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呈文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0H 页
通远堡迎候李提督(如松)呈文(壬辰)
某呈。为贼谋叵测。事机益迫。恳乞速进大兵。先发制胜事。该本月十三日。蒙辽东都司军政佥书管屯都指挥使张牌文。蒙 钦差经略蓟辽保定山东等处御倭军务兵部右侍郎宋。近据副总兵佟养正禀称倭奴领兵侵占中和土城等情。又据沈惟敬禀称倭奴愿乞通贡等情各到部。据此。看得倭贼假以通贡。却又暗攻土城。明系缓我兵机。拟合禁止往来。严加盘诰。为此牌仰本官。并知会朝鲜国王。多设兵马于紧要去处。互相盘诰。如遇游击沈惟敬亲身或差人或家人在彼屯驻者。往平壤传送消息。或在家人中朝走回者。即便盘拿解部。以凭究处等因。奉此。转蒙示喻。准奉 王旨。这系紧急句当。既蒙经略兵部传令行会。教恁驰报辽东。将本国闷迫事情。呈禀提督,经略两老爷根前。请速进兵。承此。卑职蒙委前来。窃照。倭贼凶谋。本不在小。今已悉陷小邦。据有平壤形势。辞语益悖。其计不容但已。片言解还。断无是理。顷日。沈游击再临贼营。与他讲话。虽事秘莫测。而见有银币随行。又许带十倭赴京师。差二官至马岛。小邦君臣。感怀怪骇。而游击指白日。以示无他。区区仰戴之情。不敢作疑。谓此必为图济万全。亦保天朝庙谟。必不准他和议。行春秋所耻之举。持疑守信。仰候成算。而冬序荏苒。残腊垂尽。讨贼之期。已失什九。举国咸闷。及承经略宋指谕。已得贼缓师过冬之计。小邦始信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0L 页
前日仰保庙算者非虚。亦荷老爷才得过关。已钩其深。不胜叹服。第念伊贼见游击过期不至。灼有藉口西向之患。而近又查都巡察使金命原驰报。有沈游击家丁王贵说称。俺从游击入贼营。见贼酋平行长向游击言。本国通事金德浍谋间游击。明言 天兵潜机将到。必被厮杀。劝俺先举西向。至于把剑请死。今见游击。知其诈谎。并将一般通事金德宽牢囚等因。又据本道巡察使洪洗恭驰报。节据安边等府哨探军人。节续走告。倭贼引添京城徒众。恣行杀掠。或劄阵各处。或抬营出去。要向本道阳德县地方。春月在迩。贼谋愈深等因。念惟伊贼素多间谍。善得我情。且德浍既以瞒被囚。其欲百计诇此。以实己而要功者。必无所不至。安边之贼。亦言要向阳德地方。其与合谋向西无疑。而即且贼侵攻中和土城。此阵最以善战名。其先合兵取此。岂亦绝其后顾之忧耶。一朝狶突。乘我犹豫。则安定原劄军兵。素弱且老。决难遮遏。而各铺仅具刍粮。反归饵贼。其事诚急。其事诚迫。卑职不知老爷已启元戎专来告急。即日。伏见老爷牙旌在途。军声燀赫。是知小邦之所急。老爷之所先察。瞻望感激。欲即引退归报 寡君。而但念贼之阑人。既朝夕难保。而天时且晚。玆敢仰口烦喋。仍乞急速前进。伏望老爷既已承明命拯济小邦。更速进兵。毋容持待。趁事机未泄之前。思先发制人之谋。大振 皇灵。不胜至幸。缘系紧急事机。恐致差误。更烦呈请。伏乞照详施行。须至呈者。
薜行人慰谕回程后追到辽阳呈文(壬辰)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1H 页
呈。为贼势䲭张。恳乞先发见到官军。趁期救援事。卑职为因紧急事情。蒙差前来。窃照。小邦军兵。劄营顺安。遮遏西路者及他官军,义兵分屯诸处者。率皆自夏徂秋。兵残马顿。食尽器弊。且复无衣迫寒。有朝夕必溃之势。而贼方据有坚城。专其仓廒。息足养铳。为便时阑突之计。小邦事势。日急一日。前此节次告急者。非止一再。非以 天兵或不及时而为张皇畏劫之辞。伏见七月二十四日兵部题奉圣旨。朝鲜被倭奴陷没。国王请兵甚急。既经多官会议。你部里又探得实便酌量应行事宜。速去救㣪他。无待缓不及事。致贻我他日边彊之害。小邦君臣。感激雪涕。咸以谓其苏有日。此贼可灭。方此储峙粮谷。修清道路。引领待至。而至今师期不定。坐待死亡。委为闷迫。顺安之师。虽诚疲弱。犹且竭力堵截。今至四朔。倘得辽兵已住义州及荡站等地者。连见到南兵炮手合五六千。不日过江。就张声势。则可以协力剿歼。必收全胜。上有以宣 皇上恤小之仁。下有以延敝邦垂绝之命。支消日月。以待大军。而终跻 天朝拯济之域。事机至急。冒死申请。不胜兢惶切迫之至。
百官呈沈游击(惟敬)(癸巳)
伏以小邦君臣。伏蒙老爷一言千金。偏保数月。虽婴冒霜雪。怵迫江湫。而不敢言苦者。诚以一日之命。亦老爷赐也。星轺一返。死生之望。但瞻云霄。约限已过。未得所命。雪泣矫首。相视死所而已。比者。获勤台念。蒙差沈嘉旺先报贼中。始信台慈垂念不置。而冬序已半。尚稽一战。致令涷贼坐安巢穴。失此机会。已及新春。休兵蜂散。则小邦兵力。已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1L 页
不可言。而虽有 天兵十万。成败之数。未可的算。士马信弱。将官信劫。小邦等亡耳。谁不欲乘寒决战。以冀侥倖之功。而 圣旨丁宁。已许发兵。小邦形势。且悉经台察。虽期有早晚。而其为求生。必出万全。戒毋妄动。峙糗粮。积薪刍。具庐舍釜甑。竭一隅之力。以待大军之至。小邦之臣。或有过虑生惑者。以为老爷初以许和。故为缓贼之计。若此说遂行。则小邦之所以赴愬 天朝者。本欲昭大义雪羞耻。而反使此贼受和而徐归。则素志在何。此雠其不可复耶。寡君闻此艴然曰。 天朝名公钜卿。奉 皇上明旨。以乐天之至仁。振 天子之威灵。岂有行春秋所耻之举。而取和于雕题沮齿之虏哉。有更言者。罪。日夜颙心跛足。祗俟来命。即日。伏睹老爷再劳行旆。光临敝壤。小邦其苏矣。向所懆懆者。始豁然矣。第念老爷以小邦之故。寒暑劳苦若是。则小邦君臣。殒首思报。此后馀年。尽是含恩。幸老爷终始垂仁焉。近日。自贼中来言者。皆言贼不惯着重袄与裤。寒则只用火熏。至于肌膺烂赤。缩颈交足。其用兵击剌。可想其勇劫。此政天时可乘之会。而小邦群情。亦大异于前日。官军思奋。义旅团集。妇人皆思投石。童子羞与言和。人心如此。天意可知。顾惟诸道之贼。分据沿路郡县。皆作土窟。为过冬便时之状。不及此急击。是诚养䖳蝎于腹内。而必须先取平壤。通其咽喉。然后始可图也。此小邦进讨之心。所以日急一日。伏望老爷乘此机而速图之。使送死之寇。遄被天诛。则非徒小邦永荷 皇灵。雪宗社之羞。而延垂绝之命。其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孰不陆詟水慄。知天威之不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2H 页
可向迩也哉。情隘辞蹙。不知所言。伏愿老爷哀怜谅采焉。
在平壤百官呈李提督文(癸巳)
陪臣尹斗寿等谨斋沐百拜。谨上书于提督府老爷台座。伏以师老气疲。贼久长奸。此理之必然也。气疲则更难图前。长奸则凶谋益肆。亦其势然也。今观贼屯驻不去。雌声请和。是果畏大军耶。抑待添兵耶。畏大军则其弊可乘。待添兵则其击宜速。伏念大军兵马。除死伤疲毙者外。未知今存的数几许。而兵出已久。想不如初来之盛也。老爷之欲待援兵者。亦盛算也。但念此贼惊弓平壤之后。望风长溃。彼其尚据京城者。见 王师左次。冀有一息可偷。倘今大军潜机再进。彼必谓后兵又至。此间有许多奇谋。其势将虚弹自落。况刘綎等所领炮手及蓟,保见调军马过江且迩。而小邦环畿甸官,义诸兵。虽诚疲弱。其所协助者。独不及于八公草木耶。此真难再之会。而不可失之机也。卑职等似闻营中有和议盛行。而不敢早为之辨白者。侍郎宋弘猷叶理。老爷受命杖銊。一计士所云云。必不得行。昨见陪臣韩应寅驰启 国王者。则老爷所书示陪臣者。亦有倾采一端的意思。卑职等诚不胜惊胆而绝气也。小邦之与此贼雠。不容共戴一天。如有言和者。其惟捣椒自随而已。为老爷筹之。亦未见其利也。佯和后战。伊贼常态。今日稽颡。而明日反戈。则在彼为先乘其机。而在我为益窘。加之以不可从之说。则其损 皇威不已大乎。况清正言未必逊。而且与行长不协。此政陈平效奇之秋。而堂堂六师。反与之听和耶。设令大军赶至釜山。见彼蔽海而还。彼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2L 页
