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附录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H 页
墓碣铭[金应祖]
公姓裴。讳龙吉。字明瑞。兴海人。高丽时有讳诠。三重大匡佥议评理兴海君。生讳尚志。司仆寺正。号柏竹堂。丽亡。守义高蹈。后人立祠俎豆之。曾祖讳巘。生员。 赠左承旨。祖讳天锡。 赠兵曹参判。考讳三益。通政黄海道观察使。妣贞夫人英阳南氏。户曹参判敏生之后。处士荩臣之女。以嘉靖丙辰九月生公。幼有逸才。尝一览纲目。全帙即成诵。为文。下笔霶霈。豪横雅健。绝出等夷。乙酉。中进士。戊子。遭外艰。甲午。除洗马。迁副率。戊戌。拜安奇察访。壬寅。中文科。癸卯。选为艺文检阅。甲辰罢。乙巳升监察。丙午。拜典籍。皆不赴。丁未。除忠清都事。母夫人劝之行。戊申罢归。己酉。感疾卒。葬于安东桃木村西寓慕洞子坐之原。庚午。以宣武原从功。 赠通政左承旨。呜呼。公性孝。六岁见母夫人㔶头而泣曰。此老人所著也。监司公卒于海西营。本道赙赠甚多。辞不受曰。岂可因丧致富。壬辰。八路瓜溃。公慨然倡起义旅。与金近始垓合兵。为副将讨贼。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39L 页
士气稍振。在翰院。将讲孝经跋文。乃权阳村近所撰。公进曰。权近不知忠于君。安知孝经之义。 上为之停讲。平居。晨起整衣冠。谒祠宇省母夫人。退而处静室。终日看书。其有意会。辄自为说以自省。郑仁弘跋南冥集。诋龟岩以及于退溪先生。公作辨说。攻之甚力。尝考朱子语类。以为闻丧成服有先后。则除服亦当有先后。西厓先生答书曰。近日士友中未见有此等文字。又曰。僻居钝滞。无从辨质。心未尝不在于左右。其奖许如此。尝与琴堤川应埙。论五贤从祀事。以为延平启发朱子。寒暄,一蠹启发静庵。今请两先生从祀。当并以延平为请。闻者哗然。其后得鹤峰先生溪门问答日录。群疑乃释。夫以公博雅长才。策高驾临脩途。未究其用而天啬其寿。惜哉。配光山金氏。忠义卫壕之女。高丽门下省事光存之后。生长法家。壸仪甚备。监司公亟称其贤。生庚申殁丙寅。祔葬于公之茔。男三。淑全泽全润全。女四。适刑曹正郎金淮,学生权轫,瓦署别提韩必达,学生朴莹。淑全无子。以泽全第三子兴胄后。泽全五男一女。男兴宗,兴度,兴胄,兴祚,兴一。女生员金学培。润全二男。一夭一幼。女柳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H 页
尚䭲,李亚,金硕佐。馀幼。金正郎一男尚瑜。四女朴垣,申玷,权璿,朴纶。权学生一男有庆。韩别提三男如璧,如琢,如圭。一女金道一。朴学生一男宗华。二女金学逵,金行一。内外子孙合百馀人。公喜读易善弹琴。自号琴易堂。月川赵先生诗有自娱实知之句。所著诗文若干卷藏于家。铭曰。
生才天意。用才天数。既生而用。胡啬其寿。其生不易。其用不究。此理难问。茫茫天宇。
上之八年丁酉复月下浣。丰山金应祖撰。
行状[柳致明]
公讳龙吉。字明瑞。姓裴氏。兴海人。高丽三重大匡评理兴海君讳诠。其上祖也。生讳尚志。司仆正。号柏竹堂。丽亡。守义屏居。后人立祠祀之。生讳权。持平。三世讳以纯。成均进士。 赠左通礼。即公高祖也。曾祖讳巘。成均生员。 赠左承旨。祖讳天锡。 赠兵曹参判。考讳三益。黄海道观察使。师事退溪李先生。号临渊斋。妣贞夫人英阳南氏。处士荩臣女。贲趾致利之妹也。公以嘉靖丙辰九月十八日。生于安东府治西金溪里第。天资英诣。十五岁。流览纲目。尽帙成诵。观察公抽试之。无滞碍。讨论治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0L 页
