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疏劄(癸亥反正后。秋间致仕疏劄。适乱时遗失。)
疏劄(癸亥反正后。秋间致仕疏劄。适乱时遗失。)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5H.gif)
(前此屡疏乞解。不 允。连遣承旨 下谕。辞旨恳至。故复进此疏。 前两疏并遗失。)
伏以臣伏承 圣批。以病愈为 教。所谓病愈者。当初寒热头痛泄痢等證。虽作止无常。而大概视初减歇也。至于元气。则顷日上来之初。虽甚惫弱。而犹得以勉强支持。数月奔趋之馀。又大败于今番之病。精血筋力。落下于千百层坑堑之下。所患他證。虽少差愈。而八十老耄之故。精血筋力。犹在落下之地。更无以挽扶而上。其视今年春间之气力。不啻十损七八。加以腰痛一證。无减歇时。全身委顿。不离床席。如此而犹冒剧任。宁有其理。微诚不能上孚。 天日久未下烛。臣不胜惶闷。罔知所措。伏乞 圣慈。亟递臣本职及兼带。以便公私。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批答遗失。
承旨传 谕后辞疏(甲子十二月)
伏以臣伏承 圣批。丁宁谆复。不胜惶恐陨越之至。臣所患诸證。往来作止。固未足为深忧。而老耄柴败。一卧不起。日复一日。渐入于死亡之境。从今以往。岂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5L.gif)
批答遗失。
承旨传 谕后辞疏(甲子十二月)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6H.gif)
答曰。省劄具悉。予意已尽言之。卿勿辞焉。
承旨传 谕后辞疏(乙丑正月二十二日)
伏以垂死老臣。病伏床席。为一无用之物。而 万几之中。 圣念下及。至于内臣临问。 礼意之隆。非贱臣所敢承当。惊感之馀。继之以涕泣。七十引年。 国朝旧典。臣今远过引年之期。乞骸告退。以终馀年。是臣之至恳至祝。而 国家多事。臣固不敢以引年为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6L.gif)
答曰。疏辞恳矣。然于国事何。若可许退。则予有何所难而强拂至此。不一副卿意乎。诚以国事为闷故也。卿宜安心调理。
承旨传 谕后辞疏(乙丑二月)
伏以臣伏闻 诏使当于四月间出来。垂死老臣。值 宗社臣民之大庆。欢抃之极。不知所达。第念臣耄败澌尽。卧不能起。脚膝受病。全未运步。日复一日。有加无减。从今以往。断无出仕之期。 诏使之行。非如昔时旱路之探听。海道险远。声问莫通。若猝然出来。凡百措处。势必仓黄。当此事急之日。三公不备。 朝家事体。殊极寒心。况自 祖宗朝。 诏使之来。必问三公为谁。馆待之际。首相亦有当行之任。此时其敢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7H.gif)
答曰。省卿疏辞。具悉卿恳。疾病人所难免。其时虽未能出待。于礼何伤乎。卿须勿辞。安心调理。
乞致仕疏(六月十四日递相后)
伏以人生八十。馀日几何。八十还 朝。古未之见。幸遭 明时。奔走赴 召。自知筋力之断不能久于 朝。而猥被旷代之 殊遇。感激兢惶。不敢告老。常自期险阻艰难。死生以之。 国事稍定。则便乞骸骨。归死松楸。从前 登对及疏劄。屡以此仰达 天听。老臣之情事。 圣明亦有以亮之矣。臣之老败澌尽。且未暇言。而腰胁脚膝之證。日复深痼。僵仆床席。全未运步。新 除枢职。无路 肃谢。奉朝请之计。亦已左矣。四顾徊徨。处身无地。仍窃伏念天与人归。 真主龙兴。而乃今 诏使来临。 皇命诞降。亿万年无疆之休。自今伊始。 天朝失御。辽广不守。而乃今虏复无策。得地失民。虽椵岛诸将。贪功轻涉。屡为其截杀。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7L.gif)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恒念卿昔日之言。窃冀出仕之日。致仕之请。遽发于意虑之外。心甚缺然。有腼于人。卿 先朝元老。苍生之所喁望。卿若去国。谁不欲去。况卿年纪虽高。精神不衰。愿卿勿以将亡之秋。为稍定之时。虽不能陈力就列。亦可卧閤论道。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8H.gif)
