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6H 页
黔涧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三十四年( 明宗大王十年)乙卯八月二十二日甲申巳时。先生生。(遗传之言。或云先生生于汉京莲池洞。或云生于尚州东门外私第。盖莲池洞。先生本第也。东门外。先生外家也。所传之言皆若有所据。而世远无考。未详孰是。)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二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三岁)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四岁)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五岁)始学书。(善属文。语辄惊人。)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六岁○有成人仪度。能禁截家中叫諠。见纷华事。辄正色诫之。母夫人洪氏笑曰。此真乃家儿也。)
四十年辛酉(先生七岁○举止异常。戏嬉坐作皆有法。同队群儿。推以为长。出入奔趋。一依其令。)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八岁)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九岁)好读书。(祖考直长公治家严正。教子孙。一遵司马公家法。先生服承庭训。孜孜读书。不策自励。德器日就。时有老成之称。)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十岁)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十一岁)岭南八学士来过。先生延接之。(时金开岩宇宏,吕松坞应龟,赵松坡徽诸贤。以请斩普雨事。怀疏上京。访直长公于莲池洞。直长公适出郊外。承旨公下岭南。先生与弟可畦公翊出拜迎接。揖让有节。仍具酒果。待之甚礼。诸贤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6L 页
奇爱惊叹。书疏厅日记曰。某日访赵直长。父子俱出。鸾,龙二儿出拜占句。真杨家设果儿也。○鸾。先生小字。龙。可畦公小字也。)○九月。随直长公归尚州。(时戚臣当权。妖僧惑乱。直长公观时事大变。遂大归于商。先生随归。)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十二岁)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 明宗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先生十三岁)就别舍读书。(先生与可畦公并榻端坐。昼夜攻苦。时有元方季方之称。)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十四岁)
三年己巳。(先生十五岁)读书胜长寺。(与可畦公励志笃工。三年刻苦。自是学业大就。)
四年庚午。(先生十六岁)受学于寒冈郑先生门。(寒冈一见异之。命名奖许。因授小学,心经等书。先生服膺不怠。得知向里之学。)
五年辛未。(先生十七岁)谒西厓柳先生。(西厓特加奖勉。称赏不已。○金清溪琎亦见先生仪貌。异之曰。此子将为厚德君子。后世子孙必繁。)
六年壬申。(先生十八岁)聘夫人义城金氏于星州官衙。(夫人。药峰先生克一女。清溪公琎孙女也。时药峰为星州牧使。)○游鹤峰金先生门。受朱子书节要。(鹤峰。药峰之弟也。先生出入往来。仍游其门。受读朱书。益自惕励。以为终身服膺之资)○秋。中乡解。(为文高古。字画纯正。考官叹服。自是每试辄在前列。与可畦公。声华俱蔼蔚。时人称之以赵氏双璧。)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 宣祖大王六年)癸酉。(先生十九岁)吊西厓先生先大夫观察公丧。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7H 页
二年甲戌。(先生二十岁)谒西厓先生于河隈庐所。(因质性理心经等书。难疑答问。尽其微奥。)
三年乙亥。(先生二十一岁)子基远生。
四年丙子。(先生二十二岁)游庠舍肄业。(有人贫窭衣薄。一友欲试先生。取先生新制絮袍与之。先生即怡然无靳固色。侪友皆称叹。)
五年丁丑。(先生二十三岁)子荣远生。
六年戊寅(先生二十四岁)
七年己卯(先生二十五岁)
八年庚辰(先生二十六岁)
九年辛巳。(先生二十七岁)攻业南长寺。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八岁)与可畦公同赴会试。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九岁)子弘远生。
十二年甲申。(先生三十岁)西厓先生以方伯临访赠诗。(诗曰。南来岁月疾如飞。驿路黄尘上客衣。暂借幽轩成小睡。一庭疏影淡忘归。)
十三年乙酉。(先生三十一岁)子亨远生。
十四年丙戌(先生三十二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三十三岁)二月。遭祖考直长公丧。(承旨公在庐所。哀毁致疾。症势日剧。先生夙夜侍汤。未尝或懈。尝粪者累焉。)
十六年戊子(先生三十四岁)十二月。丁承旨公忧。(居丧仪节。一依文公家礼。既葬。庐守墓下。非省觐慈闱。足迹未尝出庐外。)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7L 页
十七年己丑。(先生三十五岁)在庐所。
十八年庚寅。(先生三十六岁)在庐所。○请直长公碣铭于河师傅洛。(从承旨公遗命也)
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七岁)二月。服阕还家。○自号黔涧。(先墓下有小涧。名曰黔。遂取而为号。盖不忍忘丘墓所处。且黔与俭同音。故寓其俭而不华之意也。)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八岁)春。手书直长公墓碣。(既刻未立而遭倭变。藏于地中。)○四月。倭大寇。先生奉母夫人。避乱入俗离山。(鹤峰先生以庆尚右兵使。星夜驰下。先生要拜路左。闻贼报甚急。奉母夫人深入俗离。先生出居闻庆芦洞。以采贼势缓急。凡诸奉养之具。竭力周旋。未尝乏绝。)○五月丙子。募率军人。徒步赴难。(州人欲击留城贼。飞檄山谷。先生募取洞中人。得三十馀丁。徒步至城下。○是时闻两京失守。 大驾西巡。常慷慨语曰。岭外凡几邑。曾无一人男子倡义勤 王。使贼奴冲斥。直捣内地。如是而可谓国有人乎。有时痛哭流涕。至废寝食。)○七月丁卯。往慰郑经世(愚伏)于苏夜洞。(时愚伏母夫人遇害于贼锋)○三十日丁亥。以倡义事会于咸昌黄岭寺。(先生与郑愚伏,权察访景虎,李弘道,蔡有喜等。齐会于黄岭寺。共议倡义之举。推清州人李逢为大将。号曰昌义。先生为佐幕兼掌书。遂与主将及诸公。北向哭拜讫。立三章之约曰。临贼先退者斩。约后谋退者斩。违令失期者斩。讹言惑众者。并以军律论。军中皆慑伏。先生顾谓左右曰。 君父蒙尘已浃五朔。而守宰军帅。举皆逃窜。未闻有为国死者。幸赖同志之人。得成今日之约。而所谋议者。不过要路设伏。射杀零贼而已。于 国家成败。固无利害。然亦足以小酬为国之志矣。左右皆感激泣下。)○八月。常在黄岭寺。料理军中事。(或检送军粮器械于设伏所。或留在阵中议事。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8H 页
出入应变。前后谋画。不可殚记。)○秋夕日。设纸榜奠祖考诸位。(按先生日记曰。东窜西奔。祀奠久阙。日月流迈。令节已迫。言念松楸。展省无路。我辰如何。一至此极云云。)九月丁巳。往拜巡察使于居昌。论时务。(自起义之后。闻风应募者甚众。于是择险设伏。斩获颇多。时咸昌倅李国弼忌功嫉能。诬报巡使。将有不测之祸。鹤峰驻节居昌。先生冲冒贼路。申牒于方伯。因商确时务。且请广置召募官。方伯大喜。倾心采纳。)○重九日。奠时需于先考。(按先生日记曰。九秋本祭祢之月。而今遇节日。心绪益怆。怅望家山。五内如割云云。)○草疏起义颠末。转达 行在。○十月。往安东府。见守城将金涌。共论义阵事。○往见乡兵大将金垓于秋月村。(安东地)同讲御寇之策。○十二月己丑。终日斋居。(翌日。乃承旨公忌辰也。先生虽在乱离漂泊之中。斋戒致诚。一如平时。至于外祖父母讳辰。亦必略行。不忍虚度。)○甲辰。赴报恩。与诸义将定约束。(是日。诸阵将俱会于报恩马来里议事。尚州牧使金澥,判官郑起龙,忠报将金弘敏代以召募官赵翊。善山府使丁景达,助战将宣义问,昌义将李逢代以佐幕赵靖。尚义将金觉报恩县监具惟谨,忠义将李命百,崇义将卢景任。以右九阵为左卫。永义将永同县监韩明胤,黄义将朴以龙,怀义将姜节,青义将南忠元,镇岑县监边好谦,怀德县监南景诚,黄涧县监朴梦说。以右七阵为右卫。与下道义兵大将金沔合势。谋击甘文,善山两邑之贼。○出先生日记)○晦日乙卯。见义兵大将金沔于牛旨岭。讲讨贼事。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九岁)正月元日丙辰。往拜巡察使于山阴。论军事。(时鹤峰移节山阴。先生讨论军务。陈说利害甚详。方伯大然之。所言皆从。多给兵食器械。先生徒步搬运。还至本镇。众皆踊跃。)○辛酉。留山阴馆。与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8L 页
