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序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4H 页
永感实录序
急于治产者。贫富足以动其心。急于求进者。穷达足以挠其志。惟安分知命者。于斯二者。可以善处矣。今刑部佐郎李公。殆所谓处之善者也。俭以御家。廉以行己。守先祖田庐。不别调度。薄子女玉帛。不求华盛。其视世之急于治产者。固有异矣。名不苟循。势不苟趍。进而秉直。坐废三黜之辱。退而保真。优游独乐之园。其视世之急于求进者。亦相远矣。苟非安分而知命者。曷能如此哉。万历八年庚辰十二月。公疾卒于家。明年夏。嗣子惟諴纂其大人所著杂文及其亲朋吊祭之文铭志之辞若干篇。合而名之曰永感实录。求余文序之。呜呼。公德有醇俭之美。而世莫之知。禄无伐冰之尊。而位不之满。比如玉在石中。人不能目。骥伏枥下。未展逸足。惜也。虽然。论宝者必贵玉。言马者必称骥。以其所取者存也。苟有所取。人虽不知。曷足为玉之瑕骥之病也哉。呜呼。父母既没则瞩桑梓可以起敬。犬马可以起感。况文者发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微。而手泽之所存者哉。然则君之所以纂遗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4L 页
稿。以寓永感之怀者。乌可已也。此亦继述之一事也。然而君之求其文。不于搢绅世笔者求其揄扬。而乃以属余。岂非为余于大人公最厚且亲欤。余之其能发潜德而垂休光。以长令名于不朽耶。某月某日。某序。
家训屏序
呜呼。昔我先君居王父丧。尝作家训以教诸子。其首篇为修身之要。其次篇为五伦之目。句凡五十有四。字凡二百一十有六。盖一句一字。无非发于至诚恻怛。而不肖子不克奉承遗训。夙夜恒内愧战兢。今年秋。仲弟天一赴殿试于京。请书是训于沈君仁祚。分作二屏。一屏各十帖。名曰家训屏。呜呼。既不能奉承昭训。又失坠其文则不孝之罪愈大。惧是作屏。朝夕置诸座隅。以寓羹墙之念云。凡我兄弟子孙。愿勿视以屏器。藏以世守之。无忝我所生。万历十一年岁癸未除日。孤子受一。揽涕而序。
读文山先生六歌卷序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先生之谓矣。生。人之所大欲也。惟先生舍生而取义。死。人之所大恶也。惟先生杀身而成仁。夫人孰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惟先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5H 页
生殉国而忘家。昭乎与日月合其明。崒乎与泰山齐其高。在殷伯夷。在宋先生。其揆一也。正气之歌。发于忠也。六歌之诗。出乎情也。余三读其辞而悲之。继之以泪也。彼事曹之荀彧。附金之秦桧。夫非尽人之臣欤。夫非尽人之臣欤。
方丈别诸友序
六年春。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人。游于方丈寺月馀。讲文不怠。良宵清夜。时或各言其志。以相叙也。余亦玷其中。上下其论议。信可乐也。未几。各以事牵。分散东南。诸君皆悒悒有黯然销魂之色。余曰。毋。一聚一散。理之恒也。是故。天地有盈虚。阴阳有合散。何独至于人事而疑之乎。且君子之友。友其德也。友其德者。旷百世而相感。隔千里而神通。一朝之别。非所惜也。若外其德。徒以世情相交。则虽日日并席而居。奚益之有哉。今我诸君。当以君子之德友之。何用黯然悒悒。以效世人之态乎。但离群则乏丽泽之资。索居则有孤陋之患。是则可忧也。昔南轩先生别文公先生。亦曰。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君子之惜别。如是而已。其他则吾不知也。诸君曰。子之言是也。于是序以识别。
送公廓归商山序
古有别弟者多矣。未有如此别之难为情者也。双垂越江之泪。孰若绵绵葛藟之终远乎。白日锦城之眠。孰若睘睘杕杜之独行乎。然而吾于吾弟。独有所拳拳焉。言行贵忠信笃敬。反是则虽州里不可行。文章必立身扬名。不学则暨厥终罔显。草木中数春芝者。以其拔乎萃也。禽兽中数麟凤者。以其出类也。可以人而不如物乎。无忝我所生。在此一行。吾弟其勉力焉。暮春三日。追饯山阴。骊驹在路。序以为别。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5L 页
送李汝实读书双溪寺序
江城李君汝实。与其弟二人及其友权致远。将读书于双溪。道过余居。留信次以别。余追而谕之曰。龙潜沧海。钓者尔志也。玉在名山。采者尔志也。志苟笃。何事不可做乎。夫读书若农焉。必及其时而后可以有秋。治文若工焉。必鍊之精而后可以成器。然则其及与鍊。何莫非志之所为乎。吾尝爱君醇虚而质实。又尝病君过柔而少刚。不克专志于学。恒惧其颓隋委靡。无激昂奋励之勇。今者发愤负笈。远入寂寞之滨。搜讨古今。日以诵读为不足。其志可谓勤矣。沧海之龙。不登子钩而将谁登焉。名山之玉。不蓄子椟。而将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6H 页
谁蓄焉。务自固植。毋使我言为空言也。
送郑逖之湖南学易序
宫九层者蓄百材。以其材不足屋不成也。龙山郑生。其作九层之工师乎。年甚少学甚富。自诗书以下古文经传。皆贯穿上下。诵读不遗。其材可谓足矣。而犹以为未也。今又抱周易。浮湖南以求学焉。其果蓄百材者也。易云。天在山中为大畜。其得于大畜之道欤。夫六经皆圣人载道之书。而易者乃圣人之用。其道在于贵阳而贱阴。盖阳为君子而阴为小人也。是以。其在卦也。内阳外阴为泰。外阳内阴为否。观泰之象。以亲君子。观否之象。以戒小人则能尽否泰之道矣。风雷益也。则之而迁改焉。山泽损也。则之而惩窒焉。则亦可尽损益之道矣。自乾而坤。自坤而屯。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推是类也以往。则如游阿房之宫。千门万户。随其所入。而无所不达矣。若其妄意乎剽窃。专志乎讲诵。采奇以为高。务新以为工。则不几于匠人之斲而小者乎。大过九三云。栋挠凶。九四云。栋隆吉。隆而吉之在君。挠而凶之在君。郑生慎所择而已。余于君也。有从游之旧。古人之于别也。有赠言之道。故用古道赆君行。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6L 页
