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x 页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3H 页
癸巳
  [正月]
癸巳正月(丙辰)一日。晓发。冒夜到安阴县。巡相闻声急呼。即入拜。彼此苏倒之怀不可言。因讨论军务。夜深而罢。○四日。留山阴。得见草溪倅传通。被虏人都安民言内。两 王子去十一月初。到泊釜山浦。想于岁前已入日本。而顺和君则途中得疾甚危云。惨怛痛惋。巡相忧愤过度。几至生病。机务日剧。而所食甚小。可虑。○五日。留山阴。朴德凝自陜川而来。德凝为参谋巡相之幕。终始随行云。 朝廷以金沔令公。特加通政。为义兵大将。总制道内诸义兵。郭再祐亦加通政云。○六日。巡相劝留。不得发行。幕中遇赵丹城宗道。共论兵事。○七日。巡相以军粮米二十石。长片箭各十部。竹弓三事。鱼胶十五丈见惠。且传令本阵及咸昌,闻庆官。使之合势。分为左右卫。同听尚州判官郑起龙节制。盖郑城主非但勇健无双。勤于讨贼故也。○得见京报。大将及阵中金克哲,郑应祥。皆拜礼宾奉事。权绥拜礼宾参奉。邻友韩琎亦拜礼宾直长。可贺。 朝廷除拜。为褒讨贼。而苟无实效。虚负 国恩。为臣子者可不戮力而图报乎。○八日。早发。权君领卜物直向居昌。吾则向安阴。盖军米二十石内十五石。以细木五十匹折定。出自山阴。其五石当出安阴官故也。午到安阴。主倅朴知述出接。而其为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3L 页
人真岂弟儒士也。向暮。领米发行。○十日。军米输运甚难。欲换布以归。因留。伏见 朝报。自 上有内禅之意。为诸臣谏止。奉审传 教之语。不觉陨涕。○唐将薛藩陈疏于 皇帝。言其 天兵迟延。不即救本国之急。而辞意甚激切。令人起敬。○闻 行朝消息。事多因循。无拨乱之计。 朝著爻象之不好。有甚平日。惟以恩雠分明雠急务云。安阴儒生郑惟荣曾于岁前勤 王。赴行在陈疏 大朝及 东邸。极言时弊。且面斥大臣。少无忌惮。 大朝欲除官。而为左右所止。 东宫则再度引见。奇其为人。欲令留仕。而惟荣度其踪迹孤危。难于久留。决然辞归。诸大臣恶其触忌。举皆排摈。使不得入对云。以人事虑之。恢复之望。其有期乎。郑公又上书巡相。先陈讨贼之务。且言事若不遂。须同入山城。据险力战。坠死危壁。不宜取辱贼手。言甚激烈。令人起立。仄闻自 上有诗云。国事苍黄日。谁能李郭忠。去邠存大计。恢复仗诸公。痛哭关山路。伤心鸭水风。朝臣今日后。尚可复西东。 上意之勤恳如是。而时议之乖裂。犹夫前日。可痛。○十一日。都事帖令各官输致所赍军需。故迂道入居昌。而主倅不在。军卒皆散归。仓卒输去之路极难。仍留宿。○十三日。以卜驮未输之故。不得发行。○十四日。得负卜卒三名。早朝发行。○咸阳儒生李公仪。领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4H 页
