先吊矣。若终以先往行吊为不可。则继以昨日议臣之策。俟 大驾到客馆然后行吊。而相会之事周旋矣。至于月蚀之说。与古礼似不同。盖古者诸侯相见。入门而因月蚀罢云。古无内外篇法。故凡日月之蚀。皆不能前知。虽以老子之博。葬靷至于堩。始见月蚀。因孔子问而乃言处变之道。其不能前知。可见矣。故诸侯无心相会。忽有月蚀之变。则既以嘉服方行吉礼。而猝遇杀礼之变。不得已罢会之谓也。今则 天将既以凶服相会许之。则其会也。既非嘉礼。自无相妨。事势至此。不得不■见则便即见之。令彼释然可也。何可又为退托。至于见临海一款。臣等方为讲究矣。从当商确覆启。敢 启。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9H 页
[因大行发引时棺衣裂破待罪启]
启曰。昨因台谏所 启棺衣。当该官今当诏狱矣。初丧棺衣之制。 殡殿都监郎官。专管为之。既制而进御之后。则自殡至葬。非其郎所敢与知。及至 山陵。自 大舆入灵幄时。周视上下。犹自若也。及安于幄殿攒宫之后。始见有拆裂处。意者。自大舆移入幄殿之时。扶策别监。以身附着梓宫。手钩结绋。用力挽举。推转而上轮舆。至攒宫亦然。棺重力绵。众夫齐致其力。惟务能运。势不得精察而审执。推挽之际。或牵磨而裂。或钩引而裂。必不出二者之间。而纷扰之中。人不得的知矣。大槩当其挽举舆上之时。则他人皆不得与。而独臣舁梓宫官二员。率别监而行事。别监专于挽举。舁官专于推转。而监检之责。专在于臣。今将现告就狱之人。欲因台谏启意。以殡殿官现告。则所任之实。甚为辽远。且责专在于臣。而罪推于人。事虽微小。于心未安。必欲以实状现告。则不能检饬之罪。专在于臣。次以在傍与事者言。则舁梓宫官。差为近似。臣先席藁待 命。敢以舁梓宫官现告之意。昧死以 启。
[山陵奉审启]
启曰。臣等驰到 穆陵奉审。则 陵上申酉巳午未地莎草枯损处。起立信看。果似枯损。而即之而手披。则旧草已枯。新芽继抽。拦干石外辰
启曰。昨因台谏所 启棺衣。当该官今当诏狱矣。初丧棺衣之制。 殡殿都监郎官。专管为之。既制而进御之后。则自殡至葬。非其郎所敢与知。及至 山陵。自 大舆入灵幄时。周视上下。犹自若也。及安于幄殿攒宫之后。始见有拆裂处。意者。自大舆移入幄殿之时。扶策别监。以身附着梓宫。手钩结绋。用力挽举。推转而上轮舆。至攒宫亦然。棺重力绵。众夫齐致其力。惟务能运。势不得精察而审执。推挽之际。或牵磨而裂。或钩引而裂。必不出二者之间。而纷扰之中。人不得的知矣。大槩当其挽举舆上之时。则他人皆不得与。而独臣舁梓宫官二员。率别监而行事。别监专于挽举。舁官专于推转。而监检之责。专在于臣。今将现告就狱之人。欲因台谏启意。以殡殿官现告。则所任之实。甚为辽远。且责专在于臣。而罪推于人。事虽微小。于心未安。必欲以实状现告。则不能检饬之罪。专在于臣。次以在傍与事者言。则舁梓宫官。差为近似。臣先席藁待 命。敢以舁梓宫官现告之意。昧死以 启。
[山陵奉审启]
启曰。臣等驰到 穆陵奉审。则 陵上申酉巳午未地莎草枯损处。起立信看。果似枯损。而即之而手披。则旧草已枯。新芽继抽。拦干石外辰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9L 页
巳等地。亦与此同。若到明春。势当一时抽青。今不必改莎。三阶砌莎草。则依他排布。别无不为莎草之处。唯三阶砌外剩地所排莎草。似不如阶上之精细。曲墙外巳午戌亥等地。莎草果为枯损。而亦有抽芽之渐。姑待明春为当。曲墙外未申酉戌等地。果不为修扫。故今方修扫矣。曲墙后面十三库穿穴处。则墙内外汰痕。至今分明。当初筑墙时。墙后地势。向下偏颇。除地不精。使水势壅蓄于墙底。自然吞噬墙根。台内面则鍊石为基。外台则杂筑碎砾。内外异势。水之渗泄。自至于此。今当撤去后面百尺。仍取 陵下散置用馀熟石。补筑墙台。使内外势均。然后依法改筑。兼除墙后左右地势。使之中高傍下。则主峰之水。左右散流而永绝水患矣。丁字阁后面山水冲破处。则时方疏导。神路月廊左右。则自古充石着莎。至于阁内正室香炉左边。则自下仰视。迤北第五椽间。果有渗漏之迹。东北间月廊合阁处第四椽雨漏云。而天晴已久。并无漫涣之迹。今此丁字阁内外并三处。则虽非大段。似当修改。而霖雨之晴。已过一十馀日。埏土椽瓦。俱已乾燥。今虽撤瓦。寻见漏的处。必难指
一。既改之后。漏势如前。则 神御重地。势难续
一。既改之后。漏势如前。则 神御重地。势难续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0H 页
续修理。姑待后日雨下。更为奉审。随即改之为当。大槩役处甚大。用军必多。该官今以五十役夫。决难就功。必须加定军数。又加日数。然后似无未尽之处。敢此并 启。
[白翎设镇事宜启(己酉)]
己酉正月十八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启曰。白翎设镇之议。 朝廷论之已久。本道奉使之臣。节续 启请。近因海贼出没。尤为频数。自上年春初。黄海兵舡。相替留屯于本岛。以迄于冬。果无一贼妄相惊人者。其效已验。盖白翎为岛。政当西大洋。海浪之贼作耗我国者。必潜泊此岛。樵于斯。汲于斯。候风于斯后。始入内洋。窃发于海西。或得正西风。向南而下。转入忠清,全罗等道。则此岛为贼入我国门阑之限。而自前年留舡屯戍之后。海防无虞。益知前议之可验。臣犹未敢率尔献议者。心欲详探本道人心与本岛形势。然后乃始上 闻。差人往审。反覆商议。盖其为岛。自东而西。延可五十馀里。自南而北。袤可四十馀里。周走而回。三日乃尽。地方比巨济略同。中有巨港。曰深隐浦。港长几二十里。可安盐盆数十窝。又有盐水浦。亦且数里而宜盐盆。合此两港。列铺煮盐。其用无穷。土极肥饶。港东有古邑基仓基。港南有古驿基。岛之形
[白翎设镇事宜启(己酉)]
己酉正月十八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启曰。白翎设镇之议。 朝廷论之已久。本道奉使之臣。节续 启请。近因海贼出没。尤为频数。自上年春初。黄海兵舡。相替留屯于本岛。以迄于冬。果无一贼妄相惊人者。其效已验。盖白翎为岛。政当西大洋。海浪之贼作耗我国者。必潜泊此岛。樵于斯。汲于斯。候风于斯后。始入内洋。窃发于海西。或得正西风。向南而下。转入忠清,全罗等道。则此岛为贼入我国门阑之限。而自前年留舡屯戍之后。海防无虞。益知前议之可验。臣犹未敢率尔献议者。心欲详探本道人心与本岛形势。然后乃始上 闻。差人往审。反覆商议。盖其为岛。自东而西。延可五十馀里。自南而北。袤可四十馀里。周走而回。三日乃尽。地方比巨济略同。中有巨港。曰深隐浦。港长几二十里。可安盐盆数十窝。又有盐水浦。亦且数里而宜盐盆。合此两港。列铺煮盐。其用无穷。土极肥饶。港东有古邑基仓基。港南有古驿基。岛之形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0L 页