云锦亭杂咏卷后序
亭之题咏。自我高王父始。厥后代各酬唱。或为绝句律诗序记等篇凡三十馀首。先君尝承王父诏。既重修。又联纸别书诗文。揭诸壁上。未几。蠹食纸破。几不可存。遂卷藏于箧。受一常恐其久而磨灭。合书一册子。以图其永久。凡其次第凡例。咸质于觉斋叔父。谨录如右。兼附受一兄弟所赓于末。呜呼。此帙虽小。我先祖先人手泽皆存焉。披而读之。如闻謦欬之声。如见咏歌之容。则羹墙之感。油然以生。宁可忽哉。古人聚草木于平泉。戒后世以坏一草一本为非其子孙。夫以草木之微。其相戒之严如此。况诗者发于性情。而见于言成于文。非草木之比者乎。吾亦曰。坏一字一句者非吾子孙。虽然。禁之于外者末也。思之于心者本也。思之于心也固。则自不待禁。而知所戒矣。今我兄弟之见斯文。后我子孙之见斯文者。呜呼。其不敬也哉。愚孙受一。揽涕谨题。
别姜秀才(翰周)
人之立于世者。立吾身也。立吾身者。立吾志也。是故。一志之立而万事成。一志之废而万事堕。舍此志而求立身立世者未尝有也。今夫志山则游山。志海则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7H 页
观海。山海至高至深。而惟志之所欲。则无高焉无深焉。志之于人。岂不大也。虽然。志有善恶大小焉。游圣门而志农圃者。恶而小者也。产楚越而志周孔者。善而大者也。善而大者。吾所谓志也。恶而小者。非吾所谓志也。今我姜君。僻居南陲。自奋为学。观其气质。温而恭。听其言语。安而详。悦周程性理之学。方读近思录。信所谓志之善者也。苟能笃此志而有始有卒。则身不患不立。而世不患不立矣。高不患不至。而深不患不至矣。夫近思录乃四先生传心之书。其言与四子六经相表里。非浅陋所易窥测也。世之人皆指而为钓名之芳饵。莫不非笑之。今君独不知非笑之为非笑。学之不厌。非志之笃。曷能如此哉。愿君读其文则思其义。思其义则反其身。以为为己之学。然后庶可免买椟还珠之患矣。余以愚冥。谬与君相答问。欲以昏昏昭昭。可谓不知量者也。然吾闻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余虽非蓝也。惟君能独也青则善矣。
元堂洞寿觞序
世之丰饮食。侈供怅。悦声妓以燕游者。不过享宾客。话邻族。如斯而已。至于会一洞合内外。奉老亲而开寿觞者。求之人世。百无一焉。盖人各有亲。而亲各无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7L 页
恙者难故也。元堂。吾旧洞也。自先代以来。父兄宗族世相以居。而人之有老亲者。比他洞倍焉。一日。潮溪柳丈宗智谂于洞子弟曰。凡人之欲孝其亲者。莫如及时而忠养。古人有风树之憾。亦有悲其报刘之日短。此孝子慈孙之所以爱日者也。今我诸君。莫不有老亲。亦且无故。所谓人各有亲而亲各无恙者。正在今日。可不及此时奉一觞称寿乎。于是一洞之人。咸感动而乐为之。凡笾豆杯盘之具。酒馔肴核之需。各命子弟。约出若干。立有司而掌之。时水使李公璞亦闻风而多助焉。遂卜日设五帐于古亭之溪上。东西异位。以别内外。老少异行。以分尊卑。老亲有币。所以重其礼也。酒有监乐有掌。所以重其事也。肴馔极水陆之品。而丰杀有等。明其分也。歌舞极声妓之乐。而笙簧交奏。尽其欢也。献先吾老。人各亲其亲也。遍酌座中。不独亲其亲也。方其奉觞于诸老也。玉斝始满。山祝齐动。一酬一酢。粲然驩然。有文有恩。诸父诸兄。式和且湛。古人所谓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者。正谓此也。然则具庆双亲。偏侍严慈。具者慰偏。偏者羡具。虽所乐不同。而其所以寿之者一也。呜呼。孝为百行之源。而养居其一。养居其一。而敬为其本。是以。不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8H 页
养之孝。不可以言孝。不敬之养。不可以言养。是必养与敬皆足。而后孝之道备焉。然则今日之举。岂直为观听游乐之适欤。盖将欲人孝吾亲也。养吾亲也。敬吾亲也。三者阙一。则不可为人子矣。凡我洞人。其不念也哉。柳丈曰。今此盛举。不可不识。命受一序之。辞不获。仅效拙以塞其命。宁能赞扬万一。垂盛举于不朽耶。
庆宴序
吾兄弟及妹婿李惟諴四人。自幼不治他技。同学诗书为业。余年于诸弟最长。解文字亦稍先焉。故先君尝指余为先登。而文不中度。每进每不利。己卯春。仲弟天一先获司马。越明年。先君弃世。余未尝得一试以慰先君心。遽抱终天之恸。今年春三月。与季弟镜辉李君惟諴。共登生员试。余获在第二。李君中二等。季弟中三等。先后不乱其序。若一家人班其兄弟然。越四月十二日。三人并趍丹墀。同受白牌。尝闻唱榜时。无父母者必感泪如泉。余身亲经历过。然后果知其言之不诬。李君。永感者也。其悲倍余焉。时方伯金公晬。乃季叔父同年也。遂谋庆宴。方伯即命州侯崔公岦亚侯洪君廷瑞。咸极力营办。夏六月十有一日。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8L 页
乃设宴于多会江上。多会吾州名区。去余家仅二三里许。余兄弟四人。陪母氏至宴所。凡帐御饮食。悉自官办。咸极丰美。亚侯暨泗川倅权大信三嘉正字尹铣东向而坐。季叔父仲弟及姜上舍任西向而坐。宾主既列。笙簧迭奏。盏斝序行。献酬有容。三人共感 君恩。四座交贺家荣。翌日。又会姻戚邻里。宴本家东庭。陶然怡然。极欢而罢。呜呼。当此之时。若使先君在座。人间至乐。旷世难逢。而偏奉慈闱。悲欢交极。吾然后知及双亲在堂而立身扬名者真人子也。噫。吾氏起自高丽显宗朝。自汉城判尹以上。其文章勋业。皆辉映今昔。自草溪郡事以下中衰。然代以儒素相承。或从下士列。或登司马。世保衣冠。其在我祖父。兄弟俱跻上庠。风流文采。为一时所推。及至我叔父。兄弟亦中司马甲。宗匠于一门。但平生所憾者。先君不幸早世。而未展才学也。今我兄弟之有今日。实由先祖种德深厚。而馀庆所及者也。继自今当勉力图大。以无忝我所生。此不肖之愿。而顾蠢愚昏惰。惧不克堪。姑序庆宴始卒。以示诸弟。又示吾子孙云。
拟送李正言监务长沙序
昔唐介知谏院论张尧佐。出为英州别驾。胡铨在枢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9H 页
