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祭文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5H 页
祭鹤峰金先生文
学足以恢方寸之量而如有容。忠足以犯千乘之怒而无所悔。才足以诵诗书之编而堪专对。言足以感忠义之士而敌所忾。则天之所以畀公者。始虽极丰。而终啬于寿与爵。此士之识与不识。闻公之殁。莫不失声而痛哭者也。呜呼哀哉。惟公施设于当时者。磊落如彼。其丰功伟烈传于将来者。若星斗之于天。嵩岱之于地也。至于海寇未退。境土未复。使君民之势。兀臬于干戈扰攘中。而中道而殁。则人之所以悲公者。孰不为邦国之殄瘁乎。谅皇天之所为。瞻四方兮靡所止。呜呼哀哉。公之启手启足也。一言不及于私。而独深耻于四郊之多垒。连呼过河兮。不独专美。余虽不武。景仰薄云之高义。具官爵姓名而卒于职。当不愧于太史氏大书特书之记。则生既出于人类。死当拔于鬼萃。生也丱角兮。受口读而献拜。恭惟先君兮。实同源而共派。切切偲偲兮。每敛衽而推先。既同归于九天。想笑语之温温。巾素车兮即远。余方滞于行役。愧奔哭之后人。痛仪刑之永隔。跽陈辞而侑奠。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5L 页
魂髣髴而来格。
祭雪月堂金丈文
呜呼。惟我退陶先生之讲道东南也。及门笃信之士。莫盛于宣城。而乌川为尤盛。真邹鲁乡也。今距先生之殁未三纪。道之湮晦日甚一日。而门弟子之存乎世者无几。以鲰生所及见者而言之。挹清逝而日休继之。今公又继之。擿埴后生。失所依归。忧斯道者。莫不伤之。惟公信厚存心。周详谈事。休焉有容。泊然不忮。孝友之行。著于乡闾。恭慎之德。闻于遐迩。人称一世之善士。必先雪月。其视浮沈末路而失其本心者。诚不忝先生之门矣。岂不韪哉。至如陆沈于千古。尘同于众醉。实李广之数奇。何怨尤于彼苍。所可尚者。白发苍颜。归卧江乡。客满孔融之堂。人中徐邈之圣。谈桑麻遗氛埃。笼风月于短章。宣性情于长篇。以终馀年。实林泉之胜事也。如生者。轻疏狂妄。无所取裁。赖先契之厚分。得从容于龙门。为幸大矣。今者失长者之训诲。念先人之音容。在诸吊客之列。尤切羊昙之恸。祖载有期。来相神绋。以平昔酬酢之酒。渍今日孺子之绵。未昧英灵。来歆菲薄。
祭西厓柳先生文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6H 页
一气流转。两仪絪缊。五行得秀。万品出群。停鸾峙鹄。瑞日祥云。蚤承渊源。约礼博文。晚际颠沛。民庸社勋。劳𡃤庙堂。清福江濆。林泉增色。朝著失筋。庶几修述。来者有闻。策数才整。大风斯氛。血忱忧国。遗表云云。巷哭斯民。天夺吾君。千秋下马。董相之坟。呜呼哀哉。顾以颛蒙。提诲勤勤。梁木忽摧。泪迸沾裙。惠施之舌。从此合龈。神之格思。陟降纷纭。来奠椁外。冀歆苾芬。
祭药圃郑相公文
龙吉于洪范之五福。未尝不掩卷而叹曰。世宁有人得兼向用也耶。三代以上毋论焉。汉魏以降。或有向用一福二福。而鲜有不慊于终者。至于攸好德而考终命也。一二人而止。寔不多见。若吾药圃公者。可谓兼向而无慊者矣。公位极人臣。而卑牧若布韦。寿享传耄。而康健胜于年少。此固人之所嗟叹而慕之者。独以国耳公耳之故。堂无绿野之胜。而高晋公之卧。节乏相州之荣。而决魏公之退。 朝廷知其然。犹月给其廪。视世之营营于锥刀之末者。曾犬彘之不若。又何足较长短于齿牙间耶。惟其致为臣而退老于桑乡。优游于鸡豚之社。说桑麻颐颐襟灵。无贪权恋禄之陋。无六气百毒之婴。一遭观化。逌然而逝。此尤君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6L 页
子之所难能。而况当气衰戒得之日。仕宦而至公卿食厚禄者。可必也耶。愚知其所以然者。公平生慈祥岂弟。未有秋毫忮求之心。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又必扬之于人。犹恐不广播。见人之不善。未尝口之。又怜悯之。从而盖覆之。若有所伤焉。此盖性于天者然尔。非有所作为以要誉于声音笑貌之间也。人之得免毁誉于世者鲜。公在名利竞骛之场。使异己者视之。莫不心醉而诚服。尤非可以一善言一善行而得之。在己者既如此。则天之所以报于公者。安得不腆而终享五福如彼也耶。在乘化乐天之心。来而不喜。逝而不戚。宁有所憾于世耶。顾朝失镇物之老。乡亡取则之长。世之人。宁不以不憖遗。深有所憾于彼苍耶。若龙吉者。世分甚厚。自失先人。每就公而质疑祛惑。事之视先人焉。最后一谒。公曰。吾少时性疏言轻。曾见南冥翁来。翁曰。你可买吾牛去。自是恒戒于心。得至今日。实南冥翁之赐也。其所以警之者至矣。今其亡矣。愚安所依归。此所以失声于寝门。不恤草宿与不也。呜呼哀哉。多病之故。哭既后人。炙鸡渍绵。奠又菲薄。无颜面于幽明。视古人而汗怍。想未亡之陟降。庶昭鉴乎心曲。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H 页
祭山南金公文
岁单阏之仲冬。执达贽而拜公。攀清尘而起懦。近高风而激衷。谓遐寿之必享。惊大限之俄穷。嗟惟公之生世。藐万夫而心雄。蚤翱翔于艺苑。再见屈于南宫。晚抛掷乎班笔。眼已空于蛮戎。歘豹变而龙跃。信圣世之遭逢。佩铜虎于西关。隐常切于疲癃。仗玉节于南州。锦绚昼兮玲珑。云际会于太平。偃戈兵于西东。盍及时而退藏。养吾真兮融融。飏彭泽之孤舟。等冥冥之飞鸿。乌之山兮崔崔。洛之水兮溶溶。謇采美兮钓鲜。咏薖轴于涧之中。当鸡肥而稻香。喜乡人之来同。幸眷余以嘉姻。恒警余之疏慵。谈出入乎雅谚。意无日而不充。何斯欢之不再。阻咫尺而承凶。叹云亡于朝野。轸不憖于 九重。惟公德之出群。羌不变于初终。气卓然而可像。量枵然而能容。审止足于急流。履清慎而持躬。既戴玉而横银。官不云其不通。年逾七而望八。人孰谓之非翁。矧有子而有孙。美兟兟于斯螽。纵在公而无憾。独余情之有恫。嗟老成之已逖。路警昏之无从。纷世事之纠缠。观国光于春风。病未扶于罄室。瘗不绕于堂封。历平生之游从。涣余涕之盈瞳。伊叙情之后人。增余怀之懵懵。幸英灵之未泯。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L 页
庶髣髴于微悰。
祭松岩权丈文
簪笏之荣。人所同欲。公独泊如。芥视不恤。声利之场。人所供趋。公独栖迟。衡泌一隅。惟溪与山。是公之伴。惟酒与诗。是公之玩。不忮不求。虚舟一生。优哉游哉。乐此幽贞。龙吉世契既厚。得游龙门。每接公貌。鄙宽薄敦。公病在床。我方远觐。岂意不淑。遽尔归尽。全生全归。在公无憾。乡失长者。我何取鉴。箦未侍易。绋未躬执。负公既深。一饭再噎。山瓢野蔌。酹纵后人。失声寝门。泪则盈巾。德容永隔。瞻对无日。精灵未亡。尚克来格。
祭权定甫文
梦谪仙兮才惊。尚杜陵之恻恻。矧吞声于松窝。余之情兮曷极。谓仁者兮必寿。何天道之邈邈。人也免于襁褓。蕴图南之壮怀。蚤从事于风雅。妙游刃兮恢恢。欲钩章而棘句。嘘文焰于寒灰。悟大本兮不在是。耻虚老于一生。悯义利之交战。悲物我之相形。闻退老之继往。阐濂闽之遗说。接来学而诱引。明大东之日月。志既切于朝闻。况复恤乎祸福。得细论而服膺。襟灵宁容乎一尘。嗟一夕之山颓。惧邪说之混真。左洛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H 页
