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x 页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杂著
杂著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5H 页
甲子趋 朝录
天启四年二月十五日。闻贼适已渡临津。 大驾奉 宗社南行。驻于公州。即发行。三月初五日。以掌令肃拜。 上御资政殿 引见。 上曰。闻名久矣。举义后欲相见谋国事。渴望其上来。而屡召不来。反躬自责。今日见谢恩单子。予心甚喜。显光对曰。臣罪甚重。其在山野。心常惶悯。遭此无前之变。不敢自安于家。奔赴 行在。而 銮舆已回。臣老病不能追及。行到近甸。又闻 恩命。罔知所措。今始来谢。惶惧靡容。 上曰。予之愿见之诚。副提学郑经世知之矣。显光对曰。郑经世遇臣于途中。具言 筵中之说。臣惶恐待罪。无地措躬。 上曰。国事至此。何以为之。显光起拜而对曰。自 上有忧民之意。公卿以下。必体 上意。各自尽心。此后民生。必慰颙望矣。 上曰。公卿大夫所言。皆是寻常底事。欲闻新语。显光对曰。大小佥同之言。必是当行之事。就此而笃实行之。则必有大效。 上曰。谚有之。当局者迷。朝廷之人。皆是担当者。恐或未及思。自古方外之人。静养之中。必能洞烛其是
天启四年二月十五日。闻贼适已渡临津。 大驾奉 宗社南行。驻于公州。即发行。三月初五日。以掌令肃拜。 上御资政殿 引见。 上曰。闻名久矣。举义后欲相见谋国事。渴望其上来。而屡召不来。反躬自责。今日见谢恩单子。予心甚喜。显光对曰。臣罪甚重。其在山野。心常惶悯。遭此无前之变。不敢自安于家。奔赴 行在。而 銮舆已回。臣老病不能追及。行到近甸。又闻 恩命。罔知所措。今始来谢。惶惧靡容。 上曰。予之愿见之诚。副提学郑经世知之矣。显光对曰。郑经世遇臣于途中。具言 筵中之说。臣惶恐待罪。无地措躬。 上曰。国事至此。何以为之。显光起拜而对曰。自 上有忧民之意。公卿以下。必体 上意。各自尽心。此后民生。必慰颙望矣。 上曰。公卿大夫所言。皆是寻常底事。欲闻新语。显光对曰。大小佥同之言。必是当行之事。就此而笃实行之。则必有大效。 上曰。谚有之。当局者迷。朝廷之人。皆是担当者。恐或未及思。自古方外之人。静养之中。必能洞烛其是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5L 页
非。显光对曰。先定大机轴。则节目间事。自是措置中所为耳。 上曰。所谓大机轴。何事。显光对曰。古今常行之道。公卿佥可之言。乃是大机轴也。但在奋发振作。同寅协恭而已。公卿百执事所达之外。小臣有何所见。唯以公卿百执事所达之言。笃行不怠。而一心尽诚。各思夫致贼之所以然者。必由于己矣。咸自日新其心。则必有其效。承旨曰。此言甚当。大小臣僚。各有此心。则岂非日新之道乎。 上曰。朝廷间处置。何事为失。而致此变欤。愿闻之。显光对曰。小臣抱病山野。有何所闻。就令有闻。何可以涂听之说。仰达 上听乎。大槩 君臣上下。各思其致天谴召民怨之故。则思过半矣。小臣此外。有何奇语。 上曰。以今言之。何事为急务。而民弊何事为最欤。显光对曰。事未得其要。则措置之间。反为扰民。今当姑如回将灭之烬。数年务为息肩。可也。 上曰。此言甚是。今日事势。适值军兴。不可束手安坐。且毛文龙所索极多。责应云委。不能不取给于民。故民怨由此而甚多。此可虑也。显光对曰。民虽至愚。宁不知此。但以前时色目。因之徵索。且奉行之人。号令多门。故事致骚扰。臣之所闻于外方父老之言者如是矣。百姓骚扰。诚为忧悯。骚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6H 页
扰之机。不可不洞察而深去之也。 上曰。国家元无蓄积。有若贫民随获随食。虽逢凶年饥岁。减省为难。且值兵兴。虽欲休民。末由也已。如人经大病。必须苏复元气。而形势如此。知而不能为。最可悯也。显光对曰。 圣上果能忧勤如此。则大本立矣。何太平之难致乎。但其骚扰色目。不可不速除也。臣亲承 下问。且以村野间耳闻于人者陈达。而庙堂必能善为设施。自 上益加勉励则可也。有何奇异之言。 上曰。所陈数款语皆好。欲依此为之。外方之事。已得闻之。朝廷间。何事为弊。显光对曰。外方病伏之人。何能与知朝廷大事。屡承 召命。而一未来谢。常以为悯。今遭此变。不能退安。扶曳上来。而此非供仕之年。况此本职。尤不堪当。前此屡 召未就。恐或朝廷以为筋力可逮。有所裨补。故欲一出。而使见者知不堪于世用也。同月十三日。以执义肃拜。 上御资政殿引见。 上曰。顷日上疏。已省之矣。疏中所陈。无非紧切之语。当力行耳。显光对曰。臣老病日甚。无可为之事。敢达浅近之言。而自 上优容。不胜感激。 上曰。人心世道。已至于此。太平不可望。若赖贤士之共济。则可期于庶几。而乃欲见几而作。予甚悯然。显光对曰。人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6L 页
心世道。岂无可矫之理乎。此在 圣君贤相。能有为而已。如老病而退。非见几而作者也。臣自顾精神筋力。已至衰乏。故不得已求去。岂欲强为去计者乎。人主以至诚御世。则愚夫愚妇。莫不感动于神化。而实无难处之事矣。 上曰。都中人心。与南方何如。显光对曰。都民之心。臣实不知。但闻都民。皆自疑惧。不能自定云。此必才经变乱之故欤。承旨以偷窃国储者与反侧不自安者为言。显光曰。小民无识。何知义理之所在。自 上荡涤之。使反侧者自安。则可以定矣。都中。四方之本。都民定则四方亦定矣。 上曰。迎贼附贼之辈。切勿更问事。屡次传教矣。显光对曰。申下此教。务定都民之心。可也。 上曰。南方贤士某某。可用之人。切欲知之。人之为才。大小各异。不知而误用。则亦为欠事。显光对曰。 圣意求之如渴。则自有可闻之路。器使惟公。则当见称才之实。但于乱后。鲜有力学之士。虽自好之。人亦不易得。只可就其中。拔其尤者而用之。能尽其才而已。人才固不可易得。而自 上能尽作成之道。则虽平平底人。必为可用之才。此在作成之如何耳。 上曰。作成。乃圣帝明王之事。如予寡昧。则必待大贤。方可望此等事。显光对曰。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7H 页
圣上临御一世。不宜推让于古人。小臣以往昔明王之事业。深有望于今日。明王事业之大本。惟能自修己德者是也。 上曰。予于贼适。徒知其有才。而不知其异志。用人如此。何可谓知人。若知之而驾御有方。则逆节必不敢萌。顷者致变之故。皆予之罪。尚谁怨尤。显光对曰。古人有言。小人难其为小人。如使贼适不得逞其凶计。当无今日之变也。 圣上自反之意。如此其盛。在朝之臣。莫不以自反为事。则转乱为治。亦何难乎。至如一耄癃之微臣。其何足为有无哉。使之退伏田园。亦一善政也。 上曰。南方人才。朝廷远未之闻知。南中第一人。可以举之耶。显光对曰。此时安得第一人。若能取用其次。而心诚求之。则贤士自至矣。亦须朝廷百执事。同体此意。然后庶可以必得而能用矣。 上曰。朝廷之上。若杜循私怠惰之习。则或可望治。显光对曰。 上教允当。事之不理。皆由于怠与私。果杜此习。则何患乎不治。一政令一举措之间。可以振起人心。自 上既有诚心。则在下之人。孰不欲尽诚。四月初九日。肃拜。(数日前。 元子遣司钥致语。故是日。为谢 元子而出。先肃拜。)仍招讲学厅书吏。令通告于 元子。 元子曰。当见显光。遂诣讲学厅。入门。 元子降庭中东路。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7L 页
