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疏劄
疏劄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0H 页
乞致仕疏(丙寅五月二十日)
伏以臣垂死之年。遭遇 圣朝。数年之间。犹有未尽之气力。或可效劳于艰虞之际。上年秋冬以后。日益柴败。腰脚之病。有增无歇。一缕神精。亦随以散。未赴公衙。未预公事。其不可在职。事理明甚。而自 上方在哀疚罔极之中。臣亦不可以老病而退。在于 送终之日。不复连次乞告。以至今日。今者 诏使将临。中外多事。西贼鼓吻。边忧孔棘。此时臣忝首相。一日不退则有一日之罪。臣何可虚冒匪据。而自陷于大罪乎。抑臣之所深悲者。人年六七十。犹有馀日。未卜死生之期。因循在 朝。以至殁身者多矣。臣今八十。寿已穷矣。今日不死。明日必死。明知今明之必死。而在职不去。必待死日。亦 圣明之所宜恻念也。 圣明以臣为将死之老臣。 恩礼过隆。今当入地。无路自效。欲报之德。惟有结草。傥蒙 圣慈终始宽假。矜臣哀鸣之血诚。递臣之职而许臣之退。不使臣穷蹙郁悒以死。则岂但贱臣一身之荣幸。 国家礼下之美意。优老之盛德。足以为一代之激劝。后世之称颂
伏以臣垂死之年。遭遇 圣朝。数年之间。犹有未尽之气力。或可效劳于艰虞之际。上年秋冬以后。日益柴败。腰脚之病。有增无歇。一缕神精。亦随以散。未赴公衙。未预公事。其不可在职。事理明甚。而自 上方在哀疚罔极之中。臣亦不可以老病而退。在于 送终之日。不复连次乞告。以至今日。今者 诏使将临。中外多事。西贼鼓吻。边忧孔棘。此时臣忝首相。一日不退则有一日之罪。臣何可虚冒匪据。而自陷于大罪乎。抑臣之所深悲者。人年六七十。犹有馀日。未卜死生之期。因循在 朝。以至殁身者多矣。臣今八十。寿已穷矣。今日不死。明日必死。明知今明之必死。而在职不去。必待死日。亦 圣明之所宜恻念也。 圣明以臣为将死之老臣。 恩礼过隆。今当入地。无路自效。欲报之德。惟有结草。傥蒙 圣慈终始宽假。矜臣哀鸣之血诚。递臣之职而许臣之退。不使臣穷蹙郁悒以死。则岂但贱臣一身之荣幸。 国家礼下之美意。优老之盛德。足以为一代之激劝。后世之称颂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0L 页
也。伏祝 天地父母。曲垂察谅。不胜幸甚。臣无任战灼陨越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在哀疚之中。向卿一念。未尝小弛。今观卿疏。予甚缺然。此时何时。卿出此言乎。 诏使今将临矣。毛兵亦已乱矣。奴酋犯关。消息甚恶。此诚天下危急之会也。卿虽在病中。亦岂恝然忘于怀耶。予新经至痛。襄葬甫讫。悯然茫然。若无所倚。卿若去位。予将何为。卿之进退。实系 宗社安危。卿其上念 先王。下察予怀。须勿控辞。卧閤勉辅。
乞致仕疏[再疏](二十五日)
伏以臣耄败病蹇。长伏私室。古今历代暨我朝 祖宗二百年以来。未闻长伏私家之相臣也。太平无事时。尚云不可。况此时乎。散秩闲局。犹为未妥。况此职乎。臣常恨将死之年。始遇 圣明。意或可以效劳于艰虞之际。到今精力尽矣。死亡近矣。报答 圣恩。此生已矣。瞻 天仰 圣。不堪悲咽。伏乞递臣之职。许臣之退。不胜幸甚。臣无任陨越屏营之至。
答曰。省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予意前已尽谕。卿须念之。勿为固辞。
乞致仕疏[三疏](六月初六日)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在哀疚之中。向卿一念。未尝小弛。今观卿疏。予甚缺然。此时何时。卿出此言乎。 诏使今将临矣。毛兵亦已乱矣。奴酋犯关。消息甚恶。此诚天下危急之会也。卿虽在病中。亦岂恝然忘于怀耶。予新经至痛。襄葬甫讫。悯然茫然。若无所倚。卿若去位。予将何为。卿之进退。实系 宗社安危。卿其上念 先王。下察予怀。须勿控辞。卧閤勉辅。
乞致仕疏[再疏](二十五日)
伏以臣耄败病蹇。长伏私室。古今历代暨我朝 祖宗二百年以来。未闻长伏私家之相臣也。太平无事时。尚云不可。况此时乎。散秩闲局。犹为未妥。况此职乎。臣常恨将死之年。始遇 圣明。意或可以效劳于艰虞之际。到今精力尽矣。死亡近矣。报答 圣恩。此生已矣。瞻 天仰 圣。不堪悲咽。伏乞递臣之职。许臣之退。不胜幸甚。臣无任陨越屏营之至。
答曰。省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予意前已尽谕。卿须念之。勿为固辞。
乞致仕疏[三疏](六月初六日)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1H 页
伏以臣伏承 圣谕。战兢悚惧。渎扰之罪。自知难逭。而当此多事之时。职忝首相。一日冒据。其罪尤深。不得不仰首而疾呼。首相是何等职任。而长伏私室。虚带职名。至此之久乎。不特臣身陷于罪戾。 国家任官。岂容如是。臣固知 圣意以臣为 先朝之老犬马。不欲遐弃。臣亦岂有一毫辜 恩负 国。丐闲自便之心哉。人臣立 朝。公义至严。事理如此。岂非可畏。臣既在士大夫之列。士夫处身。自有事理。不比于凡庶。 国家亦宜以士大夫待士大夫。不责其所不堪。不强其所不能。而使之不失于自处。斯岂非 体下之道乎。孱病之臣。寿到八十。日迫西山。馀生几何。瞻望松楸。墓木已拱。死生幽明。悲恨交煎。 国家留臣。不过为无用之一老物。许退则足以为 圣朝优老之盛德。岂不为一时之激劝。后代之称颂也。伏祝天地父母。曲垂察谅。递臣之职而许臣之退。不胜幸甚。臣无任陨越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自前屡谕予意。而卿之固辞。至于此极。予甚忧闷。不知所答。凡予所以前后勉留者。非为予身。实为国家也。卿须勿辞。卧閤论道。以副舆望。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自前屡谕予意。而卿之固辞。至于此极。予甚忧闷。不知所答。凡予所以前后勉留者。非为予身。实为国家也。卿须勿辞。卧閤论道。以副舆望。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1L 页
未参从权 启待罪劄(七月初三日)
伏以 帝王之孝。异于匹夫。自 上执丧踰制。渐致损惫。群下之情。忧闷曷极。即有 慈殿之教恳恻迫切。尤有以知 慈殿自内详知 圣候之愆常而有此 教也。公卿诸臣。诣 閤论请。而臣老败病蹇。不得随诸卿之后。无人臣礼。罪实难逭。惶恐伏地。恭俟鈇钺。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予无疾病。卿勿忧虑。安心调理。
御制不允批答。(同日呈辞后。承旨沈詻奉来。)
惟卿王室宗胄。 先朝元老。痛伦纪之斁灭。陈列非一。闷宗国之危亡。泣谏至再。茫然而忧。悯然而退。苍生挥涕。奸党伸眉。殷仁去国。岂忘辅主之心。汉相虽病。宁弛忧国之衷。自予遇卿。举国而委任。垂拱以仰成。都民加额。八路拭目。旧染污俗。赖卿庶变。浮浇薄习。因卿少改。千载一时。是岂偶然。苍黄汉水。殉国之忠益著。奔走公城。死 社之志弥坚。予虽不敏。敢不铭念。目今民志不入。天灾叠出。士论携贰。朝议不一。腹里之病已痼。塞上之忧方急。卿若不念。予将畴依。卿年虽老。精力未衰。愿卿置寡昧之诚薄。念 先王之眷隆。卧閤论道。固无害于燮理。兴邦致理。实有关
伏以 帝王之孝。异于匹夫。自 上执丧踰制。渐致损惫。群下之情。忧闷曷极。即有 慈殿之教恳恻迫切。尤有以知 慈殿自内详知 圣候之愆常而有此 教也。公卿诸臣。诣 閤论请。而臣老败病蹇。不得随诸卿之后。无人臣礼。罪实难逭。惶恐伏地。恭俟鈇钺。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予无疾病。卿勿忧虑。安心调理。
