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1H 页
请 亲征疏(丙申十一月。通信使黄慎自日本陪 册使出还。中路先通谓 国书见拒。和事不成。再动干戈。从近出岛云云。都下汹惧。莫知为计。自 上遽有避出之意。大臣或有逢迎者。都人愿出军需以为城守之计。而 国是未定。 庙谟将左。公与李月涧腆。抗疏请 亲征。)
伏以 国有弘乱。于今五载。而架漏玩愒。策阙绸缪。目今边信。益复寒心。都下汹汹。人皆荷担。至谓 殿下亦将弃都西辕。以避凶锋。外间传闻。虽未必信。而事在目睫。终难讳实。信如斯言。玆岂非 庙算之失宜。而不待寇至。其亡可卜矣。臣等请以愚浅之见。为 殿下筹之。壬辰弃都。足以亡国。而尚幸扶持。得至今日者。非直 天朝遣救之力。盖以其时变起不虞。为备未预。仓卒之势。不得不避。天意人心。犹为见恕。而公私储积。亦多有遗。或避或战。不患无资。故人皆以从贼为辱。讨贼为义。团聚之举。所在蜂起。是虽不足为取胜之大益。而 国之所以终不为贼有者。诚以此也。今则不然。焚燹之馀。死亡殆尽。孑遗残氓。心产无恒。风鹤过耳。尚且气夺。 殿下虽躬自镇抚。犹患不保其不摇。况又委而去之。不肯顾念。则彼失所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1L 页
无辜之民。必将聚首相吊。以为今日之势。出固填壑。留亦被害。不如附贼则犹或有得活之路。一夫为倡。百人齐应。一邑如此。诸境皆然。将见举一国为望风趋附之归矣。其间或有一二殉国之士张拳冒刃。欲以为奋忠敌忾之举。而囊无见赍。手乏带练。终不过蹈海而止耳。吞脑而止耳。于国家成败之数。固已无益矣。 殿下于此时。虽高蹈云衢。远涉异境。不过为避乱之一匹夫耳。其视为君父之义。未免有歉。况今 驻驾终不出我疆。贼之必追。有同射者之指的。凶锋所及。必不中止。西土虽夐。岂期必免。不特此也。丧乱以来。人心日浇。思乱之徒。易为啸聚。今若 圣驾一动。百度俱舛。则颠沛之际。群情益摇。一膜之外。坐成胡越。将有不测之变。必生肘腋之内。到此地头。 殿下更将何策图存。而食 殿下衣 殿下者。未知能有几人为 殿下效死力也。臣等所谓不待寇至而其亡可卜者以此也。然是特论目前之利害。而揆诸大义。决然有不可去者存焉。 社稷在此。 殿下之社稷也。 宗庙在此。 殿下之宗庙也。二百年典章文物。莫不惟 殿下是倚焉。 殿下一去。 宗社何托。宪章委地。生民何赖。一之已失。岂容再误。设令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2H 页
守此则死。去此则生。义不可以此而易彼。矧惟今日之势。守或有济。避必速祸。未知 殿下有何所见。而将为此苟且之行乎。目今城中。粮少军孤。徒据空城。计非万全。臣等虽愚。岂不虑此。而犹复云云者。非以拱手无事。坐待覆亡为得计也。窃见今日之士民。备尝艰险之苦。额数虽减。而精锐倍昔。人各有雠。愤切戴天。试使临战。必将用命。不效前日奔溃之为矣。况彼两湖一岭。为国根柢。而当贼要冲。两湖虽弊而形势尚全。岭南为墟而义气犹壮。 殿下能于此时。亟下哀痛之教。诞告中外曰。贼酋秀吉。罪盈不悛。阴怀射日之凶。再有荐食之计。尔君虽驽。宁忍与此贼俱生。臣民上下。愿同一战。求生于必死可矣。惟尔臣民。克体予意。各自奋励。以副予晨夕枕戈之望。仍于湖岭之间。择其形便之地。作速进驻。以示必战之意。延揽群英。博访众策。敛非军需。一切蠲罢。供系自奉。必先贬损。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务推至诚以激其衷。则彼同有是心而不能自致者。孰不欢欣感泣。乐为之用曰。吾 君之能勇于讨贼也如此。吾 君之能不忘复雠也如此。臣亦何人。敢爱一死。而不赴于 君父之急也。将见转弱为强。变怯成勇。争励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2L 页