园之揖手。右贲趾之拍肩。共培养其新知。觉泉达而火然。岂徒拘拘于训诂。亦欲探索乎人天。傥入室而升堂。期此鞭之先著。自斯人之盍簪。林泉为之生色。洞肝胆之相照。斯呈露而无隐。托妻子而勿疑。以死生而相信。何斯欢之中断。似蘩弱之离弦。舅氏溘先朝露。埋不昧于重泉。君之志亦在于为贫。落软红兮蹁跹。虽同尘于未路。顾前志兮不满噱。以孤陋而无闻。亦包荒而不绝。谈枫岳之奇胜。愁关路之阻隔。寄长生之要诀。把铅汞而玩索。然名者造物之忌。已二竖之朵颐。吾侪之悼君兮。为斯道之孤而。君之亡曾不日月。世愈下而尚诈。世间中寿不自保。奈光阴之电乍。一尊何处得重逢。杳平生之音容。怜清夜之落月。照屋梁兮瞳眬。幸玉树之盈庭。知不亡之在斯。惭匍匐之后时。悔失色之累私。回首山水之一会。尤耿耿于所思。冀英灵之一歆。荐椒桂兮孔时。
祭金达远文
呜呼达远。胡至于斯。天心杳冥。固未易窥。斯道甚孤。我心伤悲。故叙畴曩。以凭哀辞。昨岁海䲡之狂攘兮。举一国而长驱。 銮舆播越于关塞。黎庶膏血于齐斧。闾井为之烟空。田亩为之榛芜。二百年 宗社丘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L 页
墟兮。举义旗者伊谁。鼠伏林莽之馀兮。酸一寸兮泪阑干。嗟吾达远。仍臂其间。乃与父老。倡义儒冠。飞一纸于邻邑。示君臣之大闲。曰与其鼠伏而死。宁伐贼而幸生。与其屈膝而辱。宁死义之为荣。见之者发冲冠。闻之者泪沾缨。纠合数邑之同志。指直县而会盟。因推众兮上将坛。中福校兮为营。责战攻于武夫。采猷策于友朋。务平平而处事。愧赫赫而近名。或伏戎兮或火攻。贼不得以少宁。当汉兵之南征兮。喜声势之大振。策疲散之义旅。期获丑而执讯。闻内子之新丧。服才成而返轫。何炎荒之遘疠。大星忽焉犯阵。岂不慎乎疾病。信倚伏之难诘。非一阵之不幸。实民生之无禄。斯皆移忠之故。占诸家而可卜。为政于家。一味维则。色养萱闱。春风满园。朝省暮定。夏净冬温。居庐尽礼。享先如存。伯母同堂。笃义敦恩。此岂声音笑貌为哉兮。循所禀而不汨。清与之气。粹与之质。温醇淑均。端原悫实。凝然静坐。表里如一。不愆其仪。动求中节。人中之士。士中之杰。譬金在矿。如玉在璞。苟发其光。彩必映日。在诸中者既如此兮。宜粹盎于面背。虽所性鲜有欠缺。舍问学则或盭。昔先友兮号后凋。佩陶翁之至诲。承鲤庭之严训。遵绳墨而不悖。溯伊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H 页
洛之源流。窥孔孟之阃阈。大而天地之博厚。小而草木之华实。幽而鬼神之屈伸。明而日月之运斡。近而物则之懿。远而古今之迹。江汉之所以流。山岳之所以峙。莫不深究乎其故兮。要同归于一理。又得贲趾与松窝兮。相与讲劘而不已。中间死亡之相继兮。惧斯文之坠地。胡不享乎中寿。又背人世之局促。想同游于九原。探未尽之幽赜。悲鹤发之在堂。喜凤飞之共卜。实脩短之在命。又谁欣而谁戚。小歌曰。春生兮夏长。谅天地之大德也。生荣兮死悴。乃造化之所役也。惟最灵兮参三。何寿夭兮不一也。贤者夭兮愚者寿。尤不知其所极也。倡歌曰。蕙兰兮方茁。天胡为乎下霜。松柏兮耸壑。风雪又从而戕之。鸾凤兮推折。雕鹗兮翱翔。思謇产兮将何怨。杳漫漫兮不可量。呜呼。世道日污。人心不淑。士习横决。圣学湮塞。纷汲汲于进取。竟汩没于科业。日妄议乎朝政。竞分朋而相激。惟君子恬于势利。信颓波之柱石。断外驰之杂累。取古书而时习。念琐琐而謏闻。陋岂止于独学。岁单阏之云暮。接高明而心服。见未见兮闻未闻。识斯道之标的。战诗酒兮忘形。辨义理兮更仆。实资攻玉之益。自愧他山之石。手新失乎左右。悲岂啻乎天夺。轻余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L 页
谁攻。妄余谁警。诞谁使讷。动谁使静。茅径将塞。谁为之屏。古书疑晦。谁与之订。我思若人。涕泪沾臆。嗟裹尸而北征。余方卧于床褥。绋未执兮哭不时。念平生而深恧。瞻白日兮茫茫。望青山兮漠漠。余将轩琴易而中处兮。身与世兮相绝。寻侪辈而讲讨。期不负乎前约。独若人兮云亡。世难得乎好学。然则谁知余小歌之悲兮。反有甚于痛哭也耶。
祭告先考观察使府君文
维万历二十三年岁次乙未三月朔日甲辰。孝子翊卫司洗马龙吉。敢昭告于显考通政大夫守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府君。恭惟府君。以冰清玉洁之行。俯仰两间。略无愧怍。而事君之义。晚愈忠笃。顷在丁亥年春。奉 命陈谢。为缘家本寒素。无一慧仆。乃借带梁承凯。夫借带伴傥。我国常规。而况承凯乃奴世珍他婢所产。只知其慧。不疑其心。而循例带去。岂知其包藏祸心。结连大盗李山。以负府君乎。龙吉时在膝下。亦不致疑。不能察焉。岁在庚寅之春。贼事发觉。 圣明大怒。镌削官爵。龙吉伏念府君身无瑕颣。而不幸至此。虽于公行文字。实从国法。而于家庙祗告事由。不改粉面。盖痛其无罪而累及。窃欲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冒万死吁天。以万一其伸雪于他日。乃于上年十二月十九日。上言于 驾头。本月三十日。 传教于都承旨臣姜绅曰。裴三益之削职。非以承凯盗窃元恶之罪延及也。盖承凯乃牟利之人。而敢带率赴京。致令犯法买卖。恣行泛滥。而承凯所赍银铁。乃 宗庙所盗之宝也。以此削职矣。然今可还给似当。相考议 启。龙吉不胜感泣欢抃之至。今年正月四日。呈递下来。以宣 王命。以涤幽冤。第乱离之后。贝馔不时。延至今日。惟是音容。日远月荒。生我之恩。无路仰酬。而幸赖遗训。忝为 世子翊卫司洗马。 圣泽所加。幽显咸赖。祗奉 纶音。徒切哀陨。又窃惟念墓左之表。埋泉之志。虽实有待。而怠缓不虔。罪无所逃。曾蒙西厓柳相公东冈金相公许其撰成。伏惟两相公之文。传于千万世无疑矣。龙吉至愚不肖。固无以扬府君之盛美。而惟玆二举。庶几得成。则阐扬潜懿。昭示后来。使子子孙孙课忠勉孝。以无忘皇考启佑丁宁垂裕后昆之意。龙吉不胜悲切感泣之至。伏惟恩灵如在。鉴此哀诚。谨以清酌庶羞。用伸虔告谨告。
祭亡女淑嘉文
维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巳九月壬子朔二十二日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癸酉。乃父与乃母。以酒果之奠。哭于亡女淑嘉之柩。呜呼。余年廿六。汝母年廿二生汝于乌川岳舍。汝质粹而心明。情之所钟。无间于男女。时先府君赴任襄阳。余告汝生。先府君遂名之曰淑嘉。自黄少至今十三年之间。饥饱汝。渴饮汝。寒裘汝。暑葛汝。匍匐汝。踉蹡汝。语汝笑汝。余于汝。无顷刻皱眉时。汝亦才不顽顿。学刺绣可观。今年夏初。饥甚乞贷于邻邑。还未久遘疠。汝亦患双蛾。余力疾针之。一夕汝呻吟卧侧。余甚怜之。汝差而余病。移寓仆舍。谓汝母曰。弱质不可当此瘟。旋令避之。相离未十日。又谓曰。女年长。不可使远。遂取来同舍。穷鬼所迫。汝母以下食朝夕粥一盂拌松皮。余独不忍汝糊口。五月欲末。余病减而汝继卧。呜呼。汝生以辛巳中夏。殁于今年季夏。时耶命耶。余不可知。时余为老母所呵止。不得护汝疾而致汝夭。闻汝疾革。于篱外呼汝名曰余来此。汝知之乎。汝须强食。汝转头相望。答曰唯唯。未三日而汝逝。音犹在耳。汝去何处。呜呼痛哉。去年四月。避倭于礼安,孤山,温溪等地。五月还家。六月复避于东村。自东村入才山金谷四十里也。无马牛可载。汝垂涕泣而步从之。汝之伤生。其在此时。呜呼。汝之英妙之质。而不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得其年耶。汝之温淳之性而夭折耶。呜呼。余与汝母嫁娶晚。生汝又晚。其钟爱当何如耶。钟爱之至。遽尔失之。其为悲悼又当何如耶。食少汝。衣少汝。动少汝。静少汝。虽汝之弟妹。嬉游谈笑于余侧。安能解余悲郁之襟耶。引琴数弄不足怡。长歌数曲不足欢。惟有一杯酒可以祛之。穷无酿。呜呼。此悲何时而已耶。汝虽背余而去。九泉之下。有先君焉。有弟焉有妹焉。以汝视之。王父也叔父也季姑也。虽无汝父与汝母。其乐当不减于人世矣。始欲葬汝于先人之侧。世乱力绵。姑窆于舍北小垄甲坐庚向之原。限余与汝母未死前。节时祭祀。以伸此悲。汝知之乎。汝不知乎。号天擗地。相见无期。唯有一死可以相从于地下。永世无相别时。则余与汝母之悲可解。而汝之欢可成。汝知之乎。汝不知乎。哭送秋天。云日为昏。奠虽菲草。情则已至。精灵未亡。庶几来格。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碑铭
  