御制不允批答。(同日呈辞后。承旨沈詻奉来。)
惟卿王室宗胄。 先朝元老。痛伦纪之斁灭。陈列非一。闷宗国之危亡。泣谏至再。茫然而忧。悯然而退。苍生挥涕。奸党伸眉。殷仁去国。岂忘辅主之心。汉相虽病。宁弛忧国之衷。自予遇卿。举国而委任。垂拱以仰成。都民加额。八路拭目。旧染污俗。赖卿庶变。浮浇薄习。因卿少改。千载一时。是岂偶然。苍黄汉水。殉国之忠益著。奔走公城。死 社之志弥坚。予虽不敏。敢不铭念。目今民志不入。天灾叠出。士论携贰。朝议不一。腹里之病已痼。塞上之忧方急。卿若不念。予将畴依。卿年虽老。精力未衰。愿卿置寡昧之诚薄。念 先王之眷隆。卧閤论道。固无害于燮理。兴邦致理。实有关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2H 页
于报知。所辞宜不允故谕。
乞解职疏(初五日)
伏以昨者。 特遣承旨。传宣 御札。丁宁谆复。不啻耳提面命。臣诚惶怖震慄。继以涕泣。不知所以仰达。窃伏惟念人臣事君。自有其道。苟失其道。所伤大矣。历代及 国朝以来。相臣未闻有年八十而居见任者。设有之。是康强无疾。能赴公衙。能察职务者耳。臣素患腰痛之外。脚膝筋骨。衰年枯萎。又伤于鞍马之间。痿痹拘挛。不成步趋。公厅之会。绝未随参。古之宰相。有五日一赴朝堂者。犹未免后人之指议。况于臣乎。君臣之间。礼貌至严。而 榻前登对。全然失仪。不敬无礼。大骇视瞻。 中朝宰臣。有不得趋走于朝会班行者。犹被纠刻而斥退之。况于臣乎。数年之前。臣自料神精虽衰。比气力犹为差胜。上年以后。思虑茫然。如在烟雾中。明于目前而暗于背后。今不记昨。暮已忘晨。每于衙门公事之来示。阅览才了。而旋复不省。如是而可以为相任乎。领相为相臣之首。庶务裁决。固首相之所职。而必须会于公堂。与同僚及诸宰。面讲商确。然后就加裁决。乃是事例之当然。假令臣精神稍明。足以酬应。而长伏私室。无由面会。其敢独
乞解职疏(初五日)
伏以昨者。 特遣承旨。传宣 御札。丁宁谆复。不啻耳提面命。臣诚惶怖震慄。继以涕泣。不知所以仰达。窃伏惟念人臣事君。自有其道。苟失其道。所伤大矣。历代及 国朝以来。相臣未闻有年八十而居见任者。设有之。是康强无疾。能赴公衙。能察职务者耳。臣素患腰痛之外。脚膝筋骨。衰年枯萎。又伤于鞍马之间。痿痹拘挛。不成步趋。公厅之会。绝未随参。古之宰相。有五日一赴朝堂者。犹未免后人之指议。况于臣乎。君臣之间。礼貌至严。而 榻前登对。全然失仪。不敬无礼。大骇视瞻。 中朝宰臣。有不得趋走于朝会班行者。犹被纠刻而斥退之。况于臣乎。数年之前。臣自料神精虽衰。比气力犹为差胜。上年以后。思虑茫然。如在烟雾中。明于目前而暗于背后。今不记昨。暮已忘晨。每于衙门公事之来示。阅览才了。而旋复不省。如是而可以为相任乎。领相为相臣之首。庶务裁决。固首相之所职。而必须会于公堂。与同僚及诸宰。面讲商确。然后就加裁决。乃是事例之当然。假令臣精神稍明。足以酬应。而长伏私室。无由面会。其敢独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2L 页
决于私室。而使他相及诸宰。敛手无为乎。其不可在职。事理明甚。而 国家乃养一无所为之老人。縻之以首相之职。虚带职名。时月已久。古今天下。安有如此宰相。不特臣身罪戾日积。 国家任人事体如何。臣常恨耄耋之年。始遇 圣明。未遂愿忠之志。而日已迫于西山。危喘如线。朝不虑夕。 圣明不假老臣未死之馀日。竟使臣忧惶郁结而死。死目不瞑于九原之下。则 圣朝仁政。亦岂无慊于一夫之不获自尽者乎。臣断无在职之理。伏乞 圣明。亟遆臣本职及兼带。以存 国体。以纾臣罪。臣无任战灼陨越之至。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缺然。予意昨已尽谕。卿其体予至意。须勿固辞。安心调理。
乞解职劄(八月十五日)
伏以癸亥赴 召之日。臣年已近八十。而犹有精力或可支持于万一。每自拟 国家稍安。则便乞骸骨。有乱则随分效劳。数年以来。不但腰脚受病。不成步趋。精力之澌败。日深一日。如日之西下而不可挽。今年甚于去年。今秋甚于去夏。无病而吟呻。不病而晕倒。卧而不起。长伏床席。思虑错乱。触事茫昧。躯壳虽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缺然。予意昨已尽谕。卿其体予至意。须勿固辞。安心调理。
乞解职劄(八月十五日)
伏以癸亥赴 召之日。臣年已近八十。而犹有精力或可支持于万一。每自拟 国家稍安。则便乞骸骨。有乱则随分效劳。数年以来。不但腰脚受病。不成步趋。精力之澌败。日深一日。如日之西下而不可挽。今年甚于去年。今秋甚于去夏。无病而吟呻。不病而晕倒。卧而不起。长伏床席。思虑错乱。触事茫昧。躯壳虽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3H 页
存。神精已散。太平无事时。犹不可作相。况今西边之虞渐棘。罔测之报踵至。臣为相臣之首。不得与同僚及诸宰面讲商议。裁处军务。其可晷刻仍冒。以重臣罪。以坏 国体乎。倘有事变。则臣之身虽不可离于 辇毂之下。而至于相职则断无虚带之理。出不获已陈乞至此。臣之情戚矣。而 圣明不复察谅。久靳俞音。渎扰之罪。自知难逭。惶恐席藁。祗俟斧钺。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目今西虞渐棘。民心日离。此诚乔木元老为国拯救之秋也。卿未可少安厥位。以期镇物之效耶。此时卿若一去国。则民心溃裂。无复收拾。卿之进退。岂不重欤。愿卿虽不能幡然出而视事。依前卧閤。随思陈启。勿为更辞。以副上下之望。
乙解职劄(十九日)
伏以伏承 圣批。不胜兢战陨越之至。目今 国内多事。民情骚动。边上多虞。景象甚恶。倘有仓卒之警急。不免中外之溃裂。镇定经营。晷刻为急。而臣为相臣之首。病伏床席。全废职务。一日在职。有一日之罪。臣诚惶惧。不知所出。不特臣身陷于罪戾。 国家设官任人。岂有如此道理。 圣批以不可去国为教。八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目今西虞渐棘。民心日离。此诚乔木元老为国拯救之秋也。卿未可少安厥位。以期镇物之效耶。此时卿若一去国。则民心溃裂。无复收拾。卿之进退。岂不重欤。愿卿虽不能幡然出而视事。依前卧閤。随思陈启。勿为更辞。以副上下之望。
乙解职劄(十九日)
伏以伏承 圣批。不胜兢战陨越之至。目今 国内多事。民情骚动。边上多虞。景象甚恶。倘有仓卒之警急。不免中外之溃裂。镇定经营。晷刻为急。而臣为相臣之首。病伏床席。全废职务。一日在职。有一日之罪。臣诚惶惧。不知所出。不特臣身陷于罪戾。 国家设官任人。岂有如此道理。 圣批以不可去国为教。八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3L 页
十癃病。朝暮入地。 国事稍定。归死松楸。固臣之至愿。而其在今日。变故叵测。臣岂有违离 辇毂之心哉。惟是相府重任。断不可仍冒。万不获已渎扰至此。震怖悚慄。席藁待罪。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至恳。予意前已尽谕。卿勿固辞。安心调理。
乙解职劄[又疏](九月初八日)
伏以臣伏承 圣批。谆复丁宁。推赤心置腹中。不啻若慈父之教诏迷子者然。数日以来。神魂飞越。感激涕泣。忧煎闷默。不知所以仰达。 圣教至此。臣非木石。宁不惕然惊惧。振励奋发。思所以仰体 圣意乎。第臣之断不可在职。不特臣自知之。 朝里诸臣之所共嗟闷。国中诸人之所共指点。抑 圣明亦必有以洞烛耳。臣当初入 朝之日。年已近八十。只欲一番拜贺而退。本无久志。乃 圣明加臣以不世之隆眷。臣亦不得决去就于 圣明之下。常自拟 国事少定。便乞骸骨。姑且扶曳就列。将退将留。淹延时月。今已四载矣。曩时精力。犹或可以周旋于艰虞之际。迩年以后。精力之渐衰。大异于六七十之时。六七十之时。以岁而衰。八十之年。以月而衰。今则已就于死