迎引以升。 元子升由东阶。显光升由西阶。堂东西并有拜席。 元子先就席。显光亦就席末。 元子再拜。显光亦再拜。各席北。又各有方席。 元子就坐。显光亦就坐。 元子曰。闻有归计。然乎。显光对曰。老病不能供职。故欲退归耳。 元子曰。愿毋归。显光曰。老而耄矣。病而痼矣。不得不归也。仍进言曰。显光名属僚末。而老病不能供职。故亦未曾得诣于讲厅。得侍于讲席矣。乃于意外。猥承 下问。惭悸既深。今日又蒙 赐见。悚感何胜。老病耗昏。虽不得仰审 玉貌。尚瞻 容止雍容。神采莹秀。诚有孚于吾东他日之所大望。宁非储 国家无疆之休庆哉。窃闻 厅上方讲之书。即朱文公所编小学云。此书。集经传子史中格训嘉言至德善行。实惟彝伦之模范做人底样子。圣贤道德。帝王事业。都根柢于此书。伏愿 熟读而体行之。 国家之幸。如何哉。既讫起敬。移刻而告退。遂出。十三日。上辞疏。即发程。及渡汉江。 命牌追来。病未克进。疏 批又追到路上。及暮。工曹郎官以 上命驰来。宣谕于良才寓处。十四日。裁疏陈病甚莫进之悯。遣应一呈政院。 批答即下。二十五日。过海平书堂。暮还南山弊庐。往还凡六十五日。留京凡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8H 页
四十日。
丙寅趋 朝录
甲子赴京时。 除授工曹参议。病不得就职。屡辞不递。遂裁疏告归。不待 批答而退还。还后至六月。始闻职名尚在于身。遂呈本府。报使驰 启。乃复 下旨不递。又不得已裁疏控达。然后得递。其秋。又 除授吏曹参议。即呈病转 启。未蒙递 命。继又具疏陈恳。然后获递。乙丑夏。 除授同副承旨。又呈病转 启。不递而 召旨又下。遂不得已戒行登程。至善山地。路上马仆。仍伤辍行。裁疏封达得递。 除副护军。仍 下旨慰答焉。冬末。闻 启运宫證势危重。 主上露立祷天。至自刃手指。滴血试救。丙寅春正月。 启运宫丧讣。播及乡野。显光虽以老病。退在僻远。既闻 主上遭至痛。在罔极中。其于臣子心情。自不得自若于寝食。思须一番作动。匍匐进诣都下。候知 圣躬常度之靡愆。然后退还。则庶得以少伸区区情悃。有以自安于心矣。既措求骑仆与其粮物。犹以身疾叠作连患。莫能刻期就路者连朔。至三月中旬。自 上除授刑曹参判。 召旨继下。揆之事势。似不可较避细嫌。决意赴谢。遂拨病作行。四月初六日。辞
丙寅趋 朝录
甲子赴京时。 除授工曹参议。病不得就职。屡辞不递。遂裁疏告归。不待 批答而退还。还后至六月。始闻职名尚在于身。遂呈本府。报使驰 启。乃复 下旨不递。又不得已裁疏控达。然后得递。其秋。又 除授吏曹参议。即呈病转 启。未蒙递 命。继又具疏陈恳。然后获递。乙丑夏。 除授同副承旨。又呈病转 启。不递而 召旨又下。遂不得已戒行登程。至善山地。路上马仆。仍伤辍行。裁疏封达得递。 除副护军。仍 下旨慰答焉。冬末。闻 启运宫證势危重。 主上露立祷天。至自刃手指。滴血试救。丙寅春正月。 启运宫丧讣。播及乡野。显光虽以老病。退在僻远。既闻 主上遭至痛。在罔极中。其于臣子心情。自不得自若于寝食。思须一番作动。匍匐进诣都下。候知 圣躬常度之靡愆。然后退还。则庶得以少伸区区情悃。有以自安于心矣。既措求骑仆与其粮物。犹以身疾叠作连患。莫能刻期就路者连朔。至三月中旬。自 上除授刑曹参判。 召旨继下。揆之事势。似不可较避细嫌。决意赴谢。遂拨病作行。四月初六日。辞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8L 页
家庙。十九日。肃拜。退投仓洞沈交河潗空宅。二十一日。上辞职疏。是日。移授大司宪。遂连上二疏。疏凡三上而不改。又呈辞至三。复加给由。势不敢已。乃出肃拜。拜讫。又即上辞疏。而 批教愈重。遂连疏至三。而不蒙许改。旋复呈辞又三。于是始得递差。遂 除副护军。此五月十三日也。又病未得肃拜。至十七日。 礼葬发引。 大驾当哭送于郊外。百官陪出。而显光独以未肃拜之官。不得随行。又不敢安坐于城中之寓。乃于 发引前一日。先出门外止宿。夜半而兴。行祇迎礼。是时 礼葬虽过。而未卒哭之前。 主上一如初丧时。不入外言。故既具辞疏。而不敢进呈。至二十七日。卒哭祭毕。 主上还宫。然后呈疏。二十八日最晚。 批答始下。 批中有少留都中之语。遂复具短疏。又陈其不可得少留之势。以魂宫有祭。不敢即呈。六月朔日晚。俟 主上还宫。然后得呈。 批答即下。因有明日引见之 命。是前自初丧至卒哭。未曾有接见臣僚之事也。二日晓。始行副护军肃拜。拜讫引进。从承旨史官。入至 御座前席上。 主上命进来即诣 榻下。起拜而告曰。小臣素有重听之疾。出路上颇甚。今则人之恒言。皆不得听察矣。今就 榻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9H 页
下。必不得仰悉 上教。益用惶悯焉。自是 主上有语。承旨辄传 教。然后遂得审听而有以仰酬焉。 主上曰。比日。卿疏所陈。予既具悉矣。惟其疏陈之外。又未有可言者耶。如有之则予欲闻之。显光起拜而对曰。前疏所陈者。既举其大槩矣。臣今于暂时之顷。以口舌之末。岂得事事焉枚之。节节焉申之哉。天下之事。自有大本源大纲领。所谓本源纲领者。岂非 殿下之一心一身哉。 殿下之心所体者天德。 殿下之身所行者王道。则忠言不期集而毕集。善策不待求而争献。内自朝廷之上。外至郡县之官。各出其诚。各尽其心。各效其能。各展其才。俱收并取而用之。何患夫国政之不举。王业之不立乎。此在 殿下心身上转移之几而已也。 上有答语。而显光不能听得矣。仍又有数端语。自 上举询。显光仰酬者。而俱不能追忆。盖其为事不甚紧重。故莫之能记得也欤。自 上又垂调理勉起之语矣。显光因曰。小臣所常仰望于 殿下者。 殿下惟能不忘废朝时闾邸中慷慨自持之心。又能不坠反正初奋发自立之志。则幸莫甚矣。彼时耳所闻。无非无理之声。目所见。无非无道之状。 殿下十馀年于其间。悯默于昏乱之中。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19L 页