武安关王庙碑铭(并序)
关王庙遍宇内。惟属国无所建。有 明万历廿六年夏四月。都司薛侯虎臣奉 命东征。驻营本府。胜算未决。军吏多暇。乃谋诸同驻诸将曰。惟玆关王。血食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中土。盖祀典然也。顾惟朝鲜。恭事天朝。实同内服。未有王庙。大为欠典。当此抢攘。以神道诏民。用兵之道也。盍立像宇。以妥王灵。以镇夷祸。于是。择地于府城西北隅。背鹤面洛。盘郁爽垲。乃伐石鸠材。镌治甫讫。未及揭虔。令申征剿。驰围贼巢。适天心悔祸。夷酋自毙。厥将清正以下。亦詟服天威。胆裂潜遁。是年冬十有二月。奏凯还营。侯乃卜吉。以某日朝。恭奉牲齐。俯伏灌荐。肸蚃既通。即稽首告曰。炎灰既冷。奸雄割据。惟王义勇拔萃。知所去就。结帝冑于桃园。刺颜良于敌阵。降于禁。斩庞德。威振华夏。贼谋避锋。诚盖世豪也。矧玆岛夷。构祸孔棘。匪王之灵。无以镇之。灵在天下。如水在地。孰云遐僻而不可居。夤缘征夷。获创祠宇于异域南。敢与同志。衅于祠下。威风飒爽。永镇青丘。三献礼毕。神人以和。军吏咏叹。合辞以请。愿章于石。伻来谒辞。以示无极。龙吉海外鲰生也。斯举甚盛。笔之所属。可非其人。既以知遇之厚。欲谢不能。仍窃惟念王之英魂毅魄。千载未泯。化而为轰霆烈日。以阴骘下土方。所以能感我聪明神武之 圣衷。崇爵追谥。著祀令式。二百有馀岁。信乎君臣相遇。不以异代而有殊也。今我薛侯之来也。以不灭贼为深耻。即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王之忠节也。军卒不敢犯秋毫。即王之号令也。邑人固尝颂侯之德。侯方且列栅浚堭。除器积粮。日夜蕫治。为战守计。又以暇日。倡建斯宇。使属国士庶。知所兴起。真朝暮遇之者。幸而贼人先遁。不克大成先登斩将之勋。虽人事之允臧。实鬼谋之孔协。乃敬篆而诗之。俾刻焉。诗曰。
鹤麓之阳。洛水之浒。谁创像宇。以镇东土。翼翼薛侯。棨戟遥临。千载所获。实王之心。恭惟关王。一世之英。生尽忠贞。死垂声名。君臣际会。古今一例。感我 皇祖。血食不替。顾惟小邦。不遑立庙。神所不嘏。乱由所召。侯乃嗟咨。乃龟乃蓍。乃攻乃夷。峻栋明墀。怒目如电。蚪髯若戟。风生赤兔。俨然临敌。子龙前鏖。翼德后拒。左右昭烈。欲振坠绪。奚真奚假。匪绡匪石。所重何在。日照忠赤。荔丹蕉黄。椒桂孔时。王降不迟。愀然见之。穹碑屹立。螭蟠龟负。我其铭之。过者稽首。
天将麻公颂功德碑铭(并序)
洪惟我皇明之御宇也。仁宏威博。声发响答。日月所照临。霜露所沾濡。莫不梯山航海。重象来王。惟恐有防风后至之诛。其风草之化。幅员之广。前无古而后无今。信乎德肖于天。而天之所以全付之者至矣。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独东溟之外岛。有夷名曰日本者。猰狘鲸荡。不遵声教。匪今斯今。自隋唐已然。当 皇上宅位之廿年岁在壬辰夏四月。夷酋平秀吉。乃挟假道之奸谋。藏射天之祸心。先犯东藩。遂陷南陲。乘武嬉之少隙。举八路于一旬。兵锋所至。壮散耄血。夷人宗社。拔人冢宅。西抵平壤而后止。盖亦天悔于祸。鬼启其衷而然也。不然。其距山海。直咫尺间已。 皇上急于继绝。勇于一怒。以为普天下莫非朕土。率土滨莫非朕臣。顾玆朝鲜。世修侯度。至于王身。恪勤尤至。祸出无妄。陷于涂炭。足茧申胥。哭切秦庭。拯济之责。非朕其谁。乃命文武大臣。来靖东土。若邢公玠,杨公镐,陈公效,徐公观澜。相也。若麻公贵,蕫公一元,刘公珽。将也。制夷胜算。固已运诸帷幄。而任左协征剿之责者。实麻公也。夫虏将之老黠难制者。莫甚于清正。而清正雄据蔚州。真劲对也。公之领偏裨围蔚州也。不疾不迟。惟几惟时。临高守要。骑截奔逸。断饷道而禁樵路。首馘之献。络绎于途。则贼在窟穴。如兽在围。坐困阅月。潜遁远迹。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呜呼。王者之师。虽曰有征无战。而不战而强。古今肩比。诗书所载。亦可想已。若大舜两阶之舞。周宣六月之师是也。顾以有是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君。又有是臣。然后方成格苗殪戎之绩。则大禹,方,召之功。亦不可诬也。今也星流云集。霆击飙驰。长驱万里。报捷斯须。使青丘人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奠其枕。重缉厥业。则麻公之烈之勋。当与嵩海同其高深也。鲜民髫龀之在左路观瞻和门者。莫不以手加额曰。哲哉。吾 皇王之任将也。谐哉。吾将军之用命也。而况行师有律。贞合丈人。军卒无取笠之滥。闾井有按堵之乐。虽麾下之细事。实斯民之大惠也。于其凯歌而还也。攀辕卧辙之情。去思一借之念。结于民心。则思所以大播遗尘。敞之穹壤。而铭功大举。当有 本朝之令。姑从众愿。寄情铭颂。其辞曰。
明明 皇上。夷有日本。日本猖獗。陷我鲜阃。奸深借道。凶极射天。壮散耄值。社夷冢穿。明明 皇上。命我虎臣。爰整六师。马彭车辚。缨救斗冠。奉继绝纶。兵航鸭浪。威压桑津。桓桓将军。蕫师于东。民视己子。贼比惊蜂。闾阎埯堵。窟穴倾巢。倾巢伊何。不逸不劳。桓桓将军。功著青丘。青丘已安。庙堂无忧。唇齿得丧。古人所勘。和战利害。宋室遗憾。傥堕其计。宁有今日。民奠厥枕。欢呼家室。屏翰既固。天子之令。草木知名。将军之庆。云台重绘。麟阁再图。授瑞析圭。必荒名都。名都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已荒。徐常并肩。公拜稽首。天子万年。
天将薛侯颂德碑铭(并序)
维万历二十六年夏。有 明萍溪薛公。以备倭事奉 天子明命。来镇本府。播施如阳。统化如阴。三军知畏。烝黎知怀。古人称将之善。必曰秋毫不犯。余乃今知以一治万之难。而公方游刃恢恢。真 天朝之良将。而考图验传。鲜有厥伦矣。公之为人。性本恺悌。动遵法度。糟粕孙吴。妙合韬略。据东人所共见者言之。行军则忧禾稼之伤。驻营则虑闾井之扰。于军丁有罪难容者。不少假贷。于人物不得其所者。若己陷溺。是以兵无取笠之滥。民有按堵之乐。宛然有渭上杂耕之风。吾东民其庶几再生矣。呜呼。余于天将之来镇本府者。南人得吴公。北人得薛公。其立心行事。前后一规。信乎天佑 皇朝。产英钟杰。不分南北。俾威怀四夷也。猗欤伟哉。而况公于治军暇日。酷好儒术。见衣褒带博者。不以区域自别。而色笑以待。欲闻东征利害。此则他人之所短而公之所长。岂不尤伟也哉。公名虎臣。字桓夫。萍溪其号。保定之定兴人。府民当封丘刊石。以昭盛德。而时事抢攘。姑铭诸树。以寓甘棠之思云。辞曰。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标冰檗。恩父母。民颂德。名不朽。
天将吴侯颂德碑铭(并序)