见 天兵一还。又复缮炮淬剑。蔽海而来。则其祸必及于蹄涔未乾。当何以抵敌耶。近闻诸道塘报。京城屯贼。东掠于杨州,抱川,加平等地。侵轶于江原道春川府界。西掠于黔川,安山,南阳,仁川,水原,振威等地。迫近忠清右道地面。孑遗之民。杀死者何限。贼必西倚议和。东肆抢掠。如前岁平壤五十日限前事也。前岁则幸属秋节。收拾栖亩。依倚丛薄。或免锋刃。今则不然。搏手就戮。而农时垂失。又不得耕种。则其势惟糜溃乃已。近伏见陪臣自义州经略根前所誊送者。则 圣旨丁宁。又许添兵益粮。务令尽剿倭奴。圣旨如此。而小邦且不得保活。则海隅含生。徒为感德之鬼矣。横草思效。陨首无日。伏愿老爷无挠和议。速进大兵。毕歼馀孽。以究 皇恩。无任哀鸣急恳之至。渎冒台严。死罪死罪。
参将骆尚志前呈文(癸巳)
小邦危亡。迫在朝夕。将死哀鸣。不暇择声。亦不暇避渎。日吁台座。死罪死罪。前此钦蒙 天朝特发兵七十馀万并许调运粮饷。 明旨已降。小邦君臣。感戴 皇恩。殒首思效外。惶惧惭恧。不敢再容烦冒。而第今边报续至。日急一日。毒锋充斥。弥满八道。小邦形势。尽被本贼夺据。今日之势。非仰伏 皇灵。断无收拾保活之望。此所以昼不安坐。夜不能寐。拊膺雪泣。日告急于父母之邦者也。窃念平壤之贼及八道充满之贼。非用数十万。不可荡扫。而沿途列邑。悉经残破。馈饷难给。小邦道路有水陆互进之势。若从东海及鸭绿江下流。搬移粮资。驾船齐发。则到黄海道丰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3H 页
川,京畿江华等地方。不过便风三四日程。允为便利。其在咸镜者。则又发精骑。从本道儳路进讨。东西掎角。水陆并进。则实是万胜之策。今若只图平壤。而八道之贼。不尽剿除。则是实酿祸于心腹之内。贼若分据各道钜郡。蓄粮修兵。等待明春再逞其毒。则上国疆场之忧。诚非细矣。此奚独小邦之不幸哉。仍念小邦事势。日就危急。若言必待七十万。天寒始发。则秋粮之栖亩者。被贼所收。老弱之逃难者。冻馁已尽。后虽收复。所得者赤地。而无及于覆亡之数矣。八珍救饿。不如一簟。伏愿老爷曲加怜察。先发精勇。连炮手五六千。星火来援。击灭平壤之贼。继以大军。水陆并举。歼殄各道凶丑。救活遗民。收复小邦。不胜沥血祈恳之至。为此合行具呈。
申点上兵部石尚书星呈文(癸巳)
发春阳长。恭惟台候起居神相万福。海外鲰生。叨被 天朝大君子殊眷。尝辱一言之及。此生荣幸。无以为喻。昔在义州。获遇沈游戎之来。传说閤下记念鲰生。犹不以鄙夷而弃之。感德流涕。益增瞻溯。因便道达启状。不审得关合听否耶。小邦君臣。蒙 圣天子至恩。如死灰复燃。枯骨再肉。仰戴洪造。不知所报。第今凶贼乍退。本非回巢之计。自离出 王京。沿途抢掠。少不自戢。大军踰岭。然后贼始徐徐退兵。屯聚庆尚左右道要害地方蔚山,西生浦,东莱,釜山,机张,彦阳,梁山,金海,熊川,荠浦,加德,天城,巨济,永登浦,栗浦,玉浦,知世浦。水军节度营等处郡邑镇浦。几至数十区。打造房屋。修筑城壕。运粮种田。声言哄胁。凌侮官兵。其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3L 页
凶谋所在。概可想矣。有时狂逞。大肆屠杀。晋州之陷。歼尽小邦将卒六万。安康之战。折损 天兵数百名。此外四出豨突。殆无虚日。小邦三年兵祸。民废耕农。京城之内。饿殍山积。四野之外。萑莽极目。孑遗民生。有若焦釜之鱼。将不日就尽。贼据门庭。防截无策。今又留守川兵五千之外。并皆撤回。狡贼抵掌而生心。小邦坐薪而待燃。大命近止。朝夕莫保。而 天阍悠邈。攀诉无路。此小邦君臣日夜啜泣。不知死所者也。远外之情。易讹而难的。至以屯聚边邑。为我民之投贼者。而畏死不来云。此则总兵刘以下诸将官所亲睹。若贼已捲归。而只遗被掳饥民。则八营大丘之间王师。何至今留驻。而釜山,东莱。又何惮而不进乎。呜呼。小邦之祸。转甚于畴曩。而哀吁丐恩。则烦复是惧。欲闷默自沮。则丧亡无日。小邦之情戚矣。小邦之势急矣。临楮哽塞。言不暇择。伏希台亮。谨血泣再拜。
张副总前呈文(癸巳)
禀 钦差副揔府老爷台前。职等窃念老爷终始力救小邦。犹虑贼患或出于意外。劳动远征之军。缮修防守之备。小邦之人。益增感泣。第设险守国。是圣人之遗训。而小邦既迷苞桑之计。任贼蹂躏至此。即今见老爷之此举。谁不曰至要至要者哉。抑势有缓急。时有先后。 天兵有一蹴全胜之机。贼徒为四散大掠之计。而不进一步。剿贼救民。反用力于城壕。无知之民。颇不识老爷之深算。而引领嗟吁。此间情状。老爷宁不加深念乎。即据都巡察使金命原京畿左道观察使成泳,防御使高彦伯等飞报。贼中粮少。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4H 页
且知 天兵退屯。日出东南诸邑。恣行抢杀。山野埋窖谷斛。尽被掘取。达近遗民。倚仗 天威。或还集旧基。黾勉耕田。伤死锋刃数过万馀名。日夜西望。庶几朝暮再生。相持迁退。竟至斩伐无遗。其惨痛愤惋。宁有极乎。即据江原道观察使姜绅飞报。倭贼一起。焚抢抱川,加平等邑。屯聚春川府界。被掳人走回说称。此是清正管下军。谋夺江原道粮饷。续据 王京里内应译官崔继后蜡书密通。贼将平秀家号小三八郎。常指挥诸将说称。 大明与朝鲜如欲讲和。必须与吾成说。事乃可济。有贼将清正分遣其卒或千馀名或数千名。出掠环畿郡邑。盖缘 天威久敛。贼粮垂绝。残孽跳梁。愈肆其毒。不胜焦心扼腕。目今汉江那边沙平院等处。倭奴劄阵。数不过五六百人。而且东道分散之贼。急击则可尽擒。如抄炮手及精兵数千。从阳川间路。掩袭沙平院之贼。从杨州蟹踰岭大路。进剿加平之贼。则贼徒震慑。而取粮无路。虽不进迫京城。而胜势已什收八九。真进兵之一奇道也。伏乞老爷怜察事情。酌量形势。速赐指挥。缘系讨贼紧急军机。为此理合其禀。
御史前呈文(陈效戊戌)
呈。为严禁骚扰事。本月十八日。蒙 钦差监军察院宪票前事。该即将发来告示四道。分发忠州等处兵马差使往来冲要馆站。常川张挂禁谕毋违等因。蒙此。卑职为照。老爷深念小邦残破。曲加矜怜。已于迤西沿路馆站。戒戢骚扰。又于忠清,全罗,庆尚等道冲要去处。追发告示。令张挂禁戢。卑职伏念老爷法纪严明。自台旆渡江以来。各营军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4L 页
兵。俱无分外需索。而犹念法纲之下。尚有漏奸。特发严示。分挂南北各处。卑职仰惟鸿仁。不胜感激。即将示内事竟。启知 国王。仍行文忠清,全罗,庆尚等道观察使金信原。等处。将原发告示。于道内忠州,公州,全州,安东等处官门。依法张挂。免致风雨坏损外。卑职仍照。全罗道内南原府。亦系兵马往来冲要。烦乞老爷添发原示一道。亦于本府张挂。尤属便益。为此理合面缴。
御史前呈文(戊戌)
谨呈。为海运粮石事。本月十九日。蒙 钦差监军察院宪票前事。蒙据义州镇收粮经历黄继揭称。山东等处海运粮米渐集。朝鲜接运舡只不敷。乞要移文多催。庶免误事等因到院。就合行催。为此票行该曹照票事理。即便启 王知会。速谕各道节镇等官。务要多方调集官民舡只。齐赴义州广梁。听便接运。不得因循坐视。致误兵饷等因。蒙此。卑职即遵依宪票内事理。启知行间。续准海运检察使柳根关。节该。本月二十日。准 钦差监军御史接伴使李关前事。本年四月十九日。蒙 钦差监军察院宪票前事等因。蒙此。除启知 国王。遵依宪票内事理施行外。职为照。目前急着。运粮最紧。即因春耕方殷。陆运已停。如不专力海运。及时催趱。则 天朝恩赐粮饷。抛积海岸。无以运辏军前。以济实用。贵道新造舡只。黄海道若干只。平安道若干只。应否已可行使。调集官民舡只。京畿若干只。黄海道若干只。平安道若干只。应赴义州者若干。广梁者若干。有无什物水手。可以行使。如或不足。作何措办。自某月日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5H 页
