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附录
附录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88H.gif)
先生讳尚颜。字思勿。姓高氏。其先开州人。高丽文宗朝。有讳令臣。以清慎著称。谥良敬。其后有讳瑛。版图判书。有子士原。我 朝初。仕至艺文馆直提学。于公为五代祖也。高祖讳若淮。全罗左道都万户。参 世祖朝原从功臣。曾祖讳寿延。登武科。又捷重试。筮仕为部将。因事弃官家居。后授通政。祖讳克恭。荫补忠顺卫。 赠判决事。考讳天祐。隐德不仕。 赠嘉善大夫汉城右尹。妣信川康氏。习读希彦之女。以嘉靖癸丑七月二十二日。生公于龙宫之旺泰洞。天姿颖异。自幼劬书。七八岁能缀文词。受学于白石姜先生霁之门。姜公指江边白石而吟曰。白石千年白。命续其句。公即应声曰。长江万古长。姜公极加称赏曰。是子必为华国大手。及长。笃志力学。沈潜经传。旁及于子史诸集。靡不遍究。俯读仰思。至忘寝食。夜分就寝。则必以手指画胸习字。不少间辍。自此笔法臻妙。文名藉甚。累魁本道夏课。一时文士咸推先焉。辛未。捷别试乡解。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88L.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89H.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89L.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0H.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0L.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1H.gif)
上之三年癸卯五月上浣。通训大夫兵曹佐郎安东权相一谨状。
墓碣铭(并序)[李光庭]
故郡守泰村高先生。以天启癸亥十月四日。卒于草洞。寿七十一。用其年十二月某甲。葬于尚州之仙岩乡巳向原。公之五世孙日暹。以权副学相一之状。抵光庭曰。先祖殁已百三十有一年。而墓道无显刻。惟遗行之湮没是惧。谨具丽牲之石。请吾子铭。光庭以老洫无能。辞既不得。则谨就副学之状。叙其事始终而铭曰。公讳尚颜。字思勿。号泰村。其先开州人。丽 文宗朝。良敬公令臣。以清慎名。我 朝初。判书瑛之子士原。为艺文馆直提学。生讳若淮。全罗都万户。万户生部将寿延。叠中武科。弃官家居。是公高祖,曾祖。大父讳克恭。考讳天祐。俱隐不仕。后 赠判决事,汉城府右尹。右尹娶信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1L.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2H.gif)
上古取士。莫先明经。经明行修。乃可从政。末世靡文。华炫实遗。公性恬介。舍命委蛇。耻为夸毗。低佪枳棘。惠专下县。不光于国。萉迹昏朝。歘离污浊。草洞幽幽。谁识高躅。惟孝秉礼。可为世则。刻玆墓石。以警颓俗。
宣略将军 世子翊卫司洗马李光庭撰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2L.gif)
旧井禽过。每恨灵宫之独立。新甍翚革。聿睹斋宇之肇成。乃寝乃兴。以禋以祀。恭惟我 泰村先祖。经国大手。济世弘猷。发之为文章。早蜚英于莲桂。确乎其操履。晚寄迹于江湖。顾此南石一区。寔惟外先遗址。达山高而秀。周驰为无尽亭。环围颍水清且涟。逶迤若有情物回顾。舍后绵门前稻。吾祖已咏閒居。追先志肯旧堂。诸孙庶竭其力。矧玆建斋一事。厥惟经纪多年。中唐之礼仪莫愆。纵追远之有地。诸宰之斋宿无所。非小妨于蠲诚。先辈之所未遑。盖缘事故多掣。吾宗之于是役。敢言力势不敷。爱始爱谋。东山北岳之输写。乃疆乃理。上栋下宇之整齐。惟思朴素之是崇。焉用轮焕之为侈。置夹室于左右。间架相同。列正堂于中央。面势稍屹。曾数世经度之意。幸今日节次而成。七日戒三日齐。先祖之精神是萃。东邻牛西邻礿。后裔之诚孝各殚。聚族于斯。岂徒有关于禋荐。立师以导。抑亦多补于童蒙。孝悌学文。乃其职也。羹墙寓慕。即此所哉。终日群居。宁一言不及于义。永夜团讨。虽只字各会于心。非偷閒供游之为。嗟尔小子。是奉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3H.gif)