密乞斩秦桧。贬为广州都监。皆心乎君而不顾其身者也。是以。李师中高其名。以比乔岳之重。朱文公赞其忠。以比日月之光。旧史咸以为荣。噫。为臣尽臣道。厥惟贤哉。今正言李公。殆若人之俦乎。上之十五年。有贼僧辛旽。擅作威福。蔑礼犯分。骄甚于张。罪浮于秦。丽命将绝于天。公独与左司议郑枢。抗疏以谏。上大怒欲杀之。遂黜长沙为监务。苟非心乎君而不顾其身者。曷能如此哉。虽唐子之名高乔岳。胡公之忠贯日月。无以尚也。读其疏则凛凛如烈日秋霜。使人毛发尽竖。真可与高宗封事。方驱而并驾者也。其为史氏之荣。亦可必矣。夕辞春明。烟波浩荡。朝之公卿大夫。设祖筵以饯其行。文人硕士。咸赋诗以美其节。将起。有执盏言者曰。古之人以独立敢言。比凤鸣朝阳。若公其朝阳之凤乎。以士穷见节。比松柏后彫。若公其后彫之松柏乎。彼噤口卷舌。苟禄而固位者。实公之罪人也。遂抗手以别。
晋阳联稿序
晋阳联稿。纂河氏之文也。河氏出于晋阳。蔓延四方。其在丽季。有若松轩先生。生于晋之尼丘山下。宽仁正直。忠贯日月。为一世名宦。封元正公。有子号苦轩。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09L 页
砺清修之节。有孙号木翁。明出处之义。位皆崇禄。世绍显扬。不陨家声。至敬斋先生。亦生于尼丘山。愈炽愈昌。官至总百官。封文孝公。公早师圃隐。笃行忠孝。文章笔法。宗匠一世。遗风馀韵。至今不泯。其第三子莲塘亦纯孝人也。事亲多格天感神之异。有传于三纲行实。呜呼。吾观古今人。父虽有作。而子之述者罕。子或有述。而孙之述者尤罕。若我河氏。作而又作。作之不已。述而又述。述亦无穷。此联稿之所以作也。今我洗马浑。乃莲塘四世孙也。自少以儒素自任。尝广搜东史诸书。凡先祖之言行事业。子孙之内外源派。合以为联稿。分而为世谱。遂锓梓以传于世。其诚至矣。真可谓孙之述者也。余之始祖。乃左司郎中府君也。郎中仕高丽显宗朝。奉使契丹死节。本与文孝公为同源。用是洗马尝属余为序。噫。此帙虽小。实联五世圭璋琼什。炳耀铿鍧。玉索银钩。错落纵横。真家藏之世宝也。古人聚草木于平泉。戒后世以坏一草一木为非其子孙。夫以草木之微。其相戒之严如是。况文者发于心成于言。非草木之比者乎。吾亦曰。苟或坏一字一句者。非河氏子孙。于乎。后人勉乎哉。月日。晋阳河受一。序。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0H 页
大觉书院奉安序
觉斋先生既殁之十六年。门人弟子追慕先生。议欲立俎豆之所。谋及一乡。一乡皆善之。谋及邻邑。邻邑亦义之。遂改筑先生精舍旧址。秋七月。始经营。八月十有一日。上梁。又筑门墙具斋庖。缮治数载而后祠宇成。今年九月五日丁未。乃奉安焉。远近会者七十有馀人。笾豆静嘉。登降有数。衣冠济济。有斯文盛仪。佐郎吴长题位版作祝文。经始之初。河润郑大淳曹庆润敦其事。奉安之日。孙坦柳伊荣掌其任。咸一心极力。终始以成焉。呜呼。道之在天下。其光也若日月之丽乎天。其声也若雷霆之行乎天。然瞽者有所不见。聋者有所不闻。岂日月雷霆之过也。今夫心智百体。孰不以存。存而养之者鲜矣。诗书易礼。孰不以学。学而行之者亦鲜矣。若我先生。其存而养学而行。见日月之光而闻雷霆之声者欤。盖先生尝受业于南冥。与金东冈崔守愚郑寒冈诸贤。齐名一时。学足以尊主。而为林下一穷儒。文足以经世。而为纸上一空言。其遗风馀韵。徒使吾徒景慕于既世之后。岂非关时运之盛衰哉。后之求先生者。求于师友渊源之所自。又求于时运之盛衰则斯可得矣。若其祠宇之未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0L 页
尽。制度之未备者。以俟夫后之君子云。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某序。
送朴修撰景贤为冬至使书状官序
万国会同。君臣之盛礼也。一阳初动。天地之大德也。观盛礼于 明都。贺大德于天庭。丈夫官至此。行亦荣矣。恭惟我 国家自 祖宗朝。事大尽诚敬。每圣节冬至或谢恩奏请。咸遣使不怠。而冬至愈重。盖气之始也。王者法五始也。是以。其使必有书状官。使用一二品。官用通经术近侍。盖其事重。故其选尊。吾同年朴君以弘文修撰。应书状之选。真所谓近侍者通经术者也。其行之荣也果矣。雨雪原湿之慎。吾为子恒祝。春风锦囊之收。子为我一披焉。行不可无赆。序以为别。
乡射礼序(代柳巡相永询作)
萃心莫如享。观德莫如射。大则泽宫。小则乡党。其义一也。夫射者。六艺之一而男子之事也。其道近仁。其争君子。是以。所本在正己。正己者敬也。所贵在揖让。揖让者礼也。其次巧。又其次力。巧力虽全。礼与敬不足。则不可谓之射矣。先王之时。自弧矢初。教法已立。于国于乡。各设其所。曰礼曰敬。每讲其义。制度节目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1H 页
尽其详。尊卑贵贱辨其等。粲然驩然。有文有恩。在平日则雍容揖逊。谭礼乐之风。有危难则亲上死长。励忠贞之节。射之设。其义大矣。及世衰礼废。主力不主德。尚争不尚让。向所谓礼乐之风忠贞之节。于是扫地尽矣。岂非为国者之所羞哉。今 我国家不幸。百年文物。一朝灰烬。七日不远。再造有运。此正讲礼复古之秋也。余于此时。叨承方面之任。观察巡宣。百责所萃。顾乡射一礼。又风化所先。而尤今日急务也。肆用酌古今便宜。随州县大小。每春秋。俾讲习以为恒式焉。记曰。各尽志。又曰。各心竞。夫尽志者。谓序贤也。心竞者。谓祈爵也。然徒志于序贤。不如志乎敬。徒心于祈爵。不如心乎礼。礼则不敢遗其亲。敬则不敢忘其君。不忘君。至忠也。不遗亲。至孝也。射法一举。忠孝两尽。实今日所望于诸君子也。后之人与我同志者继而善之。则岂特有光于一乡。庶几有助于 国家风教之万一云。
河氏族谱序
余家旧有族谱。岁壬辰。失于兵火中。越十有四年春。进士河憕子平与余为子姓。尝求得族谱以示余。余于是作册子。使侄瑄传写之。还其本于子平。河氏出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1L 页