有老吏来致乡父老之意曰。吴侯颂德碑。子尝铭之。顾其流惠之及人。既深且远。而所铭草率。不足以揄扬盛美。知吴侯者。莫详于子。愿文之以示于世若后。余曰。古之人。褒贬人善恶。一字足矣。何必枝辞蔓语。矧余匪人。纵或形容其万一。乌得为轻重。适为侯德之累而已。辞既不获命。仍窃惟念岁癸巳冬。侯与刘侯(珽),王侯(必迪)。驻兵尚州。乡父老具壶浆箪食。付余往犒。既至。贽以文字。刘,王两侯。即不惜阶前方寸地。延见以礼。例辞乃许。侯独拒之固。余苦陈惠廉无伤之义。哓哓然不已。惟酒壶外一无所受。因恳求一瞻拜仪表。以慰山仰之忱而不可得。则私自叹曰。两军对垒。泛近外人。固兵家所忌。然而光武之于马援。以天子之尊。尚岸帻迎笑。余则青丘之腐儒。侯乃天朝之良将。当此同文同伦之天。有何嫌间而见拒之甚耶。常耿耿于中。适岛寇不退。东藩将撤。 天子念国王从前事大之至诚。法三代相传继绝之大义。再动兵马。来救臣民。侯于是时。承制阃外。来驻本府。本府当左协要冲。公私俱竭。继馈最急。乡父老举余为义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粮有司。余本儒冠。蕫事于儒宫。侯亦虚左。移营同驻。因得以周旋和门之间。熟察其处心治军之事。然后方知前日所为。出于天性。非以声音笑貌。求取美于外国瞻聆而已也。方其驻府。军卒之求刍荛于村落者。必换以段布针帽等物。人若不许博易。径取其所需而与之。必辞不受。故虽蠢蠢愚氓不晓汉话者。不问知为吴侯军也。时府之士庶。各出壶箪犒诸营。侯独不纳。而壶箪犹在。侯亲自阅视。书示余掌曰。留此何用。余书复曰。将犒他营。兵牣闾阎。物无可庋之地。姑托此耳。侯诺而入。侯之南也。临发。有一卒取官褥割补马鞍。侯觉之。痛绳以律。偿以己银。太守固欲还之而不可得。凡将相之经过列邑。必括尽村巷牛马。以供刷役。往者颠而还者毙。无以为将来耕垦转输之资。举国苦之。侯行约不越境。故人闻侯之至。不令而集。余闻大兵在庆,蔚间。支放之际。终始不横者。惟侯军为然。本国支粮官云。侯尝以事诣军门。过一邑。有人托儒冠。怀画轴而要银。侯知其意。与之银而还其画。呜呼。此等琐屑。本无加损于侯德之盛。而当此荡竭之馀。人见其不扰己。莫不以为侯德。相与手额曰。南营之良善。实由性禀。而不知导率教迪。本系于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侯也。侯之为人。慈祥恺悌。动遵法度。有儒者气象。戈矛森列于武库。礼乐尽存乎文房。观其令申。不偏于威。引譬晓谕。丁宁反覆。至诚恻怛。不饰边幅。有若家人父子然。所以能致士卒之感化。若是其易易也。是故。自入国境。所过者感。七八年之间。数千里之远。转相称颂。莫有异同。此岂家至户晓而然哉。呜呼。属国被兵。于今八载。系累杀掠。父不保子。夫不保妻。终仗 天朝之威。得免残灭之祸。又因以坐见汉官威仪。诚不幸中之大幸。况于其间清简持身。不犯秋毫如侯者。千百中之一二。其见慕于东民。宁有既耶。于此。尤见民彝物则好善恶恶之心。不以区域而有别也。侯名惟忠。字汝孝。云峰号也。浙江金华府人。尝闻浙江山川最为秀丽。而又居离明之方。是必光岳之精。偏钟于侯。以为 天朝之所登庸。天其或者出将入相之责。将在于侯乎。谨拜手稽首以颂曰。
侃侃吴侯。挺自南陲。志雄桑弧。耻事毛锥。才安褊裨。旋拥旄麾。智将忠济。仁与勇宜。寇毁东篱。念轸 北阙。七年蚌鹬。六师风雪。毂推我侯。威詟岛夷。不怨独贤。重救孑遗。心摧积尸。愤甚卧薪。济众仗 圣。律师有臣。巨寇潜遁。大惠旁流。侯东西怨。侯北南愁。侯镇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釜山。山有猛虎。侯首鸭江。民失慈乳。战策双吴。仁恩两葛。渚鸿之思。碑口铭骨。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碣志
  
河阳县监琴公墓碣铭(并序)
仲尼之徒。成德达材者。鲁产居多。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若日休公之于退陶先生之门。即鲁产也。公凤城琴氏。高丽时。有为集贤殿大学士曰仪者。公远祖也。星州判官讳衎。实曾祖。司导寺佥正讳致湛。实祖。礼安训导讳梓。实考。妣端人金氏。光州右族。 赠吏曹参判孝卢之女。嘉靖丙戌八月癸未。公生于礼安乌川里第。乙卯。中司马。万历甲戌。荐授集庆殿参奉。任满。除敬,昌两陵参奉。并以亲老不赴。丁亥。朝廷拔尤逸民。超迁公六品职。旋除河阳县监。时端人年九十一。未几辞归。己丑。丁端人忧。庐于墓侧。人皆危其衰惙而瞿皇慨廓一遵古制。乙未。除翊卫司翊赞。病不赴。丙申二月某日。疾卒于家。享年七十一。踰月某甲。葬于县治西知礼村训导公右麓坐北面南之原。公生有美质。举止异凡儿。读书绩文。不费呵督。长游退陶先生之门。先生方讲道于乡。以继往开来。公薰其德而哜其胾者。事半而功倍。家贫亲老。旁习举子业。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亦恢乎游刃。而竟不偶。训导公蚤逝。公与寡妹稚弟。同居膝下。就养极其忠。山于采。水于渔。膳羞备珍。朋友之过。必置酒尽欢于端人之前者。几五十年而不怠。苟可以取悦端人者。如元朝掷骰等戏。兄弟争道强聒。端人逌然而笑。馈稷黍以礼。御婢仆以庄。处乡党抚门戚。恒持一心。未尝少变有所低昂薄厚也。其治河阳也。简不病忽。廉不露隅。凡施罢皆以渐。不收声而吏民之思。愈久愈切。尝语子弟曰。亲戚间。或有拂意事。面谕而已。不当系滞在心。不然。其违路人无几。由是。邻里敬惮。凡有过失。必戒曰。得无日休长闻之耶。先君子每称曰。如夹之者。纯善无恶。当求诸古人。西厓柳相公与余论人。及公叹曰。凡人。贤者未必能。能者未必贤。如夹之。才亦有焉。公讳应夹。字夹之。日休。号也。配宜人礼安李氏。进士某之女。无嗣。公殁几年。宜人与公季。取门族顺先之子拨为后。遵公志也。拨娶某官某女。生子女几人。俱幼。若公之衡气机。固非齐巫所能测。以其操几杖久也。聊缀所耳目大者。以白鲁产之不诬云。铭曰。
德充于身。行拔于人。韫椟匪沽。宫钟外闻。大才暂施。知者怛惜。我荐诸石。永扬懿则。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佥知河公墓志铭(并序)
谈族世者。或以阀阅。或以忠孝。鲜有兼之者。兼之者。惟晋之河氏乎。河在胜国之世。名公钜卿。接武翘英。迨国初犹然。中间家国俱不幸。颠覆之际。失厥乘不传。而忠义之著。有非人力所摧灭者。至今赫赫若轰雷烈日焉。有曰成者。仕丽为注簿同正郎。即公鼻祖。生希甫。别将同正。同正生公正。检校大护军。护军生玄。兴威卫保胜别将。别将生胤。通仕郎都染令同正。同正生之伯。朝奉大夫门下评理。评理生三男曰。浃。生员。曰澹。忠清道观察使。曰潘。进士。观察生四男二女。长纲地。次纬地。次纪地。俱文科。季绍地。生员早世。即公高祖。纬地字天章。 世宗朝壮元。为人沈静寡默。口无择言。长侍集贤殿。多所裨补。 世宗末。命集贤诸儒成公三问,朴公彭年及公等。撰兵要书。 世祖以首阳大君监总之。 世宗,文宗相继宾天。鲁山即阼。书始成。 世祖启奖纂书者劳升一资。纬地时为司宪府执义。累辞不许。纬地启曰。劄中有不敢尽言者。请面陈榻前。 鲁山年幼。问可否于大臣。(皇甫仁金宗瑞郑苯)大臣等启曰。 先王尝令撰一书成。酬劳升资。今独辞之不可。且所言公。公言之。何必面陈。宜勿许。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纬地复启曰。 先朝拜命。恩出君父也。今则恩出他人。臣在言地。义不可受人笼络。臣理极势穷。将遁穷山以避之。诸儒见疏。莫不怪之。并例辞而退。公执前见愈固。朝廷知志不可夺。即移集贤殿直提学。以竟前命。纬地固辞。即托浴温泉下灵山。 世祖既除金宗瑞。启曰。