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x 页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收议
以天兵撤回事收议(庚子八月廿五日领敦宁时)
我国之势。到此地头。唯倚重于 天兵。天兵虽撤。而必须得千馀兵。多镇京城。依 上教陈请。而兼辨事状。在所不已。至于李德馨劄中马岛羁縻一款。臣意与德馨相同。第其 天将遣使退贼事。枚举奏闻。事虽甚重。措辞亦难。不可不审处。留兵定州,义州事。中国必不以内盗之将奔于外国。而先置兵于外国。此则恐不可为。伏惟 上裁。
以宣惠厅收米事收议(己酉三月初五日)
法久则弊生。弊极则须有变通之举。弊极而不有变通。则涂炭之民。无时而可拯。 圣上嗣服之初。首下忧民之教。民皆引领。若大旱之望雨。如防纳等事。为今日之极弊。欲议变通。冀以少祛民弊。宣布德意。而又虑事势之拘碍。不敢断然行之。以先试畿甸之意。为之 启请允下矣。凡民间各色之贡役。皆以一年为限。一年贡役之价。宣惠厅以所收之米。已为计给。而其数颇多。亦有未给之处。今若只试半年。而径为停罢。则其间所应之役。界限不明。各司牟利之辈。混
收议
以天兵撤回事收议(庚子八月廿五日领敦宁时)
我国之势。到此地头。唯倚重于 天兵。天兵虽撤。而必须得千馀兵。多镇京城。依 上教陈请。而兼辨事状。在所不已。至于李德馨劄中马岛羁縻一款。臣意与德馨相同。第其 天将遣使退贼事。枚举奏闻。事虽甚重。措辞亦难。不可不审处。留兵定州,义州事。中国必不以内盗之将奔于外国。而先置兵于外国。此则恐不可为。伏惟 上裁。
以宣惠厅收米事收议(己酉三月初五日)
法久则弊生。弊极则须有变通之举。弊极而不有变通。则涂炭之民。无时而可拯。 圣上嗣服之初。首下忧民之教。民皆引领。若大旱之望雨。如防纳等事。为今日之极弊。欲议变通。冀以少祛民弊。宣布德意。而又虑事势之拘碍。不敢断然行之。以先试畿甸之意。为之 启请允下矣。凡民间各色之贡役。皆以一年为限。一年贡役之价。宣惠厅以所收之米。已为计给。而其数颇多。亦有未给之处。今若只试半年。而径为停罢。则其间所应之役。界限不明。各司牟利之辈。混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1L.gif)
传曰。依议限秋成试可。
己丑冤死人伸雪事收议(庚戌五月二十六日)
(己酉二月。两司李尚毅,尹皓,尹铣,金止男,任章,朴彝叙,李溟,金致远等合启。请己丑冤死人李泼,李洁,白惟让郑,介清等荡涤伸理。复其官爵。答曰。三年之内不可轻议。姑待后日。翌年四月。 宣庙升祔。两司金玏,尹让,柳穑,朴思齐,金声发,李必荣,闵德男,吴焕,许实,玉堂南以恭等。复交章请伸。答曰。白惟让书中多有人臣不敢道之辞。岂不痛心。李泼,李洁,郑介清等欲还给其籍产。议大臣以启。议及公故献议。)
白惟让书辞。臣专未知何语。李泼等不慎交游。至陷于谋逆之祸。人心之怜恸。久而愈深。快从公论。昭雪至冤。实嗣服初。慰悦人心之一大举措也。伏惟上裁。
(诸大臣。李恒福以为李泼等。不与逆谋。与凡臣奚择。惟让书辞。大概如 上教。逆名可雪。官爵不可复。尹承勋以为李泼等。人心莫不为冤。公论又发。宜加伸理。惟让书辞。或云出于他人。而错指惟让所为。不可不察也。沈喜寿以为李泼兄弟。死于知人暗昧不慎交游之罪。前所未有。凶悖之语。似在李震吉书中。而不是惟让之辞云。韩应寅以为公论之发。久而愈激。快示昭雪。以答舆情。惟让书辞。臣所闻亦如 上教云。 传曰。待领相入来。果收议。以一时领相李德馨为省亲在外。后入来献议。而意无发落。后 仁庙甲子。因禁府启辞。收议大臣。公复申前议。 命复冤死人金滨,李黄钟,曹大中,郑介清,柳梦井等官爵。给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2H.gif)
以礼曹 启辞。戊午讲经不公罢榜事收议。(癸亥三月二十七日)
戊午式年。人议虽多。其间岂无公道得参者。混同罢榜。事涉未妥。查削似当。伏惟 上裁。 答曰依议。
私庙两所祭文名称及属号收议(四月廿六日)
儒臣所考出前事。或有与今日事体不同。臣素昧礼经。不敢折衷以为之说。试令礼官参酌拟议后。更议定夺为当。伏惟 上裁。 傅曰依议。
私庙两所祭文名称及属号收议(四月廿六日)
臣素无学识。其于难断之礼。何敢折衷为说。且就该官所议而究之。 私庙称大院。称考而不加皇字。称子而不加孝字。依德兴庙例。立支子以主其祀。德兴庙祭文。只书德兴大院君。而不书属称。此说似为近理。 上裁施行何如。 传曰依议。
以废朝所上 宣庙尊号删去事收议(甲子四月初二日)