朴惺(大庵),赵宗道(大笑轩)共论义兵事。○二月戊子。以军粮事往清州。转赴牙山建义阵。(凡前后所获军粮累百斛。弓矢器械。不可胜算。先生虽无驰突击刺之劳。而出入贼薮。不避艰险。周旋应变。不失机会。使义阵一于讨贼。控扼要冲。得保残氓于三邑之间者。多先生之力。而及其报功行爵。先生皆让而不居焉。)○四月丙戌。丁母夫人忧。(以染疾遭丧。权厝于三山宫坪。凡送终之礼。馈奠之具。能竭尽诚慎。居丧诸节。不以流离颠沛而小懈也。)○五月。闻鹤峰先生讣。哭之。(先生痛哭甚哀曰。一带江右。扶持至此者。专赖此老之力。而今忽见夺。岂天未欲再造我东方乎。)○送二子于都体察使阵。为票下从军。(长子基远时年十九。仲子荣远时年十七。○时柳西厓为都体察使)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四十岁)在三山。(时置家属于永嘉。先生不忍远离权窆之地。留在三山。以终三年。)○六月。哭金沙潭讣。(先生与沙潭。为道义之交。虽在干戈抢攘之中。勉戒忧恤。益笃相许之意。至是闻讣。悼痛倍常。)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四十一岁)六月。服阕。○撤寓还故庄。(是时贼兵稍退。故遂还故居。)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四十二岁)正月。往奠宫坪墓所。○十一月。上疏请 亲征。(时倭贼有再寇之形。都下汹汹。自 上复有去邠之议。先生奋然慷慨。与李月涧腆抗疏请 亲征。不报。先生遂吟诗遣怀曰。 亲讨元非坏庙谟。 圣君犹复罪还都。区区献计归无用。我亦乾坤一腐儒。又曰。山河千里带腥臊。谁为 君王办一鏖。苟活本非吾分内。东沈休道鲁连高。)○十二月。以白衣从事。赴晋阳都体察使幕。(时李完平元翼为都体察使)○寓山阳莎洞(贼报益骚。故有是寓。)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9H 页
○子兴远生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四十三岁)二月。会醴泉乡校。草 亲征疏。(时去邠之议未止。 庙堂迄无定算。先生发文道内。与同志又请 亲征。)赍疏上京。(方未呈疏也。有别科知旧劝先生赴试。先生以为千里委来之意。非为科也。遂不举。时人伟之。)○三月上再疏。(前后凡三上章。自备局有嘉奖之启。 上亦依启。而事遂寝焉。先生叹曰。草野危踪。千里裹足。计非偶然。而诚意浅薄。终不得挽回 天听。在微臣罪固不少。而 庙堂成算。亦岂云得。岂治乱有数。人事不能为力于其间耶。遂饮泣而归。)○踏青日。游三清洞。(先生与郑愚伏,全沙西湜诸贤。游览三清。因愀然顾谓左右曰。风景不殊。而举目有古今之异。三宫尽墟。辇路草暗。不知几日扫荡妖氛。复此太平基业也。左右皆慷慨泣下。)○呈书备局。陈尚州判官权吉阵亡事。(判官殉国忠节。不可无褒奖之典。而朝廷尚阙焉。故先生呈书陈之。)○送二子赴火旺山城倡义。(时郭忘忧堂在火旺。复起义旅。先生命二子基远,荣远赴阵中。载火旺倡义录。)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四十四岁)撤寓还长川。○九月。闻顺天捷报。作诗识喜。(统制使李舜臣与唐将陈璘。以舟师扼抗海口。大破贼兵于顺天。捷报至。先生不胜喜悦。与赵花川濈作诗识喜曰。南边知道息狼烟。捷报中宵梦破圆。从此东人应奠枕。大明天子万千年。)○草鹤峰先生遗事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四十五岁)以荐授 禧陵参奉。○六月。参辨诬事陈贺。升资。○八月。往良才。省先墓行节祀。(良才。广州地也。先生曾祖春川公墓及祖妣淑人洪氏墓在焉。)○十月。往拜西厓先生于河隈。(时西厓为北人所搆。削职在田里。先生往唁。)○会青里。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49L 页
与内外族讲睦。(赵花川时寓青里。故有此会。)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六岁)十一月。迁广兴仓副奉事。(时新经大乱。文簿堆积。多为胥吏所眩。偷耗相仍。先生固扄鐍谨监视。精察明审。吏不敢欺。 上闻而嘉之。有奖谕之 命。一代侪流。皆服其清名直节。谓之竹箭。李延平贵曰。赵某乃乌竹杖也。岂但比于黄竹。盖乌竹。竹之最为劲刚。善耐风霜者也。一时以乌竹杖称之。)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七岁)五月既望。泛舟龙湖。(公暇。与同侪十四人泛舟乘潮而下。止宿孔岩渔所。更相唱和。遂成联句。而先生诗有进退有馀忧之句。)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八岁)送仲氏可畦公之公山谪所。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九岁)七月。升六品。授军器寺主簿。(以广兴奉事。勤职有效。仓谷多剩。该曹入 启。遂超授六品。)○秋。中司马。○十二月。拜户曹佐郎。○往湖南。按决诸狱。(乱离之后。大狱多淹滞。而湖南尤多。自 上命极择公明刚毅之人。朝廷以先生荐。先生膺 命即行。先到完山。狱徒至于数十百人。先生皆推原情罪。用罪疑惟轻之律。疏决如流。遍行一道。到处皆如之。一时决狱。多至万数。而无一人冤者。一方皆欢悦。)○闻东冈先生讣。哭之。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五十岁)三月。参岭南会于汉城(时与李五峰好闵,金柏岩玏,李苍石埈,李敬亭民宬岭南诸贤三十八人。设岭南会于汉城。遂图尽诸贤之像。各书官爵姓名于其下。名曰契会图。一本在家藏。)○秋。罢职还乡。(为当路者所忤见罢)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五十一岁)四月。复拜户曹佐郎。○登增广文科○兼春秋记事官○五月。迁司宪府监察。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0H 页
○六月。授北评事不赴。○九月。拜礼曹佐郎。○以贞简公郑琢赐祭官。奉 命南下。○十一月。授大丘判官。(时晋州郑姓人推逸奴于星州吏德雄家。德雄潜火于积秸中。仍縳郑生。诬报以火贼。牧使昏醉不省。乱讯即殒。遂成大狱。推官以牧使之故。不以实报。巡使使先生往检。牧使要与相见。先生曰。狱事未决。不可先见。遂按得其实。牧使坐罢。德雄毙于杖下。人皆快之。)○以唐人刷还事罢归(先生守正不挠。未尝苟同于人。上官虽敬重。而亦严惮之。遂因事罢之。邑人立碑寓去思。)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五十二岁)与乡中诸贤。议建道南书院。(尚州古无书院。士子无讲习之所。先生与郑愚伏,宋愚谷亮,李月涧苍石,金石川觉。定东方五大贤郑圃隐,郑一蠹,金寒暄堂,李晦斋,李退陶合享之议。诸贤乃推先生为洞主。先生一心经理。不惮勤劳。而凡院中课条。一依白鹿洞故事。)○重建书堂于长川城山(先生以士子肄业。莫如书塾。而兵燹之中。灰烬无馀。遂与一面同志。发议创立。)○设乡约(先生与乡中诸贤。遵吕氏约条及周慎斋所定规模。设行于长川,城东,鲁谷,丹丘诸处。讲明信义。敦尚风教。乡俗之最淳于江右者。实赖一时倡导之力也。○诸处乡约之设。非尽一年事。而不必屡书烦复。合记于此。)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五十三岁)四月。除庆州教授兼提督官。(先生不以职慢自贬。巡行列邑。课学甚勤。)○五月。闻西厓先生讣。哭之。○七月。会葬西厓先生。文以祭之。○八月。参玉山书院享礼。留讲诸先。○九月。与诸生游佛国寺。讲论经义。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0L 页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五十四岁)○ 宣祖大王升遐○九月。除海南县监。(先生到县。询访弊瘼。兴利除害。刑政俱举。恩义并行。吏畏民怀。一方咸悦。)○每月朔望。谒先圣庙。引诸生讲论。(先生以初学日用莫切于小学。使儒生讲习成诵。以尽其诱掖之方。)○重修乡校堂斋(经乱之后。斋宇颓圯。讲业无所。先生到即修治。以养多士。)
三十七年(光海主元年)己酉(先生五十五岁)二月。诣乡校行释菜礼。(先生以为大享重礼。不可替人行之。必斋戒亲行。备尽诚敬。祭器祭服等物。皆新备明洁。一遵古制。至于社稷城隍厉祭之属。皆亦亲行尽礼。)○六月。改定斗米法。(先是。县有斗米之法。而邑宰累经非人。假贷引用。转成痼弊。先生于是。聚乡人有识者。详定其法。事非上贡。使邑倅不得下手。条成册子。以为定式。行之未几。民赖以苏。监司善之。跋其条后而颁行列邑。以为一路通行之规。)○秋。行乡射礼及乡饮酒礼。(邑在海隅。礼教未阐。先生遂与诸生。讲习古礼。教之以旅酬揖让之节。)○弃官归家(子进士弘远。魁中别科东堂。自海南赴会试。至稷山所沙桥。渰溺不救。先生遭此惨变。无意县事。即弃官归。县人立遗爱碑。)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五十六岁)二月。往见金沙潭改葬。为文祭之。○会奠寓庵洪先生墓(先生为寓庵外裔。而寓庵无本孙。先生发文诸处外裔。定岁一会奠之仪。至今行之。)○与可畦公往京师(时岭南名儒咸聚京师。拟论己丑事。先生兄弟亦将上章言之。或曰。北人方力排西党。若一上此疏。拾爵如芥。先生以为迹涉阿附北党。遂不言而归。一时清论皆伟之。)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七岁)二月。会葬金应教光烨。为文祭之。○三月。拜公洪道都事。(先生以风裁自持。守宰惮詟。上使敬重。)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1H 页