奸臣辈沮抑言路。臣愤之。今请召用河纬地。遂以司谏院司谏召之。纬地辞曰。臣病不能赴召。所愿 太祖,太宗,世宗,文宗相传之业。永有盘石之安。臣身已许以死国矣。丙子之变。与五臣同就东市。以毋负 世宗抱孙顾命之训。临逮之日。顾谓家人曰。此祸当连宗族。惟弟绍地子龟童在襁褓中。必免。当以善山田若干亩。获若干口。为似续妣祖之业。仍手书付之。且细书𥕏字于龟童之下。至今券契犹存。盖欲改龟童为𥕏以继己。而一时怵于祸。且不能明知二父幽明之志。改名曰源。即公曾祖。祖讳自澄。训导。考讳彻岷。义陵参奉。娶处士郑世豪之女。郑为延日大姓。检校汉城尹元厚五世孙也。生四男。曰涟曰漪曰溥曰渊。公其长也。公字应期。幼醇谨质讷。为家庭所爱。参奉公性方。不容子弟少过。公鸡鸣而起。盥栉衣冠。唱喏于寝门外惟谨。虽风雨寒暑不废。得参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奉公欢心。参奉公年耄。公臂苍牵黄。上下峻坂。以供甘旨。不让年少。权松岩好文。于人少许可。每叹曰。某之事亲。吾所不及也。公为从祖父自洪所养。养生送死。俱尽其礼。祭必并设执义公位。极其诚敬。友爱诸弟。和睦一家薰如也。其接人也。恭逊恳恻。一视贵贱。与龙吉先大夫为从母兄弟。俱早失母夫人。抱终身悲痛。见必谈及出涕。公生于嘉靖壬午十二月二十四日。殁于万历辛丑二月初六日。享年八十。以是年八月十九日。葬于鹤驾山南昌丰里之北子坐之原。夫人咸昌金氏。御侮将军砥之女。高丽监察御史钩之后。祖曰季文。建功将军。曾祖曰存。朝散大夫昆阳郡事。外祖曰权继金。醴泉名姓。夫人性婉顺。年十六。归于公。事舅姑。家无间言。生于弘治庚辰六月二十八日。殁于万历癸卯九月二十日。与公同窆。军兴朝廷贵公寿爵。夫人以此封为淑夫人。生三男四女。男遇舟,遇圣,遇龙。女长适习读琴凤祥。次适副总管李仲年。次适参奉权纪。次适学生权梁。遇舟娶习读黄潭女。生二女。长适佥正权义立。季幼。遇圣娶忠义卫金末春女。生三男二女。长晋英。才娶而夭。次晋雄,晋豪。女俱幼。遇龙前后娶。俱无子女。习读生五男二女。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宫奏,商奏,角奏,徵奏,韶奏。女长适申鍊。次适卞处礼。副总管生二男。钥,釴。参奉生一男一女。男思邈。女适奉事李智遵。学生无后。宫奏,思邈,钥,釴。皆有子女。呜呼。公在家而孝友。在乡而悌信。孔子所谓讷于言而敏于行者。子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者。是以。寿享颐期。孙抚玄曾。其德之达于乡者如彼之尊。而爵位之称于世者如是之冗。公家忠孝之报。果何如耶。无亦天之于公。薄其发而厚其积。以为世人修善毓庆。必报子孙之徵也耶。余及见公与先大夫相与之厚。自先大夫捐馆。往来承诲。如家人父子然。于诸兄嘱铭幽堂也。义不得辞以文拙。遂掩涕而为之铭曰。
匪忠无君。匪孝无亲。祖忠孙孝。家世有人。鹤驾之南。广兴之东。断麓隆隆。名曰昌丰。公藏衣冠。日吉辰良。千秋万岁。无有后殃。
权秀才君浩墓志铭(并序)
权秀才直养既殁之明年。其大人引仪丈。持行状索墓铭于龙吉。泣且言曰。夫人之子。既才且贤。孰不欲有闻于世若后乎。子直养不幸短命。傥得君一言以贲幽堂。是其死犹生也。龙吉闻其言。怛然而悲。且念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先大夫与引仪丈。有葱竹厚分。因与秀才交游。其可以不文辞。谨叙而铭之。权。永嘉大姓。秀才字君浩。自号清修逸民。亦曰玄真庵。世居治西金溪村。胜国大师幸之裔有曰晊。开宁县监。秀才六代祖也。以孝闻。至今过者式闾。县监生偲。司宪府执义。 惠庄大王朝原从功臣。高祖讳揭。成均进士。曾祖讳克孝。忠顺卫。祖讳称。平海训导。父艮孙。通礼院假引仪。娶郎将清州郑玑之女。即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成均生员侨之孙。秀才以万历甲戌二月甲寅生。戊戌二月丁卯死。今正月乙酉。葬于春坡谷代宗山坐丑之原。即忠顺公右麓也。秀才生而秀朗。聪颖绝人。教之书。过目辄成诵。稍长。受业于鹤峰金先生。先生于人少许可。每称后进之俊敏。以秀才为首。年十六七。颀然长而弁。端重详雅。不喜浮侈。博览载籍。择嘉言善行而服行之。事父母善。与友朋信。遇族党乡闾之长者。恭若老成人。西厓柳先生一见亦大加赏叹。忽值乱离。忼慨俯仰。翛然若无意人世者然。尝慕徐孺子之为人。因著清修逸民传以见志。上年冬。天兵大至。继馈最急。士林奋起。各输义粟。秀才亦奔走劝督。遇寒疾。竟不起。妻咸阳朴氏。处士芸之女。吏曹正郎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从麟之孙。生二女俱幼。状。权君终允,张君兴孝所论定。确核可信。呜呼。为父母不爱其子者鲜矣。宁有以才不才。有所轻重。况既才且贤如秀才者夭。其父母之心如何。以今见之。卜氏之丧明。非过也。宜也。铭曰。
古人有言曰。麟之不角。麛不如殰。鶠之不翰。鷇不如毈。岂不信哉。天若生秀才。俾展厥步。天若夭秀才。宜啬攸赋。不啬而夭。孰知其祥。代宗之山。春坡之乡。蕙沫其馨。玉晦其贞。日月孔良。夫焉有后殃。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表
  
庆尚左道节度使金公墓表
故折冲将军庆尚左道节度使金公。以万历甲申冬十有二月癸巳。疾卒于礼安县乌川里第。享年七十三。越明年春正月某甲。葬于安东府治东修理谷坐坤之原。后二十年。公之适御侮公。欲识世次官行。以诏来裔。伻来谒辞。愿文于石。龙吉辞不腆。荐公盛业非其职。固辞不获命。叙曰。公少受学于王父参判公。再中乡试。辄不利于礼部。叹曰。大丈夫生于世。当种名绩功。宁能龌龊事毛锥子乎。遂掷笔业弓马。登嘉靖己酉武科。为训鍊院奉事。以能通左氏学闻。时相交口荐之。选为宣传官兼备边司郎厅。乙卯。除海州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判官。俄丁外艰。丁巳服阕。历江陵判官,乐安郡守。隆庆丁卯。拜户曹佐郎。戊辰。拜昌城府使。陛谢日。 上引见。问以守御之宜。且问历代名将谁所师法。公条对讫。即曰。臣所慕惟赵充国。因陈远斥堠坚营壁。先计后战等事。 上嘉之。赐之酒。至府月馀。兵使金公秀文伐闾延,茂昌冒耕野人。以公为伏兵将。截断江路。伏卒见野人有跃马整船者。欲出战。公止之曰。大军县入。胜负未判。若吾辈先动。两处受敌。非得计也。姑安之。遂全军凯还。叙劳升折冲。移麟山佥使。又移吉州牧使。旋罢。癸酉。拜定州牧使。州有品官年七十。讼其弟。公两速之庭。谕以同气连枝之义。兄弟感泣而退。丙子。拥节庆尚左道。威德并著。抚御有法。递为五卫将。戊寅。移佥知中枢府事。公部分巡军。时监军康姓人。不受牌径入阵。公禀不及期。 上怒曰。昔田穰苴斩庄贾。为将者不当如是耶。命鞫狱。旋释之。俄拜宁海府使。任满。家食。壬午冬。藩胡叛陷庆源镇。朝野震惊。公以为此非臣子退卧之秋。遂驰赴曰。虽老且病。何地不可马革裹尸。物论壮之。除副护军。事稍定。即辞归。朝中士大夫多有惜而留之者。即癸未春也。至是讣闻。 上遣礼官赐祭及赙。公持身廉谨。祖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业甚饶。与二弟一妹分异。无间言。退溪先生以为难。庶弟妹幼无所归。养于家。嫁娶不失时。或劝公谒某相某官。公正色曰。 朝廷公器。其可干谒而得之耶。酷爱自警编。未尝释手。语子弟。必依于忠孝曰。积善馀庆。吾王父所尝戒者。尔辈宜服膺。毋忝所生。公尝谓余曰。吾乡先辈。多年满引退者。吾独不得为先辈所为耶。公讳富仁。字伯荣。光州人。高丽知门下省事光存之后。曾祖讳淮。阴城县监。 赠兵曹参议。祖讳孝卢。成均生员。 赠吏曹参判。考讳绥。成均生员。 赠户曹参判。妣顺天金氏。亦 赠贞夫人。配贞夫人永川李氏。崇政大夫知中枢府事孝节公贤辅之女。与公同年生。妇德母仪。皆可法于世。先公七年以某年某月某日殁。实同茔异竁。生四男。长壕。即御侮将军。次腆。通仕郎。次坦。忠顺卫。次圻。顺陵参奉。通仕,忠顺俱先逝。御侮娶察访金彪女。生三男五女。男光道,光缵,光绩。五女归艺文馆奉教裴龙吉,奉事李逸道,幼学南兴达,柳荣门,权尚均。通仕前后娶俱无子女。取光缵为嗣。忠顺娶通政李苓女。生一女适生员朴守谊。参奉娶学生黄鈛女。生三男。光载,光业,光运。