虽废朝时事。而已上之号。到今举论。未安之意。臣曾于登对 下问时。大概陈达。今无它见。伏惟 上裁。
三道大同事收议(乙丑正月初三日)
大同之规。当初臣实上京始之。欲以杜防纳均赋役。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2L.gif)
答曰。依议。忠清道亦依它道例施行。加磨鍊五斗米。勿捧可矣。
号牌事目收议(丙寅闰六月初七日)
(号牌厅启辞。大概事目。领相多所删定。而今方呈告。不为可否。只出臣等臆见未安。领相处。请更为下问处之。 上特遣承旨来问。故献此议。)
委遣承旨。询及于病伏之臣。不胜惶恐陨越之至。号牌。大举措也。若不善为设施。则必致大乱。故臣曾以难行之意献议。又累次力陈于同僚矣。今既断然行之。此后唯当思有以善为结局耳。自古为国。必以得民心为本。民心不得。何事可为。行前古所未行之大举措。而结局之际。不适乎时宜。不顺乎人情。则欲祛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3H.gif)
兴庆园迁葬时道路事收议(丙寅十二月一十二日)
(礼曹以 元宗大王迁陵。路由京都。穿过城中未安。请议大臣。)
伏见誊出 先朝实录。旧例如此。盖虽 国陵。而 祖宗以下列圣。于 祖宗皆臣子也。臣子即远之灵柩。穿过 君父神御所在之城中。事理未安。伏惟 上裁。 传曰。知道。今此道路。以情文言之。则决不 可舍顺便之路而从迂险之地。但人言既如彼。元老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3L.gif)
以走回人刷还事收议(戊辰六月二十八日)
臣耄耋癃疾。朝暮待尽。岂复有料理 国事之望。刷还一事。 庙堂诸宰。已尽商确。臣不曾谙悉前后曲折。而卒然承 命。茫然不知所以为对。如不得已。则如议臣所议待郑文翼与污约定回报而处之。未知如何。伏惟 上裁。 答曰依议。(时胡差持汗书来。请还被掳走回者。命诸宰会议。备局大臣吴允谦金瑬等议启。大概第一说。不可轻许。以失人心。第二说。使郑文翼等赍国书往彼。探得汗意。必不杀害。然后更议入送。第三说。以胡将曲虎所得男妇留湾上约赎者若干口。称以刷还入送。以为纾祸计。而三策中当依第▣说行之云云。 上遣史官收议于公。公献议如右。 命依公议施行。张维劄陈刷还失计。且曰。不可因老臣一言而行之云云。郑经世,姜瑜,李楘等议同张劄。李贵再启请从刷还之议。吴允谦,金瑬等复启请从前陈第三说。旋因张劄上劄引咎。 上卒用大臣议。使郑文翼等持 国书刷送曲虎所留男妇五名。是岁十月。文翼等回自虏中。刷送五人皆得赎还。 上嘉之。命赏加文翼二阶。)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状启
平安道都巡察使时状启(癸巳四月初三日)
此间他馀许多事情。则接伴使韩应寅已为状启。昨日初昏。沈游击来到提督前相议后。游击明日发行。提督或云明日打发。或云初六日起身。而时未的知。其间曲折。大概打听。则沈游击将讲和事。禀于宋侍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4H.gif)
平安道都巡察使时状启(同月十三日)
初八日。沈惟敬与贼讲和事。必有某样结末。而至今尚无皂白。平壤府留驻唐军。则因摆拨儿之传报。必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4L.gif)
平安道都巡察使时状启(同月十五日)
当日早朝。东边摆拨儿来到。访问则沈游击同谭相公。初八日进倭中。游击时未出来。谭相公先来回话。以为倭子说。前在平壤。讲和未了。旋被瞒䜤。今可先发天使送来。则我们自当跟同发还。且留我人以为质。十三日。提督即令徐相公,谢相公带二十人发去。两相公各给银五百两。二十人各给银十五两。两相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5H.gif)
平安道都巡察使时状启(同月二十七日)
当日早朝。东来摆拨说称。倭奴南走。离京城三百里地下营。不肯去。提督催刘綎兵为赶杀之计。又摆拨来说。倭奴走了。没有甚事。催刘兵将以镇守 王京。其馀兵马。近将撤回。杨游击,杨大将真定,保定等兵马。则两三日。将逐日次次打发先回云云。往来胡说。不知孰是。有不足取实。万一游击,总兵等将官。领兵先来。不留而过去。则此处宴享犒军之举。提督虽未及来。而一一设办事。该司预先议处指挥便当。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丙申正月二十四日)
(前年。拜右相兼忠清,全罗,庆尚江原等道都体察使。南下开府星州。)