僧兵数百在凤谷寺。亦送一兵输卜。○十五日。夕宿中年县。道遇金大将之裨将金忠敏。则领骑兵五千馀名。方以设伏事赴长川,竹岘云。前此善山倅丁景达与尚义将。图上方略于巡营。(其略曰。顷闻善山府通倭内应人所言。则两 王子之行。尚滞汉都。将以腊月正月之间下来云。等与邻邑诸阵。合势举事。遮截要路。欲为掩取之计云云。)巡相得此报惊喜曰。前见草溪所报。不胜忧愤。今审如此。固宜竭力要击。即通牛旨义阵。令送兵合势。故金忠敏承大将指挥。要与尚义诸军同赴竹岘也。○十七日。闻郑景任以觅得粮饷事。往在公州得痘疾。不胜惊虑。景任所得米几至二百馀石云。足以资数月之用。可喜。午后进屏川。大将以下皆安矣。所得军粮弓矢等物。照数输纳。阵中喜其优得也。○十八日。大将言完山君李轴今在牙山地。为建义副将。欲来吾阵同事。故顷者令权景虎,蔡有喜,宋光国等具人马往迎。近将来到云。余曰。吾阵被侵于三邑守令。凡百解弛。今大将强邀完山。欲藉威势。此虽救急之一策。于吾意有不满者。完山以一代元勋。遭乱经年。不以勤 王为急。逡巡下邑。但为全躯保妻子之计。今之欲来吾阵。岂其诚心哉。不过为日后自明之地而已。吾辈倡义。名正事顺。而因一时之窘。欲屈身于此等人。待其自来可也。何至送人马委迎乎。○领军需木七十匹。弓矢等物。夕赴空林寺。以屏川近贼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4L 页
路。恐有意外之患故也。○十九日。往省慈氏于俗离。以所得于下道米鱼柚柹等物。补厨膳之用。(山阴,居昌两倅及都事。皆以养亲之物见惠矣。)○二十日。见建义大将传通。 天兵本月二日至平壤。八日复城。 天兵今到黄州云。此果的报。恢复可期。 国家之庆。如何可喻。○闻棐仲之言。则忠报军以尚义将及善山倅通关之故赴竹岘。则善山军无一来到。尚义军四十名及黄涧,报恩等官军。零星聚会。设伏未久。善山之人。潜引府贼。掩袭我军。几至尽殁。艰得避免云。善倅之无实何如此。徒播措捕之名。至以图上要得巡相褒 启。此不几于欺 君乎。○二十二日。宋彦明自牙山还。言完山君心欲来此。而今为建义副将。已曾 启闻。故玆未决来云。二十三日。申正字渫(前郡守仲淹之子也)亦举义兵。来阵此寺。○二十四日。宿屏川阵所。大将领兵。与闻庆,咸昌合势。今方埋伏于广林。迁闻贼之下来者连续不止云。必是 天兵压至之故。各自遁归也。○二十五日。夜雨下不止。想于设伏甚妨。极虑。闻唐将兵部侍郎宋应昌及提督李如松。领游击将四十馀员卫部将二十馀员。曾到肃川。诱引贼倭。多数斩获。平义智副将平好官及其下八人皆生擒云。西京既复。馀贼遁散。廓清妖氛。必在今春。苦企苦企。○二十七日。承大将招入屏川。盖咸,闻两倅欲以大将为中卫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5H 页
将。渠两倅为左右卫将。听其节制。故大将欲与议其便不。将以明日会于黄岭寺。而于吾意似不可。何者。巡相传令。既以两倅及义将分为左右卫。同听尚州判官节制。今不可违道主指挥。况两倅此计安知其必出于中情。异日致悔。亦不可不料也。○二十八日。与宋彦明,洪叔仁,景仁诸君。陪大将赴黄岭寺则郑和叔以留阵将在寺。全净远亦已来待矣。咸倅亦常留阵此寺。而闻庆倅自阳山寺来。为赴约也。○二十九日。陪大将与两倅相会。听其论议则前所云云事。果似不出于真情。吾等亦以不可违道主节制折之。约遂不谐。日晚。大将领精兵数十。设伏次往唐桥。吾与彦明,叔仁辈。还屏川本阵。○三十日。留屏川。净远自山幕来。有军中议处事故也。
  [二月]
