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x 页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杂著
杂著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69H 页
射说
古之君子必学射。射者所以观德行也。射而不失其德。射之善者也。是故。天子以射而观德于诸侯。考其中否。以行黜陟。诸侯亦尽志于射。以习礼乐。故书曰。侯以明之。诗曰。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射之义大矣哉。孔子之射于矍相也。无勇而偾军者不得与焉。不忠而亡国者不得与焉。贪利者不得与焉。故去者半。入者半。孝悌于幼。好礼于老。能修身以俟死者。得在其位。故去者半。处者半。好学而不倦。好礼而不变。称道而不乱者又在其位。故仅有存者。射之设岂端使然哉。惜乎吾不及其时群子路序点之徒。偕进退揖让于其间也。后世之所谓射者。茫乎揖让之节。纷乎胜负之争。其容体不合于礼。其节不比于乐。以德则荒。以争则乱。呜呼。射义之废久矣。欲人之观德也难矣。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哀哉。安得好德之君子。与之语射哉。
异同说。赠姜景允。
物有贵贱。异者为贵。同者为贱。莫为异而偕同。奚贵
古之君子必学射。射者所以观德行也。射而不失其德。射之善者也。是故。天子以射而观德于诸侯。考其中否。以行黜陟。诸侯亦尽志于射。以习礼乐。故书曰。侯以明之。诗曰。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射之义大矣哉。孔子之射于矍相也。无勇而偾军者不得与焉。不忠而亡国者不得与焉。贪利者不得与焉。故去者半。入者半。孝悌于幼。好礼于老。能修身以俟死者。得在其位。故去者半。处者半。好学而不倦。好礼而不变。称道而不乱者又在其位。故仅有存者。射之设岂端使然哉。惜乎吾不及其时群子路序点之徒。偕进退揖让于其间也。后世之所谓射者。茫乎揖让之节。纷乎胜负之争。其容体不合于礼。其节不比于乐。以德则荒。以争则乱。呜呼。射义之废久矣。欲人之观德也难矣。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哀哉。安得好德之君子。与之语射哉。
异同说。赠姜景允。
物有贵贱。异者为贵。同者为贱。莫为异而偕同。奚贵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69L 页
之有哉。莫为同而偕异。奚贱之有哉。鸟有凤者。异于飞者也。兽有麟者。异于走者也。兰之于草。椿之于木。皆植物之异者也。泰之于山。海之于水。亦流峙之异者也。玉者异于石。金者异于铁。凡天地之间可动可植可飞可走。各以其类异焉。惟人亦然。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最灵而异于物者也。然异于物而同于众人者凡民也。异于物而异于众人者贤者也。异于物异于众。而又异于贤者圣人也。是故。贤之异。异之秀也。圣之异。异之至也。然则后之学者。将学众人之同乎。将学圣人之异乎。所学在是而贵贱分焉。圣狂系焉。可不戒哉。姜君景允。吾友也。今人与居。古人是尚。可欲是好。是其志异于同者也。然则姜君其谓贵者也。其学圣人之异者也。吾闻松茂柏悦。宜乎我言之不可无也。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序
尹泽远(铣)登进士庆燕序