贼退后。我军旋即入守其地。而巨济之倭。虽已撤去。加德等处之贼。猎捉禽兽。往来不绝。往往逢人。辄肆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5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同月二十六日)
观近日情势。灼然可见前头料理之事一刻为急。臣当 国家艰虞之际。受此重任。自知才力之决不胜堪。而既承 严命。不敢以不才为辞。日夜惶闷。唯当策驽自效。而但体察之任。兼管兵民之事。若边警稍缓之时。则犹可随便补缀。而万一变起朝夕。则今日之事。比壬辰尤难。极为忧虑。必有元帅。然后庶可东西控制。相议策应。而或不至于溃裂。预差元帅。姑令简其骑从。进驻两湖之间。相机进退。则似合事宜。朝廷十分详商处置。何如。 启下。备边司回启曰。贼势可虑。体府虽兼察军民。而临战督战。则必当更有其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6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同月二十七日)
去八月二十三日朝讲时。特进官李德馨所启沿江一带。虽设防备。而上游之势。尤为关重。忠州当鸟,竹两岭之间。为三道要冲大邑。宜移兵营于忠州。以为控制上流之地云云。本道监司朴弘老以此牒报于臣。大概本道兵营。设于海美。当初经理。意必有在。今若以贼由陆路之故。谓不可僻处海隅。欲移之于忠州。则忠州亦僻处于左。策应海隅之难。何异于陆地之不相及乎。加设一员。分镇左右。一兵使则设营于清州上党地。以为保障必守之地。实合便宜云云。臣缘南边沿海事机紧急。未得远离看审。而大概以朴弘老所报辞缘。参以所闻形势。反覆商量。则兵使既不可遽设两员。而一兵使留屯于忠州。则忠州在湖西左僻之处。左右控制。势颇不便。令兵使移镇于上党。而忠州牧使兼助防将。添给邻邑之兵。以成拦截之势。警急临时。相机左右。则事或便当。自 朝廷商量指挥事 启下。备边司回启。体府,监司所见同然。移营事。依状启勿施。忠牧为助防将。添给邻邑之兵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6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同月二十七日)
近日伏见灵山等沿海各处驰报。则佃猎倭人。持沈游击票帖。连续出来。或至于散入闾阎。经日留宿云。极为骇愕。令各镇各官诸处。伏兵拦截。而既有唐将票文。大肆其毒。禁止斗诘之际。惹起衅端。而不为拦止。则将必肆然往来。习以为常。为患非细。沈游击未渡海前。闻黄慎周旋通告。而不为受理。今则游击已为过海。尤无处置之路。极为可虑。各镇各官。更为行移申饬。观其形势。曲加堤防。勿令拦入事 启下。备边司回启。大概依状启。申饬各官。严加拦截。毋令肆行事行移。何如。 启依允。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二月初十日)
鸟,竹两岭防备事。以丹阳,永春,堤川,清风之军。属于丹阳郡守。而把截竹岭。以忠州,延礼,槐山,清安,镇川之军。属于忠州牧使。而把截鸟岭。兵使则留阵于上党。相机进止事。曾已磨鍊分付。而庆尚道醴泉,荣川,丰基,龙宫之军。亦别为调抄。欲使重将预为统率。故成允文,李守一已为 启请。而成允文为晋州牧使。李守一得病弥留。久而不差。极为可虑。全罗道金沟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7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二月初十日)
南中诸将。右道舟师。则虽兵力单弱。而统制使李舜臣料理事务。多有条理。故其下各将。虽有优劣之不齐。而犹有模样。左道舟师。则比右尤龃龉。而前水使李守一颇能自敕。无大过失。至于陆阵诸将。如高彦伯,金应瑞,权应铢等。本非御众之材。而今此 下书辞缘。其间各陈所犯。虽或有轻重之可议。而其无意防备。习行私滥。则彼此一辙。而营私一事。权应铢颇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7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二月初十日)