七代祖司宪府持平府君恭人权氏墓表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公讳权。字不传。裴氏兴海人。曾祖讳荣至。高丽奉翊大夫知密直司事致仕。平壤尹行典理判书上护军。祖讳诠。宣授将仕郎。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相副官。诚勤宣力翼戴佐命功臣。三重大匡兴海君。兴海君娶判三司事直城君孙洪亮之女。仍家安东。子孙遂为安东人。考讳尚志。通训大夫判司仆寺事。丽季中书郎。用故事庭屈公。公脱帽而南。亲旧挽而止之。不从。卜筑于府治西二十里金溪村。种柏种竹而中其堂。优游卒岁。以全不二之节。有柏竹堂集。失不传。后以子贵。入 本朝赠嘉善兵曹参判。妣永嘉郡夫人权氏。高丽左右卫保胜郎将兼监察纠正希正之女。公由散员。历任司宪监察。横城,奉化两县县监。司宪持平。刑曹正郎。公之昆弟四人。公为长。次曰桓。嘉善判晋州事。曰楠。司宪监察。曰杠。吏曹正郎。并以文学名于时。时英阳之南。昆弟数人。亦以武显。乡人目之曰。裴文南武。至今称之。配恭人安东权氏。合葬于金溪东一里许东芜地子坐之原。男孝长。录事。女适副司正权玠。录事生二子三女。男曰衽曰祯。婿士人柳自义,安有仁,南畴。司正生二子四女。男曰叔衡,叔均。婿士人河源,金养蒙,李景孙,安彭耇。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六代祖录事府君令人权氏墓表
公讳孝长。字不传。系出兴海。高丽时有讳诠。本兴海君。实曾王父。判司仆寺事 赠兵曹参判讳尚志。实王父。司宪府持平讳权。实父。母安东权氏。封恭人。公荫仕为架阁库录事。殁于直所。配闻韶申氏,永嘉权氏。俱封令人。申氏生曰衽。昭威将军。权氏生曰祯。成均进士。申氏葬于府治西桂谷进士公墓后。权氏合葬于府西麻甘山艮坐之原。昭威生一男六女。男以纯。 赠通礼院左通礼。女适士人金邻,朱孟仝,安从孙,金郁,李炜,朴永淳。进士生六女一男。女适士人郑承胤,朴寿仁,南光翼,权以义,黄玩,权硕衡。男纶。公之生殁年月。文不足徵。乡井氏族。具载谱牒。今不详录。呜呼。谱牒之承系仅十有四代。夫以十四代衣冠之藏。后裔之所识者。惟判事公以下八代而已。兴海君以上检校公以下。因祧迁礼严。遂失兆域所在。其痛如何。岁在丙戌夏。先府君命龙吉往开城。出入丛冢间。寻剔其苔碑藓碣者几八九日。而竟不能得。视诸人仅记其高曾祖墓者。今之所识已七八世。亦大幸也。独判事公墓有小碣。其他多在断垄拱木中。无复标志。异时云仍衰替。安保其无兴海以上之虞乎。今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日之所以惩前毖后者。尤不可以不密且严也。先府君为是惧也。其守丰基也。若昭威墓之在境内者。已文而石之。馀将次第谋立圭首。而赍志遽终。呜呼痛哉。不肖孤搜诸巾衍。得先府君所草四祖碣文。录其大概。未成篇章。大惧其因循坠失。谨因旧文。参诸谱。略述其故如右。以待来者之能继述者。
高祖考 赠通礼院左通礼府君墓表
公讳以纯。字自强。系出兴海。高丽时有封兴海君讳诠。即五代祖也。曾王父讳权。司宪府持平。王父讳孝长。录事。父讳衽。昭威将军。母恭人奉化郑氏。大护军东之女。公生于正统乙丑十一月二十四日。为人精敏。劬书不辍。尤长于属文。中成化壬辰进士。其居泮斋。识公者皆以名论推之。尝与一士友栖文殊山一庵。指示曰青裳女人入奈城某家。还询果然。尝赴东堂会试。当席偶不记。退不下席而觉之。然已无及矣。公自是绝意世涂。不复举。渔钓为业。临殁。命沐棺卧以试之。分付后事从容以逝。时弘治丙辰五月二十五日也。享年五十二。葬于顺兴治东德丘乾坐之原。距安东奈城县十里而近。逮我先府君三益。寔为曾孙。仕至黄海道观察使。于法推恩。 赠公通训大夫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通礼院左通礼。配咸昌金有智之女。亦封淑人。昭威公自金溪移寓丰基。公又自丰基移居奈城。自淑人葬于县西虎崖山。而三世仍祔葬焉。生三男。巘。 赠左承旨。曰峻曰岊。皆学生。三子皆先卒。而季无后。三女归士人南溟,琴辏,进士李仁辅。承旨生三男。天锡天佑天柱。三女归士人琴应匀,权頔,部长琴友仁。学生生三男。台辅,台鼎,台辰。二女归训导尹希衡,士人李之华。南士人生三男。麒寿,麟寿,龟寿。琴士人生一女归进士赵寿冈。二男克仁,得仁。李进士生一男之英。女归忠义卫李瑽。
高祖妣淑人金氏墓表
淑人金氏。尚之咸昌人。高丽监察御史匀之后。正顺大夫门下评理,判典工寺事,护军重器五世孙也。曾祖讳觚。通德郎固城县令。祖讳世老。考讳有智。二世隐不仕。淑人归于我高祖通礼公。蚤寡。能不坠世业。抚养遗孤。婚娶不失时。淑人生于天顺戊寅七月二十八日。殁于嘉靖戊申七月十九日。享年九十一。生三男。长巘。承旨。次峻。季岊。皆蚤卒。承旨生参判天锡。参判生先府君观察使三益。孙龙吉蚤失怙。闺范之懿。虽不得闻其详。而逮先府君及孙。续忝科第。三世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L 页
追封。实推先府君之贵。亦足以想见馀庆之有自矣。子姓昆季。详载谱及通礼公碣。此不备著。
曾祖考 赠左承旨府君淑夫人朴氏墓表
公讳巘。字巘之。世为庆之兴海郡人。公年十有五。通礼公殁。公外除。惧不克世家业。负笈寻师。厉志笃学。中正德丙子司马。遂绝意进取。惟训子弟不倦。春及则必晨出坐大门外。阅赴南亩者。阙者罚之。由是里无惰农。即古者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传农事之义也。人劝之广文。笑曰。广文亦官耶。公天性慷慨。刚直不屈。而横逆之来。亦不与之较。公生于成化壬寅三月五日。殁于嘉靖甲申八月二十七日。享年四十三。后用孙黄海道观察使贵。追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配锦城朴氏。忠义卫磁之女。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谥平度公訔之曾孙。生于成化丙午十一月十一日。殁于嘉靖戊申五月二十七日。生三男三女。男天锡。 赠兵曹参判。天佑学生。天柱定虏卫。女适士人琴应匀,权頔,部将琴友仁。参判生二男一女。长先府君三益。即观察使。次三近。女适士人李应祚。学生生一男六女。男三省。女适士人安惕,朱敬,孙汝觉,通政李苓,士人金麟祥,通政权得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经。定虏生二女。适忠义卫李百春,士人黄悦。侧生子三老。琴士人生一男惟圣。权士人生三男三女。男慎言,谨行,谨身。女适士人南应吕,曹宪,郑维廉。部将生一男奉先。曾祖录事讳孝长。祖昭威将军讳衽。考 赠左通礼讳以纯。高丽兴海君讳诠六世孙也。始葬公奈城县西虎崖山外麓。逮夫人之殁。移窆于中冈而以夫人祔焉。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行状
  