○秋。罢官归。(时有一权宰防纳上贡药材而品甚劣。先生点退之。其人大憾。遂托事而罢。)○十二月。拜清道郡守。(时北人当朝。善类皆被斥。李白沙恒福愤时事偏陂。言于朝曰。当今岭儒中赵某兄弟。以慷慨贞良之人。尚在散列。弃置不录。是何故也。朝廷遂拟清道之阙。而六年不迁。)○首访金节孝(克一),濯缨(驲孙),三足堂(大有)三贤墓。(到郡之日。先访三贤墓。复民守护。三足只有孽裔。而为军籍所侵。即报营门。永除贱役。俾奉香火。)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八岁)奉安三贤于紫溪书院。(郡人曾营节孝,濯缨,三足三贤庙于紫溪洞。而屡年未就。先生割俸措画。躬往蕫事。庙既成。与郡中儒生。答问质疑。定三贤位次而奉安之。又买入数亩田。以备粢盛之供。)○立劝学之课(先生以兴学奖士为先务。每月朔。会郡中诸生。讲习经传及小学等书。严立课程。率以为常。一境兴起。儒风始振。)○行养老礼(每春秋时节。迎七八十以上。内外异厅。上下异位。外则先生为主。内则夫人为主。酒肉以养之。巾杖以安之。诸老人醉饱歌颂。欢声满衢。又岁时及不时。必以米肉馈问。岁以为常。)○往拜寒冈先生(自宰鳌山。益复源源往来。论道讲学。)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九岁)游云门山。(郡有云门山。即水石名区也。簿领之暇。兴至辄往。时有吏隐之称。)○八月。哭可畦公丧。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六十岁)游三足堂。(先生每尚慕先辈遗躅。或蓝舆独往。或携知旧。往来于三足堂,逍遥堂,紫溪,仙岩之间。瞻咏倘佯而归。先生诗。有三足逍遥七往来之句。)○重修三足堂。为文祭之。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六十一岁)夏。亲行祈雨祭于华岳高沙洞。(是岁大旱。祷雨于沙洞。而初祭之时。有司有不戒。先生更备牲醴。极致虔诚。告神辞意。出于恻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1L 页
怛。行祭未毕。大雨遂作。人以为感应。)○移建书堂于孤峰下(书堂在一隅。士子来往不便。遂发议面中。移建于孤峰之下。经纪布置。极其备具。命长子县监公干其事。)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六十二岁)四月。书寓庵先生墓碑。○十二月。往拜节孝,濯缨,三足堂三贤墓。为文以祭。(祭濯缨文。逸而不录。)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六十三岁)秩满归。(在官六年。以清简自持。及归日。无一物自随。惟数丛苍筠而已。郡人立碑颂清德。)○与乡中诸贤。议定朔讲。(时仁弘有熏天之势。道内文人才士多辐辏。先生大忧之。与诸贤议定朔讲。每月会一乡子弟。点阅其去就。以是商之人无一染迹于北论者。)○禀寒冈先生。定道南常享之日。(春秋享礼。初以仲月中丁为定规。而时当雨水之节。院在两江之交。多值潦涨。一乡士子。每患不齐。至有将事时苟艰之弊。先生遂禀质于寒冈。退以季月上丁。因以为常。)○占别业于武陵牛岩(时朝政浑浊。伦纪斁绝。先生遂断迹京辈。杜门屏居。优游自遣于梅园竹坞之间。以为终老之计。且以牛岩有江山之胜。置别业于其中。逍遥吟赏。超然有遗世之意。)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六十四岁)五月。闻白沙李相国(恒福)讣。作诗悼之。(初。白沙当昏朝废母之时。抗言正直。遂被窜逐。仍忧 国成疾。先生闻而忧之。修书探候。便回。答书与讣音同至。先生痛哭之。因作诗写怀。)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六十五岁)往青里书堂。与李月涧苍石,郑愚伏诸贤。校正西厓先生文集。○移居安东临河(先生见时事日变。以旧庄在路傍多扰。移入安东。以为数年栖息之计。)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六十六岁)正月。到长川本第。闻寒冈先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2H 页
生讣。为位哭之。○四月。会葬寒冈先生。为文祭之。○八月。自临河还长川旧庄。(归日。为文祭药峰庙。与金云川涌及川上诸贤。携到金溪鹤峰旧第。信宿而归。)
章宗皇帝天启元年(光海主十三年)辛酉。(先生六十七岁)改书祖考直长公墓碣阴字。○十二月。改葬可畦公。为文祭之。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八岁)正月。为文祭寒冈先生大祥。○七月既望。约诸贤泛舟洛江。(时与李月涧苍石,全沙西,柳修岩袗,康南溪应哲,金松湾宪诸贤二十五人。谒道南五贤庙。因泛月于洛江祀天台下。分东坡赤壁赋为韵。互相唱酬而罢。)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九岁)五月。守金堤郡。(当拨乱之初。耆艾咸收。而以先生外补。有识皆惜之。邑多豪右。下民受病。先生询访弊瘼。乃画便民之策。使赋役均平。强弱如一。以此奸猾渐息。小民多赖。至于兴学之方。养老之礼。则皆敦行不怠。一如在清道时也。)
四年甲子(先生七十岁)二月。往扈 大驾于公州。(时适举兵叛。 大驾播迁公州。先生闻变驰赴。扈从 行在。三月返 跸后还任所。)
五年乙丑(先生七十一岁)夏。投绂而归。(邑有土豪。窃漏惟正之贡。先生以法绳之。土豪逞怨。诬诉营门。与方伯挟势。先生知邑俗犷悍。难以德化。遂投绂而归。行装萧然。秖有一琴载辕而已。士林上疏伸理。自 上有褒奖赏赐之典。)
六年丙寅(先生七十二岁)三月。除刑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四月。迁通礼院相礼。兼春秋馆编修官。(时当 国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2L 页
恤。吊使在馆。行礼之时。先生揖引进退。皆合节文。观者莫不称叹。)○十月。迁内赡寺正。(时本寺奴入 阙者百馀人。先生以刷出之意。言于提调。提调初甚难之。先生强之再三。竟入 启。悉还本寺。奴闻者以为非先生不能也。)
七年丁卯(先生七十三岁)正月。扈从江华 行在。(姜弘立与虏兵。大举入寇。 上出幸江都。先生率季子兴远。奔赴扈 驾。四月。陪还京师。)○九月。除奉常寺正。(先是。正以一寺之长。不亲庶事。委诸下僚。祭用之物。藏贮不谨。多致腐败。胥吏奸滥。逋欠亦多。先生以为神祇之奉不宜亵慢。于是。修治府库。务令净洁。徵责奸偷。悉充元数。同僚苦之。下吏怨之。而率职益励。众谤不能挠。)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 仁祖大王六年)戊辰。(先生七十四岁)引疾还乡。(时秩满奉常。当例升堂上。而先生以衰年希进为病。遂引疾归。)○养真堂成(堂之东。立家庙。龛室厨所。一遵家礼图式。奉安之日。俯伏中门外。夜深不退。子弟请出安歇。先生曰。新奉祖先神主。岂可遽离而自便乎。)○閒居读书(先生老益好读书。经传奥旨。毫分缕柝。或劄录而考据之。先儒要训。书诸册面。为常目警省之资。而至于朱书一部。则尤是一生用工者也。手不释卷。未尝须臾或撤。拈出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之语。劝戒子婿等曰。凡人立志。要当如此。)
二年己巳(先生七十五岁)
三年庚午。(先生七十六岁)行先夫人缅礼。(见柩之日。哭踊号痛。无异初丧时也。)○九月。与诸宗会丰壤。改封始祖墓立碑。(始祖墓在丰壤赤城洞。而中以 恭嫔陵同原之故见夷。陵废后子孙齐会上疏。遂复坟形竖碑。)
四年辛未(先生七十七岁)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3H 页
五年壬申(先生七十八岁)三月。除军资监正。辞疾不就。
六年癸酉。(先生七十九岁)往哭郑愚伏丧。为文祭之。(葬时又有祭文)
七年甲戌(先生八十岁○子弟欲求寿爵。先生辄禁止之曰。虽老职例资。岂可干求而得之乎。终不许。)
八年乙亥。(先生八十一岁)往哭李苍石丧。为文祭之。(葬时又有祭文)○五月。为文祭柳修岩。
九年丙子。(先生八十二岁)不废家庙晨谒。(先生每日必晨起谒庙。虽风雨寒暑。未尝或阙。至易箦之月而犹不废焉。)○七月二十一日。考终于正寝。(是年十一月二十日。葬于州南龙门山巳向之原。后十一年丙戌十一月二十四日。迁厝于长川通仕洞艮向原。祔贞夫人金氏。)
十六年壬午。以子亨远贵。 赠吏曹参判。
崇祯后再庚戌今 上六年。士林追享涑水书院。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4H 页
行状[李光庭]