伏以伏承 圣批。无任兢惶。臣之情事。从前屡陈于登对及疏劄矣。臣所谓受 命委质。誓以一死者。盖以国家有难。当以死徇。无可去之义。以故伊时。臣无一言及于去位。所谓释负而奉朝请于辇毂之下者。盖以大难甫息。庶事苍黄。非可去之时。以故伊时。臣无一言及于去 朝。其所谓国事稍定。便乞骸骨。归死松楸者。正为今日道也。 殿下登祚。今已三年。乱靖之后。无大段变故。而至于今日。 皇命诞降。举国同庆。此非稍定而何。三代之下。太平何时。人臣告老。必待太平。则三代之下。告老者何人。七十致仕。 国朝规例。臣今年到八十。大臣年八十而在 朝者。近世无闻。历数今之大臣。有年纪如臣者哉。有病蹇如臣者哉。至于臣之精神。虽不至于不省。而血气枯尽。萎顿僵倒。奄奄欲绝。血气为精神之所寓。血气如此。精神岂有独全之理。数年之前。心思计虑。颠错谬戾。已自知其不堪酬应。况于今乎。臣以薄劣无状。遭逢不世。受 恩深厚。耿耿狗马之诚。日复悬悬于北阙。而事势情理。终不得不退。临疏涕泣。不知所云。臣不胜战灼悲咽之至。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8L.gif)
乞致仕疏[三疏](二十九日)
伏以伏承 圣批。至以忧闷为 教。臣惊悚震怖。经累日而神魂靡定。诚不敢复有一言以烦 上听。第以君臣犹父子。子之于父。疾痛必呼。臣之于君。宁可以礼体之严。而不尽下怀乎。臣之病蹇僵伏。无计谢 命。节节狼狈。处身无地之状。姑未暇枚举仰渎。而人生七十。古来所稀。七十许退。 国朝令典。残病之臣。已到八十。西山馀景。能复几何。一息奄奄。非朝则夕。隔江松楸。不远伊迩。节换星移。瞻望悲咽。冀于未死之前。归省丘垄。此臣之夙昔至愿。前已屡达于 圣聪。 圣明亦有以亮之矣。而其在今日。 国事稍定。斯岂非老臣遂愿之会乎。如臣无状。猥被 殊遇。死无以为报。耿耿微衷。长悬于 北阙。而将死之哀鸣。不自知止。干冒 天威。罪当万死。伏乞 圣明。推 恩入地之臣。特降致仕之 命。不胜幸甚。臣无任战灼陨越之至。
批答遗失。
乞致仕疏[四疏](七月初九日)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9H.gif)
答曰。省疏具悉。卿固辞不已。必以予不足与有为而然。予甚惭腼。卿须勿辞。用副予至望。
待罪疏(十二月)
伏以臣本赋性薄劣。入学而为科举之俗儒。入仕而为刀笔之俗吏。平生期待。不在远大。然而人各有志愿。臣亦自少妄有所愿。臣少时多病。早年登科。常自谓人臣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老病者亦止。尝在 先朝。自布衣登阁。荷 眷特隆。而疾病连仍。且触时忤。或退去湖上。或捲归先垄。即臣之前疏所谓君臣之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19L.gif)
答曰。省疏具悉。卿须安心调理。 遣史官问病。(公附 启曰。至于 遣史官下问。不胜惶恐云。仍言于臣曰。老败日甚。脚膝受病。卧不能起。极为闷迫云。)
辞职疏(九月十六日 复拜相后)
伏以臣遭遇圣明。不敢不出力趋 朝。而八十之年。馀日无几。常自期险阻艰难。死生以之。 国事稍定。便乞骸骨。顷日 皇命诞降。 国事无大段可虞。且缘臣衰败病蹇。未谢枢职。出不获已屡上致仕之疏。乃千万梦寐之所不及。又叨匪据之误恩。迩日以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0H.gif)
答曰。观卿疏辞。如对卿语。目今国事之艰虞。有甚于前日。予日夜忧惧。罔知攸济矣。卿顺勿以趁不出仕为虑。安心调理。以副舆望。
辞肩舆入朝劄(十七日)
伏以衰老微臣。过蒙 宠眷。涓埃未报。死亦茹恨。今至于承旨 问病。传谕 圣教。悚惧感激。继之于涕泣。爱 君如爱父。臣之不得登 筵。已经年矣。岂不欲一望 天日之光。仰诉贱臣之情事哉。而事势至此。百计末由。忧惶闷蹙。无地措躬。臣之病。非偶作疾痛之證也。腰脚之病。发于老耄将死之际。虽久久调理。宁有更苏之日。设令此病发于去年逆兵之时。虽负于人而行。载于马而驰。事理无害。而臣之心亦安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0L.gif)
