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劄
疏劄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89H.gif)
(二月初一日。 宣祖升遐。初二日。光海即位。十三日。拜领相。十四日。上辞劄不许。十五日。肃谢。以临海狱设廷鞫。公进参。后疾作呈辞。批谕恳至。恩赐稠叠。公上劄谢之。因论逆狱使无冤死。且及珒贷死之意。)
伏以衰朽无用之臣。遭逢不世之遇。殊恩异数。前后稠叠。内医赍药。晨夜看救。太仆煎粥。日复继馈。乃又中使临门。赐以肉物。仍宣 圣旨。反复丁宁。缱绻恳至。不啻慈父母之诏谕爱子。臣虽至顽。亦有寸心。宁不激昂奋发。思所以报效乎。臣之所大闷者。六七年来。久罹膏肓之疾。仅延缕命于闲养之中。数旬劳动之馀。旧證辄作。衰暮之年。无望更苏。 圣旨有曰。今后勿复呈辞。臣犹且连章乞免。烦渎不已。则人臣分义之所不安也。不复连章乞免。而身带重任。安然久卧私室。则人臣分义之所不敢也。虽使出死力。曳载趋朝谢 命。而谢 命之后。公厅之会。一向称病。则亦人臣分义之所大不敢也。以彼以此。俱不得其当。臣之情事。狼狈至此。兢惶跼蹐。不知所以为计。况今逆狱方起。事体至重。臣忝首相。久未参鞫。人臣分义。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89L.gif)
答曰。见卿劄辞。深嘉诚悃。予于哀疚之中。遭此无前之变。今则端绪已出。辞连之辈。不可不问。然当与推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0H.gif)
以山 陵事书 启
(因山定于健元陵内第五冈。起役已久。而中间有妖说。总护使 启辞将移定于他处。有 命书启所见。故即书启。仍用于健元陵第五冈。)
以事理言之。则健元陵内二冈。乃 先王所已择定之处。在今不可移易。而其时议臣。有家长之说。事体未安。以致改卜于他处。而方书之说。多岐而难信。术士之见。各异而难一。纷纭不定。以至于今。诚为闷迫。水原之山。虽曰最吉。而种种之害。诚如 上教。 圣念及此。凡在瞻聆。孰不感悦。此则 圣意已定不用。无容更议。第五冈及临瀛墓山。则臣不曾看审形势。又专不晓解地家之说。其取其舍。委难臆断。姑就其术士等所论而观之。则第五冈禀定时。术士各人书启。皆无凶咎。龟龙集之说。诸术士皆不以为然。临瀛墓山。则贬短者五人。而至有宗子宗孙衰残之语。言虽虚诞。见之未安。以此言之。其优劣。似有所在矣。臣既承 下问。不得不略陈愚见。而 山陵之事。总护使主之。非他相臣所可擅断。请以此意。议于他大臣。而令总护使决定。何如。
答曰允。(竟用于第五冈)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0L.gif)
(在告中。闻 上于哀疚中。念及生民。有 教于庙堂。故进劄。 是为宣惠厅。)
伏以臣不幸得病。连章乞免。屡勤 圣教。罪合万死。自承 严命。日夜战兢。思欲奋身趋 朝。而积年沈痼之病。乘虚复作。气力耗尽。未堪起动。不即谢 命。惶恐待罪。仍窃伏闻贡物军卒等事。忧民之教。颁布已久。而有司以臣在告。左右相亦相继有故。迄未有规画处置之事。夫民为邦本。无民则无国。自古忧民者国常兴。忘民者国常亡。方今百姓倒悬。大命近止。拯救之举。晷刻为急。以臣之病。致稽鸿霈。臣不胜瞿然悚慄之至。亟 命精选知民事者四五员。别设一局。专主其事。及期会勘。以惠穷民。 圣教有曰。 山陵之役。诏使之行。其所需用。秋毫尽出于民。哀我赤子。若之何能堪。 辞旨蔼然。如伤恻怛。民庶瞻聆。便有生气。一言兴邦。禀在是矣。 山陵之事。事体至重。虽百竭民力。有不容议。但都监该掌。初不知需用之多少。只据誊录及旧吏口传。徵敛物件。招聚役夫。如只可用一物。而花消十物。只可役一日。而留滞十日。实不干于丧用。而费民财疲民力者何限。此则 山陵国葬两都监。亦可仰体 至意。随事察施。以祛民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1H.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1L.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2H.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2L.gif)