起。始行转输。并各项料理转运缘由。乞具详回覆。以凭立等转禀施行等因。淮此。职窃伏惟念 圣天子矜悯小邦。既再发大兵。又不惜百万之费。今日之务。孰有急于转运一事乎。职敬蒙 国王差委。申敕平安等道海运。不敢不竭力遵奉。今据来文事意。逐一查明。计开于后。以凭转报施行。一计开。一。新造船只。黄海道若干只。平安道若干只。应否可以行使。前件照得。平安,黄海两道沿海地方。原无漕运官舡。而目今军饷专倚于 天朝。钦赐米斗。不可不制造新舡。及期转运。职自上年秋冬。多方规画。就黄海道长渊长山串。招募工匠。砍伐木料。造完大中舡三十七只。又就平安道铁山地。造完中舡十只。厥后监军察院摽下委官沈前来本处。已行查验。令职于黄海道添造十三只。于平安道添造二十只以淮。通共八十之数。职另行申敕。自前月二十七日起役。大舡十三只。今方打造外。窃查铁山地方所有材料。已尽砍伐。更无中用者。职与观察使韩应寅商议。就长渊,长山串。砍斫材木。载于回舡。运到平壤江岸。令广梁镇节制使金吕尚。管检打造小舡。以补二十之数。一。调集官民舡只。京畿若干只。黄海道若干只。平安道若干只。前件照得。上年七月初十等日。职蒙经理都察院分付。调集民舡。平安道舡九十五只。称义字号。黄海道舡六十只。称广字号。每五舡作为一综。称天字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至五号而止。地玄字仿此。又差委官一人。使之管押京畿中小舡百有馀只。督运陪臣赵存性专委句管。载送江阴助邑浦,京畿梧木院。陆运米豆。一。应赴义州者若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5L 页
干。广梁者若干。前件照得。先前蒙经理都察院分付。平安道舡。称义字号。当运义州之粮。黄海道舡。称广字号。当运广梁之粮。本年正月间。观察使韩应寅蒙山东,登州府管粮同知陈票。创置仓房于龙川郡弥串堡。自前月十七等日。山东,金州等处粮舡交卸。本处所有仓房。既已充满。今方催趱添造房屋。第缘本郡凋弊已极。趁未成就。 天朝运粮。陆续出来。委难随到随卸。且念义州收贮陆运米豆已至二十万石。弥串已到海运米豆已至二十万石。而义州龙川。距 王京等处海路甚远。虽使终岁奔走。恐未能速运军前。委非细虑。当初设仓广梁及江华。专委收贮天朝山东等处粮饷。以便转运。今者义州弥串。已经收贮 米豆。犹不能趁时载送。山东等处随后运到之粮。万一不于广梁,江华等处直行交卸。实恐无以接运以济军兴。此等事情。已经呈禀于军门,户部两衙门。如蒙准许。即将义字号船。一半转运义州收贮之粮。一半转运弥串收贮之粮。广字号船。转运广梁收贮之粮。平安,黄海两道新造舡只。并依此施行。京畿之船。亦令输运江华收贮之粮。恐为便当。一。有无什物水手可以行使。如或不足。作何措办。前件照得。滨海居民。事业渔采。以为生理。为缘继饷方急。不得不雇用民舡。此等渔户俱失生业。所有水手。多致逃避。各道物力荡然。公私赤立。虽欲量给脚价。亦患无资。今方探听大小民情。收聚陆运人夫劳费。以充水手口粮之用。亦安得每每收合乎。至于新造船只。应用什物甚多。一舡水手。亦几至二十馀石。已完四十馀只什物水手。仅得措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6H 页
备。今方陆续调来于义州,弥串等处。装粮发运。随后打造新舡什物水手。今方刻意措备。一。自某月日起始行输转。前件照得。西海一带冰凘早合。春晚始解。职窃念今春京城粮饷。匮乏已久。若将广字义字等号舡只。装载义州收贮 天朝出来米豆。即往来之际。动经时月。自至迟延。窃恐无以接济军兴。职一依上年经理都察院分付。无分彼此。先将小邦黄海,平安应运米豆。疾速转运。以为京城继饷之计。义字号舡。除上年冬已为装舡发运外。凡得四十九只。与观察使韩应寅商议。装载定州,安州,平壤米豆一万三千馀石。刻期开洋。广字号舡。亦与观察使权悏,督运陪臣赵存性。另行调聚。随其装载。划即发运外。且念黄海郡邑。比诸平安道。尤为残破。凡 天朝米豆从陆路运到地方者。不能随到随运。已过平山者。或于江阴之助邑浦。京畿之梧木院。替载京畿舡只。运送京江。随后运到黄州者。自州地绿沙浦装载。或直运京江。或运到长渊助浧浦。替载大中舡。运送京江。此等船只。待陆运米豆尽数载运。方始调来广梁等处等因。准此。卑职为照。大兵已出。粮饷最急。卑职每见续调 天兵。连亘道路。既感 天朝出兵之多。又虑小邦接饷之难。 天朝钦赐米豆。运到小邦者。已至钜万。如不趁时催运。接济军兴。小邦责有所归。非不竭尽心力。日夜奔走。而旱路则非徒民力已竭。即且农务方殷。暂行停止陆运。收其脚价。以为舡运之费。着令专力海运。而地方舡只。原数不多。调聚官民添造新舡。靡策不举。该数亦为不多。小邦上下之忧。在此一事。今蒙老爷宪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6L 页
票。除启知 国王。速谕各道节镇等官。务要多方调集舡只。不得因循坐视。致误兵饷之外。卑职仍念启知往来之间。时日必多。海运检察使柳根方在本州。催督船运。卑职经行关会柳根。着令上紧整饬。所据柳根关覆事理。合行回禀。仰慰老爷给饷之忧。卑职仍照。当初广梁,江华设立仓廒。专为收贮山东等处海运粮饷。以便转致军前。目今天朝海运舡只。俱行交卸于义州,弥串等处。义州,弥串。距王京,江华。海道甚远。小邦数少舡只。虽刻期往来。候风候潮。一年之间。往来不过数次。所运不多。其为悯迫。诚如柳根关内所陈。山东等处舡只。既为装载开洋。则其直到广梁,江华等处。不过加之数潮汛之便。伏乞老爷与军门老爷商议施行。不胜幸甚。缘系云云事理。为此谨具呈。
御史前禀帖(戊戌)
谨斋沐百拜奉书监戎陈老爷台台。伏以陪臣。东海之鲰生也。昧道懜学。有何闻见。薰陶之益。尚赖陈编断简。不鄙荒裔。得窥古人捲披之馀帙。所玩者犹是糟粕。亦岂知义理如蕉叶不尽展者耶。然有先贤一二议论行事。有会于心者。则瞿然深服。窃自叹吒曰。斯贤也。地之远时之远。何缘致身其侧。得以饱挹清芬。少偿景慕之怀。嘐嘐一方。已觉枉过了半生。自经兵祸。满目疚怀。主辱不死。亲亡见复。积痛在心。肾肠变化。思贤尚友之志。又荒凉矣。玆者。叨承寡君之命。滥充傧相之任。自念扑愚。其何以奉护巾袜。有以副 寡君缁衣之诚也。日夜忧惶。而辞难非义。乃敢追陪后尘。趋走门屏之下。面承罄颜。色笑春温。披云睹日。未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7H 页
足喻其快也。向之所叹地之远时之远者。无复馀恨矣。不期万死之馀。忝此登门之庆也。私心喜幸。充然有得。不觉拨然而为荣也。顷在定州。蒙老爷发示长律二篇。陪臣本昧诗学。不堪与语于摐金振玉之列矣。犹知清庙之瑟。令人一倡而三叹。服膺庄诵。不知鞍马道途之劳也。已发该官。刋揭壁上。以为偏邦永世之珍览。在平壤。又蒙台旨令陪臣作诗以进之教。下邦俚语。得正于大方之家。固至幸也。才不才。亦各言其志也。何敢有辞。顾念小邦庙社丘墟。雠贼未灭。 寡君惨然在薪胆之中。陪臣恨不得朝夕先死。忍而至今耳。虽欲鼓肠拚欢。作文墨语。正如丧家之谭庆事。愈强而愈不称矣。以致日字已多。未获承命。非敢违慢。其情戚矣。伏闻 天兵已破岛山贼垒。所未尽者。直上层弹丸一栅。今虽左次。是诚鸷鸟敛翼之势。此贼之灭。盖不多日。倘见海祲永清。台旆凯还。则皇华,原隰。春日载旸。如蒙山海之量。容陪臣相送于鸭录江上。则攀飙轮而偿宿债。此其时矣。幸老爷有以迟之否。俟俟罪罪。台教小邦沿海地图。谨缮写以呈。伏惟台览。
中军前禀帖(戊戌)
小邦蒙 天朝宠灵。二百年休养生息。城郭宫室之盛。户口烟火之密。虽不及 天朝一大县。在山海崎岖之间。亦颇可观。兵火之后。煨烬丘墟。瓦砾硩陊。墙壁徒立。林园树木。尽被砍伐。每岁春回。无处着花。兔葵燕麦。动摇风前。黍离稷穗之悲。言之哽咽。 寡君王府并太庙有四区。周籞之内。尚有若干株乔木。可表古国。而方为多少 天兵所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7L 页