二月(丙戌)一日。大将夜击唐桥。获一馘。乃先锋李丑所斩也。左兵使朴晋裨将持状启赴 行在所。归路历入阵所。问 天兵之奇则果于前月初八日复箕都。贼皆遁逃。松京不接锋刃。二十七日。当到汉阳云。 天兵赫临。所向糜碎。恢复之期。应在不远。鱼肉馀生。得闻此报。惊喜欲狂。继之以呜咽。○二日。巡相传令咸,闻召募官等。使之尽出义兵所所募之军。移属县监。此必两倅以官军尽入义兵。末由讨贼事诬报故也。县监传令申镡。促其领军进现。义阵以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5L 页
此懈弛。不如罢阵各散之为愈。而起事颠末。业已 启达。且当 天兵震叠。贼徒遁溃之际。遮截挟击。比前尤急。臣子分义。不合擅便罢退。而阵下无军。赴战亦难。情势狼狈。不知所裁。将以明日委送全净远于义兵金大将所及巡使所。具由论禀。听其进退。兼输前日所得贼馘。○三日。阵中人赴举尚州。以试期退定还。( 朝廷为得精兵。特开广取之路。湖南取五千。湖西二千。岭南四千。而左右道各取二千。良贱妾子。并许赴右道三处开场。而吾州居一。以月初二设场。因 天兵近临。讨贼事急。姑停退云。)○四日。辞大将。以军粮取来事发向清州。盖郑景任曾于建义大将处。请得清州米一百石。而屡促不送。故今又再进。○六日。大将以尚判节制竹岘设伏事。偕闻庆倅领兵以赴。○九日。见清州牧。恳告乏粮之意。则只以牟米二十石塞责。可恨。建义所题给则白米。而牧使利其自用。以牟米换给。元数则百石。而只给二十石。此尤可痛。以雨留。○十日。发还。○十一日。传闻 天兵本月初八。入汉都。倭先锋皆死炮战。诸处屯贼。以次退阵云。盖 天兵善于大炮。一能当百。平壤大捷之后。贼皆不战自却云。○十一日。郑景任以痘疾尚滞公山。而急于公事。未暇往诊。裁书伻问。○十四日。以清州军米督给次发关事往牙山建义阵。(沈相守庆为建义大将)受报状成关出给。○十五日。又向清州。湖西一路。虽曰无贼。而近以 天兵供亿之故。刍粮酒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6H 页
馔等物。皆令民户分输。人马络绎。民不堪苦。太半逃散。闾里之空虚。无异焚荡之地。时弊至此。可叹可叹。○十八日。投空林寺。宋彦明主治粮饷矣。○午后。发向俗离觐慈氏。以疠气大炽。移寓东庵。○十九日。大将入俗离。趋拜稳话。凭闻全罗巡察权慄与贼大战于幸州地。斩首千馀级。射杀无数云。○二十日。投宿屏川。大将则以 天兵支待处假屋柴草等措置事。出阵于黄岭寺。(巡关内焚荡之邑。虽不能设酒食以供 王师。如马草柴木假屋等事。官义兵合力措办。而以昌义军属咸昌。故大将出归黄岭寺。与咸昌倅同议支待之事。)○闻再昨。大将令金汝砺定将。率精兵四十馀人设伏于幕谷前。有贼三十五六名自尚州直向咸昌。代将令勇卒急铺菱铁于泥路中。俟其近到。突出急击。贼多伤足横走。我军追击益力。且进且射。追到釜院。釜院距幕谷二十里。辰初接战。到申时不休。射杀者几过半。州内之贼。闻声出援。我军射矢且尽。以此不得穷追云。当其接战之初。忠报军百馀名亦伏于白葛山中。前后夹击。谓可以尽斩。适忠报代将及军卒二人战马二匹中丸。马则即毙。故一时退兵。惟我军独当劲锋。终始力战。李石守身被贼矢。而寸步不退。全今山冒入战场。拾矢供射。矢尽之后。申福,多勿里及幼学张光汉挺身拔剑。击杀四贼。夺其两马而出云。快壮之状可想。而终不得斩馘者。以忠报军先退之故也。○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6L 页