答曰。省劄具悉。卿之德望。过于古人。肩舆入朝。有何不可。卿勿待罪。以肩舆入来。用副予至望。
辞肩舆入朝劄(十八日)
(上劄辞免。承旨史官又传 命。使之诣 阙。缮工造肩舆到门。不得已除肩舆。坐小板。担扶入 朝。诣 閤外。内官以 上命具坐席。四面担扶以进。辞拒不得。)
伏以君臣之间。礼体至严。有所差失。是为不敬。臣之脚病如此。咫尺 天威之下。断不得成礼。臣之不可入 朝。自料审矣。此犹未暇言。而肩舆之 教。尤极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1H.gif)
批答遗失。
请和朝廷臣邻。辨士夫诬枉劄。(十月十四日)
伏以臣老将死矣。遭遇 圣明。日夜苦愿乞残骸。毕馀命于松楸。 国运不幸。倾否无日。世道时事。日就险艰。 圣明以臣为 先朝之老犬马。不欲遐弃。不许臣去。 眷顾益隆。臣非木石。宁不感耸。报效无路。唯有一死。罪己求言。 圣教恳恻。而病伏昏耄。亦无一言可以仰塞。窃念君心。为万化之大本。凡可以辅导君德。儒臣论之尽矣。防边为固。国之急务。凡可以修举戎政。将臣讲之熟矣。 圣明于此。固已听受而体行。臣不复覼缕。抑臣之所深忧。在于 朝廷。朝廷为四方之表。 朝廷不睦。则治道无自而出。战国时谋臣有曰。群臣和。其国不可伐。盖和则一。一则强。群臣和而一。敌国亦不敢谋矣。伏见 圣明龙兴于十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1L.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2H.gif)
答曰。省劄具悉。旨哉。药石之言。诚今日所未闻之论。终宵嘉叹。无以为言。书曰。无有淫朋比德。惟皇作极。今之在廷之臣。或有甘心朋比。无意国事者。实是寡昧不能作极之咎。予深惭腼。反躬自责。噫。党论不熄。危亡无日。岂不大可惧也。近来公道。为私意所胜。以党偏为忠谟。以伐异为正论。蔑有君上。唯护朋私。是诚何心哉。予亦常恐若此不已。则国家存亡。不在于外寇也。至于狱事。则亦如卿言。盖惟彼失志之士。举未免谋逆之人。噫。昔之失志者。仅阻华要。今之失志者。皆陷桎梏。究厥所由。予甚怪焉。故告章一上。震骇则深。淑问甫毕。诬枉居多。钦恤未尽。亦予之过矣。予虽不敏。服膺卿言。毋负卿意。卿亦与左右两揆。务恢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2L.gif)
政府回 启
(翰林睦性善,正字柳硕等上疏。其中一条。有仁城君请放事。故有传 教下问于大臣。)
臣自昔时。于王室至亲。每以全恩为说。十数年来。人皆以全恩二字。指目老(臣)矣。伏承下 教。至诚恳恻。蔼然 圣人之意。高出三代之上。自不觉感涕之下。珙之事。 朝廷既已佥议而置诸外。臣之意。只望 圣上终始保全。初不以置外置内而为之轻重也。
陈丧礼过制劄(丙寅正月十六日)
(正月十四日初昏。 仁献王后升遐。公与左右相及礼官诣閤外。以齐衰不杖期事目。磨鍊入 启。 传曰。称考妣。岂有不行三年之理。断不可不行也。公与左右相及诸宰四度连 启。极陈压于 宗统。决不可行三年之意。 上犹坚执不 允。公遂出 阙门外。不参论。上劄再度。大概臣以首相。当与闻大礼之讲定。而上下所见迥异。臣不可冒据首相。请递事。 批答大概。不 允。礼曹 启曰。今此大礼。大臣不为参论。臣曹不可擅定大礼。敢 启。传曰。当此大事。大臣岂可恝视。更问于大臣处之。大臣以初见无异入 启。 传曰。以杖期磨鍊为之。)
伏以 圣明抑至情从廷议。臣诚钦仰 大圣人所为。足以有辞于万代之下。不觉激昂抃跃之至。第念凡事有名而有实。名之所在。实亦随焉。苟无其实。名何用焉。廷臣之争三年。非以 君为父母行三年为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3H.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3L.gif)
答曰。观卿劄辞。知卿至诚。所陈之事。上下所见。大相不同。有渎扰之举。予亦罔极。
辞职劄(十九日在 阙门外)
