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知退堂集卷之七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x 页
知退堂集卷之七
 东阁杂记乾○本朝璿源宝录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4H 页
[世宗]
英庙尝驾幸于东郊。迎致让宁大君禔。设宴慰之。夕。还宫。视归利川谪所。群下初意其偶然出幸。不料其召禔。之翌日。两司论其不可。请勿复接见。又于常参日极论之。时右议政孟思诚,刑曹参判申槩入侍。默无一言。法司于思诚,槩处。问备曰。顷日以让宁勿复召见事。两司论列。而大臣及法曹堂上则一言不 启。殊欠直道。揆以事体。岂容如是。思诚答通。勿为召见事。曾已仰达。故入侍之日。不复论 启矣。槩答通。素无风节。甘为迟晚。于是两司文章。请依律科罪。 上留中不下。仍 命思诚等就职。思诚 启曰。政丞长百官。人不得以间之。然后可谓能尽其职。今被峻劾。不可就职。 上不允。
○让宁大君妾件里。着紫的衣。见捉于宪府禁吏。件里寅缘大司宪吴升妓妾请释。升语禁吏使勿告。执义以下问备于升请罪。 上命罢升职。
○宣德丙午九月。 英庙移御于西郊衍禧宫。翌年三月。还 御于昌德宫。左议政李稷,右议政黄喜等。时扈从 世子。未动驾前先行。宪府公缄问备。 上命召就职。
○宣德丙午九月。 上大阅于箭串。先筑高坛。五卫诸军。于前一日结阵于坛南。翌日平明。 上动驾以行。百官具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4L 页
甲胄扈从。 上入幄次。兵曹启放信炮后。 王世子以下具甲胄。以次入就坛前。分东西北向立。有顷。 上被金甲登坛。 王世子以下四拜讫。正二品以上及六代言升坛上。从二品以下百官。俱于坛前分立。吹大角三通。左右厢,五卫吹角应之。于是放炮鼓噪。或变阵挑战。相为胜败之形。凡五变阵而罢。军数则六千六百馀名也。
○宣德丙午。右议政赵涓,府院君延嗣宗。兵曹判书赵末生等。受人相讼奴婢。暗为致力得决。宪府按覈得情。涓等并中道付处。 英庙仍教宪府曰。予闻迷劣之人所讼奴婢。听断官吏。寅缘请托。以致冤抑者。间或有之。今此之事。予甚嘉之。
○刑曹判书徐选之弟徐达。杀新昌县吏表艺平。推官等分首从。以达之奴为首。且听其好和。事觉。 英庙命推其前后推官及忠清道观察使。并下禁府。拟罪有差。左议政黄喜,右议政孟思诚。亦辞连就理。翌日 命保放。只罢职。不出文代。过十日还除之。
○宪府劾左议政黄喜欲缓监牧官太石均之罪。请于台官李审之子伯坚使图之。请罢黜以杜请托枉法之渐。 英庙答曰。大臣虽有小失。不可轻罪。后竟 允之。黄喜既递。不出其代。翌年。复除之。谏院上封章。其略曰。黄喜曾为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5H 页
议政。不顾大体。私于所厚。请托宪府。而只罢其职。是喜之大幸也。今又请受交河屯田。与古之去织妇拔园葵者远矣。曾未踰年。遽置百官之首。偃然出肃。恬不为愧。请,罢之。 答曰。凡事是非间。无隐实陈。予甚嘉之。然而调元大臣。不可听尔等之言而轻易拒绝也。
 左相黄喜丁母忧。不出其代。过数朔起复。喜复拜之时。 世子将朝 京而欲以喜随行故也。喜上笺恳辞。至再 上不许。及 天朝敕 世子不必入觐。喜又控辞曰。
世子既不朝觐。且 国家无事。请终三年。 英庙曰。大臣起复。 祖宗成宪也。遂不允。仍传曰。古者六十。虽在衰服。犹许食肉。今者黄喜既已起复。年踰耳顺。岂可素食而行之乎。予欲亲见开素。而气适不平。有意未果。政院其遵予志。招而劝肉。喜诣宾厅。知申事郑钦之传 上旨劝肉。喜顿首曰。臣时无疾病。岂敢食肉乎。仍请善 启。钦之对以不敢。喜于是稽颡哭泣。开素。
○永乐辛卯十月初一日巳时。有气头白尾红。状如飞鹜。自东向西而落。正统丙辰七月三十日初昏。有流星大如铜海。尾如一疋布长。光如电。出于天中。入于北极而散。有顷。声如雷振。
○宣德丙午。江华府摩尼山。振鸣如撞臣钟。俄而。堑城坛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5L 页
东峰石坠落。 命注书张厚,书云观正朴恬等进去审视。
○宣德丙午。甘露降于黄州。正统丙辰。又降于定平,永兴邑等。色如白蜡。味甚甘甜。大臣等请行贺礼。 英庙下教曰。天之降祥。既非其时。予则以为非祥也。乃灾变也。其勿贺。
○左议政柳廷显卒。 世宗以白袍,乌帽,黑带。率百官出金川桥外幄次举哀。柳宽之卒也。亦举哀。
○英庙召集贤殿副校理权采,著作郎辛石坚,正字南秀文等。 传曰。予闻尔等年少才富。性又嗜酒。文华之成就。皆有将来。自今除其本仕。各安坐于家。专心读书。以著成效。其读书规范。往受大提学卞季良指画。
○宣德丁未。 赐文武科重试新试恩荣宴于礼曹。以汉平府院君赵涓,赞成权轸为押宴官。兵曹判书黄众为赴宴官。 命左代言金益性,右代言金赭。赍宣酝而往。新恩翌日 上笺谢 恩。
○中枢院使李贞干以孝行著名。年至七十。事母尽其诚敬。母金氏年踰九帙。每有私宴。 英庙特赐酒乐以慰之。又赐诗以咏歌其事。岁赐衣食之资。
○宣德己酉。 天朝太监尹凤,李翔等。以 皇敕拣选小火者六名,执馔婢十二名,唱歌婢八名。责伽倻琴,玄琴,乡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6H 页
琵琶,唐琵琶发行。
○宣德己酉。计禀使恭宁君䄄,副使都总制元闵生。以请免金银贡事发行。 英庙饯于慕华馆。䄄等责捧 皇敕而来。许除金银贡。只以土物效诚。
○宣德己酉。蔚珍县有荒唐船漂泊。捕获之。凡十六名。皆着青衣。捲发结于项后。以䌽画红木绵裹头。不着裙。以青布裹下部。译官审之。乃琉球国人也。蔚珍县令及守山浦万户等。初疑贼船。多数射杀。 上命论赏。宪府论 启。明知其非贼而争先射中。请勿论赏。 答曰。古人言死马既买。生马自来。予当褒赏。以激劝方来者也。
