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56-04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徐氏笔精卷二
             明 徐㶿 撰
  易通
   上九鸿渐于陆
徐氏曰注疏皆言于陆汉儒无释逵字之说唐陆羽筮
得此爻因以为名为字何程子臆改之后朱子依之后
人习而不察也若谓以韵读之则鸿渐于干小子厉亦
卷二 第 1b 页 WYG0856-0462b.png
谓之协韵可乎
   归妹以须
本义曰须女之贱者未竟其说尝考之天官书须女四
星陆氏震云织女三星贵须女贱此取象之意也汉上
之说亦然
   帝乙归妹
王氏应麟曰帝乙归妹子夏传谓汤之归妹也京房载
汤嫁妹之词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0856-0462c.png
贵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
尔夫必以礼义荀爽对策引帝乙归妹言汤以娶礼归
其妹于诸侯也张说鄎国公主铭亦曰帝唐降女天乙
归妹若左传筮遇泰之需曰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虞
翻亦云纣父二说不同正义皆略之杨慎曰帝乙殷之
贤君尚书所谓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是也史
记云帝乙时殷道益衰此皆经之说也后世注易者因
史记之言遂以帝乙为成汤则易与尚书又相矛盾矣
卷二 第 2b 页 WYG0856-0462d.png
信史而疑经其弊有如此者呜呼一代之君声迹岂微
乎其善恶之名传信传疑一彼一此况史之纪录一人
一事之得失可尽信乎
徐氏曰㶿按乾凿度云归妹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
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
变节也孔子曰自成汤至帝乙帝乙汤之玄孙之孙也
此帝乙即汤也殷尚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玄孙之
孙外恩绝矣同以乙日生疏可同名乾凿度与京氏合
卷二 第 3a 页 WYG0856-0463a.png
汤名帝乙无疑矣
   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徐氏曰王弼注贤德以止巽则居风俗以止巽乃善此
说既不失经旨且明彻本义疑贤字衍释经经亡视汉
儒为烈矣唐郭京周易举正云俗字上脱一风字良是
   史巫纷若
徐氏曰史巫皆善口舌纷若丁宁烦悉也巽在床下卑
之极矣惟用于史巫则吉祝史之言纷然而多故巽其
卷二 第 3b 页 WYG0856-0463b.png
究为躁卦
   涣王居
黄氏曰此爻涣汗大号之下又曰涣王居者故再提卦
名涣字言九五涣之君位也故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似无散积聚之意
   豚鱼吉
张氏曰中孚豚鱼吉豚鱼先儒皆以为二物朱子以为
无知之物则一物耳按吴草庐曰豚鱼泽中之物似猪
卷二 第 4a 页 WYG0856-0463c.png
俗谓江豚泽将风则浮出水面有南风则口南向有北
风则口北向舟人称为风信其说是也言诚信能如豚鱼
则诚能动物吉之道也
   我有好爵
徐氏曰中孚九二好爵当是好雀孟子为丛驱爵汉改
元神爵可證古之爵字中孚卦爻皆取象于禽兽豚鱼
吉有他不燕鸣鹤在阴我有好爵马匹亡翰音登于天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卷二 第 4b 页 WYG0856-0463d.png
徐氏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相
观而善谓之摩鸣鹤以相和成声好爵以相摩成德子
夏易说如此今本作縻縻牛缠也取系恋之义然不如
摩厉之说为长以韵读之又叶也或作劘劘与摩通汉
贾山传自下劘上注音摩厉也剀切之也与易爻摩义

   礿祭
王氏曰汉郊祀志引西邻之礿祭颜师古注瀹煮新菜
卷二 第 5a 页 WYG0856-0464a.png
以祭盖以瀹为礿王辅嗣云礿祭之薄者也沼沚之毛
蘋蘩之菜可羞于鬼神亦与颜注同郑康成谓礿夏祭
之名
   曳其轮濡其尾
徐氏曰乾凿度文王下吕九尾见注云文王师吕尚遂
致九尾狐瑞渭滨俱载而归既济初九曳其轮濡其尾
当是文王事也三爻则引高宗伐鬼方事
   濡其首
卷二 第 5b 页 WYG0856-0464b.png
徐氏曰未济上九以刚明处天下之事可以济矣虽饮
酒宴乐信乎其无灾咎也故曰有孚于饮酒无咎若怀
其宴安沈湎无度则又将入于未济而饮酒之乐信乎
其失之故濡其首有孚失是本义如狐之涉水本爻无
狐字
   剥床
徐氏曰剥卦初六剥床以足六二剥床以辨朱子注辨
床干也不知出何故典稽考床乃戕字之误按尔雅革
卷二 第 6a 页 WYG0856-0464c.png
中绝谓之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杨氏曰日在牵牛则寒东井则暑牵牛水宿远人故寒
东井火宿近人故温也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今文作序陆德明曰虞翻本序作象吕东莱曰作象乃