死绥之气。而不为弃甲之羞矣。 殿下如不见信。臣等请以已事。證其不妄。昔在变生之初。列邑民庶。尽入山谷。咸谓大都失守。国事已去。兴师致讨。终亦无益。虽或劝起。而莫有应者。及其夏杪。 朝命始通。责己有书。求助甚切。见闻所及。莫不洒涕扼腕。咸有效死之心。当时之人。虽在逋播之中。然而退有衣食。姑可以资活。进无鈇钺。强使之驰骤。而直以一纸用亶之故。尚且忘身。敢冒方张之贼。况在今日。披蓬旧墟。瓮牖为命。若遇凶贼猝至再犯。则欲避无力。欲住罹刃。不待倡率而先有愿讨之心。 殿下若复躬自奖率。告以至恳。则孰不感动奋发。为 殿下出万死之力乎。此臣等所以以退避为失计。而冀 殿下之亲征也。若使计不出此。一向却步而欲望臣子之用命。岂不难哉。臣等所言。虽若迂远。而今日制胜之方。舍此而无他术焉。伏愿 殿下勿以粗浅而忽之。亟决亲征之议。以为士民之倡。则非但域内鱼喁咸有其苏之望。 祖宗在天之灵。亦将感泣于冥冥之中曰。予有后。今不弃基。 殿下自尽之诚。诚不外于此矣。澶渊一举。能攘北虏。过河三呼。竟失中土。退保之议。适足误事。忠义之论。非为大言。愿 殿下之加之意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3H 页
焉。呜呼。穷必反本。天理使然。乱极思治。人情所同。今日愿死之民。孰非前日喜退之人。而计屈力竭。无望自护。咸愿一战。死中求活。下至市井台胥之徒。亦皆蹙頞相讶。深以退避为忧。愿出给饷之备。坚怀守城之志。今日人心。大与壬辰不同。玆岂非可恃以为国。而 殿下必欲为拂人偾事之行。则计无失于此者矣。臣等岭外人也。去家千里。来观国光。适会可言之秋。敢进急病之策。是虽臣等之议。而实乃国人之言。采纳与否。兴亡以判。不审 殿下以为如何耶。 殿下如或不以国言为恤。而一意退避以为长策。则 宗社已矣。国家已矣。 臣等惟当归与乡人裹足入山。抱木立枯。生免贼手之污。死作 李氏之鬼。志愿毕矣。他又何计。兴言至此。五内如焚。辞蹙气塞。不知所裁。伏惟 殿下留神而动念焉。臣等不胜爱 君忧国忠义奋发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亲征疏[再疏](丁酉)
伏以与贼俱生。六载于今。神人怨愤。日深一日。是宜家自赢粮。人自为兵。奋忠敌忾。忘身效死之不暇。而数年以来。玩愒成习。将懦卒怠。莫肯致力。岂 殿下之臣尽非其人。而 殿下之民尽失其秉彝之天哉。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3L 页
矧我 殿下晨昏薪胆。食息不安。东封讲成。 殿下不愿。托和纾祸。 殿下厌闻。 殿下之于复雠。盖亦恳矣。设营置师。俾专操习。推食解衣。要结其心。 殿下之于教训。亦云勤矣。以 殿下之所为求 殿下之所欲。宜其草偃影从。捷于桴鼓。而据今成效。悬甚天渊。贼日益骄。我日益替。再躏之祸。已迫眉睫。臣等虽不言其故。而 殿下岂不思自省哉。臣等请以反躬之策。为 殿下效愚焉。呜呼。此贼于我孰不为雠。而 宗社为墟。羞莫大焉。辱及 陵寝。痛莫甚焉。 殿下所羞。民亦羞之。 殿下所痛。民亦痛之。以同抱羞痛之民。而致在我自尽之力。则均有是心者。孰不效死。而今则不然。贼未侵镐。根本先摇。将以除凶雪耻之举。委之于下而责其成效。彼必曰。吾 王千乘也。吾属匹夫也。吾 王犹轻其千乘。而忽于复雠也如彼。况我匹夫。何独不爱躯命。而死于矢石哉。然则 殿下之从前练卒备械。不忘复雠之志。尽亏于此日。而 国之为国。断不可卜矣。兴言及此。气悯欲绝。思所以及今改图者。岂不在 殿下自尽其力。以为军民之倡乎。呜呼。得人如寇准。而澶渊却虏。卒赖于日毂之亲临。国小如鄘而能破楚师。实由于其君之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H 页
