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沙溪先生遗稿序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x 页
沙溪先生遗稿序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3H 页
沙溪先生遗稿序[宋时烈]
语曰辞达而已。朱子释之曰。不以富丽为工。我文元公先生。一生沈潜理窟。不事著述。或不得已而见于文字。则质实浑厚。绝去华饰。故见者曰。大朴未散也。以故。其所论说。悫谨精确。攧扑不破。盖一主于朱子。虽程子之说。苟有异同。则亦不无从违。况其馀乎。若于经传则多以汉儒为是。盖亦曰。朱子于释经。尝以汉儒为有功。虽有可疑者。不可句断也。最以摆脱旧说。创为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3L 页
新巧。为便儇皎厉之习而深斥之。故虽寻常书札。亦必老成谨严。不敢师心臆断。传之久远。可期其无弊矣。昔孔门诸子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得其宗。乃质鲁之曾子而已。然则学之为道。岂文华之可与哉。文敬公趋庭传受。既修先生所撰丧礼备要,疑礼问解等书。刊行于世久矣。其馀经书辨疑,家礼辑览则公以授时烈。时烈不敢以匪人辞。既编摩入梓。而惟奏疏书札暨细琐文字若干呇。无甚次第。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4H 页
今又收辑第录。而附以若干语录及后人为先生记述若干篇。名以遗稿。而不敢以文集名焉。盖先生平日自谦之意。有不敢忘云尔。
崇祯纪元后乙丑月日。门人宋时烈。谨序。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5H 页
沙溪先生遗稿序[金寿恒]
沙溪金先生卒几六十年。文集犹未行。盖先生平日不喜著述。门下诸贤。不欲违其自谦之意云。我 圣上十一年乙丑。 临筵 下教曰。予欲观文元公文集。其令玉堂取入。于是。奉朝贺尤斋宋公时烈。以先生门人。编次其遗稿。随劄投进。 上览之称叹。遂 命芸馆剞劂而行之。尤斋公属寿恒为序。寿恒自惟蒙陋不敢当。屡辞不获。则仍窃记寿恒幼侍先王父文正公膝下。有语及先生。或歉其少文者。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5L 页
王父曰。先生何可易言。望其外。亦可以知其德矣。寿恒当时虽稚昧。无所识知。而因王父之教。得以知先生之为先生也。抑又闻之。栗谷先生。以圣贤之学。任继开之责。一时及门之士。彬彬辈出。其间聪明英俊。以经术文学名于世者。未可一二数也。至于淳实恳笃。谨守师说。以能受其适传则唯先生一人而已。论者以其质鲁而传道。犹曾氏之于孔门。斯诚知言哉。然质鲁之人。世固多有。则谓先生传道只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6H 页
在于此。而不求其所以传之之实。非知先生者也。夫圣门旨诀。不过曰博文约礼。二者废其一。则非学也。先生天赋浑粹。自然近道。而至其问学。则加以人一己百之功。剖析精微。毫釐必谨。克治诚切。老而不懈。又专精礼学。讲讨而服行之。使天叙天秩。大明于吾东。其功益伟矣。世皆知先生之能约以礼。而若其博学于文则鲜克知之矣。凡先生之格致思辨。诗书雅言。无非文者。何必摛华藻。工笔札而后谓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6L 页
之文哉。故其发为文字者。虽朴茂简质。无所脩饰。而率皆义理明白。体用具备。无一字一句或涉于偏驳浮誇。信乎其为仁义之人之言也。先生所以得斯道之传者。其在斯欤。彼以少文为歉者。岂非浅之为知先生哉。方今世衰道微。为学者不沦于卑陋。则必趋于浮靡。其不为胡广之中庸。鹦鹉之能言者几希。我 圣上兴思九原。 命刊遗书。欲以嘉惠后学者。其意岂偶然哉。诚使读是集者。精思实践。不
沙溪先生遗稿序 第 7H 页
务空言。有以嘿契乎先生传道之实则溯洛闽。达洙泗。由此可致。而庶不负 圣上表章之盛意矣。是集之行也。先生曾孙光城公兄弟考校订正。实相编摩之役。光城名万基。早以文学显用。为 当宁国舅。有大勋于 王室。近世名贤。子姓之袭休。门弟之多贤。鲜有及先生者。先生焘后之德。诲人之化。此亦可徵云。
崇祯纪元后丁卯孟秋。后学安东金寿恒。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