 公讳靖。字安仲。赵氏本丰壤人。其鼻祖孟。佐丽太祖统一三韩。官为侍中平章事。勋为丰壤府院君。子孙因籍丰壤。七代祖崇。 国初为都评议使。出兼义州牧。焯有声烈。始家于尚州。孙瑞廷。仕至政府舍人。舍人之孙曰春川府使允宁。还家京师。公曾祖也。王父讳禧。司赡寺直长。复自京师归于尚。喜幽居自养。不复求进。考讳光宪。事亲以孝谨闻。 赠承政院左承旨。母夫人南阳洪氏。察访胤崔之女。封淑夫人。以公原从劳也。公以嘉靖乙卯八月二十二日生。幼。神采拔俗。甫学语。知文字。出口惊人。处群儿中。嶷嶷坐作有度。能禁截家中叫哗。自六七岁时已然。乙丑。岭南章甫将疏论妖僧普雨。访直长公于莲池洞。直长公与承旨公适下乡。公与弟可畦公翊迎拜。跪起以礼。具进酒食。诸公相顾叹曰。真杨家设果儿也。是岁。直长公大归于尚。公兄弟服庭训。文艺早成。十八岁时。已中乡解。自是。每试辄在前列。声称蔼郁。时人目之以赵氏双璧。胜冠。游寒冈郑先生之门。受小学,心经等书。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4L 页
先生甚奇之。锡名奖诱异于众。既受室于药峰先生金公克一之门。受朱子书于鹤峰先生。益亲炙服膺焉。父母老。承顺色养。无不用极。戊子。居承旨公忧。庐墓三年不出。妇人不得见其面。墓下小涧名黔。取以为号。盖其志不忍须臾忘。而黔与俭同音。亦取素约之意云。壬辰之乱。奉母夫人避地于闻庆之芦洞。犹虑贼或近。使二弟奉寓于俗离山谷中。公则留芦洞。凡诸供养所需。竭力经纪。不使之乏绝也。当是时。列郡瓦解。都城不守。 上西狩。公愤曰。凡有城池者。能婴城固守。用精兵中外合击。彼悬军越海之贼。腹背受敌。将进退狼狈。乃望风禠怖。空城迎贼而自鸟兽伏。使之恣意深入。莫之谁何。奈何无一个男子耶。又曰。凡有忠智材略之士。倡义收募。山谷讴吟之民。倚以为归。数万之众。不日而集。以敢死之人。攻久劳之贼。胜势在我。军容必振。而妒贤嫉能之徒充满城社。稍忤其意。辄加以不道之名。欲因以网打之。有智虑者袖手深藏。莫肯为之首事。志士之胆。安得不轮囷也。因涕泣扼腕。至废寝食。五月。尚州人有欲击留城贼。飞檄山谷。公纠率三十馀人。徒步至城下。无一人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会者。七月丁亥。公与权公景虎,郑公经世,李弘道蔡有喜等。会咸昌之黄岭僧舍将举义。清州人李逢者。号为有武略。推为上将。而公为参谋。兼掌书记。相与北向拜哭约曰。临贼先遁者斩。既约谋退者斩。违令失期者斩。讹言惑众者。并以军律论。军中慑伏。公曰。 上蒙尘已五月矣。守令军将率逃窜。无为国用力者。今 上责己求助。稍知大义者。莫不挥涕。奋臂讨贼之师处处蜂起。而独我尚,咸,闻庆等地。无一人挺身而出者。常为之愤痛。今同志之人。幸与成约。誓同死 王事。第其所谋议者。不过要路设伏。射杀零贼。于国家成败。无甚利害。然势有所不及者。姑为其所可为。亦足以小酬为国之志矣。皆感激泣下。旬月之间。起募者众。于是择形势守要害。设机捕贼。颇得首级。咸昌县监李国弼方窜匿山中。诬报监司谓李逢等率年少儒生。冒称举义。以官军为义兵。掩取官军所捕斩以为己功。县监不得措手。公以为此辈反复邪险。将有不测之祸。不可不申知营门。时鹤峰先生以方伯驻节居昌。金山,知礼贼梗其间。逢令公往。公间道申牒言状。方伯倾心听纳。公因商确时务。且请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广置召募。方伯大喜。以郑愚伏为尚州召募官。权景虎任咸昌。申镡任闻庆。使各募乡兵。勿拘官军。并受义将指挥。移关三邑。多给军粮弓矢。又出营储以济军需。阵中大悦。公以义旅稍完。军中事不可不闻于 朝。遂疏起义颠末。使全沙西湜陪进巡营。转达 行在。十二月。方伯因咸闻二县之诬报。义阵所募官军。令还属本县。募军将尽散。公又赴巡营。癸巳元日。冒夜达山阴。谒方伯陈说利害。方伯传令本阵及二县。使之合势为左右卫将。同听尚州判官郑起龙节制。且给兵食器械。公徒步搬运至阵。众踊跃。李逢言完山君李轴自牙山欲来吾阵。今遣权景虎,蔡有喜等往迎之何如。公曰。公以义阵为三邑所侵害。故有是言。然完山。一代勋臣。逡巡下邑。为妻孥计。其欲来此。不过为后日地。吾等倡义。名正事顺。不可籍手此辈为重也。二月。公乞粜于清州。不许。遂造建义阵。受催给关文而还。凡前后所获。军粮累百斛。弓矢器械不可算。食给兵利。士卒偕尽其力能。所捕斩首虏甚多。公虽无驰突击刺之劳。而出入贼薮。不避艰险。周旋应变。动中机会。县守之忌疾公能者。无所售其技。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而义阵一于讨贼。控扼要冲。横截贼路。三邑遗氓得以保存者公之力也。而公不自为功。世无得以知之。四月。遭母夫人忧。权厝于三山宫坪。军旅饥馑。至人相食。而馈奠之具。能竭诚措致。居丧之节。不以流离颠沛而小懈也。乙未。始还故里。而贼尚据海邑。公慷慨时事。悒悒无幸生意。丙申冬。贼再动。 朝廷复有去邠之意。公倡议同志。陈疏请 上亲征。公自草疏。严正剀切。有可以感动 天衷者。而疏前后三上。皆报闻。然去邠之议亦寝。公之未呈疏也。朝有别举。知旧劝公赴试。公不可。申奏故尚州判官权吉壬辰战死事。请加褒典。寻以白衣。为体察使李公元翼从事赴晋阳。己亥。以荐授 禧陵参奉。庚子。迁广兴仓副奉事。时新经大乱。国计耗既。而钱谷出入。吏胥弄文。公固扄鐍谨监视。吏不敢眩。国储馀剩。物论称之。 上特命升叙。癸卯。迁军器寺主簿。冬中司马。十二月。拜户曹佐郎。忤当路罢。乙巳。复拜户曹未谢。捷大科。兼春秋馆记事官。迁司宪府监察。递授北评事不赴。九月。拜礼曹佐郎。十一月。除大丘判官。初。晋州郑家奴逃匿星州吏德雄家。雇使有年。其主跟到。德雄待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之甚款。及归。德雄潜火其家园积秸。要路缚主。诬以火贼。牧使醉不省。乱讯即殒。仍成大狱。推官以牧使之故。报不以实。观察使使公往检。牧使要相见。公不可。按得其实。牧使坐罢。德雄毙于杖下。人快之。居幕下。棘棘不阿。为上官所严惮。未几罢归。丁未。除庆州提督。不以职慢。巡行课学甚勤。诸生屈首受夏楚。无敢慢。戊申。除海南县监。县旧有斗米之法。春秋取于民。以供上贡及郡国之费。知县累不得人。漏于假贷。更责来岁所纳。为县痼弊。公以为斗米之法甚便于民。而其受害者。以用之无制。与乡人议定约束。非上供。州官不得犯。行之未几。民力渐舒。监司善之。跋其条后而颁诸列邑。以为一路通行之规。县有奸吏欲尝公。故犯禁令。公若不闻。正色临之。吏知事觉自杀。吏民皆畏服。翌年弃归。县人刻石载事。辛亥。为公洪道都事。以风裁自持。守令惮詟。有权力者防纳上供药材。品甚劣。公斥之。为所齧。因事见罢。冬。除清道郡守。首访金节孝,濯缨,三足堂三贤墓。为置守墓数户。三足孽孙有当军役者。公牒乞免之以奉香火。监司从其议。郡人方营三贤祠。力不足。割俸供费立院斋。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7H 页
使诸生讲读其中。郡有云门山。水石名区也。簿领之暇。兴至辄往。有吏隐名。丁巳。秩满而归。时北人用事。人纪斁闭。公杜门却扫。家食凡六年。园植梅竹。日与乡老。优游自乐。以武陵牛岩江山之幽绝者。置别业其中。或携壶独往。或招朋联袂。徜徉啸咏。超然有遗世之意。时仁弘遥执朝权。乡士之稍有才名者多辐凑。公忧之。与乡中诸贤立约。朔望会讲一乡子弟。以点阅其去就。尚之子弟无一人染迹者。公之力也。癸亥改纪。耆俊咸进。而公外补金堤郡守。郡多豪右。公一裁之以法。臣室不得侵凌孤弱。下户苏息。甲子。适犯阙。 上幸公州。公扈从。 驾还还本郡。乡举。公为考官。恶同列循私。争执不得则出避。榜出。儒生尽哗论考官不公状。而且言赵某独秉直不挠。诸考官皆坐罢。而公独否。乙丑。投劾而归。丙寅。叙为刑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未谢。迁通礼院相礼。兼春秋馆编修官。十月。迁司赡寺正。寺奴之斜付他司及宫掖者数百。公言于提调请刷出。提调以事系宫掖难之。公强之而后乃启。 上命出之。丁卯。拜奉常寺正。寺掌祭祀之用。藏不铺版。粢盛之须。委积湿土。污陋不净。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7L 页
以致腐败不堪用。公以为神祇之奉。不宜亵慢如此。更为版藏。奸吏所蠹窃者。悉徵还之。旧事。正于寺为长。不亲视事。委之下僚以为例。公亲自检敕。务令洁治。庶务齐整。而同僚苦之。怨口謷謷。公不为挠。事修以办。北虏入寇。扈从江都。秩满。例升通政。而公嫌其希进。戊辰。谢病还家。壬申。复除军资监正不就。丙子七月二十一日。考终于正寝。春秋八十二。公受气甚完。骨格清癯。自少饮食未尝至饱。六十以后。惟饵粥浆果核。隆冬。薄絮单袍而体益轻健。八耋之年。行不扶杖。散步丘园。终日不倦。鞍马远役。不以为劳。烛下能看细字。笔力端楷轻健。无异少时。人以为地上仙。属纩之日。精神不错。逌然观化。讣闻。远近惊痛。乡党士林以至闾巷老幼。无不赍咨涕泣曰。吾其如何。冬。葬州南龙门山巳向之原。丁亥三月二日。用卜人言。改葬于长川宅西通仕坊艮向之原。以夫人祔。夫人闻韶金氏。少公二年。后公十年而卒。丙戌之六月七日。生于礼法之家。克媲无违。凡祭祀宾客之礼。以至仁族恤贫。皆出至诚。生五男二女。男长基远。黄涧县监。次荣远。从仕郎。次弘远。进士。次亨远。武科同知中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8H 页
枢。季兴远。女长适退陶李先生之曾孙岐。次适参奉郑煟。县监二子。秇,稛。六女。吕沏,高尔行,全克恒正郎,曹挺融县监,朴璿,尹晟。庶出子谷。女某。从仕一子。棱。生员。三女。姜弘禄,李胤培参奉,洪升参奉。庶出子。穟,秞,稦,稃,,稊,粳,稑。女全克憕。进士有拔萃才。早夭。一女郑煴。同知无子。取同姓子䅘为后。一女吕㴰。学谕。庶出子。穑,䄱,𥞁。季二子。䆃,煋。一女成虎祥。李岐二子。希哲,克哲。三女。琴三达,琴纵成,任宪。郑煟四子。尧封,尧佐,尧佑,尧弼。一女朴挺梓。内外曾玄百三十四人。公天分甚高而济以学力。刚正方严。忠厚敦恪。笃于人伦。勤于职事。居家处乡。修己治人。各当其分。不以贫富险易内外尊卑而有所加损也。自弱冠已律己以礼。论议持正。有台阁之望。既抹摋于时。晚登科第。而常有禄不逮养之恨。其遇忌日。悲号涕泣。追慕不已。闻者为之沾襟。庚午。返葬母夫人。八帙之年。扶舆攀号。无异少日。尽心祭祀。仪物品式。一遵文公家礼。虽于乱离奔迸之际。斋蠲如平时。春秋节日。必设位权行。值重阳。曰。季秋是祭祢之月。今遇节日。有怵惕怆恍之心。略备鱼需而荐之。于外祖父母忌日。必亲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8L 页