臣于安东府。祗受有 旨。而全罗连境各处把截事。曾与监司洪世恭相议。略为分军定将。而石柱则求礼县监李元春可堪云。故以李元春为将。而求礼之军及宝城,谷城,和顺守令。各率其邑出身武士射手。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8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三月初五日)
自晋州城陷之后。南民视城栅犹槛阱。一闻筑城之令。无不疾首而蹙頞。公山,金乌两城。筑城已始。而民情如此。极为寒心。御史郑经世以岭南及两湖巡审事下来矣。郑经世以本道之人。通晓地宜人情。今若留在此道。开谕利害。勖率乡曲。官家设筑之外。又多据险设城。各自入保。而其所调抄把截之军。亦或有退守之时。则其于防守之事。必有大益矣。郑经世特命留此。限事毕句管。而两湖之地。或别遣他员。自 朝廷处置。至于岭南左右道各邑之兵。闻变驱入于边上。中路往来。彼此无用。终至溃散而后已。甚是失策。欲令别将。预领其兵。中道把截。而前所 启请李守一则新水使李云龙时未赴任之故。尚在水营。未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8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同月十四日)
沿海守令等。率领舟师。久留闲山岛。本邑之事。全不顾见。官防虚疏。民怨日滋。代将定送。实合事宜。而审察闲山事情。则守令不为领进。故精壮之卒。尽为图免。老残之人。充数入送。缓急无用。极为寒心。全罗左道乐安,宝城,兴阳。右道罗州,长兴,珍岛,康津,海南,咸平,务安,兴德等守令。躬亲领去。或交付后退来。或仍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9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四月初二日)
忠清道巡按御史李时发所鍊之兵。操鍊已久。队伍已整。脱有警急。调用甚便。第念变急临时。卒然移属于武将。则将卒不相为统。难以成功。今欲招致李时发于臣所住处。面议预属武将之事。节目磨鍊以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39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四月初十日)
忠清道御史李时发所鍊左右营炮杀手。已经作队训鍊。今当尽为移属于武将。而一军之将。皆有睽离自缺之意。诚非细虑。试以左营之军。令御史领率。而前以别将启请前水使李守一。左道中道安东等官军兵率领次计料。而行文之际。无印信。事势甚急。未及启请。姑以前助防将郑希玄印信移给矣。 启下备边司。回启曰。李时发仍领左营军兵。与丘使元均合势事。前因时发状启。已为 启下行移。而左道中道安东等官。使李守一率领军兵。而不可无印信。前助防将郑希玄印信。移给使用便当。依状启施行行移何如。 启依允。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四月十七日)
当日祗受四月初十日成贴。同副承旨书状内。凡兵家之事。在于将卒相得。平时既有操鍊之人。则临急又以此人用之。然后可以有益于战守。近日下三道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0H.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0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四月十九日)
前到备边司关内。节该 启下司启辞内。湖南一道。尤甚荡败。将无以收拾。沿海长兴等九邑。乙未作米应纳之数。许令减半。以慰边氓。其他内地各官残盛。自此未能详知。分辨为难。令都体察使十分参酌。可减之役。适中磨鍊 启闻。后更议处置事云云矣。一应可减之役及民间各种弊瘼。臣令从事官一一查访。与同道巡察使相议。追后 启闻计料。而大概变生以后。凡百国用及唐兵支待之需。专责此道。且以舟师之苦。百倍它役。民不支堪。赤立呼冤。撤家流移。前后相望。所经村巷。萑莽极天。失今不救。则前头之事。有不可忍言。其中尤甚疾苦。逐日诉冤者。甲午条流亡绝户田税米。田结作米一事矣。甲午乙未两年贡赋。一时兼督。流亡绝户。一一侵捧。则其害延及邻族。邻族亦难自保。其势将尽流移。非但甲午条毕捧无期。并其乙未可捧之税而俱失。极为可虑。甲午条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1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十二月初七日)