危疑而莫能发于言。忧愤而莫能形于色。临餐不敢味。在寝不稳席。盖 殿下之心。常自有所在。造次焉此心。颠沛焉此心。昼思焉此心。夜度焉此心。独居焉此心。对人焉此心。凡天地间可喜可欲可惧可怒之物事。举无得以易得 殿下之此心者矣。然则 殿下之此时此心。何如哉。既拨其乱。始反于正。则其位乃 列圣所居之位也。其绪乃 列圣所传之绪也。几亡而才存。几绝而复续。则当时 殿下之志。其立也岂得寻常哉。其敬天也。必欲一思念一意虑之无所欺。其得人也。必欲一片善一小艺之无所遗。其爱民也。必欲一弊一瘼之无所及。其发政也。必欲顺天理合人情而无所违。则 殿下之此时此志。何如哉。 殿下这心不忘。则其于凡所不当为者。虽微必无所为矣。这志不坠。则其于凡所当为者。虽难必无所不为矣。此岂非臣民之幸。 国家之福。 宗社之庆也哉。 上曰。卿言是也。予当体念焉。显光又曰。小臣之意。窃以为方今若行乡约。则于时务最为宜也。 殿下反正之后。前后政令。大小科条。似无不举矣。而惟于教化之政。一无及焉。此今所大欠阙者也。且今号牌之令。已颁于国中。大小人名目。皆载于簿籍。若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0H 页
于此时。专以军丁之急括。赋役之要密。为第一事件。则甚非所以慰悦民心者也。又非所以政得其本者也。姑缓他务。先之以乡约之行。使之知夫德义之不可不尚。廉耻之不可不励。有以兴起其爱亲敬长忠君报国好善恶恶之心。待其众志稍定。生业稍遂。然后编之为军旅。劝之为赋徭。则人皆知有身之不可无役。为民之不可閒游。而自安于分义之当然。职事之素定。终无有怨上之意矣。况风俗之美。习尚之正。乃皆出于本然之性。而只系于导率之机。则凡有血气者。孰不归于教化之中哉。教化既行。而天下国家有不治平者乎。此臣之欲行乡约于今日也。 上曰。卿言是也。予当议为也。显光又曰。今日丧礼。当初既皆上下其议。而参酌讲定焉。则其在一定之后。不可复为之异同于其间。而旁议之作。今尚有挠。故仪度节目之间。似无纪纲之的定者。此不似 国家体貌。殊为未安也。承旨继之曰。此事果为未安。当行之礼。既为之论定。则岂可以一二人之说。便可变动焉。而不无异议之横挠者。此事甚为未安也。 上曰。人之所见。有不同故如是耳。显光曰。当初论议未定之际。各陈所见。以备采择。固可也。今在既定之后。有复云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0L 页
云。则或是或非。疑此疑彼之间。事无其统。措失其常。有如不纲之网。万目乖紊者矣。此岂国家典常之体范乎。言终而未得详闻 上答之语矣。 上曰。卿今出时。须见东宫有所诲也。显光对曰。臣之入来也。已自 东宫。亦下引见之命矣。今又承 殿下之特命。敢不进听命于 东宫然后退乎。但臣耄病昏聋。既莫能有所启沃于 榻前。亦何能有所开发于 东宫哉。辞讫而退。才脱玉色衣。还着朝服。即有 东宫召入之命。乃进于 东宫。显光曰。显光窃闻 邸下往年行冠礼。行入学礼。其为庆也大矣。而显光老病退在遐乡。莫致趋贺。其无人事如此也。今者承 主上哀疚中 召命而上来。因被 邸下召见。显光不胜悚恧焉。因曰。 邸下即今所到之年岁。即古圣人志于学。几远大之时节也。即谓之志。则心一于所之。不为他岐所惑。直以圣贤自期待。而必常有不为尧舜。则不敢已之意焉。区区所望于 邸下者此志也。愿 邸下其立之也必笃焉。又曰。 主上极择有学有道之人。用为宫僚。故一宫诸僚。又各尽心尽诚。进讲日业之书。解释文义。开达道理。诚宜 邸下亦虚心专意。详听而熟读之。以之积日积月。则其有造诣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1H 页
之验。何可量乎。又曰。惟我 圣上建反正非常之功。隆继述无穷之业。可以为舜文之大孝矣。吾 邸下克体 圣上之心。克嗣 圣上之业者。其基址根本。寔在此时。举国所仰望于 邸下者。为如何哉。愿 邸下勉励焉。言讫。拜辞而退。翌日发还。即六月初三日也。十五日还故山。往还凡六十八日。留京凡四十三日。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碑碣志铭
金文节公神道碑铭
公讳淡。字巨源。金氏籍礼安县。曾祖讳方轼。奉善大夫修巡卫精勇护军。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祖讳辂。左右卫保胜郎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考讳小良。永柔县令。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妣平海黄氏。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之女也。公生于永乐丙申十一月丙辰。即我 太宗朝也。宣德乙卯春登第。即我 世宗朝也。阶升例秩。特 命超除。虽多履历。今为公何足陈哉。谥曰文节。盖取其平日躬行众知之实而用号焉。既曰文。又曰节。必非泛加之称也。我 国家圣继神承。培养教化。人才作兴。在 世宗朝最盛。公于当时。出与集贤殿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碑碣志铭
金文节公神道碑铭
公讳淡。字巨源。金氏籍礼安县。曾祖讳方轼。奉善大夫修巡卫精勇护军。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祖讳辂。左右卫保胜郎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考讳小良。永柔县令。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三代之 赠。以公贵也。妣平海黄氏。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之女也。公生于永乐丙申十一月丙辰。即我 太宗朝也。宣德乙卯春登第。即我 世宗朝也。阶升例秩。特 命超除。虽多履历。今为公何足陈哉。谥曰文节。盖取其平日躬行众知之实而用号焉。既曰文。又曰节。必非泛加之称也。我 国家圣继神承。培养教化。人才作兴。在 世宗朝最盛。公于当时。出与集贤殿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1L 页
群英齐名。其生其达。岂非应时者乎。墓无镌刻。公之五世孙前正郎友益。远来索铭。显光本无笔力有以发扬人善。况此耄荒癃痼。断事久矣。其何能做得传后之辞哉。辞之既固。恳犹不已。诚不忍直拒。玆不获已敢为之效拙塞望。就按状公之行者。权公镕也。文不溢美矣。有曰生而颖悟。幼好读书。则资禀之秀也。有曰襟怀温雅。学问精明。则见识之贞也。有曰出牧三州。入典铨衡。简而有制。直而有容。则宦业之亨也。至于田税加减之制。历算推步之法。必待公手而定。则其以公辅材器。惬于佥曰之举者明矣。及其末年。特授铨长之职。而终不就其志。亦可想矣。然则谥以文节者。非其实得耶。卒以成化甲申。在岁四十九岁。公娶成均直讲文献之女。有四男。万石,万钧,万枰,万引其行也。有五女。李秀亨,权瑀,柳大承,金启昕,琴致湛其序也。其后内外诸裔。多名人。至有德位俱尊。有以鸣世范俗。则岂非馀庆之必有也哉。铭曰。