夜。先锋李丑率十五卒斫唐桥。无数射杀。斩首二级。而其一则还为贼所夺云。○二十三日。与全净远修军功上使草。兼陈阵中无军。不得助役于咸昌之意。○二十四日。进黄岭寺拜大将。因忠报军通关。得闻京城之贼已于本月十三日。尽数出归。城无留贼云。奏凯有期。其庆可言。○二十六日。闻家累在临河患疠之报。拜辞大将。发向安东。○二十九日。到临河。儿病殊重。长川奴属亦漂泊来此。将至填壑。惨不忍见。仍念国中之民。举皆失所。春来。饿殍倍筛于贼锋。人命非草芥。而一春之内。将至举尽。上天孔仁。胡宁忍此。唐师之到坡州已久。而收复京城之报。迄未得闻。一怪一悯。○历见金道源(涌)于景出寺。道源亦为义兵将。方留阵于此寺矣。
  [三月]
三月(丙辰)八日。在临河染时疾。(此下至廿一。以病阙日记。)○二十二日。义阵大将以持状启赴 行朝事送人促还。而病势尚谻。未得举头。极悯。○二十三日。闻尚牧父子在化宁地。遇害于贼手。极可惊惨。此牧善于避贼。而终不免。岂非命耶。○得右方伯书。闻金大将沔殁于军中。当此贼势方炽之日。奄失此老。惊痛何言。○闻 天兵今到松京。先锋已迫汉津。贼自都中送封书一道请和。而意在分割湖岭。此金元愚宋之谲计也。都体察柳相国坚执不可云。且闻李提督曾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7H 页
于平壤报捷之日。以全功归己。不让于宋侍郎之故。 中朝谏官。时方论列。以此提督在松京。逗遛不进云。大抵宋侍郎为元帅。而所率炮手。皆是南人。李提督北方武夫。而所率骑兵。亦皆北人也。南军善于放炮杀贼。北军善于斩馘。北军所斩。多是南兵之所杀。而上功之际。首级为先。南兵居后。故元帅颇怀不平。公论亦以李公为贪功。而两将之间。不相和协。有逗挠之弊。此实我国之不幸也。
  [四月]
四月(乙酉)二日。(以染患遭母夫人丧。十日。权厝于报恩宫坪地。自此至二十日。则留宫坪守墓。无日记。)○二十一日。闻儿病甚。急还芦洞寓所。○二十三日。郑佐郎(经世)来吊。○二十八日。往省宫坪权厝。
  
[五月]
五月(甲寅)一日。略备醴馔。奉奠几筵。○二日。留宫坪。○三日。离宫坪发向芦洞。乱离漂泊。遽辞茔域。以图苟全性命之计。既不得留侍墓下。又不得从事阵所。负罪天地。忠孝俱蔑。五内分崩。罔极罔极。○闻去月二十二日义阵所获贼馘。多至十三级云。可慰。举义半年。一未大捷。虽不足为 国家有无。而设伏夜斫。所获九十馀级。所杀伤亦无数。区区忠愤。犹胜于不为也。但军无见粮。势将罢散。故具起事曲折及军功次第。大将令掌书宋光国赍送于 行宫。○遇沃川倅权希仁。凭闻 天兵到唐桥。唐桥之贼。皆下来尚州。州城内外及远近郊野。贼垒星布。四出焚荡。逐日不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7L 页
止云。○都元帅金命元,巡边使李蘋。将以今日来到炙岩阵所云。○午后。抵芦洞。得见大将书则昨日到唐桥见唐将。相接甚款。欢若平生。此非大将。即护送倭贼使也。 天兵大众则时未踰岭。护送使为先锋先到云。○乘夕进去龙虎庵阵所。则大将闻 天兵自尚州还入唐桥。即已驰去。惟郑佐郎诸公留阵。仍议接待 天兵事。兼修报使文状。○六日。大将再进唐桥。接见 天师。相好之款。倍增前日。即以姓名书示。乃拨儿千总宋好汉田苍也。 天兵见我人。了无作弊之事。惟喜刀剑。见人所佩。则必欲以他物换之云。○天将以不善接待事。