斫。楂蘖鳞鳞。都中士庶。每闻斧斤之声。不觉肠摧。倘得寇贼毕歼。宫室重营。豫章楩楠。非一二岁取阴。烦乞老爷俯谅陪臣情恳。于王府旧庙处所。发示严谕。俾免全然濯濯。不胜幸甚。昧死谨禀。
御史前禀帖(戊戌)
谨禀本月十一日。有小邦原任晋州牧使罗廷彦。自庆尚右道回还说称。本道宜宁,三嘉,昌宁,灵山,玄风,清道,庆山,草溪,陜川,居昌,咸阳,山阴,安阴,丹城等处地方。倭贼方行充斥。昼则入山窜伏。夜则举火相应。抢掠村房。见我军众小则鏖杀。众多则跑走据险。日夜窥伺杀掠。势同风雨往来。缘此本道之民。扫境惊散。星州迤南。莽然一空。贼又于本道南海,泗川,固城等县海岸地方。设筑大城。于晋州等处。亦为撒置小营。以卫老窟。如不急用兵驱剿。以致诸营势成。牢不可破。则本道列邑。非我所有。即目本道兵马节度使等官郑起龙等所领军兵。累次交锋。死散殆半。本道人民。日望 天兵来活性命。而 天兵方驻龙宫等距远去处。责令搬移大丘等处粮饷于里面。大小缺望。啼哭遑遑。惨不忍见等因。得此。卑职窃照。本道贼势。地方陪臣。前后驰报日急。而廷彦所言又如此。必先收本道。然后可以联全罗之势。而为遮截海路之地。今不先剿此贼。收拾本道。招集散民。及时耕种。则日后虽欲再举粮饷刍茭。百无可赖。解总兵等各营军兵。曾已下去。伏想诸老爷胜算已及于此。然在卑职区区之虑。亦恐贼势日肆。巧迟可戒。伏乞老爷亟加筹策。趁机驱剿。先收本道。庶完大事。不胜幸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8H 页
甚。为此理合其禀。
中军前禀帖(戊戌)
监军老爷。以绣衣之尊。奉持斧之命。光临敝邦。法度严明。自莅藩京。各营军兵。咸囿軓躅。不令而戢。不威而畏。齐整钤束。隐然有万钧之力。举国臣民。均切爱戴。虽其台院体貌尊严。不敢道达欢情。而顶祝之诚。宁有须臾替哉。今其渚鸿莫留。归辖催脂。东人九罭之思。争怀卧辙之愿。中军老爷。亦且简洁自持。一遵台爷约束。凡事有不敢经禀于台爷者。悉先赴愬于老爷。辄蒙禀夺立施。东人之感老爷。与所感于台爷者无异。自闻归音。远迩忉忉。信乎有脚之春。感人易而深也。今既请留而不敢。谨将回路便宜若干条。开坐于后。烦乞禀议回下。不胜幸甚。谨禀计开。一。小邦再经兵火之后。民间头畜绝少。每调发刷马。悉收价雇立。给价多而应募者少。此最目前第一难事。以此如咸镜江原山海隔远去处。遍行徵调。听候城中者。已过月馀。若马数夥敷。则凡衙门。自有大小尊卑之分。凡派定夫马。先自军门,按院而为之。他衙门不在此数。而惟其马数不敷。前后各衙门之行。皆破东补西。先行者回。方补后行。近日。丁赞画,董都督相继西回。而军门老爷又于十二日起马倘军门的于十二日起马而台爷十五日起马。则先去夫马势未及回来。卑职深恐徒驭多缺。致误行李。不胜忧虑。乞老爷关禀台爷。宽了四五日。幸甚。一。监军一行员役。或有先回者。或有派赴各营者。回程各员役多少。与初来时不同。应入坐马几匹中。骑马几匹。驮马几匹。应付廪给者几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8L 页
员。口粮者几名。杠几抬。乞得一一开示。方好预行移文。整备听调。一。 王京迤西沿路路程远近。照实书呈。乞于各站下。某处中火。某处驻宿。某处留几日。一一添注示下。方无临时窘迫之患。
御史前禀帖(戊戌)
谨斋沐百拜。叩禀监军老爷台台。伏以小邦为强寇所迫。其势之急。不啻如人被他扼吭。性命垂绝。过之者虽妇人童子。亦仰首乞救。意彼皆有救已之力也。况今日 皇恩。是何等盛典。马,步十万。是何等兵众。钱粮钜万。是何等糜费。小邦感而生爱。爱而知敬。苟系王人。虽厮儓下贱之人。视之如驺虞瑞麟。皆为活己之物。不敢毫有厌斁之心。如提督刘爷。则又四海之望而万甲之威。川卒精锐。亦天下之胜兵。非蒙 圣恩隆天极地。视小邦如子姓之国。而必欲拯济。则小邦何能得此将此兵于数万里之外。而为己之援哉。且凡人情将生则怕。卒生则疑。若刘督爷则曾以五千之兵。驻全,庆经岁。既使方张之贼。不敢北窥。兼之号令严明。秋毫无犯。每辕门昼静。并与马鸣而不闻。小邦之人。虽撨童牧叟。咸诵德音。称刘爷不休。是固将为素附。卒为己试。今其再临。举手加额。环东区尽然。 寡君选差陪臣。候之江上。已自上年初秋。 寡君待归之情。固憧憧日夕矣。前数日。伏蒙老爷分付并行牌文。令禁约汉土官兵者。卑职以为此台宪所在。概施约束。整所已整。而为加策天驹之计耳已。马上差人。奉谕沿路。昨日。再蒙老爷分付。并睹杨都爷行王道爷宪牌。始审向所教流言。正指川兵。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9H 页
而其中有 国王屡屡赴告之说。于以 寡君颙待之切。其有果信流言。谓素附之将。已试之卒。为有此弊而欲加严禁之理乎。卑职窃伏思之。小邦之人。积经兵祸。人人魄夺神𢥠。一闻行言。正如伤弓易惊。前岁达兵之来。城中亦颇哗然。既而得定。千万兵之中。其好歹亦岂一一同哉。其间或不无一二悍卒重怯民之惑者。今属川兵在辽放肆之说。卑职亦尝闻之。岂此说流布远近。话演于屡传。惑深于远闻。致城中汹惧如前岁之为。而 寡君以为小民一散。无以导迎 天兵。而为根着之地。既不能家道户说。而姑为是弭定之计。乃请于都院。而使愚民为可恃而不散者耶。卑职在远不详。大要想不出于此。若果以此谓 寡君致疑于刘督爷。则不几于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谓乎。刘督爷三年于小邦。 寡君之信督爷。督爷之知 寡君。陪臣无以容说。但恐老爷或未及察此间事情。玆敢缕缕具禀。且愿老爷乐为督爷道也。干渎台严。惶恐死罪。
御史前呈文(戊戌)
谨呈。为军饷事。本年四月初三日。卑职同平安道观察使韩应寅。于平壤馆。蒙老爷分付。每年军粮米豆。以九十万石为率。 天朝出办六十万石内。三十万石自运。三十万石折价银子三十万两。发朝鲜代买。朝鲜自备粮料三十万石等因。蒙此。卑职不敢擅议。驰启 国王禀知去后。本月二十九日。接得承政院抄送左副承旨李廷龟。于本月十四日。敬奉王旨内。该监军按院。轸念本国粮饷之难。悉心筹策。丁宁分付。若是之勤。予不胜感激。非不欲竭力奉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39L 页
行。以毋负监院盛意是图。第念本国。山海硗确。生谷之源不敷。唯忠清,庆尚,全罗三道。土地稍饶。常时税入贡赋。经费所需。专仰此道。而计其田结之数。不过三十七万结。每年一结收米四斗。多不过十万石。以此一年之入。仅足以支一年之需。兵兴以后。庆尚道则只有上边丰基,荣川,礼安,奉化,安东,真宝,青松六七邑外。皆为灰烬之场。遗民死亡殆尽。田野抛荒。荆兢满目。已无收入之税。独有全罗及忠清右道沿海一带。暂免兵燹。以此竭其地之所出。内供经费。外事调度。盖已无复馀力矣。又于前年秋。贼兵再动。三道一样被祸。焚掠之惨。倍于往时。自今年南方漕运不至。内外储蓄。一皆荡竭。都城仓廒原储粮谷。时无数日之饷。虽因经理,都院,海防道诸衙门分付。方为屯耕。而两南地方。零贼出没。遗民不得耕种。且大兵压境。尤不得专力农作。虽有江原,咸镜,黄海,平安,京畿等道税入。而亦为比前顿减。今年所收。多不过四五万石。以此揆之。本国自备与银两所买。责以三十万石。亦无可办之势。况至于六十万石之多乎。若减其银数并与自备者。而合办十万馀石。则容或可措。此外年运颇稔。收拾民间。则亦可得零星凑集。而年运不可预卜。凑集难定多少。不敢质言。卿其将此曲折。具详回禀施行等因。蒙此。卑职窃照。所据军饷一节。系是大段句当。卑职不敢擅议。禀知 国王。今蒙 国王与备边陪臣计议停当所回谕如此。卑职念惟此粮。办之当饷何兵。饷之当用何地。是都为小邦存亡生死之计。苟力可办。发肤无惜。第惟全,庆生谷之地。已为不耕之墟。其馀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0H 页