伏以人君有国家。必置朝廷矣。夫议大礼决大事。必与共之。今 主上欲自尽于亲丧。为 主上臣子者。莫不欲竭力趋 命。谁敢有一毫薄视不自尽之心哉。而朝廷必争之不已者。尊 祖宗也。重 宗统也。爱 君父也。廷 启日上于 殿陛。而 上教日下于有司。丧具诸物。经行催督。苍黄之际。已成国丧体例。而 朝廷不相管摄。然则 国家置朝廷卿大夫。将焉用哉。朝廷百僚。领相为之首。臣虽不学无识。万不近似。而顾其职则首相也。臣既叨居是职。而于 国家大事。不得干预。是臣失其职也。既失其职。宁有仍冒首相之理。请递臣职。取进止。
答曰。观卿劄辞。良用惭腼。昨者之事。罔极之中。徒务自尽。莫省公议。不待停论。事多径行。到今思惟。悔之莫及。失有所归。于卿何损。卿顺安心勿辞。以慰予心。
出江郊待罪辞职劄(二十三日)
伏以臣伏闻近日号令施措。窃料 圣心已断定矣。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4H.gif)
答曰。观卿劄辞。予甚惊骇。李贵之言。本来不中。卿勿相较。速为入来。以副舆望。(都承旨 启曰。伏睹 答领相劄。有曰李贵之言。本来不中。卿勿相较。速为入来云云。臣闻同副承旨李民宬之言。领相全不知李贵劄辞云。则 圣批之意。似不相符。敢此仰禀。 传曰。知道。领相必无不知之理。)
将向衿川待罪疏(二十四日)
伏以 圣明。不加臣罪。而至于 遣承旨下 谕。不胜惶怖。臣虽无状。岂敢一毫以相较为心。第以 国家大事。 圣断已定。前头种种节目。当议定于首相。而愚臣执迷不回如此。势不得参论。既不得参论。而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4L.gif)
答曰。省疏具悉。尤用惊闷。予之待卿。虽曰失道。卿之退去。亦恐未尽大臣尽瘁之义。岂可如是哉。平日所望。尽归虚地。予用惭腼。无以为怀。卿须速为入来。随事匡辅。毋负至望。
谕书(同月二十五日承旨尹履之奉来)
予不图卿之弃寡昧如是之轻。今者望望然去之。少无三宿之意。予甚惭闷。无以为心。今若退而不返。使国家终至颠隮。则其谁曰在家不知。抑何以谢 祖宗于他日也。予于皇皇罔极之中。徒务自尽。事多径情。不自觉其踰于礼制。诸卿匡弼之言。不能尽从。其于待相臣之道。为失不细。卿之见几而作。奉身而退。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5H.gif)
辞职疏(二十六日○昨日尹履之奉 谕书下来。故进此劄。)
伏以承旨将 命。远临荒村。传 谕书及批答。辞旨恳到。不啻若慈父母之教诏子弟。臣诚惶恐感激。继之以涕泣也。第臣之情事。有断不得以趋 命者。而 圣明不加察谅。视之为偃蹇慢傲。则臣之寸心。无以自白于 天日之下。唯俟罪戾之至耳。人年七十。自不得不衰。七十致仕。 国家令典。今臣又过十年。癃病衰败如此。腰痛脚蹇如此。自古安有如此而带职在 朝之相臣哉。臣每将乞退之意。陈达于前后疏劄及 榻前。 圣明亦有以亮之矣。 圣明遇臣极其隆厚。臣亦仰戴 圣明。不敢遽尔决去。而归死丘垄之一念。未尝顷刻而忘于怀。臣又性躁心狭。凡遇羞耻事。苦不能耐。常以尚今不退。先自羞愧于心。每当造 朝。路上逢人。见人有指视者。则辄疑其讥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5L.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6H.gif)
答曰。省卿疏辞。知卿有决去之意。予心惘然若自失矣。予实不肖。以致元老之去位。谁可怨尤。只自责躬而已。予虽蔽于至痛。廷臣之请。不能尽从。岂有知其非礼而一向牢定。终始不移者哉。卿若赦予前过。翻然入来。随事匡辅。则迷蔽之情。庶几可变。艰虞之时。庶几可保。此予所以强颜悔心。更有所云云也。予虽否德。其于数年仰成之诚。不可谓不至。一朝遐弃永去。此无非诚意浅薄。未能交孚之致。哀疚之中。益增惭腼。无以为言。卿虽不以寡昧为念。独不念 先王之眷遇乎。卿须从速入来。毋负舆望。毋孤予意。(注书任絖奉来。公附 启于注书曰。 圣教丁宁至此。惶怖战兢。措躬无所。直欲钻地以入而不可得也。 哀疚之中。不敢更以疏劄仰烦。伏地席藁。唯俟鈇钺。老臣昏谬之见。切迫之情。已为陈 启。不敢缕缕。)
再谕(二月初三日。左副承旨睦大钦奉来。)
予悔前日之过。续遣近臣敦谕。而卿意邈然。略不顾念。予深惭闷。无以为怀。仲尼非先朝元老。而其行也。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6L.gif)