○宣德己酉八月朔。日食。 上以素服出御勤政殿楹外救食。 御座设无足平床。不设伞扇仪仗。侍臣亦以素服分立 殿庭。百官各诣朝房侍卫。唯 世子不参。
○宣德辛亥冬至贺礼时。领议政黄喜。于望 阙礼则入参。而本朝贺礼则以疾不入。宪府招通礼门令吏问其故。令史对以实状。宪府笞其令史。政府遣舍人 启之曰。大臣之行止也。通礼门令史本不敢指挥。而非罪受笞。诚极无谓。且政府。百官之长也。堂上进退。告于宪府者。固无前例。而今乃受辱。惭愧实多矣。 传曰。宪府处事。实为未便。下司谏院推考 启闻。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6L 页
○英庙尝召领议政黄喜,判中枢府事许稠。议视学试取节次。喜等 启曰。为试取而视学。则不合于古制。而视学为轻。 传曰。卿等之言。宜矣。
 黄翼成公喜为相。金宗瑞为工判。尝会于公厅。宗瑞令工曹略备酒果呈之。翼成问曰。备出于何处。吏对以工判虑日晏诸位虚肠。暂使公备矣。翼成怒曰。国家说礼宾寺于政府傍者。为虑三公也。苦虚肠则当令礼宾寺备来矣。今此无名之馔。何以私自担当。耗公以备乎。欲入 启请罪。诸宰救之乃止。召致宗瑞于前而峻贵之。金相克成尝以北事进 启于 中宗曰。大臣体貌。固当如是。使百僚警畏循法。然后可以镇压朝廷矣。
○宣德壬子。礼曹 启曰。谨稽古典。天子之配曰皇后。王之配曰王后。历代之制。未尝复以美号加之。至于宫人。则各有称号。以别名位。 本朝之制。王妃称某妃。世子嫔称某嫔。皆加徽号。有违于礼。请遵古制。只称王妃世子嫔何如。 启依允。
○宣德壬子。 宣宗皇帝降敕令送耕牛一万只于辽东。以绢布贸易。 英庙命议政府,六曹会议。或有以欲罹疫缺少。难堪充数为之辞者。 上语知申事安崇善曰。是议予不取也。予以至诚事大。今当此事。乃以诈言奏请规减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7H 页
岂人。岂道理也哉。是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崇善对曰。天下古今之事。不过邪正二字。岂可以邪道而欺蔽 上国乎。
○宣德壬子八月。 上亲行养老宴于勤政殿。二品以上于 殿内。四品以上于月台。五品以下至庶人于 殿庭赐坐。老人升 殿之时。 上起立于座。翌日。 中殿宴老妇等于思政殿。
○初。 太祖建国。既立 宗庙。又置 启圣殿以奉先王。及 太祖升遐。魂殿号曰仁昭。后改文昭。 太宗原庙。号曰广孝殿。各在都中。后 世宗议于群臣。卜地于宫城之内。建寝殿。仍号文昭。遂以宣德癸丑五月。先行告动驾祭于 两殿。备仪物。奉 神位板升舆。 上祗迎于光化门外。 太祖位板。先安于新文昭殿。 太宗两位。行祔谒之礼讫。 上亲行安神祭。还宫受贺。颁赦中外。其 教书略曰。历代帝王。既立宗庙。礼尚太古。所以神之也。又设原庙事以平生。所以亲之也。然原庙之设。历代不同。而宋朝合诸亲神御。安于景灵宫。乃得情礼之中。今我 太祖 太宗原庙各异。非惟不合古制也。后世子孙。各立其庙。则百世之后。神庙不胜其繁矣。肆 命礼官。创立一代之规。定为万世之典云云。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7L 页
○英庙建置北边六镇。以金宗瑞为观察使委任之。瓜满。移授本道都节制使。宗瑞母死。 上驰驲召宗瑞。且 赙纸与棺椁。过百日后起。复使还任。宗瑞固辞。不许。令政院劝问送之。
 内侍别监金元孝进舜谷三十穗。 特赐角弓一张。元孝尝于入 朝。人得种培养以进。茎如秫。穗如蒲黄。实如粟。 世宗命于内农所。东西籍田种之。
○世宗尝谓礼曹判书许稠曰。予闻 中朝士大夫进退 帝前。绝无俛伏之礼云。信否。稠对曰。 中朝之事。则天下万机。皆决于 帝。人众事烦。未暇为礼。经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情哉。是诚嘉言也。 上曰。然。人君亲审庶务。则有司皆待决于上。而必生怠惰之心矣。 上问 中朝女服之制。比我国何如。稠对曰。小殊矣。昔 太宗欲使本国女服悉从华制。臣 启曰。臣昔者赴 京时。过阙里。入见孔子家庙。见女服画像。与本国无异。但首饰异耳。 中朝之礼。安可尽从乎。事竟不行。此 太宗有意而不遵耳。
○世宗尝寝疾。内人等惑巫言。祈祷于成均馆前。儒生等驱驰巫女辈。中使大怒。直 启其由。 世宗扶疾起坐曰。予尝恐不能培养士气。今士气如此。予何忧焉。自闻此言。予疾似愈矣。柳判书辰仝。以此言进 启于 明庙曰。人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8H 页
主培养士气。当如是也。
○正统丙辰。 世宗下教于政府。其略曰。开国之初。设都评议司。以总一国之政。后改为议政府。其任如初。岁在甲午。以大臣不宜亲细事。若军国重事。议政府会议以闻。其馀令六曹直启施行。自后事无大小。皆归六曹而关于政府。政府所与闻。唯论决死囚而己。实违古者任相之意。今依 太祖成宪。六曹各以所职。皆先禀于议政府。商度可否。然后 启闻取 旨。还下该曹施行。惟吏,兵曹除授。兵曹用军。刑曹死囚外。刑决仍令直为禀白裁断。而即报于政府。如有未当。则大臣从而审驳云。
○正统丙辰。 英庙传于政府曰。古有四时之畋。以讲武除害。此先王之定制。而军国之重事也。 祖宗参酌古制。定为春秋讲武之法。垂训子孙。思虑周备矣。新进儒生。以谓国君逸豫之举。每请停行。大臣亦或有请停者。而以 祖宗成法。不可废而不从矣。曩岁当讲武之期。予适有病。不得亲行。欲命将代行。则大臣献议。以为不可故寝之。今年凶荒太甚。今秋明春两次简关。亦欲停之。以休民力。顷者。兵曹请曰。大事不可再废。予亦思之。凶荒之岁。固当益修武备。以备非常。故姑从其请。而凡事务欲简约矣。然国君一动。其弊必多。 世子职在抚军。欲令代行。如此则戎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8L 页