(十月。丞 召还朝。十月复南下。开府星州。)
多发舟师。拦截海路。为今日急务。而舟师寡弱。不能成形。至为闷虑。今令副察使韩孝纯驰到两湖。船只格军军粮及过番阙军抄发等事。便宜措置。火急入送。而措置间拘碍事。则直为状启施行。分付以送。舟师之势稍成后。李舜臣自欲横截釜山之路。别定他将。分驻闲山及全罗海路事。 启下备边司。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十二月廿六日)
舟师调发事。今方汲汲举行。而舟师之势稍成模样。天使及唐将已离釜山。则往来倭船。随即剿截计料。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1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丁酉正月初四日)
佐郎金荩国赍来及备忘记及备边司回启内辞缘。与都元帅权慄相议。则慄以为顷日状启所谓有为之言。四营屯贼。非但其势孤弱。近日釜营贼窟。几尽烧火。当初之意。庶几可成。而直捣釜营之事。不可轻举。姑待舟师措置。临时相势为之为当云云。臣亦参商贼窟烧烬之日。乘清贼未渡之前。讨灭釜营。诚是一大机会。以今日事势观之。我之措置。时未完备。贼众虽寡。未可轻视。猝然轻举。万一蹉跌。则败形先在于我。而势难复振。三道舟师。今方急急调发。待其来会。先据巨济。直扼海路。截杀来贼。而陆地举事。则见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2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正月十二日)
要时罗之言。固未可深信。揆以情形。或不无是理。必欲截杀清贼。固是我所经营。假令行贼挟诈诱我。若疑其诈而深藏不出。使贼舡恣意往来。则又岂有拒贼之日乎。臣已与李舜臣商论此事。而闲山阵亦有潜通行贼之人。故使之周旋。待彼之潜通。出舡相待事约束矣。舟师调集。形势已成。则彼虽无密报。而进泊便近处。拦截来贼事。亦为分付。而金应瑞阵中来通之言又如此。故亦以此意。密通于金应瑞。要时罗以谓必须金应瑞往在舟师相应云云。此似未可轻易施行。今奉有 旨中。降倭之有诚心者。金应瑞挟与同舡云。金应瑞临时入送于舟师事。商量指挥矣。贼舟每得东风而来。清贼若由东南风而回泊旧垒。则我舡虽在巨济之东港。海路不迩。风势又逆。势不能及。不得已进泊于加德东洋。或屯于长所浦。或屯于多大浦前洋。相机迎战事。舜臣之意如此。臣虑其诸屯之倭逼近罗列。出入进止不便。则李舜臣以谓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2L.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3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正月十五日)
臣受任体察。虽当并察兵民。而其于兵务。不过兼管。都元帅专主军事。军中无上之将。至于对垒接刃之际。臣当在后面。而元帅当居前。指挥将士。元帅权轻而号令不行。则虽以诸葛,司马。难乎免于败覆矣。臣与权慄。南下已久。而前此各驻湖,岭。且姑无警急。不曾料其大有相妨。以近日事形观之。元帅发一号令。而各阵各官。以元帅又有节制之处。轻视元帅。不即举行。必枚举更报于臣。臣欲一向废绝。而不为与闻。则既受其任。顾未敢自由。欲随其所报而指挥。则军中之事。急于呼吸。而迁就两禀。失机误事。元帅之权轻而不行。在今日尚然。临变即可知。如是而望元帅之居前指挥。进退诸将。其势实难。臣前所劄论。所见或异。事多掣肘。此则固不足深念。而臣与权慄势不得常在一处。凡有紧急指挥。势不得随事相议。元帅有指挥之事。而臣或不知。臣有指挥之事。而元帅或不知。号令杂出而事无统绪。各阵将官各官守令。闻令疑贰。无意奉承。舆尸之凶。古人所戒。必败之形。已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3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正月二十日)