五代孙日就撰
别祠常享祝文[柳寻春]
出天至行。诏后嘉谟。风范之笃。百世不渝。
通政大夫敦宁府都正柳寻春撰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3L.gif)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明宗大王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祖考府君生于龙宫西面旺泰洞。洞即七代祖提学公落乡开基而世居之地也。
戊午。府君六岁。始入学。
己未。府君七岁。受学于白石姜公霁之门。能缀文词。白石公指江边石而吟曰。白石千年白。命续其句。府君即应声曰。长江万古长。姜公极加称赏曰。是子必为华国大手。因成四韵。揭白石亭原韵。至今脍炙人口。
庚申。府君八岁。自是笃志力学。
壬戌。府君十岁。沈潜经传。旁及于子史诸集。靡不遍究。
甲子。府君十二岁。俯读仰思。至忘寝食。家世清寒。不能具纸笔。夜分就寝。则必以手指画胸习字。不少间掇。自此笔法臻妙。文名藉甚。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宣祖大王元年)丁卯。府君十五岁。文词笔法。无异老成。一时文士咸推先焉。魁本道夏课。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府君十六岁。聘夫人高灵朴氏。司直启沃女。观察使处纶孙。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4H.gif)
壬申。府君二十岁。赴商山得都会试取。例以六月初吉。会于清道郡。战艺一朔。而有故缓行。旬有三日。始得到郡。望日之制。适得四分。而与朴德彦,宋学懋同房。时朴已得六分。宋已得十分。府君谓人曰。德彦年长于余。腼然相争。不亦愧乎。此后连制三次。而不敢刻意。皆未入等。德彦落在数外。府君曰。德彦已无可及。虽争之。非与德彦争也。唾手更战。又得四分。不出数内。而孙景义晋山人。亦在争画中。谓府君曰。我疑君晚来。果自负也。其实忌之也。秋。参乡贡进士初试。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府君二十一岁。参进士试二等十九人。与洪慕堂履祥,张醴泉翎,李延原府院君光庭,权松巢宇同榜。
甲戌。府君二十二岁。与张醴泉翎,金柏岩玏相议曰。吾辈幸生圣明世。当以君民为志。则不可以少成自尽。必以大阐期待。而已得其半功矣。盍不同心戮力。以图万一也。遂絜三经。即日上山。焚膏继晷。
乙亥。府君二十三岁。至秋。又与两公共赴东堂。俱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4L.gif)
丙子。府君二十四岁。与二公俱赴会围。其时主试皆一代名公巨卿。若卢苏斋,金东园,郑林塘,尹月汀见。府君应讲。莫不嗟叹。使之魁参丙科第四人。即使进退之同接。两公次第发榜。是年授馆职。
丁丑。府君二十五岁。拜一善黉官。盖为便觐也。金东园爱其才而惜其去。以古风一篇赆行。
戊寅。府君二十六岁。是年拜成欢道察访。
庚辰。府君二十八岁。六月。哭祖妣淑人朴氏夫人。秋。祔葬于真木高祖考判决公坟左十馀步许。
辛巳。府君二十九岁。瓜满而归。为亲乞县。拜咸昌县监。咸之去永顺不过十里。故公退之暇。相地之宜。捐廪数千金。横塞大江。筑洑灌溉。尚,咸坪三四千斗落。使之逐年蒙利。故上下坪作者。大刻永世不忘碑于洑头岩石上。至今颂德。又使子孙居是坪者。永世不赴役。
壬午。府君三十岁。递咸昌入内为佐郎。