遣通使捉去咸昌倅云。○七日。宿黄岭寺。大将方留是寺。三道防御使李时彦。自京率黄海道军马数百馀驮。乘昏入寺。将以明日归报恩炙岩阵云。○唐桥留阵宋好汉,田苍及通使韩彦麟等。率我军二人。以侦探贼势次往善山。行到上元山谷中。遇倭奴短兵接。几不得免。适吾陈军官金克哲,申镡,郑范礼等。率军人数十馀来到。极力救解。申镡,金克哲等。各挟持宋,田两人以走。赖以免害。因率归大将在处。则宋,田两公号泣陈谢曰。今日全生。将军赐也。○流闻右方伯金公(鹤峰先生)捐馆之报。时未的知。而不胜惊痛。月前。已闻右兵使金志海令公之殁。今又转闻此报。天意茫茫。谓之何哉。○八日。偕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8H 页
全净远作江左行。到唐桥要见千总官。诸员皆即出迎。立语良久。知余等为昌义军幕士。深谢昨昨免害。全赖本阵之力云。○九日。宿安东府。以 天兵支馈次左道军粮之驮。连亘数息之程。盖唐兵一日食两时。一食七合而准我国一升五合云。○十一日。右方伯之讣来到。始审前月中染时患。今二十九日捐馆云。自乱后右路一带。都赖此老之力。而今忽见夺。岂天未欲再造我东方乎。在公在私。俱可痛哭。○十四日。遇崔直长立之。闻尚州留贼去旬日全数还归。 天兵先驱已入尚州云。故土无贼。喜不可言。而任贼自下。终不得剿灭。是甚可痛。○二十三日。闻光州姨母(金开岩夫人)自英阳移寓青松。寻到府内则疾候已沈苦矣。顾念流离岁馀。奄失所恃。只有一姨母谓可以倚依为生。而体未安宁。且乏厨供。中心痛苦。○二十九日。见黄会元寄金道源书。其书有北虏亦乘虚作贼。渐入内地云。南警未殄。复有此报。 国事何以济乎。
  [六月]
六月(甲辰)二日。闻 天兵近复上去云。未知贼徒已毕渡海否。极可虑也。○十七日。今日乃外王母再期也。略备薄具设纸榜。权行奠献之礼。○二十五日。见督运御使尹敬立。问 行在消息则言 大驾方住海州。倭贼过半下归。而平秀吉以前秋晋州之战。倭师大败。被戮几二万。此雠不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8L 页
可不报。令攻陷晋阳后入来云。故馀贼尚滞边境。今方窥觊云。
  [七月]
七月(癸丑)一日。流闻晋州被围城陷云。 天兵弥满一路。而沿海陆梁之孽。终未得扫除。任其匪茹。可胜痛哉。○六日。率家累移寓于川前。○十五日。过安东府。土贼被捕而入者三十馀人。而皆是越货之盗也。问诸下吏则如此者逐日不绝。囹圄充满云。噫。世乱年饥。良民尽为盗贼。被拘者辄杀不赦。死于贼。死于病。死于饥。又死于狱。人之类将尽无馀。可胜长痛。○十六日。更闻晋阳之报。兵水使及达官被害者二十馀员。军卒死者五六千人。而皆是精锐之士。京来将士亦皆同死云。噫。晋阳三面阻险。守城最易。以此前秋之战。竟至大捷。今则防备之道。倍固前日。勇将劲卒。皆在城中。以势而言。万无陷败之理。而完城既覆。他邑何论。不独右路一带尽为贼窟。其势将深入湖南。若失湖南。更无根本之地。 国事至此。痛哭何言。○二十四日。闻昌义大将拜主簿。宋彦明持状 启赴 行在。亦除参奉。其馀军卒沾 恩者亦多云。○二十五日。两麦不登。新谷未熟。饿莩相望。无异前春。惨不忍见。今日市木一匹。只准皮牟二斗许云。孑遗馀民。何以支活。哀痛哀痛。○二十八日。闻倭陷晋阳后尚不入去。今方冲斥于蔚山,梁山诸郡。欲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9H 页