诣参祀。至老犹然。尝移立家庙。奉安之日。俯伏门外。子弟虑其致伤请出则曰。新奉祖先神主矣。岂敢遽离。至夜分。固请始出。朔望必参。出入必告。每日晨谒。以至临终之月。不以风雨少废也。处兄弟间。怡怡和悦。竟夕达宵。笑语亹亹。常得其欢心。两弟二妹先逝。抚养幼孤如己出。御家众和而整。宗族尽其恩睦。朋友必以诚信。居乡接物。忠厚慈详。谆恳款洽。不以亲疏有间。然秉心若铁。疾恶如雠。乡里敬惮。凡有所为于其家。必曰。黔翁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登第之日。柳文忠公戒以言逊括囊。则其平生强矫可知也。然乐善好义。不念其旧。见人过失。虽正色规责。而如有小善寸长。诚心嘉说。惟恐不闻于人。酬酢之际。和气蔼然。人以得被容接为幸。凡乡中大议论。多出于公。虽官府之政有疵。必俱陈利害而极言之。辞直理明。为守者不能不屈意从之。盖公风标耿介。志气刚烈。任真秉直。不为矫饰。凡事合于宜而于理必为。断然直行。不以人言而为之前却。不以祸福而有所回挠也。苟有害于义者。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故虽为人所重。而亦为人所不好。无能汲引而致之侍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9H 页
从言责之列。栖栖于閒班下邑之间。一时公论。无不为公致恨。而公则恬如也。顾尽心职事。简以持己。严以御吏。仁以抚民。刑政俱举。令出而人不敢违。咨访弊瘼。兴利除害。日若不足。常为久远谋。而亦不为小惠悦人也。勤谨明恕。听讼公平。曲直不随势。讼者多归之。凡州大小典祀。必身莅之。其遇水旱。有祈必应。吏民叹异之。常曰。兴学养老。守令之先务也。必修治乡校。祭器祭服。精备洁好。朔望。望 阙行礼。谒夫子庙。立劝学之课。以为初学受用。莫切于小学一书。使必成诵而后已。访问邑中诸老人。岁时或不时。馈问相继。时节。迎七八十岁者。设内外厅上下座。具给巾杖。而内则以夫人为主。诸老人子女拥扶。醉饱欢呼。以为盛事。兵燹之馀。州多滞狱。湖南尤甚。或十馀年掌谳者。眩于文簿不能决。 上患之。命择公明刚毅之才。朝廷以公对。公承命按视湖南。诸狱皆称平反。所决出千数。皆感泣快悦。尚旧无书院。乱后学校颓废。公与诸贤。创立道南书院尊祀五贤。而士子肄业有所。移立长川书堂。诱掖蒙士。书堂及城东,鲁谷,丘舟等处修稧。讲吕氏乡约。凡所以施设讲明者。规模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59L 页
科条大小。皆完厚可法。尚乡士风最于江右者。实赖一时倡导之功也。平居自奉淡泊。服用饮食。萧如寒士。其恤穷济急。出于天性。贫邻寒族。无不沾枯濡沫。而街巷无颠连。境内避乱人士亦皆匍匐仰德。少时群居庠舍。侪友欲试公。出公新絮袍以与寒无衣者。公怡然无靳固色。避乱穷谷。有素知从公告饥。公橐只留一斛米。半给之。其人故迟回。公曰。君之父母妻子方饿待哺。而不急归何也。则托以日暮。与之同宿。夜深。有抽刀潜害状。公执手流涕。义譬之倾橐与之。其人大惭。痛哭而归。后公未尝发诸口。家人不知其谁某也。凡遭服制。虽功缌。必别处以终月数。知旧有丧。亦必舍肉。常曰。死丧。人之大事。苟不尽心焉。于人道何如也。闻必匍匐往哭。随物致赙。尤于贫窭之丧致力。虽在抢攘之中而亦不废焉。姨母同避兵。公奉之如母。及移入青松。冒畏途徒步往省。友婿李胤吕为贼所害。妻子无所归。公辛勤往慰。卒致其父母家。其急难好义皆此类也。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著力于四子书。为日用体验之资。而于中庸。用功最深。其微辞奥义。无不毫分缕析。逐句理会。手自劄记。以便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0H 页
考据。晚年。喜读朱子书。其切于受用者。必劄诸卷面。以自警省。尝拈出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之语。戒子婿等曰。凡人立志。要当如是。常病世之人有一知片善。争欲见知于人。虽谦谦加工于存养省察之地。而未尝举而形诸言语文字之间。与人书尺。子弟欲从傍誊出则笑曰。汝辈欲使我却效世俗所谓儒者耶。终不听。至于古今礼说。靡不博究精审参阅服行。而未尝以知礼自处。时王之制。祖先之法。苟无背古害理者。则遵而行之。不规规于论说。不屑屑于改作。而事为施措。俱可为法。盖公于天人理欲之分。是非义利之间。析之毫氂。一刀两段。故其出处去就。惟义与比。绰绰有馀裕也。为文章。精深纯约。为时侪流所推服。而公亦不以文艺自居。其所著述。散佚无传。子孙之所裒辑。只有诗文若干编及辰巳录时文若干卷而已。公没之后九十五年庚戌。士林合享公涑水院祠。乃者。公之后孙学经,观经以诸兄之意。奉公遗文及记行一通抵光庭曰。先祖弃斯世。已百有馀年。尚未有记德之状。盖尝以属之许文正公。状未及成而许先生已去馆舍。至今为遗孙恨。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0L 页
愿吾子之加之意也。光庭老病沟壑。见识卤莽。何敢当此责。顾于平日。熟闻公遗风。有执鞭欣慕之愿。窃喜载名其末。遂不敢终辞。而公之平生。具于家状。所谓详而该。信而有徵者也。谨就其中檃括字语。编次之如右。以俟当世之秉笔者取舍。后学平原李光庭。谨状。
墓表[郑蕴]
 公讳靖。字安仲。其先丰壤人。高丽开国功臣孟之后。曾祖讳允宁。春川府使。祖讳禧。司赡寺直长。始自京家于尚。考讳光宪。不仕。妣南阳洪氏。嘉靖乙卯。生公于某里第。公少负才望。屡举不第。万历己亥。以荐为 禧陵参奉。迁广兴仓副奉事,军器寺主簿。癸卯。中进士。乙巳。登文科。历某官某官。以奉常寺正老于家。崇祯丙子。终于正寝。寿八十有二。公禀性至刚。制行不苟。秉心若铁。持论如弦。见人之不善。若将浼己。乡党敬惮之。不肖者不敢肆为非义。家人父子之间。惟以和婉为主。而济之以栗。整而不弛。爱敬俱至。家法可观。奉先之礼。尤致其谨。器品有式。丰俭得中。荐祼兴俯。一遵礼仪。虽世号读礼好古之家。践行之实不如也。尝受朱书节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1H 页
要于鹤峰金先生。以为终身服膺之资。其文精深刚重。髓而不肤。色味俱绝。以一当百。诗格尤高。动必惊人。家计丰足。食有馀粟。积而能散。赈贷贫乏。亲旧之不赖者。老病之饥寒者。沾枯润涸。普被恩施。慈仁恻怛。推及鸡犬。人皆曰。必有阴德。子孙其昌。居官莅政。察而能恕。吏畏其明。民怀其惠。敦养老之礼。立劝学之课。以为初学日用莫切于小学。必使成诵而后已。尝为广文提督。不以职慢自贬。巡行列邑。课学甚实。诸生屈首受夏楚不敢慢。其令海南也。更张大同之法。称量轻重。斟酌浅深。详悉纤密。曲尽其妙。条成册子。以为定式。监司见之。大加称赏。以文跋其尾。颁于各邑。使为道内通行永守之规。其正太常也。不以长官自引重。克勤职事。以率其下。先是。寺中积弊因仍。祭享之用。藏贮不谨。胥吏奸滥。逋欠亦多。公以为神祇之奉。不宜亵慢如是。修饰府库。务令净洁。徵责奸偷。悉充本数。同僚苦之。下吏怨之。公率职益励。众谤不能挠。自在韦布。早有谏诤之望。登名三十馀年。终与哙等为伍。非其才美有所加损于前后。奈时不遇何哉。使公而遇时。展布其才器。则力量浅深。固未可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1L 页
必其如何。而至于忠不惮劳。夷险一操也。则上而为公卿。下而为抱关击柝。以至管库之贱。必不肯尸位冒禄。食焉而怠其事矣。况乎直气刚肠。最公之长物。使之任言责立殿陛。则凝霜之笔。触邪之豸。必不贷当路之权贵。而逐队随行。含嘿苟容。决非公所忍为也。当求贤如渴之日。楚雉燕石。咸被宠光。而公独抱屈下位。不能取一障而乘之。此无他。公不好名之过也。居家。无左图右书危坐敛膝之饰。立朝。无曲学阿世矫情钓誉之行。故伯乐在傍。终未免失瘦之讥。一时升沉。虽不足为公之荣戚。猿狙文绣如彼之费。而一名显秩。独于公甚惜。噫。是谁之过欤。必有任其责者矣。公受气甚坚。骨法清癯。自少饮食不至饫饱。六十以后。惟饵粥浆果核。而龟肠不痿。鹤骨愈劲。隆冬所御。不过薄絮一绨袍。八十之年。行不扶杖。散步丘园。终日不倦。跨马远行。不觉甚劳。能烛下看细字。人以地上仙目之。先夫人之墓在报恩县。庚午岁。返葬故山。哭踊摧痛。一如少年之执初丧。气力无惫。疾病不能乘。易箦之月。不废家庙晨谒。属纩之日。人事不错。神升形释。乘化归尽。七月二十一日也。以其年十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2H 页
一月二十日。葬于州之南龙门山南麓亥坐巳向之原。夫人闻韶金氏。少于公二年。与公同住六十四年。尚康宁在世。考即药峰先生讳克一。星州牧使。祖曰琎。 赠吏曹判书。成均生员。曾祖曰礼范。 赠左承旨。子男五人。长曰基远。黄涧县监。次曰荣远。不仕。次曰弘远。有拔萃才。中进士。不幸先公夭。次曰亨远。登武科同知中枢。季曰兴远。女二人。长适真城李岐。次适东莱郑煟。基远生二男。曰秇,稛。六婿。曰吕沏,高尔行,全克恒,曹挺融,朴璿,尹晟。荣远生一男。曰棱。三婿。曰姜弘禄,李胤培,洪升。弘远有一女婿。曰郑煴。亨远有一女婿。曰吕㴰。兴远生一男。曰䆃。婿曰成虎祥。李岐生二男。曰希哲,克哲。三婿。曰琴三达,琴纵成,任宪。郑煟生四男。尧封,尧佐,尧佑,尧弼。婿曰朴挺梓。内外三世诸总百馀人。生无所怍。死无遗憾。备享五福。子孙满堂。积善之报。可谓不薄于公也已。