读书以著文。献艺以扬名。此古今之所同欲也。然而才与世违。时命不至。则有皓首而不相遇焉。此古今之所同患也。有其欲而无其患者。吾于泽远见之矣。君自幼少得文誉。辈流见其文。咸推为先登。今年春。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序
尹泽远(铣)登进士庆燕序
读书以著文。献艺以扬名。此古今之所同欲也。然而才与世违。时命不至。则有皓首而不相遇焉。此古今之所同患也。有其欲而无其患者。吾于泽远见之矣。君自幼少得文誉。辈流见其文。咸推为先登。今年春。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0H 页
果登进士。获居二百之列。年甚少誉甚藉。人莫不荣之。夏四月二十五日。设酒张乐。从容燕喜。既醉以酒。式和且湛。信可庆也。虽然。君才富力强。其进不止小成。他日将见溟鹏奋逸。融抟九万。翱翔乎云霓之表。岂止于司马而已哉。其进尔志也。受一。序。
送权致远读书双溪寺序
易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盖不屈不伸。屈者伸之基也。世之恒人。得之则跃跃以喜。不得则大戚。若不可生焉。若是者。乌足语屈伸之道哉。致远早以词赋鸣。连擢乡解。人皆谓甲乙之科。朝夕可俯取而有也。厥后屡战屡背。著美名而负屈称者盖七八年。其屈可谓甚矣。用是凡我知旧。咸为君悒然迟之。悼其久屈焉。然致远前日之屈。是殆天将欲大用而试之者也。吾每为致远诵斯言。今致远遗落尘务。抱负典坟。溯蟾江入双溪。以头流为匡山读书之所。蠖之伸。果基于是行欤。大用之试。果发于是举欤。仆之所诵。殆将合欤。致远勉乎哉。且双溪。山水之名区。韶光方新。景物鲜明。诵咏之隙。时登香炉毗炉峰。吊青鹤访孤云。又西入神兴。跨红流凭凌波。悠悠乎乘灏气而御造物。使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则
送权致远读书双溪寺序
易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盖不屈不伸。屈者伸之基也。世之恒人。得之则跃跃以喜。不得则大戚。若不可生焉。若是者。乌足语屈伸之道哉。致远早以词赋鸣。连擢乡解。人皆谓甲乙之科。朝夕可俯取而有也。厥后屡战屡背。著美名而负屈称者盖七八年。其屈可谓甚矣。用是凡我知旧。咸为君悒然迟之。悼其久屈焉。然致远前日之屈。是殆天将欲大用而试之者也。吾每为致远诵斯言。今致远遗落尘务。抱负典坟。溯蟾江入双溪。以头流为匡山读书之所。蠖之伸。果基于是行欤。大用之试。果发于是举欤。仆之所诵。殆将合欤。致远勉乎哉。且双溪。山水之名区。韶光方新。景物鲜明。诵咏之隙。时登香炉毗炉峰。吊青鹤访孤云。又西入神兴。跨红流凭凌波。悠悠乎乘灏气而御造物。使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则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0L 页
其所得夫岂浅浅哉。不然。一以雕镌说读为事。不几于恒人之琐琐者乎。君时适过陋居。追而序焉。
安神斋诗后序
惩病克寿。古闻其语而今见其人也。丈人都公尝病湿不利步。谢绝百事。静辟一室。朝夕近药石保真精。由是沈痾不能害。馀十载而尚无恙。岂非养者安而惩者寿欤。丈人既以安神扁其斋。又以诗律发其义。自比龙蛇之蛰。而大意主乎戚。戚。闵疾之道也。其友柳君仲龙和其律。大意主乎赞。赞。慰人之道也。其邻长李正又和其律犹柳意。一日。吾季弟持三诗以告诸叔父。叔父又和其律。大意宽其戚兼其赞。而又加以劝戒。至以万事阳春勉其终。可谓恒道中进一步者也。愿丈人勿视以寻常题咏。能顾名思义。则不惟安其神而寿其病。将见安于安而寿于寿者有之矣。余亦病者徒也。因书诗后。一以谂丈人。一以自警云。