于晋阳。与姜郑世为晋阳三大姓。遂蔓延于四方。在高丽。我始祖河拱辰仕于显宗朝。以左司郎中。为契丹使。契丹主留之。我祖潜货马以图还。契丹主觉而鞫之。我祖曰。臣于本国无二心。遂遇害。国史以节义称之。厥后子孙世绍显扬。或为相。或封君。玉佩金章。相望于代。今至于我。以世则一十有七矣。以数则五百有馀年矣。噫。其亦久也。传曰。德厚者流光。岂非我先祖之德。其发源深而植根固乎。昔眉阳苏明允序其族谱曰。苏氏族谱。谱苏氏之族也。吾亦曰。河氏族谱。谱河氏之族也。然苏氏之谱。自其身以至高祖。但谱其亲之有服者而已。今吾之谱。自吾之身。以至吾之高祖。自吾之高祖。上而至于始祖。外而至于异姓。皆录之。是以。观吾之谱者。凡其大宗小宗之别。亲弟族弟之分。女子孙女子之适某人。其源流为某派。某派发自某源者。皆昭然可见。一举而尽之矣。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情有隆杀。礼有节文。故六世则亲属竭矣。然其同姓之义。虽百世不能竭矣。大凡保族之道。族之近者当亲。远者必疏。然远亦吾先祖之后。不可忘也。姓之同者当重。异者必轻。然异亦吾先祖之后。不可废也。要在先其所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2H 页
亲而后其所疏。急其所重而缓其所轻而已。苟或反此。失其先后之序。昧其缓急之宜。至于贫下则虽至亲。视之如涂人。富显则奉若父兄。是以势利待族也。噫。势利岂可以待族之道乎。书云。克明峻德。以亲九族。所谓峻德者仁义也。为吾族者。亦仁而已矣。何必以势。亦义而已矣。何必以利。未有势而不至于夷狄者也。未有利而不至于禽兽者也。吾子孙盍相戒焉。呜呼。昔我先祖。皆以硕德英才。迈种自奋。其功名事业。赫焕乎当时。照映于方来。流声实于无穷也。及至我后孙。皆昏愚不肖。无一人能继志述事。以忝我所生者多矣。曷不惧哉。曷不愧哉。诗曰。我日斯迈。而月斯征。书曰。若考作室。厥子肯构。吾子孙盍相勉焉。继之以诗曰。
有赫我祖。发自晋阳。勋名既著。节义又光。簪缨家业。永世其传。螽斯揖揖。瓜瓞绵绵。五百年间。时有因革。十七代中。宗无覆绝。譬彼园木。植根既固。维本与支。克硕克茂。又如川流。发源斯深。派分流远。亘古亘今。后生追先。实感永慕。凡子凡孙。毋忽此谱。
洞约序
盖闻居家则有家法。处乡则有乡约。经国则有国典。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2L 页
至于洞。独无事乎。吉凶必相庆吊。善恶必相劝戒。讲信而修睦。厚伦而成俗。则大小一矣。水谷。吾旧洞也。良家巨族。世相以居。北陌南阡。列第参差。岁时伏腊。杖屦相随。子孝其父。弟恭其兄。作为洞约以相戒勉者。盖将数百年馀矣。不幸壬辰之难。乡党亲旧。半为丧亡。园林第宅。悉为灰烬。先代之遗风馀韵。一朝荡然矣。幸而丧乱馀生。还集旧居。废墟颓垣。登眺彷徨。彼黍之感。某树之敬。油然而生。噫。其在物也。敬感之心。若是其发焉。则况先人之志与事。宁不继且述乎。向所谓吉凶庆吊。善恶劝戒者。皆先人事也。讲信修睦。厚伦成俗者。皆先人志也。然则今我后人之可继可述者。将不在志与事乎。用是更为约文。列书姓名。凡其节目次第。一遵旧规。永为恒式焉。呜呼。不继其志而徒敬其物。非真敬也。不述其事而徒感其物。非真感也。既敬而且继。既感而且述。内外交致其诚。则吕氏所谓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救。孟子所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者。一举而尽得之矣。率是道勖。终始不怠。则吾洞之风。一古人风也。吾洞之俗。一古人俗也。推而至于一乡一国。则一乡一国亦古人风也。亦古人俗也。岂不美哉。凡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3H 页
我同契之人。盍相勉焉。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三月上浣。河受一序。
陶溪遗稿序
世上下千百。而人则若见于今日者。其惟文乎。是以。尧舜得乎典谟。文武得乎诗书。下而至于骚人墨客。莫不皆然。呜呼。我仲之形容。不可见矣。我仲之声音。不可闻矣。幸而遗文尚在。披而读之。恍若睹其容而闻其声。文之于人大矣。仲之为文也。虽未尝大肆其力。亦未尝尽废其功。少时性似不敏。及读论语。始通其方。申之以诗书春秋之学。故其文简而切。其意精而明。其试举业也。先兄弟登司马。晚而喜易。学启蒙凡筮仪及大衍之数贞悔之理。亦尝从事于斯。不幸遭时之乱。年不得天而文不尽才。惜也。陶溪之序。感其怀也。七八九六之说。明其数也。酬赠之咏。言其志也。夷惠之问。举子业也。余尝编次汇分。作为卷子。以遗其子璋。且告之曰。宜世守俾勿坏。琅琅遗响。岂后桑梓。鸣蝉一赋。孝达千载。文凡四编。诗凡若干首。合而名之曰陶溪遗稿云。伯兄松亭子书。
三清洞榜会序
都中清爽之区。三清洞为最。幽奥夷旷。有松有流。虽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3L 页
当城韨之剧。而萧然有林泉之趣。朝廷用文字取士。每三岁大比。大比之明日。新进之士。或二百或三十有三人。辄会于此。以话同年。其来久矣。今年春。余兄弟三人。谬忝二百列。得与是会焉。等分三级。序我同年。甲推二人。尊我壮元。朱颜白发。间相后先。瑶觞绮席。从容燕喜。穆穆如歌鹿鸣而敖游。洋洋若咏鸢鱼而翱翔。此实 圣上涵煦乐育之馀恩也。升平百年之馀化也。其为幸岂不大耶。呜呼。东西广矣。南北远矣。无亲旧为之请嘱。无左右为之先容。而一朝会四方群英。登姓名于一榜。作兄弟于百年。不待倾盖而情若旧。不待盍簪而利断金者。何莫非吾 王之宠光乎。然则凡我同榜之人。居之以忠。行之以信。忠以事其上。信以待其友。然后庶不负朝家取士之义。而亦不负同年相厚之情矣。况今日之举。因 国家宗系之改正。特设增广则非寻常大比之比。为吾同年者。克体此意。忠信之行。亦求出寻常万万则善矣。余亦愿学而未能者。谨序其事。因以自勖云。
松亭岁课序
松亭。地名。在本业南山之东麓。北挹天王。东望世星。南涌甘泉。西接孝谷。又有小溪旷野襟带于前。昔亭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4H 页
之尝美也。有松环列左右。苍翠成林。合抱之材。其大蔽牛。居者行者。每彷徨偃息乎其下。故号之松亭。今赭焉童焉。濯濯如牛山然。万历庚辰夏。余遭外艰。庐于是亭。因以为自号。夫登是亭以望所谓世星者。松林萧瑟。先垄荒凉。狐鸣兔走。春露秋霜。千秋魂魄。此焉翱翔。感旧怀新。是瞻是望则松亭为号。岂偶然而已哉。如有知我者。其必曰得寒泉之遗意矣。是故。凡岁课之杂文杂诗。咸以松亭名篇。以示后吾子孙者。嗟夫。后吾子孙其有能守其鸣蝉者哉。夫所谓杂文者。非敢自能乎文也。聊以述吾之所学而已。所谓杂诗者。非敢自能乎诗也。亦以言吾之所志而已。文有六经。诗有三百。日月明矣。萤爝奚用夫光。宫商宣矣。蟋蟀奚用夫声。虽然。六月息者飞也。一枝巢者亦飞也。观吾文者。勿求于云气之绝。而求于榆枋之抢则幸矣。其曰岁课者。合一岁所述而录之也。今年如是。明年如是。又明年亦如是。故谓之课。推是例以观。则亦足以知吾志之所存。松亭主人。序。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记
  