事不废。供费必减。庶乎两全。商议以 启。领议政黄喜等 启曰。兵权不可授之 世子。请停之。 上从之。
○文庙在东官。初行嘉礼于上护军金五文之女。号徽嫔。数年挟媚道。事觉。癈为庶人。又册立宗簿寺少尹奉砺之女。号纯嫔。过八年。以有失德而废立。良娣权氏升封为嫔。即 显德王后也。正统辛酉。诞 鲁山。产难致病。翌日而薨。(延日奉氏。国初太姓。)
○正统癸亥。将遣通信使于日本。书状官再三递易。竟以申叔舟拟差。时叔舟久病新起。 世宗引见下教曰。闻尔病羸。可去耶。对曰。臣病良已。安敢辞避。及至其国。求诗者坌集。叔舟操笔立就。略不经意。而诗与字画。俱尽其美。众皆叹服。自发暨还。凡九个月。前此通信使之行。未有若此之完且速者。使臣卞仲文有老母。及其还也。赐其母宴于家以宠之。
○卞仲文之还也。刷还 本国被掳男女。自对马岛发船。未及泊岸。飓风忽大作。舟几覆。刷人中有一妇怀孕。舟人皆曰。孕妇。水路所忌。可投以禳之。申叔舟坚执不可曰。杀人以求活。吾所不忍也。翼蔽之。俄而风定舟行。
○正统乙丑。庆尚道都节制使崔淑孙。进白鹊。大臣贺曰。去年甘露降于广州。今乃白鹊见于岭南。稀世之瑞。屡见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9H 页
于时。臣等不胜欢忭之情。 上曰。古人以民不饥寒为上瑞。而目今民生多瘠。予闻此言。甚愧。卿等宜勿复言。须各进安民之策。
○正统丙寅。 世宗以列国皆有国音之文。以记其国之语。而独我国无之。且 本国音韵。虽与华语有殊。而其牙舌唇齿喉清浊高下。未尝不与 中国同。苟别其声响。详其字学。则我东方国音之文。今可成也。遂仿篆籀 御制谚文子母二十八字。演作诸字。设局禁中。使郑麟趾,成三问,崔恒,申叔舟等撰定之。名曰训民正音。 皇朝翰林学士黄瓒。以罪谪来辽东。 命三问,叔舟等随入贡使臣。往见瓒质问音韵。凡往返辽东十三度。
○金斯文命中。乃吾外家四代祖也。登 世宗祖丁卯文科。官至通政。居官廉洁。尝为丰德郡守。其递还也。家人撒卫内铺席而来。他日设诸堂中。先祖见而始知之。怒责之。即束置梁上。将待便还之。适邻友见而止之曰。送还无乃太露乎。君既不欲留之。宁遗我以备需用也。先祖笑而与之。
○世宗晚年多疾。倦勤不能视事。 文宗在东宫。 命参决庶务。乃开议事堂。受群臣朝参。
○正统年间。有为地理说者建言。当于宫城北路。筑堵作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99L 页
门。次限往来。且于城内。补土为山。明堂之水。禁投秽物。鱼孝瞻上疏。极言不可。 英庙览而嗟赏。遂绌术者之说。
○世宗尝以为温公资治通鉴,朱子纲目。乃史家之山斗。治国之龟蔡。而守音文义。艰深幽昧。后之蒙学。不能晓解也。遂 命集贤殿诸学士。博采群书。随事夹注。悬以反切。添以笺释。微辞奥旨。莫不融彻而贯洞。盖其前后删增。皆出 睿栽。名之曰思政殿训义。又以为四书五经。说解无凭。句读不明。郑梦周,权近所定口诀。未有刊行。久则易致诖误也。 命诸能文之臣。释以正义。翻以谚字。𠶜微疑。曲尽无馀。读之者。莫不便之。锓梓以传。名曰谚解。
○世宗尝命儒臣撰修新书。以备考览。曰高丽史。曰治平要览。曰龙飞御天歌。曰农事集说。曰五礼仪。曰三纲行实。曰训民正音。(即谚文也)曰兵要。曰韵书。曰三经四书音解。曰丝纶全集。此外纂成之书甚多。不能尽录。
○王子匪懈堂诗文清健。书画奇妙。又工于琴瑟之技。构精舍于北门外。缮高亭于南湖上。山游水嬉。随意管领。又各藏万卷书。招延文士。与之披阅论难。一时名流。莫不从之。其十二景诗四十八咏诗。尤脍炙于世。宾客至则赐颜款曲。务延誉于内外。性耽怙侈。衣服饮食。极其工巧。酒樽棋局。书案砚匣。皆饰以金玉。雕以文锦。见者莫不眼缬魂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0H 页
爽焉。(匪懈堂。即安平大君别号。)
○世宗尝以天象玄远。决非人人所可管窥也。乃作测候之器。又建小阁。糊纸为山。内设玉漏机轮。以水激之。造鼓人钟人司晨玉女。凡百机关。不由人力。自击自行。若神使然。天日之度。晷漏之刻。不差毫釐。极其精巧。盖制度规模。皆出 睿栽。
○世宗朝。时和岁丰。国泰民安。八路歌颂。咸以为圣代。虽间或有暵涝之灾。而府库之积贮。足以需邦用。村阎之盖藏。足以补民食。是知九潦七旱。不能病尧汤之治也。制礼教以序上下。奏雅乐以和神人。作官刑以防奸慝。理兵政以备戎狄。均田平赋。有六等九分之差。甄贤拔能。尽身言书判之规。而其治化之致隆。设施之宏远。殆不能尽录也。
○世宗朝。将相皆得其人。翼成公黄喜度量渊弘。有大臣之体。居相位三十年。享寿九十。论决务从宽大。识见高明。处置完固。朝廷倚以为重。开国以来相业。公实为首。许文敬公稠之简严公清。练达治务。柳文简公宽之公廉方正。弘尽忠规。孟文贞公思诚之清简端重。持守大体。郑贞节公甲孙之刚毅正直。不避权势。此尤表著彰明也。武臣则洪师锡,崔润德,李藏,李澄玉。最显智略。武勇闻于藩胡。(郑甲孙未及入相。而其人可取。故并书之。)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0L 页
○都下官府。建置一小宇。丛挂纸钱。号曰府君。下吏辈相聚而渎祀之。新除官员。必祭之唯谨。虽法司亦如之。鱼孝瞻为执义。下人告以故事。孝瞻曰。府君。何物也。令取纸钱焚之。前后所历官府。其府君之祀。率皆焚毁之。
○正统己巳。北虏也先。侵犯北京,广宁,辽东等处。朝贡道路梗涩。人皆惮行。郑知院陟差 圣节使。毅然无难色。拜辞之日。 上命世子别致慰辞以遣之。在道上闻 皇帝已陷虏庭。京城被围。众惧欲迁延。陟前进不顾。及入北京。新 皇帝已即位矣。既朝见。向北行 圣节贺礼如仪。