别李生纯勋序
吾观人材之成。有父兄具者与不具者之难易。不可同年而语也。盖父兄具则其教养成就之方足矣。如天之毓物。既生而长。既长而成。既成而实。优游惭渍。自不觉其成也。不则凡其所以教养成就之道皆废
安神斋诗后序
惩病克寿。古闻其语而今见其人也。丈人都公尝病湿不利步。谢绝百事。静辟一室。朝夕近药石保真精。由是沈痾不能害。馀十载而尚无恙。岂非养者安而惩者寿欤。丈人既以安神扁其斋。又以诗律发其义。自比龙蛇之蛰。而大意主乎戚。戚。闵疾之道也。其友柳君仲龙和其律。大意主乎赞。赞。慰人之道也。其邻长李正又和其律犹柳意。一日。吾季弟持三诗以告诸叔父。叔父又和其律。大意宽其戚兼其赞。而又加以劝戒。至以万事阳春勉其终。可谓恒道中进一步者也。愿丈人勿视以寻常题咏。能顾名思义。则不惟安其神而寿其病。将见安于安而寿于寿者有之矣。余亦病者徒也。因书诗后。一以谂丈人。一以自警云。
别李生纯勋序
吾观人材之成。有父兄具者与不具者之难易。不可同年而语也。盖父兄具则其教养成就之方足矣。如天之毓物。既生而长。既长而成。既成而实。优游惭渍。自不觉其成也。不则凡其所以教养成就之道皆废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1H 页
坠。虽或就学于人。如一曝之无益于十寒。不中者终于不中。不才者终于不才。是以。人乐有贤父兄也。悲乎哉。今吾与生之俱不幸也。自吾丧 先君以来。诗礼之教。寂然无闻。入无所瞻。出无所承。早夜以怠荒。故年长而身益困。学退而业不进。岂非无所畏者无所惩欤。今李生行年十三。亦失进士公之训。其为不幸。实类于余。然余之性昏愚。生之性启明。以启明之性。念其无所畏之无惩。早夜以惕若。则学问事业。将日进而不已。郁然为大成之材。宁有一暴十寒之患也。又宁有不中不才之患也哉。甲申春。始吾见生于生外舅之家。眉目静秀。头角崭然。余固已奇之。翼日来见我。我叩其所学。能贯穿史记。凡十九代帝王兴亡得失。名臣贤士之出处成败。杂抽而问之。皆应声而对。无少疑滞。余惊焉。益以奇之。是年秋。余遭 王母丧居庐。生欲就余为学。余既奇其材。又怜其类吾之不幸。遂留三年以敩。文理果日将。信所谓愤悱笃者也。始教以小学者。盖欲生遵洒扫应对之教。为他日大学之基也。次之以周南召南者。亦欲生兴于诗也。生果能体此意。自强不息则奚止于文辞之能而已哉。且夫人之所以灵于飞走者。非谓能文辞立功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1L 页
名之谓也。非谓美田宅丰衣食之谓也。盖将修身谨行。以孝弟为佩服。以忠信为襟带。以名节为冠屦。薰乎芝兰荃蕙之芳闻焉。锵乎圭璋金锡之响发焉。然后可以拔乎其萃矣。若逐逐然惟利之从。田宅欲其美。衣食欲其丰。卒至于丧身而亡家。则其文辞虽工。其功名虽显。亦何足与议哉。是知润身贵于润屋。治行重于治文。愿生察其轻重贵贱之所在。一以孝弟忠信培拥其本原。则未闻有根大而实不硕者也。况生今年十八。芳途甚长。成立之期甚远。比如登万里程者行一二十里。尤生之所宜慎也。诗曰。总角丱兮。未几见乎。突而弁兮。今生之慎不慎。聊以既弁而卜之也。岁月如流。服阕之期。忽焉已至。念与生别。将无多日。故道吾平昔为生眷眷者赠之。幸生时念之哉。
别柳生絪春序
世称诗书家之子必文。弓马家之子必武。岂非所习由于所见也。然以吾观之。亦在其人性质之如何耳。性于弓马者。虽教以诗书之学。如以水投石。入不得也。性于诗书者亦然。是以。家弓马而性诗书者有之。家诗书而性弓马者有之。丹溪柳氏子。殆所谓家弓马而性诗书者乎。生先世以武为业。至虞侯及长鬐