德山书院洗心亭记
记称君子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盖有藏修之所者。必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4L 页
有游息之具。斯古道也。谨按书院制度。建祠宇以昭祀。立明伦堂以重伦。置东西斋以居学者。藏修固有所矣。院之南有溪焉。含虚凝碧。汇为澄潭。临之有浴沂之兴。溪之上有桃林焉。间以松柽。望之如武陵之原。诚游赏之佳胜者已。今我崔先生每杖屦逍遥其上。欲搆亭以备游息之具。以院役未就未成。越壬午春。始克经营。亭成而胜益奇。溪若增其清。鱼若增其乐。于是觉斋叔父取易圣人洗心之义以名亭。盖寓观水有术之义也。今夫水其性清。污者涤之洁。黑者濯之白。故压流抗亭。欲使藏修者宣畅湮郁。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因水命额。欲使游息者观物反己。日日新又日新也。吾党君子苟能登斯亭。遐想先生之遗风。又能顾名思义。克收澄心之功则善矣。某以昏愚小生。僭录固陋。又从而歌曰。
兴彼高亭。翼如翚如。既游以息。君子攸居。浩玆溪流。玉洁鉴虚。君子以之。反心求诸。清明在躬。可复吾初。苟或不然。视此大书。
日新斋记
斋在觉峰之阳。叔父尝病今世家塾党庠之法久废。遂谋于洞人之有子弟者。克经营焉。实万历三年春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5H 页
也。幽奥夷旷。万松环碧。得其地也。有庑有堂。生师异舍。称其制也。具高明萧爽之美。去丹艧节梳之饰。昭其俭也。地胜而制合。俭又得中。真居业之所也。扁以日新。盖取诸汤盘之铭也。夫人禀天地之帅以为性得天地之塞以为体。然而财利之欲铄天理。朝昼之行梏良心。卒与禽兽同归。盖由其安于旧习而不能即其新也。诚使学者。涤其物欲之累。溯其本然之善。存之于幽独之中。察之于言动之间。濯去旧染。以来新意。则学日进德日造。汤之圣敬。庶可及矣。然则居是斋者。可不顾名思义。俾无屋漏之愧乎。若其群居绝及义之言。朝夕为徵逐之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非今日所望于二三子也。某月日。记。
池边新堂记
万历九年辛巳秋。作新堂于锦亭之西。堂之制七间。凡梁之自西而东者三十有二尺。自北而南者二十有三尺。皆用旧材为之。材旧而谓之新者。以其卜基肇也。有楼有库。上下通用。隅为房。温而明。中为堂。爽而旷。于冬夏均宜焉。左带涧流。金石锵鸣。东瞰莲池。云锦鲜明。梓老桑阴。场圃筑前。梨青枾丹。果园缭后。至若东岭长松。北园脩竹。黛色浮空。清风操琴。目遇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5L 页
耳得。莫非神爽而骨寒。当里居之剧。而宛在名区。斯亦奇矣。噫。是谷我先祖故居也。永乐间。玄王父创胥是地。北辟之为宗室。逮先君。南辟之为子舍。今在我兄弟。又中辟之以为此堂。呜呼。自玄祖而先君。自先君而我兄弟。今几二百载。继六世而居一谷。以安以生者。皆先祖之泽也。然则登堂而望其某树。则宛然先祖之手植也。望其某丘。则宛然先祖之杖屦也。向之所谓果园场圃目遇耳得。亦先祖先君所尝游玩之物。则今我兄弟之居是堂。后我子孙之居是堂者。可不思所以肯其堂搆。以无忝我所生乎。堂之经始。在大火西流。堂之落成。在定之方中。匠而主者。隶人后同。
李氏祠堂记
丹城李孝君惟諴。一岁叠丧。穷不虑居。凡祭礼葬具。一出哀敬。宗人咸曰。佐郎公有子矣。既葬数月。君又闵其先君之行裕已而不显世。求文于知己。立碣于墓道。用图不朽。乡人咸曰。生子当如李氏子也。故屋曾失火。家口不能启处。财力又匮。在他人无所为计。而君能血诚营画。克搆祠堂。不浃月而落成焉。内则恢旷清邃。管簟上下。外则轩豁宏严。庭庑正方。既兴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6H 页
且轮。宜穆宜昭。真所谓寝成孔安者也。于是宗人乡人。又合辞而相与叹曰。孰不葬其亲而必具其物。孰不祭其亲而必为其所。噫。佐郎公孝友冠九族。学行著一乡。海蚌之剖。宜其为明珠。园茧之绪。宜其为美锦乎。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李君其庶几乎。余于君。通家作兄弟。不可涉嫌而没其善。用宗人乡人之言。记其始终云。万历十年也。
丹城乡校圣殿重修记
世之守令。邑有楼观之废者。则咸知所以重修。至于学校。则鲜有能加意者。由是楼观恒新。学校恒废。而丹县居一焉。今太守权公愉来尹玆土。政尚刚克。多革民弊。邑人咸畏服。既为政四年。乃知圣庙倾圮。遂徵工辇材。不数月而新之。初。庙制颇狭陋。今则廓而清之。厚栋大梁。矢棘翚翔。甚合庙貌焉。大凡 朝家设郡命吏。不惟守土地督赋敛而已。盖将崇学校明教化。以厚伦成俗。今权侯体 朝家成命。举前守废政。过凡吏远矣。明年冬。权君济李君惟諴请余记绩。用垂后宪。噫。昔鲁侯尝修泮宫。诗人歌焉。袁守改夫子庙。史氏赞焉。然则诸君之请。其亦歌赞之意欤。然莪在陵。菁菁在莪。诸君亦能由庠序。克遵礼义之教。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6L 页
则岂特权侯之光也哉。某月日记
养鱼池记
陇西主人。尝辟居第之西。因坳为方池。导以清源。放以脩鳞。以备游乐之所。池之大不能一亩。而笼含万象。有萧洒风味。当其风止雨收。活水澄朗。宵宜星月。昼宜天云。面对玉山。春碧秋丹。层倒叠落。至若玉波微兴。镜面生痕。双鳞队鬐。泼泼洋洋。怡然不动。俶尔远逝。或伏而昭焉。或牣物而跃焉。池之胜。于是为最。主人每晨夕啸咏其间。恒与游鱼同其乐。时或心烦虑乱。志倦体疲。则引觞满酌。荡涤幽悁。至暝色苍然。犹不欲归。浩浩与造物者游。而莫知其所穷也。间者。公尝语余玆地之胜。告余自得之乐。而又欲求额于余。余久废书。以文代之。夫君子观物以察其理。察理以反其己。公能观鱼之伏而昭。以思不掩之诚。观鱼之牣而跃。以悟昭著之理。又能观水之源清流活。味圣人亟称之叹。则心虚而理明。神清而气养。可以见活泼泼无穷之妙矣。夫如是则是池也岂独养鱼观适之所欤。若其以啸咏为趣。引觞为乐。则主人之意。固不在于是也。万历十年月日。某记。