答曰。省劄具悉至恳。予意前已尽谕。卿勿固辞。安心调理。
乙解职劄[又疏](九月初八日)
伏以臣伏承 圣批。谆复丁宁。推赤心置腹中。不啻若慈父之教诏迷子者然。数日以来。神魂飞越。感激涕泣。忧煎闷默。不知所以仰达。 圣教至此。臣非木石。宁不惕然惊惧。振励奋发。思所以仰体 圣意乎。第臣之断不可在职。不特臣自知之。 朝里诸臣之所共嗟闷。国中诸人之所共指点。抑 圣明亦必有以洞烛耳。臣当初入 朝之日。年已近八十。只欲一番拜贺而退。本无久志。乃 圣明加臣以不世之隆眷。臣亦不得决去就于 圣明之下。常自拟 国事少定。便乞骸骨。姑且扶曳就列。将退将留。淹延时月。今已四载矣。曩时精力。犹或可以周旋于艰虞之际。迩年以后。精力之渐衰。大异于六七十之时。六七十之时。以岁而衰。八十之年。以月而衰。今则已就于死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4H 页
亡之境。耄耋之人。理势然也。无足怪者。加以腰脚之病。久而弥痼。卧不思起。起不能步。长伏床席。全癈坐衙。军国之务。自有坐衙之诸宰。臣是何人。敢偃然裁决于私室之中耶。至于裁决大事。进退人物。尤非可以责之于癃病昏瞆垂死之老臣也。 圣明试臣已有日矣。岂不知臣之本不能堪此大段事也。臣虽无状。顾其官秩则上大夫也。 先朝之所拔举也。 圣明之所宠擢也。大夫之自处其身。宜有以异凡贱。 国家之待大夫。亦宜有以异于凡贱。今臣以耄荒无所为之一老人。虚縻于首揆之位。食君之禄。而不事其事。荣其身而利其家。此岂非凡贱之所为耶。 国家亦不免以凡贱待士大夫。而为 朝廷之羞浼。为 国家之疵累。臣诚踧踖。上以为 圣朝深惜。不以为臣身痛闷。臣决无带职之理。伏乞将臣本职及兼带。亟行镌改。以全公私事体。臣无任战灼屏营之至。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卿须体予至意。勿为如是固辞。安心调理。
出郊辞职疏(十二月初二日)
伏以臣寿已穷矣。馀日无几。残命危浅。朝不虑夕。效忠 圣朝之至愿。今已已矣。耿耿寸心。入地不昧。仍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卿须体予至意。勿为如是固辞。安心调理。
出郊辞职疏(十二月初二日)
伏以臣寿已穷矣。馀日无几。残命危浅。朝不虑夕。效忠 圣朝之至愿。今已已矣。耿耿寸心。入地不昧。仍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4L 页
窃伏念。君臣犹父子。爱君爱父。初无彼此。而君臣之间。公义至严。职旷则有罪。礼慢则有谴。 祖宗朝以来。相臣之乞免者多矣。其事势可以出者则出而供职。其不可出者则 国家必俯从其请。以故引告之章。多不过十馀度而止。盖臣之事君。君之待臣。事理当然也。今臣耄耋将死。病蹇伏床。阅时经年。委弃职务。其不可复出。国人皆言。朝臣皆称。夏秋以后。沥血吁呼。疏劄辞单。至于三十馀次矣。臣欲违逆 圣旨。一向抗章。则倨慢亵渎。不敬无礼。臣之罪大也。欲僵卧私室。虚带职名。则败 朝廷官方。无人臣礼不道。臣之罪又大也。事至于此。臣实遑遑。罔知所处。出不获已退伏郊外。祗俟 严命。老臣荷 圣朝殊遇。而丝毫无补。终至于狼狈颠顿而陷于罪戾。无任悲咽震怖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求解日切。而予之迟难。尚有庶几之望。卿疏至此。无以为心。如此寒天。出处郊外。则必有添伤之患。须速入来。以安予心。予当有后命焉。(同副承旨金尚奉来。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承旨远临。惶恐死罪。不知所达。小臣事势罔极。不得已出郊。只俟罪谴。不敢更上疏章云云。)
教书(初三日承旨李如璜奉来)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求解日切。而予之迟难。尚有庶几之望。卿疏至此。无以为心。如此寒天。出处郊外。则必有添伤之患。须速入来。以安予心。予当有后命焉。(同副承旨金尚奉来。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承旨远临。惶恐死罪。不知所达。小臣事势罔极。不得已出郊。只俟罪谴。不敢更上疏章云云。)
教书(初三日承旨李如璜奉来)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5H 页
予之托卿。有同鱼水。卿不予顾。浩然出郊。忧心耿耿。达夜不安。昨日之教。已谕予意。卿勿为疑。速为入来。俾安予心。(公回 启曰。小臣事势罔极。狼狈出城。以致屡勤 圣教。承旨连日远临。臣之罪戾。至此而尤大矣。只俟罪谴。更无所达。)
再教(初五日承旨李植奉来)
昨闻卿出在郊外。虑其伤于风雪。连遣近臣。传谕予意。又以勿疑为言。而卿听之邈然。一向退在。此必是予平日待卿之道。不得其宜而然。岂不惭赧哉。大抵大臣进退。关系甚重。国家处置。亦当以礼。卿不可不深思矣。今因出郊。不待还归。遽尔勉副。则其于国体。为如何哉。君臣之间。当以礼义相终始。而毋相逼迫可也。愿卿体予至意。须速入来。(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承旨远临。惶恐死罪。当欲上章陈情云云。)
待罪辞职疏(初七日)
伏以 恩纶日下。近侍交道。震怖悚惧。神魂飞越。臣耄耋之年。始遇 圣朝。愚忠未效。馀日已暮。嗟恨悲咽。目不瞑于九原之下。伏奉 圣教。委曲反覆。 辞旨蔼然。臣诚钦仰 大圣人仁覆闵下。体物不遗之盛德也。无状贱臣。滥被 圣明旷代之殊遇。在今将死之日。倘蒙宽假之恩。得以优游毕命。则 天地生
再教(初五日承旨李植奉来)
昨闻卿出在郊外。虑其伤于风雪。连遣近臣。传谕予意。又以勿疑为言。而卿听之邈然。一向退在。此必是予平日待卿之道。不得其宜而然。岂不惭赧哉。大抵大臣进退。关系甚重。国家处置。亦当以礼。卿不可不深思矣。今因出郊。不待还归。遽尔勉副。则其于国体。为如何哉。君臣之间。当以礼义相终始。而毋相逼迫可也。愿卿体予至意。须速入来。(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承旨远临。惶恐死罪。当欲上章陈情云云。)
待罪辞职疏(初七日)
伏以 恩纶日下。近侍交道。震怖悚惧。神魂飞越。臣耄耋之年。始遇 圣朝。愚忠未效。馀日已暮。嗟恨悲咽。目不瞑于九原之下。伏奉 圣教。委曲反覆。 辞旨蔼然。臣诚钦仰 大圣人仁覆闵下。体物不遗之盛德也。无状贱臣。滥被 圣明旷代之殊遇。在今将死之日。倘蒙宽假之恩。得以优游毕命。则 天地生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5L 页
成。终始 鸿恩。宜如何上报也。臣在 宣庙朝。忝为阁臣。或因事或因病。经出东湖者三。遽下衿阳者再。 宣庙不加呵责。不加拘束。去来惟便。以遂其志愿。臣今入地无日。其情事又大非 宣庙时之比。臣常以 宣庙之视臣。望于 圣明。而 圣明不以 宣庙之视臣视臣。臣不能无憾于 天地之大也。至于 国家 朝廷。公议至严。臣既终无以出而供职。顾无无端卧带相职之理。沥血控辞三十馀次。而未有 允旨。一向抗章。则亵渎不敬。到此地头。更无奈何。不得不出城待罪。玆盖出于狼狈惶闷。遑遑罔措之意耳。秋毫岂敢有意于得旨还 朝。亦岂敢有意于强迫以成其志也。如是则要君也。要君者无上。无上者。人臣之极罪。臣罪当死。断不敢赴 召。伏地席稿。祗俟斧钺。臣无任战灼屏营之至。