沿路去处。奔走差调。无暇农作。今年春耕多少。实老爷之所目击而伤之者。兼又旱乾太甚。凄风连吹。昨虽得雨。仅浥旱田。蝗虫之灾。间间已作。以目前景象观之。今年秋事。已可知矣。倘不计力量事势。枉谓可办六十万石。而临时致误。则奈天下大计何。奈老爷盛意何。伏乞老爷思军饷之重。参小邦之势。斟酌区处。俾得妥当。不胜幸甚。缘系军饷事理。为此具呈。
御史前禀帖(戊戌)
谨禀。为查覈流言事。卑职听得老爷移咨国王内。据庆州路塘报。附近倭营各郡守。多有送粮与贼。又捉获鲜民李元亮骑坐。原盗 天朝青骢骟马一匹。见交地方官喂养候解等情。卑职闻之。骨惊神骇。仍窃思之。小邦今日之罪。惟财力穷竭。微弱不振。不克副 皇上拯济之仁。纾 皇上东顾之忧而已。至于视此贼。不啻如蜂虿豺虎。为不与共戴一天。则妇人小子。皆同此心。虽奸人鼠肝。常情之所不测。而如塘报所云者。则至愚下小民所不为。守土陪臣。虽极无状。必不至此。自古干戈扰攘之际。讹言必兴。日前有言。小邦陪臣安东府使郑赐湖。其女子为贼所掳。赐湖仍与贼通。至于送米与贼。赐湖虽甚不道。其一生原无女子。则国人所共知。流言之无据。一至于此。念惟小邦亦有区区三尺。如果有此事。则必须查出正犯。按律行法。如无是事。则亦不容流言辗转。使人心不安。都不可徒然淹置。益滋疑惑。塘官所报。料非无根。晻昧疑似之间。必有所闻。或所见送粮的。未必各郡皆然。必有一二犯人。解马的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0L 页
亦必有某地方见交之官。如蒙老爷俯询该报委官。则立可得情。伏乞老爷曲察小邦事情。详加辨覈。以安人心。不胜幸甚。此事已蒙咨会。 寡君回咨。不日当至。而这系人心之所不容。王法之所必诛。而老爷今临返旆。陪臣愿蒙面谕。启知 国王。为此谨具禀。
御史前禀帖(戊戌)
谨禀。为倭情事。本年五月初九日。蒙 钦差监察辽海朝鲜等处军务监察御史陈老爷宪牌前事案。准提督汉土官兵御倭总兵官都督佥事刘手本开称。先以副将。提兵征倭。朝鲜曾遣世子光海君。带同陪臣议政尹斗寿随军战守。今改官提督。派守全罗。闻清行二酉并力侵犯。请乞移咨 国王。查照旧例。仍遣藩储并兵曹判书二员。前来共事等困到院。准此。为照。提督此议。无非为东国海氛未靖。得一德望藩储。监临征讨。萃涣合离。一以习行间金革之劳。一以作国人敌忾之气。不为无见。为此牌行该曹。照牌事理。即便驰启 国王知会。如遇提督出师。不妨仍照已前事理。命世子督率陪臣将士。同赴全罗地方。协衷并力。共殄妖氛。如念系国安危。不必别怀疑吝。幸君臣熟图经覆。提督施行等因。蒙此。除一面马上差人。驰启 国王外。卑职窃照。先该万历二十一年。小邦六道倭兵甫退。而釜山等处各营盘据沿海去处。全,庆之间。地方疮痍。人心未定。经略侍郎宋爷题奉 圣旨。令小邦世子光海君。带同陪臣。前赴本处。就行镇定。光海君钦遵 圣旨。久在全,庆之间。劳来安集。人心爱戴。地方赖以底定。即目提督刘爷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1H 页
另开手本。要得再与同事。此无非为小邦谋。欲协衷并力。共图廓清。其有明降与否。即不须论。而但刘督爷自为分付可行。事苟有益。虽不为分付。其欲自为请行。又岂但世子而已也。况刘督爷先以副将。今加提督隆衔耶。此系小邦存亡之数。小邦非惟不敢怀疑。而亦不容怀吝于其间。但照今日事体。与先年不同。先年所急。在于抚定人心。而今日所忧。只在于财力穷竭。先年刘督爷镇守南原时。则全罗一道及忠清右道连全罗沿海地方。幸保全完。全罗即小邦财赋之府。忠清右道亦鱼盐麻稌之地。尽两道之力。赡饷军前。仅免缺乏。今则全罗及忠清右道久被毒睨。蹂躏尤甚。一草一木。无有完者。先发水陆 天兵。派驻全罗地方者。馈饷已难。世子储君。非如一陪臣之行。虽简其僚属。省其卫从。观瞻所关。民望所属。亦岂可单骑独行。向虽尽地之力。但供 天兵。万有难济。今又添之以一起行李迎送供亿之费。则尤力分难支。陪臣都元帅总治诸道。各道有观察使,防御使,调度使,兵马水军节度使等官。分管兵马粮饷等务。各营又伺候陪臣。为之奉护。各该经营措置。不患无人。惟是省费合力。专饷各营。斯为得策。况全,庆三路。俱有提督府开营。而独此府与世子俱。则亦不无彼此轻重之嫌。伏乞老爷谅今日事体之不同。思各营粮费之当专。毋令一路偏重。和衷济事。不胜幸甚。卑职已行启知。而刘督爷亦已东行。必 国王会督爷议处。而卑职急于开禀事情。敢此干渎。无任惶恐之至。缘系倭情事情。为此谨具禀。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1L 页
辽东抚院山海关分司等衙门查还人口呈文(庚子)
朝鲜国差来谢 恩陪臣吏曹判书李等谨呈。为乞速查还本国人口事。该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有贺节陪臣尹安性赍捧到 敕谕。节该。特遣陪臣。进献助工方物。朕甚嘉悦。特降敕奖励。仍赐白金蟒衣。用示优礼。钦此。又该本年八月十三日。准 钦差经理朝鲜军务右副都御史万 咨。该 钦差巡抚山东地方右副都御史刘将小邦逃回男妇金丁仍等一十三名口。给与盘缠。交付总兵官李兵舡。顺带前来。准此。 寡君与一国臣民。不胜感激。另差陪臣。赍领两项谢 恩表文礼物。前赴京师进谢外。又据议政府等状启。节该。本国各道人民流离饥饿。各自救命。先后随 天兵过江者不记其数。俱于各处地方。寄住讨食。或父子相离。兄弟相别。思恋之情。委属可矜。合无移咨兵部抚院,山海关主事,辽东都司等各该衙门。将前项寄住人口。尽数查还。以便完聚相应等因。据此。 寡君另具各咨。顺付陪臣。陪臣谨将原咨。于所经辽东都司及抚院贵部衙门。历行投呈间。卑职窃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等人口。随其所栖泊。等为王土。随其所服役。等为王臣。况今 皇仁同视内外一家。 天朝各营军兵。方且留住小邦。一体堤备。顾此锁尾。先请查还。此岂 寡君之情哉。但念愚民方流离荡柝之际。急于救命。随住各营。日久情熟。或男妇仍因。或贪恋栈豆。俱被各兵带回。人人孰无父母兄弟。骨肉之情。无间贵贱。怀士之性。圣言非苟。 寡君为民父母。既不忍使一民仳离。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2H 页
而兼又小邦积祸之后。国内空虚。生齿未及繁殖。设可繁殖。是所谓种树望阴。难责于十数年之内。当此善后方急之日。训鍊峙粮。一人有关。至于劳 天朝之兵。久戍勤苦。则本国人口。理宜查还。以顺怀土之性。以慰骨肉之思。仍为屯守补缺之赖。允为便益。老爷盛算。必及于此。卑职但当袛候回下。第照本人等各回原籍。则 寡君固当保住给廪。以济目前之命。而亦不可每岁如此。必须归及春耕。自为明年食力之地。生道方延矣。夫地有远近。查有后先。其远者虽不可一时举还。若辽东,广宁。山海关等处地方。则境连小邦。该民之泒住者尤多。可以昨命而今还。若待卑职回日。始赐发落。则日月迟延。耕农莫及。烦乞老爷谅寡君不忍之心。怜骨肉思恋之情。并察屯耕有裨之实。亟加查还。不胜幸甚。
兵部刷还呈文(庚子)
谨呈。为乞速查还本国人口。以正浮言。以便完聚事。卑职敬蒙 国王差委赍谢 恩表文方物进谢外。随蒙 国王顺付咨文四角。派呈贵部及山海关分司,辽东抚院都司等各该衙门同前事。卑职已于所经地方。各行投呈间。该二月二十六日。译官南胤咸。于分司衙门。面蒙主事分付。听得在前陪臣将本国人两三个带去。国王都杀他云。欲去者送。不欲去者不送等因。卑职听此。不胜骇异。为照。此说必出于流民之靡衣媮食。不乐还土者。或带他叫使不欲还送者之口。而至彻于当事地之听。卑职窃恐此说不独山海关一处有之。则不得不明言其不然也。当初小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2L 页