势。中陷而高。设墩相望。四无所碍。东连江华。西对椒岛。西北与长山串政对。巨木蔽天。嘉草不盛。正夏叶长。马龁木皮。艰于丰草。不宜马场而宜于置镇。但越海置镇。以御外侮。虽当全盛之日。尚或难之。今值疮残之后。若不大加布置。以壮其势。则事难就绪。今计广岩,阿郎两镇。隐在重浦之内。其与外洋。声势窅夐。合此两浦。作一大镇。添助他军。为堂上佥使镇。以重其威。趁此早春。先入设栅。且耕且守。资盐储粮。甚合事宜。臣谨条便宜八事于左。恭俟 睿裁。
一。广岩水军。见存三百二十四户。阿郎浦二百八十八户。分作三番。当屯戍之数。甚是单弱。必须添助客军。乱前。本道黄州,丰川,海州,康翎,瓮津,长渊等邑留镇。骑步兵颇多。乱后不复留镇。无所属处。兵营占入五镇军。监营占入一镇军。以为使令雇立之用。或捧价布及军粮。屑越无常。然兵营若全去此军。难以成形。宜令今往救荒御史。割监营入番一镇军。割兵营入番一镇军。合此两镇军。添助白翎之戍。而镇军入丰川,海州者。其数颇优。道里且近。割此二镇之军。尤为便当。
一。领兵屯戍。虽是佥使之责。至于经营布置。俱
一。广岩水军。见存三百二十四户。阿郎浦二百八十八户。分作三番。当屯戍之数。甚是单弱。必须添助客军。乱前。本道黄州,丰川,海州,康翎,瓮津,长渊等邑留镇。骑步兵颇多。乱后不复留镇。无所属处。兵营占入五镇军。监营占入一镇军。以为使令雇立之用。或捧价布及军粮。屑越无常。然兵营若全去此军。难以成形。宜令今往救荒御史。割监营入番一镇军。割兵营入番一镇军。合此两镇军。添助白翎之戍。而镇军入丰川,海州者。其数颇优。道里且近。割此二镇之军。尤为便当。
一。领兵屯戍。虽是佥使之责。至于经营布置。俱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1H 页
系肇创之规。且割两主镇久占之军。势尤不便。凡百施为。必须 御史专管。然后事体尤重。而有难轻摇。宜令救荒 御史。兼管此事。
一。既置巨镇。则宜以堂上镇为号。以重体面。略如平安道满浦之为。必以才堪本道兵使者差送。俟其成效。或升为兵使。以重其威为当。
一。新建之镇。守备未完。精抄都监炮手十名。限风高带去。教习所领镇兵。以为操鍊之基为当。
一。新佥使。初欲以堂上官差送。见今堂上中绝无可当人员。唯训鍊都监千总金立信。曾为丰川。尝戍此岛。备谙形势。且有干局。以此人差送为当。而姑以守佥使差往。唯观才器以待成效。
一。长渊吾叉浦,瓮津所江等处。去本岛最近。宜于此一处。设烽相准。以备非常。
一。议者宜置一镇于长山串。又添一小堡于本岛。移茄乙浦于登山串。移龙媒于延坪云。若此无渐。事涉纷更。姑以白翎为务。俟其力专事完。然后另议可否为当。
一。广岩阿郎浦。既入本岛。则两镇见任万户。无故作散之员。宜令有司。待他阙即差。免致失职。此虽少事。亦系规画中一节。
一。此外未尽之条。随所思量。另 启施行。
一。既置巨镇。则宜以堂上镇为号。以重体面。略如平安道满浦之为。必以才堪本道兵使者差送。俟其成效。或升为兵使。以重其威为当。
一。新建之镇。守备未完。精抄都监炮手十名。限风高带去。教习所领镇兵。以为操鍊之基为当。
一。新佥使。初欲以堂上官差送。见今堂上中绝无可当人员。唯训鍊都监千总金立信。曾为丰川。尝戍此岛。备谙形势。且有干局。以此人差送为当。而姑以守佥使差往。唯观才器以待成效。
一。长渊吾叉浦,瓮津所江等处。去本岛最近。宜于此一处。设烽相准。以备非常。
一。议者宜置一镇于长山串。又添一小堡于本岛。移茄乙浦于登山串。移龙媒于延坪云。若此无渐。事涉纷更。姑以白翎为务。俟其力专事完。然后另议可否为当。
一。广岩阿郎浦。既入本岛。则两镇见任万户。无故作散之员。宜令有司。待他阙即差。免致失职。此虽少事。亦系规画中一节。
一。此外未尽之条。随所思量。另 启施行。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1L 页
答曰。允。海西水贼。每每作梗。必有后患。依此启辞。着实为之。
[白翎设镇事宜启。再启]
己酉正月二十二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白翎佥使。已为差下。今当农月。必须急急整顿。趁时入岛。料理排置。前 启辞中追后思量 启下之条。一一开坐于后。
一。前因防海。以丰川府使为舟师大将。管辖沿海以西。如阿郎浦,长渊,许沙,广岩等官。所江佥使。为舟师大将。管辖沿海以东。如茄乙浦,龙媒,海州等官。以备海贼。今白翎为佥使大镇。又在贼来初面。最为防海之冲。秩居所江之上。宜以所江及白翎。为东西管辖独阵之将。递领丰川旧所管之镇。与所江为对。且岛在长渊之地。居民赋役。当属长渊。限措置间。其新入民户。勿令长渊官侵扰为当。
一。本岛。土沃闲旷。民必凑集。凡岛田。只许新入之民。随所开垦。便许立案。勿得豪民遥为冒占。仍令新入之民。一依山城例存恤。所垦之田。限三年勿税。限十年家户田结。并复勿役。且岛内盐场。甲于一道。而民畏海贼。不敢妄入煮盐。今闻设镇。必当争相阑入。结箭捕鱼。安盆煮盐。处处纷然。今宜只令新入之民。结箭煮盐。本镇收
[白翎设镇事宜启。再启]
己酉正月二十二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白翎佥使。已为差下。今当农月。必须急急整顿。趁时入岛。料理排置。前 启辞中追后思量 启下之条。一一开坐于后。
一。前因防海。以丰川府使为舟师大将。管辖沿海以西。如阿郎浦,长渊,许沙,广岩等官。所江佥使。为舟师大将。管辖沿海以东。如茄乙浦,龙媒,海州等官。以备海贼。今白翎为佥使大镇。又在贼来初面。最为防海之冲。秩居所江之上。宜以所江及白翎。为东西管辖独阵之将。递领丰川旧所管之镇。与所江为对。且岛在长渊之地。居民赋役。当属长渊。限措置间。其新入民户。勿令长渊官侵扰为当。
一。本岛。土沃闲旷。民必凑集。凡岛田。只许新入之民。随所开垦。便许立案。勿得豪民遥为冒占。仍令新入之民。一依山城例存恤。所垦之田。限三年勿税。限十年家户田结。并复勿役。且岛内盐场。甲于一道。而民畏海贼。不敢妄入煮盐。今闻设镇。必当争相阑入。结箭捕鱼。安盆煮盐。处处纷然。今宜只令新入之民。结箭煮盐。本镇收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2H 页