答曰。省卿疏章。心甚缺然矣。卿欲使予待卿如 先朝。无乃未之深思耶。卿于 先朝。受知虽深。岂与寡昧视之如婴儿之望慈母哉。若卿弃而远去。则予将何所措手足乎。东湖衿阳。时异而事不同。宁可与 先朝比而同之哉。至于要君之说。尤似未安。予复何言。国家待元老之道。谁复有要君之疑乎。卿之去位。
答曰。省卿疏章。心甚缺然矣。卿欲使予待卿如 先朝。无乃未之深思耶。卿于 先朝。受知虽深。岂与寡昧视之如婴儿之望慈母哉。若卿弃而远去。则予将何所措手足乎。东湖衿阳。时异而事不同。宁可与 先朝比而同之哉。至于要君之说。尤似未安。予复何言。国家待元老之道。谁复有要君之疑乎。卿之去位。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6H 页
虽与在位不同。卿既坚执如此。予不可强而违其志也。今当依卿请矣。卿以带相职。久废公事。在家为未安。则去其位而必欲远去。是诚何心哉。须速入来。以安予心。(右副承旨金寿贤奉来。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惶恐感激。将欲上章陈情云矣。)
未得入谢 恩命进疏(初九日)
伏以伏奉 圣教。谆复恳到。推赤心置人腹中。感激涕泣。不知所达。臣逢千载一时之会。荷旷代无前之 眷。而才疏识劣。无以报效。惭负 圣明。寸心耿耿。乃今垂死之日。 礼遇之隆。始终不衰。 哀臣之癃病。 闷臣之耄老。 特许释负。使得安分毕命。 父母生成。死骨生肌。 天地雨露。枯草回春。欲报之 德。昊天罔极。第念 朝廷者。礼法之所在。百司官僚。无论大小紧歇。皆各有当行之事。虽如奉 朝请闲局散秩。亦必新除而有 谢肃之礼。身病而有出肃之礼。有 朝贺之礼。有问 安之礼。臣之老病。于此数者。亦皆废之矣。其能得安于身在 朝里。而既出复入耶。以臣之分本。宜退处卿曲。而 圣教至严。惶恐不敢远出。仍伏江郊。臣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噫。予重违卿意。勉从卿请。予心戚矣。
未得入谢 恩命进疏(初九日)
伏以伏奉 圣教。谆复恳到。推赤心置人腹中。感激涕泣。不知所达。臣逢千载一时之会。荷旷代无前之 眷。而才疏识劣。无以报效。惭负 圣明。寸心耿耿。乃今垂死之日。 礼遇之隆。始终不衰。 哀臣之癃病。 闷臣之耄老。 特许释负。使得安分毕命。 父母生成。死骨生肌。 天地雨露。枯草回春。欲报之 德。昊天罔极。第念 朝廷者。礼法之所在。百司官僚。无论大小紧歇。皆各有当行之事。虽如奉 朝请闲局散秩。亦必新除而有 谢肃之礼。身病而有出肃之礼。有 朝贺之礼。有问 安之礼。臣之老病。于此数者。亦皆废之矣。其能得安于身在 朝里。而既出复入耶。以臣之分本。宜退处卿曲。而 圣教至严。惶恐不敢远出。仍伏江郊。臣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噫。予重违卿意。勉从卿请。予心戚矣。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6L 页
卿亦毋忘昔日之言。不我遐弃。予日望之。卿意身在城中。则朝贺一节。亦难行矣。此则筋力所致。不须虑也。卿乔木世臣。一国大老。在位去位。少无异同。决不可须臾远离寡昧矣。江郊逼寒。不宜久处。速还旧居。以副予望。(公回 启曰。 圣教至此。承旨又临。惶悚震怖。罔知所措。臣今入地。馀日无几。下情已尽陈达。不敢每渎疏章。祗伏江郊。以俟严谴。)
备忘记
领相在京时。予日望其卧閤视事。上以格予非心。次以拯济艰危。及其掉头出郊。无意在职。予以为虽不能强其带职。召还都下。为宝于国中。兼为士大夫矜式。卑辞请还。非止三四。而终不倾听。此必是寡昧之恶。比来尤重而然也。切欲更召。而实为颜厚。玆未之果耳。此意政院知悉。(政院 启曰。伏见 备忘之教。臣等不胜瞿然之至。李某受 圣上不世之遇。恩礼靡不用极。岂有翩然长往之心乎。前后辞免章劄。皆因耄病而然。似无他意。至于递职之后。不即入来。以副 圣上恳迫之旨。则中外之意。亦甚缺然。今奉未安之 教。必当感惕趋 命。然宾待之道。要在宽假。请更为敦谕。使之入来何如。 传曰。依启。公回 启曰。圣教至此。惶恐死罪。罔知所达。耄病之馀。近又添伤。不得运动。当待少苏。入城待罪。)
请开广言路劄(丁卯四月十四日)
伏以臣犬马齿穷矣。耄耋死迫矣。腰脚受病。不可登 殿陛而坐公衙矣。神思慌乱。不得料事务而献计策矣。臣之不宜厕在 朝端。事理明甚。第臣以庸才
备忘记
领相在京时。予日望其卧閤视事。上以格予非心。次以拯济艰危。及其掉头出郊。无意在职。予以为虽不能强其带职。召还都下。为宝于国中。兼为士大夫矜式。卑辞请还。非止三四。而终不倾听。此必是寡昧之恶。比来尤重而然也。切欲更召。而实为颜厚。玆未之果耳。此意政院知悉。(政院 启曰。伏见 备忘之教。臣等不胜瞿然之至。李某受 圣上不世之遇。恩礼靡不用极。岂有翩然长往之心乎。前后辞免章劄。皆因耄病而然。似无他意。至于递职之后。不即入来。以副 圣上恳迫之旨。则中外之意。亦甚缺然。今奉未安之 教。必当感惕趋 命。然宾待之道。要在宽假。请更为敦谕。使之入来何如。 传曰。依启。公回 启曰。圣教至此。惶恐死罪。罔知所达。耄病之馀。近又添伤。不得运动。当待少苏。入城待罪。)
请开广言路劄(丁卯四月十四日)
伏以臣犬马齿穷矣。耄耋死迫矣。腰脚受病。不可登 殿陛而坐公衙矣。神思慌乱。不得料事务而献计策矣。臣之不宜厕在 朝端。事理明甚。第臣以庸才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7H 页
下品。荷 先朝误恩。位至台鼎。及 圣上继统。被旷代出格之 恩遇。常自感奋激昂。心语于口谓。 国家稍安。便乞残骸。有变则死生以之。今日 国势。不可谓稍安。故臣不敢复为退去之计。只欲委身致命。以遂素心。非敢不量老昏。欲有所料理。以补 国事。而其一段愚衷。所期望于 圣明者。诚不在浅小。自古 国家之所可忧。其端非一。而其根本唯在于 君心与朝廷。以尧舜之圣。必取诸人。故善日进而治日隆。天地相交。上下相孚。故万物遂而朝廷和。事虽有是非。而惟当虚己询咨。从容裁处。则庶不至于自广狭人。言虽有过当。而唯当照察本情。翕受宽假。则庶不至于訑訑拒人。今者 天威震赫于上。而群臣惶惧。不敢尽其情。群下疑畏不敢尽其言。君臣否隔。言路阻绝。 国家根本固已病矣。如此而能为国者。未之有也。根本既立。则外侮之来。虽疮孔千百。而自可以生忧患而兴多难也。老臣瞆瞆迷谬。意不能悉。伏惟 圣明垂亮焉。取进止。
批答遗失。
乞致仕疏(九月十五日出衿川后)
伏以臣耄耋癃病。不能赴公衙一日坐。又不得登殿
批答遗失。
乞致仕疏(九月十五日出衿川后)
伏以臣耄耋癃病。不能赴公衙一日坐。又不得登殿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7L 页
陛一步地。僵卧私室。带职食禄。 朝家事体。断不可一刻厕在 朝端。前后陈乞。非止一再。 圣明于臣之情事。亦已洞烛无馀矣。臣尝以变急则不可去。稍歇则乞骸骨之意。缕缕陈达。 大驾还都之后。贼犹在境。出没内地。变急之来。朝夕可虑。臣于此时。不敢告老。姑且委身都下。在今贼撤之报已到。虽不可保其后日之终无患。而比之变急之时。则亦可谓之稍歇。臣之陈乞。不于此时。而欲待太平。太平何日。此正老臣之素志。而昔日之所尝告于 圣明者也。乃者 圣明至遣承旨。谕以勿负昔志。臣诚惶怖。不知所达。况臣脚膝腰胁之宿證。添伤于道途。秋后转剧。下部之陋疾。亦不堪近人。不离床席。不得运动。无计趋 命。祗俟罪谴。上年冬。臣出郊待 命时。 圣谕有曰。 国家处置。亦当以礼。君臣之间。当以礼相终始。而毋相逼迫可也云云。臣至今感泣。庄诵在心。不敢忘也。七十致仕。 国之令典。今臣踰八十而指九十。臣身之驽劣。虽不敢当以礼之盛典。而顾其年则有之。臣之陈乞。岂非以礼之请乎。事理事势不可已。而有此请。何尝有逼迫之意哉。臣来在先墓之侧。扫除墓地。以待归尽。落日西山。馀景几何。伏乞 天地父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8H 页