答曰。省劄。知卿忧国之诚。病里弥笃。深用感叹。予当体念而议处之。疾瘳迟速。非人力所强也。卿宜勿为未安。平心调摄。待差出仕。以副予望。
不得进参廷请陈劄(六月十三日)
(前此在告时。以狱起至亲。恩义兼尽之意上劄。至是三司论请诛珒。仍督讽三公率百官请罪。故进劄。)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3H.gif)
答曰。卿以宗戚大臣。死生休戚。当与国共之。目今差官朝夕入来。国事忧虞甚多。卿于此时。忍发辞退之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3L.gif)
以请全恩事被斥进劄(七月初七日)
(郑仁弘远窜途中。有 命放释。拜大司宪。上劄论大臣庇护逆贼。敢请全恩等事。辞意峻甚。俱系极律。故进劄。)
伏以臣身婴疾病。七八年于玆。自在 先朝。闭户疗治。或下村调养。朝请之仕。亦多废旷。 嗣服之初。误恩遽及。 国事方棘。未敢辞退。曳疾奔趋。且颠且仆。精神筋力。耗尽无馀。宿痾新痁。乘虚并作。策励报效。望已绝矣。且臣昏劣固滞。全无识见。奉职无状。触事乖拂。顷自以变辞为不安。而连章祈免。不欲冒㨿。以遏公论。今之事势。又大异于前。前后台评之发。罪名非止一二。惶骇悚慄。无地自容。身为大臣。被论至此。仍忝重地。岂有其理。玆又伏闻有委官之 命。李恒福既不敢出膺是 命而呈告乞递。况臣职是首相。裁断论议。从前处事之缪戾。罪专在臣。既不可居是职。又安敢承此 命。伏乞亟收委官之 命。仍将臣本职及兼带并 命罢斥。以答公议。不胜幸甚。取进止。
答曰。国事危急。而卿等迭为引疾。予不知所为。大臣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4H.gif)
辞职劄(十五日)
(初七日进劄后呈辞。 批答严峻。故进劄。)
伏以仰承 圣批。责谕丁宁。臣不胜战汗痛迫之至。 慈殿违豫。 圣候失常。人臣分义。非有大不得已。岂有引疾坚卧之理。臣虽驽劣。待罪大臣之后。大臣非庶官之比。苟有人言。不可冒处于具瞻之地。况臣奉职无状。前后被劾。罪名狼藉。俱系重律。方屏伏席藁。恭俟刑章。又安敢举颜奔走。以供职务。台评如此。而犹且冒进不退。则台臣之风采。因此而销落。士夫之廉耻。缘玆而丧尽。 圣明将安用丧廉耻之大臣。以为国哉。且臣职是首相。裁断论议。首相为重。今日议罪。臣当为首。臣之癃病。固不暇言。而事势至此。断不可在职。伏乞亟 命罢斥。以答公议。不胜幸甚。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迫之意。但自古论议。有经有权。权而得中。亦不害于义理。守经达权之议。何伤于并行。况大臣体面与小官不同。讵可徒怀一截之嫌。苦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4L.gif)
承旨敦谕后进劄(十七日)
(是日。 命遣承旨。敦谕以出仕之意。故即进劄。)
伏以无状贱臣。过蒙 眷过。至 遣承旨。 责谕丁宁。臣非木石。宁不震慄。 慈殿违豫。 圣候愆常。人臣分义。非有大不得已。何敢一向退伏。不遵 严命。臣之呈告。适出于同僚并辞之日。故其迹相混。无以自别。臣实非专由于事势也。臣少有心病。发或惊呼出奔。数年之后。方得差愈。而壬寅年死病。心疾复作。昼则稍定。夜必惝慌。至有叫呼不省之时。自在 先朝。多在村庄。闭户静养。至于今日。年龄渐衰。气力渐尽。无日不痛。无夜不悸。外而肌肉销烁。内而方寸搅扰。喜怒言笑之微。亦失其常。又安有畀以职务而不至偾败者哉。 陵事未完。差官又至。忍死奔走。躯命尚延。今之乞免。是素志也。至于事势之嫌。臣又大异于同僚。臣以首相。裁断论议。种种罪戾。臣实当之。以病以势。臣当先退。乞 命亟罢臣职。以便公私。不胜幸甚。取进止。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5H.gif)