别柳生絪春序
世称诗书家之子必文。弓马家之子必武。岂非所习由于所见也。然以吾观之。亦在其人性质之如何耳。性于弓马者。虽教以诗书之学。如以水投石。入不得也。性于诗书者亦然。是以。家弓马而性诗书者有之。家诗书而性弓马者有之。丹溪柳氏子。殆所谓家弓马而性诗书者乎。生先世以武为业。至虞侯及长鬐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2H 页
诸公。皆出身跻显仕。生生长于其门。独不染弓马之习。而悦诗书文翰之业。年十五。能通史学。生可谓不为习所移者也。一日。生大人以余有连派之义。率生来求教。固辞未获。遂留以教。观其性质近于恭谨。似有将来。但所学未博。优于诵读。而未优于述作。继自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日求优其所未优。自强不息则不能文不为忧矣。所患中途而止耳。夫读书而为文。犹取材以为室。无材。固不可作室。虽有其材。若不得巧匠而裁度。则圆不中规。方不中矩。虽欲架数椽茅栋。尚不能成焉。况九层之渠渠者乎。生不但求蓄其材。亦当求其匠之巧者已。且丹溪古称富丽之地。俗尚狗鹰声色为事。用是文行之达者鲜克出焉。生不为俗习所移。亦当如不为家习之所移哉。愁居荒庐。半岁同其酸苦。情已至而事不从。古人之所不为也。故于其别也。为一言以为赆。
庆寿图帖诗序
胡考之休。人咸欲之。罕有得者焉。虽得之。或无位无德。罕有兼者焉。求之今世。于申氏之门有获焉。同知令公以恭温之质。敦孝友之行。以文忠之后。砺匪躬之节。维则之思。不匮于家。异数之恩。有申于天。黄发
庆寿图帖诗序
胡考之休。人咸欲之。罕有得者焉。虽得之。或无位无德。罕有兼者焉。求之今世。于申氏之门有获焉。同知令公以恭温之质。敦孝友之行。以文忠之后。砺匪躬之节。维则之思。不匮于家。异数之恩。有申于天。黄发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2L 页
鲐背。愈期愈强。烨如神人。凋光不老。信达尊之兼者也。至若芝兰宝树。交映庭堂。貂蝉金玉。列侍左右。宾筵初设。笾豆有秩。一觞始满。百祝齐动。斑衣起舞。白日争辉。信庆寿之大者也。主人既倩工图画其迹。又求诗歌咏其事。一日。出示余。仍命序之。噫。余亦高灵外裔也。虽于同知。未及瞻拜。抚图咏诗。敬感之心。油然以生。不知言之赘也已。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记
游青岩西岳记
青岩。西土佳寺。寺左右皆山。越一丘穹然高峙。遮为洞门者为东岳。层峦屡起。伏结而为主山者为北岳。小巘微隆而起于南者为南岳。自南渐高而耸秀。壁立千仞者为西岳。今年夏四月。余与二弟读书于此。未几。以学从余者多萃焉。诸君曰。四岳中西岳最奇峭。请一上游焉。于是策小簜。使僧一人导前。一人护后。一人汲水以从。出西门渡小溪。自溪上石路稍峻急。行十数步。有小庵。石墙石梯朱甍半露积翠间。号西日庵。乃梓僧智观所筑。去年冬。余至其庵题一律曰。翠微新辟迥尘清。木落山空右路明。岩月夜从窗外涌。洞云晨傍枕前生。由庵左又行十数步。佳卉异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记
游青岩西岳记
青岩。西土佳寺。寺左右皆山。越一丘穹然高峙。遮为洞门者为东岳。层峦屡起。伏结而为主山者为北岳。小巘微隆而起于南者为南岳。自南渐高而耸秀。壁立千仞者为西岳。今年夏四月。余与二弟读书于此。未几。以学从余者多萃焉。诸君曰。四岳中西岳最奇峭。请一上游焉。于是策小簜。使僧一人导前。一人护后。一人汲水以从。出西门渡小溪。自溪上石路稍峻急。行十数步。有小庵。石墙石梯朱甍半露积翠间。号西日庵。乃梓僧智观所筑。去年冬。余至其庵题一律曰。翠微新辟迥尘清。木落山空右路明。岩月夜从窗外涌。洞云晨傍枕前生。由庵左又行十数步。佳卉异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3H 页