墓志[曹挺融]
 外舅氏以其先大夫奉常寺正 赠吏曹参判公墓志属挺融。辞以不敢当者有年。而责之犹不置。盖以挺融性拙。不善为溢美语。且尝亲炙而窃覸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2L 页
者非外人比也。遂不敢终辞。谨据其家谱及先辈所录行迹。参以耳目所及而概叙之。以为后世考。公讳靖。字安仲。丰壤赵氏。京城世族。七代祖商议中枢讳崇。尝家于尚。至王父遂居之。子孙仍之。上祖高丽大师门下平章事。统合三韩壁上三重大匡开国功臣。丰城府院君讳孟。其后有曰讳之蔺。天和寺殿直。又十五传而至公。袭簪组者十三世。惟高祖若考不仕。高祖讳恢。承仕郎。曾祖讳允宁。春川府使。祖讳禧。司赡寺直长。 赠左通礼。考讳光宪。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南阳洪氏。察访胤崔之女。以嘉靖乙卯八月二十二日生公。资格颍拔。幼有过人才行。服庭训无违。文艺不策而进。十八。中乡解。及长。游鹤峰门。熟读朱子书。实公终始得力处也。万历戊子。丁外忧。省墓之外。足迹未尝出垩室。妇人无得见其面。壬辰。避倭湖境。母夫人卒于染疾。当沟壑相食之际。人不暇于礼义。而殓葬之需。能以至诚措之。执丧之谨。不以颠沛少懈。丙申。闻贼兵再动。朝廷有去邠之议。慷慨陈疏。请 上亲征不报。己亥。荐授 禧陵参奉。迁广兴仓副奉事。癸卯。升军器寺主簿。中司马选。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3H 页
改授户曹佐郎。甲辰。为当路者所忤而罢。乙巳。复拜前职。捷大科。兼带春秋馆记事官。俄迁司宪府监察。递授北评事不赴。由礼曹佐郎。通判大丘。因事罢。丁未。提督庆州。戊申。除海南县监。己酉。弃归。辛亥。为公洪道都事。为清道郡守。丁巳。瓜满归。时权奸执柄。人纪斁晦。公遂断迹京辇。食于家者六年。至天启癸亥。拨乱新政。耆俊咸收。以公外补金堤郡。物论惜之。乙丑。投劾归。丙寅。叙为刑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未谢 命。改相礼兼春秋馆编修官。俄迁内资寺正。丁卯。移奉常。秩将满。当例升通政。公以衰年希进为病。戊辰冬。引疾南归。壬申。复有 除命不就。崇祯丙子七月二十一日。卒于正寝。春秋八十二。以子亨远贵。推恩三世。公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右副宾客,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公禀性至刚。制行不苟。秉心若铁。持论如弦。不勉为矫饰俯仰之容。凡理所当然。职所当为。不以毁誉而前却。不以祸福而挠改。其所见重于人以此。不谐于世亦以此。居家。孝友无间言。奉先之礼。诚敬两臻。俎豆丰俭之节。荐祼兴俯之仪。一遵轨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3L 页
式。毫发不差。家人父子之间。惟以和婉为主。而济之以栗。整而不弛。士大夫祭礼之修。家法之正。莫公若也。居乡。行峻而志逊。接物。忠厚而慈详。恤穷之仁。不择亲疏贵贱。患难之际。尤致力焉。匍匐之义。最急于贫窭之丧。士族之因乱避地于境内者。普被恩施。不一再而止。仁声义闻。至于今不衰。居官。精审勤谨。所在职举。治郡明恕。吏民爱畏之。敦养老之礼。立劝学之课。月朔。谒文宣王庙。大小典祀及祷水旱。皆躬自行之。致精致虔。必期感通。事神治民。悉出悃愊。海南之人。至立石以记迹。自在韦布。早有谏诤之望。策名之初。已有不悦者沮之。 改玉之后。处公止于此。决科之晚。信坐数奇。而失瘦之讥。任其责者有矣。其文精深刚重。髓而不肤。郑愚伏叹其书辞警绝。吾先子服其诗格劲高。公受气甚坚。骨法清癯。中年以后。几至辟粒。隆冬所御。不过薄絮一绨。而龟肠不痿。鹤骨愈劲。八帙之年。行不扶杖。端楷笔精。无异少年画。能烛下看细字。易箦前数月。犹行家庙晨谒。属纩之日。人事不错。配贞夫人闻韶金氏。新罗宗姓太子詹事龙庇之裔。在我朝有讳汉启。仕 鲁山朝。论思经幄。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4H 页
秉直薇垣。逊位后谢病不起。是生讳万谨。于夫人为高祖。 赠左通礼。曾祖讳礼范。 赠左承旨。祖讳琎。 赠吏曹判书。考讳克一。内资寺正。以文章鸣世。号药峰。鹤峰其弟也。妣遂安李氏。同知中枢葳之女。以嘉靖丁巳七月十七日。生夫人。少于公二年。十六。归于公。同住六十五年。后公又十年而卒于年号顺治之丙戌六月七日。春秋九十。生于礼法之家。克媲君子之德。所祭祀宾客。仁族恤贫。无非至诚所出。世所谓妇人之贤。果能如夫人者谁也。致其家道顺正和吉。享庶庆而种后禄有以夫。公之葬。前在州南龙门山。及葬夫人。以龙门宅兆不恔迁之。改卜宅西九龙山下坤坐艮向之原。夫人以丙戌十一月二十四日。公以翌年三月初二日。同圹而前后塴。子男五人。长曰基远。前黄涧县监。即吾外舅公。次荣远。屡举进士不成。而荫授从仕郎。曰弘远。有拔萃才。与县监同进士。早死。曰亨远。登武科同知中枢。季曰兴远。女二。真城李岐,东莱郑煟。前参奉。县监娶察访新平李宜正女。有二子。曰秇,稛。稛。前县监。六婿。曰吕沏,高尔行,全克恒,曹挺融,朴璿,尹晟。全。文科正郎。挺融亦窃科。妾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4L 页
子女各一。幼。从仕娶幼学延安李嵩女。有一子曰棱。三婿。曰姜弘禄。参奉。李胤培。生员。洪升。妾子女九。穟,秞,稦,稃,,稊,粳,稑及全克憕妻。进士娶参奉砺山宋光国女。有一女。妻郑煴。同知娶直长庆州李趯女。有一女无子。取宗姓汝相子䅘为后。女为权知学谕吕㴰妇。妾子三女二。曰穑。馀幼。兴远娶副提学兴阳李埈女。子曰䆃。女曰成虎祥。李岐子二。希哲,克哲。女三。琴三达,琴纵成,任宪。郑煟子四。尧封,尧佐,尧佑,尧弼。女一。朴挺梓。内外孙至曾玄总百三十四人。铭曰。枘也不可以苟合而隳方。琬也不可以贱售而易羊。瑟贵于竽。而求齐则拙也。骥骏于驽。而举肥则失也。人以为人为名。公以守己为贞。人惟饰于外而得之。公则践于家而谁知。知而好之。惟有天翁。咸以五福而宠公。荣无与竞。庆莫能加。彼一时厚享者孰与仲多。生无所怍。殁且无憾。佳城效吉兮。后禄不斩。我最其迹。以志其坟。有欲徵之兮。视此铭文。
行迹[李腆]
 公早游鹤峰金先生之门。得闻向里之学。授读朱子书节要。著实体会。终身受用。虽不免场屋之文。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5H 页
而不为得失所累。盖以先立乎其大者也。居家孝友。接物忠厚。恻怛之仁。最急于恤穷。推其所有以济贫乏。远近资活者甚众。少时群居党庠。有友人贫窭衣甚薄。一友在傍。脱公新制絮袍。加之其人。盖试其意也。公怡然许之。略无靳固色。此是与朋友共之义也。性刚果。善善恶恶。闻人之善如己出。见人之非若浼己。侪辈以畏友目之。乡俗有所恐惧。后生有所矜式。其功大矣。奉先之诚。至老不少衰。祭必尽礼。爱敬兼至。一从文公家礼。其理郡也。作事精密。毫发不差。谨于奉公。简于持己。临民以恕。御吏以法。所至有声绩。入仕于朝。典礼大常。明乎禘尝之义。一时称其尽职。惜乎不谐于世。不得究其底蕴。优游有洛之上。抚玩松竹。以毕馀年。二老康宁。子孙蕃衍。雍雍愉愉。和气满堂。琴瑟之乐。门户之盛。世不复有如公者矣。二子尝为郡县。养以专城。极其甘旨。此实作善之报也。
行迹[黄时干]
 公资品刚直。议论慷慨。好善如旨。疾恶如雠。当官尽其忠勤。临事无所挠屈。待知旧以诚。接乡邻以恩。寿而无辱。富而能施。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5L 页
行迹[高仁继]
 公颖拔夙成。自幼有过人资质。甫弱冠。律己以礼。持论以正。处事之审。接物之谨。恢然有古人形貌。远近耸慕。以得被容接为幸。家庭之间。事亲色养。凡所以承颜顺旨者。无不极其力。处兄弟得其欢心。待族党尽其恩意。盖其天性然也。接朋友则必以诚信。笑语款洽。而尤致力于济穷恤患。悯恻调护。多人所难能。人有小善寸长则心诚嘉赏。延誉称道。惟恐不闻于人。或有过失者。必正色规责。其好善之诚。偲切之益。咸尽其道者如此。为诗章。高古简洁。虽古之琼琚玉佩之文。不足多让。一家才名。有连璧之盛。而至论格局则元方宜为兄也。其视世之科第。不啻若摘颔之髭。而每魁乡解。踬于省试。人知其数奇也。以风义倡一乡。凡论议之大段者。大概多出于公之指挥。牧守之来。或有疵政。则必为之请见。具陈利害而极言之。辞直义正。有足敬惮人者。为守者不能不屈意从之。晚年。喜读朱子书。诵咏不辍。虽未尝闻于人。而其平生志意之所存。从可知矣。家计甚饶。吃著不尽。而奉身俭素。萧然若寒士。以荐授 禧陵官。再转为广兴仓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6H 页
奉事。钱谷出入之汗漫。文簿朱墨之填委。人多为胥吏所眩弄。偷耗相仍。公固扄鐍谨监视。精察明审。吏不敢欺。国储之裕。禄俸之剩。物论称之。癸卯。中莲榜。乙巳。登桂籍。时论以公闻望夙著。欲处以侍从经幄之任。为不快者所尼。竟不果。盖以公风标耿介。志气刚果。任真秉直。不为俯仰于世。凡事有合于心而不违于理。则断然直行。不以人言而有所前却。不以祸福而有所挠改。故虽为人所贵。而亦为人所过。以此不得衮衮于台阁之上。未免栖栖于郡县之间。识者为朝廷惜焉。且其方言直气。咸称有诤臣风。使其得列于论思之班辅导之任。则其所建白匡正之效。岂曰浅浅乎。而时之不遇。郁而不伸。岂非命也。佐幕湖西。风裁自持。惮压守宰。为上使所敬重。历典数邑。未尝以疏外自解。职所当为。必尽心力。简以持己。严以御吏。仁以抚民。刑政俱举。恩威并行。号令一出。人不敢违。至于询访弊瘼。兴利除害。恤鳏寡泽颠连。汲汲然惟日不足。而凡为政。要为久远之图。不以小惠悦人。是故。在官无过情之声闻。而及去。多截镫之遗爱。逮拜金堤。以邑多豪右。下户受病。乃画便民之策。使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6L 页