乱贤否甚悉。喜读孟子书。仿而为文。豪横雅健。乙酉。升上庠。戊子。从观察公于海营。已而遭艰。哀毁几不支。营下赙赠甚多。公引不家于丧以却之。壬辰。岛夷发乱。鹤峰金先生招谕一路。公即为文通谕。推金内翰垓为将。公副之。诸郡义兵合。声势稍振。明年。金公殁于阵。公病而兵遂罢。然犹谓起兵之义。当死生以之。而事与计乖。颓懦不克。其不污斧锧为幸云。甲午。 除翊卫司洗马。先是观察公以无妄追夺官爵。公抗章吁冤。 上命还授职牒。寻递。乙未。甄复。夏。迁侍直。秋又迁副率。丁酉。朝议欲和倭以缓兵。会有 旨求言。公遂上疏曰。臣闻庙议方连和日本。斯言一播。举国愤郁。幸而敌人无谋。拒而不受。此正薪胆修攘之秋。而朝廷犹信其奸谋。往来络绎。岂以复雠讨贼之志日远月忘。而遗君后亲之论。浸滋渐长乎。此乃宋室将亡之遗习。而非堂堂中兴之气象也。仍劝 上亲征以壮士气。又论失计七事。请亟改以为复雠之基本。一曰。高拱深宫。罕接外人。二曰。恶闻直言。以蔽聪明。三曰。赏罚不明。纪纲日坏。四曰。用舍颠倒。仕涂混淆。五曰。大臣疑惧。不尽心力。六曰。不设重镇。以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H 页
遏冲突。七曰。驾驭乖方。士卒骄横。凡此七事。皆今日所当亟改。而其几在 殿下之一心。 殿下诚能断然改图。闭关绝约。任贤使能。三道之中。设 行宫驻銮舆。量吾之力。观彼之衅。则其与讲和纳质。侥倖万一者。不可同年而语矣。又上疏论大本急务六条。其一曰。臣闻天下有大本。人主之一心是也。君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不正矣。君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由正矣。故古之圣王。严恭寅畏。如临深渊。惟恐有私邪之杂。至于妃嫔宦寺之政。无不领于冢宰。人主之一动一静。皆得制以有司之法。 殿下试反之心身。果皆无愧于古先圣王乎。臣闻贪权柄政者。情状已著。屈法以舍之。宫中府中。各自携贰。所争者权势。符验之著。有不可掩。当此之时。日下哀痛之诏。山东已少堕泪之父老。民情如此。能保其国乎。以此观之。 殿下之心。不能纯于古先圣王之道。而皆是苟且委靡之事。臣恐不得善其后矣。其二曰。择师傅以辅 国储。臣每诵贾谊保傅篇而爱之。今僚属具员。而无保傅之严。讲官备位。而乏规箴之益。所以导之者。不过记诵书札之末。而仁孝礼义之习。不复闻矣。加之变乱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1L 页
之后。抚军监国。东西奔走。备礼之讲。亦已久废。辅养之术。疏略甚矣。臣伏睹 殿下所以培养人才者。不由记诵则必以词章。是不独耆行宿德之人不易得。如端士之博闻者。亦难选。臣愿极师傅宾客之选。以德行为首。不以品秩为重。使其所以启迪者。不外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术。则 宗社之安。可永世而不穷矣。其三曰。人主之职。择相为重。宰相之道。正君为先。二者各尽其职。则体统正而朝廷尊。天下之政。出于一矣。 殿下圣智出天。多有作聪明自圣贤之失。所取以自辅者。胡广,冯道之流。而汲黯,陆贽之辈。绝无而仅有。以此为国。不亦难乎。臣以为必得贤宰相以委任之。又公选直谅敢言之士为台谏。使腹心耳目之寄。常在贤士大夫而不分于群少。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由于私门。则委任专而体统明矣。其四曰。臣闻生民有欲。各行其私。不有纪纲以持之。安能总摄而齐整之乎。所以振之。亦曰贤者上。不肖者下。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而万事有统矣。纲纪既张。人思自奋。去恶从善。不待刑赏。而礼义廉耻。已丕变矣。近日宫省禁密之地。不忠不义者。