伟人之作。岂是寻常。功存社稷。法垂朝堂。公出应运。佑我东方。土顺地理。遗泽无疆。辰分天象。裁辅有纲。若其细行。不言而章。事载 国乘。何待铭扬。宾洞山下。荣流深长。
伟人之作。岂是寻常。功存社稷。法垂朝堂。公出应运。佑我东方。土顺地理。遗泽无疆。辰分天象。裁辅有纲。若其细行。不言而章。事载 国乘。何待铭扬。宾洞山下。荣流深长。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2H 页
广平君李公碑铭
公讳能。字未传。李氏籍星山。乃星山大姓之一也。曾祖茂材。司宰同正。祖永。奉顺大夫。考杜文。判枢密院事。呜呼。世代既远。记载并逸。公之德行事业。末由考知。而人若道本州姓氏人物。则公未尝不举焉。岂惟公之爵位尊显哉。盖必有实绩之著赫当世者也。况在今积岁莫记年之后。有此兴慕修垄之事者。亦岂非馀庆流泽之可验也哉。有子曰希广。女适小府尹李缄。皆有后裔。今不可尽记。封茔改筑。已涉多岁。而邦挠未靖。不遑设碑。今始竖焉。墓是今州城北十许里岩浦山之原也。方其土役也。崔侯山立。牧州而莅其事。今此石役也。柳侯时会。临治而致其诚。二侯皆公之外裔也。事讫。有祭参事者。内外诸裔之近居者也。凡若干人。铭曰。
呜呼。封茔阅几星霜。而乃至于覆隍。又阅几星霜。而复见其若堂。人皆谓之数哉。君子谓之天也。其颓也其修也。不期然而自不得不然。此理非天而然耶。其将百岁而五患莫及。盖取诸大过者。于以得焉。
观察使鹤洞李公墓志铭
公之胤前郡守民寏。奉公行状。来索圹铭。显光辞以
公讳能。字未传。李氏籍星山。乃星山大姓之一也。曾祖茂材。司宰同正。祖永。奉顺大夫。考杜文。判枢密院事。呜呼。世代既远。记载并逸。公之德行事业。末由考知。而人若道本州姓氏人物。则公未尝不举焉。岂惟公之爵位尊显哉。盖必有实绩之著赫当世者也。况在今积岁莫记年之后。有此兴慕修垄之事者。亦岂非馀庆流泽之可验也哉。有子曰希广。女适小府尹李缄。皆有后裔。今不可尽记。封茔改筑。已涉多岁。而邦挠未靖。不遑设碑。今始竖焉。墓是今州城北十许里岩浦山之原也。方其土役也。崔侯山立。牧州而莅其事。今此石役也。柳侯时会。临治而致其诚。二侯皆公之外裔也。事讫。有祭参事者。内外诸裔之近居者也。凡若干人。铭曰。
呜呼。封茔阅几星霜。而乃至于覆隍。又阅几星霜。而复见其若堂。人皆谓之数哉。君子谓之天也。其颓也其修也。不期然而自不得不然。此理非天而然耶。其将百岁而五患莫及。盖取诸大过者。于以得焉。
观察使鹤洞李公墓志铭
公之胤前郡守民寏。奉公行状。来索圹铭。显光辞以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2L 页
耄荒。则郡守强之益坚。玆不获已。遂据本状而约之。公姓李氏。贯永川。讳光俊。字俊秀。其先有讳晖。当高丽忠烈王时。讨哈丹贼有功。授别将。累官至上护军。其子永坚。典工判书。即公九代八代祖也。数世后。自永川移居于军威县西村。曾祖讳宗林。 赠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祖讳世宪。成均进士。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考讳汝谐。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三 赠皆以公贵也。妣一善金氏。即判事讳成美之后。讳亨孙之女公。生于嘉靖辛卯七月己未。自幼笃志力学。登壬戌文科。由成均学谕。例升至典籍。历刑曹佐郎正郎,河东昌宁县监,林川醴泉郡守。时两亲俱在巍龄。公克致专城之养。万历壬午。丁内艰。甲申。丁外艰。服阕。 除青松府使。转成均司成,内资寺正,江陵中和府使,掌隶院判决事忠州牧使,刑曹参议,江原道观察使。是公履历也。岁己酉七月某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九。 朝廷遣礼官。赐吊祭。明年正月。葬义城西霞岘兑坐震向之原。公天性刚方。律己以正。其在成均。多士莫敢侮焉。居官守法。不畏强御。壬辰春。拜江陵。赴任未几。倭寇充斥。列郡瓦解。公厉气治兵。为必守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3H 页
计。贼将吉成传檄而行。持檄者来府。公即令斩之。遂领军据山。贼兵突至。终日力战。斩获甚多。 行在所闻而嘉之。褒赏升秩。旋以本道巡察惮公刚直。诬 启被罢。公于是直赴 行在所。时海西中和郡。其在贼初。私相团结。讨贼甚力。以此被燹尤酷。 朝廷褒以忠义。特升为府。仍 命择宰。公以副拟受 除。既赴任。举境丘墟。储无斗粟。天兵络绎。粮饷克艰。加之以饥馑疠疫。饿莩枕藉。公即令吏民之溃散者。刻日聚集。莫敢少后。乃自削衣贬食。日夜拮据。拊循疮痍。赈救饥荒。又大设屯田。措给农具。操练卒伍。缮治军器。重刱学校。营建公廨。事皆各有条理。一境戴若父母。尽心趋令。未数期。流亡毕还。民物繁庶。荒芜四辟。仓庾盈实。屡蒙 嘉奖。特加表里。瓜既满。又仍三载。府民建碑致慕。及闻公殁。聚哭设奠于碑下焉。公自观察使期满而还后。婆娑优游者几十年。虽在高龄。犹康宁无衰气。两子立朝。频来省觐。朝夕列侍。怡愉如也。见者荣叹焉。夫人平山申氏。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之裔。曾祖允完县令。祖宗辅奉事。考权宣务郎。夫人治家严而有法。教训诸子。一以义方。乡里称之。生于嘉靖己丑。终于万历己丑。享年六十一。合公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3L 页
墓。 赠贞夫人。生三男一女。男长民宖。承仕郎。次民宬。文科左承旨。次民寏。文科前郡守。女适郑士信。文科判决事。承仕郎娶部将周命新女。生一女。适士人金光岳。承旨前娶士人权文渊女。后娶察访南以仁女。俱无出。养弟之子廷机为后。民寏前娶生员李山岳女。早殁。后娶郡守洪龟祥女。生五男四女。男长廷相。生员。次廷橚,廷机,廷材,廷彬。俱业儒。女长适士人李襑。次适察访朴羾衢。次适进士申弘望。次适士人宋世彬。判决事生二男二女。男长亿。早夭。次侙。进士。女长适洗马柳褍。次适士人金时忱。曾孙男女。总若干人。公刚明端重。识量干局。不但百里之才。而位不称德。然寿考福履。世罕与比。天之饷公者。其亦不为不厚也哉。铭曰。
起自乡村。早跻朱门。可谓擢也。八莅专城。治必有声。可谓绩也。玉饰衣冠。方面任官。岂非达乎。禄及庭英。 赠贲所生。岂非赫乎。三胤成行。仲季显扬。庆之发也。寿享高龄。终待时平。福之益也。内外有孙。宜绵后昆。香火之陈。宁有熄哉。
左承旨敬亭李公墓志铭
李氏籍永川。其一派迁居军威。有七世。又分而迁义
起自乡村。早跻朱门。可谓擢也。八莅专城。治必有声。可谓绩也。玉饰衣冠。方面任官。岂非达乎。禄及庭英。 赠贲所生。岂非赫乎。三胤成行。仲季显扬。庆之发也。寿享高龄。终待时平。福之益也。内外有孙。宜绵后昆。香火之陈。宁有熄哉。
左承旨敬亭李公墓志铭