清贼到旧垒形止已驰启。而欲知贼舡来泊之数。而或分泊或加来。各处侦探之报各异。左水使李云龙则报称留泊舡段大概大小并二百馀只。而望见外洋一竹悬帆。已时至申时。船只连络出来。尽入西生浦。梁山郡守金克裕,东莱县令李惟诚。则据逃还人龙令所供。报称六百馀只已出来。而清正所属船则西生浦回泊。其馀船则右道各阵分泊云。东莱县令李惟诚往见百总杨汝德。其处倭通事成元礼处访问。报称清正之军不过七八千。而洋中逢风溺没。到泊之数七千馀名。后无加来之军云云。所报之辞。虚的难知。而此贼或发动冲斥。或留屯耕种。其势不以数千为恃。后次必多出来之船。舟师之事。既失于其初。极可痛恨。今后亦可拦截。以挫其势。都元帅权慄曾向闲山。而臣驻在庆州。道路隔远。舡师几许整齐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4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正月二十二日)
庆尚左道水使李云龙驰报。十九日辰时。倭船二只更来。蒋启仁封书置于前插之处。则贼取见其书。又以白书还插其处缘由及同倭书一封上使事驰报状逢授时。同封书未及许授。同封书追后上使事牒呈云云。同贼书则备边司输送矣。清贼使其手下倭屡屡通书。欲见蒋希春。其意虽不可测。而往见亦似无妨。故缘由状启后。二十一日。已令进去于蔚山。中路相见。而时未回报。且今此贼书内辞缘。至欲遣使京中。极为痛惋。而亦不可无权辞缓兵之术。而令边将何以措辞答说。自 朝廷商量指挥。大概清正必欲动兵。而姑为是说。迟延待便。或欲屯据耕种。而故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4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正月二十六日)
设使清贼虽不长驱深入。而进犯庆州。理势必然。庆州富山城。阔大而龃龉。最于诸城。而且迫近贼薮。贼动一日夜。可至城下。老弱馀民。预为驱入。则经月经时。坐见枯尽之惨。临急而调入。则势不能及。事势难处。故依有 旨老弱别为团聚于后面事分付矣。兵使及庆州等各阵之军仅数千。远邑调来之兵数亦不敷。而贼之来犯。体探埋伏。迎击剿截之事。不可不举。除此数则留城精卒。其数极少。城守之事。不成摸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5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二月初一日)
我国所恃。惟在舟师。而清贼之渡。失其机会。以军法论之。舟师之将。当不免其罪。诚如下 谕。第以事势言之。湖岭沿海。自壬癸以后。以舟师之故。不特水军散亡。村民亦皆荡析。一带地方。几至空旷。臣以此意。前后状启。非止一再。海阵待变。已至五载。船只橹格之比前减损。理势固然。虽欲督发。常加整齐。其道无由。而忠清道,全罗右道之船。则冬月例为放送。闲山留泊之船。其数尤少。以此数少之船。势难邀截洋中。副使韩孝纯自上年十二月驰往沿海。竭尽心力。而措置初运之船。而稍稍发送。而清贼遽即渡海。若论舜臣以拥兵逗遛。则似非其律。舜臣久在海阵。将卒相熟。料理有绪。遽以他人代之。则恐有偾事之忧事。 启下备边司。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二月初十日)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5L.gif)
附权慄状启(二月十一日)
臣本以不敏之性。且多无心之病。临事裁度。不能慎密。自从变乱以后。偏侧戎马之间。于今六年。再经重病。精神都丧。若遇大事。茫然如在昏雾中。不知何以为处。率意妄行。每每颠错。今玆金应瑞下海之事。率发于未曾熟虑之际。臣只忆前日祗受有 旨内令金应瑞挟与降倭同船之 教。而且方以未得邀杀清贼之故。奋气填胸。无暇省念他曲折。遽令下海。臣亲自待变。颠倒调兵。驰往庆州。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6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四月二十一日)
节备边司郎厅权庆祐赍来 启下公事。与都元帅权慄相议。则聚军相持。将有自尽之状。大贼渡海。其势益难。诚如 启下内辞缘。臣等之相与筹度讲究者。无非欲及大贼未渡之前。殄灭留屯之贼。而我军寡弱之势。决难薄前而攻栅。必先以舟师横截海路。使众贼不得渡海。粮饷无以继。然后进阵据险。迭出奇兵。左右侵轶。而天兵在后为之声援。贼有所忌而不敢冲斥。则彼势必窘。或可以行吾计。但舟师格军。调集极难。时到船数。犹不满数百。则以此亦难于横截。反覆思量。未得善策。以今日时屯贼势观之。则大众未渡之前。必未能发动。帝锡山入防湖南之军。量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6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六月初六日)