与下义合象者立象成器以为天下利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856-0464d.png
杨氏曰或曰虞度也非也忧则悔矣度何以吝乎古字
虞与娱同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战国策颜蠋云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宁固以自
虞注虞娱同毛诗小序以礼自虞汉书郊祀歌神嘉虞
又合好效欢虞太乙魏相传君安虞而民和睦
   阖辟往来
徐氏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盖人身之
阴阳与天地之阴阳相似若能御呼吸于上下使之周
卷二 第 7a 页 WYG0856-0465a.png
流不息则阖辟往来之妙尽在吾身中矣通则通吾身
之关窍也
   游魂为变
林子曰自太虚中来者元神也智虑日长而元神遂化
为识神矣故其梦也都从识神而变释氏四生六道亦
从游魂而变故孔子曰游魂为变
   鬼神情状
徐氏曰神气聚则物生神气散则物死又曰阴精阳气
卷二 第 7b 页 WYG0856-0465b.png
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
   冶容诲淫
杨氏曰冶销也遇热则流遇冷则合与冰同志故冶字
从冰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故美色曰冶也
   坤为柄
俞氏曰柄当作枘乾性圜转而曲坤性枘方而直故乾圜
坤枘相反也
   震为龙
卷二 第 8a 页 WYG0856-0465c.png
张氏曰说卦震为龙与乾同故虞翻干宝本作龙荀爽
九家集解兑后有二曰为常为辅颊注云常西方神也
   寡发
洪景卢曰考工记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注头发颢落
曰宣易巽为宣发宣字本或作寡周易巽为寡发释文
云本又作宣黑白杂为宣发
   君不密
徐氏曰君不密臣不密几事不密密者周密也非隐秘
卷二 第 8b 页 WYG0856-0465d.png
也大抵君臣相谋须周详缜密毋至疏略渗漏致臣下
议其短长也若作隐密则君臣相语之际如神出鬼没
之状矣岂圣人立教之意哉圣人用心光明无不可对
人言与天知者也
   润之以风雨
张氏曰润之以风雨风未尝润也烜之以日月月未尝
烜也杨用修曰古人之文有因此而援彼者有从此而
省彼者如沽酒市脯不食酒非可食也大夫不得造车
卷二 第 9a 页 WYG0856-0466a.png
马马不可言造也如此类者皆是
   乾乾夬夬
王氏曰乾乾夬夬皆九三重刚也谦谦初六居下卦之
下也坎坎六三居重险之间也蹇蹇六二阴居阴也
   龙飞虎变
何孟春曰乾九五龙飞之大人龙飞虎变惟有圣德而
在天位者当之龙飞尧舜当之虎变汤武当之
   九四得金矢六二得黄金
卷二 第 9b 页 WYG0856-0466b.png
黄氏曰传云金取刚矢取直以九四阳德而言也黄中
色金刚物以六五居中处刚而言也诸家皆从其说惟
晦庵主周礼狱讼入钧金束矢而后听之之说以经说
经固尤有据但恐周礼出于王莽之世未必尽皆周公
之真若先要取其金而后与之听讼虽昏乱之世不为
况成周之治哉或者刘歆辈欲假此为取货张本已而
即激天下之乱不及施行也耶金矢黄金皆象也非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56-0466c.png
   洛书方位
焦氏曰佛典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
膝纵横皆十五而五居其室今所传膝误作足亦无五
居其室一句独见于佛书耳
   终朝三褫
杨氏曰郑康成古注褫作拖晁以道谓如拖绅之拖盖
上刚之极本以讼而得鞶带不胜其矜而终朝三拖之
以誇于人本义作夺非是象曰以讼受服而今以夺解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56-0466d.png
之可乎
   涣奔其机
徐氏曰机与几同有所凭依之象俗误为杌非也
   公用亨于天子
苏氏曰亨不必作享字亨通也大有之世庙堂之上通
为一体四海之众通为一家为公者岂无所以上通于
君乎古称群后肆朝敷奏以言嘉谋嘉猷入告尔后此
则人臣所以通于君者也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56-0467a.png
   除戎器戒不虞
苏氏浚曰萃之时任武不可忘武亦不可故曰除戎器
偃武也其櫜弓归马之风乎曰戒不虞不忘武也其重
门击柝之备乎朱子以除为修治窃所未解
   好遁
苏氏曰好遁言有所好而遁如论语所谓从吾所好也
世人之所好者在富贵功名君子之所好者在性天真
境世人逐逐乎世味之内君子悠悠乎世味之外此之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56-0467b.png
谓好遁也此惟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也如曰有所好
而能绝之以遁未免添足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苏氏曰九四一爻当依本文不宜妄改九四不中不正
而处高位如系辞所云者折足失其所以行也覆公餗