母。俯恤将死之臣。特降致仕 之命。以全终始之 恩。臣无任激切兢惶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卿以元老耆德。为国柱石。身佩安危。其进退未可轻也。昔者卿每以时事稍定。方可退归为言。故予实铭信。今卿托以他事而归。遽上辞劄。又以太平何日为辞。予亦不能无憾矣。卿须念予至怀。又念不辞而归。于礼未尽。速为调理入来。(注书安时贤奉来。公附 启曰。臣于上年。两次出城。皆被 严旨。不得不趋 命。其在今日。年愈耄而病愈痼。偃卧不起。死亡在即。事势又大异于前时。而 圣明又复督过之至此。臣不能无惑于下情。而殊非所以望于仁覆之 天也。 圣明以臣为先朝之老犬马。每加优恤。今使臣煎肠焦心。惶怖郁结而死。则岂 圣上终始优恤之 盛意乎。臣已上致仕之章。此外惶恐不敢复以章疏渎扰。伏地席藁。惟俟罪谴。)
传教(二十四日。下政院。)
予常以为领府事必与寡昧同其休戚。无负昔心。不图今者。舍君去国。如弃弊屣。良以不辟愦愦。决知其不可辅导。故奉身而退也。静言思之。惭惧实深。承旨宜代予草教。更为敦谕。期必上来。
谕书(二十五日。承旨尹知敬制进。)
王若曰。呜呼。天降祸于我国。寇害荐兴。外内相因。四载之中。再罹播越。尚赖元老之臣。匡其不及。以共济于艰难。今卿弃予如遗。不顾而去。此非平日所望于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卿以元老耆德。为国柱石。身佩安危。其进退未可轻也。昔者卿每以时事稍定。方可退归为言。故予实铭信。今卿托以他事而归。遽上辞劄。又以太平何日为辞。予亦不能无憾矣。卿须念予至怀。又念不辞而归。于礼未尽。速为调理入来。(注书安时贤奉来。公附 启曰。臣于上年。两次出城。皆被 严旨。不得不趋 命。其在今日。年愈耄而病愈痼。偃卧不起。死亡在即。事势又大异于前时。而 圣明又复督过之至此。臣不能无惑于下情。而殊非所以望于仁覆之 天也。 圣明以臣为先朝之老犬马。每加优恤。今使臣煎肠焦心。惶怖郁结而死。则岂 圣上终始优恤之 盛意乎。臣已上致仕之章。此外惶恐不敢复以章疏渎扰。伏地席藁。惟俟罪谴。)
传教(二十四日。下政院。)
予常以为领府事必与寡昧同其休戚。无负昔心。不图今者。舍君去国。如弃弊屣。良以不辟愦愦。决知其不可辅导。故奉身而退也。静言思之。惭惧实深。承旨宜代予草教。更为敦谕。期必上来。
谕书(二十五日。承旨尹知敬制进。)
王若曰。呜呼。天降祸于我国。寇害荐兴。外内相因。四载之中。再罹播越。尚赖元老之臣。匡其不及。以共济于艰难。今卿弃予如遗。不顾而去。此非平日所望于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8L 页
卿者也。卿以宿德重望。冠冕一时。其在 先朝。擢置百僚之首。俾股肱王室。天又慗遗。以左右后嗣孙。惟天惟 先王。所以付托卿者如何。而乃欲于此时去之。予虽否德。不足与有为。独不念 先王之所以待卿之意乎。向者卿以疾辞。予以卿年尊德重。悯劳以职事。勉副卿意。冀卿专精神近医药。卧而论道。朝夕修予曰。必无坠先烈云尔。今乃一朝而去。非予之所曾虑也。念昔大有为之君。盖必有所不召之臣。国有大事。就而问之。予虽不敏。窃有慕焉。尊德乐道之休。岂敢庶几乎古之圣王。然其敬恭 宗庙。忧劳国家之心。亦不敢少忽。卿何忍弃予而去之哉。卿之去也。实以省扫为辞。予用嘉悦于心。以为卿年虽耋艾。精力不衰。恺悌君子。神之所劳。今玆出入。可见昔者疾今日愈也。岂意此去。便为归老之计乎。卿尝以为急难则不可去。其谓今日国家已安矣乎。贼兵才退。人心危惧。予用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惟厥咎。若将陨于深渊。谓卿必不弃予。休戚与同。无负昔心。顾乃奉身而退。不思所以拯救。予未知有何可弃之失而致卿如此乎。予以寡昧。缵承大业。德之不明。资之不逮。自知不足以奉承 先王。而当贤大夫之辅佐。然在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9H 页
卿之义。岂宜弃去哉。设令予失德滋甚。终不免贻 宗庙之忧。则我 先王在天之灵。亦不得不咎于卿曰。曷不暨予孙有比。卿其曰在家不知。异日亦何面见 先王乎。于戏。予实不德。惭惧实深。不知所以为辞。国之安危。实在卿一身。玆遣近臣。谕之予意。愿卿幡然改图。从速上来。以副予望故谕。(承旨尹知敬奉来。公附回 启曰。至遣承旨。严谕至此。臣罪当死。罔知所达。 当具短疏。陈达情事云。)
传 谕后辞疏(二十六日)
伏以伏奉承旨赍到 下谕之辞。惶怖陨绝。直欲钻地以入而无从也。臣之情事。前后陈达。非一非再。 圣明亦已洞烛无馀矣。臣荷 圣明旷代之殊遇。常自感奋激昂。而才局驽下。无以报效。且衰年起废。馀景已暮。奄至于今。死亡无日。辜负 圣恩。目将不暝。瞻望 魏阙。不堪悲咽。古之士大夫。有疾病虽痼。而年纪不至甚衰者。或可待苏而就列。有年龄虽耄。而一身犹得运行者。或可勉力而趋朝。如臣者。年踰八十。而腰脚受病。种种诸證。乘虚互攻。僵卧私室。带职食禄。朝家事体至严。为人臣子安有如此道理。贼屯边境。姑未敢告老。贼撤之后。乞骸致仕。实事理事势之不获已者也。贼撤虽不可保其终无患。而亦可谓
传 谕后辞疏(二十六日)
伏以伏奉承旨赍到 下谕之辞。惶怖陨绝。直欲钻地以入而无从也。臣之情事。前后陈达。非一非再。 圣明亦已洞烛无馀矣。臣荷 圣明旷代之殊遇。常自感奋激昂。而才局驽下。无以报效。且衰年起废。馀景已暮。奄至于今。死亡无日。辜负 圣恩。目将不暝。瞻望 魏阙。不堪悲咽。古之士大夫。有疾病虽痼。而年纪不至甚衰者。或可待苏而就列。有年龄虽耄。而一身犹得运行者。或可勉力而趋朝。如臣者。年踰八十。而腰脚受病。种种诸證。乘虚互攻。僵卧私室。带职食禄。朝家事体至严。为人臣子安有如此道理。贼屯边境。姑未敢告老。贼撤之后。乞骸致仕。实事理事势之不获已者也。贼撤虽不可保其终无患。而亦可谓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9L 页
之稍定。人臣乞退。必待太平。则三代之下。太平何时。乞退者何人。臣曾以此言。屡陈于曩日之章劄矣。年前再被 严旨。惶恐趋 命。今又 责谕至此。贱臣寿已穷矣。命将尽矣。出城入城。人生几何。担曳道路。三入脩门。宁不为 朝廷士大夫之羞耶。伏乞 圣明垂察焉。臣无任兢惶战灼之至。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卿须幡然入来。以副予至望。(公附注书回 启曰。 下谕至此。罔知所达。伏地席藁。唯俟罪谴。)
乞递勋府有司堂上及诸司提调疏(戊辰上月二十五日)
伏以臣不获已累渎至此。死罪死罪。耄耋之人。如日之西下。渐就销沈。势不可挽。况臣退来以后。宿證之外。又屡经大病。僵卧不起。气息奄奄。气力既如此。故神精亦无所附。思虑错乱。惝恍如醉。秋凉之后。岂复有苏歇之望。臣之退老。日月已久。 圣慈宽假。亦已许退。今不宜复以事务。责之于退伏垂死之臣。臣亦不敢旷废事务而虚带职名也。忠勋府有司堂上及诸司都提调之任。并乞 命递改。以便公私。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辞至此。勋府有司堂上不获已勉副卿意焉。
答曰。观卿疏章。予心尤极缺然。卿须幡然入来。以副予至望。(公附注书回 启曰。 下谕至此。罔知所达。伏地席藁。唯俟罪谴。)
乞递勋府有司堂上及诸司提调疏(戊辰上月二十五日)