其地税。以为本镇军粮。如各衙门差人结箭煮盐等事。切勿许入事。捧承 传施行。且镇在岛中。民多使舡。今于该曹案付舡外。凡岛中新入之民。新造舟舡。许令各填字号。往来兴利。令本镇责入舡税。以补本镇军粮。如诸岛搜讨时及不时警急。皆听本镇节制。以助公战。则虽不别募官军。而一岛新入之民。举皆为公战之兵矣。
一。镇将及军官等。令本道限成就间。依江边例。朔料题给。
一。火器诸具。令军器寺题给。鸟铳则军器寺元无所储。令训鍊都监题给。
一。佥使所带军官。无过五员。
一。印信兵符。急急造送。
一。新设之镇。限五年。凡干本道出役贡物及京刈草等事。一切勿定事。捧承 传施行。
依启。
[请铸大炮启(己酉)]
己酉四月初十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启曰。近日诸道邑城山城。方议修筑。或方起役。或几完功。或方令役。而未及着手者。皆以器械为虞。盖守城之具。专以大炮为重。本国大炮如天地字铳。则制度过大。藏药过多。火力激猛。箭发不直。水战城守。俱不中用。唯玄字铳及新制
一。镇将及军官等。令本道限成就间。依江边例。朔料题给。
一。火器诸具。令军器寺题给。鸟铳则军器寺元无所储。令训鍊都监题给。
一。佥使所带军官。无过五员。
一。印信兵符。急急造送。
一。新设之镇。限五年。凡干本道出役贡物及京刈草等事。一切勿定事。捧承 传施行。
依启。
[请铸大炮启(己酉)]
己酉四月初十日。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启曰。近日诸道邑城山城。方议修筑。或方起役。或几完功。或方令役。而未及着手者。皆以器械为虞。盖守城之具。专以大炮为重。本国大炮如天地字铳。则制度过大。藏药过多。火力激猛。箭发不直。水战城守。俱不中用。唯玄字铳及新制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2L 页
五号佛狼机炮。最关于用。诸道请之者。不胜其纷纷。而武库所储极略。不能应副。缘铳材铜铁非本国所产。日本绝和几二十年。铜铁之贵。比平时倍之。无力可办。以至于此。伏见顷日 宣慰使李志完状 启。日本商物中。生铜万斤。弓角二千桶。以平时倭馆贸直计之。则生铜万斤。直绵布八十同。弓角则体有大小。故价有轻重。虽难定价。亦不过数十同。如得百同木绵。则铜角两材。可以全致之。每铜百斤。铸铳二位。则通用万斤。可得二百位铳。以是起冶铸造。不过为时月间功程。而其利用于守御之备。至紧至重。机不可失。无计办此。臣近考兵曹步兵价布上年三月所捧之数。一百十六同。凡步兵价布名曰军需木者。正谓军事所需也。而经乱以后。皆为雇人之需。已失本意。又考 宫阙都监一月所费。亦且百同。逐朔如是。已经一年。诚能除兵曹一朔之捧。或捐 宫阙一月之费。或于户曹减取一物之价。虽不准百同。可贸其半。此犹不易。则辏合三官之力。添以备边司所储。差人贸来。委责武库。刻日铸成。为用至紧。而时适允当。敢 启。
答曰。依启。
[论瑞兴府使差遣启(己酉)]
答曰。依启。
[论瑞兴府使差遣启(己酉)]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3H 页
己酉七月初三日。 启曰。顷日。瑞兴新府使沈日休。来辞于臣。臣语及山城修缮之事。以观其意。则邈然以为难。惟以镇静为先务。镇静固牧民之要。而有所兴作。则又难一于镇静也。镇静为政。前府使黄致诚。有裕。而且有廉简之称。唯以年衰。短于兴作为嫌。本道有递之之意。若以老易老。无所损益。则益一官弊。殊非当初 启递之意。伏见李艗为丰川府使。艗之才局。臣未详(一作尝)亲知。屡见褒 启。如是能干之臣。乞以艗与日休相换。使之入京。相议后赴任。专责其事。何如。以边方守令。乞换内地。知政体不妥也。遽荐别人。又臣所不敢为者。故惶恐敢 启。
[论瑞兴府使差遣启。再启]
答曰。启意是矣。李艗移授。沈日休递差。丰川可合人。荐举以启。
启曰。云云事 传教矣。当初臣之意。则欲以尹守谦。差送瑞兴。而以其出入台谏。且遽尔荐人为未安有意而不敢矣。今沈日休既 命递之。则李艗不必移入内地。仍前差送丰川。以尹守谦差为瑞兴。则似为宜当。敢 启。
答曰。依启。
留诏礼仪启
礼曹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今番迎 诏时留 诏之礼。臣代领相当行。而前此多闻留
[论瑞兴府使差遣启。再启]
答曰。启意是矣。李艗移授。沈日休递差。丰川可合人。荐举以启。
启曰。云云事 传教矣。当初臣之意。则欲以尹守谦。差送瑞兴。而以其出入台谏。且遽尔荐人为未安有意而不敢矣。今沈日休既 命递之。则李艗不必移入内地。仍前差送丰川。以尹守谦差为瑞兴。则似为宜当。敢 启。
答曰。依启。
留诏礼仪启
礼曹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今番迎 诏时留 诏之礼。臣代领相当行。而前此多闻留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3L 页
诏之事。 国王当为。而至丁卯年许魏 天使时。 颁诏于 明庙。而 明庙升遐。故其时领议政李浚庆摄政云云。臣只得传闻。未详曲折。亦未委其真的。故顷于习仪时。嗫嚅而未敢 启矣。今闻海平府院君尹根寿之言。尝亲闻于其亡兄故议政斗寿云。此后凡诏书直颁于 殿下者。则 殿下当亲自请留。不可假辞于议政云云。古今事异。而胶执前例。错遵而误行之。非但国家失礼。在臣亦极未安。乞令礼官详议以定。
答曰。 先朝四十年已行之礼。遵而勿失可也。况今仪注。已为停当。于 诏使之前。尤不可改易。依仪注行之。
[因诏使礼单推考政院启]
迎接都监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凡 天使时礼单物件。政院专掌次知。迎慰之臣。只谨受而去。自是流来旧例。臣今日诣 阙拜辞后。虑有差误。欲亲观礼物。该司之官。或不来到政院。越视不力。臣独坐宾厅。无所闻问。日晚。艰难招政院下吏详问。则礼物诸品中。政院或未看品云。花席一叶。鼠噬其边。打破处几至半尺。一叶。彩色黟昧。且有磨痕。似是用馀旧件。臣老眼昏眵。不能详视。使政院吏