李氏籍永川。其一派迁居军威。有七世。又分而迁义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4H 页
城。抵公为二世。公讳民宬。字宽甫。曾祖 赠承政院左承旨讳世宪。祖 赠吏曹参判讳汝谐。考行江原道观察使讳光俊。妣贞夫人平山申氏。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之后。宣务郎权之女。公生于隆庆庚午十一月壬申。幼而聪颖。仅七八岁。已晓文义。器度端重。藻思发越。见者已识其为非凡。遂能致勤积功。以至成就。己丑。丁内艰。丁酉。登廷试。授承文院正字。辛丑。拜承政院注书。壬寅。除 世子侍讲院说书。升司书。差奏请使书状官往还。癸卯。拜礼曹佐郎。移兵曹佐郎兼知制 教。甲辰。升正郎。乙巳。 朝议欲补天官郎。为当路者惎挤。以公应济州点马之 命。人有唁其过海之危者。公笑应之曰。濯足南溟。振衣汉挐。岂不快哉。既到州。铃束从人。严饬三邑。点马之外。一无所挠。才竣事。即发回船。辞 朝四十馀日而复 命。遂托以亲病。挈家南归。戊申春。除司宪府持平。时 朝廷方罪权奸。并黜其趋附。公论事公平。一时诖罹。赖公得免者亦多。有一谏长。构暗昧。将劾相臣李德馨。公终始力折之。俾不得发论。未几。递拜文学。其冬。复拜持平。赐暇湖堂。己酉。选入玉堂。差远接使从事。以亲病不赴。秋。丁外艰。癸丑。拜礼曹正郎,弘文修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4L 页
撰。升校理。郑造以掌令发论。请别处 大妃。欲因为废黜计。献纳柳活附会之。公与一二僚上劄。极论造活之罪。公论莫不韪之。李尔瞻亦构陷李德馨。公极救之。终不能止。仍坐罢而归。甲寅复拜校理。辞递。乙卯。拜修撰。尔瞻又欲论李元翼。公知不能止。辞疾南归。前在光海追尊生母时。百官进贺笺。公以知制教。有鲁国成风之语。尔瞻论以不敬。削夺官爵。自此閒废多年。左右图书。昼夜读玩。殆忘寝食。癸亥 反正。即以宗簿寺正兼司宪府掌令。拜奏请使书状官。当由海路。人皆危厉。公怡然就途。及至皇都。朝论乖张。沮遏百端。而呈文辨诬。周旋得宜。竟得请而还。甲子。以成均司成。升秩除刑曹参议。病不赴。乙丑。拜同副承旨。未几。升左承旨。丙寅秋。辞递复拜。又病辞。丁卯冬。又拜承旨。戊辰秋。辞递。前后任喉舌数十个月。夙夜宥密。启沃良多。事务云委。举行如流。院中皆称道之。己巳夏。除刑曹参议。辞以病。八月十五日。疾终于正寝。享年六十。讣闻。自 上震悼。特命致赙。中外士流。莫不嗟惜。其年十一月三日。葬于先大夫茔下。即义城县西霞岘兑坐震向之原也。翌年庚午秋。公之季前郡守民寏。来谓显光曰。葬兄之日。不及致铭于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5H 页
圹。故敢以请焉。显光亦尝有知许之分。不敢牢辞。遂奉阅其行状。则大槩如右。公以英特之姿。加文学之博。通遍古籍。该贯无遗。留意世务。尽有商量。可谓适用之才也。知公者。皆望其大有展布矣。而公于势利所在。谦退逊避。若将浼焉。故进寸退尺。前后出入台阁。黾勉而行。旋即退归。是以未尝淹三年在朝。唯以杜门燕居。看书吟诗为事。平生著述。无虑累千篇。清新雅健。有古作者风。今收拾无所失坠。图所以传之也。然文章特其馀事耳。公之孝友。乃其所立本也。而行己也端。发言也和。处事也审。接人也宽。此皆实德也。公前娶士人权文渊之女。后娶察访南以仁之女。俱无出。以郡守之子廷机为后。方在几筵下。铭曰。
生挺器材。幼砺志操。宦业外由。岂公之奥。无心俗营。绝意苟冒。不喜纷华。恒戒放倒。惧己流颓。疾人骄傲。竖立既贞。自有攸好。贯穿书史。今古胸中。撰咏是事。追古人风。一味恬静。俗子时同。沈沦犹适。心怀常融。退思虽坚。人望益隆。天夺遽促。万事云空。遗篇留世。必有知公。
洗马郑公墓碣铭
公讳某。字某。延乌郑氏。十七代祖讳袭明。高丽毅宗
生挺器材。幼砺志操。宦业外由。岂公之奥。无心俗营。绝意苟冒。不喜纷华。恒戒放倒。惧己流颓。疾人骄傲。竖立既贞。自有攸好。贯穿书史。今古胸中。撰咏是事。追古人风。一味恬静。俗子时同。沈沦犹适。心怀常融。退思虽坚。人望益隆。天夺遽促。万事云空。遗篇留世。必有知公。
洗马郑公墓碣铭
公讳某。字某。延乌郑氏。十七代祖讳袭明。高丽毅宗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5L 页
朝。枢密院知奏事。以直谏见忤。仰药而死。事在高丽史。七代孙讳仁彦。典工判书判书。有兄讳仁寿。其曾孙曰讳梦周。仕丽末。以道学节义。从祀圣庙。郑氏自此尤赫大。判书生讳光厚。判尹。是生讳瑛。是生讳文备。是生讳卿缁。于公为五代六代七代八代祖也。高祖讳闻英。曾祖讳世弘。承议郎训导。祖讳琚。成均生员。考讳三变。中癸酉司马两场。丁丑。登别试文科。辛卯。为居昌县监。值壬辰倭乱。以讨倭功。升受工曹正郎。旋以时事日急。不宜递易。仍任县监。娶星山李氏。陇西公裔也。以丁卯八月二十日。生公于慈仁第。公生而颖悟。气宇清高。书不多读。已称为善属文。万历辛卯。捷乡解。不利于覆试。仍废举业。专心学问。有或劝以赴举者。公不肯从。盖以为学有真实地也。癸巳。丁内外艰。虽在丧乱中。葬窆奠祭。哀礼俱尽。见者悦服。服阕。与同志诸人。入紫阳洞上流。共卜幽居之所。即今立严村也。邀我卜邻。余遂挈眷来寓。公为之接遇。一出诚款。余之卷入太白山中也。公非有故则皆从之同游。相长之乐可掬也。乙巳。名闻于 朝。除 王子师傅。辛亥。除洗马侍直。皆不就。盖其初志不变也。岁丙辰。以疾终于伯氏宗家。其日实六月二十一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6H 页
日也。余闻其疾笃。驰往相见。气息虽奄奄。精神犹朗如也。绸缪之情。临诀之言。念之如昨日也。噫。时移事变。老夫今更入岩。而良友不在。斯道益孤。吾当作何如怀也。公孝友出天。笃实过人。奉祭祀诚敬。一遵礼文。立约门族。春秋拜墓。虽其外宗代远之墓。亦必以时展省。至于事兄如事父。视兄家犹己家。敦睦族姓。有事必尽诚相顾。虽尝不乐仕于 朝。而一念犹惓惓于向君忧时。慷慨出于血诚。及其遭 懿仁王后及 宣庙丧。皆用期制。而其持身处家。与服三年者无异。每遇 国忌。必终日行素。凡玆行谊之笃。实人所难及者也。呜呼。以公资禀之美。志尚之正。操守之确。践履之笃。卒之从事于斯学。其成就之卓卓。岂可量哉。而不幸中罹痼疾。天不假年。曷不为千古恸也。公享年五十。以某月日。葬于某山某坐某向之原。公娶月城金氏将仕郎军资监参奉浣之女。生三男六女。内外曾玄孙男女若干人。铭曰。
有生孰无天畀。畀焉勿失坠者固鲜矣。为人孰不居人伦。伦焉能尽职分者亦寡矣。公之在世也。未尝不曲尽于人事天理之当然。虽谓之行全而德备。亦可矣。非我私之而有是言。惟其德行。果自如是矣。
有生孰无天畀。畀焉勿失坠者固鲜矣。为人孰不居人伦。伦焉能尽职分者亦寡矣。公之在世也。未尝不曲尽于人事天理之当然。虽谓之行全而德备。亦可矣。非我私之而有是言。惟其德行。果自如是矣。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6L 页