宣传官柳思渊奉标信来传六月初二日同副承旨成贴秘密有 旨。本月初六日臣在全州祗受。臣及权慄意正如此。故水陆俱举之事。磨鍊分付诸将缘由己为秘密驰启。而其中设置军壁一款。臣等相与熟议。蔚山,梁山,昌原等处。皆是莽苍无人之地。兵多则粮道不继。兵少而置垒则陷没可虞。故主阵仍在本处。为之后援。只令抄率精锐。定将进屯。相替往来。随贼发动。相机进剿。并令舟师出洋拦截来贼事。并为枚举驰启矣。至于悉众举兵。掩击巢穴事。则彼我之势。大有可忧。故未敢决计。徐当观势处置计料。而我国之兵。终始怯懦。敢进者少。傥得浙兵数千。与之协力。则捣穴之举。庶可有为。而第虑 天朝南北将官。必皆以屯守为心。而莫肯为此计也。闻南将已抵京。 朝廷另与之商议。得其许可。则为幸莫大焉。臣因权慄得闻总兵于宴礼问答之间。进剿之举。顿无意向。则我国如此举措。若禀天将。则必有拦止沮挠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7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六月初八日)
臣以杨总兵迎候事。本月初五日到全州。总兵适闻姝讣不坐堂。初七日始见臣。兵务之事。皆书于纸。以相问答。所书一一烧火。臣未得详记。大概总兵书纸问曰。近日倭情何如。闻议政欲战心急云。然乎。与清正交战失利云。有此事否。清正要见沈游击。不知欲讲何说。臣答曰。倭奴奸狡百般。佯若退屯。佯若受封。五六年来。情形已著。到今其狺然吞噬。不占可知。欲战之心诚急。而第恨力之不赡。玆者天兵大至。协力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7L.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8H.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8L.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9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六月初十日)
天朝南北之兵。陆续出来。声威所及。贼必恐怖。诚非偶然。但念不即进剿。而屯守多时。则我国民疲财竭。将有自尽之形。极为痛迫。欲趁大贼未渡之前。拟一悉众决战。而度己量彼。大可虞者存焉。都元帅权慄亦以举兵攻栅。为决不可。为日夜思量。未得善策。截杀来贼。唯恃舟师。而近日水兵。未曾一出海洋。虽事势致然。亦甚闷虑。今与权慄熟议。庆尚左右及中道三处边阵。各令抄率精锐。分运进屯。截断出外之倭。彼若举众来犯。则亦可进退剿杀。而在后主阵为之援。其不能举主阵而进屯者。粮道不继。事皆不便矣。但以陆地抄兵之进屯。必无困疲彼贼之理。必用舟师。事或可济。故新造船三十七只充格。则帝锡山城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49L.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0H.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六月十八日)
宣传官李寿长奉标信来传六月十二日左副承旨成贴秘密有 旨二道。本月十八日。臣在星州祗受。而用兵举指。密禀天将事。则当初臣意以为今日之所欲为。不过陆兵进屯。随贼发动而图之。水兵出海。值贼船来渡而搏之。非如悉众大举之比。而近观南方事形。天兵久驻。势将糜烂。如此之举。倘被天将之拦止。则束手待尽。更无所为。不胜痛迫。故天将前当禀与否状启。而顷于杨总兵见臣时问答。已为禀陈缘由。枚举驰启矣。统制使元均每以为陆兵先攻安骨。然后舟师得以用力云。量此之力。度彼之势。以此攻彼。既有大可虞者存焉。而又竹岛于倭。相距不远。掩后之患。诚如下谕。臣近与都元帅权慄熟议。新造之船。其数颇多。合新旧之船。量留于内洋。以防后虞。其馀分运。往来海中。以截海路。则当此大贼将渡。事势汲汲之日。未及渡之贼。不无疑惮。在窟之贼。必有顾忌。而与贼船相值。亦可得利。故臣从事官南以恭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0L.gif)
四道都体察使时状 启(六月二十六日)