○正统末。蚩尤旗自西方发动。直犯箕尾星分野。经年不灭。又白虹贯绕紫微宫。累岁不解。又天狗星亦芒竟天。昼现横冲箕尾上。 世宗忧之。书云砚占曰。忧在 上国。 世宗曰。我国与燕同分野。乌可使 上国独当其灾乎。岁己巳。 英宗皇帝北征陷虏。翌年庚午。 世宗升遐。
[文宗]
○文宗久在承华。圣学高明。文章华美。笔法神妙。世传千红万紫斗春风。春尽都无一点红之句。即 文宗所制也。天性至孝。尽诚事 上。三朝之外。又有别问安。愉色婉声。敬谨笃至。恳恳承诲。欢意冲瀜。后侍疾忧灼。忘餐废寝。救护之方。无不躬亲。及丧。过毁极哀。傍人见者亦悲。
○文宗谅闇之中。 圣体尚未康宁。而过于忧勤。须臾不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1H 页
怠。大臣忧闷。有请间日视事。怡养精神者。 答曰。人君耽乐。则虽享之千岁而不足。不然则虽一年亦足矣。必须忧勤。不可自逸。又曰。古有内作色荒。外作禽荒。酣酒嗜音。峻宇调墙。一向好着者。此人君之通患也。吾性不喜此。虽有劝之者。不能好也。又谓近臣曰。男女饮食之欲。最切于人。膏梁子弟。多以酒色败身。予每见诸弟。以此戒之。
○文庙辛未年间。 圣节使朴以昌还到新安馆留宿。夜半。拔所佩刀。刺项及腹几死。书状官李翊闻之。即往见之。以昌谓翊曰。老臣本无污名。庶将尽忠。当初粮米。欲只将定数。通事辈咸曰。今适霾霖。路八八站。倘遇水灾。滞于中途。则糗粮易尽。饿死必矣。因请加赍。吾果然之。遂添赍四十斗而往。将欲 启达而未果矣。今既犯 邦宪。将何面目以见 圣上。亦何心更会同列大臣乎。反复思之。不若自尽之为愈也。吾行到义州。此计已定。而护送唐人。耳目颇多。不可使闻于 上国。故忍而至于今耳。遂卒。 上传于政院曰。朴以昌心惭犯法。以至自刎。予甚恻然也。以其万里辛勤。予初不欲拿来。而众议强请。故不得已从之。到今追悔。不已于中。其令攸司致奠。赐米豆棺椁。
○文宗策士。 御制试题曰。盖闻为国者。不过求贤从谏。寡欲勤政而已。不善者反是。予以否德。嗣守 先业。日夜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1L 页
祗惧。如临渊履冰。求闻过失。以补不逮。惟尔子大夫。游心圣学。为日已久。若有时务急于今日。或有过失。予罔闻知。当悉心以陈。无有隐讳。虽文辞秀丽。铺陈广博。而意反不足。则予徒见其反类俳优。称赞君德。勤比尧舜。而行反不掩。则予徒见其病于夏畦。今日之对。务从诚案。
○时黄海道疠疫大行。 上亲制文。遣臣祭之。其辞曰。理不纯阳而有阴。物不长生而有死。有来必有往。有神必有鬼。固体物而不遗。岂疠气之无主。无情之谓阴阳。有情之谓鬼神。无情则不可与言。有情则可以理晓。予惟水火养人而或有时杀人。鬼神生人而或有时害人。然杀人者非水火也。人也。害人者非鬼神也。人也。故寒暑雨旸。五味之食。天地养人之能事。而人自失其调和。则病源作焉。是知鬼神德盛。理一天地也。今之疠气。实非鬼神作慝。抑亦人所自作之孽耳。然而适因一人之作孽。传染寝广。积年不止。无辜横罹。殒殁性命者。不知其几。则岂非天吏逸德。玉石俱焚者乎。予以凉德。忝为一国神人之主。惧常有一物之不获者。况忍视吾民之横罹夭札乎。玆予命有司。今于所在。择净洁处为坛。分遣朝臣。祭以牲醴饭羹。申以丁宁之论。使尔开悟矣。惟尔鬼神。收霁乖愤之气。以布生生之本德。(初。应教李垲制进棘城祭文。 文宗见之。以朱笔抹之曰。此祭文。不合予意。遂手草以出。 天章之颙美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2H 页
如此。既祭之后。时患渐息。朝野以为诚意所感。)
[端宗]
○鲁山幼冲嗣位。诸大臣强盛。人心危疑。 光庙有靖难之志。权揽出入 邸下甚密。每进见。日晏不退。进膳失时。宫人见揽之至。目之曰。寒羹郎又来矣。及即位。召入内殿。设宴慰之。顾 贞熹王后曰。此乃昔日寒羹郎也。
[世祖]
○世祖日表坏奇。射御绝人。年十六。随世宗 讲武于王方山。一日朝射鹿獐数十。风拂毛血。表衣尽赤。老武李永奇等。见而垂泪曰。不图今日复见 太祖神武。初封晋阳大君。后改首阳。 文宗尝书其弓曰。铁石其弓。霹雳甚矢。吾见其张。未见其弛。正统戊午间。 世宗欲正圭表。令 世祖及安平大君他儒臣等。上三角山普贤峰。观日入处。石路危险。且临不测。安平以下。目眩脚掉。不能前进。唯 世祖步履如飞。瞬息上下。见者绝服。以为不可及。常衣阔袖衣。宫中笑之。 世宗曰。如汝勇武之人。衣服如是宽大可也。景泰癸酉。以谢恩使赴 京。道路见者必称大将军。皇城阙门八象见之。一时退缩跪伏。人异之。临行。询于权揽曰。谁可为书状官者。揽遂荐申叔舟。又虑其未还而事机或变。挟金宗瑞之子承圭,皇甫仁之子锡偕行。
○景泰癸酉。 光庙之赴 京也。徐居正以集贤殿副校理。随行渡鸭绿江。宿婆娑堡。是夕。居正母讣即至。 光庙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2L 页
欲秘之。是夜。居正有异梦惊起流涕。同宿者问之。居正曰。梦月落空中。怪哉。夫月。母像也。吾有老母在堂。梦徵不详。是以悲耳。有以此言告者。 光庙叹曰。居正之诚孝。足以动天。遂以实言之。
○韩上党明浍。在孕七月而生。四体犹未成形。乳媪裹以絮绵置密室。久而方成。既长。骨格奇伟。少时读书山寺。一日冒夜行山谷中。有大虎拥护而行。公语之曰。远来相送。足见厚意也。虎为俯首跪伏之状。天且明乃去。又尝游灵通寺。夜半有一老僧形貌奇古者。密语曰。公之头上。有光赫赫。此贵徵也。不出明年。公必得志。
○韩明浍少落拓有大志。不屑科业。年踰三十。犹在布衣。与权揽为死交。 光庙问揽以人才。揽以明浍荐之曰。如欲平定斯世。非此人不可也。 光庙立使召入。明浍以幅巾布衣上谒。一见如旧。恨相知之晚也。每进见。或称宗簿侍官员。或称医生。使人不疑之。又以昏夜难于叫呼。以绳系宫奴林芸之臂而垂其端于户外。引之则虽夜深即入告。靖难之策。大抵多出于明浍。 光庙尝称曰。吾之子房也。明浍因言汉高,唐宗。虽用张,陈,房,杜之谋。而非韩,彭,褒,鄂。无以成武功。荐武士洪达,孙杨汀,柳洙等三十馀人。卒获其用。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3H 页