伏以臣不获已累渎至此。死罪死罪。耄耋之人。如日之西下。渐就销沈。势不可挽。况臣退来以后。宿證之外。又屡经大病。僵卧不起。气息奄奄。气力既如此。故神精亦无所附。思虑错乱。惝恍如醉。秋凉之后。岂复有苏歇之望。臣之退老。日月已久。 圣慈宽假。亦已许退。今不宜复以事务。责之于退伏垂死之臣。臣亦不敢旷废事务而虚带职名也。忠勋府有司堂上及诸司都提调之任。并乞 命递改。以便公私。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辞至此。勋府有司堂上不获已勉副卿意焉。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0H 页
请减月廪及乞递诸司都提调疏(二十七日)
伏以臣曾以月给食物之 恩命。惶感谢恩矣。玆者伏闻 圣教勤至。命加其数。 天地之深仁厚泽。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第臣以品禄为不安者。非但在外不可受。退老闲住。宜少而不宜多也。今其数与品禄无大相远。臣岂得以安于心乎。况今无前酷旱。禾谷尽损。去岁凶馑。今年大无。老弱将填丘壑。壮者不免杀越而救活。臣退处田间。目见其状。诚不忍多取饥民之膏血。以自肥其身也。伏乞 下命该官。削减其数。不胜幸甚。抑臣兼带勋府有司堂上。得以蒙 恩递免。至于宗庙,社稷署至严至敬之地。事体断不可以在外之臣为都提调。司译院,禁火司亦多职务。不比闲慢。虚带已久。极为悚惧。乞并 命递改。以便公私。臣无任陨越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月俸米厥数不多。卿其安心勿辞。且疏末所陈各司提调。须体予意。更勿固辞。(此后八月十月再疏辞免各都提调。皆 不许。)
谕书
昔商受无道。三仁去后。国乃灭亡。以此观之。则仁人之于国家。不啻如鱼之有水。旱之有雨也。卿以 先
伏以臣曾以月给食物之 恩命。惶感谢恩矣。玆者伏闻 圣教勤至。命加其数。 天地之深仁厚泽。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第臣以品禄为不安者。非但在外不可受。退老闲住。宜少而不宜多也。今其数与品禄无大相远。臣岂得以安于心乎。况今无前酷旱。禾谷尽损。去岁凶馑。今年大无。老弱将填丘壑。壮者不免杀越而救活。臣退处田间。目见其状。诚不忍多取饥民之膏血。以自肥其身也。伏乞 下命该官。削减其数。不胜幸甚。抑臣兼带勋府有司堂上。得以蒙 恩递免。至于宗庙,社稷署至严至敬之地。事体断不可以在外之臣为都提调。司译院,禁火司亦多职务。不比闲慢。虚带已久。极为悚惧。乞并 命递改。以便公私。臣无任陨越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月俸米厥数不多。卿其安心勿辞。且疏末所陈各司提调。须体予意。更勿固辞。(此后八月十月再疏辞免各都提调。皆 不许。)
谕书
昔商受无道。三仁去后。国乃灭亡。以此观之。则仁人之于国家。不啻如鱼之有水。旱之有雨也。卿以 先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0L 页
朝勋奋。忠贞茂著。清德冠古。实国之大老也。而望望然去之。无意于幡然入来。此寡昧无道。诚薄之致也。噫。国家颠隮。则其敢曰在家不知。又何以谢 祖宗于他日也。卿去国之后。予罪过日积。天谴层叠。民怨愈甚。夙夜忧惧。罔知攸济。可谓其势急而其情切也。予欲一见论道。以为迁善改过之地。卿其勉回遐心。斯速入城。以副予如渴之望。(己巳三月初三日。注书金元立来传。公附 启曰。臣向年之退来。以臣年八十。死亡将迫。而不归骊江之旧居。逡巡于隔江之地者。以臣宗姓之臣。先朝旧物。受 圣上旷世之恩遇。不可退死于林薮间。与国家同患难。是臣之素志也。自上年春夏以来。连患腹疾。或作或止。秋冬以后。下部不收。长伏陋秽之中。四肢百骸。无处不痛。卧不能起。日夜呼痛。又心火大炽。神精昏乱。中外骚动。毛乱将逼。一息尚存。当忍死曳载。与国家共患难。而今则病势至此。寸步决难自致。朝臣亦多有知臣之病状。而末及仰彻于圣鉴也。惶恐陨越。不知所裁。)
再谕
予以否德。遭此极艰之时。才知不足以挽回世道。威武不足以戡定祸乱。今日国事之如此。无足怪也。虽然犹有所仰成而时或宽怀者。 先朝奋臣多在故耳。昨者因予闷迫之怀。遣官敦谕。意以为卿必入来。毋负前言。而史官来启之辞。似无幡然之意。予极缺然。无以为心矣。卿之言曰。必欲与国家同患难云云。忠则忠矣。然不如魏徵愿为良臣之美意也。国亡则
再谕
予以否德。遭此极艰之时。才知不足以挽回世道。威武不足以戡定祸乱。今日国事之如此。无足怪也。虽然犹有所仰成而时或宽怀者。 先朝奋臣多在故耳。昨者因予闷迫之怀。遣官敦谕。意以为卿必入来。毋负前言。而史官来启之辞。似无幡然之意。予极缺然。无以为心矣。卿之言曰。必欲与国家同患难云云。忠则忠矣。然不如魏徵愿为良臣之美意也。国亡则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1H 页
虽死无益。须速入来。以副至望。(初五日。翰林尹鸣殷来传。公附 启曰。近臣又临。 严谕再下。臣罪当死。不知所以仰达。心火大炽。神精昏乱。仓卒间。尤无以具辞仰答。当别构一劄。仰陈下情。)
乞致仕劄(初六日)
伏以臣再蒙 严谕。臣罪当死。不知所以仰达。臣本孱质。年逾八十。虽无疾病。神精筋力。已不可言。况臣之腹疾。非旬日间所作。自上年秋冬以后八九朔来。日就沈痼。今则下部不收。陋秽不可以近人。而四肢百骸。无所不痛。卧不能起。日夜号苦。常怪尚今不死。人寿自有限也。第以臣以 先朝旧臣。受 圣上旷代之 恩遇。国家有乱。则义不可窜死于林薮之间。近日中外骚动。讹言屡兴。故臣以一息尚存。当忍死曳载。奔赴 国难。今则病势如此。寸步决难自致为言。比是实情也。秋毫岂敢假饰于 圣听也。玆者伏闻筵臣有云云之说。臣极惊骇。不得不略陈始末。臣当初陪 东朝南下时。亲承 圣谕。保护避兵。以为后计之意。非欲令 东朝贼至搏战也。以故臣每主议移避。而 东朝行次宫属亦多。势难仓卒发行。故臣每令预其夫马。装束待令。临机即发矣。一道士人。皆倡言李某受任体察。不以御贼为心。每主移避。避
乞致仕劄(初六日)
伏以臣再蒙 严谕。臣罪当死。不知所以仰达。臣本孱质。年逾八十。虽无疾病。神精筋力。已不可言。况臣之腹疾。非旬日间所作。自上年秋冬以后八九朔来。日就沈痼。今则下部不收。陋秽不可以近人。而四肢百骸。无所不痛。卧不能起。日夜号苦。常怪尚今不死。人寿自有限也。第以臣以 先朝旧臣。受 圣上旷代之 恩遇。国家有乱。则义不可窜死于林薮之间。近日中外骚动。讹言屡兴。故臣以一息尚存。当忍死曳载。奔赴 国难。今则病势如此。寸步决难自致为言。比是实情也。秋毫岂敢假饰于 圣听也。玆者伏闻筵臣有云云之说。臣极惊骇。不得不略陈始末。臣当初陪 东朝南下时。亲承 圣谕。保护避兵。以为后计之意。非欲令 东朝贼至搏战也。以故臣每主议移避。而 东朝行次宫属亦多。势难仓卒发行。故臣每令预其夫马。装束待令。临机即发矣。一道士人。皆倡言李某受任体察。不以御贼为心。每主移避。避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1L 页
入于岭海地尽头。则又将何往。群议汹汹不止。臣困于群议。言于申钦曰。贼报之来。 东朝先发。我欲留此待贼。贼迫然后追赴于 行次。申钦大不可曰。受命使之不离扈行。今何为此言耶。即于书筵俱陈此意。 东朝分付曰。当初 圣意。使李某不离随行耳。以此留待之议中止。而一道谤臣者甚多。李行进之以此诋臣。臣尝闻之。而其曲折如此。故亦不介志也。今以千万意料之所不到。而筵臣以此为言。何其言之谬也。以不可知之飞语。而士大夫至于被鞫。臣诚震骇。罔知所裁。取进止。
答曰。省疏具悉。予意昨已尽谕。须勿固辞。速为入来。以副上下之望。且李行进事。诚极可骇。今日被鞫。亦云晚矣。卿其安心。
传教
须速入来。以副予至望。(初七日。同副承旨尹墀来传书启。臣承命往谕领中枢府事李。则以为自上不察臣病之至于此极。而别遣承旨。惶恐震慄。欲死无地。神昏气急。仓卒间不得具辞仰达。当别上一劄。以陈下情云矣。)