辞职疏(初八日)
伏以近日 朝廷举措。虽未得其曲折之详。而伏闻大略。 圣明已俯循廷论。臣诚钦仰。大圣人所为。如青天白日。人皆见之。人皆仰之。 宗统尊而私恩亦伸。 神道安而人事亦顺。环东土数千里黎庶。举将欢忻感悦于闻见之所及。而 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实基于今日。从今以往。 国家其无虞矣。老臣亦且稽颡颂 德。攒手称贺于草野之间。而华封献祝。自不觉其感涕之交颐也。抑臣于顷日。以大礼之讲。上下迥异。臣叨首相。处身无所。不得不挺身出来。冀以稍便于 国体。而少安于自处。万万非敢以古人不得其言自拟而悻悻然去之也。既出之后。其情理其事势。不得不仍为乞退。自前疏劄及 榻前之所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7H.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7L.gif)
答曰。卿之还朝。予方企待。辞疏又到。予甚惊闷。近因卿之去位。人心涣散。国步日危。今日益知卿之去就。系国安危矣。卿不在朝。不能一日为国。愿卿赦予既往之失。念卿前日之言。勿为控辞。须速入来。以副苍生之喁望。(公附 启曰。八十癃病。朝暮入地。 严谕屡下。而无计趋 命。惶恐震怖。席藁待罪。)
谕书(承旨沈詻奉来传谕)
屡遣近侍。谕予至意。而卿不察谅。予甚闷焉。予之望卿。不啻舟楫霖雨。卿之弃予。轻于弊屣鸿毛。此岂予与卿平日所期者乎。君臣之间。虽曰以义相结。自非来自山野。有若浼之节。则去就之际。不宜若是其迈迈也。自古贤人君子之立乎人之本朝也。道不行则去。言不听则去。然必迟迟于三谏之后。庶几于三宿之馀。其抱负道义。不轻弃绝者如是。况以乔木大臣。以身许国者。其所自处。当如何哉。自卿去位之后。予深悔前过。痛自刻责。廷臣之争以非礼者。几尽曲从。言事者之涉卿侮慢者。亦皆斥绝。惟以获罪于卿为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8H.gif)
谕书(三月十九日承旨崔晛奉来)
(玉堂副提学以下。上劄请行三年丧。称皇考称孝子官。主其祠。立别庙。事下庙堂。故呈辞。)
近日毛兵粮缺。 诏使将临。京外遑遑。事势岌岌矣。此诚何时。卿不顾恤耶。卿勋戚之臣也。宗国将颠隮。不可恝然不救。卿须体予至意。总察朝政。勿以未赴公衙为嫌故谕。(公附 启曰。老病垂死。神思散乱。有何计策。可以仰裨 国事。至于 遣承旨 下谕。无任惶恐俟罪之至。)
乞解职劄(二十日)
伏以伏承 下谕。不胜惶惧战灼之至。臣于癸亥入 朝之日。年已近八十。本非陈力之时。而遭遇 圣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8L.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9H.gif)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予粤在闾阎。饱闻卿名。赖卿为国。得至今日。惟予仰成。曷有其极。但卿年高有疾。相与劝勉。为日几何。时或言念。不觉呜咽。卿虽老矣。精神不衰。足以拯济时艰。须念予怀。安心调理。
请勿哀毁过制。保护 圣躬劄。(二十一日)
伏以自 上累月侍药之馀。遽 遭终天之恸。执丧不节。哀毁踰礼。中外人情之忧虑。固已极矣。即者伏闻 自持之疏薄。无异于初时。 玉候之愆。已有其渐。臣不胜惊骇之至。 殿下一身。乃 宗社臣民之所托。 殿下纵欲自轻。奈 宗社臣民何。况人君。酬酢万几。日不暇给。体劳而心烦。于此而又 一任至情。不复 保摄。则其有 不安节。势所必至。疾病之来。必须慎之于始。始之不慎。其终也用功劳矣。父母惟其疾之忧。 祖宗陟降之灵。 慈殿眷佑之诚。望 殿下之庶几无疾。无有穷已。 殿下为 祖宗为 慈殿。其可不思所以奉承耶。此在廷臣子之所共忧闷。而廷臣或可诣 阙陈 启。如臣病伏私室。无路达情。敢此上渎。无任惶战。取进止。
答曰。见卿上劄。非但如对卿语。足观爱君之诚矣。予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29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