癸未。府君三十一岁。聘祖妣顺天张氏。夫人进士逸之女。牧使文辅孙。外祖进士文化柳秀。柳公只有女婿。即我外先祖张公也。柳公给田民。使之奉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5H.gif)
甲申。府君三十二岁。入内为监察。乞暇归省。
乙酉。府君三十三岁。十月。遭曾王考右尹府君丧。葬祭诸节。一遵文公家礼。
丙戌。府君三十四岁。二月。奉窆于真木判决公坟左数十步许。仍庐墓三年。
丁亥。府君三十五岁。服阕。与伯氏省斋公。相议买田数十斗落。使之移泽于真木墓下。至今传守。其为先殚诚竭力。大可知也。是岁再为监察。
戊子。府君三十六岁。入内又为正郎。
辛卯。府君三十九岁。自京还第。拜扫先墓。
壬辰。府君四十岁。四月。倭寇猝发。旬月之间。遍满一国。人民四散。举国波荡。国计民忧。有不可言。上以官军齐赴。下以义旗云集。而杳无消灭之期。渐至猖獗。结阵于咸昌之唐桥。剽掠人民。时尚,咸士族。倡义举兵。推府君为大将。府君即日誓众募粮。登山祭神。因分部据险。候倭出掠。多斩首级。并获铳刀等物。庶几成阵。自当一面。而于时醴泉守缺。方伯牒报。则有近地有名文官差代之命。方伯使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5L.gif)
癸巳。府君四十一岁。遂赴任。不以暂暇为意。召兵募粮。多督官军。昼宵防御。以图克复。及其冬。宋谷两游击率兵数千。来驻本州。府君以守土官。心劳力瘁。逾月之后。疸症大发。时无宜药。闷虑之际。幸得金从事官廷龙历叙。见其病势之重。给只栗末四升。即利小便而快收效。可见其忠义之所感应也。
甲午。府君四十二岁。春拜三嘉县监。朝廷以贼薮方炽。使李舜臣为三南统制使。元均为岭南右水使。设舟师试于统营。主试以该道有名文官有差出传教。权大将慄表荐府君。府君奉命往统营。与忠武公留连半月。多有所唱酬。在遗稿中。
丙申。府君四十四岁。伯父宣务郎公生。十月。遭曾王母康氏丧。自三嘉戴星而还。祔葬于曾王考右尹府君坟右。仍庐墓如前丧。(时倭寇在于本邑境内。势方炽张。不得已才过二十馀日而奉窆。卒哭则行于百日后。)
丁酉。府君四十五岁。是岁。倭寇再动。举国奔窜。庙议姑息。备御之方。颇有疏漏。府君虽在丧中。忧国一念。眷眷不忘。倍切敌忾之义。以为范文正当平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6H.gif)
戊戌。府君四十六岁。服阕。
己亥。府君四十七岁。仲父通仕郎公生。时动经劫灰。 圣庙不保。故仰禀主倅。退议乡儒。艰辛重刱。亲作祭文。奉安位牌。而兵燹之馀。士不知学。儒风扫地。趋向无方。为是惧。与郑梅石,李菊窗,张月松,郑清风,全云溪诸公。邀诸生讲大小学等书。多有所论著。(奉安祭文在遗稿中)
辛丑。府君四十九岁。拜知礼县监。邑小民残。经乱馀生。百弊孔棘。无以字牧。而府君昼宵忧惧。除民瘼。兴学校。劝农桑。无所不用其极。县民德之。至今有召杜之谣。
壬寅。府君五十岁。拜咸阳郡守。时山阴县监悠然堂金公大贤。卒于任所。家世清寒。万无备礼治还之道。故府君以五千钱二匹帛。先自致赙。且发通于邻邑守令若远近士友。各自优助。使之趁时返榇。又操挽赴哭。
癸卯。府君五十一岁。时在咸阳。近经乱离。淳风扫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6L.gif)
甲辰。府君五十二岁。哭药圃郑先生。操挽会葬。
丙午。府君五十四岁。拜蔚山判官。海滨辽远。民风不淳。治绩文教。无以行化。故未一年。辄弃官而归。
丁未。府君五十五岁。拜礼基郡守。郡在小白山下。本不经倭寇。邑僻民淳。多先贤遗风。故时与黄息庵暹郭丹谷𡺽。讲学论难。多有所开发。为治专尚清俭公廉。兴学化民。孜孜不怠。既归。有生祠恨未搆之句。五月。哭西厓先生。葬时操文往祭。
戊申。府君五十六岁。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岁适大旱。祈雨于社坛。又躬往祈于小太白山。昼宵靡懈。果有沛注。人以谓贤侯之力。家大人承仕郎公生。南石亭成。号曰南石老人。扁其斋曰颐斋。