所谓败乃公事也形渥王弼曰渥沾濡之貌程子曰赧
汗也极是大臣以凉德取充位至天下之事败坏而不
可为何面目立于朝廷宜其汗出沾背也朱子以形渥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56-0467c.png
如刑剭且曰重刑按周礼剭诛谓夷三族大臣误国不
应处之极刑非之非矣
   利用宾于王
苏氏曰用宾非朝觐仕进也必有所不召之臣然后成
其大有为之君故利在自重而尚宾
   易取象
易重取象龙血玄黄雨于何地日中见斗灾于何世载
鬼一车见于何人然众人不以为诬君子不以为怪何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56-0467d.png
也取象也非实也
  经臆
   贤贤易色
贤贤易色注训易其好色之心是矣然与下文事父母
能竭其力语意不类盖遇贤人必极其礼貌以敬之色
指礼貌而言论语云其次避色亦指礼貌衰也色力身
信皆自已身上事一说谓轻易女色而不以为重亦通
   晏平仲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56-0468a.png
晏婴谥平仲朱注未详
   傩
乡人傩朱注傩虽古礼而近于戏非也按月令十二月
纪曰命有司大傩高诱注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
与土牛同义今不戏击土牛送寒气而戏傩之导阳气
可乎若以为戏则周公所制之礼孔子所行之事皆背
戾矣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正信而好古上律天时者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56-0468b.png
   负版
乡党式负版者注云持邦国图籍者仪礼注曰前有衰
后有负版左右有辟领孝子哀戚之心无所不在三者
惟子为父母用之夫子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俱哀有
丧也若曰周礼重民数殊附会矣
   贤者七人
贤者辟世与作者七人注疏原作一章朱子分为两章
注云七人者仪封人荷蒉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56-0468c.png
蓧丈人也陶潜圣贤群辅录本汉儒之注而列之朱子
云不知其谁何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岂汉晋诸贤之
说尽谬耶且接辟世章旨尤有原委另作一章未敢为

   深厉浅揭
深则厉浅则揭尔雅曰带以上为厉带以下为揭襄子
晋阳之师亦有带上带下之说朱子云以衣涉水则本
注疏不遵尔雅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56-0468d.png
   蒲卢
尔雅云蒲卢虫也唐敬括蒲卢赋云究政化之所归于
蒲卢而可见负么么之异族云云全篇以为虫属也韩
致尧诗云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亦言虫
也朱子引沈存中蒲苇与尔雅唐赋大异
   多助寡助
鸿门舞剑项伯自蔽沛公此所谓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者也武帝遣李陵属贰师军陵愿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56-0469a.png
得自当一队帝遣路博德迎李陵博德亦羞为陵后武
帝所以覆军败将此所谓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凶者也
   仲尼亟称于水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论语川上之叹或指此欤其他
经传不复再见惟荀子宥坐篇及刘向说苑子贡问大
水必观之说孔子答之极详亦可證亟称之义
   焚廪浚井
万章述舜完廪浚井一段当时必书载其事观其措辞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56-0469b.png
命句非春秋战国之文也万章引书以问孟子必先代
相传非臆说也
   孟子
孟子七篇不曾引易一句似不深于易理者也
   帝力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
力于我哉古本作帝于我有何力哉力字合韵
   乖居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56-0469c.png
陈贞铉语予云朱注引列女传关雎未尝见其乘居而
匹处者误也淮南子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
雄不乖居也乘居宜作乖居于义尤得
   芭杞有三种
薄言采芭菜也丰水有芭草也维穈维芭白粱粟也无
折我树杞柳属也南山有杞在彼杞棘梓杞也集于苞
杞隰有杞桋枸檵也
   荼有三种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56-0469d.png
谁谓荼苦苦菜也有女如荼茅莠也以薅荼蓼陆草也
   百谷