先考通政大夫守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府君行状
公讳三益。字汝友。其先庆州之兴海郡人。高丽时有讳景分。即公鼻祖。官至检校将军。四世讳荣至。奉翊大夫典理判书上护军平壤尹。生讳诠。历事忠烈忠宣。仕至诚勤宣力翊戴佐命功臣三重大匡佥议评理封兴海君。生讳尚志。通训大夫判司仆寺事。丽季中书郎。用故事庭屈公。公即脱帽而南。亲旧止之不从。遂屏居于安东府西金溪村。种柏种竹而中其堂。仍自名以见志。入 本朝。不渝以终。有柏竹堂集。失不传。后以子桓之贵。 赠兵曹参判。生四男一女。并贵显。长曰权。司宪府持平。生讳孝长。录事。生讳衽。昭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L 页
威将军。即公高祖也。曾祖讳以纯。成均进士。 赠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妣金氏。 赠淑人。祖讳巘。成均生员。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妣朴氏。 赠淑夫人。考讳天锡。秉节校尉忠佐卫副司果。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妣迎日郑氏。 赠贞夫人。处士世豪之女。嘉善大夫检校汉城尹元厚五世孙也。公以嘉靖十二年甲午八月三日丁酉。生于府治西丹地村外王父之第。戊午中生员。甲子登丙科。乙丑。除密阳府教授。戊辰。入为成均馆学谕。冬。拜奉常寺副奉事。己巳。迁学录。庚午。迁学正。辛未。迁博士。冬。拜户曹佐郎。壬申。罢为宣传官。癸酉丁外艰。乙亥服阕。历拜刑曹佐郎,成均馆典籍,礼曹佐郎,刑曹正郎。并不行。夏。以司谏院正言 召。辞以疾。遂拜丰基郡守。丙子。兼春秋馆编修官。庚辰秩满。拜承文院校理。不行。辛巳。除安东县监。以本官辞。遂拜襄阳府使。癸未冬。兼春秋馆编修官。继以司宪府掌令 召至。递为成均馆司艺。甲申。历成均馆直讲,司谏院正言,成均馆司艺,司宪府掌令,成均馆司成,司谏院献纳兼春秋馆记注官。夏。递为成均馆典籍。秋。复拜献纳。转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H 页
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司谏院司谏。乙酉。递为成均馆司成。历宗簿寺正,弘文馆副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秋。转校理,司宪府掌令,司谏院司谏。冬十二月。升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丙戌春。拜右副承旨。秋。以左副承旨递为义兴卫上护军。俄拜掌隶院判决事。递为龙骧卫大护军。冬。拜成均馆大司成。时聘 上国者或失方物。或火玉河馆。丁亥春。公奉 命陈谢。公以为成均多士所关。责任重大。不可一日阙长官。上疏辞之。遂递拜佥知中枢府事以行。还拜右承旨。辞以疾。递为佥知。冬。拜黄海道观察使。五月。辞疾 不许。遂力疾考绩于沿海诸邑。还营疾革。闰六月。再辞乃 许。道卒于海州之青丹驿。时万历十六年戊子七月一日壬子也。享年五十五。公生有俊才。才习句读。必究问文义。教者无以应。他日见公挟书至。必颦蹙曰。某复来。吾何以应之。年十一。从参判公游学京师。出语便惊人。稍长。手不释卷。庚申。拜李先生于退溪。讲心经诗传。得闻为学之要。及其筮仕也。年已三十一矣。自权知以至为郎。勤于职务。其在丰基。廉谨以持身。刚敏以为政。而尤以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L 页
敦教化厉风俗为先务。其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且其邑俗强戾。古称难治。而猾吏舞文者。必绳之以法不少贷。吏始畏戢不敢犯。在官六载。约以取足。廪有馀粟。遂将累岁逋负文簿。以为人之好名者。必聚民焚之。此吾所不为也。且恶夫有用之归于无用。悉付诸涂壁之费。及其去后。无贤愚虽或见挫于公者。莫不追思。及出襄阳。察土风而变前政。一切御之以宽简。张设举措。比前尤加周详。课劝士子尤勤。公廨之颓败者。葺治有方。不调一夫而复其旧。每年夏秋。以土产月贡江鱼。鲢松银口之属。例尽藉一境民户。采椒根毒以捕之。民不得尽力于生业。公为之番休轮采。民甚便之。公尽心祀事。无间公私。如释菜之外。社稷城隍厉祭等祀。必皆斋宿躬事。人吏之执事者。周旋兴俯。不中仪式。公亲自指教。两出为邑。始终如一。未尝少懈。而襄阳则祀东海神。每岁春。祝册自京师至。公奉事尤谨严。至于祷晴祈雨。亦未尝委诸人。具牲币躬告群望。不惮幽险。无不立应。且其为俗右鬼。城隍祠纸钱。积如丘林。公命撤而付之火。净埽而即事。始时府吏率其属。以每年五月五日。迎神于祠。招巫史为妖。盖其獩貊之遗习。其所从来久矣。至是乃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H 页
绝。公之以掌令 召也。彼此激讦。势甚危疑。公曰。吾在职不可辞。亦不可久于朝。遂遣家属于乡。朝廷用三陟佥使鲁姓人言。造大舶于东海。以运南路米。公于 经席进曰。臣待罪襄阳。窃审东海之为物。云涛接天。杳漫无际。无岛屿可以避风。故遇风而垫溺者相继。惟小舟则便捷易使。故鲜有没者。虽或不幸。所失亦少。若大舶则载物重而舻军多。少有风波。败易而失多。臣以为不可造也。公尝 启曰。近来同姓通婚。非惟两家恬不知耻。人亦不以为怪。伤风败俗。莫大于此。请申明严禁之令。又 启曰。州县祀典甚隳。至于守令专委下吏。惰而不躬。神不顾享。水旱灾厉之作。未必不由于此也。一日。 上语斥廷臣姓某为反覆。色甚厉。公进曰。知人甚难。一时失于择交而偶与之密。若既悟其有害于国家。而犹周比不言。则谓之信于友可也。奈负国何。公之再为掌令也。姓某为宪长。于 经席驳铨曹曰。近日注拟。只择守令而不择谏官。甚失缓急轻重之宜也。公即引嫌而退。其人怒。变色厉声而止之。公不少动。姓某擢升宪长。时 上方厌彼此相讦。谏院欲论之而有难色。公曰。祸福系于天。当尽在我者。遂决论之。安塘。 恭僖朝贤相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L 页
也。其奴宋祀连诬上变。诛陷安氏殆尽。仍冒赎序爵死。其子翰弼,翼弼。交结一时知名士。恣横殊甚。人神之积愤馀五十载。而安氏之子孙。始得讼于掌隶院。事将决。人皆规避。公即启削冒勋。众皆快焉。公之朝京也。 皇帝嘉 上之恪勤。特赐蟒衣一副。又赐 敕褒之。公还至平山。患泄痢。闻 上之亲逆。惧有愆于礼。到迎曙。不食以复 命。且购得大明会典 本朝宗系草本以进。 上下书奖之曰。若非专对之忠。何以得此。且使予知已雪 先王之累。予甚嘉焉。仍赐内厩马。俄而特拜右承旨。病不克拜。病少间。而有海西之 命。时海西饥馑将八九年。民之死亡。至前岁尤甚。特以救荒催上道。人皆劝公辞疾将息。公慨然就道曰。臣起自草莱。擢至此位。荣及重泉。而 上方以饥荒为重。乃臣子尽悴之秋也。事有难于此者。将不可辞。况病亦少间乎。初书状官元士安。播不实语于朝友。仍以转闻。 上大怒。拿讯一行译官。并下士安狱。将重罪前使之失方物者。事将不测。言者因并论公。欲拿问。 上以救荒不听。下教曰。裴三益为人忠直。以为不知。必非诬饰。其勿问。公于荒政。区处条理纤悉备举。民始有更生之望。 上别遣洪世英。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H 页