己酉。(光海君元年)府君五十七岁。年益高病益深。簿书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7H.gif)
辛亥。府君五十九岁。时朝政日乱。彝伦斁丧。府君既念绝当世。优游田园。则泰村与南石俱不能静阒。乃挈家入草洞。不求闻知。构屋数间。为终老之所。
甲寅。府君六十二岁。四月。往参屏山书院西厓先生奉安享礼。与道内缙绅章甫。连日周旋。多有所讲论。
丙辰。府君六十四岁。十一月。哭柏岩金公。府君与柏岩有同年之谊。又结道义之交。及其葬也。操文往哭。
己未。府君六十七岁。三月。往参金乌书院四先生(吉冶隐,金佔毕斋,郑新堂,朴松堂。)奉安享礼。莬裘暇日。手书葬祭诸节及遗训以垂诫。一遵朱子家礼。又著农家月令一篇。翻以谚译。使愚夫愚妇。亦得易知。
熹宗皇帝天启二年壬戌。府君七十岁。春三从。叔月峰公来候。以观玩诸经。讲论旬日而归。
癸亥。府君七十一岁。年高德邵。精力不衰。手不释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7L.gif)
不肖孙世章泣血谨录
颍皋书斋记[晋阳郑象履]
州治之北。山水苍泱环抱。多为名硕盘旋之地。而颍上之南石一区。尤美焉。万历年间。泰村高先生晚自龙城。卜筑于是。而子孙因世居之。先生殁后二百有二十三年乙巳春。裔孙亨奎等。收拾数世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8H.gif)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8L.gif)
颍皋社奉安文
山岳储精。湖海毓灵。近袭祗侯。远绍良敬。奎运迭兴。有显厥世。恭惟泰村。载阐一家。学承退山。直慕贞惠。恬谨之姿。敛退之操。出天孝友。间世忠愤。早登科第。略施郡县。世与我违。遁迹穷山。及至昏朝。屏处息交。从事明农。乐天知命。公遽下世。天日重明。呜呼命矣。可俟百世。亦粤浪翁。式谷是似。趾美学资。克承祖武。端庄简亢。阐步吾林。早年声望。耸动峤南。庑祀横议。唱道叫 阍。旋遭摈斥。投身绝塞。少无悔尤。恭俟天命。逾年赐 环。徵拜斋郎。吾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9H.gif)
常享祝文[柳致明]
行笃忠孝。学专博约。遗则寔正。百世思述。
嘉义大夫兵曹参判完山柳致明谨撰
甲午三月。忠武公李舜臣。设武科别试于统营。表荐有名文官为参试官状。
谨 启。为试取事。去十二月二十三日。到抚军司关。据巡察使李廷馥关。有东宫驻驾全州府设场之命。海阵士卒。咸欲乐赴。而以十二月二十七日择日矣。水路遥远。未及期限。且与贼相对。不无意外之患。精军勇士。一时出送不得。舟师所属军。依庆尚道例。自阵中试取。以解军情。规矩有骑射。而远海绝岛。无可驰骋之地。骑射代以片箭试才。似为便益。故敢 禀矣。兵曹关内。 启下左水使 启禀内辞缘。曹 启目粘连 启下。而全州文武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299L.gif)
忠武公乱中日记
甲午三月三十日晴。食后上射亭。忠清军官都训导及乐安留卫将兵都房等决罪。三嘉倅高尚颜以武科别试参试官。有名文官表荐事来见。
四月初二日晴。食后上射亭。三嘉县监及忠清水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300H.gif)
初三日晴。是日疠祭。三道战军。馈酒一千八十盆。右水使,忠清水使,三嘉县监。同坐而饷军。
初四日阴。食后三嘉县监来。晚上射亭。长兴进酒。终日稳话。
初六日晴。别试开场。试官吾与右水伯,忠清水使。参试官长兴,固城,三嘉,熊川。监试取。
初七日晴。早会捧试。
初八日晴。上试场。与水使,参试官试取。
初九日晴。毕试出榜。
十二日晴。三嘉告归。旬馀共事从游之馀。不胜怅黯。仍酌别杯而罢。
挽词[郭𡺽]
雁塔题名早。分忧典五城。有民皆自化。无俗不能成。曲直如悬镜。公私有执衡。生祠犹未构。写挽泪纵横。
挽词[郑允穆]