赋役均平。强弱如一。而果为臣室者所谤。多为干纪之事以惊动之。公待之以法。不少假贷。为政不挠。坦然如平日。奸猾渐熄。民赖以苏。入为太常正。正为一寺之长。例以寺事委诸色官。而不数临视。及公为之。愤痼弊之谬。以为本司 国家祭享所寄。岂可听下僚之专管。任胥辈之偷窃。而莫之恤乎。乃间日坐仕。检看庶务。其不惮勤劳。尽心职事类如此。在正准朔。则例有升拜之规。而公辞老勇退。脱去名缰。栖迟山水。惟意所适。子孙满前。年踰八帙。佳宾美酒。足以乐仲长统之志。以毕馀年。斯其善人也。而独非福人耶。呜呼休哉。
挽词[郑蕴]
 公亦商山才府一。刚肠贞操世无知。官卑自有归讥地。天定终符锡福期。润博年高犹劲悍。希元孙众尽英奇。迩来儒老连乘化。衰蕙如何不叹芝。
挽词[李腆]
 鹤老门庭早得师。天人理欲辨毫氂。刚方制事规绳正。忠厚存心福履绥。前辈凋零今已尽。后生蒙陋更何依。自怜衰病违临穴。哭望龙山涕泗垂。
挽词[全湜]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7H 页
享尽人间福。居然地上仙。官高宁满德。运去岂谌天。汉士云亡叹。周诗不憖篇。谁非后死者。老泪独如泉。
 齿德兼高爵。乡邦仰达尊。斯文今日丧。吾党几人存。有泪时沾臆。无歌可倚门。龙钟天岂憖。朝夕会泉原。
挽词[曹挺融]
 商山奇秀洛江清。淑气扶舆禀最精。削玉高文推哲匠。凝霜英论耸营情。惟尚古人敦实行。不知今世重虚名。人中岂乏孙阳眼。枥下谁怜逸景鸣。 明时知足辞金阙。帝座徵贤返玉京。生逸死安奚所憾。佩仁行义以为荣。文星永閟泉台里。凶闻遥传海驿程。小子零丁依杖屦。法门规范睹分明。哀穷最轸饥寒甚。恋德那堪感愧并。官系末由参执绋。一抔新陇是谁茔。
挽词[朴桧茂]
 忆从鹓鹭忝追随。并辔江都扈 圣时。人事百年如过鸟。林泉十载老蓍龟。惊闻南极星光晦。咸惜商颜哲士萎。布帛之文菽粟味。世间争颂口成碑。
挽词[崔晛]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7L 页
寄世苦无悰。但有亲朋思。亲朋日以稀。心绪日以悲。有朋孰匪亲。亲仁诚可恞。髫年负笈日。与公同事师。春川同咏归。秋寺同吾伊。中逢乱离辰。飘泊同寒饥。晚复入脩门。瞿塘同险夷。夷险心不渝。百年同为期。白首退休同。江乡可栖迟。公茹商岭芝。登陟如奔骓。我是蒲柳姿。望秋先离披。岂无访载舟。其如二竖欺。诗筒虽不继。念念长在斯。商山四老会。已矣成梦戏。愚翁与苍石。公永相从随。地下若有问。人间真险巇。
挽词[门人金俊民]
 
南岳重摧数载间。先生今又弃尘寰。皇天不憖文其丧。吾党何依涕自潸。精爽定知为列宿。典刑犹喜有高山。他时左海名臣传。叙事谁人是马班。
挽词[高仁继]
 一生才望夐超侪。时命如何苦不齐。霜鹗会从霄汉举。祥鸾旋向棘林栖。江湖有约行藏决。岁月无情宰树迷。病未知时归未诀。哀辞那忍挽毫题。
挽词[金荣祖]
 才大成还晚。名高命不谋。潘生拙官序。陶令勇归休。八帙光阴疾。三城惠泽流。青山一抔土。何处挂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8H 页
吴钩。
挽词[金应祖]
 蔼郁声华伯仲间。虬光炯炯豹藏斑。向来才望真翘楚。老去功名只散班。善庆伫看延苗裔。义风咸服恤孤鳏。南星晦彩馀芳远。白首吟诗独一潸。
挽词[康乔年]
 矢行金劲振乡纲。论议堂堂孰敢当。直节似难容曲物。春阳还却胜秋霜。(公疾恶如仇。而至于待人接物之际。委曲周详。非常情所及。先辈之所尝称敬者。故云。)耄年正验修仁报。士服何称命德章。万丈龙门堆白雪。嗟公壮气此中藏。
挽词[黄时干]
 联璧家声焕。铿金句律新。刚肠偏疾恶。雅度必亲仁。簪笔才犹合。烹鲜志未伸。升沈知有数。终始不尤人。忝契交游密。通家分益亲。衰痾违执绋。应驻臣卿輴。
挽词[李楘]
 七十诸孙八帙年。人间福德一何偏。传家忠孝遗风在。释绂田园晚计专。有志经纶沈下位。无心穷达任皇天。那堪此日闻哀讣。南望新阡涕似泉。
挽词[吕姬弼]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8L 页
商颜秀气毓精神。洛士咸称岭有人。早岁文声金掷地。一生襟韵玉无尘。位何副德才三品。寿可徵仁浃八旬。先执即今零落尽。后生怀旧泪沾巾。
挽词[郑荣邦]
 昭代簪缨族。东韩礼法家。骅骝方展足。世道剧颓波。紫陌收归兴。青门学种瓜。精神今不泯。商岭郁嵯峨。
挽词[申楫]
 我闻古之人。积善必有庆。又闻仁者寿。此理著甲令。公能享诸福。所以考终命。有寿南极星。有官太常正。有兰茁其芽。鸾鹄于斯盛。不知致此由。行何德与政。恭惟冠冕系。丰壤大家姓。标格认雪梅。胸襟看水镜。诗书富经术。所学皆孔孟。一举北溟翮。三起南民咏。众慕良史名。吾钦君子行。藏修远浊世。不容亦何病。清议士林式。高风乡党敬。十年任钓筑。千载遭神圣。行看周老兴。聊拟汉庭诤。孰意清献贤。久滞蒲轮聘。乐彼花木园。永遂麋鹿性。辞尊不苟居。恬退耻奔竞。恒产救饥寒。直舌威豪横。厚施阴德存。刚肠高义并。曾从趋鲤庭。获陪挥麈柄。岂有后生畏。幸免仁人迸。同声山响应。胥悦鱼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9H 页
川泳。困蒙几警发。良药多假倩。虽欠省起居。亦喜时温凊。那知颍川荀。遽失香山郑。天阴日色薄。岁寒风气劲。浮世喜下石。有谁哀落阱。缅怀前辈修。泉台路幽夐。公归何所憾。百福争来并。此生谁适从。承诲知难更。掩泪送哀诔。南阡西日映。
挽词[郑荣后]
 五福今谁享。三尊古绝伦。而公能绰绰。于艺又彬彬。妙齿吞文石。长途转法轮。虞郊来彩翮。羲野出祥麟。青海扬风采。明庭贡席珍。仪閒凝衮冕。色正动簪绅。野鹿呦呦士。场驹皎皎宾。云浮时世变。天道否亨因。 圣主飞龙日。孤忠牝马辰。松筠节益砺。姜桂性弥辛。汲直虽忱血。冯唐奈鬓银。翻思篱菊暮。归趁涧莼春。潦藻于湘釜。商芝可谷神。人间遐鹤算。象外等仙真。圣梦年非已。贤嗟月在申。灵龟今已丧。聋俗孰还淳。猥以凉凉迹。叨为琐琐姻。胶弦虽或密。诚腆愧如醇。海鹤成长别。杯蛇苦掣身。生刍躬未奠。情义负朱陈。
祭文[孤峰书堂后学金昌后等]
 呜呼。岭之维南。文献吾商。遗风盛德。前后辉光。曰我先生。挺生于斯。名门馀庆。积德攸基。刚毅之质。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69L 页
独得于天。岂弟之德。无让昔贤。抠衣鹤老。已溉其根。立雪冈门。益浚其源。脚跟先定。馀事文章。九皋声彻。百里专城。随车有雨。民受其惠。世事万变。冥翮一逝。故山烟霞。初服婆娑。追随酉栗。所乐非他。閒中来往。旅老之庐。静里对越。晦翁之书。我所爰得。若将终身。白日中天。万象维新。汝往钦㦲。古之碧骨。赤子龙蛇。磨以岁月。薄公厚私。举世皆然。斸方为圆。公独否焉。万事休官。一琴载船。 明时恩重。自天有书。十载东华。夙计违初。随时进退。先圣有辞。急流抽身。前辈我师。退卧江湖。公实自适。德邵位卑。谁任其责。矧伊论思。乃公之职。玉署銮坡。无往不宜。厥施未究。终古如斯。自公之归。世道日卑。窗外纷纷。公不耳闻。一园花竹。满室儿孙。积而能散。以财发身。笃实工程。暮年益深。隐若乔木。特立邓林。天胡不憖。德星沦没。悲缠木稼。恸深梁折。街童巷妇。无不掩泣。念我孤峰。公实经纪。藏修有地。诱掖蒙士。丁宁恳恻。耳提面命。某等蓬质。叨侍函丈。一座春风。和气满堂。凡玆草木。尚皆含馨。今其已矣。彼天苍苍。洪水崩山。昔人所悲。茫茫宇宙。举足何之。日月逾迈。即远已迫。单杯薄奠。聊荐衷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0H 页
曲。灵其不昧。庶几来格。
祭文[丹丘修稧诸生孙胤业,张麟,南栐,张景敏,丘兴绩,丘敏学,金得善,南之极等。]
 惟灵。德足以致泽君民。文足以贲饰王猷。道足以弘济艰难。力足以挽回世道。惜乎晚登科目。既不得试为于昏朝。难进易退。又不得柄庸于 明时。敛大惠于百里。而不能行于朝廷。时耶命耶。何其不幸之甚耶。一朝退老。归卧林泉。游泳洛浦。婆娑丹丘。杖屦所过。草木含辉。幸我僻县。天锡蓍龟。自公之东。于我信宿。不遗寒微。契结金兰。有时侍燕。载色载笑。既醉饱德。心悦诚服。庶无疾病。寿考无疆。天何不憖。一疾难救。哲人云亡。邦国无祚。典刑未渝。德音难复。存亡殊制。即远有日。一方趋哭。各荐鄙诚。神其不亡。庶几来格。
祭文[修善书堂儒生尹应汸,李仁后,李薳,李澈,李濩,黄德耇,尹宜恢等。]
 惟公之生。河岳钟英。天资粹美。玉洁金精。齿尊德邵。远迩山仰。矧伊吾党。亲炙函丈。梁摧今日。斯道之衰。薄俗谁正。后学何依。玉立之标。今不复睹。玆当即远。益切悲慕。灵輀所过。敬陈祖席。不亡者存。钦我菲薄。
祭文[乡约诸生进士韩克正,金俊吉,朴荟等。]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0L 页
恭惟我公。乡国所钦。温恭其德。慈惠其心。毅然之气。截然之义。天质本贤。学术兼备。律身正大。少不苟容。接物诚意。先露肝胸。致力斯文。老而不怠。奖进后生。尤用导诲。乡邻有老。倚为宗匠。士林有人。咸用慕仰。如何不淑。天不憖遗。城东旧迹。人事都非。绕浦遗居。松竹依然。兰亭故事。少长咸集。洛社高游。杖屦陪逐。竟失依归。同切悲悼。来奠薄具。歆我诚素。
祭文[李腆]