进士朴公墓碣铭
君名弘庆。字孝述。系出密阳。高丽三重大匡都佥议右政丞讳华之后。中世移龙宫地。高祖成均进士讳某。聘于善山府海平县古里村居金海许氏之门。因居焉。曾祖讳某。成均进士。号龙岩。师事松堂朴先生。闻性理之学。晚又屡驰书讲质于退溪李先生。李先生乃以神交许之。及终。铭墓碑。祖讳某。成均生员。克持庭训。不幸殁以无妄。不克大其成就焉。考讳某。早孤。未及受训于庭。而自能志学。在十六七岁时。已登于退溪门。有所闻矣。家居乐善。以观书教子为业。至壬辰寇乱。有义旅功。授军资监参奉。丁酉。遇贼不屈而见祸。妣平壤赵氏。宣务郎仁复之女。君生于万历甲戌。兄弟四人而君其长也。癸丑。兼中生进二榜。君禀质柔顺。既承世传之家训。又受室于退溪之孙直长安道之女。遂有馀教之袭。知夫义方。固可以有为矣。而幼经丧乱。遭家酷祸。心气太伤。莫能用力于继述之业。未到半百之年。致疾不救。即天启壬戌四月也。是年十二月。葬于愚谷后山子坐午向之原。无胤男。君尝取其季晋庆第四子愃养之。临殁。遗命呈礼部。女二。长适德水李。次未字。后三年乙丑。碣而铭
君名弘庆。字孝述。系出密阳。高丽三重大匡都佥议右政丞讳华之后。中世移龙宫地。高祖成均进士讳某。聘于善山府海平县古里村居金海许氏之门。因居焉。曾祖讳某。成均进士。号龙岩。师事松堂朴先生。闻性理之学。晚又屡驰书讲质于退溪李先生。李先生乃以神交许之。及终。铭墓碑。祖讳某。成均生员。克持庭训。不幸殁以无妄。不克大其成就焉。考讳某。早孤。未及受训于庭。而自能志学。在十六七岁时。已登于退溪门。有所闻矣。家居乐善。以观书教子为业。至壬辰寇乱。有义旅功。授军资监参奉。丁酉。遇贼不屈而见祸。妣平壤赵氏。宣务郎仁复之女。君生于万历甲戌。兄弟四人而君其长也。癸丑。兼中生进二榜。君禀质柔顺。既承世传之家训。又受室于退溪之孙直长安道之女。遂有馀教之袭。知夫义方。固可以有为矣。而幼经丧乱。遭家酷祸。心气太伤。莫能用力于继述之业。未到半百之年。致疾不救。即天启壬戌四月也。是年十二月。葬于愚谷后山子坐午向之原。无胤男。君尝取其季晋庆第四子愃养之。临殁。遗命呈礼部。女二。长适德水李。次未字。后三年乙丑。碣而铭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7H 页
之。
愚谷之村。君永弗谖。谓爰将老。买屋开园。今玆幽宅。屋上之原。群峦叠叠。众流源源。有宁体魄。福延孙孙。
进士高公墓碣铭
公讳某字某。姓出安东。某官讳得宗。其远祖也。曾祖硕仝。御侮万户。祖识。不仕。考 赠朝散大夫司导寺佥正讳梦聃。娶东莱郑氏教授世亨之女。嘉靖甲申。生公于善山府之海平县。八岁受诗。十七岁。随父母迁居于尚。尚多闻人。公就为之师友。公之兄弟六人。而公及杜谷公最名焉。公以家贫亲老。笃志举业。所居必有书室。以为讲读之所。或群居取益。或静栖独做。一年在家仅数个月。自弱冠。凡举于乡试者。殆鲜欠榜。至甲子。始占上庠。可谓困矣。志既莫遂。无以为为亲计。则乃求掌训乡学。其志可谓穷矣。拘于家势。不得住家累于亲庭之侧。则其距一息程矣。或缘疾故。省觐不能躬焉。则走人候问。未尝旷停于其往返。必下堂送迎。酒食与馈。辞意恳恻。故虽至愚仆僮。值大寒暑。无敢有厌苦意。辛未。丁内艰。庐于垄下。日共诸兄弟。上墓哭拜而退。以终三年。万历己卯。遭外艰。庐守终孝。一如前丧。时公年近六十。羸毁难支。亲旧
愚谷之村。君永弗谖。谓爰将老。买屋开园。今玆幽宅。屋上之原。群峦叠叠。众流源源。有宁体魄。福延孙孙。
进士高公墓碣铭
公讳某字某。姓出安东。某官讳得宗。其远祖也。曾祖硕仝。御侮万户。祖识。不仕。考 赠朝散大夫司导寺佥正讳梦聃。娶东莱郑氏教授世亨之女。嘉靖甲申。生公于善山府之海平县。八岁受诗。十七岁。随父母迁居于尚。尚多闻人。公就为之师友。公之兄弟六人。而公及杜谷公最名焉。公以家贫亲老。笃志举业。所居必有书室。以为讲读之所。或群居取益。或静栖独做。一年在家仅数个月。自弱冠。凡举于乡试者。殆鲜欠榜。至甲子。始占上庠。可谓困矣。志既莫遂。无以为为亲计。则乃求掌训乡学。其志可谓穷矣。拘于家势。不得住家累于亲庭之侧。则其距一息程矣。或缘疾故。省觐不能躬焉。则走人候问。未尝旷停于其往返。必下堂送迎。酒食与馈。辞意恳恻。故虽至愚仆僮。值大寒暑。无敢有厌苦意。辛未。丁内艰。庐于垄下。日共诸兄弟。上墓哭拜而退。以终三年。万历己卯。遭外艰。庐守终孝。一如前丧。时公年近六十。羸毁难支。亲旧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7L 页
固劝从权。终不从。只用药饵以支持焉。然忧哀之馀。遂成病根。及丙戌秋。疾作。丁亥正月五日。终于丹邱之居。公性质笃厚。容仪端严。言不急遽。行无崖岸。于书鲜不涉阅。于事殆无阙遗。其诚于追远。则必谨齐戒。不接外人。值忌悲哀。如在初丧。谨于奉公。则租赋徭役。闻令即行。不或后时。俭于自奉。则非有祭祀。不着苧䌷。非有宾客。不设重肉。厚于待人。则人无大小。自尽悃愊。公平居。必正席置案。案必有书。书册笔砚。必令整顿。冠巾几杖。必有常处。居室有窗向北。公晨起衣冠。终日其下。故自号北窗。子弟虽燕侍。不许亵服。晚岁教导幼少。从学者常数十人。讲说开晓。至忘寝食。此皆家居之业也。所述先世谱牒。逐年日记及凡前后制作。积成卷帙者。俱失于兵火云。公配昌宁河氏。习读应澄之女。先公四年而殁。二子。长骋云。业文早鸣。累举不成。季𩥇云。生员。骋云二子二女。其长太虚。进士。次太建。长女适士人李远树。生三子皆幼。次适文斐然。其子博。进士。女幼。𩥇云子太和。女适朴履庆。生四男一女。亦幼。公临命。以不得祔葬先茔为愿。惧其孤以告诸诸父。则杜谷公定其议。尚之举乡及远近亲旧与曾从受业者。共出财力。以其三月归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8H 页
葬于佥正公墓下。乃古人洞艮坐坤向之原也。翌年戊子。二孤又竭力经营。遂迁其妣墓。奉祔于公茔之东。顷在兵火之后。骋云归自流离。直抵松楸哭奠之馀。仍思所以时省便宜之计。则遂卜近茔之村以居之。今又具碣请铭焉。铭曰。
人为子职。不须显扬。随分尽心。亦足有常。惟公志业。终始其藏。敦信自持。取重乡邦。有胤能干。不坠终命。竖碣镌铭。以永瞻敬。
金秀才(尔后)墓碣铭
秀才名尔后。字子承。高丽朝太子詹事金龙庇。其十二代祖也。曾祖 赠通政知中枢府事亨胤。祖宣务郎军资监主簿安继。父近。当世之儒林老成。娶礼曹正郎权炜女。万历乙巳生秀才。秀才质美而笃学。于俗习脱如焉。朋侪皆亲爱之。今听秀才慈君之言则曰。秀才尝欲略仿礼文。著为一家丧祭恒式。而未及果焉。临属纩。口号四言文字。其首语。即孝悌忠信也。则盖其平生志也。夭于崇祯辛未之孟夏之中旬七日。翌年二月四日壬申。葬于内林山丑坐之原。配密城朴氏。进士弘庆之女。祖军资监参奉遂一。曾祖成均生员灏。高祖即龙岩公讳云。公受学于朴松堂之