承旨传 谕后辞劄(初八日)
伏以臣受 圣上旷代之恩遇。值此灾惨时危之日。岂敢自安于退伏。 圣上又推诚敦谕。前后不已。臣非木石。宁不感耸。第臣耄耋之年。气息奄奄。百骸酸
答曰。省疏具悉。予意昨已尽谕。须勿固辞。速为入来。以副上下之望。且李行进事。诚极可骇。今日被鞫。亦云晚矣。卿其安心。
传教
须速入来。以副予至望。(初七日。同副承旨尹墀来传书启。臣承命往谕领中枢府事李。则以为自上不察臣病之至于此极。而别遣承旨。惶恐震慄。欲死无地。神昏气急。仓卒间不得具辞仰达。当别上一劄。以陈下情云矣。)
承旨传 谕后辞劄(初八日)
伏以臣受 圣上旷代之恩遇。值此灾惨时危之日。岂敢自安于退伏。 圣上又推诚敦谕。前后不已。臣非木石。宁不感耸。第臣耄耋之年。气息奄奄。百骸酸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2H 页
痛。日夜呼苦。此则有不暇顾。而经年腹疾。下部不收。陋秽不可以近人。亦不敢以近伏于 阙门之外。朝臣亦多知臣之病状。而不曾仰彻于 圣听。臣诚忧煎。不知所裁。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卿虽老病。一见寡昧。退卧京家。必不至不能堪任。愿卿察予至诚。
谕书
予不见卿。于今三载。不辟罪过日积。愿见之心。不能自弛也。前因灾异。累度遣谕。而卿不动念。予实惭惧。中夜无寐矣。噫。恝视 宗社之将亡。不思格非之至道。似非仁人之所可为。卿须念 先朝之 恩遇。察寡昧之至诚。速为入来。(初十日。注书金元立来传。公附 启曰。承旨,史官交于道。 责谕屡下。严切恳迫。臣罪当死。罔知所措。仓卒间气尽神乏。无以具辞以达。当上一劄。仰诉下情云云。)
乞寝 召命劄(十二日)
伏以 圣明不察臣病之至于此极。而又有此责 谕。严切恳迫。魂惊魄散。直欲钻地以入而无从也。臣耄耋之年。气力败尽。已入死境。而上年以来。百病俱发。僵卧不起。四肢酸疼。少有所动。张口号痛。秋冬后。肢疾大作。下部不收。长伏陋秽之中。种种诸𤺌。近日尤剧。试欲运动致身于寸步地。而亦不得自由。又何
答曰。省劄具悉。卿虽老病。一见寡昧。退卧京家。必不至不能堪任。愿卿察予至诚。
谕书
予不见卿。于今三载。不辟罪过日积。愿见之心。不能自弛也。前因灾异。累度遣谕。而卿不动念。予实惭惧。中夜无寐矣。噫。恝视 宗社之将亡。不思格非之至道。似非仁人之所可为。卿须念 先朝之 恩遇。察寡昧之至诚。速为入来。(初十日。注书金元立来传。公附 启曰。承旨,史官交于道。 责谕屡下。严切恳迫。臣罪当死。罔知所措。仓卒间气尽神乏。无以具辞以达。当上一劄。仰诉下情云云。)
乞寝 召命劄(十二日)
伏以 圣明不察臣病之至于此极。而又有此责 谕。严切恳迫。魂惊魄散。直欲钻地以入而无从也。臣耄耋之年。气力败尽。已入死境。而上年以来。百病俱发。僵卧不起。四肢酸疼。少有所动。张口号痛。秋冬后。肢疾大作。下部不收。长伏陋秽之中。种种诸𤺌。近日尤剧。试欲运动致身于寸步地。而亦不得自由。又何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2L 页
得以入城赴朝乎。臣之病。一乡之所共见。而朝臣之所共知。第未及登彻于 圣听也。惶恐陨越。罔知所裁。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昨日之谕。辞不达意。卿勿为咎。
陈时务劄(辛未七月三十日)
伏以臣老且死矣。馀日无几。受 国深恩。无路报效。瞻望 魏阙。悲不自胜。病蹇颠仆。不得趋辞于 阙下。经还村舍。惶恐待罪。臣顷日登 对。耄耋昏瞆。言无头绪。略陈瞽见。今复申渎。不曾为备。贼来方悔。贼去之后。又复泄泄。此人情之常。贼今虽退。而早晚必来。来即苍黄。恐又如前日之悔也。窃愿 圣明。自今伊始。振发奋励。一息不忘。凡百营为。悉皆停罢。专意于兵事。招集精锐。抚绥驾御。以待敌来。江都为保障。须修缮蓄粮。南汉为辅车。须得将储谷。收拾三南。除祛疾苦。使军民亲上。存恤两西。激劝奖率。使军民同仇。至于八方民庶。莫不咸囿于 德政之下。而气势联络。统为一家。则 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而外侮不足虞矣。然此非臣僚之所可能也。必 殿下之一脉精神。感通遍及。然后可以致此。 圣上躬先。则群臣必有承奉而力行之者。大臣亦必有仰体而自任者
答曰。省劄具悉。昨日之谕。辞不达意。卿勿为咎。
陈时务劄(辛未七月三十日)
伏以臣老且死矣。馀日无几。受 国深恩。无路报效。瞻望 魏阙。悲不自胜。病蹇颠仆。不得趋辞于 阙下。经还村舍。惶恐待罪。臣顷日登 对。耄耋昏瞆。言无头绪。略陈瞽见。今复申渎。不曾为备。贼来方悔。贼去之后。又复泄泄。此人情之常。贼今虽退。而早晚必来。来即苍黄。恐又如前日之悔也。窃愿 圣明。自今伊始。振发奋励。一息不忘。凡百营为。悉皆停罢。专意于兵事。招集精锐。抚绥驾御。以待敌来。江都为保障。须修缮蓄粮。南汉为辅车。须得将储谷。收拾三南。除祛疾苦。使军民亲上。存恤两西。激劝奖率。使军民同仇。至于八方民庶。莫不咸囿于 德政之下。而气势联络。统为一家。则 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而外侮不足虞矣。然此非臣僚之所可能也。必 殿下之一脉精神。感通遍及。然后可以致此。 圣上躬先。则群臣必有承奉而力行之者。大臣亦必有仰体而自任者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3H 页
矣。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无民则无国。无食则无民。宽民力裕民食。帝王之急先务也。近见各衙门号令。其于中外官吏。惟以任怨办事为贤而褒赏。官吏亦以悦民为嫌而自沮。 朝家惩劝如此。故 圣明虽切于保民。而泽不下究。民散而怨。窃愿 圣明。念玆在玆。至诚常在于保民。则实惠自及于民。而民心回国势固矣。且臣 榻前所陈疏放。亦通幽郁得民和之一举措。伏愿 圣明留 神焉。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心甚感悦。劄辞无非至论。予当服膺而自勉焉。
乞致仕初疏(十二月初三日)
伏以 圣上之于贱臣。殊遇异恩。愈久而愈深。欲报之 德。昊天罔极。今臣老且死。报效无路。馀恨填胸。死不瞑目。西日易颓。岁节将改。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瞻望 北阙。悲不自胜。七十致仕。 国家令典。臣年已入九十之境。人臣必待九十而致仕。则历代以来。岂复有致仕之人哉。曩时稍有气力。可以支持。自以急难入 朝为心。今则卧不能起。呼吸遄促。一息奄奄。已迫死亡。愿忠之素志。吁已左矣。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划 许致仕。则不特微臣临死之荣幸。 圣
答曰。省劄具悉。心甚感悦。劄辞无非至论。予当服膺而自勉焉。
乞致仕初疏(十二月初三日)
伏以 圣上之于贱臣。殊遇异恩。愈久而愈深。欲报之 德。昊天罔极。今臣老且死。报效无路。馀恨填胸。死不瞑目。西日易颓。岁节将改。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瞻望 北阙。悲不自胜。七十致仕。 国家令典。臣年已入九十之境。人臣必待九十而致仕。则历代以来。岂复有致仕之人哉。曩时稍有气力。可以支持。自以急难入 朝为心。今则卧不能起。呼吸遄促。一息奄奄。已迫死亡。愿忠之素志。吁已左矣。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划 许致仕。则不特微臣临死之荣幸。 圣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3L 页