躬率。 殿下能于此时。躬擐甲胄。进驻湖岭之冲。号召勤 王。血诚布告。以示决战之意。不为退避之计。则将见将士之气百倍前日。激励奋发。皆以进死为荣而退生为辱。其于复雠之举。庶有所济矣。议者或以兵粮之不备。士卒之孤弱为辞。乃谓不可以 君父与贼。此不思之甚也。夏有一旅。尚复禹绩。越栖会稽。能致沼吴。今我 国家虽曰板荡。而疆土犹完。人民未散。见今斗士尚可万计。而糇粮器械。亦未专乏。其视夏越。岂不有裕。而所患者特未尝担当致力耳。况今贼已压境。危亡立至。失今不征。疲弊益甚则后日之有今日。盖亦难矣。臣等未知兵力何时而可给。此贼何时而可除乎。国无强弱。惟义则胜。民无勇怯。惟上所使。 天威所临。士皆用命则大可以摧破凶锋。小可以致贼自却。设令不幸。祸败将及。亦当 君臣上下同死一战。以无忝守 社稷之正义。其与弃 国弃民。偷安于一方者。奚啻万万。而况 播越颠沛之际。或有虑外之变出于衔橛之下。则中路式微之行。亦不可保其无虞也。臣等未知在廷之臣。有能以此言陈于 殿下者乎。知而不言。则是廷臣负 殿下也。言而不纳。则是 殿下自弃其国也。顷者。伏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L 页
闻自 上奖劝有父母兄弟之雠者。别作一队。以为报复之举。诚以含怨之人勇于赴敌而无所避也。 殿下于此。得其策矣。然则僇辱之惨。怨毒之深。孰 殿下若也。而 殿下之身则一任退避。反以己之所不为。责之于臣民。吁亦难矣。岂 殿下深居邃内。罕接臣僚。朝昼之所与处者。惟宦寺宫妾之是亲。夙夜之所深虑者。惟谨避苟安之是图。其计较利害之私日煎于中。而 宗社大计。有时而或忘之也。 殿下诚能日亲儒臣。勉讲圣学。清明在躬。勿容有蔽。益励有为之志。毋忘必报之心。则今日进御之计。将不待臣等之言。而有不容自已者矣。臣等岭外人也。密迩贼垒。屠戮之祸。最在人先。区区蝼蚁之命。固不足惜。而祗以涵沭 圣化。得有此身。曾莫能出一奇画一策。以效其报国之诚。而恐一朝含痛而死。不得雪愤于雠贼。玆敢沥出肝血。来叫阊阖。倘蒙 殿下不以迩言而忽之。亟 赐虚受。早决大计。则进行天讨。未必专美于汉帝。王奋厥武。亦将匹休于周王矣。何患乎深雠之不复。何忧乎猾虏之匪茹乎。伏惟 殿下留神而动念焉。
请亲征疏[三疏]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H 页
伏以臣等为 亲征一事。妄陈瞽说。而诚意浅薄。未蒙察纳。义当咋舌缄口。亟出脩门。而顾今贼已登陆。死亡无日。愿毕一言。以毋负报 国之心可乎。呜呼。 亲征二字为今日第一义。万口同辞。以为当然。而特 殿下难之。血疏相继。而尚靳一俞。臣等窃惑焉。谓殿下不能自振而狃于苟安。不可。谓 殿下退避为急而缓于复雠。亦不可。 渊衷所在。未易测知。今不敢请其必征。第竭其未尽之意。冀 殿下之一悟焉。我 国兵力。虽曰不赡。而见存斗士。亦云可使。苟得其心。不患无兵而祗缘频年暴露。未沾挟纩之泽。河上逍遥。徒长玩愒之习。不有 圣驾亲征以劝其气。则将无以得其欢心而效死于矢石矣。南方赤子。与贼为邻。来苏之望。日急一日。不有 天威近临以耀其武。则必将大崩。而或沦胥于殊俗矣。目今 皇朝助顺。胜兵将至。此实我 国再造之会。而然而殿下不与偕作。则 国兵恃彼而自怠。 王师视我而解体。将致主客两不力矣。至于退避。尤无可济之理。海西一路。受弊偏苦。 行宫再临。彼必不悦。今若弃岭外徯后之民。而入一隅蹙頞之乡。则彼此俱失其心矣。而况贼之素所轻我者。以其善退也。如闻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L 页