再窥庆州云。而唐兵托以讲和。不思战却之计。徒费粮饷。任其陆梁。岭外诸邑。万无支吾之势。极可愤惋。今始审闻则陷城时贼潜掘城底。而我军不知。城堞遽坏。贼锋遂突入。贼众我寡。终至陷没。而倡义使金千镒与兵使崔庆会在楼上。知事不济。遂执手痛哭。落崖自死。高从厚(敬命之子)亦以义将。入城被害云。噫。鹤峰令公撑柱孤城。扶持岁馀。天不佑忠。竟至不淑。此老若在。岂至此乎。在人不在险。信不虚矣。
  [八月]
八月(壬午)二日。流闻两 王子自贼中被释上去云。○闻平秀吉拟与中国讲和。使之奏闻 皇帝。而其文辞甚不恭云。未知 中朝处置终何如也。庆州以下。贼尚冲斥边邑。逗遛不归。必是待中原回 敕。而其意不可测也。○十五日。此是节日。气序流易。霜露已迫。松楸之感。人情所难禁。而况慈氏体魄尚在客土。一杯往奠。亦无伸情之路。罪重恶极。号痛何及。○二十二日。乘暮入尚州。邑中故居。鞠为荒草。所见极愁痛。○二十三日。与申文叔,韩叔莹同入城内。周览贼倭留营之所。则城中作土屋。王山上起二层高阁。积瓦筑址。因土为城。城上又立柱结木。涂土为壁。壁中穿孔。以便放炮。其制极巧。自外谋斫者。无著足之势矣。○ 天将宋侍郎,李提督皆还本朝。惟刘总兵铤,吴游击惟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299L 页
忠方领大众。入驻城中。而两将号令严明。志行廉洁。所留万馀之卒。秋毫不敢有所犯。且取本国流殍之人。散米赈救。务令安集。两将之贤。仍此可想。南兵北兵。太半相杂。而皆于所著帽。有表以别之。南兵。浙江之人。北兵。辽东之人。而至于放炮。南兵为最。志行之良。亦绝胜于辽人云矣。且闻刘总兵善于用剑。所持之剑重七十馀斤。而运于掌上。捷如优人之弄丸。盖剑是关将军羽所佩之物。而关公以后惟刘君始用云。刘之为人。容貌端重。风神英爽。吴君简抗。有愈于刘。中国有人。岂虚语哉。○倭贼外托讲和。而内实包藏。不即还国。递相往还。以为坚守相持之计。故 天兵亦不得还归本国。于大丘八莒县地。筑垒连营。以为坚拒之计矣。前日。沈惟敬以讲和割地事。持平秀吉书契入奏。则 皇上震怒不允。将克期歼灭。以绥东土云。 圣恩及此。实东方再造之秋也。我 圣上二十年恪谨事大之诚。于此可验。若非 皇威震叠。动兵以救。则东土之人。岂得有今日哉。不胜感泣。
  [九月]
九月(壬戌)九日。宿于龙宫县。余以衰服之人。离违坟山。适当节日。感时崩割之痛。无地控告。且西土风霜。 圣驾尚淹。故国山河。蓬荻满目。北望陨涕。益切痛迫。
  [十月]
十月(癸亥)二十一日。 恭闻本月初一日。 圣驾始还汉都。自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300H 页
此人心粗定。庶有升平之望。 国家之庆。臣民之幸。何可尽言耶。
  疏厅日记(附)
丙申十一月。与乡中诸友因事入都。跟随使黄慎自日本陪册使出还。中路先通言 册书见拒。和事不成。再动干戈。从近出岛云云。都下汹惧。莫知为计。自 上遽有出避之意。大臣则或有逢迎者。都人则愿出军需。以为守城之计。 国是未定。 庙谟将左。岂非大不幸也。与李君腆抗疏请 亲征。不报。(疏在集中)
丁酉正月二十四日。以陈疏更请 亲征事发文通道内。(文在集中)