窟穴盘据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得保首领。使 殿下好善疾恶之心不著。此祸之萌。已非一朝一夕之故。是以。乱离之初。侍从之臣。得以遗君。守土之臣。得以弃城。而 殿下所以付诸外廷之议。绳以有司之法者。仅止于疏远之臣。而亦不大示其罪也。若其有功如权应铢者。战血未乾。峻罚随之。其或艰保孤城于贼薮中者。 殿下不闻其姓名。功罪之辨。昭人耳目。而尚黯闇而不明。况贤不肖之虚实未辨乎。夫义兵者。尽是布衣之流。谋计疏迂。处事颠倒。则前日弃城之官。执其衅隙。媒糵其短。反使士类以起义为悔。此习渐成。风俗之偷。无足怪矣。其五曰。臣闻为国之道。莫大于爱养民力。而爱养之方。在于省赋敛。一自变乱之后。荒畴满目。饿尸成堆。幸赖 殿下蠲减赋税。而使臣之支供。将士之徵索。别作名色。皆办于田结。量减之 旨才下。加定之令继至。怨訾并兴。以为将士之暴。甚于倭贼。民不聊生。亦可见矣。臣以为极择刚明者。委以巡察之任。先去剥民负君之尤甚者。以惩其馀。又选慈祥恻怛之人为之守令。先量荒田以减徭役。又作屯田以助军需。则孑遗之民。庶有其苏之望矣。其六曰。兵不患小。患不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精。不患不精。患无将。今之论将者。皆膏梁子弟。权贵厮役。以苞苴结托为事。以趋附承顺为能。至其简阅训习。委之吏校。不知兵谋师律之如何。况于阖辟变化之术乎。臣以为不论文武。不论朝野。必得习兵律爱士卒者为将。使之久于其任。而又拣壮勇者。定为队伍。养以公料。不费私粮。使之颜情稔熟。缓急相资。兵将之间。如家人父子。庶无叛乱之弊。而可为折冲御侮之道矣。疏再上。直声动朝野。戊戌。拜安奇道察访。时新经乱离。驿路凋弊。至则省费用严纪律。邮民畏而爱之。后公将治第。邮民负土木。愿以力役报德。公呵之。乃索绹而去。壬寅。中乙科二人。癸卯三月。选拜艺文检阅。时 宫殿毁圮。 上居桂林君私第。前史臣例书 上在行宫。公引春秋天王居郑及公在乾侯事。言郑亦王土则书曰居。乾侯非鲁境则书曰在。今宫是王城内私第。遂书曰 上居贞陵洞别宫。数月递职。下乡省觐。六月。又拜检阅。前后在职凡五朔。 上频御 经筵。公每以左史入参。尝进讲周易。领 经筵以下各言君子小人之辨。公进曰。今日筵中。东西南北皆在。俱曰扶君子抑小人。臣未知意所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H 页
扶抑。在何朋何人耶。 圣明之言。亦未免含糊。是以。是非混淆。邪正并行。谈论之美。虽都俞吁咈。无以过之。而徒好其言善其色而已。傥有真君子在。岂不见其訑訑之声音笑貌而远举乎。 上以六镇藩胡之叛为忧。大臣言有一边将。诱夺老土之马。以致畜愤叛去。 上问边将为谁。讲官不敢言。公曰。边将贪婪以开边衅。筵臣不敢斥其名。设有包藏祸心如安禄山者。孰肯告之。 上谓大臣曰。辅养世子。要须知文字。不必以深奥处。公曰。辅养世子。何若是低了耶。人君立志当高。今日所论。不过酬酢庶务而已。略无反身践履推己及物之意。岂不惜哉。 上谓大臣曰。予老病。所受经训。旋辄不记。公曰。昔卫武公以老耄之年。不废学问切磋之功。谓之睿圣武公。迁善改过。乃朝闻夕可之美法。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蒉。臣窃为 圣明诵之。筵臣言采银之利。公曰。谏诤之官。谈采银之利。后之观者。将谓何如。又言文章涉猎史汉。必有得。公曰。吾儒自有文章。小学近思四书六经。乃经纬天地之文也。反诸身则身心性情得其正。推诸天下国家则民物得其所。易曰。修辞立其诚。子曰。有德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L 页