岭表有龙宫。龙宫大老殁。大老夫如何。不义不挠屈。廿二早升马。廿四登龙脊。声名何藉藉。气锐无与敌。六经诵己言。百家如照烛。春风桃李夜。谈古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300L.gif)
挽词[李灿]
先执惟公在。如何又至斯。乡嗟巨室没。我悼哲人萎。友爱堪为则。清脩可作师。馀风知不坠。继述有三儿。
早岁登高第。衰年作判官。公虽无轗轲。我实有咨叹。文字从谁质。仪刑不复看。溪西来往地。回首欲摧肝。
数间颓屋客无毡。谁信曾经石二千。人不堪忧公不戚。泰村轩号岂徒然。
再到门庭便出迎。中堂引坐话心情。临亡病眼违相诀。惭愧瓜连作弟兄。
挽词[李▣]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301H.gif)
挽词[全府使以性]
器度端宜佐 圣明。白头堪惜末班名。何年樽酒论襟地。到底贤豪倒履迎。辽廓祗今悲后死。风流何处见先生。伤心乔木斜阳里。无复门前颍水清。
挽词[族侄仁继]
青年学业众推优。金榜才名第一流。五佩铜鱼民安堵。重乘骢马世泥楼。功名淡泊行藏稳。家政纯深孝悌修。欲识平生阴报德。请看张室入怀鸠。
祭文[侍生持平金奉祖,牧使荣祖,教官延祖,副正应祖等]
呜呼。恭惟我公。行介而方。学醇而正。间世忠愤。笃伦懿行。早年筮仕。薄施郡绂。沼绩文教。于金于石。中遭变乱。少伸义将。忠著八策。有多采用。晚韬林泉。幽深草洞。投分农亩。其乐陶陶。乐天知命。左图右书。年高德邵。仰若山斗。迩来南中。运丁木稼。先执诸公。殆尽沦谢。呜乎我公。先子同癸。契结钟伯。许以道义。智谷篁林。樽酒相斟。镜湖金驿。惜别征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301L.gif)
祭文[外甥牧使琴恺]
呜乎我公。年踰七旬。不谓不寿。位至四品。不为虚老。以若天品之高。志尚之笃。科第之早。忠愤之激。经纶之大。文学之优。见识之博。既不得大用于世。才试于郡绂郎潜之间。而公不少戚。足不及权门。而优游陋巷。老白首以终。天道非耶。世路厄欤。所谓数者不可知。而理者不可推矣。天既生我公于斯世。则胡使我公赍志而殁。竟使我公不得其任。不展其才。止下位老林泉也。呜乎。小子早赘公门。薰沐已久。提诲之奖掖之。不日不月。而道涂夐脩。既不得源源。前春一别奄作千古之诀。今焉已矣。单杯哭奠。有泪渊泉。
祭文[孙婿县令金学培]
呜乎我公。资质颖悟。天才近道。笃信好学。文艺夙就。早登科第。声望蔼郁。累试郡邑。辄有铭刻。自遭丧乱。绝意名缰。优游陋巷。日事明农。安贫乐道。知足知命。遁避穷峡。隐约终身。不求人知。佩符无悯。
泰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50A/ITKC_MO_0250A_A059_302H.gif)
祭文[曹浃川友仁]
早蜚英于骚垒。既升庠而登第。薄试志于郡邑。吏见戢而民苏。忧国事之孔棘。在疚中而上书。奇谋秘于八策。柳相多于采用。经纶恢于制敌。权将为之表状。忠武服其将略。旬馀与之周旋。东园许其器度。一见赠以长篇。贻书斥其奸藏。完山亦其怃然。以诗讥其毒流。废相为之心沮。不卑小而知足。乐君子之素履。托于农而安贫。歌圣世之逸民。寓于命而无闷。俨商山之隐沦。付生计于绵稻。惊闲梦于打鱼。经纶恢于济物。涉医药与卜筮。多感慨于时事。著效嚬之杂记。归颍水而托意。卧南山之清风。入云山而终老。歌草洞之松篁。深托迹于渔樵。便忘世之野夫。膝下盈于儿孙。清福富于山南。事业优于馀篇。公议存于士林。俟百世而不惑。知不知其何嫌。而鲰生之怅怅。感平昔之许心。
祭文[舍伯省翁(尚曾)]
呜乎仲君。胡至斯也。有弟四人。三已先委。惟君相将。七耋湛乐。君又先逝。我死谁哭。八耋残命。那忍半戚。至若仲君。孝友天出。文章经术。出处大节。有非耋耄。概可记述。柰何晚年。远寓草洞。山野迥隔。离恨重重。绵绵此恨。又结重泉。稍可慰者。悲不几辰。地下相从。非朝则夕。单杯瓣香。送儿替哭。嗟嗟仲君。知乎否乎。远望仙岩。老泪交垂。呜乎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