 大驾又复西巡。则其气益骄。我往寇亦往。将无往不追矣。若言其馈饷之难。进退俱不免匮竭。而然而顺民则壶浆之迎。足饷三军。拂民则府库之藏。亦非吾有矣。凡此数段。其利害甚明。 殿下必欲雪耻。必欲除凶。舍 亲征无别策矣。然所谓 亲征。非敢望殿下躬冒于驰突击刺之地。但当省扈从贬供御。岳镇川停。控扼湖岭之间。推诚劳军。以督进战如汉帝故事。则自可以致三军死绥之力。而重恢之绩。庶可图矣。此在 殿下一转移之间。而迟疑至此者。特未之思耳。而当事之臣。亦不能忧 国如家。依违畏忌。嗫嚅成习。遂不敢责难于 上。以误 国家之大计。可胜痛哉。大抵今日之弊。宫府异体。陟罚无章。上不肯担当把握以坚其有为之志。下不肯殚心竭力以尽其格非之责。上下相蒙。日至泄泄。欲望其弘济。岂不难哉。然则孔明所谓开张圣听。恢弘志士之气。不宜猥自菲薄。引喻失义者。岂不为今日之药石哉。臣等居在贼路。与死为滨。千里缄章。只为其奉迎 圣驾。一行天讨。区区浅恳。诚非偶然。而累日濡滞。未回 天听。今当辞 阙。五内自热。归见父老。亦无颜面。敢竭危悰。复此干冒。伏惟 圣明留神而省念焉。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笺
  
贺四十年 即位笺
大德必寿。履 宝位垂四十春。 国祚俾昌。贺圣人生千一运。喜溢遐迩。庆辑家邦。恭惟如日之升。与天同久。比中朝受命即祚。以莫不增。过成周定鼎卜年。自今其始。方开太平之理。传受长生之符。伏念幸际隆时。承流外徼。欢呼万岁。班虽阻于百官。瞻望九阍。祝每勤于五福。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H 页
正朝贺笺
王正遵夏。咸仰百度之以贞。斗柄指寅。遽看四序之更律。欢腾鲽域。贺溢椒盘。恭惟恩翱瑞风。德游和气。体元居正。圣敬克跻于清明。除旧布新。污俗自化于仁让。肆当履正之日。益滋申令之休。伏念叨守藩符。逖在岭徼。仰瞻 北阙。纵阻鹓鹭之班。嘉与南民。窃祝冈陵之算。
诞日贺笺
不愆遵旧宪。既致百度之惟贞。贻哲在初生。咸仰一人之有庆。臣邻载悦。 宗社以宁。恭惟舜孝烝烝。文思翼翼。宵旰尽忧勤之实。 圣泽自深于入人。用舍绝疑贰之私。辩言何畏乎乱政。玆当电绕之景节。益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L 页
滋瓜瓞之新休。伏念(缺短句)驱驰冒原隰。虽阻后班之呼嵩。得失判兴亡。窃效先民之进镜。
冬至贺笺
圣德罔愆。方期否去而泰返。天心无改。聿睹阴剥而阳生。喜溢臣邻。庆关 宗社。恭惟姿禀上智。绩著中兴。净扫妖沴之侵。如日再朗。扩充善端之发。若火始然。玆当闭关之辰。诞膺得舆之美。伏念材惭共理。职忝分忧。万寿祝冈陵。纵阻蹈抃于后列。千门开次第。窃颂来复之咸宁。
慰 国哀笺
观台告祲。遽传 陟方之音。 谅闇宅忧。旋见穷天之戚。孝格上下。哀动瞻聆。恭惟墨色滕文。疚心周后。诚未效于身代。号泣何为。痛已迫于祸延。追慕弥笃。冀就中制。勉抑 圣情。伏念迹滞鹑墟。心悬象阙。悲缠弓剑。痛仙驭之莫攀。祝献冈陵。庶 玉体之罔害。
贺 即位笺
春宫毓德。久系亿兆之心。翼室宅宗。诞升九五之位。欢均咸睹。敬协维新。恭惟神授英明。天开浚哲。每视周王之膳。诚孝已彰。夙抚唐储之军。誉望素洽。玆膺艰大之托。益懋继述之功。伏念猥以庸资。端逢熙运。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H 页
守藩匏系。阻趋骏奔之班。望日葵倾。喜见 龙飞之造。
贺 亲耕笺