者必有言。岂工于文字之谓乎。时 中壶虚。方议简择。公曰。礼天子诸侯不再娶。后夫人薨。嫔干宫事。三代圣王之制也。今者 上春秋已高。匕鬯有托。何事于再娶乎。又以王子大君多不法。公进曰。尧舜以知子之不肖为圣。后世以庇子之不肖为圣。皋陶以执天子之父为尽职。今之刑官。以不敢言王子之非为尽职。古之公车令。以执天子之子为恭。今之台谏。以逢君之意为恭。可谓国有法乎。 上命讲孝经跋文。乃权阳村所撰也。公进曰。权近不知忠。安知孝。 上为之停讲。乙巳。 除监察。丙午。又 除典籍。俱不拜。乡居者数岁。筑藏六精舍。揭宋朝七贤画像。每月朔。会生徒。薰香再拜。行相揖礼。讲吕氏乡约。酒数行。歌二南之诗。丁未。拜忠清都事。时天鹅进上。为湖西病民之最。公言于巡使。为草疏罢之。训鍊都监欲以儒案充保。公极言不可。事亦寝。戊申弃归。己酉寝疾。五月初六日卒。享年五十四。九月。葬所居临河县北寓慕洞子坐之原。后二十二年庚午。以宣武原从功。 赠左承旨兼带如例。公性质刚严。才气超迈。少以名节自砥砺。不肯少贬以徇人。常言名节至重。不可妄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H 页
交非类以自污辱。又言有凤翔千仞之气象。方不为区区声利所动。退陶先生讲道陶山。公在丱角。已知慕尚。及稍长则已不及矣。独奉承观察公所以得于师门者。以自修饬。又从鹤峰受业最蚤。又遍游西厓月川贲趾诸贤之门。权松巢金近始。皆所与讲习刮磨也。师友渊源之盛。概可想见。而公又自峭岸刻厉。振奋勇往。必以古人为期。不为时势所挠。尝与宰相书曰。生亢拙不屈则相门有客。相公能容则宰相有人。曷尝见士屈于宰相。宰相屈士而天下治乎。故其进于朝也。以荫涂下僚而疏陈君上阙失。有自敌以下所不堪者。及擢第初仕。而 经筵进对。历论不讳。闻者缩颈。此仕之所以不遂。而公亦寻卒。然以是知当时朝廷之能容人直言。殆是中兴之基也。公笃于人伦。六岁见母夫人著㔶头。泣曰。母氏已老乎。何为著此。痛不能久侍。养观察公。所以尽乎养生继孝者。率礼罔愆。参酌家礼。质以溪训。定为一家祭式。每四仲朔。必举正祭。仪品整洁。正家以礼法。御家以俭约。子弟侍侧。无敢慢者。亦不敢以华服见。常穆然静坐。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沈潜经籍。以反躬体验为务。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L 页
自以气质之病多在忿懥。书手帖曰。吾于论语过勿惮改。内自讼两训。深有戚戚也。又谓有私则骨肉之间。尚有彼此之分。可不惧哉。聪明强记。如天文地志律历兵典参同契医方。亦皆知其说。尤深于易。一时名士多就学。癸卯。朝廷设易解局。时公以内翰。乞觐金判书时献。深叹公不与其选也。与人处。简亢自持。所言不出谈经讲义。入孝出弟。绝无时俗俚语。虽乡旧里人。见公不敢不齐遬。见不可于意者。峻斥之无所容贷。见不谨丧者通仕籍为民牧。叹曰。服舍私奸。汉法不贷。不可对面输款。坏了纲常。尝诵朱子大字面配去之训。忿见色辞。闻有一善。称诩之不容口。却慈祥恳至。色笑可亲。虽乡居。未尝不以风教为先务。尝著风水辨曰。凡术之切于人者。莫不原于先圣。庖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而风水之说无所取。达孝莫如舜周公。而其葬瞽瞍葬文王也。无是说见于传记。世之称风水者首郭景纯。而其身不免刑戮。古无其说而风俗淳厖。人皆寿考。自有此说。世日浇漓。夭札相寻。术不足信。亦可知矣。时有毁人木主者。论以杖九十。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H 页