答曰。 先朝四十年已行之礼。遵而勿失可也。况今仪注。已为停当。于 诏使之前。尤不可改易。依仪注行之。
[因诏使礼单推考政院启]
迎接都监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凡 天使时礼单物件。政院专掌次知。迎慰之臣。只谨受而去。自是流来旧例。臣今日诣 阙拜辞后。虑有差误。欲亲观礼物。该司之官。或不来到政院。越视不力。臣独坐宾厅。无所闻问。日晚。艰难招政院下吏详问。则礼物诸品中。政院或未看品云。花席一叶。鼠噬其边。打破处几至半尺。一叶。彩色黟昧。且有磨痕。似是用馀旧件。臣老眼昏眵。不能详视。使政院吏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4H 页
谛视。则果似用馀云。致礼王人。何等大事。而事事如此缓缓。来授者只是各司数三奴子。政院不与焉。殊非事体。请色承旨推考。尤甚不到之官。令政院察推。
[体察开府便否启]
启曰。臣本空疏。尤甚于军旅。谬膺体察之 命。义当陈情乞解。惟念上年议差之时。廷议颇以为今之防备北鄙最急。而体察大臣。开府于本道。则物力残弊。决难支持。不唯无益。弊甚不赀。若在此料理。自有备边司。不必别差体察之臣。只缘其时北事方急。无敢言其不便者。及体察之臣。得罪解任。臣适在宾厅。备边司堂上有来禀本差与否。则群议如前不以为急。欲徐议而处其可否。臣备闻其议。受任之后。得见同任。详问差出之由。则云大臣未及齐会。适有 上命。仍前差下云。臣意亦以为凡受任方面者。必亲往察视。随事策应。犹不如监兵等使久于其任。熟知事情者之审。况一遭往还。何能尽察形便。而既无军兵可以成师。徒以纷然一大衙门。赘设于荡然之地。民甚苦之。又况西北形势。与南方自别。体察之设。尤似不便。今北道。救荒不暇。西路方待 诏使。 国丧未过卒哭。欲北上。则无大营为。而供给无策。欲西
[体察开府便否启]
启曰。臣本空疏。尤甚于军旅。谬膺体察之 命。义当陈情乞解。惟念上年议差之时。廷议颇以为今之防备北鄙最急。而体察大臣。开府于本道。则物力残弊。决难支持。不唯无益。弊甚不赀。若在此料理。自有备边司。不必别差体察之臣。只缘其时北事方急。无敢言其不便者。及体察之臣。得罪解任。臣适在宾厅。备边司堂上有来禀本差与否。则群议如前不以为急。欲徐议而处其可否。臣备闻其议。受任之后。得见同任。详问差出之由。则云大臣未及齐会。适有 上命。仍前差下云。臣意亦以为凡受任方面者。必亲往察视。随事策应。犹不如监兵等使久于其任。熟知事情者之审。况一遭往还。何能尽察形便。而既无军兵可以成师。徒以纷然一大衙门。赘设于荡然之地。民甚苦之。又况西北形势。与南方自别。体察之设。尤似不便。今北道。救荒不暇。西路方待 诏使。 国丧未过卒哭。欲北上。则无大营为。而供给无策。欲西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4L 页
往。则傧事方殷。难遽论兵。其势不得不仍前在京。随参备边司会议而已。甚是漫浪。愚意不可虚文塞责。空费一衙门下人俸料而已。其已差副使以下至诸军官等。姑仍前察事。以待诸大臣同会备边司。容臣详议罢仍可否后。进退似当。敢 启。
备忘记。今日国事。西北之虞尤大。其料理规画。宜有主管。卿须留在京城察任可矣。
[请属公奴婢移换北兵启]
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伏闻临庶人家奴婢。在京者不下三百馀口。在乡又且数千馀口。分属各司。许多衙门所需。因是而裕。为益多矣。旋闻尽没司赡。 国计亦因是而裕。为益亦多矣。然臣意均之二者。俱属不妥。其所以不妥者。今姑勿辨矣。以臣愚意。令臣区处。以换北兵。最今日上计也。自北鄙多耸。 朝廷尽徵东西南三路之兵。连年戍北。行赍居送。起于负海。虏方安寝而我已坐困矣。非计之得也。 圣上已许内奴。团束为兵。免徵厥贡。甚 盛意也。而唯士大夫私贱。未有要领。虽许免贡。我 国奴主之分已严。谁敢托公不贡。以贻后日之责乎。故为私贱者。一身两侵。名虽为兵。其实非兵也。近日熟谙北事者。皆曰凡干私贱。皆没入官。
备忘记。今日国事。西北之虞尤大。其料理规画。宜有主管。卿须留在京城察任可矣。
[请属公奴婢移换北兵启]
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伏闻临庶人家奴婢。在京者不下三百馀口。在乡又且数千馀口。分属各司。许多衙门所需。因是而裕。为益多矣。旋闻尽没司赡。 国计亦因是而裕。为益亦多矣。然臣意均之二者。俱属不妥。其所以不妥者。今姑勿辨矣。以臣愚意。令臣区处。以换北兵。最今日上计也。自北鄙多耸。 朝廷尽徵东西南三路之兵。连年戍北。行赍居送。起于负海。虏方安寝而我已坐困矣。非计之得也。 圣上已许内奴。团束为兵。免徵厥贡。甚 盛意也。而唯士大夫私贱。未有要领。虽许免贡。我 国奴主之分已严。谁敢托公不贡。以贻后日之责乎。故为私贱者。一身两侵。名虽为兵。其实非兵也。近日熟谙北事者。皆曰凡干私贱。皆没入官。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5H 页
定为正军。数千精兵。一朝可办。备北之策。无过于是。此最当今第一要务。臣意迟佪。不敢发者。我 国私贱。高曾相传。名分已严。情义已熟。此法一乱。人情不便。事难施行。今因不幸。而幸得属公人口数千之多。若因此时。申敕该官。详查京外奴数。明着一籍。一面另差详明才局之官。委往北道。会同监司。刷出私贱。容令本主投牒。自言给帖换给。永定正军。以及子孙。京奴一人。直当北奴数口。以是参量。别为事目。以二千之奴。足成三四千之兵。为益不少。姑以某邑以北为限。先令换定。此犹不足。则又有一计。经乱以后。各司奴婢漏籍者过半。各官称为额外奴婢。别成一籍。私自徵贡。为官中之用。极是无理。一面一一刷出。以继不足之数。着实行之。不过数年。北路将尽为兵。其与南方弱卒不习水土而千里赴远戍者。功相万也。臣之此言。猝然闻之者。必将大骇。争言不便。不一大处置。西北终非国家之有。臣为此一事。私自料理。贻书往复。与本道通议。已淹时月。今府臣所论末端一款。适与臣合。而但有大小疏密之差。事机相会。敢此陈 启。
答曰允。
答曰允。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5L 页
[西方留谷便宜启]