出入闾里周救。及见公所为。谓公曰。荒政令公已尽之。吾但巡视尔。延安官谷不实。民饥滨死。公为发金谷仓积粟赈之。民赖以生。家造木牌拜之。海州牧使李应麒路过其境见之。问曰。此何物耶。民曰。观察使善政牌也。春夏交。若非发仓之举。民等今已为异物矣。载宁,凤山沿海斥泽国。为筑堰作水田。令民耕播而收穫。以助 国用。谓之屯田。即载宁郡守朴忠侃所创也。田在峡水之冲。随筑随圮。傍近之民。春筑秋运。岁以为常。不堪其苦。散去者什八九。而忠侃方欲誇衒绩劳。拣取粳稻茂实处以为式。其馀不实者。必取盈焉。徵责甚急。民皆称贷而充之。公之下车。一境荷担而立。沿途呼冤。公 启曰。当秋成。差遣閒员若察访,训导。监收平分。以除剥割之弊。户曹难之。公执前议愈坚。 上从之。民始奠枕。忠侃又以民愿。请立别廒于屯田近地。以便输纳。公移帖凤山。廉知民情不便。 启曰。载宁,凤山。其事同。输纳之路。远迩又略相同。而凤民犹不愿。载宁民心。亦岂远于凤民而独请立之。况仍岁饥馑之馀。民惟救死之不遑。又兴工作。似非民情。请俟有年。户曹已从忠侃之言。公亦疾笃。叹曰。屯田求以助国。而民害至此。兴利之臣。不可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L 页
用也。公劳伤之馀。又患血痢。百药不效。人或劝之休息。则曰。各邑人吏之淹滞。弊甚不赀。气息尚存。安可废也。自是疾转剧。朝中士友之爱公者。皆劝公辞还。公亦祈免。 不许。不孝孤劝即再辞。公不可曰。人必死于妻子手。然后快于心乎。吾既委质于 朝。虽死于职。有何嫌乎。人之死生。有命存焉。安可以递职而逃命乎。 上既不许。安敢烦冒。当少延日月再请尔。不孝孤闻黄牛肉能补元气。求得而进之。却不御曰。持一邦之宪。而身自蹈之。其无忌惮甚矣。无陷尔父为也。未几再辞疾。递 命至。遂即日上道。病不能行。宿留中旨村舍。距营三十里也。时都事金翼贤,察访安百之,判官柳海从行。相与议还州调治。不孝孤入告。公厉声曰。儿辈何疑惑耶。须乘早凉。进向青丹。仍命整驾。临发谓都事曰。吾既病。不可远子弟。且职已递。君宜落后。盖诸君还州之计。已知病之不可为。欲为后事谋也。及闻公言。不敢瞒。遂向青丹。道上危笃。下席才数刻而终。都事与察访。躬视棺殓。监督丧具无不周悉。即日驰驿以闻。 上特致赙。遣礼曹正郎朴庆新 赐祭江头。又移文各路。给船舆归于家。公性至孝。常以禄不逮养。为终身痛。言及辄涕下。年十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7H 页
四。母夫人殁。庶母待之少恩。亲旧告知参判公。参判公将逐之。公为作诗置诸座隅。参判公见之。不果逐。参判公之病也。衣不解带。进药必先尝。及其殁也。昼夜号哭。坐卧草土。仍中湿。葬才毕而下部痿弱。起居任人。浴椒水而差。其所以治殓事办葬具者。皆出于公。不以累弟妹。庐于墓侧。三年不下家。诸弟分产之后。以公所分田。许庶母耕以资生。初参判公之游宦也。尝畜一妾。仍与下乡而死。公于岁时忌日。香火不辍。友爱弟妹。解衣与之。晚年箧中。衣无旧袭。内外族之贫不能嫁者。必资以嫁之。功缌之戚。必素服终月数。僚友之讣。亦为罢燕饮。行素累日。祭祀一依朱文公家礼。祭必及高祖。忌祭止一位。至如正至朔望晨谒。出告返面之礼。无不尽如在之诚。俗节上墓。亦不敢违于俗。尝曰。吾东方风俗甚陋。人家祭祀。子女轮行。既已非礼。况且不行于神主。而行于各舍。或僧室。不诚不敬。莫大于此。宗法废久。古今异宜。若诸门长之不肯者。吾不能令。至于吾所当行者。尽吾心焉尔。遂革旧习而一切行之家庙。且将区画。使长子世守。为一家法。七代祖参判公墓在嘉水村。几荒废。公创立斋宇。会姓孙岁一奠之。六代祖持平公,五代祖录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7L 页
事公墓俱在府西。与姓族裴永言出谷。以为祭需。公之在丰。高祖墓在治南米家岩里。为之岁时瞻埽。又为序铭刻石表墓道。尝戒子弟曰。今人从礼返魂。未为非也。一或不谨。其罪大矣。且巾材以下。易流于恶。或贫富不均。食息居处。不得尽合于礼。则不如庐墓之为得也。待子弟严而有礼。未尝轻假以辞色。孤辈少有差失。不怡于色者竟日。欲见邸报则戒之曰。尔所务在读书。观古圣贤言行而体之于身。邸报非尔所急也。且今之年少。以求见朝报为业。好是非朝政得失。以致布衣之类亦各分朋。尔辈慎勿尔也。深以靡衣美食为戒。故不敢以䌷帛衫袖见焉。与人交。推诚见心。不设防畛。不事表襮。欢笑怡怡。终日无倦色。饮酒微醺。或吟或歌。声音洪亮。闻人之善。不啻己有。见人之不善。嫉之甚于探汤。此则平生天性然也。不喜谈命。惟喜玩书画。未尝营产业。故宦达之后。世业外一无所增。其居官也。干请无所应。虽有挟而至者。亦不少挠。惜官帑甚于私财。治公事急于家事。尝以矜己取名。苟利近功为深耻。故不作赫赫之事。不为屑屑之行。至其论事也。务为审密持重之举。不为侥倖尝试之计。而其所以有定于中者。不以事物利害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8H 页
而有动焉。其在襄阳。一相位势甚盛。人劝之交曰。为人喜啖鳆。公笑曰。用下援上。君子耻之。吾不为也。朝廷荐公才堪为将。 上赐孙吴书。公读之语人曰。用兵有道。至于临机策应。正不在古人糟粕也。每以彼此不靖为忧叹曰。 国家未知税驾之地矣。尤不喜新进喜事者曰。此辈终能偾事者也。及其病也。自始至终。未尝一言及家私。在中旨村舍。邸报至。令孤辈读而听之。有北方鬼火之异。公犹手取观之。乃卒前一夕也。参判公患谱牒未就。临殁嘱公成之。公卒前数日。编始成。令写二本。一寄安岳姓族。一为家藏本。且名孙男。录之于谱。参判公晚年卜地于府东临河县桃木里洛水之北厓。公乐其山明而水秀。结亭于东麓。而额之以山水。且名其斋曰临渊。以为退老游息之计。盖公之行于家者既如此。故见于行事者又如彼。是乃才美之蕴诸中者。发见之馀。事业之著尤在晚节。故 上之知之者既深。而人之期之者亦远且大矣。是以。闻公讣者。莫不赍咨相吊。恨 朝廷失一忘身殉国之臣也。公蚤以文学。见推于时人。为诗文。温婉典裁。未尝为无实之语。虽或托兴有作而旋辄毁弃。诗文若干卷藏于家。笔法遒劲。甚逼鲜于枢。
琴易堂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8L 页
公娶英阳南氏。以公爵封贞夫人。处士荩臣之女。通政大夫工曹参议。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敏生六代孙也。生二男二女。龙吉,龙弼。龙吉乙酉进士。龙弼蚤夭。女长适士人李惟圣。季适忠义卫李迥。侧室子常吉。孙男淑全。即临终所名也。女三皆幼。惟圣子男一寿丰。女幼。以其年十月己巳。奉葬于府北奈城县虎崖山参判公墓后震坐之原。从公平日命也。公之下世。已过一纪。而乱离多事。刻辞神道尚不以时。久延日月。惧无以贲公德于无穷。用敢述其大概。以请采择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不肖孤龙吉。泣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