百度以贞。咸仰 圣敬之日晋。三日于耟。复睹 玉辇之躬临。绩多深耕。喜溢薄海。恭惟菲师禹食。田即文功。先知稼穑之艰。要去螟螣。克念粢盛之重。乃求仓箱。肆当俶载之辰。 亲视举趾之义。伏念身縻原隰。恋切 枫宸。我理我疆。虽阻畎亩之从。如京如坻。窃赞丰登之歌。
正朝贺笺
岁序起寅。三阳载回于葭管。王正遵夏。一德咸颂于椒盘。喜溢臣邻。庆关 宗社。恭惟绩勤弘济。治启重熙。敷文教而格顽。楚氛敛妖于边圉。在玉衡而齐政。舜历开泰于端辰。不显其光。无竞维烈。伏念诚深报 国。志切匡时。奉钺南方。纵阻周行之执壤。悬心 北阙。窃效华封之呼嵩。
中殿上尊号笺(上 大殿)
承顺为常。久赞 龙衮之德。名称显昔。咸仰翟袆之仪。三灵协和。 五庙增重。恭惟坤配乾健。月溯日明。以太姒事太姜。晨昏不废。自长秋升长乐。法度无违。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L 页
玆属雪诬之辰。克享孚实之号。伏念职縻南服。恋系西朝。祇答 懿慈。想万世之归美。诞敷 徽命。鼓百姓之欢心。
贺讨贼笺
元恶负越货之罪。忍发拥立之凶言。臣魁服肆市之刑。诞施洪涵之 圣泽。臣民载悦。 宗社以安。恭惟舜恭终身。汤仁及物。继志述事。咸仰武烈之善承。掩义全恩。孰忧楚狱之多滥。肆当斯得之日。益滋维新之休。伏念职忝鹑墟。心悬辰极。五云瞻象纬。虽阻玉笋之班。百世固本支。窃赞苞桑之计。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状
  
上方伯状
八路最东南。朝廷方慎其选。七条明黜陟。守宰咸仰乃仪。轩车攸过。草木增色。伏惟恩威舒惨。号令风霆。勿拜召伯棠。民被均涵之泽。不设清河酒。人无独有之天。公清既极于躬行。表率宁远于柯则。伏念容无左右。才乏短长。抚字心劳。自分阳城之下考。因循政拙。任逐许丞之重听。
[上方伯状]
一路承流。既膺正始之休运。三阳回泰。复值履端之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H 页
良辰。不显其光。未艾惟庆。伏惟神劳岂弟。宠优旬宣。揽㘘志澄清。家腾五教之庸玉。考绩公黜陟。门绝四知之怀金。周命与岁德俱新。民风并士习咸淑。伏念才惭制剧。政拙催科。贪恋五斗荣。未解非分之印绶。恭伸一纸贺。可已长言乎康衢。
上统相状
璿历颁三朔。既值正始之辰。金盘荐五辛。敢颂履端之庆。欢腾戎府。喜溢辕门。伏惟赵胆一身。贾威千里。鹅鸣雪夜。拟禽元济于蔡城。鹤唳风晨。期走符坚于淝水。勋参麟阁。辉动龙旌。伏念惠乏苏癃。才惭制剧。榆塞无传箭。伫见仁贵之肤公。柏叶称深觞。恭祝汾阳之眉寿。
上兵相状
凤历绵绵。方享盘石之运。虎符赫赫。始播屏翰之风。南人喜玉节之来。 北阙倚金城之重。伏惟才专颇牧。略兼良平。弛汉西顾之忧。世皆称其武。掌宋北门之钥。人咸服其威。 恩纶才奉于九天。德意已布于一路。伏念分合栖棘。政拙化香。抚琴单城。未推子贱之化。载鹤蜀郡。深愧阅道之治。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答孙几道(处讷)
意外得奉手帖。就审阳和。静履万胜。且荷药桃之惠。为治痰深谢。愚伏事。岂但关一时祸福。将有网打之举迫在朝夕。死生间直有先后而已。士生斯世。幼学壮行。惟忠孝是企。分义是谨。而所遭如此。气悯奈何。惟念 圣明在上。搢绅之无妄者。曾已次第疏放。只恃 圣恩。此外何说。心烦谩及。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L 页
答孙几道昆季
季进之行。忽荷佥盛札。就审佥履动静万吉。感慰之馀。益谢佥念愈久不替也。不佞。重茅破榻。眠食犹人。若视前日倥偬敲扑之苦。岂不此胜也。每念畴昔过从之款。耿耿在心。不敢暂忘也。季进留连数夜。遽尔告别。临岐益令人增恼也。
答孙几道