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西方救荒御史。今将发行。而非如平日各官有储之时。空手而往。无粟可赈。虽多方贸谷及移粟。数甚零星。黄海沿边各官。绝无储谷之地。唯黄州所储颇优。除出三千石。令七浦边将中别定差使员。舡运于安州。计口分赈。秋成以还上督纳。运送本州。则事甚便好。设令舡运有弊。未易运送。仍为安州之谷。以为守城之粮。亦无不可矣。且闻黄海兵营入番军数稍优。收捧代粮之数甚厚。故前日赵儆为兵使时。简己奉公。不妄屑越。守职之日。所办军粮。多至一千五百石。分置列邑。以待不时之需。至今称为赵兵使时军粮。后无继者。诚为可恶。今其军粮海边所在者尚多有之云。除出五百石。亦令运送西方。令 御史依江华贸谷例。从市直贸布。还移兵营。待秋成贸谷。以充其数。亦为便当。敢 启。
答曰。允。
[辞训鍊都监都提调启]
启曰。故事。都监将官差除把总。荐之大将。择备三望。都提调差之。盖将官当自自中知之。都提调。以一局之长故也。法久而私简之所拟者。或多不称。台谏论之。及臣忝居本局。一日因事会都监。论及此事。臣首言自今诸将。荐之大将。亲
备边司郎厅。以都体察使意。 启曰。西方救荒御史。今将发行。而非如平日各官有储之时。空手而往。无粟可赈。虽多方贸谷及移粟。数甚零星。黄海沿边各官。绝无储谷之地。唯黄州所储颇优。除出三千石。令七浦边将中别定差使员。舡运于安州。计口分赈。秋成以还上督纳。运送本州。则事甚便好。设令舡运有弊。未易运送。仍为安州之谷。以为守城之粮。亦无不可矣。且闻黄海兵营入番军数稍优。收捧代粮之数甚厚。故前日赵儆为兵使时。简己奉公。不妄屑越。守职之日。所办军粮。多至一千五百石。分置列邑。以待不时之需。至今称为赵兵使时军粮。后无继者。诚为可恶。今其军粮海边所在者尚多有之云。除出五百石。亦令运送西方。令 御史依江华贸谷例。从市直贸布。还移兵营。待秋成贸谷。以充其数。亦为便当。敢 启。
答曰。允。
[辞训鍊都监都提调启]
启曰。故事。都监将官差除把总。荐之大将。择备三望。都提调差之。盖将官当自自中知之。都提调。以一局之长故也。法久而私简之所拟者。或多不称。台谏论之。及臣忝居本局。一日因事会都监。论及此事。臣首言自今诸将。荐之大将。亲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6H 页
试才艺及身言。成一荐状。都提调择而差之。如何。皆曰可。同官臣卢稷议曰。试艺不可数行。其间若守令边将递来者材有可用者。则奈何。大将赵儆曰。此说极是。必须详处。臣曰。若重来及曾经守令人员。除试才。大将临时一以名论附荐可也。佥曰然。以此完议。行之几十年矣。先前数月。把总连有二阙。臣阅其荐状。末端附以新荐。臣无心看过。意谓因前议定。大将以闻见荐之矣。即许差之矣。昨日将官一员。来致其提调之议曰。一自罢废荐状之规。私嘱纷纭。请加新荐。臣瞿然曰。近无此事。何言罢前规耶。对曰。不知。臣曰。然则谁所为耶。对曰。当初俺等意谓必都提调自家内书出矣。臣曰。我无有是。臣始甚惊愕。意其中间或有诈冒伪着之事。欲穷极查访。断然处置矣。既而。台谏以风闻指斥。犹不敢行公。况同官以目见指之。何敢偃然行公。若擅废成法。滑乱军政则不可。况私伏私室。闇改荐书。是与伪造者同奸。尤不可也。今则闻之。事非大段。自有辨之者矣。大槩身为千夫长。使人以诈冒疑己。臣亦因此反而内省。则其平日立身行事。可知。臣非全无所私。其所差之人。臣虽不知。尝于诸宰中。饱闻其延誉之说。因其所闻而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6L 页
差之。因人言而举之。是亦私也。同僚所指。亦岂无说。伏乞 圣明俯亮此情。递臣都提调之任。择授名望大臣。以镇群情。则不唯戎事大幸。新人来涖。公听众言。庶有以知臣罪之虚实矣。惶恐敢 启。
答曰。久在都监。备谙本局事情。将官差除。宁有小拂于佥议。末世浮薄之言。固不足介意。而况予委任之意。卿亦已悉。宜勿为更烦。安心尽职。领右两相。一时呈告。予罔知有何得罪于大臣而致不安厥位如此。日夜惭腼。卿又以小节末嫌。控辞至再。于予心。盖切瞿然。予适有欠安之候。劳卿久坐。尤用䠞䠞。
[论先正臣李彦迪启]
启曰。臣于前月二十日。得侍 经筵。猥承 圣问。其于五贤之事。眷眷不已。钦仰 圣上好贤乐道之盛心也。第于先正臣李彦迪乙巳之事。不能无分毫 疑问。臣幸得以实录总裁之官。得窥秘府芝函。其于此事。考阅颇详。故略及一二。而缘臣老衰气弱。犹不能备陈所见。退而思之。不胜郁抑。今幸再近 威颜。敢毕前说。以俟圣上裁处。乙巳八月。将治尹任等罪。 两殿同御忠顺堂。密旨引见宰臣。时 天威震赫。人莫敢少拂。彦迪进曰。人臣之义。当专于所事。当彼
答曰。久在都监。备谙本局事情。将官差除。宁有小拂于佥议。末世浮薄之言。固不足介意。而况予委任之意。卿亦已悉。宜勿为更烦。安心尽职。领右两相。一时呈告。予罔知有何得罪于大臣而致不安厥位如此。日夜惭腼。卿又以小节末嫌。控辞至再。于予心。盖切瞿然。予适有欠安之候。劳卿久坐。尤用䠞䠞。
[论先正臣李彦迪启]
启曰。臣于前月二十日。得侍 经筵。猥承 圣问。其于五贤之事。眷眷不已。钦仰 圣上好贤乐道之盛心也。第于先正臣李彦迪乙巳之事。不能无分毫 疑问。臣幸得以实录总裁之官。得窥秘府芝函。其于此事。考阅颇详。故略及一二。而缘臣老衰气弱。犹不能备陈所见。退而思之。不胜郁抑。今幸再近 威颜。敢毕前说。以俟圣上裁处。乙巳八月。将治尹任等罪。 两殿同御忠顺堂。密旨引见宰臣。时 天威震赫。人莫敢少拂。彦迪进曰。人臣之义。当专于所事。当彼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7H 页
时。专心于 大行王者。岂宜深罪。且举事当显明。不然。恐士林多有横罹祸者。闻者缩颈。而彦迪无惧色。一日。彦迪以院相入直。 启曰。凡罪人。当取服定罪。近日三省讯鞫。过用刑杖。经殒者多。恐有横冤。欲望用校正杖得情。然后定罪。翌日。李芑入见 启草。忿然曰。渠恐杖落渠膝故耶。
以上两条。先正臣李滉及奇大升。因乙巳定难记。参以家状记闻。而撰成行状及碑文之辞也。
忠顺堂引见时。彦迪曰。事须明正。不然。恐士林之祸作矣。今者。一国大小臣民。皆一心仰戴。无敢有邪念者。罪一尹任。有何所难。而 密旨不下于政院而下于他处。事不明白。故人心不安。何必如是。且人臣当专于所事。异时专心于 大行王者。到今岂宜深罪。今 上于 王大妃。有母子之道焉。若事或有未安。其于 王大妃何。恐累 圣德。因涕泣横流。闻者缩颈。而彦迪无惧色。及玉堂与献纳白仁杰。交章论 密旨之非正。 大王大妃命召李芑等。 下教曰。顷日不测之祸。将迫于 宗社。不得已有 密旨之下。今见玉堂及台谏所启。皆言此事之非。反