南涧记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7H 页
松亭南麓。有故里墟。号内孝道谷。其谷口又有小溪。号南涧。其源发自西麓。直流而东去。涧东流而谓之南者。自松亭言也。余时值先君丧。庐在松亭。以棘人不宜远观。未暇寻焉。今年四月二十五日。叔父谓余曰。某谷吾族所居。某涧吾童子时所游。今已三十年矣。当为我寻旧迹可乎。于是叔父率柳君时见童子二人洎吾兄弟。由松亭至孝道谷。其故墟遗址。藤蔓冥合。废而为野田。马牛群躏。化而为牧场矣。由故墟披草而进。沿溪而上。求所谓南涧者而止焉。清流一派。泻出林下。铿铿触石。响若操弦。大石小石。又错峙其间。穹若列鼎。六人各据一石以为毡。手弄澄湍。耳聆清响。飘然若遗外尘世而在壶中也。叔父曰。此间不可喑无一言。令柳君及童子赋之。题曰寻溪。韵以行字。三人争刻意苦思。皆成章而可观也。既归。叔父亦用其韵自占曰。为泻愁哀两两行。愁哀还激听溪声。归来凝坐堪怊怅。耳在潺潺碧玉清。因命余记之。余复于叔父曰。自古胜区佳境。得人而彰。因文而著。是以。兰亭激湍。遭右军名于世。永州石涧。遇子厚显于后。今叔父既游此地。又有奎律。人文彰著。两美相合。此亦南涧之奇遇。不可以不志。是岁万历九年也。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7L 页
西谷记
西谷在外孝道谷。去松亭数百步。其南为内孝道谷。即南涧之所在也。两谷间有山穹然而隔。故在山南为内谷。北为外谷。谷在北而谓之西者。亦自松亭观也。犹东涧之为南涧也。隆庆四年庚午九月。先君遭王父丧。庐于是谷。今已十有一年矣。余尝与弟二人。访寻遗迹。荒草莽然。触目为愁容。涧流潨然。入耳为悲声。惟有东西两阶石宛然当时。上井下井。依旧涌溜而已。其侧又新有一茅屋。里人居之。嗟夫。昔在先君。哭王父于斯。思王父于斯。今在孤儿。彷徨旧域。哭先君于斯。想先君于斯。岁末数纪。人事至此。感旧怀新。两世一悲。呜呼痛哉。然则是谷也其在吾子孙。永为无穷瞻慕之地矣。故揽涕为文。以贻后日之为吾子孙者云。
东圆理菜记
庐之前为东园。纵数十步横数十顷。厥土赤坟。既瘠且燥。凡草木之生于是者。咸莫之盛焉。余曰。草木之衰盛。由土地有肥饶(초간본에는 '肥硗'로 되어 있다.)。土地之肥饶(초간본에는 '肥硗'로 되어 있다.)。由人力有勤惰。是以。虽沃土。不粪不实。虽薄田。力耕则少秕而多实。人力之不尽。而咎土之瘠。不几于梁王之罪岁乎。遂命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8H 页
仆及其时理其园。未春而耕深。既春而耨易。又掘坎为区。深一尺粪其中。于是菰芋菁芥东瓜西瓜百菜之种。随土宜以植。天少晴则乃灌乃沃。草少生则以锄以培。咸不违其时焉。又时其先后而种之。使常继也。凡百菜之种于是者。既播而生。既生而长。郁然其根茂。贲然其实硕。荐之几筵而有馀焉。给之朝夕而无穷焉。噫。前乎草木之生者犹是土也。后乎百菜之种者犹是土也。而其盛衰若是其异。是知肥瘠之由乎人而不由乎土也。夫人之质有贤愚清浊。犹土之有肥而有瘠也。然土之肥饶(초간본에는 '肥硗'로 되어 있다.)。土之性也。人之贤愚。性非本然。习相远也。苟学者知性之善习之远。愚者养之以智。浊者养之以清。去其远而反其善。则困之知。与生学同其成。勉强而行。与安利同其功矣。然则人岂有贤愚哉。要在以学养之耳。虽然。世之人有田荒秽。则皆知所以为理。至于身也。则莫知所以为养。惜也。孟子曰。不思甚也。信乎不思甚也。旁有客喜曰。吾始闻子论理菜。终闻性与人道。记其说书诸绅。
故司果河公墓碣记
西岳墓者。故宣略将军司果河公之墓也。讳值千。于余为同姓。余尝至其墓。抚断碣于荒草之中。求好辞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8L 页
于苔剥之馀则由郡事讳之溟以上为同祖。自护军讳备以下始分为支宗。其年代久近。族属疏密。可一览而徵焉。噫。碣之功大矣。古人有弃千金得一铭必置山阿者。良有以也。后世重财忘孝。忽先行而不述。卒没世而无传。惜也。因书以自警。
游黄溪瀑布记
嘉县之西。号山之奇者。大坪最善。大坪之东。号水之奇者。黄溪最善。是以。游观之士争相往焉。余尝闻其胜。而有不得见者盖十载。今年冬十月三日。县人追慕南冥曹先生。乃立书院以奉祀事。余时陪觉斋叔父。忝在执事后。越奉安翼日。诸君咸曰。黄溪。我邑之名区。去此且二十里。盍往观焉。于是促晨装理行屐。出晦谷逾佛岭以望大坪。金城山城对峙南北。皆大石矗立千仞。磅礴蜿蟺。虎若踞龙若蹲。有碛石上界风味。又东行五六里。求所谓黄溪者观焉。两谷间有岩削立数十丈。有水直下其上。由其中以望则清流喷玉。飞落半空。舂岩吼崖。谷应山鸣。恰似银河翻倒。雷风相薄。信名区之奇怪也。其下又有澄潭方一亩。黛蓄膏停。左右又有右环潭而平铺。可坐数十人。于时三秋始暮。草木岩峦。犹带锦妆。似为游方者容焉。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9H 页
于是同游之士十六人。各举一觞以做清欢。赋一诗以泻幽兴。悠悠乎凭灏气吸朝霞而游乎造物者之始。噫。以此地之胜。致之上国。则必与庐山相颉颃。而今僻在遐隅。吾惧其使佳境芜没于空山也。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是岁万历十年也。
矗石楼重修记
闻诸柳柳州。贤者之兴而愚者之废。废而复之为是。习而循之为非。吾以为名言。在古则于滕王阁得王弘中。岳阳楼得滕子京。咸举其废者而复之。玆果为贤者欤。在今则我侯申公有之矣。矗石。晋之名楼也。在丽朝。金公仲光与其别驾李仕忠。始城而作之。厥后连为焚荡。废兴无常。至弘治四年辛亥。庆侯纴与其判官吴致仁又重修。今九十有三载。岁月既久。栋绝柱欹。不克以居。由是凡大宾旅大宴游。常寓于客舍。然而历累侯。咸以时屈莫能举。及至我侯。与方伯柳公谋新斯楼。克恢旧规。时万历十一年癸未春二月也。楼制五间。栋凡六。阔三十有八尺。柱凡五十。高一仞。东为清心涵玉。西为观水双清。皆拱揖斯楼。若贱幼者之朝尊贵也。旧制上下柱颇庳弱。今则既高且壮。高欲其明。壮欲其固。其馀闬闳筵寻。阖辟纵横。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19L 页