邦之民。或为贼所掳。或畏死附贼者。其丽不亿。其中或恋土走回。或听抚革面者。则固所当宥。至于媚贼纵臾。而被各营兵所捉获者。间或有之。犹且除罪状彰著。显戮难赦者外。稍涉疑似者。则一皆不问。以安反侧之心。君人包荒之度。一时招抚之策。自当如此。至于该民之随住 天朝各营者。则方流离荡柝之际。不过急于救命。听他雇役。日久情熟。或男女仍因。或贪恋栈豆。顺被带回。人人孰无父母兄弟。骨肉之情。无间贵贱。怀土之性。是其良心。离亲戚去坟墓。岂其本情。 寡君为民父母。不忍使吾民没齿仳离。阻伊首丘之心。兼又小邦积祸之后。国内空虚。当此善后方急之日。鍊兵峙粮。一人有关。玆不避烦渎。敢请查还。既还而杀之。宁有是理。浮言之出在该民则为丧心。在带他者则为造言。二者俱极可恶。若以此而曰欲去者送。不欲去者不送。则卑职之所痛恨。不在于不得还一逋民。而在浮言之厚诬也。卑职仍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等人口。随其所栖泊。等为 皇土。随其所服役。等为 皇臣。况今 皇仁同视内外一家。 天朝各营军兵。方且留戍小邦。则顾此锁尾。先请查还。 寡君之心。岂以是为可急者也。怜伊骨肉之情而为屯耕补缺之地耳。所据吴庆祥所供。亦只是渠目见所及。此外派住各处。非庆祥所目见者何限。如辽东抚院都司山海关分司。则所管摄者只是一方。该查不广。非如贵部总查各省之为盛。卑职谨查。小邦世蒙 天朝恩造。虽一民之漂泊者。必行刷还。俾不混住。而近如金丁仍等自贼中逃命走回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3H 页
者。并蒙 天朝给与盘缠。毕加遣还。 皇恩如天。举国感泣。况大司马老爷以股肱重臣。其仰体 圣仁。宜无不尽。烦乞老爷谅 寡君不忍之心。怜骨肉思恋之情。并察屯耕有裨之实。亟加行文各省。毋挠浮言。将前项寄住人口。尽数查还。以便完聚。不胜幸甚。
山海关三次呈文(庚子)
呈。为姑置查还一节。先辨浮言诳惑事。卑职将本国人口查还及浮言诳惑等项缘由。前后呈禀贵部。俱未蒙枇下。本日朝。通官表宪等。于贵部衙门。面蒙老爷分付及蒙示兵部公文。回说职等。职等不胜骇异。为照。今此查还一节。寡君之意。非敢必欲发还如相讼理。但念流民志切怀土。而不敢擅回。亦蒙 天朝节续发还人口。而遂成 恩例。谓可藉 天朝查还之 恩。而遂流民怀土之心。团聚骨肉。便成完户耳。若知流民自失良心。不乐还土。而 天朝查还。事体小有不便者。则该民虽还。已无骨肉之念。而不关于有无之数。何敢缕缕烦冒哉。卑职前日呈文。亦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等语。意亦在此。但闻老爷信彼杀他之说。至以惴惴就死地为说云。此则卑职不敢不明辨而暴白。夫天下之恶。莫大于叛君。天下之罪。莫重于事雠。小邦之民。当倭贼充斥之日。畏死投贼。至于纵臾为恶。如卑职前呈内所云者。厥数惟夥。贼退之后。 寡君犹且开自新之路。广招抚之门。每戒有司不妄加杀戮。随蒙 皇上屡旨戒谕。至发免死帖。揭白旗招募。 寡君益切感激。承奉无违。前后将该抚之数。类奏 天聪。数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3L 页
至累万。此实明白可證。至于流民之听 天兵带回者。则不过迫于饥寒。投命无聊。而所投者非他。而在 上国地方。 天朝视小邦。有一家之义。小邦事 天朝。如父子之情。一家婢仆。既在门阑之内。则其住东在西。都不须问。有等人口。有可怜之情。无可杀之罪矣。若谓流住 上国者。亦为都杀。则其在附贼者。谓必杀无疑。若尔则不特阻革面之路。而误招集之策。其孤 皇上敕谕之旨。而得罪于天朝者甚重。吁。揆之以理。度之以情。宁有是理。所谓金氏者。不知何等流娼。其至于泣诉请留者。不过以男女之情。衣食之乐而丧其本心耳。以丧心之诉。谓 寡君行情理所无之刑可乎。卑职来时。将 寡君咨文。历呈辽东都司抚院。俱蒙盛诺。至于大司马老爷。则说向卑职。如老爷所说于南胤咸者。卑职即行呈辨。如今日所辨于贵部者。则大司马老爷深然卑职所言。答说你言正是。已许行文各省。广加查还。玆有回咨可据。以今料之。贵部所报于大司马台前者如此。而大司马老爷如是云云。今职等亦已呈辨于贵部。如在大司马台前者。顾贵部憣然听改。独不如大司马老爷所听于职等者乎。目今 天兵尚驻小邦。其间无赖棍徒。擅离本营。行走民间者果有之。小邦广行缉挐。解送衙门者亦多。而第以官兵方留国内。闾阎小民。遇有 天兵㨾子。不知是官是巡。一体畏敬。难于认缉。官兵则受本将法度。不至扰害。逃兵则肆行抢拐。不遗馀力。小民畏之如虎。其谁有一毫饶挽之情哉。但不能别白。致有遗奸耳。若及 天兵尽撤。则此辈又何所藉而敢行混住。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4H 页
此则不待 天朝教命。而自当立行缉献。如查还流民之事。待有此日。再请非晚。至如屠杀之说。则非徒没 寡君好生之心。亦且误招抚之策。而上负 皇上敕谕之恩。其在 寡君。不止为过。而与有罪焉。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父母之过犹不忍闻。况闻父母之罪乎。职等闻之。不胜战灼。敢陈之以深。而呼之以急。盖职等之意。不在于得一逋民。而在于明 寡君不杀之实。至其流民。则有则还。无则已。都惟贵部所命。呜呼。 寡君好生之心。天日在上。流民丧心之诉。尺雾蔽间。烦乞贵部俯谅实状。以理见察。不胜幸甚。
礼部禀帖(戊申)
熏沐百拜。谨叩禀于大宗伯老爷台前。本月二十日。职等伺候部里通官表宪等。面蒙老爷分付。这事或行抚台。或差人往审。表宪等仍请陪臣每在馆候完。差本国通事。往来再加查奏。蒙老爷允许等因。职等蒙此。以为封事虽有一番往来。而大意则已许之也。不胜感激。回馆相庆。喜不能寐。第念老爷谕内。或行抚台者。在职等过虑之心。未免疑惑。敢行再禀。不胜惶悚战灼之至。先该万历三十一年。陪臣金信元等赍奏请封。回蒙贵部覆题。请移咨该国。使之宣谕臣民。方许据实具 奏。一面咨行辽东督抚。查访明白。候 国王另有 奏请之时。一并具 奏。则部行会官定议。请 旨定夺。伊时辽东督抚已经查奏明白。随于万历三十二年。陪臣李廷龟赍 奏来请。蒙礼科参抄。乃谓据 奏。只是再申前说。未见所议何在。更难即谓的确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4L 页
而遽可议封也。已事之明鉴如此。即又蒙老爷或行抚台之谕。职等深恐又如先年部覆所云。终为姑俟之缓辞而止耳。贵部以事体之重。而欲行再查。职等不敢容喙请止。而但行文督抚。则督抚亦行会本国而已。数千里之外。讵便恁生已见而自请之也。只是徒烦往复。耽延日月而已。设令查奏明白。前既不见据。今何保其必准也。苟行查督抚而后可为。则陪臣虽留馆候完。恐徒糜光禄酒饭。瘦死馆里。而完事之无期也。如必再查。则须候部覆准下之日。蒙发公文。付与本国通事数员。赍持疾驰。改本前来。则往来不过一月有馀。职等庶蒙完了大典。归报本国。斯为万幸。烦乞老爷照详施行。以慰职等朝夕饥渴之望。职等仍窃再照。立嫡以长。 皇朝祖训甚明。小邦恭事 天朝。班同内服。凡制度典章。何敢一毫踰越。第念小邦不幸。历世继嗣之际。鲜有以世子顺承者。 恭定王。以弟而嗣。 庄宪王。以次子而嗣。 康靖王。以侄子而嗣。 恭宪王。亦以弟而嗣。 先王亦以侄子而嗣。犹且世受 恩命。效忠顺于藩翰。今则不幸之中。又万有不幸焉。而遭罹兵祸。从择贤先功之典。弃病风狂悖之兄。而与贤而有功之弟。此固有拂于经常之道。而亦有 先朝已行之规例。非小邦所自创而私之者也。先年。小邦节次 奏请。部覆丁宁。乃曰。俟有成功。另议优处。乃曰。邦家未靖。继体宜急于择贤。此亦一时变通之说。乃曰。果有戡乱奇勋。不妨另议优处。乃曰。玺书既布。大事业已责成。国人又何疑焉。乃曰。国势之式微丕振。人心之推戴弥坚。伊时乃议请封。亦未为晚。乃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5H 页