○鲁山癸酉。皇甫仁,金宗瑞,郑苯为三公。而宗瑞尤多智略。时人目为大虎。 光庙欲先除之。十月十日。躬率武士杨汀柳洙柳淑及宫奴林芸等。乘昏往宗瑞家。使权揽,韩明浍等。守敦义门。戒之曰。虽钟声已尽。须勿闭门以俟吾。盖以宗瑞家在门外也。宗瑞迎拜闲话。既毕。送至门立庭中。又话良久。宗瑞子承圭不离于左右。 光庙纱帽角忽觉尽落。 光庙曰。请借政丞帽角。宗瑞使承圭入内取角。于是汀芸等击宗瑞仆地。承圭奔救。伏于宗瑞之上。又击杀之。 光庙驰还。预与巡将洪达孙相约勿发巡卒侍之。遂领其军。诣 鲁山时御所。(时 鲁山出▦御校洞宁阳尉郑悰家)从门隙告政院以宗瑞谋反事急。不及 启已诛之。请亲 启其由。承旨崔恒开门出迎。 光庙与之携手同入。 鲁山年幼惊起曰。惟叔父活我。 光庙曰。是不难。臣当处之。即出命牌招请宰。分部禁军。围把各处。又令排立作三重门。使韩明浍持生杀簿。坐门内。诸宰入第一门去傔从。入第二门。名在死簿者。则使武士椎杀之。皇甫仁及吏曹判书赵克宽,李攘等死者甚多。宗瑞复苏。使人叫城门。使告于政府。以政丞为人击伤病重。速启知于 上。赍药来救。无一应者。宗瑞裹疮乘妇人轿。历到崇礼敦义等门。以门闭不得入。 光庙亦虑宗瑞还苏。翌晓。使义禁府经历李与商往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3L 页
审之。宗瑞匿于承圭房中。曳出之。宗瑞曰。我何以步往。将轺轩来。军人斩之。
○光庙诛宗瑞之夕。先使训鍊主簿洪允成。托禀公事往觇之。宗瑞在房内偃枕。三妾在后。招允成使之前诣。因曰。闻汝有力云。吾有强弓。试弯之。允成连折二张。宗瑞曰。樊哙不如也。使其妾酌酒大器饮之。允成饮三碗而出。
○金宗瑞等既死。光庙又遣禁府都事慎先庚。押送瑢于江华。加棘安置。并窜其子友直。瑢即安平大君也。议者谓安平缔交无赖子。阴有异志。又与宗瑞等宵昼相从。言计秘密。物情骇异。疑谤难掩也。以此揭为罪目云。安平谪去时。泣谓家人曰。今日之窜。我实无罪。金左相知此乎。临难相负。更何言哉。盖不知宗瑞之死。而犹冀其济己也。未几。朝廷请诛瑢。 鲁山久不从。左相郑麟趾使李季甸白于 光庙。欲同辞更 启。 光庙固辞曰。予之所怀。已尽曝于 上前。然予之所陈者。私恩也。诸相所陈者。公论也。予何敢以私恩掩废公论哉。但退伏吾室。恭俟 上裁耳。麟趾等连请以大义断之。鲁山传曰。朝议坚持。不得已勉从之。于是遣禁府镇抚李伯淳。赐瑢死。徒友直于珍岛。寻安置锦城大君瑜于顺兴府。亦以宗瑞之党也。
○李澄玉。 世宗朝宿将也。素有才武。累立战功。六镇之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4H 页
役。威名尤著。大为金宗瑞所亲信。典兵于咸吉道殆二十馀年。及宗瑞死。朝廷使朴好问往代澄玉。澄玉击杀之。部勒军马。欲据五国城。将及渡江。行至钟城。日暮。府使郑种欲图之。以甘言挽止其行。三更。种亲率死士。掩其不备。奋槌拉杀之。
○光庙为领议政。以嗣王幼冲。宫内空虚。且为继嗣之重。从权制议。固请纳妃。累日不已。 鲁山传曰。如是缕缕启之。不得终守己志。于是策宋玹寿女为妃。 光庙又以为丧中纳妃。以是不服丧矣。因此而脱服即吉可也。鱼孝瞻为礼曹参议。抗议曰。纳妃之举。则虽以 宗社大计。不得已为之。而至于短丧。有何不得已而强为之乎。条辨不少屈。竟不见用。
○光庙既诛金宗瑞等。拜领议政府事,判吏兵曹兼内外兵马都统使。且作 教书。褒录其勋。时集贤殿官皆逃去。独柳诚源在官。不及避而制之。还家痛哭。人莫知其由。咸怪之。其后成三问等谋复 鲁山。诚源预焉。及事败。诚源以司艺。方仕进本馆。闻变索马遽还。不脱冠带。诣家庙。家人怪其久不还。往见之则仰卧。拔佩刀拟颈。以木片筑之。救之不及。俄而。吏来取尸磔之。
○景泰乙亥 鲁山御庆会楼上。召 光庙让位。授以大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4L 页
宝。 光庙涕泣辞不获。是日。朴彭年临庆会池欲自殒。成三问止之曰。 上为上王。我辈不死。犹可为也。遂相与谋复鲁山。俄而。彭年出为忠清监司。状启中不书臣字。代之以巨。授禄不食。封闭一库。及事败。 光庙诘之曰。汝既称臣食禄。而复欲背之。是反覆人也。彭年曰。吾未尝称臣。亦不食禄。检之果然。与子宪同日死。宪中生员。有时誉。先是。 光庙为领议政。宴府中。彭年有诗曰。庙堂深处动哀丝。万事如今总不知。柳绿东风吹细细。花明春日正迟迟。
○先王大业抽金樻。 圣主鸿恩倒玉卮。不乐何为长不乐。赓歌醉饱太平时。 光庙令悬板府中。及祸作。剖而烧之。彭年裔孙忠。后居大丘为贱役。府使朴应川落籍免役。今 上初。除职。 仁庙朝。 经筵官韩澍启曰。 世祖于朴彭年等。心虽嘉之。而危疑之际。不得不加罪。故尝 下教曰。当代之乱臣。后世之忠臣。恐其泯灭于后世。故为此微言。以晓后世子孙也。
○光庙受禅之时。成三问以礼房承旨。奉 御宝。不觉失声痛哭。 光庙方伏地固辞。时时举头望之。与朴彭年,李垲,河纬地,柳诚源,武人俞应孚及 鲁山舅权自新等。谋复 鲁山。金礩亦与其谋。彭年谓礩曰。事成。汝妻父郑昌孙可为领相。三问等举事之期。屡违不谐。礩乃世于郑昌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5H 页
孙。昌孙即同礩诣 阙密启曰。礩与成三问等云云。罪当万死。 光庙出御便殿。三问以承旨亦入侍。 光庙令武士捽下。以礩所告诘之。三问笑而对曰。皆是也。 上王春秋方富。而一朝逊位。欲其复立。乃人臣之所当为。更何问乎。进赐平日动引周公。周公亦有此事否。三问之所以为此者。以其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顾谓金礩曰。汝之所告。犹回互不直。我等之意。直欲如是耳。烧铁片置脐下。油火方煎。三问色不变。待冷即曰。更使灼热来。又断肱。徐曰。进赐之刑。惨矣。时申叔舟在座。三问数之曰。昔与汝同直集贤殿。 英庙抱元孙。步出庭中曰。寡人千秋万岁后。尔等须念此儿。言犹在耳。汝岂忘之耶。叔舟无以为答。 光庙使叔舟出避之。三问颜色自若。临刑。顾谓监刑官曰。若辈佐贤主致太平。三问归见故主于地下耳。与父胜及弟三顾,三省皆死。