奂轮而合度者一仿其故。欂栌梁桷。峻整周重。坚固而不可动者百倍于前。制度聿新。胜观增光。山益高水益清。凡宏敞轩豁。浮游㳽漫。回环日星。临橄风雨。粲然冷然。目谋耳谋之胜。争效奇献巧。咸若有加辟之者。是岁夏四月。工既讫功。乃八日己未。方伯及我侯率僚属宾士。登玆以落。棨戟幨帷。森列飞扬。钟鼓笙竽。噭噪嘲轰。昼穷其观。又继以夜。极欢而罢。于戏。王子之为滕王也。令修而人得。滕子之为岳阳也。政通而人和焉。则不知我方伯之今。独不修于庭户之间乎。我侯之政。独与滕子相推让乎。我邑之民。亦不和而得乎。吾无韩范笔力。无以扬盛举而垂鸿声于不朽也。申侯西原人。名点。字圣与。判官金公元龙。相协力以成。系之以诗曰
维晋之胜。矗石第一。度土经始。越自丽室。王有使臣。爰诏爰礼。宾有燕好。爰笑爰语。厥用孔大。匪专观游。肆我来侯。废用继修。往在弘洪。庆侯重新。屈指于今。九十三春。岁积纪逾。栋宇催倾。我侯欲新。虑以举嬴。方伯有命。克承克行。我侯曰咨。汝匠汝工。制用旧烈。各奏尔功。四民辇材。雷厉风驱。安流瞿塘。坦道三涂。斧彼钜彼。成之不日。奕奕渠渠。翼翼秩秩。竹苞松茂。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0H 页
鸟革翚翔。南有长江。其流汤汤。方伯来游。析羽龙章。式歌且舞。其乐阳阳。西有崇山。峻极于天。我侯来燕。嘉宾满筵。既醉以饱。伐鼓渊渊。流有跳鳞。岸有集羽。邦人相告。侯我父母。愿言之乐。同我赤子。于传有之。贤者乐此。庶度游豫。纳民轨物。迂生献祷。愧非张匹。
换鹅亭重修记
山阴。山水县也。其清淑一气分自方丈。磅礴蜿蟺。别成一区。为官阁地。旧制尝临水辟一亭。厚栋大梁。飞耸杰环。号曰换鹅。去亭南数十步许。又搆一堂。碧窗朱甍。珑玲萧洒。号曰道士。盖取右军遇羽客义也。王有使臣。必礼于斯。宾有燕好。必乐于斯。布政宣化。其来古矣。 国家不幸。壬辰乱后更累宰。咸以时诎。莫能重恢。今太守权公淳下车未岁。惠流人安。事理政平。民乐效力。有一官吏自愿减役。克新斯亭。官无一钱费。民无一材劳。奂焉轮焉。百倍前日。其功大矣。然则栋宇弘敞。非斯亭观也。赤白辉煌。非斯亭饰也。万壑千岩。非斯亭胜也。茂林脩竹。非斯亭景也。承流而宣化。得民而乐用者。乃斯亭大宝也。况游豫必度。歌钟以时。民庶几无疾则其乐亦非独也。昔王弘中为滕王也。令修而人得。滕子京为岳阳也。政通而人和。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0L 页
今此重修亦在公政平而人安。则信所谓其揆一也。噫。今世无羽客。且无王右军。其写经换鹅。不可必也。若曲水遗音。万古犹存。流觞一饮。当与使君从于亭上。赋一诗罢三觥。又乘舟雪夜。兴尽而返。窃有愿焉。万历三十四年六月下浣。晋阳河受一。记。
游德山獐项洞盘石记
自书院渡萨水。西北行数十里有洞焉。是谓獐项。窈而深。深而狭。其上下有松森列。其直如矢。自獐项过小庵。东北行数十步有石焉。是谓盘石。方而广。广而平。其左右有水环流。其鸣如佩。真幽绝处也。昔南冥先生尝游于斯。有十破牛胁之诗。用是诸君皆感慕踟蹰。睹其直而思其气象。聆其鸣而慕其謦欬。余遂题一诗以吟曰。昔闻獐项有瑰观。今日来寻萨水干。谷口两崖悬似壁。涧心双石矗如盘。春风已断死牛胁。秋色空妆舞凤颜。惆怅古人寻不见。洞天山月思无端。时同游者六人。姜敏修士吉崔琦弼奎仲河憕子平吴长翼承及曹次磨二会。余亦与其数焉。是日也八月十八日丁卯享祀后。
元堂书斋记
古道之行。由君子倡之也。非其人。不可行也。自三代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1H 页
以降。教人之法之具皆废坠。家无塾。党无庠。在中朝犹病诸。况我国之偏乎。举一国犹病诸。况我乡之僻乎。由是乡曲之士虽英才美质。耳不闻弦诵之声。目不暏揖让之容。终至于虚生虚死。是岂士之罪也。实无君子为之倡也。元堂。故里也。代有文学之士继出。历科第跨郡邑者前后相望。然而未尝有庠塾以教人。今我柳丈某遂谋于里人之有子弟者。乃筑书舍。以为藏修之所。长林在前。流水在左。萧然有林泉之趣。得其地也。讲论有堂。东西有斋。生师各异其所。称其制也。近里闬而压巷门。兼家塾也。远州城而专一面。兼党庠也。一舍之兴而众善备焉。然则柳丈之功。其亦大矣。愿吾党君子与柳丈同志者。嗣而葺之。使诸生之欲孝其亲。欲弟其长者。升此堂以讲孝弟焉。又有馀力则春诵夏弦。沈潜乎仁义之泽。翱翔乎诗书之林。浚发清源。激扬洪音则郁然为大成之材矣。其功业岂止历科第而跨郡邑哉。小子亦同里闬也。抠衣于函丈之间。窥见室家之好。窃有愿焉。某月日。河受一记。
李公(天庆)日新堂记
堂以日新名者。其意深矣。东望则野阔江流。于旷宜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1L 页
焉。前眺则竹猗松苍。于奥宜焉。方池鉴开而宜月。花草锦展而宜春。凡登望景物。咸效奇庭庑之下。合宜取此以名。而必取日新之义。则主人心事。盖可想已。夫日新者。成汤之所以为圣者也。凡人革旧习即其新者为君子。狃旧习厌其新者为小人。新之于人大矣。今我主人。不惟名诸堂。而又铭诸心。旷野之望则思开广心胸。流水之观则思不舍昼夜。以至竹思节松思贞。心源澄明如清池。意思一般如庭草。则光风霁月。都在几案之上。日新之功。必日日新而又日新矣。不然。堂不名叶。人不堂称。而将有屋漏之愧。主人其勉力焉。余尝至其堂。主人欲索记。固辞未获。遂书为堂累。某月日。某记。
竹亭记
代以瓦。犹额其楼。实于庭。亦扁其轩。况屹然柱穹然栋。列为桷编为床者咸以卫物。则亭果不宾于名也。朱甍弘敞。碧窗玲珑。奂焉轮焉。有杨花燕子之态者。此主人之旧所有而荡于兵火中者也。茆檐闲静。蒲席清凉。萧然洒然。有山家草堂之风者。此主人之今所有而落于乱离后者也。其制仅一椽。其大方半亩。槐荫于坛。楸映于庭。又有盆松墙菊并莳其中。渊明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2H 页
三径之趣具焉。青山在左。流水在右。又有枰楸一局消遣长夏。司马独乐之兴存焉。博士年少新进也。羽仪龙跃。玉堂金马。佩紫怀黄。匪躬夙夜。际会风云。方期变化。有功未遂。有事未谢。三径独乐。时乎不暇。则斯亭也非今日博士之所宁也。佥知令公。达尊大老也。鬓玉腰紫。须眉皓白。筋力精神。愈老愈强。日率儿孙。教诲洋洋。亲朋时至。列尊开觞。三径独乐。随意倘佯。斯亭也实百年佥知公之攸芋也。余尝至其亭。举一杯相属。祝万寿于佥知。望元勋于博士。而同其亭上之乐。故忘其芜拙而为之辞。万历丁酉六月上浣。晋阳河受一。记。