辞职劄(九月)
(有学生南倬等二人。上疏称誉。而仍及郑仁弘,申磼,闵梦龙。改进劄。)
伏以臣本一驽劣俗吏。平生惟以觅官干禄为心。 先大王失于知人。擢置宰辅。愦愦充位。无丝毫裨补。 先朝之所已试。 圣明之所已悉。六七年来。况于死病。与鬼为邻。少岁心疾。乘虚复作。虽赖积年闲养。得延缕喘。而形神已脱。世念已绝。日望乞骸。毕命于松楸。不自意 嗣服之初。又膺 宠命。一日劳动。十日呻痛。宿痾新痁。与日俱深。其决不堪供职。人孰不知。而 严命屡降。不敢退伏。狼狈闷迫之状。 圣明亦应下烛矣。窃观乱离以后。 朝廷陵夷。事体不尊。俗习污下。谀佞成风。草野之人。见 圣上首用臣为相。因论他事。而屡及于臣。显有称颂之意。忍为媚悦之态。臣心常痛嫉。而亦不敢渎陈于 天听。玆者伏见南倬之疏。其主意专在于称誉。首举臣名。以及诸人。诸人是重臣达官而已。至于臣则大臣也。称誉大臣。法有其律。此法若行。人岂敢羞浼 朝廷至于此乎。 先朝尝以此律下问于该官。 圣人之虑。实非偶然。誉大臣者。固有其罪。而为其所誉者。其罪均焉。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5L.gif)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卿之心事。参天地而质神明。人之毁誉。于卿有何损益。卿宜安心自重。以尊朝廷。
仍灾异待罪劄(十一月初十日。前夜雷雨大作。故进劄。)
伏以新服之初。万姓拭目。改纪更化。政在此时。而 圣候违豫。久未复常。臣僚不得以时进见。下情未免有所否隔。企想之意。中外同然。伏念当今。 君德岂尽无阙失。政令岂尽无疵累。外焉郡邑。生灵涂炭。内而 朝廷。士论销亡。左右讽谏。工师相规。悉心交修。犹惧不济。而日复泄泄。自底溃裂。忧虞之象。不一其端。有君无臣。自古伊然。今日之事。罪在臣僚。大臣居百僚之上。元辅为大臣之首。任大则责重。责重则罪深。臣庸劣无识。骤当大任。世乱国危。无所匡救。病败滨死。亦不知退。廉耻扫地。衅戾如山。顷日以来。天道反常。寒煖失节。闭塞之月。雷鸣电飞。又于去夜。雨注雷作。有同夏月。不令不宁。悚人瞻听。灾异策免。汉时故事。遇灾答天。盖不得不尔。如臣不肖。理宜先斥。乞蒙镌罢。以避贤路。臣之痼疾。入冬转剧。左边中寒。畏风屏伏。不能躬诣 阙下以自列。尤不胜惶恐陨越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6H.gif)
批答遗失。
辞 遣内医不离看病劄(十二月初八日)
(前月以后。呈辞累度。有内医不离看病。故进劄。)
伏以难持者志。难保者气。气盛而衰。未有衰而复盛。志立而颓。未有颓而复立。居官任职。惟在于志气之如何。人莫不然。况于老且病者乎。臣虽愚劣。亦能自知器局偏隘。性度轻率。荷 先朝殊遇。历试内外之任。触事皆乖。有败无成。臣于是惘然自失。不敢复以职事为意。不待老病。而气已衰志已颓。虽欲自振。如水之就下。不可回也。迨曩岁死病之后。连年痛苦。仅延缕喘。形换神夺。与鬼为邻。日以归死松楸为至愿。世念之绝。今已久矣。不自意 嗣服之初。 误恩遽及。 国事苍黄。未敢言病。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冒㨿终年。乞告殆半。狼狈闷迫之状。 圣明亦应下烛。至于今日。病日益痼。精力败尽。气已摧烁。不止于衰。志已耗丧。不止于颓。少岁狂奔之心疾。又作于积伤之馀。居常悒悒。忧喜失度。魂不附体。心绪搅扰。昼则稍定。夜则必乱。人臣之欲为 国家报效。只是方寸地。而方寸如此。其又何望。臣之前后恳祈。必期释负者。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6L.gif)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但念卿一生忧国。况值近来。变故多端。积忧成疾。其医药调治。不可等闲。玆遣医官。不离看护。卿宜安心勿辞。善摄以出。