○成三问字谨甫。昌宁人。生于洪州赤洞里。即其外家也。州人至今能言三问时事。盖三问始生时。空中有问者三焉。故名之。既长。文章清秀。气节卓荦。士林倚重之。号曰梅竹轩。 世宗朝。登文科。魁重试。选入集贤殿。 上每与之讨论经史。咨访治道。因褒曰。启沃献替。裨益弘多也。及应制累魁。皆赏以豹皮。直宿之夜。特给以读书烛。天寒则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5L 页
遣中使宣酝。或送貂裘。又频有书帙衣资之赐。时 文宗在东宫。沈潜学问。昼夜不懈。每月明人静。则手携一卷书。步来直庐。呼谨甫而入。三问惊惶迎拜。因展册讲劘。宵分而罢。尝赴 京。辽东镇将以糊封画障求诗曰。此白鹭图也。愿以为题。三问不即披见。口占曰。雪作衣裳玉作趾。窥鱼芦渚几多时。镇将笑而启封示之曰。此水墨图也。诗意无乃左乎。三问不应。即续之曰。偶然飞过山阴县。误落羲之洗砚池。傍人莫不称叹。行到夷齐庙。有诗曰。当年叩马敢言非。大义堂堂日月辉。草木亦沾周雨露。愧君犹食首阳薇。言论之峻截如此。及 鲁山逊位。首唱复位之计。丙子六月。事觉。终不屈而死。临没。有诗曰。食人之食衣人衣。素志平生莫有违。一死固知忠义在。 显陵松柏梦依依。死时得年三十九。
○李垲。牧隐之曾孙也。诗文清绝。为世所重。 英庙幸温阳。垲与成三问等。使服随 驾。以备 顾问。人皆荣之。预三问之谋。同下于狱。为人瘦弱。而杖下颜色不变。见者壮之。 光庙在潜邸。垲之叔父季甸。出入甚密。垲戒之。及是。 光庙曰。曾闻垲有此言。心以为不肖。果有异心而然也。垲临车载时。有诗曰。禹鼎重时生亦大。鸿毛轻处死犹荣。明发不寐出门去。 显陵松柏梦中青。与三问等同日死。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6H 页
○河纬地。善山人。 英庙戊午科。擢文壮元。是时。 英庙培养人才。于斯为盛。而世之论者。推纬地为首。及 文宗上升。辞职还乡。 鲁山以右司谏徵之。官至礼曹参判。预成三问之谋。事觉后。 光庙爱其才。密谕之曰。汝若讳初谋则可免。纬地笑而不答。临鞠。纬地对曰。今日既加以叛逆之名。其罪应死。更何所问也。 光庙怒弛。独不施烙刑。与三问等同日死。
○俞应孚。武人也。骁勇绝人。能起越墙屋。事母孝。官至正二品。与成三问等谋复 鲁山。约以昌德宫华使请宴时举事。适于其日。 世子不扈驾。又以地窄。令云剑诸将不入。三问等止其谋。应孚犹欲入击曰。事贵神速。 世子虽不扈 驾。羽翼皆在此。若尽除之。则何能为乎。三问等以为此非万全之计。固止之。寻事败。 光庙问之曰。汝欲何为。应孚曰。欲以三尺剑。废足下复旧主耳。竖儒不可与谋事。若早从吾言。岂有今日。欲问情外之事。可问彼书生。闻者悚然。被栲掠至数百馀槐。又铁灼三十馀度。终不服而死。吏籍其家。只有破荐。人服其清。尝于众中奋臂曰。诛韩某权某。此举足矣。曾为咸吉道节制使。有诗曰。良马五千嘶柳下。豪鹰三百坐楼前。可见其气像。按六臣传。乃南孝温所著也。记事略而不详。岂闻见有所未悉耶。且当时死事之人。不止六臣。而只曰六臣传。何也。 先王朝有 经筵官。于榻前启请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6L 页
刊布六臣传。上不答。○又按慵斋丛话曰。 世宗设集贤殿。拣文学之士。悉委以词翰之事。不时召对。讨论经史。劝奖备至。眷遇非常。于是多士争相奋发。雄才倍出矣。如申高灵叔舟,崔宁城恒,李延城石享(一作亨),郑河东麟趾与朴仁叟,成谨甫,柳太初,李伯高,河中章。皆擅名一时。谨甫文润豪纵。仲章疏劄勤恳。太初天才夙成。伯高词锋清颍。然侪辈皆推朴仁叟为集大成。盖以经术文章。笔法俱善也。○又按松庵私记曰。俞应孚。身长九尺有馀。气像雄伟。声音洪远。仰射飞鸟。发无不中云。
○天顺丁丑正月甲午。诸宗亲及交武官从二品以上合辞 启曰。 上王(时 鲁山以上王居寿康宫)追阐揖逊之轨。安享颐养之道。而乃者成三问等始借复位之说。
罔测之变。虽已戡定。不轨之患。将必继兴。此皆 上王不能防禁。旧臣酝酿祸机也。宜速善处。以祛危疑之虑。 传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天命。今予之事。亦天命也。虽有奸人。岂因 上王而窃发哉。再 启曰。不可委之天命。当尽人事耳。请速决无留。使之出居于外。 上以手札示之曰。国之大事。予亦不可以独断。政府其更收议施行。庚子。 上王出居于瑜旧家。从行宦官四人,洒扫差备四人,别监四人,侍女十人,火婢六人,水母二人,房子四人,外色掌十二人。并分二番。昼则德宁府官员。轮次守直。夜则三军镇抚二人。各率军士五十人。巡警守护。 宋大妃,两别室本家通问及物件出纳时。则德宁府官员及三军镇抚以草记来 启于政院。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7H 页
○丁丑六月癸丑。艺文提学尹士昀 启曰。平民金正修言内。判敦宁府事宋玹寿,行判官权完谋逆云云矣。 上出御思政殿。召见郑麟趾,申叔舟,韩明浍,权揽等。下玹寿,完于义禁府。仍 下教曰。前日成三问等。言 上王预其谋。宗亲文武百官合辞。以为 上王得罪于 宗社。不宜安居京师。累日请之不已。予固不允。欲保初心矣。到今煽乱之徒。继踵不熄。予岂得以私恩掩废大法。不顾上天之命哉。玆以特从群议。因封为鲁山君。俾出居于宁越地。厚奉衣食。以全其终始。惟尔议政府。晓谕中外。甲寅。彗星见。 鲁山发向宁越。佥知中枢府事鱼得海以上命率军士五十人护送。鲁山临程。谓饯行宦者安璐曰。成三问之谋。吾知之而不告。是吾罪也。(后固政府 启辞。玹寿处绞。完依律极刑。)