植。层翠繁阴。俛入绿缛。爽气浏浏。诸君因憩话石头。护后僧忽合手而前。乃言李栗谷事颇详。余怪问其故。僧云我金刚僧也。故知之。谈罢。且起且行。求绝顶以登。其西北则群峰周匝蔽障。一物无所见。但见智异天王耸立薄空而已。是知所立卓尔者仰而弥高也。其东南则鹜岛蟾江。朝宗眼前。锦山卧龙。又在脚底。其馀众丘小流。若垤若带。不盈一视。余谓诸君曰。登小岳。所见如是。况登泰山以临天下者乎。此间不可无一言。遂呼峰字使押。诸君各成一诗。吟讫乃归。僧欲导旧路。诸君曰不可。凡人狃旧习。不能即新者。古人所戒。宜新导。遂由岳巅渐下而南。身愈下见愈下。余曰。士君子处身宜择。处下而见下。处高而见高。择不处高。焉得智。昔。程夫子因登山譬为学。盍取法焉。时山日渐暮。有二客自外至。促下到寺。乃李汝实昆季也。是行也。凡同游者十人。余兄弟三人及郑君安性河文显孙文炳梁成海孙诚。童子从者梁山海宗海。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跋
跋金而信(景谨)三庵七汉说后
吾友金君而信。尝自号为三庵七汉。自作其说。求正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跋
跋金而信(景谨)三庵七汉说后
吾友金君而信。尝自号为三庵七汉。自作其说。求正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3L 页
于觉斋叔父。叔父又示余。余始读其辞而奇之。再读而疑之。三读而怪之曰。嗟夫。一人之居而何庵之有三乎。一人之身而何汉之有七乎。夫静者。天地万物之所由生也。圣贤事业之所由成也。是以。天地之心静。故能生万物。圣贤之心静。故能成事业。若不静而常动。则天不能恒位乎上。地不能恒位乎下。圣贤之为圣贤亦然。今吾子之所以或为三或为七者。盖其心不静而常动故也。夫其心不静而常动。则自三而四。自四而五。推而至于千万。则不但为三庵矣。三千庵矣。自七而八。自八而九。推而至于无算。则不但为七汉矣。何吾子变化之至此耶。传曰。主一无适。夫主一无适者。静之谓也。尧舜以此而为尧舜。禹汤文武以此而为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此而为周公孔子。下而至于濂洛群贤。亦以此而为濂洛群贤。则君子之道。岂外于是乎。舍此而或为三或为七。则恐非君子之道也。今夫玉。不磨则有瑕。磨则无瑕。小磨则大有瑕。大磨则小无瑕。磨之之道。在主一而已。今吾子苟能从吾说而磨之。则自今以后。为朋友者将称君不谓大瑕子。而必称君为大无瑕子矣。而信勉之。友人受一。谨跋。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祭文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祭文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4H 页
祭亡室小祥文
呜呼。灵之死今既一周矣。邈乎其容不相接也。寂乎其声不相闻也。我之悲其何穷也。入瞻闺堂。帷裳寂寞。出望南麓。孤冢新封。我之悲其何穷也。辰之年今七岁。今娥之年今四岁。朝夕行我眼前。依我膝下。知父而不知母。呼父而不呼母。我之悲其何穷也。宜我室家。庭无间言。恤人穷乏。施惠相周。今其已矣。我之悲其何穷也。呜呼。无穷者我之情也。有节者先王之礼也。今以小祥乃释服。而然于心终所不忍。遂安尔神于室中。朔望之奠。不敢废坠。灵其知也耶。呜呼哀哉。