请寝言官补外劄(己酉正月初九日)
(司谏闵德男,正言俞学曾驳吏曹参判赵挺。 上震怒。出学曾为镜城判官。荐学曾者吏郎金致。出为济州判官。故进劄。)
伏以臣气力败尽。神精耗丧。七八年来。已为废病之人。旧患心疾。日复增剧。种种丑證。已悉于前后章劄。其不堪供职。人所共知。特自 上未之深烛。每当乞免。 批谕严峻。忧惶罔措。不得不出。既出无几。又复呈告。岁未周而如是者四。渎扰之罪。固所难逭。而狼狈跼蹐。情亦戚矣。仍窃伏念取人为善。大圣犹然。接贤士大夫。以资 启沃。通上下之情。以立治道者。一日为急。宁容少缓。 圣候自罹哀疚。积月愆常。深居静摄。势固然矣。而群臣言事。久不得面承于 榻下。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7H.gif)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7L.gif)
答曰。省劄深嘉法言。自古国家安危在大臣。而镇静朝廷。真是大臣之责。卿言及此。尤用幸焉。朝著分明之弊。月甚日锢。其间贤愚邪正。予未能知之。而造言交乱。眩惑人心。党同伐异。喜事乐祸之徒。不可不斥绝。以杜奸窥之渐。予为是惧。有此不得已之举。卿宜勿以寡昧为颠妄。而益加匡直之道。劄辞予当体念。
因差官将到政府书 启
(因差官将到之报。有 命书启。此后大宪郑仁弘及两司苦争论请诛去逆珒。而毋许差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8H.gif)
自古上邦之待外国。岂有差官面质。以定君位之理哉。礼部覆题。其运意措语。诚为骇异。第 圣旨已降。抚镇承 命。若于差官之来。自此搪塞而已。则差官面报。抚镇回 奏。又将有一大衅。委属可虑。前日诸大臣议以为临海事状。直据其实而言之为当云。臣亦思之。此事终不可掩盖。今宜另具 奏本。极陈 先王取舍之由。国人向背之故。仍及近日罪状。数日内撰完驰送于差官未回之前。则 天朝先得我 奏。或可悉此间之事情。后虽有抚镇之报。亦不无参酌之理。如此则面质让本两件事。不攻而自破矣。况让者。推其有以与人之谓也。临海为 先王之所废。国人之所弃。名位本非其有。又安可以让为言。至于首相前往上本事。今日之事。万分紧急。臣之往。不无有益于中朝之闻见。忧念国事者。多以此为便。计非偶然。驰往为当。
批答。大概依启。首相病不可往。遣领府事李德馨。
辞职疏(五月初七日○前此呈辞十三度。不 允。故进疏。)
伏以臣得病以来。恩数稠叠。病甚不曾具一疏陈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8L.gif)
答曰。省疏。如见卿面。慰喜良深。卿劳惫积伤。致有斯疾。若非久调。难望其收功。愿勿更辞。安心善摄。以期平复。丕慰予心。
辞职疏(五月十一日○呈辞十四度。上疏一次。不 允。故进疏。)
伏以臣渎扰至此。罪当万死。臣少有心疾。中年以来。暂致劳伤。心疾辄作。今臣之病。初缘积伤柴败。而毕竟心疾为主。心疾本非易瘳之證。而臣所患为尤甚。达夜慌乱。如在鬼域。日曙之后。唇焦舌捲。言语不成。口内苦恶。如涂咸土。逐日如此。因此失味。惟思饮冷。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9H.gif)
答曰。予意已谕。卿勿烦辞。专意调摄。以膺勿药之喜。
辞职疏(二十五日○不得释负。再疏不 允。故三上疏。)
伏以臣积年闲养。仅延缕喘。上年以后。旧疾复作。至于今日。衰朽已甚。惫败已极。肢体委顿。神精耗丧。沈迷欲尽。卧不能起。种种诸證。有难枚举。一二年之内。决无供职之望。臣自知之已审。不得不血诚吁呼。而听卑之 天。愈久愈邈。忧惶煎熬。心火转炽。自此唯有死亡而已。宁复有苏醒之理哉。 天地父母。曲察下情。 许臣递免。放心调治。得延数年之命。再趋朝请之列。则枯草腐根。无不被雨露生成之化。而 圣明之下。无一物不得其所矣。臣无任激切闷迫之至。答曰。省疏。辞意甚恳。予无以为怀。若可许退。则予有何所难。而强拂至此乎。卿之一身。佩国家安危治乱。卿亦不当自由也。矧今国事之艰虞。已到十分地头。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299L.gif)