杨泉物理论曰稻粱菽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
谷各二十为四十共名百谷诗曰播厥百谷非漫无所
指也
   淫奔诗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又云毋使尨也吠俨然写出淫奔
之态小序乃曰恶无礼也而诗意愈晦矣淫奔之诗何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56-0470a.png
处无之宁独郑卫哉
   笙诗
诗南陔以下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亡非亡失之亡乃
无也宋人辩之不啻数千百言总之于亡字未尝深味

   相鼠
埤雅云有一种鼠见人则交其前足而拱谓之礼鼠亦
谓拱鼠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正谓此也今有人家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56-0470b.png
见鼠作拱揖状遂以为妖是未识相鼠之性耳
   凫雁
凫雁常以晨飞故诗曰明星有烂弋凫与雁
   宗法不行
诗大雅公刘篇君之宗之注云为之君为之宗上则皆
统于君下则各统于宗春秋哀公四年晋人执戎蛮子
赤归于楚左传云楚司马致邑立宗以诱其遗民宗法
自夏商至周末犹行秦汉而下无闻矣不知废于何时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56-0470c.png

   文质
商尚质周尚文古语也然商颂繁而周颂简何哉
   周正辩
古今周正之辩纷纷不一温陵陈玄龄引六经语孟最
为明白辩曰周正建子六经阙如也其纷纷藉藉以为三
正递建者皆汉以后诸儒之记传也如尚书大传如史
记如独断如元命苞如孔丛子如后汉书皆穿凿附会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56-0470d.png
以周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八寸为律中黄钟是也若
其他则承讹而袭舛者也如晋董巴如宋邵尧夫朱元
晦以十一月斗指于子至十二月斗虽指丑而日月五
星乃会于子故商正周正皆取于此是也又其他则随
声而附和者也如程伊川春王正月孔子自行天子之
事胡文定夏时冠周月刘和夫三正迭建不止三代是
也皆于口授之馀以疑传疑而未尝于载籍之中以信
考信日悬远而日支离故竟千古而莫决也吾以为详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56-0471a.png
周之故者莫备于六经六经今犁然在也当商周之际
而未尝一及改朔之事即细搜博考而无从一徵建子
之实其非建子可知也且不特此也六经之中其记时
日月者亦不为少然徵之建子而无所可徵至按之建
寅则无一而非夏正其非建子而为建寅又可知也夫
六经莫先于书书之陈范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谓
二至也建子而春冬而秋夏矣二至其何以称之金縢
曰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言夏令也周之秋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56-0471b.png
五六月禾方出土安得大熟而尽偃之此书證也继书
莫若诗诗之陈豳风也七月终篇无一而非夏时朱元
晦以为追述公刘后稷似也然诗作于周亦周时之云
耳强而附于夏无论周公不出此其如生今反古何也
小雅采薇诸诗劳还率还役之诗也今年春暮行而其
诗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又曰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其
非建子之春暮矣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故其诗曰
有杕之杜有皖其实日月阳止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56-0471c.png
年中春至故其诗曰今我来归雨雪霏霏今我来思雨
雪载途又曰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其非建子
之秋春与十一月矣此诗證也六月诗曰六月栖栖戎
车既饬诗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皆以建寅言也不然
周之六月何以犯司马法而曰当夏兴师且八月雷未
收声何不宁而不令也又如四月之四月维夏六月徂
暑秋日萋萋百卉具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小明之二
月初吉载离寒暑臣工之维暮之春亦又何求节节参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56-0471d.png
看其为建寅皆无容置一喙者此又诗證也诗亡而后
春秋作春秋鲁史鲁之历周历也隐三年左氏传云夏
四月郑祭足率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明乎其