明终始优老之至德。可以光前而耀后矣。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予甚缺然。卿之退老。与致仕无异。须体予意。勿为控辞。
乞致仕初疏[再疏](十四日)
伏以历代以来。年未六七十而致仕者甚多。我 朝诸臣。年七十而蒙 许致仕者亦多。臣年过七十已久。丁卯年间。常引年乞请。不得请而遂止。其后气力虽渐衰惫。而亦颇可以支持。故常以急难入朝为心。今则臣年已入九十之境。气息奄奄。已迫死亡。人臣之事君。宜以士大夫风致自期。君上之使臣。亦宜以士大夫风致勖率。九十而不致仕。则人谓臣为何。臣实羞愧。无颜面见人。退老与致仕不同。而臣之致仕。与他臣之致仕者。又不同。臣本非高蹈长往之人。此后倘或有不可不入 朝之事势。而一缕之残喘尚存。则此去 京城不满一日之程。当曳载进趋之不暇。僵仆道路。有所不恤。岂敢自以谓致仕而晏然退伏哉。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亟 许致仕。则此老臣临死之一大荣幸。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予意已谕。须勿固辞。
答曰。省疏具悉。予甚缺然。卿之退老。与致仕无异。须体予意。勿为控辞。
乞致仕初疏[再疏](十四日)
伏以历代以来。年未六七十而致仕者甚多。我 朝诸臣。年七十而蒙 许致仕者亦多。臣年过七十已久。丁卯年间。常引年乞请。不得请而遂止。其后气力虽渐衰惫。而亦颇可以支持。故常以急难入朝为心。今则臣年已入九十之境。气息奄奄。已迫死亡。人臣之事君。宜以士大夫风致自期。君上之使臣。亦宜以士大夫风致勖率。九十而不致仕。则人谓臣为何。臣实羞愧。无颜面见人。退老与致仕不同。而臣之致仕。与他臣之致仕者。又不同。臣本非高蹈长往之人。此后倘或有不可不入 朝之事势。而一缕之残喘尚存。则此去 京城不满一日之程。当曳载进趋之不暇。僵仆道路。有所不恤。岂敢自以谓致仕而晏然退伏哉。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亟 许致仕。则此老臣临死之一大荣幸。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予意已谕。须勿固辞。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4H 页
乞致仕初疏[三疏](壬申正月初三日)
伏以日月流迈。岁节已改。残喘奄奄。朝暮待尽。瞻望 北阙。悲不自胜。臣既厕大臣之后。大臣年八九十而不致仕者。古未见其人也。臣之于 圣明。以分义而 恩遇。有可去之道乎。有长往之道乎。无可去长往之道。而必请致仕者。臣虽至愚极陋。窃不自量。常猥以士大夫之风致自期待。九十而不致仕。则人谓臣为何。臣实羞愧。无颜见人。七十致仕。 国有令典。姑未远引。在 宣庙朝。亦有数臣。俱蒙 准许。不但大圣人优老之至德。足以光前而耀后。士大夫之风致。亦赖以扶植。至今人皆啧啧以为美谈。臣敢以 宣庙朝事。望于 圣明。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亟 许致仕。则临死老臣之荣幸。孰大于是。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所陈之事。古今异宜。安危不同。卿须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时事。
乞致仕初疏[四疏]
伏以臣曾奉 圣旨。以勿引太平时事为 教。 宣庙朝亦非太平。岛夷充斥。弥满八路。撤回之后。屯在海边。累年不去。 宣庙犹且优恤老臣。 允许致仕
伏以日月流迈。岁节已改。残喘奄奄。朝暮待尽。瞻望 北阙。悲不自胜。臣既厕大臣之后。大臣年八九十而不致仕者。古未见其人也。臣之于 圣明。以分义而 恩遇。有可去之道乎。有长往之道乎。无可去长往之道。而必请致仕者。臣虽至愚极陋。窃不自量。常猥以士大夫之风致自期待。九十而不致仕。则人谓臣为何。臣实羞愧。无颜见人。七十致仕。 国有令典。姑未远引。在 宣庙朝。亦有数臣。俱蒙 准许。不但大圣人优老之至德。足以光前而耀后。士大夫之风致。亦赖以扶植。至今人皆啧啧以为美谈。臣敢以 宣庙朝事。望于 圣明。伏愿 圣明。曲察下情。亟 许致仕。则临死老臣之荣幸。孰大于是。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所陈之事。古今异宜。安危不同。卿须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时事。
乞致仕初疏[四疏]
伏以臣曾奉 圣旨。以勿引太平时事为 教。 宣庙朝亦非太平。岛夷充斥。弥满八路。撤回之后。屯在海边。累年不去。 宣庙犹且优恤老臣。 允许致仕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4L 页
者数人。况臣非数臣之比。年垂九十。喘息奄奄。朝暮待尽。蒙 圣明终始恩遇。得以一日退处。安意以死。是贱臣之至愿也。近日 朝家鞫逆多事。今始仰吁。伏乞 圣明。曲察快 许。不胜恳祈。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先朝岛夷虽在海边。国势巩固。与今日大相不同。卿其更加量察。须勿固辞。
乞致仕初疏[五疏](三月二十五日)
伏以臣曾奉 圣旨。以 先朝与今日大相不同。卿其更加量察。须勿固辞为 教。自古人臣之致仕。惟系于老病之如何。岂在于时势之同不同乎。臣之老病。又非他臣之比。年迫九十。下部不收。积有年纪。历代及我朝诸臣引年乞请。多蒙 准许。岂有如臣之九十而尚不得蒙许者哉。臣早年忝科。年踰二十而即登仕版。登仕之后。计今已过还甲而又四年矣。六十馀年之间。屡受重任。出入内外。虽胡走浪行。分毫无补于 国事。而筋力则败尽矣。神精则耗尽矣。喘息奄奄。朝暮待尽矣。前头在世。能有几日。及臣之一息尚存。得蒙 允许。则不但 圣明扶植士大夫风致之美意。优待耆旧宰臣之 至德。可以光前而耀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先朝岛夷虽在海边。国势巩固。与今日大相不同。卿其更加量察。须勿固辞。
乞致仕初疏[五疏](三月二十五日)
伏以臣曾奉 圣旨。以 先朝与今日大相不同。卿其更加量察。须勿固辞为 教。自古人臣之致仕。惟系于老病之如何。岂在于时势之同不同乎。臣之老病。又非他臣之比。年迫九十。下部不收。积有年纪。历代及我朝诸臣引年乞请。多蒙 准许。岂有如臣之九十而尚不得蒙许者哉。臣早年忝科。年踰二十而即登仕版。登仕之后。计今已过还甲而又四年矣。六十馀年之间。屡受重任。出入内外。虽胡走浪行。分毫无补于 国事。而筋力则败尽矣。神精则耗尽矣。喘息奄奄。朝暮待尽矣。前头在世。能有几日。及臣之一息尚存。得蒙 允许。则不但 圣明扶植士大夫风致之美意。优待耆旧宰臣之 至德。可以光前而耀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45H 页
后。抑 圣明眷恤贱臣之 殊恩。有始有终。而贱臣临死之感。死且入骨。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臣无任激切祈祝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予意顷日已谕。卿其须勿固辞。
答曰。省疏具悉至恳。予意顷日已谕。卿其须勿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