辞职疏(六月二十九日○凡呈辞十七度。上疏三次。而未蒙 允。故又进疏。)
伏以臣干渎 严威。至于此极。鈇钺之至。实所难逭。前后 圣教。丁宁奖谕。勉臣以国事。如臣驽劣。其不敢 承当。固不待辨说。而积久之病。沈痼于衰朽之后。其势决不能供职。寻常之务。且不能察。而乃自拟卧阁而经纶。阅岁穷年。偃卧私室。仍带政堂重任者。古今安有此理。古昔圣王之体下。不强其所不能。不责其所不可为。今臣之带此任。以病决不能。于理决不可。而听卑之 天。愈久愈邈。不但贱臣遑遑穷蹙。一物不得其所。亦圣世之所宜恤也。臣之病。心火为主。日夜忧煎。损尽元真。柴毁僵卧。苏复无期。恳乞 圣明。特许递免。俾得放心调治。则再延数年之命。复趋朝请之列。无非 天地父母生成之至德矣。臣无任激切闷迫之至。
答曰。每见辞章。深用缺然。卿于国家。有同休戚共终始之义。虽有疾病。亦可卧阁论道。所贵乎大臣者。系生民之望。而佩安危之寄也。何必以陈力就列为任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00H.gif)
辞职疏(七月初四日○第五次进疏。此后呈辞上疏凡二十八度而乃递。)
伏以臣伏承 圣批。教以勿计时月。安心调理。臣不胜闷迫焉。痼病无苏复之期。而重负尚在身上。人臣分义。断不可。 国家事体。断不可。自 上虽有丁宁之教。而臣不得不抵死吁呼也。臣素患之心疾。剧于痼病之中。抱病带职。昼夜忧煎。虽欲镇心。心不能制心。近日口苦废食。烦热引冷。积成顽痰。痰上气窒。危證凶兆。无非心火上炎之致然。虽积以年岁。岂有安心调理之理。终必死亡而已。自古人臣。安有遑遑穷蹙。至于此极。而可以居官任职者哉。恳乞 圣明。亟许递免。使臣得以放心调治。则此后数年之命。即 天地父母生成之赐矣。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屡省卿辞章。予非不知解负便于调病。乞免出于至情。予亦非欲存事体。而故为是慰谕也。卿之一身。实系国家安危。虽有疾恙。断不可许递。予亦恼心。唯愿卿毋思他念。克遵前旨。久久调理。勉副予望。
请罢遣看病医官劄(八月十八日○递 命已下。 御医赵兴男,李永寿尚在。故进劄。)
伏以臣得病以来。 恩数稠叠。每每陈谢。烦渎不敢。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00L.gif)
答曰。省劄。如见卿仪。倾慰良深。卿疾尚未快痊。医药之遣。勿以为未安。平心善调。用副予望。
请罢遣看病医官劄(九月初九日○前劄之上。未蒙 许罢。故又进劄。)
伏以臣得病以来。异数稠叠。至于 恩遣之医。日夜临门。已经半岁。下情之兢惶悚慄。愈久而愈甚。臣衰朽病败。膏肓入骨。心恙渐剧。神思愦乱。眩證亦重。有时昏仆。肢体委顿。不堪起动。种种丑證。未可枚渎。积年调养。犹难见苏。况望其取效于时月间药物哉。伏乞 圣明。停罢留医。时令往来。不胜幸甚。冒诉累次。尤无任震惧之至。取进止。
劄批大概。省劄知卿病势弥留。深用忧虑。当令时时
梧里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37A/ITKC_MO_0237A_A056_301H.gif)
谢 遣医问病兼 赐药物劄(庚戌十一月初四日)
伏以本月三日。内医承命临问臣疾。继之以内局之剂。臣经岁将息。治方不效。年渐衰暮。病渐沈痼。神精气力之耗败。日增而月甚。久伏私室。仰食国廪。恩深河海。罪积丘山。乃又宵旰万机之中。 圣念下及于癃病负罪之一微臣。 圣教丁宁。德意优渥。臣非木石。宁不知感。抚躬惊惶。中情自激。覆载鸿私。报答无日。与死为邻。祗切瞻天。无任悚惧之至。取进止。
答曰。省劄有若利见。良用慰喜。医药之需。勿为陈谢。只愿安心善调。毋弃寡昧。