曰。民望所属。国将焉往等因。准此。小邦毫无疑阻。以为 圣天子恩典。终必许之。因此二十七年之间。名号大定。推戴益坚。续于万历以十一年。准蒙科参万分丁宁。再俟二三年。优处议封。亦未为晚。何今复请急于世子封哉。通官每亦于阙下。面蒙阁部诸老爷戒谕。这事不须要忙。候事体全定。然后请之。外国之事。何至见阻。小邦仰恃部覆及阁部面谕明白。而亦虑意有所待。渎扰是惧。经今四五年。不敢妄行续奏。及今事体大异前日。此非可已得已之事。而封典之加。又稽于权署国事之日。则大小众心之疑惑。难以家到而户谕。职等伏闻名位已定。虽一日不可改易。古人有逐兔分定之喻。况至于十七年之久乎。疾病。邪之伺也。大位。奸之窥也。职等窃恐先年 圣天子全安小邦之鸿造。终不得保有。而贻朝廷藩翰之忧也。兼且小邦自兵火之后。忧虞之象。不一而足。倭奴于久逞之馀。狡谋叵测。每遣人边疆。探试情形。建夷且负险自强。远交西部。近荡海夷。兵马日突于门庭。而每以甘言缓我。是必以小邦为蒙恤 天朝。不欲遽示祸心。诚恐朝侵小邦。而 天朝夕为之虑耳。加以域内荡残。民力未苏。而国有大丧。念此两贼不以人理相处。但以兵力相加。乘人之丧。虑所必至。当此之时。其拮据补苴绸缪堤备之策。虽使举国君臣。悉心专虑。万恐难图。今又大典之稽。出于千万意虑之所不到。而人心觖望。举生忧挠。则职等深恐国事日去而莫可收拾。此所以展转空馆。日夜闷灼。如不得命。则不敢回国。而为埋骨燕山之计矣。更乞老爷俯察危悰。毋容别议。再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5L 页
加矜悯施行。不胜幸甚。
  小禀
 封事行查一节。已蒙老爷示下。事体已成。除一面遵行外。仍窃伏念自古祸患之机。常伏于俄顷毫忽之间。小邦南北之警。实门庭朝夕之虞。幸人之丧。其势可见。加以上年失稔。即旱焦土。葬期已卜。徵调方兴。而猝闻大典之稽。举国觖望。彼此忧挠。则谋虑不专。万难得济。卑职备位三事。何事不虑。当初小邦差委卑职。并许赍持印信者。正为此等缓急。伏请老爷商议大堂。依正德年间陪臣卢公弼等直题事例。一面容职等具题备陈小邦情闷。俾不负小邦差送卑职之意。不胜幸甚。
禀提督主事陈公帖(戊申)
小邦文庙版位。因袭历代之陋。仍用王号。曩在东征时。杨都院沧屿公。因谒圣见之。始言昭代革谬之举。蒙去王号。但书曰先师孔子之位。噫。夫子之德。固非节惠而可谥。且世之所尊。不在彼而在此者乎。此出于贼莽假是之名。而历世莫悟其非。遂因而增之。至有欲用帝号者。何其陋也。此岂所以事先师者也。小邦物情。自来颇郁。而制度议礼。必出于天子。非藩国所得以擅改也。向微杨都爷。本国亦安知有昭代已革其谬也。甚盛且幸。但念小邦荒远朴陋。唯知革谬之为盛。而其间仪章节文。有未可详。职等方守方丧。不可言丧外。而适久锁馆里。閤下且以宗伯之属。掌邦之礼。屡临近馆。顾此系是国之大典。敢行禀裁。窃闻之。古者尚奥。先圣之庙。先圣东向。祭之者皆从东西向。而矣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6H 页
子用鷩冕玄端之服。意不敢以天子之尊临先师也。祭亦只有释菜释奠合乐之礼。盖未加王号之前。只用尊师之礼也。至于汉平。始加公号。而南宋元嘉年。始用轩悬六佾之舞。至开元年进王号。然后正南面位。被王者服。礼乐仪章之缛。世以增加。终至于用十二笾豆。登歌八佾之舞。天子始以衮冕祭之。其意盖谓天子之庙。当用天子礼乐也。今当盛际。正百王之陋。去王号之谬。则其礼乐笾豆牲币坐向之节。独仍前不改。别无所裁革者否。天子诸侯之学。虽有等级之殊。而大概不可不因天子之制而降杀之。伏乞閤下将 圣朝所已讲定者。明赐枇下。以便藩邦遵奉施行。不胜幸甚。敢禀。
 
 批曰。文庙称王。原属不妥。该国既改为先师。无容再议。若笾豆佾舞之数。我朝惟国子监。乐舞用八佾。笾豆各十二。其馀天下学。俱八笾八豆。乐舞各止六佾。该国系藩邦。则笾豆各用八。舞佾用六可也。先师南向坐。今天下之学皆然。该国更不必置疑矣。
呈礼部文(戊申)
谨呈。为乞恩事。本年四月十九日。卑职等于堂禀时分。伏蒙老爷面谕。节该。承袭一节。事体重大。须再查乃行。请谥一节。你国以礼义之邦。前王且恭顺。朝廷当以美谥加之等因。职等蒙此。恭候已过四十馀日。犹未得命。先儒氏有言曰。知死而致死之。不仁也。知死而致生之。不知也。圣人知其然。故将葬则有赐谥易名之礼。 先王葬期。卜于本月十二日。职等违离日久。未知风雨工役之故。果用本日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6L 页
与否。而这系当葬之月。礼云。信时日日而行事。则必践之。是则葬期仅隔旬日。而请谥之本。迄今未经题覆。非唯不及于将葬之前。亦不及于皇皇望至之日矣。职等不胜痛泣之至。 先王事大之诚。拒贼之议。固四时之所共闻知。至于守藩四十馀年之间。深仁厚泽固结民心者。则有非天朝所及洞悉。此有行状具在。可考也。仍照承袭行查一节。职等原发通官二员。约令离此十二日。准到 王京。以日计之。则本月旬前查本当至矣。但念抚镇衙门已差送员役。而缴本亦未卜早晚到也。小邦南北交警。大丧仍之。封典又稽。大小觖望。忧虞之端。不一而足。伏乞老爷将赐谥一节。参详行状所录。查依旧典施行。一面行催抚镇衙门。着令尅日奏缴。并完大典。不胜至幸。再照恤典。尚未蒙议。查本属当继至。思得议谥撰文。当需时日。乞将恤典。预为题履。集有次第。俟查勘回日。一并题请。将封恤二典。并差一使。一以免天使两起跋涉之劳。一以宽小邦积疲供应之力。使小邦得于敦葬之馀。专意堤备。褒终继世之恩。一时并行优渥。委属万便。为此沥血。开例具呈。
  计开
 景泰元年。太监尹凤奉御郑善。赐祭及谥。又许承袭。仍 赐九章冕服䌽段。
 景泰三年。尚膳监金宥,金兴。 赐祭及谥。又 赐诰名九章冕服䌽币。
 成化六年。太监金兴,行人姜浩。 赐祭谥及赙。又 赐诰命九章冕服䌽币。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7H 页
弘治八年。太监金辅,李珍,行人王献臣 赐祭及谥。仍颁诰命。
 枇司查。即便具题。送祠祭司。
礼部仪制司呈文(戊申)
谨呈。为敝藩久属权署。众情忧惑。陪臣坐烦馆谷。分义不敢。烦乞贵司行催抚镇衙门。剋日奏缴。亟完大典。以安敝藩。以还陪臣事。职等将前事等因。本月初一日。已经堂呈缘呈内。兼有请谥一款。原呈文字。蒙大堂老爷枇送祠祭司。贵司恐不省有原呈事理。敢行另呈外。照得行查一节。职等原发通官二员。约令离此。十二日。准到 王京。以日计之。则本月旬前。查本当至矣。但未知抚镇衙门果否业已差送员役。而缴本又未知迟速至也。职等来时。见先王葬期尚隔四朔。安意星夜兼程。可及竣事。还参负繂之列。以泄终天之恸。而淹留至此。葬期已届旬日之内。东望悲号。五内如割。此亦可以私情而置之也。职等以海外蝼蚁陪臣。久尘馆邸。每烦光禄。按日送程。盐菜薪炭。无不备具。职等空坐吃吃。分义不敢。此亦妄保 皇上天地父母之仁。下及虫豸。而容有以安之也。顾念小邦南北交警。大丧仍之。封典又稽。大小觖望。职等违离日久。未知可虞之机。伏于何方而发于何顷。此所以日夜煎灼。寝天子之馆。吃天子之禄。而不知所自以为荣也。况又日月耽延。事变难测。倘遇夷虏之尘。而道路之梗。则封典之完。尤未卜早晚。小邦之事。岂非大可虞也。烦乞贵部俯谅有等切迫情由。马上差人守催抚镇衙门。将已发员役。马上催回。查来事情。上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7L 页
紧缴奏。以便立等禀覆。完了大典。不胜沥血恳祈之至。为此具呈。
 时仪制司张郎中嗣诚署病注门籍。不得司呈。因提督主事。转送郎中家。则郎中见之。送于侍郎。侍郎枇送本司。使即行催。
呈礼部大堂(戊申)