二月十五日。列邑士子四十馀人。齐会于醴泉乡校。议定疏举。以进士权旭为疏头。以余为色掌。○十九日。会明伦堂拜疏。余所制也。曹友仁所写也。余及黄廷干陪疏发行。○二十二日。宿鸟岭。岭上设城栅。以防拦入之患。而赞画使李时发经理此事矣。噫。鸟关险阻。甲于东方。使不失守则不待筑城。贼必不来。而今但费力于此处。恐不免于虚劳也。○二十七日。入城。二十八日。呈疏于政院。○是日。别举初试开场也。诸友劝我见试后呈疏。而第念吾辈委来之意。非为科事也。遂不赴举。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300L 页
三月三日。与郑景任,权从卿,崔文甫,全净远诸友。同入三清洞游览。左右风景不殊。而举目不能无怆今思旧之感。三宫尽墟。 辇路草暗。不知几日扫尽妖氛。复此太平基业也。○四月。留郑景任家。制再疏。○闻告急使郑期远令公入 天朝。为陈求救之意。 中朝谓已讲和而不听。郑公自誓缢死以明其心。 天意乃悟。命出辽浙精兵七千。为先发送云。○六日。金昌远令公在政院。书送备边司回 启草。(其启曰。岭南儒生。千里裹足。陈 国家大计。其志可尚。所言虽不得节为举行。自 上嘉其诚意。 特赐奖谕。以慰远方多士之心。使风闻者有所兴起何如。 启。自 上依启。 )○七日。得见 中朝科官徐成楚弹石尚书文。(文曰。石星终始主和。以误大计。今则和又不成。而石星谓已讲和。不须更为朝鲜轻动师旅。以开衅端。其弃朝鲜。是自撤藩蔽。星罪不可不惩云云。)其意严辞直有如此。是诚中国有人矣。○八日。申参议叔正来访。仍言前夜自 上有传位之 教。因公等陈疏而发云。未审疏中措辞有何未安之意。而 上教至此也。惶悚惶悚。○九日。黄廷干写疏。(先生为疏头 )○十日。呈疏于政院。○夕。令姜正涉呈书备边司。陈故尚州判官权吉阵亡事。又书始终事迹。对 朝廷问。(文在元集)○十一日。出城。○十四日。宿用安驿。所经道路。倭贼作垒处。或十里或二十里相望不绝。而皆是高峰突兀无碍之处。所谓钟杯阵也。倭奴择地设阵之法。盖如是也。○十五日。到鸟岭。李赞划养久方在岭检役。
黔涧先生文集辰巳日录 第 301H 页
仍与同寝。(有赠和诗在元集 )岭上设重城。城甚壮固。中建关门。俯临岭下。亦极宏敞矣。第此地设防。亦非得计。使贼有知。岂肯舍坦道而就阻隘也。○十七日。还家。草野危踪。远赴 脩门。计非偶然。而诚意浅薄。识虑迂远。终未得挽回 天听以赞大计。在臣罪固不少。而 庙堂成算。亦岂云得。岂治乱有数。人事不能为力于其间耶。
  教书(下庆尚道内士民)
 
 教书曰。矧尔尚州。当贼路之冲。其能免凶贼之吞噬乎。幸赖尔倡义之士相率而起。以激励忠义。使君臣大伦昭揭于既晦之天地。而愚夫愚妇亦知从贼之为耻。无有附之者。吁可尚尔。此岂非我 先祖之泽有以沦浃尔百姓之心。使不庸释。而平日礼乐之习。亦不可诬也。诗不云乎。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尔等之谓也。尔既效此忠贞。予敢爱乎嘉奖。钦予时命。尔其勉哉。(壬辰之乱。尚州之民。无一附贼。而举义讨贼者。相率而起。自 上嘉之。 下教道内。而特加褒谕于尚州士民。因 命复户。○先生感激 圣教。手书于日录之终。故今敬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