以上两条。先正臣李滉及奇大升。因乙巳定难记。参以家状记闻。而撰成行状及碑文之辞也。
忠顺堂引见时。彦迪曰。事须明正。不然。恐士林之祸作矣。今者。一国大小臣民。皆一心仰戴。无敢有邪念者。罪一尹任。有何所难。而 密旨不下于政院而下于他处。事不明白。故人心不安。何必如是。且人臣当专于所事。异时专心于 大行王者。到今岂宜深罪。今 上于 王大妃。有母子之道焉。若事或有未安。其于 王大妃何。恐累 圣德。因涕泣横流。闻者缩颈。而彦迪无惧色。及玉堂与献纳白仁杰。交章论 密旨之非正。 大王大妃命召李芑等。 下教曰。顷日不测之祸。将迫于 宗社。不得已有 密旨之下。今见玉堂及台谏所启。皆言此事之非。反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7L 页
以殉国之人为不正。论之不已。如此异议之人。不为痛治。何能为国事。其以仁杰诏狱。其馀台谏。皆削夺官爵。郑顺朋以病未来。即遣史官。密议以来。 传教之下。左右默然无敢言者。彦迪极力救解。权橃,申光汉等。从而赞之。左右令彦迪草 启。彦迪下笔立草。辞语剀切。事得少弛。芑等既激 上怒。郑顺朋又上疏。有云彦迪退自 经筵。言 新君英明。则柳仁淑默然不答。而不悦之色。见于面目。 慈殿因此下教曰。仁淑不悦之色。彦迪之言。则此岂虚事。将以彦迪为證而加其罪。彦迪即 启曰。其日臣退自 经筵。见仁淑于实录厅。只言 圣质高明。学文(一作问)亦达矣。实未见仁淑辞色如何。今咫尺之地。臣何敢有隐。事得少沮。及柳灌等 赐死。彦迪在阙中。与一二宰相。惨然不语。见者已知其不免于祸矣。明年。因觐亲下乡。遂不入 朝。九月。因李芑 启辞。窜江界。
以上一款。皆臣所记闻。而不见于定难记。不登于行状及碑文者也。
臣按彦迪学问之高下。造诣之浅深。臣以末学。固未敢窥其涯涘矣。唯先正臣李滉撰行状。以为有体有用之学。精诣之见。独得之妙。贯精微
以上一款。皆臣所记闻。而不见于定难记。不登于行状及碑文者也。
臣按彦迪学问之高下。造诣之浅深。臣以末学。固未敢窥其涯涘矣。唯先正臣李滉撰行状。以为有体有用之学。精诣之见。独得之妙。贯精微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8H 页
彻上下。粹然一出于正。求之东方。鲜有其伦。其所称扬。若是其崇极。只恨以李滉之邃学。奇大升之博闻。只据家状及定难记。为之论撰。使彦迪一时周旋之力。不能无一二泯没。不免有后人之疑。永为斯文之恨。故臣谨录所见如右。以备 圣上博观之万一。
[西北守令拟荐非便启]
启曰。当初西北守令差除。 命议于臣者。其意不过塞上守臣。当责体臣之意也。非欲举西北二面。委之于别人。而勿使铨官不敢与论其政之意也。故北关六镇及西路沿江之地。则臣犹参议。不以为嫌。日月既久。至于内地。并得与焉。已失初头本意。铨曹亦不免俗嫌。续续 启请。问臣有若劝令 下问者然。至于今日。则荫官守令。亦令臣议荐。大非当初 下教之意。而于政体。亦大有妨。渐闻物议。颇以为未安。越俎之嫌。姑不暇论。而荫官贤否。臣尤昧昧无闻。临政。掇拾风闻。苟苟塞责。事不着实。政体有妨。物情不便。公私俱害。乞 令从今定为近规。六镇江边外。专责该掌。使得各自相安。不胜幸甚。
[请停亲行望阙礼启]
礼曹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今年冬寒不严。人之腠理不固。数日猝寒。时令大行。正宜闭藏固护。不可触冒外气。以犯天行之时也。伏闻正
[西北守令拟荐非便启]
启曰。当初西北守令差除。 命议于臣者。其意不过塞上守臣。当责体臣之意也。非欲举西北二面。委之于别人。而勿使铨官不敢与论其政之意也。故北关六镇及西路沿江之地。则臣犹参议。不以为嫌。日月既久。至于内地。并得与焉。已失初头本意。铨曹亦不免俗嫌。续续 启请。问臣有若劝令 下问者然。至于今日。则荫官守令。亦令臣议荐。大非当初 下教之意。而于政体。亦大有妨。渐闻物议。颇以为未安。越俎之嫌。姑不暇论。而荫官贤否。臣尤昧昧无闻。临政。掇拾风闻。苟苟塞责。事不着实。政体有妨。物情不便。公私俱害。乞 令从今定为近规。六镇江边外。专责该掌。使得各自相安。不胜幸甚。
[请停亲行望阙礼启]
礼曹郎厅。以左议政意。 启曰。今年冬寒不严。人之腠理不固。数日猝寒。时令大行。正宜闭藏固护。不可触冒外气。以犯天行之时也。伏闻正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8L 页
朝将行 永墓(一作慕)殿 亲祭后。仍为仁政殿望 阙礼。举动 亲祭之举。虽极忧悯。一向抑遏。有所不敢。至于望 阙之礼。以大体论之。则令节呼嵩。固是藩邦大庆。然三年之内。则虽或有所不能行者。固无大害。古者歌哭不同日。故吉凶并行。礼家所禁。先庆后吊。古人犹曰不可。况一晨之内。释衰服冕哀哭。而即继以庆。揆之古礼。似涉不便。而只以气力言之。虽在庶官卫士之贱。有所难堪。况于 玉体久在静摄之中。一朝当此。则虽幸而无事于目前。必为日后诸病之基。其于下情。不胜闷虑。以彼以此。次难行之。乞令礼官参以礼经。反覆商确。毋令一毫未尽不便。偶有一得。不敢不 启。
答曰。启意亦然。当从之。
传曰雨势如此。卿可停行。待晴往审何晚。予恐致伤也。
[因传教陵役看审停行启]
启曰。臣受气薄弱。方年壮盛之时。犹未堪奔走。及今衰境。值 国家多事之日。职事所縻。积劳成热。伏在肝肺。乘时发作。二年之间。凡五度发痛。今番所患。比前尤酷。勺水不得入口者十馀日。故既苏之后。气力薾然。一语三引。杖而后起。唯是所受封 陵之任。称为苦役。迹涉辞难。不
答曰。启意亦然。当从之。
传曰雨势如此。卿可停行。待晴往审何晚。予恐致伤也。
[因传教陵役看审停行启]
启曰。臣受气薄弱。方年壮盛之时。犹未堪奔走。及今衰境。值 国家多事之日。职事所縻。积劳成热。伏在肝肺。乘时发作。二年之间。凡五度发痛。今番所患。比前尤酷。勺水不得入口者十馀日。故既苏之后。气力薾然。一语三引。杖而后起。唯是所受封 陵之任。称为苦役。迹涉辞难。不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9H 页
敢呈告。无端废仕。亦且一月。名系提调。不赴 陵役。又将数旬。狼狈逋负。无所逃罪。今将辞朝。扶曳诣 阙。伏承 圣教。虑及虫蚁。犹恐致伤。命使停行。尤不胜惶恐战灼之至。