谨呈。为行查久稽。殷忧日剧。烦乞贵部俯察菲言。早加商确事。窃照。请封一节。伏蒙朝廷以经常为重。业已奉旨行查。卑职等不敢更有所言。闷默待查。已抵两月矣。期已迫而查未至。日弥久则忧愈切。敢吐穷源之论。仰溷严听。非敢望贵部必加采纳。倘蒙察卑情之万一。则职等虽以忧死。而犹无恨也。盖念 先王有妾 金氏。生二子而早卒。二子则临海,光海也。及二子已长。而嫡 朴氏。已过嗣育之年。群臣屡以为言。 先王教曰。此予一家大事。予不敢遽。群臣不知 先王深意之有在。固有所隐忧者矣。及壬辰之乱。贼已过鸟岭。陪臣申砬之兵。鏖于忠州。则国无藩蔽而势甚急矣。乃本年四月二十八日夕。 先王招大臣教曰。贼已迫矣。不可不定大计。予欲立第二子为嗣。如何。群臣皆感激泪下。祝寿罗拜。是夜即于庑下。立光海君为嗣。署置僚属。于是。群臣始服 先王所不敢遽者以少长。而事急始为不得已之举。为 宗社地耳。是岂有意于废长而违越经常也。当此之时。属之长乎。属之贤乎。二十九日。贼锋已及汉江。乃决西附之策。命嗣子从。分遣诸王子。号召四方。临海君与异母弟顺和君𤣰。往咸镜道。所过不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8H 页
思募集。以夫马馆谷之故。乱加箠责。见人善马宝货。则必掠之。望贼思散之民。嚣然丧心。及至会宁府。则本府与虏只隔一水。王化最远。俗且狰狞。乃绑两王子。开门迎贼。此非无故而陷于贼也。既陷于贼。而经年不得返。则举国人心。又将属之长乎。属之贤乎。反蒙 皇上专降一敕。责光海君以全,庆军务。则光海末为世子。犹夫陪臣也。岂有 皇敕专降陪臣之理哉。至是。国人又信 皇朝已以世子待也。光海受命祇惧。恐累 皇上付畀之重。督率若干陪臣。身先雾露。绥集民兵。抚摩疮痍。拮据兵粮器械。以供 天兵之后。克集殊勋。则虽临海回目贼中。人心将属之长乎。属之贤乎。到此则虽 先王亦没如之何。而不独 先王为然。 皇敕亦已定之也。是不可以常道持也。续后钦准宣布。昭如日星。一则曰。民望所属。国将焉往。二则曰。俟有成功。另议优处。群臣乃以前日忧 先王之不即定计者。忧 皇朝之不即正名。而犹无毫发虑也。十有七年之间。民心之推戴益坚。国内大定。如乾坤之高下。冠屦之尊卑。不可紊也。盖岁弥久则分弥定。分弥定则人无疑。乃于权署国事之日。始加行查。则举国之忧惑。其势固然。职等固知今日守经之论。非有他意。正欲玉成乎小邦。而此如痴前说梦。愚下之人。岂晓其深。但见其迹。邻敌之生奸。亦所必至。且贵部每以厉阶为小邦虑。意甚盛也。然废长立少。非自今日。废伯邑考之周。废泰伯之吴。未闻速厉。而昧天命人心之归。而立建成召祸者。唐祖是已。是又不可以一概论也。我恭定王之于禔。是已树而易。而成祖文 皇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8L 页
帝亦已许之无疑。启东方盛治之君。此 皇朝已行之家法。国人执此而疑前后之有异。谓有他故者。亦其所也。职等闻之。恩之所盛。忌之所归。小邦以穷祸必亡之势。蒙 皇上天地父母之仁。行前古所无之事。发百万兵马。调百万钱粮。拯济而全安之。置之衽席之上。恩无有至此之盛。而一朝以废长见责。不许承 袭之常典。职等亦恐邻敌之忌适出而乘之也。即毋论其隐。而以不见是图者言之。小邦介于南倭北虏之间。国小民贫。不能自保。而犹至今日者。徒以 天朝之顾护。而且其势有辅车之依也。建夷之桀骜。不可以常酋视也。负阻自肆。日稔凶心。挫忽温之强。破回波之坚。遂穷海夷而囊括之。以断后虑。所未及断者。小邦也。其意常以为犯大邦。则小邦拟其后。侵小邦则天朝拟其后。此不敢轻易下手。而维持相缀。其势如此。小邦之平安道。去其巢至近也。咸镜道至远也。其往来恐喝。常舍至近之平安。而由至远之咸镜者。是诚畏 天朝之知之也。辽之与小邦。俱密迩建卫。行言之泄。直片时耳。猝闻 天朝以废长见责。不许为王。则为不复顾护。而积狺之发。想其计已深。且马岛与釜山最近。岂有不知之理。既利其丧。又乘其会。则南北交警。其势不为虏则倭矣。贵部其能复以经常之重。责之此乎。小邦之人。生为感德之人。死为抱冤之鬼。此职等所以绝气而不觉此言之经发于未查之前也。仍念抚镇已差送员役而查之。而得其实则固小邦之幸也。但念常人之心。其权重则其心哆。抚镇之所差送者。不过辕门武弁。不甚解义理之人。以匹夫而当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9H 页
宗社左右之权于千乘之国。其势岂能必守贵部禁约。而保无弛张。倘有少歉于意者。则所查者未必能孚其实。所查者虽不孚其实。抚镇亦何从知而正之。既不能正。则贵部已令查之。既查而失其实。则其将谓何。职等见日久而查不至。凡事日久则奸生。此职等所以为查覆而又绝气者也。礼云。诸侯世子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元士而莅一国。是何钟钜而莛细也。多见其摧也。况日月荏苒。自春徂秋。奄届于弓劲马肥。因野为粮之月。则建夷之必发无疑。职等诚恐贵部之欲为小邦断厉阶者。未必果断也。职等尤增绝气焉。恳乞贵部察此情形。早加商确处置。则 皇恩幸甚。藩国幸甚。不胜拊膺顿足之至。为此沥血具呈。
再呈叶阁老文(戊申)
谨具。为敬谢德意。仍陈馀蕴。以备台算终始商确处置事。卑职等昨日伏蒙大柱爷驻趾赫炎之中。俯赐谆谕。不啻丁宁。卑职等且感且惧。私自相语曰。 皇上天地父母。顾恤小邦。生死肉骨。未足喻其盛也。大柱爷以 皇上股肱。体 皇上至意。怜念小邦。至此之勤。诚张子所谓吾父母之宗子。以哀四方之颠连者。哀小邦也。卑职等感激怔营。不敢更有所言。而顾祸机甚迫。有不容但已者。苟惶缩不言。无以究 皇上之大德。而成大柱爷之仁心也。敢此再溷。伏乞终始怜察。通官每回说。大柱爷教以行催宜催云。卑职等以为通官每话不通方。必承听之谬也。行查固宜当催。但催之。非小邦陪臣之所可为。必大柱爷将自行催。而通官每听之谬也。如蒙大柱爷行下该部。使之马上催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49L 页
来。则封事早完。一日一日。是大柱爷之赐。而况非止一日者乎。不胜切祝焉。至于行查一节。则 圣旨已令查之。须等候查至。事体方妥。卑职等虽甚愚懜。岂不知事体本当如此。乃此云云者。恐祸机之迫。无待查之顷也。何者。建夷之流涎小邦者。非方邦之私言也。发于 天朝边谍者如此。大柱爷之所已深知也。其除海夷。固为小邦撤藩篱也。急小邦。固为 天朝断左臂也。虽兵势之弱。不能直断其头。以报 天朝。而其凶谋所在。则岂不灼见。彼虽匪茹。其谲诈则固算人之所未及算者。以急于小邦。而朝夕伺衅之心。一朝闻 天朝见责颇重。不许为王。则其逞其积狺之心。则固无所疑。若以 天朝为永弃小邦。则彼犹有成败之虑。稍待弓劲马肥。因野为粮之月。乃常计也。彼必知天朝不永弃小邦也。则当乘机迅发。如疾雷之不及掩耳。而及 天朝之见责。则必曰我但见其绝。不知其不永绝也。则小邦剪焉之祸。直在指顾之间。而 天朝能复以此责之彼乎。然则小邦生灵。已归枯鱼之肆。 天朝虽欲以尺一荣封。其可及乎。昨蒙大柱爷及诸科爷面谕行查至。则封事自当准许。虽有日月之迟。终必得之。此非诚无是事。而卑职等诡为张皇之说。要封事之速成也。大柱爷沈机算之。则可知此说之诬不诬也。此卑职等日夜忧灼。不揆遐贱。而日日聚首赴愬于大柱爷而不惮烦者也。若其势持循于待查之间。而保无向之所虞者。则固万幸也。但查似无速完之势。在贼之谋。亦安知不如卑职等所言者乎。 圣旨已令查之。今不可追寝其 命。则道路所闻。诚
五峰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550H 页
不敢轻发于严听之下。乍闻抚镇所为。非如大柱爷之体皇上至意云。则差查者必有承望风旨之弊。转奏者亦不无文过之患。前呈内所谓朝廷已令查之。而查不以实。则其将谓何之说。实虑此也。然此则天地父母。必有所逆度而处之者也。若前抚镇引嫌不自缴。而推之新抚镇。则日月当多。祸其可延待而不先肆乎。然则小邦臣庶。虽欲不为抱冤之鬼。得乎。伏乞大柱爷察此情形。亟加商确。虽不待恤封。而有可以缓此祸于未发之先者。深思处置。如救焚拯溺。则 皇仁幸甚。藩国幸甚。无任跼蹐叩心之至。为此沥血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