祭下殇子小祥文
辛巳十一月二十八日戊子。汝父痛哭而招殇子之魂曰。呜呼。汝死之日。今既周矣。汝生之年。永无其期。天地有限。此冤何穷。每值朔望。必具馔果。来哭汝墓。则但见一抔冢累然荒草中而已。不见汝面目言笑。呜呼悲哉。呜呼。汝病。我不能急治医药。俾汝促其死。汝殁。我又不能考礼。俾汝魂久无所依。我实杀汝。我实忘汝。言念厥咎。心肠若坠。呜呼。今日乃汝死日。追
呜呼。灵之死今既一周矣。邈乎其容不相接也。寂乎其声不相闻也。我之悲其何穷也。入瞻闺堂。帷裳寂寞。出望南麓。孤冢新封。我之悲其何穷也。辰之年今七岁。今娥之年今四岁。朝夕行我眼前。依我膝下。知父而不知母。呼父而不呼母。我之悲其何穷也。宜我室家。庭无间言。恤人穷乏。施惠相周。今其已矣。我之悲其何穷也。呜呼。无穷者我之情也。有节者先王之礼也。今以小祥乃释服。而然于心终所不忍。遂安尔神于室中。朔望之奠。不敢废坠。灵其知也耶。呜呼哀哉。
祭下殇子小祥文
辛巳十一月二十八日戊子。汝父痛哭而招殇子之魂曰。呜呼。汝死之日。今既周矣。汝生之年。永无其期。天地有限。此冤何穷。每值朔望。必具馔果。来哭汝墓。则但见一抔冢累然荒草中而已。不见汝面目言笑。呜呼悲哉。呜呼。汝病。我不能急治医药。俾汝促其死。汝殁。我又不能考礼。俾汝魂久无所依。我实杀汝。我实忘汝。言念厥咎。心肠若坠。呜呼。今日乃汝死日。追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174L 页
作汝主。欲祭终我之身。魂兮归来。是凭是依。呜呼痛哉。
祭曹汝吉(庆润)文
嗟嗟汝吉。胡遽不淑。性于天者。温恭其德。孝弟忠信。终身佩服。功于人者。博雅其学。诗书易礼。磊落载腹。时终不遇。动刖厥足。志既不昌。命又何促。于行于才。非子谁惜。某也于公。情踰骨肉。十年萤云。几同苦乐。青阳邂逅。白首徵逐。欲数之悉。必更其仆。当子反真。余宦京洛。窆未执绋。敛未奔哭。光阴荏苒。草已再宿。草虽宿矣。哭不可抑。一觞追奠。讵尽衷曲。呜呼哀哉。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墓铭
殇侄女墓砖铭
其氏为河。其名顺娥。同我女儿。一春生之。万历乙亥。实维其载。今其永休。丁丑之秋。月属于八。日在乎七。卜之松麓。葬用翼夕。能应能对。惠而可爱。卒以死夭。呜呼其悼。石以刻玆。俾后有知。
进士诚斋李公(礼勋)碣铭
天姿纯谨。操守有方。真心孝友。馀事文章。乃服庭训。早升莲籍。一部中庸。用工斯笃。(此文出于安陵李氏家乘。有铭则必有其序。而逸不传。)
祭曹汝吉(庆润)文
嗟嗟汝吉。胡遽不淑。性于天者。温恭其德。孝弟忠信。终身佩服。功于人者。博雅其学。诗书易礼。磊落载腹。时终不遇。动刖厥足。志既不昌。命又何促。于行于才。非子谁惜。某也于公。情踰骨肉。十年萤云。几同苦乐。青阳邂逅。白首徵逐。欲数之悉。必更其仆。当子反真。余宦京洛。窆未执绋。敛未奔哭。光阴荏苒。草已再宿。草虽宿矣。哭不可抑。一觞追奠。讵尽衷曲。呜呼哀哉。
松亭先生续集卷之二
墓铭
殇侄女墓砖铭
其氏为河。其名顺娥。同我女儿。一春生之。万历乙亥。实维其载。今其永休。丁丑之秋。月属于八。日在乎七。卜之松麓。葬用翼夕。能应能对。惠而可爱。卒以死夭。呜呼其悼。石以刻玆。俾后有知。
进士诚斋李公(礼勋)碣铭
天姿纯谨。操守有方。真心孝友。馀事文章。乃服庭训。早升莲籍。一部中庸。用工斯笃。(此文出于安陵李氏家乘。有铭则必有其序。而逸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