答曰。省启。知卿婴疾累日。尚未快苏。深用忧虑。目今暑雨。连日不晴。川流方涨。行路必难。卿可调理。待晴观势。往看以来。 陵役。自有他提调。不须关念。
[因台谏请罪考官待罪启]
启曰。伏见台谏所论。以行私场屋。请罪考官。而臣以奉 命头首之官。独见漏网。群居兴作。凡百任长。事有可否。先及其长。故无论贵贱。赏罚之及。必曰长官行首者。以此也。至于场屋。取舍多出上官。一有不称。下官欲免。上官难原。况据实言之。则所指行私者筠。筠之兄子为𡧰。而𡧰之对策。即臣所自拔取者也。则论罪事体。臣宜先坐。而只以与举子等远远路人。无可避之嫌。且忝大臣之列。释而不举。益增惶恐待罪。
[辞训鍊都监都提调启]
启曰。再渎 天听。揆诸分义。夫(一作已)极未安。而况一己私事曲折。不避烦琐。缕缕备陈。尤极惶恐。势有所狼狈。不得不冒昧支离。臣既速官谤。理难仍在其任。常时大小之官有辞兼带之任者。必与本职而呈辞乞递。今臣诚既浅薄。不能回
答曰。省启。知卿婴疾累日。尚未快苏。深用忧虑。目今暑雨。连日不晴。川流方涨。行路必难。卿可调理。待晴观势。往看以来。 陵役。自有他提调。不须关念。
[因台谏请罪考官待罪启]
启曰。伏见台谏所论。以行私场屋。请罪考官。而臣以奉 命头首之官。独见漏网。群居兴作。凡百任长。事有可否。先及其长。故无论贵贱。赏罚之及。必曰长官行首者。以此也。至于场屋。取舍多出上官。一有不称。下官欲免。上官难原。况据实言之。则所指行私者筠。筠之兄子为𡧰。而𡧰之对策。即臣所自拔取者也。则论罪事体。臣宜先坐。而只以与举子等远远路人。无可避之嫌。且忝大臣之列。释而不举。益增惶恐待罪。
[辞训鍊都监都提调启]
启曰。再渎 天听。揆诸分义。夫(一作已)极未安。而况一己私事曲折。不避烦琐。缕缕备陈。尤极惶恐。势有所狼狈。不得不冒昧支离。臣既速官谤。理难仍在其任。常时大小之官有辞兼带之任者。必与本职而呈辞乞递。今臣诚既浅薄。不能回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9L 页
天。计欲退而引疾乞解。仍递是任。则近日 国家多事。前头应行大礼外。大臣随参议定之事。亦非一二。而领右两相。相继呈病。独臣在耳。臣今引入。则是三公一时乞解。非但瞻聆有骇。其于时意 朝议。亦有所大妨。欲强颜冒行。则事势狼狈。如上所陈。是以区区终不敢闷默而退。今此所陈。俱非臣子所敢明言正告于 君上之说。而身忝相位。不敢徇一己之义而妨公家之急务也。且臣粗习文事。专昧武略。其可辞一也。自古无终身于一职者。臣出入都监几二十年。而忝为都提调者。又且十年。十年则天运亦大变也。其可辞者二也。近来兼任诸局。皆是剧地。在家之日。文簿填委。常如坐衙。年已衰耗。筋力不堪。其可辞三也。而重之以废法乱政之名。身居汹汹之中。不即闻知。已阅月矣。而今幸得闻。心所不安。人之治事。只以此心。此心既不能平安。则所号唱而行者。徒躯壳耳。深恐因一小事。致伤事体。伏乞 圣慈亮臣此情。 特许递免。使臣安心。祗供本职。不胜幸甚。
[论江界满浦差遣启]
启曰。伏见平安监司崔瓘牒呈。论及江界满浦事驰 启矣。此事。臣详知首末。故敢先 启禀。前年冬间。满浦佥使。瓜期将近。臣难其代。常以
[论江界满浦差遣启]
启曰。伏见平安监司崔瓘牒呈。论及江界满浦事驰 启矣。此事。臣详知首末。故敢先 启禀。前年冬间。满浦佥使。瓜期将近。臣难其代。常以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0H 页
为虑。适谙两界武将来访。臣言及之。且问谁人可当。其人曰。高敬民曾在北道。深得虏心。今北藩胡人。皆在老酋营下。必当往来于西边。彼闻敬民为满浦。则必当归心输情。凡胡中情形。因此可尽得矣。臣曾闻敬民廉谨最著。闻即为然。待缺荐进矣。及敬民到任之后。因本道通议。屡闻敬民衰替已甚。凡所施为。大异于前。不过庸庸一夫耳。缓急难以为恃云。臣常欲 启达。第以此事曲折甚多。难以尽陈。姑待登对。面陈其由。至今未发矣。及江界瓜满。例荐武臣。今闻本道监兵使。俱欲将得文官。为之弹压。兼为酬应之助。其意盖以为地绝声远。须间间以文官差送。可镇边情。而文官亦或有有名无实者。须得有文官风采者。乃可镇物云。意非偶然。而边臣事体。不敢直请改易。略举为 启。臣意高敬民递差。以柳承绪。移送满浦。而江界则别择文官以送。则俱合本道之望。而于事体亦便矣。敢启。
[登山串设镇启(辛亥)]
辛亥八月初四日。 启曰。登山串设镇便否。臣于前日 引对时。未敢便断。请移问于本道监司兵使事。 启下行移矣。今见黄海节度使柳公亮牒呈内。登山串。在康翎县南。而陆地漫延。迤入于海洋八十馀里。贼舡之自南洋来者。必
[登山串设镇启(辛亥)]
辛亥八月初四日。 启曰。登山串设镇便否。臣于前日 引对时。未敢便断。请移问于本道监司兵使事。 启下行移矣。今见黄海节度使柳公亮牒呈内。登山串。在康翎县南。而陆地漫延。迤入于海洋八十馀里。贼舡之自南洋来者。必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0L 页
过登山串。此乃要冲之地。若移设茄乙浦于此处。则其于控扼。实为便当。自前多有论之者。设镇便否看审事。公文初不知(一作至)。本营将欲更为亲审之际。监司令所江佥使朴振宗,康翎县监李元祥,茄乙浦万户河淳等。同往看审矣。朴振宗等回报内。登山串。土地沃饶。有人家六七。有依山作镇之处。有泉井及大池。又有藏舡之处云。与监司同议。则虽不亲审。所报如此。果与所闻相符。可合设镇。敢此驰禀云云。若移茄乙浦于登山串。则与白翎相对为声援。其于水贼控制之策。实为大益。本道之议。自前有之。而臣未曾亲审。沿革重事。未敢轻易为之。适因下问。请问于本道矣。今监,兵使之意如此。即令监,兵使急急移茄乙浦于登山串。何如。
答曰允。
[请给义州筑城铁物启]
启曰。平安监司崔瓘。将改筑义州城。所用铁物不足。告乞于臣。臣无可备之路。近日军器寺副正洪耆英。自为是任。节用储馀。今至剩馀千馀斤。此乃数外之铁。不系元额。虽小可助一隅。请以此千斤下送何如。
答曰允。
[请蔚珍万户李文蘋仍任启]
启曰。江原岭东。素有盐藿之利。臣闻蔚珍万户
答曰允。
[请给义州筑城铁物启]
启曰。平安监司崔瓘。将改筑义州城。所用铁物不足。告乞于臣。臣无可备之路。近日军器寺副正洪耆英。自为是任。节用储馀。今至剩馀千馀斤。此乃数外之铁。不系元额。虽小可助一隅。请以此千斤下送何如。
答曰允。
[请蔚珍万户李文蘋仍任启]