暮轩记
轩何以扁暮。暮者迟辞。主人之自谦也。挹伽倻山水而地位清高。拥住鹤风烟而光景富丽。二乐八景之胜。争献奇效态于轩窗几席之间。而必取暮以额。今夫道暮则行者忧。席暮则酒者愁。园暮则花落。林暮则鸟鸣。凡天下之称为暮者。在人物所共恶。而独主人好之。至名其堂。其意微矣。盖公有志于学。而失圣人十五之期。早肆力于文章。而迟子贡晚年之闻。至于仕居众后。年在人先。则是于学于道于仕于年。皆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2L 页
可谓暮矣。夫暮于学。惑不解矣。暮于道。德不进矣。德不进惑不解而身且老焉。则周公之梦亦绝矣。此公之所以自叹。而轩之所以得名者也。虽然。吾尝闻之。人暮则知所归宿矣。知所归宿则知所止矣。知所止则曾氏之定静虑得。孟子之居安资深。庶可及矣。请主人勿以暮自沮而勉力焉。余于公也。慕望爱悦之情。盖将数十年馀矣。而堂室之奥则今始睹焉。然则余之行亦暮矣。暮轩之客。宜其暮也。遂作暮轩记。
云锦亭记
亭不知自何代始。成化二十年。玄王父志铭。有云云锦亭中。邀我宗族。若非玄王父所卜。必在上世。其来古矣。其为制宅南凿池。池心筑台。台上作亭。又北为石桥。置两穴通左右水。及至先君。辇础且瓦。朱槛玲珑。不幸先君早世。亭亦为风雨所颠。又以海贼之乱。未暇修葺者几十五年。今年夏。始重搆焉。古有三绝。至觉斋叔父。添以八咏。曰柳边清风。渊心皓月。东岭长松。北园脩竹。凌波石桥。鸣雨玉荷。映夏紫微。报春寒梅。遂逐题为诗。并与三绝相酬和。揭诸壁上。兵火中尽失。今无存者。柳亦枯莲亦死。竹园且焚烧。景物皆减于前时。悲夫。虽然。斯亭所宝。不宝景物。宝世守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3H 页
也。然则凡亭上一石。莫非世石。亭下一花。莫非世花。对世石世花而思先祖先人。其为思也亦世世无穷矣。思无穷于世世。故守无穷于世世。为吾子孙者。其可措其思乎。其思也有道。被服乎孝弟。襟带乎忠信。立吾身扬吾名而已。一立其身。万事立矣。一扬其名。万事扬矣。不然。徒把杯酒。朝游而暮赏曰。我能述人事继人志。则非吾子孙也。呜呼。其不念也哉。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上浣。河受一。记。
荣川东龟台记
出郡南一里许有三台。曰上台东台西台。咸以龟为号。盖其首微隆而尖。其背最高而平。有若龟形然故名焉。上台有山城军仓。西台隔小溪。废为弃墟。若东台者。集二台之胜。最名为游赏地。厥岩惟奇。厥土惟沙。郁然薰然。有松有花。玲珑萧条。幽致实多者。于奥宜也。沃野苍茫。大陆靡曼。既衍且夷。四隅一观。阛阓杂沓。烟火郁盘。左眺右眄。神爽骨寒者。于旷宜也。至若鹤驾舞南。凤凰飞北。太白小白。横亘峻极。若屏若障。如矗如削。云烟献态。四时异色者。其山胜也。临川襟后。沙溪带前。清沟污渠。互流成渊。涵泳星河。吞吸云天。风沦月波。浩然眇然者。其水胜也。台延袤才数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3L 页
亩。奥旷咸宜。兼大小观焉。山水皆胜。具仁智乐焉。诚一郡佳丽者已。噫。七载风尘。凡一国形胜。楼榭亭堂。蹂躏焚燎。化而为荒草野田者。殆不可胜数。蕞而小台。独也岿然全其天保其胜。使骚人游客得以徘徊于其上者。岂非幸也。调玉烛于山河。开日月于太平者。其兆兆矣。况今太守李君某特蒙 圣恩。荣以五马。佩以金章。其承流宣化。事祀治人。当必异于凡吏。请使君登此台。睹其奥则思深其德。临其旷则思通其政。以至山思静水思动。不浅不滞。有变有常。居以无倦。行以自强。则将见狱讼平盗贼息。其天益全。其胜益保。天全民亦全焉。胜保民亦保焉。欧阳丰乐。不独专美于前矣。使君勉乎哉。时余亦客于荣。偕太守共赏其胜。故既归为文以记之云。
柳公慕古轩记
今人与居。古人是稽。吾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今于主人得之矣。拥一庭花竹而清香满袖者。轩之内玩也。面西山松桧而爽气通襟者。轩之外玩也。不此之名。而必以慕古额之。果非今之徒者欤。但所谓古者。其义非一。有迹焉。有心焉。不知主人所慕者何居。若以迹也。养松菊者皆为陶潜。爱莲者皆为濂溪。然以心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4H 页
观之。则平泉之庄。亦有松菊。谓文饶慕渊明可乎。东坡之庭。亦有盆莲。谓子瞻慕濂溪可乎。松也菊也莲也。主人亦以为庭实。故姑指所见之物。以明慕古之一端耳。请主人不求其迹而必求其心。所慕异而今古判焉。呜呼。其不念也哉。主人有蚌珠三个。其仲尝从余者也。请余记恳甚。忘己之拙。遂作轩记。
游落水岩记
落水岩者。名之以其实也。岩在两山间。平铺一壑之中。而巅高末下。水从其高而落之故名焉。昔余与孙士彬诸君尝游其上。每欲再游而累岁不能得。使青苔白石空入梦想者有年矣。今年春暮。李汝实昆季。河公极孙士彬三昆季及余同话于觉峰书斋。翌日。汝实仲弟汝敏及从弟汝信自丹城来访。不期而会者凡九人。斋去落水岩凡数里许。诸君曰。方今胜会焉。日胜焉。地胜又近焉。盍作游胜焉以成四美乎。时九人中马者二。不马者七。欲同行而病其不齐。诸君以余及汝实有一日之长。遂推其马。于是吾二人骑往焉。七人步往焉。由天上坪至石亭。亭上有古松数本。偃盖如虬龙形。其下有清流一派。铿锵若金石鸣。盖岩之馀波出洞口者也。是时汝实方卜莬裘之所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24L 页
于落水岩之东。余非风水师也。固不知吉凶。但主岳壮。泉甘而土肥。称山居气味。诸君皆贺汝实之得地也。又溯而上。求所谓落水岩者游焉。岩石果平铺一壑中。流水果从高而落。余再游者也。苍苔白石。皆有旧情。其馀对岩花弄澄湍。皆欣欣然有新知之感。但所欠者。恨未能为流觞曲水之制。以续兰亭遗响也。游后数日。汝实属余作记。余追而记之曰。岩之胜奥之称。岩之水可洗耳。昔无遇今有主。谁其主者。陇西之子。德或二三。北山在彼。三月二十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