○鲁山既至宁越。初寓于西江清冷浦。寻移居于客舍东轩。每于清晨。且衮冕出坐大厅。容仪凝然肃穆。见者无不起敬。又乘月时时登观风亭,梅竹楼。使人吹玉笛。自制王孙听鹃曲。歌以和之。其辞曰。月欲低蜀魄啾。相思忆倚楼头。尔声苦我闻忧。无尔声无我愁。为报天下苦劳人。慎莫登春三月子规啼明月楼。每临风一唱。声彻远村。老幼闻者。莫不流涕。又有诗曰。一自冤禽出帝宫。孤身只影碧山中。假眠夜夜眠无假。穷恨年年恨不穷。声断晓峰残月白。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7L 页
血凝春树落花红。天聋尚未闻哀诉。胡乃愁人耳独聪。
○安置罪人瑜在顺与谪所。谋复 鲁山。遂与府使李甫钦潜结岭南豪横。缮修军器。一日。构成檄文。刻期发兵。基川县(即今丰基郡)监某闻某事夺檄。以飞骑上京告变。瑜及甫钦皆被收死。南中士民连累死者亦多。顺兴地界。革属于基川,荣川,奉化三邑。汉南君瑛,永丰君瑔(皆 世宗之子)宁阳尉郑悰等。皆坐瑜党。安置禁锢。
○丁丑十月。禁府都事王邦衍。以驲行下去于宁越地。鲁山闻其来。具翼善冠衮龙袍。召邦衍问之曰。闻汝以公事到此。胡为乎来哉。邦衍惶惑无以仰答。有一贡生常侍鲁山者自当之。以一绦弓弦。从坐后挽颈而缢之。春秋十七。是月二十四日酉时也。贡生未及出门。呕血即死。是日雷雨大作。烈风拔木。黑雾弥空。咫尺不辨。邑宰及从人。畏怯不敢收丧。独县吏严兴道即哭临之。具棺敛袭。瘗于郡北五里冬乙旨。
○世祖三年天顺丁丑。 下教印出大藏经五千件。板在陜川海印寺。遣敬差官尹赞,郑垠蕫其事。且使僧信眉,竹轩等监督。 谕旨于各道观察使。助其费。戊寅二月始役。四月毕印。分藏于各道名山巨刹。凡入纸地三十八万八千九百馀贴。役粮五千石。他物称是。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8H 页
○天顺庚辰。六镇藩胡反侧。 光庙以申叔舟为元师。往往分道。深入击破之。虏乘夜来犯。营中喧呼欲乱。叔舟坚卧不动。口占一绝。召幕僚示之。其诗曰。虏中霜落塞垣寒。铁骑纵横百里间。夜战未休天欲晓。卧看星斗正阑干。将士观其安闲。赖以不挠。
○李施爱者。吉州人也。历官会宁府使。遭丧居家。阴蓄异心。成化丁亥。与弟施合谋反。节度使康孝文到吉州。施合之妾女以州妓。宿于孝文房。因开户纳兵。杀孝文。遂据州以叛。先是。施爱流言于民间曰。有忠清道兵船来泊于镜城厚罗岛。又曰。朝廷遣两西兵。自薜 罕岭入北关。将尽杀本道人。又造海贼现形之语。由是人心疑恐。至有登山避匿者。施爱遣其党。上书言各邑民人。疑尽见杀。讹言胥动。请以本道人除守令。以定人心。 光庙震怒。亲见其人。问以施爱叛状。其人盛称施爱愿忠于 国家。欲以安本道。实无叛心。宜可其奏矣。盖其人亦为施爱所诳也。命龟城君浚为道总使。户曹判书曹锡文为其副。许琮方持服起复。除本道节度使。康纯,鱼有沼为大将讨之。施爱既称兵。列郡争杀守令以应之。咸兴府人。亦围观察使申㴐。㴐登楼御之。力屈自折其弓。大骂而死。端川人崔润孙来仕于朝。阶二品。 上遣之。使晓谕本道人民。明其逆顺。润孙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8L 页
乃附施爱。反因以朝廷密事尽告之。钟城人车运革。入贼中。潜约同志之人。缚施合以来。中道为贼党所夺。运革等见杀。康纯,许琮等。大战于洪原。又战于双山。又战于北青府。又战于蔓岭。贼乘高据险。矢下如雨。我军不得上。鱼有沼潜以小舟载精兵。着青衣。与草木色无别。由海曲攀木缘崖。绕出上峰。俯视贼背。鼓噪而进。贼徒大惊。岭下之军。亦乘势贾勇。蒙楯蚁附以上。贼不能支。遂溃散。施爱还走吉州。尽载妓女及货财。欲入虏中。本州人许由礼谕贼党李珠,黄生,李云路等。擒施爱,施合来降。遂斩于阵前。传首京师。初。募有能斩施爱者。许以白身阶嘉善。上引见由礼,珠,生等宴于内殿。使带金进爵。浚以下第功 赐勋券。降吉州为吉城县。
○李施爱之叛也。流言韩明浍,申叔舟,卢思慎,韩继禧等。共为内应。 光庙命拘于阙内麟趾堂。其子婿并囚禁府月馀。审其被诬。尽释之。因 引见于内殿。下庭相迎。深自悔责。至于对之涕泣。及擒施爱。康纯等诘问曰。诬陷宰相。何也。答曰。申,韩辈在。则吾事恐不成也。
○李施爱反书至。中外汹汹。时许忠贞公琮守制在外。起复超阶。为北关节度使。即为拜辞。亲旧追送曰。贼焰方炽。公可迟徊观势也。公笑曰。观今之事势。正如救焚拯溺。恨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9H 页
不得日驰千里也。忍淹一日晷耶。誓不与此贼俱生。在路闻观察使申㴐被害。倍道兼行。至永兴曰。此地即 太祖真殿所在。万一蹉跌。吾当效死于此矣。闻都总使龟城君浚屯兵不进。为书谕之曰。兵贵神速。不可迁延时日。坐失事机。此道人民。为浮言所动。人心若定。施爱虽反。有何患焉。所经绪邑。一一晓谕。然后民情可得以安。而朝令可得以伸。况灭贼后食。臣子职分。今若逡巡观望。顿甲无成。时不再来。虽悔可追。毋疑速决。以纾国难。又上疏驰 启曰。臣今到永兴。方欲前进。而都总使臣浚。令臣留于所在。以待军令。故今姑仍蹲。以观形便矣。臣受命之后。急到界上。在高山驿。为取印信。送人于李施爱。且欲因此审其强弱。察其虚实。而讨平之策。期浮其万全也。臣在安边。使军官吉州人杨谨生。往觇于吉州。臣在德源。使军官富宁人曹纠义往觇于富宁。臣在文川。使军官钟城人郑休明。往觇于钟城。臣在永兴。使军官北青人李孝纯往觇于北青。皆以细作人貌样。探哨事势。靡所不知。且吉州新牧崔适。镜城人也。令潜身于吉州境上。候贼动静。知施爱离发实状。然后便即倍道入据。夺其腹心。盖今受令者。朾武忠信。皆可倚伏。且又生长北关。备谙物情。本道之人。必不深致疑畏。故分授方略。如此如此矣。臣又虑彼真有反心。则臣之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09L 页