启曰。江原岭东。素有盐藿之利。臣闻蔚珍万户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1H 页
李文蘋。素称能干。前此令从事官。招文蘋管其事。文蘋自为此任。勤于所事。今见所报。则已贸米五百馀石。臣即令舡运于通川。以为北路赈救之用。第以今年盐藿。则须于冬初可办。而文蘋瓜期。适在其时。势难贸米。当以本色留储云。请李文蘋限明年春夏间仍任。使得毕贸米。添助北道赈救之用。然后许递何如。
答曰。允。
[请登山串水军姑勿调用启]
启曰。黄海兵使柳公亮牒呈内。巡到登山串。更审形势。则海贼之自南而西。自西而东者。皆过登山。登山乃要冲之地。其于海防。置镇甚关。白翎设镇之后。海贼不得由内洋而行。登山既设之后。则必不得止泊于其近处。移镇之事。十分紧急。排置成形间复户事。一依白翎之例。自 朝廷如有水军调发之事。则白翎,登山计除外。只许沙,吾叉浦,所江,龙煤四浦之军。其数不多。视前量减云云。姑限数年。登山水军。依白翎勿许调用事。行移本道何如。
传曰。允。
[论柳永庆掩蔽启]
启曰。当议请号之始。得见两司之 启。有永庆掩蔽等语。臣问左议政臣李德馨曰。当初有是事耶。德馨曰。未闻也。因言曰。论功未半。我以病
答曰。允。
[请登山串水军姑勿调用启]
启曰。黄海兵使柳公亮牒呈内。巡到登山串。更审形势。则海贼之自南而西。自西而东者。皆过登山。登山乃要冲之地。其于海防。置镇甚关。白翎设镇之后。海贼不得由内洋而行。登山既设之后。则必不得止泊于其近处。移镇之事。十分紧急。排置成形间复户事。一依白翎之例。自 朝廷如有水军调发之事。则白翎,登山计除外。只许沙,吾叉浦,所江,龙煤四浦之军。其数不多。视前量减云云。姑限数年。登山水军。依白翎勿许调用事。行移本道何如。
传曰。允。
[论柳永庆掩蔽启]
启曰。当议请号之始。得见两司之 启。有永庆掩蔽等语。臣问左议政臣李德馨曰。当初有是事耶。德馨曰。未闻也。因言曰。论功未半。我以病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1L 页
递。递职之后。无所闻知。公以元勋。终始同参。何乃问我。臣言我在宾厅。未尝见如许气色。故问之耳。俚谚曰。不爨无烟。此言之发。其必有由。抑无乃其时有人往议于私第。永庆始有难色。及到宾厅。群议齐同。则始乃从之也欤。盖不可知也。俄而。物论益发。人有私问于臣者曰。宾厅两司之 启。言有异同。何欤。臣应之曰。一人之闻见有限。天下之言语无穷。同是一语而有闻有未闻者。则异同何伤。设令永庆有此掩蔽。只手障天。不害为覆焘之大。于 圣功何损益焉。及见再昨日两司 启辞。臣又问曰。厉声折之云者。何谓耶。德馨曰。余未有是。仍略 启其始末。臣私心以为出言固难。传言为尤难。一传再传之间。本领都没。而枝叶渐茂。故言有枝叶。圣人有戒。终不敢以此一款。置诸 启辞。顾其本意。不过告 君以实。不敢强其所不闻以为闻耳。且念今日之事。 尊号为重。群臣当戮力一意。期必得请而已。岂宜以薄物细故。别立崖岸。身先自异。以争其秋毫哉。臣之愚意。决不当如是也。故今日早晨。臣踽踽赴 阙。则德馨闻有是议。不敢诣 阙。凡与人谋事。败则独免。臣所耻也。臣与德馨。抵顶相议。事至于此。德馨俟罪。臣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2H 页
率百官。知非所宜。臣之所见。如上所陈。故不即还退。强颜公堂。极知未安。因念世道推迁。是非相混。自是衰世之常事。今乃以此。至虑后世之起疑。则无已过虑也。永庆之事。非唯不当惧后世之言也。盖亦不必疑也。唯是臣既与同议。致此狼狈。区区愚见。虽或如是。至于明日再来。则大非所以敬物议之道也。押班 廷请。自有原任大臣。纠率百官。自有本府赞成。恳乞 圣明许递臣职。以安事体。
答曰。两司惹起扰端。以致卿等各自不安。予心甚恼。难以为谕。今以此廷请。元非可为之事。卿可出涖逆狱。毋作退逊之计。
[请给诸邑硫黄启]
启曰。 朝廷自设措备火药之令。各官守令中。间有力于官事者。或设法煮取。或用价贸易。多储焰(一作硝)。将为合药。则皆乏硫黄。节续来请于朝廷。故西北四道。则皆报臣处。随报随 启。事涉烦渎。今方来请者。如渭原,富宁,原州等三邑。当用硫黄二十二斤。然后可以足用。请并下送。且臣兼为军器寺都提调。每于 节使之行。随便贸来。硫黄已至二千五百馀斤。稍似有裕。请于此中。除出百馀斤。下体察使厅。此后各官如有来请者。不烦 启请。随报随送。似有便易。敢此
答曰。两司惹起扰端。以致卿等各自不安。予心甚恼。难以为谕。今以此廷请。元非可为之事。卿可出涖逆狱。毋作退逊之计。
[请给诸邑硫黄启]
启曰。 朝廷自设措备火药之令。各官守令中。间有力于官事者。或设法煮取。或用价贸易。多储焰(一作硝)。将为合药。则皆乏硫黄。节续来请于朝廷。故西北四道。则皆报臣处。随报随 启。事涉烦渎。今方来请者。如渭原,富宁,原州等三邑。当用硫黄二十二斤。然后可以足用。请并下送。且臣兼为军器寺都提调。每于 节使之行。随便贸来。硫黄已至二千五百馀斤。稍似有裕。请于此中。除出百馀斤。下体察使厅。此后各官如有来请者。不烦 启请。随报随送。似有便易。敢此
白沙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2L 页
并 启。
[昌朔设屯节目变通启]
启曰。前因平安监司牒呈。备边司差遣别将。召募入作之民。设屯于昌城,朔州之境。而其时事目中。只云各官官属。馆军时役。军士时役。公贱外其他入作节居之徒。许募云云。不及元居良民矣。近闻昌,朔土着之人。利于蠲役。争相应募。两府之民。将至空虚云。当初设屯本意。盖重关防。而反贻本府巨弊。不可不变通。就备边司事目中。公贱之下。添入元居良民四字。更为知会于别将处。两府居民。则一切勿为募入。使奠本居。朔州新府使下去时。亦为誊书付送。使之依此举行何如。
[昌朔设屯节目变通启]
启曰。前因平安监司牒呈。备边司差遣别将。召募入作之民。设屯于昌城,朔州之境。而其时事目中。只云各官官属。馆军时役。军士时役。公贱外其他入作节居之徒。许募云云。不及元居良民矣。近闻昌,朔土着之人。利于蠲役。争相应募。两府之民。将至空虚云。当初设屯本意。盖重关防。而反贻本府巨弊。不可不变通。就备边司事目中。公贱之下。添入元居良民四字。更为知会于别将处。两府居民。则一切勿为募入。使奠本居。朔州新府使下去时。亦为誊书付送。使之依此举行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