夏时之夏秋也以为周之四月夏之二月周七八月夏
之五六月麦禾其何从取之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传
云书失时也必夏之三月而后建辰月而后雨雪以为
大异也庄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周之秋两麦未及下种
可云无麦耶此春秋證也僖五年八月甲午晋围上阳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56-0472a.png
问于卜偃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鹑之贲贲天
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
旦日在尾月在毕鹑火中必是时也旦而鹑火中夏之
九十月交非建子之九十月交也甲午至丙子四十三
日正十月朔日也十五年秦伐晋卜徒父筮曰岁云秋
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实落材亡其为夏之令也徵矣
二十一年夏大旱焚巫尪杜当阳注云周之夏二三四
月旱不为灾焚巫尪灾极也周不灾而夏灾也成二年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56-0472b.png
二月无冰注云启而无也建子而二之日凿冰冲冲何
以无冰耶十六年正月雨木冰传云寒过节也以为过
节则夏之正而非周之正又明矣此又春秋證也大戴
礼之夏小正夫子之所谓吾得夏时者也戴记之月令
所谓周时者也今观月令之岁月日时星中辰次与小
正有以异乎无以异而以为夏寅而周子何也周礼五
官俱以正月之吉始和布令于邦国都鄙非寅正而正
月之吉其安能以始和乃若遂大夫正岁而简稼器修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56-0472c.png
稼政也媒氏中春而令会男女也党正四时孟月之吉
而读法也其何非夏令也又如旅师用粟而春颁而秋
敛也山虞而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也籥章中春击
土鼓以迎暑中秋迎寒亦如之司爟季春出火季秋纳
火也挈壶氏及冬则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也又何
时而为周令也此又礼證也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
孟子曰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非夏正也
而暮春何以春服既成而浴沂风舞雩非当秋而敛何省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56-0472d.png
而助不给也又曰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夏之七八
月之间苗岂其穫而无可槁而元晦必以为夏五六也
豳风云十月穫稻又云十月纳禾稼稼以十月登场去
前七八月之间尚有两月此时苗正望雨之时一不雨
而槁甚矣而必强而附之五六月何也岁十一月徒杠
成十二月舆梁成正于农隙之时以平治道涂而必以
为周之十一十二月信如所言则筑场圃纳禾稼之时
而劳之以修造桥梁不知病民而虐用之岂所为先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56-0473a.png
之制耶凡此皆载在六经语孟当时朝廷之所以作事
民间之所以兴作与夫圣贤之所以删定里巷之所以
歌谣自上及下自周初至战国人经数十代书传数百
年细细搜索无一不合于夏正不知何故而为三正之
说而后人随声逐影至于夫子修春秋如春王正月正
叔康侯求之而不得其说而一以为夏时冠周月一以
为夫子自行天子之事支离穿凿遂至厚诬吾夫子也
或曰胡文定曰前乎周者改年而不改月如伊训元祀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56-0473b.png
冬十有二月三祀冬十有二月此何以称也曰商之十
二月仅见此二年耳他无所考也彼凡事书年而偶及
月若必以此为建丑定案则周书中之惟三月亦再见
二月五月十有二年六月亦数见几何不以周之建二
三五六月为岁首耶曰左氏僖五年正月日南至昭二
十年二月日南至此又何说也曰此与襄二十一年九
月十月二十四年七月八月日频食所谓司历过也失
置闰之故也日月无连月频食之理以失闰乱书夫子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56-0473c.png
因而笔之而无从正定左氏正月南至之说正为是也
至二十年二月则益荒矣今用夏正未有十二月冬至
者即以为建子而二月乃南至此其为失闰无疑然亦
左氏传之夫子未尝笔之经也左氏出于西汉之末其
为鲁鱼附会不可知然以左质左而为夏正十之九独
二至以失闰而偶不合耳夫吾何知周正吾知有六经
语孟而已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56-0473d.png
 
 
 
 
 
 
 
 徐氏笔精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