 呜呼哀哉。愚伏云亡。苍石继逝。乡贤凋落。吾道日替。所幸斯文。大老在世。行先孝悌。学有根柢。持己以正。接人以礼。奉先至诚。恤贫尽惠。早习词科。蔚乎文艺。攘臂场屋。惟兄及弟。名动京国。荣耀莲桂。历扬中外。遭遇盛际。佩符四郡。民怀岂弟。典礼太常。明乎尝禘。素蕴未究。险途多泥。不事俯仰。与世凿枘。卷归林丘。有洛之汭。婆娑初服。聊以卒岁。子孙满前。总是兰蕙。一家之乐。融融泄泄。积善之报。绵绵后裔。谁谓一疾。手足遽启。亲党惊号。乡邻陨涕。若余无似。幼年托契。深荷切偲。启发钝滞。自初承计。伤痛难制。病踪如蛰。末由奔诣。玆当即远。益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1H 页
切悲系。痛哭柩前。攀呼莫逮。魂兮有知。歆我薄醴。
祭文[全湜]
 呜呼。缅脩短之有数。知始终之素定。孰久视而长存。宜顺受而听命。发深情于悼亡。非为公而谁恸。昔凤毛之始生。人不胜乎慕用。余互乡之伥伥。有文举之了了。求元礼而通名。向龙门而相要。遂肩随而兄事。久而敬之不衰。乐莫乐乎知心。垂六旬于今玆。顾糠秕之在前。伤枳棘之久居。力未赡于荐鹗。心实负于连茹。终斋宿于太常。岂为人而择官。公何憾于素位。非我辈之所安。理不爽于福善。家尚肥于流光。多簪笏于石门。见功缌于汾阳。数大家于今世。盖如公者有几。呜呼。居家奉先之孝。恤族赈穷之义。遇事断断之心。接人款款之悃。今不得而复见。人焉取以为训。恨沈痾之在身。而冬日之尚寒。得鸡绵而未荐。增余涕之汍澜。嗟代哭而借奠。岂平日之情素。若死友之今有。应元伯之暂驻。
祭文[后学李一圭,德圭,身圭等。]
 山川毓秀。我公笃生。瑞世之姿。出群之英。早就有道。得闻至论。游心往训。馀事攻文。播芬莲桂。蔚望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1L 页
风云。历扬中外。不择险夷。游刃馀地。业以远期。世与我违。抱负罔施。飘然高逝。有洛之涯。直气坚操。不缁不磷。心灰轩冕。乐在松筠。优游卒岁。聊以葆真。德高一时。寿逾八帙。常棣韡韡。芝兰郁郁。养致专城。庆应五福。偶然一疾。谓必勿药。云胡不憖。遽报骑箕。斯文何托。后生何依。浇风谁正。薄俗谁规。典刑已矣。远迩同悲。玆当祖道。式陈菲薄。不亡者存。庶几来格。
祭文[曹挺融]
 呜呼。古之人惟实行是笃。不如今世之饰边幅而买虚名。惟家政是先。不如今世之蔑内治而掠外荣。古人宜于古。所以生于古。而人爵不求自至。今人宜于今。所以生于今。而名与位求则必致。若使易时而生。吾知其终不得而已矣。惟公古之人而生于今。宜乎名不扬而位不崇。精文入金石之髓。直气破鬼神之胆。俯视流辈。皆在下风。銮坡草诏。柏府簪简者。有几人之如公。生冀北而不见收。孙阳之相亦是取其肥者欤。惟小子平日之深服。何敢对遗孤而阿所私。奔遑道路。情既到而事不从。尚未能撰一语而舒吾悲。岁月不淹。忽以祥除。聊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2H 页
以奉一斝而陈哀辞。
祭文[后学李元圭]
 先生之德义文章。人皆闻而信见而知。岂小子区区之所能形容为哉。只以情所不能已者而哭吾之私。尚冀先生之灵之监于玆也。呜呼哀哉。昔我先子之亡。公之春秋已八十馀矣。固非筋力自勉之时。乃能先众人匍匐。既哭之恸而侑之以辞。又进诸孤而勉以无死。此固公之细行。而他人不能。而公独能之。安得不使我小子而感泣悲思耶。谓当朝夕一死。持此而归报先人。如其顽命幸免。则当更奉杖屦于门下。以遂其区区之志愿者实在乎斯。而胡帝之不仁。终不畀公以期颐。而公又继而亡焉。则哀我小子。何所瞻仰。何处依归。呜呼哀哉。墓草再宿兮离离。求先生之典刑兮不可追。思先生兮终不可谖。瞻彼高冈兮绿竹猗猗。
祭文[门人杨景泗]
 惟先生。禀天地纯刚正气兮。又重之以姱节。堂堂风力之正。宜霜台柏府兮。奈时世之难合。进既不得施用兮。退而复修吾初服。读古书而求其志兮。道既成而德立。嫉恶如雠而持论严简兮。乡人咸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2L 页
畏夫君实。昔分忧于道州兮。距弊闬其一舍。怜余之汨没贫窭兮。引而置诸馆下。召季胤使为之主兮。荷情意之绸缪。解衣衣而推食食兮。朅来承诲连三秋。俄杖屦之离违兮。川原浩其阻脩。二十载迥隔仪形兮。心如结而情莫由。曩再侍于函丈兮。款款语而诗短律。至今遗墨之在箧笥兮。蔼馀薰之来袭。乘化归尽焉小子何托兮。已星霜之换节。渍绵数百里外兮。酒一斟而香一炷。文不尽意而泪有馀哀兮。倘英灵之歆顾。
祭文[后学金昌后]
 
恭惟先生。挺出名门。道学之醇。德业之尊。在人耳目。何敢赘焉。惟余小子。受恩最偏。欲陈哀衷。曷胜怆咽。昔我先君。举家染疾。厥祸孔酷。竟延王父。岂无门党。亦有亲故。争先远避。谁肯相顾。公时在家。闻即驰入。指挥凡百。亲自殓袭。一遵礼制。小无遗憾。曾未数月。先子又染。气息绵缀。委卧块苫。公不远去。恒在近地。对病之药。随症而遗。始终救护。竟至苏活。呜呼此事。可敦薄俗。在古罕闻。矧乎斯世。先君在时。语及流涕。丁宁感叹。告我兄弟。不肖无状。铭篆肺腑。是以于公。事之如父。公于小子。视同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3H 页
亲侄。如何一夕。梁木遽折。穷途末学。永失所依。我怀之悲。谁复知之。即远有期。远迩云集。单杯荐诚。万泪沾臆。不昧者存。庶垂歆格。
祭文[后学金裕后]
 呜呼哀哉。愚老苍翁。相继而殁。何知今日。梁木再折。斯文厄会。一至此极。咨嗟涕洟。远近同然。顾余小子。尤有甚焉。公于先子。长乎十年。早托忘形。矧伊姻亲。情义之好。有同天伦。疾病忧患。终始无斁。不肖无状。每忝末席。先君既殁。所仰惟公。恩深抚孤。感佩铭胸。岁属龙蛇。哲人其萎。生顺死安。在公何悲。冥途擿埴。小子靡依。一声长痛。我怀谁识。窃观世道。日以浇薄。惟我先生。千仞壁立。佩仁行义。惟务实行。人皆敬服。士知趋向。平生金线。纵未补阙。一邦施教。庶变偷俗。公而至此。奈何后学。万事已矣。视天漠漠。即远已迫。时日孔良。一辨心香。荐此椒浆。灵其来格。皦如玆觞。
涑水书院奉安文[李栽]
 于赫惟公。天赋刚肠。抠衣鹤峰。立雪寒冈。脚跟既定。济以学力。不为利疚。宁以威惕。急病攘夷。义激以昂。抚瘵宽征。泽流而滂。晚籍金闺。宜跻迩列。斲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3L 页
方为圆。岂公所屑。栖迟冗散。随遇尽职。年至当休。高蹈丘园。殊调寡谐。厉操逾坚。没世既久。遗风日远。欲知公德。于何考信。月涧记实。桐溪撰迹。惟二老笔。为世敦史。迄阙尸祝。儒林之耻。眷玆涑水。两贤攸享。世代虽旷。气类无爽。同堂啜食。于礼则宜。鲁则多贤。开老并跻。牲醴芬芳。衿绅肃穆。仰惟明灵。庶赐降格。
常享祝文[李增晔]
 学问醇正。操履刚方。美行懿德。百世弥光。
投赠
  
效演雅体。赠赵安仲赴晋阳体察幕。(林庆世)
 虎旅征南镇最雄。洛涯才士属乌公。子龙真许一身胆。鹏举宁忘四字忠。鲸浪尚汹东海上。鹤书频入北山中。生民政坠其鱼苦。往赞鹰扬是乃功。
  送黔涧先生湖西幕府(车天辂)
 赵璧曾倾十五城。如何只博一参卿。幕中婉画须强佐。席上儒珍负大名。地尽海云鳌背出。天开湖日马头生。山川不改扶馀国。收拾风烟在此行。
  送黔涧出宰清道(李埈)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4H 页
海城湖幕蔼嘉声。才降于天运不亨。天上久宜班八座。岭南今复拥双旌。已知荣悴浑闲事。欲把行藏且细评。三子一时同去远。庐陵旧事足伤情。(庐陵三子事相近。故今及之。)
  呈黔涧先生(任叔英)
 十年淹滞屈高才。惟有刚肠不小摧。吏隐江湖空老去。无人解惜栋梁材。
  别黔涧之任海南(金兑)
 直道难容世。微官不足伤。海南真万里。谁谓是吾乡。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5H 页
书黔涧集附录后[蔡献徵]
右附录。即黔涧先生赵公之行迹也。墓志,碣铭,诔词,祭文。无不俱载于一卷中。噫。公生于嘉靖乙卯。卒于崇祯丙子。春秋八十二。今去丙子亦七十有二年矣。古人不存。来者日远。后人之所传闻。又不如当时之所亲见。就以葬诔文所为说者记。其曰海鹤形貌。岐凤精神。金精而刚。玉温而栗者。言其生质之粹美也。其曰德足以致泽君民。文足以贲饰王猷。道足以弘济艰难。力足以挽回世道者。言其抱负之宏远也。其曰抠衣鹤老。立雪冈门。追随酉栗。往来旅轩者。以言乎传授讲习之乐也。其曰富而好礼。积而能散者。以言乎周急恤穷之义也。至于桐溪诔公之诗。沙西祭公之词。其置慨于德崇位屈者。不啻芝焚之蕙叹。则可以见一世之公议。而得之不得。皆有命焉。宁为有命之不得。不欲为无命之必得则不得何病。若以爵秩之高下论其人。则程正叔宁可终身为国子祭酒。却让与陈正已作宰相邪。及公之殁而四方来观之。莫不以哲人之萎斯文之丧为辞。而月涧李公述公之行。称其早游师门。得闻向里之学。授读朱书。着实体会。终身受用。月峰高公撰公之状。论其律己以礼。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75L 页
持论以正。处事之审。接物之谨。恢然有古人形貌。湖翁曹公志公之墓。言其秉心若铁。持论如弦。精文入金石之髓。直气破鬼神之胆。此三言者。其可谓善形容君子之德行。而亦可以见鲁邦之多君子也。噫。年登九帙。行不扶杖。而既寿且康。好德考终。则洪畴五福。公独向用。而内外玄曾。其丽不千。诗书礼乐。总在门庭。相戒无忝。各自敕厉。不问可知为先生之子孙。则其所以积德于躬。垂裕后昆者。政大易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者也。其一时玉堂金马。轩冕荣华。不过为太空之浮云而已。宁能轻重于君子之光辉也哉。盖公之所能者椒桂。其所不能者脂韦。虽屈于当时之名位。而能伸于百世之公议。后之君子其必有辨于此。而慨然兴慕。思所以崇报之矣。
 上之三十三年丁亥七月▣日。后学前行 世子侍讲院弼善仁川蔡献徵。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