所送各人。必见拘辱。故皆令员担徒步。扽以商旅。姑勿轻入。徐行观变。仍或宣布朝廷威德。或诇察寇贼声息。又发间价。讽言于施爱曰。申叔舟,韩明浍今皆拿。因欲待足下。然后可以处决矣。须速匹马上 京。恪守臣职。倘或迁延不发。则人必疑之。祸且不测矣。臣又以檄书通晓诸邑叛民曰。唯尔军民。皆我赤子。令猝梗化。陷于不义。此乃为施爱所诖误耳。鱼游鼠伏。危亡立矣。宜速改图。咸与维新。迷不知复。邦有常刑。勿为邪谋所挽夺。勿为凶党所交缔。 圣上宽仁。胁从罔治。毋得畏罪惊惑。以致纷纭。昔者路永先归。厚受恩赏。防风后至。严加诛戮。厥监不远。想宜知悉。臣窃料施爱之心。不过威胁 庙堂。自为节度。而做出流言。恐动愚氓。猖厥放肆。以至于此。今计莫若使一方苍生。明知逆顺之辨。镇定其心。妥帖其居耳。义声先路。人皆感服。则幺么啸聚之徒。必尽瓦解土崩矣。 上以书报之曰。今此筹画。皆出万全。予无北顾之忧矣。凡事便宜施行。毋拘文法焉。公至北青。贼已据蔓岭。我军仰攻。死伤过当。公指示鱼有沼。令从山后。僻踞潜师。鱼贯而上。万众齐奋。势如风雷。贼不能支吾。施爱跳去。诸将欲急追之。公曰。自古元凶失势。其下必相图。施爱之头。今将至矣。居数日。贼党李珠等。缚施爱诣军前以降。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10H 页
○成化丁亥。李施爱反于北道。鱼有沼奋勇先登。策功第一。才报捷音。 皇上有夹攻建州三卫野人之命。 光庙使鱼有沼及康纯,南怡等回军赴之。有沼为左大将军。直捣巢穴。斩馘无算。斫树白而书之曰。某年某月某日。朝鲜大将鱼有沼灭建州而还。 天兵后到见白书。闻于 帝。帝嘉之。降敕赐银五十两缎绡各四疋。方其旋师也。虏骁骑数十。冲突甚急。我军披靡。有沼瞋目而出。戎士卒毋得相从。军骑驰射。连发殪之。贼惊溃不敢逼。
○李德良字君举。高丽太师淖之后也。行年廿三。高中武举。威容魁伟。武艺精妙。 世宗爱重之。每驾幸郊外。必以为行军大将。德良能称其职。及李施爱反。朝廷以会宁重镇。陷于贼薮。欲择守以遣。乃除德良为府使。遂从鱼有沼北征。奋勇先登。强箭射贼。贼无不应弦而毙。贼平策功。封全义君。自是出为兵马使者三。观察使者四。军政咸举。吏职允修。遂入践工,刑,兵三曹参判。久之。升判度支。财赋裕足。继掌司马。选用公正。又拜为大司宪。搏击豪强。纠约权贵。在职三年。朝网整肃。因擢崇政。主金吾长席。 成庙倚任之。尝称之曰。国之良臣也。
○申叔舟字泛翁。大提学樯之子。诗文清健。世称其文章。以 世宗己未。登文科。与崔恒。李石享(一作亨),成三问,河纬地,李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10L 页
垲,徐居正,成任。出八瀛馆。同被 天宠。世谓之八学士。景泰癸酉间。叔舟见 光庙威德日盛。与郑麟趾,韩明浍,权揽,韩确,金礩。同心协力。定计推戴。即所谓六功臣也。叔舟参靖难佐翼二元勋。 上倚重之。每有大事。必咨访焉。官大提学领相。高灵府院君。
○成化间。徐居正为庆尚,忠清道军容巡察使。时兵曹请刊铳筒铸成放炮式。令巡察使颁给沿海各官。常行隶习。居正以为不可。 启曰。火药出于倭地。我境与彼密迩。况三浦之倭。与国人杂处。恐或奸细之民。交相潜通。流入彼土。以致漏泄其方。则非我 国家之深计也。 上曰。当初不复深思其弊。此言甚当。炮式颁给之 命。特为停止。
○金时习字悦卿。江陵人。 世宗乙卯。生于京邸。三岁能缀文。作桃红柳绿三月暮。珠贯青针松叶露等句。五岁。读中庸,大学。人称神童。 世宗闻之。召诣政院。使制进三角山绝句。其诗曰。缥缈三峰协地灵。登来可摘斗牛星。神功岂但兴云雨。能使邦家万世宁。 世宗见之。大加称赏。使人宣 谕其父曰。善养此儿。亦将大用也。乙亥后。时习见世事与己意不合。遂削发为僧。以泯其踪。然不欲以异道累心。故每潜居络日。抽绎儒书。言必称孔孟。事必循礼义。尝以春秋游历山水。胜地名区。无不穷探。有一涉弥随行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11H 页
者。喉音清楚。能出商声。辄于月夜。令诵离骚经一遍。静坐听之。泣下沾襟。或登高峰绝顶。放声大哭。或八通衢稠人中。抵掌胡虑。见者皆以为狂僧。居雪兵山。号雪岑。居清平山。号碧山清隐。居清溪山。号清寒子。终不受戒得名。辛丑年间。食肉还俗。娶妻安氏。居于水落山清节庵。隐其迹。号曰东峰。盖欲以伯夷西山为对云。晚得方正学孝孺梅月画。高挂于堂中。号曰梅月堂。与洪裕孙,南孝温为方外交。乘闲作诗。以消尘虑。如风曳洞云归远壑。雁拖寒日下遥岑。妻挑野菜和根白。儿摘山梨带叶黄。流莺趁蝶斜穿槛。游蚁拖虫倒上阶。即其句法。世之论者。以为有大历长庆风调也。一日。饮酒过市。逢领相郑昌孙。即呼曰。狂奴昌孙。汝误国事。可斩。郑遮面避之。又遇徐达城居正。呼曰。刚中好在否。汝之轺车。危哉危哉。不如余步行也。其轻世肆志如此。金乖崖守温以孟子见梁惠王为论题。令泮中诸生课制之。时习闻其题。即代题以给一儒。舒辞命意。盖曰孟子当待价而居。遇贤君亲聘则可出。不当为庸主所招来也。立论高元突直。乖崖见之。叹曰。此必悦卿文也。近在京山否。
○南怡骁勇绝伦。武艺神妙。讨李施爱。征建州卫。皆先登力战。策功一等。阶资宪。拜兵曹判书。成化戊子。 光庙升
知退堂集卷之七 第 111L 页
遐。 睿宗新嗣位。时彗星见。怡直宿禁中。与人论彗星。乃除旧布新之像也。柳子光素深忌怡才能名位起出己右。是日亦入直。隔壁窃听其言。因敷演构捏。密 启怡谋反。狱成坐诛。时年二十六。
[睿宗]
睿宗新登宝位。勤于听政。中外想望太平。尝手写于册背曰睿宗。又写其傍曰。死得此谥足矣。己丑至月。 上宾。群臣上谥曰睿宗。表行之号。亦岂有前定而然耶。何其偶合之奇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