当日到付臣从事官南以恭十九日戌时成贴驰报。大概本月十八日。自闲山岛发船。暮投场门浦止宿。翌日早朝。与统制使元均同乘一船。分队直进。捣于安骨贼窟。则贼徒悉众列立。诸将率其轻锐。鼓噪前进。相与酣战。遂迫贼船。多数杀伤。贼遂不支。艰遁岩上。仍夺所乘船二只。又向加德。则贼又乘船还赴其窟。我舟师急棹追袭。几至合船捕捉。而贼遂弃船遁入小岛。诸将围抱乱射。只夺其船。日暮罢还。平山万户金轴眼下中丸。即为拔去。此外下卒。无一名重伤者。而宝城郡守安弘国。终为铁丸所中以死。极为痛惨。方在船上。不得备录事驰报。一时到付统制使元均驰报。大概抄发三道战船九十馀只。与从事官同骑一船。领率诸将。今月十八日黎明。自闲山开洋。翌日早朝率诸将左右挟攻。穷极追逐。贼徒苍黄失措。缘岸登陆。同船二只则夺来。转到安骨船仓。则倭贼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1H.gif)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拾遗
无题(元集中。有和申象村诗。两地俱为放逐臣云云者。即白沙李公所作。载其集中。而语意与此相类。故元集修正时。错认误录矣。今得此绝。乃公手笔也。元集所载。当为删去。)
呜咽清平水。东(当作西)流入汉津。鹃啼明月夜。血泣一孤臣。
依俙忆得此似是谪在洪川时作。今追书之。崇祯辛未孟春。梧里老人。
自花山蒙 恩。将省墓衿阳。从水路到汉江。有感次五峰韵。(己未四月四日)
五载花山雪满头。归槎今向汉津浮。洛城咫尺瞻天日。悲喜逢人说旧游。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1L.gif)
昨日花山路。今朝汉水津。主恩山岳重。亲垄桧松新。省扫酬微志。优游养病身。须臾得母死。愿作太平民。
自衿阳回到牛川有感(六月八日)
夜入牛川舍。斋空庭草青。幽明兴一喟。老泪掩还零。(公之子完善公寓舍在牛川。新丧配。未经再期故云。)
赠孙守约(同月日)
三年今始见。相对两眸青。且莫忧多病。霜松自不零。(方丁母忧。在心制。柴毁疾甚故云。)
移栽凤城花。有感偶吟。
凤城红粉只双枝。节过春深今始移。相对咨嗟吾与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2H.gif)
次后凋堂韵(二首○礼安金富仪。退溪门人。自号后凋堂。)
投赠情多句更新。披吟还愧鄙夫身。只缘沈病归田急。敢道清时林下人。
相思千里岁华新。云树悠悠两地身。涵养定知深有得。他时倘许启吾人。
谨步高韵。录奉案下。非但为诗。用答前诗后书之意而已。幸一笑和教。
大司宪姜公墓志
公讳签。字公信。其先晋州人也。远祖民瞻。有功丽朝。封殷烈公。历坦,保,贞叶,判官吕翼,詹事元钻,典书允社,县令寿,郡事一遇。至判官自谓九代。代有衣冠。判官生同知文翰。同知生 赠承旨璘。承旨生 赠领议政云祥。议政公于公是先考。公生于嘉靖丁巳十二月初九日丑时。丙子。俱中司马。辛卯。登文科。历承文正字,翰林,礼曹,兵曹正郎佐郎,刑曹正郎,典籍,直讲,司艺,正言,司书,持平,修撰,校理,掌令,应教,检详,舍人,司谏,执义,典翰,直提学,辅德,司仆正,同副右副左副承旨,兵曹参议参知,吏曹参议,副提学,大司谏,大司宪,判决事,司直,护军,同知,佥知,庆尚江原两道观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2L.gif)
书箕城生祠撤还图像褙后
壬辰兵乱。 大驾将西狩。余以吏判承 命。先往关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3H.gif)
答韩西平(俊谦)书(癸亥七月)
(曾以废东宫全息之论。台臣累斥公于 榻前。公即呈辞。 上连遣承旨敦谕。公引疾不出。西平。公之故旧也。闻公将还乡。遣其甥侄洪汝一劝留。故为此书以答之。)
生之情事。尽悉于曩日陪叙之时。更无馀蕴矣。生本欲于未死之前。少效微劳。虽无裨补于 国事。而冀以仰答 圣明不世之遇。八十之人。气力耗尽。如缚来作止之诸症。未足为深忧。而手足不仁。腰背如往。欲坐而眩。欲立而仆。虽欲一番趋 朝。亦不可得。况身带重任。而长卧私室。宁有其理。一边上辞章。一边听公事。事理大不可。故自近日。公事亦不得取见。首揆为一虚位。岂非寒心。生朝夕入地。馀日无多。倘得以释见任。居闲秩于 辇毂之下。而 国家以臣为 先朝老臣。或询及故事。则生亦当随所记忆。随问仰陈。岂敢以处散自外而不尽吾心乎。此固生之素
梧里先生续集卷之二 第 4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453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