公议曰。神与礼合则生。离则死。人子于其可见而疑其无知者。谨藏而不忍见者。葬之道也。于其不可见而疑于有知者。勤求而如或见其存者。祭之道也。是以。送形而体魄藏。迎精而神魂聚。崇庙简原。礼则然矣。今掘冢见尸者绞。则入庙毁主者。律何轻耶。墓道石兽。卫神之物。而毁者杖八十。佛老天尊。何等鬼神。而毁者绞。今毁主者杖九十。是人子之于木主。其敬仅别于石兽。而不及僧道塑像万万耶。律犯宗庙者。坐以大逆无道。天子之与士庶。分有不同。而情与礼。何以异耶。礼同则律亦宜同也。又愤郑仁弘托于儒名。忌剋溪门。以败士趋。作南冥集跋语辨曰。君子出妻令可嫁。绝交令可友。古之道也。其交可绝。而其言何太恶耶。南冥撰龟岩先碑极赞。龟岩邻居密迩。觉其为人何晚耶。若南冥不言。而既殁之后。枉加之罪。君子之用心若是乎。若吾退溪。其处心也谦。其待人也忠。与曹徵君书。足以备见。至于论道则不可以不严。其气象言行。自与南冥不同矣。其于龟岩。交未尝不厚也。以同朝之故。有往来之分。屋漏之事。固难隃臆。其以圣贤之道责之。亦何伤于先生耶。人之知郑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L 页
者。以为疾恶太甚。而今见其都出于忿懥。而于义理略无见识。使南冥而有知。当于冥冥之中。鸣鼓以攻之矣。又每眷眷于兴学设教。与士友创为道生书堂。俾诸生隶业。推本立道生之义为记以勖之。又帖一人为堂长。使表率生徒。严长幼之序。谨尊卑之等。以正其趋向。时庐江书院圮于水。一方议欲就合于屏山。公上西厓书。极论以为书院之设。所以淑人心也。大府两设。本无不可。如不可两则宁可合屏山于庐院。不可撤庐院而就合于屏山。议遂止。乱离之中。凡为病于生民者。或抵书府伯。或移帖监司。极言以矫救之。以至军务兵机。多与唐将道伯。往复筹度。见于集中者皆可考也。迨边警既熄。休官家居。翛然有山水之乐。自祖考参判公自金溪移卜桃木村。为洛岸胜地。观察公欲就俭岩之石壁下立一斋。名以临渊。有师门题额。公就为构数间屋。扁以琴易。志之曰。欲继先志而不忍袭美名。名曰琴易。于琴于易。钩深养性之境。虽未觊觎。而有终吾身之计。公少肆力于文章。长篇短牍。体裁森然。汪洋奔放。一时文人钜匠。皆敛手谓韩公脚下。深于礼义。屡书质于西厓。西厓深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H 页
许之。谓僻居钝滞。无从辨质。心未尝不在左右云。今家礼,语类,溪集,启蒙传疑,参同契。皆有考义。并所著诗若文若干卷。足以验其所存矣。配光州金氏壕女。节度使富仁孙。为妇为母。咸称其贤。生三男。淑全,泽全,润全。四女。金淮,正郎权轫,韩必达,别提朴莹。淑全嗣子兴胄。泽全子兴宗,兴度,兴胄承宗事。兴祚,兴一。女金学培佐郎。润全子兴璧。女柳尚䭲,李亚,金硕佐,琴圣奎。庶子兴玉。金淮子尚瑜。女朴垣,申坫,权璿,朴纶。权轫子有庆。韩必达子如璧,如琢,如圭。女金道一。朴莹子宗华。女金学逵,金行一。兴胄子晰,昶,晚,冕,炅,晙。兴宗嗣子旭。兴度子皖,暄。兴祚子旭出。暾,晟,晸。兴一嗣子炅。兴璧子暹。晰嗣子行健。昶子絅章。晚子遂章。冕子行俭,行健入宗。晙子行正。旭子道章,德章。皖嗣子行毅。暄子行毅出。行准。暾子行善。晸子晋章,履章。炅子行敏,行信。暹子行远,行简,行敬。行健以行俭子䌖为后。䌖子相泰。初。公季子润全撰家状。谒铭于鹤沙金公。八世孙翰周以其疏略。更就遗藁中摭言行履历而责以状行之文。顾致明之愚何敢当。且已有先贤碣文。则状后于碣。殆无所于用。屡辞而不获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L 页
命。谨第次之如右。以塞慈孙之请云。
上之十年甲辰嘉平节。通政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知制 教。完山柳致明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