谨承尊翰。就审春暖。尊候万胜。慰慰。不佞。衰病忧患。只合归休。尚此推挤。有愧初心。可叹可叹。馀俟早晏谋叙。
答孙提督
得奉手滋。曾是不意。慰沃之馀。感拜千万。夏末辱复。亦已奉悉。但今承恳辞。以必递为期。广文寒局。有何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9H 页
烦剧蒸热之苦。而强避至此。吾侪今日。非此它无著足地。万乞速枉。兼与知旧从容叙怀。亦不易得之一乐也。如何。泗水安否。一未承闻。不任忧郁之至。
与孙季进
一别十载。信息亦阻。区区悬溯。岂有涯极。千万意表。忽奉手滋。就审炎热。尊字履支胜。慰豁且感。靖。衰病日甚。加以家内丧忧层叠。长在摧咽中。奈何奈何。每念尊兄刚褊。无异于鄙生。屡闻以赋役均施不暇宽贷之故。见过于土豪。咨谤腾播。心切奉虑。仆之在湖邑。未免此厄。常为狼狈矣。幸赖知旧之力。前春递还。私切感幸。丹之为邑。素称凋弊。远想尊兄酬应号令之际。必多忧恼之苦。奉虑不已。切仰宽猛随便。不失下情。如何如何。
寄兴儿
近日为况如何。虑虑。吾去十六。往青里书堂。同郑江陵,李察访,校理金都事。校正西厓文集。昨夕还来耳。
答兴儿
官人还。得见汝书。审支保。慰豁。逆变之惨。何代无之。而岂有如今日适贼者哉。幸赖天祐。渠自授首。曾不浃旬。 大驾还都。臣民之庆。口岂容喻。吾亦偕诸邑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9L 页
守。去十七。往公州 行在所肃拜。十八还来。而非但官事无形。诸务如毛。罔有涯极。归计已决。而缘此逆变。尚未任便。凡百狼狈。然不出此月内。当百计解归耳。
答儿辈
得书。审知病患无减。深虑。即闻汝为病人。欲备色段造衣云。汝诚则可矣。但称家有无。礼经为然。悬棺而窆。人岂有非之者。圣训亦明。不必强为此举。设或为之。段裳段衫各一件足矣。凡百须商量为之可也。
与金而静
隔岁阻信。常切悬想。顷得便风。乃吾贤友金士悦讣也。痛哭何言。当日过门时留诗叙别。有海南真万里。谁谓是吾乡之句。三复爱玩。以不获见面为恨。岂料此别遽隔幽明也耶。尤增恸怛。平生信实。吾辈中甚不易得。想左右从游失此强辅。益复何以为怀耶。仆。落在一涯。家乡杳然。官储且竭。倍费心力。昨得西报。有山戎隳突之渐。闻来益觉茫然。
与全性之
年华向阑。远惟谪里诸况支胜。荷渠公为其道伯。为兄私喜。宁容口喻。凡百安之。惟不辍经学上工夫。是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30H 页
区区故人之祝也。仆。今忝湖西幕府。白首残生。决非所堪。而揆分未安。近将登道。如果到彼。可得源源相问。而会面却似不易。是可叹。千万只祝加餐。此中诸旧并好样。勿虑也。
与全性之
序属炎蒸。未想谪中寝食起居如何。悬慕苦苦。靖。月初八。始到公山。极欲苏叙。而官守有拘。莫知为计。斯文不幸。空馆至再。交章叫閤。百僚同然。 天听邈邈。又多有未安之 批。言之惶悯。奈何奈何。岭儒月十二。封疏上来云。想时方可到洛也。叔平已于月初。挈家南归矣。新到意促。草草奉候。
答或人
前荷左顾。玆又致物。盛意难谢。曩日之辨。物各付物。于靖何伤。密人素多曾点气像。如吾左右。洽得狂狷底气味。此所愿得者。何至贻谢。千万俟奉悉。
答紫川书院儒生问目
濯缨。三足之叔父也。生有凌霜之节。死有通天之冤。固当先濯缨而配以此三足也。三足恢有经济之才。平生无一点疵缺。但生乎地上。死乎地上。以骇动视听。则未有孚于濯缨。以近日士论观之。则乃侄优于
黔涧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30L 页
乃叔。不可不并享于一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