人为子职。不须显扬。随分尽心。亦足有常。惟公志业。终始其藏。敦信自持。取重乡邦。有胤能干。不坠终命。竖碣镌铭。以永瞻敬。
金秀才(尔后)墓碣铭
秀才名尔后。字子承。高丽朝太子詹事金龙庇。其十二代祖也。曾祖 赠通政知中枢府事亨胤。祖宣务郎军资监主簿安继。父近。当世之儒林老成。娶礼曹正郎权炜女。万历乙巳生秀才。秀才质美而笃学。于俗习脱如焉。朋侪皆亲爱之。今听秀才慈君之言则曰。秀才尝欲略仿礼文。著为一家丧祭恒式。而未及果焉。临属纩。口号四言文字。其首语。即孝悌忠信也。则盖其平生志也。夭于崇祯辛未之孟夏之中旬七日。翌年二月四日壬申。葬于内林山丑坐之原。配密城朴氏。进士弘庆之女。祖军资监参奉遂一。曾祖成均生员灏。高祖即龙岩公讳云。公受学于朴松堂之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8L 页
门。为一善闻人。闾前有孝子碑。母李氏。退溪先生之曾孙女。朴氏生以甲辰。殁先秀才二岁。葬在义城地。今乃迁同于秀才之墓。有一男曰乔龄。方六岁。李氏在堂。痛伤其夫妇之俱夭。图其传后之要。既具短碣。来请数语于耄昏。情不敢辞。又甚悲其慈意。遂以铭。生连甲乙。美同天质。配作夫妇。幽宅一穴。
佔𠌫斋金先生神道碑阴识
右铭具序。乃洪相公贵达撰也。先生事业文章。其大槩俱在其中。岂容后人文字渎赘之哉。本府人慕其德业。镌竖于故闾前矣。而不保于壬辰兵乱。乱定之后。乡人咸思重建而不暇焉。今府伯李斯文惟达。依府儒之齐恳。取刊旧文。竖诸旧道。府人仍欲陈其首末。并录于铭下。故书此而遗之。嗟乎。先生殁后。不幸昏朝乱政。权奸煽祸惨至。祸及泉壤。尚忍言哉。虽然。先生之道。有何损哉。窃闻当时名人俊士之辈。出其门者不止十数焉。寒暄一蠹两贤。皆其所奖拔也。今者府人。慕尚不已于经乱之后。适值贤府使之莅府。而获遂其宿愿。又拟移卜庙院于吉地。以为师宗之所焉。盖亦斯文之亨运也。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行状
佔𠌫斋金先生神道碑阴识
右铭具序。乃洪相公贵达撰也。先生事业文章。其大槩俱在其中。岂容后人文字渎赘之哉。本府人慕其德业。镌竖于故闾前矣。而不保于壬辰兵乱。乱定之后。乡人咸思重建而不暇焉。今府伯李斯文惟达。依府儒之齐恳。取刊旧文。竖诸旧道。府人仍欲陈其首末。并录于铭下。故书此而遗之。嗟乎。先生殁后。不幸昏朝乱政。权奸煽祸惨至。祸及泉壤。尚忍言哉。虽然。先生之道。有何损哉。窃闻当时名人俊士之辈。出其门者不止十数焉。寒暄一蠹两贤。皆其所奖拔也。今者府人。慕尚不已于经乱之后。适值贤府使之莅府。而获遂其宿愿。又拟移卜庙院于吉地。以为师宗之所焉。盖亦斯文之亨运也。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行状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9H 页
芝山曹公行状
公讳好益。字士友。曹为昌山大姓。丽初有讳谦。尚高丽太祖神德王后女德兴公主。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以下继为平章者八代。为少监者五代。至十八代。有讳益清。为左政丞。殁后配享庙廷。高祖讳末孙。官至通训大夫平壤庶尹。曾祖讳致虞。通训大夫司饔院正。祖讳孝渊。通善郎礼曹正郎。考讳允慎。本职司直。以遗命不录。后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以公有宣武功推 恩也。妣仁同张氏。嘉善大夫都总府副总管延福君末孙之孙宣略将军仲羽之女也。嘉靖乙巳十月二十一日庚戌。生于昌原府之私第。生而岐嶷。端厚沈重。不妄笑语。八岁就学。能解文义。家有一小房。独处其中。未或少倦。其家人以为小房子云。稍长。笃于为己之学。少无速化之意。经传子集。无不博通精究。十六岁时。求邵子皇极经世书朱子大全于周斯文博。周以此书非年少所宜观。不许借。公退益惕厉。杜门静处。必须终卷就食。夜则悬髻警寝。至于事父母。日必晨昏定省。朝夕奉养。无不躬焉。少有不安节。则不脱衣带。不甘寝食。友于备至。雍睦异于他人。乡里共敬服之。公不屑举业。而为亲黾勉。遂
公讳好益。字士友。曹为昌山大姓。丽初有讳谦。尚高丽太祖神德王后女德兴公主。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以下继为平章者八代。为少监者五代。至十八代。有讳益清。为左政丞。殁后配享庙廷。高祖讳末孙。官至通训大夫平壤庶尹。曾祖讳致虞。通训大夫司饔院正。祖讳孝渊。通善郎礼曹正郎。考讳允慎。本职司直。以遗命不录。后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以公有宣武功推 恩也。妣仁同张氏。嘉善大夫都总府副总管延福君末孙之孙宣略将军仲羽之女也。嘉靖乙巳十月二十一日庚戌。生于昌原府之私第。生而岐嶷。端厚沈重。不妄笑语。八岁就学。能解文义。家有一小房。独处其中。未或少倦。其家人以为小房子云。稍长。笃于为己之学。少无速化之意。经传子集。无不博通精究。十六岁时。求邵子皇极经世书朱子大全于周斯文博。周以此书非年少所宜观。不许借。公退益惕厉。杜门静处。必须终卷就食。夜则悬髻警寝。至于事父母。日必晨昏定省。朝夕奉养。无不躬焉。少有不安节。则不脱衣带。不甘寝食。友于备至。雍睦异于他人。乡里共敬服之。公不屑举业。而为亲黾勉。遂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29L 页
魁夏课。连贯三场。丁卯。陪退溪李先生。赴于京师。适值 明宗大丧。归昌原家。辛未。丁父忧。壬申丁内忧。哀毁过制。几不能支。乙亥春。以 国丧未卒哭。不行禫事。三月。崔滉以本道都事到昌原。差公为检督。一日。迫纳閒丁五十名。公充纳家奴十五名。而方在重病中。不克就庭。则崔益发怒。捽致严杖。其明日推捉不已。而公病甚不能造。崔怒益急。遂以土豪名之以 启。仍配边远。公谈笑登程。不少有咎崔之语。委之于天而已。及至配所。构屋数间。名以遂志斋风雷堂。堂南有溪。临溪筑鸣玉台。深衣幅巾。默对性理诸书。以终日继夜。此其事业也。至学徒坌集。无可容止。则卜地建院。将享以晦庵朱子。从以退溪。未及请额于 朝廷。而值乱停之。与其学徒设筵具位。教以乡饮酒之仪。又立学规。导以孝悌忠信之行。当时寓契清寒。不免屡空。而处之裕如。或有馈遗。公辞之曰。邑有公债。足以资活。不必相烦于私救。崔虽妄咎于一时。致公至此。常深后悔。至或奏解于 经席。一日。公受由行过京城。崔遂投谢曰。闻公在江东。不少语及于前事。此尤贱妄受殃之地也。言不容口。悔意溢于言表。此可以见公之以直报怨之德也。至壬辰五月。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30H 页
宣祖闻难西幸。至松都垂问讫。除金吾郎。召赴 行在。而其后 恩眷不可尽记。如属以倡义之任。赏以迁职之命者。非止一再。阶至折冲。爵升三品。当时有 圣旨曰。尔自中和。尽诚讨贼。平壤既拔。旋赴北道。转斗南下。能致斩获。予甚嘉悦。玆遣宣传官。赐鹿皮一令。用表尔功。尔其体予至意。更加戮力。其为 圣宠恩眷。有若是矣。若其经任者有五邑。曰本道之大丘,星州。关西之安州,成川,定州也。除授而未赴任者有二邑。曰本道之善山。湖南之南原也。其在定州也。先茔之在昌原者。被倭贼拔掘。以公病重。虑闻变加重。不即以告。公疾愈还至竹岭。始闻其变。径赴昌原。营修旧墓。一依改葬仪。事讫。归寓于永阳陶村。留过四岁。又以村近大路。颇有不静时节。癸卯春。移卜郡南芝山洞。结茅斋。名以拙修堂。用朱晦庵咏苏诗之意也。堂南有小池。名以桃花潭。置小艇。池岸别立一间。揭号玩馀。右筑一坛。种以花竹。名以忘怀。又凿小塘于傍。种莲数茎。又筑知鱼台于西偏。其东有峡口岩,琮琤岩,逍遥石。皆其所自命名者也。公斋居玩索之馀。有时乘兴。杖屦逍遥于各所。或有冠童在傍。则令咏陶山十二曲。以助閒中之趣焉。每于初昏。仰观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30L 页
天象。时阅周易而弄算焉。外人则莫之知也。己酉八月。始婴疾。痼毁日甚。而不废看书。易箦之暮。扶坐取看案上书。即朱子大全也。顾谓左右曰。此册子。必以老翁不在为憾也。言讫。气尽不复起焉。其日即八月十八日酉时也。享年六十五。其冬十二月二十二日庚午。葬于郡南松青山震坐兑向之原。从先垄也。郡中诸儒。将设讲堂于拙修堂之东。为其讲论之所。未及讫役。公忽见背。及其襄事之讫。仍为之修毕。以癸丑十二月五日。行奉安之礼。呜呼。此录。乃公门人朴君暾明叔之所述也。公十七年于配所。南还之后。上舍以同郡之人。受业屡年。其所见得者深焉。岂有阿其所好而为之说者哉。窃看古今世中。禀受之美。人或有之。从事于学问。而能有其终者。盖鲜矣。公之所得于天者。既异于恒人。而其言曰。本自有经传癖。则其所自得于黄卷中者。为日月已多乎。其于十七年间。潜心默会于圣贤言语中者。为几何哉。想其自咎对人者时节许多。而无一言或及于崔怒之妄。一以命数委之。则此岂凡人所可得而能之哉。及其南归乡邑也。日用常行之事。莫非古人之遗范。而若以家间祭祀者言之。凡百具需。临时新备。虽有馂馀之庶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31H 页
羞。必命一少分遣亲旧。不令有馀遗。临祭之日。不但自身及诸幼斋洁致严。虽其婢仆儿童。亦令前期斋沐。裹其口鼻。然后具馔执役。其馀器皿诸具。无不致新致谨。或不如意。则严加警饬。此等凡措。岂处事不能精详者所敢为哉。然则十七年置诸逆境者。莫非造物者为公为之平生地也。人皆谓之不幸。而我则以为幸也。至于宗家庙屋。燬于乱离而更修焉。从弟善益。没尽家累而无后。使之皆有所区处焉。此亦无非公所经营者也。岂恒众人力量所及哉。公先娶金海许氏县监磁之孙。许氏先公殁于关西。公每以不克归葬。言于门下诸人。继娶居昌慎氏。皆无后。以其仲兄生员希益之第三子以需而后之。以需有一子輐。輐亦有女无男而夭。公聪明过人。见书必记。故博览异于世儒。常以开解后学为意。所著有家礼考證,心经,质疑考證,周易释解,杂问近十编。而乱中亡失。今所存者。惟理气,儒释二辨而已。大学童子问答。性理大全。亦有考證。惟大学童子问中。平天下一章。未及卒业焉。显光晚拜于永阳之陶村。一接容仪。知公学识非俗儒所及。而自顾已入耄病之境。公之暮住颇深僻。而不享永寿。故莫得悉闻绪馀。今因明叔所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31L 页
录。述其大槩如右。
赠参判砥柱轩李公行录
德山李公讳奎文。字士彬。号砥柱轩。六代祖讳愉。嘉靖大夫咸吉道观察使。五代祖讳师孟。永乐十有二年 太宗十四年甲午。以生员登第。戊戌。书筵正字。同年注书。 世宗辛丑。正言,吏曹正郎。丙申。舍人,副提学,兵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谥温惠公。高祖讳云显。县令。曾祖讳昐。县监。祖考讳叔明。忠顺卫。考忠顺卫讳衡(缺)。儿时受业于乐斋徐思远之门。才气过人。素有文词夙就之名。当世推望矣。十七岁。投笔。人皆爱其蔚然宏远之禀质。百般喻止。不听。十九。登武科。 宣庙朝万历二十年壬辰。洪原县监。甲午。扶安县监。丙申。星州牧使。丁酉。军威县监。癸卯。钟城府使。又为江界安东。乙巳。行折冲将军全罗左道水军节制使(缺)。壬辰有破倭之功。甲寅。有翼 社之勋。受录券二件。及卒 赐祭礼葬焉。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公深于学问。常以清白居官。故当时儒贤。莫不许之。公早游宦海。治绩多方。可知其宇量之宏达。才器之兼备也。历宰八州。抚摩善治。指挥戎事。多树军功。郭再佑之投檄远示。自邀合势者。亦
赠参判砥柱轩李公行录
德山李公讳奎文。字士彬。号砥柱轩。六代祖讳愉。嘉靖大夫咸吉道观察使。五代祖讳师孟。永乐十有二年 太宗十四年甲午。以生员登第。戊戌。书筵正字。同年注书。 世宗辛丑。正言,吏曹正郎。丙申。舍人,副提学,兵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谥温惠公。高祖讳云显。县令。曾祖讳昐。县监。祖考讳叔明。忠顺卫。考忠顺卫讳衡(缺)。儿时受业于乐斋徐思远之门。才气过人。素有文词夙就之名。当世推望矣。十七岁。投笔。人皆爱其蔚然宏远之禀质。百般喻止。不听。十九。登武科。 宣庙朝万历二十年壬辰。洪原县监。甲午。扶安县监。丙申。星州牧使。丁酉。军威县监。癸卯。钟城府使。又为江界安东。乙巳。行折冲将军全罗左道水军节制使(缺)。壬辰有破倭之功。甲寅。有翼 社之勋。受录券二件。及卒 赐祭礼葬焉。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公深于学问。常以清白居官。故当时儒贤。莫不许之。公早游宦海。治绩多方。可知其宇量之宏达。才器之兼备也。历宰八州。抚摩善治。指挥戎事。多树军功。郭再佑之投檄远示。自邀合势者。亦
旅轩先生续集卷之八 第 432H 页
有水镜照月之鉴矣。大抵壬辰之乱。若非如此堡障秉忠之节。则国家安危。孰能可办。公之子允元。即我门弟。而感其先君之往事功绩。恐或无传。请余记实。而我亦于公交情友道。益倍生时。岂无山阳之感涕乎。噫。曩昔裴楔事。或有乡友之论。而身被莫重 国恩。当此乱时。而不无君臣朋友之一毫差间。阃职之臣。临变则秉忠。处乡则有信。何可深说于此时两难之际耶。公之友道。举一可知者。大邱人李昌仁。合眷避乱于公之衙所。而分廪救活。则况是同井之友乎。赤罗之治。有士林饯别之序。椒井之浴。仙查之游。是皆道德真儒。而相与赋诗作序。李公之深学可知。而居官清白。亦足想矣。文以武兼。道以交友。人之最难者而悉行之。仕朝处乡。特立适义也。略叙万一如斯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